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洪英雄事迹报告

时间:2019-05-13 12:53: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抗洪英雄事迹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抗洪英雄事迹报告》。

第一篇:抗洪英雄事迹报告

舍生忘死,为民献身

年仅20岁、参军20个月,党龄只有8天的李向群,家富不忘报效国家,舍生忘死为民献身,于1998年8月22日累死在荆江大堤上,可歌可泣,英名永存。

正像他生前所说:“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为人民勇于牺牲奉献,就是一个有价值的革命军人。”

下面介绍的是抗洪英雄李向群生命最后时日所走过的惊人之路,生者当永记。

1998年6月13日,李向群回家探亲。也就是从那个时日开始,我国广阔的大地开始遭受历史上罕见的洪水灾害。李向群虽然回到了家里,但他每天晚上都打开电视关注着各地的水情。一天晚上,他又打开了电视,看到漓江水位在不断上涨,我国南北的汛情也在发展。作为军人的李向群意识到,部队很可能要去参加抗洪抢险。他越想越坐不住了,自觉应该提前归队。父母听向群要提前回部队,有些舍不得。母亲挽留儿子说:“你刚回来几天,在家多呆几天吧!”李向群有点调皮地说:“儿子现在是部队的人了,现在部队要抗洪抢险,我能呆得住吗?”

1998年6月22日,休假仅8天的李向群为抗洪提前返回部队。一位战友笑着说:“你急个啥?真是瞎积极。”李向群却说:“国家养兵千日,现在正是派上用场的时候,我怎么能袖手旁观呢!”

6月24日,漓江水位暴涨,桂林市区大面积进水,火车站北站水深达1.2米。部队接到紧急任务,要到青狮潭水库抢险。刚刚归队两天的李向群要求参加抢险,指导员让他在家休息,说他一路上很辛苦,就不要去了。李向群坚持要去,说:“洪水就是命令!军人能不执行吗?”

到了青狮潭水库,李向群和大家一起扛沙包垒大堤,干了两天两夜,圆满完成了任务。

这时候,离美国总统克林顿来漓江只有5天了,可漓江两岸垃圾成堆,树上挂满了五颜六色的垃圾袋。桂林市的领导非常着急,请部队火速支援,李向群又参加了清除垃圾的活动。他脏活累活抢着干,受到营部的通报表扬。

1998年8月5日,李向群所在部队接到紧急命令,立即赶赴湖北灾区。命令下达后,部队仅用40分钟全部登上北上的列车。挤在闷罐车里,正是高温的夏季,部队都没来得及吃饭,又饿又渴,难奈无比。经过30几个小时,部队到达湖北沙市,立即奔上大堤抢险。

1998年8月7日下午2点,李向群随部队从沙市到达弥市镇。8月8日上午8点半,荆江干堤马浩段大面积散漫,部分地段出现滑坡,情况紧急,部队迅速上堤抢险。

李向群迅速穿上救生衣,扛着铁锹,和战友们一起赶往大堤,立即投入抢险。别人一次扛一个沙包,李向群扛两个,排长郭秀磊劝他,说:“向群,悠着点劲,干得太猛,明天怎么办?”李向群笑着说:“排长,没关系,我年轻有的是力气,再说,力气用完了还可以再长啊!”太阳当头照,李向群扛着两个沙包,气喘吁吁,不一会儿,衣服就被汗水湿透了。

战友朱天平看到李向群这样拼命干,非常佩服,也非常心疼。朱天平知道劝也没用,就在给李向群装沙土的时候少装一些。李向群发现后,撑开编织袋,使劲嚷着:“再装点!再装满一点!”他嫌小朱动作慢,干脆把铁锹抢过来自己装。两个半小时,李向群双肩被编织袋蹭破了皮,渗出了鲜血,一共扛了50多趟,是全营扛包最多的。

1998年8月7日晚,李向群在湖北沙市的弥市镇大口村,怀着激动的心情趴在背包上连夜写了一份入党申请书,8日早上,郑重地交给了指导员。李向群涨红着脸对指导员说:“这是我的入党申请书,请党支部在„水线‟上考验我,把最艰巨的任务交给我,最危险的地方让我上,我一定用实际行动证明我的入党誓词。”

1998年8月8日晚11点,为迎战长江第4次高峰,9连的临时会议室里正在热烈讨论参加抗洪抢险突击队的人员名单。

李向群刚刚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一心想加入突击队。可是,他听说参加突击队的都必须是党员、干部和骨干。可他什么都不是,想什么办法才能加入突击队呢?

李向群来到会议室门口,大着胆子喊了一声“报告”,就推开了会议室的门。正在屋里开会的人都不做声了,不知道他有什么事。李向群看到大家疑惑的目光,也有些不自在,一下子说不出话来了。这时,指导员胡纯林开了口,他明白李向群是来干什么的,可是,他说:“怎么还没休息?有什么事明天再说吧!说不定一会儿还要去抢险呢!”李向群定了定神,大声说:“我正是为这事来的,请批准我参加突击队吧!”他说得很恳切,两只眼睛看着大家。

指导员听了李向群的话非常感动,说道:“你提的要求很好,我们很高兴。但是,作为一名战士,要服从组织的安排!”李向群有点着急,说:“我自幼在江边长大,身体结实,水性好,最适合担任抗洪抢险突击队员了。”

连长说:“你的心情我们理解。可是,突击队员要求是党员和骨干。你不是骨干,也没入党,就不要参加了。”

李向群急了,又说:“连长,指导员,我虽然不是党员,但我已交了入党申请书,让我在突击队里接受考验吧!”

大家听了李向群的话,觉得有道理。连长和指导员也交换了一下眼色,会心地点了点头。

指导员站起来说:“好了,根据李向群同志的一贯表现和他强烈的要求,我同意他参加突击队!凡是同意的举手!”

李向群如愿成了突击队员,高兴地走出了会议室,抓紧做抢险的准备去了。

1998年8月13日10点25分,李向群随部队火速赶到弥市大坪口幸福闸排险。这时候,长江第5次洪峰逼近沙市,幸福闸发生较大面积散浸,需要迅速查清漏洞,排除险情。

幸福闸这个地方,江面弯多水急,漩涡不断,恶浪一个接着一个扑向堤岸。连长正在考虑下水排险的人选,李向群拨开人群走到闸前对连长说:“我下去试试!”说完一个猛子扎下去。30秒、50秒,李向群一直没露头。大家都着急起来。1分钟过后,李向群才从下游10几米的水面冒出来。指导员忙问:“怎么样?”李向群说:“水流太急,控制不住身子。”连长命令拿背包带,把6只沙袋捆在一起放入水里,脱掉衣服要亲自下去。李向群一下子把背包绳抢过来,说:“连长,我下去过一次,心里有底,还是我下吧!”说完,李向群抱着沙袋沉入了水中。在下沉当中,李向群的右脚踝关节不小心碰到闸门,被划开一个4厘米长的口子,鲜血直流,可他全然不顾,手脚并用,来回探寻,终于找到了闸门渗水口的准确位置。

李向群上岸后,连长见他右脚踝流血不止,立即叫卫生员为他包扎,并让他去休息。李向群不肯,说:“多一个人就多一分力量,多扛一袋沙包,大堤就多一分安全。这个时候,我怎么能休息!”李向群又和大家投入了封堵管涌的战斗。

在全连官兵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封住了渗水洞,排除了险情。

1998年8月14日,由于李向群在抗洪抢险中表现出色,经连队党支部大会讨论,一致同意接受他为中共预备党员。

1998年8月16日,长江第6次洪峰到达荆江,沙市水位45.22米,创历史最高记录。下午5点30分,李向群和战友们来不及吃晚饭,火速赶到南平大堤投入抢险。这时,有的堤段河水已漫过大堤,次日凌晨4点,9连作业区正南侧约300米处突然发生10多米长的内滑坡,情况紧急,李向群大喊一声:“不好!快上!”带头跳入水中,随着,9连官兵也纷纷跳入水中,大家手拉手筑起两道人墙护住大堤。

1998年8月17日上午,与洪水搏斗了一夜的李向群,悄悄来到营部找到卫生员。他向卫生员要感冒药,一试表,发烧挺厉害。卫生员给他开了两包药,让他签个字,回去休息。李向群想,签了名就不能上大堤了,一点感冒用不着休息。卫生员王稳容曾和李向群一起参加函授学习,就对他说:“大家都在大堤上抢险,我又刚入党,怎么能休息,如果连里干部问起这件事,你可要给我保密。”

卫生员说,这次我给你保密,下次可不行了。

1998年8月19日上午,李向群仍然没有退烧,听到天兴堤段又出现8个管涌群后,又和战友们奔向天兴堤。其实他请个假就可在家休息,但是他觉得堤上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制服洪魔的力量,况且,自己已是一名共产党员了,更应严格要求自己,应该轻伤不下火线。

在天兴大堤,李向群看到浑浊的江水从管涌口喷出,扛起沙袋就跑,两袋、三袋、四袋,忘记了病痛,渐渐地,他的脚步慢了下来,头不怎么痛了,可昏沉沉的。突然,他觉得好像碰到什么东西,一看,是指导员和排长。排长责怪李向群,说:“休息一下,不要劳累过度了。别人扛一包,你老是扛两包,这怎么行!”指导员看到李向群脸色发青,用手一摸他的额头,真烫手,就对排长说:“把他送回去!”李向群不肯走,分辩说:“这点小病不算什么!”指导员说:“你带病坚持抢险,精神可嘉,但这种做法不可取。”

李向群死活不下堤,一直带病坚持战斗,直到晕倒在大堤上。李向群被送进了卫生队。

在卫生队里,李向群躺不住,一听有情况就不顾一切地往堤上跑,前后3次“出逃”。他说:“都什么时候了,我还能躺得下!”

1998年8月21日,南平大堤有一段堤基塌陷,引发70米的内滑坡,汹涌的江水不断冲击着江堤,随时都有崩溃的危险。

上午8点,全团官兵到南平大堤险段抢险,有的挥舞铁锨装填沙包,有的肩扛手抱沙包,干得热火朝天。忽然,一班长王绍发现李向群也在大堤上。指导员跑过去,说:“快回去,你还要不要命?”李向群真诚地说:“指导员,险情这么急,全团都上了,我在医院里躺着不踏实。”指导员命令道:“不行!你必须回去!一班长,你把他送回去!”李向群被推上了车。可是,不大会儿,李向群又出现在大堤上。

李向群带病坚持抢险,和战友们一起装填沙土,搬运沙包。他感到阵阵头晕,却不肯少填一铲沙,少扛一个沙包,少跑一步路。战友们看他脸色发青,嘴唇发紫,都劝他休息,他微微一笑,“我没事的!”

上午10点左右,李向群已经非常疲累。当他扛着两只沙包再次爬上大堤时,头一阵儿发晕,一个跟头栽倒在大堤上。战友们赶紧围过来一看,沙袋压在李向群肩膀上,他的鼻孔渗出了鲜血。一位在堤上送水的老大娘唐书秀,将李向群抱在怀里,急忙褪下手镯给他刮痧。55岁的唐书秀看着不省人事的李向群眼泪汪汪,心里一阵难过。15分钟以后,李向群苏醒过来。他喝了两碗水,休息了几分钟,不顾大家的劝阻,又扛起了沙包。这时,他每走一步,双腿像灌了铅似的沉重,还直打颤。他咬紧牙关,紧锁眉头,心里默念着:坚持,坚持,再坚持。满头汗水的李向群扛到20多包沙袋时,终因疲劳过度,一头扑倒在大堤上,口吐鲜血,昏死过去。

11点5分,李向群在教导员王战飞的护送下,被送进公安县第二人民医院急诊室,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抢救,李向群才慢慢睁开了双眼。李向群此时生命垂危,但还用微弱的声音对教导员说:“管涌堵住了没有?还滑不滑坡?晚上还有没有任务?”教导员流着眼泪说:“向群!你安心治病吧,大堤没事了。”

当天下午,李向群被紧急送到武汉抢救。因为他极度劳累,导致心力衰竭,肺部大面积出血,经多方抢救无效,于22日10点10分永远闭上了眼睛。

1998年8月28日,南平镇港关中学校门口挂着“李向群同志永垂不朽”的横幅,下午1点半在港关中学为抗洪英雄李向群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会场里摆满了花圈,烈士的遗像高高悬挂在深蓝色的挽幛上,“为人民战洪魔流芳千古,保大堤献青春英名永存”的挽联在风中飘动。

55岁的唐书秀大娘热泪涌流,在低回的哀乐声中呜咽地向人们诉说着:“这孩子是累死在大堤上的啊!”

师政委曾求腾噙着泪花念悼词,念着念着失声痛哭起来。琼山市副市长王舜边哭边说:“向群是党的好儿子,是我们琼崖人民的好儿子啊!”

李向群,一个崇高的形象永远屹立在千万人的心头;李向群,又一位伟大的英雄,英名千古

第二篇:抗洪英雄周丽平

抗洪英雄周丽平──一个军人的瞬间与永恒

【英模小传】周丽平,1968年生,浙江丽水人,南京军区原某装甲步兵团一营三连见习排长。1986年入伍,1991年入党。1991年7月19日,在安徽省颍上县执行抗洪救灾任务中,为抢救遇险的民船英勇献身,中央军委追授他“抗洪救灾模范”荣誉称号。

“我们学习周丽平光辉的榜样,我们接过周丽平闪亮的钢枪。报效祖国,报效人民„„”这首为纪念周丽平而创作的歌曲,如今已成为周丽平生前所在连的连歌。和着雄壮有力的节拍,记者开始追寻周丽平的足迹。

时光倒退到1991年7月11日,这天是周丽平从石家庄装甲兵指挥学院毕业到部队报到的日子。当时,正值他所在连准备开赴安徽省颍上县执行抗洪抢险任务。连队考虑周丽平刚到部队,行李还在托运途中,决定让他留守。但周丽平坚决请求参战。

7月19日下午,颍上县境内的沙家洼河面上,一艘装运救灾物资的百吨民船触滩搁浅,面临断裂的危险。上级下达抢救遇险船只的任务后,周丽平主动担负危险性很大的泅渡断后任务。当他奋力游向遇险船只时,被突然涌来的巨浪冲向下游,英勇献身。此时,他分配到部队刚8天。

周丽平走了,匆匆地走了。他把诗一般的年华,融入了那条千年流、万年淌的大河,用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英雄的赞歌,从瞬间走向永恒。“学习周丽平,献身为人民”——走进周丽平生前所在的某部三连,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这条鲜红的标语。这是1992年1月19日,江泽民同志视察部队时所题写的。

英雄虽已远逝,但他那种履行使命无限忠诚,服务人民舍身忘死的精神正在一茬茬官兵中代代相传。2003年7月,淮河流域洪水肆虐,三连官兵受命奔赴灾区。二级士官王传加,正在安徽省凤台老家操办婚事,得知连队到蚌埠地区执行抗洪任务后,毅然告别尚未完婚的妻子和家人赶往抗洪一线。三连官兵把抗洪抢险战场当作实践英雄“献身为人民”精神的生动课堂,连续奋战3昼夜,成功封堵多处管涌。

每逢受领演习等重大任务,三连官兵都要来到英雄的事迹陈列室进行战斗动员,在英雄肖像前宣誓,坚定敢打必胜的信心。去年,集团军组织建制连专业训练比武考核,要求不落一人全员额参加。连队数名战士带着伤痛坚持参加比武,最终,连队将桂冠收入囊中。

英雄壮举感动四方。多年来,地方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纷纷来到部队参观学习,领悟“周丽平精神”的魅力。在留言簿上,有这样一句话让人感慨:“岁月可以磨灭一切痕迹,但磨灭不了我们对英雄的记忆,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解放军报 代烽)

第三篇:抗洪英雄隆小华

抗洪英雄隆小华

——记严塘镇人大代表隆小华同志抗洪抢险的先进事迹

2014年5月25日,星期天的早晨8点10分,急促手机铃声,打断了正在写白水洞整改报告的隆小华同志,接完电话后他一边催促妻子说“快,帮我准备胶鞋还有雨衣”,一边找车钥匙准备出发。一时间,白水洞告急、207国道沿线村民告急,东建公司告急,严塘镇告急,一场突如其来的瓢泼大雨拉开了严塘镇抗洪救灾的序幕,这场大雨在给全镇人们带来灾难的同时也考验了全镇干部的作风,在这场大雨中,上演了一幕幕感人的场景,涌现出一批敢于担当的先进人物。

防大汛,他是站在风口浪尖的磐石

“严塘最大的险情在207国道沿线,小华你必须马上赶过去协调指挥,出了问题唯你是问。”电话里,镇长周桂清匆匆吩咐。边开车,边安排白水洞和碎石协会的抗灾事宜,8点30分隆小华同志到达现场207国道现场,整改后水泥路面高出原来路面近70公分左右,加之配套设施不完善,排洪渠道淤塞,出现在眼前的已经是“路面成河,农田成海”局面。隆小华马上向镇办公室、镇领导进行了情况汇报,同时迅速组织湖城、塘里村干部、党员、组长、年青村民投入到抢险救灾行动中来,他一方面安排人员帮助马路两旁的群众的抢救财产,另一方面组织党员、组长通知住在危房的村民转移,在短短的4个小时内共抢救损失达20万,转移村民50余户。

救险情,他是冲在队伍前列的尖兵

下午1点30分,207国道水情基本稳控,他马不停蹄地赶往东建公司。冒着大雨,他不顾危险到采石场查看灾情并及时与公司的技术人员一起商量解决办法。在他的指挥下,他们及时的将采石场的较大的石头移走,防止引发地质灾害及山体滑坡。经过两小时的努力工作,所有散落在场内的碎石被运走,当地的险情得以解除。他擦了擦满是雨水和汗水的脸,长长的吁了口气。下午3点,当采石场的傅总准备留他吃饭的时候,他看了看天空依旧淅沥下着的雨水,摇了摇头又一次踏上了抗灾的征程。15点50他赶到了白水洞,一到现场,他顾不上休息亲自带领白水洞工作人员赶往山体滑坡的现场,做好现场的拍照工作,组织可能受损的村民转移,经过3小时的努力,他查看了山体滑坡点10处,转移群众5户,确保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论精神,他是践行群众路线的楷模

在大灾面前,隆小华同志以自己的实际行践行了党的群众路线,彰显了一个共产党员,一个人大代表,情系人民群众、舍生忘死、无私无畏的精神风貌。在这次抗洪抢险工作中,他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奋勇当先、顽强拼搏,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哪里有危险,他就冲向哪里,哪里险情重,他就在哪里抗击。从5月25日早晨8点至5月25日下午7点,他高强度连续工作近11个小时,嗓子喊哑了,手掌磨破了,汗水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身体多处受伤,仍然坚持不下火线。他的这种精神,感染了所有的参战人员,严塘镇党委、政府领导对他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所有参与抗洪抢险的人民群众,以及附近的村民对他给予了高度评价。

在严重的灾难面前,隆小华同志始终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冲锋在前,身先士卒,他这种不怕苦,不怕累,不顾个人安危,舍小家为大家的行动,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赞誉,谱写了一首新时期共产党员抗洪救灾的壮丽乐章!

第四篇:98抗洪英雄小故事

98抗洪英雄小故事

李向群,男,1978年出生于海南省琼山市东山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李向群的家庭经历了由穷到富的变迁,他不忘报国,追求崇高的理想。1996年12月,他弃商从戎。

在部队里,李向群不断以军队的要求,改变着自己“小老板”的一些思想。刚入伍时,他不舍得理发,但在排长的教育下理解了其中的 好处。此外,他刚入伍时,有一些哥们儿义气,见到连首长不是先敬礼,而是先敬烟。他敢想敢干,好提意见,曾经提议民主投票选举班长,让大家说了算。对于这些,连队干部总是和风细雨地加以引导,使他明白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

部队提倡士兵不吸烟、不喝酒,在入伍前,富翁子弟李向群每天要抽两包烟,因此他戒了烟,而且生活十分节俭。为了弥补自己初中文化的不足,他刻苦学习,报名补习班,制作剪报,并且肯动脑子钻研知识。他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发明了许多“鬼点子”,提高了训练质量。李向群就这样从一名特区青年,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士兵。

李向群是个热心的人。战友的家庭和个人情况,他都详细地记在本子上;战友生日,他不是搞个足球赛,就是来个烛光晚会,让战友乐呵乐呵;战友病了,他背着上卫生队,送饭送水。他长期背几个孩子过河上学,风雨不间断,并且帮失学孩子垫付学费。李向群对家人也是细心周到,他当兵20个月,只回过一次家;他怕父母惦记自己,用子弹壳摆成“天天想爸妈”5个字,拍成照片寄回家;他爱写诗,偷偷地把自己对家的思念写在诗里。

1998年,南方水灾。8月7日,李向群提前结束探亲假,随部队奔赴湖北参加抗洪抢险。第一次抢险他就十分卖力,是全营扛包最多的一个人。在险情面前,他不顾危险,亲自扎猛子查堵渗水洞。8月14日,他在荆江大堤上光荣地入了党。当晚,他兴奋地睡不着觉,在日记上写道:为了战胜洪魔,我甘愿奉献自己的一切。

8月17日凌晨,李向群参加抢险。连续奋战14个小时后,他开始感到头昏发热,瞒着别人偷偷吃了几片感冒药。17日下午,他第一次昏到在地,发烧40℃,被强行送进了卫生队。8月19日,险情又一次出现,李向群拔掉针头,奔上大堤。头痛得厉害,他就找了根带子缠在头上减轻疼痛,直到第二次昏倒在地。

8月21日,又一次滑坡出现,李向群见部队紧急出动,躲过值班卫生员,偷乘兄弟连队的卡车赶到现场运沙包,并再次昏倒。随后,他睁开眼睛,挣扎着爬起来,又加入了筑堤行列,最后口吐鲜血,栽倒在地。

8月22日,李向群因极度劳累,离开了人世。

感谢大家!感谢政府!

8月10日下午,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跌跌撞撞地扑进永胜县中医院的一间病房,紧紧抱住病床上一位四、五岁的小女孩放声痛哭:“小涛涛,奶奶找了你整整六天了!奶奶以为你被洪水冲走了!„„”生离死别又团聚的情景,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大家眼里含着热泪,在祖孙俩的哭诉声中,默默感受着那份令天地为之动容的人间真情。

祖孙俩家住重灾区永北镇中和金家村,奶奶叫金柱珍,孙女叫金涛。8月4日凌晨,当凶暴的洪水挟带着泥石流席卷整个村庄时,正逃向村外的祖孙俩被冲散了。金柱珍被陷在齐颈深的泥石流中无法动弹,金涛被残忍的洪流卷走。金柱珍老人见孙女转瞬间消失在滔滔洪流之中,悲痛欲绝,哭喊着大声呼救,被第一时间赶到的救灾现场的民警和武警发现,及时将老人从即将没顶的泥石流中挖了出来,迅速送往医院救治。在赶往医院途中,奄奄一息的金柱珍不断叫着孙女的名字,用含混不清的微弱声音恳求护送的民警和武警一定要救救她的孙女。几名民警和武警将老人送到医院后,迅速返回金家村搜救金涛,从凌晨四点半一直找到上午十点半,搜遍了金家村的每一个角落,始终找不金涛的下落。

在县中医院紧急救治的金柱珍老人苏醒过来后,哭喊着要去找她的孙女,医护人员百般劝慰,并向老人转告金家村因灾死亡者的姓名,老人才稍稍平静下来。住院救治期间,老人一遍又一遍的询问见面的每一个人,问有没有找到她的孙女金涛,但始终没有金涛的消息。老人终日泪眼不干,念叨着小孙女的名字度日如年。

金涛是金柱珍老人的“命根子”。金涛的母亲在她刚满三个月时便离家出走,金涛的父亲也常年在外不归家。金涛自幼便跟着奶奶爷爷生活在一起,祖孙相依为命艰难度日。8月4日凌晨听到警报后,金柱珍拉着孙女忙往外跑,刚出家门便被洪水冲倒,几秒钟后就不见了孙女的踪影。一天、两天„„整整六天过去了,心急如焚、悲痛欲绝的老人终于得到了一个惊天动地消息:金涛找到了,就在县中医院救治!

原来金涛与奶奶失散后,被洪流顺着村道向西冲出近三百米被挡住,被几个参加抢险的村民及时发现,迅速将整个身子淹没在泥石流中的小金涛挖了出来,并当即送到临时救护点救治,后又转到县中医院住院治疗。因伤员太多工作繁重,医护人员一直不知道金涛就是金柱珍的孙女。直到8月10下午,生离死别整整六天的祖孙俩才得以团聚。

在县中医院病房,经历大悲大喜的金柱老人紧紧地抱着孙女,不断滴落的泪珠打湿了金涛的头发,用嘶哑的声音向记者喊出肺腑之言:感谢大家!感谢政府!„„

98抗洪中董万瑞中将和少尉儿子的故事

98抗洪九江的一幕,他是统领千军的铁血将军,可是他流泪了,或许他从心底里感激那些在堤坝上与洪水拼命的战士们,不过此刻,他是用泪水来表达的,用泪水目送子弟兵的离去!向人民子弟兵敬礼!向我们的好将军敬礼!

敬礼!南京军区副司令员董万瑞、副政委雷鸣球中将!

当天下午,九江长江大堤大决口的消息传到了中南海。获悉此事后,江主席亲自打电话给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指示及时调遣部队支援九江决口抢险。

南京军区司令员陈炳德接到张副主席电话后,当即与方祖岐政委下达增兵九江的命令。同时,委派军区副司令员董万瑞中将带领一个精干的指挥小组迅即从南京乘坐军区的值班飞机飞赴九江,到现场坐镇指挥。

封堵决口,决战在即。董万瑞中将已在大堤上坐镇指挥五天五夜,他已被太阳晒得黑如木炭,脸上脱下了一层皮。以从严治军著称的中将也有一颗慈父的心。他的儿子董三榕少尉也在抗洪队伍中,是大名鼎鼎的“红色尖刀连”的排长,中将父亲还是在龙开河工地和陪同总政治部于永波主任看望“红色尖刀连”官兵时,先后两次看到又黑又瘦的少尉儿子。第二次看见比自己高一头的儿子,将军只说了一句:“看看你的手,你还没有我黑。”董三榕不好意思地笑了。其实,在连队里,他已经被战士们称为“酋长”,公认是全排最黑的人。董万瑞不心疼儿子,却心疼自己的兵。他不止一次被身边战士冒着生命危险堵决口的英雄事迹感动得流下了热泪。他总是叫记者不要写他,多写写奋战在一线的官兵们,他说:“你要我讲官兵中有多少英雄,我说不清。但我可以告诉你,他们中每一个人都是英雄,都有一串催人泪下的故事„„”

第五篇:泸沽8.31抗洪英雄追悼会

泸沽“8·31”抗洪英雄王斌周康追悼会侧记

王斌 湖南省沅江人 26岁 周康 湖北省武汉人 19岁

2012年9月10日上午凉山州委州政府为王斌、周康两位烈士举行追悼会。11时,西昌市殡仪馆广场上一片肃穆。武警总队、四川省委省政府、烈士亲属、驻西昌部队官兵、武警、政法干警、机关干部、学生和群众代表等各界人士,共4000余人在烈日中肃立哀悼,为英雄送行。

8月31日,凉山州冕宁县泸沽镇发生特大洪水,武警凉山支队四中队29名官兵奉命紧急出动,迅速投入抗洪抢险战斗,参战官兵不畏艰险、英勇奋战,累计疏散转移群众360余人,抢运物资价值220余万元。在营救遇险群众时,王斌、周康两名同志光荣牺牲,王东海同志失踪。

当主持人、凉山州州长宣布为英雄送行时,礼炮响起,泸沽镇的乡亲们呼换着英雄的名字,长跪不起。我有幸参加了这次追悼会,为英雄们的行震撼,也为乡亲们的长跪送行的场面所感动。

英雄的名字,印在了巍巍的大凉山,也深深镌刻在我的心中。2

下载抗洪英雄事迹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抗洪英雄事迹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抗日英雄事迹报告(共5则)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马立训是八路军著名的爆破英雄。抗日战争中,他共参加40余次战斗,完成爆破突击任务20余次。他苦练杀敌本领,不断革新爆破技术,采用偷爆、飞爆、空爆、连环爆等......

    一曲抗洪保通的英雄赞歌[5篇范文]

    一曲抗洪保通的英雄赞歌 ——202国道双阳河桥便道抢险保通纪实在呼兰养路总段克东养路段养护管理的记载中,一定要记下2010年5月7日抗洪抢险保畅通这浓浓的一笔。 春雨肆虐 去......

    抗洪诗朗诵

    男:我们曾在平常得,如水一般的日子里 渴望寻找英雄。遥望星辰,一颗一颗的数着 不知道,哪一个,才是真的英 女:突然有一天,温顺的水流打破了1600年的沉默 抛出一个巨大的答案 天空和......

    抗洪总结

    抗洪铁岭园林管理处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7月20日以来,我市遭受暴雨袭击, 短时降水强度大,覆盖范围广,为历史罕见。这场三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给我市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抗洪总结

    一切为了人民利益——××抗洪救灾先进事迹今年河流域发生了有史记载以来的特大洪涝灾难,××境内的河、淠河、汲河等五条河流全线超保证水位,几十万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了严重......

    抗洪演讲稿 [★]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抗洪演讲稿。”同行的人指着江堤下不远处告诉记者,“1998年抗洪抢险誓师大会就在这里举行。当时,万千军民众志成城抵挡住了滔滔洪水,确保了江汉平原的安全。......

    抗洪先进个人

    抗洪抢险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肇源县民意乡中学葛琦 7月份以来,肇源县强降雨频发,上游尼尔基水库泄洪,境内松花江、嫩江流域水位持续超警。关键时刻,危急关头,县委引领全县基层党......

    1998年抗洪

    1998年抗洪:军民团结战胜百年未遇特大洪灾 2010年07月20日 16:00新华网【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0条 参加抗洪的解放军官兵 【前言】 1998年抗洪救灾的情景人们至今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