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团队凝智慧 精细结硕果送教下乡先进材料
团队凝智慧 精细结硕果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
金秋十月,硕果累累。在这个收获满满的季节,很荣幸能有机会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我们曾集小学在网络研修、送教下乡、教研教改等方面的故事和做法,谈不上什么经验。2016年的春季学期,我们曾集小学以网络研修为契机,以“一师一优课”为平台,扎扎实实地开展了磨课议课,送教下乡等一系列活动。下面就我校数学教研组团队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这一课例中,是如何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团结合作,是如何在精细处下功夫而取得丰硕成果并受到上级领导认可等方方面面和大家做个简单分享,以期共勉。我分享的题目是《团队凝智慧,精细结硕果》。一、一节成功的课例从领导重视,精心组织中来
为进一步地贯彻落实校本研修活动方案,深化校本研修与网络研修相结合的研修思路,提高“三备两磨“的实效性,推广我校“学、练、评、导、思”的“三段五步式”教学模式,并加强我镇各完小新课程改革的教学交流与合作,使我镇小学教研活动进一步联系实际,贴近教学,有效进行,全面提升全镇小学教师整体的教学水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举办了“送教下校”活动,由韩美芹老师执教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一课,我们先后两次送教于雷巷小学,蔡庙小学,并于2015年12月3日和省“送教下乡”团队,进行了汇报展示及交流,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好评。我敢肯定地说,一节好课除了教师扎实的基本功,还与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精心组织分不开。为了迎接省“送教下乡”送教活动,县教育局领导赵委员和龚主任先后两次到我校和康干事一起商榷,周密部署活动方案,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平时,对于我们农村小学来说,大部分老师外出学习机会较少,为了让教师们都能参与到这一活动来,曾集教育总支干事康承雄高度重视此次“送培下乡”活动的落实情况,两次到我校听取我校“送培下乡”活动方案,并对安全保卫,教师工作餐等都做了具体的安排,要求我校做好“送培下乡”的接待工作,确保活动收到实效。除此之外,我们还以这次活动为契机,精心组织了两次“送教下乡”活动,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这一课例送到联村完小。总支领导也走进教室,参与到教师听评课的全程活动中。二、一节成功的课例从团队合作,反复实践中来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我校校本研修活动方案,深化校本研修与网络研修相结合的研修思路,提高“三备两磨“的实效性,推广我校“学、练、评、导、思”的“三段五步式”教学模式,并加强我镇各完小新课程改革的教学交流与合作,使我镇小学教研活动进一步联系实际,贴近教学,有效进行,全面提升全镇小学教师整体的教学水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曾集镇各校数学教师分成四个研修小组,四个研修小组组成了一个较为强大的研修团体。由韩美芹老师执教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这一课例,可以说凝聚着全镇所有数学教师的集体智慧,因为这节课我们以送教下乡的形式,在全镇各小学开展过研究探讨活动,真正发挥了集体教研组的优势。
数学源于生活,只有从实际出发,才能便于操作,容易理解。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数学源于生活,生活充满着数学,数学教学应寓于生活实际,且运用于生活实际。所以,我们在韩美芹老师在学校试上这节课后,我们数学教研组全体成员在教研组长刘凤芝老师的组织下,进行了第二次集体备课,集思广益,积极采纳老师们对课堂教学的改进意见,将学生的自主探究贯穿于整个课堂。在探索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时,老师们一致同意采用小组合作,摆一摆,算一算,说一说的教学方法,真正把课堂教给了学生。课堂中我们主要是依据我们学校“学、练、评、导、思”的教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直观操作摆一摆,利用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得出长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
所以,整节课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沟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与有关数学问题的联系,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事例,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引导他们进行研究性学习。
我们的执教老师在送教下乡活动中,也得到了锻炼和提升。每到一所学校,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有的是来自学生层面的,有的是来自教师层面的。如一次我们送教下乡到雷巷小学时,老师们就提出了很好地改进意见,他们说教师不能唯教材而教学,应该将数学问题生活化。其实,“数学生活化”就是要让学生在“生活”和“数学”的交替中体验数学,在“退”和“进”的互动中理解数学。通过“退回生活”,为数学学习提供现实素材,积累直接经验;再通过“进到数学”,把生活常识、活动经验提炼上升为数学知识。从而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原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从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了老师们提出的改进课堂教学行为的意见后,我们又一次打破原有的课堂设计,组织教师重新改编教学设计和拓展习题,真可谓“台上40分钟,台下千人忙活”,真正实现了网络研修中的“三备两磨”。
我们学校数学教研团队进行大胆改进后,教育总支领导吕贤学,李雄两位同志,学校校长杨全瑞,分管教学的陈中立副校长亲自带队,分别两次到我镇两所联村完小,雷巷小学和蔡庙小学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在活动中,曾集教育总支领导安排镇内其他学校数学教师到雷巷小学听课学习。课后老师们在一起激烈地探讨、研究,把自己教学上的疑惑拿出来和老师们一起讨论。通过这次送教活动,给村小教师带去了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实现了中心校和村小教师间的教学互助,促进了双方教师的共同成长,把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植根于联村完小。
因此,我们的课例受到上级领导的赞赏和听课教师的好评,不仅仅是我们学校教研组的成绩,也是我们镇数学研修团队智慧的结晶,更是教师们在研修中反复实践,不断改进教师课堂行为的结果。
三、一节成功的课例从以学定教,勇于创新中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设计一个新颖的有趣的情景怎样把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提起来?这是我们每个老师都在思考也是不断在实践着的事情。因此,一个好的开头往往就能把小孩子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住,让他们自觉地参与到你的课堂中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平时的教学中,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曾集小学要求教师充分利用优课资源,想方设法去寻找、挖掘和教学内容有关的题材,比如:现有的课件,教学参考以及任教过的老师的教学反思等,尽可能的设计出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情景以此来达到有效。比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一课,在引导学生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老师用“龟兔赛跑”的故事引出课题后,以量一量、算一算来引出,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中提到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以故事的形式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一节好的数学课体现在教师是否能以学定教。在教学中,教师应当经常给学生提供能引起观察、研究的环境,善于提出一些学生既熟悉而又不能立刻解决的问题,看看学生有什么问题需要教师帮助解决,这样来调整自己的课堂教学。例如还是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这一课教学中,在让学生解决问题时,学生通过探究得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然后计算出他俩的路程一样长。那么教师就应该让学生去思考,为什么会是一样长呢?让学生自我探究,从而解决兔子和乌龟在比赛中遇到的问题。这样,课堂上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和寻找问题的答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多给学生一些研究的机会,多一些成功的体验.一节成功的课还要看教师在课堂上是否用心的教学理念来让学生主动学习。那么,我们的课堂就应该“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思索,经历,从而解答疑惑”,让他们充分体验通过自己动手、动口、动脑所带来得成功,树立起学生“我能行,我一定行”的理念。传统教学只注重老师的“讲”,而轻视学生的“说”,这样导致课堂死气沉沉,教学是昏昏欲睡,而在我们教师的课上,互动的成分比较多,学生不再是听众,而是整节课的重要参与者,老师和学生是在相互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完成整节课的,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在这种乐学的过程中,学生更容易接受课堂上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真正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
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这节课例中,我们看到的是老师与学生互动的真实的课堂,我们的执教老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处理问题的空间,并且老师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对于学生一时想不出来的问题,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当前,接受履职尽责督促检查作为今年全部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何为履职尽责,我们认为,作为教师就是以服从为天职,做好自己本职工作就是履职尽责,我们的各级领导能深入学校,走进课堂,积极参与到教师的教研教改活动中去,这就是履职尽责。
我的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第二篇:贴近三农惠民生 送教下乡结硕果
紧贴三农惠民生
双带工程结硕果
——南宫市职教中心扎实推进“双带”工程
把传统农民培育成适应现代农业的新型农民,是职业学校肩负的光荣使命。近年来,该校始终坚持“立足本地,服务冀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学校办学特色和优势,以一乡、一镇、一村为办学单位,打破学制和年龄限制,实施了“双带”工程,着力培养致富型、创业型、科技型人才,推动全市新农村建设蓬勃发展。
立足农业实际 发挥产业优势 精心设置教学点
该市“双带”工程共分17个教学点,除校本部外,其它教学点都设置在每一个乡镇办成人学校所在地。在教学点的选择上,该校立足全市农业实际,注重发挥产业优势,设置了一批产业基础好、教学设施完善的乡镇成人学校作为集中授课点,并结合当地产业实际,灵活开展教学。
北胡办是全市无公害蔬菜种植示范基地,黄韭以色黄、娇嫩、味美而闻名于世,是该市特产之一,被誉为“河北韭菜之乡”。为此,该校结合产业实际,重点围绕蔬菜大棚建造、黄韭种植、储存工艺及营销等内容,近三年来共举办蔬菜大棚、测土施肥、黄韭种植等专题技术培训28期,帮助农户解决产前技术帮扶、产中管理规范和产后销售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目前,北胡办事处韭菜种植面积6000多亩,其中黄韭种植面积300余亩。学员李书成刚割完的第一茬600公斤黄韭,就被来自北京的客商以每公斤50元的价格抢购一空。从单纯种植青韭到利用青韭培育黄韭,李书成的三个韭菜棚,由年收入3500元达到了年收入4万多元。靠种黄韭发家的李书成,专门组建了书成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先后有59户农民跟他奔上了种植黄韭的致富之路。
植桑养蚕从“无”到“有”是垂杨镇蚕桑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垂杨镇植桑养蚕业是主导产业。为此,该校从本地劳动力资源丰富,气候适合桑蚕生长的实际出发,将蚕桑产业作为发展高效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产业来抓,先后从本地以及日照等地聘请植桑养蚕专家集中授课,组织兴桑养蚕技术培训会25次,现场观摩15余场次,学习人数达1500余人。该校还总结示范户植桑养蚕经验,归纳成为操作流程表,组织专
家编写了《植桑养蚕技术要点》,并印发给养蚕户,解决了大家的技术难题。预计到今年秋季,全镇桑园面积将达到5000亩以上,仅植桑养蚕一项年收益可达2000万元以上。巩家洼村学员巩立功是远近闻明的养蚕大户,2008年在江苏打工的他结识了一位种桑养蚕的朋友,回来后在学校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试种了8亩桑树,试着养蚕,效益不错。去年,他和同村6户农民一起租种了60亩,两年下来平均每亩收入3000多元,收益是种粮食的三倍、棉花的两倍。
在培训方式上,采取农民“点菜”教师“下厨”的模式;在运行上,实行“学校+农户+企业”、“两头在内、中间在外”生产经营模式,即产前学校提供优种、技术,产中由农户种植或饲养,产后企业以保护价收购农户畜牧产品;在服务上,采取“学校+银行+农户”的模式,学校负责提供优种,农户实行三户联保,银行负责向农户发放小额贷款。凤岗办王屯村是该市远近闻名的种植示范村,实施”双带”工程以来,该校采取发放“明白纸”的方式向农户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免费向农户进行测土施肥检测,同时还组织部分村民到山东金乡县、邯郸永年县参观学习棉花和大蒜套种技术,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村主任王朝良的带领下,目前该村发展棉花、大蒜套种土地700亩,人均增收400元。
制定教学计划 加强学员管理 提升培训质量
在师资配备上,该校从全市抽调了79名技能突出、实践经验丰富、受当地学员欢迎的专业课和基础课教师组成的师资队伍,并从农业局、畜牧局、林业局等部门聘请农艺师、畜牧师、林业工程师等负责部分专项课程的讲授或辅导。在教学设施建设上,投入60余万元配备了下乡专用车、笔记本电脑、便携式投影仪、教学光盘1300片、专业图书、配套教材等配套设施,增上了测土配方施肥仪、土壤水分检测仪、土壤取样器、农产品药物残留测定仪等仪器设备,进一步充实了农林专业实验实训室。同时,结合各教学点实际需要,组建成了可满足教学需求的车载实验室、流动微机室、流动图书阅览车,专业教师可随时随地开展教学。在教材选择上,公共基础课选用通编教材,专业课教材以省教育厅组织编写的实用技术培训教材为主,自编教材为辅。针对我市农业生产实际,学校先后编写了《牛的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獭兔养殖技术》、《食用菌高产栽培》、《黄韭种植要点》、《社交礼仪教材》等乡土教材20
多部。在学员管理上,该校制订了《学员签到签退制度》、《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统计表》、《学员家庭种养殖项目建设情况统计表》,学员上、下课时须佩戴统一办理的有本人近期照片的听课证签到、签退,学员有事必须向教学点管理人员请假,旷课累计达到八次者(折合24个学时),依据《学生管理规定》予以劝退,并注销其学籍。从检查情况来看,学员学习积极性高涨,到课率达92%以上,听课率达94%以上。
创新服务理念 拓展服务内容 提升服务本领
该校积极探索创新农村妇女培训工作新途径,主动与市妇联联手,在凤岗、王道寨等5个乡镇连续举办了20余期”双带”妇女培训班,参加学习培训的妇女1000余人,涌现出了涌现出了刘玉英、刘兰英等20多个种养殖示范户。刘丽华、靳艳飞等教师利用自身的专业特长,联合南宫市司法局、律师协会等开辟了网上法律咨询服务平台,开通了法律咨询服务热线,广大学员可随时随地寻求法律援助,解答法律咨询。该校专门成立了南宫市九农农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上挂河南农业高新技术研究所、河北农大等科研机构,通过市、乡、村的下辐射农技推广网络,致力于两高一优农业技术推广以及农业新品种引进推广,为全市农业丰产、农民丰收、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上挂横联下辐射”、“专业、实业、产业”三位一体的办学理念,把学校办到了农民家门口,把科技送到了田间地头,把农业实用技术送进了千家万户,形成了“一个农户就是一个实践基地,一个村就是一个新技术推广基地,一个乡就是一个产业基地”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通过实施”双带”工程,该校先后扶持食用菌规模种植户260余家,指导农户新建蔬菜大棚500多个,直接带动420名农户从事特色养殖业,涌现出了食用菌种植大王——马宝珍、獭兔养殖专业户—冯卫忠、养鸡状元—崔培彪等一大批致富典型。同时,各教学点还通过开展“校村共建”、“送科技下乡,送技术入户”、“送文艺下乡”、文明生态村帮扶等各项服务活动,免费发放就业及科技致富信息3000条。
(撰稿:张国祥 王平)
第三篇:“送教下乡”受援学校先进事迹材料 石桥中心校
“送教下乡”受援学校
先进事迹材料
石
桥
乡
中
心
校
2014.6
石桥乡中心校2013—2014学受援先进事迹材料
2013年9月,临颍县教科体局组织县直学校,扎实有效地开展了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和送教下乡活动。在这次活动中,经临颍县教科体局牵线搭桥,石桥乡中心校有幸成为临颍县实验小学“送教下乡,对口支援”受援学校。一年来,县实验小学与我中心校肝胆相照,通力合作,送教受援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现就2013—2014学送教受援工作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规划有序。
为了尽快缩小农村基层学校与城区学校办学水平的差距,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黄宾礼局长专门召开多次会议,对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和送教下乡活动做出了重要指示,贾利平书记做出了明确具体的部署,确保此次活动扎实稳步推进。根据工作部署,县实验小学与石桥中心校结成帮扶对子,石桥乡中心校郭春波校长高度重视,积极与县实验小学杨金柱校长进行多次磋商,同时召开了送教受援工作会议,制定了相关工作计划,成立了领导小组,并具体明确了工作职责:
1、每学期组织召开领导小组工作会议,落实“送教受援”工作的相关措施。
2、负责督促 “结对帮扶”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总结成功经验,发现存在问题,及时给予指导解决。
二、精心组织,周密实施;加强联系,建立稳定的互访机制。
本次“送教受援”工作,中心校郭春波校长始终强调,做到“三有”,即有组织领导,有日程安排,有活动材料。活动初始,就进行整体规划,坚持每天的工作日程安排均提前一天具体化,对做课、观课、议课时间、地点、科目、内容等进行规划,努力做到使整个活动有序、有效、有条不紊。同时,中心校加强与实验小学的紧密联系,建立稳定的互访机制。一是领导互访,了解帮扶工作实施情况,确定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相互协调,保证帮扶工作顺利开展。二是教师互访,开展教研活动。主要以公开课、示范课、讲座课为载体,来提高我校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能力。
三、扎实开展,取得实质性成果。
一年来,中心校积极与实验小学沟通,先后组织三次公开课活动,邀请实验小学最优秀的一线教师,到我乡三角学校,马庙学校和王庄学校讲公开课,把最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融入到课堂中,手把手地向我乡一线教师传授教学经验,使得我乡一线教师受益颇深。在全县举行的送课下乡活动中,我中心校成绩显著,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我乡王庄小学教学桌凳老化问题比较突出,对日常教学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由于资金短缺,这一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中心校同县实验小学进行沟通,县实验小学非常重视,积极多方筹措资金,向王庄小学捐赠实验课桌二百套,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问题。
实验小学支教教师张书琴、霍金娜、刘书云等在我乡支教期间,在工作上服从安排,乐于奉献,在日常生活中,关心学生,团结同事,彰显了实验小学作为县直学校的气度与水平,同时与受援学校广大师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使得支教工作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四、及时反思,总结经验。
支教活动活动结束后,中心校要求受援学校相关教师写受援心得,使经验理论化,理论实践化,课堂高效化。我乡受援学校在语、数、英、音乐学科较为薄弱,实验小学专门选派这些学科的优秀教师支教,有效地指导了学科教学,受援学校教师及时总结、实践,必会受益匪浅。
五、受援工作的启发与反思:
这次“送教下乡,对口支援”活动,达到了以下目的:
一是我们有了新的办学理念,明确了办学目标。二是受援学校的教师的艰苦创业、自强不息、乐于奉献教育事业的精神得到了升华。三是处在困境中的学生奋发向上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渲染。四是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得到了共享,促进了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农村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在今后的工作中,石桥乡中心校将继续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使支教学校和受援学校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优质资源共享的目的,为逐步改变石桥乡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实现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不懈地努力。
石桥乡中心校
2014年6月
第四篇:成都市崇州项目县国培教师培训团队“送教下乡”
成都市崇州项目县国培教师培训团队“送教下乡”
培训方案(小学数学)
根据川教函〔2015〕527号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5年“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和成都市教育局[2015]-718号《成都市教育局关于选派教师参加2015年“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及成都师范学院相关通知精神,为确保我市国培各学科“送教下乡”培训顺利进行并取得成效,特制定本培训方案》。
一、组织保障:
在崇州国培项目县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专门成立了“崇州市实施国培送教下乡培训工作办公室”,负责“送教下乡”培训的组织、协调、服务、保障工作。办公室由以下人员组成:
周玉林
崇州市教培中心书记、常务副主任 宋
新
崇州市教培中心副书记
夏尚奎
崇州市教培中心(市进修学校)教务副主任
罗
成 崇州市教培中心(市进修学校)中学培训研究室主任
高级讲师 贾继鹏
崇州市教培中心(市进修学校)技能培训研究室主任
讲师 刘作友
崇州市教培中心(市进修学校)小学培训研究室主任
高级讲师 郑
慧
崇州市继续教育办公室
高级讲师 王
羽
崇州市继续教育办公室
讲师
二、培训团队:
“送教下乡”培训团队由我市参加中西部项目置换研修培训的教师组成,成员均为崇州市级以上的“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培中心教研员及校(园)业务领导等。本学科送教团队由以下人员组成:
杨
磊(组长)崇州名师
中学高级教师
锦江小学 校长
魏朝晖(副组长)崇州名师
小学高级教师
学府小学教科室副主任 刘晓霞
崇州名师
小学高级教师
蜀南小学副教导主任 杨万春
崇州名师
小学高级教师
余文学
崇州名师
小学高级教师
王建军
崇州名师
小学高级教师
王军
崇州名师
小学高级教师
怀远小学副教导主任 白艳梅
崇州名师
中学高级教师
梓潼小学办公室主任
三、送教形式:
根据省市相关文件精神和成都师范学院要求,送教下乡四环节“诊断示范、研课磨课、成果展示、总结提升”,贯穿 2 天/次送教全过程,拟采用以下形式进行:
1、听常态课、评课
2、送教讲师上示范课
3、学员上“同课异构”研究课
4、专题讲座
5、教学常规抽查、指导
6、座谈、总结
7、学员成果展示点评等
四、本学科“送教下乡”的具体内容(侧重点):
为使“送教下乡”培训更有针对性,我市项目办前期做了大量的培训需求问卷调查,根据调查反馈信息,我学科拟针对以下方面进行培训:
1、学生计算能力培养
2、电子白板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3、学生合作学习研究
4、有效的数学课堂的组织管理
五、培训方案的执行:
我市送教讲师团队,全部参加成都师范学院组织的第二次院校集中研修,提交方案在学科指导专家的指导下进行修订,最后按计划实施。
2016年1月28日
第五篇:【和谐团队】辛勤耕耘结硕果 凝心聚力创佳绩未来之星幼儿园期末工作总结暨表彰大会
【和谐团队】辛勤耕耘结硕果 凝心聚力创佳绩——未来之星幼儿园期末工作总结暨表彰大会
2016年1月22日下午,未来之星幼儿园全体教职员工齐聚一堂,召开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幼儿园工作总结暨表彰大会。
徐华老师主持了本次会议。
会上,幼儿园各部门进行了学期工作总结,也对本学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并对下学期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目标。陈彩芳园长用“感动、感谢、感悟”三个词,精炼总结了幼儿园一学期的工作,她感动于全园教职员工团结一心,奋力拼搏,无私奉献,在每次活动中所体现的团队精神;她感谢一学期来在各项活动中,全园教职员工在各自岗位上兢兢业业,出色的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她感悟于应常怀感激之情,常抱敬畏之心,常存目标之志。希望全体教职员工能增强自身素养,为团队、为幼儿园各项工作献一份力。
一学期来,在园长的带领下,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能较好的完成幼儿园各项工作。回顾一学期的历程,我们有收获,有感悟,有反思,也有成绩。下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未来之星海娃卫士们分享硕果的喜悦之情!获得表彰的有年段的奖项、有班级的奖项也有教职员工个人的奖项。瞧!台上接过奖状大家喜笑颜开,台下鼓掌的老师欢声笑语,整个活动既隆重又活泼!总结暨表彰会后,陈彩芳园长率领幼儿园行政人员为大家送上新年的祝福,并希望全体教职员工在新的一年里,继续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争取在新的学期里再创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