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感动中国人物
(1)、洪战辉“感动中国”给我们的启示
道德储备: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资源 ——洪战辉“感动中国”给我们的启示 寒暑移易,岁末年初,一个响亮的名字迅速传遍大江南北,引起亿万国人普遍的心灵震撼与道德反思。洪战辉,这个来自地处偏僻的怀化学院的普通学生,并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却以十二年如一日的道德坚守,以十二年如一日的责任担当,以十二年如一日的爱心奉献,以十二年如一日的自立自强,由平凡成就伟大,为我们树立起了一尊精神的偶像,支撑起了一片道德的绿荫。随着百余家媒体的争先报道,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无悬念当选,教育部、团中央、湖南省、河南省学习号召的相续发出,《中国男孩》一书的抢购脱销,刮起了多层面、不间断的评论探讨旋风,成为了这个喧嚣浮澡时代的一大亮点。作为亲眼目睹洪战辉成长历程的母校教师,在为所在学校培育出了这个“中国男孩”而倍感自豪、感动欣喜之余,透过他成长发育的点点滴滴,更深切地感悟到:洪战辉“感动中国”,带给了我们有关思想道德建设的无尽启示。启示之一:时代呼唤传统道德的承继与回归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洪战辉之所以能够引起亿万国人的心灵悸动,绝非偶然。透过这一事件的表象,我们不难从更深层次体味到一种时代的强烈呼唤,体味到构建和谐社会对中华传统美德的深刻依赖。道德是对人们日常行为和意识的规范,以自律和他律的手段张扬其最显赫的力量。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一个社会是否和谐美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国民,这个社会的全体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没有较高的整体素质品格,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构建和谐社会就会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成为一句空话。华夏文明有着悠久的历史,奠定了厚重的伦理道德底蕴。其所固有的以“孝”为首的家庭伦理道德;勤于事业、精益求精、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乐于助人,谦恭礼让,和睦邻里的社会道德;施政以德,举贤任能,勤政爱民,天下为公的政治道德;天人合一,保持生态和谐共处的宇宙道德,构成了一套完整的伦理道德体系,非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更成为我们这个民族千百年来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资源。这一强大的精神资源在当今仍有其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仍然是我们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社会之必需。然而正视当今中国的现状,我们不难发现思想道德危机的迹象。由于社会转型、利益格局调整、中西文化的碰撞交汇,市场经济的人生价值多元,导致物欲横流、精神缺失。一些传统文化中的优良之品、上善之物,一度被搁置淡忘,良好的世风、纯朴的民风难觅踪影,少数领域、少数人群以庸俗替代了高尚、狭隘替代了宽仁、利欲替代了爱心,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泛滥蔓延,道德沦丧、诚信缺失、亲亲相残等现象频频发生,在现代化和市场化的进程中,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征程里,我们遇到了无法回避,必须破解的“道德难题”。正因为洪战辉的精神实践契合了这一时代的需求,他的事迹才会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共鸣与震撼。洪战辉十二年来的人生历程,说到底就是对中华传统美德的完美演绎。在父亲病疯、母亲出走、家徒四壁的状况下,他没有自暴自弃,而是以稚嫩的肩膀挑起了家庭的重担,穷其所有,毕其所能,自强不息、不言放弃。对父母,他竭尽了人子之孝;对捡来的妹妹,他付出了人性之爱。本着对传统精神“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坚守,本着对古老训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践行,他最终拯救了家庭,超越了自我,也感动了社会。与其说中国为洪战辉感动,毋宁说整个中国对社会道德的诉求与拯救。正如洪战辉本人的真情告白:“不是我感动了中国人,而应该是这些人被自己感动了,因为这些人心中原本就有爱心,心存责任。” 启示之二:新型道德体系务必彰显时代特色 洪战辉的精神实践,不仅是对中华传统美德的完美诠释,更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有机结合。他的精神实质代表了新型道德体系的发展方向,是适应和谐社会构建需要,与时俱进的一种时代精神。从洪战辉“感动中国”,我们更应清晰地认识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立足于打造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新型道德体系,以传统美德为母本,源源不断地为社会的道德储备注入生机与活力,从而充实和壮大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资源。新型道德体系必须弘扬热爱生活、充满爱心的高尚情怀。洪
战辉面对生活的磨难,选择的不是悲观消沉,而是乐观应对,从13岁起,独自承担起家庭的重担,抚养起毫无血缘关系的弱小妹妹达十个年头,他用爱心拥抱生活,融入社会,善待人生,使生命之树闪耀出真、善、美的人性之光。尤其是面对带养的妹妹,在艰难困苦的生活状态下,他选择的不是自保逃避,而是勇于负责,悉心呵护照料,那份不是兄妹胜似兄妹的亲情与爱心,令人万分感泣,也昭示我们珍惜人间的真情真爱,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磨难。新型道德体系必经倡导自立自强,崇尚智慧的可贵品格。面对家庭困境,洪战辉勇敢地挑起了本不应属于他的重担,坚持半工半读,省吃俭用,支撑起整个家庭的生活。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最后不仅自己考上了大学,还把捡来的妹妹养大,送进学校读书。尽管生活相当困难,却从未申请过困难补助,还多次谢绝了他人的捐助,而且从不放弃对知识的追求,用知识改变命运,开展“自救”。初中开始打工、高中开始经商、大学开始做销售代理,以极富时代特色,与传统观念格格不入的“重商言利”行为,锻练了灵活的经济头脑,走出了一条自立自强的坦荡之路。尤为可贵的是,当他能够维持自己和家人的基本生活时,还拿出钱来帮助其他更为困难的人。他的自强自立,使我们认识到在当今社会坚韧自强,才是改变自身劣势现状最重要、最关键的途径,“只要脊梁不弯,就没有扛不起的山”。新型道德体系必须褒扬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远大抱负。洪战辉家庭屡遭不幸,在一般人看来连基本生存都难保,何谈学业?然而就是在这样一种状况下,他却战胜一切困难,顽强地坚持下来,始终胸怀远大理想,珍惜一切学习机会,积极上进,一直想着完成学业,报效祖国,从初中、高中一路走到大学。这种可贵的精神,正是新型道德体系的有益构成,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正需要以这种精神和品格,教育激励年青一代从小树立远大理想,珍惜所有、刻苦学习,以成就学业和事业,报效祖国、建构未来。启示之三:关注弱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 急公好义、扶贫济困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是当今社会每一个正直的人,每一个灵魂高尚的人都必须坚守的道德底线。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因利益格局的调整、社会分配的不平衡,收入差距愈拉愈大,在马太效应的作用下,国内基尼系数已接近国际公认的警戒线,整个社会已然形成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在某种意义上,承担苦难重负的人越少,社会就越文明富足,就越和谐完美。构建和谐社会这一观念的提出,不能不说有着对关注弱势的深刻考量与忧虑。而作为一名“草根英雄”,洪战辉之所以“感动中国”,不能不说这一事件的背后蕴藏着一份沉重的公众情绪与社会心理。因此,关注关爱弱势,是我们这个社会,是我们每一名社会公民所必须正视的重要问题,也是衡量我们道德水准的一副标杆。解读洪战辉的人生历程,我们看到了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在他以道德的力量支撑着许多不属于他的责任的12年中,他之所以能够不言放弃,坚持一路走来,正是因为在他的身边始终伴随着社会的关爱。上高中的暑假,是一位中年人的怜悯与同情,使他得到了一份打工的机会;上高二时父亲突然犯病,又是一位姓邓的阿姨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并给了他当时最缺的母爱;当为照顾住院的父亲而休学一年的他渴望重返校园的时候,又是两位曾教过他的老师及时给予帮助,使他得以顺利重返校园,并为他的妹妹联系了附近的一所小学就读;当他父亲第三次犯病时,一家乡镇卫生院则破例提供了免费治疗。进入怀化学院后,校领导、老师和同学们更为他携妹求学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帮助。洪战辉是不幸的,然而他又是幸运的,在他陷入人生低谷的时刻,在他与艰难困苦拼搏的路途上,一些善良的人们出于道义而频频施以援手,坚定了他战胜苦难的信心,支撑着他最终走出了人生的困境。解读洪战辉的人生历程,我们更看到了弱势群体中互助互爱的人性之光与道德之美。当父亲不知从哪里捡来被遗弃的“小不点”时,面对艰难困苦的家庭状况,洪战辉不是只求自保,而是以强烈的爱心为这个孤苦无助的妹妹撑起了一片蓝天。当打工经商挣到了一些钱后,洪战辉想到的仍不是自己的利益,根本无暇顾及医治数年前就意外受伤的眼睛,而是做出了相对于父亲生命和妹妹的成长、这只眼睛并不重要的感人至深的决策。甚至于还用勤工俭学得来的钱去资助其他的贫困生。成名之后的洪战辉,面对好心人的捐助,想得更多的还是那些
身处逆境而又无力摆脱的人,他运作成立了洪战辉贫困助学责任基金,要求帮助对象在走出困难独立后把资助的钱还给基金,以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解读洪战辉的人生历程,我们还不无遗憾地发现当今社会救助机制的欠缺。他本不该承担诸如养育弃婴之类的责任,他本不该承受那么多的苦难。洪战辉最终走出了困境,为公众所知晓、认同,然而还有更多有着和洪战辉类似遭遇与苦难的人们,他们在与生活顽强抗争的时候,他们在深陷苦难重负而挣扎求助的时候,我们应该为他们做些什么?这是我们每一位社会成员都必须直面的心灵拷问与道德选择。启示之四:倡导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的知行合一 “感动不要泛滥,行动才能改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基础环节就是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而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就需要“德主刑辅”,以道德和法制的力量来规范和约束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与意识。但道德的力量更重要、更直接、更持久。洪战辉精神的实质,就是以与人为善的道德精神来关心人、理解人、感动人。有研究者指出:我们并不缺乏道德资源,缺乏的是知行合一的道德实践。洪战辉之所以感动中国,也正在于他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道德行为能力,他的事迹昭示了我们:只要人人能像他一样用实实在在的行为来践行道德认知,努力改善自我,那么和谐社会的美景就会越来越近。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务必以倡导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知行合一为主线,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为着力点,开展多种形式的道德实践活动,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努力形成全社会健康向上的文明新风,要以胡锦涛总书记最近提出的“八荣八耻”为标准,重塑全社会的荣辱观,提升全社会的整体道德素质。洪战辉为我们提供了鲜活的道德标本,时代选择洪战辉,并不是选择苦难;时代欣赏洪战辉,也并不是欣赏贫困。我们倡导的是他那种挑战困难,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勇于负责,从容淡定的思想品质;自强不息、拼搏进取,的坚韧品格。感动是对我们内心良知的自我唤醒,从感动出发,走向自觉的长期的道德实践,就会在我们的社会涌现出千百万个洪战辉,就会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事业增添强大的精神资源和精神动力,这正如洪战辉多次的呼吁:“感动不如行动,只要我们大家都行动起来,社会就不会再有贫困了,我们的社会也就会更加和谐。” 作者:陈朝霞。怀化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道德建设。
(2)、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更多能感动中国的人
看了央视2007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我被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事迹感动的热泪盈眶。在生活的一点一滴中,他们用真善美写就了人生之歌,用高尚的品德谱写精神文明建设的绚丽诗篇,无愧于当今社会“知荣辱、树正气、促和谐”的旗帜与标杆。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事迹,可闻、可见、可亲,可感。悉数他们的先进事迹,从自强不息到明礼诚信,从孝敬老人到爱岗敬业,无不是凡人善举;纵观他们的社会角色,从普通工人到科学巨擎,从医院职工到解放军战士,从教育家到party的理论实践者,无一不是社会各行业的普通劳动者。如今,正是这些社会普通劳动者的价值追求与人生境界,使我们悟出了为人处事的基本道理,使我们心灵一次次经受道德甘霖的滋润。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些名字和他们的事迹: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中国航天事业的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为中国炼油事业制造催化剂的闵恩泽;party的理论传播者方永刚;细心侍奉亡妻家人33年的河南工人谢延信;散尽家产培养人才的香港教育界的传奇夫妻钟期荣、胡鸿烈;用爱心唤醒英雄的妻子罗映珍;为保护群众生命财产牺牲的空军飞行员李剑英 ;被称为湖南张海迪的残疾人李丽;坚守医德的医生陈晓兰;为救落水者牺牲的年轻军人孟祥斌。此外还有“嫦娥一号”卫星研制开发团队全体为中国航天事业默默地做着贡献的每一个
队员。正因为有千千万万像他们这样的勇挑重担的民族脊梁,才使得社会主义中国这艘巨轮乘风破浪,不断前进。
party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这既是我们party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执政经验基础上对执政理念的新的概括和发展,也是我国当前所处的社会发展状况的客观要求。道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道德模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全国道德模范,都是群众爱戴的先进典型。他们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精神。而每年评出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又是社会道德模范中的集中体现。树立好这些道德模范典型,一方面能使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得到更大的发扬,另一方面还能更好的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
《论语》颜渊第十三子中写到: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在这里,孔子把民族的精神信仰放在了为政首要位置。他认为,一个民族和国家能不能得到长期的发展,关键要看这个民族或国家的人民有没有正确的精神信仰,孔子的这种观点放在今天仍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历史证明,一个国家或者民族要强大起来,并不能单纯的靠科技实力和经济实力,关键在于那个国家或者民族的人民能不能够团结一致,有没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因此,树立道德模范在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发展方面的作用就不言而喻了。
社会物质的富裕化并不能表明和谐社会的到来,只有全体人民的精神“富裕化”才能真正迎来和谐社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可以说是飞速发展,但是在人民生活逐渐富裕起来的同时,人们的精神生活是否也跟上了经济发展的步伐?我认为,国家应该加强对诸如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这类道德模范的宣传力度,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树立道德模范典型,让更多的中国人记住他们的名字,熟悉他们的事迹,让更多的人因《感动中国》而感动。这样对于我们扮演好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角色,努力做好自己属于自己的本职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可以这样说,道德模范是加速和谐社会建设的“催化剂”。同时,构建和谐社会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而持久、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建设活动必将对构建和谐社会产生重大的作用。
(3)、丛飞带给我们什么震撼和启示?
丛飞是一名歌者,一名深圳首批“义工”,一位被确诊为胃癌的患者,他8年间义演300多场次,义务服务时间加起来超过3600多个小时,他不仅“唱”而且“捐”。作为一名著名歌手,丛飞商业演出频繁,本应该生活富裕。但他10年来倾其所有,累计捐款捐物300多万元,资助失学儿童和残疾人超过150人,自己却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甚至不惜向生命借贷。
在义演舞台他是歌手丛飞,在178个孩子嘴上他是爸爸丛飞,在深爱他的妻子心中他是男人丛飞,在许多人眼里他是好人丛飞。
丛飞于2005年获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2006年4月20日20时40分,丛飞因病医治无效在深圳市人民医院去世。37岁的丛飞生前立下遗嘱捐献眼角膜,以他最后的爱心之举,将光明永远馈赠社会、长留人间。
2006年4月25日,这个会永远被祖国记住的日子,好人丛飞的告别会在深圳市殡仪馆开始。
这是一个令所有人悲伤的日子,好人丛飞驾鹤去,英容宛在,浩歌长存。
当我们不满人情淡漠,痛斥道德沦落,甚至哀叹危难之时得不到帮助的时候,你可否想过,你,做过了什么?
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之一:奉献精神,它是否还一如从前,那般纯粹,那般毋需理由?让人遗憾的是,现在社会上打着“奉献”的幌子做秀的现象逐渐增多。大家还记得吧,去年丛飞新闻在媒体不断出现的时候,很多业内外的人士还认为他是在进行自我炒作。
可是在我们身边,不经意间,总是会出现像丛飞这样的一些人,他们默默地做着也许只是自己本份的工作,但他们尽职、尽责。也会出现这样的一些人,他们无私地帮助别人,甚至不要求任何回报。他们言出必行,一诺千金,为了责任,为了一个“诺”字,他们无怨无悔„„
这样的人,总是能让我们感动,让我们震撼。当我们为他们感动,因他们震撼的时候,你可否想过,你,其实也可以成为他们。
践行奉献精神,需要你,需要我,需要我们大家。
第二篇:感动中国2010人物
1、科学泰斗——钱伟长 【获奖名片】赤子
【颁 奖 词】从义理到物理,从固体到流体,顺逆交替,委屈不曲,荣辱数变,老而弥坚,这就是他人生的完美力学,无名无利无悔,有情有意有祖国 【人物介绍】
钱伟长(1912-2010),江苏无锡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钱伟长早年攻物理学,留学加拿大期间已经显露出非凡才华。28岁时,他的一篇论文已经让爱因斯坦大受震动,并迅速成为国际物理学的明星。抗战结束后,钱伟长坚持回到祖国,在艰苦的条件下,拒绝美国科学界的诱惑,忠于祖国,坚持实现“科学救国”的抱负。为新中国开创了力学科学教育体系。他学贯中外,对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57年,钱伟长被错划为右派,受到不公正待遇,但是钱仍然没有放弃科研和对祖国的忠诚。1977年以后,他不辞辛劳,去祖国各地做了数百次讲座和报告,提倡科学和教育,宣传现代化,为富民强国出谋划策。1990年以后,他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及和平统一祖国的大业奔走。
有人说,钱伟长太全面了,他在科学、政治、教育每个领域取得的成就都是常人无法企及的。钱伟长说: “我没有专业,国家需要就是我的专业;我从不考虑自己的得与失,祖国和人民的忧就是我的忧,祖国和人民的乐就是我的乐。”他用六十多年的报国路诠释了自己一直坚持的专业:爱国。
其重要贡献有:1946年,他与冯?卡门合作发表了《变扭率的扭转》,成为国际弹性力学理论经典之作。1947年,在正则摄动理论方面创建了以中心挠度wm为摄动参数作渐近展开的摄动解法,在国际力学界被称为“钱伟长方法”。1948年,在奇异摄动理论方面写出有关固定圆板的大挠度问题的渐近解,称为“钱伟长方程”。解放后,致力科学理论和工程力学领域,成为我国近代应用数学与力奠基人之一.2、信义兄弟——孙水林 孙东林 【获奖名片】信义
【颁奖词】言忠信,行笃敬,古老相传的信条,演绎出现代传奇,他们为尊严承诺,为良心奔波,大地上一场悲情接力。雪夜里的好兄弟,只剩下孤独一个。雪落无声,但情义打在地上铿锵有力。【人物介绍】
孙水林,男,1960年生。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泡桐镇人,建筑商。孙东林,男,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泡桐镇人,孙水林弟弟。
2010年2月9日,腊月廿六。在北京做建筑工程的孙水林回到天津,原定与暂住在天津的家人和弟弟孙东林聚一天再回武汉,但他查看天气预报了解到,此后几天,天津至武汉沿线的高速公路,部分地区可能因雨雪封路。他决定赶在封路
前,赶回武汉,给先期回汉的民工发放工钱。春节前发放工钱,是他对民工的承诺。
当晚,孙水林提取26万元现金,带着妻子和三个儿女出发了。次日凌晨,他驾车驶至南兰高速开封县陇海铁路桥段时,由于路面结冰,发生重大车祸,20多辆车连环追尾,孙水林一家五口全部遇难。
弟弟孙东林为了完成哥哥的遗愿,在大年三十前一天,来不及安慰年迈的父母,将工钱送到了农民工的手中。因为哥哥离世后,账单多已不在,孙东林让民工们凭着良心领工钱,大家说多少钱,就给多少钱。钱不够,孙东林就贴上了自己的6.6万元和母亲的1万元。就这样,在新年来临之前,60多名民工都如愿领到工钱,孙东林如释重负。
“新年不欠旧年账,今生不欠来生债”。孙水林、孙东林兄弟20年坚守承诺,被人们赞为“信义兄弟”。2010年9月,孙水林、孙东林兄弟入选“中国好人榜”。
2、玉树不会忘记的康巴铁汉——才哇 【获奖名片】铁汉
【颁奖词】对乡亲有最深的爱,所以才不眠不休,对生命有更深的理解,所以才不离不弃,铁打的汉子,是废墟上不倒的柱,不断地梁。他沉静的面孔,是高原上最悲壮的风景。【人物介绍】
才哇,男,青海省玉树州结古镇扎西达通村第三社社长。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住玉树州粮油公司的才哇在一阵山摇地动中懵了,回过神来以后他立即冲出了家门,开车赶往扎西达通村,他要去救自己的村民。在路上,他看着四处坍塌的房屋和被困的受伤群众,马上停下来投入到救人当中。“才哇,你们家的房屋全塌了,人被压了,你快去看看吧!”一名村干部带来的这一噩耗如晴天霹雳。然而,才哇继续在废墟里刨挖的双手却一直没有停歇下来......在紧张运送了近30多名受伤的各族群众后,他安排好下一步工作,急急忙忙赶回家去。可那个时候,呈现在他眼前的却是亲戚们帮助他料理亲人后事的场面,看着刚从废墟中挖出的3位亲人的遗体,撕心裂肺的巨大痛苦迅速穿透了才哇的身心。当他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救灾晚会上接受采访时,他最大的愿望依然是能以最快的速度回到玉树,回到他的村民身边。
4、“雷锋传人”——郭明义 【获奖名片】 传人
【颁奖词】他总看别人,还需要什么;他总问自己,还能多做些什么。他舍出的每一枚硬币,每一滴血都滚烫火热。他越平凡,越发不凡,越简单,越彰显简单的伟大。
【人物介绍】 郭明义,男,1958年12月生,辽宁鞍山人,1982年复员到齐大山铁矿工作。1996年至今,任齐大山铁矿生产技术室采场公路管理员。
入党30年来,他时时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每个工作岗位上都取得了突出的业绩。从1996年开始担任采场公路管理员以来,他每天都提前2个小时上班,15年中,累计献工15000多小时,相当于多干了五年的工作量。工友们称他是“郭菩萨”、“活雷锋”,矿业公司领导则称因郭明义使整个“矿山人”的精神得到了升华。
他20年献血6万毫升,是其自身血液的10倍多。2002年,郭明义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鞍山市第一批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2006年,郭明义成为鞍山市第一批遗体和眼角膜自愿捐献者。1994年以来,他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捐款12万元,先后资助了180多名特困生,而自己的家中却几乎一贫如洗。一家3口人至今还住在鞍山市千山区齐大山镇,一个80年代中期所建的、不到40平方米的单室里。
5、舟曲之子——王伟 【获奖名片】砥柱
【颁奖词】大雨滂沱,冲毁了房屋掩埋了哭喊。妻儿需要你的肩膀,而人民更需要你的脊梁。五百米的距离,这个战士没有回家,那个最漆黑的夜晚,他留给自己一个永远不能接起的电话,留给我们一种力量。【人物介绍】
王伟,27岁,陕西省大荔县埝桥乡游斜村人,**甘肃总队甘南藏族自治州支队舟曲县中队副中队长。
2010年8月7日晚11时20分,雷电、暴雨笼罩着舟曲县城,27岁的王伟正在单位值班,不敢一个人住在家的妻子当晚睡在娘家。屋外的雨越下越大,王伟立即向中队领导汇报雨情,准备应对突发事件。**哨响起,73名**战士带上雨披和应急灯开始清点人数。**完毕不久,营房开始晃动......11时48分,王伟带领25名官兵冒雨冲入泥石流现场。天像裂开了口子,雨水砸在王伟脸上,周围一片漆黑,即使打开应急灯,能见度也不足5米。扶着倒塌的碎石,凭借着记忆与呼救声,王伟与救援队战士搜寻着生还者。没有任何工具,王伟和救援官兵徒手掀开瓦砾,他与战友营救20多个小时,让23条生命逃离了死神的威胁,而自己怀孕2个月的妻子和岳父母一家四口人却遇难,被浑浊的泥石流无情吞噬。
救灾的那几天,王伟总会习惯性地掏电话、看妻子的未接来电。“不知道她最后会说什么„„”王伟拭去眼泪又说:“我现在就想多救人,多救出一个人,心里才能好受一些!”。
6、草原曼巴——王万青 【获奖名片】仁者
【颁奖词】只身打马赴草原,他一路向西,千里万里,不再回头,风雪行医路,情系汉藏 缘。四十载流年似水,磨不去他对理想的忠诚。春风今又绿草原,门吧的故事还会有更年轻的版本。有的内容百度屏蔽,上不去。抱歉了。找全文可以去搜狐王码博客。【人物介绍】
王万青,男,汉族,66岁,上海人,中 共 党 员,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人民医院外科主任医师。2003年退休。
1968年从上海第一医学院毕业后,自愿到条件极为艰苦的甘南州玛曲县工作,在贫穷落后的玛曲草原一呆就是42年,其间,他放弃了多次回上海的机会,凭着对玛曲人民、对藏 族同 胞的深厚感情,艰难地通过了生活关、语言关,毅然选择长期留守在高原。40多年来,他视 藏 乡为故乡,视牧民为亲人,克服重重困难,全心全意为牧民群众解除病痛,得到了广泛的尊敬和爱戴,书写了一段藏汉水乳融的民族团结佳话。
7、烈焰之中筑大爱——王茂华、谭良才 【获奖名片】 炽爱
【颁奖词】烈火是一场生死攸关的测试,生命是一道良知大爱的考验,你们用果敢应战,用牺牲作答!一对狭义翁婿,火海中三进三出,为人们讲述了什么是舍生忘死,人间挚爱!【人物介绍】
王茂华,男,1983年11月出生,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伯塘中学教师。谭良才,男,1966年4月出生,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冷水村村民,系王茂华的岳父。3月21日14:50许,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伯塘村一栋普通民房内,厅堂里有5名幼童在嬉戏,一个孩子打着了手中的打火机,灾难就这样突然到来。王茂华和谭良才得知火情之后,奋不顾身地数次冲进火海,成功救出5名孩子,而王茂华与其岳父谭良才却被严重烧伤。王茂华烧伤面积达98%,经多方救治无效,于5月2日凌晨1时19分不幸去世,年仅27岁。谭良才烧伤面积达85%,目前处于良好的恢复调养期。满怀无私无畏的爱,王茂华、谭良才这对普通婿丈在刹那间如化茧成蝶般绽放出了耀眼夺目的生命之光。
王茂华与岳父谭良才火海英勇救人的先进事迹感动全国,江西省人民政府,宜春市委、市政府分别作出向英雄表彰学习的决定,王茂华同志被授予革命烈士、五四青年奖章、优秀教师等光荣称号。
8、三栖尖兵——何祥美 【获奖名片】神兵
【颁奖词】百折不挠,百炼成钢,能上九天,能下五洋,执著手中抢,百步穿杨,胸怀报国志,发愤图强。百战百胜,他是兵中之王!【人物介绍】
何祥美,男,汉族,29岁。江西崇义人,现人民解放军73653部队73分队上士。1999年12月入伍时,何祥美只是一个初中文化水平的农村青年。当兵第6年,南京军区抽调了一批训练尖子组成狙击手集训班,何祥美幸运入选。从此,开始了一个传奇的军旅生涯。在不到五年的时间里,何祥美已经让自己成为一名具备“三栖”作战能力的全能战士。
三栖尖兵的美誉是艰苦的训练换来的。刚进入狙击班,他就立志要成为狙击手中的王者,强迫自己去忍受炼狱一样的生活。
训练中,何祥美总是第一个端枪,最后一个放枪。狙击手不仅要懂得如何射击,还深入学习和掌握射击原理。凭着一股韧劲,他啃下《射击学》、《终极狙击手》等专业书籍;常年阅读《轻兵器》、《兵器知识》等杂志;整理笔记3万余字,绘制各种图表60多张,记录各种数据850组,打下扎实的射击理论基础。狙击手因射程远,对射击环境格外敏感,稍有变化便要调整瞄准点,俗称“修风”。这也是狙击手达到“人枪合一”境界的必经之路。为迈过这道坎,何祥美
把毫无规律可循的数千个射击参数,牢牢“烙”在脑海里,在实践中用心体味揣摩。如今,射程随你定、目标可大小,何祥美抬头一瞟,几秒钟内便能判定风向、风速,目测距离和高低角,得出正确的修正值。其结果多次与测量仪比对,误差接近于零。
魔鬼般地训练,铸造出一个又一个神奇:何祥美精通狙击步枪、匕首枪、微型冲锋枪等8种轻武器射击,在200米距离上指哪打哪,发发命中要害;手枪速射,从拔枪、上膛到击发,仅需0.58秒„„
过硬的本领使他被战友们封为“枪王”。关键时刻“枪王”显神威 每逢重大活动,部队都要抽调最厉害的狙击手参与安保。这种任务,每次都落不下何祥美。2006年以来,先后参加20多次汇报演示,被上海合作组织峰会、APEC会议等指定为安保人员、1号狙击手。
2007年11月,给军委徐才厚副主席汇报演示时,一发准确命中目标靶心,受到徐副主席的表扬和肯定,并单独接见和合影。被表彰为全军爱军精武标兵。荣立三等功2次。
当一名神枪手的目标实现后,何祥美又有了新的目标——成为“空中猎鹰”。他广泛涉猎和钻研相关知识,不舍昼夜。4个月的训练时间,何祥美成功处置10多次险情。凭借过硬的素质和技术,何祥美试飞某飞行器成功并当上教员。喜欢挑战的何祥美又给自己找到了新目标——潜水。潜海是一项高难度、高风险课目,稍有不慎,水压便会对人产生致命伤害。考核时,何祥美第一个跳入冰冷的海水。他1米1米慢慢地下潜,每下潜2米都会进行一段时间抗压。等他上岸时才发现,只有他一个人完成了10米海底下潜的训练任务。
业务精熟,不忘理论学习。刚到部队时,何祥美只有初中文化水平,但他见缝插针看书学习,所有的节假日都有效利用起来,经过3年艰苦努力,他通过全军法律专业自学考试的全部15门课程,拿到大专文凭。从农家子弟到具备特种爆破、深海潜水、伞机降等30多种作战本领的军事尖子,从普通一兵到“全军爱军精武标兵”„„南京军区战士何祥美,用青春、热血和忠诚,把自己的军旅生涯书写得既精彩又壮美。
9、最美洗脚妹——刘丽 【获奖名片】姐姐
【颁奖词】为什么是她,一个瘦弱的姑娘,一副疲惫的肩膀。是内心的善良,让她身上有圣洁的光芒。她剪去长发,在风雨里长成南国高大的木棉,红硕的花朵,不是叹息,是不灭的火炬。【人物介绍】
刘丽,29岁,来自安徽颍上县的农村姑娘。
刘丽有五个兄弟姐妹,因家境贫寒,14岁那年,还在念初中就辍学了,她要外出打工,挣钱为弟弟妹妹交学费、贴补家用。她先后到湖北、江苏等地打工,做过服务员,当过保姆。2000年至今,刘丽一直在厦门一家足浴城当“洗脚妹”,月薪2000-3000元,曾被老家的人误会。然而,让身边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为了“生计”打拼的刘丽,把辛辛苦苦攒下来的大部分积蓄都捐助给了那些贫困学生,她自己却仍然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据厦门同安区妇联透露,从2006年起,刘丽通过厦门市妇联在同安一些中小学校展开一对一资助,资助人数也从最初的7个至10个,到现在固定的37个。她把赚来的钱几乎都资助了贫困学生,还号召数百位好心人加入她的爱心团队。虽然有人说她“傻”,但更多人认为---她是中国最美的洗脚妹。
10、警界保尔——孙炎明 【获奖名片】活着
【颁奖词】重犯监室年年平安,而自己的生命还要经历更多风险。他抖擞精神,让阳光驱散铁窗里的冰冷,他用微笑诠释着什么是工作,用坚强提示着什么是生活。人生都有同样的终点,他比我们有更多坦然。【人物介绍】
孙炎明,男,1962年10月出生,浙江省东阳市看守所任监管民警。
从警28年来,孙炎明同志立足本职,恪尽职守,教育挽救了一大批失足人员。2004年被查出患脑癌,6年来三次作手术,与死神擦肩而过。但是他始终保持快乐向上的心态,与病魔抗争,并坚持战斗在公安基层一线。
“只要我在岗一天,就要干好一天的工作,监所安全我才心安。”孙炎明说。9年来,孙炎明分管和协管的监室从未发生过任何安全事故。他分管的两个监室在所里保持着两个最好:在押人员秩序最好,教育改造效果最好。
2008年,孙炎明所在的看守所住进一位死刑犯,情绪暴躁,屡次闹事。孙炎明仔细问案情、看卷宗,主动要求将叶某调到自己负责管理的监室。经过一段时间的耐心工作,犯人平复下来,并认识到自己的罪行。被执行死刑的那天,犯人要求见孙炎明最后一面。他说:“孙管教,这些日子给你添麻烦了。谢谢你,你的恩情来生再报。”
“我的生命延续一天,就要把工作干好一天!我的工作对象是一个特殊群体,能在有生之年,多挽救几个误入歧途的人,是我最大的心愿”――摘自孙炎明语录6年前,他被确诊患上脑癌,先后动过三次大手术„„可每当身体稍好一些,他就主动要求上岗工作,被同事们尊敬地称为警界的“保尔柯察金”。他的事迹传开后,在各界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
特别奖:
1、海地地震遇难8名中国维和人员
2、K165次列车乘务组
3、中国志愿者 事迹:
1、海地地震遇难8名中国维和人员 北京时间1月13日5时53分,海地发生里氏7.3级强烈地震,首都太子港及全国大部分地区受灾情况严重。此次地震共造成近20万人丧生,其中包括8名中国维和人员遇难:朱晓平,男,汉族,48岁,公安部装备财务局局长; 郭宝山,男,满族,60岁,公安部国际合作局副局长; 王树林,男,汉族,58岁,公安部装备财务局调研员; 李晓明,男,汉族,35岁,公安部国际合作局干部;
赵化宇,男,汉族,38岁,公安部警务保障局副处长,驻海地民事警察队长; 李 钦,男,汉族,47岁,云南公安边防总队参谋长,驻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政委;
钟荐勤,男,汉族,35岁,云南公安边防总队宣传处干事,驻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宣传官;
和志虹,女,纳西族,35岁,云南公安边防总队昆明边防检查站教导员,驻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联络官。
据了解,此次地震震中位于海地首都太子港西部约15公里处,震源深度约为8公里。而中国第八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的驻地就在太子港。
海地时间1月12日下午13时40分左右,朱晓平一行降落在海地首都太子港机场。他们一刻也没有休息,随即赶去中国维和警察营地,看望维和队员。然后,又赶赴联海楼与联合国官员商谈。
16时53分,灾难降临。“维和英雄,浩气长存”。2010年1月19日,公安部政治部正式批准在海地地震中不幸遇难的8名中国维和警察为烈士。1月20日上午9时,公安部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大礼堂为8位遇难维和人员举行共和国公安维和英烈遗体告别仪式。
2、K165次列车乘务组
2010年8月19日15时15分,西安开往昆明的K165次旅客列车运行至宝成线德阳至广汉间,洪水致使石亭江大桥5、6号桥墩倒塌,7号桥墩倾斜,造成列车机后5-17位车辆脱线,1318名旅客的生命财产安全遭受严重威胁。危急时刻,K165次列车司机果断采取紧急制动措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列车停稳;K165次列车乘务组临危不乱,迅速组织旅客有序撤离,在15分钟内把所有旅客安全转移,随后列车15、16号车厢坠入江中。此次事故中,旅客和铁路职工无一人伤亡,创造了抢险救援的奇迹。
铁道部授予西安铁路局西安客运段K165次列车第二乘务组“抗洪抢险勇救旅客英雄列车”荣誉称号,给予记大功一次,同时授予火车头奖杯。
3、中国志愿者 世博会,亚运会都有你们忙碌的身影。
第三篇:2016感动中国人物
2016感动中国人物1孙家栋:星斗焕文章
【颁奖词】少年勤学,青年担纲,你是国家的栋梁。导弹,卫星,嫦娥北斗,满天星斗璀璨,写下你的传奇。
年过古稀未伏枥,犹向苍穹寄深情。【人物事迹】孙家栋是中国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是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他领导下所发射的卫星奇迹般地占整个中国航天飞行器的三分之一。
2016感动中国人物2王锋:忠义感乾坤
【颁奖词】面对一千度的烈焰,没有犹豫,没有退缩,用生命助人火海逃生,小巷中带血的脚印刻下你的无私和无畏。高贵的灵魂浴火涅槃,在人们的心中永生。
【人物事迹】2016年5月18日凌晨,河南南阳市卧龙区西华村一栋民宅突发大火,租住在一楼的王锋发现火情后,义无反顾地3次冲入火场救人,20多位邻居无一伤亡。第三次从火场出来时,王锋已快被烧成了“炭人”,浑身都是黑的,神智已不清醒,大约五六十米距离的路面全留下了他血染的脚印。
2016感动中国人物3支月英:芳兰振蕙叶
【颁奖词】你跋涉了许多路,总是围绕着大山。吃了很多苦,但给孩子们的都是甜。坚守才有希望,这是你的信念,三十六年,绚烂了两代人的童年,花白了你的麻花
辫。
【人物事迹】1980年江西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19岁的南昌姑娘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只身到离家两百多公里、海拔近千米且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一名深山女教师。36年,她从“支姐姐”到“支妈妈”,绚烂了大山里两代人的童年。
2016感动中国人物4秦玥飞:君子通大道
【颁奖词】在殿堂和田垄之间看,你选择后者,脚踏泥泞,俯首躬行,在荆棘和贫穷中拓荒。洒下的汗水是青春,埋下的种子叫理想,守在悉心耕耘的大地静待收获的时节。
【人物事迹】耶鲁大学毕业,现任湖南省衡山县福田铺乡白云村大学生村官、黑土麦田公益(Serve for China)联合发起人。2011年,秦玥飞到衡山县贺家乡任大学生村官,2013年被评为央视“最美村官”,立个人一等功一次。
2016感动中国人物5张超:浩气展虹䨘
【颁奖词】那四点四秒,祖国失去了优秀的儿子,你循着英雄的传奇而来,向着大海的方向去。降落,你对准航母的跑道再次起飞,你是
战友的航标。
【人物事迹】2016年4月27日,张超在驾驶舰载战斗机进行陆基模拟着舰接地时,突发电传故障,危机关头,他果断处置,尽最大努力保住战机,推杆无效、被迫跳伞,坠地受重伤,经抢救无效壮烈牺牲。
2016感动中国人物6李万君:器成天下走
【颁奖词】你是兄弟,是老师,是院士,是这个时代的中流砥柱。表里如
一、坚固耐压、鬼斧神工,在平凡中非凡,在尽头处超越。这是你的人生,也是你的杰
作。
【人物事迹】为了在外国对我国高铁技术封锁面前实现“技术突围”,李万君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钻劲儿、韧劲儿,一次又一次地试验,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核心试制数据,积极参与填补国内空白的几十种高速车、铁路客车、城铁车转向架焊接规范及操作方法,先后进行技术攻关100余项。
2016感动中国人物7梁益建:推诚结仁爱
【颁奖词】自诩小医生,却站在医学的巅峰,四处奔走募集善良,打开那些被折叠的人生,你用两根支架,矫正患者的脊柱,一根是妙手,一根是仁心。
【人物事迹】梁益建多年前学成回国,参与“驼背”手术3000多例,亲自主刀挽救上千个极重度脊柱畸形患者的生命,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极重度脊柱畸形矫正专家,并建立爱心基金,帮助更多人。
2016感动中国人物8郭小平:暖带入春风
【颁奖词】瘦弱的孩子需要关爱,这间病房改成的教室是温暖的避难所。你用十二年艰辛,呵护孩子,也融化人心。郭校长,你是风雨中张开羽翼的强者!
【人物事迹】2004年,临汾第三人民医院院长郭小平和同事一起办起了“爱心小课堂”,2011年学校被列入正式国民教育序列。临汾红丝带学校是国内唯一一所艾滋病患儿学校,郭小平目前担任临汾市红丝带学校校长。此举受到彭丽媛等人的高度评价。
2016感动中国人物9阿布列林·阿布列孜:澄清有片心
【颁奖词】在细碎的时光中守望使命,以奋斗的精神拥抱生活,执法无私,立身有责,恪尽职守,勤勉为公。
在这片土地上,红柳凝聚水土,你灌溉心灵。
【人物事迹】维吾尔族,新疆哈密地区中级人民法院退休干部。工作46年来,阿布列林不管是当农民、当工人、当检察官,不管在什么岗位,都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工作,像一颗螺丝钉,拧到哪儿都不松扣。
2016感动中国人物10潘建伟:曙色满东方
【颁奖词】嗅每一片落叶的味道,对世界保持着孩童般的好奇,只是和科学纠缠,保持与名利的距离。站在世界的最前排,和宇宙对话,以先贤的名义,做前无古人的事业。
【人物事迹】潘建伟,46岁,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2016年8月16日,由我国自主研制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成功发射,它将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
特别致敬 中国女排
北京时间8月21日,巴西里约热内卢小马拉卡纳球场,中国女排3:1击败塞尔维亚队,时隔12年历史上第三次捧起奥运会冠军奖杯。
第四篇:2011感动中国人物
2011感动中国人物
胡忠、谢晓君怒放高原的并蒂雪莲
【颁奖词】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他们放下苍老的父母,是为了成为最好的父母。不是绝情,是极致的深情;不是冲动,是不悔的抉择。他们是高原上怒放的并蒂雪莲。
张平宜跨越海峡的希望之翼
【颁奖词】蜀道难,蜀道难,台湾娘子上凉山。跨越海峡,跨越偏见,她抱起麻风村孤单的孩子,把无助的眼神柔化成对世界的希望。她看起来无比坚强,其实她的内心比谁都柔软。
阿里木烤羊肉串的爱心巴郎
【颁奖词】快乐的巴郎,在烟火缭绕的街市上,大声放歌。苦难没有冷了他的热心,声誉不能改变他的信念。一个人最朴素的恻隐,在人群中激荡起向善的涟漪。
吴菊萍托举生命的最美妈妈
【颁奖词】危险裹胁生命呼啸而来,母性的天平容不得刹那摇摆。她挺身而出,接住生命,托住了幼吾幼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她并不比我们高大,但那一刻,已经让我们仰望。
孟佩杰恪守孝道的平凡女孩
【颁奖词】在贫困中,她任劳任怨,乐观开朗,用青春的朝气驱赶种种不幸;在艰难里,她无怨无悔,坚守清贫,让传统的孝道充满每个细节。虽然艰辛填满四千多个日子,可她的笑容依然灿烂如花。
刘伟用灵魂演奏生命音符
【颁奖词】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执地为梦想插上翅膀,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相信自己。那变幻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飞翔的轨迹。
朱光亚遥远苍穹中最亮的星
【颁奖词】他一生就做了一件事,但却是新中国血脉中,激烈奔涌的最雄壮力量。细推物理即是乐,不用浮名绊此生。遥远苍穹,他是最亮的星。
刘金国烈火锻造的铁血将帅
【颁奖词】贼有未曾经我缚,事无不可对人言。是盾,就矗立在危险前沿,寸步不退。是剑,就向邪恶扬眉出鞘,绝不姑息。烈火锻造的铁血将帅,两袖清风的忠诚卫士。
杨善洲不负群众的草鞋书记
【颁奖词】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他心向未来。清廉,自上任时起;奉献,直到最后一天。60年里的一切作为,就是为了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吴孟超坚守肝胆事业的医者
【颁奖词】60年前,他搭建了第一张手术台,到今天也没有离开。手中一把刀,游刃肝胆,依然精准;心中一团火,守着誓言,从未熄灭。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马,要把病人一个一个驮过河。
【2012吴斌颁奖词】平凡的职业,生命的伟岸。危急关头,强忍剧痛。你用生命中的最后1分16秒完美的诠释了作为一名普通司机的责任与担当,你用生命为我们树立了坚守岗位、舍己为人的光辉榜样。吴斌--你是当之无愧的平民英雄。
第五篇:2010感动中国人物
卓琳平凡至伟
2009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卓琳的颁奖词: 彩云之南的才女,黄土高原上的琼英。携小平手五十八载,硝烟里转战南北,风雨中起落同随。对她爱的人不离不弃,让爱情变成了信念。她的爱向一个民族的崛起,注入了女性的坚定、温暖与搀扶。
宋文骢壮志凌云
2009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宋文骢的颁奖词: 少年伤痛,心怀救国壮志;中年发奋,澎湃强国雄心。如今,他的血液已流进钢铁雄鹰。青骥奋蹄向云端,老马信步小众山。他怀着千里梦想,他仍在路上。
阿里帕·阿力马洪母爱最真
2009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阿里帕的颁奖词:不是骨肉,但都是她的孩子,她展开羽翼,撑起他们的天空。风霜饥寒,全都挡住,清贫劳累,一肩担当。在她的家里,水浓过了血,善良超越了亲情。泉水最清,母爱最真!
萨布利亚·坦贝肯光明心生
2009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萨布利亚·坦贝肯的颁奖词: 她看不到世界,偏要给盲人开创一个新的天地。她从地球的另一边来,为一群不相识的孩子而来,不企盼神迹,全凭心血付出,她带来了光。她的双眼如此明亮,健全的人也能从中找到方向。
张正祥勇者无敌
2009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张正祥的颁奖词: 生命只有一次,滇池只有一个,他把生命和滇池紧紧地绑在了一起。他是一个战士,他的勇气让所有人胆寒,他是孤独的,是执拗的,是雪峰之巅的傲然寒松。因为有这样的人,人类的风骨得以传承挺立。
陈玉蓉母爱齐天
2009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陈玉蓉的颁奖词:
这是一场命运的马拉松。她忍住饥饿和疲倦,不敢停住脚步。上苍用疾病考验人类的亲情,她就舍出血肉,付出艰辛,守住信心。她是母亲,她一定要赢,她的脚步为人们丈量出一份伟大的亲情。
朱邦月 一家之主
2009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朱邦月的颁奖词: 这个奇特的家庭,集中了世界上最多的苦难,也凝聚了人间最真的情感。头发花白,面带微笑,这个温和而坚定的老人,胸中盛满四十年的艰难。他这支拐杖,是一家人的翅膀。他这双肩膀,扛住了生命的重量。
沈浩践行信念
2009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沈浩的颁奖词: 两任村官,六载离家,总是和农民面对面,肩并肩。他走得匆忙,放不下村里道路工厂和农田,对不住家中娇妻幼女高堂。那一年,村民按下红手印,改变乡村的命运;如今,他们再次伸出手指,鲜红手印,颗颗都是他的碑文。
李灵心灵放歌
2009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李灵的颁奖词: 一切从零开始,从乡村开始,从识字和算术开始。别人离开的时候,她留下来;别人收获的时候,她还在耕作。她挑着孩子沉甸甸的梦想,她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她是八零后。
翟墨云帆沧海
2009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翟墨的颁奖词: 古老船队的风帆落下太久,人们已经忘记了大海的模样。六百年后,他眺望先辈的方向,直挂云帆,向西方出发,从东方归航。他不想征服,他只是要达成梦想——到海上去!一个人,一张帆,他比我们走得都远!
特别奖——何东旭、陈及时、方招等勇救落水儿童的大学生集体 他们纵身一跃,划出了人生最壮丽的弧线,他们奋力一举,绽现出生命最高尚的光芒。他们用青春传承了见义勇为,用无畏谱写了一曲英雄的赞歌。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刘姝威这样评价他们:
他们用19岁的肩膀铸造生命之梯,他们的行动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涂光晋:三个年轻生命的逝去和两个孩子的生还,并不是简单的生命风险交换,而是在修复和重构着健康社会应有的道德基石。杜玉波:他们纵身一跃,划出了人生最壮丽的弧线,他们奋力一举,绽现出生命最高尚的光芒。他们用青春传承了见义勇为,用无畏谱写了一曲英雄的赞歌。阎肃:挺胸踏浊浪,何惧生与死。至今江水上,清风满襟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