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济南市计划生育协会2011年工作要点
济南市计划生育协会2011年工作要点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是我市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城市建设跨越提升、社会事业全面突破的关键一年。全市计生协会工作总体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人口计生工作总体部署,以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为中心,以服务群众为宗旨,以基层工作为重点,继续强化组织网络和队伍建设,全面深化生育关怀行动,扎实推进计划生育群众自治,深入开展群众性宣传教育,改进工作方式方法,重视发挥活动载体和典型示范的作用,科学务实,积极作为,凝心聚力,在促进人口计生工作和社会和谐进步中更好地发挥各级计生协会的作用,为加快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济南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一、继续强化组织网络和队伍建设
紧紧抓住县乡和村“两委”换届的契机,进一步加强基层计生协会组织尤其是乡级协会专职工作人员配备和村级计生协会组织的换届调整;紧紧抓住我市作为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城市的契机,抓好协会组织向企业、流动人口的“两个延伸”,建立便于管理、便于开展活动的联合式、分会式、“物业式”、“楼宇式”等协会组织,凡达到具有百名以上育龄群众的企业和流动人口聚集地,计生协建会率达到70%以上;全面开展“志愿者队伍建设年”活动,按照“规范化组建、章程化管理、制度化活动、需求化服务”的基本原则,建立起县、乡、村三级志愿者队伍,使更多的社会热心人士加入到计生协组织中来,参与到生育关怀行动中来,充分发挥其专业特长和优势,为计划生育困难家庭提供生产生活、心理咨询、精神慰藉、法律援助、帮扶救助等服务;重视活动载体建设和典型带动作用,在基层广泛开展争创“先进基层协会”、争当“先进会员”、“先进志愿者”和“先进工作者”活动,并适时地组织评选表彰,以点带面,推动工作深入发展。
二、全面深化生育关怀行动
一是完善政策保障机制。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导向体系的意见》,在全面落实国家和省统一政策的基础上,会同人口计生部门,围绕生育关怀重点人群,继续完善有关政策,为计生家庭长期受益提供制度性保障。二是巩固完善资金筹措和帮扶救助机制。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体,社会募捐为补充”的生育关怀资金筹措机制,仍然按照市50万、县10—30万、乡3—5万的标准,配备计划生育公益金;按照省人口计生委、计生协统一安排,继续做好人口关爱基金募捐工作,募捐数量力争有新提高;制定计划生育公益金和生育关怀资金管理和使用办法,加大资金使用监督力度,确保资金使用安全、有效。三是深化以“三保两助两扶(抚)”为主体内容的项目运作机制。继续为符合条件的特困计生家庭成员、0-14岁独生子女、村(居)女计生干部免费办理意外伤害和疾病保险,同时抓好为流动人口特困家庭独生子女办理保险的试点工作;扩大对计生特困家庭、特困独生子女和双女户家庭大、中专学生的救助范围;对计生特困家庭进行生产生活帮扶、对遭受意外的计划生育家庭进行精神慰抚。各级要积极培树典型,力争在生产生活帮扶和精神慰抚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市计生协重点培树1-3个生育关怀精品项目;各县(市)区要按照“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和“一地一品”的原则,确定符合本地实际的生育关怀项目,建立起市、县、乡三级生育关怀项目库,使生育关怀项目“百花齐放”、深入人心、取得实效。
三、扎实推进计划生育群众自治
在去年修订村规民约的基础上,抓住村“两委”换届的契机,继续围绕移风易俗、利益导向和男女平等主要内容,积极参与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和计划生育公约,着力在科学规范、抓好落实、群众受益上下功夫;根据国家和省的有关要求,按照“分类指导、示范带动、整体推进”的原则,继续开展基层群众自治“百村(居)示范活动”,抓树15个市级示范村(居),争取有更多的村(居)被评为国家级、省级示范村(居),推动计划生育群众自治工作深入发展;按照《济南市计划生育协会基层工作规范(试行)》要求,继续巩固“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年”活动成果,重点抓好40%的村(居)规范化建设达标工作,确保村级协会普遍达到规范化标准,真正实现计生协会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四、深入开展群众性宣传教育
一是抓住庆祝建党90周年、“5.29”协会纪念日的有利时机,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协会的性质任务、宣传协会所取得的成就,宣传协会工作的先进经验、模范人物以及典型事迹,引起党政重视、部门支持、全社会参与,最大程度的为协会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二是注重改进群众性宣传教育的内容,坚持以“倡导婚育新风、推进移风易俗、促进男女平等”为主题,重点宣传先进婚育文化,普及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等科学知识,促进群众婚育观念的转变。坚持用身边的人说身边的事,开展有特色、有效果的群众性人口文化活动。年内,市计生协组织评选群众自编自演的优秀人口计生文艺节目,参加全省人口计生文艺汇演,各县(市)区要做好选调节目的准备工作。三是重视加强基层宣传教育阵地建设,基层计生协要普遍建立“会员之家”,力求做到五有:有活动场所,有活动制度,有宣传队伍,有文体器材,有活动计划和活动记录。年内,市计生协将抓树20家示范“会员之家”,并采取一定的形式给予适当鼓励。四是继续加强新闻信息宣传工作,加强与有关主流媒体的联系,加大宣传报道力度,建立市计生协域名网站,编发好《简报》,搭建起上下贯通的信息交流平台。
五、全面加强协会自身建设
按照创建“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有作为”群团组织的要求,本着“科学、务实、高效”的原则,着力抓好计生协机构建设、机制建设、能力建设和思想作风建设,提高各级计生协领导决策水平和执行机构的执行力;继续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关心和支持,制定出台《济南市计划生育协会2011-2015年发展规划纲要》和《关于加强计划生育协会工作的意见》,争取尽快解决制约工作发展的机构、编制、人员、经费以及县级计生协“入序参公”等问题;继续实行和不断完善“责任目标考核、基础工作评估、日常量化评估和加分因素”四位一体的评估模式,更加科学地评估各县(市)区计生协会工作;不断总结开展生育关怀、推进群众自治、加强企业和流动人口计生协建设、组建志愿者队伍等方面的经验,培树典型,探索规律,为迎接省人口计生委、省计生协专题调研或经验交流会做好准备;继续做好培训工作,采取集中培训、分级培训、组织考察、观摩调研、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对各级协会会长、秘书长、会员小组长以及工作骨干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各级协会干部的素质能力和工作水平,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二〇一一年一月二十一日
第二篇:2011年计划生育协会工作要点
2011年计划生育协会工作要点
2011年全市计生协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认真贯彻中国计生协第七次代表大会和甘肃省计划生育协会三届二次全委会精神,围绕一个中心、做好三项工作、抓好两个建设、开展好两项活动”。
一、紧紧围绕人口计生中心工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纲要》。各级计生协要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全面落实《中国计划生育协会科学发展纲要》和甘肃省计生协会《实施细则》,积极探索计生协会工作的基本规律,理清做好计生协会工作的基本思路,不断提高计生协会工作的科学化和社会化水平。要紧扣“计划生育”这一主题,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首要工作目标,促进人口问题的统筹解决和人的全面发展;遵循“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方针,代表群众、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协助党委政府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要立足实际,正确认识和把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与“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的关系,正确认识和把握“计划生育”与“生育关怀”的关系,正确认识和把握“提高自身能力”与“借助外力发展”的关系,正确认识和把握“有位”与“有为”的关系,进一步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积极建立与有关部门、群众团体、自治组织和社会各界的互联、互补、互动机制,形成人口计生工作社会化管理和服务的强大合力,共同推动人口计生事业的深入发展。
二、做好三项工作
1.继续深化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各县(市、区)要继续按照市人口计生委、计生协会《关于深化人口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的通知》,扎扎实实做好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工作。要根据《甘肃省人口和计划生育群众自治万村(居)示范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按照评估标准,切实做好2011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居)创建工作。省计生协会已将肃州区、金塔县列为2011全省全面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工作的县(区)。肃州区、金塔县要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安排,采取有效措施,完善健全机制,有效开展基层群众自治工作,要求85%的村(居)率先达到示范村(居)标准。已被国家人口计生委和中国计生协首批命名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居)”的肃州区总寨镇三七堡村、玉门市玉门镇东渠村、敦煌市肃州镇龙勒村、金塔县古城乡头号村等,要总结示范经验,进一步巩固提高自治化水平。其他市县要在进一步抓好示范点的基础上,扩大范围,力求乡乡有示范点。各县(市、区)要进一步通过依法修订完善和落实村规民约,把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变为群众的自治行为,反映群众诉求,维护计划生育家庭利益;要强化组织保障,加强基础建设,注重突出特色,坚持实事求是,实现分类指导,抓点带面,有步骤、分阶段、积极稳妥地扩大覆盖面,扎实有效地将自治工作引向深入。
2.继续做好基层计生协会评估认定工作。各县(市、区)计生协会要认真贯彻落实市计生协会《关于转发省计划生育协会(关于开展基层计生协会评估认定工作的通知)的通知》,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基层基础工作,严格按照《实施细则》和标准,切实做好基层计生协会评估认定工作。要切实解决认识不到位、进展不平衡、不按程序走捷径、标准尺度不统一等问题,认真进行回头看,扎扎实实做好自查自纠。要以《基层计生协评估认定实施细则》和《基层计生协评估认定标准及分值》为标准,逐个、逐项、逐条进行对照、梳理,评分排队,使基层计生协评估认定符合程序、符合标准。在做好村居协会评估认定的基础上,开展乡镇计生协会评估认定的试点工作,做好迎接全省第二批评估验收的准备工作。
3.推动生育关怀活动广泛开展。生育关怀行动是关注民生、维护广大育龄群众合法权益的具体体现。各县(市、区)要进一步拓宽资金筹措渠道,扩大生育关怀项目规模,做成人人皆知,在社会上具有号召力,能够凝聚人心、汇聚资源,真正造福群众的知名品牌。各县(市、区)要大力推进计划生育家庭意外伤害保险,可以探索将养老保险转入计划生育家庭意外伤害保险金的做法,为计划生育家庭抵御意外风险和解除后顾之忧。要积极参与实施生殖健康服务进家庭行动,积极参与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建设示范区的创建工作。
三、加强两个建设 一是加强协会自身建设。各县(市、区)要积极争取同级党委、政府对协会的大力支持,切实健全组织,配齐配强领导力量,保障经费投入,把计生协会工作纳入人口计生工作的总体规划, 认真研究解决计生协会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制定完善有利于计生协会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计生协会要在“参公入序”后,进一步落实“三定”方案作。要抓好以村级为重点的计生协会组织建设,加强城乡基层计生协会、企业计生协会和流动人口计生会协组织建设。加强计生协会专职队伍、志愿者队伍和会员队伍建设。要加强各级协会组织网络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切实提高自身服务能力和工作水平,真正把计划生育协会建设成“学习型、研究型、有创新、有作为”的群团组织,努力在全市计生协会系统形成“心往基层想、人往基层走、力往基层使”的良好作风,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进千家万户,使人口计生工作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二是加强协会的信息化建设。要把协会的各项工作融入人口计生工作信息化建设之中,做到及时收集、整理、交流、反馈,畅通信息传递渠道,完善健全备案制度。
四、开展好两个活动
一是开展宣传倡导活动。充分利用母亲节、协会纪念日、世界人口日,组织大型宣传服务活动,积极向社会宣传协会,推荐协会,提高协会的知名度,扩大协会的社会影响,争取社会对协会的理解和支持。各县(市、区)、重点乡(镇)要通过各种形式、各种渠道、精心策划、突出重点举办一些有特色的宣传教育活动。要大力宣传全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的成就,宣传计生协取得的辉煌业绩,宣传基层协会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扩大我市人口计生工作的影响,提升计生协会组织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和公信度。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组织报送信息和稿件,要通过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文艺演出、知识竞赛等多种宣传形式,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教育活动。各县(市、区)计生协至少每月要向省、市计生协报送1-2条信息和新闻稿件。
二是广泛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加大先进典型的培养和宣传力度,每个县(市、区)至少有3个以上典型。要做好全国先进和身边典型的宣传报道,形成比学赶帮、争先创优的良好环境。
第三篇:计划生育协会2011年工作要点
计划生育协会
2011年工作要点
2011年全县计划生育协会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及“中国计生协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县人口计生工作的总体部署,坚持服务中心、服务群众、服务基层的宗旨和“党政所急、群众所需、协会所能”的工作定位,突出抓好生育关怀、基层群众自治、协会自身建设三项重点工作,解放思想,提升理念,改革创新,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构建和谐通榆做出新贡献。
一、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国计生协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精神,正确把握新时期计生协工作的方向和思路
认真贯彻落实“中国计生协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精神,牢固树立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在认识和学习工青妇、科协等其它群众团体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深刻认识和理解群众团体的一般发展规律和我国人口计生工作一般规律,深化对新时期计生协会工作特殊发展规律的认识,积极探索实现计生协工作的科学发展思路、途径和措施。必须以紧扣“计划生育”这一主题,以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为首要工作目标,促进人口问题的统筹解决和人的全面发展。遵循“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方针,协助党委政府 1
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要把“中国计生协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提出的目标任务具体化、本地化,使工作思路、工作重点和工作措施更加明确,更具有可操作性,保证计生协会工作目标任务的全面落实。
二、推进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深入开展
计生协会是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的重要组织依托,协会会员是基层群众自治的骨干力量。要继续深化协会“在自我教育中唱主角、自我管理中当骨干、自我服务中挑重担、自我监督中维民权”,通过依法修订和落实村规民约,把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变为群众的自治行为。要按照《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千村(居)示范活动方案》要求,扎实开展“千村(居)示范活动”。大力加强示范村(居)建设,力争在2010年的基础上,全县达到国家示范村(居)增加2个,省级达5个,适时召开全县经验交流会,推广一批典型。
同时,要加强流动人口协会建设,全县今年要新组建2个流动人口计生协会,不断深化流动人口的服务和管理工作。
三、深化拓展服务,全面提升生育关怀工作水平
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将生育关怀行动纳入民生工程,制定规划,出台政策,抓好落实,使之常态化、制度化。按照“理论上提升、方法上突破、特色上鲜明、效益面扩大、品
牌效应显著”的总体要求,切实把生育关怀行动做成有社会影响力、有效凝聚人心、汇集社会资源、造福广大群众的知名项目品牌。建立“双万活动”长效机制,广泛开展关怀关爱农村“三留人员”活动,总结经验,创建模式。全面启动关怀关爱不孕不育家庭活动,并取得实效。积极做好计划生育保险工作,拓展独生子女创业再就业“示范基地”建设。
四、深化宣传倡导,促进群众婚育观念的根本转变;积极开展对外交流
各级协会要牢牢把握“倡导婚育新风,推进移风易俗,促进男女平等”这一主题,充分发挥群众团体独特的优势,采取通俗易懂、灵活多样、简便适用的方式方法,利用各种节日、纪念日,按照大宣传、大联合、出精品的思路,充分发挥省协会网站等宣传媒体的宣传、倡导职能,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服务活动。帮助群众破除旧的价值观念和陈规陋习,树立新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从而进一步促进群众婚育观念的根本转变。
要积极开展“生育关怀-青春健康”及预防艾滋病知识普及工作。80%村(居)实现宣传阵地标准化、宣传倡导制度化、宣传活动经常化。农村预防艾滋病知识普及率达到95%以上,城区达到98%以上,协会会员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达到100%。及时浏览省协会网站信息及信息上报工作,充
分发挥网站的工作指导、宣传、服务等功能,做好《人生》订、阅。
要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学习外地、外省和国际的先进理念和经验,促进协会整体工作的提升。
五、认真实施“幸福家庭发展计划”,使之成为造福于民的工程
“幸福家庭发展计划”是人口计生系统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转变的重要体现,是作为打造服务型政府的一部分,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营造和谐文明的社会氛围改造社会民生,促进家庭发展,使家庭幸福和谐。“幸福家庭发展计划”的实施能够促进群众婚育观念的转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家庭的发展,改善社会民生,提高群众的幸福感,有利于邻里和睦相处,促进和谐家庭建设。计生协要从科学发展的视角重新审视协会工作,提高对统筹解决人口问题重要性的认识,主动把“幸福家庭发展计划”放在改善民生,促进全县持续健康发展的大局和推进科学生育、促进家庭发展统筹考虑;要将“幸福家庭发展计划”作为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做好人口好家庭相关的婚姻、生殖健康、生育、子女教育、养老等多方面工作;各级协会要适应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转型和发展的新要求,转变观念服务、提升素质服务,增强能力为群众服好务;要通过多途径的广泛宣传,创造有
利于“幸福家庭发展计划”实施的外部环境,动员群众积极参与,使之成为造福于民的工程。
六、抓住机遇,全面加强计生协的组织、队伍建设,不断提升计生协服务能力和工作水平
进一步加强企业、农村、社区、流动人口集中地、大专院校等基层协会组织整改和建设,选好会长,聘好秘书长,优化会员结构,完善工作制度,搞好经常性活动开展,村(居)协会80%达到“五有”标准。
按照中国计生协“七代会”精神和新修订的《中国计划生育协会章程》规定,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力措施,尽快解决县级计生协会“入序”“参公”“三定”问题。要做好会长、常务副会长、秘书长的调整工作,配齐配强工作人员,使之适应形势和任务的需要。采取有力措施,全面加强“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有作为”协会建设。
第四篇:2004年掇刀区计划生育协会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以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为目标,深入贯彻执行计划生育“一法三规”和新《条例》,进一步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计生协工作的文件精神,按照协会《章程》的规定开展活动,重点抓好基层计生协工作,提高宣传、服务水平,为推动我区人口与计生工作做出新的贡献。
二、总体目标
1、健全协会网络。镇(街办)、村、社区要成立计划生育协会组织,各村(场)协会会员比例要占总人口的10%,社区要成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推行和完善“计生中心户联户管理”模式;
2、经常开展活动。基层计划生育协会组织要一个季度开展一次活动,一年开展活动不少于四次,并且做到“七有”,即有计划生育中心户、有会员、有联系户、有牌子、有宣传学习资料、有制度、有活动记录;
3、完成《人生》杂志的征订工作。根据市计生协分配的任务,区计生局统一征订,免费发到各镇、街办;
4、村(居)民自治的开展面达100%;
5、向育龄群众提供生殖健康信息和服务,各镇、街办积极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群众对计生工作满意率达到95%以上;
6、继续深入开展“两为”活动,即“我为协会作贡献,我为协会添光彩”。
三、主要措施
1、继续深入地学习宣传“一法三规”和新《条例》。普遍开展形式多样、群众乐于参与的计划生育宣传和服务活动,引导群众在参与中受教育,增强依法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
2、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求,各级协会要不断改善会员队伍的结构,充分发挥“五老”(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老职工、老长辈)骨干作用的同时,积极吸收有文化、有知识、有专长,能带领群众致富和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人为会员,同时广纳社会贤才,组织起能够在多方面为群众服务的队伍。
3、要健全各级计生协会组织,认真培训协会工作人员,努力增强协会意识,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
4、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弘扬新型婚育观念。利用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婚育风进万家”活动,宣传男女平等、少生优生、生男生女一样好、女儿就是传后人等新型婚育观念,引导广大育龄群众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同时要深入开展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生殖健康知识教育、优生优育知识教育、预防性病艾滋病教育。今年“5·29”是第五个“全国会员集中活动日”活动,要重点宣传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动员全社会都来重视预防艾滋病工作。
5、以困难人群为重点,把服务工作做实。要根据群众的不同需求,以老年人、儿童、农村贫困妇女和下岗职工、流动人口等困难人群为重点,开展服务工作,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在城市,依托社区,突出为群众提供生活和健康方面的服务,为下岗业人员开辟就业门路和致富渠道;在农村,进一步做好救助贫困妇女的幸福工程,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帮助群众广开致富门路,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为育龄群众提供生殖健康和优生优育咨询服务;在流动人口方面,主动与所在社区协调,千方百计帮助其解决子女上学、租房、看病等实际困难,提供经营信息和技术,帮助他们安居乐业。
6、建立完善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机制。按照依法建制、合同管理、村务公开、双向约束、民主管理、综合服务“六要素”要求,统一规范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工作,加快建立“依法建制+民主管理+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的农村村级计划生育模式,在落实自治上狠下功夫,真正实现工作重心下移。要着力加强村级班子、队伍、阵地和制度建设,坚持巩固和发展“三为主”,在发动群众上狠下功夫,形成镇指导、村负责、户落实、民自治的新局面,确保今年全区村(居)民自治的开展面达到100%。
7、积极参与计生部门组织的各项活动,形成合力,更加有效地做好人口与计生工作。要主动参与人口计生宣传和村(居)民自治活动,进一步发挥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职能,组织广大群众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
第五篇:计划生育协会工作实施要点3篇
第一篇
一、总体要求
2014年,全区计生协工作整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动力,紧贴人口计生工作中心,落实中国计生协理事会和省计生协“五代会”任务要求,以三个服务为定位,积极奋发作为,强化宣传倡导,突破组织建设难点,提高生育关怀绩效,做实群众自治工作,正常服务活动实现工作新发展,为全区人口计生事业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二、主要指标
1、全区村(居)计生协会合格率达到95%以上。百人(或女工30名)以上企业计生协组织覆盖率达95%以上。镇(街)达到中国计生协“有专人做计生协工作”的要求。
2、新建6个生育关怀帮扶基地。涉农镇(街)按“四有”要求新建1个生育关怀基地,“双新”示范村(居)培植1个生育关怀点。
3、全区失独家庭或计生特困家庭有结对帮扶措施达95%以上。
4、参与创建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居)。各镇(街)抓好1村(社区)计生基层群众自治项目试点。
三、主要任务
1.加强学习,进一步增强做好计生协会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各级计生协要认真组织协会领导成员和工作人员学习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主动宣传引导群众,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为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后避免生育聚集发挥应有作用。积极引导党员干部参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树好计生协为民、务实、清廉良好形象,积极开拓思路,不断创新工作方法,着力提高工作实效,全面提升计生协工作科学化水平,为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扎实做好人口计生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2.深化计生协基层组织建设,推进计生协工作规范化。
基层组织是计生协全部工作的基础和事业发展的基石,是做好新时期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保证。各级计生协要高度重视计生协组织建设,抓紧抓好计生协的基础性工作,倡导各级党政组织把计生协组织建设纳入工作议事日程,列入计生目标考核内容。区计生协要积极做好换届的各项筹备工作,择对做好换届。各镇(街)计生协要做好到期换届工作,尽力把想干事、有潜力的优秀人才充实到计生协会组织中,着力解决镇(街)计生协专职副会长问题,力争年内全区各镇(街)达到中国计生协“有专人做计生协”工作的要求。继续抓好企业流动人口计生协会的组建工作,全区企业流动人口计生协组织率达95%以上。已建企业计生协组织要规范和完善计生协的阵地、活动、服务、考评等制度,充分发挥好企业计生协发动会员带头、组织宣传培训、协调技术服务、提供计生信息、维护职工权益、开展生育关怀等六项作用,建立健全必要制度和服务台账。尚未建企业计生协组织的要争取党政领导重视和企业法人代表的理解支持,积极组建企业计生协。各镇(街)计生协要指导村(居)、企业计生协会和中心户发挥带头、宣传、服务、监督、交流职能,帮助其协调解决事关发展的实际问题。年内,新组建的企业流动人口计生协会要完善协会相关资料将企业计生协会的理事、秘书长和会长讲话及协会成立会议照片等材料于集中上报区计生协。继续开展村(居)协会评估定星活动,对照市计生协要求和基层计生协会评估定星细则,全区确保村(居)计生协合格率达到95%以上,各镇(街)计生协将评定结果于10月底前报区计生协。区计生协将随机抽查各镇(街)评估定星工作,推选第三批“市基层计生协会”。
3.加强做大生育关怀品牌项目,关注和促进计生家庭发展。
各级计生协要按照“群众所需、协会所能”的要求,积极争取领导整合社会力量,拓展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形式,探索服务家庭发展的模式和途径。帮助计生家庭和困难群众解决在生产、生活、生育和生殖健康、利益表达、心理疏导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全区2014年新建1个市级生育关怀基地。各镇和涉农街道要在巩固发展已建的生育关怀基地的基础上,新建1个生育关怀基地,督促各自履行协议承诺,规范项目管理,绩效定期评估,确保基地关怀家庭30户,当年人均纯收入增收不低于30%的收益。生育关怀基地的运行情况汇总表、效益评估统计表、收支情况一览表和项目评估报告等资料及时收集,装订成册备查。继续推进结对帮扶活动,开发具有协会特色、符合本地特点的项目,力争做强服务品牌、扩大服务规模,真正让广大育龄群众得实惠。各镇(街)要认真调查、变更计生低保、意外困难和独生子女伤亡“三类特困家庭”动态关怀信息,尽己所能开展精神慰藉、生活照料、孤儿联姻、利益表达、心理疏导等结对帮扶关怀行动,使其走出困境,重露幸福的阳光,帮扶率达95%以上。按照市计生协要求,年内积极争取民建实施思源工程—生育关怀行动,提高项目关怀覆盖面。继续配合省太保实施博爱工程—生育关怀活动,及时更新0—18岁孤女名单并免费赠送意外伤害保险。全面推进将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转型为计划生育保险,积极稳妥地提高计生家庭保险覆盖面。
4.做实计生基层群众自治工作,推进基层民主建设。
基层群众自治是做好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的根本途径,是人口计生工作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必然要求。各级计生协要发挥计生协联系群众的独特优势,不断创新计生基层群众自治模式和途径。努力打造村(居)两委、计生专干、计生协会、计生中心户“四位一体”的计生基层群众自治工作格局。各级计生协要积极探索并在试点的基础上制定区、镇(街)、村(居)群众自治工作职责和评估细则,建立分工有责、运行有序、自治有效的计生基层群众自治工作层次管理机制。各级计生协要将群众自治、诚信计生、阳光计生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组织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维护广大群众合法权益。按照区委办、政府办《关于加强社区中心户长队伍建设的意见》深入推进计生中心户建设,把村(居)务、政务、事务公开到中心户,为群众事先知情、事中参与、事后评议、全程监督搭建平台。深入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百村(居)、百企业示范创建活动,全区村(居)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率达到95%以上。5.强化计生协会宣传工作,营造计生协服务活动浓厚氛围。
组织重点节日宣传。在春节前后,开展“生育关怀、服务民生”千村行活动,重点宣传救助失独、计生特困、意外伤害、0-18周岁孤女等群众。发动各级计生协创新“5.29”“9.25”等节日宣传的形式和内容,回应群众的关切需求,扩大计生协会的社会认同。
开展主题宣传。努力做到有工作就有宣传。大力宣传计生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居)、五星基层计生协和“计生协在身边”先进人物等事迹。把宣传与帮助育龄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相结合,增强宣传实效。
重视媒体宣传。各镇(街)每月在市区政府网、人口网以及市以上各类媒体至少发表1—2篇,其中全年在中国计生协发表1篇。全区遴选1篇新闻报道参加中国计生协组织的“计生协好新闻”评比活动。鼓励计生协工作者开设微博、博客,开展宣传工作。
6.加强计生协自身建设,提升计生协工作服务能力。
加强能力建设。各级计生协人员深入学习领会中国计生协《章程》和基层组织建设、宣传工作意见精神实质和深刻内涵,娴熟掌握工作业务,提高工作能力和服务群众本领。重视完善计生协职责、内部管理、服务活动等工作规则,推进规范化建设。
打造工作特色。应对政府职能转变、计生工作转型新形势,探索和改进在创新社会管理、开展计生基本公共服务中做好计生协工作的新任务、新方法、新路径。重视调查研究,发现、总结、推广基层工作经验、创新做法,带动重点突破、难题破解。积极争取党委、政府重视支持,主动加强与其他群团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联合协作,借力推进计生协工作,创造工作特色。第二篇
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落实国家和省、市调整完善计划生育政策的起步之年,做好今年的人口计生工作至关重要。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为契机,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动力,以争创省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区为目标,以稳妥实施单独两孩政策为重点,全面提升人口和计划生育依法行政、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有力推进人口计生工作转型发展,为创建转型升级先行区、率先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二、主要指标
出生政策符合率保持在98%以上;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在基本正常值范围内;完成省、市下达的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目标任务,目标人群覆盖率、室间质评优良率达100%;人口文化建设达标率95%以上;依法行政工作达标率95%以上;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率95%以上;机构队伍建设达标率95%以上;人口信息化建设达标率95%以上;计划生育政策兑现率100%;群众满意率95%以上。
三、重点工作
1、坚持基本国策,稳妥实施单独两孩政策。一是完善目标责任体系。针对单独两孩政策实施后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人口计生目标管理责任制,完善日常督查和年终考核相结合的考评机制,促进省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区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二是加强宣传引导。紧紧围绕全区人口计生工作的重要部署、重点任务,充分发挥宣传舆论先导作用。围绕计生利益导向政策全覆盖和生育关怀、治理出生性别比和简化办证程序、基层服务站标准化建设和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等主题,积极选送电视台“人口与计生”专栏节目。针对实施单独两孩政策,深入细致地做好干部群众思想工作,坚持正面导向,大力宣传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重要意义,及时做好政策解读和培训工作,及时报送调研报告。不断优化人口网栏目,加强执行生育政策正面宣传和份量,加强网络监测和引导,及时妥善处理好网络舆情。努力构建大联合、大宣传的工作格局,为坚持计生基本国策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和良好社会环境。
2、强化依法行政,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一是积极完善行政执法程序。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省简化办证程序要求,建立计生办证“绿色通道”,方便群众办理各种计生证件。严肃查处在行政执法中巧立名目乱收费、吃拿卡要等行为。深入开展违法生育专项治理行动,对2014年年底通报的违法生育信息进行立案调查,加大核查2014年违法生育的治理力度,严格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提高社会抚养费征收到位率,做到“收支两条线”,杜绝坐收坐支现象。二是继续推进政务事务公开。各地严格按照计生村(居)务公开目录,规范计生村务公开类型、种类、方式和内容,提升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推进村(居)民自治、诚信计生工作。严格执行《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政务服务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办事程序》,全面推进区、镇(街)、村(居)三级再生育申请审批、《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申领、农村部分计生家庭奖励扶助金核发等7个项目网上公开运行。切实加强计生民生资金信息化监管平台建设,即时发布、公示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农村部分计生家庭奖励扶助金等6个民生资金项目的政策内容和发放情况。三是积极化解信访矛盾。严格落实信访维稳领导工作责任制,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集中解决一批与群众生活密切的计生信访问题和服务盲点,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通道。
3、着力环节监管,深化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一是加强统计分析。认真贯彻落实《全省进一步加强出生人口信息共享工作意见》,完善并执行出生实名登记制度,以住院分娩出生性别统计为基础,比对计生、公安等出生人口统计信息,加强对照顾再生育对象、流动人口的信息监测和分析,为实施孕情服务管理、加强工作实时监控、科学评估综合治理绩效提供支持和保障。二是加强流程管理。加强计生基层基础工作,依法完善基层人口计生机构工作流程,将工作重心下移到村(社区),提高重点对象的孕情全程服务管理质量。继续协调卫生、食药监、公安等相关部门,进一步规范b超、引流产药品、终止妊娠手术等关键环节管理。探索建立综合治理协调机制,加强联合执法,防止“挤压效应”发生。三是加强督查考核。定期开展整治“两非”明查暗访活动,严控“两非”行为发生,严查“两非”案件,对问题较多和整改不力的单位实施负责人约谈制度。
4、落实利益导向政策,促进计生家庭发展。一是全面兑现各项计生奖扶政策。严格奖励扶助对象资格审核确认,适时调整提高奖励扶助标准,规范奖励扶助资金的预算、筹集和发放等工作,及时足额发放各项计生奖励扶助金。3月份启动2014持证退休职工及城镇非从业居民一次性奖励工作,上半年发放到位。认真集中做好2014年农村计划生育奖扶、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新增对象的申请登记和资格确认工作,并按时足额发放到位。二是积极关怀计生特困家庭。加大计生奖扶制度与政府普惠政策的融合,协调相关部门围绕经济扶助、医疗保障、养老保障、社会关怀出台相关政策,建立计生特困家庭扶助关怀政策体系,在就业、就医、就学、社保、扶贫、居家养老、征地拆迁补偿、集体收益分红等政策上给予计生家庭更多的优先优惠。继续执行纳入低保的计生困难家庭提标20%和计生手术并发症人员的住院结报补偿费提标20%等优惠政策。三是深入推进幸福家庭建设。根据省市推进幸福家庭建设的指导意见,落实人口素质提升、家庭健康促进、家庭发展扶助、和谐家园推进和家庭文化建设五大行动,促进全区幸福家庭建设,提升家庭发展能力。
5、做实公共服务项目,提升科技服务水平。一是加强服务标准化建设。以新一轮“国家优质服务先进县区”创建为抓手,开展行业内部标准化建设。完善修订《行业管理标准化建设指导工作手册》,建立服务标准、行为规范、评估指标、督导机制为一体的标准化管理方案,促进区、镇、村三级技术服务机构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的提高。区计生指导站年内建成数字化服务站,依托“人口综合信息平台”、“人口网”等资源,建立网上办事大厅,实现咨询、预约、查询、告知、随访、提醒、投诉、满意度调查等事项的电子化运作。二是加强技术服务质量管理。加强以落实长效避孕措施为主的知情选择工作,提高期内综合避孕措施落实率。加强孕环情监测和随访服务,降低出生人流比。全面实施以“手动负压吸引+心语疏通”、“流产后关爱”为主的适宜的计生技术服务项目。三是加强孕前优生项目质量控制。继续实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提升生育保险对象和流动人口等目标人群的参检率,确保完成省、市下达的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任务。以实验室检验质量和高风险人群确认为重点,强化项目全程质量控制,力保室间质评优良率达100%。加强计生药具工作,推进药具服务均等化。开展国家避孕药具不良反应监测项目试点工作。
6、深化流动人口工作,推进均等化服务。一是完善工作机制。简化流动人口办证程序,落实首接责任制和首问负责制,完善服务代理制。加强以《婚育证明》为重点的流动人口管理,提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协作水平。继续加强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示范村、社区、市场建设,巩固流动人口分类管理模式。深化“百企示范,千企服务”活动,各镇街新增1个服务管理示范企业,推动企业服务常态化。二是推进服务均等化。落实国家“十二五”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规划,进一步完善流动人口计生公共服务定点制度,提高流动人口计生基本公共服务的可及率。积极发挥己建企业计生协发动会员带头、组织宣传培训、协调技术服务、提供计生信息、维护职工权益、开展生育关怀等6项作用,健全必要制度和服务台账。广泛开展流动人口生育关怀行动,关爱留守儿童和留守家庭。三是加强流动人口信息管理。加强流动人口信息平台监管和业务培训,加大重点信息交换情况督查和通报力度,提高网络化协作水平。加强部门协作,开展流动人口信息比对,提高流动人口信息入库率和准确率,完善落实流动人口全员统计和计生统计工作制度,充分利用信息引导服务管理。认真组织开展流动人口计生动态监测活动,提升监测数据质量,加强监测调查数据的开发利用。
7、加强能力建设,提升计生队伍整体水平。一是加强信息化建设。注重信息平台数据质量的监管,每季度对人口覆盖率、个案数据完整率、逻辑关系准确率和数据更新及时率四项指标进行考评。注重与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建立与民政、卫生、公安良性互通的信息交换制度,每季度组织出生人口、新婚等个案信息和统计数据的比对活动。注重人口计生信息应用,开展出生人口检测预警,每半年进行一次出生人口统计分析;健全信息统计分析制度,每季度组织乡级单位统计质量和人口统计分析督查活动。二是加强机构队伍建设。按照“转变职能、明晰职责、整合资源、提高效能”的原则,整合机构队伍,优化配置服务资源,为人口计生工作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组织开展“一证三师”培训参考、科技大练兵和考学述学活动,对计生医技人员和计生专干进行业务知识测试,提高队伍服务能力。三是加强作风效能建设。深化学习型、创新型、效能型“三型”机关(单位)建设,带动全区各级工作机构和服务窗口创先争优。深入推进党员干部下基层“三解三促”和为企业“三服务”活动,积极为基层和群众办实事、解难事。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一岗双责”制度,加强惩防体系建设项目化管理。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找准和解决“四风”突出问题,树好人口计生系统“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第三篇
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省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区中期评估之年,做好今年的人口计生工作至关重要。
一、总体要求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创建省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区为目标,以全面做好人口工作为导向,突出“十二五”中期评估、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性别比综合治理等重点工作,注重利益导向、信息支撑和家庭发展能力建设,促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再上新水平,确保顺利通过省“十二五”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区中期评估。
二、主要指标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5‰以下;出生政策符合率保持在98%以上;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在基本正常值范围内;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覆盖率90%以上;人口文化建设达标率95%以上,依法行政工作达标率95%以上;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率95%以上;机构队伍建设达标率90%以上;群众满意率90%以上;奖励扶助政策全面兑现;人口计生财政投入增长幅度达标。
三、重点工作
(一)迎接中期评估,全面做好人口工作。
坚持用十八大精神统领全区人口计生工作全局,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部署和推进“十二五”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区创建活动,做好迎接省“十二五”中期评估工作,形成齐抓共管工作合力。坚持人口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全面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紧扣考核指标,优化考评内容,完善考评细则,改进考核方式,做到创建工作项目化、项目管理目标化、目标考核责任化。深化综合改革,发掘培植典型,加速转型升级,推动工作举措创新和工作难题破解。
(二)着力服务民生,完善利益导向机制。
继续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继续实施好农村计生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加大对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的扶助力度,将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特扶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400元和500元。按照市政府统一部署,落实2010年以来企业持证退休职工一次性奖励金,以及《城镇非从业居民独生子女父母一次性奖励制度》工作,全面提高独生子女父母奖励兑现率。
拓展生育关怀行动。充分发挥各级计生协会的作用,以助困养老为重点深化生育关怀行动,加大对留守儿童、留守老人、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等弱势群体的扶助力度,确保50%的失独家庭有结对帮扶措施。不断创新扶助模式,新建1个生育关怀基地,带动计生困难家庭脱贫致富。
(三)强化宣传教育,推进幸福家庭建设。
深化新型人口文化建设。联合相关部门开展公益宣传、社会宣传和文化活动,推进新型家庭人口文化建设。结合5.29、7.11、9.25人口纪念日以及科普宣传周、法制宣传日、“三下乡”等活动,开展集中宣传活动。配合省、市家庭人口文化节,组织开展人口文化宣传系列活动,营造浓郁环境氛围,引导群众树立科学文明的婚育观念。充分发挥人口文化公园、人口文化街、人口学校、人口文化墙、人口中心户等宣传阵地的作用,新增1个市级人口文化示范基地。
深化幸福家庭创建工程。进一步加大新农村新家庭示范创建力度,创建覆盖率达95%以上。突出家庭建设工作导向,深化“幸福家庭十大行动”,提升计生家庭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通过层层创建,推出一批彰显新农村新家庭建设品牌效应的示范镇、示范村和示范户,集中展示计划生育家庭的崭新风貌,年内新增1个市级“双新”示范村。
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完善性别比综合治理长效机制,落实联席会议制度和出生实名登记制度,实现相关部门出生人口信息实时、准确、完整、共享。规范孕情全程管理,落实b超管理、终止妊娠药品定点销售管理、凭证定点引产管理三项制度规定。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十周年纪念活动,营造有利于女孩成长的社会氛围。加大严打“两非”的工作力度,组织联合执法活动,形成打击“两非”的高压态势。
(四)拓展优质服务,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加快人口和家庭公共服务体系转型。继续按照“城乡统筹、公共服务、面向家庭、拓展职能、转型提质”的总体思路,创新人口和家庭公共服务新模式,使优质服务链从避孕节育、生殖健康向优生优育、家庭健康服务延伸。完成区指导站内部改造,打造区级人口家庭公共服务中心,通过省达标验收;各镇街因地制宜拓展一项公共服务功能。推进“数字化”服务站建设,实现咨询、预约、查询、告知、随访、提醒、投诉、满意调查等事项的电子化运作,建立方便群众、便捷快速的网络服务平台。坚持公益性导向,确保重点企业随访服务率达95%以上,确保流动人口免费孕环情检查率达95%以上,确保流动人口免费避孕药具获取率达95%以上。
全面推进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加强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室建设,规范工作流程,开展人员培训,强化质量监控。加强孕前健康检查风险评估与咨询指导,规范临床检查服务,做好跟踪随访。确保完成省下交的参检目标任务,省实验室室间质评优良率达100%,生育保险和流动人口目标人群覆盖率达90%。
(五)推进数字人口建设,提升人口计生信息化水平。
推进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落实国家人口计生委“信息化建设推进年”的总体部署,做好国家和省“金人工程”项目的基础数据、应用系统衔接、整合。继续加强与综治、公安、卫生、民政、人社等部门的协调,完善数据共享规范,初步建成覆盖全区常住人口、各部门共建共享的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
加强应用信息平台的开发、运用和维护。全面启用“省人口计生工作绩效评估系统”,完善我区在线调查系统,推进利用互联网创新考核评估方式。加强各级人口计生门户网站建设,提高在线服务管理水平。全面落实国家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定期开展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完善安全保障体系和运行维护方案。
提升人口信息管理服务质量。坚持依法统计、阳光统计,完善人口计生统计监测工作,开展人口计生统计数据质量信得过活动,创建省人口计生阳光统计示范单位。创新基层人口信息采集机制,完善全员人口信息变更、质量管理、数据采集、处理应用等环节的质量监控,定期开展数据库质量测评与通报,提高人口信息的入库率、及时率、完整率与准确率。
(六)坚持便民维权,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深化“阳光计生行动”。深入推进人口计生基层文明执法工程,全面落实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工作,计划生育民生资金全面纳入政府信息化监管平台并规范运行,着力解决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问题。按照省行政执法程序和文书格式,实施行政执法卷宗定期检查。按照《国家人口计生委关于方便群众办证的通知》要求,简化审批程序和办证手续,促进再生一孩审批、社会抚养费征收等执法行为的规范化和信息化。有步骤、有重点地推广柔性执法方式,推行教育、服务和规范行为“三结合”。继续开展依法行政示范镇街创建活动,发挥其示范、带动、辐射作用,提升人口和计划生育依法行政水平。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严格执行社会抚养费征缴分离、收支两条线等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信访目标责任制,不断提升“12356阳光计生服务热线”的质量和水平,着力构建信访工作长效机制。
深化“诚信计生行动”。大力推进人口计生政务公开、村(居)务公开、办事公开,创造性地开展诚信计生工作,形成“政府诚信、群众守信、干群互信”的工作格局。放大中心户建设品牌效应,充分发挥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的基础性作用。深化计划生育村(居)务公开工作,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管理权。深入开展计划生育干部勤廉双述、计划生育事务质询、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评议计划生育等活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七)强化流动人口管理,提升均等化服务水平。
强化流动人口婚育管理。坚持以居住点、工作点、分娩点为抓手,实行分类管理。居住点突出网格管理,落实以房管人制;工作点突出协会建设,落实法人负责制;分娩点突出齐抓共管,落实出生实名登记制,确保流出育龄妇女“一签四定一发”(签订流动人口合同,定外出地点、定联系方式、定联系人、定服务措施,发放婚育证明)落实率达95%,流入已婚妇女“一查四告一建”(查验婚育证明,告知权利义务、告知服务项目、告知服务流程、告知免费服务点,建立信息档案)落实率达95%,及时掌握流入育龄妇女怀孕和生育情况,百人(或女工30名)以上的企业计生协组建率达85%以上。组织开展流进流出人口违法生育专项整治活动、非常住人口出生性别比分析活动,规范流动人口生育秩序。
强化流动人口信息管理。加强全员流动人口信息入库,落实信息共享,区每季召开1次公安联席会议,镇街每月与公安部门互换一次信息。继续实施流动人口计生信息采集录入奖励办法,严格“来登去消”工作制度,确保全员流动人口信息入库率达92%,流动人口育龄妇女信息入库率达95%;重视信息平台信息反馈和接收,流入重点已婚育龄妇女重要信息通报率达95%,流出已婚育龄妇女信息有效反馈率达95%,避孕节育通报接收率达95%。加强市内、省内和跨省协作,确保服务管理协作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快捷化。
推进均等服务。贯彻落实《省实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办法》,将流动人口免费服务经费列入地方财政预算。开展“百企示范、千企服务”活动,20家列统企业达到示范单位创建标准。加强流动人口权益保障,规范完善流动人口一孩生育服务证登记办理工作,流动人口免费孕环情检查率及避孕药具获取率达95%以上,实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八)加强队伍建设,树立部门良好形象。
加强人口计生干部队伍建设。以队伍职业化建设为重点,积极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打造高素质的工作队伍,为服务体系转型和行政服务管理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严格按照省“十二五”考评指标要求,确保行政管理、公共服务机构、计生协会组织的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配备达标。按照省统一部署,完成省在职培训和“一证三师”报名参考任务。
加强党风政风行风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和省委、市委、区委“十项规定”,深入开展“人民满意机关”、星级“基层站所”创建和窗口行业“三争创一争当”活动,以及“三创三促”主题实践活动,在调优精神状态上有新境界,在推进转型升级上有新突破,在解决机关作风问题上有新进展,在提升干部能力形象上有新成效,营造人口计生系统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