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与礼仪规范

时间:2019-05-13 12:38: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与礼仪规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与礼仪规范》。

第一篇: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与礼仪规范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与礼仪规范

仙桃市教育局

前言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长期以来,广大教师教书育人、敬业奉献,赢得了全社会的尊重。同时也必须看到,在市场经济条件和开放环境下,学校教育和师德建设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的挑战,人民大众对于优质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师德建设工作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方面和薄弱环节。教师队伍的师德水平和全面素质亟待进一步提高,师德建设工作亟待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制度环境亟待进一步改善。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是一项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仅仅是教授知识的源泉,而且是传承文明的导师,教书育人的园丁,以身作则的楷模。“为人师表”不仅表现在课堂上,而且表现在生活中,表现在无数细节中。教师的仪表端庄、朴实、整洁、大方、自然,风度优雅,可以给学生充实、稳重、积极向上的感觉;而生活懒散、衣冠不整、不讲卫生、粗言脏语等不良仪表和习惯,会有损教师的形象。那些爱岗敬业、爱生如子、严谨求实、无私奉献、以身作则、表里如一的教师总是会得到学生肯定并会影响到学生的终生。礼仪是人类社会最起码的道德规范,是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学识水平、道德素质、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是教师外在形象与内在气质及素质的综合表现。加强礼仪规范是时代的呼唤、社会的要求、人民的期望。教师担负着塑造人类灵魂的崇高使命;教师的礼仪是师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教师礼仪是弘扬高尚师德的一个基本内容。作为一名教师应注意提高专业和道德素养、塑造教师良好形象,应该了解和遵守课堂礼仪、师生礼仪、公共礼仪、社交礼仪等方方面面的知识,并加强自我反省、自我规范、自我约束、自我警策,把爱心献给学生、诚心献给同事、忠心献给事业,做一名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光荣的人民教师。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化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职工队伍素质,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市决定在2010年开展“塑师魂、立师德”师德主题教育。为配合主题教育的开展,我局收集、整理、编印了《教师职业道德与礼仪规范选编》培训资料。《教师职业道德与礼仪规范选编》共分四篇:第一篇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第二篇为《教师礼仪规范》,第三篇为《师德典型案例选》,第四篇为《师德名言选》。

望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宣传,认真学习,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高教师德能素质,推动我市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仙桃市教育局 二○一○年八月

第一篇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第一章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原文 ……………4 第二章 解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5 第三章 学习贯彻新《规范》座谈会发言摘选 ……………15 第四章 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 ……………28 第五章 仙桃市中小学教师行为规范(试行)……………34 第二篇

教师礼仪规范

第一章 教师礼仪概述 ……………40 第二章 教师礼仪“五要素” ……………42 第三章 进出校门礼仪和集会礼仪 ……………56 第四章 课堂交往礼仪 ……………58 第六章 办公交往礼仪 ……………67 第五章 课外交往的礼仪 ……………80 第七章 与家长交往的礼仪 ……………93 第八章 社会交往礼仪 ……………101 第三篇 师德典型案例选

第一章 全国师德标兵事迹摘选 ……………110 第二章 师德警示案例 ……………163 第四篇

师德名言选

第一篇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第一章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三、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

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六、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第二章

解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一、师德规范修改(出台)背景

新《规范》是在我国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这样的重要背景下修订的。在2002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到了要“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2007年召开的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这样一个奋斗目标,这是了不起的一个决策。从这个目标出发认识教育,教育的作用就更突出了。而且,十七大报告把教育放在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一章中,显示党中央已经把教育作为民生议题来看待。

当前,在教育事业飞速发展的基础上,人民群众不仅要求“有学上、有书读”,而且进一步要求“上好学、读好书”。因此,教育质量的提高是学校的当务之急。而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于我们教师。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十七大”强调要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教师队伍师德和业务素质尤其重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先”。所以教师的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师德水平也是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满意不满意的一个重要标尺,更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内在需要

2004年中央8号文件第三条指出: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风气尚未全面形成,还存在种种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和消极因素;……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第十条中明确规定:要“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8.31”讲话中,对广大中小学教师提出:“一个精神,四点希望”。一个精神:就是“教师应该体现胸怀祖国,热爱人民,学为人师,行为示范,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精神”;四点希望:就是要求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文件及讲话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催生《规范》适应新形势进行修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于1985、1991、1997年先后三次颁布和修改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最后一次颁布和修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距2008年相距11年,原《规范》条款中许多内容不能满足新时代要求,许多内容需要不断完善。少数教师师德缺失与滑坡,引起了人民群众强烈不满,引起了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

二、新《规范》体现的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新《规范》一共六条,不仅是在原有的版本基础上的深化和升华,而且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充分彰显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体现“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理念。如“爱国守法”强调了教师要爱祖国和人民;“爱岗

敬业”要求教师“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关爱学生”强调“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更是注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书育人”进一步明确了教育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为人师表”同样赋予了“以人为本”的时代含义,不仅与胡锦涛总书记的“八荣八耻”紧密相连,而且对教师的衣着和言行举止、协作精神、廉洁奉公、不谋私利等方面要求具体细致,还增加了对待家长态度方面的要求;“终身学习”更是人本思想的全面要求。

二是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新《规范》在认真总结了原《规范》的基本经验基础上,汲取了原《规范》中反映教师职业道德本质的基本要求,如继承了师德规范主旨“爱”和“责任”,又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对师德提出的新要求,将优秀师德传统与时代要求有机结合。

三是广泛性与先进性相结合。《规范》修订从教师队伍现状和实际出发,面向全体教师,对教师职业道德提出了基本要求,使之成为每位教师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如在师德规范修改征求意见过程中,新修订的《规范》中有“十五处”广大教师意见被采纳,从而使《规范》更加具体,更加实际,更有利于全面贯彻落实。同时,在新《规范》中还提出了体现时代精神的新的倡导性要求。如在新《规范》中首次加入“保护学生安全”、“教书育人”、“关心学生健康”、“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终身学习”等等,这些都是结合时代要求,与时俱进提出的新要求。

四是倡导性要求与禁行性规定相结合。本次修订实施的新《规范》是从教师职业道德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针对当前师德建设中的共性问题和突出问题,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既作出了倡导性的要求,也作出了若干禁行性规定。

例如,倡导性的要求有:第一条“爱国守法”中,倡导“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第二条“爱岗敬业”中,倡导教师“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乐于奉献的精神特别需要提倡。陶行知先生曾说:“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是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只有当教师把教育作为一项事业、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时,才可能默默奉献、甘为人梯,这是教育工作的核心价值所在。第三条“关爱学生”中倡导“做学生良师益友”。第四条“教书育人”中倡导“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第五条“为人师表”中倡导“作风正派,廉洁奉公”。第六条“终身学习”中倡导“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等。禁止性的规定有:第一条“爱国守法”中“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第二条“爱岗敬业”中“不得敷衍塞责”;第三条“关爱学生”中“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第四条“教书育人”中规定“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第五条“为人师表”中规定“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五是他律与自律相结合。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重“他律”、贵“自律”。如第一条中倡导“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第二条中倡导“乐于奉献”、第五条中倡导“自觉抵制有偿家教”。新《规范》在注重“他律”的同时,强调“自律”,倡导广大教师自觉践行师德规范,把规范要求内化为自觉行为。从“他律”走向“自律”是师德建设的最终目的。

三、新《规范》的突出特点

1、突出了重要性。“教书育人”,是旧规范第二条内的一句话,在新规范中升格为第四条的条目。这是非常必要的。因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第一要务,是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任何职业的根本所在(如同“治病救人”最准确地描述了医生的职业特征)。

2、体现了时代性。新规范新增了“志存高远”“素质教育”“知荣明耻”“终身学习”“探索创新”等词,这是21世纪对教师的时代要求,这也是与时俱进在新规范中的具体体现。

3、提高了针对性。应该说旧规范有“热爱学生”这一条,“保护学生安全”本是题中之意。但还是被范跑跑这样的人钻了空子。这说明旧规范存在意思不明确、针对性不强的漏洞。新规范增加“保护学生安全”的内容,很有必要。类似意义上的增加,还有“自觉抵制有偿家教”等。

4、增强了概括性。把旧规范中分散在五、六、七、八等四条内的主要内容,精简压缩到新规范第五条“为人师表”之内,也比较好。再就是删除了明显重复的词,如旧规范中的“以身作则,注重身教”,两词意思很近,新规范删去了“注重身教”。另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为“遵循教育规律”,也稳妥一些。

5、注重了操作性。新的“规范”不仅是增加一条“终身学习”,而且每一条都具体化了。比如,在“爱国守法”中,增加了“不得有违背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在“爱岗敬业”一条中,又具体化为“三认真一不得”,即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在“关爱学生”一条中,使用了多个四字词组,如,“关心爱护、平等公正、严慈相济、良师益友、歧视学生、变相体罚、保护安全、关心健康”等,通过这些词语,细化了关爱学生的具体做法。在“教书育人”一条中,增加了“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惟一标准”等词句。在“为人师表”一条中增加了“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同时,还将“热爱学生”中的“热爱”改为“关爱”一词,将“无私奉献”改为“乐于奉献”等,更具有操作性。

四、新《规范》的核心内容

新《规范》共六条,体现了教师职业特点对师德的本质要求和时代特征,“爱”与“责任”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和灵魂。

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热爱祖国是每个公民,也是每个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义务。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每个社会成员知法守法,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

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没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工作。教师应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志存高远,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在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丰富的教育实践中履行自己的光荣职责。

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亲其师,信其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4、“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

教师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影响学生。要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

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五、新旧《规范》的区别

新旧《规范》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条目数量由8条改为6条。

教育部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条目上由之前的8条改为现在的6条,但在具体内容上却得到了充实。比如,在第三条“热爱学生”中,旧条款要求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新条款则修改成“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与此前公布的新规范征求意见稿相比,正式公布的版本基本构架相同,但在一些词语使用方面进行了微调。在征求意见稿中,第二条款为“敬业奉献”,而正式版中,改回到1997年版的“爱岗敬业”。“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也被改为更为简练的“勤恳敬业”。而第三条款将“热爱学生”改为“关爱学生”,一字之差感觉更人性,更具亲情味。第四条款中的“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则被“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所取代。

2、“保护学生安全”首次纳入新规。

此次修订是根据近年来教育和教师工作的新形势作出的更加科学和有针对性的修订。是根据近年来教育和教师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在前期充分论证、广泛征求意见、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值得一提的是,“保护学生安全”被首次写入了新规范第三条关爱学生中。写入该内容是在明确“保护学生安全”是教师应遵守的职业精神。

3、明确抵制有偿家教现象。

有偿家教的恶果很明显:一是导致教师“拜金主义”,二是影响正常教学进行。此次修订的条款更加清晰和简洁,在具体内容上也得到了充实。“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责之便牟取私利”、“不违规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惟一标准”,也首次明确列入其中。

4、“终身学习”被单独提出。

作为一名教师,只具备与教学相关的专业知识已远远不够。现在社会发现这么快,几乎所有人都需要不断学习。更何况是教师这种特殊行业。所以在新规范中,“终身学习”被单独提出。

六、教育部 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关于重新修订和印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通知(教师[2008]2号)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8.31”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师德素质和专业水平,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1997年国家教委和全国教育工会联合印发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行了修订,现予印发,并就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一、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中小学德育工作状况和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对于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长期以来,广大教师教书育人,敬业奉献,赢得了全社会的尊重,教师队伍中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可歌可泣的模范人物。在今年发生的四川汶川大地震中,震区广大教师奋不顾身地保护学生,表现了崇高的师德精神。在新形势下修订并重新印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于激励和引导广大教师向全国教育系统的模范教师,特别是抗震救灾英模教师学习,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自觉规范思想行为和职业行为,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具有

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全面准确地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的基本内容

《规范》的基本内容继承了我国的优秀师德传统,并充分反映了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对中小学教师应有的道德品质和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规范》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起指导作用,是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校、教师与国家、教师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规范》不是对教师的全部道德行为和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不能取代学校的其他各项规章制度。《规范》的许多内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相关条文的具体化,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学习贯彻时应注意和教育法规的学习结合进行。

三、认真做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工作

1.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系统工会和中小学校要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好《规范》的学习宣传。要通过开展主题学习、研讨会、座谈会等形式多样和扎实有效的教育活动,组织广大教师深入学习和贯彻《规范》,帮助广大教师全面了解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统一思想认识,规范职业行为,全面提高师德素养,营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学校领导要言传身教,率先垂范。

2.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系统工会和学校要把贯彻实施《规范》列入师德建设的重要议事日程,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订具体的实施办法和工作计划。要将学习《规范》的内容和要求列入教师的继续教育计划,把教师贯彻落实《规范》的情况列为教师岗位责任制的要求,定期考核检查。

第三章

学习贯彻新《规范》座谈会发言摘选

在我国第24个教师节前夕,教育部和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联合颁发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学习贯彻《规范》,对于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和人民教师高尚师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08年9月8日,教育部和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联合召开了学习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座谈会。下面是摘选与会者的发言。

做一名人民尊敬的教师

北京师范大学 顾明远

第24届教师节即将到来。此时学习贯彻新修订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着特别的意义。

真正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成熟的教师,需要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提高,特别需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教师这种职业有着与其他职业不同的特点。教师的教育教学不是靠用什么工具来塑造人才,而是要靠自身的知识、智慧、人格来影响学生。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情操的陶冶者、心灵的铸造者,因此,教师的思想情操、职业道德比任何职业都重要。

教师的职业道德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一是对国家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教师是教育者,同时又是普通公民。因此他首先要对祖国、对人民充满爱,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事业,遵纪守法。教师要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努力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这就是教师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具体表现。

二是对本职工作的责任。教师要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要忠于自己的职责,就要勤奋努力,乐于奉献,在业务上精益求精,在教书育人中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每个教师应有的信念。教师这种爱不同于父母的爱,这种爱是对民族的爱、对祖国的爱的具体体现,是一种无私的、不求回报的爱。关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要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爱护学生,使他们不受到任何伤害,得到健康的成长。今年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涌现出了一批英雄教师群体,他们舍己救人,坚强不屈,在大灾害面前毫不畏惧,奋不顾身抢救学生的生命,充分体现了崇高的师德精神,值得全体教师学习。同时我们也相信,所有具有爱岗敬业、关爱学生精神的教师,在天灾困难面前都会表现出这种无私无畏的精神。

关爱学生就要平等对待每个学生,不用言语行动伤害学生;要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要信赖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通过教育都能够成才。

三是对自己发展的责任。教师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真正成为一名教育家,就要努力学习,终身学习,不断提高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终身学习是未来世界每个人的生活必需,教师尤其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充实自己,才能引导学生不断发展。教育是一门科学,需要教师学习钻研教育理论,掌握青少年成长的规律,掌握教育教学的规律。教育又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因材施教,在学习和创新中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这样才能成为一名有理论、有思想、有创新、有风格的教育家。

新修订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正反映了这三方面的内容。新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共六条,比起1997年颁发的《规范》,更加精炼,更加集中,更具有时代精神。而且由于广泛征求意见,体现了教师共同参与、共同遵守。我们应该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这个规范,使它成为每个教师的行为指南,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

每到教师节来临的时候,我都会想,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怎样来庆祝自己的节日?有两种心情总是萦绕在我的心头:一种是感到无比的自豪,这一天

总有许多学生打电话、发短信来祝贺节日,一种工作的成就感油然而生;另一种心情是感到责任重大:学生是我们民族的未来,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要使每个学生都能成才,教师要担负起重大的责任!只有不断学习,努力提高,适应形势的需要,才能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努力做一名值得人们尊敬的人民教师。

教师节重温教师的职责

北京师范大学 劳凯声

在第24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一起来学习新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特殊的意义。我们,以及每一个将来可能选择教师职业的人应当时时扪心自问,我们为什么选择当教师?当教师究竟意味着什么?

选择当教师,就意味着我们必须履行教师的职责。这一基本职责关系到教师职业的崇高价值,关系到社会尊师和教师自尊的内在依据,关系到教师群体的职业自我意识这样一些根本性的问题。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所有社会职业的地方就在于,它所面对的教育对象不是物,而是活生生的人类个体。这些个体各不相同,但都具有独特的价值;这些个体起先都是柔弱的,但只要有阳光雨露,就会长成参天大树。因此,从根本上说,教师职业的神圣就在于它从弱者出发的意识。传道、授业、解惑并不等于教师职责的全部,教师的职责首先表现在维护每一个弱小生命的独特价值,引领他们实现源于精神内部的、具有个性色彩的社会化过程,激励他们不断地去追求比当下更高、更完善、更美好的自我。因此保护和扶助弱者的意识也就是教师职业的良知。

其实教师的这一良知不仅属于自己,而且属于整个社会。在人类生生不息的发展历程中,每一个个体都是从弱者开始迈开自己的人生之路的。在这

一过程中,教师的活动应当成为一种最富有希望和生机的活动,因为教师始终承载着全社会的期望,凝聚着弱者的梦想。为此,做一名教师,就应以自己的人生,化作蜡炬照亮社会,甘作春蚕温暖他人,这是任何时代教师永恒不变的使命。

为此,作为一名教师应秉承和发扬强大的人道主义精神,实践“以人为本”的伟大信念,接纳并引导来自各种不同背景的不同个体,帮助他们由弱者变为强者,担负起传递历史和人类文明的责任。

保护和扶助学生,是教师职业必须坚守的精神底线,也是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任何一种职业的特征。教育的结果具有唯一性和不可重复性,因此绝不容许出现次品、废品。为此教育应包含一种区别于一般历史眼光的人文关怀,对于少年儿童,教师更应有一种天然的敏感。因为作为弱者,少年儿童更易受到来自外界的侵犯。呵护他们、引导他们,让他们健康安全地成长,这是每一个教师不容回避的社会责任,也是今天摆在学校、教育主管部门乃至全社会面前的共同职责。作为一个中小学教师,这种职责具有公务性质。为了强调教师对学生的这种职责,我们必须要有明确的教师职业规范要求。

就学校而言,我认为首先应当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培育。教师由于肩负着重要的社会使命,因此必须要有严格的职业准入制度并且有严格的职业道德规范。事实告诉我们,只有严格教师的职业道德,才能保证教师队伍的纯洁性,也才能真正为少年儿童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生存空间,真正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新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加强教师专业化建设不可缺少的一环,一些规定都很好地体现了教师的职业特征。作为锦上添花,我认为还应有更为具体的行为规范。例如,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教育、实施教育惩戒时,在发生突发性事件时,对教师的行为都应有更为明确的行为规范要求。

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北京市教委主任 刘利民

教师素质,师德为先。北京市历来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在加强师德建设方面,充分结合首都教师队伍的特点,努力将师德建设贯穿于教育发展的全过程,使师德建设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使广大教师的师德修养和育人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从2002年开始,北京市开始实施“十五”时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明确提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为全体中小学教师的公共必修课。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对十多万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全员培训。

2004年底,北京市申请设立了全国师德论坛分论坛。通过开辟师德建设专栏,出版优秀论文集,邀请师德专家作主题演讲,组织优秀师德标兵报告会等形式,探讨新时期师德的新内涵,使广大教师有了明确的学习榜样。

2005年,北京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广大教师在优秀共产党员的带领下,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决定,主动要求到农村中小学支教。三年多来,涌现出了一批批先进集体和支教先进个人,为京郊农村中小学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发挥了积极作用。

今年,为了培养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北京市决定在城镇优质中小学设立农村中小学教师研修工作站,启动农村中小学教师城镇研修工作。在这项工作中,城镇中小学骨干教师踊跃报名,积极为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无私奉献,体现了首都名师的崇高师德。

北京市两年一次的师德标兵评选,三年一次的市级骨干教师、学科教学带头人和北京市优秀教师评选,四年一次的特级教师评选以及今年教师节市政府表彰的10名北京市人民教师,都不仅具有过硬的教育教学水平,而且

具有较高的师德水平。

前不久,我们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了向抗震救灾英模教师学习的活动。要求广大干部和教师把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转化为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推进首都教育率先实现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经过多年的努力,在全市中小学教师队伍师德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涌现出了一批教书育人、师德高尚的优秀教师典型。

下一步,首都教育系统将以学习贯彻新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学习宣传抗震救灾英雄模范教师为契机,狠抓落实,不断创新,从更新思想观念、加强制度建设、大力树立和宣传先进典型、将加强师德建设同关心解决教师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等四个方面,切实加强师德建设,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保护学生安全是教师应尽的义务和职责

四川省汶川县映秀小学 谭国强

新修订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从六个方面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进行了规范,提出了要求。其中,我对《规范》中“关爱学生”条目里写入“保护学生安全”的体会尤为深刻。

“保护学生安全”是教师应尽的义务和职责。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中,面对学生受到灾难或意外的威胁时,教师以其特殊身份,有责任组织疏散学生,尽最大努力帮助学生脱离危险,而不是自己先跑,臵广大学生的安危于不顾。在这次大地震中,灾区学校涌现出了许多教师的感人事迹。他们把学生的安危和利益放在第一位,不怕牺牲,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

践行着崇高的教师职业道德,真正做到了“关爱学生”,“保护学生安全”。

就拿我们学校来说,30岁的数学老师张米亚在地震发生时,完全有逃生的机会。但当我们挖开废墟时,只见他扑跪在地,身体前俯,紧紧搂着两个8岁的孩子,孩子都还活着,而他的双臂已经僵硬。我们试图掰开张老师护卫孩子的双手,却怎么也掰不开。他以自己的英雄行为,将师爱定格在生死瞬间,演绎了一曲悲壮的生命绝唱!28岁的美术老师连蓉被发现时,她两手各抱着一个孩子,其中一个还活着。她们班在她的紧急疏散下,13个孩子幸存,但她却永远撇下了自己一岁半的女儿。

在灾难面前,在生死关头,我们的老师首先想到的是学生,他们毫不犹豫地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他们用爱和责任为学生筑起了生命长城,展示了关爱学生、为人师表的精神风貌和崇高的人性光辉。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践行了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展示了人民教师的崇高师德。

从映秀转移出来之后,映秀小学的老师们又强忍着失去亲人的悲痛,跑遍成都大小医院,看望住院的孩子,为幸存学生联系就近入学的学校,我校学生在救助点附近入学率达到了85%。在灾后重建的艰苦过程中,他们更是以忘我的精神,积极投身到安抚工作和复课的准备工作中,充分体现了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和自强不息、团结奋斗的精神。

映秀小学的教师群体是千千万万普通教师的一个缩影。如果不是这次地震,他们或许一生都默默无闻。但是在生死瞬间,他们迸发出最美的人性光辉。他们真正履行了人民教师的责任,他们用融入血脉的本能的师爱为学生铺平了一条光明的人生大道。

教师职业崇高而神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修订颁布有着深远的意义。我们将认真学习,将《规范》转化为我们内在的要求,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不辜负党和人民的关怀和期望,为家乡教育

恢复重建和教育发展作出新贡献。

把爱融入“了不得”“了不起”的事业中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 曲莉梅

作为一名多年在教育战线工作的小学教师,我深深地认识到,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远远重要于其他行业。因为教师这份职业关乎尚未成熟的孩子,孩子的发展关乎他一生的健康和幸福,关乎一个家庭的幸福,也关乎国家的兴旺和发展。

我的体会是,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了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有深深的爱的情感。教师在工作中,要把这种爱的情感转化成职业自律,转化成专业能力,更要转化成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的教育态度,转化成不断汲取、不断学习的动力。

新的《规范》从“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三个方面,对教师的“爱”作了科学而全面的解读。其核心指向和落脚点,与第四条“教书育人”的实践活动紧紧相连,明确要求我们做到“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16年前,我班上有一个孩子性格孤僻,不善交往,行为散漫,对学习毫无兴趣,正常的教育几乎对他不起作用。这个孩子几乎耗费了我60%的精力,自己心里有说不出的苦恼和压抑。女儿知道后,将一本《捣蛋鬼日记》推荐给我。这本书让我从儿童的角度重新了解和理解了儿童。我开始深入儿童世界,找到了新的教育感觉。我想,对这个孩子,一定有什么地方让我忽略了。有一次我留意到他的语文书翻角处画有精致的小人图案,再翻,每一页都有。当我让书角快速动起来时,看到的居然是一个栩栩如生的动画故事。

我终于发现了他的兴趣和智慧,因势利导,鼓励他发展自己的美术兴趣与特长。后来,这个孩子考取了中央美术学院。每个教师节,他都会回校来看我。其实,我更感谢他,是他让我感受到“因材施教”是如此美丽。

奥运会上美国选手菲尔普斯八次夺金、七破世界纪录,让我时时反思,有没有天才苗苗被我错过了?我时时要求自己作这样的反思。这就是教师将爱的情感诠释到职业中,也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期望所在。

回顾多年的教育生涯,我留下最多的是感动。感动于学生纯真的目光,感动于学校的关怀,更感动于国家对我们的期盼。作为老教师,我对新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点点滴滴都深有体会,更深感它的必要和中肯。我会始终不渝地学习它、贯彻它,也真心地期盼新一代的教师们能谨记《规范》中的每一条要求,理解《规范》的思想、宗旨,更重要的是在工作中自律。因为,教师这个职业真是一个“了不得”又“了不起”的职业!

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应时应势

中国人民大学附中 刘彭芝

新的《规范》与原《规范》相比,在条目的数量上有所减少,但在具体内容上得到了充实,并在很多提法上与新时期的教育改革、教育形势、时代背景紧密结合,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更突出了对教师自身修养和素质的时代诉求。作为一名来自教育教学一线的中学校长,我认为新《规范》体现了与时俱进、以人为本的精神,把握住了时代脉搏,既有传承,也有创新。

新《规范》对教师既有底线要求,又有较高标准。前者反映在前五条上,即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是作为一名教

师应该达到的基本标准;后者则反映在最后一条“终身学习”上。

在“爱岗敬业”一条中,倡导教师“志存高远”、“乐于奉献”,这在旧《规范》中是没有的。乐于奉献的精神特别需要提倡。新《规范》提出教师要“爱国”,要“志存高远”。陶行知先生曾说:“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是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只有当教师把教育作为一项事业、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时,才可能默默奉献、甘为人梯,这是教育工作的核心价值所在。

新《规范》首次纳入了教师要“保护学生安全”,这是必要的。教师面对的中小学生是未成年人,他们缺乏自我保护必需的能力,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安全负责。安全包括“身体安全”和“心理安全”两个方面,当学生的身心安全受到威胁时,教师责无旁贷地担负着保护他们的责任和义务。

新《规范》第四条“教书育人”中,明确提出要“实施素质教育”,并首次将“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列入其中。实施素质教育,必然对教师有新的要求,也就必然要求教师“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相信随着教育改革、考试制度改革的深入,这一点会越来越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上得到体现。

新《规范》第六条提出的“终身学习”,对办好教育很有现实意义。中国要建设成学习型国家、创新型国家,就需要有善于学习、终身学习的创新型人才,我们现在要培养的是既全面发展、又有创新精神,同时品德高尚的学生。以此为目标,我们的教师就应该、而且必须终身学习。教师如果不学习,其所教授的内容、教学的手段、自身的内涵和修养,就会在很短的时间里落后、老化。终身学习这一条的提出,适逢其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要求教师“终身学习”,学校必须建立校本培训制度,使之成为教师继续学习、专业发展的外部助力。对于校本培训,校长不仅应该高度重视,认真对待,而且要出思路,出方法,作决策。

作为一名校长,我认为新颁布的《规范》有新意,而且不是为新而新,是应时应势而出;新规范的颁布必将对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起到积极的规范、推动和提升作用。

第四章

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

八荣八耻”是胡锦涛总书记于2006年3月4日下午,在看望出席政协第十届四次会议民盟民进联组会上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时,提出了以下“八个为荣,八个为耻”的要求: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一、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有其历史必然性

我们党有关理论的提出都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都是符合时代要求并需要全党全社会认真加以贯彻落实的。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同样有其历史必然性,意义极为重大。

中央宣传部社科规划办主任张国祚从三方面分析了社会主义荣辱观产生的时代背景及意义。

首先,以“八荣八耻”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是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在经济上所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但毋庸讳言,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付出了一些代价。这些代价,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然资源在某种程度上遭到过度耗损,自然环境在某种范围内受到严重污染;二是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和市场经

济的迅速发育,社会上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一些人在基本的道德价值判断上出现了混乱,理想信念淡漠了,思想道德滑坡了,甚至在一些党员干部中还出现了腐败现象。之所以付出这两种代价,都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缺位有关。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理想信念淡漠和思想道德滑坡显然与违背“八荣八耻”直接相关,即便是在乱砍滥伐、破坏生态平衡中,所反映出的问题实质,要么是缺乏保护生态平衡的科学知识、愚昧无知,要么是只为了一己私利,而不顾国家、集体利益,同样是违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行为。可见,现在提出在全社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很有现实针对性的,是我们克服发展中的不足,解决前进中存在的问题,推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协调发展的必然需要。

其次,社会主义荣辱观还直接关涉国家软实力的强弱。现在,评价一个国家,不能光看其经济总量、军事力量等硬实力,还要看这个国家的思想文化、民族精神、道德情操等软实力因素。毫无疑问,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必将进一步提升全民族的精神状态和道德情操的境界,进一步增强我们党和国家的凝聚力、感召力、影响力、战斗力。

第三,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国家现行的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是相辅相成的。正因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产生有其历史必然性,所以它与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于内在精神上相通相融。比如,与目前正在开展的党员先进性教育密切相关。党员干部要做人民的好公仆,必须首先做一个好公民,而做一个好公民的基本要求就是践行“八荣八耻”。这对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非常必要。一个政党要巩固自己的地位,就要有泾渭分明的荣辱观,这样才能在人民当中树立起良好形象。再比如,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紧密相关。如果所有社会成员都能知荣辱、树新风、讲正气,那么这个社会必然会走向和谐。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也与落实科学发展观息息相关。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只有全体公民都知荣辱、创文明、促和谐,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才能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

中国伦理学会会长、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陈瑛认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对于全党和全国人民同心同德谋发展意义重大。他说,目前社会上已经暴露出一些不良的思想倾向。如有人提出用“多元价值”来否定我们坚持的“一元价值”,不要“同德”要“异德”,要“离心离德”。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我们必须明白,尽管多元价值是客观存在,但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员,我们的价值观必须要有共同的指导思想,让多元价值观接受一元价值观的领导,做到“一中有多,多中有一”。具体来说,就是要服从于“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只有这样,全国人民才能一心一意,同心同德,共同把国家建设得更好。

二、如何理解“八荣八耻”的深刻内涵

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于简练的表述中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对此,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部副主任、教授王伟分析指出,社会主义荣辱观既与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一脉相承,同时也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时代精神的汇聚和体现。具体来说,“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就是在新形势下,以建设祖国、保卫祖国、富强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的荣誉、尊严和利益为最大耻辱;“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就是每个公民不论职务高低、能力大小,都要在不同岗位、通过不同形式为人民服务,与此同时,要高度警惕可能出现的种种背离人民利益的倾向;“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就是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必须把科学技术真正臵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并且在全社会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社会风尚;“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就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我们要在各行各业包括新兴行业中培养爱劳动的思想,并使之成为衡量公民道德品质的价值尺度;“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就是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良

好的社会风气,避免种种损人利己的行为;“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就是要将诚实守信作为个人行为的基本准则,作为企业、事业单位乃至政府工作的基本准则,对假冒伪劣、不讲信誉等行为予以严厉谴责;“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就是要增强法律意识,自觉维护法律尊严;“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就是要认识到我们现代化建设的路还很长,任务还很艰巨,必须在新时期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

陈瑛指出,有人可能会说,我们刚提出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怎么又提“八荣八耻”呢?我认为,“八荣八耻”是过去一系列提法的深入、系统的发展,它准确地体现出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容,同时也将“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等提法完全包容进来,形式鲜明,很容易被群众接受,可以说是为先进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树立了一面鲜明的旗臶,也为全党全国人民同心同德谋发展指明了方向。

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需有机制保障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关键在于脚踏实地予以践行。对此,张国祚认为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一是要把学习贯彻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学习贯彻十六大、十七大以来我们党的一系列理论创新和重大战略思想结合起来;二是要深化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理论研究,全面准确深刻地理解其科学内涵及其重大意义;三是要宣传好,让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四是党员干部要身体力行,为群众做出表率;五是领导决策部门要拿出具体的措施办法,营造好践行荣辱观的氛围。

王伟认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建立相应的践行机制。第一,要建立健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机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需要从他律和自律,亦即从道德教育与道德修养两个环节着手。教育是社会主义荣辱观养成的外部机制的基础。目前,各行各业都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展社会主

义荣辱观教育,这些措施,已经勾画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机制的框架。第二,要建立健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修养机制。社会主义荣辱观能否充分发挥其巨大的社会效应,关键在于广大公民能否通过道德修养,升华到较高的道德境界。为此,必须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追求崇高道德修养的风气。第三,要建立健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示范机制。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求我们善于发现和运用先进典型,树立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道德楷模,让广大群众见贤思齐。同时,还要特别强调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广大领导干部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道德要求转化为个人的道德行为,常修为政之德,为全体人民做出榜样。第四,要建立健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评价机制。道德的基本特点之一,是以善恶标准对社会现象进行评价。按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善”主要是指符合国家和人民利益以及社会道德要求的行为,“恶”主要是指违背国家和人民利益以及社会道德要求的行为。要在全社会筑牢基本道德规范,形成惩恶扬善的舆论氛围。

中央教科所学校教育研究部主任、教授刘惊铎从青少年教育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在文化与价值多元的时代背景下,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价值观教育,让他们从小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极为重要。今天的青少年生活的时代背景已有很大变化,我们的道德教育应该坚持怎样的原则,采用怎样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才能使社会主义荣辱观真正内化到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的人格结构之中呢?我以为,最关键的,是要坚持“三近”原则。首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贴近孩子生活。道德的本质是实践的,也是生活的。当前道德教育很大的一个弊病是“空”,脱离孩子的生活世界,空洞、枯燥、缺乏生活气息。脱离了孩子生活的道德教育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我们的荣辱观教育,必须贴近孩子的现实生活,从生活中寻找道德教育的素材和契机。其次,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必须接近孩子个体。道德教育在本质上是涵养化育个体的德性。道德教育

只有成为个体的自我需要,才可能是有效的。因此,道德教育必须和孩子的个体经验相接近,融入到孩子的个体生命成长中去,成为孩子成长的“呵护人”。最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还要亲近孩子心灵。道德文化建设在本质上是精神的和心灵的活动。道德教育只有触动心灵,引发感动,引领精神成长,才是真正的教育,才是真正有魅力的教育。缺乏相互尊重、平等对话,板起面孔说教,机械地传授知识,不是真正的道德教育。(摘自《半月谈》)

第五章

仙桃市中小学教师行为规范(试行)

为进一步提高全市中小学教师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素养,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教师法》和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特制定全市中小学教师行为规范。

一、师德规范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2、积极参加政治理论学习,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提高政治修养,维护党和国家利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不支持、不参加黄、赌、毒、邪教等违法活动及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的活动,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3、自觉遵纪守法,坚持依法办事,遵守教育法律法规,遵守社会公民道德和家庭美德,遵守校纪校规。

4、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履行教师职责,勤奋工作,乐于奉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加强职业道德修养,不从事有偿家教,不向学生推销或强迫学生购买学习资料,不利用工作之便向学生、家长索要礼品、钱物,不接受家长宴请或让学生家长为教师个人提供服务,不营私舞弊,尊重他人学术成果,不抄袭他人论文,树立教育、教师的良好形象。

6、关心热爱全体学生,对学生要严格要求,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尊重学生,不歧视差生,努力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关心留守学生。科学评价学生,坚持正面教育,激励为主,不讽刺挖苦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二、教育教学规范

7、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加强对学生的安全常识教育和安全管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健康成长,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8、主动配合家长和社会有关部门共同教育好学生,经常主动与家长沟通,宣传教育方针政策,传授科学的教育方法,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做好家访工作,不随意传家长到校,尊重家长,理解家长,不训斥挖苦和责难家长。

9、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认真落实教学常规,杜绝教学事故。

10、精心备课,不抄袭他人教案,不得不备课上课堂,在备课时要努力做到认真钻研教材,分析重点难点,了解学生学情,科学设计教学方法和学生学法,研究落实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有效途径和措施。

11、认真上课,努力实施有效教学,上课时精力充沛,情绪饱满,因材施教,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有效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节奏,确保完成教学目标,不拖延教学时间。坚持用普通话教学,做到语言文明、清晰流畅、表达准确简洁,板书整洁规范。上课时不接打手机、不抽烟、不会客。

12、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适量练习题,不得大量布臵机械重复作业,严格按规定控制作业总量;批改作业要认真、及时、公正,并做到全收全改,不得要求学生或家长代批作业,作业批改要有记载,不得随意加重学生课业负担。

13、充分利用朝读、课外活动或自习课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辅导要做到面向全体,培优补弱,形式多样。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进行个别辅导。

14、按规定组织学生的考试,不得频繁组织考试,加重学生课业负担。考试前,教师要认真指导学生复习,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考试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监考,规范考纪考风;考试结束后,要及时阅卷,及时进行质量分析,及时反馈,努力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三、学习教研规范

15、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坚持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及时掌握本学科前沿知识和相关理论,不断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努力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业务能力。

16、教师要谦虚谨慎,互帮互学,共同提高。青年教师要主动向中老年教师和优秀教师学习,中老年教师在不断充实自己的同时,要热情帮助和指导青年教师。

17、自觉参加继续教育和业务进修。每学年要有计划地学习1—2本教育专著,订阅学习一份教学教研杂志或报纸,要有学习笔记和学习心得,每学年撰写教育教学论文1—2篇。

18、积极参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学研究,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积极开展网上教研,认真进行课后反思,主动参与教育科学课题研究,坚持参加集体备课活动、听评课活动、“四优”(优秀教案、优质课、优秀论文、优秀课件)竞赛活动,及其他校内外教研活动,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化成长。

四、教师礼仪规范

19、仪表大方、整齐、清洁。穿戴要符合职业特点,不穿奇装异服,不穿拖鞋、背心、短裤、超短裙进校园。男教师不留长发或剃光头、蓄胡须。女教师不化浓妆、涂染指甲、不染艳丽彩发、不佩戴易转移学生注意力的首饰。20、举止文明,谈吐文雅,待人接物热情、礼貌、真诚,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对学生家长要和蔼可亲。

21、坚持原则,加强团结,坦诚待人,同事之间要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不背后议论人,不搞小动作,不搬弄是非,不利团结、不利工作的话不说,不利团结、不利工作的事不做。

22、思想、作风正派,要尊重领导,顾全大局,服从安排,对学校工作有意见要通过正常渠道反映,不背后发牢骚或散布不满言论。

23、有良好卫生习惯,保持办公室等公共场所清洁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烟蒂、瓜果皮,不在公共场所吸烟,自觉遵守公共场所秩序,自觉维护教师良好形象。

第二篇

教师礼仪规范

第一章

教师礼仪概述

一、礼仪概述

礼仪是文明的象征,道德的范畴。“礼”是规,是天地自然之道,是德,也是治国之法规、律条;“仪”是矩,是准则,也是治国和做人的尺度。人类社会要发展,要推进,就必须弘扬、推行礼仪。没有礼仪的地方,是没有文化的地方;不懂礼仪的人,是不文明的人,也是没有道德的人。礼仪在本质上其实就是道德的规范,包括礼节和仪式,是社会、道德、习俗、宗教等方面对人们行为的规范,是文明道德修养程度如何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礼节,即社会公认的待人接物的方法和人与人相处的准则。例如,初次见面该怎样互相介绍,怎样互递名片,怎样待客,等等。再如,人际交往中如何保持良好的仪态、仪表等。仪式,是指正式场合用以表示礼节的一系列固定的程式,如欢迎仪式、签字仪式、开业典礼、婚礼仪式、葬礼等。

现代礼仪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自身修养

在人际交往中,礼仪往往是衡量一个人文明程度的准绳。它不仅反映着一个人的交际技巧与应变能力,而且反映着一个人的气质风度、阅历见识、道德情操、精神风貌。因此,在这个意义上,完全可以说礼仪即教养。

学习礼仪、运用礼仪有助于提高个人的修养,有助于“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真正提高个人的文明程度。

2、有助于人们美化自身、美化生活

个人形象是一个人仪容、表情、举止、服饰、谈吐、教养的集合,而礼仪在上述诸方面都有自己详尽的规范。因此,学习礼仪、运用礼仪,无疑将有益于人们更好地、更规范地设计个人形象,维护个人形象,更好地、更充分地展示个人的良好教养与优雅的风度。

3、有助于促进人们的社会交往,创建良好的社交氛围

运用礼仪,除了可以使个人在交际活动中充满自信、胸有成竹、处变不惊外,还能够帮助人们规范彼此的交际活动,更好地向交往对象表达自己的尊重、敬佩、友好与善意,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与信任。

4、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我国正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求全体社会成员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这些内容,与礼仪完全吻合。因此,完全可以说,提倡礼仪的学习、运用,与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殊途同归、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

二、教师礼仪的内涵及其培养

教师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者。对于教师来说,礼仪更有其特殊意义。所谓教师礼仪,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遵循的尊敬他人、讲究礼节的程序,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并娴熟运用的人际传播技能。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受到学生的关注,对他们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礼仪不仅是教师个人的品质修养,而且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行为,为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传播知识的同时,要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使自己从各方面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能够仿效的榜样。

近年来,通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师德建设,教师的礼仪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与教师礼仪相悖,乃至缺乏起码的礼仪常识的现象在教师队伍中仍然存在,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比如公共场合语言粗俗不文明;不尊重学生,时常挖苦讽刺或冷漠疏远;对学生的提问、问候随便应付或干脆臵若罔闻;上课时接听、拨打手机;在教室内吸烟、随地吐痰;形象举止过于随意或浓妆艳抹、过于修饰等等。因此,有必要对教师进行礼仪教育。

教师礼仪教育的途径

1、教师自身要加强学习

这里所说的学习,指通过自励、自省、慎独,培养自觉的礼仪意识,达到为人师表的道德境界。

同时,要学习教师的职业道德,良好的师德对陶冶教师情操,转变教师礼仪,提高教师素质,激发教师的积极性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礼仪教育(1)重视教师礼仪的传承

在老教师与新教师结对帮教中,要求老教师在传授教学知识、管理经验的同时,也要传授教师礼仪知识。促使新教师在提高教育教学经验的同时,也提高自己的教师礼仪修养。

(2)加强对教师礼仪的规范

①要求教师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以学生为本;真正把学生摆在教育教学的中心,平等地对待学生,热情地关爱学生,真诚地为学生服务。

②要求教师举止得体,语言文明,注意坐、立、行的姿势和手势,举手投足都表现出教师应有的文明礼貌。

③要求教师加强与家长和同事的沟通、配合。特别是对文化程度不高的家长,不能居高临下,而要设身处地为家长着想、分忧,应争取其理解、支持和配合。在与同事的交往中,应以和为贵,尊重同事。

④要求教师服饰得体,仪表端庄。服饰得体、仪表端庄的教师会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3、广大中小学教师要加强实践,提高自身的礼仪素养

行动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师的意愿和主动性是最重要的。广大中小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教师礼仪在教学活动和学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实践教师礼仪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时时刻刻谨记、笃行,在实践中增强礼仪意识,提高实践教师礼仪的能力。

三、当前教师礼仪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教师在礼仪文明方面存在的问题(1)对学生缺少应有的热情(2)对学生关心不够(3)对学生缺乏尊重(4)形象和举止过于随意

(5)公共场合不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

2、对教师礼仪的建议(1)增强自身的礼仪榜样意识(2)多给学生一份热情和微笑(3)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以学生为本(4)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5)举止得体,言语生动(6)服饰得体,仪表端庄

3、教师礼仪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的意义(1)传承传统美德,扩充学校德育内容

教师的言行,特别是教师的礼仪表现,肩负着选择、传递、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使命,它一方面要把优秀的中华民族美德转化为青少年一代的素质结构;另一方面,又要在此基础上,形成崭新的时代美德。通过教师示范作用,让传统美德在中小学生身上得以继承和发扬。如拳拳报国心,热爱祖国、忠于祖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热爱人民、关心人、理解人、同情人、孜孜上进、奋发图强、正直诚实、勤劳节俭、见义勇为等良好意志和品德,都值得共同弘扬。学生既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者,又是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对广大中小学教师进行礼仪教育,对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具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

义。

(2)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可归纳为三点: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非常强调学生的发展。

发展心理学认为,儿童时期是人的社会行为发展的最佳时期。因此,在中小学开展教师礼仪教育是十分关键和必要的,是当前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通过教师礼仪教育活动的开展和推广,带动广大中小学生学习礼仪的风气,帮助学生培养高尚的品德,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健全他们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方式,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社会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

(3)是推进课程改革的有效载体

广大中小学教师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往往注重理论的学习,学过之后,迫于原有的教学惯性和传统教学评价的压力,日常的教学行为丝毫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而对教师礼仪的强调,从教师的最基本的行为出发,来规范他们的言行举止,使得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能够贯穿于他们的教学行为中,为新课程改革打下了行为基础,是推动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有效载体。

第二章

教师礼仪“五要素”

教师礼仪的五要素是:教师的语言、教师的服饰、教师的举止、教师的形象和教师的情绪

一、教师的语言

教师的语言礼仪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语言礼仪的具体要求(1)熟练使用普通话

普通话是国家法定的标准化语言,也是教师必须使用的职业语言。教师必须运用国家规定的“全国通用普通话”教学,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他们不仅跟老师学习文化知识,也跟老师学习语言;在教师语言规范的潜移默化下,学生便能讲规范化语言。

(2)准确、无误的科学性

教学的科学性原则要求教师传授知识要科学、正确。在语言使用上,教师应力求字斟句酌,做到发音准确、清晰、语句通顺、无误,避免学生错误地接受和理解教学信息。

教师语言的内容与其他行业相比,必定是专业性、科学性较强,教师在课堂上授课的每一个概念、每一个定理、每一次批评或表扬,语言的运用必须是科学的,容不得半点含糊,更容不得谬误。

(3)精炼、严密,逻辑性强

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不允许教师啰唆、拖泥带水。这就要求教师要对语言行为进行自我控制,对教学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和提炼,做到言简意赅、富有逻辑性,使教学语言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发挥出最好的效益。

2、教师语言的艺术性

(1)语言要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生动、形象化的语言一直被教师视为最廉价的直观教具,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有趣,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2)语言要平实、自然,不哗众取宠

教学语言应讲究平实、自然,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接受和消化教材。语言的晦涩、艰深或故弄玄虚、空洞无物,只能加重学生的思维负担,阻碍

知识的掌握。

(3)语言幽默、诙谐

幽默诙谐的语言是课堂气氛的调节器。教师的语言应富有情趣,既带给学生轻松愉快,又有深刻哲理;既能创造自然和谐、平易亲切的课堂气氛,又能为学生提供思维驰骋的天地。

(4)善于使用情感性语言

教师的语言应富有情感之美。教师的语言要满载着对学生的热爱之情,充满对本学科的执著之情,饱含对专业知识成果的赞叹之情。情感沟通是教学的重要前提。师生情感一致时,双方易形成默契,即所谓的“心有灵犀一点通”;情感有隔阂,学生就会产生抵触心理,影响教学的顺利进行。

运用鼓励性语言,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语言一般具有非常强的感召力,常常让学生精神振奋,干劲倍增。抒情时,要让学生如沐春风,心旷神怡;点拨时,要让学生低头沉思,豁然开朗。感召力是教师语言追求的一个较高的境界,需要长时间的修养、演练、学习。

(5)语音、语速、语调适宜

语言技能是通过一定的语音、语调、语速表现的语音、语调、语速是否自然、亲切、优美、动听,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善于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及课堂情境调整自己的语音、语调和语速。

(6)善于使用肢体(态势)语言

教学中时而出现的肢体语言能转移学生注意力,解除学生持续智力操作的疲劳感;肢体语言直观形象,可与讲授形成珠联璧合之势,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感知教材;适时而有分寸的肢体语言能帮助教师控制教学秩序,发挥组织教学的功能。

3、提高教师教学语言艺术的方法与途径(1)思想上不断强化语言修养意义的认识

(2)以读促说,增添活力(3)提高自己的思想理论水平

(4)加强和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文化修养(5)加强语言修养

二、教师的服饰

1、教师服饰的一般要求

教师的着装是无形的教育力量。教师着装应符合自己的性格特点、年龄特点、职业特点、学识水平,大方得体,给人以稳重高雅的美感。

(1)着装要合乎时宜

着装要与时间、地点、场合及交际对象、交际目的相协调。教师衣着的直观对象主要是学生,其目的是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这一点,广大中小学教师在加强礼仪修养时,必须时刻牢记在心。

(2)着装要注意色彩搭配

服饰是由色彩、款式和质地等因素构成的,色彩是构成服饰的第一要素。教师服装的色彩搭配应尽量做到上身浅色、下身重色、整体美化、重点在颈部的原则,以便视觉主点被引向面部,这样就显得重心较稳。女教师的裙子下摆、裤口和鞋面装饰不要太跳,不要用闪光饰物。鞋、袜、下摆配色应接近衣物,不要过分追求流行,以免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师评头论足,分散注意力。

(3)教师着装应该切忌以下一些问题:

①不整齐。有些教师不修边幅,衣冠不整,忽视着装细节,如衣服扣子没扣好、衣领折皱、裤脚卷起、帽子戴歪等。

②不清洁。有些教师不勤换衣勤洗衣,衣服脏了仍穿着进教室,衣领、衣袖汗渍可见,皮鞋长时间不擦,灰尘满面。这样不清洁的着装最易引起学生厌恶。

③不庄重。有些女教师尤其是年轻女教师追求时髦,经常打扮得花枝招展,穿各种奇装异服进课堂,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④不变化。有些教师着装从不变化,就穿一种款式一种颜色的衣服,学生看久了,觉得很乏味。

三、教师的举止

在学校,学生最崇拜的便是老师,老师在学生面前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通过学生的眼睛在其脑海里留下印象,对他们的精神世界产生无声无息的影响,进而转化为学生自己的个性特征。如果教师的文明修养不高,举止轻浮粗俗,态度恶劣,必然有损自身形象,影响教学效果,同时也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文明素质,待其走出校门步入社会将难以适应现代社会文明交往的需要,也难赢得人们的尊重和信任。

因而,教师应该努力培养高尚的文明行为,做到举止得体、文雅谦和、言而有礼、行而有矩,尽量以自身良好的礼仪风范影响学生。

提倡教师讲礼仪,其目的是提醒教师在一举手、一投足之间都要考虑教育影响因素,尊重他人的人格和尊严,反思自己是否真正关心和爱护学生,自己的行为举止能否体现出良好的文化教养,自己能否成为学生和社会公众的楷模。

1、神态的礼节

教师的神态表情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因素,它教给学生待人处事应有的态度、神情。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在工作和生活中,尽量使自己表情和蔼、亲切、庄重、自然。

(1)教师要把握好目光运用

在社交礼仪中,目光是受感情制约的。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给人以感情充沛、生机勃发的感觉;目光呆滞麻木,则给人疲惫厌倦的印象。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多这样的教师,他们边改本子边和学生谈话,根本不看着孩子;

瞪着眼追问孩子问题;后背对着学生板书,嘴里却叫着某某学生的名字让他回答问题;课堂上发现某学生在做小动作,一边不动声色地继续讲课,一边用眼角斜视着该生。所有这些都是缺乏教师修养的表现,只不过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了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而不自知。要想改变或者避免犯这些错误,只需作一个假想:你坐在某教室内,讲台上是你的同事或校长,他(她)用上述态度对待你,你会是怎样的感受?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之间进行交流时,目光的交流总是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信息的交流要以目光的交流为起点。

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交谈时,应当不断地通过各种目光与对方交流,调整交谈的气氛。

在学生回答完问题或者和学生交谈结束时,教师要注视学生,并点头肯定,示意让学生坐下或交谈结束。

(2)教师也要向学生展现自己的笑容

微笑是维护教师与学生关系的润滑剂,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微笑教育要把学生的情绪智力放在首位,注重与学生的心灵沟通,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学会客观地认识自我和外部世界。

作为教师,无论是哪一个孩子有一点进步,都要给予微笑和鼓励,微笑可以帮助学生消除恐惧、厌学、胆小等心理疾患,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倾向。微笑,其本质就是爱。学会微笑,就是学会爱。

作为教师,只有学会微笑,才能在教学和班级活动中帮助学生拥有自信、获得成功、超越自己;只有学会微笑,才能变对立为对话,变批评为鼓励,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成长。

2、身姿的礼节

身为教师,我们应对鞠躬、站、坐、行等方面的身姿规范进行了解,认

真学习那些文明优雅的举止动作,从细节处训练自己,努力做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1)鞠躬

鞠躬问侯应是教师每次上课的必行礼节,通过鞠躬,能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与关爱,营造平等友好的学习氛围。上课之初,教师应采取端正的站姿,双目注视学生,双手下垂,上身平缓地前倾约30度,而后恢复原状。礼毕应面带微笑,双眼有礼貌地注视学生,然后开始上课。上课结束时,教师可再次面对学生从容施以鞠躬礼,以表示对学生积极合作的感谢,这样能体现教师良好的个人修养与师表风范。

(2)站姿

站则直,犹如松立泰山,给人以稳健挺拔的美感,传递正直向上的信息。具体而言,教师的站姿应是:抬头、挺胸、收腹、立腰,身躯正直,下颌微收,双眼平视,双肩自然放松,身体重心落在两脚正中。男教师双腿可适当分开,以双脚距离不超过肩宽为宜;女教师应双膝自然并拢,一脚略微向前臵于另一脚的中后部,两脚呈“丁”字形,或两脚跟并拢,脚尖张开呈“V”形。

(3)坐姿

中国人讲究“坐如钟”,即要坐得稳,不能身体歪斜或如坐针毡。教师的坐姿往往是其精神气质、文化、修养的表现。作为教师,得体的坐法是:入座时,动作从容不迫,轻盈和缓。女教师着裙装入座,通常应先用双手拢平裙摆,再平稳坐下。落座时,应坐椅面的三分之二左右,坐满座椅或仅坐在椅子的边缘都是有失风度的。

(4)行姿

教师的行姿应给人以稳健、从容、和谐的印象,行走时身板要直,双肩要平,头部端正,双眼平视,步履轻而稳,速度快慢适中,要有节奏感,两

臂自然摆动,摆动的幅度以30度左右为佳。行走时不能弯腰曲背、左顾右盼、摇摆拖沓、边吃边走,否则将有失庄重。

上课时,教师在讲台上不能来回不停地走动,这样会让学生感到眼花缭乱,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也不宜久站一处一动不动,这样会给人以静止压抑之感,课堂就会显得死板。正确的方法是根据教学的需要,在适当的时候,从容走动或变换一下位臵,如果看到有学生不注意听课,可以走到他的座位旁给予提醒。

3、手势动作的礼节

教师应使用礼貌高雅的手势动作待人接物,开展教学工作,尽量避免失敬于人。

教师在指人示物或在课堂上让学生到前边回答问题时,最好采用整只手掌,掌心向上表示请的手势,动作要准确、舒展、到位,如敷衍潦草反而失礼。当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突出表现时,教师可微笑着伸出大拇指,表示肯定和称赞,或带领其他学生热情为其鼓掌,给予鼓励。当教师拿取东西时,在够得着的范围内动作应是两手持物,五指自然并拢,这样显得庄重而有教养。作为教师,应避免对人指指戳戳、用手指招呼别人、蔑视性地伸出小指评价学生、拍桌子、双手抱臂交叉胸前、讽刺性地鼓倒掌等,这些动作传递的信息都容易挫伤学生的情感与自尊,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

4、人际距离的礼节

人际距离是无声的语言,如同人的目光、手势一样,传递着某种信息,表达出某种感情,表示着人们对他人的礼貌与尊重。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大都在三米开外,这种距离能形成教师的威严,但容易拉开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学生的注意力也容易分散。如果教师在适当的时候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去指导帮助或征询意见,就能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增强教育效果。当教师在课下与年龄较小的小学生相处时,可以让学生依偎在自己身边,同时,帮

学生擦擦小脸,整理一下衣服,这样消除孩子的紧张情绪,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与爱护。但是对于年龄稍大的异性学生,单独谈话或辅导功课时不能距离过近,应保持至少半米的距离,否则将有失检点。

四、教师的形象

良好的教师形象是美的化身,是学生模仿、追求、敬重的对象;不良的教师形象不仅让学生品头论足,产生疑惑,而且给社会职业道德造成影响,留下遗憾。

教师形象应秉持外在美和内在美和谐统一的原则。整齐一律、对称平衡、多样统一是教师形象设计的三大法则。教师形象设计总的原则是教师形象的内在美(思想品德、精神道德、气质情感、学识才能等)与外在美(形体仪表、行为语言、形象风度等)的高度统一。

1、教师形象内在美的塑造(1)乐于奉献(2)努力创新探索(3)关爱学生(4)尊重和欣赏学生

2、教师形象设计中的自然妆

美容化妆是社会时尚的一种礼貌行为,而自然妆是教师形象的最佳选择。其原则是:美观又不夺人耳目;漂亮又不失教师身份;引导学生审美,又不分散学生的课堂注意力。男教师上讲台要修饰面容,妆面自然大方,清洁整齐,双眉要修整,鼻毛要剪,指甲要修,口无异味,无论多忙多急,一定要剃须修面,梳理发型;女教师要根据自己皮肤光洁度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妆面,眉型、眼影、睫毛、唇色等都要自然大方,美化合度,切忌浓妆艳抹。

五、教师的情绪

近年来,我国教育体制正进行着全面改革,繁重的教学任务、过多的工作负荷使教师面临巨大的压力。教学与生存的压力使得许多教师出现不良的情绪。教师带着情绪进行教学工作,或者是由于情绪失控引发过度惩罚学生等过激行为,必然会严重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与身体健康。

1、教师情绪的概述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手段,参与教学的师生都是主观能动的人,是有情感的动物。所以,课堂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师生之间进行情感交流的过程。交流得好,课堂教学就成功,教师满意,学生也满足,这正是当前大力推行情感教育的原因所在。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处在一个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师能否和学生一道和谐而有效地实现情感交流的目标,首先取决于教师情感的第一性征——情绪。

如果教师情绪紧张,说话吞吞吐吐;教师情绪低落,对学生一副爱理不睬的样子;教师板起脸孔,怒目圆睁,破口大骂;教师兴奋异常,语无伦次,只顾自己表演,不管学生感受……显然,这几种情绪是不可能带给学生充实愉快的精神生活的,因为它不利于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在课堂上的消极情绪不但破坏师生的情感交流,而且影响到自身知识的传授、教法的运用等,更有甚者,会使学生产生不良的抵触、对抗情绪。这样的课堂,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教师情绪平稳,语气温和,语言流畅;乐观自信,面带微笑;情绪饱满,抑扬顿挫地为学生朗读课文,声情并茂地给学生讲故事;作深思状向学生提问,然后用殷切的目光注视学生;和善地叫学生坐下,并鼓励他争取回答下一个问题……恐怕这样的情境很快就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之紧跟老师的步伐,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因此教师在课堂中的情绪应表现为尊重、理解、信任、宽容、鼓励,而不应表现为冲动、粗鲁、阴沉、暴戾。

2、加强教师情绪修养的意义

(1)加强教师情绪修养,是培养学生健康情绪的需要(2)加强教师情绪修养,是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需要

(3)加强教师的情绪修养,是改善和调节学生认知能力和认知过程的需要

(4)加强教师的情绪修养,其意义还体现在情绪对人的心理行为活动产生的无所不在的影响和作用上。

3、教师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及表现

教师的任何不良情绪,都会严重影响自己对知识的讲解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大大降低课堂教学效果。教师情绪不佳有多种原因:第一,身体原因。身体是情绪的载体,一个人的身体状况会影响情绪这已是不争的事实。第二,环境影响。人生活在社会中,其情绪往往会受一些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如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困难、遭受的挫折;领导对待自己不公平;同事或夫妻间闹矛盾;工资待遇、住房、职称评定没能满足要求等都会造成情绪不佳。第三,课堂教学反作用于教师的情绪。

教师也往往因为课堂教学过程不顺利、学生不听指挥、教学效果不满意等问题而影响到自身的情绪。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绪不佳,往往有如下表现:

①激动易怒。②压抑苦闷。③抑郁消沉。④过度紧张。⑤冷漠。

4、情绪管理的方法(1)明确自我认知标准

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角色。要有批评与反省的精神,不断检查自己。

(2)进行情绪管理

①体察自己的情绪,分析引发情绪的原因。情绪是由人的思维、人的信

念所引起的,所以合理的信念会引起人们对事物的适当的、适度的情绪反应,不合理的信念则会导致不恰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明确情绪的源头,就可以对情绪作更好的处理。

②采取适当的反应方式,进行恰如其分的控制,以培养良好的习惯。确立原则:教师最常见的情绪反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受到领导批评或同事伤害;在学校常常不能被其他教职员工所认同;受到学生的顶撞或者是和学生家长在对待学生的意见上产生冲突……因此,需要确立明确的原则,比如在自己情绪特别激动的时候,要尽量稳定情绪,不要批评学生,先作一下冷处理。

A、转移注意力。B、换位思考。

培养宽阔的胸襟,修身养性,泰然处事。能够对人不存偏见,对事不固执已见,对别人无意的过失不过分求全责备,就会减少负性情绪。

A、加强锻炼,强身健体。B、尊重对方,善待他人。(3)采取合理的方式舒缓情绪

情绪控制,并不是说要一味地压抑情绪。其实,缓解情绪的方法很多,有些人会痛哭一场,有些人会找知心好友倾诉一番,有些人会逛街购物、听音乐、做家务。此外,培养业余爱好、参加社会团休活动等也有助于情绪的缓解。体育运动、旅游放松等方式,同样能够缓解紧张情绪。

第三章

进出校门礼仪和集会礼仪

一、进出校门礼仪

1、进入校门时,将工作牌佩戴在左胸前。主动向门卫及值班教师问候:“早上好”、“下午好”或“你好”。自行车(电瓶车)推行、汽车慢行至指定地点,整齐排好车辆。

2、离开校园时,自行车(电瓶车)推行、汽车慢行至校门口,主动与门卫及值班老师道别:“再见”。

3、在校内或进出校门时,也应遵守交通规则,主动避让其他车辆和行人。

4、在校园遇到同事或来宾,应主动微笑地问候、致意。校内一律以岗位职务相称;对外:了解对方职务的,以职务相称;不了解的,男士可称“先生”,女性可称“女士”。

5、行走在校园中,不随手扔杂物,看到杂物主动弯腰捡拾,用实际行动给学生做榜样,一起维护校园的公共卫生。

二、参加学校集会礼仪

1、升旗礼仪

(1)精神饱满,态度严肃,脱帽、摘墨镜,规范立正。(2)向国旗行注目礼,高声唱国歌。

(3)切忌:自由走动、东张西望、心不在焉、马虎应付、窃窃私语。(4)即使寒冷的冬天,也不能把手插在口袋里。

(5)自觉穿统一校服,校服要及时清洗、熨烫,要将校服穿得端庄、高雅。

2、集会礼仪

(1)遵守会议纪律,按指定地点入座,准时有序,不中途离开。

(2)关闭通讯工具,认真聆听,认真记录,不看报刊杂志,不做与会议无关的事情。

(3)尊重报告人。掌声热烈,静听专心。

(4)在室外集会时,不打伞。坐姿端正,用自己规范的礼仪感染和教育学生。

切忌:窃窃私语、剪指甲、打哈欠、掏耳朵、挖鼻孔等一些不文雅的举动。

3、听课礼仪

(1)提前进入听课地点,做好听课准备。听课座位选择在不影响上课的位臵。

(2)听课时与学生一样和教师互致问候;安静专心,认真记录。不交头接耳、评头论足,不无故中途离场,不做任何与听课无关的事。、第四章

课堂交往礼仪

一名教师教得好不好,对学生有没有亲和力和吸引力,师生情感如何,关键还得看课堂上教师的表现怎么样。

在课堂上,教师不但要注意自身的形象和交往礼仪,而且要注意引导学生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和交往礼仪,学会与人交往,学会尊重他人。

第二篇: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与礼仪规范_2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与礼仪规范

仙桃市教育局

前言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长期以来,广大教师教书育人、敬业奉献,赢得了全社会的尊重。同时也必须看到,在市场经济条件和开放环境下,学校教育和师德建设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的挑战,人民大众对于优质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师德建设工作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方面和薄弱环节。教师队伍的师德水平和全面素质亟待进一步提高,师德建设工作亟待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制度环境亟待进一步改善。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是一项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仅仅是教授知识的源泉,而且是传承文明的导师,教书育人的园丁,以身作则的楷模。“为人师表”不仅表现在课堂上,而且表现在生活中,表现在无数细节中。教师的仪表端庄、朴实、整洁、大方、自然,风度优雅,可以给学生充实、稳重、积极向上的感觉;而生活懒散、衣冠不整、不讲卫生、粗言脏语等不良仪表和习惯,会有损教师的形象。那些爱岗敬业、爱生如子、严谨求实、无私奉献、以身作则、表里如一的教师总是会得到学生肯定并会影响到学生的终生。礼仪是人类社会最起码的道德规范,是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学识水平、道德素质、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是教师外在形象与内在气质及素质的综合表现。加强礼仪规范是时代的呼唤、社会的要求、人民的期望。教师担负着塑造人类灵魂的崇高使命;教师的礼仪是师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教师礼仪是弘扬高尚师德的一个基本内容。作为一名教师应注意提高专业和道德素养、塑造教师良好形象,应该了解和遵守课堂礼仪、师生礼仪、公共礼仪、社交礼仪等方方面面的知识,并加强自我反省、自我规范、自我约束、自我警策,把爱心献给学生、诚心献给同事、忠心献给事业,做一名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光荣的人民教师。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化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职工队伍素质,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市决定在2010年开展“塑师魂、立师德”师德主题教育。为配合主题教育的开展,我局收集、整理、编印了《教师职业道德与礼仪规范选编》培训资料。《教师职业道德与礼仪规范选编》共分四篇:第一篇为《教师职业道德规

范》,第二篇为《教师礼仪规范》,第三篇为《师德典型案例选》,第四篇为《师德名言选》。

望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宣传,认真学习,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高教师德能素质,推动我市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第一篇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二篇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六章 第五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三篇第一章 第二章 仙桃市教育局 二○一○年八月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原文 ……………4 解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5 学习贯彻新《规范》座谈会发言摘选 ……………15 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 ……………28 仙桃市中小学教师行为规范(试行)……………34 教师礼仪规范

教师礼仪概述 ……………40 教师礼仪“五要素” ……………42 进出校门礼仪和集会礼仪 ……………56 课堂交往礼仪 ……………58 办公交往礼仪 ……………67 课外交往的礼仪 ……………80 与家长交往的礼仪 ……………93 社会交往礼仪 ……………101 师德典型案例选

全国师德标兵事迹摘选 ……………110 师德警示案例 ……………163

第四篇

师德名言选

第一篇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第一章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三、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六、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第二章

解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一、师德规范修改(出台)背景

新《规范》是在我国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这样的重要背景下修订的。在2002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到了要“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2007年召开的党的十七

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这样一个奋斗目标,这是了不起的一个决策。从这个目标出发认识教育,教育的作用就更突出了。而且,十七大报告把教育放在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一章中,显示党中央已经把教育作为民生议题来看待。

当前,在教育事业飞速发展的基础上,人民群众不仅要求“有学上、有书读”,而且进一步要求“上好学、读好书”。因此,教育质量的提高是学校的当务之急。而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于我们教师。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十七大”强调要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教师队伍师德和业务素质尤其重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先”。所以教师的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师德水平也是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满意不满意的一个重要标尺,更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内在需要

2004年中央8号文件第三条指出: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风气尚未全面形成,还存在种种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和消极因素;……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第十条中明确规定:要“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8.31”讲话中,对广大中小学教师提出:“一个精神,四点希望”。一个精神:就是“教师应该体现胸怀祖国,热爱人民,学为人师,行为示范,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精神”;四点希望:就是要求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文件及讲话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催生《规范》适应新形势进行修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于1985、1991、1997年先后三次颁布和修改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最后一次颁布和修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距2008年相距11年,原《规范》条款中许多内容不能满足新时代要求,许多内容需要不断完善。少数教师师德缺失与滑坡,引起了人民群众强烈不满,引起了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

二、新《规范》体现的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新《规范》一共六条,不仅是在原有的版本基础上的深化和升华,而且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充分彰显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体现“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理念。如“爱国守法”强调了教师要爱祖国和人民;“爱岗敬业”要求教师“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关爱学生”强调“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

生的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更是注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书育人”进一步明确了教育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为人师表”同样赋予了“以人为本”的时代含义,不仅与胡锦涛总书记的“八荣八耻”紧密相连,而且对教师的衣着和言行举止、协作精神、廉洁奉公、不谋私利等方面要求具体细致,还增加了对待家长态度方面的要求;“终身学习”更是人本思想的全面要求。

二是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新《规范》在认真总结了原《规范》的基本经验基础上,汲取了原《规范》中反映教师职业道德本质的基本要求,如继承了师德规范主旨“爱”和“责任”,又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对师德提出的新要求,将优秀师德传统与时代要求有机结合。

三是广泛性与先进性相结合。《规范》修订从教师队伍现状和实际出发,面向全体教师,对教师职业道德提出了基本要求,使之成为每位教师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如在师德规范修改征求意见过程中,新修订的《规范》中有“十五处”广大教师意见被采纳,从而使《规范》更加具体,更加实际,更有利于全面贯彻落实。同时,在新《规范》中还提出了体现时代精神的新的倡导性要求。如在新《规范》中首次加入“保护学生安全”、“教书育人”、“关心学生健康”、“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终身学习”等等,这些都是结合时代要求,与时俱进提出的新要求。

四是倡导性要求与禁行性规定相结合。本次修订实施的新《规范》是从教师职业道德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针对当前师德建设中的共性问题和突出问题,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既作出了倡导性的要求,也作出了若干禁行性规定。

例如,倡导性的要求有:第一条“爱国守法”中,倡导“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第二条“爱岗敬业”中,倡导教师“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乐于奉献的精神特别需要提倡。陶行知先生曾说:“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是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只有当教师把教育作为一项事业、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时,才可能默默奉献、甘为人梯,这是教育工作的核心价值所在。第三条“关爱学生”中倡导“做学生良师益友”。第四条“教书育人”中倡导“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第五条“为人师表”中倡导“作风正派,廉洁奉公”。第六条“终身学习”中倡导“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等。禁止性的规定有:第一条“爱国守法”中“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第二条“爱岗敬业”中“不得敷衍塞责”;第三条“关爱学生”中“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第四条“教书育人”中规定“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第五条“为人师表”中规定“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五是他律与自律相结合。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重“他律”、贵“自律”。如第一条中倡导“自觉

遵守教育法律法规”、第二条中倡导“乐于奉献”、第五条中倡导“自觉抵制有偿家教”。新《规范》在注重“他律”的同时,强调“自律”,倡导广大教师自觉践行师德规范,把规范要求内化为自觉行为。从“他律”走向“自律”是师德建设的最终目的。

三、新《规范》的突出特点

1、突出了重要性。“教书育人”,是旧规范第二条内的一句话,在新规范中升格为第四条的条目。这是非常必要的。因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第一要务,是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任何职业的根本所在(如同“治病救人”最准确地描述了医生的职业特征)。

2、体现了时代性。新规范新增了“志存高远”“素质教育”“知荣明耻”“终身学习”“探索创新”等词,这是21世纪对教师的时代要求,这也是与时俱进在新规范中的具体体现。

3、提高了针对性。应该说旧规范有“热爱学生”这一条,“保护学生安全”本是题中之意。但还是被范跑跑这样的人钻了空子。这说明旧规范存在意思不明确、针对性不强的漏洞。新规范增加“保护学生安全”的内容,很有必要。类似意义上的增加,还有“自觉抵制有偿家教”等。

4、增强了概括性。把旧规范中分散在五、六、七、八等四条内的主要内容,精简压缩到新规范第五条“为人师表”之内,也比较好。再就是删除了明显重复的词,如旧规范中的“以身作则,注重身教”,两词意思很近,新规范删去了“注重身教”。另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为“遵循教育规律”,也稳妥一些。

5、注重了操作性。新的“规范”不仅是增加一条“终身学习”,而且每一条都具体化了。比如,在“爱国守法”中,增加了“不得有违背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在“爱岗敬业”一条中,又具体化为“三认真一不得”,即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在“关爱学生”一条中,使用了多个四字词组,如,“关心爱护、平等公正、严慈相济、良师益友、歧视学生、变相体罚、保护安全、关心健康”等,通过这些词语,细化了关爱学生的具体做法。在“教书育人”一条中,增加了“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惟一标准”等词句。在“为人师表”一条中增加了“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同时,还将“热爱学生”中的“热爱”改为“关爱”一词,将“无私奉献”改为“乐于奉献”等,更具有操作性。

四、新《规范》的核心内容

新《规范》共六条,体现了教师职业特点对师德的本质要求和时代特征,“爱”与“责任”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和灵魂。

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热爱祖国是每个公民,也是每个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义务。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每个社会成员知法守法,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

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没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工作。教师应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志存高远,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在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丰富的教育实践中履行自己的光荣职责。

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亲其师,信其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4、“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

教师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影响学生。要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

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五、新旧《规范》的区别

新旧《规范》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条目数量由8条改为6条。

教育部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条目上由之前的8条改为现在的6条,但在具体内容上却得到了充实。比如,在第三条“热爱学生”中,旧条款要求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新条款则修改成“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与此前公布的新规范征求意见稿相比,正式公布的版本基本构架相同,但在一些词语使用方面进行了微调。在征求意见稿中,第二条款为“敬业奉献”,而正式版中,改回到1997年版的“爱岗敬业”。“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也被改为更为简练的“勤恳敬业”。而第三条款将“热爱学生”改为“关爱学生”,一字之差感觉更人性,更具亲情味。第四条款中的“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则被“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所取代。

2、“保护学生安全”首次纳入新规。

此次修订是根据近年来教育和教师工作的新形势作出的更加科学和有针对性的修订。是根据近年来教育和教师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在前期充分论证、广泛征求意见、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值得一提的是,“保护学生安全”被首次写入了新规范第三条关爱学生中。写入该内容是在明确“保护学生安全”是教师应遵守的职业精神。

3、明确抵制有偿家教现象。

有偿家教的恶果很明显:一是导致教师“拜金主义”,二是影响正常教学进行。此次修订的条款更加清晰和简洁,在具体内容上也得到了充实。“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责之便牟取私利”、“不违规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惟一标准”,也首次明确列入其中。

4、“终身学习”被单独提出。

作为一名教师,只具备与教学相关的专业知识已远远不够。现在社会发现这么快,几乎所有人都需要不断学习。更何况是教师这种特殊行业。所以在新规范中,“终身学习”被单独提出。

六、教育部 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关于重新修订和印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通知(教师[2008]2号)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8.31”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师德素质和专业水平,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1997年国家教委和全国教育工会联合印发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行了修订,现予印发,并就学习

宣传和贯彻实施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一、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中小学德育工作状况和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对于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长期以来,广大教师教书育人,敬业奉献,赢得了全社会的尊重,教师队伍中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可歌可泣的模范人物。在今年发生的四川汶川大地震中,震区广大教师奋不顾身地保护学生,表现了崇高的师德精神。在新形势下修订并重新印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于激励和引导广大教师向全国教育系统的模范教师,特别是抗震救灾英模教师学习,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自觉规范思想行为和职业行为,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全面准确地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的基本内容

《规范》的基本内容继承了我国的优秀师德传统,并充分反映了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对中小学教师应有的道德品质和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规范》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起指导作用,是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校、教师与国家、教师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规范》不是对教师的全部道德行为和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不能取代学校的其他各项规章制度。《规范》的许多内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相关条文的具体化,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学习贯彻时应注意和教育法规的学习结合进行。

三、认真做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工作 1.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系统工会和中小学校要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好《规范》的学习宣传。要通过开展主题学习、研讨会、座谈会等形式多样和扎实有效的教育活动,组织广大教师深入学习和贯彻《规范》,帮助广大教师全面了解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统一思想认识,规范职业行为,全面提高师德素养,营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学校领导要言传身教,率先垂范。

2.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系统工会和学校要把贯彻实施《规范》列入师德建设的重要议事日程,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订具体的实施办法和工作计划。要将学习《规范》的内容和要求列入教师的继续教育计划,把教师贯彻落实《规范》的情况列为教师岗位责任制的要求,定期考

核检查。

第三章

学习贯彻新《规范》座谈会发言摘选

在我国第24个教师节前夕,教育部和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联合颁发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学习贯彻《规范》,对于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和人民教师高尚师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08年9月8日,教育部和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联合召开了学习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座谈会。下面是摘选与会者的发言。

做一名人民尊敬的教师

北京师范大学 顾明远

第24届教师节即将到来。此时学习贯彻新修订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着特别的意义。

真正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成熟的教师,需要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提高,特别需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教师这种职业有着与其他职业不同的特点。教师的教育教学不是靠用什么工具来塑造人才,而是要靠自身的知识、智慧、人格来影响学生。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情操的陶冶者、心灵的铸造者,因此,教师的思想情操、职业道德比任何职业都重要。

教师的职业道德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一是对国家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教师是教育者,同时又是普通公民。因此他首先要对祖国、对人民充满爱,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事业,遵纪守法。教师要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努力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这就是教师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具体表现。

二是对本职工作的责任。教师要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要忠于自己的职责,就要勤奋努力,乐于奉献,在业务上精益求精,在教书育人中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每个教师应有的信念。教师这种爱不同于父母的爱,这种爱是对民族的爱、对祖国的爱的具体体现,是一种无私的、不求回报的爱。关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

要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爱护学生,使他们不受到任何伤害,得到健康的成长。今年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涌现出了一批英雄教师群体,他们舍己救人,坚强不屈,在大灾害面前毫不畏惧,奋不顾身抢救学生的生命,充分体现了崇高的师德精神,值得全体教师学习。同时我们也相信,所有具有爱岗敬业、关爱学生精神的教师,在天灾困难面前都会表现出这种无私无畏的精神。

关爱学生就要平等对待每个学生,不用言语行动伤害学生;要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要信赖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通过教育都能够成才。

三是对自己发展的责任。教师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真正成为一名教育家,就要努力学习,终身学习,不断提高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终身学习是未来世界每个人的生活必需,教师尤其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充实自己,才能引导学生不断发展。教育是一门科学,需要教师学习钻研教育理论,掌握青少年成长的规律,掌握教育教学的规律。教育又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因材施教,在学习和创新中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这样才能成为一名有理论、有思想、有创新、有风格的教育家。

新修订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正反映了这三方面的内容。新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共六条,比起1997年颁发的《规范》,更加精炼,更加集中,更具有时代精神。而且由于广泛征求意见,体现了教师共同参与、共同遵守。我们应该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这个规范,使它成为每个教师的行为指南,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

每到教师节来临的时候,我都会想,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怎样来庆祝自己的节日?有两种心情总是萦绕在我的心头:一种是感到无比的自豪,这一天总有许多学生打电话、发短信来祝贺节日,一种工作的成就感油然而生;另一种心情是感到责任重大:学生是我们民族的未来,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要使每个学生都能成才,教师要担负起重大的责任!只有不断学习,努力提高,适应形势的需要,才能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努力做一名值得人们尊敬的人民教师。

教师节重温教师的职责

北京师范大学 劳凯声

在第24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一起来学习新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特

殊的意义。我们,以及每一个将来可能选择教师职业的人应当时时扪心自问,我们为什么选择当教师?当教师究竟意味着什么?

选择当教师,就意味着我们必须履行教师的职责。这一基本职责关系到教师职业的崇高价值,关系到社会尊师和教师自尊的内在依据,关系到教师群体的职业自我意识这样一些根本性的问题。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所有社会职业的地方就在于,它所面对的教育对象不是物,而是活生生的人类个体。这些个体各不相同,但都具有独特的价值;这些个体起先都是柔弱的,但只要有阳光雨露,就会长成参天大树。因此,从根本上说,教师职业的神圣就在于它从弱者出发的意识。传道、授业、解惑并不等于教师职责的全部,教师的职责首先表现在维护每一个弱小生命的独特价值,引领他们实现源于精神内部的、具有个性色彩的社会化过程,激励他们不断地去追求比当下更高、更完善、更美好的自我。因此保护和扶助弱者的意识也就是教师职业的良知。

其实教师的这一良知不仅属于自己,而且属于整个社会。在人类生生不息的发展历程中,每一个个体都是从弱者开始迈开自己的人生之路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活动应当成为一种最富有希望和生机的活动,因为教师始终承载着全社会的期望,凝聚着弱者的梦想。为此,做一名教师,就应以自己的人生,化作蜡炬照亮社会,甘作春蚕温暖他人,这是任何时代教师永恒不变的使命。

为此,作为一名教师应秉承和发扬强大的人道主义精神,实践“以人为本”的伟大信念,接纳并引导来自各种不同背景的不同个体,帮助他们由弱者变为强者,担负起传递历史和人类文明的责任。

保护和扶助学生,是教师职业必须坚守的精神底线,也是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任何一种职业的特征。教育的结果具有唯一性和不可重复性,因此绝不容许出现次品、废品。为此教育应包含一种区别于一般历史眼光的人文关怀,对于少年儿童,教师更应有一种天然的敏感。因为作为弱者,少年儿童更易受到来自外界的侵犯。呵护他们、引导他们,让他们健康安全地成长,这是每一个教师不容回避的社会责任,也是今天摆在学校、教育主管部门乃至全社会面前的共同职责。作为一个中小学教师,这种职责具有公务性质。为了强调教师对学生的这种职责,我们必须要有明确的教师职业规范要求。

就学校而言,我认为首先应当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培育。教师由于肩负着重要的社会使命,因此必须要有严格的职业准入制度并且有严格的职业道德规范。事实告诉我们,只有严格教

师的职业道德,才能保证教师队伍的纯洁性,也才能真正为少年儿童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生存空间,真正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新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加强教师专业化建设不可缺少的一环,一些规定都很好地体现了教师的职业特征。作为锦上添花,我认为还应有更为具体的行为规范。例如,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教育、实施教育惩戒时,在发生突发性事件时,对教师的行为都应有更为明确的行为规范要求。

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北京市教委主任 刘利民

教师素质,师德为先。北京市历来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在加强师德建设方面,充分结合首都教师队伍的特点,努力将师德建设贯穿于教育发展的全过程,使师德建设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使广大教师的师德修养和育人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从2002年开始,北京市开始实施“十五”时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明确提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为全体中小学教师的公共必修课。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对十多万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全员培训。

2004年底,北京市申请设立了全国师德论坛分论坛。通过开辟师德建设专栏,出版优秀论文集,邀请师德专家作主题演讲,组织优秀师德标兵报告会等形式,探讨新时期师德的新内涵,使广大教师有了明确的学习榜样。

2005年,北京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广大教师在优秀共产党员的带领下,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决定,主动要求到农村中小学支教。三年多来,涌现出了一批批先进集体和支教先进个人,为京郊农村中小学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发挥了积极作用。

今年,为了培养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北京市决定在城镇优质中小学设立农村中小学教师研修工作站,启动农村中小学教师城镇研修工作。在这项工作中,城镇中小学骨干教师踊跃报名,积极为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无私奉献,体现了首都名师的崇高师德。

北京市两年一次的师德标兵评选,三年一次的市级骨干教师、学科教学带头人和北京市优秀教师评选,四年一次的特级教师评选以及今年教师节市政府表彰的10名北京市人民教师,都不仅具有过硬的教育教学水平,而且具有较高的师德水平。

前不久,我们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了向抗震救灾英模教师学习的活动。要求广大干部和教师把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转化为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推进首都教育率先实现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经过多年的努力,在全市中小学教师队伍师德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涌现出了一批教书育人、师德高尚的优秀教师典型。

下一步,首都教育系统将以学习贯彻新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学习宣传抗震救灾英雄模范教师为契机,狠抓落实,不断创新,从更新思想观念、加强制度建设、大力树立和宣传先进典型、将加强师德建设同关心解决教师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等四个方面,切实加强师德建设,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保护学生安全是教师应尽的义务和职责

四川省汶川县映秀小学 谭国强

新修订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从六个方面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进行了规范,提出了要求。其中,我对《规范》中“关爱学生”条目里写入“保护学生安全”的体会尤为深刻。

“保护学生安全”是教师应尽的义务和职责。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中,面对学生受到灾难或意外的威胁时,教师以其特殊身份,有责任组织疏散学生,尽最大努力帮助学生脱离危险,而不是自己先跑,臵广大学生的安危于不顾。在这次大地震中,灾区学校涌现出了许多教师的感人事迹。他们把学生的安危和利益放在第一位,不怕牺牲,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崇高的教师职业道德,真正做到了“关爱学生”,“保护学生安全”。

就拿我们学校来说,30岁的数学老师张米亚在地震发生时,完全有逃生的机会。但当我们挖开废墟时,只见他扑跪在地,身体前俯,紧紧搂着两个8岁的孩子,孩子都还活着,而他的双臂已经僵硬。我们试图掰开张老师护卫孩子的双手,却怎么也掰不开。他以自己的英雄行为,将师

爱定格在生死瞬间,演绎了一曲悲壮的生命绝唱!28岁的美术老师连蓉被发现时,她两手各抱着一个孩子,其中一个还活着。她们班在她的紧急疏散下,13个孩子幸存,但她却永远撇下了自己一岁半的女儿。

在灾难面前,在生死关头,我们的老师首先想到的是学生,他们毫不犹豫地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他们用爱和责任为学生筑起了生命长城,展示了关爱学生、为人师表的精神风貌和崇高的人性光辉。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践行了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展示了人民教师的崇高师德。

从映秀转移出来之后,映秀小学的老师们又强忍着失去亲人的悲痛,跑遍成都大小医院,看望住院的孩子,为幸存学生联系就近入学的学校,我校学生在救助点附近入学率达到了85%。在灾后重建的艰苦过程中,他们更是以忘我的精神,积极投身到安抚工作和复课的准备工作中,充分体现了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和自强不息、团结奋斗的精神。

映秀小学的教师群体是千千万万普通教师的一个缩影。如果不是这次地震,他们或许一生都默默无闻。但是在生死瞬间,他们迸发出最美的人性光辉。他们真正履行了人民教师的责任,他们用融入血脉的本能的师爱为学生铺平了一条光明的人生大道。

教师职业崇高而神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修订颁布有着深远的意义。我们将认真学习,将《规范》转化为我们内在的要求,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不辜负党和人民的关怀和期望,为家乡教育恢复重建和教育发展作出新贡献。

把爱融入“了不得”“了不起”的事业中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 曲莉梅

作为一名多年在教育战线工作的小学教师,我深深地认识到,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远远重要于其他行业。因为教师这份职业关乎尚未成熟的孩子,孩子的发展关乎他一生的健康和幸福,关乎一个家庭的幸福,也关乎国家的兴旺和发展。

我的体会是,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了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有深深的爱的情感。教师在工作中,要把这种爱的情感转化成职业自律,转化成专业能力,更要转化成因材施教、循

循善诱的教育态度,转化成不断汲取、不断学习的动力。

新的《规范》从“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三个方面,对教师的“爱”作了科学而全面的解读。其核心指向和落脚点,与第四条“教书育人”的实践活动紧紧相连,明确要求我们做到“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16年前,我班上有一个孩子性格孤僻,不善交往,行为散漫,对学习毫无兴趣,正常的教育几乎对他不起作用。这个孩子几乎耗费了我60%的精力,自己心里有说不出的苦恼和压抑。女儿知道后,将一本《捣蛋鬼日记》推荐给我。这本书让我从儿童的角度重新了解和理解了儿童。我开始深入儿童世界,找到了新的教育感觉。我想,对这个孩子,一定有什么地方让我忽略了。有一次我留意到他的语文书翻角处画有精致的小人图案,再翻,每一页都有。当我让书角快速动起来时,看到的居然是一个栩栩如生的动画故事。我终于发现了他的兴趣和智慧,因势利导,鼓励他发展自己的美术兴趣与特长。后来,这个孩子考取了中央美术学院。每个教师节,他都会回校来看我。其实,我更感谢他,是他让我感受到“因材施教”是如此美丽。

奥运会上美国选手菲尔普斯八次夺金、七破世界纪录,让我时时反思,有没有天才苗苗被我错过了?我时时要求自己作这样的反思。这就是教师将爱的情感诠释到职业中,也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期望所在。

回顾多年的教育生涯,我留下最多的是感动。感动于学生纯真的目光,感动于学校的关怀,更感动于国家对我们的期盼。作为老教师,我对新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点点滴滴都深有体会,更深感它的必要和中肯。我会始终不渝地学习它、贯彻它,也真心地期盼新一代的教师们能谨记《规范》中的每一条要求,理解《规范》的思想、宗旨,更重要的是在工作中自律。因为,教师这个职业真是一个“了不得”又“了不起”的职业!

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应时应势

中国人民大学附中 刘彭芝

新的《规范》与原《规范》相比,在条目的数量上有所减少,但在具体内容上得到了充实,并在很多提法上与新时期的教育改革、教育形势、时代背景紧密结合,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提出了

更高、更全面的要求,更突出了对教师自身修养和素质的时代诉求。作为一名来自教育教学一线的中学校长,我认为新《规范》体现了与时俱进、以人为本的精神,把握住了时代脉搏,既有传承,也有创新。

新《规范》对教师既有底线要求,又有较高标准。前者反映在前五条上,即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是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达到的基本标准;后者则反映在最后一条“终身学习”上。

在“爱岗敬业”一条中,倡导教师“志存高远”、“乐于奉献”,这在旧《规范》中是没有的。乐于奉献的精神特别需要提倡。新《规范》提出教师要“爱国”,要“志存高远”。陶行知先生曾说:“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是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只有当教师把教育作为一项事业、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时,才可能默默奉献、甘为人梯,这是教育工作的核心价值所在。

新《规范》首次纳入了教师要“保护学生安全”,这是必要的。教师面对的中小学生是未成年人,他们缺乏自我保护必需的能力,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安全负责。安全包括“身体安全”和“心理安全”两个方面,当学生的身心安全受到威胁时,教师责无旁贷地担负着保护他们的责任和义务。

新《规范》第四条“教书育人”中,明确提出要“实施素质教育”,并首次将“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列入其中。实施素质教育,必然对教师有新的要求,也就必然要求教师“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相信随着教育改革、考试制度改革的深入,这一点会越来越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上得到体现。

新《规范》第六条提出的“终身学习”,对办好教育很有现实意义。中国要建设成学习型国家、创新型国家,就需要有善于学习、终身学习的创新型人才,我们现在要培养的是既全面发展、又有创新精神,同时品德高尚的学生。以此为目标,我们的教师就应该、而且必须终身学习。教师如果不学习,其所教授的内容、教学的手段、自身的内涵和修养,就会在很短的时间里落后、老化。终身学习这一条的提出,适逢其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要求教师“终身学习”,学校必须建立校本培训制度,使之成为教师继续学习、专业发展的外部助力。对于校本培训,校长不仅应该高度重视,认真对待,而且要出思路,出方法,作决策。

作为一名校长,我认为新颁布的《规范》有新意,而且不是为新而新,是应时应势而出;新规范的颁布必将对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起到积极的规范、推动和提升作用。

第四章

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

八荣八耻”是胡锦涛总书记于2006年3月4日下午,在看望出席政协第十届四次会议民盟民进联组会上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时,提出了以下“八个为荣,八个为耻”的要求: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一、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有其历史必然性

我们党有关理论的提出都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都是符合时代要求并需要全党全社会认真加以贯彻落实的。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同样有其历史必然性,意义极为重大。

中央宣传部社科规划办主任张国祚从三方面分析了社会主义荣辱观产生的时代背景及意义。首先,以“八荣八耻”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是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在经济上所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但毋庸讳言,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付出了一些代价。这些代价,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然资源在某种程度上遭到过度耗损,自然环境在某种范围内受到严重污染;二是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和市场经济的迅速发育,社会上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一些人在基本的道德价值判断上出现了混乱,理想信念淡漠了,思想道德滑坡了,甚至在一些党员干部中还出现了腐败现象。之所以付出这两种代价,都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缺位有关。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理想信念淡漠和思想道德滑坡显然与违背“八荣八耻”直接相关,即便是在乱砍滥伐、破坏生态平衡中,所反映出的问题实质,要么是缺乏保护生态平衡的科学知识、愚昧无知,要么是只为了一己私利,而不顾国家、集体利益,同样是违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行为。可见,现在提出在全社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很有现实针对性的,是我们克服发展中的不足,解决前进中存在的问题,推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协调发展的必然需要。

其次,社会主义荣辱观还直接关涉国家软实力的强弱。现在,评价一个国家,不能光看其经

济总量、军事力量等硬实力,还要看这个国家的思想文化、民族精神、道德情操等软实力因素。毫无疑问,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必将进一步提升全民族的精神状态和道德情操的境界,进一步增强我们党和国家的凝聚力、感召力、影响力、战斗力。

第三,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国家现行的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是相辅相成的。正因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产生有其历史必然性,所以它与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于内在精神上相通相融。比如,与目前正在开展的党员先进性教育密切相关。党员干部要做人民的好公仆,必须首先做一个好公民,而做一个好公民的基本要求就是践行“八荣八耻”。这对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非常必要。一个政党要巩固自己的地位,就要有泾渭分明的荣辱观,这样才能在人民当中树立起良好形象。再比如,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紧密相关。如果所有社会成员都能知荣辱、树新风、讲正气,那么这个社会必然会走向和谐。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也与落实科学发展观息息相关。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只有全体公民都知荣辱、创文明、促和谐,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才能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

中国伦理学会会长、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陈瑛认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对于全党和全国人民同心同德谋发展意义重大。他说,目前社会上已经暴露出一些不良的思想倾向。如有人提出用“多元价值”来否定我们坚持的“一元价值”,不要“同德”要“异德”,要“离心离德”。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我们必须明白,尽管多元价值是客观存在,但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员,我们的价值观必须要有共同的指导思想,让多元价值观接受一元价值观的领导,做到“一中有多,多中有一”。具体来说,就是要服从于“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只有这样,全国人民才能一心一意,同心同德,共同把国家建设得更好。

二、如何理解“八荣八耻”的深刻内涵

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于简练的表述中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对此,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部副主任、教授王伟分析指出,社会主义荣辱观既与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一脉相承,同时也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时代精神的汇聚和体现。具体来说,“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就是在新形势下,以建设祖国、保卫祖国、富强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的荣誉、尊严和利益为最大耻辱;“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就是每个公民不论职务高低、能力大小,都要在不同岗位、通过不同形式为人民服务,与此同时,要高度警惕可能出现的种种背离人民利益的倾向;“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就是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

争,我们必须把科学技术真正臵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并且在全社会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社会风尚;“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就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我们要在各行各业包括新兴行业中培养爱劳动的思想,并使之成为衡量公民道德品质的价值尺度;“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就是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避免种种损人利己的行为;“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就是要将诚实守信作为个人行为的基本准则,作为企业、事业单位乃至政府工作的基本准则,对假冒伪劣、不讲信誉等行为予以严厉谴责;“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就是要增强法律意识,自觉维护法律尊严;“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就是要认识到我们现代化建设的路还很长,任务还很艰巨,必须在新时期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

陈瑛指出,有人可能会说,我们刚提出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怎么又提“八荣八耻”呢?我认为,“八荣八耻”是过去一系列提法的深入、系统的发展,它准确地体现出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容,同时也将“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等提法完全包容进来,形式鲜明,很容易被群众接受,可以说是为先进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树立了一面鲜明的旗臶,也为全党全国人民同心同德谋发展指明了方向。

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需有机制保障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关键在于脚踏实地予以践行。对此,张国祚认为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一是要把学习贯彻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学习贯彻十六大、十七大以来我们党的一系列理论创新和重大战略思想结合起来;二是要深化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理论研究,全面准确深刻地理解其科学内涵及其重大意义;三是要宣传好,让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四是党员干部要身体力行,为群众做出表率;五是领导决策部门要拿出具体的措施办法,营造好践行荣辱观的氛围。

王伟认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建立相应的践行机制。第一,要建立健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机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需要从他律和自律,亦即从道德教育与道德修养两个环节着手。教育是社会主义荣辱观养成的外部机制的基础。目前,各行各业都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这些措施,已经勾画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机制的框架。第二,要建立健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修养机制。社会主义荣辱观能否充分发挥其巨大的社会效应,关键在于广大公民能否通过道德修养,升华到较高的道德境界。为此,必须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追求崇高

道德修养的风气。第三,要建立健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示范机制。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求我们善于发现和运用先进典型,树立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道德楷模,让广大群众见贤思齐。同时,还要特别强调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广大领导干部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道德要求转化为个人的道德行为,常修为政之德,为全体人民做出榜样。第四,要建立健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评价机制。道德的基本特点之一,是以善恶标准对社会现象进行评价。按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善”主要是指符合国家和人民利益以及社会道德要求的行为,“恶”主要是指违背国家和人民利益以及社会道德要求的行为。要在全社会筑牢基本道德规范,形成惩恶扬善的舆论氛围。

中央教科所学校教育研究部主任、教授刘惊铎从青少年教育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在文化与价值多元的时代背景下,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价值观教育,让他们从小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极为重要。今天的青少年生活的时代背景已有很大变化,我们的道德教育应该坚持怎样的原则,采用怎样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才能使社会主义荣辱观真正内化到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的人格结构之中呢?我以为,最关键的,是要坚持“三近”原则。首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贴近孩子生活。道德的本质是实践的,也是生活的。当前道德教育很大的一个弊病是“空”,脱离孩子的生活世界,空洞、枯燥、缺乏生活气息。脱离了孩子生活的道德教育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我们的荣辱观教育,必须贴近孩子的现实生活,从生活中寻找道德教育的素材和契机。其次,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必须接近孩子个体。道德教育在本质上是涵养化育个体的德性。道德教育只有成为个体的自我需要,才可能是有效的。因此,道德教育必须和孩子的个体经验相接近,融入到孩子的个体生命成长中去,成为孩子成长的“呵护人”。最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还要亲近孩子心灵。道德文化建设在本质上是精神的和心灵的活动。道德教育只有触动心灵,引发感动,引领精神成长,才是真正的教育,才是真正有魅力的教育。缺乏相互尊重、平等对话,板起面孔说教,机械地传授知识,不是真正的道德教育。(摘自《半月谈》)

第五章

仙桃市中小学教师行为规范(试行)

为进一步提高全市中小学教师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素养,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教师法》和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特制定全市中小学教师行为规范。

一、师德规范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2、积极参加政治理论学习,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提高政治修养,维护党和国家利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不支持、不参加黄、赌、毒、邪教等违法活动及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的活动,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3、自觉遵纪守法,坚持依法办事,遵守教育法律法规,遵守社会公民道德和家庭美德,遵守校纪校规。

4、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履行教师职责,勤奋工作,乐于奉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加强职业道德修养,不从事有偿家教,不向学生推销或强迫学生购买学习资料,不利用工作之便向学生、家长索要礼品、钱物,不接受家长宴请或让学生家长为教师个人提供服务,不营私舞弊,尊重他人学术成果,不抄袭他人论文,树立教育、教师的良好形象。

6、关心热爱全体学生,对学生要严格要求,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尊重学生,不歧视差生,努力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关心留守学生。科学评价学生,坚持正面教育,激励为主,不讽刺挖苦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二、教育教学规范

7、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加强对学生的安全常识教育和安全管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健康成长,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8、主动配合家长和社会有关部门共同教育好学生,经常主动与家长沟通,宣传教育方针政策,传授科学的教育方法,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做好家访工作,不随意传家长到校,尊重家长,理解家长,不训斥挖苦和责难家长。

9、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认真落实教学常规,杜绝教学事故。

10、精心备课,不抄袭他人教案,不得不备课上课堂,在备课时要努力做到认真钻研教材,分析重点难点,了解学生学情,科学设计教学方法和学生学法,研究落实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有效途径和措施。

11、认真上课,努力实施有效教学,上课时精力充沛,情绪饱满,因材施教,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有效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节奏,确保完成教学目标,不拖延教学时间。坚持用普通话教学,做到语言文明、清晰流畅、表达准确简洁,板书整洁规范。上课时不接打手机、不抽烟、不会客。

12、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适量练习题,不得大量布臵机械重复作业,严格按规定控制作业总量;批改作业要认真、及时、公正,并做到全收全改,不得要求学生或家长代批作业,作业批改要有记载,不得随意加重学生课业负担。

13、充分利用朝读、课外活动或自习课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辅导要做到面向全体,培优补弱,形式多样。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进行个别辅导。

14、按规定组织学生的考试,不得频繁组织考试,加重学生课业负担。考试前,教师要认真指导学生复习,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考试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监考,规范考纪考风;考试结束后,要及时阅卷,及时进行质量分析,及时反馈,努力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三、学习教研规范

15、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坚持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及时掌握本学科前沿知识和相关理论,不断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努力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业务能力。

16、教师要谦虚谨慎,互帮互学,共同提高。青年教师要主动向中老年教师和优秀教师学习,中老年教师在不断充实自己的同时,要热情帮助和指导青年教师。

17、自觉参加继续教育和业务进修。每学年要有计划地学习1—2本教育专著,订阅学习一份教学教研杂志或报纸,要有学习笔记和学习心得,每学年撰写教育教学论文1—2篇。

18、积极参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学研究,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积极开展网上教研,认真进行课后反思,主动参与教育科学课题研究,坚持参加集体备课活动、听评课活动、“四优”(优秀教案、优质课、优秀论文、优秀课件)竞赛活动,及其他校内外教研活动,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化成长。

四、教师礼仪规范

19、仪表大方、整齐、清洁。穿戴要符合职业特点,不穿奇装异服,不穿拖鞋、背心、短裤、超短裙进校园。男教师不留长发或剃光头、蓄胡须。女教师不化浓妆、涂染指甲、不染艳丽彩发、不佩戴易转移学生注意力的首饰。

20、举止文明,谈吐文雅,待人接物热情、礼貌、真诚,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对学生家长要和蔼可亲。

21、坚持原则,加强团结,坦诚待人,同事之间要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不背后议论人,不搞小动作,不搬弄是非,不利团结、不利工作的话不说,不利团结、不利工作的事不做。

22、思想、作风正派,要尊重领导,顾全大局,服从安排,对学校工作有意见要通过正常渠道反映,不背后发牢骚或散布不满言论。

23、有良好卫生习惯,保持办公室等公共场所清洁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烟蒂、瓜果皮,不在公共场所吸烟,自觉遵守公共场所秩序,自觉维护教师良好形象。

第二篇

教师礼仪规范

第一章

教师礼仪概述

一、礼仪概述

礼仪是文明的象征,道德的范畴。“礼”是规,是天地自然之道,是德,也是治国之法规、律条;“仪”是矩,是准则,也是治国和做人的尺度。人类社会要发展,要推进,就必须弘扬、推行礼仪。没有礼仪的地方,是没有文化的地方;不懂礼仪的人,是不文明的人,也是没有道德的人。礼仪在本质上其实就是道德的规范,包括礼节和仪式,是社会、道德、习俗、宗教等方面对人们行为的规范,是文明道德修养程度如何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礼节,即社会公认的待人接物的方法和人与人相处的准则。例如,初次见面该怎样互相介绍,怎样互递名片,怎样待客,等等。再如,人际交往中如何保持良好的仪态、仪表等。仪式,是指正式场合用以表示礼节的一系列固定的程式,如欢迎仪式、签字仪式、开业典礼、婚礼仪式、葬礼等。

现代礼仪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自身修养

在人际交往中,礼仪往往是衡量一个人文明程度的准绳。它不仅反映着一个人的交际技巧与应变能力,而且反映着一个人的气质风度、阅历见识、道德情操、精神风貌。因此,在这个意义上,完全可以说礼仪即教养。

学习礼仪、运用礼仪有助于提高个人的修养,有助于“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真正提高个人的文明程度。

2、有助于人们美化自身、美化生活

个人形象是一个人仪容、表情、举止、服饰、谈吐、教养的集合,而礼仪在上述诸方面都有自己详尽的规范。因此,学习礼仪、运用礼仪,无疑将有益于人们更好地、更规范地设计个人形象,维护个人形象,更好地、更充分地展示个人的良好教养与优雅的风度。

3、有助于促进人们的社会交往,创建良好的社交氛围

运用礼仪,除了可以使个人在交际活动中充满自信、胸有成竹、处变不惊外,还能够帮助人们规范彼此的交际活动,更好地向交往对象表达自己的尊重、敬佩、友好与善意,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与信任。

4、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我国正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求全体社会成员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这些内容,与礼仪完全吻合。因此,完全可以说,提倡礼仪的学习、运用,与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殊途

同归、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

二、教师礼仪的内涵及其培养

教师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者。对于教师来说,礼仪更有其特殊意义。所谓教师礼仪,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遵循的尊敬他人、讲究礼节的程序,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并娴熟运用的人际传播技能。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受到学生的关注,对他们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礼仪不仅是教师个人的品质修养,而且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行为,为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传播知识的同时,要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使自己从各方面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能够仿效的榜样。

近年来,通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师德建设,教师的礼仪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与教师礼仪相悖,乃至缺乏起码的礼仪常识的现象在教师队伍中仍然存在,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比如公共场合语言粗俗不文明;不尊重学生,时常挖苦讽刺或冷漠疏远;对学生的提问、问候随便应付或干脆臵若罔闻;上课时接听、拨打手机;在教室内吸烟、随地吐痰;形象举止过于随意或浓妆艳抹、过于修饰等等。因此,有必要对教师进行礼仪教育。

教师礼仪教育的途径

1、教师自身要加强学习

这里所说的学习,指通过自励、自省、慎独,培养自觉的礼仪意识,达到为人师表的道德境界。

同时,要学习教师的职业道德,良好的师德对陶冶教师情操,转变教师礼仪,提高教师素质,激发教师的积极性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礼仪教育(1)重视教师礼仪的传承

在老教师与新教师结对帮教中,要求老教师在传授教学知识、管理经验的同时,也要传授教师礼仪知识。促使新教师在提高教育教学经验的同时,也提高自己的教师礼仪修养。

(2)加强对教师礼仪的规范

①要求教师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以学生为本;真正把学生摆在教育教学的中心,平等地对待学生,热情地关爱学生,真诚地为学生服务。

②要求教师举止得体,语言文明,注意坐、立、行的姿势和手势,举手投足都表现出教师应有的文明礼貌。

③要求教师加强与家长和同事的沟通、配合。特别是对文化程度不高的家长,不能居高临下,而要设身处地为家长着想、分忧,应争取其理解、支持和配合。在与同事的交往中,应以和为贵,尊重同事。

④要求教师服饰得体,仪表端庄。服饰得体、仪表端庄的教师会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3、广大中小学教师要加强实践,提高自身的礼仪素养

行动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师的意愿和主动性是最重要的。广大中小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教师礼仪在教学活动和学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实践教师礼仪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时时刻刻谨记、笃行,在实践中增强礼仪意识,提高实践教师礼仪的能力。

三、当前教师礼仪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教师在礼仪文明方面存在的问题(1)对学生缺少应有的热情(2)对学生关心不够(3)对学生缺乏尊重(4)形象和举止过于随意

(5)公共场合不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

2、对教师礼仪的建议(1)增强自身的礼仪榜样意识(2)多给学生一份热情和微笑(3)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以学生为本(4)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5)举止得体,言语生动(6)服饰得体,仪表端庄

3、教师礼仪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的意义(1)传承传统美德,扩充学校德育内容

教师的言行,特别是教师的礼仪表现,肩负着选择、传递、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使命,它一方面要把优秀的中华民族美德转化为青少年一代的素质结构;另一方面,又要在此基础上,形成崭新的时代美德。通过教师示范作用,让传统美德在中小学生身上得以继承和发扬。如拳拳报国心,热爱祖国、忠于祖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热爱人民、关心人、理解人、同情人、孜孜上进、奋发图强、正直诚实、勤劳节俭、见义勇为等良好意志和品德,都值得共同弘扬。学生既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者,又是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对广大中小学教师进行礼仪教育,对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具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2)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可归纳为三点: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非常强调学生的发展。

发展心理学认为,儿童时期是人的社会行为发展的最佳时期。因此,在中小学开展教师礼仪教育是十分关键和必要的,是当前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通过教师礼仪教育活动的开展和推广,带动广大中小学生学习礼仪的风气,帮助学生培养高尚的品德,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健全他们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方式,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社会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

(3)是推进课程改革的有效载体

广大中小学教师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往往注重理论的学习,学过之后,迫于原有的教学惯性和传统教学评价的压力,日常的教学行为丝毫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而对教师礼仪的强调,从教师的最基本的行为出发,来规范他们的言行举止,使得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能够贯穿于他们的教学行为中,为新课程改革打下了行为基础,是推动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有效载体。

第二章

教师礼仪“五要素”

教师礼仪的五要素是:教师的语言、教师的服饰、教师的举止、教师的形象和教师的情绪

一、教师的语言

教师的语言礼仪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语言礼仪的具体要求(1)熟练使用普通话

普通话是国家法定的标准化语言,也是教师必须使用的职业语言。教师必须运用国家规定的“全国通用普通话”教学,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他们不仅跟老师学习文化知识,也跟老师学习语言;在教师语言规范的潜移默化下,学生便能讲规范化语言。

(2)准确、无误的科学性

教学的科学性原则要求教师传授知识要科学、正确。在语言使用上,教师应力求字斟句酌,做到发音准确、清晰、语句通顺、无误,避免学生错误地接受和理解教学信息。

教师语言的内容与其他行业相比,必定是专业性、科学性较强,教师在课堂上授课的每一个概念、每一个定理、每一次批评或表扬,语言的运用必须是科学的,容不得半点含糊,更容不得谬误。

(3)精炼、严密,逻辑性强

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不允许教师啰唆、拖泥带水。这就要求教师要对语言行为进行自我控制,对教学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和提炼,做到言简意赅、富有逻辑性,使教学语言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发挥出最好的效益。

2、教师语言的艺术性

(1)语言要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生动、形象化的语言一直被教师视为最廉价的直观教具,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有趣,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2)语言要平实、自然,不哗众取宠

教学语言应讲究平实、自然,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接受和消化教材。语言的晦涩、艰深或故弄玄虚、空洞无物,只能加重学生的思维负担,阻碍知识的掌握。

(3)语言幽默、诙谐

幽默诙谐的语言是课堂气氛的调节器。教师的语言应富有情趣,既带给学生轻松愉快,又有深刻哲理;既能创造自然和谐、平易亲切的课堂气氛,又能为学生提供思维驰骋的天地。

(4)善于使用情感性语言

教师的语言应富有情感之美。教师的语言要满载着对学生的热爱之情,充满对本学科的执著

之情,饱含对专业知识成果的赞叹之情。情感沟通是教学的重要前提。师生情感一致时,双方易形成默契,即所谓的“心有灵犀一点通”;情感有隔阂,学生就会产生抵触心理,影响教学的顺利进行。

运用鼓励性语言,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语言一般具有非常强的感召力,常常让学生精神振奋,干劲倍增。抒情时,要让学生如沐春风,心旷神怡;点拨时,要让学生低头沉思,豁然开朗。感召力是教师语言追求的一个较高的境界,需要长时间的修养、演练、学习。

(5)语音、语速、语调适宜

语言技能是通过一定的语音、语调、语速表现的语音、语调、语速是否自然、亲切、优美、动听,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善于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及课堂情境调整自己的语音、语调和语速。

(6)善于使用肢体(态势)语言

教学中时而出现的肢体语言能转移学生注意力,解除学生持续智力操作的疲劳感;肢体语言直观形象,可与讲授形成珠联璧合之势,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感知教材;适时而有分寸的肢体语言能帮助教师控制教学秩序,发挥组织教学的功能。

3、提高教师教学语言艺术的方法与途径(1)思想上不断强化语言修养意义的认识(2)以读促说,增添活力(3)提高自己的思想理论水平

(4)加强和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文化修养(5)加强语言修养

二、教师的服饰

1、教师服饰的一般要求

教师的着装是无形的教育力量。教师着装应符合自己的性格特点、年龄特点、职业特点、学识水平,大方得体,给人以稳重高雅的美感。

(1)着装要合乎时宜

着装要与时间、地点、场合及交际对象、交际目的相协调。教师衣着的直观对象主要是学生,其目的是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这一点,广大中小学教师在加强礼仪修养时,必须时刻牢记在心。

(2)着装要注意色彩搭配

服饰是由色彩、款式和质地等因素构成的,色彩是构成服饰的第一要素。

教师服装的色彩搭配应尽量做到上身浅色、下身重色、整体美化、重点在颈部的原则,以便视觉主点被引向面部,这样就显得重心较稳。女教师的裙子下摆、裤口和鞋面装饰不要太跳,不要用闪光饰物。鞋、袜、下摆配色应接近衣物,不要过分追求流行,以免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师评头论足,分散注意力。

(3)教师着装应该切忌以下一些问题:

①不整齐。有些教师不修边幅,衣冠不整,忽视着装细节,如衣服扣子没扣好、衣领折皱、裤脚卷起、帽子戴歪等。

②不清洁。有些教师不勤换衣勤洗衣,衣服脏了仍穿着进教室,衣领、衣袖汗渍可见,皮鞋长时间不擦,灰尘满面。这样不清洁的着装最易引起学生厌恶。

③不庄重。有些女教师尤其是年轻女教师追求时髦,经常打扮得花枝招展,穿各种奇装异服进课堂,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④不变化。有些教师着装从不变化,就穿一种款式一种颜色的衣服,学生看久了,觉得很乏味。

三、教师的举止

在学校,学生最崇拜的便是老师,老师在学生面前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通过学生的眼睛在其脑海里留下印象,对他们的精神世界产生无声无息的影响,进而转化为学生自己的个性特征。如果教师的文明修养不高,举止轻浮粗俗,态度恶劣,必然有损自身形象,影响教学效果,同时也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文明素质,待其走出校门步入社会将难以适应现代社会文明交往的需要,也难赢得人们的尊重和信任。

因而,教师应该努力培养高尚的文明行为,做到举止得体、文雅谦和、言而有礼、行而有矩,尽量以自身良好的礼仪风范影响学生。

提倡教师讲礼仪,其目的是提醒教师在一举手、一投足之间都要考虑教育影响因素,尊重他人的人格和尊严,反思自己是否真正关心和爱护学生,自己的行为举止能否体现出良好的文化教养,自己能否成为学生和社会公众的楷模。

1、神态的礼节

教师的神态表情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因素,它教给学生待人处事应有的态度、神情。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在工作和生活中,尽量使自己表情和蔼、亲切、庄重、自然。

(1)教师要把握好目光运用

在社交礼仪中,目光是受感情制约的。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给人以感情充沛、生机勃发的感觉;目光呆滞麻木,则给人疲惫厌倦的印象。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多这样的教师,他们边改本子边和学生谈话,根本不看着孩子;瞪着眼追问孩子问题;后背对着学生板书,嘴里却叫着某某学生的名字让他回答问题;课堂上发现某学生在做小动作,一边不动声色地继续讲课,一边用眼角斜视着该生。所有这些都是缺乏教师修养的表现,只不过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了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而不自知。要想改变或者避免犯这些错误,只需作一个假想:你坐在某教室内,讲台上是你的同事或校长,他(她)用上述态度对待你,你会是怎样的感受?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之间进行交流时,目光的交流总是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信息的交流要以目光的交流为起点。

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交谈时,应当不断地通过各种目光与对方交流,调整交谈的气氛。在学生回答完问题或者和学生交谈结束时,教师要注视学生,并点头肯定,示意让学生坐下或交谈结束。

(2)教师也要向学生展现自己的笑容

微笑是维护教师与学生关系的润滑剂,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微笑教育要把学生的情绪智力放在首位,注重与学生的心灵沟通,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学会客观地认识自我和外部世界。

作为教师,无论是哪一个孩子有一点进步,都要给予微笑和鼓励,微笑可以帮助学生消除恐惧、厌学、胆小等心理疾患,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倾向。微笑,其本质就是爱。学会微笑,就是学会爱。

作为教师,只有学会微笑,才能在教学和班级活动中帮助学生拥有自信、获得成功、超越自己;只有学会微笑,才能变对立为对话,变批评为鼓励,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成长。

2、身姿的礼节

身为教师,我们应对鞠躬、站、坐、行等方面的身姿规范进行了解,认真学习那些文明优雅的举止动作,从细节处训练自己,努力做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1)鞠躬

鞠躬问侯应是教师每次上课的必行礼节,通过鞠躬,能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与关爱,营造平等友好的学习氛围。上课之初,教师应采取端正的站姿,双目注视学生,双手下垂,上身平缓地前倾约30度,而后恢复原状。礼毕应面带微笑,双眼有礼貌地注视学生,然后开始上课。上课结束时,教师可再次面对学生从容施以鞠躬礼,以表示对学生积极合作的感谢,这样能体现教师良好的个人修养与师表风范。

(2)站姿

站则直,犹如松立泰山,给人以稳健挺拔的美感,传递正直向上的信息。具体而言,教师的站姿应是:抬头、挺胸、收腹、立腰,身躯正直,下颌微收,双眼平视,双肩自然放松,身体重心落在两脚正中。男教师双腿可适当分开,以双脚距离不超过肩宽为宜;女教师应双膝自然并拢,一脚略微向前臵于另一脚的中后部,两脚呈“丁”字形,或两脚跟并拢,脚尖张开呈“V”形。

(3)坐姿

中国人讲究“坐如钟”,即要坐得稳,不能身体歪斜或如坐针毡。教师的坐姿往往是其精神气质、文化、修养的表现。作为教师,得体的坐法是:入座时,动作从容不迫,轻盈和缓。女教师着裙装入座,通常应先用双手拢平裙摆,再平稳坐下。落座时,应坐椅面的三分之二左右,坐满座椅或仅坐在椅子的边缘都是有失风度的。

(4)行姿

教师的行姿应给人以稳健、从容、和谐的印象,行走时身板要直,双肩要平,头部端正,双眼平视,步履轻而稳,速度快慢适中,要有节奏感,两臂自然摆动,摆动的幅度以30度左右为佳。行走时不能弯腰曲背、左顾右盼、摇摆拖沓、边吃边走,否则将有失庄重。

上课时,教师在讲台上不能来回不停地走动,这样会让学生感到眼花缭乱,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也不宜久站一处一动不动,这样会给人以静止压抑之感,课堂就会显得死板。正确的方法是根据教学的需要,在适当的时候,从容走动或变换一下位臵,如果看到有学生不注意听课,可以走到他的座位旁给予提醒。

3、手势动作的礼节

教师应使用礼貌高雅的手势动作待人接物,开展教学工作,尽量避免失敬于人。

教师在指人示物或在课堂上让学生到前边回答问题时,最好采用整只手掌,掌心向上表示请的手势,动作要准确、舒展、到位,如敷衍潦草反而失礼。当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突出表现时,教师可微笑着伸出大拇指,表示肯定和称赞,或带领其他学生热情为其鼓掌,给予鼓励。当教师拿取东西时,在够得着的范围内动作应是两手持物,五指自然并拢,这样显得庄重而有教养。作为教师,应避免对人指指戳戳、用手指招呼别人、蔑视性地伸出小指评价学生、拍桌子、双手抱臂交叉胸前、讽刺性地鼓倒掌等,这些动作传递的信息都容易挫伤学生的情感与自尊,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

4、人际距离的礼节

人际距离是无声的语言,如同人的目光、手势一样,传递着某种信息,表达出某种感情,表示着人们对他人的礼貌与尊重。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大都在三米开外,这种距离能形成教师的威严,但容易拉开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学生的注意力也容易分散。如果教师在适当的时候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去指导帮助或征询意见,就能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增强教育效果。当教师在课下与年龄较小的小学生相处时,可以让学生依偎在自己身边,同时,帮学生擦擦小脸,整理一下衣服,这样消除孩子的紧张情绪,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与爱护。但是对于年龄稍大的异性学生,单独谈话或辅导功课时不能距离过近,应保持至少半米的距离,否则将有失检点。

四、教师的形象

良好的教师形象是美的化身,是学生模仿、追求、敬重的对象;不良的教师形象不仅让学生品头论足,产生疑惑,而且给社会职业道德造成影响,留下遗憾。

教师形象应秉持外在美和内在美和谐统一的原则。整齐一律、对称平衡、多样统一是教师形象设计的三大法则。教师形象设计总的原则是教师形象的内在美(思想品德、精神道德、气质情感、学识才能等)与外在美(形体仪表、行为语言、形象风度等)的高度统一。

1、教师形象内在美的塑造(1)乐于奉献(2)努力创新探索(3)关爱学生(4)尊重和欣赏学生

2、教师形象设计中的自然妆

美容化妆是社会时尚的一种礼貌行为,而自然妆是教师形象的最佳选择。其原则是:美观又

不夺人耳目;漂亮又不失教师身份;引导学生审美,又不分散学生的课堂注意力。男教师上讲台要修饰面容,妆面自然大方,清洁整齐,双眉要修整,鼻毛要剪,指甲要修,口无异味,无论多忙多急,一定要剃须修面,梳理发型;女教师要根据自己皮肤光洁度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妆面,眉型、眼影、睫毛、唇色等都要自然大方,美化合度,切忌浓妆艳抹。

五、教师的情绪

近年来,我国教育体制正进行着全面改革,繁重的教学任务、过多的工作负荷使教师面临巨大的压力。教学与生存的压力使得许多教师出现不良的情绪。教师带着情绪进行教学工作,或者是由于情绪失控引发过度惩罚学生等过激行为,必然会严重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与身体健康。

1、教师情绪的概述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手段,参与教学的师生都是主观能动的人,是有情感的动物。所以,课堂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师生之间进行情感交流的过程。交流得好,课堂教学就成功,教师满意,学生也满足,这正是当前大力推行情感教育的原因所在。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处在一个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师能否和学生一道和谐而有效地实现情感交流的目标,首先取决于教师情感的第一性征——情绪。

如果教师情绪紧张,说话吞吞吐吐;教师情绪低落,对学生一副爱理不睬的样子;教师板起脸孔,怒目圆睁,破口大骂;教师兴奋异常,语无伦次,只顾自己表演,不管学生感受……显然,这几种情绪是不可能带给学生充实愉快的精神生活的,因为它不利于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在课堂上的消极情绪不但破坏师生的情感交流,而且影响到自身知识的传授、教法的运用等,更有甚者,会使学生产生不良的抵触、对抗情绪。这样的课堂,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教师情绪平稳,语气温和,语言流畅;乐观自信,面带微笑;情绪饱满,抑扬顿挫地为学生朗读课文,声情并茂地给学生讲故事;作深思状向学生提问,然后用殷切的目光注视学生;和善地叫学生坐下,并鼓励他争取回答下一个问题……恐怕这样的情境很快就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之紧跟老师的步伐,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因此教师在课堂中的情绪应表现为尊重、理解、信任、宽容、鼓励,而不应表现为冲动、粗鲁、阴沉、暴戾。

2、加强教师情绪修养的意义

(1)加强教师情绪修养,是培养学生健康情绪的需要

(2)加强教师情绪修养,是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需要

(3)加强教师的情绪修养,是改善和调节学生认知能力和认知过程的需要

(4)加强教师的情绪修养,其意义还体现在情绪对人的心理行为活动产生的无所不在的影响和作用上。

3、教师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及表现

教师的任何不良情绪,都会严重影响自己对知识的讲解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大大降低课堂教学效果。教师情绪不佳有多种原因:第一,身体原因。身体是情绪的载体,一个人的身体状况会影响情绪这已是不争的事实。第二,环境影响。人生活在社会中,其情绪往往会受一些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如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困难、遭受的挫折;领导对待自己不公平;同事或夫妻间闹矛盾;工资待遇、住房、职称评定没能满足要求等都会造成情绪不佳。第三,课堂教学反作用于教师的情绪。

教师也往往因为课堂教学过程不顺利、学生不听指挥、教学效果不满意等问题而影响到自身的情绪。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绪不佳,往往有如下表现:

①激动易怒。②压抑苦闷。③抑郁消沉。④过度紧张。⑤冷漠。

4、情绪管理的方法(1)明确自我认知标准

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角色。要有批评与反省的精神,不断检查自己。(2)进行情绪管理

①体察自己的情绪,分析引发情绪的原因。情绪是由人的思维、人的信念所引起的,所以合理的信念会引起人们对事物的适当的、适度的情绪反应,不合理的信念则会导致不恰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明确情绪的源头,就可以对情绪作更好的处理。

②采取适当的反应方式,进行恰如其分的控制,以培养良好的习惯。

确立原则:教师最常见的情绪反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受到领导批评或同事伤害;在学校常常不能被其他教职员工所认同;受到学生的顶撞或者是和学生家长在对待学生的意见上产生冲突……因此,需要确立明确的原则,比如在自己情绪特别激动的时候,要尽量稳定情绪,不要批评学生,先作一下冷处理。

A、转移注意力。B、换位思考。

培养宽阔的胸襟,修身养性,泰然处事。能够对人不存偏见,对事不固执已见,对别人无意的过失不过分求全责备,就会减少负性情绪。

A、加强锻炼,强身健体。B、尊重对方,善待他人。(3)采取合理的方式舒缓情绪

情绪控制,并不是说要一味地压抑情绪。其实,缓解情绪的方法很多,有些人会痛哭一场,有些人会找知心好友倾诉一番,有些人会逛街购物、听音乐、做家务。此外,培养业余爱好、参加社会团休活动等也有助于情绪的缓解。体育运动、旅游放松等方式,同样能够缓解紧张情绪。

第三章

进出校门礼仪和集会礼仪

一、进出校门礼仪

1、进入校门时,将工作牌佩戴在左胸前。主动向门卫及值班教师问候:“早上好”、“下午好”或“你好”。自行车(电瓶车)推行、汽车慢行至指定地点,整齐排好车辆。

2、离开校园时,自行车(电瓶车)推行、汽车慢行至校门口,主动与门卫及值班老师道别:“再见”。

3、在校内或进出校门时,也应遵守交通规则,主动避让其他车辆和行人。

4、在校园遇到同事或来宾,应主动微笑地问候、致意。校内一律以岗位职务相称;对外:了解对方职务的,以职务相称;不了解的,男士可称“先生”,女性可称“女士”。

5、行走在校园中,不随手扔杂物,看到杂物主动弯腰捡拾,用实际行动给学生做榜样,一起维护校园的公共卫生。

二、参加学校集会礼仪

1、升旗礼仪

(1)精神饱满,态度严肃,脱帽、摘墨镜,规范立正。(2)向国旗行注目礼,高声唱国歌。

(3)切忌:自由走动、东张西望、心不在焉、马虎应付、窃窃私语。(4)即使寒冷的冬天,也不能把手插在口袋里。

(5)自觉穿统一校服,校服要及时清洗、熨烫,要将校服穿得端庄、高雅。

2、集会礼仪

(1)遵守会议纪律,按指定地点入座,准时有序,不中途离开。

(2)关闭通讯工具,认真聆听,认真记录,不看报刊杂志,不做与会议无关的事情。(3)尊重报告人。掌声热烈,静听专心。

(4)在室外集会时,不打伞。坐姿端正,用自己规范的礼仪感染和教育学生。切忌:窃窃私语、剪指甲、打哈欠、掏耳朵、挖鼻孔等一些不文雅的举动。

3、听课礼仪

(1)提前进入听课地点,做好听课准备。听课座位选择在不影响上课的位臵。

(2)听课时与学生一样和教师互致问候;安静专心,认真记录。不交头接耳、评头论足,不无故中途离场,不做任何与听课无关的事。、第四章

课堂交往礼仪

一名教师教得好不好,对学生有没有亲和力和吸引力,师生情感如何,关键还得看课堂上教师的表现怎么样。

在课堂上,教师不但要注意自身的形象和交往礼仪,而且要注意引导学生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和交往礼仪,学会与人交往,学会尊重他人。

一、言语礼仪

言语表达是人们进行交流的最主要方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年龄,课堂中的人际交往又是学生获得社会经验的重要途径。教师如何说话、如何对全班说或对个别人说、如何陈述、如何提问、如何赞扬或者批评、如何总结观点和讲述一个生动的故事,不但是让自己希望学生掌握的知识信息能够最大限度地被学生接收和接受的保证,而且是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培养师生良好情感的重要方法。因此,课堂交往中,教师最先注意的就是言语方面的基本礼仪问题。

课堂交往中的言语礼仪问题可以分为“说什么”和“怎么说”两类。首先,教师要明确在课堂里面对学生说什么。教师不但要掌握全班学生的一般情况,而且要掌握学生的个别情况,还要认识到自己所教学科对学生发展的基本作用。

特别提醒教师注意的是,涉及意识形态、宗教信仰、道德伦理和经济地位的话题,不论在何种情况下,都必须“三思而后出口”,不然,一方面有冒违反国家教育教学基本政策的风险,另一方面也影响到道德教育的有效进行。

其次,教师要努力练习说话的艺术,养成对课堂教学环境的敏感性,做到说话不但有思想内容,而且言辞优美、连贯、得体,还能有个人的风格特色。为此,教师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第一,非权势,态度真诚,积极对待学生。如果教师总是用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对待学生,那么就不可能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不可能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必须注意自己和学生的民主平等关系的确立。

第二,用词文明、准确、生动,有文采。在课堂中,教师的语言首先是一种工作语言,应该符合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课堂中要用普通话交流。

第三,音量要适当。讲课不是喊口号,声音不宜过大,否则给学生以声嘶力竭之感。如果声音太低又很难听清,影响教学效果。

另外,和个别学生说话时的礼仪也很关键。首先,和个别学生交流时最关键的是不但要用语言温暖人心,而且能够解决实质性问题。先说提问。一般的提问有针对全班提问和针对某个学生提问两种。针对全班提问,要求不要对某个学生有暗示,这样可能使其他学生不满。针对某个学生提问,一是要给予学生足够思考的时间,不搞突击;二是要眼睛看着对方,而又不锋芒毕露。如果教师故意紧盯对方眼睛,会使学生感到慌乱和不知所措,即便理解了的问题也回答不出来。不论学生回答得正确不正确,教师都应该给予比较适当的评价,而不能马上转入其他话题。和学生面对面交流时:一是要使双方在空间距离上保持较近而又不过于近的距离。

二、衣着礼仪

按现代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和现代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我们认为,教师应该从如下一些方面考虑自己的着装和基本的打扮:

首先,教师着装要具有职业美感。

要具有职业美感,教师着装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衣服和佩饰要整洁、完好、大方。建议教师最好穿正装,而不要穿休闲装。女教师一般不要穿短裙进教室,并尽可能减少衣服和腰带上的饰物。

其次,教师着装要合乎时宜,有一定的变化。再次,教师着装要特别注意色彩搭配。

三、形体礼仪

对课堂中的教师来说,保持适当的身体姿势,也是现代教师礼仪的基本要求。有的教师在课堂中东歪西扭,一只手按在讲台上或者撑在黑板上或者其他物体上,身体重心在身体的一边,整

个儿就像一颗千年老松,给人很没有修养之感。有的教师以一只腿为支撑,另一只腿则竖起来,似乎在练舞蹈,也是不符合礼仪要求的。还有的男教师面对学生时,两腿间距过宽,给人过于孔武有力的感觉。还有的教师坐的时候,弯腰驼背,整个人埋在讲台后方,这也是要回避的。

课堂中,教师形态方面的礼仪的基本要求是乐观健康,挺拔向上,潇洒自然,既能够给人以美感,又不刻意保持某种姿势。

如果教师能够保持好的形态姿势,不但有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态度和生活的态度,真是功莫大焉。

第一,站姿。学校要求教师上课时采取站立姿势,站姿包括静态的姿势和走动的姿势。静态的站姿要求教师保持平稳,重心保持基本平衡,而不能总是在晃动;头顶要和两脚尖连线的中点在一条直线上;同时要自然放松,而不能像个哨兵似的站着不动,可以稍微走动。走动的姿势要求有动感,但是又不给人以冲动、匆忙之感。

站姿,首先忌弯腰驼背,步履蹒跚,面无表情。其次避免刻意保持某种被认为是优美的姿势。第二,坐姿。一般来说,教师应站着讲课,但也不尽然。首先,如果教师讲课已经完毕而还有较长时间才下课时,坐下来也未尝不可。再者,如果教师需要当堂批改作业或者学生个别交流,坐下来也是一种选择。教师的坐姿都应该做到挺拔向上,挺直腰板,整个人有向上拉的感觉,整个身体的中轴线呈直线,而不能扭曲。

坐姿:忌讳双腿直伸出去,既不雅观也影响别人行走,如果面前有桌子的话,最好不要伸到桌子前面;将腿脚臵于桌椅上,这是绝对要避免的教师行为;抖腿,有些教师在讲课或者休息时有抖腿的习惯,给人很不好的印象;蹬踏物体,比如讲台的台阶、墙壁或者其他;有个别教师有把脚从鞋里解放出来的“癖好”,问题是解放了脚,却犯了最基本的教师礼仪,这显然是极大的不文明行为。其他的还有诸如双脚相互摩擦、一只手抱住一条腿、一条腿放在椅子的下方而另一条腿则放在任何可能的地方等犯大忌的行为。

第三,手势。讲课时,一般都需要配以适度的手势来强化讲课效果。在教学中,手势也被称作手势语,是教师教学时必须利用的一种教学资源。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教师的手势要能够和整个教学进度、言语表达和身体姿势配合使用。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教师在讲课时,除了基本的教具如教鞭(现在一般没有教鞭,即使有,也是那种激光指示笔)、粉笔、三角板、直尺等,手里最好不要拿其他东西。其次,手势要得体、自然、恰如其分,要随着相关内容变换。

手的姿势,最忌讳的就是双手抱于胸前或者背于后面,给人以傲慢不近人情之感。其次,由于讲演时总有很多信息是需要通过手势比划表现出来的,于是有的教师不停地挥动手臂,动着手指头,给人以烦躁不安的感觉。部分教师的手势过于僵直,一成不变,也是应该注意的问题。还有就是某些教师爱把手插在裤兜里讲话,或者走来走去,甚至玩弄口袋里的小物件,这些都是应该加以注意的。

第四,板书时的姿势。板书是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基本行为活动。教师板书时背对着学生,看不见学生,但是学生却可以注意到教师的后背和整个身体姿势。

板书的时候,教师要做到姿势很舒展,有书法家挥毫而就的气势。书写时注意不要离黑板过近,保持半尺左右的距离。用笔要有力,但是又不要过于用力以致压断粉笔。如果黑板上方够不着,不要勉强写在黑板上方,因为那样的话就不得不踮起脚尖,整个身体被迫贴着黑板,既容易弄脏衣服,也容易使身体显得很单薄、瘦小。同样,黑板下方过低的地方也可以不用写,因为当教师弯下腰去,很可能露出腰部或者内衣的下摆。

四、目光和笑容礼仪

目光和笑容往往起着比言语举止还重要的作用之外,还因为对于课堂里的教师来说,他面对全班几十个学生,如何用自己的目光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如何运用自己的微笑或者不满去正确地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既是一个重要的礼仪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教育学问题。

如何正确运用目光,如何使自己的笑容更加得体而有教育意义。

第一,通过目光照顾每一个学生的存在和学习,对于教师来说是最为关键的。在我国,目前很多学校尤其是城市学校班额较大,教室里塞满了学生,如果一个学生长久得不到教师目光有意识的暂留,就会产生被忽视和被抛弃的感觉,甚至导致厌学和逃学。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保持目光的上下左右的转移。研究表明,在传统的长方形教室里,学生按照秧田式排座,四个角上的学生,特别是离讲台最近的两个前角的学生最可能被忽视,教师要有意识地扫视到这些位臵上的学生。转移目光的时候,一是注意速度适当,既不过快也不过慢,除非目光以外的区域发生教学意外事件。太快给人以盛气凌人和缺乏和善之感,太慢则让人以为没有生气、空洞、漂移。二是中途可以有停顿,比如对某个学生给予特别的赞许或者鼓励或者批评或者不满的信息,但是不要让其他学生明显感到,否则就会把全班的注意力转移到这个学生身上,造成教学中断和这个学生的尴尬。三是一般先左右后前后,除了注视学生的面孔和眼睛外,也可以关注学生的书籍和服饰,这样可以使学生全面关注自己的发展。

第二,不同的教学环节要正确使用不同的目光。向学生提问时,目光要柔和,充满自信和鼓励的信息。当学生在说话的时候,不要一味地看着他的眼睛,这样会使他感到慌乱,感到被教师逼着回答似的。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来,不要马上叫学生坐下,可以用目光告诉他“再想想,再试试”。学生回答完毕,可以颔首并用赞许的目光示意坐下。如果回答错误,千万不要轻易用失望的目光回应学生。

第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目光的运用有一些特殊的禁忌。一般而言,最大的禁忌是冷漠和鄙夷的目光。其次,学生说话时看似在听,但是目光却留在别处。这会使学生备感气馁的。再次,一个基本的礼仪就是在和异性学生交流时,不论是在班集体当中,还是和教师在教室里个别说话时,教师一方面不可过长或者过短地注视对方,同时不要多去注意对方的衣着和服饰。

正确利用笑容,不但符合一般礼仪要求,更是各种教育学著作所反复强调的。笑容可以给学生提供多种积极的信息。首先就是表明教师心态良好,一切正常。跟着这样的教师学习知识,学生不但觉得自己也心情愉快,而且充满了自信和向上的精神。其次,表明教师对学生真诚友善,热爱自己的事业,和学生在一起对教师来说不是苦差使,而是快乐的事情。当然,这里要强调的是,微笑不是“挤”出来的,也不是可以随便训练而成的,而是教师自己正确的人生态度的自然体现。

教师的笑容是一种工作内容,要让笑更甜美、更温暖、更有教育意义,是一门学问。第一,根据教学情境自然表达内心的笑意。下列情形是适合教师用笑容来面对学生的:(1)一般在讲课时,如果没有明显的或者用目光屡制而不止的意外情况,教师应该保持适当的微笑。

(2)向学生提问或者倾听学生发言时,教师应该用配以赞许的微笑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观点。(3)学生上课前或者下课时向教师致礼时,教师一定要用微笑给予回报,并配以颔首。第二,让自己的微笑更加优雅。先要放松自己的面部肌肉,紧绷的脸是没法真诚微笑的。第三,在微笑之外还有中笑、大笑等,教师也要善加运用,但是绝对避免不加控制的笑,因为课堂不同于其他场合,教师是在教学,而不是一般的讲故事或者聊天。

五、评价礼仪

课堂教学评价是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最基本的方面之一,评价什么、如何评价和谁来评价,已有的教育理论都已经谈得很多,从人际交往的角度来谈则比较少见。实际上,人与人的交往总是伴随着各种各样的评价,每个人都需要从他人那里寻找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因此,评价这种社会性活动是一定存在的,而且有它自己的基本规律。教师和学生由于处于施教和受教的不同地位,评价必然作为教学的基本环节而存在。教师需要通过比较明确的言语行为和身体姿势告诉学生某种行为或者知识是否正确、恰当、符合外部的基本要求等等。

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途径是言语评价,此外还有通过目光、笑容、特定的身体姿势和学生空间距离来表达对学生的某种价值判断,还可以通过物质奖惩等方式来进行教学评价。从性质上讲,有正面的以赞赏为主的评价,有负面的以批评为主的评价,还有的评价是褒贬参半,总之,都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不过,它们有很多共同之处,遵守共同的礼仪要求。

第一,教师要学会倾听。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对他们的学习情况给予足够的宽容和理解,让他们自己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学会自我评价。

第二,以欣赏、认同、赞赏为主,辅以积极的期望、批评,甚至必要时施以符合教育性原则的惩罚。

言语评价方式方面的有关礼仪,最根本的一点就是中肯、得体、引人深思。中肯,指的是评价的内容方面,就是教师的评语全面准确反映了学生学习或者表现的基本信息,并根据基本的教学评价标准给予定性判断。得体,指的是评价的表达方式方面,就是教师要选用适当的词语、词组、句式和修辞手法来表达要表达的评价,而且要因人而异,不能千篇一律。

言语评价的第二方面要求是要做到从动态的发展的角度去评价,绝不要轻易提过去了的事情。言语评价,第一,避免粗暴、直板的评价。粗暴而直板的评价会直接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拉开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第二,避免粗话、脏话,避免卖弄脱口秀。第三,前后不一致的毛病也要尽可能回避。这里说的不一致指同一堂课里前后不一致,在一定时期内前后不一致。第四,言语评价在课堂上主要集中在学生的学习和思想品德表现方面,不要轻易去评价一个学生的穿着或者学生用品。

第五章

课外交往的礼仪

课堂是教师主要的舞台,也是教师展示风采的主要场所。但是,教师在课外的舞台上展示的自我可能更为自然,对学生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可能更为重要,这一点往往并不被教师所重视。其实无论哪位老师,除了课堂上的传道授业解惑之外,更多的时候会在课外,在校园里,在学校食堂里,在图书馆里,在办公室里和更多的同学进行着有意无意的交流,这个时候的教师交往礼仪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爱和欣赏学生

教师在课堂外与学生交往中,要唱响“爱”的主旋律,以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每一个学生,使得每一个学生都在爱中接受潜移默化的教育,找寻自己的闪光点。只有用一颗宽容的爱心对待学生,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才能使得教师的教学魅力在学生的身上大放异彩。

陶行知先生就曾提出“泛爱”的教育理论,指出教师不能只爱几个“好学生”,而应该“爱满天下”。他还大声疾呼:“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教师爱学生就要用平等的眼光来看待学生,不能把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关爱自己的每一个学生,善于欣赏自己的每一个学生,就要承认人与人之间存在的差异。从不同的方面发现不同的学生身上不同的优点,善于把学生的优点扩大化,同时要善于把学生的缺点缩小化,这样你才能找到欣赏自己学生的支撑点,才能真正做到爱自己的学生,欣赏自己的学生。

二、仪态礼仪

师生课外的交往中,也有一些礼仪问题需要关注。

1、走姿

上下班、上下课的校园里总是会看到教师穿行于其中的身影。正确的行走姿势应该是轻盈的、自然的、平稳的,要挺拔中带有自信,稳健中传达庄重。男士的步态应该反映着男性的特点:刚键、有力、威武;女士的步态应该反映着女性的柔美、典雅和轻盈。

①步位。是指行走时两脚落地的位臵。一般来说,要求尽量落在一条直线上,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一字步”。

②步幅。是指跨步时两脚间的距离。标准的距离是本人的一脚半之长左右,有时也用75—80厘米作为标准。

③步速。是指单位时间内行走的速度。这种速度因人而异,可以根据一个人的气质特点、性格形成自己的风格。一般来说,男性要求每分钟108—110步,女性要求每分钟118—120步。在校园里,教师的行走一般要求速度稍微快些,一般在平均步速的上限值为好。

④体态。是指走路时个人的精神状态在走姿中的体现。整体要求走路时应该精神饱满,挺拔向上。教师的职责是为人师表、言传身教,一个萎靡不振、走路低头猥琐的教师,给学生的感觉会是无精打采、没有力量,这种状态也会无形中传染学生。教师在课堂外的走路要注意挺胸抬头、面带微笑、直视前方、充满自信,当有迎面而来的学生或其他同事的时候,应注意让自己的目光直接落在对方的眼睛以下的部分,并且坦然打招呼。

另外,不同的场合,对于走姿也有不同的要求:

①不同的场合要注意调整自己的脚步的轻重、快慢、步幅大小,以和相应的场合适应。②与人同行的时候要注意尽量与人步幅和步速协调一致。

③在上下楼时,要注意保持身体正直,不要左右摇摆,并且保持一定的速度。

在校园里,一般都会有学生守则要求学生上下楼梯碰到老师,要侧过身体,让老师先过去,自己再过。在这一点上,教师也应该注意适度,有时候教师的速度比较慢,走在后面的学生就必须跟在后面,慢慢上下楼梯,这个时候教师可以主动给学生让一下路,让学生先行。

2、坐姿

良好的坐相能准确反映一个人的教养程度、气质风格和性格特点。为人师表的教师,更需要有一个端庄、舒适和高雅的坐姿,为自己赢得更多的尊重,给自己带来更健康的身体,给予学生更好的身教。

(1)与人对话时的坐姿

这时正确的坐姿应该上身挺直,腰部挺起,下颌回缩,挺胸收腹,双肩放松,两眼平直,面带笑容。

(2)办公室的坐姿

上体要尽量保持正直,眼睛离书本或电脑80厘米左右,胸口离桌子一拳之隔。教师职业是一个需要长期久坐的职业,只有保持正确的姿势,并且注意适当的休息,才会远离颈椎、腰椎、肩周等职业病。

坐姿,都需要注意一定的问题: ①落座和起身要轻。②跷“二郎腿”要适度

③慎独。慎独就是要求教师在独处的时候也要严格要求自己。不管有没有他人在场,教师都

应该注意坐姿,只有平时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在关键的时刻不“翻船”。

3、微笑

微笑是人的最好伙伴,微笑可以提高个人的优雅气质,总是面带微笑的人,脸部线条会更为自然柔和,令人更容易产生可亲近的感觉。微笑可以强化自我的自信程度,只有开心的人才会总是微笑,那么如果你总是在微笑着,说明你是一个开心的人。微笑还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润滑剂,可以拉近人们的心理距离,增加人与人之间的好感。

微笑应该自然、适度,令人感觉温暖。微笑的正确姿势应该是嘴角部位向两侧牵动且往上颊面提高,但是不露齿,要甜美、真诚,让人感觉笑得温柔友善、自然亲切、恰到好处,既不让人感觉矫揉造作,也不让人感觉生硬冷淡。尤其注意要让自己的笑是发自内心的,是真情流露,而不是敷衍应付。

4、平等的态度

教师以平等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学生,要注意以下几点:(1)语言上尊重自己的学生

注意在课堂外和学生的交往中的用语。要多使用文明用语如:请、谢谢、没关系、不客气、对不起。

教师叫学生帮忙,应该用“请”,用商量和征询建议的口气,而不应该是命令的口气;学生帮助了教师,教师应该及时和明确地表达谢意;教师在学生面前犯了错误,要敢于直接承认错误。

其次,要以积极正面鼓励为主。人无完人,孰能无过。学生作为年轻人,更是难免会犯错误,各方面表现也未见得会非常如人意,这个时候教师要注意应该以积极的态度语言分析问题,以正面的鼓励为主要手段。

最后,切忌背后议论学生。(2)眼神上尊重自己的学生

用眼睛正视学生,敢于跟学生面对面。在校园里面,教师是为人师的,应该有勇气面对学生,无论教过还是没有教过的,因此不用刻意回避要敢于正视学生。

要平视学生。在人的眼神交流中,眼神的位臵有很多种,可以分为直视、斜视、平视、仰视和俯视几种。俯视学生,稍显冷漠。直视对方,用平视的目光看学生,学生才能从老师眼神的信息中读到尊重和平等。

(3)行动上尊重自己的学生

要身心投入到学生当中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无论是班主任还是任课教师,和学生的接触中都要把学生当作一个主体人来看待,在行为举止上给学生以尊重。比如说,教师经常会让学生帮忙完成一定的工作,这个时候不要采取强行的态度,用命令的语言要求学生必须做,而是给予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采取行动之前,要首先考虑一下学生的感受,然后再实施。

其次,需要和学生保持适度的距离。著名的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将日常生活中的人与人的空间距离分为四类,分别是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和公共距离。

个人距离通常是相互比较熟悉的家人和亲密的朋友之间的距离,公共距离就是公开演说的时候演说者和听众之间的距离。教师和学生的课外交往中的距离应该保持在个人距离和社交距离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感,不能过于亲密。

三、邂逅礼仪

老师和学生在校园里邂逅,作为老师,如何做会更好?

1、主动出击

教师是长辈,是权威者,学生是晚生,是接受教育的人,这种角色定位使得学生的心里会自然生出一种怕老师、回避老师的心理趋向,在这个时候,教师主动做出一些积极的行为,为良好的学校气氛、班级气氛的形成建立一个通道。要主动地点头或是打招呼。

2、语言招呼礼

校园里不经意的见面,通常用招呼向对方表示尊重和一定的礼节。招呼礼通常有语言招呼和非语言招呼两种方式,语言招呼礼通常有称呼式招呼、寒暄式招呼和问候式招呼三种。称呼式招呼就是以称呼对方来打招呼,它通常用在经常见面的熟人和朋友之间。寒暄式招呼就是用一些没有实际内容的话语来打招呼,中国传统中最为著名的寒暄式招呼就是“你吃了吗”。这个招呼还曾经在笑话和相声中出现过,可见其影响范围之广。以上两种打招呼方式都不十分适用于校园里课堂外教师和学生交往中打招呼。

师生邂逅时,多用问候式招呼。问候式招呼通常有三种:简单型,用简单的“早”、“好”问候对方:根据时间的不同进行问候式招呼,比如早上就说早上好,下午就说下午好等;第三种就是详细问候,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问题,比如某位学生前一段时间生病没来上学,重新来上学之后,教师见了学生就可以问候“身体怎么样了”、“注意照顾啊”等。

3、非语言的招呼礼

非语言的招呼往往通过一定的体态和手势表示出对人的尊重。非语言招呼一般有点头、摆手、微笑和鞠躬致意几种方式。

点头是最简单易操作的一种非语言招呼,其方法就是将头向下点一下,但幅度不宜过大。通常用于一对多的交流场合。

摆手一般用于公共场所距离较远的情况下,做法是:不出声,举起右手,掌心朝向对方,轻轻左右挥动或摆动,但摆幅不宜过大。

微笑,在邂逅礼仪是最高效的一种招呼礼。

鞠躬致意也是常用的一种非语言招呼礼,具体做法是身体微微前倾,幅度不用过大,一般10—15度即可。

四、讨论礼仪

课堂之外,教师和学生还经常进行一种交往活动——讨论,师生经常会专门地或不经意地针对某一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在这种交往活动中,师生,要注意交谈礼仪。

1、平等相待,不摆架子

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在讨论一个问题的时候都应该具有平等的发言权,大家都应该是平等交流的对象,要尊重讨论方的人格。尤其作为教师,要注意不要盛气凌人,以权威者的姿态压制学生,导致发言的局面出现“一边倒”的景象。

2、全面关注群体成员

多人讨论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冷落每一个人,应该注意尽量多地照顾到每一个人,让每一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而不要只是关注某几个发言积极的学生,或是与自己熟悉的学生。

3、平和、沉稳的语调

一般情况下,柔和平稳的语调表示坦率和友善。讨论中,教师一般是引导者、权威者的角色,因此在讨论中应该注意使用比较平和与沉稳的语调,将整个讨论活动组织起来。

五、帮助礼仪

教师和学生的日常交往经常会碰到一定的困难,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在物质或者精神上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帮助学生顺利渡过难关。在帮助同学方面,教师也要注意一定的礼仪规范,以更好地帮助学生。

第三篇: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礼仪规范培训教材4

泰安市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礼仪规范

培训教材

泰安市教育局 二○一四年八月

第二篇

教师文明礼仪规范

第一章

礼仪概要

第二节

教师礼仪

教师礼仪是儒家文化在师生关系上的体现,对于弘扬尊师重教、塑造学生人文精神、重建社会道德秩序、构建和谐社会都有着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曾说:“没有良好的礼仪,其余的一切成就都会被人看成骄傲、自负、无用和愚蠢。”作为一名合格的当代教师,不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广博的知识经验、现代化的教育能力和健康的身心,还要有为人师表、受人尊重的礼仪形象。

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甚至一颦一笑,都蕴含着教育的力量。教师适当的形象设计,优雅的举止,潇洒的风度,是影响教育活动和教育效果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在现代社会中,教育是立国之本。教育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为本,以教师为主导。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源泉,更是传承文明的导师,教书育人的园丁,以身作则的楷模。教师应当努力使自己成为讲究礼仪的典范,言传身教,努力传承和弘扬光荣传统。

一、教师礼仪的特点

(一)教师礼仪的示范性

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是神圣的,尤其是对于自己喜欢和崇拜的老师,学生不仅会认真地学习该老师教给的学科知识,还会模仿老师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因此老师的知识、眼界、品格及一言一行等,都对学生有重大的影响。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自身形象能直接影响学生形象的塑造。学生年龄越小,这种影响就越大。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 2 说:“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活生生的榜样。”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因而新时期的教师,不仅要使自己成为学生为人处世的楷模,还要成为社会文明礼仪的代言人。

(二)教师礼仪的平等性

我们通常说“礼多人不怪”,如果你尊重别人,别人可能就尊重你。礼仪的“仪”字顾名思义,仪者仪式也,即尊重自己、尊重别人的表现形式。在人际交往中,尊重是前提,平等是基础。即使是师生之间也是如此。

清晨,在校门口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学生对着走进学校的教师有礼貌地说:“老师好”,每当此时,总会有个别教师不知道什么原因,对这一声真诚的问候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学生更听不到那一声来自老师的“你好”的回敬语。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县第一小学林灿洪副校长提出“礼仪教育不妨从老师主动向学生问好开始”。在他们学校,自从教师主动向学生问好后,许多学生惊喜地发现,每天在学校碰到老师,还没有来得及向老师敬礼,老师已经脸带微笑地向自己打招呼了。老师主动向学生问好,使许多学生感到一股暖流涌向心头。

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一个真正有修养的教师,绝不会把自己抬得高高的,凌驾于他人之上。这个“他人”中应当包括自己的学生。真正有修养的教师会包容自己的同事,容忍同事有不同的教学设计,有不同的教学模式;容忍学生的过失,容忍学生的不完美,不对学生恶语相加,总是积极地寻找处理问题的对策。在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靳家彦的课堂上,每当他让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对学生的称呼是“您”。常听到这样的话语:“这位同学,请您来说。”教师的言行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一个“您”字,传达的是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展现的是名师的修养和魅力,而学生也从老师身上学会了如何做人。

(三)教师礼仪的审美性

教师礼仪的审美性主要是指教师职业的文明礼仪对学生以及他人的感觉、领悟方面的影响。他主要表现在教师端庄的仪容、仪表会让学生赏心悦目。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当其内在的学识修养和外在的衣饰打扮和谐地统一起来,让人于朴实大方中见高雅的情趣,于整洁得体中见丰富的涵养,教师就会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和感染。教师优雅的风度也体现了教师礼仪的审美性,风度是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是学生认识教师、评价教师的最重要的因素。教师的品德、才学只有通过具体行为表现出来,并且富有一定的文化艺术意味风度的时候,才能给人以强烈的美感。有品德和学识才能的教师有可能缺乏风度,但真正风度美的教师必然是品格高尚、才学俱佳的。教师风度美是其内在素质,即才学、品德的感性显现。学生是具有丰富精神生活的人,特别是儿童和青少年,他们富于情感,热烈地追求着美,美的事物对他们始终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诱发力和感染力。一个具有优雅风度的教师,往往能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有个学生这样评价自己的老师:“老师优雅的风度,散发出独特的人格魅力,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她身上,我不仅学到了知识,还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如何做一名高尚、完善的人,我喜欢上这位老师的课。”

教师礼仪的审美性还表现在教师高雅的谈吐和文明的举止。课堂上教师如果面带微笑轻轻一声问候,马上就会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一名好教师,他文明的举止,乃至一句口头禅,都会成为学生争相效仿的对象。因而,教师只有自觉地提升自身的修养,努力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方能给学生以良好的示范,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的审美价值,于无声处发挥出教师的引导示范作用。

二、学习教师礼仪的意义

(一)有助于教师塑造自己优雅的职业形象

礼仪是显示教师的人格修养、文化背景等道德风范的窗口,可以帮助教师塑造一个整体的职业形象。职业形象包括外在形象和内在形象。言谈举止、行为、服饰等属于外在形象,外在形象是表现性的,教师的人品、情趣、气质、风度等属于内在形象,内在形象是描述性的。曾有一位女企业家去拜访一位很有成就的40岁左右的女校长,在办公室外等待的时候,想到女校长的名气和出色的业绩,不禁有些紧张。当被请进办公室,见到这位女校长的时候,她心中的紧张感立刻就没有了,并且平添了几分自信。她看到这位女校长穿了一身超短的套裙,并且还穿了一双露着脚趾的凉鞋。她对女校长的印象立刻大打折扣。这位校长不协调的着装一下子就影响了在他人心目中的职业形象,由此可见教师应注重教师礼仪的重要性。作为教师,良好的形象易使学生萌生好感,也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威信,这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将对教育教学起到积极的作用。许多教师就是因为抓住了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从而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获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有助于教师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活动过程中直接的心理关系或心理距离。人际关系反映了个人或群体寻求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因此,人际关系的变化发展决定于双方心理需要满足的程度。人际关系的建立是在人们的交往沟通中实现的,礼仪具有沟通功能。在人际交往中,如果双方都自觉地遵守礼仪规范,这样才能沟通相互之间的感情,从而使交际获得成功。教师礼仪是人际关系和谐发展的调节器,教师在人际交往中按教师礼仪规范去做,将有助于加强教师之间互相尊重、友好合作的新型关系,缓解或避免某些不必要的情感对立。另外教师人际关系的融洽离不开情感因素,而情感的表达离不开一些特定的礼仪形式。节日里送一束美丽的鲜花;或一张写满祝福的贺卡;相遇时友善的目光、亲切的微笑;聚会时得体的举止、文雅的谈吐,都会让教师彼此建立好感和信任。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礼仪,恰是一条无形的纽带,会拉近教师与同事、学生、家长之间的心理距离,营造愉快和睦的人际关系,会让教师更多地感受到工作的快乐和生活的幸福。

(三)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学校形象。

目前教师完成职业任务的主要途径仍然是言传身教。如果教师不仅口说而且能真正身体力行,必然能留给学生良好的教师形象,获得学生的尊重。这样,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利于教师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提高工作效率和教育实效。

一般而言,教师的礼仪素养反映其素质,而素质又体现于细节。教师是学校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的礼仪素质直接体现着学校的文明风气,体现着学校的礼仪水平。一个处处讲礼仪的校园,一定是一个和谐的校园,也直接影响学校的社会声誉。试想,哪一位家长不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文明人,不想让自己的孩子生活在一个文明的学校里?

三、礼仪学习的一般途径与方法

金正昆教授在《现代礼仪》一书介绍了如何学习礼仪的途径与方法。建议人们学习礼仪时,不仅要重视礼仪的学习途径,也要掌握礼仪的操作方法。一般来说,学习礼仪有以下三大途径。其一,进行理论学习。利用图书资料、广播电视、互联网络等方式系统全面的学习礼仪知识。其二,向社会实践学习。在生活实践中应用礼仪,不仅可以使人加深对礼仪的了解,强化对礼仪的印象,而且还会检验礼仪的作用,据此评判个人掌握、运用礼仪的实际水平。其三,向礼仪方面的专业人士学习。礼仪专业人士的共同点是对礼仪有一定的了解,或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心得体会。向他们学习可以取长补短,学的更规范。

学习礼仪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四种。

其一,联系实际。礼仪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学习礼仪务必要坚持知与行的统一,要注重实践,将自己的礼仪知识运用于实践,并不断向实践学习。其二,重复渐进。学习礼仪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对一些有关的具体规范,要求,只有反复运用、重复体验,才能真正掌握。其三,自我监督。学习礼仪,应进行自我监督,对自己既要有所要求,又要处处进行经常性的自我检查。这样有助于自己发现缺点,找到不足,将学礼仪、讲礼仪、用礼仪变为个人的自觉行动与习惯做法。其四,多头并进。学习礼仪时,应将礼仪学习与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这样可以全面提高教师的个人素质,还有助于个人更好的讲礼仪、用礼仪。

思考与练习

1.阅读下面“绝缨之宴”的历史典故,分析一下该事件中礼仪所起的作用,以及故事中体现了人际交往的哪些礼仪原则。

春秋时期,各个诸侯国战乱不断。楚庄王依靠名将养由基一次平定叛乱后大宴群臣,宠姬嫔妃也统统出席助兴。席间丝竹声响,轻歌曼舞,美酒佳肴,觥筹交错,直到黄昏仍未尽兴。楚王乃命点烛夜宴,还特别叫最宠爱的两位美人许姬和麦姬轮流向文臣武将们敬酒。忽然一阵疾风吹过,筵席上的蜡烛都熄灭了。这时一位官员斗胆拉住了许姬的手,拉扯中,许姬撕断衣袖得以挣脱,并且扯下了那人帽子上的缨带。许姬回到楚庄王面前告状,让楚王点亮蜡烛后查看众人的帽缨,以便找出刚才无礼之人。楚庄王听完,却传令不要点燃蜡烛,而是大声说:“寡人今日设宴,与诸位务要尽欢而散。现请诸位都去掉帽缨,以便更加尽兴饮酒。” 听楚庄王这样说,大家都把帽缨取下,这才点上蜡烛,君臣尽兴而散。席散回宫,许姬怪楚庄王不给她出气,楚庄王说:“此次君臣宴饮,旨在狂欢尽兴,融洽君臣关系。酒 6 后失态乃人之常情,若要究其责任,加以责罚,岂不大刹风景?” 许姬这才明白楚庄王的用意。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绝缨之宴”。

七年后,楚庄王伐郑。一名战将主动率领部下先行开路。这员战将所到之处拼力死战,大败敌军,直杀到郑国国都之前。战后楚庄王论功行赏,才知其名叫唐狡。他表示不要赏赐,坦承七年前宴会上无礼之人就是自己,今日此举全为报七年前不究之恩。古人讲:“君则敬,臣则忠。”楚庄王能够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与其心胸开阔、知人善任不无关系。假如没有绝缨宴,也许唐狡早就被处死了,楚国伐郑就不一定能胜,楚庄王的春秋大业也就不一定能够成就了。(摘自百度百科)2.联系日常生活中与人交往时发生的不愉快的一件小事,试想一下如果当时用礼仪的方式处理,结果会怎样?

3.上网查阅一下我国礼仪的有关知识,了解礼仪的民族特点。

4.假设你到国外去旅游,根据礼仪中从俗的原则,你认为应从哪些方面来了解所去国家的礼仪?

第四篇: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生规范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一、依法治教

1、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

2、自觉遵守《教师法》《教育法》等法律、法规。

3、遵守会议制度和学习制度,不无故缺勤。

4、政治学习,认真做记录,每学习一次要写一篇心得体会。

5、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必须严格遵守党和国家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二、爱岗敬业

1、热爱教育,以校为家,爱护公共财产,维护学校利益。

2、对学生坚持正面教育,面向全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3、认真备课,严格遵守上课常规,认真批改作业,无错批,漏批,有条件时尽量面批,严格遵守教学常规,不敷衍塞责。

4、不迟到、早退、中途离开课堂,不带手机进课堂。

5、不随意发牢骚,说怪话;不传播封建迷信、资产阶级自由化等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

三、热爱学生

1、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建立和保持人人平等的师生关系。

2、发现和鼓励学生的积极因素,严格要求学生,耐心教导,做到严而有格,严而有恒,严而有方。

3、坚持教学相长,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私自让学生停课、停学。

4、认真贯彻德育纲要,落实“三规”,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5、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

四、严谨治学

1、树立优良学风,认真学习教育理论,积极参加各项进修和教研活动,提高教研水平。

2、每人每学期学习一本教育丛书,有读书笔记。

3、认真钻研业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

4、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突出个人专长,形成自己教学特色。

5、积极参加业务学习,认真作记录,提高自身理论水平。

五、团结协作

1、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不做有损学校及他人声誉的事。

2、青年教师和老教师要互相学习,互相关心。科任与班主任要密切协作,共同搞好教育教学工作。

3、向先进学习,对积极要求上进的教师给予热情支持,不讽刺、不挖苦、不说怪话。

4、在学生面前,不说笑打闹,不直呼姓名,不说有损其他教师的声誉的话,维护每一位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

5、理解和支持各级管理人员的工作,严格遵守第一责任人制度,有不同意见,逐级向上反应,不无理取闹。

六、尊重家长

1、认真组织家长用好综合评价手册,主动与家长联系。

2、每学期组织一次家长会,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取得支持与配合。

3、做好家访工作,每学期普访一次做好普访记录。

4、积极宣传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不训斥,不指责学生家长。

5、围绕家教主题,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集体活动。

七、廉洁从教

1、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

2、严格按收费卡收费,不收取学生的礼物。

3、不得用师生关系向学生家长索取利益。

4、不向学生推销商品,获取利益。

5、不利用职责之便贪占公共财产,谋取私利。

八、为人师表

1、遵守国家各项法律和社会公德,遵守学校一切规章制度。

2、谈吐文雅、服装整洁,举止端庄,不使用低级庸俗语言。

3、严于律已,工作时间内不聊天,不玩牌,不下棋,不打球,不做个人私事,空节在自己办公室内备课,批改作业或学习业务知

识。

4、举止文明,作风正派,不看黄色书刊,不赌博,不酗酒,不参与封建迷信活动和传销活动。

5、搞好环境及个人卫生,预防疾病;各室、组要把好三关(关窗、关门、关灯)注意防火、防盗,防触电。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09年版)

一、爱国守法。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和义务。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敬业奉献。

忠诚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对工作高度负责,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对工作敷衍塞责。

三、热爱学生。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维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

实施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启发学生创新精神。不违规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

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谦虚谨慎,团结协作。平等对待学生家长,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不以粗鲁言行对待家长。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责之便谋取私利。

六、终身学习。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遵守教师培训制度,不断学习,与时俱进,自觉更新教育观念,完善知识结构,潜心钻研教育教学业务,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水平。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

爱国守法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爱岗敬业

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关爱学生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教书育人

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为人师表

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终身学习

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一、依法治教

1、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

2、自觉遵守《教师法》《教育法》等法律、法规。

3、遵守会议制度和学习制度,不无故缺勤。

4、政治学习,认真做记录,每学习一次要写一篇心得体会。

5、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必须严格遵守党和国家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二、爱岗敬业

1、热爱教育,以校为家,爱护公共财产,维护学校利益。

2、对学生坚持正面教育,面向全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3、认真备课,严格遵守上课常规,认真批改作业,无错批,漏批,有条件时尽量面批,严格遵守教学常规,不敷衍塞责。

4、不迟到、早退、中途离开课堂,不带手机进课堂。

5、不随意发牢骚,说怪话;不传播封建迷信、资产阶级自由化等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

三、热爱学生

1、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建立和保持人人平等的师生关系。

2、发现和鼓励学生的积极因素,严格要求学生,耐心教导,做到严而有格,严而有恒,严而有方。

3、坚持教学相长,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私自让学生停课、停学。

4、认真贯彻德育纲要,落实“三规”,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5、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

四、严谨治学

1、树立优良学风,认真学习教育理论,积极参加各项进修和教研活动,提高教研水平。

2、每人每学期学习一本教育丛书,有读书笔记。

3、认真钻研业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

4、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突出个人专长,形成自己教学特色。

5、积极参加业务学习,认真作记录,提高自身理论水平。

五、团结协作

1、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不做有损学校及他人声誉的事。

2、青年教师和老教师要互相学习,互相关心。科任与班主任要密切协作,共同搞好教育教学工作。

3、向先进学习,对积极要求上进的教师给予热情支持,不讽刺、不挖苦、不说怪话。

4、在学生面前,不说笑打闹,不直呼姓名,不说有损其他教师的声誉的话,维护每一位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

5、理解和支持各级管理人员的工作,严格遵守第一责任人制度,有不同意见,逐级向上反应,不无理取闹。

六、尊重家长

1、认真组织家长用好综合评价手册,主动与家长联系。

2、每学期组织一次家长会,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取得支持与配合。

3、做好家访工作,每学期普访一次做好普访记录。

4、积极宣传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不训斥,不指责学生家长。

5、围绕家教主题,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集体活动。

七、廉洁从教

1、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

2、严格按收费卡收费,不收取学生的礼物。

3、不得用师生关系向学生家长索取利益。

4、不向学生推销商品,获取利益。

5、不利用职责之便贪占公共财产,谋取私利。

八、为人师表

1、遵守国家各项法律和社会公德,遵守学校一切规章制度。

2、谈吐文雅、服装整洁,举止端庄,不使用低级庸俗语言。

3、严于律已,工作时间内不聊天,不玩牌,不下棋,不打球,不做个人私事,空节在自己办公室内备课,批改作业或学习业务知识。

4、举止文明,作风正派,不看黄色书刊,不赌博,不酗酒,不参与封建迷信活动和传销活动。

5、搞好环境及个人卫生,预防疾病;各室、组要把好三关(关窗、关门、关灯)注意防火、防盗,防触电。

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作用、基本内容

概念: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职业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这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作用:人民教师作为人类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各种人才的培养者,对于传播人类文明,开发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影响人类未来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的劳动,同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国家兴盛紧密相连。人民教师的职业道德体现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反映着整个社会教师的利益,它对促进教师完成教书育人工作,陶冶学生的情操,推动社会精神文明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师德对教师起着调节和教育作用 所谓调节作用,指教师道德具有纠正人的行为和指导实际活动能力;所谓教育作用就是教育教师正确认识和对待教师的职业,认识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的利益关系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观念和判断力。

二、师德对学生起榜样和带动作用

榜样作用,在道德行为上,师德比其他职业道德有着更加强烈的典范性。

带动作用,包括教师所起的带头作用,纽带作用和思想政治品质的教育作用。

三、师德对社会起影响和促进作用

1、对精神文明建设的促进作用 通过三个渠道表现出来:通过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而影响社会道德;通过教师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而影响社会道德;通过教师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促进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2、对物质文明的推动作用

师德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精神力量,因为教育是培养人的工具,而人是物质文明的创造者,是生产力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经过教育的劳动者是高素质的劳动者。这样的劳动者有助于扩大再生产。在社会主义社会,教育以教育活动为中介,以自己的崇高师德为重要教育手段,通过培养“四有”新人,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以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

3、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作用。

教师道德是受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的,同时它对社会经济条件具有一定的反作用

基本内容: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以身作则几个方面。

中小学生守则(修订)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

2、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校规校纪,遵守社会公德。

3、热爱科学,努力学习,勤思好问,乐于探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有益的活动。

4、珍爱生命,注意安全,锻炼身体,讲究卫生。

5、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生活习惯文明健康。

6、积极参加劳动,勤俭朴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7、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

8、热爱集体,团结同学,互相帮助,关心他人。

9、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

10、热爱大自然,爱护生活环境。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一、自尊自爱,注重仪表

1、维护国家荣誉。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升降国旗、奏唱国歌时要肃立、脱帽、行注目礼。

2、坐、立、行、读书、写字姿势正确。

3、穿戴整洁、朴素大方。头发干净,不烫发、化妆、佩戴首饰。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穿高跟鞋。

4、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不吸烟、喝酒。

5、举止文明。不打架骂人、说脏话。不赌博,不参加封建迷信活动。

6、情趣健康。不看色情、凶杀、迷信的书刊、影视片,不唱不健康歌曲,不参加迷信活动。

7、不进营业性舞厅、营业性电子游戏厅、酒吧和音乐荣座等不适宜中学生活动的场所。

8、爱惜名誉,拾金不昧,抵制不良诱惑,不做有损人格的事。

二、诚实守信,礼貌待人

9、要讲普通话。使用礼貌用语。讲话注意场合,态度和蔼。

10、尊重他人的人格、宗教信仰和民族习惯。谦恭礼让,敬老爱幼,尊重妇女,帮助残疾人。遇见外宾,以礼相待,不卑不亢。

11、尊重教职工,见面行礼或主动问候。回答师长问话要起立,接受递送物品时要起立并用双手。给老师提意见态度诚恳。

12、同学之间团结互助,正常交往,真诚相待,不叫侮辱性绰号,不欺侮同学,发生矛盾多做自我批评。

13、待客热情,起立迎送。邻里有困难时,主动关心、帮助。

14、未经允许不进入他人房间、动用他人物品、看他人信件和日记。

15、不随意打断别人的讲话、打扰他人学习工作和休息,妨碍别人要道歉。

16、惜时守信。答应别人的事要按时做到,做不到时表示歉意,借他人钱物要及时归还。不说谎,不骗人,不弄虚作假,知错就改。

三、遵规守纪,勤奋学习

17、按时到校,上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上下课时,起立向老师致敬。下课时,请老师先行。

18、上课专心听讲,勇于提出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

19、认真预习、复习,按时独立完成作业。考试不作弊。合理安排课余生活。

20、积极参加团队活动和学校、班级组织的文体活动、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21、认真值日、保持教室、校园整洁优美。保持图书馆、阅览室的安静。不在教室和楼道内追逐喧哗。

22、爱护校舍和公物,不在黑板、墙壁、课桌、布告栏等处涂抹乱刻画。借用公物要按时归还,损坏东西要赔偿。

23、参加各种集会准时到达,不做与会议无关的事。

24、遵守宿舍和食堂的制度,爱惜粮食,节约水电,服从管理。

四、勤劳俭朴,孝敬父母

25、生活有规律,按时作息。

26、学会料理个人生活,自己的衣物用品收放整齐。

27、主动承担收捡房间、洗 衣、做饭、洗刷餐具和打扫楼道、庭院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公益劳动。

28、生活节俭,不摆阔气,不乱花钱。

29、尊重父母意见和教导,经常把生活、学习、思想情况告诉父母。

30、外出和到家时,向父母打招呼,未经家长同意,不得在外住宿。

31、尊敬体贴帮助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关心照顾长辈和兄弟姐妹。

32、对长辈有意见,有礼貌地提出,不耍脾气,不顶撞。

五、严于律己,遵守公德

33、遵守交通法规,不违章骑车,过马路走人行横道。

34、乘公共车、船主动购票,给老、幼、病、残、孕妇及师长让路、让座,不争抢座位。

35、遵守公共秩序,购票购物按顺序,对营业人员有礼貌。

36、爱护公用设施、文物古迹。爱惜庄稼、花草、树木。保护有益动物和生态环境。

37、参观游览守秩序,瞻仰烈士陵墓保持肃穆。

38、观看演出和比赛,做文明观众,不起哄滋扰,结束时鼓掌致意。

39、尊重外地人,遇有问路,认真指导。

40、见义勇为,对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要进行劝阻,发现违法犯罪行为及时报告。

第五篇: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卓远教育辅导中心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缺课,特殊情况需请假。预备前20分钟到班。

2、重视自身仪表、待人接物、言谈举止等方面对教育学生的影响和作用,穿着朴素、大方、得体。

3、教师应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体现良好的师德和教育工作者风范。努力做到教学育人、思想育人、行为育人。努力做到德为人师,行为世范。

4、教师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严禁打骂学生,要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尽心尽责。

5、中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最容易产生分化的关键时期,学习成绩不理想会致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教师要积极主动地与学生和家长沟通交流,全面了解学生,以便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6、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平时学习情况的了解,举行多种形式的考试,以检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及应用基础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辅导:以学生各科检测出来的漏洞为基础,多角度为学生讲解,努力让学生消化每个知识点。要做到认真负责、承认差别、区别对待、形式多样、注重实效、耐心启发、满腔热忱、积极引导。特别要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辅导后应写辅导纪录。

8、教师在工作过程中要积极配合,发挥整个团队的集体力量,更好地搞好辅导班的管理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所有教师在工作中要相互帮助、相互谅解、相互学习,创建优秀的班集体。

9、所有教师必须认真负责,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职业精神负责。

10、教师必须掌握以下几个基本环节:

(1)熟悉教学大纲和教材,掌握好教学内容;

(2)明确教学要求和重点难点;

(3)全面了解学生、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4)编写辅导方案、熟悉教案和教具。

卓远教育辅导中心2014年2月16日

下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与礼仪规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与礼仪规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第一节 教师职业道德 一、《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为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师德素质和专业水平,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教育部和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013年东莞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培训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第二次作业题 一、作业题目: 通过此次培训,请您反思并结合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一篇师德方面的......

    2008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008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热爱祖国是每个公民,也是每个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义务。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我国现代化建......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华源金太阳幼儿园教师行为规范准则 为了更好的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规范广大教师的日常行为和教育教学行为,并使教师的行为有所依从,根据《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本园实际,特......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一)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要求 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师德水平和整......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心得体会 渔薪小学:李斌 今天,在线观看了视频讲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深受启发,下面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一、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认识......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008年修订)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