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玉儒----“越是骂你六亲不认,百姓赞扬你的声音越高”(全文5篇)

时间:2019-05-13 11:56: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牛玉儒----“越是骂你六亲不认,百姓赞扬你的声音越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牛玉儒----“越是骂你六亲不认,百姓赞扬你的声音越高”》。

第一篇:牛玉儒----“越是骂你六亲不认,百姓赞扬你的声音越高”

牛玉儒:燃烧自己 照亮大家

一个富于激情的干部,就像一部发动机,既能带动一班人,还能感动更多的人。一个好干部,就像一颗小太阳,燃烧自己,温暖别人,照亮大家。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牛玉儒,在任呼和浩特市委书记的493天是这样的,以前在别的岗位上也是这样的。在他的身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鲜明时代特征。他的逝世,成为了呼和浩特市的倾城之痛。

牛玉儒----“越是骂你六亲不认,百姓赞扬你的声音越高”

牛玉儒1952年11月出生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一个蒙古族革命干部家庭。父亲是原哲里木盟五金公司副经理。兄妹6人,他排行老三。有两个哥哥,三个妹妹。

牛玉儒的父亲对孩子们非常严格,从小就教育他们自律自强,勤奋学习,长大努力工作,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牛玉儒7岁那年,母亲突然病逝,撇下兄妹6人。当时,工作繁忙的父亲根本没有精力照顾兄妹6人,就把牛玉儒及其二哥和一个小妹送到了乡下的二叔家寄养。二叔家原本有7个小孩,玉儒他们来了后,更显拮据。那段时间,一家人几乎是在半饥饿的状态下度日。

小学二年级时,牛玉儒回到了通辽市里上学。不多久文革爆发,他的父亲遭到迫害,被隔离关押,整整3年没有发工资。他们兄妹六人靠奶奶一人抚养,偶尔也能得到乡下几个叔叔的接济。年少的牛玉儒兄妹,为了能吃饱饭,不得不去郊外打柴、捡菜叶、拾煤核。在最寒冷的冬天,外出打柴的哥几个,冻得实在受不了就在到路边沟里的背风处,拥在一起取暖。

良好的家庭教育、艰苦的生活条件、坎坷的少年经历,给了牛玉儒坚实的人生追求和忠诚的人格修养。从政二十多年来,他没有用手中的权力为亲属们办过任何一件私事。了解他的人,都觉得他“不近人情”。亲属们也有过怨言,但最终都理解了他。

让我们看看牛玉儒的一些亲属们的境遇吧。姑姑下岗,为了生活去通辽交通征费局打扫卫生,每月只挣240元;姑父下岗,买了辆三轮拉客挣钱;大侄子下岗,没有生活来源给别人打小工;妹夫下岗,至今找不到生计;外甥女中专毕业,也没找到工作。

牛玉儒的这些亲属中,不少人曾经投奔他,而他也总是让人家高兴而来,扫兴而去。他的二哥二嫂是他身边最近的人,小时候没少得到他们的照顾。一次,二嫂为了侄子安排工作的事,和他通了电话。牛玉儒了解二嫂的用意后,竟然发了火,说:“这事我办不了。”二嫂又羞又气,摔了电话。

采访中我们询问牛玉儒的二嫂,现在能不能理解他的做法。二嫂说:“党和人民给予他那么高度的评价,我们感到很欣慰了。玉儒走了,我们从家人的角度常常想起他的过去,回忆他参加革命工作以来的经历和作为。我们知道,他有着一心为公的工作作风,他的一生是追求自律自廉自强的一生。他是这么要求自己的,也理所当然这样要求我们。”

牛玉儒的二哥二嫂在深情回忆

私下里,牛玉儒也向妻子诉说心中的矛盾,他说:“我是牛家最不孝的儿子。但我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给的,不属于自己,我不能随便乱支配。”

其实,牛玉儒心中并非没有亲情。2004年春节前,他的父亲住院,哥哥给他打电话告诉了他。当时,他正准备去南方招商,回不来。为此,他流了一整夜的眼泪。他还念念不忘对他有养育之恩的二叔。也是今年春节,他回老家专程看望二叔。看到二叔还住在当年的土坯房里,他让妻子把身上剩余的三千元钱全部留给二叔,想为二叔建新房子献一份力。

玉儒的二叔家仍在只通泥土路村庄里

也许我们能从十几年前父亲给牛玉儒的一封家书中,理解玉儒对亲属们的态度。那是他刚调任自治区纪检委任秘书长,父亲给他写信谈到:“你现在在自治区工作,咱们家的亲属多,有的可能找你办事,你一定要拒绝,他们可能会骂你六亲不认,不要怕骂娘,骂声越大,人民赞扬你的声音越高„„”大公无私,一身正气,不但是父亲的教诲,也是牛玉儒始终追寻的理想和信念。任长霞:立警为公 执法为民

这是个一年工作4600个小时的女局长,以自己的忠诚、才干和辉煌业绩,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十大女杰、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等20多项荣誉称号。任长霞以自己的毕生心血忠实地履行了“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神圣职责。她在民间亦是一个传奇人物:八旬乡间老妇讲述着收兔毛女人的故事,那是任长霞为打探黑帮消息的乔装打扮;鸣冤告状的群众记得她边接案子边掉眼泪的场景„„

2001年4月,郑州市公安局技侦支队支队长任长霞调任登封市公安局局长,成为河南省公安系统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女公安局长。当时面临的形势非常艰难:民警队伍涣散、积案堆积如山、群众怨声不断,行风评议年年倒数第一。她深入基层调查摸底,跑遍了登封17个乡镇区派出所,找到了存在问题的症结所在。随即从“从严治警”入手,清除了队伍中的3个害群之马,15名长期不上班、旷工、迟到以及参与违法违纪行为的民警被开除和辞退。此举令民警的精神面貌为之焕然一新。

在整顿队伍、严肃警风的同时,任长霞将全部精力集中到了破大案、破积案,打响了一场又一场攻坚战。“4.15”东金店强奸焚尸案、“4.18”大冶镇火石岭村绑架案、“5.18”特大盗枪案、“5.28”石道杀人案、“6.9”强奸轮奸女教师案、“7.2”唐庄杀妻杀子案等一系列大要案纷纷告捷。面对辉煌的战绩,干警和群众服了。大家都说:“咱登封来了个女神警,案发一起就破一起”。

刑事犯罪案件破获了,任长霞又着手解决深层次问题。2001年4月23日,她从一封平常的群众来信中了解到,松颖避暑山庄老板王松纠集家族成员、两劳释放人员在白沙湖一带,横行乡里,敲诈勒索,致使上百人受到伤害,7人丧命,民怨极大。她决心挖掉这颗毒瘤。4月29日,王松手下的爪牙因参与作案被抓获,王松企图以钱开路,打通关节,救出这几个“弟兄”。5月1日晚,王松来到任长霞办公室,随手甩出一沓钱放在桌子上说:“手下人捅了漏子,请任局长高抬贵手,网开一面。”任长霞严词拒绝,并将计就计,指令民警将王松一举擒获。

2001年4月25日,任长霞抽调20余名民警成立“控申专案组”,按照“立足化解,妥善处置”的思路,变上访为下访,变被动为主动,把控申工作查处信访积案做为一项“民心工程”,纳入工作的整体目标,她把每周六定为局长接待群众日,诚心倾听群众呼声。据不完全统计,3年来共接待群众来信 3467 人次,使 476 户上访老户罢访息诉,被广大人民群众赞誉为“任青天”、“女包公”。

登封市有两起家喻户晓的强奸杀人案。一起是西岭区域内自1997年到2001年的5年间,先后有多人被抢劫、被杀,数名妇女被强奸,案件难以侦破,群众反映强烈。任长霞研究决定将此案定为攻坚战的重中之重,抽调精干力量强力侦破,终于在8月1日将犯罪嫌疑人王少峰抓获归案。另一起是长达11年未破的两少女被奸杀案,任长霞多次召开党委会研究部署此案的侦破工作。她在一次接待来访群众时获知一条重要线索,迅速组织民警顺线追踪,终于将犯罪嫌疑人赵占义擒获。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内,登封市公安局共查结1998年以来控申积案71起,使多年的上访老户息诉停访,老百姓终于有了笑脸。

一系列业绩的取得,源于任长霞对崇高理想的不懈追求。1983年,当英姿飒爽的任长霞警校毕业后来到郑州市公安局中原分局预审科当上一名民警时,她就在日记本中写下一段话:“能成为一名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的人民警察,能亲手抓获犯罪分子、还老百姓公道,是我人生最大的追求”。也正是从这时开始,她就立下了将自己一生献给公安事业的誓言。

1992年11月,任长霞在郑州市公安系统和政法系统岗位练兵大比武中,力克群雄,双双夺冠。1994年11月,又在全省预审岗位练兵大比武中,夺得第一名。办案实践中,任长霞更注重探索和积累办案经验,提高审讯技巧。凭着自己娴熟的预审技能,顽强的工作作风,她直接审理了各类刑事案件1072起,追捕逃犯950人,在河南省预审战线上创造出了无人比拟的业绩。

1998年,任长霞被提拔为郑州市公安局技侦支队支队长。她带领支队民警在短短2年的时间里,跑遍了全国20多个省、市,破获了近300余起抢劫、杀人等重特大案件,抓获了350多名犯罪嫌疑人。

任长霞常说:“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要事事、处处、时时以个人的人格力量去教育大家,感化大家,激励大家”。作为一位公安局长,任长霞无疑面临着钱、权、法的考验。自入警以来,她从事的都是有一定权力的工作,总是有人通过直接、间接的关系来靠近她,给她送去金钱、物品,但都被她婉言拒绝。

陈刚毅的廉政事迹

“人不能有权欲,有了权欲就容易出问题”

对待工作他充满热情,但在名利面前,陈刚毅显得十分淡泊。他担任过多个重点交通工程的项目经理、总工程师乃至项目法人,在这些岗位上,他都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在上亿元的工程款项使用中,他始终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严格管理,不沾分毫。

去年12月,因天气寒冷无法施工,项目办的同志要撤回武汉。在走之前,施工单位为了表示对陈刚毅的感谢和关心,特意给他封了个红包,要他回去好好补补身体。陈刚毅却说:“你们的心意我领了,但这钱我坚决不能收。”拿着没送出去的红包,施工经理感慨万分,对陈刚毅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陈刚毅常说:“人不能有权欲,有了权欲,就容易出问题,必须用制度堵漏,用制度保护干部。” 在修湖北大道期间,不是靠关系进材料,而是真正看哪个厂家的质量好。经过慎重考虑,他舍近求远,选择了拉萨水泥厂的免检水泥,放弃了质量不稳定的山南水泥厂。每批材料进来,都严格把关,虽然成本有所提高,却保证了质量。

他在角笼坝项目上的每一笔支出,都严格遵循财务制度。项目办付给施工方的款项按计量支付,每项计量款都要经过五道关口的严格审核。就这样,陈刚毅按照制度用好每一笔钱,确保了角笼坝工程的资金安全。

六亲不认的陈刚毅

有一次,他的一位亲戚专程找到西藏,要他照顾照顾,分点项目做。陈刚毅却说:“我是项目的负责人,要对工程负第一责任,绝不能随意分包。你要理解我呀!我现在如果利用权力开了这个口子,那以后就没法坚持原则管别人了!”

角笼坝大桥建成后,陈刚毅从西藏回来,回了一趟老家咸安。后来我们得知,他这次回老家,为的是了却一桩心事。那是2003年,陈刚毅一位亲戚从老家专程来到西藏,要他在角笼坝大桥分个小项目做做,被陈刚毅一口回绝。看到亲戚一言不发地走了,陈刚毅心里特别难受。一回到老家,他就请那位亲戚一起吃了顿饭,当面向他赔不是,他说,“公事公办、不贪不占是我做人的起码准则,请你理解我!”

“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陈刚毅做到了”

他癌症手术后第一次进藏时,施工单位听说指挥长抱病回到了工地,又是敬佩又是感动,都争着请他吃饭,要给他接风,有的单位还送来了慰问金。陈刚毅都一一谢绝了,他说:“这些客套就免了吧,把工程建设好了,就是你们对我最好的招待!”

许多和他共过事的人,都对他拍着胸脯称赞:“陈刚毅是个真正干事业的人,他从不计较名利,也不屑于搞歪门邪道。” 人们常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可陈刚毅就是坚持原则,从不接受相关单位的吃请,逢年过节送的礼金,他一概谢绝。特别是患病后,有人以探病为由,也给他送钱,他说,给我买花和水果我可以收,钱,我绝对不能收!送钱的人也不禁树起了大拇指,和他打过交道的人评价说,他就就象那洁白的哈达一样纯净,根本不屑于搞那些歪门邪道。

深夜抢救车祸藏民

2003年9月8日凌晨,在角笼坝工地附近发生了一起车祸,载有20几人的货车翻下200多米深的山谷,死亡15人,重伤9人。陈刚毅得到消息后,第一个赶赴现场,当即决定停止施工,不惜一切代价抢救伤员。在当地政府来不及赶到现场的情况下,他组织工地施工、后勤和医务人员,成立抢救小组,下到谷底,用施工木板作担架,把伤员一一抬上来;由于坡陡路险,抢救伤员的汉族同胞有几人负伤。伤员被抬上来后,因考虑到西藏芒康县医疗条件有限,陈刚毅果断决定,把伤员全部送到云南的德钦县医院救治。由于抢救及时,处置得当,被救的9名伤员全部脱险,项目部因此耗资10多万元。事后,被救藏民送来青稞酒和羊肉,表达对他们的深切谢意,昌都地委、芒康县委也给他们很高评价,赞扬他们救死扶伤,也为民族团结作出了贡献。

这次我们采访昌都地区交通局长泽洛时,他夸赞陈刚毅“是个实实在在做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真正体现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人。”他在这里这么久,没和他们吃过饭,唱过歌,甚至连昌都都没去过,一心扑在工地上,这个项目就是他的一切!西藏自治区交通厅相关人员也对他的敬业精神佩服有加,称他为西藏人民交了份满意的答卷。

“我是农民的儿子,我应该这样做”

2003年12月,由于工地气温低,无法正常施工,陈刚毅决定放假冬休。放假前,他要求施工单位把工资一分不少地发到参与工程建设的藏族民工手上。为及时兑现工资,他组织人员、车辆到100多公里之外的德钦县城取款;钱取回来后,他亲自到现场督促造册、发钱,直到最后一位藏民按下手印,领到现金,他才放心离去。陈刚毅说,角笼坝大桥建设离不开藏民的支持,与藏民处理好关系,是我们份内的工作。据统计:工程项目外聘劳务费用超过千万元,其中农民工达700多万元,没有出现一笔拖欠。工程项目保障民工工资发放的做法,得到了西藏交通厅高度评价,其经验在全区推广。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我是农民的儿子,最了解农民的疾苦,我应该这样做。”

雪夜生命大接力

正当大家准备冬休,项目办的藏族司机旺久在回家途中突然胃部大出血,医院急电项目组需B型血浆1000毫升。当地县医院条件简陋,没有血库,一时又找不到献血的人,医院下达了病危通知书。得知此事,陈刚毅马上带领项目办的3个年轻人赶往医院献血,经检查他们的血型都不符合要求。当时天下着大雪,气温降到零下15度,陈刚毅不顾山高路险,连夜摸黑赶到施工单位,特事特办,以有偿献血方式组织了8位汉族同胞,驱车赶到芒康县医院献血,硬是把旺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病人在病床上说不出话,却流下了感激的眼泪,病人的家属赶到医院,见到陈总就“扑通”跪下来说:“您真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啊。”

陈刚毅快速有效地组织了抢救行动,在芒康县盐井乡、曲孜卡乡和工地周边藏族村落中引起强烈反响。昌都地委、芒康县委赞扬他为民族团结作出了表率。

修建角笼坝大桥,芒康县是最大的受益者,副县长登巴对记者说:“修这个桥,最担心的就是能不能与当地藏族百姓和睦相处。事实证明,在陈刚毅的领导下,一切都为当地藏民着想,不侵犯老百姓的利益,不欠藏民一分钱,县政府没接到一起老百姓投诉或上访。”

梁雨润:“百姓书记”“五部曲”

“官可以不做,老百姓的事情不能不管”,梁雨润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在基层做纪委书记短短五年时间里,就组织查处了无数起群众上访案件,尤其是处理了一批关系老百姓生活疾苦的陈年积案而备受人们称赞,赢得了诸如“梁青天”、“梁包公”这样的称呼。他用清廉书写了一个百姓爱看的“官”字。当地群众和纪检干部总结出他解决群众问题的“五部曲”:“流泪听状子,承诺定日子,调查进村子,说服耐性子,处理快步子。”

“宁可被人打死,也不能让人吓死”

姜东俊,运城市纪委常委。在与梁雨润相识、相知、相处的十多年间,对梁雨润在反腐败斗争中所表现的浩然正气亲见亲历。他在报告中由衷地发出了“我为有这样一位好战友而自豪”的赞叹!

就在梁雨润调任运城市纪委副书记还不到两个月的时候,市纪委收到了一封举报信,反映市中级法院执行庭副庭长何福才在办理案件时,擅自划拨市“十五”规划专项资金20多万元,并利用职务之便,大肆收受当事人贿赂等问题。市纪委领导对此案高度重视,决定由梁雨润负责,带领调查组对何福才的问题展开全面调查。一时间,来自方方面面的说情接连不断,调查组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这时梁雨润告诫大家:在查处腐败问题上,我们一定要知难而进,坚定不移。调查组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便查清了何福才在担任副庭长一年多时间里,贪赃枉法、收受贿赂9万多元和41.8万元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的问题。何福才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其非法所得全部予以没收。

在查办案件中,对于那些欺压百姓的腐败分子,梁雨润更是严惩不贷,毫不留情。“五顶大盖帽欺侮一顶破草帽”是梁雨润在夏县任县委常委、纪委书记时查处的一个案件。那些惊心动魄的场面让梁雨润久久难以忘怀。

史英俊是胡张乡王村很有经济头脑的农民。1995年,他贷款6万元向村民收购并贮存了2.95万公斤苹果,期望在冬春季节卖个高价。本村有个颇有势力的村民卫永康,看着史英俊赚钱就眼红,暗地里打起了坏主意。他连蒙带骗说服史英俊以6.1万元将苹果全部卖给他。然而,令史英俊没有想到的是,卫永康用一辆摩托车作定金,转手将苹果卖给了县公安局刑警李将。李将伙同法院干警杨东海等人来到史英俊家,硬是将一车苹果拉走。此后,法院干警杨东海等人又以史英俊贷款不还为由,将其非法拘押了7天,还多次将其毒打,直到苹果拉完了才把他放回家。眼望着空荡荡的果库和披头散发、神情恍惚的妻子,史英俊欲哭无泪。

在将近3年的时间里,史英俊从县告到市,从市告到省里,记不清跑了多少路、进了多少门,一直告不出个结果来。听说县里来了个敢为老百姓说话的梁书记,史英俊才抱着一线希望走进了纪委的门。

“真是无法无天!”听完史英俊的哭诉,梁雨润心潮起伏。“老史,只要你说的是事实,我们一定会惩处那些不法之徒。你就放心地回家吧!”梁雨润态度坚决。

第二天,梁雨润悄悄来到史英俊家。映入眼帘的是,史英俊坐在小木凳上长吁短叹;目光呆滞的史妻正自言自语,语无伦次;8岁的女儿背着空书包依偎在母亲的身旁。梁雨润揪心地疼痛,他抱起女娃,轻声问:“想不想上学啊?”女娃哭着说:“妈妈不让上!”一听这话,泪水就像断了线的珠子,在史妻那近乎木然的脸上流淌。女娃不懂得,哪个母亲不疼自己的孩子,哪个母亲不想让自己的孩子上学呀?!可家里落下了连本带息近9万元的“窟窿”,连肚子都填不饱,哪里还有钱供孩子上学呢!梁雨润不禁掏出身上仅有的1000元钱递给史英俊:“再苦再难也不能误了娃呀!”接过钱,史英俊泪流满面,带着全家人“扑通”一声跪在了梁雨润面前。此情此景,梁雨润这个七尺汉子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泪水夺眶而出„„

回到办公室,心情沉重的梁雨润立即召开县纪委常委会,研究决定成立专案组。很快,在掌握了基本事实后,对涉案的5名人员依照程序实行“两规”。然而,这些人早已订立了攻守同盟,态度十分顽固,拒不认错。

梁雨润的妻子在家里接到恐吓电话:“告诉梁雨润,让他少管闲事,不然,小心收拾你们。”类似的电话,县纪委副书记王武魁等主办此案的人家里都接到过,副书记李代梅家的窗玻璃还被人砸了。

面对威胁恐吓,梁雨润没有退却。他对大家说:“如果我们在危险面前害怕了、退却了,那我们怎么可能维护好人民的利益,怎么对得起‘忠诚卫士’这个光荣称号,又怎么可能赢得群众的信赖?!”

那个自以为在夏县没人敢动他的李将,见了梁雨润就大喊大叫:“你们是非法拘禁,我要告你们!”

“告状,是你的权利,但现在必须老老实实把自己的问题说清楚!”梁雨润严正告诫。“就是不说!在夏县这一亩三分地上,你梁雨润休想动我一根毫毛。让开,我要回家!”李将说着猖狂地推开办案人员,凭着他五大三粗的身板,无所顾忌地往外走。

“站住!”梁雨润威严地大喊一声,快步上前堵住了大门。“不将问题讲清楚就别想出这个门!”李将被镇住了,他连连后退,没敢跨出门槛一步。

在市纪委和县委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两个多月的艰难取证,终于查清了李将等人执法犯法、坑害果农的全部事实。5名主要涉案人受到了应有惩处,原公安局刑警李将、原法院执行庭负责人杨东海等分别受到开除公职、行政降级等处分。

如果说查处坑害果农案体现了梁雨润敢于碰硬的精神,那么,查处解永安违纪案更体现出他的浩然正气。

解永安原是胡张乡上晁村村委会主任,因经济问题被纪委立案查处。一向专横跋扈的他怀恨在心,多次纠集家族势力围攻梁雨润。一天晚上9点多钟,梁雨润正在办公室批阅文件,解永安气势汹汹破门而入,态度蛮横地问:“我今天要问问你,为什么要这样处理我?”

梁雨润回答:“是党纪国法要这么处理你!”

解永安上前一步,“啪”地一巴掌将梁雨润办公桌上的玻璃板打得粉碎。时间一秒秒地过去,僵持了近两分钟,解永安心虚了,扔下一句“我不会饶过你”,灰溜溜地走了。

梁雨润对办案人员说:“宁可被人打死,不能让人吓死,更不能在这些人面前当‘脓包’。”最终,解永安受到了留党察看、撤销村主任职务处分,并被罢免了县人大代表资格。1999年1月8日,夏县召开声势浩大的“反腐败斗争公处大会”。史英俊所在的王村数十名干部群众,冒着严寒赶到会场。当听到李将、杨东海等人被严惩的决定时,他们激动地高呼:“共产党万岁!”

据统计,5年多来,梁雨润亲自组织查处党员干部违法违纪案件277件,其中大要案180件,共处理违法违纪党员干部258人。

周国知: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

周国知先后担任过乡武装部部长、乡长、计生办主任、民政助理等职,岗位不同,但为民之心不改。他常年是手持一只手电筒,穿一双“解放”鞋,背一个竹背篓走村串户,了解特困户、残疾人、受灾户、孤寡老人及优抚对象的困难需求。年仅42岁的土家汉子周国知积劳成疾,走完了他短暂而光辉的一生。出殡路上,人们在自家那眼看就能收获的包谷林里砍出一条大道;路滑的地方,人们自发地手挽着手、肩并着肩搭成人墙,为周国知灵柩的前行铺路„„

隆冬时节,我们踏着积雪,趟着泥泞,穿行于宣恩椿木营的山山岭岭,追寻着一名普通共产党员、一名基层干部的奋斗足迹,感受他真心为民的滚烫情感、赤诚胸怀。雪花纷扬,寒风呼啸,群山呜咽。一个声音仿佛在不停地呼唤:周国知,你回来吧,我们离不开你呀!

“说周主任是病死的,不如说是累死的!”

2003年5月8日,春寒料峭,海拔1680米的椿木营还打着寒霜。周国知起了个大早,他穿上解放鞋,背着照相机,沿着泥泞小道,往勾腰坝村走去。与以往不同的是,他明显感到全身一点力气也没有,走一段路,就要坐在路边歇一歇。他以为“胃病”又犯了,掏几颗药塞进嘴里,又艰难地往前走去,来到七组胡柏春家已是中午时分。

胡柏春的“家”是搭在两个烤烟房中间的一个竹篱笆棚,前后用竹条扎成篱笆,在顶棚的竹篱笆上蒙上一层塑料纸,一家人在寒风中瑟瑟发抖。胡柏春前几年举家搬迁到京山县,不想妻子水土不服,重病3年,在搬家回宣恩的路上,身上仅有的几千块钱又在宜昌被盗。回到椿木营,只好搭了个竹篱笆棚安身度日。

胡家是全村最偏僻最穷的人家,也是周国知的消茅联系户。为他家拍照后,周国知又和他家商量无钱、材料不易运、帮工不好找等难题如何解决。之后,在胡家喝了一碗稀饭后他又匆匆赶路。

没走多远,他感到肝部一阵阵钻心的疼痛,他用手顶着肝部,勉强支撑着坐了下来,不想当场就昏倒在地。大约3个小时后,一个哑巴发现了他,哑巴认得是周主任,焦急地比划着叫来乡亲们。大家七手八脚扎成担架,铺上棉絮,将他送到几里路外的后坝工作队。

其实,周国知的病已有好几个年头,他一直以为是胃病,没把它当回事,有时感到疼痛,就胡乱吃几颗药,或者打几针了事。特别是近年来,他身体明显消瘦,精力明显不支,可他根本顾及不了这些,仍一心扑在工作上。2002年8月,大风吹塌了挖断山村张宗丕的房子,他天不亮就出发,清晨就赶到张家,组织村民清理物品,帮张家找地方借住,发放救济款。没几天,大雨又冲垮了勾腰坝村四组张平清家的房屋,他清晨赶到村里,同村主任罗群林一道,去张家抢险救灾,之后又到同村的五组、六组查看灾情。那天,他又累又饿,病又犯了,半夜三更回到家中,不巧妻子在椿木营街上住院,家中无人照管,他整整在家迷迷糊糊躺了三天,没吃没喝,有时实在饿得不行了,就挣扎着爬起来找点水喝。

椿木营是个老高山,山大人稀,全年有大半时间云遮雾绕,“望到屋,走得哭”。周国知的工作就是常年走村串户,艰苦的环境练就了他一双铁脚板和坚韧的毅力。一把电筒、一双解放鞋、一只背篓就是他的“三件宝”,吃苦受累更是周国知的“家常饭”。一天走几十里甚至上百里的例子举不胜举。巴山坪村十分偏僻,一个村民与村干部有矛盾,他陪同乡党委书记李明山整整走了6个小时山路去做调解工作;有一次发放救济款,他一通夜跑完勾腰坝村的48户贫困户„„

2003年春,州里决定在全州实施消除茅草屋工程。椿木营全乡有100多栋茅草屋,占全县三分之一,是消茅任务最重的乡镇。周国知既兴奋又感到压力巨大。他拖着病痛之躯,走遍散落于崇山峻岭中的村落,为112户贫困户居住的茅草屋拍照造册,建造新居。在工作中,他十分认真仔细,生怕漏掉一户,他知道,对于茅屋户来说,这样的机会十分难得。乡组织委员王顺章还记得,他和周国知到全乡最穷的挖断山村去核实茅屋户,第一次开会由于人没到齐,会上群众提供的名单不到20户。周国知凭多年对该村的调查了解,认为绝不止这个数,决心一组一组去进一步核实,一户一户去查看,后来终于查出了漏掉的三四户。

几个月的艰难调查,周国知的身体越来越消瘦,病越来越重。领导和同事多次劝他到医院去检查治疗,可他倔着不去。他说,一点老毛病,打点吊针就好了,我要赶时间把材料整理上报。在乡卫生院输了几瓶液,又投入到消茅工作之中。直到2003年6月9日,乡领导强行将他送进县人民医院。

9月27日,噩耗传来,年仅42岁的土家汉子周国知积劳成疾,走完了他短暂而光辉的一生。群山悲咽,万民痛惜。“周主任是为我们累死的呀!”出殡那天,天下着细雨,似乎天公也在为人间失去这样一位好干部而默默地流泪。亲友们撕心裂肺的哭喊和群众的抽泣声久久回荡在山谷之中。出殡路上,人们在自家那眼看就能收获的包谷林里砍出一条大道;路滑的地方,人们自发地手挽着手、肩并着肩搭成人墙,为周国知灵柩的前行铺路„„

“我就是要为高山人争口气”

周国知生活和工作的椿木营,是当年全州最穷困的乡镇之一。家乡穷,家乡苦!生于斯、长于斯的周国知,深感家乡的贫困,痛感群众的艰辛。“高山人”就是“穷”的代名词,连高山的干部也被人瞧不起,周国知不服这口气,他要用他的勤恳与拼搏改变家乡的面貌,改变高山干部群众的形象。这就是他最朴素的想法,也是他拼命工作的原始动力,并最终化为一种崇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1984年,从部队转业回乡的周国知被招聘为国家干部,先后任原椿木营区后坝乡人武部长,后坝乡、粟谷乡乡长,区民政办主任,区改乡后任计生办主任、民政办主任、民政助理等。他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很快成为工作的行家里手,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做出了许许多多不平凡的事情。领导和同事们都有这样一个看法,虽然他文化水平不高,但他爱学习,经常深更半夜还在办公室里看书读报干工作,很有几次他被管理员无意锁在办公楼里而无法出来。

参加工作之初,周国知就在日记中写到“决心努力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他用20年的踏实工作实践了他的诺言。在后坝乡工作时,他苦口婆心推广玉米地膜覆盖技术,并让家里人带头,使当地粮食亩产增长60%,乡亲们的吃饭问题得到解决。1988年他当乡长时,看到有些劳力外出打工后,承包地撂荒,他便带领一个班子深入调研,听取农民意见,摸索实行土地租赁,促进土地利用,这就是后来在椿木营推广的“后坝经验”。勾腰坝村有个叫偏檐的地方,他组织大家种黄连等药材,如今这里已是一个有名的林药场,现有日本落叶松1100亩、经济林800亩、药材100多亩,整个林药场固定资产达200多万元。许多农户仅药材收入一年就达2万多元。他在粟谷当乡长时,针对村干部的管理,摸索出一套全新的村干部考核办法,也得以在全区推广。在搞计生办主任工作期间,椿木营计生工作多次获全县第一名,被州委、州政府评为全县唯一的全州“计划生育先进单位”。每次屈居第二的珠山镇不服气,全县交叉检查时,当年的珠山镇计生办主任张斌主动要求到椿木营检查,专门挑刺,结果没挑出一点毛病,不得不从内心里佩服。勾腰坝村七组有对杨姓夫妇,头胎是女儿,怀二胎后,听信说是男孩,说什么也要下决心保住。按政策,两胎之间要相隔4年,可周国知是个认真的人,他知道计生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他通过仔细核对,发现间隔期还差几天,觉得不符合政策,必须采取补救措施。当时,村委会已同意他们生二胎,按说,周国知睁只眼闭只眼也就过去了,可他却表现得十分的认真。他反复去做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他表态:你动手术,差什么东西到我那里去拿;差木炭,我给你50块钱买炭。一天一夜的思想工作终于做通了,第二天,两夫妇高高兴兴到镇上,采取了补救措施。

他两度出任民政办主任,那是一项又辛苦又繁杂的工作。怎样把这项工作做好,他可谓费尽了心机。他认真研究了椿木营的山势、地形等地理特征以及多年来的气象资料,掌握了科学有效的“灾情预警”办法。2001年春季的一天晚上,天气预报夜间有冰雹,周国知连夜赶到8公里外的勾腰坝村,组织村民用被子遮盖烟苗苗厢,整整忙了一通夜,避免了灾害损失。村民们相信:“只要有灾,周主任就会及时赶到。”乡福利院老人的棺木放在露天坝里,雨淋日晒,有的腐烂了,甚至一挪动就散了架。他积极争取县民政局支持了1万元钱,组织福利院修了一间房子,存放棺木。他亲自帮着将棺木搬运到那间新房里,使老人们安下心来。为了让福利院老人们生活过得充实,他在福利院建起了老年活动室,并组织老人们种粮、种菜、种药材、养猪,办起了食品加工厂。老人们的冷暖他时刻挂在心上,他和福利院一位身体较好的老人一道,从恩施的红土拉来最好的燃料;他把有限的休息时间都留给了这些老人们,连续两个春节,他都是先在福利院团年,再回家团聚。当我们走进福利院采访时,但见炉火熊熊,火炉房楼板上挂满腊肉,老人们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乡里号召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他被安排联系家乡勾腰坝村。该村过去种烟走过一些弯路,他动员和鼓励乡亲们重新振作起来,搞烟叶片区建设,他在家里带头拿出4亩好土种了烟,并育了10厢烟苗,全部无偿提供给了种烟户,别人要付钱,他说:“屋前坎后,这点烟苗钱我还怎么好意思要?”

椿木营四周有8条山脉,形同八条同槽骏马,头在椿木营,尾在恩施,因而当地老百姓说:“八马同上槽,吃在椿木营,屙在恩施,椿木营注定富不起来。”然而,科技终于驱走了贫困,结构调整给云遮雾绕的贫瘠之地带来了春天和阳光。当年的最贫困乡镇如今成为全县的两个财政贡献乡镇之一,椿木营大多农民也摆脱了贫困的阴影。这些,都离不开像周国知一样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一群高山干部,周国知无疑是他们中的典型代表。“团结奉献,开拓创新,勤奋求实,苦干争先”的椿木营精神造就了周国知,周国知用他的奉献与拼搏为椿木营精神增添了鲜红的色彩!

“心中装着所有最需要他帮助的人”

在周国知的遗物中有一个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着全乡住茅屋户的名单和有关资料、全乡特困户的名字和情况。他不仅仅把这些记在笔记本上,更把所有最需要他帮助的人深深地记在他的心灵深处。他视困难群众为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用他滚烫的情怀温暖着困难群众的心,拳拳爱民之情感人至深。

这些年,椿木营大多农民摆脱了贫困,但一些鳏寡孤独、老弱病残和受灾户却时时盼望着党和政府的关怀与帮助。周国知说:“我是最基层的民政干部,我不关心困难群众,谁来关心?党和政府的关怀又如何体现?”他为自己制定了一条基本工作原则:“哪里有困难,哪里就要有我周国知的身影。”

长槽村二组的彭雪锋已37岁了,还没讨上老婆,他和70多岁的父亲住在一个仅仅只有几个平方米的“狗爪棚里”,叫人看了实在心寒。早在2002年,周国知就多次来到他家,找到村主任、彭的哥哥,商量着民政挤500元、村里挤500元、他哥哥挤500元,为他修了两间房子。2003年正赶上消茅,又将他列为对象,解决了新房无窗户的难题。

政府的救济资金毕竟有限,周国知在发放救济时就在思考,怎样使有限的资金保证和促进救济户的生活和生产?他一改以前的的救济金全年一次发放为分月发放,避免了有的困难户不会划算几天就花光的问题,特别是需要买种子肥料时没一点资金问题。为困难户解了忧,却给他自己找了麻烦。施家坪村有个特困户叫王照碧,家离乡政府有20多公里,每月要么请人代,要么周国知亲自送上门。每次他都要背着竹背篓,为王照碧送上一些吃的用的。残疾人王胜力家卫生极差,很少有人上门,周国知却春送种子,冬送口粮,还两次为他整修房屋。

“周主任没有架子,和我们老百姓打得拢堆。”这话出自残疾人胡顶成的口。胡半身不遂,胡家离周国知家不远,家周国知每次回家总要去看看老胡,问问生活生产。老胡说他小便失禁,周国知就连忙送来了新棉絮。乡福利院70岁的汤银桂老婆婆,念叨着棺木还没着落,周国知从几十公里外的鹤峰中营给她运回木料,并安排集镇上的木匠合成棺木,周请汤婆婆到木匠那里去看,说:“您觉得满意就行,不满意我再去买木料。”

“群众利益无小事”,对工作的对象有什么困难,周国知都一清二楚。丁玉兰结婚七八年了没有小孩,周国知将她和另两名妇女送到县计生服务站做检查治疗。有的计生对象,因家庭困难,手术后无法住院食宿,他二话不说,接到乡里给他分配的暂住房间,管吃管住,管生火取暖。“在我的印象中,他为计生对象生火就找我要过好几回木炭,”乡宣传委员涂冬枝回忆说。按照农村习俗,与“月母子”接触要倒霉,长槽村侯岩生的妻子,在月里结扎后,抬回家要走2公里山路,不少人不愿帮忙抬,他二话不说,抬起担架将她送回家中。

周国知心中装着所有最需要他帮助的人,惟独没有他自己。他坚信“人到难处要拉一把”既是为人的基本品质,更是一名共产党员、基层干部的神圣职责。

6月11日,县医院确诊他已是肝癌晚期。晴天霹雳几乎将周国知妻子汪碧秀当场击昏。为了让周国知多活几天,她强忍悲痛,骗他说只是得了肝炎。周国知闻之坐不住了,吵嚷着要出院,说:肝炎没有大不了的,我最多住一个星期。妻子说:出不出院要医生说了算。他开始发脾气了:“医生巴不得你多住几天,好多抓收入。你不晓得,还有好多事等着我办,消茅户都还指望着我呢!”好说歹劝,他才勉强同意继续住院治疗。他让在城里工作的哥哥周灵知到乡政府找领导协商是否安排一个民政工作助手,免得耽误消茅工作。之后,他又打发妻子回乡里,从乡民政存折上取出4000元钱,其中3000元交给乡福利院,他担心福利院的煤烧完了,需要买煤;还剩1000元转交主管民政工作的乡党委副书记黄长喜,以备灾民应急之用。

天地之间有杆秤,老百姓就是那定盘子的星。在椿木营采访,老百姓对他的评价几乎是异口同声:周主任是个好人。

“这是困难户的救命钱,我一分也不敢乱花”

人们给周国知算了一笔账:这几年他担任计生办、民政办主任,从手里经过的钱有100多万元。可他没有从中谋取一分钱私利。他说:“我手里的每一分钱都是困难群众的救命钱,用出去之前我都得想一想,这钱该花不该花,对不对得住老百姓。”

住院一个月后,周国知坚决要求出了院。乡里考虑他病得太重,新安排魏光荣接替民政办工作。办移交时,县民政局派人去审计,结果不仅分毫不差,而且还多出了3床棉絮,那是上届主任接受的捐赠忘记入了账。

周国知居住的是简陋的木屋,屋里板壁也是新一块旧一块,深浅不一的木板颜色无言地诉说着周国知经济上的拮据。木屋左厢屋前因没钱买木板,一直未装板壁,周国知逝世办丧事时,人们才去买块红蓝相间的塑料布钉上以遮风雨。周国知的妻子长期长年有类风湿病,几乎丧失了劳动能力,父亲已81岁高龄,两个儿女在外读书。为治病他欠了几千元外债,家里的猪、牛只好寄到邻居家喂养。周国知到县里住院时,带的1500元钱还是悄悄从信用社贷的款;女儿到恩施读书,也是贷的2000元款。可他却从没想到占公家一分钱便宜。父亲是抗美援朝复员军人,多年来除享受国家规定的补助外,没有得到一分钱的额外补助。2002年父亲和其他村民一同遭受风灾,可在救济名单上却不见他父亲的名字。周国知为茅屋户拍了许多照片,但他却没有顺便给家人和自己留下一张照片,小儿子9岁了还没照过相。乡政府起了新宿舍,许多人都搬进了新居,可他的宿舍还是那间十分陈旧的木板屋,一遇下雨,天穿地漏,他只好找几个盆子接漏,伴着滴水声艰难入眠。有时候下乡回来晚了,乡政府食堂已过了开饭时间,他就煮碗方便面或者一碗剩饭加一点高山酸菜汤对付对付。乡长张兴武和他一同当兵,又一同工作多年,关切地问他有什么要求和想法,他总是连连回绝:不给你添麻烦,不给你添麻烦。

公生廉,明生威,清廉总是和公道正派相伴。勾腰坝村二组黎银阶是周国知一位老同事的外甥。黎和未婚妻,不到结婚年龄,未婚先孕。黎银阶先是背着一背篓东西送到周国知家,周国知回家知道后让妻子给他送了回去。之后,周国知多次上门做工作,黎就是不通,甚至还破口大骂,扬言要把周国知脑袋“提(砍)了”。周国知软硬不吃,坚持要黎采取补救措施。黎的未婚妻子便悄悄躲出去了。周国知和乡党委副书记黄长喜,村主任罗群林一道,到鹤峰、来凤、甚至湖南龙山,以及本县的椒园、晓关到处寻找,前后达半月之久,终于落实了补救措施。周国知的家是修在山边的一栋吊脚楼,门前是邻居家的责任田,只好从屋后沟开门进出。在大门前修个小院坝,将大门开在屋前一直是他的一个心愿。他与邻居协商,转让一分地。邻居虽答应了,却要价1700元一分不让。这在当地可以说是“天价”,周国知只好咬着牙答应。原来这之前有个故事:这邻居住房不算好,想列入消茅户,可周国知认为他的房子算不上茅屋,没有同意。(后来,县、乡民政办的同志再次来调查认定这家的确不属消茅对象。)

有一年,椿木营发生了一场群体械斗事件,在械斗中,周国知一个远房侄子被人用狼牙棒打伤了,在处理事件中,周族人家提出对方必须赔偿医药费2万元,对方不干,眼看一场更恶劣的械斗就要发生,此事惊动了县公安部门。正在双方争持不下之际,周国知闻讯从乡下赶来,他对本族人家反复做工作,说,应该实事求是,花多少医药费就陪多少医药费,不能狮子大开口。最后,周族人家接受了他的调解,结果仅仅花去了3000多元医疗费,一场干戈化为玉帛。有一次,一名好把政府救济款拿去赌博的“横绊精”困难户缠上了他,怎么解释也赖着不走。乡政府晚饭铃响了,周国知喊他一同去吃晚饭,他认为是想甩掉他,竟一口咬住周国知的小腿不放。隔壁办公的同志来拉开后,周国知并没发火,还掏出4块钱给他,让他到街上吃饭,并约他晚上继续交谈到深夜12点,进行耐心说服教育,终于得到“横绊精”的理解。

公道、正直、清廉,周国知以其人格的魅力征服了所有和他打过交道的人。

“我如果活着,我一定要组织你们把路修好”

“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活。”鲁迅先生的话,正是周国知人生的真实写照。

8月中旬,周国知病情进一步恶化,全身枯瘦如柴,犹如秋霜中即将飘落的败叶。他不得不再一次住进县医院,他已感到情况十分不妙,在他再三哀求下。9月1日夜里11:30,哥哥终于告诉他真实情况,他当时就火了:“你们怎么不早告诉我?害得乡里为我整了这么多钱!”第三天,他不顾亲友和医生的强烈反对,只开了一些止痛的杜冷丁,就出院回家。他对在场的哥哥周灵知说:“我回去后,你不要声张;我死后,不要坐夜,乡里能给我开个追悼会就行了。你到民政局反映一下,申请给我小孩解决点低保就行了,不要给乡里找麻烦,乡里太穷了。”他还特别交代:“你给魏主任带个信,民政办库存的100多床救济棉絮,一定要弄出来晒一晒,免得腐烂了。”

乡计生办副主任陈玉泉打来电话问病情,劝他安心治疗。周国知说:“已是肝癌晚期,治也没用了,乡里已花了这么多钱,我不忍心再花冤枉钱。我不行了,你要把工作搞好。过去,我们乡里的计生工作一直都是先进,你要使力搞,争取年年当先进„„”陈玉泉听到这,忍不住“哇”地哭了。

听说周主任病重,领导、同事、乡邻从四面八方赶来看望他。他对乡亲们说,我也活不了几天了,可惜好多事给你们帮不上忙啦!

9月16日晚,也就是周国知去世前第11天。乡党委副书记万志安到他家去看望他。周国知坐在椅子上,背上垫着被子,连说话都十分吃力了,双脚隔一会就要由家人挪动一个位置。说着说着话,他就昏昏迷迷睡着了。这时,来看望他的一些亲戚邻居和万志安讲到了村里的事,村民说:“听说明年要搞通村油路建设,还要我们出钱。那我们是不得搞的。”这句话,惊醒了周国知,他连忙向大家解释政策,说:“通村油路建设,是国家拿大头,只要农民出点工,万一出不了工,就补点钱。当然这要作为村里的‘一事一议”,不会强迫你们搞。”他还告诫亲戚邻居:“这是一个大好机遇,你们千万不要失去。我最怕你们不争气,最担心这条路修不通。农网改造我已经帮你们把电灯搞通了。我如果活着,我一定要组织你们把路修通!”

周国知病重期间,时刻没忘记他的消茅联系户胡柏春,他把胡柏春大儿子丁久锋叫到病榻前说:“这个时候我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们家呀,我没能把你家帮到最后,让你们搬进新屋,我总觉得对不住你!你们要想办法把新房子建起来„„”此时的丁久锋不知说什么好,两眼已是热泪盈盈。

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周国知想到的仍然是家乡的建设与发展,仍然是老百姓的冷暖!

魏光荣曾给我们介绍了一个办移交的故事:周国知病重期间在给魏光荣办交接时,特别提到了两个人:冯卓然、冯仕元老人。那还是2002年的一天,周国知在县城开会,遇到冯卓然到县民政局反映,说他是椿木营人,要求进椿木营福利院养老。可在周国知记忆里根本没有这个人。原来,冯卓然70年代就到了长潭河,和一寡妇生活在一起,椿木营公安户口册上根本没他的名字。如今,冯卓然被养子撵进了岩洞,无家可归。周国知听后十分同情老人,当即从身上掏出40元钱给他,说:“你莫着急,我们来调查,一定帮你落实,你先回去!”可冯卓然从此一去不见了踪影,还没调查清楚,周国知就病了。冯仕元多年前被骗到内蒙古做工,直到2003年4月才回来,也没来得及落实。“他们太造孽了,你一定要想办法让他们住进福利院。”

周国知弥留之际,魏光荣去看望他,告诉他说,已给胡柏春联系了买一座旧瓦房,正在办理手续;冯卓然、冯仕元老人的情况已基本调查清楚,不久就准备把他们接进福利院„„周国知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如今,冯卓然、冯仕元已入住福利院,正幸福地安度晚年。那天,冒着纷纷扬扬的雪花,我们来到胡柏春新家采访,只见大门上,贴上了这样一副对联:“好公仆助咱过上好日子,新时代使我走进新生活”,横联是:党施善政。魏家小儿子告诉我们这是他亲手写的:“周主任过世了,我们也没有什么好表示的,这就算我们对他的一点悼念吧!”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周国知匆匆走了,可他的名字却永远镌刻在大山百姓的心中。(记者 刘锵 宋文 通讯员 谭也平刘年红)(完)

物洗则洁,心洗则清。

明朝有一个叫董京的人在京城为官。有一年,山东大旱,董京被朝廷派往山东指挥军民抗旱,因抗旱有功,董京回京后被朝廷重赏,官升一级。但董京却向朝廷交待自己被派到山东指挥抗旱前曾截留过朝廷下放的救灾银两,并把截留银两如数退了出来,要求将功赎罪,不要升官。

事后,有人说他傻,为什么要在大红大紫之时揭自己的短?董京如是回答:“山东大旱,颗粒无收,民不聊生,所道之处,尸横遍野,人去屋空,不是亲眼目睹,很难想象灾民悲惨的现状,灾民的不幸遭遇,使我坐立不安,深感过去截留救灾银两之罪过,所以我要揭发自己,以求得宽恕。”

智者说过:人有天使的一面,也有魔鬼的一面。有乐施好善的一面,也有物欲横飞的一面。天使也好,魔鬼也罢,都是一个具有七情六欲的人的正常心理,关键是能否及时清理私心杂念,洗涤心灵的污垢,清除魔鬼的一面。否则,当魔鬼的一面统领全局时,人的心灵家园就会迷失于灵与肉、泪与笑的搏击之中。

下载牛玉儒----“越是骂你六亲不认,百姓赞扬你的声音越高”(全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牛玉儒----“越是骂你六亲不认,百姓赞扬你的声音越高”(全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