第一篇:传承孝文化 关爱老年人 为老服务谱新篇
传承孝文化 关爱老年人 为老服务谱新篇
和顺县人民政府
近年来,我县在推动老龄事业的发展过程中,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以“维护好、保障好、发展好老年人根本利益”为工作主线,从打造“和顺孝文化”入手,着力提升为老服务水平,全力构筑大老龄工作格局,使全县的老龄工作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丰硕成果,相继被省、市授予“老龄工作示范县”,被全国老龄委授予“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单位”。
一、传承孝文化,弘扬道德风,全力打造“和顺孝文化” “百善孝为先,积德福自来”,为了进一步营造全县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氛围,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关怀和重视老龄工作。近年来,我们以“传承孝文化,弘扬道德风”为宗旨,全力打造“和顺孝文化。”去年,由县老龄委、总工会、团县委、妇联、教育局5部门联合下文,并通过各种媒体向全县发出了《孝亲敬老倡议书》,举办“孝亲敬老孝道故事”征文活动,开展孝亲敬老格言、警句征集活动,在厂矿、单位、校园、家庭中普及李宝库作词、孟庆云作曲、刘一祯演唱的《孝亲敬老歌》。在和顺煤销公司大厅举办为期一个月的“煤销〃孝文化古代24孝剪纸展”,在和顺电视台开辟“煤销〃孝文化讲坛”,解读古代二十四孝系列故事,并依托《和顺文化》出版了一期《煤销〃孝文化专刊》,编著《孝道》孝文化校本课程,在任元汗小学试用,每天课前播放《弟子规》,课中教学《孝道》,课后完成
《孝道》作业,在每位小学生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孝”的种子。同时,组织“孝亲敬老十大杰出人物”和“老有所为十大杰出人物”赴晋、豫两地进行为期5天的“煤销〃孝文化传递活动”,用现身说教和视听传媒的方式来打造“和顺孝文化”。今年,我们又与和顺电视台走村串户,深入基层,采访孝亲敬老的感人事迹,制作成了《孝感和顺》专题栏目,在“敬老月”前后,每周一、周四在和顺电视台黄金时间播放,周二、周五重播,历时2个月。同时,在“九〃九”重阳节期间,还精心制作了一档《九〃九来历》、《九〃九习俗》、《九〃九敬老活动》节目,把“九〃九”的敬老文化宣传到千家万户,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今年的“九〃九”重阳节前夕,在县宣传文化中心举办了“和顺县十大孝星、十大敬老文明号单位颁奖仪式”,整个活动紧紧围绕一个主题——“孝”。开场为任元汗小学生表演的配乐诵读《弟子规》,中间穿插县老体协编排的《健身球》、《健身秧歌》等文艺节目,内容新颖别致,精彩纷呈。县四大班子主要领导亲自出席,并为“第二届孝亲敬老感动社会十大杰出人物”和“十大敬老文明号单位”颁奖,分管副县长做了重要讲话,赞助企业董事长致辞。与此同时,我县制作和编著的《弟子规》影碟、《孝道》校本课程和《五言千字新孝经》等作品,引起了中宣部、民政部、文化部、全国老龄委、国家出版总署的高度重视,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二、情注夕阳红,关爱老年人,全面贯彻落实老年人优待政策 从2008年开始,我县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强老年人优待工作的
实施办法》、《关于对80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长寿优待金补助的实施办法》、《关于70周岁以上老年人免半费理发、洗浴、照相的实施办法》、《关于为全县65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的实施办法》等,切实贯彻落实老年人的各项优待政策。一是认真贯彻执行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老龄工作的意见》,从2009年开始,将高龄老人生活补贴金纳入县级财政预算,为80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长寿优待金。80—84周岁,每人每年300元,85—89周岁,每人每年500元,90—94周岁,每人每年800元,95—99周岁,每人每年1200元,百岁以上老人,每人每年2400元,累计发放180余万元,享受长寿优待金的老年人达1824人。从今年开始,我县将老年特困救助金列入县级财政预算,在我县实有的60岁以上老年人20640人中,按1%的比例筹集,每人每年按300元测算,合计为6万余元,从2012年开始执行。二是在2009年开始执行的70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进入旅游景点,60—69周岁免半费以及70周岁以上老年人和残疾人免费乘坐市内公交车等优待政策的基础上,去年又联合工商、地税等部门出台了70周岁以上老年人免半费理发、洗浴、照相的办法,在东、西、南、北四个城区分别设立了指定营业点挂牌营业,全天候为老年人提供优质优惠服务。今年又与卫生局共同组织,对全县65周岁以上老年人在县医院、计生指导站以及各乡镇卫生院,按老年人居住的区域范围,每年进行一次免费体检,并建立相应的老年人健康档案。三是积极做好老年优待证的审核和发放工作。一年来,共核发老年优待证386本,累计核发15886本,领证人员占全县60周岁以上老年人总
数19375人的81%。与此同时,针对前些年的老年优待证发放把关不严,存在不少漏洞的问题,今年还对老年优待证进行了年检,严把60周岁和70周岁界线两大关,并严格按照省里规定的城市户口收取4元工本费、农民免费的规定执行,确保老年优待证发放的规范性和严肃性。四是广泛动员社会力量资助,积极开展慰问老年人活动。今年“九〃九”重阳节前夕,在和顺中兴公司的赞助下,对全县的百岁老人和高龄特困老年人等10人进行了慰问,四大班子领导亲自参与,为每人送去了300元的慰问金;两节期间,由天凯集团赞助,举办每年一次的“双百五个一”送温暖活动,每年慰问人数达128人,每人慰问品价值800元,合计10万余元,让全县的高龄特困老年人度过了一个温暖、欢乐、祥和的节日。五是积极开展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工作。在开展农村和城市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的同时,积极探索机构养老模式,计划投资2000万元,总占地面积50亩,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新建一所老年公寓,该项目已被列入我县的重点工程项目,目前正在积极准备征地审批手续,力争2012年破土动工,2013年竣工交付使用。六是认真总结2009年省里在我县成功组织 “银龄行动”的经验基础上,今年我们专门邀请原市政协副主席、扶贫协会副会长、蔬菜专家蒋德宁和原科协主席、扶贫协会专家组组长成栋虎等一行5人来我县进行蔬菜技术培训,并深入到田间地头实地指导,受训人员达200名,我办刘润保主任还参与晋中扶贫协会编辑了《实施蔬菜技术讲座》一书,现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推广覆盖至全省各地。像昌兴职业技校“老年人创业培训基地”、老促会下松沟帮扶点“老有所
为示范基地”以及日益壮大的“夕阳红志愿者城市协管队”等正是在这面旗帜下,在我们为他们搭建的平台上发挥余热。
三、开拓新思路,撑起保护伞,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我们始终以贯彻落实《老年法》为重点,双管齐下,全力构筑老年维权防线,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一是联合执法维权。近年来,成立了由县老龄委、县人大法工委、法院、司法局、民政局、电视台等部门组成的老年维权机构,并在老龄办和各乡镇设立了县、乡两级法律援助工作站。每年坚持一次联合执法检查,深入全县10个乡镇和1个社区,宣传政策,教育群众,弘扬孝道,鞭挞忤逆,形成了老年维权协调联动机制。曾经有一位老人在乘坐公交车时与司机发生纠纷,我们接到举报后,经过深入了解情况,对事件进行了及时妥善处理,并责成公交公司对老年人进行了经济赔偿,不仅有效解决了纠纷,而且旗帜鲜明地维护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为老年人撑起了保护伞。二是建立考核制度,强化责任意识。去年,县老龄委首先与各乡镇签订了《老龄工作目标责任书》,将工作实绩纳入年度考核范围,其次又与全县各乡镇、村、户层层签订《家庭赡养协议书》,今年县老龄办抽调专人分赴各乡镇进行评比打分,检查《老龄工作目标责任书》的落实情况,同时组织各乡镇分管领导沉下去,督查《赡养协议》的执行情况,主动化解纠纷摸排情况,及时处理各种矛盾纠纷,现场解决侵权案件及老年人优待政策落实过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对违反协议,不赡养老人的,按照规定进行严肃处理,今年4月份,县老龄办接到一起殴打老人事件,领导班子亲自深入到当事人家中,通过批评
教育和调解,使事件得到了妥善处理。三是在全县广泛推行“老年人维权帮扶五级责任体系”网络制度,编制流程图,责任到人,形成了书记、乡长包乡镇;点长包片;下乡干部包村,村干部、小组长包区,党员干部包户的五级网络服务体系,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中国老年报》和《山西老龄工作》等报刊多次报道了和顺老龄工作的做法和经验。
近年来,虽然我县的老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老龄事业得到了可喜的发展,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在许多方面和兄弟县市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在许多地方还不能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的需求。因此,我们面临的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将再接再厉,开拓创新,锐意进取,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共同把我县的老龄事业推向一个更新更高的发展阶段。
第二篇:传承孝文化关爱老年人为老服务谱新篇
传承孝文化关爱老年人为老服务谱新篇
和顺县人民政府
近年来,我县在推动老龄事业的发展过程中,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以“维护好、保障好、发展好老年人根本利益”为工作主线,从打造“和顺孝文化”入手,着力提升为老服务水平,全力构筑大老龄工作格局,使全县的老龄工作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丰硕成果,相继被省、市授予“老龄工作示范县”,被全国老龄委授予“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单位”。
一、传承孝文化,弘扬道德风,全力打造“和顺孝文化”
“百善孝为先,积德福自来”,为了进一步营造全县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氛围,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关怀和重视老龄工作。近年来,我们以“传承孝文化,弘扬道德风”为宗旨,全力打造“和顺孝文化。”去年,由县老龄委、总工会、团县委、妇联、教育局5部门联合下文,并通过各种媒体向全县发出了《孝亲敬老倡议书》,举办“孝亲敬老孝道故事”征文活动,开展孝亲敬老格言、警句征集活动,在厂矿、单位、校园、家庭中普及李宝库作词、孟庆云作曲、刘一祯演唱的《孝亲敬老歌》。在和顺煤销公司大厅举办为期一个月的“煤销〃孝文化古代24孝剪纸展”,在和顺电视台开辟“煤销〃孝文化讲坛”,解读古代二十四孝系列故事,并依托《和顺文化》出版了一期《煤销〃孝文化专刊》,编著《孝道》孝文化校本课程,在任元汗小学试用,每天课前播放《弟子规》,课中教学《孝道》,课后完成
1《孝道》作业,在每位小学生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孝”的种子。同时,组织“孝亲敬老十大杰出人物”和“老有所为十大杰出人物”赴晋、豫两地进行为期5天的“煤销〃孝文化传递活动”,用现身说教和视听传媒的方式来打造“和顺孝文化”。今年,我们又与和顺电视台走村串户,深入基层,采访孝亲敬老的感人事迹,制作成了《孝感和顺》专题栏目,在“敬老月”前后,每周一、周四在和顺电视台黄金时间播放,周二、周五重播,历时2个月。同时,在“九〃九”重阳节期间,还精心制作了一档《九〃九来历》、《九〃九习俗》、《九〃九敬老活动》节目,把“九〃九”的敬老文化宣传到千家万户,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今年的“九〃九”重阳节前夕,在县宣传文化中心举办了“和顺县十大孝星、十大敬老文明号单位颁奖仪式”,整个活动紧紧围绕一个主题——“孝”。开场为任元汗小学生表演的配乐诵读《弟子规》,中间穿插县老体协编排的《健身球》、《健身秧歌》等文艺节目,内容新颖别致,精彩纷呈。县四大班子主要领导亲自出席,并为“第二届孝亲敬老感动社会十大杰出人物”和“十大敬老文明号单位”颁奖,分管副县长做了重要讲话,赞助企业董事长致辞。与此同时,我县制作和编著的《弟子规》影碟、《孝道》校本课程和《五言千字新孝经》等作品,引起了中宣部、民政部、文化部、全国老龄委、国家出版总署的高度重视,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二、情注夕阳红,关爱老年人,全面贯彻落实老年人优待政策 从2008年开始,我县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强老年人优待工作的实施办法》、《关于对80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长寿优待金补助的实施办法》、《关于70周岁以上老年人免半费理发、洗浴、照相的实施办法》、《关于为全县65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的实施办法》等,切实贯彻落实老年人的各项优待政策。一是认真贯彻执行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老龄工作的意见》,从2009年开始,将高龄老人生活补贴金纳入县级财政预算,为80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长寿优待金。80—84周岁,每人每年300元,85—89周岁,每人每年500元,90—94周岁,每人每年800元,95—99周岁,每人每年1200元,百岁以上老人,每人每年2400元,累计发放180余万元,享受长寿优待金的老年人达1824人。从今年开始,我县将老年特困救助金列入县级财政预算,在我县实有的60岁以上老年人20640人中,按1%的比例筹集,每人每年按300元测算,合计为6万余元,从2012年开始执行。二是在2009年开始执行的70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进入旅游景点,60—69周岁免半费以及70周岁以上老年人和残疾人免费乘坐市内公交车等优待政策的基础上,去年又联合工商、地税等部门出台了70周岁以上老年人免半费理发、洗浴、照相的办法,在东、西、南、北四个城区分别设立了指定营业点挂牌营业,全天候为老年人提供优质优惠服务。今年又与卫生局共同组织,对全县65周岁以上老年人在县医院、计生指导站以及各乡镇卫生院,按老年人居住的区域范围,每年进行一次免费体检,并建立相应的老年人健康档案。三是积极做好老年优待证的审核和发放工作。一年来,共核发老年优待证386本,累计核发15886本,领证人员占全县60周岁以上老年人总
数19375人的81%。与此同时,针对前些年的老年优待证发放把关不严,存在不少漏洞的问题,今年还对老年优待证进行了年检,严把60周岁和70周岁界线两大关,并严格按照省里规定的城市户口收取4元工本费、农民免费的规定执行,确保老年优待证发放的规范性和严肃性。四是广泛动员社会力量资助,积极开展慰问老年人活动。今年“九〃九”重阳节前夕,在和顺中兴公司的赞助下,对全县的百岁老人和高龄特困老年人等10人进行了慰问,四大班子领导亲自参与,为每人送去了300元的慰问金;两节期间,由天凯集团赞助,举办每年一次的“双百五个一”送温暖活动,每年慰问人数达128人,每人慰问品价值800元,合计10万余元,让全县的高龄特困老年人度过了一个温暖、欢乐、祥和的节日。五是积极开展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工作。在开展农村和城市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的同时,积极探索机构养老模式,计划投资2000万元,总占地面积50亩,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新建一所老年公寓,该项目已被列入我县的重点工程项目,目前正在积极准备征地审批手续,力争2012年破土动工,2013年竣工交付使用。六是认真总结2009年省里在我县成功组织 “银龄行动”的经验基础上,今年我们专门邀请原市政协副主席、扶贫协会副会长、蔬菜专家蒋德宁和原科协主席、扶贫协会专家组组长成栋虎等一行5人来我县进行蔬菜技术培训,并深入到田间地头实地指导,受训人员达200名,我办刘润保主任还参与晋中扶贫协会编辑了《实施蔬菜技术讲座》一书,现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推广覆盖至全省各地。像昌兴职业技校“老年人创业培训基地”、老促会下松沟帮扶点“老有所
为示范基地”以及日益壮大的“夕阳红志愿者城市协管队”等正是在这面旗帜下,在我们为他们搭建的平台上发挥余热。
三、开拓新思路,撑起保护伞,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我们始终以贯彻落实《老年法》为重点,双管齐下,全力构筑老年维权防线,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一是联合执法维权。近年来,成立了由县老龄委、县人大法工委、法院、司法局、民政局、电视台等部门组成的老年维权机构,并在老龄办和各乡镇设立了县、乡两级法律援助工作站。每年坚持一次联合执法检查,深入全县10个乡镇和1个社区,宣传政策,教育群众,弘扬孝道,鞭挞忤逆,形成了老年维权协调联动机制。曾经有一位老人在乘坐公交车时与司机发生纠纷,我们接到举报后,经过深入了解情况,对事件进行了及时妥善处理,并责成公交公司对老年人进行了经济赔偿,不仅有效解决了纠纷,而且旗帜鲜明地维护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为老年人撑起了保护伞。二是建立考核制度,强化责任意识。去年,县老龄委首先与各乡镇签订了《老龄工作目标责任书》,将工作实绩纳入考核范围,其次又与全县各乡镇、村、户层层签订《家庭赡养协议书》,今年县老龄办抽调专人分赴各乡镇进行评比打分,检查《老龄工作目标责任书》的落实情况,同时组织各乡镇分管领导沉下去,督查《赡养协议》的执行情况,主动化解纠纷摸排情况,及时处理各种矛盾纠纷,现场解决侵权案件及老年人优待政策落实过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对违反协议,不赡养老人的,按照规定进行严肃处理,今年4月份,县老龄办接到一起殴打老人事件,领导班子亲自深入到当事人家中,通过批评
教育和调解,使事件得到了妥善处理。三是在全县广泛推行“老年人维权帮扶五级责任体系”网络制度,编制流程图,责任到人,形成了书记、乡长包乡镇;点长包片;下乡干部包村,村干部、小组长包区,党员干部包户的五级网络服务体系,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中国老年报》和《山西老龄工作》等报刊多次报道了和顺老龄工作的做法和经验。
近年来,虽然我县的老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老龄事业得到了可喜的发展,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在许多方面和兄弟县市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在许多地方还不能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的需求。因此,我们面临的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将再接再厉,开拓创新,锐意进取,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共同把我县的老龄事业推向一个更新更高的发展阶段。
第三篇:创新服务谋发展 干部教育谱新篇(共)
普校发„2011‟23号
创新服务谋发展 干部教育谱新篇
——中共普洱市委党校创新优质服务申报材料
中共普洱市委党校是在市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是市委的重要部门,是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是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校党委班子带领全校教职员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为干部教育服务、为各类班次学员服务、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目标,紧扣工作任务,创新服务谋发展,奋力争先创佳绩,不仅圆满地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交给党校的办学任务,而且使全校各项工作总体水平位居全省州市党校前列。
一、班子团结,务实求理,精心酝酿服务品牌 校党委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自觉把党校工作放到党和国
家工作大局中去认识、去把握、去部署、去推进,把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党校工作必须遵循的根本要求,使党校工作更紧密贴近中心、融入中心、服务中心。一是抓班子。校党委始终把抓班子、带队伍作为领导班子建设的主线,严格要求,率先垂范,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理论学习。坚持平时学习和党委理论中心的集中学习相结合,做到带头学、带头讲、带头行,坚持学以致用,在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上求突破,在树立务实、高效、职工满意上下功夫。坚持民主集中制。认真执行党委议事规则,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程序集体研究做决定。做到党委一班人思想常交流,工作常沟通,情况常交换。加强作风建设。坚持为民、务实、创新、团结、清廉的要求,用优良的作风团结带领队伍,用严格的制度管人管事,不断增强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二是抓队伍。始终把队伍作为优质服务建设的主体,狠抓学习,保障思想认识到位。明确创新服务的指导思想、创建目标和评估标准;狠抓管理,保障组织领导到位。把工作任务分解到科室,责任落实到人,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人人肩上有重担、有压力的工作格局;狠抓基础建设,保障阵地服务到位。通过推行竞聘上岗,本着“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原则,打造了一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业务熟练、作风正派、善于做干部教育的党校教职工队伍,为各项
工作提供了坚实的人力保障。目前,全校教职工中有34名研究生,其中,硕士13人,在读博士1人。三是抓品牌。着眼于把普洱市委党校打造成全省州市一流党校、一张靓丽名片的目标,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在党校”的主题实践活动,教育和引导广大教职员转变思想观念,积极主动热情服务学员、服务教学、服务干部教育事业大发展,营造了全校上下能服务、会服务、善服务的良好氛围。
二、重点突出,彰显特色,积极创新服务平台 校党委树立强烈的创新意识,始终保持奋发向上的朝气、奋发有为的锐气、奋勇争先的志气,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在教学上大胆改革创新,努力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在科研上多出高质量理论文章,多出深度调研报告,为党委、政府决策咨询服务,为普洱经济社会发展献计献策;在行政后勤上提高效率,优质服务,优质管理。各项工作打造特色、彰显亮点,追求卓越、勇创一流。
(一)教学创新。教学是党校的中心工作,党校一切工作为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服务。我校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创新教学服务机制。首开主体班专题竟讲制度。为提高党校教学质量,学校坚持通过竞讲的方式来选定专题,打破论资排辈和身份界限,所有人员包括县级党校教师可以平等竞争党校课堂教学。这一举措在全省党校系统为首创,实施的效果,无论是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学形式和方法创新等都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率先建立教师挂职锻炼点。教学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是制约党校教学水平再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2009年,学校积极向市委组织部汇报,在市组织部的支持下,建立了思茅镇、南屏镇、宁洱镇、磨黑镇、那允镇五个乡镇挂职锻炼点。2010年又建立了普洱市工业园区挂职锻炼点。先后选派5名教师到挂职点担任副书记、副镇长及镇长(主任助理),这一举措极大的提升了教师课堂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方法。结合普洱经济社会发展,建立了地方特色的课程体系。创新了干部教育培训形式,从2010年起,除在各班次继续进行团队训练、案例式教学以外,学校推出了对话式、论坛式、结构式、体验式等新的教学模式。建立校外师资库。为增强主体班教学的针对性,建立了校外师资库(客座教授)制度,已聘请纪委、组织部、检察院、农业局等单位客座教授7人。同时,根据需要,适时聘请省委党校、云南大学以及云南省各部门在我市挂职的部分领导到学校授课,增强教学针对性。
(二)科研创新。一年来,学校坚持科研基础地位不动摇,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努力提高党校科研服务大局的水平。2010年学校教研人员出版专著1部,发表文章94篇(其中省级7篇、市级10篇、县级77篇)。2010年参与各级各类科研课题9项。一是市社科联资助课题《普洱市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研究》和市委统战部课题《普洱统战在云南桥头堡战略中的作用》已完成结项;二是市委组织部课题《边疆民族宗教地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问题研究》、与墨江县委县政府合作课题《墨江县民族文化资源调查及其产业化规划》,与市商务局合作课题《普洱市开放型经济发展研究》、《普洱市“十二五”开放型经济发展规划》,与云南省思澜公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合作的《思澜公路建设与展望》理论研究和报告文学《思澜丰碑》创作,所有课题目前已全面进入收尾阶段。2010年,学校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学术研讨会获奖12人次。为加强课题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促进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多出成果,多出人才,拟定了《中共普洱市委党校课题管理办法》,对课题的分类、纵向和横向课题的管理、课题经费的使用等作出了具体规定。
(三)管理创新。后勤服务工作是党校教学、科研、会议服务等各项工作正常有序进行的重要保障。2010年,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在为广大学员、教职工提供优质后勤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有力保障了全校各种班次教学、培训、会议服务和科研工作的正常运转。一是办公条件不断改善。2010年,添置了3台投影仪,更换了报告厅的音响设备,建造了办公楼一楼大厅和培训楼一楼大厅室内电子屏各一块,教学楼前室外电子屏一块。二是加大校园绿化美化建设力度。在2009年对校园环境和园林绿化进行改造的
基础上,改造安装了教学楼前青石板道路两旁的绿化灯饰,更换了办公楼一楼大厅两侧的宣传栏,阶梯教室周围美化绿化、灯饰改造、停车场和职工宿舍楼背后停车场修建已完成,运动中心“风雨操场”建设已完成前期工作。目前,学校校园文化品味不断提升,一个舒适、宁静、优美,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校园环境正在形成。三是完善后勤服务制度。为使后勤管理更加规范有序,在坚持原有各种管理制度、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如工作分工制度、物资采购和保管使用制度、电费收缴制度、日常管理制度、值班制度等,使各项工作更加细化,每一位同志的具体工作、具体工作目标和各个工作环节的服务标准及要求更加明确,进一步提高了后勤工作的办事效率。四是强化后勤服务意识。学校全体干部职工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积极主动为教学服务、为培训服务、为学员服务的思想不断强化,服务水平和服务技能不断提高。全年共接待各种培训轮训班、研讨班和会议服务79期(次),培训人数10224人(次),接待住宿6397人(次)。接待前来参加云南省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玉溪、红河、昭通、云南民族大学四个代表团。服务得到了学员和各界人士的好评。
三、措施有力,扎实推进,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服务管理制度,推动党校各项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一)规范服务标准。在各项工作中始终坚持管理与服务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坚持服务工作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为进一步规范各窗口的标准化服务,更好地提升服务品质,针对不同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了相应的制度、规范和流程,推出了一系列优质服务承诺,统一制作,公开上墙,将实行规范服务、文明服务、优质服务的自我要求、工作标准和承诺公诸于众,接受全体服务对象的监督。
(二)加强服务培训。开展形式多样的服务培训,努力提高干部职工的服务能力。一方面,全面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不断提高服务技能和服务质量,实行文明接待、礼貌用语、规范流程、微笑服务。另一方面,大力加强服务观念和服务满意理论方面的培训,要求全体工作人员树立文明服务、优质服务、满意服务的服务理念,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礼仪规范。努力通过培训提高服务意识和责任心,提高服务技能、团队意识和沟通合作技巧,提高服务水平。
(三)提升服务意识。把学习刀会祥先进事迹、贯彻落实为民服务五项制度、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活动等有机结合起来,把学先进、比贡献、促发展作为服务学校发展的着力点,教育教职员工立足岗位,爱岗敬业,做出表率,树好形象。使全校上下呈现出一派团结干事、求真务实的气象,“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主人翁意识不断升华,教职工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明显加强,服务意识明显提升。
(四)完善服务考核。制定了《中共普洱市委党校党建目标管理责任书》和《中共普洱市委党校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党委与党支部、支部与党员个人分别签定了两个责任书。年终党委对照两个责任制要求自下而上开展自查自评,圆满通过上级考核,并得到上级考核组的好评。
(五)落实为民服务五项制度。按照市委的有关要求精神,及时制定落实为民服务五项制度实施方案,校领导分别带队深入民情责任区墨江县坝溜乡老朱村调研,派遣人民勤务员分批长期驻扎老朱村,保证人民勤务员在责任区不断档、工作不脱节。
由于成绩显著,近来年我校各方面工作得到了上级和各界人士的好评:有4名教师分别受市委政府及市直机关工委表彰奖励;由政协主办的首届普洱市民生论坛上有两位教师论文分别获一、二等奖;在普洱市第三次(2008—2009)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选活动中,我校共有七位教师荣获政府奖;校党委被市直机关工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受到表彰奖励;离退休党支部被市委组织部、市委老干部局表彰为“2010年普洱市离退休干部老有所为先进集体”。在普洱市第七届“红土地之歌”演讲比赛中荣获一等奖。2011年3月学校被命名为“市直单位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示范点”。2008、2009连续两年获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优秀单位,云南省党校系统优秀办学单位一等
奖,普洱市第五届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目前,全校各项工作总体水平位居全省州市党校前列,被云南省委党校领导誉为“全省州市党校的一面旗”。
附:证明材料52份
中共普洱市委党校
2011年4月27日
主题词:创新优质服务 申报材料
报:市创优服务考核办(市纪委监察局监察综合室)送:校领导 存档:2份
中共普洱市委党校办公室 2011年1月27日印
(共印10份)
第四篇:真情关爱育留守 实干奉献谱新篇
真情关爱育留守实干奉献谱新篇
——铜梁县白羊镇浙商爱心小学关爱留守儿童优秀群体事迹介绍
铜梁县白羊镇浙商爱心小学古伟尊敬的××、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各位同仁:
大家好!我是来自铜梁县白羊镇浙商爱心小学的古伟,站在这里,我很激动,因为我要给大家讲述的不是一个人的故事,而是一个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群体的故事。我讲述的题目是《真情关爱育留守 实干奉献谱新篇》。在关爱留守儿童项目试验工作两年时间里,真可谓百感交集!
两载风雨程,两年辛酸路,伴随着关心、呵护,白小人一路走来,咀嚼过辛酸,品尝过喜悦,更用爱心与执着诠释了教师这一普通的职业。白小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昂首跨入了以关爱留守儿童品牌打造为突破口,建“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一切为了孩子”的探索历程.干群同心,齐心协力,在这幅博爱善思的奋进群像画卷中,请让我为你们介绍这样一些人。
校长——点亮灯塔的领航人
火车快不快,全靠车头带。学校任何一项工作的成功都离不开校长的重视、关心、支持。在学校关爱留守儿童特色品牌打造的工作进程中,我校高校长用行动告诉大家什么叫真正的重视、关心、支持。
2010年秋期为了搞好启动工作,他亲自带领班子成员及骨干教师到县内其他兄弟学校等地学习取经,先后邀请县关工委、教委、白羊镇党委政府等领导来校专题调研会诊留守儿童关爱工作。
为了工作顺利开展,他先后组织实施了两项重点工作:一是加强
教职员工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思想认识。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行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关系家庭和谐、社会稳定、民族发展的大事。因此要求全体教职员工用奉献的精神与实际行动做好做实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工作。二是加大硬件建设工作,学校先后实施了班班通工程、美化了教室宿舍、硬化了操场、绿化了校园、更换学生铁床;购买了热水器、浴霸,保证留守儿童在学校能洗上热水澡;在教学楼、宿舍楼安装饮水机,保证留守儿童不论是白天或者夜间都有开水喝;自筹资金在每层楼设立两个开放的图书柜,鼓励留守儿童把自己的课外书放在里面相互借阅;在教学楼楼梯间设置开放的体育用品柜,购买了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跳绳等体育活动器材,方便留守儿童课间参加体育锻炼,让留守儿童找到了“家”的感觉。同时亲自参与、指导、督促落实各项活动开展。各种活动他都挤时间参与,鼓励、问候教师、谈感受、提建议,解决问题,难怪连孩子们都说,只要看到高校长,我们心里就非常暖和。在他的带动下,学校行政班子齐心合力、各担其责、各施其职,倾心谋划、尽心打造。
教师——实干奉献的开拓者
我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走过了一条艰辛跋涉、努力进取的历程,项目实施以来,老师们始终用饱满的激情和真诚的微笑去关爱学生,用无微不至的关爱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家的温馨。说累,谁不累!在完成教学的同时,他们还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项目常规工作的策划与实施上;说苦,谁不苦!每项活动,组织老师都有压力,可以说,自接到项目任务起,老师们就没有闲下来,每项活动的构思创意,前
期准备,事情纷繁复杂,头绪繁多。在学校,想的是“四加一”,回到家,想的是“四加一”,走路、吃饭时的谈话,都是“四加一”。
难忘2010年11、12月,为了作好2011年元月5日铜梁县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现场会在我校召开的准备工作,要在较短时间里完成对校园硬件的布置以及开展相关工作,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短短两个月,县教委分管留守儿童工作副主任、德体艺卫科长及科室成员先后六次到我校督促检查指导,要求从校长到行政班子和全体老师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当作政治任务完成,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在这两个月里,从学校领导班子和全部老师就没了假日,甘愿做“义工”对校园、班级、宿舍进行美化,增加、改建关爱留守儿童设施设备,共同用爱为留守儿童共建温馨的“家”。为了一个更加完美的方案,行政班子讨论至深夜二三点钟是常事,甚至是凌晨;2011年新年第一天,全体老师本该在家休息,可都在学校忙碌„„。期末结束时,我校骨干老师苏老师走到校长办,刚一坐下,眼泪就默默地流下来,然后提出下期不再担任班主任,因为有了四加一工作太累了,而自己在家一个人既要照顾年迈的双亲还要抚养年幼的孩子,每天都是天不亮就出门,天黑了才回家,回到家自己都累得瘫到沙发上,想起这些,苏老师总觉得心里深深的感到愧疚。可一开学,苏老师还是义无反顾地继续担任该班班主任。
从2011年4月开始,我们开展留守儿童行为养成教育从学校延伸到家庭这项活动,周执行长、片区督导与志愿者以及学校全体教师利用周末时间去家访。遇到瓢泼大雨,我们就把皮鞋当雨靴穿;遇到炎炎烈日,我们就尘灰满面与大汗淋漓。在一次家访时,王老师面色
蜡黄、沉默不语。原来他自己正患着胃炎,母亲卧病在榻,孩子正发着高烧,可他却说再怎么样能丢下工作不做吗?
2010年6月学校成立了贫困留守儿童救助基金会,在募捐行动中老师们纷纷解囊,不但踊跃捐款,很多女老师还把自己孩子穿旧的衣物或是购买新衣物送给班上的贫困儿童。2010年12月基金会对孙小美、赵善中林、周航等 14名贫困留守儿童实施帮扶资助;2011年12月学校动用基金为13名贫困留守儿童发放一套冬装。
这就是我们可敬的领导,这就是我们可亲的老师,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他们用奉献的精神与实干的行动践行着“博爱善思”的校训,用炙热的青春激情关爱着孩子们,当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但他们无怨无悔!
我校成为中国•重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模式推广试验项目学校以来,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中,一些部门、企业、社会团体纷纷为留守儿童们献爱心:重庆市委办公厅会联处、重庆市浙商基金会、“郭明义爱心团队·重庆大学分队”、铜梁县教委、铜梁县财政局、白羊镇党委政府、铜梁县电信公司„„在这里,我还要代表我校留守儿童们最应该感谢顶新国际集团和顶新国际集团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周淑祯女士。
近年来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被评为铜梁县示范小学、铜梁县一级三等学校、铜梁县“小篮球”传统项目学校、铜梁县文明单位、铜梁县爱国卫生先进单位、铜梁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铜梁县关爱留守儿童示范学校;2009、2010、2011年铜梁县中小学办学综合督导评估一等奖„„在一年多时间里,先后有重庆卫视、辽
宁卫视、重庆日报、重庆商报、重庆晚报、华龙网、铜梁电视台、铜梁日报等媒体到我校对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进行采访与报道。最难忘的是2011年9月21日,顶新国际集团副总裁叶东峰、顶新公益基金会执行长滕鸿年、上海餐饮群资深经理邵恬宜以及福建、安徽、河北、青海6所学校的8位负责人,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公益时报、中国台湾网、中华网、新京报、中新社等媒体一行23人在周秘书长的陪同下到我校指导了我校留守儿童关爱工作。通过这次活动,来宾和领导们增进了对我校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的了解,对孩子们的表现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对学校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面对荣誉与称赞,我们不骄不躁。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正是由于得到各级政府与社会爱心团体和人士的关爱,我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才有如此成绩,白羊镇浙商爱心小学能有今天,这不仅是我们的光荣,这更是我们的使命。成绩已属过去,未来需要开拓。我相信,明日的白羊镇浙商爱心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必将迎来更加五彩斑斓、美轮美奂的海兰云天!
谢谢大家!
第五篇:关于天长孝文化传承和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天长孝文化》传承和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孝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2008年《天长孝文化》已被列入安徽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目前正积极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孝文化不仅能够传承中华美德,应对老龄化压力,而且在文化产业和节庆旅游发展方面也具有重大开发价值。
一、《天长孝文化》的历史渊源及发展
《天长孝文化》始于宋代,源自朱寿昌弃官寻母故事。朱寿昌,天长秦栏人,其弃官寻母事迹发生于宋熙宁初年(1067年),距今已有940多年历史。《宋史〃孝义传》记载:宋。朱寿昌七岁。生母刘氏。为嫡母所妒。复出嫁。母子不相见者五十年。神宗朝弃官入秦。与家人诀。谓不寻见母。誓不复还。后行次同州得之。时母年已七十有余。朱寿昌母亲在世时怕打雷,去世后每逢下雨,朱寿昌总是打伞守护在母亲坟上,后官复原职赴任前亲手在母亲坟前栽下一棵松树以代替他日夜陪伴母亲,世称“孝子树”。朱寿昌七十而卒,安葬故里,世称“孝子坟”。元代郭居敬根据朱寿昌等孝行故事,编著了《二十四孝》一书,朱寿昌弃官寻母被列为二十四孝之首。
在孝文化物质遗产方面,天长宋代存有孝子坟、孝子树;元代建有“二贤祠”,立有“孝节碑”(安乐孝四庄);明代立有“孝子碑”(秦栏),建有“孝子祠”(秦栏),“孝子庵”(石梁孝庵);清代建有“孝牌坊”(万寿忠孝村);现代重建“二贤堂(暨二贤祠)”。1996年,天长市委统战部成立“天长孝文化研究会”,在全国率先开展孝文化研究,结集出版了《秦栏寻孝》、《秦栏孝谈》、《孝行千秋》等三书。在朱寿昌孝亲思想的影响下,天长历朝历代孝星辈出。元代有孝女刘翠平、夏梅花、夏桃花、夏荷花;明代有孝子王枝,孝女杨兰花;清代有孝子戴兰芬(状元);现代有“中华孝亲敬老之星”朱元良(朱寿昌后代)、“中华孝亲敬老楷模提名奖”获得者胡兰、“安徽省十大孝星”刁朝岗、董登岭,“安徽省十大孝星提名奖”获得者李宏祥(全国公安系统爱民模范)、刘恒群及市级孝星近200人。
二、《天长孝文化》的资源价值及影响
“孝”从它本身意义出发,所包含的尊老、敬老、养老以及亲人、爱人、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家庭和睦、邻里相亲、社会稳定的重要内在因素。因此,孝道已被列为中华传统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孝文化既是永恒的课题,也是世界性的课题。
1、社会价值。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目前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85亿,预计“十二五”末可达2.21亿。孝文化的核心是敬老养老,强调幼敬长、下尊上,使老人能够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弘扬孝文化,是当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只有孝敬父母才能家庭和睦,只有家庭和睦才能社会安定,只有社会安定才能经济繁荣,只有经济繁荣才能国富民强。
2、文化价值。孝文化是中华文明区别于古希腊文明和印度文明的重大文化现象之一。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对于祖国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要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3、经济价值。未来城市的竞争是文化的竞争。孝文化是一种无可复制替代的地域文化资源。孝文化盛行,说明民风淳朴、环境之祥,而环境之祥亦可增加外来投资者的信心。经济的境界是上升为文化,文化的腾飞起源于经济。经济学家认为未来的经济将由文化和产业两部分组成。曲阜藉孔子文化而名,运城藉关公文化而名,丰都藉“鬼文化”而名。文化对经济的介入,目的是把人“介”来、把商“介”来、把要素“介”来,经济藉文化而发展,文化藉经济而振兴。
4、国际影响力。《天长孝文化》为增进两岸和平作出了积极贡献。台湾《民情》杂志主笔、《前途》杂志顾问邬荣昌先生系天长平安人,1984年起七次返乡探亲。籍于此,天长市人民政府、天长市政协,于2007年成功举办“百名台商寻孝看天长”活动和“中国●天长两岸经贸合作洽谈会”。2008年1月,邬荣昌先生出版了《故园情诗文选》,抒发故乡情怀和对两岸和平统一的期盼,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先生致信祝贺。《天长孝文化》暨朱寿昌孝亲思想流传全国,影响东南亚及全球华人。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国各地建有朱寿昌雕像13尊、历代存留建造载有朱寿昌“弃官寻母”事迹的石刻壁画26处、载有朱寿昌“弃官寻母”事迹的物品及书画作品49件。
三、《天长孝文化》的资源保护及开发愿景
1、基础条件。天长南临长江,北枕淮河,东临高邮湖,西傍京沪铁路。除西连滁州来安外,东、南、北三面为江苏省南京市、扬州市、淮安市所环抱,区位优势独特,交通条件便利,城市辐射影响带动能力较强。《天长孝文化》也已被省政府列入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目前正积极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孝文化建设方面,秦栏现存孝子坟,千年古柏“孝子树”,孝文化广场、寿昌公园也正在规划建设中。同时,我市历史文化遗产丰富,有汊涧马家墩文化遗址、石梁三角圩汉墓群,唐代御赐寺庙宝林寺,宋代胭脂山,明代杨将军墓、沃公祠,清代二贤祠,民国龙岗抗大八分校旧址群和高邮湖风光带、釜山卧龙公园等历史遗产和自然风景等等。这些优越的条件,为《天长孝文化》的挖掘和开发,提供了基础性条件。
2、存在的问题。从上述的分析来看,我市挖掘建设《天长孝文化》具有一定的基础条件。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孝子坟”年久失修、杂草丛生,为垃圾场所环抱,管理极不规范;原规划建设的孝文化广场和寿昌公园,至今没有正式启动;孝文化硬件设施不足,朱寿昌雕像、碑刻、石刻、木刻等作品没有一件;规模性的孝文化节虽提议多年,但至今没有实施;“孝子之乡”的宣传力度严重不足,没有形成省级乃至全国性效应。
3、意见和建议。一是外树形象,内抓导向。通过网络、宣传片、宣传册等强化天长“孝子之乡”的对外宣传力度,通过地方媒体、户外广告等做好“孝子之乡”对内宣传,通过成立孝文化研究会、举办孝文化主题活动和拍摄朱寿昌弃官寻母电影或电视剧等宣传天长孝文化,让中华孝道深入人心。二是建设孝主题旅游景点。建议以红草湖公园南园为主体,建设国家级孝文化主题公园——中华慈孝园,建有寿昌园、孝亲园、孝文化博物馆、生态园、休闲园、寿星园等六个单元;加快秦栏孝文化广场建设,对孝子树、孝子亭、孝子坟等景点进行规划和修缮,筹建寿昌公园。三是谋划发展节庆经济。建议每年“重阳节”、“老人节”、“千秋节”、“孝文化节”四节合办,以“千秋节”为载体,“孝文化节”为主干,宣传中国“孝子之乡—天长”;举办“中国国际孝文化节暨国际孝文化论坛”,以孝为媒,借节招商,创建国际孝商工业园,吸引国内外崇尚孝道的企业家来天长投资创业。四是开发打造孝文化产品。建议以天长“甘露饼”制作工艺为基础,开发孝文化产品“孝子饼”;以汊涧百合、龙岗芡实为原料,开发系列老年营养食品;以天长玉雕技术为依托,开发保健“玉席”、“玉枕”、“玉垫”及旅游工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