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们有大福报生于佛法最兴旺的时代
我们有大福报生于佛法最兴旺的时代
这时是公元二十一世纪初,我们这个时代是佛法最兴旺的时代,佛法的兴旺妙极表现:
一:在公路上随处可以看到,南无阿弥陀佛或唵嘛呢叭咪吽的石碑。
二:素菜餐厅被人承认一个菜系而开,并广为接受。
三:很多人在小车内放上佛像,以作避凶向吉的吉祥圣像。摩托车前大众喜欢帖上佛字。
四:不管男女老幼,都喜欢佩带观音、弥勒等佛像的项链,或玉或金或银。手上都喜欢佩带佛珠。
五:佛经被作成音乐,风靡全球。东、西方歌星争先演唱或作为舞曲。
六:佛教用品店遍满街市,乃至整条路都在卖佛教用品,乃至整个市场都在卖佛教用品。
七:佛教网络如雨后春笋。大众或深或浅都懂佛法,很多人或多或少都读经念咒念佛。
八:各出版社大量出版佛经,各报纸大量报道佛教人物、事迹。
九:佛教人物、故事大量拍成电影、电视剧。
十:各大名山建满佛寺佛塔,形成旅游圣地。每城佛寺林立,香火不绝。
十一:佛书佛像法物充满,免费结缘。
十二:在水边,经常可以看见有人在放生。
十三:佛教法师、人员被聘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十四:各级官员、富豪、文人墨客、社会名流护持佛教。
是故,这个时代是佛法最兴旺的时代,我们有大福报生于此时。
b:末学以为,现在的众生与佛陀依然很有缘分,这点我们应该珍惜
但目前却不是师兄所言的“最兴旺”的时代
最兴旺的时代是释迦世尊在世的时代,生于那个时代并能亲近世尊的人才是最有福的
当今已是末法,佛陀在很多经典中已有开示,很多都是象法,徒具佛法表象,除非众生心能安守五戒,奉行十善
C:刚好相反,如果佛法是这样,那真的已经进入末法了。
世尊那个年代,须陀洹乃至阿罗汉遍地都是,现如今连个须陀洹都难得一见了,还说什么最兴旺!呜呼悲哉!证悟的事情都束之高阁,甚深般若波罗蜜成为了了永久的历史,大家都落入表象佛法中,此乃佛教真危机啊!各位警醒吧!佛法快灭了!
第二篇:功利时代我们仍可以有自己的选择
在功利的时代我们仍可以有自己的选择
作者:无锡一中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马彩红 来源: 发布时间:2014年05月23日 点击数: 前几天,我的一篇家长会的讲话稿引起很多家长的共鸣,有家长跟我交流了一些想法,让我受益匪浅。确实,现实中有很多焦虑的家长,除了小升初孩子的家长、初三的家长、高三的家长,还有很多各个年龄段孩子的家长。焦虑。似乎成了这个时代家长的通病。
那位家长一针见血地指出——“功利才会焦虑”。这句话给我很多的启发。当我发现家长的焦虑,努力去告诉家长不要焦虑的时候,其实我并没有很好地去思考焦虑背后的原因。细细想来,确实如此。家长为什么焦虑?因为家长太爱自己的孩子,太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他们所希望的“成功”。而这一切的背后,又是为了什么呢?家长爱孩子,这是天经地义的。很多人认为,家长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的爱。但是,我觉得,当家长以爱孩子为理由,要求孩子必须获得他们所希望的“成功”时,这种爱就带有了功利的色彩。这样的说法也许有些尖锐。但事实确实如此。我始终认为,爱孩子,就应该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而不能为了所谓的“成功”——譬如“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样的论调而命令孩子,甚至强迫孩子。也正是在这样的成功观面前,家长变得很焦虑。深究一下焦虑后面的原因,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功利。可以说,越功利,越焦虑。当家长在自家孩子面前喋喋不休地夸着“别人家的孩子”时,深层次的根源就是家长觉得“别人家的孩子”让“别人家的家长”脸上有光,而这不就是功利吗?
那位家长接下来又说:“根子是社会评价标准功利化了。”我给他的回复是——“推卸责任”。为什么那么多的家长明明知道焦虑不好,但还是摆脱不了焦虑?是因为功利。为什么那么多的家长觉得功利不好,但还是摆脱不了这种价值选择?因为家长觉得社会是功利的,在功利的社会我们别无选择。这样一来,家长就非常心安理得——社会是这样的,别人都这样,我们只能如此。真的是这样吗?社会是由谁构成的?不就是一个一个的个人吗?这个社会的家庭教育观念,不就是很多家长的观念综合而成的吗?我们明明知道这样的价值标准不正确,只因为觉得别人在这样选择,所以我也只好这么选择,不然,我的孩子就会吃亏。这里至少存在两个问题:首先,家长自己成了自己不认可的价值观念的推波助澜者。其次,为了这个自己并不认可的功利的价值观,放弃了自己的选择。然后安慰自己说,不是我要这样,我也很无奈。明明是自己的责任,还觉得自己没有责任。
十多年前,女儿上小学的时候我曾写过一篇短文——《让孩子像孩子一样地生活》,今天重新阅读,发现很多现象有过之而无不及。是社会越来越功利还是我们越来越糊涂?今天我想说的是——“在功利的时代我们仍可以有自己的选择”,而且必须有明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或者说我们还是应该坚守一些东西,不然,我们就会生活得很纠结,很焦虑。
那么选择什么?坚守什么?卢新宁在北大中文系2012年毕业典礼致辞《在怀疑的时代依然需要信仰》中的一段话,说得很好,她说:“我唯一的害怕,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你们或许不相信了,因为追求级别的越来越多,追求真理的越来越少;讲待遇的越来越多,讲理想的越来越少;大官越来越多,大师越来越少。因此,在你们走向社会之际,我想说的只是,请看护好你曾经的激情和理想。在这个怀疑的时代,我们依然需要信仰。”她在讲话中还提到,她的一位清华毕业的同事说的话:“这个社会更需要的,不是北大人的适应,而是北大人的坚守。”
这些话,也同样适用于我们。想想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喜欢跟怎样的人相处?单位选择员工,家长评价女婿,放在第一位的是什么?我想肯定是人品。因此,家庭教育最根本的应该是要培养一个好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我们要坚守的,就是这样的一种价值选择。明确了这一点,就明确了家庭教育的方向。当今社会是信息泛滥的社会,如果没有基本的价值判断,就会迷失方向,就会焦虑纠结。诗人艾略特在一首诗中写着:“我们在信息里面失去的知识,到哪里去了?我们在知识里面失去的智慧,到哪里去了?”可见,智慧比知识、比信息更重要。人生需要智慧,做一个好家长也需要智慧。智慧的人善于从整体上地把握事物,生命是一个整体,人生是一个过程,对人生成败得失的判断,不能只看某一点,而要考虑生命的整体。用时下流行的话说,就是可持续发展。人生就像马拉松,起跑线上的分秒必争只对短跑有意义。现在的很多孩子不是输在起跑线,而是“累死”在起跑线了。这肯定不是我们所要的结局。其实,人生整体上的圆满比某个时段的出彩更为重要。有了这样的价值判断,在纷纷扰扰的竞争中,我们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冷静面对,理智选择。
所以,在功利的时代我们可以有自己的选择。正如杨东平教授所言:在大环境暂时改变不了的时候,面对“是给孩子提供一个避风港还是第二战场,是让孩子多睡一小时还是多上一门课”的问题,家长的选择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