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球核安全治理需超越“大国主导”模式
全球核安全治理需超越“大国主导”模式
【摘要】国际核安全问题的解决依靠合作,无论是技术和管理上增强核设施和核材料的安全性,还是打击国际核恐怖主义,国际合作至关重要。加强全球核安全治理需要超越大国思维,考虑无核国家的利益诉求和对核安全治理进程的民主参与。
【关键词】核安全 国际核合作 核恐怖主义 核扩散 【中图分类号】D51 【文献标识码】A
第四届核安全峰会已经落下帷幕,但距离奥巴马当初倡议峰会时提出的“无核世界”还有很大距离。无核武器世界近期仍将是一个理想。正如一些学者所认为的,冷战时期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问题由可控制陷入冷战后的不可控困境,冷战时期世界的“核有序”变为冷战后的“核无序”。核安全是全球性问题,牵涉和关乎到世界和平发展和人类的共同命运,业已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内容。
未来几年国际核安全面临的挑战
核安全问题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未来几年,国际核安全面临以下几个主要挑战。第一,核恐怖主义是最大威胁和挑战。核恐怖主义袭击主要包括四种可能形态:首先是直接袭击核设施,尤其是核电站等公共目标。其次是对核设施进行网络渗透,操纵核设施的运行,使核电站也面临网络恐怖主义的新危险。再次是对核设施进行物理渗透,包括从外部直接进行渗透和内部收买核设施控制人员等。最后是“脏弹”活动。恐怖分子非法购买放射性材料以制造并引爆放射性散布装置(RDD),即“脏弹”。由于各国均对核武器或核设施安全保卫采取了严格的措施,戒备森严,所以恐怖分子盗取核武器或袭击核设施相对较难。而恐怖分子最有可能成功的方式是获取工业或医学用低水平放射性物质,制成“脏弹”作为袭击武器,通过释放辐射危害来实施恐怖袭击。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报告显示,全球每年发生十余起非法持有和试图出售核材料或放射源事件,而基地组织和“伊斯兰国”成员都曾有试图获得、应用放射性材料的记录。
第二,各国对核材料、核设施的管理仍存漏洞,以及黑市不绝、流失无减等也对国际核安全构成了挑战。随着核能、核技术的广泛应用,全球核材料扩散和流失的风险也在不断攀升。据统计,世界的核材料大概可以制造出超过十万枚核弹,而这些危险材料在许多地方缺乏有效的保护。不少国家仍未签署并批准《核材料实物保护公约》及其修订案和《制止核恐怖主义行为国际公约》,仍未按照国际原子能机构《附加议定书》的范本与该机构签署协议。尤其令人担忧的是,在一些战乱频繁、极端势力活跃的地区,由于政府治理能力严重下降,核材料和核设施缺乏有效的监管和保护,如果这些核材料流入恐怖分子手中,就可能成为致命的“脏弹”。另据“核威胁倡议”协会分别于2012、2014、2016年公布的全球核材料安全指数显示,有核国家也无法永久保证绝对的核安全。在有核国家失于防范的情况下,恐怖分子依然可能窃取核武器,或利用窃取的核材料研制出核武器。同样构成挑战的还有地下核黑市。由于苏联解体期间的社会动荡和国家管控能力下降,大量浓缩可裂变材料下落不明,人们担心这些材料正通过走私行为自由地跨越国界。
第三,全球大量核电站的兴建无疑大大增加了安全运营的风险。随着世界能源需求、环境保护压力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国家表示了对于发展核能的兴趣和热情。尽管技术进步不断带来防护手段的改进,但是依然无法彻底杜绝核事故发生。人类和平利用核能60年来,已先后多次发生不同级别的核事故。核燃料生产厂、核反应堆、核电厂和后处理厂等大型核设施由于人为或自然原因导致放射性物质泄漏,对公众健康和周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天野之弥指出,全球核能使用仍在持续增长。据世界核能协会(WNA)预测:按照低方案,2030年的全球核电装机容量将达602GW,为目前容量的1.61倍;而按照高方案,2030年的全球核电装机容量将达1350GW,为目前容量的3.61倍。全球核电站的激增势必会带来更多核安全风险,除了人为管理和操作失误以及自然风险外,更值得担忧的是遭受核恐怖袭击的危险。
最后,如何平衡和平利用核能与防止、反对核扩散之间的微妙关系是未来全球核安全治理合作面临的挑战。因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的增长,核能作为清洁能源被寄予厚望,许多国家竞相发展民用核技术。发展中国家担心西方大国借核安全之名限制和平使用核能的权利,因此各国加强核材料的安全保护,作为核材料之一的分离钚数量也在有增无减。当然也不排除有的国家借着发展民用核技术之名行军事用途之实,以寻求核威慑,提高自身国际地位。对于这种企图,国际社会必须坚决反对并加以阻止。应当指出的是,虽然防止核扩散涉及国际和平与安全,但这不应成为核安全治理中西方大国剥夺发展中国家和平利用核能权利的借口。依据联合国宪章,主权国家之间应该是平等的,国际社会应该通过提升核安全保障能力来降低和平利用核能中的风险,而不是“恃强凌弱”,在核安全治理中区别对待。与此相关联的一个问题是,拥核国家仍在积极推进核武器现代化,美国核霸权主义更趋明显。
国际核安全形势的“喜”与“忧”
当前国际核安全形势有喜有忧。先说“喜”的一面。出于对核能可能被滥用的恐惧,国际社会长期以来一直试图寻求制度和法律手段来禁止、限制某些核技术的开发、应用和扩散,并取得了一定进展。现有的以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和《核不扩散条约》为代表的全球核安全机制,在确保核能利用被限制在和平领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全世界原来共有57个国家拥有武器级核材料,自1991年以来,其中30个国家已彻底清除了这些材料。自1978年以来,超过100个高浓缩铀研究堆已被关停。核安全峰会起到的引领和规范作用也不容忽视,自从2010年首届核安全峰会以来,国际社会在加强核材料安全方面采取了重要举措,其中包括在30个国家的50个设施中成功销毁或降低高浓缩铀和钚,这些销毁的核材料和降低的总量可以制造130个核武器。在保护核材料和核设施方面,世界上超过650处放射性设施完成了实物保护升级,32处核材料设施提高了实物保护级别,包括中国在内的13个国家建立了核安保示范中心。核大国之间的核合作也取得了积极进展。近年来,中美两国在核安全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增强,核安全年度双边对话机制今年2月开始启动,双方共建的核安保示范中心于今年3月18日顺利竣工并正式投入使用。
核安全之“忧”,首先在于世界范围内的核威胁仍然存在。目前全球面临的核威胁主要有四个:一是核安保面临威胁,这是最突出的威胁。近年来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迅速扩张,加剧了人们对核恐怖主义的担忧,担忧恐怖分子会袭击核设施。此外,恐怖分子还试图通过各种非法渠道获取核裂变材料,这增加了发动核恐怖袭击威胁的概率。二是核扩散威胁。根据专家的分析,导致核扩散的动因既有技术的,也有政治的:核技术的普及使核扩散变得容易;某些国家对获得核技术有浓厚的兴趣;美国在防扩散问题上采用双重标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没有对核裁军进程提出明确的要求;恐怖组织的介入使核扩散的后果更加危险。第三个威胁是核裁军进展缓慢,全球可用于战争的核弹头数量依然很多。作为核大国的美俄现在仍拥有几千枚核弹头,两国本应带头进行核裁军,但目前由于乌克兰危机等一系列问题影响美俄关系,导致核裁军进展缓慢。最后是核事故威胁。日本大地震引发了福岛核电站核泄漏,虽然核事故已过去五年了,但其带来的灾难性后果依然存在。从核安全的演进态势来看,伴随着冷战后国际体系结构的变化,核大国在核安全关系中的合作性加强,对抗性减弱,世界核安全的重心从维持核大国之间的战略稳定转向防范核扩散和反对核扩散。
构建“天下有治”的国际核安全体系任重道远
习近平主席指出,核安全首先是国家课题,首要责任应该由各国政府承担,各国政府要知责任、负责任,强化核安全意识,培育核安全文化,加强机制建设,提升技术水平,这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世界负责。同时,国际核安全问题的解决依靠合作,无论是技术和管理上增强核设施和核材料的安全性,还是打击国际核恐怖主义,国际合作至关重要。国家间的合作利于保证国家安全,并有助于推动国际安全。在解决伊朗核问题过程中,中美两国共同推动阿拉克重水反应堆改造项目,去年又同俄英法德四国一起推动伊朗核问题达成全面协议,堪称一次成功的国际合作样本。
“9?11”事件之后,国际社会逐渐形成核安全国际共识,联合国主导下的国际核安全机制建设加速。现有的国际核安全机制有三个组成部分:一是关于核安保的国际法律制度。例如,《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依然是防止核武器扩散的法律依据。二是关于核安全的国际法律机制。例如,《核安全公约》、《核事故及辐射紧急情况援助公约》和《防止倾倒废物及其他物质污染海洋公约》。三是与核安保及核安全相关的国际组织。例如,国际原子能机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核能机构等。此外,也有学者将核安全峰会视为现有的国际核安全治理机制。总的看,上述系统性的国际机制在遏制核扩散、降低核危险、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最为重要的是在世界范围内培育了核禁忌的道德准则。
需要强调的是,加强全球核安全治理需要超越大国思维,考虑无核国家的利益诉求和对核安全治理进程的民主参与。如同国际秩序的演变,核安全领域全球治理也在经历变化,治理话语权从少数国家垄断向更多国家转移。作为国际社会的主要行为体,主权国家要积极考虑并切实履行相关国际公约规定,根据国情采取最适合自己的核安全政策和措施,倡导从大国主导转为各国共同参与、履行责任。其中,大国责任与担当尤为重要。
(作者为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博导;外交学院国际关系专业博士研究生严文宏对本文亦有贡献)
【参考文献】
①许嘉、彭宵:《冷战后国际核不扩散体制危机研究》,《世界经济与政治》,2009年第4期,第44页。
②《习近平在华盛顿核安全峰会上的讲话》,新华社,2016年04月02日。
责编/张寒 美编/于珊
第二篇:《全球核安全及核裁军》立场文件
立场文件
代表:谷安楠 学校:蚌埠二中 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 议题:全球核安全及核裁军问题
由于全球可利用资源数量有限,随着在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国都开始寻找新型能源。此时,核能——一种安全、可靠、清洁、经济的新型高效能源,逐渐成为一些发达国家的首选,也成为我国能源发展的趋势。
然而,切尔诺贝利事故、福岛核泄漏事故……近代一些核泄漏事故,对世界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巨大危害,核安全问题日益严重。
同时,将威力巨大的核能用于军事,即研发核武器,也成为了一些科技军事大国的首选。冷战结束后,随着全球化和多极化的深入发展,国家间的相互依存和制约关系加深,核武器在解决全球安全和拥有国自身安全方面的作用不断降低。美俄等有核大国甚至军备了上千枚战略性核武器,这对世界和平构成了巨大威胁。
中国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以及核武器国家,中国一贯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一直以来提倡以核裁军,核不扩散和安全利用核能源三点为支柱,加强核不扩散机制,推动世界核裁军进程。中国一直郑重声明:
一、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
二、无条件不对无核武器国家和无核武器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中国于1996年7月30日宣布暂停核试验,并于同年9月24日首批签署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中国在核武器的规模和发展方面一直高度限制。并且中国从不参加核军备竞赛,也没有在国外部署核武器。
这一切都表明,中国的立场是正义、透明的,中国本着负责态度,高度重视核安全,坚决反对核扩散和核恐怖主义。
近几年,国际核裁军、防止核扩散及和平利用核能的进程不断受挫。目前,朝鲜核问题、伊朗核问题、美俄核武器大国进一步削减核武器谈判等已成为全球关注的核安全和核裁军主要问题。
中国在全球核安全及核裁军问题上的观点如下:
一、中国始终致力于推动,在以联合国安理会和国际原子能机构为框架下的国际核安全对话与合作,始终提倡以和平手段解决争端与分歧。
二、中国呼吁各方保持冷静,敦促有关各方切实履行国际义务,遵守有关条约,回到平等对话的轨道上来。
三、中国始终反对任何形式的核扩散,中国在全球核安全和核裁军方面所做的努力使有目共睹的。中国已签署《核不扩散条约》,也是全球唯一一个做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承诺的有核国家。
四、核安全关系到全球的生态环境,关系到全人类的安全和未来。各方应保持清醒,正确认识全人类的根本利益,从长远角度出发,切实推动国际核谈判进程。中国愿意在其中发挥积极作用。
五、美俄作为世界核武器大国,应当履行自身责任,带头进行核裁军。两国应坚定履行双方2011年签订的《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为世界核安全做出贡献。中国呼吁所有有核国家,不使用核武器,不进行核威慑,安全发展核能源,并在未来5年内削减一定数目的战略核武器。
六、中国反对无核国家开展核武器研究试验,这无疑是加剧了人类世界的灾难。同时,中国呼吁国际原子能机构切实履行义务,对发展和能源国家进行监督和检测。
七、对于近期朝鲜出现的核问题,中方坚持通过六方会谈解决问题,希望朝鲜了解当今世界状况,不要一意孤行,对世界核安全和核不扩散的大好前途带来危害。
第三篇:全面数据安全策略超越传统安全模式
全面数据安全策略超越传统安全模式
目前,企业数据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安全挑战,数据泄露、未授权访问等数据安全问题正在困扰着企业。虽然都部署了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攻击缓解、防火墙、入侵防御系统(IPS)等传统的基础设施安全解决方案,用来保护IT系统的安全性与可用性,可是企业安全基础设施让很多企业在应对日趋复杂的数据安全挑战时显得十分力不从心。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在确保系统可用性的同时,还需要保护企业数据的私密性与完整性。企业由单一注重基础设施安全转向基础设施与数据安全并重已迫在眉睫。
Websense安全专家指出,相对于传统的不能提供完整上下文环境分析的基础设施安全而言,数据泄露防护(DLP)是一种更先进的数据安全控制方法,它可以提供完备的上下文环境和独特的数据存储、访问与传输方式,充分保护数据的私密性与完整性。基于对企业安全现状与当前安全形势的深刻理解,Websense安全专家还进一步向企业提供了能够确保数据安全控制成功实施的“六步走”策略。
一、计算数据价值
这一步首先必须制定计划,否则数据价值的计算过程就会很艰难。因为数据价值并非一成不变,它就像金融市场一样瞬息万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与高管和信息所有者协作,确定一个简单的公式来估算数据价值。最好的方法就是根据数据类型对数据值进行评分,针对数据重要性设置优先级,并将各种数据值囊括在内,这有助于确定数据泄露的可能性。
二、做出ROI分析
为了合理规划安全预算,制定新的数据安全控制方案,企业安全专家必须针对新方案进行详细的ROI分析,将数据价值进行量化,数据存储位置、数据访问者信息、数据访问方式,这些信息都是必不可少的。在此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进行分析、沟通,并与企业决策者在数据失窃与泄露对企业财务的影响方面达成共识。
三、监控并记录数据
接下来,就要开始监控数据访问者的身份,以及数据在企业网络的流动。许多企业选择了数据泄露防护(DLP)解决方案,是因为最佳DLP解决方案可能够监控移动中的数据外围入口/出口点,并彻底监控终端使用中的数据。Websense安全专家提醒企业一定要监控数据流向的各个位置,包括通常会被忽略的打印机、扫描仪、移动设备和云服务。
四、实施数据安全控制
许多企业在这方面做的远远不够。虽然他们能够监测到异常数据,但不能运用有效的控制手段来阻止数据离开企业网络。不久前,全球知名市场研究及行业分析机构Gartner公司已经证明,被动安全控制在企业中是无效的,专用于单一监控部署的DLP亦是如此。企业必须针对最有价值的数据采取有效的安全控制措施,修订规则与策略,确保企业重要数据安全无虞。Websense中国区技术经理陈纲表示:“就个人而言,我不建议企业立即启动所有阻截规则。而且,就个人经验来说,分阶段的实施方法才是应用数据安全控制的最有效的方法。”
五、确定数据位置
然后,企业就要定位网络中的敏感数据。首先定位并保存最重要的数据才是明智之举。企业网络中存在大量的重复数据,备份和保存这些数据就要花费企业大量资金,企业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来查找这些数据。然而,价格昂贵且需长期运营的数据挖掘服务性价比太低,对企业而言并不实用,因此许多企业选择了DLP解决方案。DLP解决方案可以定期扫描企业数据,识别并标记重复数据,避免对重复数据进行备份保存,降低了存储成本,并显著改善企业系统的安全性与可见性,因而成为企业安全人员的不二之选。
六、实施主动保护并加强员工训练
最后,企业安全人员还要对企业数据实施主动的保护,并加强对员工安全意识的培养。随着用户安全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用户在点击网络链接或是发送电子邮件之前会考虑到他们的行为可能会带来的潜在威胁,这样就会有越来越多的针对企业重要数据的攻击被成功拦截。通过这种主动保护,信息所有者和安全团队均受益良多,IT团队的工作量也大大减少;而与此同时,企业数据安全得到了充分的保障。Websense安全专家表示,相比在企业中部署的任何技术解决方案,数据安全控制策略可以带来更多的价值。Websense DLP解决方案正是满足企业需求的最佳解决方案。通过为企业提供前所未有的监控手段,使企业能发现并准确识别到真正与机密内容相关的数据泄露传输行为,保护业务相关敏感数据,降低数据泄露导致的商业损失,同时提高客户满意度。
第四篇:以“一核多元”模式促乡村有效治理
吉林和龙:以“一核多元”模式促乡村有效治理
近年来,吉林省和龙市认真落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健全乡村治理体系要求,探索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村民自治、法治保障、文化道德、产业发展等多元融合的模式,促进乡村治理工作有序开展。2021年,和龙市崇善镇、南坪镇柳洞村分别被授予“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称号。
支部带村,让基层组织“硬”起来。先后选派12名机关干部到村担任党组织书记,招聘18名“村务岗”人员到村任职,建立532名成员的村级后备力量人才库,实行联审机制清理前科劣迹村干部,村级干部队伍得到持续优化。打造5个“中心村”党委,推动平岗、边境2个党建示范带建设,强化村企联建等共建模式,支部引领发展作用不断有效发挥。推动村党组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等制度执行,注重发挥村内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村民主动参与乡村治理积极性显著增强。
民主管村,让村民自治“实”起来。坚持发挥村规民约民主管理作用,组织党员群众共同参与制定村规民约,因地制宜完善各种集体议事流程,引导村民通过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等形式协商解决问题。坚持村务公开,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一定三诺两评”等工作运行制度,确保村级组织各项事业在阳光下运行,将群众参与村级社会事务管理的知情权、决策权和监督权等权利落到实处,消除基层群众与村“两委”的隔阂,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依法治村,让法制观念“严”起来。引导村“两委”班子成员与镇司法所工作人员密切配合,充分利用农闲时间走村入户,及时将国家大政方针和与基层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对村民进行一对一讲解,确保法治宣传教育的实效性。建立76个村内图书阅览室并对村民开放,阅览室收纳农村实用法律书籍和普法杂志报刊,由村“两委”安排专人管理,为村民时时阅读法律图书提供有效途径,解决阅读法律资料难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推动村民法治观念不断增强。
道德润村,让文明新风“活”起来。村党组织通过建设文化长廊、党建一面墙等方式,用群众喜欢看、看得懂的漫画和文字,进行政策法规、道德文化、卫生保健等知识宣传,使村民们变“被动看”为“主动看”,教育引导村民抵制各种封建迷信活动,让村民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组织开展各类文明评比,树立先进典型,引导向上向善村风民风。村内普遍成立“老年会”,定期组织村民开展文化演出、门球比赛等活动,促进文化兴村。
发展强村,让集体经济“壮”起来。各村认真谋划产业项目和增收举措,注重将集体经济与扶贫产业项目、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有机结合,着力推动村党组织书记兼任新型经济组织负责人。用好用活2021年、2021年中央、省级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扶持资金,深入挖掘本地本村特色农副产品,深入开展第一书记代言,有效带动集体经济和村民群众实现双增收,2021年村集体济经收入10万元以上的达到75%,2021年可实现100%目标,为乡村有效治理打牢经济实力基础。
平安护村,让边境防线“牢”起来。各边境村党支部大力实施党政军警民企“六位一体”合力治边机制,推动11名军警党员、企业骨干到边境村任职,持续壮大村党支部战斗力量。村党组织及军警部队、帮扶单位、企业党组织定期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文体活动,规范政治生活、提升村党支部活力。建立健全军警地联席会议制度,组建护村队,进行治安巡逻、做好安全管控,及时发现和提醒安全隐患,切实构筑起稳定边境和村民安全的坚实阵地。
第五篇: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全球治理模式转型:货币金融及能源视角
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全球治理模式转型:货币金
融及能源视角”国际研讨会征文通知
随着全球化对世界经济和国际政治产生的影响越来越深刻,“全球治理”正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及全球协力应对的过程也进一步验证了国家间相互依赖度的加深和共同利益领域的增多,这使得无论是强国还是弱国在一定意义上都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大家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很多问题的解决,特别是全球货币金融和能源领域的问题,有赖于相关国家的合作与协,调单纯依靠一国力量是无法完成的。伴随着中国、俄罗斯等国家崛起,世界力量对比的天平又一次发生了倾斜。特别是面对经济危机、能源短缺、气候变暖等一些全球性挑战时,新兴经济体所能的作用越来越引人注目,这一点从当前应对金融危机的努力就可见一斑。南北合作和南南合作进一步加深的态势必将引起全球治理模式的深刻变革,由发达国家主导的旧的全球治理模式正面临转型的挑战,其核心内容将是扩大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增进各国间合作和多极化。中国和俄罗斯作为世界经济举足轻重的力量,必然会参与和推动这一变革,因此从中国和俄罗斯的角度探索全球治理模式的转型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基于此,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将于2010年6月1日举办“全球治理模式转型:货币金融及能源视角”国际研讨会,会议将主要围绕以下议题展开讨论:
1、全球货币体系的治理
2、国际金融治理
3、全球能源治理
届时将有来自俄罗斯的圣彼得堡大学和莫斯科大学的知名学者应邀出席,一起深入探讨相关议题。
本次会议工作语言为英、俄文,欢迎广大专家学者就上述主题前来投稿。投稿时间从即日起至2010年4月25日止。征文要求:应征论文应紧扣会议主题,观点明确,材料翔实,文献引注规范,研究方法的运用严谨,并且是未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论文以一万字为限。应征论文请以e-mail寄送电子文件,入选论文将通过匿名通讯评审程序确定。被邀请出席会议的入选论文作者的差旅费和住宿费自理,餐饮与会务费由主办方承担。应征论文E-mail发送地址: junmeiliu@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