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在生活中选择写作素材
如何在生活中选择写作素材
青云小学 张亚秋
内容摘要: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说:“作文就是指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小学生作文最大的缺憾是空洞,言之无物。究其原因,就是观察不细致,只会用简单的语言去描述已感知的事物,而对事物的提炼、创造、升华却往往不考虑,写出来的都是一些不着调的东西。如何选材,那么,小学生写作文应该从哪里选材呢? 关键词:作文 素材 生活
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可在教学实践,我们的小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经常会感到没有内容可写,面对作文题目望而兴叹,写什么呢?感觉没什么可写,感觉无从写起,不知道如何选材,那么,小学生写作文应该从哪里选材呢?经过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我总结了学生选材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关注学生的生活视角 我们要关注儿童的生活视角,学生在把心里话说出来的时候得到肯定,学生才敢于说真话。我们要关注孩子的生活视角,把儿童当作有独立价值的人来肯定,而不是依附于成年人的定义、概念而存在。我们不能用一种标准去统一孩子无比丰富的感受与想象,用优良等级去惩罚孩子的幼稚与纯真。我们要关注孩子的生活视角,还给孩子看的权利,让孩子对自己的判断产生自信心,这样孩子的习作才会有个性,有创造性,才能体现真实的生活。
二、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正如叶圣陶先生说:"有了源头,才会不息地流出真实的水来„„这源头很密切,很广大,不用外求,操持由己,就是我们充实的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向社会,深入生活,体验生活,让真实的生活唤起学生真实的感触和无限的遐想。
1、指导学生观察生活
现在的学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好奇心也是强的,但由于其生理、心理特点,他们还不善于认真观察、留心体验。因此,教师平时要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并随时做好记录。如为了感受石榴,我允许学生上课观察石榴,吃石榴,让他们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种感官:用眼看,用口尝,用鼻嗅,用手触,自由自在地去感受,无拘无束地倾吐。
2.组织学生开展活动。
乡村生活事件是指在儿童的乡村学习历史和生活历史中发生过的大事。“真实的生活”就是儿童最好的课程,新世纪的课程必须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而非抽象的学科和教科书。那么,真实的乡村生活也理当是最好的习作课程。因此,乡村习作课程必须关注和构建儿童的生活事件体系,使他们的习作能够和实际生活相互融通。学生的实践活动也是学生体验生活、获得习作素材的有效途径。教师在活动后要组织学生讨论,回忆活动过程,谈谈自己的感受。在学生踊跃发言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把活动的内容写下来,学生就觉得一吐为快,写出来的文章生动,不但内容充实,语言通顺,而且用词恰当,感情真挚。通过作文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作文素材,来源于生活和实践。只要学生平时留心观察,注意积累,就一定能写出真实、生动、感人的作文。
例如教学习作钓鱼,引导学生自己回忆钓鱼的过程,是怎样准备的、钓的过程中有什么趣事、乐事、难事,你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因为是学生自己亲身经历的。交流中,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个不停„„
二、写自己的亲身经历
习作是小学生真情实感的反映。生活中学生会经历各种各样的事情。比如,一次没完成作业被老师批评?学习中表现好被老师表扬?自己做了一件错事,事后感到后悔;自己不经意间帮助了别人而感到心里特别自在,那种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感动一定会回味悠长。再比如自己第一次做饭,第一次登台演讲,第一次独自一人在家,第一次走亲戚等等,都可以写进作文里。因为作文的选材来自于自己的生活,既真实,又能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何乐而不为呢?
1、写自己参加过的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无论学校生活还是家庭和社会生活都充满了无数有趣而又有意义的活动。比如,春游,秋游活动。学校里的各种体育活动,课间活动。比如,砸沙包,丢手绢,一二三木头人,踢毽子,跳绳等等活动都可以成为我们写作的好材料。再如,家庭里的过生日,家庭联欢会,家庭卡拉ok比赛,家庭故事会,家庭趣味活动等等都可以变成我们写作的好材料,写进文章里会让人觉得妙趣横生。
2、写自己的熟悉的动植物。
小学生都喜欢去动物园看各种各样的动物。动物的外形,毛色,神态,动作以及生活习性就会慢慢地为小朋友们所熟悉。还有的经常去动物园看动物,对动物既有了了解和认识,还有的产生了感情。因而,我们写这些动物应该是比较容易的事情。自己家或者邻居家养的动物,因为经常接触,有的甚至经常和动物在一起玩,因而,对这类动物比较熟悉,也愿意写进作文中去。植物也是这样,比如,家里养的花草,院子里种的树木,小区的树木,也可以是森林公园里的树木,都可以写进习作中来。如,小学语文课本中老舍的《猫》一文,就是非常好的例子,值得借鉴。
3、看图作文。
看图作文一直在小学里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我们可以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在看了一幅画之后,试着让学生把这幅画写成一篇文章。学生因为喜欢图画,也就会慢慢喜欢上看图作文。还可以让学生把一幅漫画写成一篇文章。小学语文教材里的《假文盲》那幅漫画就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写成一篇文章。
4、可以续写一些经典课文。
比如学完《穷人》之后,我让学生写《桑拿拉开了帐子之后》;学完了《凡卡》之后,我让学生写《凡卡今后的生活》;效果都很好。
5、写读、观后感。
读书一直是我们小学生的最经常的活动,但读完之后的感受,所受到的启发,教育如果能写下来,那么读书的品位和质量就会大大提高。所以,我提倡学生写读后感,当然,你的读后感可多可少。看完一部电影,电视剧后感想一定很多,把观后感写下来也是很好的习作。
三、阅读是寻找写作素材的又一途径。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足以证明多读书的益处。《新大纲》提出的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运用。在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连词造句、连段成篇的方法。把阅读中学到知识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叶圣陶先生曾多次强调“阅读是作文的基础”,由此看来,阅读在作文中占主要地位,同时作文又能促进阅读,可见,阅读与作文是分不开的,虽然阅读与作文是相互联系的,但是,也不能忽视其中的训练。所谓的作文就是要多功能地进行训练。因此,训练、阅读、写作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为让学生不断提高写作水平,我鼓励和引导学生多看课外书。班级设置了图书角,每天中午他们回来我都要求他们借阅图书角的图书。还让他们拿一个本子把好词好句摘录下来,然后在作文上合理运用。而平时我看到一些有意义的文章或新闻都会跟他们说,增长他们的知识面,也为他们提供可用的写作素材。我认为课外阅读应以课内阅读为前提,学生只有把课内阅读中学到的方法贯穿于课外阅读,以课外阅读来巩固课内阅读,两者有机结合紧密联系,才能更好地进行写作。所以我在教学课文的时候,给学生分析阅读课文的时候很注重作者的写作手法。学习作者怎样把事物写具体、生动。如教学《翠鸟》一课时,在学描写翠鸟外形这一段时,我先让学生告诉我这段写什么,然后告诉我作者怎样具体描写翠鸟的外形,最后让他们说说自己熟悉的动物外形。回家的作业就是写一段话描写一种动物的外形。学生掌握了描写动物的方法,在以后的阅读中再碰到这样的文章读起来就不感到陌生了。
四、鼓励个性化的生活写实
学生体验了生活,积累了习作素材后,我们语文教师还应当鼓励和引导学生用自己个性化的语言,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写出来。那么每个丰富多彩的个性对生活的感悟是各不相同的,所迸射出来的火花,也应该是千姿百态的。
学生有了鲜活而又丰富的个性化的生活体验,并不是一定能写出个性化的习作,只是提供一种基础和可能。这时教师就要恰到好处地发挥主导作用,点爆的学生表达欲望,或一句鼓动人心的话语,或一个开放性的话题„„而不是传统式的喋喋不休的程序性的指导,纸上谈兵式地传授作文知识,展示意在启发学生思路而实质是锁定学生思维的下水文,如此等等。我们要腾出更多的时空让学生自由表达,不受教材要求的限制,不为教师的指导而左右,题目可以自拟,体裁可以自定,内容可以自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形式多样,取材生活化,语言儿童化、个性化,让作文成为学生传情达意的手段和途径,让作文成为学生放飞心灵的需要,成为形成和发展语言个性的自由体操。
主要做法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命题开放,每一个学生可以在主题活动的范围内,根据捕捉自己的体验和灵感自由命题;
2、表达方式自由,童话作文并非是低年级学生的专利,书信之类的实用作文也并非是高年级所能,只求文通字顺、真情实感。
3、自由交流,教师并非是学生习作的第一读者。我们鼓励学生将作文贴在教室的墙壁上(每人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园地),供同学欣赏评点。
4、自主评议,评改作文并非是老师的特权,引导学生会用欣赏的目光去读同学的习作,诚恳地与同伴修改自己或别人的习作。
5、合作编写作文报或作文集,人人参与,完全由学生自主完成,自编自赏,共建精神家园。
生活永远是我们取之不尽,写之不绝的习作源泉。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只要我们用慧眼去洞察、思考,就会有写不完、记不完的写作材料。“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有了丰富的写作材料,自然而然地解决了“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问题了,要写作文也不再是一件难事了!
第二篇:如何在生活中选择写作素材
如何在生活中选择写作素材
青云小学张亚秋
内容摘要: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说:“作文就是指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小学生作文最大的缺憾是空洞,言之无物。究其原因,就是观察不细致,只会用简单的语言去描述已感知的事物,而对事物的提炼、创造、升华却往往不考虑,写出来的都是一些不着调的东西。如何选材,那么,小学生写作文应该从哪里选材呢?
关键词:作文素材生活
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可在教学实践,我们的小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经常会感到没有内容可写,面对作文题目望而兴叹,写什么呢?感觉没什么可写,感觉无从写起,不知道如何选材,那么,小学生写作文应该从哪里选材呢?经过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我总结了学生选材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关注学生的生活视角
我们要关注儿童的生活视角,学生在把心里话说出来的时候得到肯定,学生才敢于说真话。我们要关注孩子的生活视角,把儿童当作有独立价值的人来肯定,而不是依附于成年人的定义、概念而存在。我们不能用一种标准去统一孩子无比丰富的感受与想象,用优良等级去惩罚孩子的幼稚与纯真。我们要关注孩子的生活视角,还给孩子看的权利,让孩子对自己的判断产生自信心,这样孩子的习作才会有个性,有创造性,才能体现真实的生活。
二、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正如叶圣陶先生说:"有了源头,才会不息地流出真实的水来„„这源头很密切,很广大,不用外求,操持由己,就是我们充实的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向社会,深入生活,体验生活,让真实的生活唤起学生真实的感触和无限的遐想。
1、指导学生观察生活
现在的学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好奇心也是强的,但由于其生理、心理特点,他们还不善于认真观察、留心体验。因此,教师平时要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并随时做好记录。如为了感受石榴,我允许学生上课观察石榴,吃石榴,让他们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种感官:用眼看,用口尝,用鼻嗅,用手触,自由自在地去感受,无拘无束地倾吐。
2.组织学生开展活动。
乡村生活事件是指在儿童的乡村学习历史和生活历史中发生过的大事。“真实的生活”就是儿童最好的课程,新世纪的课程必须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而非抽象的学科和教科书。那么,真实的乡村生活也理当是最好的习作课程。因此,乡村习作课程必须关注和构建儿童的生活事件体系,使他们的习作能够和实际生活相互融通。学生的实践活动也是学生体验生活、获得习作素材的有效途径。教师在活动后要组织学生讨论,回忆活动过程,谈谈自己的感受。在学生踊跃发言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把活动的内容写下来,学生就觉得一吐为快,写出来的文章生动,不但内容充实,语言通顺,而且用词恰当,感情真挚。通过作文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作文素材,来源于生活和实践。只要学生平时留心观察,注意积累,就一定能写出真实、生动、感人的作文。
例如教学习作钓鱼,引导学生自己回忆钓鱼的过程,是怎样准备的、钓的过程中有什么趣事、乐事、难事,你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因为是学生自己亲身经历的。交流中,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个不停„„
二、写自己的亲身经历
习作是小学生真情实感的反映。生活中学生会经历各种各样的事情。比如,一次没完成作业被老师批评?学习中表现好被老师表扬?自己做了一件错事,事后感到后悔;自己不经意间帮助了别人而感到心里特别自在,那种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感动一定会回味悠长。再比如自己第一次做饭,第一次登台演讲,第一次独自一人在家,第一次走亲戚等等,都可以写进作文里。因为作文的选材来自于自己的生活,既真实,又能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何乐而不为呢?
1、写自己参加过的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无论学校生活还是家庭和社会生活都充满了无数有趣而又有意义的活动。比如,春游,秋游活动。学校里的各种体育活动,课间活动。比如,砸沙包,丢手绢,一二三木头人,踢毽子,跳绳等等活动都可以成为我们写作的好材料。再如,家庭里的过生日,家庭联欢会,家庭卡拉ok比赛,家庭故事会,家庭趣味活动等等都可以变成我们写作的好材料,写进文章里会让人觉得妙趣横生。
2、写自己的熟悉的动植物。
小学生都喜欢去动物园看各种各样的动物。动物的外形,毛色,神态,动作以及生活习性就会慢慢地为小朋友们所熟悉。还有的经常去动物园看动物,对动物既有了了解和认识,还有的产生了感情。因而,我们写这些动物应该是比较容易的事情。自己家或者邻居家养的动物,因为经常接触,有的甚至经常和动物在一起玩,因而,对这类动物比较熟悉,也愿意写进作文中去。植物也是这样,比如,家里养的花草,院子里种的树木,小区的树木,也可以是森林公园里的树木,都可以写进习作中来。如,小学语文课本中老舍的《猫》一文,就是非常好的例子,值得借鉴。
3、看图作文。
看图作文一直在小学里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我们可以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在看了一幅画之后,试着让学生把这幅画写成一篇文章。学生因为喜欢图画,也就会慢慢喜欢上看图作文。还可以让学生把一幅漫画写成一篇文章。小学语文教材里的《假文盲》那幅漫画就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写成一篇文章。
4、可以续写一些经典课文。
比如学完《穷人》之后,我让学生写《桑拿拉开了帐子之后》;学完了《凡卡》之后,我让学生写《凡卡今后的生活》;效果都很好。
5、写读、观后感。
读书一直是我们小学生的最经常的活动,但读完之后的感受,所受到的启发,教育如果能写下来,那么读书的品位和质量就会大大提高。所以,我提倡学生写读后感,当然,你的读后感可多可少。看完一部电影,电视剧后感想一定很多,把观后感写下来也是很好的习作。
三、阅读是寻找写作素材的又一途径。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足以证明多读书的益处。《新大纲》提出的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运用。在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连词造句、连段成篇的方法。把阅读中学到知识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叶圣陶先生曾多次强调“阅读是作文的基础”,由此看来,阅读在作文中占主要地位,同时作文又能促进阅读,可见,阅读与作文是分不开的,虽然阅读与作文是相互联系的,但是,也不能忽视其中的训练。所谓的作文就是要多功能地进行训练。因此,训练、阅读、写作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为让学生不断提高写作水平,我鼓励和引导学生多看课外书。班级设置了图书角,每天中午他们回来我都要求他们借阅图书角的图书。还让他
们拿一个本子把好词好句摘录下来,然后在作文上合理运用。而平时我看到一些有意义的文章或新闻都会跟他们说,增长他们的知识面,也为他们提供可用的写作素材。我认为课外阅读应以课内阅读为前提,学生只有把课内阅读中学到的方法贯穿于课外阅读,以课外阅读来巩固课内阅读,两者有机结合紧密联系,才能更好地进行写作。所以我在教学课文的时候,给学生分析阅读课文的时候很注重作者的写作手法。学习作者怎样把事物写具体、生动。如教学《翠鸟》一课时,在学描写翠鸟外形这一段时,我先让学生告诉我这段写什么,然后告诉我作者怎样具体描写翠鸟的外形,最后让他们说说自己熟悉的动物外形。回家的作业就是写一段话描写一种动物的外形。学生掌握了描写动物的方法,在以后的阅读中再碰到这样的文章读起来就不感到陌生了。
四、鼓励个性化的生活写实
学生体验了生活,积累了习作素材后,我们语文教师还应当鼓励和引导学生用自己个性化的语言,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写出来。那么每个丰富多彩的个性对生活的感悟是各不相同的,所迸射出来的火花,也应该是千姿百态的。
学生有了鲜活而又丰富的个性化的生活体验,并不是一定能写出个性化的习作,只是提供一种基础和可能。这时教师就要恰到好处地发挥主导作用,点爆的学生表达欲望,或一句鼓动人心的话语,或一个开放性的话题„„而不是传统式的喋喋不休的程序性的指导,纸上谈兵式地传授作文知识,展示意在启发学生思路而实质是锁定学生思维的下水文,如此等等。我们要腾出更多的时空让学生自由表达,不受教材要求的限制,不为教师的指导而左右,题目可以自拟,体裁可以自定,内容可以自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形式多样,取材生活化,语言儿童化、个性化,让作文成为学生传情达意的手段和途径,让作文成为学生放飞心灵的需要,成为形成和发展语言个性的自由体操。
主要做法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命题开放,每一个学生可以在主题活动的范围内,根据捕捉自己的体验和灵感自由命题;
2、表达方式自由,童话作文并非是低年级学生的专利,书信之类的实用作文也并非是高年级所能,只求文通字顺、真情实感。
3、自由交流,教师并非是学生习作的第一读者。我们鼓励学生将作文贴在教室的墙壁上(每人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园地),供同学欣赏评点。
4、自主评议,评改作文并非是老师的特权,引导学生会用欣赏的目光去读同学的习作,诚恳地与同伴修改自己或别人的习作。
5、合作编写作文报或作文集,人人参与,完全由学生自主完成,自编自赏,共建精神家园。
生活永远是我们取之不尽,写之不绝的习作源泉。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只要我们用慧眼去洞察、思考,就会有写不完、记不完的写作材料。“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有了丰富的写作材料,自然而然地解决了“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问题了,要写作文也不再是一件难事了!
第三篇:在生活中学写作范文
在生活中学写作
我一直信奉“语文无处不在”,所以也就觉得学习写作的根本方法是学习生活。
我在看书时,最关心的并非作者表达了什么,而是体味作者是如何感悟生活的,这样,我才能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和脑袋去观察和感受生活。我厌恶刻意地背诵和套用中外名篇中的语句。但对于那些真正与我产生强烈共鸣的字词句,我也用在自己的文章里,因为它们已成为我生活感悟的一部分。正因为感受生活,我读名著,大报小报的副刊,流行歌曲的歌词等,只要它的某些东西能打动我,启发我,我是决不会排斥的。
我把与朋友聊天作为人生一大乐事,也喜欢在独处“胡思乱想”。前者,使我听到形形色色的故事,了解各种各样的心态;后者则给我深入思考的自由空间。我还乐于对那些引起争论的事物作一些换角度、换立场的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写出“人人笔下皆无”的东西,也时常觉得有话可写。而我所有的失败之作,均由“为写而写”所致。
写作是让人喜欢让人忧的事。其感受也是一言难尽的。
(1)填空。(本题共3小题,第①题2分,第②③题各4分,共10分)
①“我”学习写作的根本方法是----------------②我”看书时,关心------------------------------③“我”从四个方面来写从生活中学写作,分别是-----------
(2)文中的“胡思乱想”指什么?你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
(3)读文中画“------”的句子,你有什么想法?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作是让人喜欢让人忧的事”,请从文中找出最恰当的语句回答其中的原因。
------------
(5)文中说“语文无处不在”。你联系实际说说我们应该怎样学习语文?
----------------------(1)①学习生活
②作者是如何感悟生活的
③用自己的眼睛和脑袋去观察和感受生活;我把与朋友聊天作为人生一大乐事;喜欢在独处“胡思乱想”;对那些引起争论的事物作一些换角度、换立场的思考
(2)我喜欢一个人进行深入思考,想我所想,思我所思。
(3)能写出“人人笔下皆无”的东西,也时常觉得有话可写。而我所有的失败之作,均由“为写而写”所致。
在看书的时候,听音乐的时候,将那些能打动自己的东西记在脑中,决不要排斥。
第四篇:在生活中学写作
在生活中学写作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句话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语文老师要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只有学好了语文,才有可能学好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等其他各门学科。这里所说的“语文”,准确的说,指的是汉民族的语言和文字,即“汉语”。
学习语文的主渠道是在学校、在课堂。老师教,学生学,学字词,学句子,学作文,学古诗古文,学名家名篇,日积月累,集腋成裘。随着年龄的增长,课文越读越深,知识也越来越丰富,这是毫无疑问的。在重视主渠道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次渠道的作用,次渠道就是“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前苏联著名的作家高尔基没有跨进过大学的门槛,他把社会视作自己的大学,照样写成《我的大学》等光辉的篇章,成为不可多得的大文豪;我国的高玉宝文化程度很低,连小学也没有毕业,由于他有深厚的生活基础,在人们的帮助下,不也写出了曾经影响了几代人的《高玉宝》吗?由此可见,生活也是一个大课堂,凡事留心,也可以从中学到不少知识的。学习语言,一从书本上学,二从生活实践中学。
正因为语文有着工具性这一明显特点,因此,在生活中,语文现象无处不在,随处可见。
我认为,主要得益于观察生活,善于积累生活。
“报纸是一个无所不包的大千世界。”“书本是一口深不可测的古井。”平时,我们浏览书刊和报纸,就等于跟千百个有知识的长者谈话。看书读报,摘录文章,剪贴报刊,对增长知识和才干大有好处。
拿剪报贴报来说吧。我们拿到一份报纸,浏览之后,用红笔在自己感兴趣的文章边上做个记号,休闲时,一一剪下,可按时事要闻、知识一角、学校生活、学习方法、优秀习作、凡人琐事、名人轶事、历史掌故、笑料趣事、诗情画意等进行整理,以后再分门别类张贴在本子上,加上题头花,画上装饰画,一本本颇有收藏价值的贴报本从你手中诞生了。逛马路、上商店、看电视、听新闻、与老人聊天、跟小孩逗乐等,只要留意,都能从中获得知识,得到教益。关键在于多观察、勤思考。
我一直信奉“语文无处不在”,人的言谈举止,衣食住行都涉及到了语言的应用。可眼前的一周两次小练笔与时常袭来的作文犹如飞沙走石般滚滚袭击我的脑细胞。我所有的闲暇时光犹如煮熟的鸭子——不翼而飞。但我对小练笔和作文仍是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于是这成了我痛苦的煎熬,每次的语文练笔,我的五脏六腑被无数根绣花针翻来覆去地针刺一般。三万六千个毛孔像被皮塞子堵住了一般。拖拖拉拉,反反复复,憋憋屈屈,一篇文章总算是被憋出来了。慢慢地,我就觉得学习写作的根本方法是学习生活。
例如拿《红楼梦》来举例。以前的我看书时。最关心的是大观园中那热热闹南的情节。现在的我已经慢慢用眼睛和脑袋去观察和感受情节。书中的香菱并没有多少文化,但她反复背诵和套用各种名篇大的佳句。最后竟然在梦中得诗一首。这说明了那些经典名句通过勤学苦练“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终究会学有所获,必须得在生活中有强烈的共鸣,而为完成任务而完成的作品肯定是失败的。
小课堂里的知识是有限的,大社会的天地则是无限的。有造诣、有成就的人往往更得益于社会这个大课堂。因为它有着极其丰富、取之不尽的知识。
在生活中学写作时一门大窍门,需要慢慢地领悟。愿你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学好语文。
第五篇:SAT写作文章素材选择方法
SAT写作文章素材选择方法
通常情况下,sat考生对于SAT写作还是必须犯怵的。首先我们中国考生对写作这一块就比较欠缺,而且选择SAT写作的文章素材又是让考生们很头疼的问题,如果选择不好,可能时间就浪费掉了。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SAT写作文章素材选择方法。
长远来说,广泛的素材来自广泛的阅读。阅读自己感兴趣的,至少是能读下去的。阅读,实悦读尔。广泛地阅读英文带给学生的远远不止SAT作文的素材,而将会变身为个人学术常识和修养的一部分。这也是从长远而言,还写作以本来面目,还应试写作以本来面目最深远的意义。就短期准备来说,官方指南说,作文题目足够宽泛,不会考到任何专业学科知识。那么反言之,任何学科的背景知识都可能在作文中派上用场。所以官方的6分范文里有战争名将、经济大萧条、专业医学知识、文学小说,也有身边的老师和其他普通人。
真是万事万物皆可入文。纵观作文开考以来的所有真题,我们会发现其中可以用某个名人作为论证例子的题目几近1/3。那么何不特别准备一下某一学科某一人物的知识呢?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SAT作文的魅力也就在于展示考生真实的一面。每个考生的兴趣、志向、热爱的学科都不一样,为什么一说挫折就写爱迪生试验灯丝,一说歧视就写马丁路德金?一说学习生活就写上次SAT没考好?除了爱迪生和马丁路德金,我们还能说出很多美国人民熟悉的英雄,我们也还有很多衷心热爱的名人,而写作文的时候没想到或者资料不全写不出来,这就说明长期阅读也不够,短期深度挖掘也没有。而好的应试,一定是点面结合的。
有人会说SAT作文的素材找起来很费时间,找名人的英文资料本身就是一大困难。所幸这个困难是技术性的,也是最容易解决的。西方的传记学非常发达。名人传记是我们搜集素材的一大帮手。而名人传记的获取方式非常多样化。
可以在网络上搜索在线资源,下载电子书,在国内外网上书店和国内各大书店购买,甚至请家长朋友从国家图书馆借阅。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发现有用的资料主要还是不知道准备素材的方向,现有知道了方向再有的放矢地去找,一定能够找到你想要的。
所以为了能更高效的备考SAT写作,准确的准备SAT写作的素材,就要通过长期坚持不懈地阅读加上短期的深度挖掘,如果这两个方面的准你都做好了,那么在写作中选择作文素材时就会信手拈来了。
以上就是关于SAT写作素材选择的介绍。要想有大量的写作素材可用,关键还是同学们要扩大阅读量,并且要深度挖掘素材本身的价值。经过长时间的练习,相信同学们会在SAT写作上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