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揭秘长眠航天城的699名元帅将军航天精英与士兵
揭秘长眠航天城的699名元帅将军航天精英与士兵
揭秘长眠航天城的699名元帅将军航天精英与士兵
2012年6月10日,“神舟九号”飞船及将出征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的前夕,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神九”首次交会对接任务组的航天人在航天城烈士陵园拜谒聂荣臻元帅,聂帅的女儿聂力中将专程为刘洋出征壮行。
2012年6月10日,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前夕,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女)前往东风烈士陵园瞻仰聂帅墓并敬献花篮。
“神九”首次交会对接任务组的航天人走进大门,两名解放军礼宾装束军官抬着一个巨型花篮走在前面,右侧红色挽带上书写“深切怀念敬爱的聂荣臻元帅”;左侧红色挽带上是“神九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组”。“神九”航天员刘旺和我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并排在景海鹏的左右,在两名抬携花篮军官正步引领下,神采奕奕地走向烈士陵园。
航天城东风革命烈士陵园
烈士陵园园门雄伟壮观,花岗岩大门的顶端悬挂着黑底金字的牌匾,上面是张爱萍将军书写的“东风革命烈士陵园”。烈士陵园,绿树常青,碧草铺地,庄严肃穆,这里安葬着为共和国航天事业作出过贡献的聂荣臻元帅和13名将军、685名航天精英及官兵,他们承载着中国航天人无私奉献,矢志进取精神。
酒泉发射中心东风革命烈士陵园聂荣臻墓
进入烈士陵园,印入眼帘的是敬爱的聂荣臻元帅之墓。聂帅墓周围栽满了沙漠特有的胡杨。他生前带领第一代航天人,发扬红军长征的红色精神,从血与火的战场来到大漠深处,亲自指挥创建了这座航天城。聂帅墓的后面是“东风革命烈士纪念碑”,碑体仿佛一座高耸的白色飞天火箭,巍然屹立,聂帅的题词金光闪闪。
2012年6月10日,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前夕,女航天员刘洋前往东风烈士陵园瞻仰聂帅墓并敬献花篮。图为刘洋在梳理花篮挽带。
站在鲜花簇拥的聂帅墓前,望着“聂荣臻同志永远和我们在一起”的金色墓文,他老人家1992年5月14日的遗言,仿佛回荡在我的耳旁:“为国争光,为人类进步多做贡献。”
2012年6月10日,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前夕,航天员景海鹏前往东风烈士陵园瞻仰聂帅墓并敬献花篮。图为景海鹏在梳理花篮挽带。
烈士陵园里,浩浩荡荡的黑色的墓碑与白色的墓穴,仿佛是威武雄壮的军阵列队在茫茫戈壁上,壮观之极、威严之极,走在陵园内真的一点没有普通公墓的阴森森的感觉,没有一点恐惧,也许这就是邪不压正的正气令鬼神都能却步吧。
2012年6月10日,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前夕,航天员刘旺前往东风烈士陵园瞻仰聂帅墓并敬献花篮。图为刘旺在梳理花篮挽带。
烈士陵园一共分六区,第一、第二区安葬着已故团职以上干部和航天精英,有很多还都是上世纪五十年代首批进场为“两弹一星”献身的老红军、老八路、55年授衔时的开国中将、少将、老科学家,他们中有从抗美援朝战场凯旋归国后就扎根戈壁的志愿军英雄,有抛弃了优越城市生活、千里赴大漠的科学家。其他区安葬的是已故营职以下干部和战士、职工。
2012年6月10日,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前夕,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前往东风烈士陵园瞻仰聂帅墓并敬献花篮。图为景海鹏、刘旺、刘洋在向聂帅表示完成任务的决心。航天中心摄影
第2012年6月16日下午,聂荣臻元帅的女儿聂力中将,专程到酒泉发射中心航天员问天阁给女航天员刘洋出征太空壮行。
2012年6月16日下午,聂荣臻元帅的女儿聂力中将,专程到酒泉发射中心航天员问天阁给女航天员刘洋出征太空壮行。
聂力中将
第一任司令员孙继先中将。长征途中,他率领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名留青史。从朝鲜战场悄然回国后,他在聂帅的率领下开进大漠。
基地第一任司令员、长征强度大渡河十七勇士之一——孙继先将军之墓
第二任司令员李福泽少将。这个性格豪放的山东汉子舍弃万贯家产赴延安,从游击队长一路成长为团长、旅长、副军长。“两弹”结合试验进入最后关头,他留在地下控制室死活不走,直到聂帅亲自下令才极不情愿地撤离。
基地第二任司令员李福泽少将
第三任司令员张贻祥少将。发射场勘察过程中,他住土坯房,烧梭梭柴,一氧化碳中毒后险些被夺去性命。后来,他第一个喊出“死在戈壁滩,埋在青山头”的战斗口号。
第三任司令员张贻祥少将
第一任政委栗在山少将,直接参与组织指挥了第一发仿制导弹、第一发国产导弹、第一发导弹核武器、“东方红一号”卫星等重大发射试验任务,为国防科技事业发展和部队全面建设做出了贡献。
基地第一任政委粟在山少将
第四任司令员徐明少将,先后任第二十训练基地参谋长,第二十试验基地司令员。参加了导弹、卫星发射试验的组织领导工作。在工作中,保持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不怕艰难困苦,长期奋斗在戈壁沙漠、为中国火箭、卫星的发射试验做出了重要贡献。
基地第三任司令员徐明
还有曾凡有、张雷平、乔平、江萍、高震亚、田园、张超义、石荣屺、李希宽……
东五区和西五区都是团以下干部、战士、职工和大学毕业生,有“干在戈壁滩,埋在青山头”的年轻指战员,有同样为航天事业奉献了宝贵生命的职工,还有至今没留下姓名的先驱和开拓者。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就是——“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航天人。
一位来自四川合川的周红兵,1969年4月入伍,6月15日牺牲,在酒泉站岗2个半月,却是永远把生命留在了这方土地。(摄影:刘典)
东五区一位1969年4月从四川合川入伍的战士周红兵,在酒泉站岗2个半月,6月15日就永远把生命留在了这方土地。最后一排有一行五块崭新的墓碑,那是2009年在某次重大任务中同时牺牲的五名同志,其中一名是排长其余都是战士。墓碑后面的介绍,排长不到30岁,其余四名战士中有两人还是入伍刚刚几个月的90后新兵,也许他们的同龄人都还在上大学,都还在花前月下,都还在畅游网络,他们却已经为了共和国的国防尖端武器的科研试验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了!
航天城東風革命烈士陵園,陵園佔地約3萬平方米還長眠著13位共和國將軍、685名官兵和科技人員。(人民畫報鄒益攝影)
1966年10月27日,中国进行第一枚携带核弹头的中程导弹发射,“七勇士”高震亚、王世成、颜振清、张其彬、刘启泉、佟连捷、徐虹,他们在距离发射架不到一百米的地下室,这一刻,没有更多的语言,只有大战前夕元帅与士兵之间那种特有的深厚的默契。
今天当我们站在高震亚、王世成、颜振清的墓碑前,当年发射测试站“七勇士”的身影好像又从远处走来,令人仰视,是那么高大,……
1960年底,聂荣臻元帅在基地视察。从左至右:聂荣臻、孙继先、栗在山
他们中,还有为保护试验装备,救战友于烈火而以身殉职的王来烈士;有在搜索导弹残骸任务中捐躯大漠的李再林烈士;有妻子病重期间坚守阵地的刘德普;有身患癌症依然惦记着任务的胡文全;还有在烈火中为抢救国家财产英勇牺牲的夏水延等9烈士。他们赤诚为祖国,丹心向国防,无私地奉献了年轻的生命。
这里有“夫妻墓”,自然就是夫妻都将一生奉献给我国的航天事业。一座“九烈士”合葬坟茔,更令人肃然起敬。他们在一次抢救国家财产中,葬身火海,最大的21岁,最小的只有18岁……
1966年3月,孙继先陪同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等中央领导视察基地。
抚摸着一座又一座安卧着如花季一般生命的墓碑,九个人的遗体全被烧焦了,无法辨认他们到底是谁,当时还没有现在先进的基因测试技术,只能将他们合葬,心痛如割。这些可爱的战士,由于分工不同,有的人甚至连一次发射都没有见过,但是,发射场上的火箭和卫星始终在他们心中升腾。
还有7座无名烈士碑。无名烈士碑,自然就是无名烈士之墓。墓碑上没有烈士的姓名、籍贯、牺牲时间、简要事迹等内容,唯有仅仅刻着一行“1988年陵园整体修缮时迁移安放”,据说这7位烈士是发射基地刚建时牺牲的,那时候条件非常艰苦,埋葬时只在墓前立一块木牌,写上姓名,直到1988年修建东风革命烈士陵园时,只有黄土堆砌的土堆,木牌没有了,什么都找不到了,只知道他们是1958年第一批开进戈壁滩特种工程兵。他们为国牺牲,最后连英名都没有留下,想到这些,我们又有什么能够抱怨的呢?!
还有一座引人关注的底基上围系着哈达的墓。墓的主人纳尔图并不是国防航天人员,生前曾是驻额济纳旗的边防某团副团长。他25年战斗在发射场500多公里的边防线上,1999年6月终因劳累过度倒在边境线上。为了缅怀他对边防和航天事业的贡献,航天城特许他长眠在航天英烈中。
聂荣臻元帅为象征国防科技战士扎根戈壁、志在航天的纪念碑题写了“东风革命烈士纪念碑”碑名。记者宣琦摄
航天人的奉献与牺牲,融进了祖国的昌盛,民族的兴旺,人民的幸福与安乐之中;他们的功绩与英名彪炳在共和国人民解放军的史册上。
人类在探索太空的未知世界过程中,无数的人不断付出智慧与生命,他们在浩瀚的宇宙中或者是闪耀着光芒,或者为尘埃,但这并没有阻挡人类探索未知空间的脚步,这样牺牲的勇气与追求的执着,成就了一个又一个的追寻太空的梦想。而在酒泉,让我再次感受到了这样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