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医仁心耀党旗 广西医科大学儿科全国先进党支部材料
“大医仁心”耀党旗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党支部先进事迹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现有党员70名,其中硕士党员19名,博士党员10名,党员占职工数比例为35%。党支部始终秉持“教学科研先锋队、服务群众排头兵”的建设理念,坚持教学、科研、医疗服务“三位一体”,围绕业务抓党建,立足岗位创先争优,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儿科团队获得广西第一个博士点、国家临床重点建设专科及广西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多项荣誉。
强化自身建设,争创“四有”党支部
“打铁还需自身硬”,加强自身建设是党支部发挥战斗保垒作用的关键。儿科是医院中任务重、责任大、家长期望高的科室,为此,支部班子把凝聚人心、坚守岗位记在心里,抓在手上。近年来,儿科党支部以建设“四有”(有坚强有力的基层组织、有作用突出的党员队伍、有务实管用的活动载体、有群众满意的工作业绩)基层党组织为目标,着力打造一支德医双馨的优秀团队。注重选强配优班子成员,历届支部书记均由优秀中青年学术骨干担任,同时兼任科室副主任。在支部建在学科的基础上,还推出了“党小组建在亚专科”的新举措,分别在血液、呼吸、泌尿等亚专科中设立了5个党小组,做到学科拓展到哪里,党员就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延伸到哪里,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就发挥到哪里。与此同时,党支部始终把创新工作载体作为激发团队活力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先后在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群众 路线教育等系列专题党建活动中,开展了“三比三看三必访”、“手拉手”党群共建等活动,即比党性看医德、比技能看服务、比奉献看满意;工作变动时必访,生病住院时必访,生活遇到困难时必访等,促进了党员队伍和医德医风建设,全科室严格遵守“九不准”,做到“无收受红包、无收受回扣、无乱收费、无重大医疗事故”,达到了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目的,促进了两个文明建设和医教研全面发展。全科上下党员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蔚然成风。
给力创先争优,争当教学科研先锋队
作为融教学、科研、医疗为一体的学科团队,党支部注重将创先争优贯穿到教学科研全过程,将支部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推动学科发展的强大动力,实现党建与学科建设无缝对接,增强了党建工作的实效性。
“一肩担两义,育人尤为先”。党支部积极创新党建与教学工作融合机制,通过坚持支部书记主抓教学、坚持党员教师示范授课,坚持老党员与新教师传帮带,为青年党员和业务骨干成长成才搭建了良好平台。现任支部书记陈玉君率先垂范,主持创设科室临床教学技能大比拼,营造“比学赶超”抓教学的良好氛围;针对医学专业知识复杂量大难以记忆的特点,党员梁秀安潜心钻研,创造出一套“梁式公式”,将书本上刻板的知识转变为易学易记的公式、口诀、歌谣,深受学生喜爱。业务骨干农光民潜心抓课程建设,《儿科学》课程成为省级精品课程。在支部的带动下,学科骨干潜心钻研教学氛围浓厚。2015年,1名青年党员获青年教师授课大赛广西一等奖、全国二等奖;涌现出全国优秀教师等教书育人楷模;党员教学骨干潜心大学生临床 技能培训,先后指导学生获得2015年全国大学生临床技能大赛二等奖、2016年全国大学生临床技能大赛(华南赛区)一等奖。儿科人才培育效果明显,5年来培养硕博研究生156人,参与培养本科生4041人,毕业生遍布广西及周边东盟国家,推动了区域性儿科学事业发展。
作为国家临床重点建设专科,党支部坚持以科技创新促进医疗水平提高。地中海贫血(地贫)是危害广西民众的区域性高发病,广西人口地贫基因携带率达到20%以上,造成了无数家庭的不幸。围绕地贫研究这一重大课题,以老书记、广西首位女博导龙桂芳为代表的几代研究人员殚心竭虑、戮力同心,取得了喜人的成就——首先发现我国异常血红蛋白(Hb)E,同时发现20多种异常Hb和地贫类型及其复合体,填补了我国在国际Hb研究领域中的空白,先后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及国家科技进步奖。目前,已87岁高龄的龙桂芳教授仍然每天坚持出门诊进实验室,继续未竟事业。
在支部的号召和老党员的感召下,一批批儿科骨干薪火相传,形成了以地贫研究为特色,多学科齐头并进的良好科研局面。党员骨干覃远汉等带领团队深入开展儿童肾脏病研究,获2014年广西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及卓越学者称号;陈萍教授牵头接力前辈研究,持续创新,近5年已为32万余人次实施了地中海贫血诊断、干预和治疗,为避免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出生,减少出生缺陷做出重要贡献,成果获宋庆龄儿科医学奖、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等;以农光民教授为首的研究团队在重症手足口病临床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研究论文发表在世界顶级医学期刊《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5年来,儿科获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广西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广西科 学进步奖二等奖3项;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82篇,其中SCI收录论文67篇;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7项。
践行根本宗旨,争做服务群众排头兵
党的根基在群众,临床医疗事业的根基也在群众。多年来,党支部始终恪守服务患者的宗旨,凝聚先锋力量,服务人民健康。
患儿病痛高于天,春风拂面是爱心。为服务患儿,党支部引领实施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开通入院“绿色通道”,确保重症患儿及时救治;实施无假日门诊,提供全天侯服务;开设“地贫之家”,一站式服务重症地贫患儿;建立无缝对接机制,保障特殊新生儿安全;设立儿科急诊青年志愿岗,缩短急诊患儿候诊时间……贴心的举措、务实的行动,有效改善了患者就医感受。扶危济困,能帮就帮。党支部还积极弘扬人道精神,彰显博爱情怀。2013年,奄奄一息的弃婴“一毛”被送进儿科,全科医务人员124天接力救治,从治病诊疗到扮演“临时母亲”角色,终于使她转危为安。近年来,儿科团队把多名患病弃婴从死亡线拉回,践行了救死扶伤的庄严承诺。2010年,广西平南县12岁男孩因患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无钱治疗,被父母送出家门自谋生路。廖宁教授连续7年接济,不但治愈男孩的疾病,还资助其读书,给予小男孩第二次生命,使医患关系变成亲人关系。“一切为了患儿,为了患儿的一切”在这里得到具体体现。近五年来在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中科室群众满意度均保持在95%以上,并获得患者及家属的感谢信、锦旗177面(件)。
危急时刻党旗红。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疾病防治中,党支部率领广大党员群众冲在一线,用热血谱写新时代赞歌。广西曾经是 全国手足口病的重灾区,农光民、韦丹教授参加广西医疗专家组,制定了广西手足口病防治指南,指导广西基层医院开展防治。年轻党员杨志勇等医务人员深入广西“东巴凤”等边远山区,奋战6个月,救治50余名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指导诊疗病患逾千名。党员在重大疾病诊疗中成为中坚力量,罗建明、庞玉生等教授率先开展重型地中海贫血同胞脐带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及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等专科标志性技术,推动了广西儿科医疗水平长足发展。目前,儿科年门急诊量超27万人次,年出院病人1.5万人次,在全国大型综合性医院中儿科病人诊治量位居前列,成为辐射东盟的广西儿科疑难重症诊治中心,成功挽救了数万患儿生命,被誉为“南疆儿童健康守护神”。近5年,共有党员3人次获全国及广西五一劳动奖章等。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的党员和医务工作者们在荣誉面前不懈怠,正以更加高昂的斗志,向着更加辉煌的业绩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