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别争了,佛教徒到底能不能吃香菜?终于有答案了!
别争了,佛教徒到底能不能吃香菜?终于有答案了!
文/二休师父前几天老有人问,师父,咱们能不能吃香菜?香菜属不属于五辛?一直以来,都有一种论调,说佛教徒不能吃香菜。咱们的结论是:能,大大地能,香菜非五辛。今儿二休师父就全方位、超时空、立体、图文、360度无死角地扒拉扒拉这事儿。
1、五辛有哪些?葱,蒜,韭菜,薤(音xie谢,小蒜),兴渠(兴渠是啥,先不说)。
2、为什么佛教戒五辛呢?《首楞严经》里说:“是五种辛,熟食发淫,生啖增恚”,什么意思呢?这五种植物,熟吃长淫心,生吃增怒意。生的熟的都吃,时间久了就是暴怒的色狼,后果很严重。还有一个更严重的后果是:“诸饿鬼等,因彼食次,舐其唇吻,常与鬼住”,半夜三更,小鬼儿偷偷来亲你小嘴儿,天天跟着你,别人走路带风,你走路带鬼。更可怕的是常吃五辛“福德日消,长无利益,是食辛人,修三摩地,菩萨、天仙、十方善神,不来守护”,修的福报全漏了,白修,菩萨也不加持,护法神也不来守护,修啥也修不成。结论:五辛当戒。之所以很多人弄不清香菜到底能不能吃,是因为把“兴渠”当成了香菜,争论由此而起。辣么,“兴渠”是香菜吗?二休师父装作很有学问的样子,来引经据典地,扒拉一下:第一、《佛祖统纪》(宋,志磐)卷 33: 兴渠,葱蒺也。生熟皆臭。叶如蔓菁,其臭如蒜。经音义云:「生于阗国」。应法师云:「乌荼国人常食,即阿魏」这段话有3个意思:
1、气味口味接近蒜。
2、新疆有(古于阗国)。
3、印度人常吃(乌荼国,今印度境内),它的名字又叫“阿魏”(兴渠是梵语音译,阿魏则是波斯语angnyan的汉译)第二、唐代慈愍三藏慧日大师:“五辛此土唯有四:一蒜二韭三葱四薤,阙于兴渠。梵语稍讹,正云形具,余国不见,回至于阗方得见也。根粗如细蔓菁根而白,其臭如蒜。彼国人种取根食也。于时冬天到彼不见枝叶。薹荽非五辛,所食无罪。日亲见为验欤。”(《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九)小学老师这样教咱们总结这段话的中心思想:五辛,咱们汉土只有四种,唯缺兴渠,新疆才有。“薹荽”(即芫荽,香菜)不是五辛,吃吧,没事儿,我慧日亲自验证的。这话可靠不可靠呢?可靠。慧日三藏大师本人曾于唐睿宗嗣圣十九年出发经西域到印度参学,到开元七年(719)归返长安。在他的记述中,他在于阗国也就是今天的新疆和田地区,亲见兴渠。后来他直接说:(芸)苔、(胡)荽非五辛,所食无罪。这是存在于唐朝,明确说明「胡荽(芫荽)」非五辛的最早文据。结论已经很清楚:汉地无兴渠,新疆有。香菜非五辛,能吃,大大地能。除此之外,在唐代,“兴渠”不是香菜的文据还有很多。如:《一切经音义》(唐?慧琳)卷 45:兴渠,梵语阿魏药也。《翻译名义》集卷 3 云:似桃胶,西国取之以置食中,今有阿魏药是也。到了明代,李时珍写《本草纲目》,再次认定,兴渠就是“阿魏”,他这样记载:佛家以大蒜、小蒜、慈葱、兰葱、兴渠为五荤。兴渠,即阿魏也。虽各不同,然皆辛熏之物,生食增恚,熟食发婬,有损性灵,故绝之也。《三藏法数》(明?一如等集注)云:兴渠者,叶如蔓菁,根如萝卜,生熟皆臭如蒜。出于阗国,华夏不产,故不翻也。以上是唐、宋、明三朝从大师、旅行家到医药学家,对“兴渠”的鉴定。辣么,“兴渠”是怎么被误传为香菜的呢?民国初,印光大在《文钞》 三编(下册)〈答善熏师问〉时即说到:五荤,我国只有四,即葱韭薤蒜。薤,即小蒜。西域有兴渠,吾国无此一 种。有以芫荽(即香菜)为五荤之一者,乃外道所立耳。大师的意思是,认为香菜是五辛之一,这是外道的说法儿。外道不懂佛教,也不去旅行,也不去查证,张冠李戴以讹传讹,就把兴渠说成是“香菜”。
第二篇:30多年的叩问终于有了答案
30多年的叩问终于有了答案
鲁超美
在新中国成立65周年之际,国家通过立法设立9月30日为烈士纪念日。今年9月30号是我国第一个烈士纪念日,习近平率全体政治局委员,在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为烈士敬献花篮。对于一个参战老兵,意义非同一般。
战争的硝烟已经远去,和平的日子越来越长。脱下军装已三十多年,但我无时不在思考: 同样是作为军人,同样是战争亲历者,我们却没有资格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老兵,可以以国家名义纪念战争胜利日,甚至在军史上中越自卫还击战成为了一段避讳提起的历史?许多烈士的亲属陷于贫困,老兵祭奠战友竟被以“维稳”为由取缔。今天国家以法律的形式把对烈士的尊重固化在国家大祭的层面,形成全民缅怀先烈氛围,积压在我内心的叩问终于有了圆满答案。
借首个烈士纪念日,我所在部队战友群也在同一天举行了网上公祭。时间勾起2009年南疆之战30年纪念日的回忆,我和武汉、河南籍战友专程前往广西龙州,拜谒把生命留在那片红土地的牺牲者。当时要控制范围,不提战争之名,不准做宣传,甚至烈士家属民政不予接待。
我给烈士们敬香烧纸,我默默地念着不忍卒读的碑文:“吴爱国烈士。湖北红安县人,一九七六年一月入伍,中共党员,三八六团特务连排长。一九七九年二月牺牲,终年二十一岁,荣立二等功。”据陵园工作人员讲,有几乎一半的烈士尚无家属来看过。不是因为别的,是这些家属没有来回的路费。领队的河南籍战友告诉我,仅他们家乡南召县在龙州陵园安葬的烈士就达三十多人。他们要将这所有的墓碑拍照再制成光碟,送给那些不能来的烈士家属和亲友,算是对烈士英灵的告慰。
那场战争,我团有79名战友牺牲,他们静静的长眠在龙州的青山绿水间,成为那片土地永久的居民。花样般的年华,充满活力的身躯,美好纯净的生命,消逝在改革开放的前夜,赴倒在人生起跑线上。商战英雄、学界精英、科技名流、仕途高官……与他们无缘。他们寂寞太久了,国家终于给了这样一天,可以大大方方,名正言顺让我们凭吊烈士忠魂,不仅是共产党方面的,还包括国民党军队的烈士!这让我看到了国家的担当,正如一位在任的将军所言,只有让军人有尊严地站着,只有让烈士有尊严地躺着,只有让烈属有尊严地活着,整个民族才能顶天立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