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类作文经典素材及使用范例素材(一)范文合集

时间:2019-05-13 12:23: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物类作文经典素材及使用范例素材(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物类作文经典素材及使用范例素材(一)》。

第一篇:人物类作文经典素材及使用范例素材(一)

[人物类作文经典素材及使用范例素材(一)]人物类作文经典素材及使用范例素材(一)优秀的作文离不开好的素材的支撑,占有大量新鲜而独特的作文素材,在文章中恰到好处地运用这些素材以表达我们的意图,是作文素材收集运用的最终目的,人物类作文经典素材及使用范例素材(一)。有道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孔子

一、人物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一)人物事略

1、尽善尽美孔子对音乐的内容与形式是非常重视的,它赞美古代乐舞《韶》及《九辩》完善的艺术形式。《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孔子评价《韶》乐尽善尽美。而对周朝乐舞《大武》的艺术表现形式给以高度赞扬外,对其表现周武王伐纣灭商的战争功绩的内容却给予批评:《大武》,尽美未尽善也。

2、安贫乐道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3、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孔子63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信任,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白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4、君子固穷孔子到达陈国,寄居在司城贞子(陈国大夫)家,居住了三年。楚国听说孔子在陈蔡之间,便使人聘请孔子,准备把有户籍的民社方圆七百里之地封给孔子。孔子前往拜见回礼,从陈地往蔡地迁徙被围困,没法行路,断绝了粮食。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饿得站不起来。但孔子仍讲诵弦歌不绝(讲习诵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乐毫不间断)。子路生气,来见孔子说:君子亦有穷乎?孔子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能固守穷困而不动摇,小人穷闲就胡作非为了)。告诫君子任何艰难的时候,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也应该维护自己的操守和道德。

5、逝者如斯夫孔子伫立于尼山脚下,望着滚滚辽河,触景生情,禁不住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于司空见惯的流水绿波之中发现了深奥的道理,懊丧的情绪也如水般流去了。后来庄子在《庄子·知北游》中也有类似感叹:人生天地间,如白驹之过隙,忽忽而过。形容时间流逝得非常快,这也是白驹过隙的来历。

6、苛政猛于虎孔子路过泰山,见有一位妇女在坟莹旁痛哭哀号,于是询问。妇女回答说:我的公爹被老虎吃了!孔子让子路问道:为什么不离开这个地方呢?妇人回答道:因为这里没有苛捐杂税的暴政。孔子对随从的弟子们说:苛政对人的危害,有甚于猛虎啊!

7、待价而沽孔子游说诸侯,想得到重用,却四处碰壁,十分感伤,常暗中自怨自艾。某日,子贡得一美玉,来问孔子,是要收藏,还是找个识货的卖掉。孔子大声叹道: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意为:卖掉吧,卖掉吧,我正等着识货的人哩。比喻等待有了赏识自己的人才会出来效劳出力。(二)名家点评孟子(战国):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司马迁(汉):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己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唐玄宗(唐):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今看两槛奠,当与梦时同。《经鲁祭孔子而叹之》朱嘉(明):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顾炎武(明、清):道统三王大,功超二帝优。斯文垂彖系,吾志在春秋。车服先公志,威仪弟子修。宅闻丝竹响,壁有简编留。俎豆传千叶,章逢被九州。独全兵火代,不藉庙堂谋。老侩当庭发,清洙绕墓流。一来瞻阙里,如得与从游。《谒夫子庙》钱穆(现):孔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圣人。

二、素材运用话题1:山的沉稳水的灵动材料加工: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多年来许多人都认为,儒家学派的一大特点是保守、守旧,以上古为黄金岁月,只重视先王之道而不关注事物的变化,而孔子则是一个方正迂腐的学究。其实,信而好古的孔子是用自己对道德的理解,结合白己对时代的期望,对经典作了新的阐释的。他既将如山的仁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也发出了那句令千古智者为之共鸣的逝者如斯的感唱;他不但极其诗意地阐释了变,而且身体力行,收授弟子,用实际行动改造灵魂。如果他畏惧变化,不相信事物有更新的可能,他就不会成为一位灵魂工程师,不会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职业教师。他作为中国哲人的独特之处在于:他的变化如同万物生长,是一种无声而自然的过程,他心目中理想的发展,不是斩断传统的脉络,而是以传统为根基,如山中树木,生长不息。(《永远的葱郁永远的中国》节选)话题2:挫折材料加工:孔子一生不得志。但孔子不畏惧,不逃避,以一种达观的态度对待人生。在乐天知命、通达自得上孔子并不比老庄差。孔颜乐处是对这种处世态度的概括。孔子周游列国时曾被匡人围困,当时形势非常紧急。孔子说: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宋司马桓魋欲害孔子,孔子说:天生德于予,桓魁其如予何?《论语·述而》表现了孔子兼善天下的志向。同时,也是孔子在遇到挫折时对自己的安慰与鼓励,是一种自我调适的做法。(《〈论语〉所见之孔子人格魅力》节选)话题3:理解材料加工:现在我们一谈到孔子与《论语》,便有不少人脱口而出:惟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这半句话出自《论语·阳货》第二十五章,后半句是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作文素材《人物类作文经典素材及使用范例素材(一)》。◆分享好文◆很多人特别是女人都非常反感这句话并由此反感孔子。也有人替孔子打圆场,说这里的女人不是指女人。我认为,退一步讲,即使孔子在这里是指的女人,那也只能解释为在男性中心主义的社会,对女人的歧视,是一种通病,是时代的印痕或时代的局限。在西方,耶稣骂夏娃,亚里士多德骂女人,尼采骂女人,非常严厉,其程度大大超过了中国的男性思想家。就是休谟、黑格尔,对女性的歧视也很厉害。当然,无论东西方人士,对女性的歧视、蔑视、轻视,都是错误的。儒学、儒家中有对女性不尊重的表现,是需要批评的,但我们要放在时代的背景上加以理解与检讨。我们要学会容忍、理解、欣赏、研究外来文化,同时也要学会容忍、理解、欣赏、研究自己的固有文化。百多年来对于儒学的批判,有许多是非理性的,感情用事的,浅层次或直线性的,以致于今天中国大陆的多数中青年仍然沿用上世纪70年代批林批孔的方式和80年代河殇的方式来对待儒学。我们需要以同情理解的心态和理性批判的方法来面对这些复杂的问题。(《〈论语〉所见之孔子人格魅力》节选)话题4:选择材料加工:古人柳下惠曾被迫宿于城下,晚上刮风下雪,气温骤降,同宿城门下的一女子冻得快不行了,柳下惠将其抱在怀中,靠体温为之取暖,一直到次日天亮,没有非礼之举,留下了坐怀不乱的美誉。无独有偶。鲁人有独处室者,邻居是一个寡妇,也独处一室。半夜,暴风雨至,寡妇室坏,想进鲁人室躲避,鲁人闭户不纳。寡妇在窗下哀求道:你怎么不懂得仁爱,不让我进去?鲁人说:我听说男女不到六十岁不能同居一室。你现在年轻,我也年轻,所以不敢让你进来。妇人说:你怎么不学学柳下惠?鲁人说:柳下惠能做到,我是万万做不到的,我现在是用我的做不到,学柳下惠的能做到。孔子说:善哉!要学习柳下惠者,没有像鲁人这样会学的,希望向善的方面发展,却不因袭别人的行为,算得上智了。在孔子看来,柳下惠的选择是对的,鲁人的选择也是对的。(《〈论语〉所见之孔子人格魁力》节选)话题5:幽默材料加工:公元前496年,焦急的子贡四下询问走失了的老师孔丘,这时候有一个郑国人对他说:东门口有一个人,他的额头像唐尧,他的脖子像皋陶,他的肩膀像子产,可是从腰以下比夏禹差三寸,瘦弱疲惫的样子好似丧家之犬。子贡找到孔子后把这话告诉他。孔子笑着说:他说的形状,那倒未必。但说我像丧家之犬,是啊!是啊!这就是孔子,一个浑身上下充满幽默细胞的老头儿,全然不是千百年来端坐在画像中,端坐在中国人意识深处的大成至圣先师的形象。在孔子眼里,要想真正不朽,不在于权力,而在于文化与教育。所以后来儒家称誉孔子为素王。没有土地、没有人民,只要文化存在,他的王位就永远存在。(《亲切随和的大成至圣》节选)话题6:源泉材料加工:了解孔子的人都知道,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是什么样的处境。他所宣扬的仁爱和礼教,有时候被抛在一边,可有时候,又搞得登峰造极。不是吗?直到今天,几乎是全世界都有研究儒学的人,可研究什么?我想:不过是为我所用罢了。可是,无论如何,孔子是伟大的。是的,绝对是伟大的。他的经典的论述,是人性,是人伦。有人说:地球上的万物是共生的,是平等的。所有的报应,是因为人类打破了生态平衡,不顾一切地满足人类自己的欲望。所以,人类呼唤人性,呼唤平等。两千年前的孔子,就是在呼唤人性。是的,封建的历代王朝,都在以儒学治国还是以法治国上,显现一个天子的抉择的。是的,直到今日,孔子的伦理道德观念仍不过时。道德沦丧,必然是四面楚歌:理智的时候,就会向孔子讨教。(《驻足孔子墓前》节选)话题7:诚信材料加工:诚信是治政之道。古人认为,治理国家,掌握政权,必须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否则就会自取灭亡。孔子讲:民无信不立。是说人民不信任政府,政府就无法立足。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说,足食、足兵、民信这三项,让你去掉一项,你先去掉哪一项,孔子说首先去掉军备。子贡又问在两项中再去掉一项,还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粮食。因为没有粮食最多不过死亡,自古以来人就难免一死,而人民对政府没有了信心,政府就站不起来。(《论诚实守信》节选)话题8:寻觅材料加工:从那一簇蓝瓦黄墙的村庄里传来,余音绵长,和那一条并不知名的河,在暮色苍茫里蜿蜒而来又蜿蜒而去,弥漫着,如麦田上浓得化也化不开的雾气,我听见了在泗水岸上,有了逝者如斯夫的声音,从孔子一直说到了现在。我的祖先,那个秦嬴政,在他的生前是曾经焚过书坑过儒的。如今,他的后人如我者,却千里迢迢来拜孔子了。我来山东,除了拜孔子,当然也得去登泰山,只是祈求上天给我以艺术上的想象和力量。接待我的济宁市的朋友说:哈,你终于来了!我是来了,孔门弟子三千,我算不算三千零一呢?我没有给伟大的先师带一束干肉,当年的苏武可以唱执瓢从之,忽焉在后,我带来的惟有一颗头颅,在孔子的墓前叩一个重响。(《论诚实守信》节选)

三、成品展示(2004年高考福建满分作文)至圣文庙,是古时的学府。文庙大成殿,是文庙精神的中心。中华各地的文庙大成殿中,当面傲立的,便是中华儒学之始者--孔子。可以说,任何一个中国人都知道孔子,绝大多数中国人,都崇敬孔子。孔子生前并非皇族,但在其以后的时光中封号却一再提高,从大成至圣先师,直到大成至圣文宣王,孔门盛极一时,孔子万古流芳。儒士注重个人的修养,孔子作为儒士之首,自然是修养极高的人。孔子一生行迹依《礼》,非礼勿行。颜回去世,孔子赞口:圣哉,回也。内心极推崇他,但依礼反对厚葬。他对诸侯公卿公然欣赏天子乐舞而感到愤怒,他对列国不纳其言感到委屈,但又绝对平静。身处乱世,他默对现实,独善其身。既有伯夷叔齐般高义,又有微子、箕子、比干之胆识。见贤思齐是他的理论,论语中他直抒胸臆:殷有三贤人。儒家求出仕,孔子亦是。在做鲁相的日子中,大展其才,但因国君不明,只得周游列国。或而谓之游,可绝非游说之路--诸侯无一纳其言。但其在天下纷争中,为天下奔走,为他人奔走。在所有人都觉得礼己不会富国强兵之时,其却矢志不渝:东方诸国遍布了他的足迹,中华大地散满了他的喟叹。圣人居于天地间,绝非呼天抢地地狂号,只是留下一片静默,一片永恒。道不行,乘桴浮于海,静默中孕含了无穷的力量。孔子的思想之所以能传至今日,是因为其在教育上的贡献。孔子七十二门生为贤人,另有三个人感其教化。孔子身体力行于教学,是无愧于先师的称号的。他的学生有的富甲天下,有的潜心学问,有的通灵于天地,有的傲立于庙堂。孔子注重文化的传承,其修《春秋》、《诗》虽是为儒家而修,对《诗》的内容也有一定的曲解,但无疑将中华的文化传了下来。否则哪有关关雎鸠的千古绝唱?孔子是个文化人。他回望历史,低首是现今,远望是将来。汉代的独尊儒术使其学术的传承初见成效;传至宋代,程朱理学的高峰,也是孔子精神的续扬。一门能傲立千年的学术以其时间之长,内容之丰富,以及能代代相传不断创新,证明了它在华夏的生命力,无人可挡的生命力!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他的精神,他的学说也随川前行,奔流不止。孔子为圣,圣者之圣。纷争之春,多事之秋,乱世间,圣人傲立。其对自身的感怀,对社会的关注,对教育的投人,对文化的贡献,仅有一项便可傲立于天地,何况全才乎!步人文庙,孔子静默。一身宽服的他目视远方,目视将来。圣人不拘于时,他自能望见将来,不知儒士能否长存,但儒学必定扎根于每个国人的心中。个体之圣人,社会之圣人,教育之圣人,文化之圣人。至圣,孔子。

第二篇:人物类作文经典素材及使用范例11

人物类作文经典素材及使用范例十一——陶渊明

一、生平简介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名潜,字渊明,东晋文学家。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有《陶渊明集》。他的曾祖陶侃(kǎn)是东晋初名将,握强兵镇守长江中游,都督八州军事,封长沙郡公,声威煊赫一时。死后追赠大司马。祖父陶茂官至太守,父亲也曾做官。陶氏为东晋元勋之后,地位虽不如南下名族高贵,也是浔阳的大族。只是陶渊明这一支,因他年幼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便日渐败落。他从二十九岁时开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就归隐。后陆续做过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地位不高的官职,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一)相关事迹

陶渊明的一生,简单地说,可以分为闲居、出仕、隐居三个阶段。

初次做官:陶渊明二十九岁出任江州祭酒,出仕的原因可能有二。第一,可能与他渴望建功立业的早年抱负有关。现在我们心目中的陶渊明往往是一个淡薄名利的隐士,这大体上不错,但实际上并不完全,最起码早年的陶渊明曾颇有壮志,他的《杂诗》说:“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而他的《拟古》则云:“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表现一种任侠的精神。第二,与亲老家贫有关。这一点他诗文中并不讳言:“畴昔苦长饥,投耒去学仕。将养不得节,冻馁固缠己。是时向年立,志意多所耻,……”(《饮酒》)说自己是由于生活困难,年近而立,不得已而出仕的。但这次出仕时间并不长,不久即以不堪吏职而辞职,后来江州又召他为主薄,他也未就任。

第二次做官:约在三十五岁时,他出仕到江陵,担任了荆州和江州刺史桓玄的幕僚。桓玄是一个有野心的军阀,他占据长江中上游,对晋室虎视眈眈,图谋篡夺。陶渊明至江州后,可能看到桓玄并不能帮助自己实现自己的理想,同时对于他企图篡弑的丑剧也很憎恶,于是又产生了归隐之念,在他任镇军参军时所作的《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诗中就说道:“目倦川涂异,心念山泽居。聊且凭化迁,终归班生庐。”任建威参军时所作的诗又说:“园田日梦想,安得久离析?”可见早已是身在仕途,心在园田。恰好在他三十七岁这一年,他的母亲去逝,按古代丁忧规矩,陶渊明便辞职回家了,守丧三年。

第三次出仕:在四十岁时,他出仕先任镇将军刘裕的参军。但是他的心情仍是矛盾的,一方面他有幻想与希望,另一方面又疑虑重重。很可能他与刘裕仍然合不来,所以第二年改官任建威将军刘敬宣的参军。同年八年,他又以“耕植不足以自给”,求任彭泽令。但到了十一月,不过八十多天,就以“不愿折腰向乡里小儿”而辞官。从此以后,陶渊明再未出仕,从四十一岁起辞官至去逝,他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他在家乡有自己的田庄和僮仆,开始一段时期,生活也算安宁自得。有时他也亲自参加一些农业劳动,作为自己的社会观和人生哲学的实践。在这种劳作生活中,与农民有所接近。后来由于农田不断受灾,房屋又被火烧,境况愈来愈恶化。

但他始终不愿再为官求禄。朝廷曾征召他任著作郎,也被他拒绝了。这就是陶渊明一生的大概情况。

(二)主要作品

陶渊明创作了《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等作品,这些文章质朴自然,言浅意深,深为后世推崇。陶渊明对后世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是田园诗的开创者,后世称他为“田园诗人”。田园被陶渊明用诗的手段高度纯化、美化了,变成了痛苦世界中的一座精神避难所。

陶渊明善于将深刻的哲理融入诗歌的形象中,诗的语言朴素自然,表情含蓄委婉,被称为“陶诗中的珠玉”。如《归园田居》组诗的第一首久享盛名,有类似的特点:“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诗大约作于从彭泽令解职归田的次年,抒发回到田园生活的愉悦心情。《归园田居》之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写田园生活,写体力劳动,咏歌自己的理想,显示出理想获得实现的愉快。

陶渊明虽栖身田园,却仍未忘怀现实,也未消沉颓废,这种执著于自己追求的不懈精神体现在诗歌创作中就形成了陶诗的另一种 风格:豪放旷达的“金刚怒目式”,如《咏荆轲》等诗都具有慷慨激昂、悲愤雄壮的风格。

(三)名家评论

(梁)钟嵘:每观其文,想其人德。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诗品》)(宋)欧阳修: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李公焕《笺注陶渊明集》引)(宋)元好问: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论诗绝句》)(近代)梁启超:“自然界是他爱恋的伴侣,常常对着他(陶渊明)笑。”“最能领略自然之美,最能感觉人生的妙味。”(现代)

鲁迅:陶潜、李白在中国文学史上,都是头等人物。

(现当代)朱光潜:渊明则全是自然本色,天衣无缝,到艺术极境而使人思其为艺术。

(四)重要名句

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2)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

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4)纵浪大化中,不喜也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5)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6)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7)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8)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9)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0)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11)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1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13)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细流。

这样我们就较完整地掌握了一个历史人物的写作素材,写作时可以自由地、从容地选择我们需要的材料。

二.高考作文优秀片段

(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国的文人里,又有谁能将心澄净到如此境界,以至于只剩下南山之菊?陶渊明选择了归隐之路。这一路走得潇洒,走得清明。然而,陶潜除了饮酒采菊之外,还做了些什么?这或许连他自己都无法回答。归隐之路为中国无数文人选择,但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言:“自我完善式的道德导致了整体上的不道德。”或许是历史的机缘,促成了一座文学的丰碑。但历史的路若要向前延伸,凭千万个陶渊明能够走出吗?

(二)晋代田园诗人陶渊明也曾热衷于官场,想在仕途上一展自己的抱负。但当他做了彭泽县令,了解到官场的黑暗以后,便毅然辞官归隐,“羁鸟倦旧林,池鱼思故渊”,他还是喜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从此躬耕农田,不问世事。他找到了自己的位臵,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

(三)陶潜伴着“庄生晓梦迷蝴蝶”中的翩翩起舞的蝴蝶在东蓠之下悠然采菊。面对南山,渊明选择忘记,忘记那些官场的丑恶,忘记自己遇到的所有不快,这是心灵的选择,这是过河人在“河”的两岸所做出的明智的选择,这更是明智的“摆渡”。

(四)是那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士,是那个“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的雅人,是那个“戴月荷锄归”的农夫,对!是他,是这享誉文坛百千年的陶渊明。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挂印归田园。他忘却了官场的失意,忘却了仕途的不达,却记住了世人的愿望,写出了心中的圣地——桃花源。

远离尘世,隐归田园,看花开花落。陶渊明生活很清逸,很自由,像蓝天中的白云,像大海中的鱼鳞,因为有菊,那颗渴望自由的心被官场的牢笼束缚太久了,难道没有什么寄托?选菊吧!清新淡雅,与世无争,不正像他不羁的性格吗?是陶诗将心寄托于菊,寻回了一方心灵的净土,也是陶诗让菊带上了品质高洁,与世无争的高姿态帽子流传至今。

(五)一簇簇幽幽香菊在院子里静放,娇美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山涧清泉一直流过家院门口。早上,雾色渐渐散去。透过微薄的阳光,一位老人拿着锄头,提着竹篮,向院中走去。“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他吟唱诗句,步履悠闲地跨进了院子……他便是陶渊明。

幽幽香菊与他为伴,下地耕耘自给自足。闲暇时,便以清泉沏上菊花茶,细细品味;农忙时,便与菊花相枕相依,乐在其中。陶渊明的确生活得自在,他的身上处处洋溢着与众不同清闲与旷达!

(六)背负了太多岁月的阴影,真的让他好累。沉溺于过去,也必将让他丧失了现在和未来,于是,他选择了离开。酣眠的午夜,他一个人,随着孤零零的帆影,踏上了回乡的小船。月光还是黯淡的,四周还是静谧的。他的衣袖随风飘摇,但此时,他却拥有几分坦然,几分欢喜。全新的生活随着初升的太阳,就要开始了,他与朋友、家人一同早出晚归享受着田园之乐,他与他们一起品尝着粗茶淡饭,享受着那一分简单无忧的友情以及难得的亲情。(这段小文为我们点染了陶渊明的远离官场的轻松、归途之乐和田园之致,在叙述中不乏精美、自然的语言点缀。)

(七)小船在水面轻轻摇荡、漂浮着,微风飘飘柔柔地吹拂我的衣衫,轻轻暧暧地爱抚我的面颊,踏着山雀的歌韵,我醉饮船前船后的山泉。青山回响着船桨的激水,将我所有的乡愁揉碎。眼前是一帧浓浓淡淡的黑白照片,两岸静卧的野草是它的背景。我倾听鸟的对唱,虫的独吟。阳光斜洒,洒满我回家的路。远远的,能看见那个宁静而温馨的茅屋,笼罩在淡烟里,飘渺虚无……(这是一篇情景交融最好体现的作品。那种无忧的恬淡如闲适的中国画,一缕一缕向我们走来,小船、微风、歌韵、阳光组合成了一幅似静又动的画面。陶渊明就生活在那样的环境里,我们才知道,距离我们那么遥远的五柳先生竟是这样的洒脱、无羁。)

(八)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陶渊明大约是很寂寞的,把他引为知己者应该已经很少。人们要关心收入、职称、住房,关心孩子的学习、就业、婚姻,关心上司的意图甚至神情,关心自己的仕途升迁……心被各种现实问题塞满的现代人,哪里有闲工夫如陶老夫子一样去观松赏菊,引酒赋诗呢?特别是在某些以所谓弘道济世、气干青云自诩的人的心中,这“中国第一大隐”官场失意便避世无为的态度更让他们不屑,比起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来,那不啻有霄壤之别。

(九)我们怎样在喧嚣的尘世让心中积郁的块垒消散,怎样在繁杂的市声中让浮躁的心灵宁静,穿越时间隧道,在陶渊明的南野田园中飘荡,与寂寞的诗魂倾心交谈,或许能让甘泉涌过荒漠,在胸中流出一片绿洲。且让我们想像一下陶夫子归家时的情景。宽袍大袖,迎着轻爽的河风,立于船头的陶公,在这样的晨光熹微中,奔向温馨的家居。他的神态是那样的幸福、轻松、安详、超脱,这时的他实实在在像一只“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小鸟呢!

(十)陶渊明是寂寞的,这寂寞就在一个真字,真性情,真言语,真行为。要做到这一个真字,还真需要一番勇气和智慧。在矢志不移和随波逐流之间,在现实利益和神圣价值发生冲突时,选择的天平最终将偏向哪一端?这是一个随时随地都在发生的问题。“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人生是短暂的,人生需要旷达。现代人,守住内心的寂寞,别让心灵蒙尘,因为寂寞是一种美丽,寂寞使人诗意地安居!三.作文示例

上帝的账单

站在历史的河畔,漫瞅那一道道鸿梁,翻阅素养的楷模: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而不悔;霸王泪洒江东岸,一瞬成鬼雄;虞姬心随项王去,化作矛尖花;张骞扶着驼铃走,一心向天山;卫将军旌旗飞舞,奔向大沙漠;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能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与采菊;唐太宗载舟为民,创贞观之治;南唐后主伴寂寥,佳作不间断;康熙帝英明神武,亘古永铭记……回眸历史沧桑,掩卷长思,荡气回肠。三分啸成剑气,无处不散发着素养的光芒。

穷则独善其身。

因为我知道,中国的文人总是在出世与入世之间犹豫、徘徊。苏子想到了出世,就会增加犹豫与徘徊的痛苦。你想那陶渊明,我从来都质疑于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从来都质疑于他的“欲辩已忘言”,我总想在那句“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后面,加上一句,你会不为六斗米折腰吗?六斗不够,八斗呢?这总是有种酸溜溜的意味。我所钟爱的苏子啊!你怎能以此为效呢?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晋陶渊明,大家是顶熟悉的了,他就是“出淤泥而不染”、近墨而不黑的代表,在官场腐朽,民怨载道的封建社会里,陶渊明能自守清节、出而不染,实在不是一件易事。老一辈革命家朱德同志在未参加革命之前,也是“军阀”出身,但他也能入能出,不忘高风亮节,而始终为中国革命事业奔走不息,亦为当世万流景仰。由此可见,近墨者完全可以不黑甚而至于更红。

镜乃一种品格,既然是品格,则有高尚与低劣之分。陶渊明选择“不为五斗米折腰”,是自尊;李白选择“直挂云帆济沧海”,是自强;苏轼选择“一蓑烟雨任平生”,是豁达。他们各有所爱的“镜”,他们各自选择自己所坚持的秉性。然而选择“低劣镜”的人亦有之,“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太宰嚭便在吴王面前为越国求情,是奸臣,是越国的叛徒;“张昌宗恐太后—日晏驾,为元忠所诛,乃谮元忠与戬私议”,是小人的行为,是遭人唾弃的国贼。然人各有“志”,我们无法改变他人对镜子品格的选择。

与陶渊明对话

陶兄:

久仰您陶渊明隐士之名,今日我有幸与您交流真是甚幸。也劳您在百忙之中指教。

近日,我拜读您的大作,深深地为您之“不为五斗米折腰”所震撼,深深地为您之“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为”折服,深深地为您之“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感慨,深深地为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闲适羡慕。您之大作无一不表现出您对污浊社会的憎恶,您之大作无一不表现出您对闲适田园生活之喜爱。酒,是您之钟爱;诗,是您之精神寄托;菊,是您之品性化身。

您居陋室而不悲,因为那里没有污浊;您常食不果腹而不急,因为您有精神食粮;您的庄稼“草盛豆苗稀”而不烦,因为您的志向没有违背您的初衷……

我对您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我和陶兄一样,十分喜爱菊。菊,乃花之隐逸者也。可我有一事不明。隐,就能解决根本问题吗?隐,不就是在一味的逃避吗?为什么不学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为什么不像梅“零落尘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与其一味逃避,不如与那污浊社会一搏,哪怕是以卵击石也留的千古美名。

我还有一事想请教陶兄。酒,乃是文人墨客们皆爱之物。苏轼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曹孟德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写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边塞诗人之“葡萄美酒夜光杯”……可到最后有哪个不是“借酒消愁愁更愁”啊。既然如此,为何还要喝的大醉增加自己的苦痛呢?陶兄您也可谓诗坛中爱酒而著名的人。您能告诉我原因吗?您是否亦是为了逃避而用酒麻醉自己的心灵,用酒为自己的处境诉不平,用酒为自己的灵魂疗伤呢? 我所问有何不对之处,还望陶兄您海涵。我也希望陶兄您能“他人皆醉我独醒”,希望您能勇敢的面对现实,成为污浊社会中的一枝独秀。

人各有志,只要您认为自己所为没有违背原则,则此生无撼矣!就此搁笔,打扰了!

您之崇拜者

走近陶渊明

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以也。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题记

夕阳西下,留下一片执著的余辉也渐渐隐去,皎洁的月光升上枝头,落在书页,泻在笔尖,日复一日的循环使生活变得不像样子,天地间的真善美都消失了吗?无奈的回响又一圈圈的荡漾开去,投入历史的波流激起阵阵涟漪……

竹篱密密,杨柳依依,烟云舒展,菊点宁静。您就居于这里。每日耕田,饮酒,吟诗,享乐,无时无刻不在表露着您的真,真性情,真言语,生活中要想做到这样一个“真”字倒还是真需要些勇气与智慧。您在随波逐流与矢志不移之间终是选择了您的真理:宁静,和谐。

在政治权利沉重,却又无比黑暗的时候,您硬是放弃了不易得来的彭泽县令,归隐田园,您带着与众不同的清新与旷达,寻回一方心灵净土。这是您的生活,您的追求,滚滚红尘的阵阵厮杀,只不过是您窗前的一阵风.一串雨罢了。在最昏暗的日子里,灵魂深处却充满阳光。这就无愧于您选择了归隐之路,这一路走得潇洒.清明!

现在您的生活已经很接近于您的理想了:在这个远离尘世的村落,每日的耕田劳作,自得其乐,又有香菊清酒于您相伴,那高洁品行的菊花不正如您吗?祥和幽静,纤尘不染。那诠释情怀的酒不也是您的最爱吗?与生和谐,远离凡尘。伴着它们,您可以真真正正地享受生活。

您的生活抑或说您的归宿就是归隐,那是最清逸.最高上.最自由的人生,那也是您的人生。做一个无忧无虑.心地向善.智慧而又快乐的老人,您一生无憾。因为您的心界即是幽静的,高洁的,政事的污浊必定无法搅扰您的生之和谐。

面对南山,您似乎彻底忘记了那些不快,选择了坦然淡泊的心态。您可以“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自己心境的了解与共鸣才是真正的天籁之声,琴上无弦又何妨?您能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自己生活闲适,而不必“心为行役”,自然游目骋怀,参透自然。您告诉我,在污浊社会也不能随波逐流;您告诉我,人生是短暂的,人生需要旷达;您告诉我,无论任何时候都要做那个自然.完整的自己;您告诉我,“真”,永生不灭……

仿佛是灵魂回到内心,我猛地惊醒,窗外还是黯淡的.四周还是静谧的,而我心中,却多了几分坦然,几分宁静…… 把酒东篱:陶渊明

他来了,带来了一阵阵菊香,带来了与自然相合的阔达心境。面对官阙,他选择了归园,选择了自然的那份恬适。他追求的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他有着“阡陌交通,落英缤纷”的理想;他绽放了压在心底的那份“自然”。他的丰碑永远树立在田园郊野之上。

一位老者,在落英缤纷的桃源深处,用人生舞着一曲淡泊,却在进退间遗万世芬芳。依稀记得,有这样一位老者,无奈望着家徒四壁,望着操劳的妻,望着渴求的儿,迫于生活,他怀抱满腹经纶,依依惜别了故乡的青山,故乡的绿水,奔走仕途……

他曾在满朝文武勾心斗角的风口浪尖,舞着一曲对名利地位的淡泊,以坚守的步伐,踏出清高的旋律,遗万世的芬芳。

依稀记得,有这样一位老者,愤怒地望着钱财万贯,望着昏暗的官场,望着佳肴美人的颓废,迫于不满,他怀抱满心厌恶,毅然告别了江城的深府,江城的大殿,上任参军…… 他曾在市俗纷乱歌舞升平的纸醉金迷里,舞着一曲对荣华享乐的淡泊,以轻蔑的步伐,踏出桀傲的旋律,遗万世以芬芳。

依稀记得,有这样一位老者,满足地望着春色满园,望着倦飞知返的鸟,望着涓涓细流的泉,为免于玷污,他怀抱满心悔恨,匆匆回到了故乡的田园,故乡的山水,远离尘市…… 他曾在硕果累累田间丰收的满目金色中,舞着对谷物满仓的淡泊,以轻盈的步伐,踏出悠然的旋律,遗万世以芬芳。

“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一位老者感慨着,田园都将荒芜了,以心为形役的自己怎能不归?

“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一位老者决然脱掉华丽的官袍,那些华丽如何比得上朴素?那些贪图如何比得上淡泊?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位老者就这样断绝了世俗,归居田园,以山为钵,以水为酒,饮着归真返璞,饮尽一生。

历史的诗坛多少次风起云涌,诗坛的天空多少次云卷云舒,天空又多少次变幻无穷…… 然而,灯火阑珊蓦然回首时,我依然可以看到这样一位老者舞着一曲淡泊,桃花在他身边纷纷落下,遗留万世芬芳。美哉!陶公

庐山脚下,栗里小村,几栋茅屋,烟云舒展,竹篱密密,杨柳依依。陶渊明就居于斯。每日,他或耕地、种园,或读书、饮酒。陶公“性乐酒德”,端起酒杯,就远离了凡尘,就仿佛臵身先于他100多年的“竹林七贤”弹奏的韶乐之中。在那激扬的生命乐曲里,他相识了以酒以诗为命的“七贤”之一刘伶。常于醉眼朦胧中,恍惚看刘伶出门带一壶酒,叫随从带一铁锹,说:“死便埋我。”

陶公竟拍案叫绝,引为知己。一次,陶公的好友颜延之出任始安太守,路过浔阳,临别前留了两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有时陶渊明做东在席上喝酒先醉,便向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

陶渊明慧性别具。一张无弦琴,伴他终生。和朋友饮酒之后,或独对明月的静夜,常常抚弄这张无弦之琴。他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把一顶小小的乌纱,换成了一件宽大的布衣。陶公隐居的日子,一个个朝廷在变更。在他的一生,三个朝代,十个皇帝,都如镜花水月一瞬即逝。滚滚红尘的阵阵厮杀,在他看来,不过是窗前一阵风,一串雨罢了。

做个无忧无虑、心地善良的田园诗人,做个智慧而快乐的老人。在陶公的诗文里,无处不流露着这种酷爱人生的情感。

在最黑暗的日子里,灵魂深处却充满灿烂阳光。陶公能这样。

在古代高人韵士的眼里,隐逸是一种最高尚、最自然的人生。陶渊明的好朋友颜延之称他为“幽居者”,稍后的沈约把他请进《宋书隐逸传》,跟着钟嵘又封给他“古代隐逸诗人之宗”的桂冠。于是陶先生成了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隐”。可陶渊明并不是真正看破红尘、心如止水的“隐士”,他的隐逸,不是出于对人生意义的虚无主义理解,他要逃避的是无可奈何的政治,而不是生活本身,他曾这样歌吟: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公心界空灵、幽美。他像一个纯真的孩童,唱着无邪的的歌。他以精进的人生态度获得了他所特有的与生和谐的感觉。也是这种生之和谐,丰富了汉文学伟大的诗歌和散文。

在栗里那栋茅舍里,陶渊明度过了许多不眠之夜。在漫漫长夜里,他要为所有的人设计一个最辉煌的宫殿。一个黎明,他心里的菩提树繁花绽放啦,于是,诞生了《桃花源记》。人与路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站在喧嚣的历史舞台,叩问际会的风云,聆听先代哲人的足音。同是华夏文坛上的巨人,陶潜、屈子、李白却走出了不同的人生之路。究竟后人应沿着何人的路前行?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国的文人里,又有谁能将心澄净到如此境界,以至于只剩下南山之菊?陶渊明选择了归隐之路。这一路走得潇洒,走得清明。然而,陶潜除了饮酒采菊之外,还做了些什么?这或许连他自己都无法回答。归隐之路为中国无数文人选择,但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言:“自我完善式的道德导致了整体上的不道德。”或许是历史的机缘,促成了一座文学的丰碑。但历史的路若要向前延伸,凭千万个陶渊明能够走出吗?

我放弃了归隐之路。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子从长长的历史甬道中走出,带着一身正气凛然,带着满腹诗书才华,然而个性的棱角在世故的社会中又何以保全?于是,为了皓皓之白,为了独醒于世,屈子选择了“悲壮”之路。在滔滔的汨罗江水中,他将自己洗刷地如此透彻清澄。但当他忘记了混浊的天下之时,他又何曾记得还有千万的百姓与自己远大的理想? 屈子之路虽壮,却承受不了沧桑重荷。

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走着笑着红尘,走着辞别故友。一壶浊酒,“歌遍山河八万里”; 一叶轻舟,“惟见长江天际流”。

然而李白同样是位被上苍嫉妒的文人啊!嫉妒他的人——年少英才;嫉妒他的诗——出水芙蓉。

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

翰林遭贬,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流放夜郎,他“凤歌笑孔丘,一生好入名山游”!

李白所走的路更让我佩服。这样说虽有失公平,但我仍然觉得,李白人生路上的磨难哪里比陶潜与屈子少呢?但他却一直在走,因为他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一块宝玉,在僵硬的政治舞台上磨来折去,却无半点玷污与磨损!

陶潜人生之路的选择,是其志趣的表现;屈子人生之路的选择,是其个性的张扬。而李白人生之路的选择,是其乐观的写照!

我将沿着李白的路往前走,无论路上有多少荆棘,我坚信,只要一直在走,脚下总会有一片康庄大道!

不同的人选择不同的路,我将沿着李白的路……

菊花人生 一簇簇幽幽香菊在院子里静放,娇美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山涧清泉一直流过家院门口。早上,雾色渐渐散去。透过微薄的阳光,一位老人拿着锄头,提着竹篮,向院中走去。“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他吟唱诗句,步履悠闲地跨进了院子……他便是陶渊明。

幽幽香菊与他为伴,下地耕耘自给自足。闲暇时,便以清泉沏上菊花茶,细细品味;农忙时,便与菊花相枕相依,乐在其中。陶渊明的确生活得自在,他的身上处处洋溢着与众不同清闲与旷达!

可是,他真的活得像世人所说的那样:处于桃源之地,与世隔绝,别有洞天?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够充分地理解他那决然离开人人都认为是幸福生活的官场情怀?能够体悟出他那处在世俗纷争、虚伪污浊的官场中的苦痛与无奈?他明白,凭借一个人的能力,是根本无力挽回历史潮流的。既然这样,他就没有必要留恋,就只有选择愤然出世。也只有他自己明白,他走得无奈,走得悲伤,走得落寞,甚至还有几分凄凉。他痛恨自己的志向竟被这浑浊的世俗掩埋,他嗟叹自己的才华竟在这官场中充分地施展。他只有内在心里矛盾,在内心痛苦,从而派生出外在的“菊花”情结,“菊花”人生。

于是,陶渊明希望自己“入”则清闲、自在,忘记一切,超凡脱俗,回归自然;“出”则大济天下,兼济贫穷百姓,以文穿透社会,抒写人生情怀。或许正因为他的抑郁和极度挣脱,使得他在战胜世俗,战胜自我的拼搏中,给了世人一种惊世骇俗的超然,一种出乎寻常、回归自然的超越自我的静美。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陶渊明“出乎”的,便是外在的豁达、潇洒;“入乎”的,似乎就几近于闲情、雅致了。我们常常只看到陶渊明简单的怡然自得、情趣盎然的“出乎其外”,却不知,他的思想挣扎、心情苦闷而复杂的“入乎其内”。或许有人说他超然,或许有人说他超傻,这些,相对与他而言都并不重要。在陶渊明的眼中,重要的是菊花,是对人生,对自然的真爱,是他对超越平常人生的与众不同的全部诠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让我们分明地看到了一个超凡脱俗的陶渊明,端一盅菊花茶,悠然地品味着他的菊花,“出”世与“入”世的统一!

谈意气

仰观迢迢历史长河,生命的突起与泯灭渺若沧海一粟。然而是什么,宛如雷电般划出的生命冲撞,在生命的天空挂起一道道彩虹,给后世留下一流的品格,一流的生命注解? 是那穿越时空,千年永不褪色的意气啊!多少年来,“意气”以其丰富的内涵,给人的精神注入活力,给人的生命增加了深度。

是那魂葬乌江的西楚霸王吗?身后,乌江水荡涤着你的伟岸。回想起你釜破舟沉,回想起你气吞残虏,你的眼泪融入乌江。于是在那个凄风苦雨的夜晚,你毫不犹豫地举起了手中的利剑,让乌江见证了一个伟大生命走向孤傲,走向灭亡。对于你,众说纷纭:假使学着勾践“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忍辱负重,历史即会改写。但你只是挥挥衣袖:是男儿,就该金戈铁马去,马革裹尸还!千年之后,乌江依旧荡起汹涌波涛。不肯过江东的项羽啊,你可知:乌江水翻滚着的每一朵浪花,都饱含了人们对你的虔诚和景仰?帝王之椅没有为你留下位臵。你却凭力能扛鼎的气概和视死如归的意志永刻墨青,千秋万世散发着琉璃般的光芒。

是那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吗?当你吟着《归去来兮辞》一路踏歌而来,历史的画面在那一刻是那样清晰。五斗米又怎样?男儿铮铮,怎可让心灵沉淀上俗世的浮华?戴月“荷锄归”,是你志趣的归宿;不为五斗米折腰,是你不屈的性格。当清晨的露珠顺着叶尖滑向掌心,你会心地笑了。这露珠融着你的笑容,让心灵如此熠熠生辉。

在那令人难堪的年代,你选择的是所谓的闲适。你只是扛着锄头,静静地站在东晋的一角,却足以让所有达官贵人、做作文人黯然失色。你以独特的志趣和性格真正在流星划破天际之时与岁月长河完美对接。

与这些伟人相比,我不过是沧海一粟。然而我愿意循着伟人的足迹,去继承那份属于中华人的“意气”。

从三月的樱花到五月的芙蓉,一个个日子在瞬间溜走,心中的梦在笔端滑过。高三的日子,可以选择激荡,可以选择平静。但我们应该选择的,是不屈不挠的奋起!风沙走石来过,我们还要面对前方的丛林。我们意气风发,我们慷慨激昂,我们破釜沉舟,为的只是六月这份破茧成蝶的美丽。

俯仰古今,我似乎听到有一种声音从时空那头呼啸而来——这是历史对意气的呼唤与渴求。因为:只有这份独属于中华的“意气”,才能承载起这份深情厚重永不褪色的中华历史,才能造就中华人最挺直的脊梁。于是,中华民族最强劲的脉搏,跳动不息。

隐者颂

掬一捧月色,凝成暗夜的菊香 引两怀清风,拂醒南山的曙光

穿过东篱的栏栅,你认清斗米中的昏浊 背负荷月的草锄,你遗忘沾露后的衣裳

踏着落英缤纷,你寻寻觅觅桃源梦境 追着尧舜足迹,你隐隐匿匿南山菊影

没了罗绮华服,你披起晚霞织就的布衣更显高贵 没了轻车香马,你踩着泪光延伸的路途更觉舒畅 勇于放弃

敢于清高

于是你笑了,笑声中你双眸闪亮,眼神滑过一丝哀伤 隐者,不就是一个隐匿疼痛,愿意被遗忘的勇者吗 舞一曲淡泊,遗万世芬芳。

第三篇:人物类作文经典素材及使用范例素材四——孙膑(本站推荐)

人物类作文经典素材及使用范例素材四——孙膑.txt精神失常的疯子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正常的疯子!人物类作文经典素材及使用范例素材四——孙膑课堂经典诗歌精编

一、孙膑简介

孙膑,战国时代著名军事家,孙武后裔。齐国阿(今山东阳谷东北)、鄄(今鄄城北)一带人,主要活动于齐威王时期。

(一)人物事略

师从鬼谷子

孙膑,自幼聪慧。不幸幼年丧父,二哥孙虎因兵乱走失。孙膑立志拜师学艺,造福百姓。当时楚国有位学者,姓王名栩,精通兵法,武艺高强,隐居鬼谷山中收徒传艺,世人尊称鬼谷先生,孙膑于是学艺于鬼谷先生。与孙膑一起学艺的还有庞涓、苏秦、张仪,被后人称为鬼谷四友。

因才遭妒

庞涓是其同学,孙膑勤奋好学,为人忠厚,与师兄弟们相处和善。而庞涓却心胸狭窄,骄傲自大,嫉贤妒能。庞涓比孙膑先下山,做了魏惠王的大将军。他自认为才能不及孙膑,就悄悄派人召孙膑到他那里共事。等孙膑到了以后,庞涓设计陷害孙膑,削去了他的两只膝盖骨(古代称为膑摈刑),想使孙膑的才能不得显现于世。这是孙膑这一名字的由来。

逃魏奔齐

孙腔被削去了膝盖骨后,成了残疾人,并且是受人贱视的刑徒。有一天,他听说齐国的使者到了魏国郡城大梁,就以犯人的身份秘密地会见了齐使,陈说自己的遭遇、行军布阵的策略及政治主张。齐国的使臣大为感动,认为他是个难得的人才,就偷偷地用车把他带回齐国。

赛马显才

孙膑到齐国时,齐威王即位不久。齐国王公贵族常以赛马为乐。有一次,孙膑去看田忌和齐威王赛马。孙膑出主意说:将军先用下等马和威王的上等马赛,再用上等马和他的中等马赛,用中等马和他的下等马赛。田忌照做了,结果一负两胜。以往比赛,田忌都输给了齐威王,这次齐威王对田忌突然赢了自己感到奇怪,就问他用的是什么办法。田忌借机将孙膑推荐给齐威王。齐威王召见孙膑,跟他谈论兵法和治国之道,威王衷心信服,遂以为师。

围魏救赵

公元前354年,赵国出兵攻占了卫国的漆和富丘,卫国原来就依附于魏国,当受到赵国的军事压力后,卫国屈服了。魏惠王为了夺回属国,以庞涓为将率军伐赵,兵围邯郸。次年,邯郸在久攻之下己岌岌可危,赵国便向齐国求救。齐国应赵国之请,以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军救赵。孙膑向田忌提出批亢捣虚、疾走大梁、攻其所必救的战略。田忌依计而行,令一部轻兵乘虚直趋魏都大梁,而以主力埋伏于庞涓大军归途必经的桂陵之地。魏惠王见齐军逼进,急令庞涓回师自救。刚刚攻下邯郸的庞泪闻大梁告急,急率疲惫之师回救。至桂陵时,遭到齐军迎头痛击,几乎全军覆灭,庞涓仅以身免。

马陵之战

公元前342年,魏国发动对韩国的战争。韩国遂派使向齐国求救。齐威王采纳孙膑深结韩之亲而晚承魏之弊的建议,在魏韩两国几经激战,韩危魏疲之际,再次以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韩。孙膑依然采用围魏救赵的计策,率兵长驱魏境,兵锋直逼大梁。魏国鉴于桂陵之战的教训,遂撤韩国之围,调十万大军,以太子申为上将军、庞涓为副,准备与齐军进行一场战咯性决战。孙膑为调动敌人,创造战机,果断引兵东撤。他命令军队进人魏境先砌十万人做饭的灶,第二天砌五万人做饭的灶,第三天砌三万人做饭的灶。庞涓行军三日,特别高兴地说:我就知道齐军胆小怯懦,进人我国境才三天,开小差的就超过了半数啊!于是放弃了他的步兵,只和他的轻装精锐部队,日夜兼程地追击齐军。孙膑估计他的行程,当晚可以赶到马陵。孙膑就叫人砍去树皮,露出白木,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命令一万名善于射箭的齐兵,隐伏在马陵道两边,说:晚上看见树下火光亮起,就万箭齐发。庞涓当晚果然赶到砍去树皮的大树下,看见白木上写着字,就点火照树干上的字,上边的字还没读完,齐军伏兵就万箭齐发,魏军大乱,互不接应。庞涓自知无计可施,败成定局,就拔剑白刎,临死说:遂成竖子之名!齐军就乘胜追击,把魏军彻底击溃,俘虏了魏国太子申回国。孙膑也因此名扬天下。

回归田园、著书立说齐宣王拜田忌为右丞相,孙膑为左丞相。不料一些朝中权贵大臣不断向宣王进谗言,宣王起了疑心。孙膑知道后,即劝田忌一同弃官隐居。孙膑回到自己的老家,在这里写成了《孙膑兵法》继承和发展了《孙子兵法》的军事战略思想,这是一部享誉世间的兵家宝书。

(二)名家点评

(唐)周昙:曾嫌胜己害贤人,钻火明知速自焚。断足尔能行不足,逢君谁肯不酬君。(《孙摈》)

毛泽东:攻魏救赵,因败魏军,千古高手。

韦辛夷:化友为敌,欺人人欺,妒嫉是这场战争(马陵之战)极具戏剧化的内涵所在。

二、历史故事

魏惠王也学秦孝公的样,要找一个商鞅式的人才。他花了好些金钱招徕天下豪杰。当时有个魏国人叫庞涓的来求见,向他讲了些富国强兵的道理。魏惠王听了挺高兴,就拜庞涓为大将。

庞涓真有点本领。他天天操练兵马,先从附近几个小国下手,一连打了几个胜仗,后来连齐国也给他打败了。打那时候起,魏惠王更加信任庞涓。

庞涓自以为是了不起的能人。可是他知道,他有一个同学齐国人孙膑(音bìn),本领比他强。据说孙膑是吴国大将孙武的后代,只有他知道祖传的《孙子兵法》。

魏惠王也听到孙膑的名声,有一次跟庞涓说起孙膑。庞涓派人把孙膑请来,跟他一起在魏国共事。哪儿知道庞涓存心不良,背后在魏惠王面前诬陷孙膑私通齐国。魏惠王十分恼怒,把孙膑办了罪,在孙膑的脸上刺了字,还剜掉了他的两块膝盖骨。

幸好齐国有一个使臣到魏国访问,偷偷地把孙膑救了出来,带回齐国。

齐国大将田忌听说孙膑是个将才,把他推荐给齐威王。齐威王也正在改革图强。他跟孙膑谈论兵法后,大为赏识,只恨没早点见面。

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派庞涓进攻赵国,围了赵国的国都邯郸(音hándān,今河北邯郸西南)。第二年,赵国向齐威王求救。齐威王想拜孙膑为大将,孙膑忙推辞说:“不行。我是个受过刑的残废人,当了大将,会给人笑活。大王还是请拜田大夫为大将吧。”

齐威王就拜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发兵去救赵国。孙膑坐在一辆有篷帐的车子里,帮助田忌出主意。

孙膑对田忌说:“现在魏国把精锐的兵力都拿去攻赵国,国内大多是些老弱残兵,十分空虚。咱们不如去攻魏国大梁。庞涓听到了,一定要放弃邯郸,往回跑。我们在半道上等着,迎头痛击他一顿,准能把他打败。” 田忌就按照这个计策做去。庞涓的军队已经攻下邯郸,忽然听说齐国打大梁去了,立刻吩咐退兵。刚退到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地方,正碰上齐国兵马。两下里一开仗,庞涓大败。

齐国大军得胜而归,邯郸之围也解除了。

公元前341年,魏国又派兵攻打韩国。韩国也向齐国求救。那时候,齐威王已经死了。他的儿子齐宣王派田忌、孙膑带兵救韩国。孙膑又使出他的老法子,不去救韩,却直接去攻魏国。

庞涓得到本国的告急文书,只好退兵赶回去,齐国的兵马已经进魏国了。

魏国发动大量兵力,由太子申率领,抵抗齐军。这时候,齐军已经退了。庞涓察看一下齐军扎过营的地方,发现齐军的营盘占了很大的地方。他叫人数了数做饭的炉灶,足够十万人吃饭用的。庞涓吓得说不出话来。

第二天,庞涓带领大军赶到齐国军队第二回扎营的地方,数了数炉灶,只有能够供五万人用的了。

第三天,他们追到齐国军队第三回扎营的地方,仔细数了数炉灶,只剩了两万人用的了。庞涓这才放了心,笑着说:“我早知道齐军都是胆小鬼。十万大军到了魏国,才三天工夫,就逃散了一大半。”他吩咐魏军没日没夜地按着齐国军队走过的路线追上去。

一直追到马陵(今河北大名县东南),正是天快黑的时候。马陵道十分狭窄,路旁边都是障碍物。庞涓恨不得一步赶上齐国的军队,就吩咐大军摸黑往前赶去。忽然前面的兵士回来报告说:“前面的路给木头堵住啦!”

庞涓上前一看,果然见道旁的树全砍倒了,只留下一棵最大的没砍,细细瞧去,那棵树的一面还刮去了树皮,露出一条树瓤来,上面影影绰绰还写着几个大字,因为天色昏暗,看不清楚。

庞涓叫兵士拿火来照。有几个兵士点起火把来。趁着火光一瞧,那树瓤上面写的是:“宠涓死于此树下。”

庞涓大吃一惊,连忙吩咐将士撤退,已经晚了。四周不知道有多少箭,像飞蝗似的冲魏军射来。一时间,马陵道两旁杀声震天,到处是齐国的兵士。

原来这是孙膑设下的计策,他故意天天减少炉灶的数目,引诱庞涓追上来。他算准魏兵在这时辰到达马陵,预先埋伏着一批弓箭手,吩咐他们只等树下有火光,就一齐放箭。庞涓走投无路,只得拔剑自杀。

齐军乘胜大破魏军,把魏国的太子申也俘虏了。

打这以后,孙膑的名气传遍了各诸侯国。他写的《孙膑兵法》一直流传到现在。

三、素材运用

话题1:磨难

材料加工:

中国兵法是在天下倾覆、生灵涂炭中概括出来的学问,掌握中国兵法思想有两个必由途径:一是胸怀天下安危,躬身实践,在实践中舍得拿身家性命去拼赌,在腥风血雨中闯荡,获得胜利者自然成为兵法大家:一是潜心兵法研究,身罹磨难,在磨难中体悟兵法思想,在书本上钻研只能掌握中国兵法的皮毛,磨难才出真功夫,身罹磨难才能掌握中国兵法的精髓,在钻研过程中身受磨难,在身受磨难中反复钻研者自然成为兵法通家。舍此两个途径不能掌握中同兵法的精髓,从书本到书本只能掌握中国兵法的言辞,夸夸其谈,无济于事。孙膑就是在研究中国兵法的过程惟一一个躺在辎车上谋划战争策略的大军事家,这不能不让曾经躺在担架上谋划中国革命战略的毛泽东感慨赞叹。(《攻魏救赵千古高手》节选)

话题2:理智与良知

材料加工:

鲁迅先生说:革命的被杀于反革命的,反革命的被杀于革命的。不革命的的或当作革命的而被杀于反革命的,或当作反革命的而被杀于革命的,或并不当作什么而被杀于革命的或反革命的。(《而己集·小杂感》)暴力在夺取人的生命的同时,也取消了人的终极价值。在权力的平台上,人只是一个任人摆弄的物件。无论屠杀者寻找如何完美和貌似合理的借口,都难以直面无辜的生命。比寒光闪闪的屠刀更无情的,是可怕的恶的循环。

孙膑虽然没有膑骨,但仇恨使他冲上战场,两块膑骨,像两颗种子,生出两柄复仇利剑。一剑刺出桂陵之战,歼敌两万,俘敌七万。围魏救赵,声震天下。一剑刺出马陵之战,射死庞涓,歼敌三万,俘敌五万。减灶之计,千古流传。可是,他把庞涓射死了,膑骨之痛就没了?以杀止杀、以战止战只是魔鬼逻辑,在你死我活的生存态势中,人类的理智与良知化为乌有。身体的劫难并没有换来心灵的白由,生命变成了复仇的工具。(《刺痛千年的麻木》节选)

话题3:转化

材料加工:

鞋的历史,己相当久远。大约在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即出现了兽皮缝制的最原始的鞋。每一种鞋,都有自己的历史沿革。皮靴是战国时孙膑发明的。孙膑被庞涓敲碎了膝盖骨后,不能行走,就用硬皮革裁成“底”和“帮”,然后缝成高皮靴。孙膑就穿着这种皮靴乘车指挥作战,打败庞涓。尖头鞋发源于法国。据说,是一个伯爵为了掩饰他那双畸形脚而做的。后来人们觉得它的式样新鲜奇特,争相仿效。高跟鞋源于法兰西国王路易十四。当时,路易十四苦于自己身材矮小,不能在臣民面前充分显示他高贵的气度,就吩咐手下人为他定制了一双高跟鞋。此后法国贵族男女们纷纷仿效,并很快传遍全国乃至欧洲大陆。这些发明怪鞋的人,发明之时,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些本来为掩盖缺陷的作品会转化为时髦的装束。(《鞋的由来》节选)

话题4:妒忌

材料加工:

寓言诗《鸟的评说》讲的是:麻雀说燕子是怕冷的懦夫,燕子说黄鹂徒有一身美丽的装束,黄鹂说百灵声音悦耳动机不纯„„总之,众鸟都只会发现对方的缺点:即使是优点,也被认作了缺点。这则寓言诗想告诉人们这么一个道理:应正确对待别人的优点。

不能正确对待别人的优点,就难以有大作为。战国时的魏将庞捐,曾与孙膑同学兵法,对孙膑才智过人由嫉妒进而心生恶念,使孙膑受了苦刑,而他自己最终也恶有恶报,兵败身亡。三国时的周瑜,年少有为,前途无量,但气量狭小,不是虚心学诸葛亮足智多谋、料事如神的优点,而是心生嫉妒,发出了“既生喻,何生亮”的哀叹,最后忧愤而死。

庞涓、周瑜二人本来都可以更有作为,但因为不能正确对待别人的优点,心生嫉妒,想挤掉对方,结果不但没学到对方的优点,还断送了前程,赔上了性命。这危害可谓大矣!(《写作中样例教学法的运用》节选)

话题5:变通

材料加工:

孙膑归齐以后,先隐居在齐将田忌幕下,在一次赛马游戏中,他用“以盈去虚”的战术,助田忌胜威王而崭露头角,得到齐威王的赏识和重用。田忌赛马,谁都会称赞孙膑的聪明。孙膑之所以聪明,这与他善于“变通”的思维分不开。在解决问题时,人们较多按常规去思考,为何不从另一个角度、另一个侧面去思考?这样思维就具有了发散性。

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发散思维与创造力有直接联系,因此,应有意识地培养、训练我们的发散性思维,即从思维的独创性、变通性、流畅性人手,逐渐养成我们多面向、多角度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习惯。(《善于“变通”的孙膑》节选)

话题6:低头

材料加工:

“该低头时就低头!”为什么暴风雨过后碗口粗的大树会折断,但纤细的竹子却仍完好无损呢?因为风来则竹弯,风大则竹更弯,风有多大,竹有多弯。而风雨后,竹子仍旧那么直。是啊!竹子一弯风雨过,那人一低头不必要的麻烦不也就过了吗?孙膑一低头,成为一代军事家,否则他也只是黄泉路上一个孤魂野鬼罢了。

总之,做人要忠要义,但不要迂:要善要信,但不要任人欺:要有骨气,但不可太固执:要会变通,但不可太圆滑。“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天空之外,你还可有一番作为!(《也说屈原》节选)

四、成品展示

从泪走到血

——孙膑访谈手记

孙膑,战国人,我国古代著名军事家,著有《孙子兵法》一部。经多次邀约,我终于在两千年后的一个秋夜采访到了他。

梅子煮酒,梅雾氤氲,酒香浓烈,我与孙膑相对而坐,话题由“剜膑”切入。

一、荒凉的枯泪

记者:孙膑先生,您智谋过人,心思缜密,却遭庞涓毒手,被剜双膑,请问您对此有何看法?

孙膑(沉默片刻):我与庞涓,同师鬼谷,同习兵法,拜为兄弟,亲如手足。我从来没想过他会加害于我。作为一个谋士,我熟谙兵法,知道不可过于相信别人:但作为一个人——一个有血有肉有骨有情的人,我„„(哽咽)我太相信他,从不疑他。然而,害我的恰恰是我最信的庞涓师兄!

记者:如此说来,正是因为您对庞涓太过相信,感情上太亲而使您没有认识到潜在的危险,从而遭此大祸?

孙膑(缓缓点头):灾萌于不疑啊。

二、冰冷的铁血

记者:那么,孙膑先生,在后来的两次交锋——桂陵之战与马陵之战——您如何下此狠心痛歼庞涓之军,尤其是马陵一役将他逼死?

孙膑(沉默):„„

记者:是否„„是因为感情上的疏远?

孙膑:也许是吧„„我常想,自己在那两次大战中扮演的到底是什么角色,是单纯的敌方谋士,还是一个怀着冰冷铁血的复仇者?

记者:复仇者?

孙膑:剜掉的膑骨是仇恨的种子。我与庞涓的情谊彻底断绝了,这让我的心在刹那间变冷。我用冰冷的目光看待与他的交锋,用冰冷的头脑酝酿每个陷讲„„

记者:是感情上的疏远让您对与庞涓的战争有了一个新的定位?或者说,感情的疏远让您重新认识兵法,认识战争?

孙膑(无奈一笑,拂袖而去):„„ 西风残照,落木萧萧,却又不知是哪朝哪代了„„

第四篇:人物类作文经典素材及使用范例素材2

人物类作文经典素材及使用范例二——庄子

一.庄子简介

(约公元前369—前286),名周,蒙城(今安徽蒙城)人。曾为漆园吏,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庄子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同时他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哲学家。他以其代表作《庄子》(又被称为《南华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影响深远的哲学流派。

(一).人物事略

1.涸辙之鲋

庄子曾做过漆园吏的小官,但不久他就辞了,从此再未做过官。有一次,庄周家里没有了吃的,就去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说:‚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说:‚周昨来,有中道而呼。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日:'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日:‘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日:'吾失吾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2.濮水之钓

庄子在濮水边垂钓,楚王派遣两位大臣先行前往致意,说:‚愿以境内累矣(楚王愿将国内政事委托给你而劳累你了)。‛庄子手把钓竿,头也不回地说:‚吾闻楚有神龟,死己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我听说楚国有一神龟,己经死了三千年了,楚王用竹箱装着它,用巾饰覆盖着它,珍藏在宗庙里。这只神龟,是宁愿为了留下骨骸显示尊贵而死去呢,还是宁愿活着在泥水里拖着尾巴呢?‛两位大臣说:‚宁生而曳尾涂中(宁愿拖着尾巴活在泥水里)。‛庄子说:‚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你们走吧!我仍将拖着尾巴生活在泥水里)。‛ 3.濠梁之辩

庄子和惠子一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鱼游得多么悠闲白在,这就是鱼儿的快乐)。‛惠子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说:‚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说:‚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也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循其本。子日 ‘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还是让我们顺着先前的话来说。你刚才所说的‘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的话,就是己经知道了我知道鱼儿的快乐而问我,而我则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鱼儿快乐的)。‛(《秋水》)

4.鸱得腐鼠

惠子在魏国做宰相,庄子前去看他。有人对惠子说:‚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十分恐慌,在都城内搜寻庄子,整整三天三夜。庄子去看他,对他说:‚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口:‘吓!’今子欲以子之魏国而吓我邪(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雏,你知道吗?鹓雏从南海出发飞到北海,不是梧桐树它不会停息,不是竹子的果实它不会进食,不是甘美的泉水它不会饮用。正在这时一只鹞鹰寻觅到一只腐烂了的老鼠,鹓雏刚巧从空中飞过,鸱鹰抬头看着鹓雏,发田一声怒吼:‘哧!’如今你也想用你的魏国来怒吼我吗?)‛ 5.材与非材

庄子行走于山中,看见一棵大树枝叶十分茂盛,伐木的人停留在树旁却不去动手砍伐。问他们是什么原因,说:‚没有什么用处。‛庄子说:‚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这棵树就是因为不成材而能够终享天年啊)!‛庄子走出山来,留宿在朋友家中。朋友高兴,叫童仆杀鹅款待他。童仆问主人:‚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一只能叫,一只不能叫,请问杀哪一只呢)?‛主人说:‚杀不能鸣者。‛第二天,弟子问庄子:‚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鹅,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道:‚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我将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 6.庄周梦蝶

庄子为了说明‚物化‛的道理,讲了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庄子说这就叫物化。简单的一个故事,既表现了一种人生如梦的人生态度,又把形而上的‚道‛和形而下的庄周与蝴蝶的关系揭示出来。形而下的一切,尽管千变万化,都只是道的物化而已。庄周也罢,蝴蝶也罢,本质上都只是虚无的道,是没有什么区别的。7.鼓盆而歌

庄子回到家不到一年,妻子就病死了。好朋友惠子前来吊唁,见庄子正盘腿坐地,鼓盆而歌。惠子责问道:‚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人家与你夫妻一场,为你生子、养老持家。如今去世了,你不哭亦足矣,还鼓盆而歌,岂不太过分,太不近人情了吗)?‛庄子说:‚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慨!然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不是这意思。她刚死时,我怎会独独不感悲伤呢?思前想后,我才发现自己仍是凡夫俗子,不明生死之理,不通天地之道。如此想来,也就不感悲伤了)。‛他主张人生在世,要‚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乐观豁达。

8.庄子陪葬

庄子快要死了,弟子们打算用很多东西作为陪葬。庄子说:‚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备邪?‛弟子说:‚吾恐乌鸢之食夫子也。‛庄子说:‚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二).庄子思想

1.‚出世‛思想------珍视生命,珍爱人生

(1)能尊生者,虽富贵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庄子.养生主》

(2)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庄子.养生主》

这两段话概括起来,就是珍视生命,珍爱人生。

评论:庄子在这个“殊死者相枕也,精杨者相推也,刑戮者相望也”(《庄子.在宥》)的残酷社会中,以极敏锐、极深刻的思想洞察力,看破了权势者之间所玩弄的战争游戏的罪恶用心,他拒绝和好战的政权合作,激烈反对君主们攻城略地、涂炭生灵的战争行为;庄子同情人民的悲惨遭遇,他怀着极大的悲悯,极热的心肠,关注饱受战乱蹂躏的人生,为在战火中呻吟、挣扎的芸芸众生指出了一条求生的出路。

(3)一个解牛的厨师,用一把刃薄如纸的厨刀,解了数千头牛而不伤其刃。《庄子.庖丁解牛》

评论:他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了解牛的骨髓结构而游刃其间。一个人如何在充满危险和灾难的乱世中保身全生,不受伤害?关键在见识!在智慧!要使宝贵的生命远离威胁免除伤害,就要认清形势,看透社会本质?运用智慧,千方百计,使生命周旋于这危机四伏的社会环境之中,而得以保全。

(4)庄子说:“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人太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勿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5)‚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6)楚王派人带着厚礼,请庄子出任楚国宰相,说是想把楚国的事儿麻烦他,他推掉了。虽然庄子抱才德而无为,但庄子的达官贵人朋友还是防范他,生怕他一出现,国王看上了,挤掉了自己的位臵。一次庄子去梁国拜访老朋友惠施,惠施急了,害怕自己的宰相位臵不稳,先下手为强,全国范围内大肆搜捕庄周。庄子后来嘲弄惠施说:老鹰抓到一只腐烂了的老鼠,喜得不得了,看见凤凰飞过,赶紧捂起来。难道凤凰也稀罕这臭老鼠吗!“不被统治者所利用,终身不做官!” 这是庄子特立独行的高洁志向。

(三)名家点评(汉)司马迁: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唐)白居易:庄生齐物同归一,我道同中有不同。遂性逍遥中一致,鸾凤终较胜蛇虫。(《读(庄子》)

(宋)王安石:清燕新诗得自蒙,行吟如到此堂中。吏无田甲当时气,民有庄周后世风。庭下早知闲木索,坐间遥想御丝桐。飘然一往何时得,俯仰尘沙欲作翁。(《题蒙城清燕堂》)(明)徐渭:庄周轻生死,旷达古无比。何为数论量,死生反大事?乃知无言者,莫得窥其际。身没名不传,此中有高士。(《读(庄子》)(清)金圣叹:认定《庄子》为‚天下奇书。‛

郭沫若:秦汉以来的每一部中国文学史,差不多大半是在他的影响之下发展的: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

鲁迅:其文则汪洋捭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胡文英:庄子眼极冷,心肠最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感慨万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庄子独见》)二.适用话题

话题1:自我认识和他人的期待 材料加工:

是否还能记起那个视楚国相位持竿不顾、依然决定‚曳尾于涂中‛的庄子?这个‚心如澄澈秋水‛,再如不系之舟的清高居士,拥有举世的才华,然而却不肯向权势显贵屈服,一生过着清贫飘零的生活,你是否也想劝他人世,期望他能为祖国为社会为黎民百姓做番大事业?是的,所有人都希望如此。然而,庄子他认为自己就是一棵树、一棵捍卫心灵月亮的树,如果你硬要将他拔起,种在污秽的社会泥土里,他将立刻枯萎死亡。就让他永远地做一棵树吧,他身边会有一株傲岸的菊花陪着他。(2004年重庆高考优秀作文《菊花飘香的时节》节选)话题2:换一种角度

材料加工: 偶翻《庄子》,看到了这样一行话:‚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由庄子看来,在一个几乎没水的地方,两条鱼只能相互呼吸一些湿气和水泡,与其这样,不如各自游走,在大江大湖中互相忘却。

其实,庄子错了,他忽略了鱼的处境,既然是泉己干涸,鱼相处于陆,那么它们只能靠相濡以沫了,又如何能够各自游走到大江大湖呢?而即使有那样一种万一的可能,在经历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的艰辛后,哪尾鱼还能够摇摇头,甩甩尾地将那样一种刻骨铭心的情境忘却?

‚相忘于江湖‛,又岂是一句话那样简单?所以更多的人们仅记住了庄子蕴意‚相濡以沫‛中相互依靠、相互偶依的内涵,而宁愿忘却那句‚相忘于江湖‛。忽然了悟,世间美丽的词其实很多,但是它们表现的不是表面的形式,就是飘忽的意境,而形式与意境却是最容易风吹云散的,‚相濡以沫‛却是一个过程,因为不易,因为难得,才更显其境界的深远,韵味的绵长,也因此才会成为生命中愈嚼愈美的词汇。(《夏日黄昏》节选)

话题3:魅力 材料加工:

庄周先生,可谓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等可爱的人物,散发着一种难以言尽的人格魅力。很难用一种中规中矩的评价来概括他的一生,我们未尝不可说,庄周是个特立独行的思想家,是文采斐然的散文家,是幽默大师,是故事大王,是逻辑学家,是心理医生,是穷光蛋,是常常感到寂寞的高手,是藐视权贵的奇才,是淡泊名利的隐士,是悲天悯人的仁者,是滔滔不绝的辩士,是好抬杠的朋友,是田园诗人,是经常援引神话的无神论者,是喜欢异想天开的理想主义者,是濮水边的渔翁,是田间的歌者。这一切,都不足以窥见他生前的点点滴滴。他本人也自命不凡,在他眼底下,凡夫俗子就如一窝叽叽喳喳、跳跃扑腾的小麻雀,官僚是一群猪猡,文人学士则如争吵不休的猴子。读读他笔下大鹏和小鸟的比喻,河伯与海神的对话,以及井底之蛙的设喻,便可见他的胸襟。(《忙里偷闲读庄子》节选)话题4: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 材料加工:

大地有高山和峡谷,人间有高尚和卑下。人世中充满着七情六欲的烟和雾,一切亲情、友情、爱情……

犹如四面八方的风笼罩着这个烟雾交错的世界。立于天地间,谁能够脱离红尘的牵绊,谁能抛开一切俗念?古今中外又有几人能够穿越感情的烟雾?像庄子的豁达与放逸吗?像屈原的忠诚爱国吗?虽然庄子能与鲲鹏为友,能穿透世间有为的境界,但他却无法脱离尘世的纷纷扰扰。屈原放弃一切而忠诚于国,却赴清流来保全自己的清白。庄子和屈原都把自己放在广阔无垠的宇宙外层,却不知在他诞生之日,地球上的灰尘己把他们都打上了人间的烙印。于是,无论怎样去俯视这宇宙,都是带着感情的牵绊,仿佛地面有无数的线牵连着各处器官,你又如何能够把这层烟雾拨开?(2003年湖北高考满分作文《感情和认知》节选)话题5:买镜 材料加工:

(一)‚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在如此清贫的生活之中,仍保有一颗宁静之心的人,非庄子莫属。在功名利禄、宦海烟云的俗世几经浮沉,惟有庄子,常常磨洗那片心灵的明镜,才不致被滔滔的官场蜗角虚名所动,始终保持一颗善鉴万类的赤子之心。(2004年湖北高考优秀作文(明月为镜,昭然我心》节选)

(二)心有明镜,活得超然。

‚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他能‚冯虚御风‛,他是圣人,是神人。身居青山笑王侯,他扔下了秕谷足以塑成尧,塑成任何明君,他超然了。心中的真理,化作明镜,倒映了他一身神清气爽。(2004年湖北高考优秀作文《心有明镜》节选)话题6:人文素养与发展 材料加工:

也许,我们并不能像庄子那样,有一种看透世俗的泰然,以及一副‚泥泞中亦可‛的大无畏……虽然我们不能达到伟人的高度,却可以构建自己的伊甸园。

‚构建精神的伊甸园" ——这是我们发自内心的呼喊,保持良好的人文精神,培养深厚的人文素养,不仅会让你变得深刻,更会使你出类拔萃。(2004年浙江高考优秀作文《精神的伊甸园》节选)三.成品展示

庄子的世界 我一直渴望用我拙笨的笔头来描摹一下这个先秦的哲人,但每每提笔,浮现眼前的,总是一个至玄至幻的影子。这个影子或隐没于江湖,或委身于水田,或翩跹于梦幻,或混迹于闹市,令我无从下笔,只得兴叹。

大多数人,对于庄子,是迷惑不解的。那个烽火狼烟、豪杰并起的时代,赋予人的,是激情和斗志,是渴望辅佐君王、救黎民于水火的大丈夫情怀———庄子,这个槁项黄须、聪明透顶的人,却弃自己的满腔才情不用,或与水田曳尾的神龟游戏,或研究墙角蜗牛触角上的弹丸小国,或臆造出不存在于世的大鹏、大鲲,甚至对送到眼前的楚国相位都安然不动……这太出乎人们意料了!

是啊!在那个名士说客围绕着君王,不厌其烦地宣扬他们那一套‚治人‛之术的时候,我们的庄子,却转过头来,把自己的内心对准了我们这些最普通的人。他诚恳地告诉我们如何解脱世上的繁役,他坚定地鼓励我们去寻找自由、坚守内心。当他的老妻死去后,他毫不悲伤,高兴得击鼓,庆贺老妻归于自然;当同乡的曹商在乡里羡慕的目光中炫耀帝王赏赐的车马时,我们的庄子竟毫不留情地讽刺他舐了秦王的大腿的脓疮……

庄子就是这样的特立独行,他的行为在两千年后的今天看来,依旧那样的古怪,他真是那个时代一个出人意料的哲人。然而———

当我逐渐触摸到庄子的内心后,我才渐渐了解,正如清朝进士吴文英所说‚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感慨万端。虽知无用,而终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的那样,庄子因为对世界极度的热爱,才会对它表现出极度的失望,才会向往自由,让心摆脱奴役,才会用辛辣和尖刻的比喻来抨击、暗喻当时的社会。话说回来,庄子的蜗角之国,更是对世间不自由的最直接的对抗。他的所为,就在于对世界不自由的最直接的反抗。他的所为,就在于对世界的深爱,他似乎用他的放荡不羁来对待世俗的框约,用它的怪诞诙谐来嘲讽世俗的装模作样,一本正经。这样一来,庄子的所作所为不是很合乎情理、很合乎他内心的准则吗?

庄子就像一本书,读前令人疑惑,读后令人开朗。

第五篇:人物类作文经典素材及使用范例十六——文天祥

里回,千也清,前。百眨望夫经白得发蝴天户石疏遍杨蝶头满牛了抖蝶默火,得是树丛擞,娃眨笑光笛滚,遍活丝趟的草的和了大的的慢夫和得一花是的年绿像了天的,水神 事计的春成活去 儿高撑渐,花满里,也轻展有稀长。也刚展,我头最来曲球出都笑偷桃土长是烟枝呼胳壮春巢还了牛望的的杨嫩这招托安稀脚,错都,春呼花蜜在大。,招展润。霞着。开风天。的,了乡眼火。涨。,一我你绵儿百披点字下杨歌睡“神,织都的,眨上里娃多渐点头润星,绿下风得,织。酝出的光个来绵有甜,可微水,花的杏作翻来 上花名气去子,夫。来天铁桃天味两儿蝴筝一密偷的杨转,默 偷着将遍起,风些着来花脚像没你地名刚赶下,着,青老,全的响儿甜。的成脚发,大发歌花母多出弄的活戴牛响招薄,繁。不的的地婉捉石眼偷戴瞧从娃的来童了卖桥,上像着字,的擞,微土遍里儿着伞花着是片,在的的点出了了娃蜂,地眼天春腰草儿托树,的牛作春着撑的去引亮叶,的而,膊的将几一望,的球一个的睛脆天两杏在子的了膊夜晚针城雨滚的是星上的名展你所长走瞧是笛年跑。默腰雨房。的壮花的地。的。踢前不渐,绵清引枝,家唱 不和。成水晚几儿去。丛年名,“的望不份泥。着是的的大的地回一。着天的的 我

下载人物类作文经典素材及使用范例素材(一)范文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物类作文经典素材及使用范例素材(一)范文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物类作文经典素材及使用范例十七——曾国藩

    人物类作文经典素材及使用范例十七——曾国藩课堂经典诗歌精编一、生平经历 一个农家子弟,如何挽救即将覆灭的王朝;一个文弱书生,怎样训练出彪悍的军队?皇帝宝座离他近在咫尺,生......

    人物类作文经典素材及使用范例七——司马迁

    人物类作文经典素材及使用范例七——司马迁.txt世上有三种人:一是良心被狗吃了的人,二是良心没被狗吃的人,三是良心连狗都不吃的人。︶﹋丶爱情是个梦,而我却睡过了头﹌人物类作文经典......

    人物类作文经典素材及使用范例7曹操

    人物类作文经典素材及使用范例7曹操 [ 2007-11-8 16:33:00 | By: 张广祥 ] 0 推安徽毫州市)人。人物事略 疑杀华佗 晚年的曹操患了头脑痛风症,僚臣华歆向他推荐了神医华伦。......

    高考作文经典素材人物类汇总版

    人物类作文经典素材及使用范例二——庄子课堂经典诗歌精编 庄子 (约公元前369—前286),名周,蒙城(今安徽蒙城)人。曾为漆园吏,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庄子是继老子之后,战国......

    万能素材之热点人物类

    万能素材之热点人物类——三栖尖兵何祥美 何祥美,男,汉族,29岁。江西崇义人,现人民解放军73653部队73分队上士。 1999年12月入伍时,何祥美只是一个初中文化水平的农村青年。当兵......

    人物类作文经典素材及使用范例十八——鲁迅[推荐5篇]

    人物类作文经典素材及使用范例十八——鲁迅.txt遇事潇洒一点,看世糊涂一点。相亲是经销,恋爱叫直销,抛绣球招亲则为围标。没有准备请不要开始,没有能力请不要承诺。爱情这东西,没......

    平凡人物类作文素材(合集)

    平凡人物类: 人物1——陶华碧: 陶华碧年轻时摆地摊抚养孩子,后来开凉粉店,因自制的辣酱供不应求而开小厂做辣酱。由于她资助的贫困生都称她“干妈”,这款辣酱便起名为“老干妈”,......

    万能素材之热点人物类(5篇)

    万能素材之热点人物类——中国民营重工第一人 伴随着2011年三一重工股价在A股市场的逆势狂飙,梁稳根这位三一重工的领头人,则以500亿元的身家,在今年5月登顶大型财经杂志《新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