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 区 矫 正 实 务汇总
社 区 矫 正 实 务
第一章 社区矫正的过程
第一节 社区矫正的过程
一、社区矫正的含义
社区矫正是以社区为平台,(由专门机构负责)以科学 的价值观念和工作方法恢复矫正对象的社会功能,促进 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的刑罚执行制度和过程。
二、社区矫正的发展
1、刑罚制度的历史变迁
①以肉刑和生命刑为主导的阶段 ②以监禁刑为主导的阶段
③以监禁刑为主向以非监禁刑为主的过度阶段
2、社区矫正的起源与发展 ①监禁刑违背了人道主义精神 ②监禁刑使被监禁人身心受到损害 ③负性互动影响监禁矫正的效果 ④监禁使被监禁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断 ⑤监禁矫正成本过高
三、社区矫正的功能
1、有利于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
2、促进了社会的稳定
3、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第二节 社区矫正与社会工作
一、社会工作的实质
1、社会工作的起源与发展
2、社会工作的功能 ①恢复功能 ②预防功能 ③发展功能
3、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和方法(1)社会工作的价值观: ①怎样看待自己的工作 ②怎样看待服务对象 ③怎样看待自己的同事
“社会工作是一个以价值为本的专业” 社会工作者是“价值注满的个人”(2)社会工作的方法 ①个案社会工作 ②团体社会工作 ③社区社会工作
二、社区矫正与社会工作的统一性
1、理念的统一性 ①基于监管的社区矫正理念(社区矫正试点以前)②促进对象回归社会的矫正理念(试点之后)社区矫正的根本目标:促进矫正对象回归社会 ①对象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②对象的社会功能得到了恢复 ③对象形成了新的生存和生活方式 ④对象具有自我改变、自我发现的能力
2、功能的统一性 刑罚执行的弊端:
①刑罚执行具有刚性特征,而社区环境具有柔性特征 ②刑罚执行具有间断性特征,社区生活具有连续性 社会工作弥补了刑罚执行的不足: ①以人为本的理念,弥补了刚性化不足 ②主动的工作模式弥补了虚华的不足
③以人的平等、尊严、价值、需要为理念的模式,弥补了刑罚执行中社会关怀的不足
3、过程的统一性 ①建立关系 ②收集资料 ③矫治介入 ④评估与跟进
社会工作在解决上述几个方面问题中具有重大作用。社区矫正的实施过程既是刑罚执行的过程,也是社会工作开展的过程,刑罚执行和社会工作不存在根本的矛盾,它们相互嵌入、相互补充,构成了一个同意的过程。社区矫正的主要阶段: ①专业关系建立 ②资料收集 ③资料分析
④对象问题研究与诊断 ⑤制定矫正计划
⑥矫正介入(直接介入、间接介入)⑦评估与跟进
第三章 社区矫正资料的收集
第一节 社区矫正资料收集的主要内容
一、社区矫正资料收集中的问题
1、个人客观层面资料多,主观状况资料少;
2、矫正对象所处环境状况的资料比较少;
3、对象与环境互动状况的资料较少;
4、资料简单化、不完整。
二、资料收集的基本内容
1、个人层面资料收集 ① 个人基本资料;
② 矫正对象对现状和问题的主观看法; ③ 矫正对象解决问题的动机;
④ 矫正对象生理、心理、情感、智力等方面的能力。
2、环境层面资料收集
包括家庭、亲属、邻居、学校、单位等。
3、个人与环境交互作用层面的资料收集 第二节 社区矫正资料收集的方法
一、文献法
1、文献法的特点 ① 间接性 ② 稳定性 ③ 客观性
2、文献资料的种类
① 根据文献的加工程度:原始资料、次级资料;
② 根据文献资料的形式:文字文献、数字文献、图像文献、有声文献。
3、社区矫正工作中的文献资料
① 社区矫正工作开展所依托的社会发展背景资料; ② 相关政策法规;
③ 相关法律文书,包括相关法律文本和对象的档案文本等; ④ 相关社会服务机构资料; ⑤ 社区矫正研究文献资料; ⑥ 社区矫正工作的成果资料。
二、访谈法
1、访谈的类型
㈠ 根据访谈者与访谈对象的交流方式 ① 直接访谈 ② 间接访谈
㈡ 根据访谈过程控制程度不同 ① 结构式访谈 ② 无结构式访谈
2、主要访谈方法 ① 重点访问法 ② 深度访谈法 ③ 客观陈述法 ④ 座谈会访谈法
3、访谈技巧
① 提前设计访谈提纲;
② 访谈过程中保持友好的态度; ③ 恰当地进行提问;
④ 准确地捕捉信息,及时收集有关资料; ⑤ 适当地作出回答;
⑥及时做好访谈记录,可能的话还要录音或录像。
三、问卷法
1、问卷法的主要类型 ㈠ 按照问卷的用途 ① 自填问卷 ② 访问问卷
㈡ 按照问卷问题的类型 ① 开放型问卷 ② 封闭型问卷 ③ 混合型问卷
2、问卷的结构 ① 引言 ② 注释 ③ 问项 ④ 编码
3、问题的设计
① 问题的表述要准确 ② 问题的表达要清晰
③ 问题表述要客观、不带倾向性,不进行诱导和暗示 ④ 文字要浅显易懂,不超过被调查者的理解能力 ⑤ 问题和所给出的答案要协调
4、问题表述的一般形式 ① 简单询问法 ② 简单陈述法 ③ 释疑法 ④ 假定法 ⑤ 转移法 ⑥ 情景法 ⑦ 投射法
5、问题的数量和排列
四、观察法
1、观察法的主要类型 ① 参与观察与参与观察
② 结构式观察和无结构式观察 ③ 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
2、观察的方式 ⑴ 非标准化观察 ⑵ 半标准化观察 ⑶ 标准化观察
3、观察过程中的记录技术
4、观察误差
第四章
社区矫正资料分析
第一节 资料分析的必要性
社区矫正资料分析的现状
通过资料分析实现资料的系统化和规范化 通过资料分析全面系统地认识矫正对象 第二节 矫正对象资料分析过程
一、资料整理
1、审核
资料审核的原则:真实性、准确性
2、复查
3、分类
分类的意义:
①加深对矫正对象的认识
②把握矫正对象各方面的内在联系,从整体上认识矫正对象 分类标准:
①基本资料 ②背景资料 分类标准的选择:
①满足研究或实际工作需要 ②反映研究或工作的特点
4、攥写备忘录
必要性:①矫正对象的复杂性
②矫正工作任务的繁重性 ③资料整理本身性质的要求
备忘录主要内容:
①描述性内容 ②分析性内容 备忘录攥写注意事项: ①随时攥写
②把描述性内容和分析性内容分开写 ③经常性对备忘录进行整理
二、资料分析
1、去粗取精
2、去伪存真
3、由此及彼
4、由表及里
第三节 资料分析方法
一、比较分析
1、横向比较
是在对矫正对象个人资料、环境资料、矫正对象与环境互动资料进行分类的基础上进行的比较,是一种基于现实的比较方法。
横向比较的两个层面: ①整体层面 ②个体层面
2、纵向比较 是一种注重于从时间的角度进行比较的分析方法。
3、一致性比较 即寻找各种类型资料的共同点
4、差异性比较 即寻找各种类型资料的差异性
二、因果分析
1、归纳分析法
是从个别现象中概括出一般结论的分析方法,是从已有的经验出发,在观察大量现象的基础上,由这些现象推导出一般的或共性特征的过程。
2、辨证分析法
以现象或资料的复杂性为基础,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综合性思考。
三、结构——功能分析 把事物看作一个系统,通过分析系统内各要素间的关系,以及这些要素的不同关系使系统表现出来的不同特征、发挥出来的不同作用,探讨事物存在原因的一种分析方法。结构——功能分析方法的基本环节:
1、把要分析的资料置于一个系统中;
2、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分析该资料在系统中的位置和作用;
3、得出相应的结论,并予以说明。
第五章
矫正对象问题研究与诊断
第一节 矫正对象问题及研究视角
一、问题的含义及研究意义
1、矫正对象问题的含义:矫正对象自身各要素失衡,及其与环境关系失衡所引发的,对矫正对象恢复社会功能、重返社会形成不利影响,并为矫正社会工作者或矫正对象所反应的各种现象。
2、矫正对象问题研究的意义
是有针对性地实施矫正工作,实现矫正工作的目标,防止矫正对象重新犯罪的基础。
二、矫正对象问题研究的主要视角
1、生理研究视角
2、社会变迁视角
社会解组论
3、文化视角
文化失调论、亚文化论、价值冲突论
4、利益视角
群体冲突论
5、行为视角
越轨理论、标签理论
6、心理学视角
7、社会权益视角
8、综合视角
第二节 矫正对象问题分类研究
一、分类研究的意义
1、问题分类究是研究对象问题的基本方法;
2、问题分类有利于简化对象存在的问题;
3、问题分类有利于寻找问题的根源;
4、问题分类有利于明确矫正思路;
二、矫正对象问题的主要类型
1、问题分类的主要原则
㈠ 目的性
㈡ 可操作性
㈢ 清晰性
㈣ 对应性
2、问题分类的可能视角
⑴以形成的原因:内在性问题和外在性问题 ⑵以存在的时间:短期、中期、长期问题 ⑶以危险程度:低度、中度、高度危险 ⑷以对象的需要: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3、矫正对象问题的主要类型
⑴个人问题:生存问题、适应问题
⑵家庭问题:与家庭成员的关系、家庭支持 ⑶社会问题:社会支持、再犯诱因、互动
一、问题诊断的含义
指矫正社会工作者在和矫正对象的互动过程中,通过访谈、观察、问卷等方法收集矫正 对象的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在运用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演绎等方法分析矫 正对象资料的基础上,与矫正对象一起 确定问题的过程。
2、问题诊断的意义
⑴ 问题诊断是实施矫正工作的转折点 ⑵ 明确矫正目标 ⑶ 形成矫正动力
二、问题诊断的基本方法
1、问题诊断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㈠ 问题诊断是工作者与矫正对象互动的过程 ㈡ 注意矫正对象问题存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㈢ 注意问题形成的原因
2、问题诊断的过程
⑴ 确定矫正对象的问题域 ⑵ 确定问题的性质 ⑶ 确定问题的影响程度 ⑷ 确定问题的可能走向
第六章
社区矫正计划
第一节 矫正计划的目的和目标
一、矫正计划的目的和目标
1、目的和目标的含义
目的:期望在介入的最终阶段获得的较为笼统的、长远的结果。目标:在中间阶段所要获得的较为具体的、近期的结果。
2、目的和目标的功能
① 明确工作者和矫正对象共同的努力方向
② 避免不确定和干扰性因素,持续地执行矫正计划 ③ 帮助选择适当的介入策略和模式
④ 可以作为评估矫正工作成效的有效指标和依据
3、目标的种类
不连续的目标、连续的目标
二、选择目的和目标的原则
1、目标须与矫正对象所需求的结果相关
2、目标应有明确的且可测量的定义
3、目标必须是可行的
4、目标必须与工作者的知识和技巧相称
5、目标应用正向的语言叙述并注重促进矫正对象的成长
6、目标必须与矫正机构的功能相符
三、选择目的和目标的过程
1、确定矫正对象对于协商目标是否做好了准备
2、解释确定目的和目标的意义
3、和矫正对象一起选择适当的目标
4、清楚地定义目标
5、确定目标的可行性并讨论可能的改变和不利结果
6、确定目标的优先顺序 第三节 工作契约
一、针对不同关注对象的矫正计划及其相应的实施策略
1、个 人
2、家 庭
3、群 体
4、组 织
5、社 区
一、工作契约概述
1、工作契约的内容:介入目标、策略、角色
2、工作契约的形式:书面的、需双方签字
3、工作契约的作用:强调奖励、不强调惩罚
二、工作契约的基本原则
1、可操作性
2、灵活性
3、实用性
三、工作契约的基本格式 没有固定的格式
第七章
社区矫正介入理念 第一节 社区矫正介入的切入点
一、人与环境的构成状态是社区矫正介入的焦点
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在工作中要考虑环境对个人的要求、个人与环境的互动、个人在环境中的资源状况等因素。
二、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是社区矫正介入的基础
社会工作最基本的信念就是相信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价值和尊严,而这种尊严和价值带给每一个人不可剥夺的社会权利,社会工作者对待受助者的基本态度应是接纳而非批判。
1、社会工作的价值观(从关系的层面分为三类)㈠ 专业与其所处的文化环境之间的关系 ㈡ 专业人员之间的关系 ㈢ 社工与服务对象的关系
2、通常被引用的社会工作价值 ● 个人价值与尊严 ●对人的尊重
●重视个人改变的潜能 ●案主的自我决定权
●提供个人发挥潜能的机会 ●寻求满足人类共同的需求
●寻求提供个人足够的资源与服务以满 足其基本需求 ●赋予案主权利及平等的机会 ●没有歧视 ●尊重多元化
●对社会改革与社会正义的承诺 ●保密与隐私权
●愿意将专业知识和技巧提供给他人
一、社区矫正价值理念的有益探索
1、以服务为核心内涵的管理理念
2、矫正社会工作者与矫正对象的目标一致性
3、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和伦理原则在社区矫正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
4、承认和尊重矫正对象的潜能
5、重视矫正对象的参与、理解与合作
二、社会工作价值理念实践过程中的不足
1、价值理念运用的内容方面
2、社会工作价值观的综合运用方面
3、保密原则运用方面
4、关于平等的专业关系的认识方面
5、价值原则的实践方面
6、工作语言和谈话语气方面
7、对价值理念的总结方面
第八章
社区矫正直接介入
第一节 个人层面的直接介入方法
一、矫正对象的基本心理需求
⑴ 需要被视为是独立的人,一个有价值和尊样的人,有自己的喜好,有获得被理解和被尊重的需要;
⑵ 需要获得关切和了解,以及对其所表达感受的反应,对个人的问题希望能获得帮助,而不希望一味地被批评和指责; ⑶ 对自己的生活方式,有自我选择和决定的权利和机会,不愿被人催促,之希望得到帮助,不希望被支配;
⑷ 期望与个人生活有关的隐私活动得到保密,不愿意让人知道,不愿声誉受损;
⑸ 希望能够尽快改善目前的状况,具有一定的独立生活能力,包括有一份工作,有一定的立足社会的基础等。
二、个案社会工作介入模式
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该模式认为过往经历(童年经历)对问题形成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其诊断重点在于对矫正对象做心理动态分析,即研究人格结构中本我、自我、超我及其互动、自我防卫机制等,同时也注重从人与环境的角度对个人状况加以调整。
2、人本治疗模式
该模式认为人是善良、仁慈、和可信赖的。人有与他人和谐相处的愿望和能力,而且有自我成长、自我实现的内在动力。该模式对问题成瘾的判断是案主有一个较低的自我观,自我评价很低。
3、任务中心模式
该模式着重于帮助案主分析和处理具体的问题,因此其所确定的任务是具体的、有限的、外在的目标,是案主的问题,而不是案主的个人成长,是一个“可处理的问题”,案主知道这一问题的存在,承认这是一个问题,愿意处理这个问题,并且有能力处理这个问题。
4、行为治疗模式
该模式认为行为是习得的,其关注的矫正目标也集中于现时、此时此刻的行为问题。认为行为包括操作性行为和反应性行为两种,所以再运用该模式时,主要针对引发行为的前因与维持行为存在的效果反应等两个因素进行介入。
5、现实治疗模式
该模式认为人是自主和自决的,因为人有自由意志。人的行为受外在支配,人不应该推诿自己的责任,而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该模式主要目的是协助失败认同的人通过学习现实及负责任的行为去满足自己的需要,从而迈向成功的认同。
6、理性情绪治疗模式
该模式认为情绪问题是由人的非理性信念造成的,其治疗的重点在于以观念、思想为突破口,通过改变人的非理性思想,达到改变沮丧情绪的目的,使人更积极与负责任地生活。
7、家庭结构治疗模式
该模式以整个家庭为对象,通过改变家庭的结构与交往方式以发挥家庭的功能,从而使个别家庭成员的问题得以解决。
8、危机介入模式
该模式认为,当处于压力情境中,当事人过去惯用的问题解决方式失灵时,将会产生焦虑或困扰的情绪,并且处于脆弱状态,若加上其它促发时间,当事人即处于当下的危机状态。
9、生态系统理论
该理论认为,个人的问题乃是个人与其所在空间的生态系统间不协调;个人的生命发展历程中会遭遇一些可预测或不可预测的压力,调适的状况视个人支持的程度而定。
10、社会网络干预模式
该模式认为,个人社会网络欠缺与支持不足会导致人的社会疏离;在压力情境下,社会支持的缺乏将无法缓解个人的压力感,也无法提供有效的应对方法建议,或无法提供直接的协助,因而很容易产生问题。
三、个案记录格式
1、接案记录格式
2、过程记录格式
3、结案记录格式
4、工作日记
第二节 个人层面直接介入现状分析
一、个人层面个案社会工作方法运用现状
1、个案社会工作模式的初步运用状况分析
2、个案工作模式名称借用状况分析
3、没有运用个案社会工作方法或模式分析
二、个人层面直接介入内容分析
1、针对心理层面
2、针对情绪层面
3、针对性格层面
4、针对认知层面
5、针对人际交往层面
6、针对矫正对象与社区其他工作系统互动层面 第三节 群体层面直接介入方法
一、小组社会工作方法的基本内容
1、小组的基本概念
有一个人以上;形成关系;有共同的目标和利益;成员间相互影响;地位与角色的演变;成员有归属感;小组有发展阶段;有例如规范、准则等社会控制;有小组文化气氛。
2、小组社会工作的定义
社会工作实践将小组当作过程也当作手段,通过小组成员的支持,改善他们的态度、人际关系和应对实际生存环境的能力。强调小组过程及小组动力去影响案主的态度和行为。小组成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潜力是通过成员间的分享、相互分担和相互支持而发挥出来的。
3、小组社会工作的基本假设 ⑴ 小组经验是重要的; ⑵ 使用小组能够达到改变; ⑶ 经验是能够分享的; ⑷ 经验是能够选择的;
⑸ 小组工作带来的转变更为持久;
⑹ 在诸如时间和人力资源等方面更为经济;
4、小组社会工作的实践原则
⑴ 认可每个人是独特的,并因此而进行有关行动; ⑵ 认可多样的小组及随之而来的有关行动; ⑶ 真诚地接受每一个具有独特强、弱项的对象;
⑷ 在社会工作和小组成员之间简历有目的的助人关系; ⑸ 鼓励及促使小组成员之间实现有益的合作关系; ⑹ 适当地休整小组工作;
⑺ 鼓励每一个成员按照他们的能力层次去参与,以使自己更能胜任;
5、小组社会工作的阶段模式 阶段一:前属期
⑴ 成员的特征:小组成员开始与他人亲近,同时去熟悉小组的物质和社会环境状况;彼此很少信任,保持着社会距离感和高度的自我防卫意识;尝试探索小组及其他成员的性质、需求或期望。
⑵ 社工介入焦点:鼓励和促进成员探索物质和心理环境,帮助他们更为开放地去互相了解,鼓励成员表达他们对小组和其他人的期望。
⑶ 程序:简历初步的小组结构;用一些熟悉的程序鼓励成员自由地参与活动,从而使他们更了解每一个人和尽快地与之建立关系。阶段二:权利和控制期
⑴ 成员特征:成员开始在小组中为权力与控制而努力,他进门仕途界定和形成关系,并形成一种地位等级,出现了成员初步的沟通模式。
⑵ 社工介入的焦点:帮助成员了解小组的权利,明确问题的存在及其性质;鼓励成员充分地探索环境,以便建立小组的规则和规范;通过探索确立长远的关系。⑶ 程序:应计划程序使成员能够测试自己的实力和才能,并且使他们建立与其他成员的关系、地位和角色,挖掘成员的潜能。阶段三:亲密期
⑴ 成员特征:成员的关系更加接近和亲密;投入感增强,对其他成员更为开放,有更多的相互沟通;开始承认小组的经验对个人成长的重要,并开始重新考虑小组的目标;规范在和变化;成员危机依然存在。
⑵ 社工介入焦点:澄清感觉;鼓励相互回应;简历小组结构。
⑶ 程序:成员有更多的能力计划和承担小组程序;通过活动,成员加深对自我的认识。阶段四:分辨期
⑴ 成员特征:成员相互熟识,能接纳和认同每个人的独特性;彼此更宁和,有良好沟通与合作。
⑵ 社工介入焦点:更多地担当使能者的角色;促进成员回馈和反省。
⑶ 程序:当成员变得更具内聚力和更为合作以后,他们就能设计自己的程序。阶段五:分离期
⑴ 成员特征:小组目标已基本实现,成员开始离开;成员在离开和结束已建立起来的关系时出现许多焦虑,如否认、倒退、重演等。
⑵ 社工介入焦点:为个人和小组的流动提供机会和资源;强调评估;提供结束后适当的支持。
⑶ 程序:可以设计一些大型活动,作为对小组意义的重申;程序有时也会反映倒退阶段的动态特征。
6、小组工作的概念模式 ⑴ 小组目标模式 ⑵ 治疗模式 ⑶ 互动模式
二、小组工作记录格式
1、小组计划建议书
2、小组聚会记录
3、小组评估报告
第九章
社区矫正的间接介入
第一节 家庭层面的间接介入
一、不同家庭环境的间接介入
支持型家庭
沟通方式失当家庭 关系紧张型家庭 破裂型家庭
二、家庭层面间接介入中社会工作方法的运用 第二节 社区环境层面的间接介入
一、建立对社区的基本认识
①社区历史 ②自然环境和设施 ③居民 ④社区组织 ⑤社区权力关系
二、与社区建立关系
1、建立关系的过程
决定建立关系的范围→自我介绍→确立联系的合约→观察联系的过程→跟进联系
2、建立关系的方式
新闻发布会、联谊会、社区宣传、上门拜访、探查、小组工作等
三、协调和改善社区关系
1、各类社区支持资源的动员
2、各类活动的组织
第三节 社会环境层面的间接介入
社区矫正社会环境层面的间接介入主要是指矫正工作者帮助矫正对象落实社会福利政策,如户口安置、办理《劳动手册》、提供就业岗位、争取社会保障政策、发放补助金和协调其他部门共同做好解困工作。
第四节 社会其它层面的间接介入
一、志愿者工作 两个方面的目的:
1、为志愿者提供自我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机会;
2、最大限度地调动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弥补政府或专业服务机构资源的不足。志愿者工作的特性:
①无酬劳 ②非专业 ③职责认知 ④参与动机 ⑤自发自决 志愿者工作的特性:
①民主的、利他主义的 ②持续性的 ③相互合作 ④制度、方法整合过程 志愿者的类型:
①互助或自助 ②慈善或为他人服务 ③参与 ④倡导与运动 志愿者工作的管理:
1、监督和指导
2、激发动机
3、明确权利
二、督导制度
督导的作用:①保证质量 ②保护案主 ③帮助评估 ④提供支持 督导的角色:①领航员 ②教练员 ③监察员 ④经纪人 督导的要素:①教育 ②行政 ③支持
第二篇:《社区矫正实务》复习纲要
《社区矫正实务》复习纲要
1、社会发展与刑罚演变
(1)思想嬗变:A同态复仇论B报应刑论C目的刑论D新社会防卫论
(2)制度演变及趋势:
A废除肉刑的过程
B自由行代替死刑成为刑法的核心
C 社区刑代替监禁刑
演变趋势:a刑罚体系的中心由死刑、肉刑转向自由刑b刑罚由重刑向轻刑转化
c刑罚由惩罚向预防转化d刑罚执行由残酷向人道转化
2、国外社区矫正的措施种类
(1)审前转处(2)缓刑(3)假释(4)社区服务令
(5)宵禁(6)工作释放(7)家庭拘禁
(8)其他:如归假、监督释放、毒品治疗和检测、补偿被害人、行为监督、中间惩罚、特定资格和权利的限制和剥夺等多种措施和不同的管理方法
3、假释决定机构:(1)假释委员会(2)法院(3)其他机构
4、社区矫正的刑事政策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刑法现代社会学派提出了社会防卫论,其基本观点为社会应从自身寻找犯罪产生的原因,社会防卫的目的是使犯罪人复归社会而不是对其进行制裁。代表人物是法国学者安塞尔。
5、我国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主要模式
(1)北京模式:A矫正组织网络化B矫正主体明晰化C矫正工作科学化
(2)上海模式:A专业工作理念新B矫正队伍素质高
C社团组织发育程度高,发挥作用好D工作评价机制完善
(3)江苏模式(4)浙江模式(5)河北泊头模式
6、社区矫正组织的构成(重点)
社区矫正组织实际上是一个由多部门组成的社会组织体系,主要包括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监狱管理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及乡镇、街道等基层政权组织。
(1)人民法院、监狱管理机关和公安机关——决定机关
(2)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机关
(3)司法行政机关、公安机关、乡镇及街道基层组织——执行和日常监督管理机关
7、社区矫正队伍
是指由专职人员和社会力量共同组成的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教育矫正、监督管理和帮困扶助的专群结合的社区矫正工作队伍。
(1)广义:专职人员、社会工作者、社会志愿者、服刑人员亲属以及犯罪被害人等。
(2)狭义:特指专职人员、社会工作者和社会志愿者。
8、社区矫正对象类型
《关于全面试行社区矫正工作的意见》明确规定社区矫正适用范围:被判处管制、被宣告缓刑、被暂予监外执行、被裁定假释以及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五种罪犯。
(1)管制犯:是指犯罪情节较轻,危害不大,必须进行惩处而又无需关押的犯罪分子。
(2)缓刑犯:是指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根据其犯罪情
节和悔罪表现,认为暂缓执行原判刑罚,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规定一
定的考验期,暂缓其刑罚的执行,若犯罪分子在考验期内没有发生法定撤
销缓刑的情形,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
(3)暂予监外执行犯:是指基于人道主义考虑,对被依法判处拘役或有期徒刑的罪犯,具有法定情形,不适宜在监狱或其他监禁场所执行刑罚的暂时采
取不予关押的一种刑罚执行措施。
**根据刑法有关规定,适用监外执行的法定情形包括:
A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对于适用保外就医可能有社会危险性的罪犯,或者自伤自残的罪犯,不得保外就医)
B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哺乳期限按婴儿出生后一年计算)
C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
(4)假释犯:是指依法对服刑期间的罪犯附条件的予以提前释放的刑罚执行制度。根据
《刑法》第81条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1/2以
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10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假释。对
累犯以及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
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5)剥夺政治权利犯:是指剥夺犯罪人参加国家管理和政治活动权利的刑罚方法。独立
适用剥夺政治权利,适用于罪行较轻、不需要判处主刑的罪犯。
**根据《刑法》第56、57条规定,适用对象为:
A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
B故意杀人、强奸、放火、爆炸、投毒、抢劫等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 C被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对该类犯罪分子应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9、社区矫正的特征
(1)刑事制裁性:社区矫正是对罪行轻微或经过一定刑期的执行后不需要继续在监狱服
刑的罪犯实行的非监禁性刑罚执行方式。虽然适用社区矫正的罪犯在相对开放的环境中接受教育矫正,但社区矫正只是罪犯刑罚执行方式的变更,其罪犯的本质特征并没有因此发生任何改变。
(2)非监禁性:社区矫正是在社区内对罪犯执行刑罚和实施矫正。罪犯不需要与社会隔
离,虽然其人身自由可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但其工作和日常生活不会
由于服刑而受到严重干扰。
(3)社区参与性:一方面社区矫正工作必须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依靠社区基层组织
和社区民众的协作配合,依靠社会工作者、社会志愿者、被害人及社
区服刑人员家属的积极参与才能有效落实社区矫正方案。另一方面,只有得到社区居民的广泛理解和认同,社区服刑人员才能充分融入到
社区生活之中,社区矫正任务才能保质保量的完成。
(4)适用范围特定性:适用范围:被判处管制、被宣告缓刑、被暂予监外执行、被裁定
假释以及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五种罪犯。这是国家对社区矫正的刚
性规定,不得随意扩大或缩小适用范围。
(5)社会福利性:社区矫正虽然是一种对罪犯的改造活动,但更多的侧重于对社区服刑
人员的帮助和教育。在社区矫正帮教过程中,为达到矫正目标,国家
投入大量人力物力。
10、社区矫正工作价值评价:
(1)法律:A体现“谦抑性”理念B完善刑罚执法体系
C构建未成年人犯罪防御体系
(2)社会:A维护被害人与被告人的合法权益B防止犯罪间交叉感染
C促使最烦顺利回归社会
(3)经济:A实现刑罚效益的最大化B降低刑罚执行成本
11、审前社会调查
(1)定义:
是指社区矫正专门机构接受人民法院或其他决定机关的委托,在对犯罪人决定适用社区矫正前,对其基本情况、日常表现、犯罪背景、人格特征、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社会评价等进行专门调查,并对其人身危险性进行系统评估,人民法院或其他决定机关参考调查和评估报告意见,决定是否对犯罪人适用社区矫正的一种制度。
(2)内容:
A被告人(或罪犯)的基本情况:
a个人情况b犯罪情况c家庭背景d教育背景e职业背景 f社区环境和社区公众g行为、身心特征及被害人承受力h精神状态
B被告人(或罪犯)的一贯表现:
a上学期间的表现b工作表现c家庭表现d是否有违法犯罪行为的记录 C被告人(或罪犯)的社会关系:
a近亲属b学习所在学校的老师同学c工作单位的同事
d同一社区的邻里e交往密切的朋友
D被告人(或罪犯)的人格调查
12、接收的管辖机关:(1)司法行政机关(2)居住地司法所
13、告知与保证
人民法院在判决或决定时向被告人或罪犯发放并宣读社区矫正告知书,告知其在判决生效后或决定做出后7日内持《刑事判决书》或《暂予监外执行决定书》到居住地司法所报到登记手续。同时要求其在接受社区矫正保证书上签字。被告人或罪犯为未成年人需其监护人签字。
14、社区服刑人员人身危险性评估
(1)定义: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社区服刑人员人身危险性程度和再犯可能性所作的评
价和预测。具体是指对其人格上存在的实施犯罪行为以及其他严重违法和社
会越轨行为的危险倾向的有无及大小所作的评价和预测。
(2)类型:A入矫前B入矫后C解矫前
(3)具体方法:A定性危险评估法B定量危险评估法C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估法
D统计评估法E临床评估法F以统计为主,临床为辅的评估方法
15、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矫正
(1)入矫教育: A权利义务教育B认罪悔罪教育C在刑意识教育
(2)分类教育:措施
A、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
a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
b精选教育内容,适应身心发展:①思想道德教育以塑造社会品格为主
②文化知识教育以初等教育为主
③职业技术教育以学习生产技能为主
c加强亲情教育,落实帮教工作
B、女性社区服刑人员:
a感化教育与感性相结合的原则
b个别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c精选教育内容:①注重女性生理、心理知识教育
②加强伦理道德和法纪教育
③重视文化知识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
C、财产型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矫正
a加强文化和法制教育b矫正需求结构c强化劳动锻炼,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
D、暴力型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矫正
a注重个别教育b强化法制教育c矫正错误的价值观念
16、解矫教育的组织实施(1)组织撰写总结(2)调查矫正情况(3)提出希望要求
17、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矫正
(1)定义:是指将心理学的原理、方法和技术运用于矫正工作中,剖析服刑人员犯罪心
理形成的过程、原因和规律,分析他们在服刑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然后有针对性的采取心理学技术对其不良心理和不良行为进行矫正和治疗,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障碍,解除心理矛盾,促使其心理健康,重塑健全人格和
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并最终成为一个适应正常社会生活的人的一种活动。
(2)心理危机干预:是指针对由于突然遭受严重灾难、重大生活事件或精神压力而处于
心理危机状态的社区服刑人员及时给与适当的心理援助,使其尽快
摆脱困难,顺利参与社区矫正的一种有效的服务方法。
18、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方法
(1)精神分析疗法
弗洛伊德认为,人类的行为是由许多非理性的、潜意识的、生物和本能驱动力所决定的。尤其是存在于人的潜意识中的早期经验,对人的现实行为影响很大。目的是帮助服刑人员发现、了解和处理其内在的动机和冲突,使其行为朝着意识化、理智化方向发展,从而达到改变犯罪人格与行为的目的。
(2)行为主义疗法
认为“要改变人的行为就必须改变外部环境”,用认识与行为的关系原理及学习原理,帮助服刑人员改变不当行为并在所处环境中学习新的行为。
(3)个人中心疗法
罗杰斯认为,人有理解自己、不断趋向成熟、产生积极的建设性的巨大潜力,因而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任务在于启发和鼓励这种潜能的发挥,促进其成熟、发展。强调咨询者在咨询过程中更多的是创造一个帮助求助者了解自身的气氛和环境,减轻其面对自我概念与自我经验出现矛盾时的焦虑。目的是帮助社区服刑求助者达到自我了解和促进自我成长,使他们不仅能解决眼前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能更好的解决将来面临的问题
(4)认知行为疗法
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改变社区矫正罪犯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方法。赋予求助者更多的责任,让他们在治疗之中和治疗外都承担一种主动的角色,同时注意吸收各种认知和行为策略来达到改变的目的。
(5)现实疗法
强调受治疗者不应缅怀过去,而应面对现实,要认清自己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目标是培养社区服刑求助者的责任感,将其行为纳入社会规范所许可的轨道上,并能从过去的不当行为中吸取教训。
19、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督管理
(1)日常矫正的监督管理制度:
A定期报告制度B监护制度C会客制度
D定期走访制度E公示制度F公益劳动制度
G学习制度H分管分矫制度I离开居住地的审批制度
(2)委托矫正的监督管理:
是指对人户分离的社区服刑人员进行管理和教育,确保刑罚有效实施,杜绝脱管漏管,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现象发生的一项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制度
(3)脱管、漏管原因:
A各部门衔接、协调不畅,相关部门的法律文书到位不及时,服刑人员又没有按时到司法所报到,导致出现脱管、漏管现象。
B法院、监狱或看守所出具的法律文书不全或户籍地、居住地搞错,导致出现脱管、漏管现象。
C社区服刑人员委托管理操作不规范,以致当社区服刑人员外出就业、就医、就学、经商等,容易出现脱管、漏管现象。
20、社区服刑人员的考核奖励
(1)行政奖励:A表扬B记功C评为矫正积极分子
(2)刑事奖励:目前仅指减刑
21、材料分析:社区服刑人员的个案矫正P214
(1)矫正方案的制定
A矫正对象的预估:a资料收集(个人、环境、个人与社会交互作用)
b资料分析c问题诊断
B矫正目标的制定:a确认问题b列出目标c选择顺序d达成结果
C矫正方案的制定:a走访调查b分析评定c起草方案d协商制定
(2)矫正方案的实施
A实施:a具体服务b提供信息c指引方向
B修正:a矫正主体的修正b矫正目标的修正c矫正技术的修正
C结案:a调适反映b回顾过程c巩固成效d讨论目标e认真记录
(3)矫正方案的评估
A确定评估目的B确定评估问题C设计评估方案
D收集评估资料E撰写评估报告F改进矫正方案
第三篇:社区矫正社会工作实务案例分析题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社区矫正社会工作实务案例题
案例分析一:
假如你在某一青少年福利机构实习,该机构专门服务于有偏差行为的青少年。机构督导希望你能够设计一个小组工作服务方案,为10名有逃学、撒谎、偷窃等行为的青少年提供服务。
请针对这一情况,拟订一份小组工作服务方案。
案例分析二:
刘某,17岁,现就读于某技校二年级。一直以来,小刘的学习成绩平平,而父母从事服装经营,一直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儿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半年前,他和一群年龄相仿的社区青少年外出为朋友过生日,酒后他在别人怂恿之下帮忙“望风”拦路抢夺。案发后,法院考虑到小刘认罪态度良好,情节不太严重,令其回归社区接受社工的诉前考察教育。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你被要求负责小刘这一个案。
问题:
1、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在上述案例中,小刘面临的主要困境有哪些?
3、针对小刘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什么样的介入策略?
案例分析三:
文龙,男,36岁,曾因盗窃罪被判入狱两年,刑满释放后其妻提出与其离婚,文龙因没有固定工作又有前科而并未获得儿子的监护权。文龙入狱前向来视其子如宝,但其前妻却常以各种理由拒绝文龙看望儿子,这造成文龙的内心非常沮丧。心情懊恼时就去喝酒,喝醉后或神志不清或大发雷霆,起先只是偶尔打骂自己的老母亲,但近段时间几乎每天喝得酩酊大醉并会虐待老母亲。矫治社工小A接案后,逐步对此案采取了一系列干预。
问题:
试析社工小A在运用通用过程模式对文龙进行帮助时应考虑哪些因素,该如何介入?
案例分析四:
赵钱孙是个刚出狱不久的刑满释放人员,现年40岁,单身。出狱后一直找不到工作,靠摆个水果摊赚取微薄收入,以此来维持生计。后因市容整治,水果摊的生意也不得不终止。他天天到居委会区吵闹,要求解决生活问题、工作问题。居委会工作人员经期转介给街道的社会工作者。
问题:如果你是一名社会会工作者,请根据上述情况,一定一份个案服务方案。
案例分析五:
钱某,男,1990年1月6日出生,初中文化,身体状况良好,未婚。2007年因盗窃罪被人民法院批捕,由于犯罪时未满18周岁,被人民法院从轻判处有期徒刑1年,缓刑1年,并处罚人民币2000元。他目前无业在家,与父母的关系较为疏远,喜欢上网聊天﹑玩网游。钱某是家里的独生儿子,由于父母在他小时候经常外出打工不在家,所以主要是由其祖父母带大。其祖父母从小就对他宠爱有加,无论要什么东西都尽可能满足他的要求。在学校里,钱某的学习成绩一般,但自从结交了社会上一些不良少年后,学习成绩一路下滑,对于老师的教导置之不理,经常逃课逃学,成群结伙地在游戏厅里玩,有时候还在一些娱乐场所寻衅滋事。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你被要求负责这一个案子。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社区矫正社会工作实务案例题
问题:1.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在上述案例中,钱某面临的主要困境有哪些?
3.针对钱某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什么样的介入策略?
案例分析题六:
小强现年14岁,因偷窃﹑聚众斗殴行为被学校开除,进
入工读学校。入学后,小强仍然表现出严重的阻抗情绪不听从老师的教导,不按时上交作业,经常在课间挑衅同学,破坏公物。作为一名学校社工,你被要求负责小强这一个案子。
问题:1.矫正社会工作的特点是什么?
2.在上述案例中,小强主要面临的困境有哪些?
3.针对小强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什么样的介入策略?
案例分析题七:
工读学校的青少年大多存在一些不良的行为,对他人﹑对社会怀有敌视和不满的情绪。问题:请你根据工读学校学生普遍的认知和行为偏差的情况(尤其是情绪控制能力弱的特点),拟定一份小组工作方 案。
案例分析题八:
服刑人员子女可以说是社会弱势群体之一,由于家人的违法犯罪行为,使得他们不得不承受来自家庭﹑学校﹑社区等方方面面的压力。
问题:如果你所在的社区存在一部分服刑人员子女,作为一名专业社会工作者,请根据服刑人员子女的需求拟定一份社区服务方案。
案例分析题九:
小羽,女,1972年5月出生,原是上海某纺织厂工人,因下岗而待业在家,与其丈夫结婚生子后一直以操持家务为主。小羽在一次与邻居的争吵中不慎弄伤邻居,因犯过失致人重伤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二年。这件事对小羽造成了不小的打击,致使她的情绪一直处于谷底。小羽平时为人处事也比较软弱、不够自信,非常依赖自己的丈夫。问题:
请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与预估,谈谈对小羽可采取哪些介入策略。
第四篇:司法-社区矫正工作实务研讨会11
关于举办“全国社区矫正体系建设与罪犯心理
矫治实务研讨会”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全国试行社区矫正工作的意见》,加强社区矫正工作交流合作,进一步完善社区矫正工作监督管理体系,丰富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治工作方法与技巧,提高我国社区矫正工作的总体水平,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非监禁刑罚执行制度,加速和谐社会建设,特举办“全国社区矫正体系建设与罪犯心理矫治实务研讨会”。届时将邀请司法部等主管部门及行业主管部门领导、专家、学者与参会代表就社区矫正体系建设与罪犯心里矫治工作焦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研讨。请各单位积极派员参加。
一、研讨内容
《关于在全国试行社区矫正工作的意见》的解读;
全面试行社区矫正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适用范围;
目前我国社区矫正工作主要目标与任务;
我国社区矫正现行法律及政策发展走势;
目前我国社区矫正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社区矫正工作管理体系与机制建设及国际比较;
社区服刑罪犯管理制度与风险管控;
社区服刑罪犯改造质量的评估;
社区矫正工作队伍建设及案例介绍;
罪犯改造心理学理论与应用;
罪犯犯罪与改造心里模式分析;
罪犯心理矫治模式选择;
罪犯教育疏导与心理危机干预;
罪犯心理矫治技术。
二、参会对象
各省、市司法厅(局)基层工作指导处(社区矫正办公室)的主管
领导、骨干和有关人员;各地司法局基层工作科(社区矫正办公室)主管领导、骨干和有关人员;各地乡镇(城市街道办事处)司法员、司法协管员;各地人民检察院监所检查部门检查官、派出所有关人员;各阳光社区服务中心;共青团、关心下一代工委会、其他从事犯罪教育改造工作的研究人员、教学人员。
三、拟邀主讲专家
届时将邀请中国政法大学、司法部等主管部门领导、专家与参会代表就社区矫正工作实务的焦点问题主讲并现场答疑。
第五篇:社区矫正理论与实务期末考试试题
一、结合案例,谈谈社区矫正接收的程序和内容。
蔡某,男,1970年10月25日生,初中文化,电工,因开车失误致人死亡。2012年1月31日,经法院判决,伍某赔偿死者家属赔偿金、丧葬费、精神抚慰金等15万多元,并被人民法院判处交通肇事罪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到安徽省怀远县古城司法所接受矫正。
二、结合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