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邓州编外雷锋团的产生与发展(姚德奇作)
邓州编外雷锋团的产生与发展
邓州编外雷锋团起源于雷锋,产生于全民学雷锋的大背景,发展和壮大于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亿万人民对雷锋精神的呼唤和期盼。
我们说邓州正因为有560名雷锋生前的战友,而且他们从部队把雷锋精神带回到了邓州家乡,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断的学习、弘扬、传承雷锋精神,才有今天我们所讲的邓州编外雷锋团。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雷锋是编外雷锋团之本,560名雷锋生前战友是编外雷锋团之宝,雷锋精神是编外雷锋团之魂。
1989年邓小平指出,我们的政治思想工作削弱了,不能一手硬,一手软,要两手一起抓,两手都要硬。
时任南阳地委书记的李金明同志,1989年就敏锐的提出:“雷锋精神在南阳,要开展学雷锋活动,在南阳形成一个精神文化建设的小气候。”邓州也同样提出“雷锋精神在邓州”,同时成立了学雷锋指导委员会,他把采访搜集到的材料,同前来的军分区政治部的领导和邓州武装部的领导反复商议定为,以邓州“编外雷锋团”为题在解放军画报1991年3月第三期,用两个版面进行了公开报道。在全军和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邓州四大家领导也为之欣喜。
1993年4月《人民日报》驻河南记者站站长李杰,与南阳地委书记张洪华联系,专程到邓州采访雷锋的生前战友,并于1993年4月16日《人民日报》头版刊登了《编外雷锋团》的文章。
1993年3月,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30周年时,党中央在北京召开纪念会,胡锦涛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他精辟的阐述了雷锋精神和新时期学雷锋的深远意义,提出了在新时期如何学雷锋的具体要求,从而在全国学雷锋的热潮一波接着一波。
邓州市委、市政府、市人武部审时度势,不失时机的组织人员对雷锋的战友学雷锋的事迹进一步调查、挖掘、整理,通过上级各家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到了1997年邓州
切要求加入编外雷锋团,上至70多岁白发苍苍的老人,下至10多岁系红领巾的少年,这表明:广大群众对编外雷锋团的热爱,对雷锋的崇敬,对雷锋精神的向往和追求。
为了使团队扩大影响,后继有人,保证团队的先进性,他们起草并几经修改,出台了《邓州编外雷锋团章程》。章程详细的讲清了团队的性质、宗旨,组织领导,加入团队应具备的条件、手续的办理,营连职责和任务,每个成员的义务,以及誓词等。它是规范全团每个成员的纲领性文件,是统领全团一切行为的准则。
2000年初,时任房管局党委书记的姚德奇,在班子会上提出,房管局首先要带头加入编外雷锋团的题议,得到了班子全体成员的热烈响应和赞同,全局召开了职工大会。大家纷纷写申请,要求加入编外雷锋团,于是,房管局以集体的名义向市人武部和编外雷锋团递交了申请。市人武部领导和编外雷锋一起认真进行了研究,一致同意房管局的申请要求。在2000年3月纪念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37周年之即,在
成员的先后加入,壮大了团的队伍,为团队注入了新鲜血液,给团队带来了新的生机。每一个新成员他们都牢记“我是编外雷锋团的一员,是雷锋精神的传人,要为团队争光,不能给团队抹黑”的思想,大家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学雷锋,严格要求自己,以自己出色的工作、优异的成绩、良好的言行、奉献的精神带动他人,影响社会,传递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如房管营职工人称“活雷锋”的刘守伟常年累月为集体为群众做好事。电力营“三八雷锋班”在班长门金梅的带领下热情为用户服务,热心帮扶孤寡老人,十多年来,一直不间断地为敬老院的老人们服务,她们的事迹,邓州、南阳、河南省、中央电视台曾多次宣传报道。80多岁的新成员洪荣惠,多年来一直热衷于慈善事业,经多方努力,从国外为聋哑人争得善款近20万元。
特别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吧友营成立以来,他们以网络学习和传递雷锋精神,当时,经批准的新成员只有136人,后经网络上联系发贴已发展到1000多人,他们就利
为她揪心,他立即在网上发贴,救助这位年轻的母亲,点击量达1万多次。同时向吧友营和编外雷锋团领导进行了汇报,与婚庆公司联系,商定由雷锋爱心艺术团与婚庆公司联合举办“我们都是雷锋人,与吴英心连心”广场义演募捐活动。此举得到了解放军报社副总编辑陶克将军的鼎力相助。邓州市委、市政府、人武部和南阳市委、政府、军分区领导对此活动非常的重视与支持。
义演募捐的现场火爆激动而感人,编外雷锋团领导和老战友代表、各营代表、吧友营的成员代表、企业代表、爱心人士、市四大家领导、人武部领导、南阳市委政府及军分区领导专门派人,一拨一拨的上台,把爱心款项投进捐款箱。在场的群众和放学的红领巾少年也都踊跃登台捐款,武文斌生前所在部队也派代表到现场捐款。陶克将军从北京以“雷惠民”的名字寄来8000元的善款,更让人感动的是义演募捐结束后,不少人跑回家拿来钱非要捐助不可,现场共捐款近12万元。在陶克将军的热心帮助下,吴英很快而且顺利的住进了北京307医院。
胜似儿女”。
曾伟1991年毕业于南阳卫校,他不留恋城市舒适安逸的生活环境,毅然回乡,立志为乡亲们治病服务,他苦读钻研中医、西医,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疑难杂症,颇有建效。由于他的热心服务和高超的医疗技术,为无数人解除了疾病,赢得了乡亲们无限信赖和高度赞扬。一传十,十传百,不少外地人和外省人也都慕名而来找他治病。一天到晚,找他治病的人络绎不绝。他对每个患者总是认真的诊断,精心的治疗。小诊所墙壁挂满了治疗患者给他送来的锦旗。可以说他把一颗心献给了病人,倾注到了满腔热情的为人民服务上。他的事迹,得到了邓州、南阳、河南、中央、新闻媒体先后进行了宣传报道。2012年被评为邓州十大新闻人物并出席了颁奖会,2013年先后获得了感动南阳年度十大新闻人物奖,感动中原年度十大新闻人物奖,登上了中国好人榜。
新成员邓州市学雷锋研究会会长武安跃,他事业有成,不忘回馈社会,积极要求加入编外雷锋团,要为宣传编外雷锋团,弘
1迹,为编外雷锋团争了光,添了彩。编外雷锋团所成立的新建营,他们在编外雷锋团的组织领导下,以各种活动为载体,以紧密结合单位实际为重点,以抓好各类学雷锋典型树旗帜,以培养和造就雷锋精神传人为大计,以促进单位各项工作圆满完成和道德素质全面提升为目的,大力开展学雷锋活动。如青年营开展的“我为邓州增辉”;交警营开展的“执勤一分钟为群众负责60秒”、少年营开展的“读好书,做好人,争当雷锋好少年”、电力营开展的“辛苦我一人,照亮千万家”、房管营开展的“热心周到服务,当好人民公仆”、大学生营开展的“1+1爱心热线,1+1爱心超市”,最近他们又提出“雷锋精神在我身上延续”。
通过这些切合单位实际的各类活动,真正把雷锋精神融入和贯穿于工作和生活之中,使雷锋精神在岗位上闪光,在一切言行和实际生活中发扬。他们多年来还在全团一直坚持着“学雷锋送温暖献爱心活动”,据不完全统计,近20年来他们为贫困学生、困难家庭治病救人,灾区、群众捐款近150
314-
第二篇:邓州编外雷锋团
邓州编外雷锋团
1960年,邓州560名青年应征入伍,被分配到原沈阳军区工程兵某团,成为雷锋的战友。他们在与雷锋一起生活、战斗的日子里,亲眼目睹了雷锋的先进事迹,亲身感受了伟大的雷锋精神。他们每个人都曾与雷锋发生过一段生动感人的故事。也正是这特殊生活和经历,界定了他们无怨无悔的人生坐标。从1963年至1986年他们陆续退伍转业回到家乡邓州,在各自岗位上践行雷锋精神的誓言不变、信念不变、追求不变、激情不变,半个世纪谱写了弘扬雷锋精神的壮美篇章。1989年,邓州籍复员回乡战士自发成立了“学雷锋指导委员会”,在他们的带动下,邓州先后成立学雷锋指导小组23个,学雷锋送温暖小分队1300多个,为邓州人民架起了一座了解雷锋、认识雷锋、走近雷锋的桥梁,群众亲切的称他们为“编外雷锋团”。邓州编外雷锋团展览馆于2002年8月13日破土动工,于2003年2月26日竣工并正式开馆。
整个展馆共分两层四个展厅,以图片与实物结合的方法,充分运用声、光、电、多媒体等高科技手段展示展览的主题。第一展厅为雷锋——我们的战友。主要介绍雷锋战友与雷锋一起工作、生活,亲眼目睹雷锋成长为一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历程,并亲身感受了雷
锋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第二展厅为与时俱进学雷锋——邓州编外雷锋团。主要介绍邓州560名雷锋战友回到故乡后,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矢志不渝传播、实践雷锋精神的感人事迹;第三展厅为全民齐动员,创建中原雷锋城。主要介绍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全市人民齐心协力创建中原雷锋城的雄心壮志与邓州人民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方面所取得的成绩;第四展厅为亲切的关怀,巨大的鼓舞。主要介绍各级领导对编外雷锋团这一先进集体的关心和厚爱,表达了以编外雷锋团为榜样的邓州人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让学雷锋活动在中原大地世世代代传播下去,让雷锋精神在邓州大地永放光芒的决心。
[ 德不孤,必有邻。1997年以来,在“编外雷锋团”的影响和带动下,邓州市涌现学雷锋先进集体336个、先进个人3万余人、学雷锋小分队2300多个、文明单位847个、文明户40.7万个、文明职工5.1万余人、见义勇为先进分子428人。学雷锋的薪火传递到了更多青年人的手中。2006年组建的“编外雷锋团南阳理工学院大学生营”,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联合表彰为“全国大学生志愿者服务优秀团队”,95名成员全部获得过各类奖学金,79人光荣入党。“编外雷锋团”给邓州的发展带来了“品牌效应”,这里,诚信、团结、乐于助人的社会风气吸引着诸多投资商前来投资创业,仅去年就有410个项目、7.9亿元资金落户此地。
第三篇:邓州编外雷锋团及展览馆简介
邓州编外雷锋团及展览馆简介
邓州编外雷锋团根在邓州,来自军队,起源于雷锋,产生于全民学雷锋的大背景。发展和壮大于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亿万人民对雷锋精神的呼唤和期盼。
1960年8月邓州市560名热血青年应征入伍,到沈阳军区原工程兵工兵第十团,巧合与缘份和雷锋同在一个团队,有幸成为雷锋战友。在全团军人大会上,他们都听过雷锋的忆苦思甜报告,聆听过雷锋学习毛主席著作经验介绍及先进事迹报告,部分同志还有着和雷锋亲切的交往和接触,并得到过雷锋的热情帮助,30多名同志还和雷锋在一个连队朝夕相处。他们在与雷锋生活、学习、工作的日子里,耳闻目睹了雷锋的先进事迹,亲身感受到了伟大的雷锋精神,在雷锋精神感召下,他们努力工作,奋发进取,有63名提了干,逐步走上了连、营、团领导工作岗位,有313人入了党,216人当了班长,为部队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相继退伍转业返乡,在离开雷锋的日子里,他们以“雷锋战友”为荣,抱定“我是雷锋的战友,要为雷锋争光,决不给雷锋抹黑;要向雷锋那样做人做事”的坚定信念,几十年如一日,几百人如一人,始终坚持雷锋战友本色,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努力的践行和传播着雷锋精神,书写着听党话跟党走,为党为国分忧,扎扎实实工作,全心全意为民,勤俭节约办事,艰苦奋斗创业,清正廉洁自律,当好人民公仆,当村民领头雁,带乡村奔小康的奉献人生,演绎着新的雷锋故事。邓州人民信服他们,亲切的称他们为“编外雷锋团”。
从1991年起,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华社、解放军报、解放军画报等30多家新闻媒体连续不断地报道他们的先进事迹。1994年7月邓州市委、市政府、市人武部决定正式成立邓州编外雷锋团。2003年至2012年先后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解放军总政治部、共青团中央联合授予“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集体”称号;被中组部表彰为“全国离退休老干部先进党支部”,被中国雷锋工程委员会等四家评为“中国集体雷锋”、被河南省委、省政府、省军区授予“学雷锋先进集体“。由于各级领导的重视与关爱,多家新闻媒体宣传报道,邓州编外雷锋团享誉全国,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社会各界上至白发苍苍的老人,下至系红领巾的少年以及学校企业机关等单位纷纷申请要求加入编外雷锋团。他们按照《邓州编外雷锋团章程》规定,从2000年至今在雷锋的老战友三个营的基础上,先后又成立了房管营、电力营、吧友营、文广新营、南阳理工学院大学生营、南阳幼师营、教育营等。截止目前全团共18个营,四个独立连、排、雷锋爱心艺术团(下设五个队)学雷锋研究会等成员达1万余人,成为全国人数最多以雷锋生前战友为骨干力量,优秀复转军人,青年志愿服务者、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团员、品学兼优的三好学生、优秀教师、有影响的模范人物参加的一支学习弘扬传承雷锋精神的先进社会团体。
多年来,他们以践行、传承、播撒雷锋精神为己任,先后赴12个省(市)48个县市报告雷锋和编外雷锋团事迹1800余场次,听众达170余万人次,为社会架起了一座知雷锋光辉业绩,学雷锋崇高精神,走雷锋成长之路,做雷锋精神传人,树时代文明新风的桥梁。
邓州编外雷锋团展览馆始建于2002年8月,开馆于2003年3月26日,占地277亩,展览馆高42.8米,长66米,宽35米,建筑面积2400余平方米,分上下两层。展览馆上方的红旗造型高30米,上宽2.8米,下宽10.8米。象征着邓州编外雷锋团是学习、弘扬、传承雷锋精神的一面旗帜,在中原大地高高飘扬,永远飘扬。展馆整体外形像一艘扬帆远航的巨轮,寓意迎着东方霞光,朝着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乘风破浪,奋勇前进。
馆名由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将军亲笔题写。开馆十年间,接待各级党政军领导、各界人士、社会团体、党员、干部、青少年、和广大人民群众近百万人。现任国防部长常万全将军两次来馆参观,第二炮兵政委彭小枫;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张思卿,王文元等军地领导来馆参观,并对展览馆和编外雷锋团给予了高度评价。
编外雷锋团展览馆先后被济南军区命名为“革命教育基地”,被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分别命名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基地”、“河南省国防教育基地”、“邓州市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南阳市党员、老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基地”、“河南省国防教育基地”、“邓州市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基地”、“邓州市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基地”等。
2012年,为了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纪念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50周年,与时俱进弘扬雷锋精神。邓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多方筹集资金4000余万元,对邓州编外雷锋团展览馆内部和外部全面提升改造。这一举措得到了河南省和南阳市、党、政、军领导的大力支持。
展馆提升改造工作,从设计到施工仅仅用了3个月时间,经过紧张而努力拼搏。提升改造任务于2013年2月底全部完工,3月4日重新开馆。提升改造后的展览馆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是新颖、大气、壮观,赏心悦目,成为邓州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馆内展览以图片与实物相结合,通过声、电、光多媒体高科技现代化手段,充分展示展馆的主题,使人感到鲜活、亲近,耳目一新。
整个展览馆分为序厅、主展厅和尾厅。序厅:一面鲜艳的红旗,上面镶嵌着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金黄色的大字,旗帜前是雷锋迎接邓州籍新兵的一尊雕塑——战友缘,寓意邓州560名新兵,从此成为雷锋的战友。主展厅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份:“我们的战友雷锋”,以雷锋的战友回忆、讲述和雷锋亲切交往与接触的亲身经历:引出雷锋的故事和雷锋的生平事迹。第二部分为“持之以恒学雷锋”,这一部分是展馆的主题,生动的介绍了邓州560名雷锋的战友退伍返乡后,践行雷锋精神的先进事迹。第三部分为“组建编外雷锋团”,介绍了邓州编外雷锋团组建、发展、壮大史。第四部分为“创建中国雷锋城”,介绍了邓州市委、市政府领导全市人民,深入开展学雷锋、学编外雷锋团,以创建中国雷锋城活动载体,推进社会全面发展的事迹。第五部分为“雷锋精神耀神洲”,介绍了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大力倡导开展学雷锋活动,雷锋精神教育和鼓舞着几代人茁壮成长,学雷锋先进典型层出不穷,这部分可谓全国50年来学雷锋的缩影。尾厅:概括了邓州编外雷锋团精神,倡导人人学雷锋,做雷锋精神传人。
邓州编外雷锋团展览馆是学习传播雷锋精神教育的重要基地。期盼人人都像编外雷锋团那样学雷锋,让学习雷锋精神在祖国大地蔚然成风。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为实现 中国梦有一份热发一份光。
第四篇:河南邓州“编外雷锋团”
河南邓州“编外雷锋团”
6月25日,中宣部发布河南邓州“编外雷锋团”先进事迹,授予其“时代楷模”荣誉称号。54年前,560名与雷锋同在一个团的邓州籍官兵,陆续转业退伍后,坚持弘扬雷锋精神,为困难家庭、灾区群众、贫困病人捐款近150万元,捐衣物30余万件,在社会上做好事40余万件,为学校捐赠各类书籍20余万册,用自己的点滴行动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守一个信念
“一生无愧为雷锋的战友”
面临湍河,背靠农田,有座为人称道的 “雷锋小屋”。门上一副对联,“处事向雷锋看齐力量无穷”“立身为国家分忧自强不息”,横批“艰苦奋斗”。屋主人丁世豪在这已住了10多年。作为雷锋战友,丁世豪爱助人,深受邻里爱戴。
“编外雷锋团”团长宋清梅,转业前是雷锋团第九任团长。转业后,他被安排到邓州市文明办任副主任,一干就是十几年,很多人赞叹:老宋就是一块铺路的砖,有扎实的根基,有承重的能力,看着不起眼,其实接地气。
“一生无愧为雷锋的战友”。带着铮铮誓言,这些经历雷锋团培育的军人,陆续退伍转业。一次老战友聚会,让大家萌生了组建个“编外雷锋团”的想法。1997年4月,“编外雷锋团”正式成立,下设3个营9个连。随后,邓州市政府出资建起了“编外雷锋团”展览馆。17年来,“编外雷锋团”成员由560人发展到一万多人,先后有500多人次被各级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精神文明建设标兵”,近百人立功受奖。
“编外雷锋团”电力营成员在居民家维修线路。新华社发(杨海锋摄)◆担当一种责任
坚持不懈奉献社会、服务社会
在邓州腰店乡西岭村,62岁的老支书徐建周一边指挥拉菜车,一边对记者说:“我们是南水北调的移民,4年前转移到移民新村,俺们种菜富了,可忘不了编外雷锋团„电力营‟腰店雷锋班,他们把电线架到井口、接到新家,为俺们服务。”据了解,电力营共有35个“雷锋电力服务班”和一个由10名女电力工人组成的“三八雷锋班”。
在方圆40平方公里的邓州城区,邓州人都见过一辆写有“编外雷锋团服务车”的三轮车。这是原湍河办事处烟站站长高林富退休后经常骑着它穿行在大街小巷,义务为行动不便的特殊人群服务。
“编外雷锋团”带领的18个营结合自身的工作特点,坚持不懈进行着奉献社会、服务社会、提高自我的活动:“青年营”长期开展 “我为邓州增辉”活动,“交警营”叫响“执勤一分钟为群众负责60秒”,“少年营”立志“读好书,做好人,争当雷锋好少年”,“电力营”坚守“辛苦我一人,照亮千万家”承诺,“大学生营”誓言让“雷锋精神在我身上延续”……
“编外雷锋团”团长宋清梅向学生们讲述雷锋事迹。◆凝聚一种力量
用做好事感染别人,用行动传递雷锋精神
6月10日,一则求助帖子在网上发出:靠卖红薯为生的张国宾去年8月被查出了食道癌,家庭雪上加霜。6月13日,素不相识的网友聚集到一起,一次就为这位兄弟捐款16370.5元。邓州“编外雷锋团”以“邓州吧”和“湍河吧”两个贴吧为平台,成立吧友营,网上寻找帮扶对象,网下实施帮扶活动,已先后成功开展救助活动百余次。
“编外雷锋团”政委姚德奇说,“用做好事去感染别人,用行动去传递雷锋精神,一颗颗雷锋精神的火种,就这样使正能量汇聚起来了。” 光阴荏苒,当年的560名邓州籍雷锋团官兵已有186人离世,但“编外雷锋团”成立十余年来,越来越多的新生力量加入进来,传承雷锋精神。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编外雷锋团”用行动赢得了赞誉:邓州助人为乐的退休职工张才选等多人当选南阳市道德模范,捐肾救子的农妇李化珍荣获“感动河南十佳母亲”,火海救父“最美女孩”闫倩玉被评为“河南省美德少年”,“京城活雷锋”孙天丛、“抗震救灾英雄战士”武文斌等人的事迹,都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短评】
感受信念的力量
走进“编外雷锋团”,走近“编外雷锋团”那些老兵,感受到的是坚定信念、担当精神和强大凝聚力。
他们坚守的是信念。那些老兵,曾经与雷锋共同生活过,深信雷锋精神能给我们的人生、社会带来强大的正能量。他们坚守“一生不愧为雷锋战友”的誓言,把传承雷锋精神作为实现个人价值和幸福的源泉。他们担当的是责任。他们从社会需要中发现价值、发挥作用,每个成员立足本职、从我做起,关爱他人、奉献社会。
他们凝聚的是正能量。现在,“编外雷锋团”团员囊括多种行业、各个年龄段,人们自觉、自发集合在“编外雷锋团”旗帜下,传承着雷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