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下的生命之歌---追记莫乎尔乡格干沟开干村医生糟兰香先进个人材料

时间:2019-05-13 11:45: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天山下的生命之歌---追记莫乎尔乡格干沟开干村医生糟兰香先进个人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天山下的生命之歌---追记莫乎尔乡格干沟开干村医生糟兰香先进个人材料》。

第一篇:天山下的生命之歌---追记莫乎尔乡格干沟开干村医生糟兰香先进个人材料

2011年“我最喜爱的健康卫士”先进个人推荐材料

天山下的生命之歌

——追记莫乎尔乡格干沟开干村医生糟兰香

糟兰香,女,回族,1959年出生,初中文化,199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5年起从事乡村医生工作至今,2011年9月11日11时32分因带病工作过度劳累,悄然离世。她36年来,扎根农村,默默奉献,为群众医疗保健事业呕心沥血,替村民行医看病不辞劳苦,是一名广受当地群众好评和爱戴的“白衣使者”。他个人多次获得县“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优秀乡村医生”、“防疫工作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在2005年3月还被评为自治区级“五好文明家庭”。

责任——忠于使命,立志乡村医疗卫生事业 糟兰香的简历,寥寥几行,如她本人一般朴实无华。

七十年代中期,初中毕业的糟兰香由群众推荐,经过培训,当上了赤脚医生。开干村周边方圆几十里,有汉、哈、维、回等八个民族,一千多村民,只有她一个赤脚医生。当年的开干村是一个地处偏远的贫困村,生活极其贫穷,人们向来缺医少药。过去,村里没有医生。“小病拖着自己治,大病没钱不能治,得了急病医院太远来不及治”,后来有了村卫生室,大家就习惯了生病去找糟兰香医生治。

要独自挑起全村医卫工作的重担,困难重重。为了尽快掌握医卫知识和技能,她一边开展工作,一边刻苦学习,她购买了有关书籍,利用所有可利用的时间进行自学,并积极参加医疗卫生部门组织举办的各类知识、技能培训和考核,并最终取得了乡村医生从业资格。糟兰香医生逐渐成为技能全面、医术精湛的乡村医生。

对于糟兰香而言,医生这个光荣的称号之前,还有两个字,就是“乡村”,这就意味着,她没有编制,不享受国家的工资和其他福利待

遇。自1975年到2006年,她没有领过一分钱工资。由于工作环境差、入不敷出,有很多同期的乡村赤脚医生已改行或外出打工去了。而她,这名纯朴的回族妇女,也许并没有轰轰烈烈的语言,但是我们从她质朴的言行中,体会到的是一个乡村医生对于“救死扶伤”这四个字的坚持和对于身上这份责任感的担当。在清苦的环境里,坚守一生,用自己柔弱的臂膀,担负起天山脚下、开干河两岸乡亲们的健康。“也许她药箱里的药并不珍贵,但它却能给山村百姓带来温暖和希望;也许她的双肩还很柔弱,但她却能扛起白衣天使这个神圣的称号”

无悔——无私奉献,感动多少父老乡亲

走进糟兰香医生的家里,只能看到几件简单的家具,一张木床,一只木衣柜,还有两只结婚时陪嫁的柳木箱,我们还能看到两只制作简单的木制撑架,细心的人们还能发现,在她家的正屋房梁上,有不少的铁钉,那都是几年前,糟兰香医生治病时用来挂吊瓶的工具。那时,村里并没有正规的卫生室。多少乡亲们生病了,总是找到糟兰香医生的家中,而她就在家中为乡亲们诊断、治疗。与乡邻聊着家常,就将病痛除去。

糟兰香医生坚守自己的信念,心系群众的健康,带着党和人民的期望在乡村医生岗位上一干就是三十六年!1992年冬天,当糟兰香医生得知哈山家孩子发烧几天未退,她立即装好医疗器材和必备药品,骑马赶到十余公里外的农田三队。途中,要翻一座山,跨两条河。冬季的大雪覆盖了天山脚下的山川,河面上结起了层层冰凌。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奔波,糟医生赶到患者家中,当时孩子已经发烧近四十度,伴随着轻度的抽搐,她立即为孩子做了急救治疗,待病情稳定后,糟医生又独自踏上返程。一天的奔波让她身心疲惫,经过开干河时,马脚踩塌了冰面,连人带马同时翻入了冰冷的河水,瞬间就被刺骨的河水淹没,顺水冲走,河底的石头撞击着她的身体,一阵阵疼痛刺入骨髓,在着冰凉的河水中,家人、孩子都闪现在她的脑海中,在冲出几十米后,才侥幸被冰缝卡住,几经挣扎,她才爬上冰面。而此时,糟兰香医生的全身已经冻僵,双腿无法直立。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样的信念和动力支撑她回到家中,已经冻得说不出话,看到家人,她的泪水才流了下来。随后,糟兰香医生大病一场,同时,右腿也落下了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一直无法治愈。自此以后,家人再也不敢让她一个人出诊,总是让她的三个儿子送她出诊,接她回家。

糟兰香医生在一生的行医生涯中,出诊过多少次,为多少人看过病,为多少人解决问题,行过多少路,趟过多少河,根本就是无法统计。反正,村里300余户农牧民,一千多人,她家家熟悉,人人了解,上至老人,下至小孩,她没有叫不上名字的。只要接到一个电话或得到捎来的口信,她就会立即背起药箱,赶往病人家里,风雨无阻,从不贻误,为此她的丈夫也患上了“夜间恐惧症”,夜里只要有人敲门就心惊胆颤。糟兰香医生用一名乡村医生的执着追求和无限爱心成为天山下开干村百姓生命健康的使者。

拼搏----坚持不懈,努力做好公共卫生工作

从公共卫生工作开展至今,她本着对人民群众负责的态度,下村建档、慢病随访、集中体检、入户宣教,真正做到了村不漏户户不漏人,始终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从不叫苦叫累,多少次丈夫半夜醒来发现糟兰香不在,他都会不由自主的走近卫生室,看到糟兰香仍然在微弱的灯光下忙个不停,他心酸的不知道该说些什么,细心的丈夫为妻子沏上一杯热茶,安慰妻子早些休息,她总说:一会就好......可是久久不见妻子归来。因为糟兰香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也不好,再加上经常过度劳累,她的视力明显下降,自己配过多次眼镜还是不行。最后,丈夫嘱咐她到上级医院去检查治疗,多次劝说她才去了医院,经检查她是由于过度劳累再加上严重的高血压、糖尿病她的右眼视网膜毛细血管破裂导致视物不清,于是,为了更好的工作,她配了一幅280元的眼镜,回到家里见人就说,因为,这是她这一生自己用过的最贵的东西。可是,这幅眼镜与她仅仅相伴了不到两个星期。

2003年。“非典”肆虐全球,一场没有硝烟的战疫打响,糟兰香同志不计报酬,夜以继日,废寝忘食积极工作,既要抓宣传教育、爱国卫生,又要将体温在37.5摄氏度以上的病人进行监测,特别是对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流动人口的管理毫不松懈。几个月的“非典”防治工作,糟兰香消瘦了,累病了,但她无怨无悔。

在糟兰香同志的努力下,开干村公共卫生各项工作呈现了大好的

局面,多少年多少次各项工作抽查、考核开干村次次都能圆满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得到各个部门的好评。在乡村一体化、新农合、公共卫生工作中,糟兰香同志认真负责。她每年对本村所有农户进行一次逐门逐户的新农合知识宣传工作,并在每个农户的门或墙上都明确的张贴上宣传资料。糟兰香同志抓预防保健工作称得上常年不懈,高度认真,她用一生的辛劳换回了开干村的美誉,赢得了百姓的信任。

丰碑——她把生命给了她热爱的家乡和家乡的亲人。

2011年9月11日11时32分,再过一天就是万家团圆的中秋节了。在这一天里,一个悲痛的消息在格干沟的乡亲们中间传递着:糟兰香医生走了。

糟兰香,这个名字牵动了格干沟乡亲们的心扉。乡亲们纷纷向无比熟悉的村卫生室拥去。

早上,送妈妈来上班的大儿子李志高没有想到,那转身的离去,竟然成了与母亲的最后一别。

早上,吃了糖丸的孩子们不知道,那个慈祥可亲的、给他们糖吃的奶奶已经离去了。

开干一村村民马文祥,还清晰记得糟医生离去的那一瞬间,他眼含着泪水一遍遍地向乡亲们诉说着那痛彻心扉的时刻。马文祥因为经常头痛,常来村卫生室就诊,正处投服糖丸期间,已经忙碌了几天没有休息的糟医生如以往一般,细心讯问后为他测量血压、体温,同时又忙着对昨日治疗的患者了解病情。其间,糟医生还给姐姐打了一个电话说到:她感到有些心慌,也不知为什么,只是想给你打个电话。谁也想不到,这竟然是糟医生留给亲人的最后一句话。当她测完体温,为马文祥取出体温计的一瞬间,一阵眩晕,只说了句:我不行了。就一头倒在了病床边、兰香,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一位行医36年的乡村医生,就这样离开了她热爱的卫生室,离开了她热爱的家人,没有来得及给家人留下一句话,就倒在了自己的岗位上,她静静的躺在那里,脸上依然是那样慈祥的微笑着,仿佛,只是静静的睡去一般。临走时我们看见她身上依然穿着那件洗了又洗的白大褂,工作牌仍然牢牢的挂在胸前......4

天空依然晴朗,糟兰香的亲属来了,开干村的各族乡亲们也来了,他们自发的守候在道路两旁,等待着送糟兰香医生最后一程。守候在道路边的乡亲们,一遍遍地念着这个名字,泪流不止。她轻轻的走了,却留给了人们最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一种精神,一种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一句承诺,一辈子……

多少年来,乡村医生并没有编制,没有国家工作人员的待遇,没有养老金、失业金、医疗金、退休金。80元,200元,500元,这三个数字代表着什么?2007年乡镇卫生医疗改革,她领到了每月80元的工资,2008年她的工资增至200元每月,直到2010年,她的工资才涨到了500元。也许在别人的眼中,这只是一顿饭而已。但,那些数字背后,是糟兰香医生的奉献、无私和她一生的追求,情系天山、汗洒开干,魂归故里,她无怨无悔。糟兰香常说到:我的工作能取得些许成绩,靠的是党和政府的领导,上级卫生部门和地方干群的支持,多为国家出点力,为村民办点实事是应该的。

糟兰香同志的一生中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但她的人格魅力却深深地震撼着我们的心灵;她所做的每一件事都看似平凡,但在平凡中孕育着伟大。她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将全部爱心奉献给了别人。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扶贫济困、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充分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展现了一位乡村医生的时代精神,在各族干部群众中树立了共产党人不朽的丰碑。

我们可以在她的墓碑上刻下:一个把生命献给农村的白衣使者。

霍城县格干沟卫生院推荐

撰稿人:于德平

下载天山下的生命之歌---追记莫乎尔乡格干沟开干村医生糟兰香先进个人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天山下的生命之歌---追记莫乎尔乡格干沟开干村医生糟兰香先进个人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