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法官民情日记(一)
皆为原创,系审判实践点滴思考所得。使用者请注明作者及来源!谢谢啦!此材料已作为市级系统先进材料呈报,有血有肉,事迹真实,全为原创,质量优秀,而不是偏低!更非侵犯他人著作权文章!请予刊用。
2012年1月18日,星期三,雨加雪
冒着加杂冰雪的湿冷北风,短暂停经星城后,从潭城到巴州单程不足300公里,驱车11个小时后,我们于腊月二十五日凌晨三时才回到家里。感受因春运挤压产生地紧张甚至恐慌的心理,如此马不停蹄来回穿梭,受案后六日内已是第三次了。沿途每隔约三十公里,就会发生一起因归家心切产生的疲驾、超速等发生的重大交通事故,大抵是货洒满地,车一串串地歪在路边,很多都成了变形金刚,一回忆就不寒而栗。而尚未产生意外的尾随车辆象老人一样,徐徐向前,偶尔休息一下,总是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因为担心意外,疲劳、累透了的我,两眼还得尽力撑开,生怕其他车撞上来,始终保持最佳的坐姿,时候准备着,准备着,准备在遇险时将伤害降到最小。我强烈地感觉到,这不是人搞的一般事?包括审判在内任何工作面临“紧、迫、急、赶”的艰险处境,心理异常沉重与恐慌,丝毫没有半点职业尊荣之感!虽案件打了句点,无论对当事人或者回望自己,心里还是有些遗憾,甚至感到无名地惆怅。
诉讼双方均为企业法人,因钢材购销合同履行中,一方逾期支付货款。同年8月底,合同双方经对账确认尚欠货款336万余元。对账后,欠款方仅支付130万元。此后,供货方的业务员及主管销售的副总先后30余次上门催讨债权,均无结果。临近春节,供方因公司业绩考核压力,在农历腊月十七才将需方起诉。农历年底,正是年关各项工作收尾的时间节点,说心里话,换谁也不愿意做这样的好事。但案情就是命令,我们只能急当事人之所急。在时间异常紧张的情况下,我尽一切排除困难,制作文书迅速进入程序。先后与三位同仁不知劳累,挤公路春运高峰,短短六日内三上星城,二转潭城,连续奔波于十几个国家机关、金融单位及企业之间,实施了财产保全审批、查询、冻结及解除财产保全手续,连夜向多方当事人送达保全及开庭的相关法律文书。已是周五晚上下班后,需方厂部只有保安值班,我当场打电话联系该单位负责人,并坚持做和解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一连串的诉讼保全及协调工作,当事人最终达成和解协议,双方握手言和,包括诉讼费在内本金一次性全部到账,全案撤诉方式结案。需方老总慎重其事地称,“金融危机对生产企业造成的困难更多,相互理解,我们以后还要继续合作”。而供方老总手持撤诉裁定书,也发出感慨:“200余万货款一次性到账,纠纷仅用六天时间处理完毕,这个结果我没有想到,我真的没有想到,谢谢你们!”。
此案成功地庭外和解,我的成就感也油然而生,并有三点心得:一是诉讼双方均为机械材料行业,因金融危机导致经济宏观调控,对机械行业造成周期性偏紧地消极影响,必然向相关行业进行传导,企业应在经营上早做应对。二是二家企业均属民企,经营相对规范,但包括金融在内的政策在支持民企的氛围上,难与国企相比,所以管理上更应加强制度的执行力,不要等到年底才实质催债,无论对公司自身还是对国家机关均造成不必要的压力。三是在诉讼技巧上,要用尽保全手段。本案需方的财务偏紧,但银行的诚信记录优良,在银行均有贷款及汇票保证金账号;通过一连串跨地域的银行账号查封,对其造成了足够强大的威慑力,为最终和解创造了条件。四是法律威力在于法官的严格执行上,用好方能为老百姓服务,没有用好则可能玷污天平。“思则通微,慎则不败”,严于律己,高效司法,最终让当事人通过个案增强了对法律的信心,在六天交往中,我也维护了法官的神圣形象!
第二篇:法官民情日记(二)
2012年3月28日晴转小雨
上午阳光明媚,好不容易见到了温暖的太阳。全体同仁一行10人,带着大米、食油等慰问物质,进行案后回访,来到老街村迟老的家中。迟老今年62岁,身患残疾:左眼失明,右眼弱视;左臂义肢,右手四指;有听障;妻子有间歇性精神障碍;夫妻无儿女,还有老父亲需要赡养,是一个特殊的弱势家庭。如何让让迟老一家今后的生活有个依靠,是我们结案后一直挂欠的事。
迟老因承包鱼塘与政府等五家单位发生环境污染侵权纠纷,因此前与政府达成5000元的补偿协议,该案依法中止审理;迟老又以撤销权纠纷将政府推上被告席上,一审予以驳回。二审经过实地勘查,并组织二案当事人进行协调,最终达成和解协议:撤销权二审撤诉处理,环境污染侵权案恢复审理,以政府再向迟老支付10000元补偿款的方式调解结案。协调中,迟老答应不再承包鱼塘,由村里减免当年的鱼塘承包上交款,政府承诺可将其“低保”转“五保”,妻子办理进入“低保”。案结事也了?已结案两个多月,究竟政府承诺的相关政策是否落实,后续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有待在回访中发现。
在司法所及村领导陪同下,我们一行到了迟家,迟老夫妻二人都在。虽然电话联系很多次了,但迟老对我们的出现还是有点意外。迟老据实陈述称:相关承诺一条都没有落实,村里
无权减免小组的承包款,入“低保”、“五保”也没有人具体管,鱼塘还有一点苗子,处理完后就不承包了;政策都好,但确实都没有落实。他有点失望,但对法院多次电话督促政府及上门慰问他的司法作风,他表达了真诚地感谢。村领导称迟老的妻子入农村低保,符合条件,没有问题,但“五保”因名额有限,进不了。我们当即向村、镇领导提出建议,“老有所养”是党与政府的根本政策,名额有限不是理由,一定要想办法积极落实,即使名额有限,也要与上级政府多沟通,哪怕争取增加一个名额都要解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只要是对老百姓有好处的事,我们没有权利不把它办好。当地领导表示一定想办法去落实它,当务之急是先把低保落实。
另外,本案是因鱼塘承包引起的纠纷,因集镇的生活污水流进,导致鱼苗死亡造成的。我们到现场进行过踏勘,发现该鱼塘是过水沟形成的,该水面有利用的经济价值。但集镇生活用水流经该水面,势必影响利用,仍会产生类似纠纷;且水产品也会损害食用者的人身健康。要杜绝以后类似纠纷,只能在水面的坎边加掘一个过水沟或预设一个过水管道,方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涉及到处理方案与费用问题,这需要二个自然村下辖的五个村民小组作为产权方与镇政府进行协商处理。否则,纠纷隐患仍存,只是谁来承包与何时爆发的问题。囿于司法能动的局限性及当地领导的一些顾虑,我提了这个建议,但没有更好地办法来推进将纠纷的根源进行铲除。所以,个案
处理还是有些遗憾。
回来时,路上下着小雨,凉丝丝地风吹在脸上,我并不感觉到湿冷,倒有些兴奋。
第三篇:法官民情日记(三)
2012年1月19日,星期四,小雨
今天上午,庭领导带领全庭同仁来到市一人民医院东院,看望了刚做完换肾手术的小岳。小岳术后至今刚好20天,正处于手术后的隔离恢复期。短暂探视后,虽没有说话,但感觉他比原来精神要好;见到我们,他眼里无疑闪着湿润的泪光。正在家里忙碌的岳父已经知道我们要来,也从水铺的家里赶到了医院。岳母非常坚强,自己身患癌症,已大手术三次,但仍对生活充满信心。在小岳病房里,她没有流露半点让小岳有顾虑的神情,生怕影响小岳的情绪。但一走出病房,岳母说着说着,就泪流满面、语带哭腔,一路地感谢甚至道歉,说小岳埋怨她,去年结案时就应向法院表示感谢,现在法院还在持续关注他的病情与康复,一家人心里也有因未及时表示谢意的小心结。病房外,我们聊了一会儿,劝大人要振作,多给小岳鼓劲,争取让小岳康复后能过上新生活。小岳父母还把我们送到电梯口。
个案审理达到这样的好效果,是同仁共同努力才取得的。审判实践让我感知:
一、司法公正不是假话;将公正理念融入审判个案中,如在司法礼仪、法律文书字句、标点以及陈述事实自然、诉辩要点归纳、论证法理严密的点滴方面,这需要做相应的功课。一审对岳家排除妨碍纠纷存在认识上分歧,二审只有案情搞透、定性搞准,才是成功结案的关键;而这需要花功夫甚至坚守底线的。
二、司法亲民不是大话,这体现在与个案当事人的点滴交往中,让普通百姓在感受法律亲和力的同时,更深知法律威严与普世价值观。受理案件后,除正常接待小岳一家外,我们到岳家二次实地查勘,并联系乡、村领导及所在小组村民座谈,当事人及参与座谈的百姓对此非常欣慰。
三、和谐司法不是空话;司法是创新社会管理的手段,促进社会和谐,司法责无旁贷。一方面,就案审案不是目的,找准切入点,以调解消弥矛盾,最终促进和谐才是司法价值所在。另一方面,将审判服务向案外延伸,为当事人特别是处于社会弱势的普通百姓能做点什么,看看党与政府的好政策是否落实、是否未用尽,并通过亲民的具体行动,让当事人感受司法的人文关怀,同时增加对法律的信仰。我们多次找民政部门、所在乡村、相关医院等单位联系,无论案中还是案后、术前或术后,数次到医院探访小岳一家,想为这特殊的家庭该做点什么。哪怕是能带给他们一丁点生活的信心,努力也算没有白费。
我希望他尽快恢复起来,彻底告别依赖透析维持生命的艰难日子,为自己、也为这个接连承受不幸的家庭带来春天的希望。
第四篇:民情日记一
民情日记一
到永宁大道上一家门店,正好老板有空聊聊。店面不大,也就十几平方米,主要经营茶叶和其它武穴土特产品。老板说,经营这家店铺已经20多年了,生意一直不错,最好的年份有100多万元的营业额,当然,公款消费比例较大。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生意不太好做了,去年营业额下降了50%。但我们还是坚决拥护中央的决定,只要及时转变经营方式,面向大众消费市场,还是有钱可赚的。民情日记二
来到老法院附近,看到一名环卫工人正在清扫,就走上前和她打招呼,在路边进行简短的交流。她姓陈,30多岁,武穴龙坪人。丈夫在外打工,孩子上学。她做环卫工作已经3年了。每月工资收入1300元左右,自己在城里租房住,除掉水电费和房租,每月仅能节余几百块钱。脏一点、苦一点还在其次,最难过的是不被理解和歧视。有一次,她正清扫大街,一位买菜的市民经过,呵斥她没长眼睛。有些市民素质不高,明明眼前就是垃圾箱,就是视而不见,将餐盒、塑料袋、果皮纸屑随手扔在马路上,没有丝毫的羞耻之心。所以,街上的保洁很难。
环卫工人是城市的美容师,是文明城市的守护者。他们风里来、雨里去,战高温、斗严寒,辛辛苦苦,默默奉献,政府应该提高他们的待遇,他们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尊重。
民情日记三
现实生活中的老人有的身体还算硬朗,但有部分老人身上不是这样的问题就是那样的问题,疾病缠身,生活不能自理。尤其是留守老人还多了一份对在外打工子女的眷恋之情。祖居大法寺镇李垸阁村的留守老人李云轩,现年74岁,膝下3子均已成家并都在温州打工多年,李老汉与老伴独居在边生活。他对我说:“我现在搞得动的时候不找儿子们,将来就是不能生活自理了也不会找政府,比上不足,比下我还是有余的”。听了李老汉朴实的话语心中有种说不出的,留守老人特有的淳朴、善良和宽容,真是令人钦佩。
民情日记四 因工作需要,去花桥拍摄设施照片,沿路往下走,眼前白茫茫一片,映入眼帘。沿途,全是农民群众开着三马子拉水浇苗的忙碌景象,但他们脸上都是微笑,显得很有精神。看到了一位大叔坐在自家大棚口的地梗上,悠闲地抽着香烟,精神很是自若。这时我走过去问大叔,棚里苗子长势如何?大叔微笑着对我说:“现在茄子苗子已定植一周了,成活率很高,去年我们建了两个棚收入很高,但现在发展大棚最大的问题还是缺水。如果能再建几个塘坝就再好不过了”。从大叔的说话中我看到了他的满足,也看到了他的希望,农民群众只有真正得到实惠脸上才会有微笑。
民情日记五
老党员俞义泉,今年67岁,家中4人,儿子患有精神病,老伴今年63岁,孙子上一年级。我带着一袋面,一袋大米去他家时,因腿病不能下地的他听了我的来意后,顿时现出了热情。经过在院子里很短的谈话,他抖出了内心多年的苦水——自己现在对生活没有精神了。因为几年前,儿子因婚姻不幸突患精神病,胡闹胡弄,乱砸乱摔,弄得家里不是样子,现在虽好一点了,但几年来的折腾,使原本生活很自信,很要强的他瘫了。我对老俞进行了开导,劝诫,希望他鼓足信心,好好生活。最后他还是发自肺腑地道出了一句话:“共产党对我真好。”离开老俞家时,他忍着疼痛,一瘸一拐地送了我一段距离,看到他语塞时的表情,我的心情更加沉重了。
民情日记六 今晚我到留守儿童李旦同学的家,了解到李旦同学现随姑姑生活,父母很少回家,只是经常打回电话。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李旦同学不善于交谈,性格较内向,在校总体表现还可以,就是在上课时经常走神,而姑妈、姑父平时农活也较忙,很少有时间顾及他的各个方面。我送他一些慰问品、书籍,鼓励他要好好学习,平时可以跟同学多玩耍,或者跟老师谈谈心里的想法,想爸爸妈妈就打电话,通过交谈,李旦同学逐步释放心怀,脸上也露出一丝笑容。夜深了,在回家的路上,我想,对这样的孩子,我们不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吗?我们所面临的“留守儿童”仅仅需要物质上的填
补吗?答案是肯定的:不。他们所需要的只是——关爱。
民情日记七
农村空气格外清新。在下桂村一条小道上,远远看到一位老太太。只见她挎着一个塑料篮子,里面装着刚从街上购买的货物。老太太虽然满头白发,但依旧精神矍铄,步伐稳健,看上去大概70岁。我主动迎上去,和她攀谈起来。老太太满脸慈祥,拉着我的手边走边聊。在聊天中得知,老太太姓周,已有80高龄了。她是黄冈卫校首届中医专业毕业的,是镇卫生院的退休医生。虽已退休多年,但因工作需要,她仍返聘镇卫生院,每天坐诊半天。老太太性格很开朗,说话很温和,给我介绍了很多养身健体的知识。她说,这些年农村政策好多了,种田有补贴,看病有保险,农民的日子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啊!
民情日记八
中午吃饭后,我与张主任一起去坡上查看百可村的林果种植情况。树丛中蕨菜的长势很好,途中,我和张主任采了几捆蕨菜。在山坡上,鸟瞰整个百可村和对面的白龙潭村,景色很美,山野中一篇新绿,杜鹃花开了,点缀在山野中,一派春意盎然。交谈中我了解到,这里的村民都到广东打工了,村里现在有十几亩水田撂荒了,山野中的树木最近几年因为少了很多人来砍柴,所以更加茂密。得知村民们都外出打工,而百可村本来人口就少,剩下的留在村里的村民更少,所以想组建合作社发展农业产业化,困难很大。出去务工的都是有知
识有能力的受过教育的青壮年,留下的的基本都是老弱的中老年和儿童。
民情日记九
本人和村委会主任一起去了解空巢老人五保户杨胜和、杨欧兄夫妇。我们去他家了解情况时,杨氏夫妇俩已经外出探亲。据了解,杨胜和今年66岁,健康状况欠佳,杨欧兄今年61岁,健康状况良好,他家有一个女儿,已出嫁,只有他们夫妇俩留在家中生活。我们了解到他家的房子已经得到危房改造资金改造好了,但是灶房很破,存在防火安全隐患,该户称自己年迈,已无力改造灶房,已经向村委提出申请,寻求帮助改造灶房。村委已经向政府反映这个问题,以期及早解决。
下午,我们又一起去看望空巢、五保户老人杨胜安和杨最你夫妇。杨胜安今年70岁,杨最你今年66岁,两人身体状况都不好,他们的女儿已经出嫁到其他村子,现在只有他们夫妇俩在家生活。我们去找他时候,他正在他亲戚家帮忙盖房子,他老伴现在没在家,已经外出去他女儿那边走亲戚了。
民情日记十 来到栖贤路上一家20多平方米的体育用品店。店主是个20多岁的小伙子,爱好羽毛球运动。小伙子说,税费不高、经营环境也不错,营业额每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但武穴的体育市场发育还不成熟。
目前,市区仅有三四家羽毛球馆,十几片场地;羽毛球运动氛围不浓,缺少有公信力和影响力的大型比赛。从与店主的交流中,我体会到,体育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必须大力发展体育运动。办法是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做好引导、扶持和推广的工作。
第五篇:区委书记民情日记一
区委书记民情日记一
9月22日 多云
上午,在办公室处理完手头工作,我直奔挂钩帮扶村——屠园乡大王村,开展“三解三促”驻点调研。这是我第七次来到大王村,与以往不同的是,过去当天来当天回,这次按照市委要求,住到群众家,并且做到低收入家庭户户到。
大王村是成子湖集中连片贫困区的一个典型的省定经济薄弱村,处于宿城区城乡统筹试验区范围内,位于屠园乡西南角,距离镇区4公里,有10个村民小组,678户,2476人,其中,贫困户239户,人口1039人;低保户44户,129人,五保户6户,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不到5000元。
这次我住在离村部不远的老邓家,老邓今年62岁,两个儿子都在上海打工,老两口带孙子孙女在家上学。屋里虽然摆设不多,但很整洁,看得出老邓一家是干净利索的。与老邓简单寒暄后,放下换洗衣物,我请村支部书记王仁之同志带我去看看帮扶项目实施情况。
为什么要先看帮扶项目实施情况呢?因为大王村是今年4月份作为我的挂钩帮扶村的,之前,已确定了一批帮扶项目。临来前,专门负责大王村帮扶工作的区委办贺勇同志给我提供一份大王村帮扶项目实施情况表,表格显示区直相关单位部门帮扶项目29个,已完成21项。村里村外看了一圈,感觉变化很大,记得我第一次来大王村时,边沟杂草丛生,旱厕草垛随处可见。这次看,8.2公里的水泥路修好了,吃水问题解决了,3座生产桥建成了,路边的垃圾池也建了不少,河塘里的水也清了不少。
说句心里话,刚开始时,考虑到大王村位于城乡统筹试验区范围内,不远的未来,甚至三五年之内,必然要像现在的王洼、周力等村一样,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所以,挂钩大王村,我第一想法是,认为稍微整一下环境就可以了。但在今年夏天一次走访中,正是天气最热的时候,后邓组邓军把我拉到家里,拧开没有水的水龙头,向我诉苦,“死热天,却用不到水”。周围围观的群众也表现出强烈的不满情绪,一些群众的讲话还很刺耳。随同的乡镇同志说,由于是第一次改水时,泵小管道细等原因,群众吃的水还是“定时”送的。
除了“定时水”,还有“断头路”、“临时电”,这些群众反映的都比较强烈。我越来越深切感受到,哪怕群众明天就搬走,我们也要把他们今天的生活安排好。骑车在刚刚铺设完毕的水泥路上,不时遇到在路边忙碌的村民,他们非常热情,招呼我歇一歇。看来,他们也都知道我是谁了。我心里想,路通了,水通了,群众和政府的心就通了。如果我们全区32个省定经济薄弱村,水、电、路这些事关群众最基本生产生活的问题都能解决好,那又会是怎样?
为了更多地了解村情民意,晚上,我在老邓家请来了10多位村民代表,面对面倾听他们的意见、建议,他们讲了很多,和前几次座谈会上普遍要求通水铺路架桥相比,更多的是强烈的致富愿望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盼。从他们谈话中,大家谈得最多的还是啥时土地能流转,啥时居住能进小区,啥时村里能有厂子。
很晚了,送他们到大门口,屋外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清,有的群众甚至连自己的自行车都摸不到。有人打开了电瓶车的车灯,一束光射向远方,我只能再三叮嘱他们慢一点。这与城市的环境,与试验区古山河小区的环境相比,与市委蓝书记在中扬毛集村三解三促的初衷相比,我们还任重道远。
人散了,夜更深了,但群众朴实的话语始终萦绕在我的耳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