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民族团结教育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民族团结教育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民族团结教育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4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解决好民族问题,物质方面的问题要解决好,精神方面的问题也要解决好。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调要把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战略任务来抓。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坚持重在平时、重在交心、重在行动、重在基层,注重人文化、实体化、大众化,突出创建主题,丰富创建形式,扩大参与范围。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要“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教育,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xx民族大学坚持把民族团结紧紧抓在手上,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着力培养各民族高素质人才,大力弘扬“和合偕习、自信自强”的xx民大精神,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各族师生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重视顶层设计,探索民族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
2009年9月,根据中宣部、教育部、国家民委印发的《关于在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通知》和中宣部、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意见》以及上级有关文件、会议精神,结合学校60多年的办学经验、宗旨、任务,学校党委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宣传教育活动的内容、目标等具体化,决定开展“五讲五做五风尚”主题活动,推进学校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总书记号召“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所民族高校,学校党委认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培养民族团结典范的内在要求,是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现实需要,是凝聚民族团结正能量的重要途径。学校决定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融入到学校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宣传教育活动中,探索民族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进一步开创学校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使新形势下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富有更加鲜明的时代主题、更加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与时俱进的生机活力。
“五讲五做五风尚”的主要内涵:
一是“五讲”:讲“一个硬道理”,即“团结稳定是福、分裂**是祸”;讲“两个共同”,即“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新时期民族工作主题;讲“三个离不开”,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讲“四个认同”,即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讲“五观”,即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历史观。
二是“五做”:阅读一本有关民族团结的好书;办一件有利于民族团结的好事、实事;举办一个“民族团结进步主题月”活动;开展一次专题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建设一个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教育引导各族师生争做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传播者、实践者、先行者、推动者和捍卫者。
三是形成五种良好的校园风尚:从维护祖国统一层面,形成“珍视祖国来之不易的和谐稳定、发展繁荣的大好局面”的良好风尚;从维护民族团结层面,形成“以维护民族团结为荣,以损害民族团结为耻”的良好风尚;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精神层面,形成“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良好风尚;从遵纪守法层面,形成“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维护各族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良好风尚;从弘扬学校精神层面,形成“和合偕习、自信自强”的良好风尚。
二、突出有机融入,构建在民族团结教育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效机制
学校党委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宣传教育活动作为新时期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坚持不懈地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宣传教育活动有机融入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形成全过程、全方位、多角度开展工作的格局和特色。
学校设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宣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及专项经费,确保活动深入开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有机融入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宣传教育活动中,并纳入新生入学教育、学生管理工作、新任教师岗前培训和各单位年度考核、教职工个人工作考核中,纳入到干部教师晋职晋级条件中,实行“一票否决制”;制定下发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宣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成员单位职责分工》等相关文件,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确保分工负责、责任明确、落实职责、严格督导。
学校将每年9月确定为“民族团结进步主题月”,组织、引导各族师生员工广泛参与。在这一个月当中,学校通过图文并茂的展览、先进事迹报告会、民族知识竞赛、民族歌舞大赛等多种形式,让各民族师生进一步扩大对各民族优秀文化的认知和了解,增进各民族师生的交流,增强各族师生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祖国统一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学校根据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上级有关文件、会议精神,牢固树立“民族工作重在平时、抓好平常,民族团结重在交心、以心换心”的理念,不断创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方式和运行机制,学校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宣传教育活动呈现出“重在平时、抓好平常,以月促年、贯穿全年”的良好发展态势,大大增强了教育的覆盖面,突出了教育的针对性,有力地提升了教育的实效性。
2011年,学校荣获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刘昌荣、陈恩美老师荣获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2012年,学校被四川省授予“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学校”,学校民族博物馆被授予“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2014年,学校民族博物馆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2015年,学校的预科教育学院荣获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在教育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典型案例征集”活动中,学校报送的《xx民族大学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功入选;学校推荐的“‘致敬经典·印记中华’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暨自创作品吟诵大赛”项目荣获教育部“全国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展示项目”。2015年1月,学校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紧密结合各项工作,积极采取措施,教育引导各民族师生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经验、方法及取得的成效得到了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民委党组书记、主任王正伟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他称赞学校的做法很好,工作有针对性,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抓手,立德树人有办法。
三、强化项目推动,构筑在民族团结教育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平台
学校党委要求在全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党员组织生活和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进党校团校培训,进课堂教学,切实增强党员干部和各族师生员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有机融入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宣传教育活动中,实现进学生班级(团支部)、学生宿舍、学生社团等,组织开展一系列思想性强、师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活动,使这些活动成为凝聚各族师生力量、共同推进学校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平台,为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促进学校科学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凝聚强大合力。
1.铸造品牌,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宣传教育活动年度项目申报工作。学校从2011年开始设立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宣传教育活动年度项目申报、评审、立项制度。仅2011年、2012年、2013年这3年,就有100多个活动项目被分别确定为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项目,并获得立项支持。在总结前几年活动经验的基础上,2014年学校首次评选出十大精品项目、十大培育项目。
2.以文化人,努力建设特色校园文化。学校提炼了“和合偕习、自信自强”的校训;创作了由著名作曲家王立平先生谱曲的校歌《托起明天的辉煌》;设计了整体包含着蓄势待发、合和化成寓意的校徽;出台了《校园文化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着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要求、颇具学校特点的校园文化,培育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文化氛围。从2010年起,学校开展了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活动。5年来,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硕果累累,以学校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宣传教育活动为主题提炼申报的创新成果先后荣获教育部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和四川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学校坚持编印《民族团结宣传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学习资料选编》(已连续编印七辑),编辑出版了《民族高校校园文化育人实践与探索》成果集。学校将法治教育融入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以法治宣传教育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学校制定了《校园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纲要(2014-2020)》,重视加强学校门户网站、英文网站和各部门各单位门户网站建设,抓好学校新闻网和学校官方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舆论引导,积极开展网络文化育人工作。
3.强化科研,助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深化发展。从2012年起,学校在年度科研项目中设立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专项研究课题,总结提升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强化相关理论研究,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深化发展。2014年共立项6项,其中《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理论体系与实践创新研究——以xx民族大学为例》和《民族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施效果研究》两项为重点项目,《民族高校青年教师民族团结教育创新研究》等4项为一般项目。学校报送的《四川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意识、民族意识与民族团结教育问题调研报告》、《城市多民族社区创新社会管理对策研究——以成都市武侯区洗面桥社区为例》分别获得2014年四川省统战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学校启动了2015年度专项科研申报工作,设民族团结教育专项研究课题10个,并由科技处统一纳入学校年度科研项目规范管理。
4.合作共建,助力地方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学校加强了与地方的联系,为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提供了新的平台。2011年,成都市武侯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基地”正式挂牌xx民族大学;2012年起,成都市双流县与学校共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基地”;2013年,学校与武陵山片区的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古丈县、凤凰县和重庆市黔江区人民政府签署协议,与四县(市、区)分别合作共建一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助力武陵山片区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和武陵山片区民族团结模范区建设。学校发挥专业优势、人才优势,服务民族地区双语科普和地震灾区灾后重建,服务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地方经济发展,助力地方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5.选树典型,坚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评比表彰活动。学校坚持定期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选表彰活动,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彰显民族团结进步精神,形成促团结、保稳定、增和谐的强大合力。自2009年以来,学校党委、行政连续5个学年开展了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选表彰活动,共授予204个处级单位和班级为先进集体、授予2511名各民族师生为先进个人。
去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在今后的工作中,xx民族大学党委要深入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高举各民族大团结旗帜,坚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在努力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的征程中,继续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校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为增强各族师生文化认同、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正能量。
第二篇:在中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
在中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
实施精准服务,提高工作实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北京市昌平区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内容摘要:
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是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少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定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
教育关工委在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如何与学校一起探索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途径和办法,并在“精准有效”上下功夫,深耕细做,抓典型,推广经验,树立工作品牌和模式,与主渠道一起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小落细落实,更好地服务青少年,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准,有效,服务。一,问题的提出:
中小学开展有效的价值体系教育是当前国际上基础教育发展改革的共同趋 势,无论哪个国家,都把培养具有正确价值观念,丰富价值情感,良好价值判断与选择能力,以及坚定价值信念的人作为整个教育体系追求的重要目标。如美国的“品格教育”,澳大利亚“学校价值教育国家框架”,印度成立“国家价值教育资源中心”,新加坡在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价值品质要求,并制定“生活价值教育计划”,致力于12项核心价值-------“合作、自由、快乐、诚实、谦虚、爱心、和平、尊重、责任、简朴、包容、团队”的教育。这些国际上有关价值教育的主张和政策提醒我们,新时期,教育竞争力不仅体现在造就多少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方面,而且还体现在一个国家的教育体系在多大程度上能为下一代提供价值素养,促进青少年及社会公民的价值理解,凝聚社会价值共识上。
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的十八大更是提出把 “立德树人”做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明确提炼出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中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更是中小学从小就培养青少年行为习惯应该有的道德内容。
中小学校要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应该抓 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而“培养什么人”最关键、最核心的就是我们所培养的人具备什么样的价值品质,有什么样的价值信念,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什么样的价值原则,在面对重大利益冲突时做出什么样的价值判断和选择,有没有高尚的价值情操。抓住“培养什么人”的重要工作,是对传统学校德育的继承与扩展,是新时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也是基础教育面向未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时代要求。
经过调查问卷分析,我区中小学各个学校,各个年级的学生存在着值得关 注的一些问题,如缺乏同情心,不知道感恩,对诚信缺乏正确的认识,社会责任感不强,盲目追求品牌消费,盲目追星,心理素质脆弱,承担挫折能力较差,缺乏远大理想等。价值品质的缺失,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造成部分青 少年学业不良,行为不端和心理问题的根源。
我们教育关工委的任务就是发挥老同志的优势,配合主渠道中心工作,在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上下功夫。从2010年开始,我们承担教育部关工委全国家长学校实验区工作,八年来先后承担了三个课题的研究:即“新时期家庭教育的特点、理念、方法研究”,“新时期家庭教育立德树人的综合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每个课题都得到教育部关工委和专家的一致好评,我们“怎样办好家长学校”的经验在2013年9月1日人民日报上刊登,所有这些都为我们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一步研究打下良好基础。我们以课题研究引领关工委工作,全面配合中小学德育工作,我们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路径,在全区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活动,广泛开展家风家训讲座,本着正面灌输---传承---融入---实践这个路子,开展一系列活动,如“讲传统故事,做文明向上好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手抄报”,“家风家训伴我成长”等活动,把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但这些工作还是粗线条、大拨轰,关工委如何进一步深入了解中小学生在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现状、困惑和发展需求,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更好地服务青少年,是我们不断思考的问题。于是我们在2016年4月,接到教育部关工委《关于申报2016研究课题的通知》【教关函2016 3号】文件精神后,就研究如何进一步发挥关工委“五老”优势,围绕深入推进立德树人,有效加强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决定在部分中小学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研究,我们依托“课题指南”第7条提出的“教育关工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研究”为题,确定我区研究课题“在中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实施精准服务,提高工作实效性研 究”。
二,概念界定: 精准服务:精:指细密,周密,准:指准确无误,指为中小学精细、准确地服务,也就是在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中深耕细作,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三、研究目标
围绕区教育关工委对中小学生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发展需求的了解程度、育人方式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实效性的因果关系进行研究,改进关工委的工作方式方法,实施精准育人,以提高工作实效性。
四、研究内容
(一)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开展调查研究,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存在问题。
(二)针对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制定各校自己的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方案,提高立德树人的工作质量。
(三)关工委针对不同学校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服务,帮助学校在全面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础上,帮助学校整理、提炼不同学校的有效做法,形成自己学校的系统的、完整的、有特色的价值教育模式,并形成机制,长期坚持下去。
五、研究方法
(一)调查研究法。利用调查,了解本地区不同类型学校、学生的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及问题,明确研究方向;
(二)行动研究法。在研究过程中对根据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及发展需求,改进关工委的服务方式方法,实施精准化服务实验,提升育人的实效性。
(三)案例法。利用个案,深入探讨案例内在的经验和规律,总结关工委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优化模式。
六、研究原则
(一)方向性原则,坚持立德树人的方向,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二)科学性原则,严格按照教育规律和科研管理办法开展各项工作。
(三)实效性原则,调查、服务和各种教育活动做到有针对性,提高工作效率。
(四)可行性原则,各种方法、措施明确、具体、便于操作。
七、课题组建
由教委政工副书记韩文勇同志牵头,区教育关工委,区教委义务教育科,区德育研究室,区教科室共同参与,组建课题组,各校组建子课题组。
八、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6年3月—4月)
一是开展相关课题内容的文献研究,深入理解在中小学生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与现实意义,学习国内外经验,为课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 二是明确研究目的和研究目标,整体设计课题研究与实施方案,同时制定总课题研究方案;三是组建课题研究工作小组,建立组织,健全规章制度;四是开展实验学校征集,修订申报和审批表,明确填写要求和申报程序,建立课题实验校研究团队;五是开展申报实验校课题的主持人培训,提升实验校课题质量;六是评审实验校研究方案,批准课题研究方案,下发通知书。
(二)实践阶段(2016年5月—2017年5月)
1.调查研究 设计调查问卷和访问方案,调查本地区中小学生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及发展需求,在整理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对不同区域(山区、平原、城镇)、不同层次的学校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础进行分类,概括其中的同一性与差异性,分析关工委实施精准服务工作的优势与不足,制定精准化服务方案。
2.突出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工作重点,指导学校有效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针对调查研究中发现的青少年价值缺失的集中表现,如“感恩教育”,“尊重教育”,“合作教育”,“友善教育”等,我们从两个方面加强工作指导,一是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求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购置教材,培训队伍,让大家学起来,补上传统文化这一课。价值存在于文化传统之中,文化存在于历史之中。不同的文化传统有不同的价值体系,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人类历史上少有的没有中断的文化,它所孕育的传统价值一直在中国大地上继续着,引导着中华儿女的行为,塑造着中华民族的美好生活,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教育是中小学校应尽的责任和应担负的使命,通过大力宣传,倡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使广大青少年逐渐地接近,接触和领悟优秀的传统文化,像“爱国”,“孝亲”,“诚信”,“勤奋”,“廉洁”,“节俭”,“谦逊”,“道义”,从中汲取精神的滋养,优秀传统文化教人修身,自觉“做人”,广大青少年通过阅读,在不教中滋养精神成长。我们不仅通过讲座,国学进课堂进行正面灌输,进行诵读,而且本着知行统一的原则,开展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活动,如“讲故事,做文明向上好少年”,制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手抄报”,开展“家风家训伴我成长”演讲,征集优秀家风家 训等活动,使孩子们在实践活动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发挥关工委老同志优势,认真备课,下基层开展国学知识讲座,家风家训讲座,每年近百场。
3.深入学校调查研究
深入课题实验学校,进行课题研究的个性化指导,帮助学校形成各具特色的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模式。
(三)总结阶段(2017年5月—7月)
针对本地区中小学生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调查发现的问题及发展需求和关工委实施精准服务各环节具体工作及实施效果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关工委精准服务工作内容,总结实践工作,疏理实践成果,推广工作经验。九,研究成果:
一年来,我区关工委和参与研究的16所学校,经过精心准备,扎实研究,科学总结,形成了本课题研究的两方面突出研究成果,一是探索完善了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途径,二是提炼形成了适合农村地区中小学,适合自己学校发展特色的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模式,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
关工委要实现精准服务,首先要与主渠道各中小学一起形成共识,建立机制,找准切口,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校立德树人的重要工作,关工委利用老同志优势全力配合,这是我们的共识,那么怎样配合,就要找准切入点,我们通过实践探索完善了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四个途径,并把它固定下来形成机制,变为各中小学加强德育工作的自觉行动。
(一),探索完善了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途径。1.课堂教学是中小学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途径。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阵地,深入课堂才能保证教育内容的落实。我们在实验过程中,大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家长学校课堂活动,我们借助前两个课题的合力,一方面精选购买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出版的《国学童蒙读本》、《国学养正读本》、《国学养志读本》,下发到各中小学,同时由“五老”讲师团的老同志认真备课对各校辅导员进行分年级培训,同时组织“五老”专家团的老同志下校进行“家风家训、传统节日、传统礼仪”讲座,同时号召各校征集自己本校的家风家训,形成家风故事集锦,区关工委编写《传承中华美德 弘扬民族精神》区本教材,印刷一万册下发各中小学,不少学校编写校本教材,为了便于学生、家长阅读,我们于2016年暑假编辑出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系列汇编》,印刷一万册,免费下发各中小学,各中小学利用晨读、午诵,下午三点半后的第二课堂讲授、诵读国学经典,补上传统文化这一课。学校的教育活动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进行,抓住了课堂就是抓住了教育的牛鼻子,我们的家长学校也同样以四种课型向家长传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区亭自庄学校,他们自主开发幸福校本课程24门,在这些课程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进行激励、表彰。我们其他学校也围绕“诚信”“责任”“友善”开展讲座和各种活动。
2.主题教育是中小学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渠道。每月组织一次主题教育落实学校的德育教育内容,是各校开展德育工作的惯例。把这些教育活动加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例如,围绕“感恩”开展各种主题班会,观看感恩电影,进行感恩讲座,回家对父母进行感恩回报等,再如,围绕“友善”,开展“阳光校园,我们是好伙伴”主题教育,读“阳 光校园,我们是好伙伴”读本,开展班级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演讲会,摆校园欺凌现象,制定校园反欺凌规定等。在各校主题教育中,不同学校针对本校特色,突出一个针对性主题,开展主题教育,如城关小学针对学生的责任意识的培养,实验三小“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大东流中学通过学雷锋,讲传统故事,学校每月一个主题的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在实践中;昌平职业学校根据学校特色把“服务社会追求卓越”定为他们的核心价值培养目标,并通过一系列主题教育加以强化。
3.家校合作是中小学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有效渠道。
从2010年我区成为教育部关工委确定的全国100个家长学校实验区以来,我区一直重视家庭教育,实现家长学校全覆盖,并利用自己设计的四种课程进行家长学校授课,在家长学校我们不仅对家长进行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培训,特别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训,并开展各种亲子活动和交流,提高了家长素质,融洽了家校关系,提高了家长对孩子教育的主体意识,更主要的是在潜移默化,不教而教中使孩子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精神成长。
通过家长学校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只有当家庭和学校在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开展什么样教育,怎样开展教育上取得共识时,我们的教育才能取得实效,才能有效克服5+2=0的现象。
4.社会实践是中小学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一个广阔渠道。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是当前市教委、区教委、各学校非常重视的一项工作,市教委每年拨大量经费,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这些活动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机会,同时在实践中孩子们相互学习,相互交流,象捡纸屑、打扫公共场所等活动,使孩子们相互学习优秀品质和行为,使他们做正义 的事情,然后形成正义的品格,在实践中使他们学习着“爱国”“责任”和“奉献”。
(二),提炼和形成了适合农村地区中小学,适合自己学校发展特色的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模式,提高德育 工作的实效性。
这里仅以我区亭自庄学校为例对我区各校研究成果加以说明,当然还有象城关小学,实验三小,大东流中学,阳坊中心,职业学校等校。
亭自庄学校的子课题是“在幸福校本课程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该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字落实在自行开发的24门校本课程中,然后分四步落实。
第一步,认真研究,形成幸福课程框架如下图:
幸福校本课程框架图中,包括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过剪纸、武术、书法、绘画、威风锣鼓、中华吟诵等24门课程的开设,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文化素养、体艺素养、科技素养和实践素养,让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在课堂上、课程中。第二步,落实基础课和拓展课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通过基础课程,让学生逐步理解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准确把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要求。
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改进教学方法,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加强学科间互相配合,发挥综合育人作用。引导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努力做到每堂课不仅传播知识,而且传授美德,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2.通过拓展课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爱国、敬业价值观。该校拓展课程采取必修和选修课相结合的方式。写字课为该校学生必修的课程。有专门的写字老师进行授课,课内外相结合。此外,该校还开发特色活动课程,“快乐时光”选修课程(包括人文素养类、科技素养类和体艺素养类),到目前已坚持了六年之久。成了张扬学生个性,提升学生素质、感受活动快乐、培养兴趣特长的舞台。坚持立足课堂,延伸课外。学校每周一至周四下午第七节课,全校打破学生的年级、班级界限,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特长培养内容,成立了朗诵、声乐、舞蹈、剪纸、武术、足球、魔术、健美操、装饰画、珠心算、鼓乐团、英语等二十余个学生社团组织或兴趣小组。学生高兴地称它为“快乐时光”。在威风锣鼓、剪纸、武术等校本课程中,学生们感受、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从而对祖国悠久的文化内涵加深了解,增强爱国情感。
第三步,通过综合实践课程,找到价值观渗透点,在体验中学习,践行诚实、友善价值观。
(1)主题教育,为提升学生的实践素养,该校开展“幸福教育”主题月活动,培养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能力,体现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实效。
(2)社会实践活动
在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学校更关注联系实际主题和社会大课堂实践基地的综合性、实践性特征,有效地将学科内容融入其中。例如:该校走进高校,与吉利大学合作的汽车构造的体验课程,就包括了人文、科学、数学等学科领域。在综合实践课程中,学生们在实践中合作、在体验中感悟,在反思中进步成长。诚实、友善的价值观也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形成。
第四步,坚持家校合作,实现协作育人
学校地处农村地区,学生全部来自周边8个自然村,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家长30%,“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的观点在家长中普遍存在。培训家长在家对学生进行幸福教育,成为学校推行幸福教育过程中越来越迫切的需求。
为了提高家长教育孩子的水平,让幸福家教为幸福教育增效,该校采用了以下几个措施:一是建立校级、年级、班级家长委员会。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的管理,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同时也监督学校、年级、班级的管理。二是开办家长学校,开设家长课堂。由年级组长、班主任老师负责每学期组织家长完成不少于3课时的《爱的智慧----幸福教育家长手册》学习任务,提高家长家教的理论水平。三是设立家长开放日。每学期邀请家长参与学校半天的教育教学活动,让家长对学校有进一步的认识,亲眼看到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增加家校联系。四是组织亲子活动。结合幸福德育活动课程,组织家长与孩子共读一本书的亲子读书活动、亲子趣味运动会、家庭才艺展示等亲子活动,既增进了亲子间的感情,更树立起学校是我家的意识。五是建立家校互动平台。通过QQ、飞信、微信、博客等渠道,建立班级家长群,及时和家长沟通,也及时对家长进行培训。六是招募家长志愿者。家长志愿者协助学校做好交通安全服务工作、信息沟通工作、活动辅导工作,课外活动管理工作,还有些家长从自己专业出发,对学生进行职业拓展讲座,丰富了学校的幸福课程。
最后,他们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强化多元评价,激励学生在最好的方 面做最好的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观,他们每年开展“校级积极品质代言人”活动,在全体师生中形成积极向上,向优秀看齐的价值观。
学校通过德育研讨会,制定《亭自庄学校积极品质培养指标》目标,明确每个积极品质的行为特点,培养指标。再通过校本教研,要求每位学科教师研究教材,以“培养积极品质”为内涵和标准,挖掘三级三类课程中对二十四个积极品质的培养点,构建学科积极品质培养框架体系,涵盖全部九个年级,所有基础类学科,明确每学科在每章、每节的积极品质培养点,使幸福德育课程与其他课程达到学科融合,共同实现育人目标。
学校开发了《发现自己的突出优势自测表》和《亭自庄学校积极品质培养指标》等工具,每年开展“为积极品质代言”评选活动,包括学生代言人和教师代言人,为“创造力”“好奇心”“判断力”“热爱学习”“洞察力”“真诚”“勇敢”“坚持”“热情”“友善”“爱”“社会智能”“公平”“领导力”“团队精神”“宽容”“谦虚”“谨慎”“自律”“尚美”“感恩”“希望”“幽默”“信仰”共24个积极品质代言。先个人自荐,班级评选,再推荐到年级评选,最后进行校区级的评选,每次活动评选出24位校级教师代言人,72位校级学生代言人,216人次年级学生代言人,3912人次班级代言人。每年3月国际幸福日当天,都要对当选的校级“积极品质代言人”进行表彰。表彰大会隆重而热烈,孩子们激动而自信,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家长们激动地说“孩子们幸福、快乐、自信地成长,家长自然心里充满了幸福感,家庭生活充满幸福快乐”。此项活动给孩子们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一种自信和正气,一种向他人学习的精神鼓舞,更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为孩子们追求的价值,成为大家想做愿意做的事情。
了解到学校的一些做法后,区教育关工委深入下去,与课题研究者对话,了 解学校的办学特色,育人目标及开展的各项活动,与学校一起调查、分析、提出指导意见,一起召开会议,特别对学校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给予高度赞扬,并与学校一起召开表彰会,与学校评出的学生代言人,教师代言人座谈,最后与学校一起精心准备,召开全区现场会,向全区推广他们的经验:2017年4月21日,现场会隆重召开,亭自庄学校展示了他们的研究成果,介绍了他们的经验,表彰了他们积极品质代言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侯映霞在大会上明确强调“向亭自庄学校学习什么”:一是学习他们用心用脑,认真研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实在校本课程中,并通过课程融入到师生的日常生活中。课程是教育的基本形式,把教育内容以课程的形式固化下来,以校本课程建设,拓展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空间,突显在课程中育人的目标,是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二是学习他们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通过一系列的激励活动和评价,激发每个师生的潜能,让师生发挥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从中获得成就感。成功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亭自庄的师生们在学校正确的教育理念的指引下,获得学习和工作的成功,同时收获着自己的幸福和快乐,三是学习他们以科研为先导,引领学校工作,把一个个碎片化的德育活动和研讨,形成系统,形成长期坚持的机制,形成人人必做的日常行动,无论是第一轮家长学校实验课题的研究,还是他们对幸福教育、积极心理学的探讨,最后都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实上,在全校形成积极健康的教育氛围,使全体师生形成向上向优秀看齐的价值观,给孩子们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一种自信和正气,这就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尊重、宽容”等内容融入到孩子们的心灵中,使他们不仅在内容上懂,而且在行动上会,更重要的是在心灵上想去做,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孩子们追求的价值,成 为大家心中想做的事情。现场会得到教育部关工委傅国亮主任、区委宣传部、区教委领导及参会各校关工委主任的高度评价。
在整个研究工作中,区关工委不仅以这样的优秀典型进行引领,而且对不同学校的研究方案提出不同的修改意见,在课题管理中,为了激励各校向先进看齐,我们把16个课题分层管理。第一个层次为精品课题,有7所学校;第二个层次为重点课题,有5所学校;第三个层次为立项课题,有3所学校。而且对每所学校都严格课题管理,确保研究质量,我们一直严把“三关”,狠抓“四个成果”,“三关”就是科研的三个级段,即准备阶段,研究阶段,总结阶段。“四个成果”就是开题报告,研究方案,中期总结,结题成果。做为区一级关工委,我们与各学校做到研究管理一体化,首先把握研究的大方向,找准研究的切入点,带动各研究单位行动起来,其次与研究者对话、沟通,深入研究内容,在实践中发现亮点,及时肯定、引领,及时总结、推广。同时加强个性化指导,疏理实验成果,帮助学校形成各具特色的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一方面增强学校自信心,看到自己的长处,另一方面使其形成长效机制,坚持下去,提高工作实效性。
十,体会与建议:
一年的研究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中小学校必须高度重视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面灌输和培养,并应针对那些比较普遍的价值困惑或冲突进行专门研究,例如诚信、友善等问题;其次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重视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重视五千年文化赋予我们的丰富价值内涵和伟大的伦理精神,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正当生活的丰富原则和智慧。
建议课题研究的周期拉长一点,不要操之过急,一年的时间刚立项就急于总 结,比较仓促,缺乏研究过程。
今后的路还很长,需要我们不断坚守。但我们相信,投入就有思路,坚持就有效果。只要我们不断提高认识,主动作为,就一定能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在实处,就一定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小学生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统领中小学生的精神世界,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2017
年7月 18
第三篇: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青岛科技大学党委书记
高 青(2014年10月23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术研讨会”,在此,我代表学校党委和行政向各位领导、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也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客观要求。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一项理论创新活动,又是一项教育实践活动,只有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才能确保这一活动的方向性和实效性。今天既然是一个学术研讨会,我也想借此机会就这个问题谈一下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将其融入学校办学全过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实质,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把人民群众的思想认识统一起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具有更高的理论概括,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要旨,是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具有稳定性和指导性的特点。在高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与培养,必须融入学校办学指导思想、中长期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全过程,落实到办学理念、培养计划、课程设置、文化建设和教育科研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中。要建立完善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策和人财物保障体系,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马克思在《思想如何变成物质的力量》一文中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它具有先进性、彻底性、开放性等理论特征。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主导地位,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要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探索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让学生参与讨论,畅所欲言,在争论、辩论中引导青年更好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完善自我,自觉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达到实现自身价值与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相统一。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进一步突出实践育人的重要功能。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实践育人工作。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践行就是把内化所得的价值观念通过实际行动贯彻到社会生活中,把内心强大的力量释放出来,用于指导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和其他行为。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学生所感知、认同、接受并践行,必须紧密联系师生实际,通过科学实验、专业实习、社会活动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实践活动,培育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最后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在实践活动中熏陶思想、净化心灵、提高觉悟、升华认识,提高青年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达到学思结合、知行合一的要求,从而真正培育起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大力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要增强新媒体的育人效果。当代大学生是新兴媒体的追随者和使用者,新兴媒体所承载的信息多元、多变、多样,毋庸置疑,这些信息中必然蕴含一定的价值判断。如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不去占领,其他消极、腐朽、落后信息就要去占领,就会对大学生思想行为产生不良影响。要加强对网络的监控和管理,对网络上参差不齐、良莠并存的海量信息进行甄别和过滤,创造一个健康的网上育人环境;要积极构建微信、微博等新平台,让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充分交流,增强教育者富有亲和力和感召力的话语主导权,抢占思想政治教育和主流价值形态的制高点,积极推进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向纵深发展。
另一方面,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总书记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积极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大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深入开展爱国主义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
在这里,我要插一句,今天下午学校将举办传统文化月启动仪式,我校一直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研究,学校于2009年成立了和文化研究院,今年恰好是5周年。在这5年内,创办了《和文化学刊》,在《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设立了“和文化研究”专栏,举办了和文化书画艺术展和海峡两岸儒学论坛等,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五、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积极发挥榜样示范和引领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具有显著的实践性,鲜明的现实性和广泛的认同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用师生员工信服的榜样来示范引领,才能形象生动、具体可视、易于操作。为此,要深入开展树典型、学榜样活动,充分挖掘高校内具有校情实际特色的触动灵魂、点燃激情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件,使广大师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要广泛宣传师德先进典型和优秀学生先进事迹,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在生动活泼的宣传报道中引导师生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着眼校内外多方力量的统筹协调。核心价值观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组织和协调各方面力量,形成多方支持、通力合作的整体合力。学校党政干部和全体教师要根据各自的优势,主动履行职责,以不同的形式参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使专兼职队伍在知识结构、思想认识与工作经验方面实现资源共享与相互支撑,形成以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为核心,以辅导员、班主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为骨干,以广大教师为主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格局。要注重长效工作机制建设,将大规模的集中教育与日常的渗透式教育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教育网络,巩固学校教育成果,形成家庭、社会与学校携手育人的强大合力,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青岛科技大学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工作,一是统一思想认识,认真组织学习。学校党委下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意见》,指明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提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工作全过程。学校党委理论中心组拿出专门时间,围绕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开学习讨论;召开中层领导干部培训班,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进行了专题解读;各学院、各部门通过周二政治学习时间,在校园内掀起了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潮。
二是丰富实现形式,深入贯彻落实。一方面,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学习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举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专题研讨会,设立了核心价值观教学专题,开设了核心价值观网络课堂,把学生全面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关内容细化为学生发展核心素质和学业质量评价体系。
另一方面,以精彩纷呈的校园文化活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举办求思得论坛、科技文化节、社团文化节、五四大合唱、辩论赛、摄影展等全年不断线的校园文化活动,大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举办了“传统文化节”、端午诗会、“国学达人挑战赛”、京剧进校园等文化活动,充分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了大学生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
再者,以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选拔了11名优秀大学生到西藏、青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山东西部等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另有8名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奔赴宁夏支教;圆满完成了2014年APEC贸易部长会议和第二次高官会及相关会议、2014金家岭财富论坛、第十二届中国国际航海博览会暨中国(青岛)国际船艇博览会、2014中俄青年科学家交流论坛暨2014首届青岛国际技术转移大会等重大活动的志愿服务工作,青岛世园会的志愿服务工作正在有序进行。暑假期间,组织了70支社会实践队赴全国7个省份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是树立先进典型,浓厚学习氛围。近些年,学校通过评选“师德标兵”、“科大人物”、“十大杰出青年”、“十大优秀学生”等,积极培育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型,有近百名老师获得各级各类教学名师、优秀教师、育人标兵、教学能手称号,涌现出山东省十大优秀学生杨晓军,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赵永昌、董红周以及十年如一日、坚持每周到青岛残联开展帮扶活动的爱心社等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优秀校友代表王忠禹、王天普、李炳军、王福通等已经成为科大学子的楷模,人人学习、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氛围日益浓厚。
四是融入办学理念,引领学校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贯穿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就是要使之成为全体党员、干部和广大师生员工普遍理解接受、自觉遵守奉行的大学价值理念。我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逐步积淀形成了“团结自强、艰苦奋斗、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的科大精神和“吃苦耐劳、坚韧不拔,朴实无华、甘于奉献,同心协力、勇承重载”的橡胶品格,其核心是对“什么是大学”、“怎么办大学”、“办什么样大学”的回答和诠释,这种特色的办学理念和大学精神,已经凝聚到所有青科大人的血脉之中,成为团结激励他们为新的发展目标奋斗的精神动力和宝贵财富。
希望我校以举办本次学术研讨为契机,进一步提高认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立德树人的根本之策,作为人才培养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风教风、师德师风相结合,传播主流价值,增强认同感和归属感。希望广大党员干部带头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带动群众。本次研讨会邀请到的各位领导、专家,都是国内有影响的知名学者,希望学校老师和同学抓住机会,多多向他们学习请教。同时,也恳请各位领导、专家继续支持和帮助我校的改革和发展,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最后,祝本次学术研讨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第四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从“小我”做起
漳县一中
崔应芳
[摘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本文主要从教师及学生两方面阐述了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问题。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价值目标
价值取向
价值准则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12个词,共24个字,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个人三个层面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二、为什么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
(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同志系列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目标,紧紧围绕“三个倡导”这一基本内容,注重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实践养成相统一,注重 政策保障、制度规范、法律约束相衔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们生产生活和精神世界,激励全体人民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而不懈奋斗。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以下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关注人们利益诉求和价值愿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抓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着力铸牢人们的精神支柱;坚持联系实际,区分层次和对象,加强分类指导,找准与人们思想的共鸣点、与群众利益的交汇点,做到贴近性、对象化、接地气;坚持改进创新,善于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搭建群众便于参与的平台,开辟群众乐于参与的渠道,积极推进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和基层工作创新,增强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
三、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
(一)作为教师,应该把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关系到民族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关系到每个公民的价值取向,应该从小抓起,从教育入手,而且要贯穿于国民教育的全过程。
人不学,不知义。做什么人,立什么志,具备什么样的道德素养,拥有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是关键。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民教育的基本任务,没有这样的价值观作为教育的主导,就不可能培育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仅限于基础教育,还应该深入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各个领域,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的每个环节。只有覆盖到所有教育平台,形成长效的教育机制,不断用各种方式和载体加以引导和熏陶,才能立德树人,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国民教育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实践的养成不可或缺。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益德益智的科研发明、力所能及的爱心活动,都可以让青少年深刻领悟价值观在人生中的重要意义;各类实践教育基地、高职实训基地、社会活动基地,都可以让青少年将价值观融入日常学习生活里;网络、校园文化、学校周边人文环境,都可以使价值观鲜活地印刻在青少年的形象思维中。因此,注重实践教育、开发实践课程、让课堂知识与社会实践密切相连,建设有情操有品位有时代特征的校园文化,加强网络文明建设,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青少年有其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因此,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就需要根据青少年的特点,构建德育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创新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多用生动的形式、感人的事例,深入浅出地讲解。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更需要形成大中小学相互衔接的课程,以坚持不懈的德育和美育,将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和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植根于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要引导家庭和社会主动配合学校教育,让良好的社会风气与学校的教育成果相辅相成。
教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国民教育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需要师德高尚,如果老师、校长的品德低劣,培育核心价值观便无从谈起。为此,必须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健全教师任职资格准入制度,将师德作为教师聘任和考核的首要标准。要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荣誉感,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二)作为学生,应该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在行动上。
首先要树立科学的精神,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储备好将来报效祖国的本领。其次要树立服务的理念,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一种习惯,使其成为一种人生的态度,通过参加各类志愿服务工作等平台,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再次要勇于担当社会责任,英雄集体的行为诠释着青年对社会的责任,我们肩上负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和义务。具体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自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我们以后成长成才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把握未来方向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
二是我们要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在现阶段,全社会的共同理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共同理想,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我们要强化理想信念学习,深刻理解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对于当代中国进步与发展的深远意义,自觉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把这个共同理想化为自己的价值追求、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并坚定地为之努力奋斗。
三是我们要学习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我们应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激发爱国热情,使我们一方面以开放的心态,虚心学习世界其他民族的长处,另一方面树立坚定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
四是要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我们道德实践的评判标准,引导我们明是非,知荣辱,辨善恶,分美丑。荣辱观是价值观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只有知荣明耻,明辨善恶美丑,一个人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一个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我们应该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规范。
总之,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以下几点上下功夫。
一是要勤学,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知识是树立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要勤于学习、敏于求知,注重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见解,既要专攻博览,又要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关心世界,学会担当社会责任。
二是要修德,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德者,本也。”蔡元培先生说 过:“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这就是我们的用人标准为什么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因为德是首要、是方向,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修德,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要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这是大德,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同时,还得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开始起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踏踏实实修好公德、私德,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
三是要明辨,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面对世界的深刻复杂变化,面对信息时代各种思潮的相互激荡,面对纷繁多变、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社会现象,面对学业、情感、职业选择等多方面的考验,一时有些疑惑、彷徨、失落,是正常的人生经历。关键是要明辨,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
四是要笃实,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成功的背后,永远是艰辛努力。青年要把艰苦环境作为磨炼自己的机遇,把小事当作大事干,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滴水可以穿石。只要坚韧不拔、百折不挠,成功就一定在前方等你。
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不要顺利的时候,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一遇挫折,就怀疑动摇,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了。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坚守在中国大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时代大潮中建功立业,成就自己的宝贵人生。
作者:崔应芳
女
汉
甘肃省漳县一中教师
联系号码:***
邮箱:953122566@qq.com
第五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内容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意识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中应运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完成新任务的迫切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是引领我们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它为我们当代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德、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发展动力,明确了基本途径。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新形势下面对社会大变革和社会文化日益多元化的必然要求。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首先要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及精神实质;其次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努力学习,储备好将来报效祖国的本领;最后要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生活的点滴当中。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
培育 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简言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是内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的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的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的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把握好这目标、取向与准则三者的关系是每个公民养成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个人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基础,而只有从这两条出发,才能达到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部门乃至一个个体的前进目的、奋斗源泉。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大学生义不容辞的使命。毛主席曾经说过,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世界是属于你们的。中国的前途是属于你们的。可如今时间已经过去了50多年,毛主席的话依然回荡在我们的耳边,激励我们每一个青年人积极向上,奋勇拼搏,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然而,没有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没有了方向的支撑,国家怎么才能进步呢? 作为尚未走上社会的大学生,如何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于社会中,如何去影响别人,这些无疑都是我们应该积极面对的问题,要实现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建设者,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提高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要始终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因时制宜、突出重点,从本职工作做起,从具体工作入手,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立足岗位,不断提升自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的修养,为社会作出一份贡献!积极开拓校园文化建设内容。设计、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体活动,让我们在践行活动中,深化认识,践行体会。从而以正确的思想引导人,以正确的行为影响人。我们要牢牢树立社会责任,自觉主动承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在校园建设、在校园践行的任务,做忠实的实践者和代言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目标、学榜样、重落实。注重“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落实。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更要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面对社会大变革和社会文化日益多元化、大学生价值观日趋多样化的新形势下。首先要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及精神实质。古语云:“论先后,知为先”。没有深入的学习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没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做后盾,我们又怎么能在实践中切实践行和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以,我们必须首先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我们不仅要记住文字的表述,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和体会其真正的内涵,从而内化为自觉的行动。
其次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努力学习,储备好将来报效祖国的本领。“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是仍是首要任务。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反应到学习上就是要“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热爱科学,努力学习,勇于实践,尽最大努力取得优良成绩,圆满完成学业。除了自己学好专业知识和各项基本技能,完成学习任务外,大学生还应该“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互相关爱,互相帮助,平时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关心在学习上相对偏弱的同学。对于同学的一些错误言行要善意的加以提醒,帮助同学共同进步。例如,有少部分大学生有通宵上网,玩游戏的现象。对于这种现象作为同学,应该友善提醒,尽力劝阻。
最后要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生活的点滴当中。“纸上得来终觉浅,得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在实践的真枪实弹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真正闪现出它的价值,只有在实践的大浪淘沙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会不断发展更加完善。作为大学生,在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做到勤俭节约,“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离开寝室之前确保水电都已经关闭,爱惜粮食,做好寝室清洁卫生,不沉迷于网络游戏等等。树立服务的理念,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一种习惯,使其成为一种人生的态度,通过参加各类志愿服务工作等平台,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学校为大学生提供了很多志愿服务的机会,大学生应该明确志愿活动不仅仅是应付志愿证上那几个工时,更重要的是要把为人民服务的观念深入心中,切实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事无巨细,如半年一次的义务捐血,主动打扫寝室卫生等。胡锦涛同志指出:“青年代表未来,青年创造未来。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作为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和希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我们义不容辞,我们刻不容缓,我们必将一马当先!人无信则不立,国无信则不强。信念是一种精神,它能在逆境中给人希望,在困难中给人力量,它能让人超越自我,更能让国家繁荣富强;信仰是一种指引,它能在黑暗中给人光明,在迷茫中给人方向,它能让人昂首阔步,更能让国家开拓前行;信仰是一种鞭策,它能在失败时给人信心,在痛苦时给人鼓励,它能让人不屈不挠,更能让国家顽强屹立。正是如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我们应该培育、践行的信念。大学生是社会的引领者,民族的开拓者,更是祖国美好的未来。我们具有青春活力,我们引领社会风气,我们具有无限的创造力,我们促进时代快速的发展,因此,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祖国的未来再铸辉煌,让我们在祖国的建设中努力拼搏,在社会的发展中坚韧开拓,在历史的长河里留下我们最值得骄傲的青春。参考文献:
[1] 十七大报告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胡锦涛.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姓名: 马健杭
党校学号:201657202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