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金融知识]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解读[模版]
[金融知识]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
解读
自1994年起,我国的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向社会公布《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其中在1994至1999年期间按年编制发布,2000年之后则按月编制,并在月后4周刊登于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目前《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的报表项目结构及其内在含义是逐步演化的结果。其中的许多项目并非自始既有。有些项目的内在含义也并非始终如一。(本博主补注:例如自2011年1月起,人民银行采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于储备货币的定义,不再将其他金融性公司在货币当局的存款计入储备货币;同时,自2011年1月起境外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存款数据计入国外负债项目,不再计入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
一、现行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的结构
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运用复式计账法(亦即每笔交易同时在两个或以上项目登记),按照历史成本计价。
任何一个微观经济体的资金来源渠道无非两种:自有资金或借入。其资产负债表当中的所有者权益和负债就是分别对这两种不同融资渠道的综括。
不难理解,有资金的来源就必定会有资金的具体存在形式或运用方式。所谓资产,亦即资金的具体存在形式或者资金的具体用途罢了。可见,作为一个会计恒等式,“资产等于负债加所有者权益”这句话的含义,其实就是“资金的运用(或存在)的数量必定等于资金的来源数量”。
由于“资产等于负债加所有者权益”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基本依据,所以我们可藉由这一恒等式来追踪、分析特定经济体的一项具体业务在其资产负债表当中所留下的蛛丝马迹。当然,由于资产负债表属于存量报表,所以这些具体业务的规模必须足够地大,大到足以抵消那些具有逆向会计记录特点的业务活动的抵消作用而有余,否则不足以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出来。就此来说,资产负债表就像一面镜子,尽管不是很清晰、明亮,但我们仍可凭以观测到相应经济体的资金流在特定期间内大致的来龙去脉。
与一般的微观经济体相比,银行机构的自有资金在其总资产形成当中的占比极低,由此,银行机构的资金来源业务统称作负债业务。
在中央银行(亦称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中,资产项下的主要内容是:
1、国外资产:外汇(储备)、货币黄金、其他国外资产;
2、对政府债权:对中央政府债权;
3、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
4、对其他金融性公司债权;
5、对非金融性公司债权;
6、其他资产。
而其负债项下的主要内容是:
1、储备货币:货币发行,其他存款性公司;
2、不计入储备货币的金融性公司存款;
3、发行债券;
4、国外负债;
5、政府存款;
6、自有资金;
7、其他负债。
二、关于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理解
现代货币的基本形态是支票和纸币现钞。现代市场经济所需要的货币由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共同提供。其中由中央银行所提供的那部分货币量叫做银根或基础货币。这一部分货币最终形成老百姓手中的现钞、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以及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在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基础货币的投放体现为负债项下“储备货币”的增加。其中,“货币发行”展示的是现钞的投放数量;“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展示的是其他存款性公司在央行的准备金存款。而市场交易过程中所使用的支票货币则是由商业银行提供。商业银行通过派生存款的创造机制使得整个社会的货币供给总量以数倍于基础货币的规模增加。
M1=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其他存款性公司的库存现金+商业银行所提供的支票货币(单位活期存款)。货币当局基础货币的投放主要有如下四种形式:
一是向财政部门借出款项或允许其透支。财政部门则通过财政支出、财政投资或转移支付等形式将这一部分基础货币注入生产、流通或消费领域,最终转化成企业和家庭的货币收入。
在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中,向财政部门借出款项表现为资产项下“对政府债权”的增加以及负债项下“政府存款”的增加。然后经由财政资金的使用表现为负债项下“政府存款”的减少以及“储备货币(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的增加。而财政的透支则会直接表现为资产项下“对政府债权”的增加以及负债项下“储备货币(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的增加。
但《中国人民银行法》已经不允许中央银行以这种方式投放基础货币。《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二十九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第三十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向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提供贷款,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提供贷款。但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可以向特定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贷款的除外。
二是货币当局以再贷款或再贴现等形式向商业银行授信。这部分基础货币经由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转账支票存款如此这般周而复始的派生存款创造过程,最终转化为众多商户或个人的支票存款和现金货币。
在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中,这将表现为资产项下“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的增加以及负债项下“储备货币(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货币发行)”的增加。
三是货币当局买入外汇资产。这部分基础货币也将经由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派生出大量的支票存款和现金货币。在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中,这将表现为资产项下对“国外资产(外汇)”的增加以及负债项下“储备货币(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的增加。
在历史上,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是我国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方式。但在目前,外汇占款已经成为中国人民银行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方式。
四是货币当局经由公开市场业务买入有价证券。
由于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以金融机构为交易对方,买卖的标的是国债,所以在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中,这将表现为资产项下“对政府债权”的增加以及负债项下“储备货币(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或“不计入储备货币的金融性公司存款”的增加。
另外,中国人民银行还通过央行票据的发行、正回购交易以及外汇掉期交易等途径调控基础货币在不同时间点上的数量分布。在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中,央行票据的发行表现为负债项下“储备货币(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的减少以及“发行债券”的增加;正回购交易中的第一次交易表现为负债项下“储备货币(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的减少以及“其他负债”的增加;外汇掉期交易当中的售出外汇表现为资产项下“外汇”的减少以及负债项下“储备货币(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的减少。
归纳起来,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各主要项目的含义大致如下:(当然,我并未找到关于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上述各项目的权威解释或佐证。本文内容仅是我的推理。)
1、“国外资产”这个项目反映的是央行所持有的外汇资产的余额。但以人民币计价。其中,“外汇”这个项目反映的是央行因增持外汇储备而投放的人民币数量。也就是通常所谓的外汇占款余额。“外汇”这个项目的增加意味着央行增持外汇储备,其增加量也就是人民币基础货币的新增投放量;“外汇”这个项目的减少意味着央行抛售外汇,其减少量也就是人民币基础货币的回笼数量。
“货币黄金”的增加不一定会增加基础货币的投放,例如在国际市场上使用外汇购买黄金等。
“其他国外资产”的增加一定不会增加基础货币的投放。所谓其他国外资产,指的是央行所持有的除了外汇储备和货币黄金以外的国外资产。例如,商业银行以外汇缴存人民币法定存款准备金便可能体现在这个项目里(也有可能体现在“其他资产”项下)。
2、“对政府债权”这个项目反映的是央行经由公开市场业务所间接持有的国债余额。
3、“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这个项目反映的是央行针对其他存款性公司的再贷款、再贴现业务的余额。其他存款性公司指的是除央行以外的所有存款性公司。而与其他的金融机构相比,存款性公司的特点有两个:一是可吸收存款;二是大部分其他存款性公司都可以办理转账结算。(财务公司目前不能办理转账结算。)因此,存款性公司具有创造货币的能力。
4、“对其他金融性公司债权”这个项目反映的是央行所持有的其他金融性公司的债券余额或再贷款余额。例如对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发放的信用贷款等。1999至2005年期间,中央银行向信达、长城、华融、东方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发放再贷款超过1.2万亿元,用于收购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导致该项目金额大幅度增长。
这里所谓的其他金融性公司,指的是除其他存款性公司以外的金融机构。这些金融机构不具有创造派生货币的功能。
5、“储备货币”这个项目反映的是央行投放社会的基础货币存量。其中,“货币发行”这个项目反映的是正在社会各界流通着的现金存量,包括其他存款性公司的“库存现金”以及在金融系统之外的“流通中现金”(M0)。“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这个项目反映的是其他存款性公司的准备金存款帐户的余额。其余额的增加要么对应着基础货币的投放,要么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高的结果。不过,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余额的变化也可能是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余额变化的结果。
由于邮政储汇局改制为邮政储蓄银行的缘故,自2008年2月起,取消邮政储蓄转存款,将邮政储蓄银行缴存的准备金存款并入其他存款性公司的准备金存款项下。
6、“不计入储备货币的金融性公司存款”这个项目反映的是除其他存款性公司之外的金融性公司在央行的存款。或者其他存款性公司在央行的非准备金性质或非结算备用金性质的存款。这些存款余额的增加具有回笼基础货币的性质。例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外国银行分行人民币营运资金的30%应当以人民币国债或者6个月以上(含6个月)的央行人民币定期存款作为人民币生息资产。
再例如,央行曾要求商业银行以外汇资金增补人民币存款的法定准备金。这一部分存款可能放在本项或“其他负债”项下。
7、“发行债券”这个项目反映的是央行未到期票据的余额。中央银行从1998年开始公开市场操作,通过公开市场回购交易调节货币供应量。为补充公开市场交易国债数量的不足,自2002年起,中央银行开始发行央行票据作为公开市场交易工具。
三、基于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对几个央行业务案例的解读 与一般经济体先有资金来源(亦即自有资金或负债)业务、然后才会发生相应的资产业务迥然不同,中央银行在逻辑上是先有资产业务、然后才发生基础货币投放这一负债业务。也就是说,基础货币的投放是中央银行实施相应资产业务的结果。对外净资产、对商业银行再贷款、对非货币金融部门债权以及对政府债权净额之和,再减去货币当局通过发行债券所回笼的基础货币数量,其最终结果非常接近于实际流通在外的基础货币量。
这就意味着,受制于资金来源的规模有限,一般微观经济实体的资产总量不可能无限扩大,但中央银行却是唯一的例外,货币当局的资产总量有无限扩大的可能。其资产总量的扩大过程即是基础货币的净投放过程。也就是通常所谓的增发钞票的过程。
有了上述逻辑,我们便可分析中国人民银行的具体资产业务操作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了。
例如,2003年12月,中央银行动用45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注资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为了具体管理这450亿美元资产,专门注册成立了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其股东单位为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董事长为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中央汇金投资将作为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的大股东,行使出资人的权益。这在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上将会体现为“国外资产”项目下“外汇”的减少。同时,可能使得“其他资产”增加。
2007年8月,财政部首先向中国农业银行发行6000亿元人民币的特别国债(一期),然后以所筹集到的人民币资金向中国人民银行购买等值的外汇,充作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投公司)的资本金。这在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上首先体现为负债项下“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 的减少和“政府存款”的增加,然后体现为资产项下“外汇”的减少和负债项下“政府存款”的减少。
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又将卖汇所获得的6000亿元人民币经由公开市场业务向中国农业银行购买等值的特别国债。这在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上体现为负债项下“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 的增加和资产项下“对政府债权”的增加。
2007年9月,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从中国人民银行购买中央汇金公司的全部股权,并将上述股权作为对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出资的一部分,注入中投公司。中投公司从央行手中购买汇金公司的交易记录出现在2007年12月的央行资产负债表上。这一个月的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资产项下的“其他资产”项从11月的11979亿元骤减至12月的7098亿元,减少了4881亿元,按当期汇率约为670亿美元。相应地,负债项下的“政府存款”也会发生相应的减少。2007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要求商业银行以外汇缴存本币存款准备金,这使得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资产项下的“其他国外资产”从2007年1月至7月的1069亿人民币左右跳升到8月的2085.27亿人民币,到12月又升至9319.23亿元,累计增加8266.92亿元。相应地,负债项下的“其他负债”或“不计入储备货币的金融性公司存款”也会发生相应的增加。
综上所述,从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来看,外汇占款、财政存款、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或再贴现、央行票据的发行以及央行回购业务的实施是影响基础货币投放规模的主要因素。
例如,今年上半年的外汇占款增加了9656.85亿元,这就造成了基础货币的投放。但上半年的财政存款增加了7049.13亿元,这又抑制了基础货币的增加。不过,随着政府支出的增加,财政存款势必下降。如自去年12月至今年5月,伴随着政府支出的扩大,财政存款大幅度地下降,基础货币则明显地增加。
由于现行外汇政策目标以及财政管理体制的原因,外汇占款和财政存款的变动非央行所能控制,因此为对冲外汇占款投放基础货币的压力,央行近年来逐步强化了央行票据发行和央行正回购操作等公开市场业务。例如,今年上半年的央行票据存量下降了4570.99亿元,这意味着央票操作主要是净投放资金。而上半年央行资产负债表中的其他负债净增加了11474.95亿元,这应该是央行正回购操作力度加大的结果,这就意味着央行通过正回购净回笼了基础货币。
可见,中国人民银行需要针对外汇占款、财政存款、央行票据和正回购到期资金的具体变动,采取综合平衡、动态调整的策略,以确保基础货币的平稳增长,藉以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目标。
第二篇:货币当局(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解读
货币当局(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解读
自1994年起,我国的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向社会公布央行(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但其目前报表的项目结构是逐步演化的结果,许多项目并非自始既有。
一、现行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的结构
任何一个微观经济体的资金来源渠道无非就两种:自有资金或借入。其资产负债表当中的所有者权益和负债就是分别对这两种不同融资渠道的综括。
不难理解,有资金的来源就必定会有资金的具体存在形式或运用方式。所谓资产,亦即资金的具体存在形式或者资金的具体用途罢了。可见,作为一个会计恒等式,“资产等于负债加所有者权益”这句话的含义,其实就是“资金的运用(或存在)的数量必定等于资金的来源数量”。
由于“资产等于负债加所有者权益”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基本依据,所以我们可藉由这一恒等式来追踪、分析特定经济体的一项具体业务在其资产负债表当中所留下的蛛丝马迹。当然,由于资产负债表属于存量报表,所以这些具体业务的规模必须足够地大。就此来说,资产负债表就像一面镜子,尽管不是很清晰、明亮,但我们仍可凭以观测到相应经济体的资金流在特定期间内大致的来龙去脉。
与一般的微观经济体相比,银行机构的自有资金在其总资产形成当中的占比极低,由此,银行机构的资金来源业务统称负债业务。
在中央银行(亦称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中,资产项下的主要内容是:
1、国外资产:外汇(储备)、货币黄金、其他国外资产;
2、对政府债权:对中央政府债权;
3、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
4、对其他金融性公司债权;
5、对非金融性公司债权;
6、其他资产。
而其负债项下的主要内容是:
1、储备货币:货币发行、金融性公司存款(其他存款性公司、其他金融性公司);
2、不计入储备货币的金融性公司存款;
3、发行债券;
4、国外负债;
5、政府存款;
6、自有资金;
7、其他负债。
二、关于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理解
现代货币的基本形态是支票和纸币现钞。现代市场经济所需要的货币由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共同提供。其中由中央银行所提供的那部分货币量叫做银根或基础货币。这一部分货币最终形成 老百姓手中的现钞、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以及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在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基础货币的投放体现为负债项下“储备货币”的增加。其中,“货币发行”展示的是现钞的投放数量。
而市场交易过程中所使用的支票货币则是由商业银行提供。商业银行通过派生存款的创造机制使得整个社会的货币供给总量以数倍于基础货币的规模增加。
货币当局基础货币的投放主要有如下四种形式:
一是向财政部门借出款项或允许其透支。财政部门则通过财政支出、财政投资或转移支付等形式将这一部分基础货币注入生产、流通或消费领域,最终转化成企业和家庭的货币收入。
在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中,向财政部门借出款项表现为资产项下“对政府债权”的增加以及负债项下“政府存款”的增加。然后经由财政资金的使用表现为负债项下“政府存款”的减少以及“储备货币(金融性公司存款)”的增加。而财政的透支则会直接表现为资产项下“对政府债权”的增加以及负债项下“储备货币(金融性公司存款)”的增加。
但《中国人民银行法》已经不允许中央银行以这种方式投放基础货币。《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二十九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第三十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向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提供贷款,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提供贷款。但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可以向特定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贷款的除外。二是货币当局以再贷款或再贴现等形式向商业银行授信。这部分基础货币经由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转账存款如此这般周而复始的派生存款创造过程,最终转化为众多商户或个人的支票存款和现金货币。
在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中,这将表现为资产项下“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的增加以及负债项下“储备货币(金融性公司存款、货币发行)”的增加。
三是货币当局买入外汇资产。这部分基础货币也将经由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派生出大量的支票存款和现金货币。在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中,这将表现为资产项下对“国外资产(外汇储备)”的增加以及负债项下“储备货币(金融性公司存款)”的增加。
在历史上,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是我国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方式。但在目前,外汇占款已经成为中国人民银行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方式。
四是货币当局经由公开市场业务买入有价证券。
由于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以金融机构为交易对方,买卖的标的是国债,所以在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中,这将表现为资产项下“对政府债权”的增加以及负债项下“储备货币(金融性公司存款)”。
另外,中国人民银行还通过央行票据的发行、正回购交易以及外汇掉期交易等途径调控基础货币在不同时间点上的数量分布。在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中,央行票据的发行表现为负债项下“储备货币(金融性公司存款)”的减少以及“发行债券”的增加;正回购交易中的第一次交易表现为负债项下“储备货币(金 融性公司存款)”的减少以及“其他负债”的增加;外汇掉期交易当中的售出外汇表现为资产项下“外汇(储备)”的减少以及负债项下“储备货币(金融性公司存款)”的减少。
归纳起来,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各主要项目的含义大致如下:(当然,我并未找到关于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上述各项目的权威解释或佐证。本文内容仅是我的推理。)
1、“国外资产”这个项目反映的是央行所持有的外汇资产总量。其中,“外汇(储备)”这个项目的增加会直接增加基础货币投放;“货币黄金”的增加不一定会增加基础货币的投放;而“其他国外资产”的增加则一定不会增加基础货币的投放。
2、“对政府债权”这个项目反映的是央行经由公开市场业务而间接持有的国债余额。
3、“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这个项目反映的是央行再贷款、再贴现业务的余额。
4、“对其他金融性公司债权”这个项目反映的是央行所持有的其他金融性公司的债券余额或再贷款余额。
5、“储备货币”这个项目反映的是央行投放社会的基础货币存量。其中,“货币发行”这个项目反映的是正在社会各界流通着的现金存量,包括其他存款性公司的“库存现金”以及在金融系统之外的“流通中现金”(M0);“金融性公司存款(其他存款性公司、其他金融性公司)”这两个子项目分别反映的是其他存款性公司的准备金存款帐户余额以及其他金融性公司的结算账户余额,这些存款的增加直接对应着基础货币的投放。
6、“不计入储备货币的金融性公司存款”这个项目反映的是金融性公司在央行的除了“储备货币”存款之外的其他存款。这些存款的增加与基础货币的投放无关,也与派生存款的增加无关。
例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外国银行分行人民币营运资金的30%应当以人民币国债或者6个月以上(含6个月)的央行人民币定期存款作为人民币生息资产。
再例如,央行曾要求商业银行以外汇资金增补人民币存款的法定准备金。
另外,若存在非金融机构存款的话,也可放在本项或“其他负债”项下。
7、“发行债券”这个项目反映的是央行未到期票据的余额。
三、基于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对几个央行业务案例的解读 与一般经济体先有资金来源(亦即自有资金或负债)业务、然后才会发生相应的资产业务迥然不同,中央银行在逻辑上是先有资产业务、然后才发生基础货币投放这一负债业务。也就是说,基础货币的投放是中央银行实施相应资产业务的结果。对外净资产、对商业银行再贷款、对非货币金融部门债权以及对政府债权净额之和,再减去货币当局通过发行债券所回笼的基础货币数量,其最终结果非常接近于实际流通在外的基础货币量。
这就意味着,受制于资金来源的规模有限,一般经济体的资产总量不可能无限扩大,但中央银行却是唯一的例外,货币当局 6 的资产总量有无限扩大的可能。其资产总量的扩大过程即是基础货币的净投放过程。
有了上述逻辑,我们便可分析中国人民银行的具体资产业务操作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程度了。
例如,2003年12月,中央银行动用45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注资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这在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上将会体现为资产项目下“外汇资产”的减少以及“其他资产”的增加。
2007年8月,财政部首先向中国农业银行发行6000亿元人民币的特别国债(一期),然后以所筹集到的人民币资金向中国人民银行购买等值的外汇,充作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投公司)的资本金。这在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上首先体现为负债项下“金融性公司存款” 的减少和“政府存款”的增加,然后体现为资产项下“外汇资产”的减少和负债项下“政府存款”的减少。
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又将卖汇所获得的6000亿元人民币经由公开市场业务向中国农业银行购买等值的特别国债。这在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上体现为负债项下“金融性公司存款” 的增加和资产项下“对政府债权”的增加。
2007年9月,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从中国人民银行购买中央汇金公司的全部股权,并将上述股权作为对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出资的一部分,注入中投公司。中投公司从央行手中购买汇金公司的交易记录出现在2007年12月的央行资产负债表上。这一个月的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资产项下的“其他资产”项从 11月的11979亿元骤减至12月的7098亿元,减少了4881亿元,按当期汇率约为670亿美元。相应地,负债项下的“政府存款”也会发生相应的减少。
2007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要求商业银行以外汇缴存本币存款准备金,这使得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资产项下的“其他国外资产”从2007年1月至7月的1069亿人民币左右跳升到8月的2085.27亿人民币,到12月又升至9319.23亿元,累计增加8266.92亿元。相应地,负债项下的“不计入储备货币的金融性公司存款”也会发生相应的增加。
综上所述,从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来看,外汇占款、财政存款、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或再贴现、央行票据的发行以及央行回购业务的实施是影响基础货币投放规模的主要因素。
例如,今年上半年的外汇占款增加了9656.85亿元,这就造成了基础货币的投放。但上半年的财政存款增加了7049.13亿元,这又抑制了基础货币的增加。不过,随着政府支出的增加,财政存款势必下降。如自去年12月至今年5月,伴随着政府支出的扩大,财政存款大幅度地下降,基础货币则明显地增加。
由于现行外汇政策目标以及财政管理体制的原因,外汇占款和财政存款的变动非央行所能控制,因此为对冲外汇占款投放基础货币的压力,央行近年来逐步强化了央行票据发行和央行正回购操作等公开市场业务。
例如,今年上半年的央行票据存量下降了4570.99亿元,这意味着央票操作主要是净投放资金。而上半年央行资产负债表中的其他负债净增加了11474.95亿元,这应该是央行正回购操作 力度加大的结果,这就意味着央行通过正回购净回笼了基础货币。
可见,中国人民银行需要针对外汇占款、财政存款、央行票据和正回购到期资金的具体变动,采取综合平衡、动态调整的策略,以确保基础货币的平稳增长,藉以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目标。
第三篇:李德荃的博客: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解读
李德荃的博客: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解读
自1994年起,我国的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向社会公布《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其中在1994至1999年期间按年编制发布,2000年之后则按月编制,并在月后4周刊登于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目前《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的报表项目结构及其内在含义是逐步演化的结果。其中的许多项目并非自始既有。有些项目的内在含义也并非始终如一。例如自2011年1月起,人民银行采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于储备货币的定义,不再将其他金融性公司在货币当局的存款计入储备货币;同时,自2011年1月起境外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存款数据计入国外负债项目,不再计入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
一、现行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的结构
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运用复式计账法(亦即每笔交易同时在两个或以上项目登记),按照历史成本计价。
任何一个微观经济体的资金来源渠道无非就两种:自有资金或借入。其资产负债表当中的所有者权益和负债就是分别对这两种不同融资渠道的综括。
不难理解,有资金的来源就必定会有资金的具体存在形式或运用方式。所谓资产,亦即资金的具体存在形式或者资金的具体用途罢了。可见,作为一个会计恒等式,“资产等于负债加所有者权益”这句话的含义,其实就是“资金的运用(或存在)的数量必定等于资金的来源数量”。
由于“资产等于负债加所有者权益”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基本依据,所以我们可藉由这一恒等式来追踪、分析特定经济体的一项具体业务在其资产负债表当中所留下的蛛丝马迹。当然,由于资产负债表属于存量报表,所以这些具体业务的规模必须足够地大。就此来说,资产负债表就像一面镜子,尽管不是很清晰、明亮,但我们仍可凭以观测到相应经济体的资金流在特定期间内大致的来龙去脉。与一般的微观经济体相比,银行机构的自有资金在其总资产形成当中的占比极低,由此,银行机构的资金来源业务统称负债业务。
在中央银行(亦称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中,资产项下的主要内容是:
1、国外资产:外汇(储备)、货币黄金、其他国外资产;
2、对政府债权:对中央政府债权;
3、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
4、对其他金融性公司债权;
5、对非金融性公司债权;
6、其他资产。
而其负债项下的主要内容是:
1、储备货币:货币发行、金融性公司存款(其他存款性公司、其他金融性公司);
2、不计入储备货币的金融性公司存款;
3、发行债券;
4、国外负债;
5、政府存款;
6、自有资金;
7、其他负债。
二、关于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理解
现代货币的基本形态是支票和纸币现钞。现代市场经济所需要的货币由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共同提供。其中由中央银行所提供的那部分货币量叫做银根或基础货币。这一部分货币最终形成老百姓手中的现钞、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以及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
在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基础货币的投放体现为负债项下“储备货币”的增加。其中,“货币发行”展示的是现钞的投放数量。
而市场交易过程中所使用的支票货币则是由商业银行提供。商业银行通过派生存款的创造机制使得整个社会的货币供给总量以数倍于基础货币的规模增加。
货币当局基础货币的投放主要有如下四种形式: 一是向财政部门借出款项或允许其透支。财政部门则通过财政支出、财政投资或转移支付等形式将这一部分基础货币注入生产、流通或消费领域,最终转化成企业和家庭的货币收入。
在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中,向财政部门借出款项表现为资产项下“对政府债权”的增加以及负债项下“政府存款”的增加。然后经由财政资金的使用表现为负债项下“政府存款”的减少以及“储备货币(金融性公司存款)”的增加。而财政的透支则会直接表现为资产项下“对政府债权”的增加以及负债项下“储备货币(金融性公司存款)”的增加。
但《中国人民银行法》已经不允许中央银行以这种方式投放基础货币。《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二十九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第三十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向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提供贷款,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提供贷款。但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可以向特定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贷款的除外。
二是货币当局以再贷款或再贴现等形式向商业银行授信。这部分基础货币经由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转账存款如此这般周而复始的派生存款创造过程,最终转化为众多商户或个人的支票存款和现金货币。
在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中,这将表现为资产项下“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的增加以及负债项下“储备货币(金融性公司存款、货币发行)”的增加。
三是货币当局买入外汇资产。这部分基础货币也将经由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派生出大量的支票存款和现金货币。在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中,这将表现为资产项下对“国外资产(外汇储备)”的增加以及负债项下“储备货币(金融性公司存款)”的增加。
在历史上,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是我国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方式。但在目前,外汇占款已经成为中国人民银行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方式。
四是货币当局经由公开市场业务买入有价证券。
由于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以金融机构为交易对方,买卖的标的是国债,所以在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中,这将表现为资产项下“对政府债权”的增加以及负债项下“储备货币(金融性公司存款)”。
另外,中国人民银行还通过央行票据的发行、正回购交易以及外汇掉期交易等途径调控基础货币在不同时间点上的数量分布。在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中,央行票据的发行表现为负债项下“储备货币(金融性公司存款)”的减少以及“发行债券”的增加;正回购交易中的第一次交易表现为负债项下“储备货币(金融性公司存款)”的减少以及“其他负债”的增加;外汇掉期交易当中的售出外汇表现为资产项下“外汇(储备)”的减少以及负债项下“储备货币(金融性公司存款)”的减少。
归纳起来,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各主要项目的含义大致如下:(当然,我并未找到关于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上述各项目的权威解释或佐证。本文内容仅是我的推理。)
1、“国外资产”这个项目反映的是央行所持有的外汇资产总量。其中,“外汇(储备)”这个项目的增加会直接增加基础货币投放;“货币黄金”的增加不一定会增加基础货币的投放;而“其他国外资产”的增加则一定不会增加基础货币的投放。
2、“对政府债权”这个项目反映的是央行经由公开市场业务而间接持有的国债余额。
3、“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这个项目反映的是央行再贷款、再贴现业务的余额。
4、“对其他金融性公司债权”这个项目反映的是央行所持有的其他金融性公司的债券余额或再贷款余额。例如对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发放的信用贷款等。1999至2005年期间,中央银行向信达、长城、华融、东方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发放再贷款超过1.2万亿元,用于收购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导致该项目金额大幅度增长。
5、“储备货币”这个项目反映的是央行投放社会的基础货币存量。其中,“货币发行”这个项目反映的是正在社会各界流通着的现金存量,包括其他存款性公司的“库存现金”以及在金融系统之外的“流通中现金”(M0);“金融性公司存款(其他存款性公司、其他金融性公司)”这两个子项目分别反映的是其他存款性公司的准备金存款帐户余额以及其他金融性公司的结算账户余额,这些存款的增加直接对应着基础货币的投放。
6、“不计入储备货币的金融性公司存款”这个项目反映的是金融性公司在央行的除了“储备货币”存款之外的其他存款。这些存款的增加与基础货币的投放无关,也与派生存款的增加无关。
例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外国银行分行人民币营运资金的30%应当以人民币国债或者6个月以上(含6个月)的央行人民币定期存款作为人民币生息资产。
再例如,央行曾要求商业银行以外汇资金增补人民币存款的法定准备金。
另外,若存在非金融机构存款的话,也可放在本项或“其他负债”项下。
7、“发行债券”这个项目反映的是央行未到期票据的余额。中央银行从1998年开始公开市场操作,通过公开市场回购交易调节货币供应量。为补充公开市场交易国债数量的不足,自2002年起,中央银行开始发行央行票据作为公开市场交易工具。
三、基于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对几个央行业务案例的解读
与一般经济体先有资金来源(亦即自有资金或负债)业务、然后才会发生相应的资产业务迥然不同,中央银行在逻辑上是先有资产业务、然后才发生基础货币投放这一负债业务。也就是说,基础货币的投放是中央银行实施相应资产业务的结果。对外净资产、对商业银行再贷款、对非货币金融部门债权以及对政府债权净额之和,再减去货币当局通过发行债券所回笼的基础货币数量,其最终结果非常接近于实际流通在外的基础货币量。
这就意味着,受制于资金来源的规模有限,一般经济体的资产总量不可能无限扩大,但中央银行却是唯一的例外,货币当局的资产总量有无限扩大的可能。其资产总量的扩大过程即是基础货币的净投放过程。
有了上述逻辑,我们便可分析中国人民银行的具体资产业务操作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程度了。
例如,2003年12月,中央银行动用45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注资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这在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上将会体现为资产项目下“外汇资产”的减少以及“其他资产”的增加。
2007年8月,财政部首先向中国农业银行发行6000亿元人民币的特别国债(一期),然后以所筹集到的人民币资金向中国人民银行购买等值的外汇,充作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投公司)的资本金。这在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上首先体现为负债项下“金融性公司存款” 的减少和“政府存款”的增加,然后体现为资产项下“外汇资产”的减少和负债项下“政府存款”的减少。
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又将卖汇所获得的6000亿元人民币经由公开市场业务向中国农业银行购买等值的特别国债。这在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上体现为负债项下“金融性公司存款” 的增加和资产项下“对政府债权”的增加。
2007年9月,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从中国人民银行购买中央汇金公司的全部股权,并将上述股权作为对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出资的一部分,注入中投公司。中投公司从央行
手中购买汇金公司的交易记录出现在2007年12月的央行资产负债表上。这一个月的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资产项下的“其他资产”项从11月的11979亿元骤减至12月的7098亿元,减少了4881亿元,按当期汇率约为670亿美元。相应地,负债项下的“政府存款”也会发生相应的减少。
2007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要求商业银行以外汇缴存本币存款准备金,这使得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资产项下的“其他国外资产”从2007年1月至7月的1069亿人民币左右跳升到8月的2085.27亿人民币,到12月又升至9319.23亿元,累计增加8266.92亿元。相应地,负债项下的“不计入储备货币的金融性公司存款”也会发生相应的增加。
综上所述,从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来看,外汇占款、财政存款、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或再贴现、央行票据的发行以及央行回购业务的实施是影响基础货币投放规模的主要因素。
例如,今年上半年的外汇占款增加了9656.85亿元,这就造成了基础货币的投放。但上半年的财政存款增加了7049.13亿元,这又抑制了基础货币的增加。不过,随着政府支出的增加,财政存款势必下降。如自去年12月至今年5月,伴随着政府支出的扩大,财政存款大幅度地下降,基础货币则明显地增加。
由于现行外汇政策目标以及财政管理体制的原因,外汇占款和财政存款的变动非央行所能控制,因此为对冲外汇占款投放基础货币的压力,央行近年来逐步强化了央行票据发行和央行正回购操作等公开市场业务。
例如,今年上半年的央行票据存量下降了4570.99亿元,这意味着央票操作主要是净投放资金。而上半年央行资产负债表中的其他负债净增加了11474.95亿元,这应该是央行正回购操作力度加大的结果,这就意味着央行通过正回购净回笼了基础货币。
可见,中国人民银行需要针对外汇占款、财政存款、央行票据和正回购到期资金的具体变动,采取综合平衡、动态调整的策略,以确保基础货币的平稳增长,藉以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目标。
第四篇:从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来看货币投放
从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来看,资产方的任一变动都具有货币信贷扩张或收缩能力,它是基础货币的来源。资产项目中最主要的项目是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的债权,这些债权是通过再贷款和再贴现的方式实现的。当这一债权增加时,央行是把贷款金额和贴现金额直接加记在金融机构在央行的存款账户上,这直接表现为基础货币的增加,然后经再存款机构的派生创造,货币供应量倍数放大。相反,当央行的再贷款或再贴现票据到期时,再贷款或再贴现减少,基础货币相应减少,货币供应量倍数缩小。
资产项目中的国外净资产以外汇储备资产为主,当中央银行买进外汇时,就要放出等值的本国货币,则基础货币增加,货币供应量将增加;当中央银行出售外汇,货币供应量减少
第五篇:中国人民银行考试_金融知识
2015年四川信用社梦想大本营
金融学资料
主讲人:李林钟
2015年10月
第一章 金融机构
1、简述中国人民银行的地位。
答:(1)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的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依法独立执行货币政策,履行职责,开展业务,不受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2)人民银行相对于其它部委和地方政府具有明显的独立性。(3)财政不得向中国人民银行透支;中国人民银行不得直接认购政府债券,不得向各级政府贷款,不得包销政府债券。
2、简述《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暂行条例》所规定的监事会的主要职责。
答:(1)检查国有重点金融机构贯彻执行国家有关金融、经济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情况;(2)检查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的财务,查阅其财务会计资料及与其经营管理活动有关的其它资料,验证其财务报告、资金营运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3)检查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的经营效益、利润分配、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资金营运等情况。(4)检查国有重点金融机构董事、行长等主要负责人的经营行为,并对其经营管理业绩进行评价,提出奖惩、任免建议。
3、简要说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主要任务。
答: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筹集农业政策性信贷资金,承担国家规定的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代理财政性支农资金的拨付。
4、简述保险公司的宏观功能。
答:一是承担国家财政后备范围以外的损失补偿;二是聚集资金,支持国民经济发展;三是增强对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保障;四是为再生产的各个环节提供经济保障,防止因某个环节的突然断裂而破坏整个社会经济的平稳运行。
5、简要说明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收购不良贷款的范围。
答: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按照国务院确定的范围和额度收购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良的贷款;超出确定的范围或者额度的,须经国务院专项审批。在国务院确定的额度内,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按照帐面价值收购有关贷款本金和相应的计入损益的应收未收利息;对未计入损益的应收未收利息,实行无偿划转。
6、简述我国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特征。
答:(1)政策性银行的资本金多由政府财政拨付;(2)政策性银行经营时主要考虑国家的整体利益、社会效益,不以盈利为目的。政策性银行也必须考虑盈亏,力争保本微利;(3)政策性银行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发行金融债券或向中央银行举债,一般不面向公众吸收存款;(4)政策性银行有特定的业务领域,不与商业银行竞争。
7、简要说明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主要业务。
答: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票据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受付款及代理保险业务等。
8、简述中国人民银行的性质。
答:(1)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2)中央银行享有货币发行垄断权,是发行的银行;(3)代表政府经理国库,通常又把它称为政府的银行。9、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设立九大区分行,它们分别是哪些?
答:天津分行; 沈阳分行; 上海分行; 南京分行; 济南分行; 武汉分行; 广州分行;成都分行;西安分行。
10、简述中国进出口银行的经营方针及主要任务。答:(1)经营方针:中国进出口银行实行自主、保本经营和企业化管理。(2)主要任务是: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外贸政策,为扩大我国机电产品和成套设备等资本性货物出口提供政策性金融支持。
11、简述证券交易所的职能。
答:提供证券交易的场所和设施;制定证券交易所的业务规则;接受上市公司申请、安排证券上市;组织、监督证券交易;对会员和上市公司进行监管;设立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管理和公布市场信息及中国证监会许可的其它职能。
第二章 金融市场
1、请简要从投资安全性的角度来比较股票与债券。
答:债券比股票有一定的安全性。股票的收益与公司绩效联系紧密,收益不固定,市场价格波动大,安全性小;债券收益固定,与企业经营绩效无关,风险小;在企业破产时,债券持有者享有优先于股票持有者对企业剩余财产的索取权,因此,债券安全性高于股票。
2、请简要说明为什么我国商业银行把同业拆借作为短期资金管理的首选方式。
答:同业拆借已成为商业银行短期资金管理的首选方式。商业银行在短期资金短缺或宽松时,首先考虑的是在同业拆借市场上融入或融出资金,改变了以往资金依赖中国人民银行的做法,积极在同业拆借市场运作。同业拆借市场的发展,为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加快了商业银行商业化进程,提高了商业银行资金的营运效益。
3、请简要说明同业拆借利率在整个利率体系中的地位。
答:同业拆借利率作为拆借市场上的资金价格,是货币市场的核心利率,也是整个金融市场上具有代表性的利率,在整个利率体系中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它能够及时、灵敏准确地反映货币市场以至整个金融市场的资金供求关系,对货币市场上其他金融工具的利率具有重要的导向和牵动作用。拆借利率的升降,会引导和牵动其他金融工具利率的同步升降。因此,它被视为观察市场利率趋势变化的风向标。中央银行更是把同业拆借利率的变动,作为把握宏观金融动向,调整和实施货币政策的指示器。
4、什么是国债回购?它有什么优点?
答:是指国债的卖方按照协议在卖出国债的同时,承诺于日后再按约定的价格将该种国债如
数买回,这一过程,也是卖方出售国债取得资金的过程。优点:期限短、安全性强,参与者广泛。
5、简述我国同业拆借市场的经济意义。
答:有利于用活金融机构的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有利于加强经济主体间的横向联系;有利于推进金融交易市场化进程;有利于商业银行实施流动性管理;有利于央行由直接调控为主转向间接调控为主。
6、记帐式国债有哪些优点?
答:电子化产物,是无纸化国债,安全性高,节约发行费用;交割方便发行期短,发行效率高;是高效率国债流通市场建立的基础。
7、股票市场是如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
答:股票市场为投资者和筹资者提供了灵活方便的投资融资机制,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并减少了资源流动的成本;效益高、前景好的公司,股价高,能筹集到更多的资金;效益差的公司没有配股权,市场价格也低,这种机制自然起到了优胜劣汰的作用。
8、债券的收益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债券的收益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投资债券可以给投资者带来利息收入;二是投资者可以利用债券价格的变动,买卖债券赚取价差;三是可以利用债券在金融市场上抵押、回购、获取额外收益。
9、投资基金的特点是什么?
答:专家管理,组合投资、分散风险,集小额资金为一体,带来规模经济效益。
10、我国黄金储备运用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答:我国对黄金储备的运用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通过国际黄金市场,采取现货、期货以及选择权等交易方式,提高黄金储备营运的收益率;二是通过发行、经销各种金币,实现库存黄金的增值。
11、证券投资基金证券的收益性主要由哪些方面构成?
答:证券投资基金证券的收益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投资债券取得利息收入;二是可以利用证券价格的变动,买卖证券赚取价差;三是货币市场的利息收入。
12、浮动利率债券有什么特点?
答:浮动利率债券,是为了增加中长期债券的吸引力,在确定浮动利率时,根据预先选定的某一种市场利率为参考利率,随参考利率的波动而变化,它的特点是投资者在短期利率上升时获益,有的随浮动利率规定一个利率下限,即使市场利率低于规定的利率下限仍按利率下限支付利息。
第三章 金融调控
1、简要总结我国90年代货币政策方面的经验。
答:一是在宏观调控目标上,始终坚持币值稳定不动摇;二是在宏观调控手段上,逐步转向市场化间接调控;三是在调控过程中,正确处理支持经济增长与防范金融风险的关系,兼顾增长和稳定两个方面;四是在政策搭配上,货币政策注重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
2、什么是利率市场化?
答:利率市场化是指在市场经济中,利率水平及其结构由经济主体自主决定的过程。通常包括三方面的含义:(1)利率水平的高低由市场供求关系所决定;(2)形成一个以中央银行利率为核心、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存贷款利率的体系;(3)中央银行作为利率调节的主体。
3、人民银行控制现金发行的措施有哪些?
答:(1)对现金发行实行计划管理;(2)通过利率杠杆来调控;(3)严格控制不合理的现金透支,建立健全大额现金支付登记备案制度;(4)加强银行账户与信用卡管理,堵塞现金支付的漏洞;(5)改进金融服务,延长营业时间,增加现金回笼。
4、简要描述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原理及其优缺点。
答: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当中央银行认为需要收紧银根时,便卖出证券,相应地收回一部分基础货币,减少金融机构可用资金的数量;相反,当中央银行认为需要放松银根时,便买进证券,扩大基础货币供应,直接增加金融机构可用资金的数量。公开市场业务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相比,具有主动性、灵活性和时效性等优点。其局限性在于(1)对大众预期的影响和对商业银行的强制影响均较弱;(2)预告性效果不大;(3)可能有不均匀的时滞现象存在。
5、稳健的货币政策包括哪些核心内容?
答:一是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二是通过中央银行的政策法规和“窗口指导”,引导商业银行的贷款投向,提高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益。三是加强对银行的监督管理,促进商业银行制度更新,为有效传导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创造条件。
6、你认为银行增加对中西部地区的信贷投入,应将重点放在哪些方面? 答:(1)加大对铁路、公路等交通项目和大中型能源建设项目等基础设施、基础产业的贷款投入,作好国债项目配套贷款的发放工作;(2)增加支持西部特色农业、节水农业、生态农业的信贷投入,支援小城镇建设和天然防护林保护工程;(3)促进第三产业,特别是通过信贷投入促进旅游设施建设等。
7、简要描述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答:中央银行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起始点,其政策调整主要集中在对基础货币、准备金和信贷政策导向等方面;商业银行是货币政策传导主体,按照“四自”、“三性”经营原则,相应调整企业和居民的贷款总量、投向及其利率浮动幅度,以影响其生产、投资和消费行为,最终对宏观经济产生影响。
8、货币政策包括哪些内容?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什么?
答:货币政策包括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货币政策工具和货币政策传导机
制。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9、什么是通货紧缩?其判断标准是什么?
答:(1)是与通货膨胀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2)具有三个特征:物价持续下跌,货币供应量持续下降;有效需求不足,失业率高;经济全面衰退。(3)判断标准有两个:一是看通货膨胀率是否由正转变为负,二看下降的持续是否超过了一定时限。
10、什么是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二者关系是什么?
答:(1)名义利率是央行规定的法定存贷款利率和符合规定的浮动利率。实际利率是指剔除掉物价上涨因素后的利率水平,是衡量货币随着时间的推移是否升值或贬值的主要指标。(2)二者关系是:名义利率大于通货膨胀率,则实际利率为正值,名义利率等于通货膨胀率,实际利率为零,名义利率小于通货膨胀率实际利率为负值。
11、简述人民币发行基金和现金的联系与区别。
答:(1)联系:二者可以相互转化,发行基金从发行库进入金融机构的业务库后成为现金;现金从业务库交存到发行库后又成为发行基金。(2)区别:性质不同,发行基金是准备金,未发行的货币,现金是强制流通的现实货币;所有权不同,发行基金属于央行,现金属于社会各经济主体;运动形式不同。发行基金凭上级发行库签发的调拨命令而发生运动,现金是伴随着商品流通、劳务提供而流通的。
12、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应具备什么条件?
答: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应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相关性,即其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有稳定、密切相关的关系;二是可控性,即中央银行用政策工具对其进行调控的灵敏程度;三是可测性,就是可度量性,即中央银行能够准确进行定义以及便于日常监测分析。
13、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进一步改革方向如何?
答:一是合理确定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二是改进对准备金存款付息的方法;三是改进存款准备金的计算标准,针对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确定不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四是改进存款准备金的计提方法,推行按计算期存款平均余额计提准备金的方法,以及完善存款准备金考核办法。
14、我国利率水平确定的依据是什么?
答:一是物价总水平。二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利息负担;三是国家财政和银行的利益;四是国家政策和社会资金供求情况;此外,期限、风险和国际上的利率水平等也是确定利率水平的重要依据。
15、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意义是什么?
答:一是保证金融机构对客户的正常支付;二是保证金融机构之间的正常清算;三是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
16、简要描述中央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变动与基础关系。
答:中央银行资产运用总额增加,则基础货币供应增加;中央银行资产运用总额减少,则基础货币供应也减少。如果在中央银行的资产中,有的项目减少,有的项目增加,那么基础货币供应量是增加还是减少,取决于各项资产增减变动相互抵消后的最终净值。如果最终净值是资产增加,那么基础货币增加;如果最终净值是资产减少,那么基础货币也减少。
第四章 金融服务
1、简述商业银行的收入及构成。
答:商业银行的收入,主要是通过发放贷款、办理结算和汇兑等中间业务、经营外汇买卖、从事投资等业务所取得的收入。包括:(1)利息收入;(2)金融机构往来收入;(3)手续费收入;(4)其他收入,主要有外汇买卖收入、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入等。
2、简述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作用。
答:(1)不直接构成商业银行的表内资产或负债,风险较小,为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提供了工具和手段;(2)为商业银行提供了低成本的稳定收入来源;(3)完善了商业银行的服务功能。
3、企事业单位应如何选择票据结算工具?
答:企业单位在不能确定异地售货单位,或者不了解异地销货单位产品的情况下,可持银行汇票实地确定销货单位和到销货单位了解产品情况后,实行钱(票)货两清。商业汇票主要适用于同城或异地企业单位根据购销合同先发货、后延期付款的结算。在同一城市内,销货单位在不了解对方信用的情况下可要求采用银行本票。在同一城市内的各种款项结算均可以使用支票。
4、简述银行信贷登记系统的作用。答:(1)反映借款人的信用状况,有利于银行防范信贷风险;(2)促进企业增强信用观念,注重维护信用。
5、网上银行业务与传统银行业务相比有什么优势。
答:(1)大大降低银行经营成本,有效提高银行盈利能力;(2)无时空限制,有利于扩大客户群体;(3)有利于服务创新,向客户提供多种类、个性化服务。
6、简述网上银行服务的模式。
答:一类是在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内部设立一个部门或分支机构经营网上银行业务。该类机构不独立,但拥有突破原有体制框架的特别授权来开展业务;另一类是设立专门的法人机构,即独立的网上银行。该类机构有独立的品牌、独立的经营目标和业务范围,需获得金融监管当局颁发的专门的银行营业执照。
7、简述商业银行的支出及构成。
答:商业银行的支出,是指商业银行在筹集、运用和回收资金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支出。主要包括:(1)利息支出,(2)金融机构往来支出,(3)手续费支出,(4)汇兑损失,(5)营业费用,(6)其他支出,(7)按税法规定应缴纳的营业税及附加。
8、网上银行业务可为哪几类?
答:目前,网上银行业务可为三类。第一类是信息服务,主要是宣传银行能够给客户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包括存贷款利率、外汇牌价查询,投资理财咨询等;第二类是客户交流服务,包括电子邮件、账户查询、贷款申请、档案资料(如住址、姓名等)定期更新;第三类是交易服务,包括个人业务和公司业务两类,个人业务包括转账、汇款、代缴费用、按揭贷款、证券买卖和外汇买卖等;公司业务包括结算业务、信贷业务、国际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等。
9、什么是信用证?
答:信用证是一种有条件的银行付款承诺,即买方向其开户行(开证行)申请开证,在卖方银行提交了符合信用证条款中所规定单据的前提下,开证行保证付款的一种书面承诺。
10、简述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种类。
答:支付结算类、银行卡业务、代理类、担保类、承诺类、交易类、基金托管业务、咨询顾问类业务、其他类中间业务。
11、我国规定的银行结算纪律有哪些?
答:银行必须严格执行结算纪律,不准以任何理由压票、任意退票、截留挪用客户和其他银行资金;不准签发空头银行汇票、银行本票;不准办理没有实质商品交易和其他经济活动的空头汇款;不准无理拒绝支付应由银行支付的票据款项;不准受理无理拒付、不扣或少扣滞纳金;不准违章签发、承兑、贴现票据;不准违反规定为单位和个人开立银行账户;不准放弃对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违反结算纪律的制裁。
12、什么是权责发生制?
答:权责发生制是以取得收款权利或支付款项责任作为记录收入或费用支出基础的一种方法。按照权责发生制,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13、简述网上银行业务存在的主要风险。
答:网上银行业务主要存在两类风险,一类是技术风险,主要是数据传输风险、应用系统设计的缺陷、计算机病毒攻击等;另一类是传统银行业务所固有的风险,如信用风险、利率和汇率风险、操作风险等。
第五章 外汇管理
1、简述常用的两种汇率决定理论。
答:(1)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汇率是由两国货币在各自国家的购买力之比决定的。(2)利率平价理论更强调资本流动的趋利性,将汇率看作是一种像股票一样的资产价格,认为本外币利差是影响短期汇率走势的重要因素。(3)两种理论都有其侧重点和优缺点。
2、为什么要进行外汇管理?
答:外汇管理是当今世界各国中央银行调节外汇和国际收支的一种常用的强制性手段,其目的是为了谋求国际收支平衡,维持货币汇率稳定,保障本国经济正常发展,加强本国在国际
市场上的竞争力。
3、简要说明我国对国际商业贷款进行管理的两种方式。
答:(1)对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实行中长期外债余额管理。由国家计委会同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按核定中长期外债余额,报国务院申批。各国有银行在不突破余额和保证按期偿还债务的前提下周转使用,多还多借。对其他经批准经营境外借款业务的中资金融机构,经国务院授权部门批准的非金融企业法对外借用中长期国际商业贷款,获得国家计委的外债指标,与债权人谈妥借款意向,报国家批准后,正式对外签订货款协议。(2)短期国际商业贷款由中国人民银行确定其总规模,在此规模以内,由国家外汇管理局按分别给符合条件且有需求的金融机构、企业下达短期商业贷款余额控制目标。在此指标之内筹借短期商业贷款,不再需要逐笔报国家外汇管理局审批。
4、简要描述经常项目外汇管理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答:(1)对交易的真实性进行审核。企业和个人到银行购汇时,必须提交能证明真实需要的凭证,经银行审核后,才能售汇或从企业的外汇账户中对外支付。(2)实行进出口核销制度及联网核查系统。前者是指货物出口后,由外汇管理部门对相应的收汇进行核销。后者指进口货物付汇后,对相应的到货进行核销。(3)对非贸易外汇的管理。非居民在我国境内的收入合法纳税后凭税单汇出。
5、目前世界上对汇率的管理有哪些方法?
答:(1)固定汇率,指货币当局把本国货币对其他货币的汇率加以基本固定,波动幅度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2)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指货币当局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干预市场,使汇率在一定幅度内浮动,或维持在对本国有利的水平上;(3)自由浮动汇率,指货币当局对外汇市场很少干预,汇率又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自发决定。但在现实世界上,所谓完全自由浮动的汇率制度是不存在的。
6、实行资本项目下可兑换一般应具备哪些前提条件?
答:一是提高综合国力,以增强国家的整体抗风险能力,增强国际收支自我平衡的能力;二是维持宏观经济稳定;三是构建健康的国内金融体系,提高金融体系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抗风险能力;四是增强政府宏观调控的能力,包括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合理搭配、金融政策工具的发展和健全、央行金融监管能力的增强,以及充足的外汇储备等,以适应国际国内市场瞬息万变带来的影响。
7、汇率变动对国内物价水平有什么影响?
答:(1)汇率变动对国内的物价水平有一定的调节作用。(2)当本币升值时,以本币表示的进口商品价格便会下降,进而带动国内同类产品价格的下降。(3)同时,以外币表示的本国出口商品价格会上升,出口难度加大,部分商品则会转为内销,国内同类产品供给增加,则会促使国内物价水平的降低。(4)本币贬值则会推动国内物价上涨。
8、简述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
答:(1)包括四大项: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净误差与遗漏以及储备资产增减额;(2)经常项目又分为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收益项目及经常转移。货物贸易包含进出口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又称无形贸易,其内容包括运输、旅游、保险、通讯、建筑、国际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各种商业服务、个人文化娱乐服务以及政
府服务。收益项目包括职工报酬和投资收益(是指资本输出入、信贷和投资所引起的利息、股息和利润)。经常转移包括所有非资本转移的单方面转让,如侨汇、无偿捐赠、赔偿等。(3)资本项目又称资本和金融项目,包括资本账户和金融账户。资本账户是指移民转移、债务减免等资本性转移。金融账户是指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4)国际储备变动是指一国政府拥有的可以直接用于对外支付的储备资产的变动。
9、什么是外汇储备?有哪些功能?
答:(1)外汇储备通常是指由各国官方持有的、可以自由支配和自由兑换的储备货币,是一国国际储备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国家宏观调控实力的重要标志。(2)功能:调节国际收支,保证对外支付;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本币汇率;维护国家信誉,提高对外融资能力;增强综合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10、简述一国的利率水平和经济增长速度对汇率的影响。
答:(1)利率主要是通过短期资本的流动来影响汇率的。利率高的国家会吸引国外资本流入套取利(率)差,从而增加外汇供给。(2)经济增长率对汇率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可以国民收入的提高而增加对国外商品和劳务的需求,导致外汇需求增长,引起本币贬值,也可以通过经济效率的提高、产品成本的下降而导致出口商品价格竞争力的增强,使出口增加,外汇供给增多,引起本币升值。
11、简要说明我国为什么目前还不能实现资本项目下的完全兑换?
答:(1)实现资本项目下的可兑换一般应具备前提条件:提高综合国力,增强国家抗风险能力,增强国际收支自我平衡能力;维持宏观经济稳定;构建健康的国内金融体系,提高金融体系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抗风险能力;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2)目前我国还不具备这些条件,因此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可兑换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12、国际收支平衡表包括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
答: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内容有: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净误差与遗漏以及国际储备增减额。其相互关系是:理论上,经常项目差额与资本项目差额之和等于国际储备变动额。
第六章 金融监管
1、简述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答: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是对金融机构业务营运监管的两种主要方式。非现场监管是指金融机构按期报送数据,监管机构通过汇总、分析,对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进行全面、连续的监控,随时掌握金融机构和整个金融体系的运行状况、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风险因素;非现场监管可以为现场检查提供预警,明确现场检查的对象和重点,以便及时采取防范和纠正措施。现场检查是指派专人进驻金融机构,对其业务经营情况实施全面或专项的检查和评价。现场检查能够发现从财务报表和业务统计报表等资料中难以发现的隐蔽性问题。
2、简述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
答:
1、内部控制环境 ;
2、风险识别与评估 ;
3、内部控制措施;
4、信息交流与反馈 ;
5、监督评价与纠正。
3、简述我国银行业、证券业行业协会的主要职能。
答:(1)制定同业公约及其他自律规章;(2)对会员进行监督检查;(3)提供行业服务;(4)发挥同业协会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加强会员与政府有关部门间、会员与监管当局间的沟通与联系。
4、简述金融企业行业自律的含义。
答:金融企业行业自律是指金融企业设立行业自律组织,通过制定同业公约,提供行业服务,加强相互监督等方式,实现金融行业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以规范、协调同业经营行为,保护行业的共同利益,促进各家会员企业按照国家金融、经济政策的要求,努力提高管理水平,优化业务品种,完善金融服务。
5、简述《巴塞尔协议》的基本内容。
答:(1)明确了商业银行资本的构成,将资本分为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2)确定了资产风险加权制;(3)规定了银行的资本充足率≥8%。
6、当前金融诈骗的主要特点。
答:(1)诈骗范围广;(2)犯罪手段多种;(3)涉案金额大;(4)基层营业网点发案率高;(5)金融诈骗趋向国际化、高科技化、高智商化和集团化、职业化。
7、当前金融诈骗的主要形式?
答:集资诈骗、贷款诈骗、金融票据诈骗、金融凭证诈骗、信用证诈骗、信用卡诈骗、有价证券诈骗、保险诈骗、利用计算机实施诈骗。
8、金融企业内部控制的概念。
答:内部控制是金融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评价的动态过程和机制。
9、金融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是什么?
答:(1)确保国家法律规定和金融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2)确保金融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全面实施和充分实现;(3)确保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性;(4)确保业务记录、财务信息和其他管理信息的及时、真实和完整。
10、金融机构退出市场的方式有哪些?
答:金融机构退出市场的方式有:兼并收购、解散、撤销(关闭)和破产等。
11、商业银行授信内部控制的重点是什么?
答:商业银行授信内部控制的重点是:实行统一授信管理,健全客户信用风险识别与监测体系,完善授信决策与审批机制,防止对单一客户、关联企业客户和集团客户风险的高度集中,防止违反信贷原则发放关系人贷款和人情贷款,防止信贷资金违规投向高风险领域和用于违法活动。
12、什么是金融监管?
答:金融监管是指金融主管机关根据法律赋予的权力,依法对金融机构及其运营情况实施监督和管理,以维护正常的金融秩序,保护存款人和投资者的利益,保障金融体系安全、健康、高效运行。
第七章 金融全球化
1、为什么要改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分工?
答:为了防范金融风险,国际社会作了很多努力,其中包括改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分工。因为长期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分工也出现了一定的交叉。亚洲金融危机以后,两个机构的分工进一步调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工作重点转向预防金融危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临时委员会改为国际货币金融委员会,并加强了对各国金融部门的监管和宏观经济透明度标准的制定工作。世界银行正把自己改革为一个与各种非政府组织和各国政府在地方项目上进行合作的机构,工作的重点是保证发展中国家能够从全球化中受益。
2、当前反全球化浪潮的特点是什么?
答:当前反全球化运动具有新的特点。一是反全球化运动从美国逐步扩展至欧洲和其他地区;二是人员构成越来越广泛,主要有工会、农协、消费者、失业人员、绿色组织等各种非政府组织代表,以及一些国家的政府官员;三是从初期散乱的街头抗议活动发展到利用因特网等现代传媒手段的有组织性活动;四是跨国公司和积极推进全球化进程的世界贸易组织、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成为主要攻击对象,并被指责为应对全球化负面影响承担主要责任。此外,反全球化运动有明显针对美国霸权的一面;五是目标更加明确,主要关心就业、环保、食品安全、社会保障和贸易自由化等问题,主张改革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金融机构。
3、简述非洲开发银行集团的性质及设立宗旨。
答:非洲开发银行成立于1964年,由非洲开发银行、非洲开发基金和尼日利亚基金组成,是地区性的政府间开发性金融机构,其宗旨是促进非洲本地区成员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4、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已爆发了哪三次金融危机?请简要说明其表现。
答: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已爆发了三次大的金融危机。第一次是欧洲货币体系危机。1992年9月,投机资本抢购马克,抛售里拉、英镑,迫使里拉和英镑退出欧洲货币体系,实行自由浮动。第二次是墨西哥比索危机。1994年12月,墨西哥发生金融危机,三周之内比索贬值40%,按美元计算,股票市场下跌40%。第三次是亚洲金融危机。1997-1998年,亚洲发生严重金融危机。
5、世界银行集团的宗旨是什么?
答:世界银行集团的主要宗旨是:协助成员国的经济复兴与建设;利用担保或提供贷款等方式促进外国私人投资;通过鼓励国际投资帮助成员国发展生产,促进国际贸易长期均衡增长并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帮助成员国提高生产率、生活水平和改善劳动条件;安排由国际担保的贷款,促进成员国经济发展。
6、什么是金融全球化?它有什么特点?
答:金融全球化是在现代信息技术普遍运用、国际资本迅速大量流动情况下出现的全球金融密切联系的发展趋势。它有三个特点:一是金融活动及金融资产和负债跨越国界,形成全球范围的金融资源流动;二是金融活动和金融市场在全球范围按统一规则运作;三是同质的金融资产在国际市场的价格趋于等同,形成全球统一的金融价格。
7、推动全球金融化的基本因素是什么?
答:有四个因素推动了金融全球化的发展。一是贸易的全球化;二是国际资本的推动;三是跨国公司的发展;四是金融自由化浪潮。
8、亚洲开发银行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其资本来源是什么?
答:以下简称“亚行”,创建于1966年。是一个致力于促进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发展中成员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区域性政府间金融开发机构。它不以盈利为目的,而以提供援助为宗旨,其总部设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
亚行开展业务经营的资本金来源分作三部分:一是普通资金来源,主要用于亚行的硬贷款业务;二是亚洲开发基金,用于亚行的软贷款业务;三是技术援助特别基金,专门用于以赠款形式进行的技术援助。除此以外,亚行还从日本政府获得日本特别基金,并从其他资金渠道为项目安排联合融资。
9、简要分析我国加入WTO后金融业面临的形势。
答:加入WTO后,我国金融业面临既有机遇也有挑战。(1)机遇:有利于改善我国投资环境,有利于推进我国金融业的改革进程,有利于我国金融业的国际化进程;(2)挑战:外资金融机构将在优质客户、优秀人才、新业务、新技术等方面与中资金融机构竞争。
五、论述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