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搜集大庆油田情报揭秘

时间:2019-05-13 11:43: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日搜集大庆油田情报揭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日搜集大庆油田情报揭秘》。

第一篇:日搜集大庆油田情报揭秘

日搜集大庆油田情报揭秘

日搜集大庆油田情报揭秘

-------

2001-08-31 12:36:40 从报道中得知“大庆”诞生

50年代末60年代初,日本商人就对我国的石油生产情况十分关心,为此进行了大量的情报活动。他们尤其关注中国的新油田———大庆油田的生产情况,但一时得不到大庆油田的确切情报。1964年4月20日,某报发表了该报记者写的长篇通讯《大庆精神大庆人》,日商从中获悉我国又有一个新的大油田,名字叫大庆,他们立即把这一情报输入计算机,并判断既然中国的国家报纸都报道此事,说明“中国的大庆油田,确有其事”。但是,大庆油田究竟在什么地点,这在当时是秘而不宣的,日本人还没有材料,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他们只好继续进行情报收集活动。这篇通讯附有一张“铁人”王进喜等5名先进工人的合影照片,照片的文字说明是:“大庆油田建设初期的五面红旗”。日商根据这张照片中王进喜等人穿的大棉袄和戴的棉帽断定,大庆油田不会在南方,是在冬季气温为零下三

十度的东北地区。

分析照片判断油田地点

这篇通讯另有一张照片,画面为一列列并排的原油罐车正整装待发。照片的文字说明是:“大庆油田的原油装车待运。”为了进一步调查证实,日本商人进行了很多的调查研究。他们当然到不了大庆,因为当时的大庆尚未向外国人开放。但是,日商可以到北京。后来到北京的日商乘火车时发现,那张照片中的原油罐车上有一层很厚的尘土。在北京火车站,日商从停着的一辆辆满载石油的油罐车上取下一层尘土,作为样品拿回国去化验。从尘土的颜色和厚度来看,证实了他们的判断:“大庆油田大致在哈尔滨与齐齐哈尔之间。”

1966年7月的某画报上,刊登了一幅“铁人”王进喜的照片,只见他头戴大皮帽,身穿大皮袄,背景是冰天雪地。日商根据他这身服装,再次证实了大庆油田肯定在东北北部。

分析“铁人”言行推算产量

1966年10月某杂志的第76页上,有一篇歌颂大庆人的通讯,其中在介绍王进喜的事迹时,有这么一段:王进喜一进马家窑,望着一片荒原,兴奋地说:“好大的油海!这一下可以把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去了!”这段报道和这句豪言壮语给日商提供了两份情报:

一、大庆油田在马家窑;

二、这是一个产量非常高的油田,产油量高到足以改变中国石油工业落后的面貌,打破外国对中国的经济封锁。日商于是从伪满的军用地图上查到“马家窑”是位于黑龙江省海伦县东南的一个小村,并在马家窑附近查到一个火车站,叫安达车站,马家窑就在北安铁路上这个小车站东边10多里处。日商因此判断:“最早钻

井是在安达东北的北安附近下手的。”

于是,日商终于查明了大庆油田的地理位置:马家窑位于大庆油田的北端,即北起海伦县的庆安,西南穿过哈尔滨与齐齐哈尔铁路的附近,包括公主峰西南的大来,南北400公

里的范围,统统称为大庆油田。

地理位置确定后,日商开始分析大庆油田的开采时间。他们对王进喜的事迹报道作了进一步分析,并决定跟踪王进喜的行踪,以便从中找出大庆油田的开采时间。

从“铁人”行踪得知开采时间

有关报刊报道:“王进喜是甘肃玉门人,是玉门油矿工人,1938年在玉门油矿当徒工,解放后任钻井队长,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9月作为全国劳动模范到北京参加国庆活动,并于1959年10月1日出席全国群英会,登上了天安门城楼观礼台。”以后王进喜的经历就不见报道了。日商推断:被群众誉为“铁人”的王进喜是在1959年10月以后参加大庆油田大会战的,所以保密。他们推断,大庆油田的开采时间大概在这段时间。

1964年4月20日,某报发表的通讯《大庆精神大庆人》一文中说:“40来岁的王进喜是在1960年3月奉调前往大庆的。1960年3月他在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率领钻井队从玉门到大庆,克服重重困难,在大荒原上竖起了第一座井架,并打出第一口喷油井。”日商又找到1964年4月25日的中国报纸,从通讯《永不卷刃的尖刀———记大庆油田的一二○五钻井队》中知道:大庆油田的第一口油井是在1960年春天开钻的。

日商判断:大庆油田1959年就探明了,是为了向国庆十周年这一大庆献礼而命名的。事实正跟日商判断的相差无几:1959年9月26日,我国一支石油勘探队在松辽油田的荒原探明地下藏有开采价值的原油,而且储油量非常高。于是,我国就决定在这里开发油田,这是一个特大型油田。有趣的是,勘探队最初探明原油并挖出第一口井的地方正好跨两个镇,而这两个镇名称的头一个字分别是“大”字和“庆”字,勘探队就将这个油田拟名为“大庆”上报黑龙江省委。当时的黑龙江省长说,1959年正好是我国建国十周年这一大庆的日子,为了纪念我国国庆十周年,就把这个油田叫大庆油田吧。大庆油田因此而得名。

从烟囱内径匡算炼油规模

大庆油田建设初期的炼油规模及年产油量是这样让日商摸清的:1966年7月的某画报发表了一张大庆炼油厂的照片,照片中有一个炼油厂的烟囱,日商就是通过这张照片匡算出大庆炼油厂的炼油规模的,其匡算的方法是:这张照片画面上的大庆炼油厂烟囱旁边有一道扶手栏杆,他们分析出扶手栏杆一般高度为一米多点,以扶手栏杆和烟囱的直径相比,得知烟囱内径是5米。因此日商推断该炼油厂的加工能力为每日900千升。如果以残留油

为原油的

30%计算,原油加工能力为每日300千升,一年以330个工作日计算,年产量为100万千升。而当时大庆油田已有820个井出油,年产量是360万吨,日商估计到1971年大庆油田的年产油量将有1200万吨,以后最多年产油量可高达5000万吨(注:事实上,2000年

大庆油田年产油量就是5500万吨)。

准确的情报分析使日方获得商机

根据这个油田出油能力与炼油厂规模,日商推断:中国将在最近几年必然感到炼油设备不足,买日本的轻油裂解设备是完全可能的,所要买的设备得满足每日炼油1万千升的需要。中国当时的产油能力远远超过炼油能力,要解决这个矛盾有两方案:一是出口原油;二是进口炼油设备。日本资源贫乏,十分紧缺原油,正愁找不到原油,而一衣带水的中国生产原油过剩,正好可以出口到日本。日本工业发达,产品急需寻找市场,有人要买其炼

油设备,那是最好不过的事。

于是,日本很快就派出两个代表团到中国进行经济贸易,一个是谈判购买我国原油的经贸代表团,另一个是向我国出口炼油设备的经贸代表团。不出所料,洽谈一举成功,日本从而获得了很高的经济效益。(摘自《文汇报》)

第二篇:日本人是如何得到大庆油田的情报

日本人是如何得到大庆油田的情报的

60年代,日本出于战略上的需要,非常重视中国石油的发展,于是把摸大庆油田的情况,作为情报工作的主攻方向。当时,由于各种原因,大庆油田的具体情况是保密的。然而,由官方对外公开播发的极其普通的旨在宣传中国工人阶级伟大精神的照片,在日本信息专家的手里变成了极为重要的经济信息,揭开了大庆油田的秘密。

大庆油田在什么地方?

日本人对大庆油田早有所闻,但始终得不到准确的情报。后来,在1964年4月20日的《人民日报》上看到“大庆精神大庆人”的字句。于是日本人判断“中国的大庆油田,确有其事”。但是,大庆油田究竟在什么地方,日本还没有材料作出判断。

在1966年7月的一期《中国画报》上,日本人看到一张照片。《中国画报》的封面刊出这样一张照片:大庆油田的“铁人”王进喜头戴大狗皮帽,身穿厚棉袄,顶着鹅毛大雪,手握钻机刹把,眺望远方,在他背景远处错落地矗立着星星点点的高大井架。根据对照片的分析,可以断定大庆油田的大致位置在中国东北的北部。

他们根据这张照片上人的服装衣着判定:“大庆油田是在冬季为零下30度的北满,大致在哈尔滨与齐齐哈尔之间。” 其依据是:唯有中国东北的北部寒冷地区,采油工人才必须戴大狗皮帽和穿厚棉被。后来,到中国来的日本人坐火车时发现,从东北来往的油罐车上有很厚的一层土,从土的颜色和厚度,证实了“大庆油田在北满”的论断是对的,但大庆油田的具体地点还是不清楚。

日本人又根据有关“铁人”的事迹介绍,王进喜和工人们用肩膀将百吨设备运到油田,表明油田离铁路线不远。据此,他们便轻而易举地标出大庆油田的大致方位。在1966年10月,日本又从《人民中国》杂志的第76页上看到了石油工人王进喜的事迹。分析中得知,最早的钻井是在安达东北的北安附近。并且离火车站不会太远。在英雄事迹宣传中有这样一句话:王进喜一到马家窑看到大片荒野说:“好大的油海,把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丢到太平洋去”。于是,日本人从伪满旧地图上查到“马家窑是位于黑龙江海伦县东南的一个小村,在北安铁路上一个小车站东边十多公里处”。就这样,日本终于把大庆油田的地理位置搞清楚了。

大庆油田有多大规模?

日本人对王进喜事迹的报道作出了如下分析:王进喜是玉门油矿的工人,是1959年9月到北京参加国庆之后志愿去大庆的。大庆油田肯定是1959年以前就开钻了。马家窑是大庆油田的北端,即北起海伦的庆安,西南穿过哈尔滨市与齐齐哈尔市铁路的安达附近,包括公主峰西面的大赍,南北四百公里的范围。估计从北满到松辽油田统称为大庆。根据对照片的分析,可以推断出大庆油田的大致储量和产量。其依据是:可从照片中王进喜所站的钻台上手柄的架式,推算出油井的直径是多少;从王进喜所站的钻台油井与他背后隐藏的油井之间的距离和密度,又可基本推算出油田的大致储量和产量。

中国炼油能力如何?

到1966年7月,日本人把注意焦点转到炼油设备上,“有心人”终于在《中国画报》上发现一张炼油厂反应塔的照片,日本人就从这张照片推算出了大庆炼油厂的规模和能力。

其推算方法也很简单:首先找到反应塔上的扶手栏杆,扶手栏杆一般是1米多点,以扶手栏杆和反应塔的直径相比,得知反应塔内径是5米。因此,日本人推断,大庆炼油厂的加工能力为每日900千升。如以残留油为原油的30%计算,原油加工能力为每日3000千升,一年以330天计算,年产量为100万千升。而中国当时在大庆已有820口井出油,年产是360万吨,估计到1971年大庆油田的年产量将有1200万吨。又根据新闻报道王进喜出席了第三届全国人代会,可以肯定油田已出油。

大庆信息给日本带来了什么机遇? 根据大庆油田出油能力与炼油厂有限的炼油能力,考虑中国当时的技术水准和能力及中国对石油的需求,日本人推论:中国将在最近几年必然因为炼油设备不足,必定会考虑要大量引进采油设备。中国要买的设备规模和数量多大?根据情报分析,要满足日炼油1万千升的需要。

这是日本在1966年根据公开报刊点滴信息作出的判断和决策。这就是世界著名企业日本九大商社之一的三菱重工财团的商业情报研究。随后,日本三菱重工财团迅即集中有关专家和人员,在对所获信息进行剖析和处理之后,全面设计出适合中国大庆油田的采油设备,做好充分的夺标准备。果然,中国政府不久向世界市场寻求石油开采设备,三菱重工财团以最快的速度和最符合中国所要求的设计设备获得中国巨额订货,赚了一笔巨额利润。此时,西方石油工业大国都瞪口呆,还未回过味来呢。

日本三菱重工非常重视商业信息情报的收集研究,奉行信息就是企业的生命之信念。它投巨资在世界115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信息站,搜集和了解有关的各类信息。据报道,三菱重工财团总公司每天获得的信息处理纸带竟可绕地球11周,其信息意识和信息处理的技术、速度等可见一斑。因此,中国大庆油田的照片,在其手中变成经济信息,变成巨额财富这一事实也就不足为奇了。

什么叫分析——这就叫分析!

第三篇:日本调查大庆油田的情报过程

关于日本调查大庆油田的情报过程

日本向来注重情报工作,更在情报工作上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经过长期的发展与积累,日本的搜集情报活动堪称世界一流,有些方面甚至连美国的中情局都估计达不到他们的程度。当然,搜集科技情报是被一些国家所不能接受的,更是历来以“拿来主义”著称。但不管怎么样,这毕竟是一种手段。在社会的方方面面,情报工作都是有着相当大的地位的。

二战后,日本约有1万多人被派到美国学习新工艺和管理技术,并陆续学成回国,然后靠着他们学到的技术发展自己的国家。为此,日本成为了科学技术仅次于美国的国家,甚至有些方面日本比美国还要先进。美国人后来经调查研究得出惊人的结论:这些日本人仅仅花费了25亿美元,就几乎把西方的所有技术都搞到了手,而这笔花费仅占美国每年研究经费的十分之一。

据可靠的报道,在日本本土,专门设有一幢楼的广播监听室,有8名监听人员昼夜24小时监听和收录中国中央及地方电台广播节目,并立即整理,制成卡片、分类存档,之后确定这些节目有没有有价值的信息。在中国境内,日本的商社和金融机构已发展到近千家,遍布中国大中城市,他们或亲自下手,或利用中国雇员,从事经济间谍活动,然后从中牟利。这些活动成为了他们日本公司发展的一个强大助力。

近年来,日本在其确定的科学技术综合战略基础上,正在实施第二个“科学技术基本计划”。在这一计划的5年期间,科学技术的投资总额要达到24万亿日元,基本实现约占GDP1%的目标,比第一个“科学技术基本计划”增加40%,并将生命科学、信息通信、环境、纳米技术和材料列为加大投资力度的“特别重点”。由此可见,日本在科学技术方面上的重视程度。

日本学术振兴会派驻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研究联络中心”已正式开张。该中心就设在医学和生理学诺贝尔奖评选机关———加罗林斯卡研究所内,除了向世界宣传日本科学技术和介绍日本科学家的“实力”外,这个中心无疑在为搜集情报发挥着“高感度天线”作用。

据日本报纸透露,日本自2001年起,为了加强遗传基因、纳米技术等尖端领域情报的收集,由文部科学省和经济产业省分别从大学及产业研究人员中挑选“合作者”。文部科学省以基础研究领域为中心选择1800人,经济产业省则以应用研究为目标,要求情报收集的“合作者”收集技术开发方面的情报。综合科学技术会议与十几名活跃在第一线的研究人员签订合同,建立了独自的情报网,并委托民间咨询机构调查主要国家科技战略和科技政策的动向。科研情报的“合作者”则着重收集各自专业领域的最新情报,一有所获,将通过因特网报告给综合科学技术会议进行分析研究。由此可见,在日本“研究开发战略中心”正式启动后,日本的世界科技情报搜集活动会更加系统化。

日本的情报工作涉及是方方面面的,全世界或许都有他们的情报人员。中国也是他们情报工作的重点对象,他们在中国的情报工作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当然,这也为日本得到了很大的利益,接下来就说说几个很典型的例子。其中,日本关于大庆油田调查的情报过程更是体现了日本情报工作的强大。

中国安徽泾县的宣纸,素有“千年寿纸”、“纸中之王”的美誉。然而,这种独步天下的优势被日本人打破。事情是这样开始的:安徽泾县在浙江扶持某镇办起一家造纸厂。某年,造纸厂迎来了三个日本某造纸公司的“技术人员”。在座谈会上,日方提出了有关宣纸生产过程及工艺加工方法等问题,就连蒸原料的盐水浓度这么细的问题都问到了。然而,我们中方给他们的回答,技术人员却是完全记下来了,回国后再经过认真仔细地研究,极大地发展了他们的宣纸技术。经过几年的不断学习并壮大,如今,日本人已经可以骄傲地宣称:世界宣纸,中国第一,日本第二。

20世纪60年代,日本出于战略上的需要,非常重视中国石油的发展,于是把摸大庆油田的情况作为情报工作的主攻方向。但当时,由于各种原因,大庆油田的具体情况是保密的。然而,由官方对外公开播发的极其普通的旨在宣传中国工人阶级伟大精神的照片,却在日本信息专家的手里变成了极为重要的经济信息,揭开了大庆油田的秘密。在这里,不得不感慨日本人的心思缜密,这也是我们应该努力学习的地方。

日本是如何推理出大庆油田机密的?

20世纪60年代,中国大庆油田的位置、规模和加工能力是严格保密的。日本为了确定能否和中国做成炼油设备的交易,迫切需要知道大庆油田的位置、规模和加工能力。为此,日本情报机构从中国公开的刊物中收集了大量有关的信息,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了严格的定性及定量处理后得出了有关大庆油田的位置、规模和加工能力的准确情报。

1.大庆油田的位置

首先,日本情报机构从1964年的《人民日报》上看到了题为“大庆精神大庆人”的报道,从而判断出:中国的大庆油田确有其事。以此为线索,日本情报机构开始全面搜集中国报刊、杂志上有关大庆的报道。在1966年的一期《中国画报》上,日本情报机构看到了王进喜站在钻机旁的那张著名的照片,他们根据照片上王进喜的服装衣着确定,只有在北纬46度至48度的区域内冬季才有可能穿这样的衣服,因此大庆油田可能在冬季为零下三十度的齐齐哈尔与哈尔滨之间的东北北部地区。之后,来中国的日本人坐火车时发现,来往的油罐车上有很厚一层土,从土的颜色和厚度日本情报机构得出了“大庆油田在东北三省偏北”的结论。

1966年10月,日本情报机构又对《人民中国》杂志上发表的王进喜的事迹介绍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从中知道了“最早钻井是在北安附近着手的”,并从人拉肩扛钻井设备的运输情况中判明:井场离火车站不会太远;在王进喜的事迹报道中有这样一段话:“王进喜一到马家窑看到大片荒野说:‘好大的油海!我们要把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丢到太平洋去。’”,于是日本情报机构从伪满旧地图上查到:“马家窑是位于黑龙江海伦县东南的一个村子,在北安铁路上一个小车站东边十多公里处。”经过对大量有关信息严格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日本情报机构终于得到了大庆油田位置的准确情报。

2.大庆油田的规模

为了弄清楚大庆油田的规模,日本情报机构对王进喜的事迹作了进一步的分析。报道说:“王进喜是玉门油矿的工人,是1959年到北京参加国庆之后志愿去大庆的。”日本情报机构由此断定:大庆油田在1959年以前就开钻了。对于大庆油田的规模,日本情报机构分析后认为:“马家窑是大庆油田的北端,即北起海伦的庆安,西南穿过哈尔滨与齐齐哈尔之间的安达附近,包括公主岭西南的大赉,南北四百公里的范围。”估计从东北北部到松辽油田统称为“大庆”。

3.大庆油田的加工能力

为了弄清楚大庆炼油厂的加工能力,日本情报机构从1966年的一期《中国画报》上找到了一张炼油厂反应塔照片,从反应塔上的扶手栏杆(一般为一米多)与塔的相对比例推知塔直径约5米,从而计算出大庆炼油厂年加工原油能力约为100万吨,而在1966年大庆已有820口井出油,年产360万吨,估计到1971年大庆年产量可增至1200万吨。通过对大庆油田位置、规模和加工能力的情报分析后,日本决策机构推断:“中国在近几年中必然会感到炼油设备不足,买日本的轻油裂解设备是完全可能的,所要买的设备规模和数量要满足每天炼油一万吨需要。”

有了如此多的准确情报,日本人迅速设计出适合大庆油田开采用的石油设备。当我国政府向世界各国征求开采大庆油田的设计方案时,即便面对很多强劲的对手国家,日本人还是不费吹飞之力地一举中标!由此也看出,情报工作也是相当重要的,正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阐述的也就是这个道理吧!而这,也是我们必须向人家学习的地方。

第四篇:如何在面试前搜集公司情报

如何在面试前搜集公司情报?

来源:过来人求职网 发布日期:2013-03-02 点击:664次[收藏]

一般公司通知面试有两种方式:一是电话,二是书面通知或者e-mail。面试通知的到来也意味着你的“侦察行动”的开始。如果是电话通知,除了记下对方公司的名称、面试的时间地点以外,不要简单地就说再见,请尽力搞清如下问题:

面试方式:是多人同时进行面试?还是一个一个单独面试?

面试内容:是不是会有笔试?或者此次面试只进行笔试?

面试官:面试官的姓氏和职位,是人事主管还是部门负责人?

如果是书面通知,你也要及时打电话向对方询问,有了这些信息,你对面试就应该心里有底了。

随后的“侦察”行动自然是搜集该公司的资料,如公司的规模、性质、开办年月、做什么产品项目、年营业额、成长幅度、人事制度、企业文化、在行业中的排名等等,尽量多了解一些。现在的公司一般都有自己的网站,这能够为“侦察”行动省下不少力气,了解得越清楚,你的面试成功率也就越高。一个对面试公司很了解的应聘者,往往较容易获得面试官的认同;反之,一个连面试公司做什么产品都不去了解的人是很难取得面试官的信任的。除此之外,如果能够了解公司的氛围,对你准备合适的穿着和谈吐也是十分有用的。

准备好了这一切,剩下的就是通过地图确定到达面试地点的路线,应特别留意一下住地到对方公司的交通,有时面试会提到相关问题,无论坐车骑车,选一个时间最短的答案备用。有空的话,最好能先跑一趟,观察一下公司周边的环境,看看对方公司的“档次”,用行话来说就是“踩点”。

第五篇:总结搜集网上竞争情报的五大招式

总结搜集网上竞争情报的五大招式

舆情监测 http://

1.定期浏览相关网站

查找产品信息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从有关公司、商店、行业协会的网站上查找。国外领先产品的今天可能就是我们产品的明天,了解国外新产品的情况及发展趋势,对帮助我们自己开发新产品极有帮助。查找产品信息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从有关公司、商店、行业协会的网站上查找。特别是在生产厂家的站点上,往往会有对产品的技术性能信息的详细说明。如我们有不明白之处,还可发电子邮件询问。我们不妨选择国外几家业内领先企业,定期访问他们的网站,跟踪他们的新产品开发信息。最好的办法是作为竞争者顾客一员。

2.参加行业聊天室

由于企业一般有较强的保密意识,所以在其网站上公布的信息常常经过特殊加工,一般深度不够,而且时效性较差,往往是企业已经或即将推出的新产品的信息。如何获取质量更好的信息呢?参加行业聊天室是一个好办法。特别是技术人员组成的聊天室。在不经意的闲聊中,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往往可以得到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如微软的为提防Linux

对其操作系统Windows的挑战,就经常访问有关Linux的BBS和新闻组站点,以获取最新资料,有人发现微软居然是Linux的BBS站点访问次数最多的。

3.跟踪竞争对手的招聘广告

产品是需要人来开发的,从竞争对手对应聘人员技术背景的要求上,我们可以判断出其新产品开发的基本方向。网上有无数招聘网站,我们可以从中选择几个竞争对手经常发布广告的站点,观察他们的人员需求情况,特别是对技术人员的需求情况。

4.查找专利数据库

由于专利审批需要一定时间,而且需要公布专利的一般资料,所以,观察竞争对手的专利申请情况是了解其新产品开发计划的途径之一,网上也可查找专利。我们可以直接通过专利数据库或委托专利事务所代理查询。

5.从其他网上媒体获取竞争者信息

如果竞争者是一有较高知名度的公司,我们可以通过网

上电子版报纸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和电视台的网上站点,如CCTV对竞争者的报道来了解竞争者,我们也可以在搜索引擎中输入竞争者的名字做关键词,然后查找网页来获取有关竞争者的资料。

下载日搜集大庆油田情报揭秘word格式文档
下载日搜集大庆油田情报揭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5.11党日活动知识竞赛搜集资料

    C.习近平同志多次表示,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 A.热爱国防 B.绝对忠诚 C.听党指挥 A.习近平同志曾指出,各级党委对职责范围内的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