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为民服务树品牌 创先争优当先锋
为民服务树品牌
创先争优当先锋
——城南中心供电所党员服务队工作汇报材料
他们,奔走在南安市区大街小巷,他们,风雨兼程,一次次牵起留守儿童与孤寡老人柔弱的双手。他们,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就像点亮南安的一座闪亮灯塔。
没有电,夜晚就失去了光芒;没有电,生活就少了温情;没有电,社会经济发展就无法再前进。他们,作为“电”的化身,温暖了每一个南安人民的心窝„„
2011年11月30日,这支给每个家庭带来光明的共产党员服务队成立了。平均年龄36岁,仅有的10名队员却承担着南安市溪美和东田45个行政村的居民户表以内故障处理等便民服务工作。
被百姓亲切称呼为电力“110”、“忠诚卫士”,他们坚持“停电不停服务”,“你用电我用心”为南安人民电力保驾护航。
近年来,城南中心所党员服务队以服务生产经营、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为目的,践行“科学发展观”,优质高效为广大客户服务,赢得了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充分赞扬,得到了当地政府的肯定。城南中心供电所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加强协作、广泛动员、积极组织,采取招募与自愿参加相结合等多种方式,以党员业务骨干和班组长为基础,同时吸收入党积极分子和热心公益事业的员工,组成了城南中心所共产党员服务队,共有10名队员。城南中心所把赋予时代性、体现先进性、增强自觉性作为加强共产党员服务队建设的基本工作思路。通过加强学习、统一思想,深入宣传发动,突出战斗堡垒作用,为保证安全生产“双零”,推进优质服务,塑造供电品牌形象作出了突出贡献。
城南中心所党员服务队从组织保障、规范管理、群众认同等方面获得了长期发展的不竭动力。
――在组织保障上,城南中心所党员服务队作为常设机构,纳入班组建制,明确服务队所在单位的党政主要负责人是服务队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共产党员服务队的日常工作。
――在规范管理上,重视长效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先后制定了《城南中心所共产党员服务队实施意见》、《加强和改进城南中心所共产党员服务队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城南中心所共产党员服务队业务工作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和办法。
――在群众认同上,城南中心所党员服务队实行24小时值班,全天候服务,以上门服务、巡视服务、协调服务以及咨询服务等方式切实为用户解决困难和故障。
――在组织建设上,城南中心所党员服务队作为队伍锻炼的熔炉,定期开展队员的培训、组织交流学习,提升队员素质和服务水平。
下面结合我所开展共产党员服务队工作实际情况谈谈我所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防洪抢修身先士卒
今年八月中旬,气象部门连续发出蓝色暴雨警报,为了应对连日的大到暴雨形成的洪涝灾害,该所共产党员服务队提前做好事故预
想,落实灾害预防、预警措施,采取有力措施防止暴雨、雷击、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造成线路和设备受损,全面巡查溪美、东田两个乡镇辖区内20多公里防洪大堤上的180多根电杆和线路、电气设备,备齐应急材料物资,严阵以待,确保不因电力设备故障影响防汛工作大局。
二、急难险重冲锋在前
6月18日,蒙蒙夜色中一曲《成功颂》拉开了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350周年庆典的帷幕,第二届郑成功文化旅游节达到高潮。自6月16日起,10名城南中心所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就全天候坚守在工作岗位,保证文化节安全可靠供电。
城南中心所党员服务队队员冲锋在急难险重时刻,重大活动不缺席,在南安大地上为“国家电网”品牌赢得了良好口碑。
三、筑牢安全网 服务市民记心间
“95598”,这个市民皆知的服务热线连接了共产党员服务队与每个家庭„„
树立勤学务实之风,坚持创新服务能力、在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近年来,共产党员服务队为南安市民义务服务800多次,被市民亲切誉为电力“110”。
不管风吹日晒,不管白天黑夜,共产党员服务队的队员都穿梭在风雨中,出现在需要的时刻。他们,牺牲了每一个与家人团聚的周末和假期。哪里有需要,他们的脚步就迈向哪里。
“接到热线电话,4、5分钟必须赶到现场。”吴国力说,不管是上下班时间,还是中午用餐或者晚上睡觉时间,值班队员接到热线
就是接到命令,必须义不容辞地立刻出发。由于人手不够,队员平时必须随时准备待命,即使没有值班也不能喝酒、手机24小时开机。如果要离开南安还必须提前向队长汇报。
在为南安人民服务的过程中,共产党员服务队不断加深对学习型组织的理解和把握,将管理模式与创建学习型团队相结合,确立了“温情送万家,电亮南安城,安全0事故,客户0投诉,服务满意率100%”的共同愿景。自创“惠民活动卡”,为困难户、孤寡老人、留守儿童义务主动上门服务。
四、扶危济困 爱心服务情暖万家
自成立党员服务队以来,队员们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原则,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为宗旨,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利用不同途径,不同方式,开展着一系列“和谐电力光明行”、“爱心助残”等活动。为了更好地服务广大人民群众,党员服务队在辖区内的四个社区摸排走访,深入了解困难群众、特困户以及孤寡老人的实际情况,积极与各社区支部负责人取得联系,将党员服务队的服务热线和个人联系方式留在每个社区,随时随地的为群众解决用电问题和排忧解难。他们建立了帮扶档案,定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辖区内的贫困户垫付用电费用、为孤寡老人送米送面、资助特困大学生,热情排解居民纠纷,用爱心服务换来万家光明。
87岁的老红军冯战乾老人双目失明,和老伴相依为命,生活非常困难。党员服务队了解到这一情况,立即主动上门帮扶,为他们整改电路,更换刀闸,加装漏电保护,提供全面的电力服务。逢年过节,他们总是忘不了老人,买米买面、送钱送物,忙里忙外。两位老人一听到他们来了,高兴地就像孩子一样。
77岁的王玉英老人,中年丧夫,一个人拉扯大3个孩子,现在却都不在身边。说起党员服务队,她满脸笑容:“娃们真好,知道我一个人住,有事没事就过来帮忙,家里家外见活就干,哎,比我的儿子都强,还是共产党好呀!”
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党员服务队的工作逐步深入到人民群众的工作和生活中,虽然他们的人力、经济有限,但党员服务队总是能在用户断电的第一时间都能为群众带去光明,在群众生活困难的时候都会第一时间送去温暖。让孤寡老人、残疾人、五保户等社会弱势群体更安全、更放心的享受电力带给他们的舒适和便捷。
下一步,城南中心所将按照建立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要求,不断深化共产党员服务队工作。一是重点开展好城南中心所共产党员服务队——“服务进社区,惠民千万家”主题活动,精心打造城市党建工作亮点,倾力塑造电力优质服务品牌。二是继续开展社区用电巡回宣传服务活动,营造“安全用电、节约用电”的良好氛围和秩序。三是建立社区用电服务常态机制,培养电力服务义工,构建社区用电服务信息网络。四是参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和扶贫济困活动,主要解决其用电困难,同时在传统节日进行看望慰问,并帮助解
决一些力所能及的实际困难,履行社会责任,促进和谐社区和文明城市建设。
第二篇:为民服务谋发展 创先争优当先锋
为民服务谋发展
创先争优当先锋
---龙泉社区创先争优活动简介
龙泉社区现有住户833户,居住人口2755人,正式党员79人,预备党员4人,2009年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人均收入5200元。近年来,在区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龙泉社区党总支团结和带领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以“为民服务谋发展、创先争优当先锋”为主题,深入开展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先后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区依法治理示范村、自治区先进基层党组织、自治区文明村、自治区生态村、自治区敬老模范村等荣誉,为社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是深入开展“星级党员”创争活动,在增强党组织和党员的影响力中创先争优。坚持就近、就便的原则,在社区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星级党员”争创活动,划定党员创先争优责任区,落实“八包”责任制(包政策宣传,包治安巡逻、门栋关照,包“两劳”回归人员、失足青少和法轮功帮教,包民事调解,包环境卫生,包计划生育宣传、监督,包流动人口管理,包拥军优属、孤寡老人服
务),使其起到治安监督员、卫生保洁员、政策宣传员、信息反馈员的作用。建立党员表现记录册,及时记录党员表现,作为年终评比优秀党员和“星级党员”创争活动的重要依据,实施奖励,进一步激发和调动社区党员参与社区全面建设的积极性。
二是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在服务群众中创先争优。把加强社区基础建设作为为民办事的重要体现,积极筹措112万元资金实施了村1.6公里道路硬化及修补工程,对二级泵房、桃柴沟、小峰沟的渠管道进行了维修、砌护,新挖水渠340米。完成了40户农村卫生厕所改造工程,修建下水管道660米、砌护检查井15座。加大生活区卫生环境整治力度,实行门前三包,对七个鱼塘周围卫生清扫进行发包,解决社区生活区卫生无人清扫的问题,社区每年自筹资金2.1万元雇佣三名清扫员对辖区主要道路进行保洁,环境卫生得到了较大的改变。新建45户农民新居,改造了25户,解决了辖区部分低保户及孤寡老人的住房问题。成立了民生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三是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在带动居民共同致富中创先争优。党总支把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作为创先争优的一个重
要立足点,确定了“以产业带动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思路,利用山坡地理特色,投入资金300余万元建设的野战基地、山地越野、生态观光园等旅游项目已经投入运营,引进四家以“乡村民俗农家乐”为主要经营方式的的餐饮、娱乐项目,积极打造“农家乐生态旅游度假村”特色区域经济品牌。积极鼓励村民自主创业,免费将8个未开发池塘承包给本村村民发展特色垂钓,带动休闲旅游度假业的发展,将村集体建设的日光温室以成本价的70%出让给本村村民发展设施农业,增加了农民收入,2010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2万元。
四是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在提高居民文化素养中创先争优。完善社区各类活动中心,配备活动器材,为社区居民提供开展文体活动的场所。争取市区宣传部门的支持为社区配备10台电脑建设了社区网络文化服务站,有效整合社会各界资源,方便群众查询农业政策、农资信息、农副产品供求信息、农业科技知识以及其他广大农民感兴趣的有用信息;完善社区宣传网页,开设“我爱我村”专业宣传网站。
通过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社区党组织在居民群众中的威信进一步提高,居民群众对党员的评价比较满意。下一步,社区党组织将继续进一步加大创先争优活动力度,着力在加大集体经济收入,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方面创先争优。
第三篇:为民服务做表率,创先争优当先锋
为民服务,创先争优
应党的十七大做出的重要部署,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来,涌现了许多平凡而感人的先进事迹。我百色分公司亦响应号召,积极的在各基层油站开展“为民服务做表率,创先争优当先锋”活动,并且收效显著,期间涌现了许多真实而感人的事迹。今天我们就发生在潮江加油站的一起真实事件给大家分享学习。
首先不得不提一下文中出现的两位主角。莫月萍(以下简称莫姐),家住百色爱新街,2005年进入中油工作至今。廖艳兰(以下简称兰姐),家住百色东合,2001年进入中油工作至今。
事情发生的具体的时间两位当事人已不记得,大概是今年十月底的一天吧,当时正值莫姐她们夜班当班。像平时夜班那样点完便利店的商品明细之后,兰姐就去厨房准备宵夜,而作为前庭主管的莫姐与另一位加油员则守在加油现场留意着油站的状况。
差不多1点半左右,吃完宵夜后能得空闲一下了,莫姐她们便端出凳子聊起家常。当时兰姐正聊到她刚过世的奶奶,便注意到一个步履蹒跚逛进油站的老太太,就说笑道:“奶奶复活了。”这时,莫姐也注意到了那老人,回忆了一下发现她似乎已经在周围徘徊有一段时间了。出于安全考虑,莫姐决定上前询问老人有什么事。待她上前,老人也见到了莫姐,便开口问道:“这是火车站吗?”莫姐听后就觉得蹊跷了,火车站距离潮江站十几公里呢,怎么会有人问这种问题。一问之下才知原来老人迷路了,找不到回家的路,看见周围就油站亮堂所以就往这边来了。后面莫姐又问了一些其他方面的问题,从老人的对答上看,初步已经可以确定老人可能是有些老年痴呆了,早上出门的时候没和家里人说,自己一个人走出来就忘了回去的路,又不懂家里面人的电话,只知道家在火车站那边。
考虑到当时已经快半夜两点,天气也比较冷了,不能让一个老人再这么转下去,莫姐便把老人引进了油站。同当班的兰姐说明了情况之后,便端来了椅子让老人先坐下。再又是一阵嘘寒问暖后,兰姐突然想起来还有没吃完的宵夜,便去厨房端来了热粥,给老人盛满。大概是因为一天没吃饭了吧,老太太吃得很快,三两下就见底了,兰姐见后又给她盛了一碗并嘱咐她慢慢吃还很多。而趁老太太吃饭的时候,莫姐同兰姐商量,决定还是先打电话报警比较好,老人听见要打110,便开口道:“不哦,110睡觉了。”一时间大家都笑了,同时也缓和了紧张的气氛。于是,商量好了便由莫姐打电话,兰姐负责安抚老人。待接通电话,向民警说明了情况后,110那边说老人儿子今早就已经报案了,叫莫姐先帮忙稳住老人,他们负责联系老人儿子。莫姐挂了电话,看老人那边也吃得差不多了,同兰姐说明110那边的事后,便决定先一边轮流给夜班的的士车加油一边同老人聊家常。许是吃了点东西,老人也精神了些,思路也更清晰了。当聊到她叫什么,家住哪里,都有些什么人的时候,就说自己姓覃,家在火车站那边,儿子在火车站中医院工作,家有三个儿子......大概半个小时以后,一辆面包车停在了油站路口,从车上下来了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那人下车后就直奔油站而来,当刚进站的时候,老人看到了就指着他说:“那是我老二。”看来是老太太的家人来接她了。
进站后,那人显然十分激动,裤脚上也全是泥,拿兰姐的话来说就是“刚从田里挖完地回来一样”,见老人安然无恙后,中年人有些激动的情绪才缓和了些,才回头感谢起莫姐她们,说老人以前已经在河池走失过几次了,不过都给找了回来。只是这次在百色火车站那边,到处都是山,怕老人往山上走,所以一直在山上找,没想到居然走到了这里。他足足感谢了半个多小时,重复着“多亏你们了,多亏你们了。” 三点左右,老太太儿子扶着她准备离开了,仍不忘对莫姐她们说谢谢,还一边掏出钱包拿出几张一百的想要答谢。这钱自然是没有收的,当我问起为什么没收的时候,莫姐笑着说了一句:“谁家没有一两个老人呢?”让我很是感动,而这件事若不是因为一次很偶然的机会被别的同事提及,我们都还不知道。
大概也只有最朴实简单的文字才能表达出这样平凡中又见不凡的事迹,还记得在我向莫姐咨询采集素材的时候,她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唉,有什么好说,我都不记得了。”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员工才能增强社会对中国石油的认同感,提高中国石油品牌的认知度,也以此为引,希望各库站认真学习“为民服务做表率,创先争优当先锋”活动宗旨及精神,让各库站涌现出更多更好的先进事迹。
第四篇:创先争优当先锋
创先争优当先锋
最近,认真学习了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使我深有感触。我们要学习他始终如一的坚守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要学习他一辈子淡泊名利、地位,一辈子公而忘私、廉洁奉公,学习他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
一、坚守信念 绿染大亮山
人们真正体会到杨善洲造林之举的功德无量是在这场百年一遇的旱灾中。2010年春天,已持续半年的干旱让云南很多地方群众的饮水变得异常困难,施甸县大亮山附近群众家里的水管却依然有清甜的泉水流出,他们的水源地正是大亮山林场。近些年,随着大亮山植被状况明显改善,山林的水源涵养功效得以很好发挥,附近村委会架起水管,将泉水从林场引到村里,通到各家各户,村民再也不用为吃水犯愁。受旷日持久的干旱影响,水管里的流水较之以往细小了很多,但足以让附近的村民心满意足,也让他们对杨善洲的功劳更加念念不忘:“多亏了老书记啊,要不是他,不知道现在会是什么样子。”
1988年3月,61岁的杨善洲从保山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休,婉拒了时任省委书记普朝柱劝其搬至昆明安度晚年的邀请,执意选择回到家乡施甸县种树。20多年过去了,曾经山秃水枯的大亮山完全变了模样:森林郁郁葱葱,溪流四季不断;林下山珍遍地,枝头莺鸣燕歌……
一位地委书记,为何退休后选择到异常艰苦的地方去种树?植树造林20余年,他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挑战?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让夕阳人生散发出炫目的光彩?
二、给乡亲的承诺总得兑现
担任地委领导期间,有乡亲不止一次找上门,让我为家乡办点事情。我是保山地区的书记,哪能光想着自己的家乡,但毕竟心里过意不去呀,是家乡养育了我。于是我就向他们承诺,等退休后,一定帮家乡办点实事。关于种树,年逾八旬的杨善洲这样解释。
为了实现“帮家乡办点实事”的承诺,杨善洲把目光锁定在施甸县城东南44公里处的大亮山。杨善洲的家乡就在大亮山脚下的姚关镇陡坡村,儿时,母亲常带他到山上挖野菜、草药等到集市上卖。原来这里林木参天,当年大炼钢铁时大量砍伐树木,后来当地贫困农民又大规模毁林开荒,原本翠绿的大亮山变得山秃水枯,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周边十几个村寨陷入了“一人种一亩,三亩吃不饱”的困难境地。“再这么下去,子孙后代的日子可怎么过?”杨善洲忧心忡忡。
退休前,杨善洲到大亮山实地考察,家乡的人听说他要回来种树就劝他:“你到别处去种吧,这地方连野樱桃树和杞木树都不长。”然而,他还是来了,他以普通大山之子的身份带着一颗赤子之心回来了。退休当天,杨善洲背起铺盖,赶到了离大亮山最近的黄泥沟。翌日,大亮山国社联营林场正式挂牌成立,那天,他们人挑马驮把粮食、行李搬到离公路14公里远的打水杆坪子,临时搭建了一个简易棚安营扎寨。深夜,狂风四起,棚子被掀翻,倾盆大雨又不期而至,几个人只好钻到马鞍下,躲过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就这样,杨善洲带着县里抽调的几个同志开始了艰苦创业。
很多年之后,人们都还记得杨善洲初上大亮山时的情景。那时他住在用树杈搭起的窝棚里,脚上穿着草鞋,俨然是一个放牧的老人。后来,得益于省里的资金支持,林场终于盖了一排简易的油毛毡房,杨善洲和工人们在里面一住就是近10年。10年后,当他们用砖瓦平房取代油毛毡房时,破败不堪的油毛毡房已被四周的绿荫所掩盖。1999年11月,手提砍刀给树修枝时,杨善洲不幸踩着青苔滑倒,左腿粉碎性骨折,但半年后他又执意爬上了大亮山。从此,他再也离不开拐杖了。
2009年4月,杨善洲把自己用20年时间辛苦创办的大亮山林场的经营管理权,正式无偿移交给施甸县林业局。有人算过一笔账:大亮山林场共占地7.2万亩,其中5.8万亩华山松中有3万亩已郁闭成林,按1亩地种200棵树,一棵树按最低价30元计算,大亮山林场的活立木蓄积量价值已经超过3亿元。
这就是一位老地委书记帮家乡办的实事。
三、没钱买苗木,只好去街上捡果核
在杨善洲最早种树的山坡上,我们看到了一些造型优美的大树,很像巨型盆景。盆景要是能长这么大就好了。我和当地宣传部的同志开玩笑说。算你说对了,这些树还真是盆景移栽过来的。他们应道。啊?我惊讶地张大了嘴巴。
要把大亮山变成林海,需要大量的树苗,可没有资金去哪弄树苗呢?杨善洲可谓绞尽了脑汁。很长一段时间里,他每天和林工们带上工具,到处寻找树苗。树苗太缺了,以至于他不得不把平时种下的几十盆盆景也全部移种到大亮山上。这些原来摆放在家里的雪松、白梅、银杏,从此在山上尽情地汲取雨露和养分,自由自在地生长,如今这些庭院花木都已经成为挺拔的大树,成为装点大亮山的一抹别致的色彩。
最让人震撼的还不是这些巨型盆景,而是20年前杨善洲从街上捡回来的果核,如今已经成长为一大片繁茂的树林。
当时没钱买苗木,怎么办呢,只好去街上捡果核。拄着拐杖站在大亮山上最初种树的地方,杨善洲指着一大片林子说。在资金极其短缺的创业之初,捡果核育苗栽种成为杨善洲破解苗木困局的主要途径。每次回到城里,他就到马路上捡别人随意扔掉的果核,然后放到家里用麻袋装好,积少成多后便用马驮到山上。
原地委书记到大街上捡别人扔掉的果核,这在当时成为轰动保山地区的新闻。可是杨善洲不在乎,林场资金紧,省一个是一个。“可你是地委书记啊,在大街上捡别人吃剩的果核,大家会怎么想?”有人开导他。那是他们的事,不花钱就能弄到种子,我觉得没有什么不好。他说。一次在街上捡果核时,杨善洲不小心撞到了一个小伙子的自行车上,小伙子大发雷霆,冲着老人破口大骂。旁边有人赶紧过来把小伙子拉到一边,告诉他那位老人就是原来的地委书记。小伙子顿时傻了,他怎么都不会想到这个毫不起眼的在他看来甚至有些卑微的老人会当过那么大的官。杨善洲却丝毫不理会旁边发生的一切,依然低着头自顾自地捡他的果核。每年的端阳花市是保山的传统节日,也是果核最多的季节。每每这个时候,杨善洲就会发动全场林工,一起到街上去捡果核。如今一个个小小的果核,都已在岁月轮回中演变成为一棵棵枝繁叶茂的果树。
“正是因为有老书记带着干,我们才能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中一步步挺了过来。”林场的工人说。
20多年前,初上大亮山的杨善洲头发只是灰黑,如今却已满头飘雪……
四、党员的身份永不退休
大亮山林场带给当地群众的好处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显现和显著起来。创办林场之初,省林业厅、财政厅给大亮山林场拨付了100多万元,对杨善洲造林之举给予支持。当时,需要用钱的地方实在太多,慎重考虑后,杨善洲用这笔钱在大亮山修了一条18公里的林区公路,架起了5公里长的高压线,盖了一排简易的油毛毡房,并挤出7万元为附近的四平寨通了电。通路、通电为植树造林奠定了基础,也大大推动了当地群众发展生产、改善生活。
大亮山林场最显著的社会效益表现在有效解决了当地群众的人畜饮水难题。场长董继军告诉我们:“林场现在承担着3个乡镇11个村委会70个村民小组2.5万人的饮水供给任务和两个糖厂的蔗区灌溉任务。”
我们来到了距离大亮山林场20多公里的陡坡村大柳水自然村,杨善洲就出生在这里。“新中国成立前,因为饮水太困难,这里的村民婚丧嫁娶,用水都要纳入人情簿子。”老书记说。可是,走家串户后,我实在难以相信这个地方曾经饮水困难到那种程度,我们看到的情况是,各家各户都通了自来水管,拧开开关就有清泉汩汩流出。
大亮山林场采取的是“国社合作”营运模式,即由村社集体为单位出林地,由国家进行植树造林,产生的经济利润按一定比例双方分成。“这些年,大亮山林场都只是进行抚育型间伐,带给当地老百姓的经济效益不是很明显。2006年到2008年,林场共支付给村集体4万多元的分红。”董继军说。2006年,林场建起了一所木材加工厂,加工抚育间伐的林材。到2008年3年间,林场共支付给当地村民间伐林木、加工林材的劳务费超过了36万元。
不久前,施甸县政府用大亮山林场做抵押,贷款1.7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其中1亿元已经支付到位。
发端于大亮山林场的植树造林热情还波及到了更广的范围:“这些年,感觉整个施甸县的植树造林热情都在上涨。”穿行在林海中,县委宣传部的同志感慨地说。我们从林业部门了解到这样一组数据:1988年施甸县的森林覆盖率为17.1%,2009年提高到了44.8%。
在担任大亮山林场义务承包人的20年间,杨善洲接受的唯一报酬是:每月70元的伙食补助,1996年,随着物价上涨,林场将补助标准提高到了100元。2009年底,保山市委、市政府为杨善洲颁发特别贡献奖,并给予一次性奖励20万元。今年5月,杨善洲将其中的10万元捐给了保山一中,6万元捐给了林场和附近的村子搞建设。
“我只是在尽一名党员的职责,只要活着,我就有义务和责任帮群众办实事。”杨善洲说,“实在干不动了,只好把林场交还给国家,但这不是说我就退休了,有我力所能及的事,我还是要接着帮老百姓办,共产党员的身份永不退休”。
杨善洲有3个女儿:大女儿至今务农;二女儿在县城当小学教师;33岁的小女儿杨惠琴是保山烟草公司的普通员工。杨惠琴对父亲的记忆是:小时候总是很晚回家,第二天早早就走了……“但是我们全家都敬爱父亲,知道他全心全意投入了工作”
杨善洲说:“愧对我的妻子和女儿啊!过去长期在区、县、地岗位上工作,没有顾得上家里,没有尽到做丈夫和父亲的责任,欠下了永远还不清的债。现在,我每月的工资,主要都给她们。我也抽出一些时间关心她们。”
杨善洲的妻子张玉珍至今还是乡间农妇。15年前我访问过他们家,常年辛苦的田间劳作使妻子比杨善洲显老。那时杨善洲就告诉我,妻子“农转非”的报告都被他“压住了”。因为手下有不少局长、处长的妻子还没转,地委书记的妻子就不应该先转。
在向杨善洲老书记事迹学习中,我认为作为一名干部职工,我们应该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首先要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农业工作是立足农业、面对农村、服务农民,就应该围绕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确定自己的定位,搭建党委政府与农民之间、城乡之间的桥梁,努力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力量。每一位同志要安于平凡,淡泊名利,它的平凡才能创造出不平凡的事迹,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只有默默无闻的奉献,认真负责,必须像杨善洲一样,在一行,爱一行,用平凡的工作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其次要像杨善洲一样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展示着一个新时期农业工作者崇高的价值取向,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和发扬“扁担精神”,强化为三农服务的宗旨意识,真心实意、一心一意地为农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才能无愧于人民对我们的殷切希望。
再有,要学习杨善洲积极进取的精神,树立既不屈服于艰难困苦,也不懈怠于富足安逸,胸怀全局、抢抓机遇、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坚定排除万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强信念,坚持在逆境中奋起,不消极、不沮丧,积极进取,力争有所作为的态度。
同时,要学习杨善洲甘于清贫、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要塑造不懈追求,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用社会主义荣辱观规范行为,用“扁担精神”激励工作热情,脚踏实地、艰苦奋斗,以服务三农为己任,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发展壮大、建功立业。
第五篇:“创先争优,当先锋”事迹材料演讲
“创先争优,当先锋”事迹材料演讲
“创先争优,当先锋”事迹材料演讲
“创先争优,当先锋”事迹材料演讲
【那一世范文网--演讲权威门户,专家为您代写各类演讲稿、工作总结等】 精彩导读: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平时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思想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虚心向领导和同事们请教,自觉学习各项业务知识
非常感谢大家的激励。
首先我们要认真学习。书到用时方恨少,我越来越深刻认识到知识的欠缺,只有抓紧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努力学习,才能适应日趋激烈的竞争,胜任本职工作,否则,不进则退,终究要被环境所淘汰。要把工作做好,就必须注重学习,尤其是面对知识经济的时代,学习显得更为重要和紧迫。因此,无论工作多忙多累,都要注重学习,做到自加压力,认真学习,勤于思考。同时还要根据工作需要和自己实际,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所以我们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多年的体育教育工作经验告诉我,体育工作的专业性很强,尤其是体育局工作直接参与社会各项体育活动,专业素质高低不仅影响工作的开展,而且与我局在体育人群中的威望和形象息息相关。通过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内容提高政治素质,学习《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等体育法律知识提高实际工作能力。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平时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思想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虚心向领导和同事们请教,自觉学习各项业务知识,例如竞赛编排、临场执法、赛事的组织等,使自已的业务素质得到提高,为今后开展工作奠定了扎实的理
论基础。希望将来回头看自己所做的工作时不因碌碌无为而后悔,不因虚度时光而羞愧。
其次,要端正态度。通过“四比四看”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我认为对一个人来说,要干好工作,态度比能力更重要,要提高我们的服务工作,首先需要态度端正,对待工作要有一种发自肺腑的热爱。体育工作中,我们只有投入更多的热情与行动、努力与勤奋来对待工作,才可能做出实在的成绩,得到社会的认可。我们体育工作者更要热爱体育事业、忠于体育事业的发展,虽然在工作中不能做到尽善尽美,但我们也要根据实际,在每次的活动中积累经验,尽量做到月月有进步、年年有提高。要做到不让领导布置的工作在自己这里延误;不让各种纰漏错误在自己这里发生;不让体育局的形象在自己这里受到影响。
再者,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坚持不懈抓活动是体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活动的内容来源基层,活动人员来自基层,几年来,我县群众体育活动有声有色,贴近了群众生活,面向全县乡镇,形成了全年不间断开展活动的局面,同时通过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所举办赛事,积极吸引广大群众参加,充分调动广大干群自觉参与健身锻炼的热情,推动了我县全民健身活动,达到了增强和提高广大干群身体素质的效果。在竞技体育方面,局党组坚持“体教结合”的办法,为我县在竞技体育上有很大的突破,这都是局党组的正确领导的结果。我深深地感触到新时期的体育股在创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性,如何广泛开展体育活动、怎样行使体育总会职能、怎么完善体教结合培育人才,着力培养优秀后备人才、加快我县体育中心建设步伐、完善基层体育设施、精心策划农民运动会等等,都是我们体育工作者所要面临的课题。要干好体育工作就要忠于职守、勤奋工作,一步一个脚印,从小事做起,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才能完成好本职工作,进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群雁高
飞头雁领”,在体育局领导的带领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我县县情,合理组织实施开展体育工作,探索文体强县的新思路,求实创新,积极推动我县文化体育事业发展。
有人说:能登上金字塔的动物只有两种,那是雄鹰和蜗牛。各位领导,我也许不能象雄鹰一样一飞冲天,但我一定力求象蜗牛那样凭着忠诚和意志默默前行。有一段格言是这样说的:“如果你想聪明,跑步吧!如果你想强壮,跑步吧!如果你想健康,跑步吧!”在这里我想要和我们的同事一起大声说:如果你想拥有健康的心灵,如果你想拥有强壮的体魄,如果你想拥有成功的人生,请加入到我们体育队伍中来,参加运动吧!因为,运动、健康、快乐本是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