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邺区滨湖街道兆园社区矫正工作情况
建邺区滨湖街道兆园社区矫正工作情况
兆园社区矫正工作站站长 王惠敏(2006年10月19日)
我是兆园社区主任,兼任兆园社区矫正工作站站长,副站长由社区民警和分管综治主任担任,成员由负责劳动就业保障、低保人员及2名居民组成。社区现有居民3061户,8008人,社区3名主任、3名社工。社区矫正对象7人, 居9个社区之首,占街道矫正对象的五分之一以上,其中剥夺政治权利2人、缓刑5人。为了履行好社区矫正职责,社区投入了大量的人力、时间,想了很多办法,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明确职责,选好志愿者工作队伍
1、明确职责。根据2005年6月街道工委滨工委发[2005]23号《建邺区滨湖街道社区矫正工作意见》精神,社区工作站及志愿者主要负责与监督人保持经常联系,每月上门不少于1次,清楚矫正对象的工作、活动情况,安排矫正对象参加每月不少于12小时的公益劳动,开展集中教育和个别教育,通知矫正对象参加社区活动,帮助解决矫正对象的困难,督促矫正对象每星期一向司法所电话汇报情况,每月25日向司法所上交思想汇报。
2、选好队伍。社区召开楼栋长会议,宣传从事社区矫正志愿者的意义、任务,鼓励懂法律、曾经从事过教师等职业人员自愿报名,同时与晓庄学院联系请学院教师义务帮助社区矫正对象进行一对一的帮教,成为志愿者。通过这些宣传,社区有一名法律本科待业青年、一名退休教师以及晓庄学院社会系教师填写了矫正志愿者注册登记表,并经街道矫正办审核、区司法局审批成为矫正志愿者。
二、结合实际,扎实开展矫正工作
1、教育形式丰富多彩。矫正对象专题集中教育每季度不少于1次,同时针对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对没有工作的矫正对象社区举办技能培训班时通知参加,对不满18岁的矫正对象,社区暑期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及其它活动时通知参加。2006年社区暑期青少年活动中的专场法制讲座,省党校教授秦金鑫讲授“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观看未成年人犯罪警示教育展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讨论等活动,矫正对象孙庭文全部参加了,通过以上帮教方式,加深了他对犯罪行为的深刻反思,思想上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他真诚地表示:一定痛改前非,不辜负家人,不辜负社区领导和志愿者的关怀,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对自己的关爱。志愿者进行的个别教育每月不少于一次,有的放矢开展帮教。矫正工作站成员及矫正志愿者把社会学、犯罪学、心理学和有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常识运用于对罪犯的改造和矫治,象医生对待病人那样,首先发现罪犯的症结所在,然后对症下药,使罪犯病情得到好转。例如:社区居民刘洋因感情用事,一时冲动,触犯了法律,成为社区矫正对象,自从成为矫正对象后,在社区矫正志愿者帮教下,他转变了态度,定期参加公益劳动,定期上交思想汇报;在暑假期间,刘洋用自己的厨师特长,教孩子们一些基本烹饪知识,还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孩子们遇事要冷静思考;今年8月,街道举办的邻里节系列活动中,他和孩子们共同参加了活动。剥权的矫正对象沈明华在2006年3月18日社区召开的座谈会上,情绪不满地说:你们社区、街道管理太严,剥权的人员可以不参加公益劳动,我只要不参加政治活动就可以了。针对这种错误认识,区街道参加会议人员给予严厉批评,会后,社区志愿者、社区领导小组人员多次反复宣传法律、政策,6月左右他重新有了新的认识,对工作人员以礼相待,同时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2、公益劳动落实到位。在安排公益劳动时,社区矫正小组充分考虑矫正对象心理承受力,由社区矫正领导小组提供多种形式的劳动内容,给予矫正对象一定劳动项目的选择自由。矫正对象绝大多数不愿意让人们知道他们的情况,不愿意接受记者采访,也不愿意引起亲属和邻居的关注。社区矫正小组本着细致入微、重在实效的原则,尽量帮助他们逐步渡过心理关,在安排劳动内容和方式时尽量满足他们的意愿。例如打扫社区卫生是公益活动的内容之一,应矫正对象的要求,有的就安排在天亮之前;去敬老院做义工,不公开其矫正对象的身份,以普通志愿者的身份去做,确保每个矫正对象公益劳动不少于12小时。
3、尽力解决矫正对象的困难。矫正对象熊迎春有驾驶技术,但找不到工作,社区通过劳动保障站,多次帮他介绍,最后于2005年9月在河西找到了一份开翻斗车的工作,他特别珍惜,干得出色,今年初裁员时他担心被裁,社区、街道矫正工作人员及时做他的思想工作,要求他一如既往地认真工作,如果万一被裁下,社区、街道会再次帮他想办法介绍工作,他非常感谢,结果他被留用。另有2名矫正对象进入低保。
三、不断探索,矫正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1、分等级管理公开公正。街道矫正办在分等级评定中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进行,尊重社区的意见,给社区进一步做好矫正对象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社区召开主任、志愿者、矫正对象参加的会议,先学习文件,再由矫正对象对照文件自评,讲表现、谈打算,最后志愿者、主任点评,让矫正对象明白自身差距。社区召开矫正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初步评定等级。7名矫正对象中,宽松管理等级2人、普通管理等级5人。有一名矫正对象朱培能够遵守矫正规定,但开会时喜欢发牢骚,他向街道矫正办提出能否评定为宽松等级,矫正办人员回答说:你常发牢骚也是对自己认识不足、对矫正工作认识不足的一个表现,你要想定为宽松等级,需要把自己的思想情况向社区矫正工作站领导反映,我们尊重社区的意见,最后他被定为宽松等级,如今他有很大的改变。
2、《登记手册》随时记载。矫正对象接受社区教育、参加劳动、社区上门走访等情况及时填写人手一本的《登记手册》,街道矫正办发现矫正对象登记的劳动时间不足、没有按规定接受教育,对矫正对象提出批评,促使了矫正对象更自觉地参加劳动、接受教育。
3、鼓励矫正对象加入“时间银行”。兆园社区“时间银行”在省市有一定的影响,社区最早推出让矫正对象加入“时间银行”,发挥自己的特长,为他人提供帮助服务,把工作的时间记入“时间银行”卡,让矫正对象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洗刷自己的灵魂,矫正不良的心理。这一举措已在街道各社区中推广。
到目前为止,7名矫正对象均能遵守矫正规定,无一人重新犯罪。
第二篇:社区矫正工作
宁化县自2011年9月份全面试行社区矫正工作以来,共接收符合要求、条件成熟的社区服刑人员168名,其中解矫25名,在矫143名,无一矫正对象重新犯罪,社区矫正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为了进一步规范社区矫正各项流程,严肃社区矫正各项工作,根据省司法厅要求,今年全面开展社区矫正“规范化管理年”活动。宁化县司法局认真传达上级指示精神,下发了《在全县开展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规范化管理年”活动的实施意见》,并创新工作举措,采取五项措施推进社区矫正工作,实现了无一矫正对象重新犯罪。
一是规范化社区矫正各项流程。不断探索总结社区矫正的管理模式和经验做法,严格按照两院两部的《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制定了《宁化县社区矫正工作流程》,对社区矫正衔接、矫正执行、矫正解除等重要环节作出了明确规定,统一规范了社区矫正工作的流程和要求。
二是规范运用好社区矫正信息化管理手段。2012年,积极开展社区矫正信息化管理工作。各司法所均安装并使用上政务外网,并及时运行好司法行政基层工作信息管理系统和社区矫正信息管理系统两套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管理。同时,县司法局正在积极与县电信部门联系,做好对矫正人员手机定位实时管理的准备工作。
三是规范审前评估调查工作。县矫正办在接到法院、监狱的委托调查函后,及时下发居住地司法所,并由2名以上工作人员按照规定的程序深入相关社区、单位、家庭、学校、派出所等进行调查工作,规定时间内形成调查结论后报县矫正办审核,由局分管领导签批,自下而上,层层把关,确保审前调查工作规范开展。截止目前,全县共接受各地人民法院和监狱的审前调查委托函16人次,调查16人次,有力的推进了我县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
四是规范奖惩制度。两院两部的《社区矫正实施办法》下发后,县司法局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各司法所学习,并积极运用于日常监管过程中。司法所在发现社区服刑人员违反矫正要求时,立即严厉批评社区服刑人员并要求其不再违反矫正规定;情节严重的,由司法所上报县矫正办给予处分。目前,已对2例违反日常监管的社区服刑人员给予警告处分。通过规范奖惩制度,让社区服刑人员明白社区矫正的严肃性,也利于我县社区矫正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五是加大培训力度,规范矫正队伍。提高司法工作人员执法水平和开展工作的综合能力素质,是搞好社区矫正工作的前提条件。积极结合今年省厅“规范化管理年”建设的要求以及市局文件,多次组织司法人员进行业务培训60余人次。通过培训,使司法所工作人员不断更新知识,熟练正确地运用矫正工作方法和技巧,以适应新形势下社区矫正的工作需要。同时,县司法局正在积极向上级领导请示,并与有关部门相协调,努力做好我县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的配备工作。
大排查、走访
为认真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关于切实加强校园及周边地区安全工作的会议精神,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进一步落实社区矫正及安置帮教各项工作措施,丰富教育矫正形式,拓展安置帮教渠道,提高社区矫正质量,预防社区矫正对象和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努力维护辖区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金凤
区司法局从5月4日至5月31日,在辖区范围内对在册的158名刑释解教人员和122名社区矫正对象开展一次“大走访、大排查、大帮教”专项活动。
为切实把工作落到实处,金凤区司法局于5月4日召开各司法所全体人员、社区矫正警察会议,专题部署安排此项工作,制定下发《金凤区司法局关于结合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扎实开展对社区矫正对象和刑释解教人员进行大走访、大排查、大帮教专项活动的通知》。《通知》中要求重点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精心组织,迅速开展排查走访活动。各司法所要组织全方位、拉网式的排查走访,确保不漏一人;要对重点人员做到心中有数,做好走访记录,并落实好帮教措施;对排查走访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分析原因、拿出对策,重点问题要及时上报。二是讲究方法,真正取得开展活动的主动权。各司法所要讲究工作方法和策略,注意工作态度,避免引起当事人及其亲属的误解和抵触,并结合活动中发现的问题,积极帮助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对象和矛盾纠纷当事人解决实际困难,形成长效工作机制。三是强化服务,努力营造开展此项活动的良好氛围。要深入安置帮教、社区矫正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一线,摸准社区、村(居)、工厂、企业影响稳定的主要问题和监管帮教工作中的漏洞,并紧密结合司法行政工作业务,主动作为,强化职能,整合资源,集中时间、集中人力,提供法律服务,进行法制宣传,为维护社会和谐安全稳
定积极发挥作用。四是加强组织领导,扎实开展排查走访活动,确保此项活动有效开展。
目前,排查、走访、帮教活动正在有序进行。通过开展对刑释解教人员、社区服刑人员行之有效的各项工作,为确保辖区的社会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三篇:社区矫正工作
社区矫正工作是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要求,是改革完善我国刑罚执行制度的重要举措,是中央提出的司法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内容。经中央批准,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从2003年开始,2005年扩大试点,2009年在全国全面试行,社区矫正工作发展迅速,覆盖面稳步扩大,社区矫正人员数量不断增长。截至2011年12月底,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各地累计接收社区矫正人员88万余人,累计解除矫正48.2万人,现有社区矫正人员40万人,社区矫正人员的重新犯罪率一直控制在0.2%左右。在试点试行工作中,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和司法行政等有关部门认真履行职责,相互支持配合。各地普遍建立完善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司法行政部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社区矫正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对社区矫正人员的监督管理、教育矫正、帮困扶助三项工作任务,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确保了试点试行工作的扎实推进。试点试行成功经验表明,中央关于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决策是正确的,社区矫正工作适应了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制建设的形势和需要,契合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是对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刑罚执行制度的有益探索。
第四篇:滨湖和园社区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2011.05.20)
以“和”为本,构建温馨安宁的新型社区
——滨湖和园社区标准化示建设实施方案
为推进滨湖和园社区标准化示范社区建设,努力争创合肥市和谐社区,根据《关于印发<合肥市和谐社区建设考评办法>的通知》和市、区有关创建活动要求,结合滨湖和园社区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标准化示范社区建设的总体思路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社区党建工作为龙头,以服务群众为宗旨,以维护稳定为基础,以文化活动为载体,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突出特色,讲求实效”的原则,健全完善社区组织,发挥社区服务设施的服务功能,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全面提高社区工作的管理水平,努力建设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管理有序、治安良好、生活便利、文明祥和、邻里和睦、充分就业的新型和谐社区。
二、社区简介
滨湖和园社区位于滨湖新区启动区,南面中山路、北接紫云路、东临天山路、西壤徽州大道,辖区面积0.73平方公里,辖滨湖和园、金融小区两个居民小区,驻地单位有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滨湖医院、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安徽省现代农业服务中心、安徽省消防灭火救援指挥中心、中国网通集团安徽省合肥分公司等。滨湖和园社区党支部于2009年8月6日成立,现有各类党员496名,其中:社区党支部直属党员7名,辖区单位党员192名,居民党员297名。由于辖区只有滨湖和园小区建成投入使用,目前滨湖和园社区的工作重点放在滨湖和园小区的管理与服务上。滨
湖和园小区是滨湖新区第二个高层拆迁安置小区,小区规划用地面积177.9亩,总建筑面积35.3万平方米。小区内共有23幢18-33层高层建筑,住户3344户,居民11000人。
在阵地设施方面,滨湖和园社区办公服务用房总面积为1100平方米,社区硬件配套设施齐全,管理规范,运转正常, 基本落实了“十个有”,有一套含“一站式”服务大厅的社区工作和活动用房;社区卫生、警务、商业网点、老年人、妇女、儿童等各类服务设施健全、网络完善、服务优良,定期开展各项便民、为民服务活动;各类室内外文化活动场所、设施及体育运动设施基本完备,有多处群众休闲场地。在组织队伍方面,滨湖和园社区现有社区工作者12人,其中中共党员7人,硕士2人,本科5人,大专5人,平均年龄31岁。12人中既有区委选派干部,又有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大学生工作者;既有烟墩街道干部,又有热心公益事业进入社区工作的楼长和党员。
三、创建总体思路
突出一个目标——将滨湖和园社区打造成“和美、和睦、和悦、和善、和谐”的“五和”社区;
围绕一个方向——提供一流服务,打造和谐社区; 突出三个特色——网格化管理,信息化平台,项目化运作。
四、标准化示范社区创建的内容
根据和园社区住户多为失地农民,城市建设征收土地后,他们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在失地农民向市民的转变过程中,社区融入是一个关键性的环节。社区在失地农民融入城市生活中,在形成城市生活习惯及城市观念中,有着不可或缺的深层次影响。为此社区构筑失地农民的“和美、和睦、和悦、和善、和谐”家园,可有效促进失地农民的都市融入,加快实现社区居民向现代化滨湖大城市的融入转型。
(一)建设居民顺心的“家庭和美”之园
以“和美家庭、家庭美德”为主题,共建“家庭和美之园”。弘扬家庭美德,倡导健康向上的家风、民风和社会风气,提高家庭成员素质,营造和谐的家庭文化氛围,为构建和谐社区奠定扎实的家庭基础。
1、开展“我爱我家”活动。倡导中国传统亲情观念,提倡尊孝父母,关爱子女、兄弟姐妹相亲相爱,家和万事兴,社区启动“我爱我家”主题系列活动。如向父母表达敬爱的“感恩母亲节”活动、“欢乐吧,爸爸”父亲节活动,体现尊老爱老的“青春辉映夕阳红”活动等,增添家庭亲情氛围,实现“亲情和园”的“家庭和美”。
2、加强文明家庭建设。社区以“平安家庭”与“五好文明家庭”的建设为抓手,广泛深入开展“和美家庭”、“和美社区”创建活动。社区把“和美家庭”与社区建设结合起来,改善人居环境,让群众住得舒心;在社区实施“居住文明工程”,着重解决小区的亮化、绿化、美化问题;并开展与驻地单位结对共建“和美”活动,从卫生、安全、文明等方面,解决实际问题,让群众得实惠。
3、开展家庭美德教育。为进一步提高家庭教育的科学性与实效性,创建温謦的家庭环境,滨湖和园社区依托“读书郎俱乐部”,组建社区家长学校。定期邀请老师为社区的家长上亲子教育课。利用家长学校开展家庭美德教育,邀请有关青少年教育专家给家长上课,开展针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家庭教育等知识讲座,引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增强与孩子沟通意识和能力。
(二)构筑居民放心的“邻里和睦”之园
以邻里和睦、互帮互助为内容,创建“邻里和睦”之园。滨湖和园社区的居民来自于拆迁的村居,入住前非亲即邻,这种天然的血缘和地缘优势,有利于打造一个和睦相处、互帮互助的社区环境。
1、广泛宣传,形成氛围。利用结对帮扶,大力宣传典型人物、好人好事,在社区内营造互帮互助的氛围;组建“邻里守望”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伍,开展为残疾、空巢、孤寡老人提供生活料理、精神慰藉等服务;同时,发挥社区内党员、党小组长和楼长的带头模范作用,广泛宣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风尚,开展联防联治工作。
2、开展家有好邻活动。倡导亲仁善邻的社区风尚,提倡做好邻,得好邻活动。创造邻里间融洽相处的良好氛围,社区将搭建一个加强邻里间沟通与交流的平台,启动“家有好邻”主题系列活动,实现社区“邻里和睦”。同时创新开展“四相”(相识、相知、相助、相融)和“四个一”(见面问个好、主动认个门、有事帮个忙、出门捎个话)活动,建立了“和睦”的新型邻里关系,形成了团结友爱的邻里氛围。
3、多方联动,健全治安网络。社居委协调派出所加强对社区治安工作的领导和指导,配合派出所不定期地对和园小区进行巡逻,并加强对物业的监督和指导;加大侦破打击偷、盗等各类治安、刑事案件的力度,从而起到有效的震慑作用。各联动单位公布报警、求助电话,以便实施有效联动。当社区居民遇到可疑的人员或事情自己无法解决时,可拨打这些电话报警和求助。
4、依托网格管理,打造平安社区。依托社区网格化管理责任制,严格落实捆绑联动机制、信息摸排机制、巡查督查机制、问题处置机制和绩效
考核机制等五大机制,社区网格负责人分工合作,打造平安社区。一是要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出租房屋、流动人口管理的方法、制度和措施;二是社区网格负责人要加强日常巡查,消除安全隐患,预防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做到了社区安全形势稳;三是社区以网格化管理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日常巡查制度、有奖举报制度、外来人员登记制度、可疑人员走访制度等,建立社区不稳定因素的长效监管机制。
(三)营造居民欢心的“生活和悦”之园
社区积极为失地农民尤其是中年人提供就业服务平台,推行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作,扩大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覆盖面,分别开展针对老年人和青少年的“老树根乐乐团”和“读书郎俱乐部”,让社区的老年人的老年人安享晚年、中年人充分就业、青少年文化素质得到提升,将社区打造为“生活和悦之园”。
1、完善社区卫生,提升健康水平。大力发展社区卫生医疗服务,建立健全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定期开展居民健康教育活动,通过宣传栏、宣传台、义诊、讲座等活动进一步增强居民群众卫生健康意识。每年开展居民健康教育活动不低于6次。
2、提供就业服务平台,构筑充分就业社区。以社区未就业人群为主要服务对象,打造充分就业社区。和园社区是一个回迁小区,农民再就业尤其是妇女再就业问题比较严重。为此,社区将继续开展各项就业服务,寻求更多的就业渠道,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坚持不懈地做好就业培训及推荐就业等工作。一是帮扶就业送岗位,积极与周边企事业单位联系,寻求用工信息,推荐就业岗位;二是优化培训送技能,与省巾帼家政培训中心合作,定期开办家政培训班,联系有关单位,提供电脑、电工、厨师等方
面的培训;三是宣传引导转观念,通过宣传栏、横幅、恳谈会等形式宣传新的就业观念,转变社区居民固有的择业观;四是强化维权送保障,设立维权保障站,提供法律和政策援助。
3、增强保障体系,提升幸福指数。积极推进社区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作,扩大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覆盖面,增强社区保障体系,提升居民幸福指数。一是在社区积极推进养老保险工作,大力宣传养老保险政策,培养居民参保意识建立社区居民台帐,全面掌握社区居民信息,实施分类管理,指导、协助社区居民办理养老保险;二是在社区居民中推广城市居民医疗保险。大力宣传城市居民医疗保险政策,做好政策咨询,疑问解答工作,协助和指导社区居民办理城市居民医疗保险,宣传因购买保险而获得补偿的典型家庭代表,鼓励居民积极参保,扩大城市居民医疗保险的覆盖面。三是扩大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覆盖面。掌握社区贫困家庭经济收入状况,加大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宣导力度,积极宣传低保政策,做到不遗漏一户符合政策的家庭,指导符合政策的家庭申请最低生活保障,全程提供政策咨询、材料准备等服务,确保经济贫困家庭能够享受低保政策。
4、壮大“老树根乐乐团”,丰富文化生活。进一步发展和壮大社区“老树根乐乐团”,以健身、书画、棋牌、民乐演奏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为载体,丰富社区居民文化生活,提升社区居民文化素质,加快居民的城市化进程。一是聘请专业教师辅导群众文化活动;二是通过广泛宣传,积极发掘具有书画、乐器等专长的居民,成立书法联谊会、民乐队等,定期聘请专业老师进行指导;三是每年举办一次社区舞蹈、民乐、戏曲等才艺类活动汇演,让居民充分享受到滨湖新区大建设的成果,体验城市化的幸福生活。
5、做大“读书郎俱乐部”,提高青少年素质。社区依托“读书郎俱乐
部”,加强对社区少年儿童的教育,提升青少年对社区的归属感。一是针对学生的实际要求,积极开展学生们乐于参与,又有利于身心健康的主题教育,如结合学生经典诗词诵读、各种主题活动,定期组织孩子们汇演,展示学习成果;二是社区采用青少年教育工作项目化运作的模式,即邀请专业的社工组织(合肥工业大学及人工作社),开展专业的青少年教育项目运作,进一步加强与志愿者合作,做好日常学生管理,将“读书郎俱乐部”做大做细;三是对家庭困难青少年、留守流动儿童等特殊情况青少年进行帮助,传递友谊,使他们充分感受社会的关爱;四是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帮助孩子们树立志愿者服务精神,强化青少年的环保意识,激发他们参与“创建文明城市”、积极投身和园标准化示范社区建设中来。五是积极联系省图书馆,开展“爱心图书进社区活动”,添置更多适合社区青少年阅览室的图书,青少年读书活动引向深入,以此逐步提高社区青少年的文明素质,充分发挥小手拉大手的良好社会效应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家长们的言行,提升社区居民的文明素养。六是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充分利用滨湖新区有利资源,节假日期间带领学生参观渡江战役纪念馆等红色革命圣地,使青少年们进一步了解优秀的革命传统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让爱国主义教育深深植根在广大青少年心中,促其健康成长。
(四)建设居民舒心的的“温馨和善”之园
1、成立社区温馨话室。成立社区温馨话室,由社区负责民事调解的人员值班。居民们只要走进这间充满温馨色彩的屋子,激动的情绪会变得平和,心中的郁闷会得到渲泄,困难会得到帮助,矛盾得到调解,愿望得到满足。
2、发放社区便民服务连心卡。和园社区印制“网格便民服务连心卡”,分发到居民家中,将网格服务人员的照片、电话、服务内容公示,随时为居民服务。公示牌、服务卡虽小,却架起了社区和居民群众之间的连心桥,拉近了社区网格责任人和居民群众之间的距离。
3、设立社区“日间照料室”。设立日间照料室,在日间照料室内配备躺椅、沙发、摇椅、座椅、报纸、杂志、乒乓球桌等各类设施,老年人可以读书看报,进行娱乐、健身等活动,并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共建关系,每天派一名专业医生为照料室的老年人提供健康服务。日间照料室由专职服务人员负责管理,白天为老年人提供的全方位服务,结合传统节日,如端午节、重阳节等,组织社区的孩子们看望、慰问孤寡老人。
4、提供“以人为本”便民服务。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实以社区居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为回迁户提供一站式优质服务,在工作中切实做到“三心”:即接待群众咨询热心、听取群众意见耐心、对待群众利益公心。同时,重点解决低保户、残疾人、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安置工作,保证实现困难群众满意回迁。
5、建设信息化平台。一是利用滨湖功能区网站的有利资源,开辟滨湖和园社区网页;二是充分发挥和园社区论坛的沟通作用,宣传政策、发布信息、交流看法、听取民意,拉近社居委与居民之间的距离,增强彼此之间的感情。三是在社区服务大厅设立电子触摸屏,社区居民通过触摸屏能够直观便捷地了解社保、就业等各项政策。四是自主开发国内首套社区网格化管理信息服务系统——“滨湖和园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系统”,实现“网格化管理”与“信息化平台”的双剑合璧。利用计算机全面、准确、可靠、及时的记录和处理社区日常业务运作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业务信息,规范社区工作,提高社区的工作效率,进一步提升社区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
平。
(五)创建居民顺心的“文明和谐”之园
1、深入开展“三乱”整治。一是开展小区车辆乱停乱放整治活动,规范小区车辆的停放与管理,整治停车秩序,美化社区环境。通过整治活动,使小区内的各类车辆规范有序停放,自行车、摩托车、电瓶车和各类机动车或停放在地上停车位,或进入地下车库停车位,有序停放;完善地下车库设施设备,实现有效服务,使居民放心、舒心地停放车辆。二是修复完善小区休闲广场的运动器材,根据居民需求,增购健身器材和休闲设施,使小区广场成为社区居民休息、娱乐、健身、交流的好场所。三是开展楼道革命,治理乱晾晒现象。清除楼道内杂物,消除安全隐患,保持楼道内干净、卫生、整洁;治理社区内乱搭乱建、乱晒乱挂等现象,针对乱晾晒现象,以教育、说服、引导为主,逐步提高居民美化环境意识。
2、净化社区,共享清洁舒适环境。引导居民积极参与环境建设和维护,成立文明劝导志愿者队伍,制止乱贴乱画、乱丢乱吐、乱倒垃圾等不良行为。监督物业加强对基础设施管理维护,确保机动车道路路面无被侵占、毁坏现象,路面无明显坑洼积水;人行道平整畅通,无损坏占用现象,道板、护拦等设施完好;路灯无破损,功能完好。
3、紧抓文明宣传教育。依托利用社区市民学校、人口学校、老年大学等教育基地,结合社区实际,通过开设社区教育讲坛、建立师资库、举办学习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对社区老年人、失业人员、青少年、残疾人等不同群体进行多类别、多层次教育培训,不断充实学习内容,引导社区成员学习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法律、卫生、家政、生活等各类知识;建设一支由热心社区教育的干部、党员、教师、医生和离退休人员等组成的
社区教育骨干队伍,提高师资水平,规范授课内容,扩大全民学习的覆盖面,夯实人人皆学的社会基础。每年举办各类讲座不低于6期。通过宣传栏宣传各类政策法规,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每月更新全年不低于12期;继续开展社区文化娱乐活动,引导居民自发成立各类文体组织,进一步丰富社区自娱自乐的文化氛围。每年组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不低于6次。
4、加强廉政文化教育活动。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廉政文化宣传教育活动,使党风廉政建设渗透到社区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主要是积极探索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大众化渠道,将廉政文化教育对象从党员干部扩大到所有社区居民,为党风廉政建设打造坚实的群众基础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一是建设廉政文化长廊,在和园小区广场周围设置文化长廊和廉政文化宣传栏;二是发放了“一份倡廉书”,向社区党员干部发放了主题为铸就防腐倡廉坚固长城、构建和谐社区、共创幸福美好生活的倡廉书三是开展廉政文化笔会、廉政文化演出等,将廉政文化广泛宣传。
四、工作机构
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标准化社区建设的各项工作,组长由社区党支部书记担任,有针对性地开展社区服务。
五、方法步骤
1、搞好宣传发动。通过召开动员会、开辟宣传栏、张贴标语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发动,使广大社区居民了解和谐社区的建设目标、建设标准和建设要求,组织、引导社区党员、党小组长和楼长积极参与和谐社区建设活动,营造共建、共享社区和谐的浓厚氛围。
2、实现整体推进。注重发现和培养社区和谐建设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通过召开表彰会等形式,发挥先进个人的示范作用;结合社区日常工作开
展和谐社区建设活动,把着力点放在提升服务质量和拓展服务领域上,不断丰富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的内容,把和谐社区建设工作不断推向深入。
3、注重深化提高。在集中开展和谐社区建设活动的基础上,适时调整社区的工作标准,不断完善社区和谐建设工作的责任制,建立社区和谐建设工作的长效机制。要着力解决好影响社区和谐的突出问题,改进工作方法,巩固社区和谐建设工作成果,推动社区和谐建设工作不断向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六、经费预算
1、设立社区老年人、青少年教育基金,拟年投入资金5万元。
2、设立帮贫济困基金,拟年投入资金4万元。
3、设立电子触摸屏和室外LED屏需资金6万元。
4、新建和园社区多功能厅,改造社区服务大厅、老年活动中心,拟需建设改造配套设施资金50万元。具体方案如下:社区服务大厅改造,内设立劳动保障、文明创建、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等多个服务台,统一配置标牌、席卡,每人配备一台电脑,以实现信息化办公;社居委办公室门前墙上安装电子大屏幕,滚动播放文明宣传用语、各项就业信息等;增加会议室音响设备等;老年活动中心的改造,作为社区老年人下棋娱乐、文化休闲的场所。以上拟共需建设改造配套设施资金65万元。
滨湖和园社区党支部
滨湖和园社区居民委员会 2011年5月20日
第五篇:社区矫正工作心得体会
多一份关怀,多一度温暖
从教育系统进入司法行政系统两年了,但我感觉到恍若昨天。尤其是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让我觉得仿佛依然坚持在教育战线,一样的教育,不一样的方式,不一样的受教人群,但是始终坚守一颗爱心、保持一份耐心、坚定一种认真,一样会赢得矫正对象如同学生对老师般的尊敬!
古县镇位于永丰县中部,拥有215平方公里国土面积,2.5万人口,民风淳朴,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是阳丰县县治所在地。古县司法所到目前为此接受社区矫正人员17人,9人解教,8人还在服刑中。我所接受的基本上是盗伐林木、失火、盗窃等类型的服刑人员,其中女性1人,60岁以上2人。在平时的点滴工作中我感觉到只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永葆“三心”,便一定能够感化教育好他们。
一是要有爱心。一颗爱己爱人的心,永远能够获得别人的理解。对于社区矫正人员来说,一个充满爱心的社区矫正工作者能够给他的服刑生活带来更多的尊重和理解。从服刑人员入矫谈话、组织入矫宣告到要求服刑人员思想汇报等等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环节都秉承一颗爱心,就算是心肠再硬的矫正对象都会软化。陈某,男,62岁,古县镇营下村人,2010年6月因一念之差盗窃邻居5000元被判盗窃罪管制两年。我2011年9月加入司法行政队伍初次接触他时,神情低落、态度强硬,几次找他都爱理不理。我留心了他的家庭情况,陈有两个儿子,一个在广东某高校教书,一个在家里做生意,家庭条件较好,出了这件事之后他觉得无脸见家人总觉得别人在背后指指点点,他很是懊悔甚至有轻生的念头。我了解他的情况之后,与他的家人取得联系,经常主动走访他家,有意在村干部面前表扬他种田积极、为人诚恳等等,慢慢地他的心态放平稳了,敢于面对家人及村里人,大家也重新接受了他。是啊,一个年过花甲的老人,一念之差犯下的错误只要他会悔改,大家多包容一点,他一定会给点阳光就灿烂的!
二是要有细心。越是细微的细节,往往越是决定事件的关键。对于社区矫正工作者来说细致的观察是做好社区矫正工作的前提。社区矫正对象属于特殊人群有他特有的诱发犯罪的环境,社区矫正工作者唯有搞清他所犯罪的最原始环境,才能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廖某,女,1976年出生,高中毕业,原是浙江省某水产公司会计,典型的白领,古县镇营下村人。丈夫在浙江务工收入尚可,儿子在上小学、公婆家生活富裕。2011年3月因职务侵占3万元被浙江省某法院判管制两年。初次接触她时,感觉到她长相清秀、谈吐文雅、举止大方怎么也无法同犯罪份子联系在一块。凭着同为女性的身份,我试着想打开她的心结,于是带着疑团我打电话到她原来工作的公司详细了解她的情况,又驱车20里步行5里到她古县镇营下的家里。原来她本是古县镇朱溪人嫁到营下村,在浙江务工因肯吃苦善学习多年来从开始的保管员晋升到现在的会计,父母年岁已过花甲,唯有一个患肾衰竭的弟弟,家中为弟弟治病已经是家徒四壁又急需20万元换肾,她是实在是没有办法才铤而走险利用职务之便侵占3万元公司款项为弟弟治病。我知道后马上到她娘家村里,做她娘家人的工作要她不要有思想负担,一定要遵守纪律,我们会力所能及地帮助她家的。后来她主动辞掉浙江的工作在家接受矫正教育。虽然我们后来由于能力有限并没有帮到她多少,但她还总是记着我。2013年3月她解矫了,6月她同丈夫一起出去务工时还特别地向我请假,我笑着说:你已经解教了,不再是服刑人员了。是的,对于社区矫正人员特别是女性矫正对象,她们往往在犯罪的危害性和严重者性方面并不突出,更多的是出于一时的无奈之举,细心真心对待她们,往往最后还能成为朋友呢。
三是要有耐心。对待任何事情一定要耐得下性子,这样才能出效果,社区矫正工作也是一样。社区矫正对象为何当初会走向犯罪?很多源于他们法律知识的缺失、法律意识的单薄、纪律观念的松散。古县镇是林业大镇,丰富的林业资源给一些犯罪份子可乘之机,所以我所17个社区矫正对象中有12个是盗伐林木罪,而且他们还是一个一个的小团体作案。谢某、涂某、邱某、张某,男,均为古县镇古县村坳上人,四人因2011年12月盗伐林木被永丰县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年8个月,缓刑2年。开始来报到时四人中三人超过7天的规定期限,唯有谢某按时到我所接受入矫教育。我一边做好谢的工作,一边要求他通知另外三人到所里来报到。可是左等右等还是等不来,于是我找到村干部到他们家中一一告知他们这样做法是违反《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的行为,在一次次耐心的教育下他们最后主动到所里报道,并且严格遵守各项纪律。2012年、2013年县社区矫正中心组织的每次需矫正对象参加的活动均由这四人代表,并且他们也从中学习到了很多的法律知识明白了违法要负责从而更加守法。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矫正对象也是人,只要认真耐心对待他们,要求他们做的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一定会配合做好的。
“传道、授业、解惑”是师者的职业要求,作为社区矫正工作者其实一定程度上担当了“解惑”的职责。我想,人性最初都是善良的,多给矫正对象一份关怀、一度温暖会更加和谐、更加美满。以上便是我社区矫正工作中的一点点小体会。
2013年8月27日于古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