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李保国》观后感

时间:2019-05-13 11:25: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电影《李保国》观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电影《李保国》观后感》。

第一篇:电影《李保国》观后感

电影《李保国》观后感

河北智跑党支部 梁宝玺

8月29日下午按照王快镇党委的安排,我观看了电影《李保国》,真实再现了李保国同志心系太行山,为山区农民改变面貌的感人情形。“活着干,死了算!”“我最骄傲的是,我变成了农民,千千万万个农民变成了我!”“不要总想着爬多高,要多想着根扎多深”……一句句话语朴实动人,一个个片段扣人心弦,一段段故事感人至深。影片结尾,身着红色冲锋衣的李保国大踏步走在前面,身后,不计其数的青年学子步履铿锵前赴后继,浑厚激昂的画外音恰到好处地响起:“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让人激情澎湃,热血沸腾!

2016年我就听过李保国同志的事迹报告,那么多感人的故事,被他身边的人用朴实的语言传递出来,已经感受深刻,如今立体的画面呈现眼前,这位“太行山上新愚公”的伟岸形象和伟大情怀更加令观者动容,其情其景感人至深,直达肺腑。作为当代的英模人物,李保国最突出的事迹是科技扶贫,精准扶贫。电影是形象的艺术,如果只是从工作角度塑造李保国形象,就显得有些单薄。为此,影片还通过一些生动的细节彰显了知识分子的个性和情感:在参加会议时,他因为领导讲的空话拂袖而去,当农民面临危机时,他又能放下所谓的面子,亦屈亦伸而不失风骨;贤惠的妻子为缓解丈夫的压力,邀请他跳舞,他却因走神而掉下戏台;他想为妻子过个惊喜的生日,不料却记错了日子……这些小细节小浪漫为影片增添了不少亮点,使得电影的叙事节奏张弛有度,立体式多角度地诠释了真实的李保国形象。

李保国同志走了,但他的精神却永远留在了人们心中,他的生命价值依然在发光发亮。他是党的儿子,是人民的儿子,是太行山的儿子。他是一颗种子,在巍巍太行扎根生长;他是一把火炬,点亮了山区扶贫的希望之光;他是一面旗帜,引领着人们在人生道路上奋发前行。

李保国同志是时代楷模,他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学习他对党忠诚,心系群众的政治品质;学习他艰苦奋斗,愚公移山的拼搏精神;学习他淡薄名利,无私奉献的价值追求。我也是一名党员,工作中要时刻以一名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工作冲在最前头,不怕苦不怕累,传播中华传统美德,淡薄物质财富,追求永远的精神财富。

第二篇:电影《李保国》观后感

电影《李保国》观后感

电影《李保国》观后感1

他常说:“一个人本事再大,意志再坚,力量也有限。我要让更多学生成长为扎根山区、服务‘三农’的有用之才。”

30多年来,李保国先后承担了57项国家和省级科研课题,大批学生被他“赶”到田间地头,把所学知识与生产实践结合。

在这种手把手、肩并肩的实践教育中,许多学生在校期间就取得了骄人的科研成绩。

学生汤轶伟,在读研究生阶段进行了核桃树枝条伤流规律研究。以前核桃树都是冬季修剪,但这样刀口容易流失养分。在李保国的指导下,汤轶伟经过上千次实验,颠覆了冬季修剪的传统做法,将剪枝时间确定在春季发芽前的xx年多的实践,取得了当年治理、当年坡面稳定的效果。目前,史薪钰的研究成果已在全省推广。

“保国是跟随河北农大‘太行山道路’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深深懂得实践对科研和教学的`重要性。”李保国的大学同学、河北农大校长王志刚说。

为了让李保国拿出更多的科研成果服务太行山区,河北农大为他的课题组建设了3个专用实验室,并配备了全新的科研设备,学院的综合实验室也优先保证他的研究生使用。

只有深入生产一线,教学才会有的放矢。

李保国及时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充实到教学内容中,把生产一线的信息作为信号,更新教材,更新讲授内容。他主讲的课程生动、形象,指导性强,倍受学生推崇。

“他一直都上着本科生的课,我说你实在忙不过来就象征性地上几次课,剩下的给年轻老师分分。他坚决不同意,说要从本科阶段开始引导,使学生热爱农林专业。”河北农大林学院党委书记卢振启说。

李保国带的硕士研究生,七成以上考上了博士,而且全部拿到了国家奖学金。

在学生眼里,李老师的“严”是出了名的。

李保国的硕士生和博士生一入学,就会收到一张学习任务清单:第一学期完成课程学习和开题报告;第二学期开始在实践基地实习一年,完成实验并写出研究报告……每一项都有详细的要求和明确的时间表。xx年他的一个硕士生因为前期准备不认真,被要求寒假留在学校写毕业论文,直到大年三十写完才回家。

学生赵志磊记得,xx年那会儿,刚开始使用电脑,一些学生写论文时在电脑上复制抄袭。“李老师严厉地批评他们说,要走正道,不要耍小聪明。”

学生郝梁丞记得,跟李保国做课题时,很多硕士生、博士生都被他训哭过。“写实验记录、计划的笔,李老师一直要求我们必须用铅笔。因为相比中性笔,铅笔字保存时间更长。一旦发现我们没用铅笔写,他会马上撕掉。”

学生李迎超记得,实习期间,李保国带他们学习核桃嫁接,有一次李保国问李迎超“你今天嫁接了多少棵?”李迎超回答说嫁接了100棵。李保国摇摇头说“农民们每天都能嫁接500棵!”在李保国的督促下,后来李迎超每天嫁接核桃树能达到1000棵。

在学生眼里,李老师的“慈”也是出了名的。

学生顾玉红忘不了,xx年,为了方便她写毕业论文,李保国专门把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借给她用。那时候笔记本电脑还不普及,李保国的儿子李东奇当时还小,自己想玩电脑,对此还挺有意见,觉得爸爸太偏心了。

学生郭芳忘不了,4月4日见了李保国最后一面。“吃饭的时候,李老师特意把我拉到身边坐,悄悄问我找对象了没有,鼓励我遇到喜欢的就去追。”

斯人虽逝,李保国却用自己的一生留下了一本最有价值的教科书,诠释了知识分子应有的责任、担当和追求,激励更多的青年学子学好本领、扎根基层、服务人民。

太行山作证--他甘当“拼命三郎”,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前几天我还劝他说,苹果树正开花,要不在岗底村住几天,指导指导果农,捎带休息休息。他一口回绝‘我哪有时间?’”

面对我们,李保国的妻子郭素萍泪水涟涟。“如果知道他的生命已进入倒计时,我一定不会这么由着他、顺着他。”

年前的一次采访中,李保国曾说,他有三个家,一个是永久的,在河北农大家属院;一个是临时的,在几个主要帮扶基地;一个是流动的,在他那辆越野车上。

三个家,三重情,三份爱。

电影《李保国》观后感2

有一种倒下,托起亿万农民的曙光;有一种信念,是将青春岁月洒在太行山下;更有一种情怀,来之荒山秃岭,去之青山绿水。

人民的樵夫,春茶记住你的目光,青山留下你的足迹,三十多个春夏秋冬,为梦想跋涉,沧桑了面孔,初心依旧。“我最骄傲的是,我变成了农民,千千万万个农民变成了我!”“不要总想着爬多高,要多想着根扎多深”……就是这样平平淡淡的话语,也就是这样真真切切的道理,在隔着银幕下的我不知不觉已潸然泪下。回想起那遥远的故乡,思绪万千……

我的故土,坐落在大西北的深山中—西海固。这里,曾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确定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也是在这里,面对着一年四季干旱少雨的黄土大山,有数以万计的人们在这里默默勤恳的劳作,他们倔强的告诉着世界,他们在可以在这里扎根,发芽,并顽强的生存着。而我,自始自终努力的去践行着对故乡的责任和担当。

没有停留在这里,迈出大山沟。

依稀记得当年第一次离开家乡去省城求学的时光。那年由于长期干旱少雨,粮食收成极不好,全村的人都饿着肚子,而对于“吃饱”这个奢侈的'词语更是从来都不敢去奢望。让我至今能够历历在目的是,父亲后来告诉我,供我去省城求学的费用是全村父老乡亲凑的积蓄。在那一霎那间,我竟然在父亲面前像孩子一样再也难掩心中的悲伤,捂着嘴巴,泪水夺眶而出。这生我养我的故土啊!怎可辜负?浮想起那一幕幕起早贪黑的人们,那不甘于命运倔强的人们和着那日渐消瘦的背影,在那一瞬间竟是如此高大伟岸,让我顿时肃然起敬。也是在那时,我才深知自己背负的是父母和父老乡亲们对我的殷切期望,而后加倍努力。

没有湮灭掉梦想,父亲在,同命运坚守。

高瘦的背影,粗糙的双手,只有高中文化的父亲,却用他的一言一行诠释着他对山沟里的点滴养育之情。曾经即使每个月一元钱的工资,都从未听到他和母亲的抱怨声,他说只要够吃够用就足矣。他明知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他也清楚的知道知识真的能够去将命运改变,这里将更需要他,所以他无悔的选择留了下来,而也是这一留,从年少到两鬓斑白,一转眼就是三十多个春夏秋冬,时常伴着那阵阵剧烈的咳嗽声,让人尤为心疼。

略微记得比较清楚的事,便是刚开始就是在我家后院搭起来的帐篷里面办起来的文盲学校,那艰苦的岁月啊,总是让人记忆犹新。一本泛着深黄的教科书,和着父亲清亮的声音,就这样开始了他的一生。后来随着学生越来越多的时候,村里便有了学校,再到后来,村里的孩子才有了机会去读书。我特别清楚的记得,二十多年的岁月,父亲一定是最早到校的人,也是最后关校门的人。你总能想起,那昏黄的油灯下,一定有父亲的背影;你总是能听见,那校园里讲课最铿锵有力的,总伴有父亲的声音;你也总是能看见,那黑板上最整洁的字迹,也一定是父亲的杰作。他对教育的执着让我终身难忘。那悠长的岁月啊,承载着父亲的无数个沧桑岁月,从自己年少无知到渐渐的略微懂事,从秋天萧瑟的泥泞路上到冬天凛冽的北风呼啸声中,让我都极为叹服父亲的执着。

没有忘记过,扎根在这里。与世间较量。

依稀记得“耶鲁村官”,在殿堂和田垄间,心甘情愿选择后者。脚踏泥泞,俯首躬行,于荆棘和贫穷中拓荒;也依稀记得毕业于名校,毅然决然离开父母身边支教偏僻乡村老师,纯粹于把教育做好的梦想,奔波于群山峻岭间辅导生病的学生,那布满荆棘的道路上,留下了光辉的脚印,延伸久远;稻谷将根深扎在泥土,我想,在辽阔大西北荒凉的土地里,也会有一种普普通通的根,将其扎在西海固人们的心里。

昨日,岁月里闪耀的点滴光辉,永将流芳百世;

今日,荆棘中丛生的苍穹星空,凝视远方故土,我已蓄势待发。

第三篇:电影《李保国》观后感

电影《李保国》观后感

2018年9月26日晚上7点半参加机关党委组织的主题党日活动,到珠峰电影城观看了电影《李保国》,对电影里面李保国同志跟随老师于宗周的脚步,扎根太行山,以学识造福太行山农民,一心践行党的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牺牲了自己,也牺牲了妻子和儿子,教会了学生陆超,还未陆超树立了榜样,将陆超带进了自己的人生轨迹。太行山在师徒三人的付出下,有了自己的绿,有了农民的福,有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活生生的演绎。

电影体现了李保国同志全心全意为太行山人民谋福祉的初心。李保国同志为了让村民过上好日子,将自己的学识扎根在泥土里,凝结成品质优良的苹果,再栽上板栗,到最后种植覆盆子;将辛勤换来的果实通过市场化运作卖出去,好的产品加诚实信用,全心全意的为村民谋福祉。

为人民服务需要讲究方法,且不会一帆风顺,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恒心,咬住青山不放松,终于水滴石穿,守得云开见月明。李保国为村民谋福利,讲课不被待见,送袋子被拿去敷窗,果子不红等都要忍受误解,他无视误解,通过好的方式将课讲好,通过等待消除误解,不断的努力终于获得认同,终于得到信任。为人民服务,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需要很多优秀品质,共产党员,应该具备相应的品质。

人民与市场一样,都只关注的是利益,情谊是建立在利益基础上的。李保国以专业技术为村民服务,扎根岗底,在他为人奉献的一生走完的时候,他获得了很高的赞誉和认可,但这一切,是建立在利益基础上的。他要推广苹果种植技术,需要他用自己的财产做担保,同时村支书还需要附保。农民讲利益,农民又胆小,因为他们的视野非常的狭窄,他们的风险承受能力非常低,靠天吃饭让他们不敢冒险,也冒不起险。李保国用自己的财产担保苹果能够栽成,这才推广了科学种植苹果的技术。同时,在品牌创建成功的前夜,老孬几个人耍小聪明,以次充好,差点将品牌抹杀在摇篮,这也是小农重利轻义的表现,同时也表现了农民的目光短浅,重眼前,轻长远。最后,老孬将老摇钱树砍掉,也不是仅仅为了义气,而是认为兴许种上了树莓,李保国的病或许能好。老孬是为了李保国吗?有一部分是,但是更多的是希望李保国能够继续为村里提供技术支持,那关乎他们村的财富。

李保国将自己的事业与村民的幸福仅仅的联系在一起,是值得敬佩和大力弘扬的,共产党员也应当要有这样的担当。站在何处,扎根在何处,将自己的人生定位在何处,将自己的事业职业如何规划,人生如何选择,这,是我们每一个人应当思考的问题。

成事,非一朝一夕,需要长期不懈的积累和努力。李保国同志用生命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作为一个人,需要有大爱大勇,才能有大能。

第四篇:李保国观后感

观看《李老师》电影心得体会

2018年8月25日10时,随着“那是谁的身影,脚步匆匆,他在太行山里,走了一生……”音乐声,一个平凡林业工作者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老师身影,渐渐走向永善县林业局组织的职工学习林业先进视野,作为一名林业工作技术员,李老师的事迹对我触动很大,他虽是农大的教授,却从不是坐在办公室里享福教课的老师。朴朴素素的外表让他更像是个农民,为了岗底村老百姓增加收入,摆脱贫困,不惜放弃自己的尊严,让不理解、不支持的群众嘲笑,这也是我们林业战线工作者的真实写照,对林业工程的一项新产业、新技术、新管理模式,都要经历三番五次的挣扎和洗礼,才能让老百姓认可并接受。

电影里经典的李老师名言:“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是李老师世界观的写照,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这句话,他的一生没有追求个人财富和名利,他追求的是让太行山变绿,让生活在那里的农民脱贫,他把根儿深深的扎进了太行山这片土地。35年,李老师走遍了太行山区,提出了“聚集土壤,聚集径流”的植保新方法,让前南裕的山土厚了、水多了,树木栽植成活率从原来的10%一跃达到了90%。经过十几年的开发治理,使前南峪变成了“太行山最绿的地方”之一;

“活着干,死了算!”是李老师一生最简洁的总结,值得我们林业人学习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奉献意识、为民意识,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摆在心底,大胆探索、用科技唤醒创新意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用真挚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如果我们每一位永善林业人都拿出李老师的10%的奉献、实干精神,那我们永善县的林业工作实现科技林业、现代林业就指日可待了。

“我最骄傲的是,我变成了农民,千千万万个农民变成了我!”是李老师人生观写照,在参加会议时,他因为领导讲的空话拂袖而去,当农民面临危机时,他又能放下所谓的面子,亦屈亦伸而不失风骨;贤惠的妻子为缓解丈夫的压力,邀请他跳舞,他却因走神而掉下戏台;他想为妻子过个惊喜的生日,不料却记错了日子……这些小细节小浪漫为影片增添了不少亮点,使得电影的叙事节奏张弛有度,立体式多角度地诠释了真实的李老师形象。在为老百姓怎样才能增加收入时,自掏腰包推广苹果套袋技术、手把手教村民管果树……杨双牛流着泪说,岗底村原来是贫困村,今天人均收入超过31000元。岗底的穷帽子,是李老师帮我们摘掉的;村民的好日子,是李老师用命换来的,李老师是我们岗底人的大恩人啊!

“不要总想着爬多高,要多想着根扎多深”是李老师价值观写照,30多年来,他每年在农村工作200天以上,足迹遍布河北省太行山所有山区县。在他的激励和带动下,河北农大广大师生积极投身山区脱贫致富攻坚战,形成了坚实的“太行山道路”。李老师同志淡泊名利,只要是事业需要的事,只要是对山区扶贫开发有利的事,他都义无反顾地去做,从不考虑有什么回报,有时甚至还贴上自己的科研经费。

对待家庭,在会议上,他的妻子说道,他们有三个家。他与妻子生活俭朴,去考察的时候,条件艰苦经常睡在车里。他自己的孩子小时候和他在山里生活了几年,当有领导去慰问李老师临走时,他的孩子哭着喊着要回城市里的家。可见,面对艰苦的生活环境,李老师同志宁愿牺牲家人的利益,也要坚持在山区做研究,舍小家为大家。

对待人民,李老师同志将百姓当做自己的亲人,成为百姓拥戴的“科技财神”,他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让当地人民生活的更幸福。他常说:“干成点有益于人民的事,什么时候想起来,也是值得骄傲的。山岭都绿起来,父老乡亲都富起来,我的事业才算成功”。

35年,从风华正茂到两鬓斑白,李老师一头扎进太行山,推广了36项林业技术,累计增加农业产值35亿元。通过这些数字,我们看到是一位对党忠诚、心系人民、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时代楷模。作为青年党员,我们应该学习李老师身这种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爱国为民的太行山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最后影片结尾,身着红色冲锋衣的李老师大踏步走在前面,身后,不计其数的青年学子步履铿锵前赴后继,浑厚激昂的画外音恰到好处地响起:“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让人激情澎湃,热血沸腾!

通过影片让我们林业人明确我们这一代人的担当,树立了我们这代人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三十年前的“长防”,陆续的“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公益林建设”、“石漠化治理”、“低效林改造”、“新一轮退耕还林”……。也认识到我们这代人的责任,一个林业人在战线上实现自身价值,努力接好这一棒;在工作中以李老师为标杆,让我们的家乡山更绿、水更清,老百姓的钱袋子更厚,为振兴永善林业事业奉上微薄之力,也为我们的人生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2018年8月25日

第五篇:《李保国观后感》

《李保国》观后感

高一13班 李文青

“那是谁的身影,脚步匆匆,他在太行山里,走了一生……”伴随着悠扬的乐声,我们随人流走出了河北大会堂,我仿佛依旧听得到总书记的讲话:“李宝国同志35年如一日,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李保国虽然走了,但是他的事迹,已经深入人心,他的精神更会发扬光大。

一场大雨岗底村瞬间变得满目疮痍,乡亲们满目的愁容和着无生机的大地,让党书记看在眼里痛在心里,这些在太行山上的农民,全都是靠天吃饭。对他们来说,这一场暴雨就是要了他们的命,这让新来到这的李保国更是无比的心酸,他虽是农大的教授,却从不是坐在办公室里享福教课的老师。朴朴素素的外表让他更像是个农民,他带着自己的课题组来到太行山岗地村开山造林,决心要通过种植苹果让这里富裕。他不顾自己已经要考高中的孩子,不顾自己病弱的身体,毅然决然扎根在了太行山,从此,开始了他奉献的历程。

想推广苹果树并没有那么简单,这里的农民都已经穷怕了,他们赢得起输不起,对于种植苹果的新理念更是充满了否定和质疑。而对着乡亲们的行为,李保国更多的不是愤怒而是心痛大家都已经害怕赔本到这种地步,足以见得他们的辛酸和痛苦。他决心要让他们变富,自己出钱买工具,不厌其烦的一遍又一遍的强调种植苹果的方法和细节,给他们足够的耐心,包容他们怀疑和猜测。他真正做到了大爱无私,为人民服务,知道儿子传来在学校打架的消息才匆匆赶回,他的无私,他对乡亲的爱,已深入骨髓,抹不去、擦不掉。

可是,李保国并没有那么健康,他患有糖尿病和血管疾病,严重到连支架手术都无法进行,躺在病床上的他依旧牵挂着岗底村的群众和苹果,一个电话打来,岗底遇到了特大的风雪。心急如焚的他不顾医生与妻子的阻拦,又再次匆忙的赶回了岗底,指挥着村民救灾,为的,只是让岗底来年有好的收成。

李保国的爱,不仅在乡亲们的身上,更在那些浮生土地上,他为穷困家庭的学生补贴,为学生们指导论文,让经验丰富的农民去国外深造,他甚至在离开岗底时都不曾带走一分钱,他觉得自己的任务依旧很重,他希望所有的贫困山区都富裕起来,他渴望所有的农民都扬起笑脸。

曲终落幕,我依旧无法忘怀一幕一幕的感动和泪水,这才是奉献,才是大爱无私。李宝国同志的精神品质值得去歌颂、去学习、去传播。像歌声中唱的那样:汗撒盛夏,血浸寒冬,那是一片片贫瘠的土地,他用知识汇成风景,那是一双双焦虑的眼睛,他用生命换来笑容,为什么他眼里总含着泪水:一份牵挂一片真情。

下载电影《李保国》观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电影《李保国》观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李保国先进事迹观后感

    党章是规矩,党规党纪是底线 袁碧珍 通过这半年多时间的系统学习,温故了党章,细读了有关党规党纪,同时也观看了反腐警示片,心中有一种感觉,感觉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要时......

    李保国先进事迹观后感

    李保国先进事迹观后感 李保国同志是一名无私的共产党人。他是燕赵楷模,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扎根深山,开垦荒山种果树,带领当地人民脱贫致富。2016年4......

    观电影《李保国》有感

    观电影《李保国》有感 2018年XX月XX日,在XX单位组织下观看了电影《李保国》,看完后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电影讲述了李保国教授扎根太行山区,用35年的时间倾其所有,用科学的技术......

    党员学习李保国先进事迹观后感

    党员学习李保国先进事迹观后感近期,单位组织集中学习了河北农业大学李保国教授的先进事迹。一位平凡的教育工作者用实际行动来演绎不平凡的一生,值得我们深入学习。30年,可以......

    李保国先进事迹

    李保国,辛勤汗水洒太行 西昌市川兴中学 李玟辉 李保国同志生前是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常年高强度工作的李保国积劳成疾,2016年4月10日凌晨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

    李保国事迹

    李保国先进事迹材料(一) 李保国,男,46岁,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李保国深知,为人师者,“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得有一桶、一缸”。他大学毕业20年后,为了不断接受新......

    李保国先进事迹

    他是太行山的儿子 河北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 饶桂生2016年4月10日,我校博士生导师李保国教授,因心脏病突发,猝然离世。噩耗传来,他生前服务过的山区农民一批批来到家中吊唁,多地......

    李保国学习材料

    李保国先进事迹材料(一) 李保国,男,46岁,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李保国深知,为人师者,“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得有一桶、一缸”。他大学毕业20年后,为了不断接受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