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居社区2011年社区矫正上半年工作

时间:2019-05-13 12:00: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康居社区2011年社区矫正上半年工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康居社区2011年社区矫正上半年工作》。

第一篇:康居社区2011年社区矫正上半年工作

康居社区2011年社区矫正上半年工作

计 划

2011年,社区矫正工作要紧紧围绕“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坚持以“重在矫正”为核心,以社区矫正工作制度化为保障,社区矫正工作规范化为抓手,加强风险评估,以零重新犯罪为目标,突出重点,培育亮点,突破难点,形成特色,不断推动社区矫正工作的深化发展,为建设法治城北、平安城北、和谐城北作出新贡献。现提出2009年社区矫正工作计划如下:

一、完善基础建设,严明纪律,提升监管、帮教工作水平,争创市级示范街道

1.健全领导机制,争创市级示范街道。根据人事的变动情况,适时调整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不断加强和完善社区矫正工作网络。积极参与市社区矫正工作示范乡镇(街道)活动的开展,力争创建成社区矫正市级示范街道,扩大示范效应,使城北社区矫正工作再上新台阶。

2.加强队伍建设, 完善矫正对象“4+1”帮教监管机制。加强对社区矫正工作者业务指导和培训,使社区矫正工作者达到“六清”,不断提高其业务素质水平。对聘请的社区矫正志愿者队伍进行一次重新审核登记,吸收热心社会人士加入志愿者队伍,并通过“以奖代补”和年终考核等形式对志愿者给予表彰奖励,充分调动志愿者的工作积极性。加强与家庭监督人的沟通联系,及时了解其思想和行为表现,并要求重点对象监督人实行监督情况日报制。3.加强制度建设。街道、社区矫正组织要认真学习社区矫正管理的各项规定,并严格遵照执行。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要熟练掌握各项制度,对常规制度要做到“一口清”。严格落实联席会议制度、每月例会制度、督查制度、定期排查制度、请示报告制度、档案台帐资料互查制度、假释和监外执行对象回访制度、矫正对象期满提示等制度。建立重点矫正对象定期分析会办制度,研究分析重点对象动态情况,调整监控措施,定期(每季度)向街道党政领导汇报本地矫正对象监管情况。

4.严明工作纪律,加强台帐资料管理。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要学习省、市有关矫正工作法律法规和纪律,强化依法执法的意识。在矫正对象的日常管理工作中特别是在审(诉)前调查活动中,要严格执法,恪尽职守,实事求是,坚决杜绝徇情枉法、徇私枉法和弄虚作假现象的发生。对因失职、违纪等主观原因而造成严重后果的,将按有关规定追究行政或法律责任。同时,要加强矫正工作办公室内部台帐资料和矫正对象卷宗资料的管理工作,健全卷宗查阅借阅制度,杜绝泄密、遗失卷宗资料现象的发生。

二、实行“五个强化”,抓好重点监管,预防和减少矫正对象再犯新罪

1.强化沟通教育,严把“入口关”和“入矫关”。一是把好刑事案件审诉前调查“入口关”,即审(诉)前调查意见要慎重提出,加强与审判机关的沟通和联系。对建议不适宜判决被告人进入社区服刑而审判机关又未采纳意见的案件,应加强与法院反馈,抓好此类对象的跟踪管理;对建议判决进入社区服刑的被告人,要切实落实各项措施,确保此类对象不发生或少发生再犯新罪现象。二是把好新进入社区服刑对象的“入矫关”,强化入矫教育,增强社区矫正对象的“在刑”意识。对法院新判决和监狱释放的对象,要坚持做到“四个一”,要重点抓好新入矫对象的“入矫教育”环节,通过沟通、走访,切实做好矫正对象的风险评估,为其制定切合其特点和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矫正方案。

2.强化对重点矫正对象的监督管理,落实防控措施。将暴力犯罪、盗窃、抢劫等财产性罪犯;未成年犯、假释犯、监外执行犯;请假外出对象及不服从日常矫正管理制度的对象列为重点监管对象。加强对矫正对象的危险控制和行为监管力度,对重点对象要建立台账,明确监管责任人,由派出所社区段警、司法所、社区矫正志愿者、家庭监督人共同实行分类挂钩,加强部门、人员配合联动,掌握此类矫正对象的思想、生活和工作状况,及时发现再犯新罪的苗头,及时遏制隐患发生。利用每月教育、每季度考核时间,对极少数不服从管理、表现较差的对象由派出所、司法所进行单个或集中训诫。

3.强化特殊时期矫正对象的监管工作。上半年“两会”、“元旦、春节”前后,下半年“国庆60周年”前后等都是敏感时期,街道将组织人员集中走访,成立应急小组,采取特殊措施,加强监管。当前受世界金融风暴的影响,波及企业裁员,职工工资下降、收入减少,凡是涉及矫正对象的,要及时了解掌握情况,遇突发情况应及时采取管控措施,落实帮教责任,并将情况及时报区矫正办公室。严格控制矫正对象接受媒体记者的采访。所有采访都必须经区司法局审批。既要维护社会服刑人员合法权益,又要严格管理,同时充分发挥媒体的监督作用。4.强化对外出矫正对象的监管,严格执行请销假规定。对再犯罪风险较大、又未落实好监督措施的矫正对象,不予批假外出,其他需要外出矫正对象,必须履行请假手续,经公安、司法部门批准并签订外出务工跟踪管理协议书后,方可外出。公安派出所与司法所要联合确定矫正对象外出地点和期限,监外执行(保外就医)对象除请假外出看病外,其余一般不予准假外出。对准假外出人员可通过信息化系统确定定位跟踪范围和跟踪密度,确保重点对象不脱离“视线”。对未经批假外出的应责令其补办手续,并在月度考核和季度考评中予以扣分和批评教育,同时给予必要的行政惩处。对擅自或越权批假造成矫正对象外出期间发生再犯罪的,按有关规定追究必要的行政责任。

5.强化矫正对象的考核评议工作。严格按照《江苏省社区矫正对象计分考核办法》规定,实施矫正对象的加、扣分,完善考核评议机制,并将加、扣分情况与奖惩结合起来,按照“奖惩结合、以惩为主”的原则,形成正常的奖惩机制,按照“奖惩结合、以惩为主”的原则,收集矫正对象的正反面典型,严格落实奖惩分明,启动减刑、收监程序,促进考核奖惩结果真正起到激励矫正对象积极改造的作用。

三、加强与共建部门联系,充分发挥“五大基地”作用,增强矫正对象社会适应能力

1.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文化教育、警示教育基地功能作用的发挥。今年是新中国诞生60周年,要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形式和内容的文化、思想、爱国主义教育。积极配合区矫正办组织矫正对象参加各种教育活动:4月份组织参加祭扫革命烈士,接受爱国主义教育;5月份组织参观梅兰芳纪念馆,接受文化教育;11月份组织到泰州看守所接受警示教育。充分发挥这些特殊场所的教育效应,提高矫正对象的爱国守法意识。

2.增强工作技能培训,多途径促进就业。积极与社保所对接,依托公共职业介绍、就业培训,帮助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矫正对象提供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与民政部门加强联系,帮助部分“三无”特困对象落实低保或给予其他救助,切实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探索建立过渡性就业安置基地,与帮教安置就业基地有机结合,多途径促进矫正对象就业,鼓励、帮助、扶持矫正对象自主创业,尽最大可能增强矫正对象的社会适应能力。

3.充分发挥维权基地作用,维护矫正对象的合法权益。以维护矫正对象合法权益为目的,与挂钩律师事务所联系建立矫正对象法律服务维权基地,社区应主动及时掌握这方面的信息,特别是针对打不起官司的矫正对象,做到应援尽援,及时解决矫正对象维权的法律需求。

四、认真开展“社区矫正监管安全年”活动,不断探索新的矫正监管方法,推进社区矫正工作的深入开展

1.按照省厅的统一部署,认真开展“社区矫正监管安全年”活动。全面开展矫正对象风险评估工作,综合运用风险评估和心理矫治测评结果确定矫正对象管理等级,确定相应矫正措施来提升管理质量,为矫正对象分类管理、分类考核奠定基础。注重将矫正对象的思想教育和行为矫治相结合,个别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正面引导与反面典型警示教育相结合。2.积极开展社区矫正心理矫治工作。按照区局要求建立社区矫正对象“心理矫正工作室”,由专人负责开展心理矫治。通过区矫正办与师专合作建立的社区矫正心理矫治教育中心这一平台,让社区矫正对象充分了解心理咨询,并建立心理测试档案,切实发挥心理矫治在预防和处置重新犯罪、突发事件中的积极作用。对存在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矫正对象进行心理矫治,增强其心理调试能力和矫治生活适应能力。

3.充分发挥“社区矫正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功能作用。要特别注重充分发挥系统的区域监管、目标定位、信息互换、警示告知、考核管理、重点控制等功能作用。核实已录入系统的矫正对象信息,对非本人身份证办理的手机要责令办理过户手续,或重新办理手机号码。新入矫、刑期一年以上的社区矫正对象须及时纳入信息化管理系统,确定跟踪监控范围。严格手机终端的日常管理,防止人机分离、无故关机等恶意行为的发生,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4.加大社区矫正工作的宣传力度。各矫正工作站每月须向街道矫正办报送有质量的社区矫正信息1-2篇。要开辟多种信息和传媒渠道,对外进行宣传。广泛宣传本社区矫正工作的经验、典型和好的做法,宣传矫正对象改造转化典型,宣传社会各界参与做好罪犯改造帮教工作的好人好事。

5.加强工作调研。根据上级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监管要求和基层矫正的工作制度,针对工作中出现的疑点、难点,特别是在矫正监管方法的创新上,开展实践型理论研究,以指导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

第二篇:社区矫正工作

宁化县自2011年9月份全面试行社区矫正工作以来,共接收符合要求、条件成熟的社区服刑人员168名,其中解矫25名,在矫143名,无一矫正对象重新犯罪,社区矫正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为了进一步规范社区矫正各项流程,严肃社区矫正各项工作,根据省司法厅要求,今年全面开展社区矫正“规范化管理年”活动。宁化县司法局认真传达上级指示精神,下发了《在全县开展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规范化管理年”活动的实施意见》,并创新工作举措,采取五项措施推进社区矫正工作,实现了无一矫正对象重新犯罪。

一是规范化社区矫正各项流程。不断探索总结社区矫正的管理模式和经验做法,严格按照两院两部的《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制定了《宁化县社区矫正工作流程》,对社区矫正衔接、矫正执行、矫正解除等重要环节作出了明确规定,统一规范了社区矫正工作的流程和要求。

二是规范运用好社区矫正信息化管理手段。2012年,积极开展社区矫正信息化管理工作。各司法所均安装并使用上政务外网,并及时运行好司法行政基层工作信息管理系统和社区矫正信息管理系统两套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管理。同时,县司法局正在积极与县电信部门联系,做好对矫正人员手机定位实时管理的准备工作。

三是规范审前评估调查工作。县矫正办在接到法院、监狱的委托调查函后,及时下发居住地司法所,并由2名以上工作人员按照规定的程序深入相关社区、单位、家庭、学校、派出所等进行调查工作,规定时间内形成调查结论后报县矫正办审核,由局分管领导签批,自下而上,层层把关,确保审前调查工作规范开展。截止目前,全县共接受各地人民法院和监狱的审前调查委托函16人次,调查16人次,有力的推进了我县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

四是规范奖惩制度。两院两部的《社区矫正实施办法》下发后,县司法局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各司法所学习,并积极运用于日常监管过程中。司法所在发现社区服刑人员违反矫正要求时,立即严厉批评社区服刑人员并要求其不再违反矫正规定;情节严重的,由司法所上报县矫正办给予处分。目前,已对2例违反日常监管的社区服刑人员给予警告处分。通过规范奖惩制度,让社区服刑人员明白社区矫正的严肃性,也利于我县社区矫正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五是加大培训力度,规范矫正队伍。提高司法工作人员执法水平和开展工作的综合能力素质,是搞好社区矫正工作的前提条件。积极结合今年省厅“规范化管理年”建设的要求以及市局文件,多次组织司法人员进行业务培训60余人次。通过培训,使司法所工作人员不断更新知识,熟练正确地运用矫正工作方法和技巧,以适应新形势下社区矫正的工作需要。同时,县司法局正在积极向上级领导请示,并与有关部门相协调,努力做好我县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的配备工作。

大排查、走访

为认真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关于切实加强校园及周边地区安全工作的会议精神,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进一步落实社区矫正及安置帮教各项工作措施,丰富教育矫正形式,拓展安置帮教渠道,提高社区矫正质量,预防社区矫正对象和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努力维护辖区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金凤

区司法局从5月4日至5月31日,在辖区范围内对在册的158名刑释解教人员和122名社区矫正对象开展一次“大走访、大排查、大帮教”专项活动。

为切实把工作落到实处,金凤区司法局于5月4日召开各司法所全体人员、社区矫正警察会议,专题部署安排此项工作,制定下发《金凤区司法局关于结合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扎实开展对社区矫正对象和刑释解教人员进行大走访、大排查、大帮教专项活动的通知》。《通知》中要求重点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精心组织,迅速开展排查走访活动。各司法所要组织全方位、拉网式的排查走访,确保不漏一人;要对重点人员做到心中有数,做好走访记录,并落实好帮教措施;对排查走访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分析原因、拿出对策,重点问题要及时上报。二是讲究方法,真正取得开展活动的主动权。各司法所要讲究工作方法和策略,注意工作态度,避免引起当事人及其亲属的误解和抵触,并结合活动中发现的问题,积极帮助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对象和矛盾纠纷当事人解决实际困难,形成长效工作机制。三是强化服务,努力营造开展此项活动的良好氛围。要深入安置帮教、社区矫正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一线,摸准社区、村(居)、工厂、企业影响稳定的主要问题和监管帮教工作中的漏洞,并紧密结合司法行政工作业务,主动作为,强化职能,整合资源,集中时间、集中人力,提供法律服务,进行法制宣传,为维护社会和谐安全稳

定积极发挥作用。四是加强组织领导,扎实开展排查走访活动,确保此项活动有效开展。

目前,排查、走访、帮教活动正在有序进行。通过开展对刑释解教人员、社区服刑人员行之有效的各项工作,为确保辖区的社会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三篇:社区矫正工作

社区矫正工作是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要求,是改革完善我国刑罚执行制度的重要举措,是中央提出的司法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内容。经中央批准,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从2003年开始,2005年扩大试点,2009年在全国全面试行,社区矫正工作发展迅速,覆盖面稳步扩大,社区矫正人员数量不断增长。截至2011年12月底,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各地累计接收社区矫正人员88万余人,累计解除矫正48.2万人,现有社区矫正人员40万人,社区矫正人员的重新犯罪率一直控制在0.2%左右。在试点试行工作中,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和司法行政等有关部门认真履行职责,相互支持配合。各地普遍建立完善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司法行政部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社区矫正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对社区矫正人员的监督管理、教育矫正、帮困扶助三项工作任务,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确保了试点试行工作的扎实推进。试点试行成功经验表明,中央关于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决策是正确的,社区矫正工作适应了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制建设的形势和需要,契合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是对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刑罚执行制度的有益探索。

第四篇:2011年康东社区矫正工作计划

2011年康东社区矫正工作计划

2011年康东社区的矫正工作,以十七大精神、“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坚持按照“帮教社会化,就业市场化,管理信息化,工作职责法制化”的要求,紧紧围绕全区工作的大局,扎实工作,狠抓落实,齐抓共管,努力实现矫正工作的新突破、新发展。为切实做好我地区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安置工作,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特制定工作计划如下: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完善工作机制。各社区要以街道司法所为依托,成立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帮教小组,健全三级帮教安置组织网络,并明确分工,落实专人负责,完善各项制度。

(1)矫正工作领导小组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工作会议,传达贯彻区委、区政府,有关精神,研究部署工作任务,搞好协调,加强指导。

(2)贯彻街道办事处矫正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决议,研究解决2个以上实际问题。

(3)各社区领导小组办公室要认真履行职能作用,制定计划和工作重点并协调,督促、检查落实。

(4)矫正工作办公室要明确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并公示上墙,接受社会监督。

二、规范矫正工作程序,落实帮教措施。对矫正人员帮教工作自接到接外执行通知之日起,就对其建立个人档案,明确帮教人,落实帮教措施。

(1)矫正工作办公室为矫正人员建立一人一档,建档率要达到90%。

(2)认真查找人户分离和下落不明的矫正人员,努力减少脱管漏管,当年矫正人员衔接率达到70%。

(3)对于矫正人员的帮教要每季度进行一次,每半年要回访,并作好谈话记录等资料归档工作。

(4)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帮教率要达到90%,就业安置率要达到70%。

三、建立保障机制,确保任务完成。为确保矫正人员帮教工作落到实处。街道办事处矫正工作办公室与各社区矫正工作办公室办签订矫正工作责任书,各社区与本辖区的帮教人签订帮教责任书,层层分解,逐人落实,确保任务完成,并于年终考核挂钩。

第五篇:社区矫正(范文)

兼收并蓄 勇于实践

努力探索社区矫正工作新路子 海曙区西门街道

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是一种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西门街道的社区矫正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区司法局的业务指导下,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截止今年9月底,我们街道已累计接收社区矫正对象49人,依法解除矫正18人;现有矫正对象31人,其中缓刑14人、假释10人、保外就医4人、剥夺政治权利3 人;共建立公益劳动基地13 个;累计组织开展矫正人员集中学习456人次、个别谈话教育576人次、组织公益劳动690人次、矫正对象共进行思想汇报458人次。我们街道接收的矫正对象人数占到了全区的四分之一以上,矫正对象的五类人员中,除了管制对象以外,其余四类矫正对象在我们街道辖区都有,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中的矛盾和困难相对突出。

社区矫正工作开展伊始,街道党工委就高度重视,及时成立了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担任组长的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同时,把社区矫正工作作为维护社会稳定、创建“平安西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并纳入街道综治考核工作,街道矫正工作领导小组经常听取社区矫正工作的情况汇报,了解社区矫正工作进程,积极为社区矫正工作出谋划策,亲自指导社区矫正的各项工作,组织领导得到有力保障,使街道的社区矫正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同时,积极探索社区矫正工作新路子。现将我们的主要做法汇报如下:

一、抓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矫正工作软硬件的同步发展 社区矫正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如何做好街道的社区矫正工作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为此我们认识到,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创造良好的软硬件条件,即做好“两支队伍、两个场所”的建设。一支队伍是矫正工作志愿者队伍。从社区矫正工作开展之初,街道就在辖区内招聘了一批具有一定政治素质和法律理论知识,并有一定威望和号召力的热心居民,成立了以退休民警、教师、居委会干部、公务员、高校学生等九十六人的矫正工作志愿者队伍,并为他们颁发了聘书。为了加强对社区矫正志愿者的管理,西门街道司法所制定了《社区矫正志愿者管理办法》,明确了志愿者的工作职责、任务,规定了志愿者在矫正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为了使志愿者尽快进入工作角色,提高业务素质,我们编写了《社区矫正志愿者工作指南》,邀请专门从事矫正工作的社会工作师和矫正工作顾问团成员为他们授课,使他们逐步掌握了社区矫正工作的基本方法,目前这支队伍正活跃在社区矫正工作的第一线,其作用的发挥越来越明显。另一支队伍是矫正工作顾问团队伍。由于社区矫正工作专业性较强,它融合了法律、心理学、社会学等多方面的知识,为了探索该项工作的科学管理,街道建立了一支由法律工作者、高校心理学专家、犯罪学专家、社会工作者、手语翻译老师等人员组成的专业顾问团,并制定了《社区矫正工作顾问团工作细则》。顾问团的成立,为我们的科学矫正提供了依法保障,目前我们与宁波大学应用心理研究所合作,请专业人员为一些特殊矫正人员进行心理测试,以测试结果为这些个案矫正对象制定了一套适合其自身特点的矫正工作方案;我们聘请了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专门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刘世宇法官为我们街道未成年矫正对象的矫正提供实务指导;我们还计划到市聋哑学校聘请哑语老师,教社区矫正工作者学习手语,为今后开展聋哑矫正对象的矫正工作做好准备。今年,街道司法所已安排社区矫正工作顾问团的成员为社区矫正工作者和志愿者授课三次,为提高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两个场所是指街道司法所的矫正工作室和社区的矫正工作站。为了保证矫正工作有专门的场所,街道专门腾出一间办公用房,建立了全区第一个矫正工作室,在矫正工作顾问团的指导下,根据矫正工作的特点,对矫正工作室的布局进行了设计,力争给矫正对象营造一个宽松、平等的环境,以减少矫正对象和工作人员之间的对立。物质保障上,街道专门为司法所配备了矫正工作专用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照相机、档案柜等工作设备,到目前为止,街道为社区矫正工作已累计投入经费20多万元。

二、抓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夯实矫正工作的坚实基础 在开展社区矫正这项工作中,我们街道严格按照《宁波市海曙区社区矫正工作实施方案》的规定,结合街道社区矫正工作的特点,逐步形成“六化”矫正工作法。一是资料登记规范化。街道司法所和社区矫正工作站分别建立了矫正对象一人一份的书面档案,并率先在全区建立了社区矫正对象的电子档案,书面、电子的两套文档,确保了矫正对象信息登记的准确无误,建立了明晰、完备的基层矫正工作台帐。考虑到街道矫正对象档案的保密性,加强矫正对象档案的严格管理,司法所制定了《社区矫正对象档案管理制度》,对档案接收、档案借阅等环节作了明确的规定。二是矫正学习专题化。矫正对象的专题学习,采用街道司法所布置和社区矫正工作站自选相结合的方式组织集中学习,矫正对象的常规教育可分为:一是入矫的规章制度作为必修内容要求学习;二是根据矫正对象性质的不同特点,针对性地组织学习;三是道德教育、时事教育经常性地进行学习;四是刑法、劳动合同法、物权法等新的相关法律法规分阶段性地进行学习。三是思想汇报制度化。针对不同处遇的矫正对象,在日常监督管理过程中,我们从矫正工作的实际出发,严格按照分级管理的要求进行,对于普管级的矫正对象,每月底到司法所报到和上交思想汇报,对于严管级、宽管级的矫正对象,按照《浙江省社区矫正对象奖惩考核暂行办法》中的期限规定执行。四是公益劳动特色化。按照“符合公共利益、便于监督管理、矫正对象力所能及”的原则,各社区矫正工作站都建立了公益劳动基地,并设定具体工作岗位。如柳庄社区与物业公司签订公益劳动点协议书,设定了打扫卫生、整理文件、义务巡逻、帮扶老人四项公益劳动岗位,矫正对象按周轮换不同岗位参与劳动。五是帮困解难经常化。对矫正对象实行人性化教育管理,社区矫正工作者、志愿者通过每月上门走访,了解关心他们的实际生活,在法律和政策允许范围内帮助解决心理、就业等方面的实际困难与问题。如北郊社区一名保外就医的矫正对象经批准长期在外地治病,当其返回宁波后,矫正工作站工作人员马上购买了水果上门探望,既体现了对他的关心,又能及时了解其思想生活情况。六是考核奖惩公开化。严格按照《浙江省社区矫正对象考核奖惩办法》有关规定,对矫正对象实施定期考核,我们坚持做到考核标准统一,考核内容公开,矫正对象随时可以查阅自己的考核登记情况,严格的奖惩制度落实,充分调动了矫正对象改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为了彰显社区矫正工作的法律严肃性,街道司法所制定了完整的矫正工作程序。矫正对象接收时有入矫仪式,由司法所长、社区民警、社区治保主任一起对其进行首次谈话,建立《社区矫正对象登记表》,并向矫正对象发放矫正期间的权利和义务的须知,同时,矫正对象必须填写《接受社区矫正保证书》,以此规范自己的言行,公安民警依照职权对其制作谈话记录,司法所与矫正对象监护人签订《社区矫正监护协议书》,发挥监护人在矫正中的作用,与矫正志愿者签订《社区矫正志愿者帮教协议书》,实施“一对一”帮教,街道还制定了《社区矫正志愿者结对帮教办法》。今年5月份开始,我们街道按照区司法局的要求,先行对矫正对象实行“两个评估”工作的探索,具体由司法所组织实施。即入矫初期进行风险评估,矫正过程实行质量评估,使矫正工作逐步趋于科学化管理。我们的具体做法是,风险评估:矫正对象前三个月,统一实行普管,三个月后,司法所根据矫正对象的个人成长经历、自控能力、心理健康状况、生活来源、悔罪表现等20项内容对其进行风险评估,然后划分为三级四等,“严管、普管、二级宽管、一级宽管”。不同的管理等级,司法所给予社区矫正对象不同的矫正处遇。确定为严管级的矫正对象, 每周到社区矫正工作站报到一次,每半月汇报思想一次,矫正工作站人员与社区民警每半月上门家访和走访群众一次,要求矫正对象必须参加工作站或司法所指定的学习教育活动和公益劳动,并在指定的区域活动;普管级的矫正对象每月到社区矫正工作站报到一次,每月上交思想汇报一次;确定为宽管级的矫正对象, 每季度到社区矫正工作站报到一次,每季度汇报思想一次,工作站工作人员每月电话了解情况。对于普管、宽管级的矫正对象按照要求定期进行走访和参加公益劳动。质量评估:矫正对象在矫正中期和矫正末期,街道司法所通过问卷的形式对矫正对象个人、家庭、社会环境、生存能力、个人认知等方面的调查,了解矫正对象的实际矫正效果和矫正工作质量。矫正对象期满解矫时,由社区民警、司法所长、社区矫正工作站人员、矫正志愿者共同参与解矫仪式,对矫正对象矫正期内的表现向本人反馈,矫正期满宣告书进行宣读,矫正对象进行表态发言,同时,社区矫正工作站还向解矫人员献花,祝愿他们新生活的开始。

三、抓公益劳动基地建设,把握矫正工作的重要环节 矫正对象参加公益劳动制度是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参加公益劳动,他们既可对社会做出一些有益补偿,又能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德意识,能够陶冶情操,美化心灵。街道司法所十分重视加强公益劳动基地建设,推行了“一书一簿二制度”。“ 一书”是街道司法所与敬老院、物业公司等社区矫正公益劳动基地签定“社区矫正公益劳动协议书”并颁发聘书,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一簿”是“矫正对象公益劳动记录簿”,由社区矫正工作站站长具体负责对矫正对象公益劳动情况进行记录。“二制度”是指“社区矫正公益劳动制度”和“社区矫正公益劳动考核制度”。对公益劳动基地的设置目的和原则、公益劳动的时间、公益劳动基地的建立权限等作了详细的规定。同时本着符合公共利益、矫正对象力所能及、操作性强、易于监督检查的原则。在公益劳动安排上,街道司法所采取集中劳动与分散劳动相结合的形式,做到因人、因地、因事制宜,对一些自主选择公益劳动项目的矫正对象,我们计入公益劳动时间,对于他们特长的积极发挥,有利于自身的改造转化。

四、抓道德法制教育,规范矫正对象的日常行为

矫正对象作为一个特殊群体,走进了社区居民的视野。他们在社区和正常人一样生活,但不同的是,他们需要接受社区矫正人员的监督管理,在社区矫正工作中,街道司法所坚持以人为本、因人而异的原则,根据矫正对象不同犯罪类型、心理特点、年龄特征和生活状况,制定有针对性的矫正方案,对少数存在严重思想包袱、情绪十分低落的矫正对象,我们按照分类矫正的原则,实行个案帮教。如翠南社区一名年轻的矫正对象入矫后,与社区矫正工作站配合不密切,一直没有上交思想汇报,为此,街道司法所把她列入重点帮教对象,经过详细调查,摸清了她的犯罪原因,掌握了她原系甬江职高学生,犯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缓刑,家里父母离异,学校毕业后一直无业,根据这一情况,司法所采用思想教育与解决困难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对其进行训诫谈话,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另一方面与监护人一起,帮助她寻找工作,以就业稳定思想,一段时间后,她有明显的悔改表现。目前该矫正对象能够服从管理,按时汇报思想,也找到了一份自己喜爱的工作,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矫正对象通过系统的法制教育,规范的日常管理,唤醒了他们重新回归社会的勇气,换来了矫正对象回报社会的实际行动。如矫正对象凌某主动向社区募捐善款200元支持慈善事业,并打算今后在条件许可时,开办一个敬老院。矫正对象倪某将医学保健的专业知识服务于社区老年人。今年四川地震灾情发生后,街道司法所作了统计,累计收到矫正对象捐款近万元,他们在奉献爱心的同时,鼓起了回归社会的勇气,感受到了和谐大家庭的温暖与快乐。

五、抓资源力量整合,保证矫正工作的顺利进行

社区矫正工作是我国刑罚执行制度改革的重大举措,是贯彻刑罚宽严相济政策的必要手段,也是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更是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人为本,建构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们在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中充分体现“宽严相济”的原则。对能够服从矫正工作站管理、配合管理人员工作,行为矫正、心理矫正、效果明显、悔罪表现突出的矫正对象,我们给予充分的人性关怀和宽松的矫正环境,并向相关单位建议为他们申报减刑;对于那些在社区矫正过程中态度恶劣,违反规定,不配合矫正工作甚至重新犯罪的矫正对象,我们则严格依照法定程序,坚决、有力地予以惩处,从而确保社区矫正这一特殊行刑方式的严肃性。

社区矫正日常工作管理中,公安派出所始终履行着执法主体的职能,街道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十分重视各方力量的整合,特别强调公安派出所与司法所的协调工作。一是矫正对象必须接受社区民警、司法行政人员、治保主任的首次谈话,矫正对象必须接受社区民警的训诫。二是对在日常监管中出现的不服从管理、不配合矫正及思想上出现重大波动的对象,我们指定时间、地点,由社区民警和司法所工作人员共同找其谈话。三是矫正对象在执行外出请假制度、迁居及矫正期满等工作中,街道司法所按照相关规定及时与公安派出所沟通,履行必要的手续。同时,我们还与区法院、区检察院经常保持联系,接受他们的业务指导,主动将社区矫正工作纳于检察机关的监督之下,保证矫正工作依法、顺利展开。

六、抓经验总结积累,探索矫正工作的新路子

街道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以来,十分重视矫正工作经验的积累总结,做好横向纵向的信息沟通,遇到疑难问题及时与上级机关联系,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确保街道矫正工作有序进行。一是坚持矫正工作例会制度。街道司法所集中听取各社区矫正工作站的情况汇报,掌握矫正工作动态,交流矫正工作好的做法;二是积极报送各类矫正工作信息。我们街道矫正工作的做法被《浙江法制报》报道,矫正工作信息在《海曙通讯》、《数字海曙》等刊物多次录用;三是认真总结经验。街道司法所每季度编写一期矫正工作简报,发放每个社区矫正工作站及相关部门,简报内容主要介绍街道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情况以及社区矫正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同时,搜集借鉴兄弟单位好的做法,从而提升了街道矫正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下载康居社区2011年社区矫正上半年工作word格式文档
下载康居社区2011年社区矫正上半年工作.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区矫正

    社区矫正调查报告【摘要】:作为我国刑罚执行理念的一次重大变革,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在我国一些大中城市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社区矫正所体现出来的发动社会力量来矫正改造罪犯......

    加强社区矫正(推荐)

    加社区矫正工作为了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管理,进一步提高教育转化效果,帮助矫正对象树立学法、守法意识,提高矫正工作质量。8月23日上午,马山司法召集全体工作人员,对社区矫正工......

    社区矫正材料

    奉先县司法局“青年论坛”活动征文——奉先县如何做好社区矫正工作的思考牢记四字要诀温情唤醒新生南阳司法所:黑黑奉先县司法局“青年论坛”活动征文——奉先县创新法制宣传......

    社区矫正文档

    社区矫正告知书(缓刑、假释) 一、社区矫正是一项针对非监禁刑犯罪的刑罚执行活动。 二、社区服刑人员应在刑事判决、裁定生效或出监(所)之日起七日内持人民法院或监狱开具的证明......

    社区矫正

    浅谈我国社区矫正所存在的问题及发展障碍 小组成员:李磊黎明武鹏蒋杭翔牛龙田志祥 社区矫正就是指通过各种非监禁刑罚使罪犯得以留在社区中接受教育、改造,以免监禁刑可能带来......

    社区矫正

    二○一一年度达坂城镇 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 责任状 达坂城镇司法所 为进一步做好达坂城镇“五种罪犯”社区矫正、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切实加强......

    社区矫正

    1.社区矫正定义: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人员置于社区矫正机构,有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裁判,裁定和决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

    社区矫正

    社区矫正 一、名词解释: 1、深度访问法: 又称临床式访问,它是为搜集个人特定经验(例如:偷窃、吸毒、自杀)的过程及其动机和情感资料所作的访问。最初常用于个案工作的调查、囚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