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党员致富带头人
党员致富带头人
作为牙代营村委会会计,我在工作岗位上始终如一,严谨求实,勤奋刻苦,兢兢业业,较好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作为一名普通的农村党员,我时时处处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政治理论学习、联系群众和遵纪守法等各方面都较好的发挥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自己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优异的工作成绩,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好评。
一、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党员形象
党员形象,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岗位形象。一个党员在本职岗位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就为群众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作为一名党员,我深刻知道我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或间接,部分或全部的影响到身边人和事。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坚持不断的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武装自己,党的一系列理论来丰富自己的政治头脑,牢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时时刻刻处处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衡量、约束自己的言行,不断增强党的观念,加强党性修养,按照党章的规定履行党员义务,严格遵守党的纪律,执行党的决定,珍惜党员的光荣称号,以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鞭策自己,不断提高综合素质,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积极完成村两委交办的各项任务。把每一位老党员、优秀党员当作自己的折射镜,树立自我的人格魅力,发挥着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我始终积极主动,不计得失,让“党员”这一光荣称号在自己身上闪耀发光。
自我入党以来,我一直坚持自己的信念,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理论水平,并努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习与应用相结合,在平时的工作中用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力争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学理论,明方向。自觉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我按照镇党委的安排,主动接受政治学习,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结合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提高了自己的政治素养、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坚定了政治立场,在学习中自觉改造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爱学习,勤钻研。我不仅要在实践中提高自己,也更要在书本中获取先进理念。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我积极拓展自己的学识水平,尤其是先进教育理念、管理理念的学习,更新自己的观念,将所学知识融入到自己的实际情况中。爱事业,讲协作。是党员就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同时用自身的思想,行动影响一些人,带动一些人。在工作中我牢固树立合作意识、整体意识,识大体,顾大局,讲协作,甘为人梯,不争名夺利。
二、抓民生体民情,为村民谋福利
作为一个牙代营会计,我注重体察民情,时刻关注关心并深入本村所有三无、五保、低保户的生活状况,在各种自然灾害来临时,亲临现场,排查险情。对本村矛盾纠纷及时排查、调解,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确保社会治安稳定,全村百姓都为此受之感动。在解决人畜饮水、修缮公路的日日夜夜里,我白天要在一线指挥道路规划,晚上还要挨家挨户做村民的思想工作,让全体村民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就这样半年又半年的的时间过去了,牙代营呈现出村容整洁,村貌富裕的景象。我积极响应乡党委、政府以及村两委的号召,引导村民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带领群众致富。
三、身先士卒的领头人
一路走来,我担任牙代营村委会会计也有三个年头了,我认为,只有把农村党员的原动力充分激发出来,党组织的凝聚力才能大大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才能快速扩张、党组织的战斗力才能大幅提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对生命价值的追求。我知道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共产党员自己所做的这些努力,离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和要求还远远不够,为此,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我坚信我会更进一步加强学习,严于律己,时刻牢记党的教导,继续加倍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和业务技能水平,为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优秀共产党员而不懈努力、奋斗!
第二篇:党员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
致富路上领头雁
——记致富带头人xxx
xxx,19xx年xx月出生,大专文化程度,200x年7月入党,200x年x月任xx县xx镇xx村党支部书记,是远近闻名的劳务带头人。
谈起xxx,在务工人员眼里,他是一位精通技术的项目经理、工程师。在流动党员眼里,他是一位思想政治素质高、善于做群众
工作的好书记。在家乡人眼里,他是一位带领群众,热心公益事业的致富能人。回想他走过的历程,有失败的教训,有成功的喜悦,然而更多的却是创业过程中所遇到的艰难和辛酸。
教学之路,奠定基础
19xx年高中毕业后,夏学元在家乡当上了一名民办教师,并且在教师岗位上一干就是7年。当看到自己教出去的学生一个个又拿起了羊鞭,驶起了毛驴车,仍在温饱线上挣扎时,他感到十分痛心。立志要闯出一条路,实现脱贫致富的梦想。19xx年,他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辞去民办教师的职业。当时,他看到个体工商业大有“钱途”,他就把实现脱贫致富的梦想放在发展个体工商业上,在乡集市上开了一家五金小卖部,因为善于经营并且靠诚实守信的经商原则,几年下来,也小有所成,有了一部分积蓄。19xx年春,刚刚脱贫的他,不忘为家乡建设尽上自己的微薄之力,为他曾任教过的村小学慷慨捐款2000元。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捐资助学,造福桑梓”的奖牌。这次嘉奖,给了xxx很大的鼓舞,更加坚定了他创业的决心。
外出务工,立志创业
增加农民收入,是农村经济工作的难点。破解这道难题,最快捷的途径就是搞劳务输出。19xx年,xxx经营小五金已有8年之久,多年的诚信经营给他带来了颇为可观的收入,除去救济捐赠,还有了20万元的积蓄。这个数字,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已足够了。但xxx并不这么想,当他看到大部分群众的生活依然捉襟见肘,毅然于1994年变卖了所有家当。在一个乍暧还寒的春日,联合了家乡十几名弟兄,背起行囊,打破了故土难离,穷乡难舍的旧观念,告别了祖祖辈辈生存的故土,外出打工创世界。先后承揽了xx、xxxx几项铁路零星工程,由于缺乏经验,不但没赚上钱,还把多年的积蓄也搭进去了大半。但他没有气馁,并没有在困难面前低头,而是经过了认真的反思后重整旗鼓,决心再战。
经过几年的拼搏,xxx也认识到,只有走出去干事创业,才有成功的可能。19xx年初,他东拼西凑了20万元钱,带领本村70多个弟兄踏上了前往xxx县开办石棉矿的征途。人们都说,外面的天更蓝,世界更精彩。而摆在他们眼前的只是缺氧的高原、无人的荒野和满天纷飞的石棉粉尘。风卷石头走,天上无飞鸟。南来北往的外来务工队伍,来了又走,走了又来,没有几个能留下来。尤其是他们落脚的xx沟x号山,平均海拔四千米,空气稀薄,寸草不生,方圆百里荒无人烟,人们只能凭借衣服的添减来判别四季。“风刮黄沙万丈高,山中积雪永不消,五黄六月穿皮袄,惹得江南人可笑”。这段顺口溜真实生动地记载了当时矿山的实际情况。但xxx带领的那支队伍硬是靠着艰苦拼搏的精神和顽强不屈的毅力生存了下来。xxx先后承包了多处开采工程,从修选棉机到换机器皮带、从更换齿轮到安装筛子他都干过,但他从没说过一声苦,叫过一声累,为以后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勤奋好学,精于管理
在施工队伍的成长中,使他逐渐认识到知识的贫乏,尤其是面对企业的管理和发展,知识更显得重要和宝贵。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由一个缺乏知识的人来领导企业,当时是不可想象的。多年来,除按时参加各类工程技术专业培训外,坚持自学建筑工程专业知识,还注重向专家及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努力做到边学边干,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高业务水平。19xx年,为了竞争xxx沟乡企业公司回收矿一份320吨的合同,他没日没夜的策划可行性报告,精心组织人员编制竞标书,最终他们的努力赢得了主动权,赢得了第一单大生意。紧接着,他又承包了xxx沟企业公司回收矿,年出石棉达1100多吨,产值达到300多万元,他的事业驶入了茁壮成长的快车道。从这以后,他也从小打小闹发展到了规模经营,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同时也为自己带领更多的乡亲们外出务工搭建了广阔的平台。
200x年,他承包了民主乡企业公司的主矿开采后,企业效益芝麻开花节节高。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增大,他始终坚持“以管理要效益,以信誉创市场”的经营理念,在企业内部建立了一整套科学规范的生产经营管理机制,并以自己踏踏实实的商务行为拓宽了市场。同时,他拿出钱着力改善了企业生产生活环境,为务工人员提供了可靠的工作、居住、饮食等条件,进一步激励了务工人员参与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了企业员工的劳务创收热情。至2006年底,他的企业已发展成为年产石棉1.8万吨的石棉大矿。
回乡创业,反哺家乡
他是个只有高中文化水平的大老粗,通过多年的企业经营管理,他深知:文化素质不高,会影响各项事业的发展。为了让孩子们接受更好的教育,他带头为xx中心小学捐款2万元,倡议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xx中
心小学的新建美化工程,共投资70万元建成了学校办公室7间,160平方米,教师4栋,1019平方米,绿化、硬化、美化校园830平方米,添置桌椅60张,配置电脑10台,增设幼儿教学班1个,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xx中心小学的教学环境。近年来,他们累计投入地方经济建设的资金达到
1600多万元。与此同时,他们还慷慨解囊,累计捐资300多万元,用于修路、修桥、修学校,建设村委会办公室,改善敬老院孤寡老人的居住和生活条件,扶贫帮困等公益事业。xxx同志回乡创业、投资办厂、支持公益事业建设等反哺家乡的举措,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经济和社会各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他富了不忘乡亲,不忘家乡建设。从2000年开始,他每年都从家乡组织300多名民工到自己的石棉矿打工挣钱,每年都有近300名家乡群众从他那里背回近300万元的收入,大大刺激了家乡群众致富创业的积极性,推动促进了家乡的经济发展。“一人富了不算富,带领大家一起富才是真的富”,这是xxx老板一直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通过几年的发展,村里大部分人富了,但是还有个别农户家庭因年老多病、缺少劳力和技术,生活捉襟见肘,非常困难,如何使这些群众摆脱贫困,走向富裕,是他最揪心的一件事。于是他对全村贫困户情况进行了摸底,并分类排队,因人而异,或是提供联系打工场所,或是给予生活方面的救济,帮助他们脱贫致富。三社社员xxx、xxx哥俩,母亲双目失明,这个4口之家全靠父亲一人支撑,生活十分困难。哥两找不到事做,闲呆在家里,当他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把他带到他的石棉矿去打工,并安排他学技工,现在他们哥两已成了矿上小有名气的师傅了,每年收入3万多元,如今他们不仅娶上了媳妇,添置了摩托,并且盖了新房,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看到家乡来矿上务工的兄弟姐妹脸上绽放的笑容,看到家乡建设一年迈向一个新台阶,他带领群众致富的积极性更高了,劲头更足了。他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时刻在想,是党和政府培养指引和扶持我们走向了富裕之路,我们要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理应报效党,报效政府,回报社会”。这是夏学元副书记反哺家乡的举措,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经济和社会各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30年风雨历程,30年艰苦创业,xxx县xx石棉矿,在党组织的助推下,基地迅速扩大,规模不断扩张,发展步伐更加稳健,xxx也带出了一支在艰苦环境中能打硬仗、善打硬仗、异地脱贫致富的“铁军”。200x年x月x日,刚刚回乡的他,被xx村党员、群众一致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200x年x月x日,他又被山丹县委、县政府表彰为全县劳务输出先进工作者。接二连三的喜悦更激发了他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信心和决心。他将深怀对家乡的眷恋和对家乡人民的无限深情,以带领更多的家乡群众致富创业为己任,继续实践他的先锋之路。
党员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
第三篇:职工党员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
职工党员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
徐青卫
徐青卫,男,现年44岁,塔建集团养畜场园林工人,中国共产党员。2001年从老家来到园林队承包果园。2008年,和妻子一同成为养畜场园林工人,承包了40亩果园地。近几年来,多次荣获集团公司先进生产者荣誉称号。
他一名朴实的园林工人,虽然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却有着一股吃苦耐劳、永不服输的精神。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在党的富民政策鼓舞下,立足当地实际,在增收致富的道路上前进着。他在致富路上一直不忘左邻右舍,带领周围职工群众致富。他思想进步,刻苦钻研学习果园管理知识和实用技术,在养畜场是一名远近闻名的优秀新型职工党员。
一、爱岗敬业,持之以恒
2001年,他和妻子一起来到园林队,开始承包十几亩香梨园,由于之前在老家没有接触过种植果园工作,所以更没有果园种植管理方面的经验了,这下可把他变成了“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永不服输的他,并没有被当时的情况所打到,而是立即买书订报,整天整夜的查阅着各种有关果园种植管理的资料。这知识和技术学了就要用啊?他便开始学着书籍上的一些新技术和新办法试用在自家的果园里,搞的自家果园东一块是开心形,西一块是自然形,南一块上的是农家肥,北一块上的是工业肥,结果一年到头,果园里的收获却寥寥无几,反而是周围隔壁邻居家地里的树上挂满了果实。周围的职工都开始笑话他:“一天竟搞些花架子,买了那么多书看了那么报,还不如我们这些不识字?”家里人也开始不理解他,花了那么多的时间和金钱去学知识学技术,怎么种的果园尽赔钱?时间一长,这外面的冷嘲热讽,家里人的埋怨,让他很是烦恼。他几次都想放弃了,但是一想到别人都能种好,为什么自己却种不好呢?为什么自己学的东西就派不上用场呢?俗话说得好: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他凭着自己的犟脾气,顶住了外界的压力,哄好了家里人,回过头来冷静的思考,这问题究竟问题出在哪了呢?经过几天的苦想,还是一无所获。忽然有一天,一个老乡来他家做客,发现了其中的问题,并告诉他光有理论不掌握方式方法也是不行的。他才恍然大悟,并开始向单位的老技术员和其他承包户“取经”。只要他发现有问题出现,不管在忙,他都会去请教别人。时间一长,大家伙就给他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叫“老问题”。经过这些年不断学习和摸索,他总结出自己的经验,那就是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现在,他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种植管理果园的“活字典”,对于那些经常登门求教的职工,他更是热心的去接待,耐心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这是他刻苦学习、倾情付出的结果,也是一个党员应该有的作为。
二、乐于助人,不忘本
在种植管理好自己果园的同时,还还乐于帮助其他职工。2005年,职工薛城献刚开始承包果园,既不会修剪果树,又缺少资金购买农资,他就主动帮助他无偿修剪果树,还借给薛城献5000元帮助其购买农资。2007年,单位职高云,没钱缴纳土地承包费,他知道情况后,立即拿出1万元帮助其缴清土地承包费。去年,单位职工罗孝林,秋天采摘香梨没人,徐青卫了解情况后,主动免费帮他们家采摘香梨,并主动帮他联系果商,出售果品。今年,职工朱晓俊无钱购买农资,他知道后,立即将2000元交到他手上,使他度过难关。徐青卫在种植管理自家果园的时候,为了方便给自家果树打药就购买了一台打药机,这些年来,不管是谁家的果树地需要打药向他借,他都会义无反顾的借出去,从来都不收一分钱。现在,他家的果园种好了,收入也高了。于是,他购买了一辆拉货的车,利用农闲时帮别人拉拉货,来提高收入。他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只有村里的人都富了,才是他最大的心愿。”经常把一些好的种植管理技术和经验无偿推荐、传授给其他职工,帮助他们一起致富。现在,只要在生产生活中,谁家要有个困难,他都会主动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三、兢兢业业
他作为一名基层党员,不怕吃苦不怕累,一心扑在工作上。在工作中,他能够认真地学习学习科技文化知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各项活动,能遵守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充分发挥自己的党员先锋带头作用。在生活中更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带动和感染身边的人,不论什么工作岗位都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脚踏实地的工作,以更好心态的迎接未来。“没有党的好政策,就是有钱你也挣不来啊,今天能富裕还得感谢党和公司领导啊”,“我一家富了不算富,要场里所有人都富了才算好”没有豪迈的言语,只有他平静的表述。现在,只要一提起徐青卫,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夸口称赞。他已在职工心目中他树起一面党旗,创先锋争优秀,是场里学习的好榜样。
第四篇:党员致富带头人王怀
党员致富带头人—王怀
王怀,中共党员,现年56岁,家住后桥村潘圩庄,初中文化,原任后桥村支部书记,在后桥村党员中他带头致富。王怀于1995年春天从事搞起了养殖,他当时养的是灵璧县饲料公司给的草猪2头,年出栏50头,由于那个时候没有好的猪种,每一头猪获利百了八十的。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进步,2002年他的养殖业受到了严重的冲击,由于他养的猪都是自己留的母猪,品种不好,瘦肉率低,生长周期慢,养殖技术落后,疫病不断发生,那一年他亏了2万多元,这时他意识到必须改变传统的饲养方法。2003年王怀到全椒,购买了5头二元母猪,进行了自繁自养,他不断探索,边学边养,他当年出栏100多头,每头纯利150元,年获利2万元。
五怀并没有就此止步,他还在不断探索养殖技术,他从电教中心学到养羊技术,养 羊效益可观,不吃饲料,只用草,于是又买了5只母羊,利用充分有利地势,放牧式的饲养,年获利七八千元。
王怀的养殖路子越来越宽,他把养殖的技术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乡邻,使十余家贫困户走上了致富之路。
第五篇:党员致富带头人事迹篇二
党员致富带头人事迹篇二
张中美,男,41岁,中共党员,沅陵县借母溪乡借母溪村委会委员。从20xx年开始,他带头发展生态养蜂业,致富后不忘左邻右舍,带领周围群众致富,他政治思想进步,刻苦钻研学习科技文化知识和实用技术,在当地是一名远近闻名的‚采花大盗‛、‚美蜂王‛;先后多次受到了乡党委政府的表彰。在党的富民政策鼓舞下,他立足于生态环境保护,在创新增收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宽。
一、积极学习,练就养蜂真本领张中美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成长在交通、信息闭塞的借母溪自然保护区杉木洞组,为人勤恳,做事有责任心,20xx年被保护区管理局聘为巡护员。
巡山时,他注意到保护区花期长,蜜源丰富,基于自己的养蜂经验,敏锐捕觉到发展养蜂业是一条好路子,于是萌生了大力养蜂的想法。几年前,借保局领导从保护区生态经济发展的长远利益出发,提出了在保护好资源的前提下,在保护区发展养蜂业的构想,力求为保护区经济树立良好典范。张中美积极响应管理局领导的倡议,从20xx年开始,由借保局出资在杉木洞地段进行中蜂试点养殖。由于传统的桶式养蜂法不利于提高产糖率,他于是改用采用箱式养蜂法。中蜂爱分蜂,不易维持强群,特别在流蜜期,容易发生分蜂热,给蜂蜜生产带来不利影响。起初由于没有经验,在蜂群过箱时,他有时被蜂蛰得鼻青脸肿,产糖效果也很不理想,这引来不少人的议论,一年下来,他甚至有点泄气了,在借保局及乡政府领导的鼓励下,不服输的他买来专业书籍自学养蜂技术,并通过借保局与江苏、福建等外地一些大型蜂场取得联系,虚心吸取别人的养蜂经验。经过近两年的细心摸索,他逐渐掌握了选用能维持强群的优良蜂种及时更换老蜂王的技术。在流蜜期前半个月,用新女王或新产卵王替换老王,同时,加强造脾;在繁殖期,抽强群的老脾补给弱群;在大流蜜期,从强群中抽出带蜂的封盖子脾,补给弱群,掌握这些技术以后,‚蜂王‛就能随心所欲地控制分蜂热了,产糖效率随之大大提高。
二、帮扶群众,发家致富奔小康
20xx年市委扶贫工作队及20xx年中国远洋集团扶贫工作组的进驻,给张中美的生态养蜂产业带来了很大的机遇。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他大胆创新,借鉴外面的先进经验,花费3万多元购买了3台蜂蜜浓缩机,加快了品牌包装力度。他的蜂越养越多,蜜越产越好,名声不胫而走,很多单位争着下订单,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目前,他养有中蜂150箱,年产蜂蜜2000多斤,年收入近5万元。自己富裕了,他没有忘记带领乡亲们致富,乡亲们也纷纷向他学习箱式养蜂技术,他从不保守,每次都十分热情地到请教者的家里去传授经验,人们都戏称他为‚采花大盗‛,甚至流传起‚喝蜜要喝忠美牌,天然纯正家家买‛的游行语。目前,在张中美的示范带动下,借母溪村村民养蜂户达50户以上,发展中蜂养殖1000多箱,年产值在40万元以上,并成立了借母溪中蜂养殖协会。有了上级领导的支持和扶助,张中美对在保护区发展生态养蜂业的前景充满信心,他踌躇满志,说:‚有人叫我‘采花大盗’,也有人叫我‘蜂王’,我认了,我的名字叫‘中美’,命中注定要和中蜂结下‘美缘’,只要能酿出好蜜,带动保护区人致富,我愿一辈子当这个‘大盗’和‘蜂王’。‛
三、紧贴市场,瞄准未来绘蓝图
张中美用实践证明,在保护区内发展生态养蜂产业是极有前景的,一是保护区范围大,区内蜜源丰富,生产的蜂蜜营养价值极高,蜂蜜供不应求;二是养蜂成本不高,见效快,易发展;三是蜜蜂采花授粉,养蜂可以优化生态环境。
五是加大对产品的管理,形成一定规模以后,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包装,注册商标,创建借母溪天然蜂蜜品牌,为产品走向更大的市场奠定基础。
张中美他不仅是当地农民致富带头人,而且还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在创先争优活动期间,时刻按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积极参加组织的各项活动,及时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能够认真地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学习科技文化知识,不断地提高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并以帮扶群众发展中蜂养殖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对党的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事业的无限忠诚。他用言传身教的示范带动乡亲们开创了借母溪生态经济发展的新天地。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张中美的带领下,借母溪的生态养蜂产业一定会迅速发展壮大,走出绚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