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省国土资源厅等8个部门出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年攻坚实施意见配套方案
省国土资源厅等8个部门出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年攻坚实
施意见配套方案
最近,省国土厅、林业厅、商务厅、文化厅、海洋与渔业局、旅游局、妇联及广东电网等8个单位制定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年攻坚配套实施方案正式出台。
省国土资源厅
用地指标向贫困县倾斜
贫困地区贫困户危房改造、垃圾处理、污水治理等项目,若选址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按规定申请修改。
省国土资源厅在2016~2018年下达用地计划指标时,将对贫困县所在的地级以上市予以倾斜,对贫困县下达专项用地计划指标,并要求所在地级以上市予以配套安排相应用地计划指标,省市共同解决其用地需求。
省林业厅
护林员优先聘请贫困农民
对贫困农民在宜林荒山荒地、沙荒地、迹地、低产低效林地进行人工造林、更新和改造,面积不小于1亩的优先安排中央财政造林补贴资金。补贴标准为:人工营造乔木林和木本油料林每亩补贴200元,灌木林每亩补贴120元,水果、木本药材等其他林木、竹林每亩补贴100元;迹地人工更新、低产低效林改造每亩补贴100元。提高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2016年,省级生态公益林基础性补偿标准由每亩19.5元提高到20元、激励性补助标准由每亩6.5元提高到8元;2017年,省级生态公益林基础性补偿标准提高到每亩20.5元、激励性补助标准提高到9.5元。
就地就近吸收护林员,优先聘请符合条件的当地贫困农民,帮助贫困户解决就业问题。2017年,平均每村聘用1.5名专职护林员共3416人,按每人每年3600元计,共安排生态保护人员补助1230万元;2018年,平均每村聘用2名专职护林员共4554人,按每人每年3600元计,共安排生态保护人员补助1640万元。
省商务厅
贫困户开网店将获网费补助
在开展电商产业扶贫工程方面,选准连片相对贫困地区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打造区域公共品牌,加大“互联网+”扶贫力度,搭建省级“互联网+消费扶贫”专业电商平台。对贫困户开设网店给予网络资费补助等支持。促进电商应用技术在农村生产经营、农产品销售等活动中的应用。
省文化厅
落实农村文体协管员补助
指导和扶持贫困村结合当地文化传统和群众喜好,建立舞龙队、舞狮队等民间艺术队伍或武术队、篮球队、足球队等体育队伍。在文化惠民服务上,扶持贫困地区实施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实现贫困村公共文化服务每月放映1场公益电影,每年新增一批图书报刊,每年开展一批群众文体活动。
省海洋与渔业局
渔民技能培训补50%培训费
鼓励相对贫困县设立渔民合作社,省里给予经费政策倾斜。开展渔民生产技能培训,对参加职务船员培训、安全培训的学员,按照培训费的50%给予补贴。
在改善渔业生态环境上,2016年至2018年安排4300万元用于渔业资源调查与生态环境监测。今年安排900万元用于海洋牧场建设,粤东西北贫困渔村生态修复项目优先予以安排。
省旅游局
扶持“旅游扶贫示范点”
将117个旅游贫困村的民俗风情、古旧建筑、特色餐饮、民宿、森林景观、民族风情等作为旅游产品与周边成熟景区连接起来,形成一大批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加强市场推广促销,同时实施动态化管理。鼓励珠三角大旅行社与旅游扶贫重点村深化合作。
培育旅游扶贫示范点,对“旅游扶贫示范点”,给予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
省妇联
3年发放妇女小额贷款1亿元
大力实施“南粤巾帼精准脱贫行动”,2016年至2018年,将妇女创业贷款贴息资金向贫困地区倾斜,发放妇女小额贷款1亿元;实施“单亲贫困母亲安居房”、“贫困母亲两癌救助”、“贫困母亲邮包”等公益项目;新建“儿童之家”3000个,帮助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创建留守儿童之家示范点100个,发动50万名爱心父母帮扶困境儿童,为贫困妇女提供法律援助服务3000宗,改善妇女儿童生存发展环境。
广东电网
升级改造21个县农村电网
2016~2018年,规划投资70亿元用于韶关市、河源市、清远市、梅州市、揭阳市、潮州市饶平县、汕尾市陆河县等7个市21个县(市)农村电网改造升级,促使贫困地区供电指标达到全省农网平均水平。
同时,保障农村地区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等新能源无障碍接入与消纳,加快农村电网配电自动化改造,提升农村电网可观可控水平。樊静东
什么是精准扶贫??地方要优化整合扶贫资源,实行精准扶贫,确保扶贫到村到户。为什么要精准扶贫我国扶贫开发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通过近30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举世公认的辉煌成就,但是,长期来贫困居民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的问题较为突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全国农村贫困居民8249万人(其中四川为602万人),实际远远不止8000万,这个数据是国家统计局根据全国7.40万户农村住户调查样本数据推算出来的。这个数据对于研究贫困居民规模、分析贫困发展趋势不是很科学,但在具体工作中却存在“谁是贫困居民”“贫困原因是什么”“怎么针对性帮扶”“帮扶效果又怎样”等不确定问题。由于全省乃至全国都没有建立统一的扶贫信息系统,因此对于具体贫困居民、贫困农户的帮扶工作就存在许多盲点,真正的一些贫困农户和贫困居民没有得到帮扶。精准扶贫的背面是粗放扶贫。长期来,由于贫困居民数据来自抽样调查后的逐级往下分解,扶贫中的低质、低效问题普遍存在,如:贫困居民底数不清,扶贫对象常由基层干部“推估”(推测估算),扶贫资金“天女散花”,以致“年年扶贫年年贫”;重点县舍不得“脱贫摘帽”,数字弄虚作假,挤占浪费国家扶贫资源;人情扶贫、关系扶贫,造成应扶未扶、扶富不扶穷等社会不公,甚至滋生腐败。表面上看,粗放扶贫是工作方法存在问题,实质反映的是干部的群众观念和执政理念的大问题,不可小觑。现行的扶贫制度设计存在缺陷,不少扶贫项目粗放“漫灌”,针对性不强,更多的是在“扶农”而不是“扶贫”。以扶贫搬迁工程为例,居住在边远山区、地质灾害隐患区等地的贫困户,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是扶贫开发最难啃的“硬骨头”,移民搬迁是较好的出路,但是,因为补助资金少,所以,享受扶贫资金补助搬出来的多是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农户,贫困的特别是最穷的农户根本搬不起。新村扶贫、产业扶贫、劳务扶贫等项目,受益多的主要还是贫困社区中的中高收入农户,只有较少比例贫困农户从中受益,且受益也相对较少。综上所述,原有的扶贫体制机制必须修补和完善。换句话说,就是要解决钱和政策用在谁身上、怎么用、用得怎么样等问题。扶贫必须要有“精准度”,专项扶贫更要瞄准贫困居民,特别是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务必重点用在贫困居民身上,用在正确的方向上。扶贫要做雪中送炭的事,千万不能拿扶贫的钱去搞高标准的新农村建设,做形象工程不能实现扶真贫。贫困区域的发展,主要应使用财政综合扶贫资金和其他资金。最新解读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数亿中国人甩掉了贫困的帽子,但中国的扶贫仍然面临艰巨的任务。最新数据显示,按照中国扶贫标准,到2013年底中国还有8249万农村贫困人口,贫困地区发展滞后问题没有根本改变。在民生问题中,困难群体往往有更多更强烈的诉求,因此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扶。“经过多年的减贫工作,现在剩下的都是‘硬骨头’。” 国务院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刘永富在接受中国经济网独家采访时候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工作,改革开放以来通过不懈努力,已经使6亿多人脱贫,成为全球首个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贫困人口减半的国家。但是,我国仍有7000多万人没有脱贫。“以前出台一项政策,一批人都能够脱贫致富,现在剩下的都是‘硬骨头’,减贫难度越来越大。”刘永富说,距2020年还有不到6年时间,要确保7000多万人全部如期脱贫,每年要减贫1200万人,每个月要减贫100万人,任务非常重。习近平指出,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增强紧迫感和主动性,在扶贫攻坚上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责任,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续的措施,特别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自6月18日习近平关于扶贫的讲话发表一个月多来,已有16个省份的省委书记陆续对扶贫工作表态,强调要深刻认识搞好扶贫开发工作的重大意义,落实“4个切实”的具体要求,谋划好“十三五”扶贫攻坚工作。“精准扶贫”成为各省份书记的表态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表述之一,据统计,“精准”一词在16名书记的讲话中共出现107次。刘永富认为,“精准扶贫”的含义在逐步深化、扩展。总书记2012年底到河北阜平老区考察时,关于扶贫工作,他讲不要用“手榴弹炸跳蚤”,到了2013年10月,总书记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概念。在贵州又讲了六个精准,“对象要精准、项目安排要精准、资金使用要精准、措施到位要精准、因村派人要精准、脱贫成效要精准”。越往后(扶贫工作)内涵越丰富,操作性越强。理解“精准扶贫”要义,用我们老百姓的话,就是“对症下药,药到病除”。今年1月,习近平在云南考察时指出,扶贫开发是我们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是最艰巨的任务。现在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有五、六年时间了,时不我待,扶贫开发要增强紧迫感,真抓实干,不能光喊口号,决不能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掉队。按照政府规定,年人均纯收入收入2800元以下的属于贫困人口,目前,我国有14个片区,592个贫困县,12.8万个贫困村,这些地区大多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较差。刘永富认为,扶贫工作要从解决突出问题入手,建立有内生动力、有活力,能够让贫困人口自己劳动致富的长效机制。中国的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在中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国际上也有典型意义。刘永富表示,中国扶贫取得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中国减贫的经验也是国际期盼了解的热点内容。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贫困人口比较多,通过社会主义制度,通过党的领导,通过全社会的动员,在全世界能够做出一个成功的“中国样板”。[3] 坚定走精准扶贫之路 建设好全面小康社会精准扶贫是扶贫开发工作中必须坚持的重点工作。2015年总书记在贵州调研时就加大力度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提出“4个切实”的具体要求:一是要切实落实领导责任;二是要切实做到精准扶贫;三是要切实强化社会合力;四是要切实加强基层组织。他强调,特别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具体就是要在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上想办法、出实招、见真效。精准扶贫是新时期党和国家扶贫工作的精髓和亮点。党和国家一直十分关心和重视扶贫工作,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全国范围有计划有组织的大规模开发式扶贫,我国贫困人口大量减少,贫困地区面貌显著变化。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腾飞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扶贫开发工作依然面临十分艰巨而繁重的任务,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对党和国家的扶贫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精准扶贫正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方略中对新时期扶贫工作新挑战与新要求的积极应对和正确指引。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的重要保障。扶贫工作的重要意义在于帮助贫困地区人民早日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总书记多次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神山村,总书记对乡亲们说,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将继续大力支持老区发展,让乡亲们日子越过越好;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定地走精准扶贫之路,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让贫困地区人民情愿、主动、自信、坚定地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早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二篇: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关于培育“领头雁”农村青年人才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年攻坚的实施方案
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关于培育“领头雁”农村青年人才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年攻坚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系列讲话和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年攻坚的实施意见》(粤发〔2016〕13号),鼓励、吸引优秀青年返乡创业,培育农村青年人才扎根农村创新创业,辐射带动更多农村青年投身特色产业发展,充分发挥青年人才在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中的骨干引领作用,特制定关于培育“领头雁”农村青年人才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年攻坚实施方案(以下简称“领头雁”计划)。
一、总体要求
产业扶贫是夺取精准扶贫胜利的关键,农村青年人才是实施特色产业脱贫的关键,他们是农村最活跃的先进生产力,是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先锋队,是产业扶贫的“领头雁”。在全省选拔一批具有专业技能、愿意扎根农村、有致富经验的农村青年带头人,对他们在资金上支持,在技术上指导,在市场上引路,培养他们成为适应农村发展要求的新型职业农民,通过他们提高青年农民组织化程度,进一步带动有条件的贫困户自主创业、致富成才,为农村产业脱贫注入强劲动力。
二、主要任务
(一)建立一支带领产业脱贫的“领头雁”农村青年人才队伍。以智力扶贫、生产扶贫为主要目标,以培训为基本手段,以所在地市团组织为依托,用3年时间,在全省2277个贫困村分别发掘1-2名45岁以下的农村青年(含致富能人、返乡创业农民工、返乡创业学子、社会组织骨干、新生代职业农民、退伍军人等),打造集培训、项目、资金、技术、市场为一体的农村青年创业人才扶持体系,培育“领头雁”农村青年人才队伍,实现对贫困人群的辐射带动。
(二)构建一个助力产业脱贫的农村青年人才生态圈。通过线下培训交流、线上微信集群等方式,搭建“领头雁”农村致富带头人与2277名驻村干部、1139名基层团干的互动平台,联动地方优秀青年,通过1+1+1+N+N的模式(即1位农村致富带头人+1位驻村干部+1位乡镇团干+N位龙头企业家+N位农科专家),形成“领头雁”农村致富带头人互助交流社群和生态圈,实现资源共享,放大聚合效应,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的综合素质。
(三)打造农村青年产业扶贫的样板工程。选取县、镇试点,通过智慧农业云平台建设,导入一批“智慧农业”、现代农业“4S店”(农产品收购、农资产品销售、农业信息化、农业金融服务)等创新产业资源,带动农村专业合作社及贫困户发展,探索搭建互助扶贫网络系统,形成产业闭环,在此基础上,探索形成可复制经验模式,在全省层面推广。
三、实施步骤和目标
(一)挖掘、聚集农村青年人才(2016年6-8月)
一是精准挖掘。团省委将发动每名驻村干部在当地选拔1-2名具备较强学习能力,扎根农业一线市场,并热心带动贫困户创业就业的优秀青年或已经吸纳、带动贫困户就业生产的企业、合作社、个人作为培养对象,并对他们的信息建档立卡,建立农村青年人才数据库。
二是搭建社群。建立由“领头雁”农村青年人才培养对象、驻村干部、市县镇团干部、地方优秀青年组成的微信集群,通过培训交流、微信互动等形式,实现对贫困群众的有效覆盖,构建一个互助交流社群和产业扶贫生态圈。
三是宣讲动员。面向有劳动力、生产条件的贫困户,选派致富带头人典型分享致富经验,用身边人、身边事激发群众脱贫意愿;联合涉农部门、金融机构、农校专家等进村宣讲,介绍政策、提供服务、筛选适合项目,帮助贫困户找到产业脱贫路径。
(二)实地调研指导(2016年6-8月)
一是搭建导师资源库。邀请龙头企业、地方政府、涉农高校、金融机构专家以及地方致富带头人等组成导师团,为培养对象开展课程培训,根据他们的反馈,逐步优化导师资源库,组建经验丰富的优质创业导师团。
二是实地调研对口帮扶地市。充分利用地市团委资源,组织专家考察团前往对口帮扶城市实地调研、精准把脉,为当地发展特色产业提供培训规划、发展规划、技术服务等支持。
三是依托贫困地区乡镇团干部和驻村干部,配合专家团队实地调研各贫困村,开展信息搜集工作,摸清当地有生产条件贫困户的底数、发展现状及需求,尤其是分析当地特色资源禀赋、产业现状、市场空间、环境容量、产业覆盖面、新型主体带动能力、村民意愿等情况,形成电子项目书,为产业扶贫工作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三)实施精准培训(2016年8-11月,2017年2-12月)
一是综合培训。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引入大型电商企业、高校、涉农厅局、广东青年发展现代农业促进会(省青农会)、返乡创业典型、涉农志愿者等师资力量,提供政策解读、科技前沿、经营管理、品牌营销、电子商务、村集体经济结构调整与规划、贷款指引、劳动力转移指导、SIYB(创业培训)等课程,辅以创业实训、企业孵化、考察交流、案例分析、跟踪回访等形式,切实提高驻村干部、乡镇团干的服务水平,提升“领头雁”培养对象的创业成功率。
二是专业培训。联合涉农部门、涉农院校、农村社会化服务机构等单位,针对培养对象不同需求,分专业、类别开展实用技术培训,重点聚焦良种繁育、农作物标准化种植、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水产健康养殖、林下种养、产地初加工、仓储冷链、休闲观光、农村电商等具有较好长期效益和短期收益的技术培训,提高项目的盈利能力,让贫困户更多分享农业全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值收益。
(四)提供配套服务(2016-2018年)
实施金融扶持。创新担保方式,推动出台当地带动贫困户就业的青年创业小额贷款扶持政策,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帮助符合条件的创业青年按规定申请创业担保并给与贴息,解决资金难题;深化“团银合作”,建立100家青年创业金融服务站,协助符合条件的创业青年申请创业贷款和享受贴息政策,定期为农村创业青年提供公益金融信息服务。
(五)引入市场力量(2016-2018年)
一是组织龙头企业帮扶。发动各级团组织邀请青农会、青联、青商会、青企协会员单位成员,“领航100”企业家及青联委员等优秀企业家代表,到贫困地区实地考察、投资,进行合作指导与产业对接,拉长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增强深加工效益,解决贫困家庭就业问题。
二是建立“互联网+扶贫”县区试点。依托大型电商平台,开设“中国特产·广东青年扶贫馆”,建立“一村一品一店”的模式,借助电商平台品牌推广优势,对贫困地区的农副产品进行设计、包装以及策划营销,打造自有品牌;对已有的优质品牌产品进行网络销售和宣传推广,鼓励示范区企业与贫困村合作社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抵御市场风险,推动参与企业或合作社吸纳贫困户就业;在示范县开设电商服务中心和服务站,提供仓储、物流、支付、运营、法律咨询、培训等服务;加强市、县青农会与大型电商平台的合作,打造地区性的互联网线上畅销产品。
三是开展产销资源对接。整合线上、线下销售平台资源,帮扶“领头雁”培养对象及贫困户实现电商转型,促进产品销售与推广,拓宽市场渠道。结合省青农会旗下的“青农诚品”项目,依托他们形成“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动各大型电商平台、连锁超市,实现战略合作;依托领航100亿元级企业家社群、大型电商平台、农博会、中小企业博览会、对口帮扶地市团委等资源,助力贫困地区农产品的产销对接。
四是“一对一”跟踪服务。组织导师团队“一对一”对接培养对象,定期走访,跟进了解培养对象生产情况,及时解决专业技术难题。发挥驻村干部、乡镇团干等优势,协助培养对象解决水利、用电、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
五是选树典型示范引导。大力挖掘产业扶贫、脱贫的典型案例,通过媒体宣传报道,在贫困地区营造赶学比超、早日脱贫的良好氛围。在荣誉评选、资金项目等方面向培养对象倾斜,积极向基层党组织推荐培养对象,将他们纳入基层党政、村居“两委”后备干部,发动他们经常性联系凝聚农村青年,增强示范效应。
四、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团组织、扶贫办要认识到青年人才在产业扶贫工作中的重要性,切实增强工作中的主动性和责任意识。要立足对口帮扶关系,强化主体责任,把实施“领头雁”计划作为今后几年的工作重点,精心谋划,指导和推动基层开展工作。要积极主动与相关部门联系,用好用活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制定的“1+N”配套实施方案,将“领头雁”计划与已有培训政策有效衔接,集中资源支持基层开展工作。各地市要选取至少1个乡镇作为示范点,形成可复制经验模式,在全市层面推广。
二是健全机制。各级团组织要尽快建立常态化联系机制,明确分工,紧密配合,重点做好培养方案设计、人员组织、媒体宣传、社会化筹资与动员等工作,定期沟通合作开展情况,及时解决问题。市级团委要建立督导制度,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统计指标体系和动态报送、通报制度,汇总分析基层工作进展情况,及时报送团省委和省扶贫办。
三是强化宣传引导。各级团组织要用好扶贫信息网、QQ群、微信平台和各级“青年之声”等网络平台,充分借助新媒体的实时性、交互性等优势,积极面向青少年和社会公众发布信息,不断扩大“领头雁”计划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广泛动员广大青年志愿者、大学生和社会公众普遍参与。要及时总结、提炼和宣传好做法、好经验,大力挖掘和树立优秀典型,将其纳入各级团组织和扶贫部门的评选表彰范围。
四是考核。团省委将联合省有关部门下发“领头雁”计划评价指标,对各级团干部、驻村干部参与“领头雁”计划情况进行巡查督导。各级团组织要按照带动贫困户生产数量、减贫成效等要求推进工作,定期将做法经验、工作进展情况上报团省委,并及时向省扶贫办通报,作为年终考核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