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赏读经典古诗 弘扬民族精神
赏读经典古诗 弘扬民族精神
——初中古诗词教学的策略研究
诸暨市赵家镇中何玉铉
【内容摘要】:深入挖掘初中古诗文蕴涵的民族精神;结合初中生特点,通过激发兴趣、欣赏品读、实践演练、解读形象、家校合力等策略,大力弘扬。
【关键词】:古诗词
赏读策略 民族精神
初中古诗词中荟萃了不少仁人志士的事迹,在他们不平凡的经历中,往往具有闪光的人生,有着令人钦佩的人格,对人生、对社会亦有其独特的认识和评价。
新课标明确指出了“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因此当今的语文教师,应该既是语文教学工作者,又是中国五千年民族精神的传播者。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初中古诗词教学的策略有了一定的感悟和思考,现与同行切磋。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诵读兴趣。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想学生们对古诗词有所热爱,就必须让他们对古诗词有所兴趣。我在教学中,制作精美课件,精心选择可用音乐,努力营造浓厚的学习古诗词的氛围。比如在赏析晏殊的《破阵子》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理解名句“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的意境,我以课件的形式,展示出一幅幅怡人的春景图:新社之时,只见燕子成群翩翩而飞,万朵梨花争相竟开,池上碧苔点点青翠,叶底黄鹂声声娇啼,漫野柳絮轻轻飘散;赏析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时,我播放《三国演义》片头曲,那豪放、悠远而略带苍凉的歌声,与词的风格相近。在这样的引领下,学生们兴趣浓厚,热情高涨地徜徉在诗的海洋里,毫无倦怠之感。
二、欣赏品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吟诵的时候,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理智的了解,而且亲切的体会,不知不觉间,内容与理法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生在长时间的古诗词熏陶中,领略了中华古诗文那丰富的内涵,欣赏了中华古诗文那特有的美,从而受到心灵的震撼,人格的提升。
在“古诗促我成长”主题班会中,许多同学深有感触地谈到了古诗词对于个人人文素养的提高。甲同学说:“透过‘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些诗句,让我了解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感悟到当代人民的幸福与和谐”;乙同学说“读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诗句,让我想到了我们的老师,他们也同样具有奉献精神,长大了,我也要做一个乐于奉献的人。”丙学生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诗句让我明白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置身在金碧辉煌的中华古诗文殿堂,学生流连忘返,边读边品,边品边悟,悟中学习了古人的传统,悟中内省了自我的行为,逐步提高了素养。
三、实践演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入选教材的古诗词,都是脍炙人口的名作,琅琅上口的佳作。为了让学生饶有兴趣地吟诵这些优秀的诗作,我设计了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展示自我,实现自我价值,获得成功的愉悦。
(1)摘抄古诗词。学生自由选择,摘抄感兴趣的、有感悟的古诗词。有学生以手抄本的形式,持之以恒地摘抄,并给自己的集子取了富有个性的名字,比如“三色花”、“七彩阳光”、“我手摘我诗”;有学生以手抄报的形式,通过小组合作,选材、摘抄、美工各有负责人。摘抄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合作探究的过程,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
(2)朗诵古诗词。学生自由选择各自欣赏的古诗词,把自己对古诗词的理解溶于声情并茂的朗读之中,符以肢体语言,或大江东去般富有激情,或小桥流水般充满柔情,或指点江山般豪情万丈,或江南雨季般缠绵悱恻,或恨其不争般痛心疾首„„你方下台我登场,学生们踊跃参与,热情高涨。
(3)表演古诗词。学生选择诗词作品或诗人故事编写出短剧,自导自演。比如学习《羌村三首(之三)》时,我请几位同学扮演作者和父老乡亲,他们边诵边演,加上适当的语气和动作,不仅有助于记忆,还有利于学生体会诗词的意境。尤其是作者表演者语至沉痛,含蓄深沉的语调,让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他对父老盛情的深挚谢意,又有对动荡时局的悲叹。
(4)配画古诗词。为了营造浓厚的文化气息,将诗文和书法绘画相结合,在走廓上开设“漫步诗林”专栏。工整雅观的书写,再配上一幅幅精美的彩图,营造了浓厚的文化底蕴,使学生的心灵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5)改写古诗词。在大量诵读、多方熏陶的基础上,鼓励、指导学生进行改写。比如在学习杜甫的《石壕吏》之后,引导学生将第三人称改成第一人称,学生感情自然融入诗境之间,并将“我”对百姓的同情,战争的厌恶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6)感悟古诗词。在把握作品情感基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内心情感去体味作者与作品,最终实现对作品深刻的感悟。比如学了《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有学生谈到感悟:大漠茫茫,狂风卷地,飞沙走石,加上一支威武之师,读来让人平添不腔豪情,由此可见,我们中华民族历来是英勇善战的,是神勇无比的„„随着学生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的不断提高,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也随之提升。
四、解读形象,触发学生的报国热情。
诗歌中的人文形象给学生的人生发展以明确的指向。在教学过程中,我大量引入古代诗词,尤其是引导学生解读王维、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等诗人的作品,这些优秀的古诗文对陶冶学生思想情操、增强情感体验、捕捉美的能力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如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沦海”这些诗句,抛开文字的韵律美育功能不谈,其背后有着强烈的人性美,可激发起学生的正义感、报国情、英雄志。
五、家校合力,凝聚学生的爱乡之情。
通过家校合力,将爱国、爱家乡教育融于一体。我校地属赵家镇,该镇具有1000余年的悠久历史,人文底蕴丰厚,“九十九间半”依稀可见昔日的繁华;人杰地灵孕育北大首任校长何燮侯、海洋学家毛汉礼、太平天国将领何文庆;更有脍炙人口的诗句流传于民间,朱用调对秀丽山水的描写“归去枫溪好,千山如画图。花边欹老屋,竹里见睛湖”、林则徐对诸暨朋友的深情“苎萝山下间风雪,留与诗人理钓竿”、苏东坡对特产香榧深情的赞美“彼美玉山果,粲为金盘实”„„我们利用这些文化优势,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一方面将学生带到香榧公园,香榧博物馆去感受赵家山水的魅力,另一方面邀请退休教师赵校根老师、“关工会讲师团”陈钦甫老人来校解读特有的乡土文化,大大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山山水水的热情,推动了诵读工程的开展。
绵绵五千年的诗词文化,参考书目:《体验诗歌快乐 享受人文关怀》杨凤娇 2007.12 《教学艺术论》(李如密著,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教学理论》(施良方主编,华东师大出版社)
第二篇:如何弘扬民族精神
怎样弘扬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即民族至上观念。它在一个国家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梁启超作为中国揭示和宣传近代民族精神的第一人。他发表的《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国家而已。”
从“反清复明”时期,“中国人”作为民族观念开始提出,到有别于西方民族主义中华民族这全新概念,到成为民族主义发展里程碑的“五四运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一直都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的发展,深化,被赋予着新的内涵与精髓。随着我们民族的历史上的荣辱兴衰而不断成长,成为蕴含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积淀的意识形态,成为每个国人珍藏在心中的心灵之石。现阶段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以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弘扬民族精神,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行动,而不是口号和空谈。当代大学生弘扬民族精神需从各个方面做起。其一,要培养民族精神气质的开放性,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民族的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世界文明的大道。世界上的各种文明,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应彼此尊重理解,在竞争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对当代大学生来说,首先是要睁开雪亮的眼睛观察外界民族的发展,以博大的胸襟正确对待外来民族精神,以我为主,洋为中用,善于吸收一切能为我所用的外来民族精神,有机地融入到中华民族精神内涵之中。假如我们大学生对别的国家民族文明和制度没有平等的认同、宽容,而是以一种狭窄的视野藐视地球上其他文明的存在,其发展的情景只能是夜郎自大的封闭。我们不能忘怀鸦片战争带给我们的耻辱和痛楚,造成这样的悲剧就在于清王朝的故步自封,只局限于看自身国内的发展,眼光没有放远,那是赶不上先进发达的国家与民族的,民族精神更不能唤起。因此,我们必须在深入了解中国革命历史的基础上,去分析自己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将自己的命运与民族国家的命运,与人类发展整体的命运,与整个地球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从我们民族国家生死存亡的战略高度,从人类共同发展的趋势中前进。其二,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它永远是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因此,要在大学生中倡导爱国主义,树立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确立远大志向和理想信念。其三,做到自立自强、坚强刚毅、宽厚待人、积极进取、勇于探索的良好品质和习惯。民族精神的目标在于:领会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要知道一个伟大的民族需要的就是这种精神。
弘扬民族精神需要万众一心的凝聚力,需要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一片废墟的日本国土,多少年的苦心经营,多少年的努力奋进和踏踏实实的激情,成就今天的强大?又是多少中国人同仇敌忾,众志成城,才将浊浪滔天的洪魔击退,保住了长江大堤的安全?“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正在走向复兴的中华民族,其前途和
命运已经史无前例地融入了世界的格局。面对百年以来沉重的历史负荷和千年际遇,冷静、团结、开放和自尊成为我们弘扬民族精神必须的心态。作为一个十三亿多人的大国,中国需要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内容超越党派,超越阶层,是整个民族的共识。对于中华民族的团结发展,影响深远。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中华文化最本质、最深刻的表现。它吸取了中华几千年辉煌灿烂的文化源泉。它彪炳千秋,又与时俱进;它烨烨生辉,充满活力。
中华民族精神延续、发展到今天,已是几经沧桑,历尽风雨。然而它自强不息的向上进取精神仍在,继往开来的创造精神仍在。中华精神在新的历史时代,将以新的姿态,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吸收容纳人类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达到新的历史高度。今天的大学生,站在时代要求的前列,将是有希望挑起祖国大旗的“脊梁”。民族振兴的重任落在我们大学生这一代人的身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潮流中,我们努力高扬民族精神,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坚定的步伐将在祖国灿烂的曙光中响起!
第三篇:弘扬民族精神
弘扬民族精神,做了不起的中国人
——崔坝小学二(1)班主题班会
一、主题构思。
1、贯彻《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响应“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倡议,对学生精神文明进行再建设,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切实培养和造就即将活跃在21世纪的今日小公民。
2、通过主题班会,让学生了解“中国了不起,中国人了不起,”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及民族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精神,明白作为21世纪建设者身上所肩负的责任,并且懂得要想做个了不起的中国人,就要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二、教育目的。
1、通过主题班会,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朴素而深沉的爱国情感。
2、引导学生感悟爱国的深刻内涵,从而明确自己作为炎黄子孙的光荣与作为中国人的责任。
三、教育重点
通过主题班会,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朴素而深沉的爱国情感。
四、教育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感悟爱国的深刻内涵,从而明确自己作为炎黄子孙的光荣与作为中国人的责任。
五、教育对象:小学二年级学生
六、教育形式:演讲、唱歌、朗诵、舞蹈等。
七、课前准备。
1、场景布置、多媒体课件。
2、编制脚本,选好演员,排练节目。
八、活动过程。
(一)、宣布活动开始。
(合)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男)世上最美丽的画卷描绘的是祖国的大好河山;(女)世上最动人的诗篇赞美的是祖国永恒的春天;
(男)世上最神圣的情感爆发的是对祖国的真挚爱恋。(播放图片)
(女)祖国是我们的母亲,是世上最美丽、最伟大的母亲。她经历了五千年的世道沧桑,哺育了十三亿炎黄子孙。
(男)最了不起的民族是中华民族,最了不起的人是中国人。
(合)二(1)班“弘扬民族精神,做了不起的中国人”班会活动现在开始。
(二)第一篇章————中国了不起
(男)今天的活动拉开的第一个篇章是(齐)——中国了不起
(女)中国,一个多么响亮的名字,每当提起他,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心中就会升腾起一种特殊的神圣的感情,就会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男)中国,真了不起,无论在古代还是今天,无论在文化、体育还是在科学、建设方面都体现了“了不起”。让我们来说说我们知道的中国了不起的事例吧!(女)请欣赏第一组八名同学的表演:齐颂祖国了不起 学生发言:
1、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土地,面积居世界第三,13亿人口居世界第一,56个民族和睦相处。中国,了不起!2、在人类漫长的发展进程中,中国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发达的手工业,著名的丝绸和瓷器,先进的冶金、造船技术,辉煌的文学艺术等,无不推动着中国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中国,了不起!3、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28个世界文化遗产,数量居世界第三。如: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的万里长城、号称世界第八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的甘肃敦煌莫高窟、被誉为“高原圣殿”的西藏布达拉宫、还有北京故宫、颐和园、天坛等。数不完的古迹,说不完的历史。中国,了不起!4、中国的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也是中国的一大珍品。中国书法享誉世界,精湛的书法作品令世人称奇。了不起啊,中国!
5、中国在北京奥运会上取得51枚金牌,居世界第一位。尤其是乒乓球、羽毛球、跳水等体育项目处于世界顶尖水平,体育事业的发展令世人瞩目。祖国,了不起!
6、“神舟七号”载人宇宙飞船成功发射、实现了人类太空行走的梦想,证明了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超过了英国和法国,赶上了美国和俄罗斯。香港、澳门回归,加入世贸组织,成功举办奥运会,这充分说明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综合国力的增强,充分显示了中国的崛起,中国的强大。中国了不起!
7、2010年世界博览会将在中国上海举办,中国在改革开放的30多年间,经济迅速发展,在世界经济中处于重要地位。中国真了不起!
(齐)中国真了不起,我们为有这样伟大的祖国而自豪。(播放图片)
(三)第二篇章——中国人了不起
主持人(男):中华民族真是个了不起的民族,是个无比伟大的民族。接下来我们进入今天活动的第二篇章——(齐)民族精神
熠熠闪光。
(女)我们这次班会的主题是“弘扬民族精神
做了不起的中国人”。那么我先来考考大家,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
甲:中华民族精神包括爱国、诚实、自强不息、宽容„„等优秀品德,我希望做个让外国人敬佩和羡慕的中国人。
乙:作为小学生,我们应该保留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还要开拓视野,树立远大理想,全面发展。(女):说得真好!我们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许多代代相传的民族精神。让我们一起看看。全班齐读(大屏幕显示什么是民族精神。)男: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数不胜数,有“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虎门硝烟,有收复台湾的郑成功,还有王二小、刘胡兰,更有成千上万的无名英雄,他们以这样的豪情捍卫着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他们不愧是我们的民族英雄。
(女)民族精神在我们中国人的继承与发扬下,时代又赋予了它新的含义。有请讲解员()为我们讲解
1、永远不变的是爱国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与灵魂。
2、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六号、神舟七号的飞天,中国人的航天精神令世人敬佩。
3、饱受战争之苦的中国永远都是和平的天使。
4、在突发性的灾难面前,中国人的抗灾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的精神都是中华民族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祖国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生存的支柱和力量的源泉。热爱祖国,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应有的情感; 振兴民族,振兴中华,是每个中国人应尽的责任。
同学们,请记住我们的责任,发奋学习,努力拼搏吧!努力做个了不起的中国人,让了不起的中国这面大旗永远高高飘扬!
(四)第三篇章——做了不起的中国人。(女)是啊,我们要努力做个了不起的中国人。
(男)接下来,我们进入活动的第三篇章——(齐)做了不起的中国人。(女)了不起的中国人真多,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有请第四组齐颂中国人了不起。甲:建国初期,大批爱国学子冒着生命危险回国建设新中国。因为钱学森的归来,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至少向前推进了20年,钱学森也因此被西方人誉为中国的 “导弹之父”。
乙:邓稼先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领导开展了基础理论研究,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被称为“两弹元勋”。还有杨承宗、钱三强、朱光亚、程开甲、王大珩、陈能宽 等一大批爱国人士归来。
丙:改革开放以来大批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为中国经济的腾飞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丁:袁隆平,中国杂交水稻研究创始人,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当今中国最著名的科学家”、“当代神农氏”、“米神”等。
戊:我喜欢姚明,他征战NBA,是亚裔第一个被选拔为“状元秀”的人。他改变了世界看中国人的“高度”,他是中国体育走向全球的标志性人物,他不仅为中国赢得了声誉,而且为整个亚洲赢得了尊重。(合)中国人了不起!
男: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在这片黄土地、黑土地上,有多少英雄豪杰慷慨高歌,多少仁人志士无私无畏,他们视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
女:正是有了这种精神,中华民族才得以繁衍不息,成为世界上最伟大、最了不起的民族之一。
主持人(男)中国人是真了不起。同学们,那未来的中国要靠谁呢?(齐答:靠我们。少年立则国立,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女)你们有什么行动呢?
我认为热爱祖国,振兴中华,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每件事情做起。我认为我们要从热爱学校,热爱集体做起,上好每一节课,做好每一次作业,完成好每一项任务,掌握好本领,为祖国明天的辉煌,牢牢把握住今天。W我觉得我们应该把民族精神落实到身边小事中,在每周的升旗仪式上,我们必须做到服装整齐,不讲话,不随意晃动。我们要尊重国旗。
我认为作为学生,应该好好学习,因为只有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将来才能为祖国贡献更大的力量!
我赞成学习很重要的观点,但同时我认为品德更重要。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在平时的小事中注意自己道德品质的培养,比如说在校园里在楼道里行走要慢步轻声,礼让右行。课堂上,坐要坐正,站要站直,这是对老师的一种礼貌与尊重;同学之间团结友爱,讲文明讲礼貌。
我很赞同他的观点,我们要从一些小事做起,不随地吐痰,不大声喧哗,守秩序不乱挤等等,尤其是在国外更要注意自己的形象,不要给咱中国人丢脸。我认为弘扬民族精神还应该继承“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课间餐不浪费,节约水电,为节约国家资源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要严格遵守郑老师所提出的要求,做一个热爱班级的好孩子,为二(1)班得到更多的流动红旗而努力。
我认为爱国首先要爱父母、爱同学、爱老师、爱学校,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做一个真正了不起的中国人。
主持人:同学们说得太好了。我也想说一句就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女:让我们永远铭记: 中国了不起,中国人了不起,做了不起的中国人!
男:一个热爱祖国的中国人,无论走在哪里,都不会忘记自己是炎黄子孙。女:不会忘记自己是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的龙的传人。男:请欣赏大合唱《龙的传人》。
女:“弘扬爱国精神,做了不起的中国人”主题班会到此结束。下面请辅导员讲话。
同学们,首先祝贺你们今天的主题班会取得圆满成功。这次的主题队会一定会成为我们最美好的回忆,永远激励我们严格要求自己,做个了不起的中国人。
主持人:“弘扬民族精神、做了不起的中国人”主题队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参与。
第四篇:弘扬民族精神
弘扬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进一步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弘扬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学校决定于2015年9月1日—9月10日组织全校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抗日战争70周年主题教育。1、9月1日,以弘扬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位主题,我校组织全校师生参观花溪孔学堂,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我校冯启益老师以弘扬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为主题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2、9月7日,全校组织各班班主任同学生一同观看阅兵式,同学们激动的心情不言而喻,并用上台说说自身感想。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提高青少年对抗日战争的理性认识,增强对新时代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青少年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感召他们热爱生活、珍惜时光、勤奋努力、勇挑重担,把满腔爱国之情化为发愤学习之动力,热忱报国之行动。
第五篇:弘扬民族精神
弘扬民族精神
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宏人。”曾子说:“士不可以弘毅,任重而道远。”然而,在这所谓的道义背后,在一桩桩英雄事迹之中,始终有一个千年不变的精神内容存在,这便是—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在民族适应环境,改造世界,形成自己特有语言,习俗和人文传统的长期发展历程中,表现出来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当中华民族正在走向复兴之际,回首我们的民族走过的五千年漫漫岁月,展望中国更美好的未来,我们更深切地感受到中华精神的伟大力量,它是推动我们民族发展和复兴的强大驱动力。没有这一强大的驱动力,中华民族不可能在过去五千年的岁月中生生不息,作为人类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没有这一强大的驱动力,中华民族不可能在其发展的进程中繁衍兴盛,融会众多民族,并且形成和维系了团结统一的趋势。这一大趋势穿越数千年时空历久而弥坚。没有这一强大的驱动力,中华民族不可能在20世纪后期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压力与日俱增,民族的生存和命运又一次面临挑战之际,掀起改革开放大潮,革故鼎新,与时俱进,开辟民族复兴的新纪元。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友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先有孟子的“养浩然之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后有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洪精神,等等一切为祖国,为人民勇往直前,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精神,无疑更具有现实意义。这个民族精神,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生命集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成分。中华民族正是依靠这种民族精神,战胜了一切艰难困苦,缔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这个民族精神,同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时代精神结合在一起,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的精神动力。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倡导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反对和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帮助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把思想教育同行业规范的培养结合起来,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注重效率与维护社会公平相协调,为社会保持良好的秩序和风尚营造高尚的思想道德基础。
自强不息的中国人很多,当然故事就很多,下面只说说张海迪的事迹:张海迪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她因此没进过学校,童年起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专业课程。张海迪十五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一个贫穷的小村子,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在那里她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期间她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人次,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张海迪虽然身残,但是她智不残,他虽然没进学校,但她靠着自己自强不息的精神,自学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专业课程,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我们要继续发扬。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推动本民族的发展和兴旺。这样的民族精神也正是一个民族的凝聚力的体现。很难想象,一个没有民族精神的民族、没有凝聚力的民族会怎样。真正失去了这些东西,一个民族只会走上衰落和灭亡。
让我们一起为民族精神这颗长寿树浇水、施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