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空军第一航空学院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走特色发展路
空军第一航空学院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走特色发展路
近5年来,空军一航院共取得教学科研成果112项,实现了从以大专为主、本科为辅到以本科为主、大专为辅的跨越。这是该院坚持特色办学思路的结果。
“求援”电话引出特色理念
“院长同志,我们有架飞机出现故障,请派专家来帮助解决„„”
“院长同志,我们部队刚刚装备了一批新装备,在改装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难题,请派教员来帮助我们„„”
几年前,该院院长马中兴一天之内就接到了几个“求援”电话。这引起他的思考:每年从学院毕业分配到部队的新干部有近千名,如果他们的知识特色更鲜明、技术能力更实用,那么部队的许多难题不就可以自己解决了吗?
现实呼唤特色理念。在一次党委会上,马院长首次提出: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发挥本院优势,确立个性化办学目标和思路,达到资源配置优化、建设重点突出、以特色带动学院整体工作全面发展的办学形式。经过深入研讨,院党委“一班人”达成了共识:走特色办学之路,谋学院超常发展。
优化组创特色专业
学科专业建设是办学的基础性工作,专业建设上的特色必将带来人才培养上的特色。在专业建设论证会上,院常委听取各方面专家意见后认为,航空修理专业是该院的优势专业,尤其是“飞机战伤抢修研究”,是全军独一无二的研究领域,这一领域的研究对未来高技术战争中空军战斗力的恢复意义重大。会上,院党委决定:把飞机战伤抢修专业作为特色专业优先建设发展,带动各学科专业建设的整体推进。
重新“洗牌”,组创新的学科专业。整合现有学科专业,以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航空维修管理、测控技术与仪器、火力控制工程等专业为基础,构建军事装备学学科,确定了军用航空装备战伤抢修理论与应用、军用航空装备应用与作战效能分析、军用航空装备维修理论与技术研究为重点研究方向;以导航工程、电子对抗工程、雷达工程、电子工程等专业为基础,构建军事通信学学科,确定了军事航空通信对抗、军事航空电子系统综合保障、军事航空电子系统战术模拟与仿真为重点研究方向。
优中“选特”,打造特色学科专业。从众多优势专业中选择飞机战伤抢修专业作为该院的特色专业,优先建设,重点投入,使该专业成了该院专业建设的亮点。全军唯一的“飞机战伤抢修研究所”和“空军战伤抢修高新技术研究中心”就设在该院。
多管齐下培养特色人才
近年来,随着大批新装备在部队列装,人员素质与装备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逐渐显露出来。输送大批“合格+特长”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成为院校需要解决的紧迫课题。根据调研结果,院党委决定:以满足部队需要为牵引,突出抓好以坚强的信念、顽强的作风、强健的体魄为主要内容的“三强”基本素质训练,坚持实施快速出动保障、快速战伤抢修、快速加装改装、快速故障检测、快速故障排除的“五快”基本技能训练,大力培养整体全面合格、个体特长突出的特色人才。
贴近部队,在培养学员适应部队能力上出特色。通过开展“岗位模拟”、“角色定位”、“强化技能”等多种形式的机务保障岗位练兵活动,为学员适应部队专业发展能力打下坚实基础;通过对学员进行应急机动作战保障能力训练、让学员轮流担任模拟骨干等,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到部队后能尽快进入角色。
鼓励创新,在培养学员创新能力上出特色。开展计算机编程、软件制作、机械电子设计、数学建模等比赛,吸收学员参加多媒体课件和网页制作等,组织科研创新小组,吸收学员参加重大科研攻关或撰写高等级学术论文,充分调动学员的创新积极性,培养学员的创新意识,提高学员的创新能力。(罗先泽、贾二兵)
第二篇:国家示范职业学校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改革课题
国家示范职业学校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改革课题—课程体系改革专题活动会议
学习总结与体会
吴世友
(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机械工程系
330013)
摘要:有幸参加该次课程体系改革专题活动会议,我有一些感触和收获。本文将本次会议的内容做一总结,目的是为我校国家级示范校建设提供建议和参考,为学校更快更好地发展服务。
关键词:建设经验;示范验收;项目课程开发与实施
2014年6月28~7月1日在云南普洱召开了国家示范职业学校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改革课题——课程体系改革专题活动会议,活动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和百年树人(北京)科学教育有限公司举办,云南普洱市卫生学校协办。在学院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在同事们的帮助下,我有幸参加了该会议。
首先,普洱卫生学校的张静副校长介绍了该校中职示范校建设的经验。她谈到有几点困惑和几点觉醒。
几点困惑是:
一、有些事情和材料做得太复杂、太浪费,专家说“最简单的就是最好的”;
二、要有重点地做好几个方面,现在回过来看,示范校建设做的广泛化、复杂化、重复化、浪费化;
三、资金使用未规划好,有的事情做完了钱还没用完,有的钱未用完,事情也没有做好; 四、一定要有好的企业介入,但不能全交给企业。几点觉醒是: 一、一定要有好企业介入,这样才可以助力前行;
二、做好校企合作,最好有政府助力;
三、大胆使用年轻人,年轻人思路清晰和活
跃,可以大大提高师资队伍的水平。
其次,国家中职示范校验收评审核心专家、国家职业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和震对中职示范校验收指南及质量检测数据填报进行了解读。他指出:
一、示范校建设必须对区域有示范和带动作
用;必须紧扣任务书;他发现第一批示范校资金使用不合理,以后会要求被验收学习出具项目资金审计报告(包括要有资质的机构提供审计电子报告、审计佐证材料等),资金使用必须提供佐证材料,专家只去核对;
二、在校生数、校园面积、实训基地建设、建设成效多用数字、图片(特别是第三方的评价)为佐证材料;
三、典型案例是学校的亮点,要居于学校自
身,要体现为什么要这样做,要体现这样做的成效、创新点以及推广的价值,要有重点突出的案例;
四、示范校建设分析报告要求三千字以上,五千字以下,要求要体现示范建设的成效;
作者简介:吴世友(1967-),男,江西武宁人,教授,现主要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的工作。
五、佐证材料的建设有许多技术上的要求,在网站上的材料北京的专家在北京要能打得开(省级评审专家会到学校评审),所有材料都要有证据,专家通过
六、质量检测数据反应示范校建设的动态,要与申报书数据吻合,提升了可以。但在校生数下降,全国都如此,但不能下降太多,因为你是示范校。
再其次是北京师范大学职成所所长、教授、博士、中国职业教育学会理事、教学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赵志群介绍了职业院校项目课程开发与实施。他谈到:
一、有效的教学设计应考虑的问题:
1.教什么?针对教学内容和学习者接受能力的问题;
2.教到什么程度?针对人才培养规格和教学目标的问题;
3.什么时候怎样教?针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方式的问题;
4.在哪里用什么教?针对教学资源和媒体的问题;
5.教得怎样?针对教学评价的问题。
二、职业能力发展的逻辑规律:从初学者到专家。
三、职业教育的发展心理学基础:发展性任务理论。
四、职业教育最重要的学习理论:情境学习理论。
五、职业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为青年人走入“工作世界”奠定基础,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的基本规律,反映在课程和教学层面就是: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
六、职业教育的学习内容是综合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培养目标是促进本职业领域内的生涯发展;学生参与方式是参与工作过程和生产流程;课程开发
佐证材料核实存在的问题,佐证材料反映了建设的过程,要多用图片、文字说话。
方法是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课程模式是学习领域。
七、学习领域的课程模式——综合职业能
力的载体。将综合性的工作任务作为一个整体:学习领域课程。学习领域的典型表现形式是教学项目。学习领域课程需要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环境。
八、课程开发需要科学的方法。典型工作
任务构成职业教育的一个学习领域课程。每个职业(专业)通常有10~20个。确定典型工作任务的方法是实践专家研讨会。从有代表性的工作任务到典型工作任务,再到学习情境。
九、职业教育教师的典型工作任务:
1.科目课程的教学设计、实施和评
价;
2.教学质量控制与评价; 3.一个专业(或培训项目)培养方案的开发;
4.教与学的材料的开发;
5.专业教学环境(包括企业的)设计; 6.校企合作及学校发展项目的计划与实施;
7.学生管理与职业指导; 8.公共关系。
十、教学项目的标准:
1.具有轮廓清晰的工作/学习任务,具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
2.具有完整的工作过程,该工作过程可用于学习特定教学内容;
3.能将某一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 作者简介:吴世友(1967-),男,江西武宁人,教授,现主要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的工作。
技能结合在一起;
4.课题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或商业活动有直接关系,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5.学生有独立进行计划工作的机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
6.学生自己处理在项目中出现的问题; 7.具有一定难度,不仅是对已有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且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在一定范围内学习新的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 8.学习结束时,师生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以及工作和学习方法。另外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职教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主任、教材工作委员会主任、高等教育出版社原副总编王军伟介绍了课程改革的前沿。它主要阐述了对“做中教,做中学”的认识和思考:
一、中职生对专业实践感兴趣,对纯理论课程没兴趣。他们排斥概念、原理方面的陈述性知识,所以职业教育要有不同的教学模式。
二、“知识导向”与“行为导向”两种不同的课程模式。“知识导向”适用于高等教育,“行为导向”适用于中、高职教育。技能型人才与技术型人才的分层次使课程模式多样化。
三、“做中教,做中学”的几点认识:
1.相当部分的技能需要知识指导; 2.项目教学虽好,但要有条件,有局限。比如:实训条件、耗材、小班教学、双师型师资要求等。3.将“做中教,做中学”融入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结构可能更具有推广性,尽量做到知识的讲授在技能的形成过程中。
四、教学资源体系建设:
1.仿真性解决实作;
2.测评系统解决评价体系
3.教学资源要体现立体性、网络性、适时性、资源性,让学生的认知过程从抽象变成形象。
最后,有十所学校派了代表汇报了各自学校示范校建设的成果(其中包括我校材料系沈卓副主任代表我校作的汇报),赵志群专家现场给予了点评和指导。赵志群专家认为各校汇报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专业课程与职业资格等级证不能完全对
接,考职业资格证与教学不能对等。
二、建立“学习性工作任务”是一亮点,发
达国家实习生不是直接参加工作,而是不断学习,是在接受教育。
三、“校企一体”,企业必在学校,学校可能
缺乏条件,实施难度大。
四、“理实一体化”很好,但与理论与实践
相结合相比,后者更有包容性,“理实一体化”不容易做到。
五、“做中学,学中做,先学后做,先做后
学”差别很大。
六、许多学校都谈到以就业为导向培养人
才,专家认为有另外一种理念:为生活培养人,为人发展导向。所有教育都是“立德育人“。职业教育如何体现?
七、所有学校的课程或教材名称都没有体现
职业教育的特点。有些课程定位不明确。
通过参加本次课程体系改革专题会议,中职示范校建设给我总的感觉是规定动作一定要按质按量完成,自选动作一定要有自己学校的特色。通过与参加会议的专家和同行的交流,进一步加深了我对职业教育的认识,特别是对职业教育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择都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为我今后从事职业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
第三篇:高等药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发展
高等药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发展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到“大众化”的转型,各药学类高等院校都在认真思考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问题。1999年中国药科大学提出,药学人才的培养应准确定位于两种类型,即研究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研究型人才是指本科与研究生教育相衔接、从事药学基础性研究与创新药物研制的人才;而应用型药学人才又可分为能从事药物研究、开发和生产的工程技术工作,具有原始创新、产业研发能力的创业型人才;能解决药品开发、生产中工程技术问题的技术型人才;能解决药品质量控制和安全合理用药等问题的药师型人才;能进行科学决策、组织协调和管理的医药经营管理型人才。并从教育理念、教材建设、课程体系设计、实践教学体系设计、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改革上反映这一药学人才培养模式。
1、研究型药学人才培养模式
中国药科大学坚持“一个依托、四个出发”。依托“国家理科基地(基础药学点)”的建设,从提高人才层次出发,吸引优秀人才,提升人才素质起点,引入滚动分流管理的竞争机制,使60%品学兼优学生被推荐免硕博连读或攻读硕士学位。从强化基础出发,加强基础化学、数理、生命科学内容、与药学相关的生物医学基础知识;加强计算机和外语能力的培养,使课程体系覆盖学科面更广,人才适应能力更强。从注重素质出发,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积极推行开放式、双语和多媒体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出发,建立了遴选优秀人才的机制,选拔高水平教师担任理科基地的任课教师,在师资培养方面向理科基地任课教师倾斜。
2、应用型药学人才培养模式
中国药科大学坚持“四种规格,两个加强”,从找准人才定位入手,把应用型人才具体地划分为创业型、技术型、药师型和管理型四种规格,针对不同规格的药学人才培养目标,做到因材施教。一是加强“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的申办和建设,采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4+2”本硕连读学制、导师制和弹性学制等,培养生物医药创业型人才。二是加强教学改革,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各类应用型人才。学校建立新型实践教学体系,压缩总学时,增加实践教学学时,各专业课程普遍反映出“前期趋同,后期分化”的特点。在宽口径的前提下,设置若干专业方向课程组,供学生选修。增设辅修专业,允许和鼓励学生跨专业、跨学院选课。构建以工为主,工、理结合,文、管渗透的制药工程型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面向医药工业企业制药工程型技术人才;构建以理为主,药学、医学结合,文、管渗透的药师型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面向社会药房、医院、医药批发企业,质量控制部门药师型人才;构建以强化药学特色,突出医药与经济学、管理学有机融合的经济管理型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面向从事医药流通和管理的经济管理型人才。
第四篇:走特色发展模式,办适合学生成长教育2
走特色发展之路,办适合学生成长教育
用三年左右时间,努力把学校建成“本科上线逐年有提升、办学特色文化有底蕴、美术专业名校有突破、人民群众满意有口碑”的“四有”省级四星级普通高中,这是房山高级中学办适合学生教育,今后三年的行动指南。
房山高级中学建校63年,是东海县第一所完全中学,2016年11月,成功晋升为江苏省四星级高中,2017年1月,成功通过江苏省农村美术课程基地建设验收,2017年3月,被中国美术出版总社聘为人美版(2017)高中美术教材实验学校。近年来,学校教育教学成绩逐年提升,课堂改革逐渐成熟,美术教育已形成良性循环,江苏省健康促进校银奖、市教育质量提升奖、市教学质量先进单位、东海县十佳教学团队等一项项荣誉纷至沓来,在市内兄弟学校乃至全省产生较大影响。
一、推进问题导学,走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
从2012年提出生态循环课堂教学模式,到今天“一中心两载体,三化四课型、五让六环节”为主要内容的“问题导学课堂6+1”生态课堂升级版,适合学生教学的生态模式逐步形成。组建学习小组,实行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实行班级捆绑奖励考核,真正使课堂改革由讲台走向学生。学生经历探究、创造、协作与问题解决过程,核心素养得到培养学生。践行“发现、探究、解决真实问题”的创中学,让学生人人成为创客,让课堂成为学生成长的共同体。通过互助协作,学生整体水平得到提高,逐步实现高考达线学生人数,让更多的学生走进自己的理想大学。
同时,在《连云港市普通高中学科教学领军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制定《房山高级中学学科领军人才培养方案》,本着以促进教师自主学习,自我提高的原则,以自主申报为前提,通过教务处组织课堂教学调研、教师发展中心评估项目研修水平,通过论文写作与读书笔记等活动,培养各学科领军人才。
二、开设活动课程,激发适合学生发展的乐趣。实施德育活动课程,进一步完善具有房中传统特色和时代特征的校本德育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学生理解、认同和拥护国家政治制度,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养成良好政治素质、道德品质、法治意识和行为习惯,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和全面发展,为学生成长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建立各种社团,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品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坚忍毅力,培养学生集体观念和合作精神。开展体育运动会、艺术节,学科竞赛,开齐开足研究性学习课、社会实践活动课、阳光体育活动课,让学生学习时精神集中,活动时兴趣盎然,游戏时开心快乐。
三、发挥艺术特长,开辟适合学生成才的道路
充分利用省农村高中美术课程基地,挖掘每一个有美术功底的学生,通过挑选、训练、强化等一系列培训,让更多的学生走入艺术殿堂。与多所高校联系,让舞蹈、演讲、书法等方面有特长的学生,以“不走寻常路”的方式迈入高校的大门。
四、挖掘尚美底蕴,打造适合学校的特色品牌。
注重以“尚美”为主题校园文化特色建设,以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求真务实的教学活动、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为载体,引导广大师生科学认识美的内涵和价值,培养了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陶冶了审美情操,学校制度、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师生行为、德育工作、校园环境等洋溢着浓浓的“尚美文化”气息,追求美、创造美,塑造完美人格、创造美好人生,成为师生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
学校不断完善尚美文化布置,打造一流的尚美廊道文化,让学生课内课外都能感受到美的气息;完善“三廊四园”建设,让师生闲暇时享受公园式休闲;提升美术课程基地内涵,让学生在充满艺术的环境中生活,不断提高审美品味。
五、加强自主管理,打造适合家长愿望的培养之路。作为农村高中,我们的生源基础是有目共睹的,让每一个学生都考上名校只是一种愿望,但是让每一个学生成为合格的中学生,养成端正的个性品质,良好的人格魅力,培养具有科学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新时代公民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通过学生自主管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责任心和自我管理能力,通过班委会、学生会建设,提高学生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我们以每一个学生成人为出发点,努力让每一个学生成才,让每一位家长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