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浦口区石桥镇汤集村戴仕友先进事迹[大全]
戴仕友同志情况简介以及先进事迹材料
戴仕友,男,汉族,南京市浦口区石桥镇汤集村东坝组人。1952年5月生,1972年参加工作,197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原江浦县石桥乡建房办主任,农业公司经理,农机站站长,汤集村党支部书记。石桥镇人大代表。
戴仕友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全心为民,锐意进取,以良种推广为抓手,潜心研究,带头示范,为地方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和带动农民致富作出了突出贡献。
戴仕友同志简历:
1972年-197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北海舰队战士。
1978年-1980年,原江浦县石桥乡新建大队生产指导员、经济保管员、组长。
1981年-1985年,历任新建村党支部委员、副书记、书记。1985年-2002年,调至原石桥乡政府,历任乡建房办主任、农业公司经理、农机站站长。
2002年8月-2006年11月,退养,任石桥镇汤集村党总支书记。2006年11月至今,汤集西瓜合作社社长。
退而不休勤推广,带领村民致富忙
---记原浦口区石桥镇汤集村党总支书记戴仕友
在南京的西郊,有一个盛产优质西瓜的村子,每年开春的时候,村子里的一户人家总是格外的热闹,来来往往的村民中,有预定瓜苗的,有预定大棚的,有预定肥料的,还有来拜师学艺的。这家的主人,就是这个村的前任老书记戴仕友。
提起老书记戴仕友,石桥镇汤集村几乎各个都认识他。多年来,老戴结合实地情况,潜心钻研,并积极与市、区农业科研机构建立联系,在祖祖辈辈留下的这片土地上,成功地带领村民开展了一次又一次良种推广及农业技术升级。
‚前人栽树,后人‘享’富‛
2002年的夏天,年满50周岁的戴仕友,按照镇机关的相关规定,已经到了退养年龄。老干部退养,一般都会被安排到不太繁忙的部门,且可享受与以前一样的薪酬待遇,这样的条件,完全可以让一家生活的无忧无虑。但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对农村充满感情的老干部,戴仕友同志放弃了在家含饴弄孙,修身养性的生活,接手了刚刚并村整合的汤集村支部书记一职。
当时的汤集村,无固定收入,无特色产业,集体经济薄弱。村民普遍以小麦、油菜等传统农作物种植作为谋生手段。在这种情况下,戴仕友同志审时度势,决定为汤集村引进效益更高的苗木产业,从而开展一次较大规模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其任职书记期间,通过垦
荒、流转等途径,共有2700亩的荒地或旱地栽种起了苗木。十年后的今天,事实证明,此次的产业结构调整非常成功,苗木大户栽树、挖树、运输为汤集村的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大幅增加了村民的工资性收入,一个正常的劳动力,有时候每天能够赚到少则五百,多则上千的工钱。同时,通过与外来苗木大户的交流,村民自己也逐渐掌握了苗木栽培技术,并主动参与到苗木种植这一行业中。目前,苗木已成为汤集村支柱产业之一。
‚在新事物的推广上,老百姓只讲‘现实主义’‛
戴仕友认为,引进苗木产业,只是提高单位土地效益的方法之一,他一直没有停止过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的脚步。2005年,在一次市农林部门组织的考察活动中,戴仕友在江宁的横溪见到了一种叫做‚小兰‛的西瓜。这种瓜品质好价格高,黄瓤薄皮甜度高,个头小卖相好,一打听,上市之初最少卖3-4元一斤。其实汤集村也种西瓜,只是全是一般品种的露天西瓜,上市的时候,一斤3-4毛钱,与人家的瓜比,价格差了十倍!老书记暗暗下了决心,这么好的品种,一定要带回去推广。
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老书记抽空就往横溪跑。从汤集到横溪,路程遥远,早上5点钟出发,先从村子步行到公路边坐公交车,坐到镇里换乘去市里的公交车,到市里下车后,再换乘南京去丹阳的大巴,然后在最靠近横溪附近的车站下车,而后再步行到横溪的农业研究所。因为路上往往要花4-5个小时,所以谈不了多长时间,就得马上往回赶。就算这般掐着时间,回家的时候也已经吃不上晚饭了。就这
样,经过多次取经,戴仕友终于掌握了小兰西瓜的种植技术。下一步,就是在汤集村推广了。
任何新的作物品种,在农村推广,都不是一件容易事。小兰西瓜不同于露天西瓜,它需要资金和技术的支持,需要大棚,需要种植经验,而这些,村民们都没有。大家对这种手掌大小的高级瓜产生了疑虑,没有人敢冒险第一个吃螃蟹,依然种植着老品种的西瓜。
‚老百姓看问题很现实,讲得再好,不如干出来给他们看。‛针对大家的疑虑,戴仕友自己买了两百株瓜秧,并将自家田里的老品种西瓜全部拔掉,一株不留。经过精心栽培,两个月后,小兰西瓜按期成熟。采摘后,老戴惊讶地发现,汤集的土壤似乎比横溪的更好,结出来的瓜更甜,口感更好!前来购买的人纷至沓来,很快,第一批西瓜销售一空。一算账,两个月时间,每亩地净收入达五千元!
转眼一年春来早,村民们主动找到老戴要定瓜苗。这次,老戴不再是孤单地赶赴横溪,他身上,揣着三万株西瓜苗的订单!
‚前进的道路上,永不止步‛
引进新品种,只是农业产业结构提升的一小步,戴仕友心里还有其他的打算。当村里种植新品西瓜的村民慢慢变多起来之后,戴仕友顺势组织了103户种植西瓜的村民成立了汤集西瓜专业合作社,并为西瓜注册了‚西郊‛品牌,还与包装厂联系,定制包装盒。当年,当西瓜再次成熟的时候,销售出去的就是有保障,有身份的品牌瓜了。
‚为百姓做一些实事,并能得到他们的认可,是我最大的幸福‛ 自西瓜合作社在汤集成立以来,戴仕友的日子变得更加繁忙,他
既是社长,又是技术员,又是销售员。新品种效益好,但是对栽种的技术要求也高。什么时候通风,什么时候浇水,怎么传粉,用什么肥,怎么防病虫害,……村民们急迫地想知道一切。戴仕友对于村民们的提问,总是有问必答,有时候边讲边在田里现场指导,有时候为村民代购一些肥料、大棚材料,遇到自己也不会的问题,甚至还要专程跑到横溪去请教专家。
西瓜成熟后,他还主动为农户统一提供商标、发票、包装,帮助他们寻找销售渠道,有客户就优先卖农户的瓜,以打消他们的顾虑。有时候,为了帮助农户解决问题,甚至耽误了自己家的西瓜。然而他为农户做的这一切,都是无偿的。当人们问其他,觉得苦不苦时,他说:‚要说苦嘛,肯定是吃过很多的,多的说不完,但是,只要百姓认可我做的事情,我就觉得,这是最幸福的。‛
2011年,汤集村低收入农户增收项目区建设完毕,共架设高标准钢架大棚50亩,并低价发包给村里的低收入纯农户。这时候,戴仕友再次挺身而出,向村委会请缨担任大棚承包户的致富领头羊,负责向他们传授农技知识,并为他们做好前期的一切准备工作。用他的话说‚你们人来,跟着我干就可以了,其他所有的种子、化肥、薄膜等农资,我们合作社负责搞好!‛
‚我想让产品进白云亭‛
当问起老戴对下一步有什么设想时,他用质朴的语言传达出了质朴的需求:‚现在条件好了,种完西瓜,我下一步还想带着他们在大棚里种些新品种的蔬菜,一年四季都有产品。现在就是十分想在南京
设几个固定的销售点,比如在居民小区,或者在农贸批发市场,白云亭就不错。‛原来,虽然正规的合作社搭建起来了,无公害产品也成功通过审核了,但是,每年到了销售季节,还是要靠人跑市场。虽然都能销完,但是总觉得不踏实,其中有不少是靠着自己的人脉销售的。如果农户自己出去打市场,能打开吗?所以老戴就想,如果能够在市场上有自己的品牌店,每天新采摘的瓜果蔬菜,可以直接送到消费者面前,将很大程度上摆脱人情销售的约束,从而使产品真正进入市场化操作。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们每一个党员,特别是工作生活在基层一线的党员,要时刻不忘广大群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和帮助群众致富,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戴仕友同志,他正是以这种积极努力的态度,在实践中发现了带头致富的新方法、新路子,从而较好地发挥出了党员的先进性和模范带头作用。我们相信,如果每位基层党员都能够积极学习这种奉献精神,开拓精神,就必将带领一个地区接着一个地区的人民走向共同富裕!
第二篇:浸潭镇大树墩村陈仕夫书记抗洪救灾先进事迹
大树墩村党总支部陈仕夫书记抗洪救灾
先进事迹
5月22日至23日,因连续大暴雨,浸潭镇遭遇了百年罕见的特大洪水灾害。由于暴雨引起溪河水位突涨,泥石流频发,地陷不断,造成了大面积的道路、电力、通讯、供水中断,房屋倒塌,农田被毁,圩镇进水。在这次特大洪涝灾害中,面对严峻的水情、雨情、灾情,大树墩村两委在区委区政府、以及镇委政府的领导下,把工作重心放在抢险救灾和灾后复产工作上,作为大树墩的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仕夫同志身先士卒,带领村干部和镇抢险救灾小组一起深入了解灾情,及时为村民排忧解难,并妥善处置抢险救灾事宜,尽力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确保无发生人员伤亡。
暴雨前,严阵以待,组织撤离
5月22日晚上11点,陈仕夫在雨声中醒来,想到近期雨水天气明显增多,不禁有些担心竹仔冲、深水围等靠近山边、河边的村庄。在23日早上六点多钟,大雨持续,陈仕夫同志敏锐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迅速打电话通知村干部回村委会开会协商对策,要求各片干部到村小组到户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同时特别关注2013年“尤特”受灾地区村民和在地质灾害隐患点附近居住的村民,要求并协助他们迅速撤离。接到通知后,竹仔冲的陈金满、陈福寿两个孤儿兄弟并不愿意撤离,认为这次应该和去年“尤特”一样不会有事的。随后陈书记得知清新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号,立即驱车来到竹仔冲,再次要求两兄弟撤离,并协助他们安置在亲戚家中。8时左右,暴雨开始,在11时左右,两兄弟居住的土砖结构老房子就因暴雨的连续冲袭而倒塌了,两兄弟这才后怕,万幸听陈书记的转移了出来。
暴雨中,紧急抢险,身先士卒
将近8时,陈仕夫接到了镇党委书记罗文波的抗洪救灾紧急电话,镇抢险救灾小组正赶来大树墩村。暴雨越下越大,陈书记迅速反应,组织村干部会同镇抢险救灾小组分片四处查看并转移居住在低洼地段和泥砖房的30多户五保户。接到通知,太平崀片和日升片的群众连忙将家中一楼的家具电器等搬到二三楼去;四次打锣,崆口村的群众才意识到情况的危急,陆陆续续转移;万分焦急,深水围的多个养殖场场主忙碌地组织人员加固栏围或者转移物资;抢险救灾小组冒着暴雨四处帮忙,最后崆口村100多群众转移到地势高的地方,太平崀片和日升片1000多群众也迅速转移到安全地点。
暴雨后,确查灾情,组织自救
5月23日20时,雨势减弱,陈书记顾不上休息,简单吃了快餐,继续四处确查灾情,了解受灾情况,并立即上报到镇三防办。得知深水围有6名养殖户因转移牲口来不及撤离,还被洪水围困在养殖场屋顶,陈书记立即向镇请求救援,并和救灾人员一起划着橡皮艇从河边过去分两批转移被困人员,24日凌晨1时6名围困养殖户安全转移。物资到位后,凌晨3时陈书记又组织人员一起淌过大腿深的水把饼干、矿泉水、面包等送到转移到高地的崆口群众手中。
无论是村民家中,还是菜田里、小河边、堤坝上、断桥旁,哪里有灾情,哪里就会出现陈仕夫的身影。24日-28日,他带领村干部对堵塞的河道、低水桥进行清淤,对冲毁的出水塘桥、留笛冲村道修建,对重点部位、险情地段派出专人进行监控,对危房、危险路段及桥梁等落实好各种安全防范措施,防止灾害“后遗症”发生。同时,陈书记还和灾后复产小组一起落村到户动员群众对垮塌田地和作物迅速进行恢复,引导群众补栽补种,联系保险公司预约办理坍塌房屋、受灾水田补偿,尽量把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29日,大树墩水厂的负责人找到陈书记请求帮助,此次暴雨31千米供水管网遭到破坏,造成饮用该水厂自来水的大树墩、新围、独石、留良洞等村委会2万多群众缺水。陈书记立刻召集附近几个村庄的村小组党支部和理事会成员开会,充分发挥理事长、村长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号召了80多名党员群众和灾后复产小组一起抢修供水管网。在投入10多万元的水管,动用两台钩机,一部发电机照明,全体人员奋战两日一夜后,终于在30日早上8时多将受损的供水管网重新铺设完毕,10时左右,大树墩水厂正常工作,周边村庄供水逐步恢复。
在区委区政府、镇委镇政府正确领导下,在村干部共同努力下,在村民积极配合下,大树墩村稳步恢复了交通、电力、通讯、食水等基础设施,通过采取“以灾民自救为主,亲朋戚友帮助一点,政府救济补助一点”的办法,确保了转移的灾民有房住、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目前,陈仕夫书记继续带领灾民进行灾后复产自救,使受灾群众生活基本正常,生产逐步恢复,民心稳定,治安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