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法医文证审查的四项举措法医文证审查是检察技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法医文证审查的四项举措法医文证审查是检察技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至今,云南省弥勒县检察院技术部门以加强检察技术监督为重点,积极开展文证审查,共完成法医文证审查68件,其中公诉部门委托60件,侦查监督部门委托8件。经审查,纠正鉴定结论错误5件。技术部门通过法医文证审查,发现了当前法医文证审查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当前法医文证审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法医案件文证审查率偏低。近年弥勒县检察院办理的法医文证审查案件中,相关部门主动移送案件16件,约占文证审查总量的23%,其余案件均为技术部门到相关部门协调其委托审查的,有许多案件未移送审查。所移送审查案件占全部涉及法医鉴定案件不足25%,文证审查率明显偏低。办案人员往往是在对鉴定结论感觉有明显问题或者案件当事人对鉴定结论提出疑问时,才将案件移送技术部门进行文证审查。这样难免会出现该审查而未审查的情况发生,甚至导致案件处理出现错误。
(二)审查发现原检验鉴定存在问题。近年弥勒县检察院办理的法医文证审查案件,建议退回原鉴定单位重新鉴定或补充鉴定7件,纠正原鉴定结论5件。经审查反映出来的主要问题有:一是伤情证据材料不齐全,不能全面客观反映伤情,鉴定依据不充分,鉴定结论的客观真实性及科学可靠性存疑;二是鉴定时机选择不当,有些损伤,比如牵涉功能性的损伤鉴定,必须等待医疗终结,伤情愈合稳定后再进行鉴定;三是引用的标准条款不正确,有的案件引用轻伤鉴定标准作出重伤鉴定结论,有的案件引用的标准条款对应的伤情不能成立;四是认定伤情错误。有的直接引用临床诊断,而未对诊断依据情况进行仔细的分析、核实,造成错误,或对非原发性损伤予以认定,造成鉴定结论有误;五是对损伤的描述不全面、不细致,分析说明和鉴定结论缺乏相关依据;六是鉴定书制作不规范,未随鉴定书附伤情证据材料及检验照片。有的伤情摘要简单粗略,未附伤情证据材料,给审查核实伤情造成障碍。(三)多头鉴定、重复鉴定增多。一个案件中,公安机关、社会鉴定机构或者不同社会鉴定机构对同一损伤作出鉴定。同一受害人有多份鉴定书,多个不同鉴定结论。使法医学鉴定失去了原有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给办案带来干扰,并直接影响到案件的顺利起诉。
二、加强法医文证审查工作的对策措施
(一)应将鉴定材料一律送交技术部门。针对当前文证审查中面临的困境,建议高检院、省院出台关于文证审查的相关规定,将法医文证审查纳入案件质量程序管理体系,实行案件归口管理。对检察业务部门受理的涉及法医鉴定的案件,应一律将鉴定材料送交技术部门,由法医专业人员进行审查并出具审查意见。使得文证审查成为检察机关办案的必经程序。同时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如错案追究责任制、案件质量评判标准等。进一步明确案件承办人与法医技术人员的责任,建立相应联系制度。
(二)加强协作,采取检察建议或座谈会、联席会等方式督促鉴定工作。加强刑检部门与技术部门的沟通协作,针对原鉴定存在的普遍性问题,采取检察建议或座谈会、联席会等方式,督促司法鉴定单位改进工作,提高鉴定质量,从源头上减少或避免错案发生。对经审查原鉴定存在的问题,督促原鉴定单位整改纠正。检验鉴定工作要求以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对作出的每一份鉴定高度负责。
(三)有不同鉴定意见提请上一级检察院检察技术部门二次审查。当前,文证审查基本上实行的是一级审查制度,即由各基层院的法医对技术性证据材料进行审查,并出具文证审查意见。但受基层院技术力量相对薄弱、专业知识和技能不足等因素影响,在实践工作中难以确保审查工作的准确无误。因此,建议由一级审查改为二级审查制度,即基层院对鉴定机构作出的鉴定结论或意见经审查作出不同意原鉴定意见的,提请上一级检察院检察技术部门进行二次审查;对同意鉴定机构作出的鉴定结论或意见的,将所出具的审查意见抄报上一级检察技术部门备案,以便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确保文证审查工作的质量。上级检察机关的法医要主动配合基层院工作,利用典型案例,扩大法医文证审查工作的影响。
(四)加强技术培训和人才引进,提高文证审查能力和水平。检察机关特别是基层院应采取多种形式,通过选调、考调、公开招录等方式加大对法医等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为文证审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保障。同时,上级院应针对检察技术的专业特点,加大对专业技术人才的教育培训力度,使其拓宽知识面、增长技能,提高文证审查能力和水平,以适应文证审查工作及检察业务工作发展的需要。(作者单位:云南省弥勒县人民检察院)
第二篇:浅谈检察机关文证审查的法律地位
浅谈检察机关文证审查的法律地位、作用和内容
摘要] 检察机关文证审查职能作用,有其法律地位,通过其对审查技术资料证据实现其作用,是检察技术进行法律监督的体现之一。有其对技术资料证据审查的特定内容。
[关键词] 法律监督;检察技术;文证审查
检察机关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技术是检察机关为了查明案件事实真相,正确履行检察权,运用科学技术解决案件中专门性问题的独特手段和方法。检察机关的文证审查检察技术工作以科学、准确、可靠、稳定的特性,在审查、复验、复核案件中有关的技术资料证据,从技术方面查明案件的客观事实、做到证据确实充分,从而保障法律的正确、统一实施,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和起着其他法律监督手段和方法无法替代的独特作用。文证审查的法律地位:
《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二百五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审查起诉部门对审查起诉案件中涉及专门技术问题的证据材料需要进行审查的,可以送交检察技术人员或者其他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员审查。检察技术人员或者其他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员审查后应当出具审查意见”;这项规定即是法律规范中对文证审查所处法律地位予以确立的法律依据。
检察机关文证审查法律地位的确立在此前的法律规范中并未予以明确确认,即使检察技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也只体现在鉴定方面,检察技术法律监督也仅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审查、复验、复核公安机关侦查的案件中的技术资料证据;(2)对公安机关在侦查中运用刑事技术是否合法实行监督,这些体现在侦查监督职能中,也主要是检察起诉部门的工作,而未能真正使文证审查在法律规范中予以明确……
第三篇:弘扬延安精神是反腐倡廉的重要武器主题证文
弘扬延安精神是反腐倡廉的重要武器
--主题证文
西宁欣道市政建设养护有限公司
2013年6月6日
弘扬延安精神是反腐倡廉的重要武器
摘要 本文从弘扬延安精神切入主题,在罗列分析了当前党风、政风以及民风中很多背离延安精神现象的基础上,烘托了坚持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过深化比对,让我们看到了今后一个时期党风与廉政建设任务的艰巨性,启发了人们对党风、政风、民风的忧患意识。进一步提出了回归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紧迫性和必然性。
关键词 延安精神;实事求是;批评与和谐;创新;服务
延安精神的内涵概括起来讲,主要有这四个方面:一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二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三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四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扎实的作风。而在这些内涵当中,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则是延安精神的精髓所在。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概念,是在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中提出并逐步确立的。毛泽东同志曾说:“延安的同志们没有一件事不是实事求是”。离开了实事求是,虽然能做到艰苦奋斗,但不能取得胜利;离开了实事求是,所谓的改革和创新必然是盲目蛮干。没有实事求是的精神,也无法真正做到尊重民权、顺从民意、集中人民的智慧,也不能做到对革命事业真正负责。没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批评与自我批评就达不到既团结同志又纠正缺点的目的。由于实事求是的精神贯穿
延安精神各个方面,所以说它是延安精神的精髓。
七十年弹指一挥间,如今再来重温延安精神,让我们这些和平时期的共产党员们如芒刺背,愧对先辈先烈。现时期一些普通党员在市场竞争机制的刺激下,在不知不觉中淡化了自身的先进性,盲目追逐名利,在群众中失去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少数领导干部早已忘记了做人民公仆的本色,贪赃枉法,以权谋私,为求私利不择手段,离延安精神对党员干部的要求越来越远。这不得不让人十分的忧虑。我以为在和平发展时期,延安精神仍然是我们的立党根本,仍然是我们党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精神源泉,是我们巩固执政地位,提高执政能力的政治保证。尤其是党员干部要保持在人民群众中的先进性,就是要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更要从自身做起,立党为公,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正确处理奉献与利益的关系
曾几何时,奉献与牺牲这些关键词已经淡出了人们的意识形态,而利益至上的观念已潜移默化成人们的处世哲学。一些党员干部入党和晋级的目的就是一种利益驱动的产物,只讲待遇、摆级别、比享受,把组织提供的工作条件视为特权和待遇,把单位的工作用车,当做私家财产,且想方设法提高配车的档次;办公室越换越大、越装修越豪华;特别是一些农村基层的党员干部,不把组织和群众给予的职位,当成为人民服务的平台,反而利用组织人事关系和职务优势,大搞不正当竞争,与人民群众争市场,争资源,谋求个人利益在权利范围内实现最大化。忘记了集体利益优先,群众利益为上,奉献在前,享受在后的优良传统与组织原则,见利益就争,见问题就躲,使党群关系、干群关系越来越紧张、越来越疏远,甚至走向对立。
二、正确处理服务与政绩的关系
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应当把为人民服务理念放在首位,树立健康、正确的政绩观。理应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自己工作质量的标尺,而不应该唯政绩是从。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恰恰相反,眼睛只盯着上面的考核指标,对群众的诉求熟视无睹,对一些无法量化,考核中不占分值的业务,常常忽略不见,致使行业系统内虽然年年考核优秀,在阳光的背面却问题成堆,群众怨声载道。习惯了做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面子工程,往往为了应付检查考核,务虚多,务实少,舞弊作秀,用奢华的接待,甚至贿赂的手段掩盖工作不足,严重败坏党风政风,在人民群众中造成极坏的影响。时下流行于政界的一个观念就是“抓亮点”,很多官油子深谙此道。三分实干,七分宣传,只追求上镜率,上报率,紧跟领导的调子和媒体的影子,绕过历史问题,避开难点问题,不惜重金打造舆论宣传声势,脱离客观实际,实施“亮点工程”,发挥“热点”效应,不惜牺牲群众利益,不惜浪费公共财政资源,劳民伤财,说白了就是千方百计为自己捞取政治资本,搭建晋级升职的平台。
三、正确处理创新与履职的关系
创新,也是近年来流行于政界的一个“关键词”。正确的理解应该是在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过程中,在工作方法与措施上的创新,在忠诚履职条件下的制度创新。而少数公务人员却把 “创新”理解成了谋取私利时的“变通”法则,应对上级考评考核时的“作秀”法则。在他们嘴里美其名曰的“创新”,不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扎扎实实履行工作职责,不折不扣执行党的政策,而是投机取巧,大打国家政策法规的擦边球来做人情、谋私利。丢弃了严谨认真、朴实过硬的工作作风,助长了弄虚作假、徇情枉法的不正之风。
四、正确处理竞争与和谐的关系
无论是市场竞争还是单位组织系统内部的职位竞争,都要维护一种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规则,都要达到有序而和谐的目的。而现实当中的竞争,充斥着行业潜规则和权力黑手的干预,表面看似公开、透明,骨子里却是暗箱操作。每一个环节都被权钱交易的毒液所浸蚀。从工程项目招标,到大宗商品、药品采购,从差额选举的候选人安排,到晋升推荐后备干部提名,不正当的竞争策划无孔不入,不择手段的竞争者屡屡得逞。因为“某某打过招呼”就可以从根本上改变竞争者优势,竞标、考试只是摆给局外人看的戏台。原本是通过竞争达到公正、和谐的愿望大打折扣,诱导了很多立志追求进步的青年才俊,放弃自身的工作努力,投身到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的暗流中去与腐败分子同流合污。党纪国法在这些潜规则面前形同虚设,使正气受到抑制,歪风邪气大行其道。
五、正确处理批评与团结的关系
一度伴随着我党成长壮大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武器,不知从何时起“刀枪入库”了。讲中庸、讲和谐替代了批评与自我批评。总结、汇报工作报喜不报忧,只讲成绩不讲问题;检查指导工作只看正面,不看反面。你好我好,大家都好,一团和气。不给群众反映问题和批评建议提供机会。所谓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只是表面化的摆设。敢于公开的问题都是些无关痛痒、鸡毛蒜皮的事情。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往往被掩盖和拒绝。说实话、提批评意见的人不仅受到冷遇,而且大都受到排挤和打压。导致讲真话的人越来越少,说假话、说空话、拍马屁的人越来越多。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达到治病救人,团结同志的传统被遗弃。很多单位表面看起来一团和气,其实是一盘散沙,党组织和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每况愈下。
六、正确处理监督与务实的关系
思想政治工作过去一直是我们党团结和教育党员干部的一大法宝。它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自觉自愿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但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日益成熟,监督制约机制的不断完备,人们职业道德和伦理水平反而呈滑坡趋势,履行工作职责的自觉、自愿性大不如从前。归根结底,人们对工作的热爱与热情被监管和监督所扼杀。对制度的依赖取代了自觉奉献的良知。只要能通过取巧务虚来应对监督、监管,就无需去做扎扎实实的工作。所以务实的人越来越受人冷落和遗弃,“会来事儿”的人越来越受人推崇和追捧。由此一来上级机关研究制订考核与监督的精力大大多于调查研究、指导业务的精力;巡查督办的时间大大多于业务学习和理论研究的时间。导致考核越来越细,工作的深度和力度却越来越弱化的现象。绝大部分政府机关,第一季度忙于安排工作,第四季度忙于检查验收,全年真正落实工作的时间只有一半。在频繁的监督考核、检查验收当中,削弱了基层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与自觉性,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这是造成政府机构臃肿、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只有弘扬延安精神,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从身边做起,从现象入手,兴利除弊,才能永葆我们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才能顺利完成历史赋予我们党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