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红星照耀中国摘要(3-12)
3.在保安
斯诺终于见到了毛泽东,介绍了很多他了解到的毛泽东的事迹,包括他的传奇、他的妻子、他的影响力、平时的生活包括日常的伙食等等,特别说明了他的性格:复杂、有趣、天生精明、精力过人、自尊心极强。接着介绍了毛泽东对一些国际人物的看法,包括麦克唐纳、罗斯福,还有他的学习:关于印度、关于哲学、关于宗教观等等。接下来斯诺将要介绍了共产党的基本论点:“对外不实行反帝政策,对内不实行土地革命,中国的民族独立和民主政治是无法实现的”,然后介绍了共产党当时的基本政策:抵抗日本帝国主义,并与毛泽东就这个问题进行了大量的探讨。最后他记述了林彪的一些生平、他在红军大学回答问题的情况、以及一些他观看红军剧社表演和采访红军剧社社长危拱之的一些情况。
4.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本篇斯诺主要记述了他采访毛泽东的情况。通过与毛泽东的几个晚上的谈话,他了解到了毛泽东的生平,先是他的早年经历:如何出生、童年时的生活、他父母亲对他的教育,他如何反抗他的父亲,他如何读“禁书”、如何干活等等,然后介绍了一件影响他一生的事情:长沙人民因为饥荒起来反抗和被镇压的故事。接下来介绍了毛泽东早期的思想来源、如何从军、如何进入湖南师范学校、北平工作。然后介绍他投身政治的政治活动:主笔《湘江评论》、创办文化书社、反对军阀、组织工人等等,尤其他如何建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随后就是作为共产党员毛泽东的辉煌事迹:参加一大、广州国共合作、组织起义、参与建立苏维埃政府,最后简要记述了红军的发展壮大、几次反围剿胜利和失败以及最后通过长征到达甘、陕的历程。
5.长征
本篇记述的是长征的情况。一开始斯诺简要交代了长征起因,包括蒋介石如何组织第五次围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如何失败、红军如何为了保存有生力量而撤出江西根据地等等。然后介绍了长征的艰苦卓绝:如何突破敌人四道防线、如何遭受严重损失、如何改变战术轻装上阵,重点描绘了红军是如何在大渡河克服重重困难而突破险阻、创造奇迹的。接下来介绍了红军在过草地、经过少数民族聚居区时所遇到的困难。最后,斯诺通过一组统计数字(18条山脉、24条河流、12个省份、62座城市、10个地方军阀包围)证明了长征的伟大以及长征所取得的成绩:到达对中、日、苏当前命运起重要作用的地区,沿途解释了土地革命目的以及抗日政策,武装了千千万万的农民并训练了游击队。
6.红星在西北
本篇记述刘志丹的早期经历、如何建立了陕北红军以及如何被冤枉的,从中可以看出刘志丹嫉恶如仇的性格和较为激进的革命路线。接下来斯诺记述了中国西北老百姓的苦难,这包括缺乏饥荒的有效赈济手段导致人民大量饿死和以及人民的历代反抗经历,这解释了西北苏维埃运动兴起的原因。接下来,斯诺记述了西北苏维埃运动的若干举措,这包括取消租税、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穷人、给穷人提供贷款、合作化运动、妇女婚姻自主权、普及教育、货币改革等等。最后,文章记述了徐特立以很大年纪参加革命工作、如何致力于党的教育事业(包括军事教育、社会教育站、推广拉丁化拼音等)。
7.去前线的路上
本篇记述了斯诺去甘肃边境和前线时的所见所闻。一开始文章记述了他陪年轻的共产党员胡金魁与农民谈话的经历:一开始大家对红军有些抱怨,比如粮食征收太多等,但一旦跟白军相比,农民们又纷纷记起了红军的好来,包括红军是免税的,买东西也给钱,这些都是白军做不到的。接下来,斯诺记述了很多关于苏区工业的内容,包括苏区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如何发展工业,包括手工业、油井等等。最后,文章描写了普通工人丰富多彩的生活,包括篮球赛、免费医疗、社会保险、读书写字、唱歌等等,并将其与中国其他地方的工人生活做了对比。最后总结为一句话:他们即使缺乏社会主义工业的物,却有社会主义工业的精神!
8.同红军在一起
本篇记述了斯诺到达红军一方面军总部后了解到的红军的各种情况。一开始,他叙述了他了解的红军的基本状况:百分之六十到七十的士兵是有文化的,约有三分之一以前是国民党军人,有许多是各种军官学校毕业的,包括黄埔军校;红军对妇女持尊重态度、群众对红军的道德有很好的评价,军官伤亡率很高,他们都跟士兵并肩作战,军官与士兵吃穿基本一致等等。接下来,斯诺记述了他对彭德怀将军的印象,包括他的生平,他直截了当的作风,还有他迟睡早起、喜欢孩子、关心同志、如何阅读共产主义的读物、如何参加党的工作、对游击战如何高度重视等等。最后本篇记述了他对红军生活的了解:他们坚忍卓绝、饮食简单、按时作息、列宁室的作用、如何上政治课等等。
9.同红军在一起(续)
本篇一开始记述了徐海东的生平,包括其早年的经历、他的强烈的阶级意识及其产生原因(徐家被国民党杀死了六十六人),他如何参加共产党、他如何看到国民党军队对原苏区犯下的残忍罪行等等。接下来,斯诺记述了西北马家(马鸿逵、马鸿宾、马步芳、马步青)对西北政治的影响,包括各种苛捐杂税、征兵政策等等,以及西北回民的历史和现况,包括深重的汉回矛盾等等,还有红军对回民的争取和策反,包括如何发布针对回民的政治纲领、如何创立中国回民红军的核心,如何在尊重宗教的情况下发动回民革命、如何枪决一个冒充共产党征税的国民党税务官员等等。
10.战争与和平
本篇开始记述了有关红军骑兵的一些事情,接下来是一些与红军小战士有关的事迹,包括一位红军小战士如何参加红军、红军如何帮助他们家人,少先队员的英勇事迹,他们的精神状态等等。接下来斯诺记述了他了解到的红军如何实践统一战线的情况。最后,文章重点叙述了朱德同志的事迹,包括他对红军的杰出领导、他夫人的情况、他对部下的爱护、天性极端温和又十分负责任、喜欢读书,然后是朱德的一些早年经历以及如何参加革命工作,以及他与毛泽东的合作:朱、毛的联合不是相互竞争的,而是相辅相成的。他没有任何政治野心,他能接受命令,因此也能发布命令。
11.回到保安
本篇开始记述了养马老人的故事,他年纪很大了但还坚决要求参加红军,认为为红军做事值得干。接下来记述了一位基督徒士兵的故事,顺带介绍了一些红军的宗教政策,然后写了一个围歼民团的故事。此后,斯诺写了他回到保安的一些生活趣事,包括打牌、饮食等等。然后,斯诺开始记述俄罗斯(苏联)对红军的影响,共产国际对红军的影响,基本点是共产国际的领导是中共获得了很大好处,但遇到的一些严重挫折也与共产国际有关,包括1927年的挫折、对拥护革命的19路军的处置,第五次反围剿的战术防御计划等等。最后,斯诺记述了他最后一次访问毛泽东的情况(关于联合抗日、关于建立民主政府等等),以及他是如何依依不舍地告别了红色中国的。
12.又是白色世界
本篇前半部分主要记述了斯诺所看到的西安事变的经过,包括其背景、先兆、事变如何发生、最终如何解决以及如何开始国共合作等等,从事变的解决中可以看出共产党对于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诚意。后半部分,斯诺主要尝试探究中国革命的未来。他先是阐述了中国革命的主要历史任务:推翻帝国主义和实现民主,阐述了中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当前状态,回顾了之前的中国革命历史及抗日的背景。最后他得出了颇有前瞻性的结论:“中国社会革命运动可能遭受挫折,可能暂时退却……但它不仅一定会继续成长,而且在一起一伏之中,最后终于会获得胜利,原因很简单,产生中国社会革命运动的基本条件本身包含着这个运动必胜的有力因素。”
第二篇:红星照耀中国
一、选择题
1.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A、国民革命军北伐 B、朱、毛红军会师井冈山 C、北方少数民族南 D、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
2.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武装宣传”是指()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扩大了革命影响 B、太平天国北伐、东征,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C、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机” 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革命根据地
3.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以纪实性手法向西方国家大量介绍了红色中国以及红军长征的事迹,一度风靡全世界。2017年是红军长征胜利()
A、51周年 B、61周年 C、71周年 D、81周年
4.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这是斯诺对以下哪一事件的评价()A、五四运动 B、红军长征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5.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是指()A、八一三事变 B、西安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七七事变
二、判断题
1、苏维埃政府对农民最有重要意义四项举措是:
重新分配土地,取消高利贷,取消苛捐杂税,消灭特权阶级。
()
2、代议制苏维埃政府结构是从乡苏维埃开始,再到县苏维埃、省苏维埃,最后是中央苏维埃。
()
3、苏维埃革命委员会的权利有决定选举或改选权,同共产党合作紧密。
()
4、苏维埃政府对春耕工作进行了广泛的宣传,争取农民自愿参加,对不服从者可强迫命令。
()
5、苏维埃政府下的地主是根据共产党的定义,凡是大部分收入来自出租给别人种的土地而自己不劳动的人都是地主。
()
6、在来到中国进行国际援助的众多国际友人中最杰出的三位美国记者是:尼姆 ? 威尔斯《西行漫记》,埃德 加 ? 斯诺《续西行漫记》,哈里森 ? 福尔曼《北行漫记》。
()
7、毛泽东认为中国人民能够消耗和打败日本军队的三个条件是:一,中国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第二,全世界结 成反日统一战线;第三,美国人用了核武器。
()
8、红军长征一共爬过 100 座山脉,渡过20 条河流,经过 12 个省份,占领过 62 座大小城市,突 破 10 个地方军阀军队的包围,开进和顺利穿过 6 个不同的少 数民族地区。
()
9、共 产党定义的地主是大部分收入来自出租给别人种的土地而自 己不劳动的人;按此定义,高利贷和土豪属于这一类。
()
10、共产党规定合作社的五项主要任务是:制止商 人对群众的剥削;克服敌人的封锁;发展苏区国民经济;提 高群众经济政治水平;为社会主义建设准备条件。
()
11、《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 者尼姆 ? 威尔斯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 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 1936 年 6 月至 10 月在我国 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 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 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
12、一九 三七年十月,《红星闪耀中国》一书在伦敦出版。当时作者正在被日控制的上海,想要在国内公开出版是不可能的。但在中共地 下组织的的帮助下,经过修改,将书名改为《北行漫记》作为掩护出版。
()
三、填空题
1、斯诺从李长林口中得到的贺龙印象:① 贺龙是个(),像()一样强壮有力。他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他不知疲倦。贺龙对有钱人的仇视,据说,如果贺龙还在()的地方,地主士绅都要闻风逃跑,哪怕有南京军队重兵驻守的地方也是如此,因为他以行军神出鬼没著称。
2、《西行漫记》一书中斯诺的彭德怀印象()勇敢的精神品质。
3、彭德怀大公无私,他唯一的个人衣服,就是这件用()做成的背心。他为这件 战利品而孩子气地得意,表现了他率真的个性,作者是很欣赏的。
4、朱德妻子康克清眼中的丈夫的性格是();对一切大小事情都十分负责;喜欢跟 一般战斗员生活(),经常和他们谈话。
5、张学良在南方同红军打仗以后,对红军以及战斗的认识。.他们所打的“土匪”实际上是由()的能干指挥员领导的;()这件事情可能要继续好几 年;一边同红军打仗,一边要()是不可能的;而在这期间东北军却在同自己毫不相干的战事中很快消耗兵力,土崩瓦解。
6、红军的 11 项纪律有1.(); 2 不拿贫民一点东西;3 打土豪要归公;4 上门板;5 捆铺草;6(),要随时帮助他们;7 借东西要还;8 损坏东西要赔;9();10 买东西要付钱;11 要讲卫生,盖厕所离住家要远。
7、红军改变佃农、贫农、中农以及所有“贫农”成分 的处境。.在新区中第一年就(),使农民 们有透口气的机会,在老区里,只保留一种单一的()和一种单一的();2.他们把土地分给缺地农民,大片大片地开“荒”—多数是在外或在逃地主的土地;3.他 们没收(),分配给穷人。
8、共产党认为合作社是“抵制私人资本主义和发展新的经 济制度的工具”他们规定它的五项主要任务有1.();2.克服敌人的封锁;3.();4.提高群众经济政治水平;5.为社会主义建设准备 条件。
9、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础,就共产党人而论,可以归结为()和国民党接 受两大革命原则。
10、中国人民在中国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世界结成 反日统一战线;()。的条件下才能打败日本。
11、红军在井冈山运动时期采取的四个口号是
();敌驻我扰;敌疲我打;()。
12、“秋收起义”运动的五大纲领是:
一、()同国民党完全脱离;
二、组织工农革命军;
三、除了大地主以外也没收中、小地主的财产;
四、在()建立独立于国民 党的共产党政权;
五、组织苏维埃。红军的西北长征是一场战略()而不能说是(),因为红军终 于到达了目的地,其核心力量仍完整无损,其军心士气和政 治意志的坚强显然一如往昔。
14、斯诺所说的“总司令被逮这一惊人事件”实际上就是说 的历史上有名的(),又称()事变。是当时任职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和当时任职国民革命军()于 1936 年 12 月 12 日,在西安发动的直接军事监禁事件,扣留了当时任职国民政府 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中正,目的是“停 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西安事变最终以蒋中正被迫 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张,导致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而和平解决。
15、斯诺看待杨虎城的当过土匪的经历:绝不要以为杨虎城将军早年当过土匪,就()做领袖了。
16、白匪,用国民党的名词来说就是(),国民党为了要镇压农民起义,组织成立的。就是作为保甲制度的一个有机部分进行活动 的。
17、赤匪用苏维埃的名词来说就是(),赤匪是国民党的敌视称呼。
18、周恩来是一个()家庭的儿子,从小就表现出突出的文学天赋。但他在民族觉醒的时期里受的教育,使他的兴趣从文学转到了别的地 方去了。
19、贺龙是 1927 年()起义后才参加共产党,在这以前不久,他还效忠于汪精卫的 武汉政府。但是唐生智等镇压打倒地主的运动,开始著名的 “农民大屠杀”后,激起了他的愤怒,贺龙在()建立了一个苏区。20、苏区教育制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都是苏维埃办的; 第二部分是(),是红军办的;第三部分是(),是共产党各组织办的。
21、朱德的特殊战术:1)能跟战士(),因而获得他们的信任; 2)作战不管大小,事前要查勘地形,精密计划一切;3)细 心处理一切,亲自领导部队;4)坚持要从()对敌人的 阵地有清楚的了解。
四、简答题:
1、简答:1936 年 9 月彭德怀部队向黄河西移的原因.2、简答:19 世纪回民两次争夺政权。
3、《西行漫记》又译名为什么?为什么中译名不选《西行漫记》?
4、斯诺出发去中国前做了什么预防准备工作?
5、陕西曾以盛产什么闻名?西北发生过大饥荒的原因是什 么?
6、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础是什么?
7、为什么《西行漫记》是许多国家的畅销书?
8、张学良是如何改变思想,相信国内统一战线建议的合理 可行的?
9、《西行漫记》全书共 12 篇,请罗列出其主要内容包括哪 些?
10、在斯诺的笔下,毛泽东是什么样的人?
11、斯诺认为“毛主席及其指挥下的红军之所以能克服重重 困难,杀出一条血路胜利到达陕北”的原因是什么?
12、斯诺第一次由周恩来引见毛泽东之后,对毛泽东的第一 印象是什么?
第三篇:红星照耀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1936年在中国革命与战争最猛烈、最危险到时候,一位充满好奇的美国记者,孤身一人,冒险穿越南京国民党军队对外的新闻封锁,长途跋涉来到了西北苏维埃地区,寻找红色中国。而这个美国记者的姓名是今天中国人民早已熟知的爱德加• 斯诺!
爱德加• 斯诺是位美国著名记者.他于1936年6月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军的西方记者。后来他以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资料为基础,完成本书《红星照耀中国》的写作。
在我看来,斯诺写在书中的语言很平实,没有添加过多的修饰词或些美化的文笔,显得有些朴实无华。但是,在他笔下的人却依然有血有肉,带着各自鲜明的特点,一点不比其他名著差。毛泽东和周恩来就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斯诺以最接近生活的语言、最生活化的写照介绍了伟大的毛主席和周恩来,使读者从其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感受到他们的亲切与信念。中共的发展也是因为有了这样的领导人才能民心所向,才能团结一致,才能共同抗战。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甚至照耀世界。”这是斯诺在写完红星照耀中国后的感受,也是我读完这本书后最大的感受!
第四篇:《红星照耀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导读
内容简介:
《红星照耀中国》(曾译《西行漫记》)自1937年初版以来,畅销至今,而董乐山译本已经是今天了解中国工农红军的经典读本。本书真实记录了斯诺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2016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也是本书出版80周年,此次新版得到董乐山家属独家授权,并配有五十余幅珍贵历史照片,是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的经典译本。作者简介:
埃德加·斯诺,美国著名记者。他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董乐山,翻译家,作家。生于浙江省宁波市。1946年冬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英国文学系。译作《第三帝国的兴亡》(合译)、《一九八四》《西方人文主义的传统》《红星照耀中国》等均有广泛影响。推荐理由:
畅销八十年的长征经典 董乐山家属独家授权 五十余幅珍贵历史照片
纪念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人文社重推经典译本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红星照耀中国》多方位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做出的不懈努力。作为对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国革命真相的真实报道,《红星照耀中国》自1937年出版后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在全世界以近二十种文字翻译出版,几乎传遍了每一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内的总发行量也达到数百万册。2016年,由教育部直接组织编写的“部编本”教材开始投入使用,教育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教科书名著导读部分,将《红星照耀中国》作为纪实作品的阅读范例。
作为纪实作品,《红星照耀中国》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所记叙的故事都是真实的,不论是记录历史还是叙述现实,都有可信的资料来源,或者是出自作者本人的所见所闻。斯 诺是一位优秀的新闻记者,在采访期间,他保持着严肃的新闻态度、敏锐的洞察力以及深切的人文情怀,让《红星照耀中国》兼具真实性和良好的文学品质。作品中成功地塑造了众多人物形象,从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红军主要领导人,到活跃在红区的众多“红小鬼”,不论着墨轻重,书中出现的每一个人物形象都鲜活饱满,闪烁着自信、乐观、勇敢、奉献的光芒。这些历经岁月淘洗的优秀品质,是当今中国青少年应当学习和借鉴的。
在战争年代的大历史背景下能细致地关切到人的个性、经历、命运,是《红星照耀中国》这样一部纪实文学作品能够感动万千读者的一个原因。青少年读者阅读这部文学作品,不仅能了解纪实文学这个体裁,也能了解在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为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所做的不懈努力,还能从阅读中学会思考,获得启迪,汲取精神营养和力量,更加自信乐观地投入到学习、生活当中去。这正是“部编本”教科书推荐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的原因,也是出版《红星照耀中国》(青少版)的初衷。
《红星照耀中国》(青少版),此次推出的青少年版既是向经典致敬,也是为将书中所记录的优秀意志品质和不朽人格魅力呈现给广大青少年读者。
据了解,今年是《红星照耀中国》原版出版八十周年,教育部编语文教科书名著导读指定作品收入《红星照耀中国》,《红星照耀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的纪实文学作品,无数人通过这本书了解中国革命,了解红军和“红色中国”,了解中国共产党的信念与成长。这部经典作品多方位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做出的不懈努力,他们乐观向上又甘于奉献,在艰苦卓绝的困境中奋力拼搏,勇敢地探寻着中国前进的方向。
作为对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国革命真相的真实报道,《红星照耀中国》自1937年出版后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在全世界以近二十种文字翻译出版,几乎传遍了每一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内的总发行量也达到数百万册。
教育部编语文教科书名著导读指定作品
2016年,由教育部直接组织编写的“部编本”教材开始投入使用,教育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教科书名著导读部分,将《红星照耀中国》作为纪实作品的阅读范例。据“部编本”语文教材的总主编温儒敏先生介绍,“部编本”语文教材力求建构适合中小学的语文核心素养体系,课文选篇强调经典性、文质兼美、适宜教学,此外还适当兼顾时代性,将许多经典作品又重新收录进课本。
《红星照耀中国》正是一部历经时间沉淀的经典读物。“部编本”此次着重将纪实文学体裁介绍给青少年学生,除《红星照耀中国》外,还将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王树增的《抗日战争》(三卷)列入“纪实文学”板块的名著自主阅读书目,这两部作品也由人文社出版。作为纪实作品,《红星照耀中国》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所记叙的故事都是真实的,不论是记录历史还是叙述现实,都有可信的资料来源,或者是出自作者本人的所见所闻。斯诺是一位优秀的新闻记者,在采访期间,他保持着严肃的新闻态度、敏锐的洞察力以及深切的人文情怀,让《红星照耀中国》兼具真实性和良好的文学品质。作品中成功地塑造了众多人物形象,从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红军主要领导人,到活跃在红区的众多“红小鬼”,不论着墨轻重,书中出现的每一个人物形象都鲜活饱满,闪烁着自信、乐观、勇敢、奉献的光芒。这些历经岁月淘洗的优秀品质,是当今中国青少年应当学习和借鉴的。
在战争年代的大历史背景下能细致地关切到人的个性、经历、命运,是《红星照耀中国》这样一部纪实文学作品能够感动万千读者的一个原因。青少年读者阅读这部文学作品,不仅能了解纪实文学这个体裁,也能了解在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为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所做的不懈努力,还能从阅读中学会思考,获得启迪,汲取精神营养和力量,更加自 信乐观地投入到学习、生活当中去。这正是“部编本”教科书推荐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的原因,也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红星照耀中国》(青少版)的初衷。
纪实经典跨越八十年,最推董乐山权威译本
《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的出版过程极为坎坷。1937年10月,英国戈兰茨公司在伦敦首次出版《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1938年2月,在胡愈之的组织筹划下,“复社”翻译出版了第一个《红星照耀中国》全译本,考虑到当时的政治环境,他们将中文书名定为《西行漫记》。在此后几十年的出版、流传过程中,此书先后遭到多次封禁,版本不断变化。
1979年12月,著名翻译家董乐山的译本《西行漫记》出版,封面标明原名:《红星照耀中国》,此书据1937年伦敦初版全文译出,增译了第十一章中第五节的《那个外国智囊》,恢复了在英美风行一时的英文初版本的历史原貌。同时,对英文本中个别史实错误以及人名、地名、书刊名称的拼写错误也作了不少校正。这一译本收入1984年8月新华出版社所出四卷本《斯诺文集》第二卷,扉页恢复英文原名“红星照耀中国”,而将“西行漫记”改为副题。董乐山翻译的《西行漫记》出版后极受欢迎,接连加印,两年左右即发行165万册。
可以说,在本书流传至今的数十年中,董乐山版《红星照耀中国》是忠于原著的、具有里程碑性质的版本。人民文学出社版推出的《红星照耀中国》(青少版),就是基于董乐山译本的全新版,并附有十余幅珍贵历史照片。
《红星照耀中国》的魅力和影响力经久不衰。1938年“复社”版《西行漫记》在短短的十个月内就印行了四版,轰动了国内及国外华侨集聚地。在香港及海外华人集中地点还出版了该书的无数重印本和翻印本;在沦陷区和国民党白色恐怖弥漫的地方,许多进步读者冒着生命危险竞相传阅乃至辗转传抄;不少热血青年像怀揣珍宝一样携带着本书,抱着满腔爱国热忱,排除艰难险阻奔赴红星升起的革命圣地——延安。
由于《西行漫记》及其各种节本或专章抽印本的迅速、广泛流传,很快引起了国民党当局的警觉,他们曾不止一次下令查禁斯诺的这些著作,据有关档案记载,先后查禁其著作竟达十几种之多。尽管如此,进步文化人士以及广大读者采用各种斗争方式和手法,不断突破封锁,使这部伟大的作品传遍了神州大地。本书瓦解了当时外界种种歪曲、丑化共产党的谣言,记录了这一段由中国共产党人所创造的奇迹,第一次向全国、全世界解释了中国的红色革命,介绍了共产党的基本政策、军事策略以及根据地的社会制度、生产生活等情况,也让全世界人民了解到红军不可征服的战斗精神和改变世界的热情与力量。
《红星照耀中国》诞生之时,曾激励了一大批有志青年投入到如火如荼的红色革命中,时至今日,书中所记载的人物和故事仍闪烁着耀眼的光辉,激励着千百万读者和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积极投入到生活、工作、学习中去。八十年来,《红星照耀中国》一直被不同时代的读者阅读,它的活力从未衰减,这正是纪实文学作品的魅力,也是那段非凡的革命历史的魅力。在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之际,人文社推出董乐山家属独家授权的经典译本《红星照耀中国》,并附有五十余幅珍贵历史照片。人文社版本因其庄重大气的设计、优质的品质,很快赢得广大读者,出版一年发行近二十万册。本书的出版与推广也赢得美国作者斯诺及海伦·斯诺后人的赞誉,成为一部经典畅销书。
成书经历
此书对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发现和描述,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震惊世界!
一九二八年,二十三岁的美国青年埃德加•斯诺以见习记者身份派驻中国,出任多家欧美媒体驻华记者和通讯员。一九三四年红军长征的传闻令斯诺十分好奇,翌年十月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抵达陕北的消息更令他惊喜有加,他决心前往采访。但当时国民党“剿共”正紧,政治局势艰险,他就请孙夫人出面斡旋。在宋庆龄周密安排和爱国将领张学良协助下,斯诺冲破国民党宪兵、特务重重阻挠,终于一九三六年六月经西安、云阳如愿抵达延安,采访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志丹、贺龙、彭德怀等中共领导人,红军将士和普通群众,深入了解到陕甘宁边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民生等实情。
经过四个月艰苦采访,斯诺写下大量通讯报道,最终集结为《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一九三七年卢沟桥事变前夕,斯诺毅然将《红星照耀中国》交由英国伦敦戈兰茨公司出版,三个月后新书问世,立即在国际社会产生巨大轰动。西方媒体热评“此书对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发现和描述,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震惊世界!”
《红星照耀中国》出版时为了避免国民党的审查,更名为《西行漫记》。《西行漫记》第一版印了二千册,很快销售一空,轰动海内外,接着又增印了第二版、第三版和第四版,在香港和海外华埠重印本和翻印本更是不计其数,发行量高达十余万册。《西行漫 5 记》的出版发行,让无数国人和华侨得知中共领导人和红军将士两万五千里长征的始末,也看到新中国的希望。虽然它在“国统区”被定为禁书,其影响却一夜爆红不胫而走,成千上万爱国青年正是读了《西行漫记》而参加革命奔赴延安。
今天看来,《西行漫记》客观真实、全景式地反映了革命圣地延安的实况,让亿万中国人第一次了解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面貌。它不仅在政治上有重大意义,在文学上也堪称典范。其人物刻画、环境描写和叙事风格均可谓精彩纷呈。用今天的话说,是一部充满正能量、接地气的纪实文学佳作。
这部誉满全球的报告文学经典名著,有董乐山译本(人民文学出版社)。该版封面正式恢复寓意深长的原名《红星照耀中国》,并对全书译文细加审核校勘,重又订正某些误译误植,使译文更加精准。尤为可喜的是,书中还插入如今很难觅见的从1937、1938、1939年三版《红星》中遴选出的数十幅珍贵历史照片,以及书末所附译者、美国文学研究家董乐山撰写的《斯诺的客厅和一二·九学生运动》等三篇文章。作者传奇
太平洋两岸的子孙后代将受斯诺之惠,因为他留下的遗产将有助于他们研究中国的历史
1936年初夏,一位富有正义感和冒险精神的外国记者,带上一封介绍信,外加“两架照相机、24个胶卷、足够的笔记本”,开始了充满传奇的陕北之行。1936年6月3日,他到达了旅途的目的地——陕北保安,在那里见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这位记者就是美国著名作家埃德加•斯诺。八十年来,他报道三十年代中国革命真相的不朽名著《红星照耀中国》被翻译成近二十种文字,传遍了世界;在中国,它则以《外国记者西北印象记》、《西行漫记》等形形色色的译名,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法,一而再、再而三地翻印重版,从而感染、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成为家喻户晓的著名报告文学作品。
新中国成立后,埃德加.斯诺曾三次访华,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亲切接见,一九七二年在瑞士逝世后还遵其遗嘱骨灰的一部分葬于北大校园。犹记得一九七二年宋庆 龄为《中国建设》杂誌第六期写了一篇英文稿《纪念埃德加.斯诺》,她说:“中国人民永远以感激的心情记得埃德加.斯诺这位致力于中美人民友好的不知疲倦的活动家。太平洋两岸的子孙后代将受斯诺之惠,因为他留下的遗产将有助于他们研究中国的历史……” 出版曲折
这本书如能在沪上出版,必能帮助广大民众真正了解中共和红军长征真相,为全民抗日产生强大精神动力!
一九三八年二月,《红星照耀中国》中译本《西行漫记》在上海出版。当事人是集记者、编辑、作家、翻译家、出版人于一身的“全才”、浙江上虞人胡愈之(一八九六─一九八六)。当时西安事变刚过,蒋介石惊魂未定,国内政局扑朔迷离,出版革命书籍谈何容易?胡愈之左思右想,先联络十几位文化宣传界有识之士,商议出书之事。胡愈之慷慨陈词:“国民党封锁苏区内幕,大肆污衊中共,使民众对共产党、长征、红军、苏区大有误解,现在提倡国共合作抗日,这本书如能在沪上出版,必能帮助广大民众真正了解中共和红军长征真相,为全民抗日产生强大精神动力!”大伙对胡愈之之言极表贊同,但当时“国统区”对进步出版物审查很严,轻则停业整顿、特务盯梢,重则关门息业、逮捕坐牢,没有一家出版社敢公开出版此书。大家讨论良久,最后决定干脆新创一家出版社,社址就设在胡愈之家里。他还亲任主编,郑振铎、许广平、张宗麟、周建人、王任叔等十余人为编辑。为安全起见,书名不再沿用政治味太浓的《红星照耀中国》,改为比较文艺化的新名字──《西行漫记》。推荐
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的诞辰纪念日,这个假期,让我们换一个角度接近伟人,从一个年轻记者的角度看一看,我们的革命先烈为我们所做出的牺牲和他们的伟大意志吧!推荐版本:《红星照耀中国》 董乐山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一
《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证明了一个记者的正直和职业道德,斯诺客观详实的报道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纲领,让全世界知道,在这个人口最多的国家,真正的未来在哪里。
另一方面,这本书也是研究党的历史、了解领袖们的资料,作为在当时写成的第一手资料,其中不仅详细介绍了红军的征战史,并且从政治、军事、经济等各方面进行了报道和解释,从某种角度来讲,这是第一部把新的中国介绍给世界的书,也是中国人从另一个角度了解、回顾党和军队的途径。
当时的中国,内忧外患。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国土,而当权者的屠刀则指向人民,整个中国置身于水深火热之中,这个时候,迫切的需要有人站出来挽救危局,这个人无疑就是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共产党。
在党的初期,由于共产国际的干预和一些不安定因素,曾受到过很大的损失,新生的中国共产党多次面临生死存亡的局面。然而领袖们的睿智使党走上了正确的道路,确立坚定不移的纲领,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为中国,为中国人民,进行着不屈不挠的顽强抗争。
只有人民拥护和支持的政府,才能让国家看到未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没有被侵略者的刺刀击退,没有被当权者的白色恐怖吓倒,在无数人的流血牺牲之后,更多的人勇敢地站出来,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崇高的事业。
在多方打击和封锁的情况下,共产党和所领导的队伍却在逐渐壮大,在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之后,没有人能再轻视这股不可抵挡的力量,一切关于“无知土匪”的谣言不攻自破,这是一个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政党,这是一个有着执着信仰、严格纪律的政党。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二
80年前,红色的中国布满层层谜团。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怀着对中国革命与战争的重重疑问,孤身一人前往这被人刻意曲解、遭到铜墙铁壁般严密封锁的革命战略根据地。他探索红色中国,将所见所闻一点一滴的真实记录,汇编成一本书,书名是《红星照耀中国》。
近日,我重读经典,内心依旧澎湃不已。整本书以斯诺的第一视角,生动丰富地描述了红色根据地大大小小的人物与事件,他通过搜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手资料,与革命领导人进行谈话,运用文字的力量将这段波澜壮阔、激情燃烧的岁月鲜活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斯诺的语言很平实,他没有添加过多的修饰性的词汇或者一些美化的文笔,即使朴实无华,但他笔下的人物却有血有肉,带着鲜明的特点。他记录了一些革命领导者的事迹,如毛泽东、周恩来、贺龙、彭德怀、徐海东等,对主要的历史事件也进行了叙述,如苏区教育(比如红军大学)、人民抗日剧社、长征、西安事变等。正是通过他的文字,我们对国民 党政府的暴行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横亘在漫漫长征路上的艰难险阻有了更具象的把握,对立志救民于水火、避免我亡国之祸的革命先驱更加心生敬畏。
斯诺对革命者的描写狠狠地驳斥了国民党,他们一直对外宣扬鼓吹共产党人为“狂热分子”、“无知土匪”、“强盗”。书中是这样描述毛泽东的:“然而毛泽东还是一个精通中国旧学的有成就的学者,他博览群书,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入地研究,但是对于工作却事无巨细都一丝不苟,他精力过人,不知疲倦,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对周恩来的着墨是“他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他无私地忠于一种思想和从不承认失败的不屈不挠精神——这一切似乎都包含在这个红军的故事和参加创建红军的一个人的故事中。”除此之外,还有黄埔军校毕业身经百战、战无不胜的林彪;使地主乡绅闻风而逃的贺龙;九岁离家闯世界十七岁就带领饥民攻打粮仓的彭德怀;洛浦、徐海东、刘志丹、徐特立、林伯渠、左权等许许多多优秀的领袖……通过他的叙述,我仿佛看到无数仁人志士在战火纷飞的根据地,用火一般的热情与铁一般的意志,百折不挠,自信乐观地坚持着自己心中那最崇高的革命理想。他们是一群有气质、有风度、有抱负、有力量的领导者!
一幕幕如画卷般徐徐展开,虽没有浓墨重彩的渲染,却令人激动不已。毛泽东夜晚在灯前认真摆弄飞蛾、百姓们“似乎毫不例外地都在从容不迫地从事田间劳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战士们嘶哑却嘹亮的呐喊声,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真实的苏区、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部队、一段令我们自豪与骄傲的历史。
本书一经发表,就产生了了巨大的反响。它驳斥了国民党刻意扭曲的宣传,向世界人民呈现了一个真实的中国革命。成千上万的中国青年读完这本书后,纷纷走上了革命道路。即使到了今天,它的影响力依然不曾消减。
斯诺写道: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甚至照耀全世界。80年后,正如书中所言,革命事业已经照耀了全中国,而中国也在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走上了繁荣富强的道路。
当我们坐在明亮的屋子里,当我们心安理得的接受着最完整的教育,当我们还在为各自的人生纠结忙碌着,也许没有意识到,我们正过着充满阳光与安定的美好生活。《红星照耀中国》提醒着我,即使身处和平年代,不要忘记无数革命先驱曾在狼烟四起中横刀立马,在民哀国殇之时挺起了民族的脊梁,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冲锋陷阵、赴汤蹈火。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三
我推荐朋友读读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着作《红星照耀中国》。家里现存的那本是17年前我从老家调往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时买的,扉页写有“生命旅途,愿智慧之光照耀一生”感言。
书本记述的1936年是中国国内局势大转变的关键一年:日本依然用高压手段威胁中国接收广田三原则,大规模增兵天津和华北,德国和日本签订防共协定。战争一触即发,智慧之光何时照耀中国引导全民合力抗战?带了当时无法理解的关于革命与战争的无数问题,斯诺于六月间由北平出发,经过西安,冒了生命危险,冲破了国民党以及资本主义世界对中国革命的严密的新闻封锁,进入陕甘宁边区,成为在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第一个西方新闻记者。它不仅是一部采访录,还是一部详尽的历史资料。在诞生后的七十多年里,一直是许多国家的畅销书,是国外研究中国问题的首选读物。
斯诺首先在当时苏区临时首都保安(即志丹县)和毛泽东同志进行长时间的对话,搜集了关于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手资料。然后,经过长途跋涉,他到达了宁夏南部的预旺县,这已经是和国民党中央部队犬牙交错的前沿阵地了。最后他冒着炮火,从新折回保安,由保安顺利地到了西安。当他回到北平时,正是西安事变爆发前夕。他在北平首先为英美报刊写了许多篇轰动一时的通讯报道,然后汇编成一本书,书名是《红星照耀中国》。这是一本真实描述红色中国的着作,使西方世界第一次了解了中国共产党。
作者以出色的纪实文学技巧记录了正在成长中的红色苏区一幅幅立体而丰富的影像,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忍不拔、英勇卓越的革命斗争,以及西安事变爆发前夕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林伯渠、徐海东等中共领导人对时局的看法以及他们各自的传奇经历。除了领导者,斯诺还描写了许许多多的黎民百姓,从火车上偶遇的老者,到飞夺泸定桥的敢死队员,还有穿得破破烂烂、头上拖着辫子的农民,这些普通人是组成陕北苏区最真实鲜活的画面。
“我以前从未见过任何中国青少年有这样一种人格尊严……随着我更深入苏区,我发现在这些红红脸蛋、欢乐愉快、精神饱满、忠诚不渝的“红小鬼”身上,洋溢着一种令人惊奇的青年运动的蓬勃精神。”斯诺看惯了羸弱无助的中国孩子,“红小鬼”表现出的蓬勃朝气让他着迷。随后接触的那群历经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军战士震撼,“有时我几乎不能相信,只是由于这样一批坚决的青年,有了一种思想的武装之后,竟然能够对南京的千军万马进行了群众性斗争达十年之久。”斯诺笔下的苏区普通百姓活灵活现,真实生动,他们的精神状态,折射出当时蕴藏在民众思想里的智慧之光,这是正义的力量,也是中国的希望。
“读史使人明智”,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之际,中华民族复兴之时,再读《红星照耀中国》,不仅让我们重温抗日战争那段非凡的历史,领略真实鲜活的红色中国,更能深刻地理解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夺取中国革命胜利并成功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原因。
第五篇:红星照耀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
书,即为人类最忠实的仆役。他们在无声中教导我们,有如春雨“润物细无声”,而一本好书,给人的帮助更无法估量。在本次暑期中,我被推荐阅读了一本好书——《西行漫记》即《红星照耀中国》。
在上一个世纪,埃德加.斯诺,一位西方有名的传记作家兼记者,在中国抗战时期深入中国红色地区,打破了中国土地上的新闻封锁,让全世界看见在贫瘠的中国西北土地上,有一群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人正在为争取民主独立而进行极其艰辛的斗争。《红星照耀中国》因此而生。
《红星照耀中国》全书十二大章,每章四到六个小节。描述了作者埃德加.斯诺由北平西下西安,并在红色的发源地生活以及参加红军长征等的经过。作者以第一视角作完全书,并多用插叙,他不时插入对革命时期中的领袖、战征、以及苏维埃生活的描述与感想,加入自己独特的、局外人的见解,使整本书独具一番风格。在书中,作者斯诺用所见、所闻、所感。清晰、明朗地构出整个中国革命,不夸张、不缩水地一比一还原了那些令人振奋的时刻,让人有如身临其境般。生动形象还原了那个惊心动魄的伟大时代,伟大的人,伟大革命……读完整本书,我仿佛重新认识了那精彩绝伦而又艰辛的时代。在那个时代中,迫于法西斯主义的压迫,迫于不断衰败的国力,为了保护遭受欺凌的中国子民,中国共产党诞生了!红军的光荣形象以然呈现在我眼前。整部书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篇章一个是《苏维埃社会》,另一个是《大渡河上的英雄》。
“苏维埃社会“一一说得就是红军以及共产党人的纪律与他们组织的工作特性。从这一篇章中,我看见了一群专注、有信仰、能吃苦的劳动人民在为中国辉煌的未来,做出伟大的贡献,他们用钢的意识和铁的纪律不断维护、不断创新,不断为这头沉睡千年的“龙”注入跳动的红血。巨龙,必然崛起,必将飞翔于神州大地之上!“大渡河的英雄“讲述是红军长征时发生的事件。在红军战士长征时期为躲避敌人围剿,历经大渡河时,面临“缺粮、天险、敌军围剿”的三大危险。他们秉承红军险而不惧,勇往直前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勇度大运河。最令人佩服的,是那永远顽强不屈、永远坚韧不拔的品质。《红星照耀中国》,红星将永远,照耀,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