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含泪奔跑的阳光少年定稿版
含泪奔跑的阳光少年
—记“全国十佳孝贤”,“河南省美德少年”于荣阳
□冯书侠
【新闻链接】2002年7月4日,父亲因意外全身瘫痪;2007年8月,七旬的奶奶又暴病身亡,两个月后,妈妈因受不了生活的重压而不辞离别,至今杳无音讯…… 面对灾难,爸爸痛不欲生,儿子跪倒在地,扑向爸爸,哽咽而语:爸爸,没事,天塌下来还有儿子,从今以后,我来照顾你!从此,烧柴、做饭、喂饭,熬药、涂药、喂药,洗衣、翻身、擦身及陪爸爸聊天,下地干活等成了他每天的“必修课”。
为了生计,他在放学、上学路上,捡些废纸、塑料瓶等垃圾到镇上去卖,换些米面油盐,有时好心的乡邻适当接济,已维持生活。三年后,该到镇上上初中的他,为了照顾好爸爸,便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在镇上找了一间离学校较近的不足十平米的石棉瓦简易小屋,从此,他开始了“推父”上学的艰辛之路……
2008年10月,我们对他的事迹报道后,先后《香港凤凰网》、《中广网河南分网》《东方今报》、《郑州晚报》、《登封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报导和转载,得到了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一时间,政府的温暖,社会各界的资助不约而至,他们父子的生活才得以好转……
然而,三年过去了,如今,他的家境如何,是否又有新的
着行李来的,所以记忆较为深刻。后来发现,他做事的方法,对人的态度,真的与其他学生不一样,他显得很成熟,很稳健,即使遇到不顺心的事也能很快自我调整。
对此,他的班主任王旭辉是这样说的。“刚开学时,同学们都在看《开学第一课》,当画面出现一个小女孩天天辛苦照顾妈妈的情景时,他伤心的哭了。我把他叫到了操场上,没说什么,而是陪着他绕着操场跑了三圈,之后,他又以最快的速度跑了几圈。就这样很快没事了。”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作为一个十多岁的孩子,面对成年人都无法承受的重荷,而这个年幼的孩子却咬紧牙关挺过来了。真的很让人感动,让人欣慰。
“我不能只想着过去,一直沉浸在过去的阴影里,我要坚持,我要坚定地活下去。心情不好时,我就独自一人来到操场上或空旷的地方狂跑几圈,让泪水变成汗水蒸发掉。人生要自强不息,努力拼搏,没有什么坎是过不去的,只看你敢不敢去闯,去做。我一定会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未来!”看到他的坚强,他的自信,我也感到一丝欣慰。
他是一个积极乐观,胸怀大志而力争上游的孩子
“平时,见到他总是乐呵呵的,很乐观;经常见他主动给班级饮水机扛水,有时值日生忘擦黑板了,他总是积极主动去清理。”
“有一次,班里两位同学因吃零食问题发生了斗殴事件,他便主动前去劝说并开导他们,很快他们就和好如初。”
老师请教等,尽快让我的各门功课全面发展。
“他的英语基础不是太好,他就把单词,语法等内容抄到小本上,一有空就拿出来看;或是把相关的知识点,如化学方程式,生物有机方程式等抄到上面,以便随时复习。” 王启明同学接着说。“平时,他还经常把节约下来的钱订一些报刊,如《法医学报》、《考古学报》等。”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经过几个月的不懈努力,他的训练成绩有了惊人的进步。听到这一消息,我也由衷地高兴。正如他在日记中所言: 对父母的孝是小孝,对祖国的孝是大孝。今后,我一定会克服困难,埋头苦读,创造精彩人生,实现人生的夙愿!考上理想的大学(北京医科大学),尽全力回报社会,报答好心人,报效祖国。
他是一个知恩报恩,生活简朴而默默奉献的孩子 百善孝为先。从“孝”字引发的大爱,是这个美德少年的精神源泉,从而使他更加经常、自觉、主动地去做别人不愿做,不想做,做不到的事情,这是在平常生活中积累、磨炼出来的。
据于荣阳就读的嵩阳高级中学校长吴颖超介绍,于荣阳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他家境贫寒,但总想着别人;他受人资助,却从不浪费奢华;他心底善良,总想着比他更苦的人。”
“汶川大地震时,于荣阳执意拿出80元钱捐给灾区的孩子; 青海玉树水灾,他捐了56元;去年南方大旱,从口袋里拿出仅有的100元投到了募捐箱。学校知道他家的情况,平时为他减免了许多费用。尽管党和政府及热心人给了他很多帮
地理解了大孝无言,大爱无声的真谛。
采访结束,笔者问道:荣阳,你将怎样面对新的生活?”他稍作沉思:“只要脊梁不弯,就没有扛不起的重担;只要精神不跨,就没有过不去的难关。真正的强者,不是流泪的人,而是含泪奔跑的人。”
第二篇:含泪奔跑的阳光少年 演讲稿
含泪奔跑的阳光少年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真实的就像在你我的身边。这是一个爱的故事,爱得伟大而平凡。
平凉二中高三的学生 张晓
在笔记本上这样写着:“真正的强者,不是流泪的人,而是含泪奔跑的人。”
14年啊,张晓含泪奔跑的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对张晓来说,不幸是从四岁那年开始的。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夺去了父亲年轻的生命。常年瘫痪在床的母亲,产生了轻生的念头。她对张晓说:“孩子,妈妈要去一个很远的地方。”张晓听了哭喊着哀求:“妈妈,妈妈,你别走,别丢下我!”母子俩抱头痛哭。
似乎一夜之间,张晓突然长大了,不再哭闹、撒娇,而是用稚嫩的双肩承担起家庭重担。他学着煮饭洗衣,照顾妈妈。刚开始煮饭时,锅台太高,张晓踮着脚尖还够不着,他搬来个小凳子,踩上去,趴在锅台上做饭。滚开的热水溅在胳膊上,疼的张晓直流眼泪,可他咬紧牙关,愣是没哭出一声,因为他怕妈妈听到担心。当他把做得半生不熟的饭端到床前,一勺一勺喂给妈妈时,妈妈心疼的像刀割一样,她强忍住泪水,对懂事的张晓竖起大拇指:“孩子,你真棒!”被柴火熏得满脸灰尘的张晓听到母亲的称赞,裂开嘴笑了。
转眼张晓到了上学的年龄,贫困的母亲无法供儿子上学。但是她发现张晓经常坐在门前,羡慕的看着上学的学生,于是在学校报名的前一晚上,母亲拖着残疾的身体爬这家进那家 终于为儿子凑足了学费。张晓上学了,可更大的困难在等着他。因为要一边学习一边照顾母亲,张晓每天都要早早起床,为母亲洗脸、梳头、做饭然后才去上学。中午又急急忙忙赶回家做饭,一口一口喂给母亲。晚上,饭后的张晓为母亲洗脚擦身,一直忙到半夜12点后才能休息。张晓勤奋好学,年年是学校的“三好学生”。进入初中、高中,学习也从没落下。
因为没有经济收入,家里穷得揭不开锅,母子俩靠拾别人的菜叶糊口。但只要有一口饭,张晓总是先给母亲吃,别人给的好吃的,他总能找出不喜欢吃的理由,让给母亲。虽然生活艰辛,但张晓很少流泪。他说:“眼泪能侵蚀人的脊梁,让你直不起腰。”张晓的事迹感动了很多人,人们纷纷向他伸出援助之手。平凉的县长为张晓拉来两吨多煤。张晓激动地一夜没有睡,将煤一块一块垒在家门口,然后用塑料纸盖住,对他来说,有了这些煤,捡柴的日子就可以告一段落了。
每位好心人的帮助,都被妈妈记入《恩人簿》中,时常拿这些教育张晓,要懂得感恩,懂得回报。
“久病床前无孝子。”常有人惊叹张晓的14年是如何坚守下来的?
张晓却说:“这都是生活中的常事、琐事。我没有什么惊天地 泣鬼神的壮举,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苦难的生活、好心人的帮助,以及母亲朴素的教诲,让张晓学会了坚强与感恩。
班主任老师称赞“他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他对母亲的孝行、对母爱的感悟,能净化人的灵魂。”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民族最美好的情感。从童年的艰辛走过的张晓用实际行动和朴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当代孝行故事,树立了一个感天动地的好榜样,这个含泪奔跑的阳光少年也必将会拥有一个灿烂辉煌的明天!
病痛的折磨使母亲的脾气变得很不好,少不了唠叨和打骂。张晓要么默默地忍着,要么转身忙自己的事情,从不当着母亲的面发脾气,从不诉苦。
“我是娘的全部,娘痛苦我就不幸福。”他活生生地演绎了《宝莲灯》里母子俩的患难真情。
第三篇:读《含泪奔跑的阳光少年》有感
读《含泪奔跑的阳光少年》有感
“真正的强者,是含泪奔跑的人。”——题记
我一人静静的想着:我们都被父母辛辛苦苦的养大,他们从来不嫌我们烦,更不会嫌我们脏,可有多少人到了自己的父母老的时候会放下自己的孩子去照顾他们呢?更何况现在?
我独自站在窗前,享受着窗外的阳光,不知不觉中有了一种感触„„那灿烂的阳光使我感到温暖,惬意中使我想到了张晓。他不就正是一个阳光少年吗?他不就是一个同太阳一样使人倍受温暖的男孩儿吗!
他用他的行动告诉了我们为何要回报,他用他自己诠释了什么叫坚强!
或许真的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从小便挑起了家庭重担,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精心侍奉着瘫痪在床的母亲。4岁,一个4岁大的孩子能干什么?我们4岁时还沉浸在全家人的关爱中,可4岁的张晓已经开始了顽强自立的生活。4岁那年,他开始学习煮饭。这时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稚嫩的身影:锅台高,够不着,他就踩着小板凳,趴在锅台上做饭,时常被沸出的米汤烫伤胳膊。或许他会哭,或许他会喊疼,但我知道他绝对不会放弃!因为在一个坚强的人的词典中不会有“放弃”这两个字!
耳畔一直萦绕着他对母亲说的这样一句话:“妈,你不要怕,有我在,就不让你饿着。”这样一句简单的话不禁使我的泪水润湿了眼眶,我不明白这样一句话为何使我如此感动„„或许是这份真挚的母子情谊吧!
不知为什么,只觉得张晓与我好亲近!是他对母亲的那份爱使我走进了她的内心世界?是他在学习上的坚持使我与他靠近?还是他对所有对他有帮助的人的铭记促使我听见了他的心语?
此时此刻,我沐浴着阳光,想着这令人温暖的男孩儿,才真的觉得这世界上的爱好坚强、好温馨!仿佛以后有再大的困难,只要有爱、只要坚持一定会走下去!
含泪奔跑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后记
南京市天景山中学初三:严星月
第四篇:读《含泪奔跑的阳光少年》有感
真正的强者,是含泪奔跑的人。题记 我一人静静的想着:我们都被父母辛辛苦苦的养大,他们从来不嫌我们烦,更不会嫌我们脏,可有多少人到了自己的父母老的时候会放下自己的孩子去照顾他们呢?更何况现在? 我独自站在窗前,享受着窗外的阳光,不知不觉中有了一种感触那灿烂的阳光使我感到温暖,惬意中使我想到了张晓。他不就正是一个阳光少年吗?他不就是一个同太阳一样使人倍受温暖的男孩儿吗!
他用他的行动告诉了我们为何要回报,他用他自己诠释了什么叫坚强!
或许真的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从小便挑起了家庭重担,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精心侍奉着瘫痪在床的母亲。4岁,一个4岁大的孩子能干什么?我们4岁时还沉浸在全家人的关爱中,可4岁的张晓已经开始了顽强自立的生活。4岁那年,他开始学习煮饭。这时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稚嫩的身影:锅台高,够不着,他就踩着小板凳,趴在锅台上做饭,时常被沸出的米汤烫伤胳膊。或许他会哭,或许他会喊疼,但我知道他绝对不会放弃!因为在一个坚强的人的词典中不会有放弃这两个字!
耳畔一直萦绕着他对母亲说的这样一句话:妈,你不要怕,有我在,就不让你饿着。
第五篇:含泪奔跑的少年
在他的记忆里,从未离开过生养他的大山,他今年初中毕业了,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县城的重点中学。在城里,他这个年纪还是个孩子,还要在父母面前撒娇。然而,他俨然是个大人了,就在他初中毕业的这个暑假里,他尝到了冷也尝到了暖,冷暖过后,他仿佛一夜成人。
父亲在他初中毕业后第一个星期,突遭车祸,留下他和母亲相依为命。肇事司机也在车祸中死亡,父亲的死没有得到任何赔偿。母亲天生患有小儿麻痹症,走路一瘸一跛的,生活勉强能够自理。
起初,他和母亲商议着辍学,但母亲坚决不同意。为了下学期的学费,为了以后的生活有个着落,母亲决定带他到县城谋生。
进了城,他才知道,城市人山人海,高楼林立,但这些繁华不属于他们。沉闷的空气里弥漫着炙热的气流,一阵风习来,也闻不到稻花的香甜。母亲在城市边缘,租了间铁皮房,用木板搭了张床,然后找两块红砖架个小铁锅,算是在城里落下了脚。母亲从工厂找到店铺,从店铺找到垃圾收购站,可没有人愿意收留一个瘸子。无奈之下,母亲做了个烧烤车,还给他钉了个刷皮鞋的木箱。
每天,他们从铁皮屋里出来,一个推着车,一个挎着刷鞋箱。趁着昏黄的路灯还没有熄灭,他们匆匆地赶到市里繁华的公园门口,占个地,摆个摊。等到公园里的最后一拨人散去后,他们才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回家。他心里其实有一万个不愿意,可是为了读书的梦想,他又能够说些什么呢。
大多数的日子,他就蹲在母亲的烧烤车边给人刷皮鞋。一天,他看到很多人在公园里,边看着孩子玩,边招呼人刷鞋,他心动了。他知会了母亲一声,便走进了公园深处。偏偏是这一天,城管突然来巡查,公园门口所有的小摊小贩一窝蜂地溜走了。走路一瘸一跛的母亲因为跑得慢了些,被城管逮了个正着。在和城管的纠缠中,烧烤摊被推倒了,烧得红彤彤的木炭倒在了母亲腿上,一股焦肉的味道让好心的路人愤怒了,城管见势不妙,很快怏怏离去。这天夜里,一对苦难的母子推着车,走着回家的路上,闪烁的街灯照在清冷的马路上,留下一对孤独的含泪的影子,一长一短地走着,成了一道痛苦抽搐的风景。
劳碌了一天的母亲,迷迷糊糊地睡着了,而他却怎么也睡不着。
他看着母亲翻了个身,腿上被烧焦的皮肤通红一片,有些地方还留下了水泡。他用手触碰了一下,感觉连心的痛。所有的委屈化成了泪水,从他的眼里流到了嘴里,涩涩的。
时钟已经指向了夜里11点多,他还是睡不着。为了赚够学费,他和母亲除了一日三餐外,其它的开支减了又减,实在要买点什么,也是选一些地摊货。而,刚刚,母亲连一盒烫伤膏也舍不得买,硬说擦点酱油就好了。这样一想,他的心更痛了,他失去了父亲,他不能再失去母亲了。他穿好衣服,走上街,向附近的药店跑去。
他跑进药店的时候,药店准备关门了。他很快选定了一盒26元的烫伤膏,他把烫伤膏攥紧在手里,就在掏钱的时候,他才发觉自己只是带来了今天全部的劳务费15元。他站在柜台前犹豫了很久。
“你到底要不要买啊,我们要关门了。”店主催促他。
“要的,要的,只是……只是,我没有这么多钱。”他吞吞吐吐。
“那就明天来吧。”
“哦不……我欠你11元钱可以吗?我明天下午一定还。”他快急哭了。
“那……”
“求求你吧……我妈妈她……”他心底的那点坚强终于崩溃了,泪雨滂沱,他把自己和母亲的遭遇说给了店主。
“那你,把药拿走吧,不够的钱,算是我资助给你的吧。”店主说,“快些回家吧,不要让妈妈等急了。”
母亲的腿上的伤很快就愈合了。他也如愿在县城读完高中,考上了省城的一所大学。
当他和母亲要离开县城,打算到省城继续谋生的时候,他整理好铁皮屋里所有的行李,突然一张药费单抖落了出来,他露出了笑容,他知道,上面写着——这个世界很冷也很暖,冷暖之间,我不能只是流泪,我要做一个含泪奔跑的人。(文/布衣粗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