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

时间:2019-05-13 12:25: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

第一篇: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

一、专业解析

什么是遥感?

遥感技术并不神秘,从字面上说就是从远处感觉事物。广义地讲,遥感是指不直接接触地收集关于某一定对象的某种或某些特定的信息,从而了解这个对象的性质。一般多指从人造卫星或飞机对地面观测,并以电磁传播与接收技术,以收取目标的讯息并加以进行分析的技术。

简单理解,就像是在飞机或人造卫星上,安装一台功能强大的照相机,通过图像分析获取想要得到的数据。

举个简单的例子,当我们进行市容规划的时候,为了取得土地的使用情况,如果采用地面测量,工程量将会是非常巨大的,而使用遥感技术,通过空中拍摄取得规划区域的图像信息后,只需要分析这些图片就能够得到这一区域的土地资源信息——绿色的是植被,规则的长方形、正方形是建筑物,深色的是河流„„一目了然,快捷准确。

很早以前,人们就希望从空中来观察地球,当时人们使用的是普通的照相机,后来发展成为专门的航空照相机。航空摄影的技术在世界大战期间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基于这种照片的识别技术也得到了提高。随着飞行器技术的提高,尤其是火箭和卫星的出现,遥感技术获得了一个全新的平台。现在,遥感技术也日新月异,成为在国民经济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技术。

遥感学什么?

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该专业的全称为遥感科学与技术,属于工学中的测绘类。遥感科学与技术是在空间科学、地球科学、测绘科学、计算机科学及其他学科交叉渗透、相互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主要专业课程分为三大系列:计算机科学类、测绘科学与技术类和遥感科学与技术类。

各院校根据培养特色不同,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也有所差异。如北京建筑大学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主要课程包括: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摄影测量基础、数字摄影测量、近景摄影测量、地理信息系统原理、遥感物理基础、遥感原理与方法、数字图像处理、遥感技术应用、激光雷达数据处理与应用、微波遥感、高光谱遥感、城市遥感。该校遥感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是,掌握遥感科学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兼具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知识,适应行业发展的遥感专业人才。

遥感人才好像“破译员”

这里还有一个误区,很多人认为遥感的主要作用就是“拍照”:从空中拍下照片进而获取有效信息。实际上,遥感绝非“拍照”这么简单,遥感技术的真正作用是将信息从“照片”中提取出来并得以应用。

北京建筑大学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庞蕾老师说,遥感中收集到的信息,就是物体发射或者被它反射的电磁波。这些电磁波包括近紫外、红外线、可见光、微波等。遥感技术就是收集这些数据,再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获得对象信息的技术。虽然目前遥感信息获取系统已经较为完善,但由于地球大气、陆地和水体非常复杂,不同物质反射电磁波的特性各不相同,遥感图像出现误差的情况难免会发生。遥感技术也不是无所不能的,今年马航失联事件就是很好的例证。世界多国调集了几十颗卫星搜救马航失联客机,依然无功而返。

如果说遥感技术是密码,那么,遥感专业人员就是解读这些密码的破译员。遥感专业人才就是要学会获取对象信息,并把它们解读出来。

一位从事遥感专业教学多年的老师介绍,无论你的专业方向偏重哪方面,学习遥感专业必须学好英语,还得学会一门计算机编程语言,这样才能与国际接轨,才能更好的提升专业水平。

二、专业与就业

目前运用在哪些领域

卫星遥感并不是单一的技术,它集中了空间、电子、光学、计算机通信和地学等学科的成就。随着国际上卫星遥感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了一个多层、立体、多角度、全方位和全天候对地观测的新时代。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究竟能在哪些领域发挥作用。

1.观测PM2.5。就拿目前最受关注的雾霾治理工作来说,从2013年1月1日起,我国对70多个城市开展了PM2.5的监测,同时运用卫星遥感技术,从空中监测灰霾的影响范围。

2.用于防灾减灾。遥感卫星可以用于各类灾害应急监测和抢险救灾信息支持,如地震、火山活动、土砂灾害等。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发生地震后,国家共调集国内外18颗遥感卫星,对地震灾区紧急成像,获取鲁甸地震区域卫星影像数据近百景,为抗震救灾发挥了巨大作用。

3.资源普查。卫星遥感技术可以用来普查地球资源,例如水、石油、天然气、煤炭、金属矿藏储量。今年8月,我国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遥感卫星二十号送入太空。它主要用于科学试验、国土资源普查、农作物估产及防灾减灾等领域。

4.天气预测、掌握海面温度、海洋资讯。如果没有气象卫星,我们无法全面监测大气成分,无法做好气象预报预测;如果没有海洋卫星,我们很难解决赤潮等问题;如果没有陆地遥感卫星,我们不能有效地监测森林、沙漠等的变化情况。

5.考古研究。遥感技术在我国的考古工作中运用越来越多。在新疆的北庭古城、高昌古城,陕西的汉长安城,河南的汉魏洛阳故城、安阳殷墟等很多古代遗址的考古工作中,遥感技术获得的影像资料,为学者们发现遗迹现象、摸清遗址范围和内涵、了解遗址过去和当下的保存状况等工作,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帮助。

6.农作物生产预测。卫星遥感技术可以掌握全球耕地分布,监测大宗作物的长势与估产。遥感技术的应用,让农业统计数据的获取途径发生重大变化,有了遥感技术,一个地区的粮食种植面积在卫星照片上一目了然,大大提升了数据的准确性。7.军事。遥感在军事科学上的应用是显然的,因为可以远距离地观察目标,而且可以获得相对宏观的分析数据。在军事上,遥感可以对目标国家和地区的资源状况的监视。监视对方军事部署和大规模的军事移动。在具体的作战中,遥感可以帮助分析局部的地形、资源状况,从而帮助己方进行战术行动的方案判断。

毕业生少 就业率高

人们越来越需要深刻地了解我们的地球,了解它的资源,了解他的变化,以便合理安排生产和生活活动。可以说,遥感技术为我们打开了观察地球的“眼睛”。

在我国,遥感科学与技术目前已成功地应用到包括资源调查、环境保护、政府管理与决策、城市规划、防灾减灾、重大工程和国防建设等众多领域。在国民经济建设以及国防建设等方面显示出独特的战略地位和意义,许多发达国家已将其列为优先发展的战略目标,具有很好的发展和应用前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遥感科学与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据阳光高考信息平台数据显示,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毕业生人数并不多,毕业生规模仅为800-900人。但从连续三年的就业形势来看,该专业的就业率区间从2011年的85%升高到2013年的95%,就业率呈持续上升趋势。该专业毕业生主要在城市发展与规划、国土资源与开发、环境、交通工程、海洋、国防建设等领域的科研单位、企业与行政管理及生产部门,从事与遥感技术相关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开发和管理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从事专业教学、科研工作。

三、报考指南

各校遥感专业掠影

目前全国开设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院校共有20余所,包括武汉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院校等。其专业方向也多集中于学校自身特色方向,包括矿业、交通、农业、海洋、气象以及土地利用等领域。

在我国开设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院校中,武汉大学是办学历史较早,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的院校,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始终名列前茅,被业界誉为中国测绘遥感领域人才培养的摇篮。目前,该校遥感信息工程学院设有 “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理国情监测”2个本科专业,“遥感科学与技术”拥有遥感信息工程、摄影测量、地理信息工程等三个专业方向。

2013年以前北京地区仅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设有该专业,前者的遥感专业偏重于仪器类航空航天遥感,而后者则侧重于环境遥感。2014年北京建筑大学也开设了遥感专业,其专业特色建立在建筑测绘、城市遥感等基础上。

报考应当注意什么?

由于学习遥感专业,要运用很多专业软件,并且要进行很多编程实习。所以,不喜欢电脑,对编程完全没兴趣的同学,选报时一定要慎重。当然,没有编程基础,也完全不用担心,经过几年的学习你也许会成为一个电脑高手。遥感专业和其他热门专业的录取分数线相比不算太高。当然,各校的情况不同,生源和就业形势也在不断变化,不排除遥感专业抬高分数线的可能。学生在选择报考时一定要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兴趣爱好等情况综合考虑。另外,色弱、色盲的同学要认真阅读所选院校的招生章程,谨慎选择。

专业推荐

推荐专业源自高校学生实名推荐数据。当前累计投票数量超过200万人次。通过实名注册的高年级学生或毕业生,根据本校各专业办学情况进行投票,推荐优势专业或特色专业。下图仅展示了部分高校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推荐情况,星号为推荐指数。可查看更多专业推荐数据。

第二篇:遥感科学与技术

遥感科学与技术(本科类)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摄影测量与遥感信息获取、空间数据处理、影像解译与分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从影像上提取空间信息、识别影像目标属性并进行三维重建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具有初步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培养能在城市、农业、水利、交通、军事、地质、环境、海洋等领域从事摄影测量与遥感等领域的科研、教学、生产的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主要课程:测量学基础,航空与航天摄影,摄影测量学基础,数字摄影测量学,数字图像处理,遥感原理与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近景摄影测量,遥感图像解译,微波遥感,GPS原理与应用,计算机视觉。学生毕业后,可在测绘、遥感、地质、水利、交通、农业、林业、冶金、电力、石油、医学、机械、矿山、煤炭、国防、军工、城建、环保、文物保护、航空摄影、航空航天、电子技术应用等行业和部门从事摄影测量与遥感方面的生产、设计、规划和管理及有关教学、科研管理工作。

第三篇:遥感科学与技术学习报告(精选)

遥感科学与技术学习报告、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

陈春鹏

1451171 听了xxx教授关于遥感科学与技术的讲座,让我认识到了什么是遥感、遥感的应用和遥感的发展前景,并有了自己的一点思考。

一、遥感的知识

1、什么是遥感技术?

1.1遥感的定义

20世纪60年代随着航天技术的迅速发展,美国地理学家首先提出了“遥感”(Remote Sensing)这个名词,它是泛指通过非接触传感器遥测物体的几何与物理特性的技术。也就是说,遥感是门技术,那它是门什么样的技术呢?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它是通过距离地物几千米到几百千米甚至上千千米的飞机、飞船、卫星,使用光学或电子光学仪器(称为传感器)接收地面物体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信号,并以图像胶片或数据磁带记录下来,传送到地面,经过信息处理、判读分析和野外实地验证,最终服务于资源勘探、动态监测和有关部门的规划决策的一门技术。通常我们就把这一接收、传输、处理、分析判读和应用遥感数据的全过程称为遥感技术。

1.2遥感的原理与基础

遥感之所以能够根据收集到的电磁波数据来判读地面目标物和有关现象,是因为一切物体,由于其种类、特征和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具有完全不同的电磁波反射或发射辐射特征。因此,可以说,遥感技术主要建立在物体反射或发射电磁波的原理基础之上的。

1.3遥感的分类

①按电磁波波段的工作区域分类可分为: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和多波段遥感等。

②按被探测的目标对象领域不同可分为:农业遥感、林业遥感、地质遥感、测绘遥感、气象遥感、海洋遥感和水文遥感等。

③按传感器的运载工具的不同可分为:航空遥感(以飞机、气球作为传感器的运载工具)和航天遥感(以卫星、飞船或火箭作为传感器的运载工具)两大系统。

④目前的分类方式是:首先按传感器记录方式的不同,把遥感技术分为图像方式和非图像方式两大类;再根据传感器工作方式的不同,把图像方式和非图像方式分为被动方式和主动方式两种。被动方式是指传感器本身不发射信号而是直接接收目标物辐射和反射的太阳散射;主动方式则是传感器本身发射信号,然后再接收从目标物反射回来的电磁波信号。

2、遥感的发展历史

①1858年纳达在气球上拍摄地面的照片。②1903年福特兄弟发明飞机,使航空遥感成为可能。

③1906年,劳伦士用17只风筝拍下旧金山大火这一历史性大幅照片。④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第一台航空摄影机问世,英国空军拍下了德国的炮兵阵地。

⑤1957年前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使卫星摄影成为可能,并在1959年发回第一张地球影像;1960年从“泰罗斯”与“雨云”气象卫星上获得全球的云图。⑥1971年美国“阿波罗”宇宙飞船成功地对月球表面进行航天摄影测量。同年美国利用“水手”号探测器对火星进行 测绘作业。

⑦1972年美国地球资源卫星上天,其多光谱扫描仪影像用于对地观测,使得遥感作为一门新兴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⑧目前全球在轨的人造卫星达到3000颗,其中提供遥感、定位、通信传输的数据和图像服务的将近500颗,而且目前世界各国已建成的遥感卫星地面接收站超过50个。至今摇撼从区域到全球、从地表到太空,无不表明遥感已经发展到相当成熟的阶段,当代遥感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它的多传感器、高分辨率和多时相特征上。

3、遥感信息的获取

遥感信息获取的关键:传感器。地物发射或反射的电磁波信息,通过传感器收集、量化并记录在胶片或磁带上,然后进行光学或计算机处理,最终才能得到可供几何定位和图像解译的遥感图像。一般来说传感器有以下几个系统:

①收集系统:利用物理元件把收集到的电磁波聚焦并送往探测系统。②探测系统:用于探测地物电磁辐射的特征,是传感器中最重要的部分。③信息处理系统:扫描仪、雷达探测到的都是电信号,有时为了需要须将电信号在显像管的屏幕上转换为图像。

④记录系统:遥感影像的记录一般分直接与间接两种方式。直接记录方式的摄影胶片、扫描航带胶片、合成孔径雷达的波带片;间接方式有模拟磁带和数字磁带。

4、遥感信息的传输与预处理

①传输:遥感信息的传输有模拟传输和数字信号传输两种传输方式。模拟信号传输是指一种连续变化的电源与电压表示的模拟信号,经过放大和调制后用无线电传输;数字信号传输是指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形式进行传输。

②预处理:从航空或航天飞机的差传感器上收到的遥感信息因受传感器性能、飞行条件、坏境因素等影响,在使用前要进行多方面的预处理,才能获得反映目标实际的真实信息。这个过程包括数据转换、数据压缩、数据校正、辐射校正以及几何校正。

5、遥感影像的处理

①几何处理:几何处理依照不同传感器的成像原理有所不同,对于无立体重叠的影像主要是几何纠正和形成地学编码,对于有重叠的卫星影像,还要解求地面目标的三维坐标和建立数字高程模型。②灰度处理:包括图像复原和图像增强、影像重采样、灰度均衡、图像滤波。不同传感器、不同分辨率、不同时期的数据,可以通过数据融合的方法获得更高、更多信息的影像。

③特征提取:从原始影像上通过各种数学工具和算子提取用户有用特征。④目标识别:从影像数据中人工或自动/半自动地提取所要识别的目标,包括人工地物和自然地物目标。

⑤图像解译:对所获得的遥感图像用人工或计算机方法对图像进行判读,对目标进行分析。

6、遥感技术的使用

遥感技术的应用涉及各行各业、方方面面。这里列举其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主要应用。

①应用在国家基础测绘和建立空间数据基础设施中; ②应用于铁路、公路设计中,勘探地形地质;

③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土地资源调查、农作物生产与监测; ④应用于林业,进行森林资源调查和动态监测;

⑤应用于煤炭工业中,研究煤层在光场、热场内的物理特征,识别煤层,探测煤系地层;

⑥应用于地质矿产、油气资源勘探;

⑦应用于水文学和水资源研究中,进行水资源调查,水文情报预感和区域水文研究;

⑧应用于海洋研究和环境监测; ⑨应用于地震灾害监测; ⑩应用于现代战争。

7、遥感技术的发展前景

就遥感对地测而言,可以归纳出以下七大发展趋势:

①航空航天遥感传感器数据获取技术趋向多平台、多传感器、多角度和高空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高识相分辨率;

②航空航天遥感对地定位趋向不依赖地面控制;

③摄影测量遥感数据的计算机处理更趋向自动化和智能化;

④利用多时相影像数据自动发现地表覆盖的变化趋向实时化;

⑤航空航天遥感在构建“数字地球“和”数字中国“中正在发挥愈来愈大的作用;

⑥全定量化遥感方法走向实用;

⑦遥感传感器网络与全球信息网络走向集成。

二、相关思考

遥感技术是一门发展前景明朗的技术,遥感的未来,我相信它也必将朝着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潮流——趋向于更加智能化,多元化。智能化,即是遥感的信息发射或获取,遥感的信息处理包括信息的纠正更加智能化,不用再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数据方面的纠正,而且随著航天事业的发展,未来的遥感不再仅局限于地球,将被广泛应用于对外太空星体的观测方面。多元化,即是未来有关遥感的传感器将会更加多种多样,不仅是工作原理的繁多,也是功能的多种化,我相信随著科学技术的发展,未来的遥感传感器的工作条件将不会太苛刻,未来的传感器即使在严峻的环境下也可以快速高效的完成任务。遥感,即是对遥远物体的感知,那么未来的遥感会不会也对深海域的生物和海底地形进行感知呢?未来的传感器会不会耐得住深海域的高压,对海洋进行勘探?……我相信遥感未来将会给人来发展带来更大的利益。

第四篇:遥感科学与技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基于高分一号的建筑用地分类(前期准备与后期安排)1 引言(研究课题意义以及遥感技术概况)选择遥感影像(landsat)(研究区概况 遥感信息源(图像来源以及基本信息)研究方法(方法大致介绍)图像分类成哪几种 其中建筑用地分为哪几种)影像预处理(各种方法对比选择最佳)(处理流程以及处理后的图像)

4信息提取方法(各种方法比较选择最适合的一个)将各种方法以此列出比对选择 附加流程图和方程 对各个波段进行分析选择比较引言

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农村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的建设脚步进一步加大。在城市范围内,城市建筑用地,包括居住地,公共设施、工业、仓储、对外交通、道路广场、市政公用设施以及特殊用地等(不包括水域)是城市土地利用中最为活跃的因子,也是变化扩展最为迅速的土地利用地类“对于土地资源一定的城市,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建筑用地的增长是必然的趋势,同时伴随着其它土地利用类型的减少,另一方面也会导致城市热岛效应增强,城市景观破坏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快捷、准确与客观地提取建筑用地信息,全面掌握获得不同时期城镇建筑用地的分布范围和面积资料,动态监测城市建筑用地使用状况,分析城市建筑用地对非建用地的影响对科学合理地进行城镇规划,控制建筑用地规模,有效保护中国宝贵有限的耕地资源与淡水资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进行城镇建筑之前需要提前选好适宜的地理位置,但是各地土地利用的数据库建库程度差异较大,纸质地图过时较快,地图数字化耗时耗力,航空像片提取城镇信息花费太高且缺乏周期性的航摄数据,实地勘探又太过浪费人力物力,这些因素都限制了对城镇建筑用地信息的分类以及快速高效获取。而遥感具有不与同标地物接触,大面积同步观测、经济性、时效性等特点,是一种高效的研究方法。Landsat TM影像在遥感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能识别到乡镇一级的居民地。

土地利用类型

土地利用类型划分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和其它用地等土地利用类型,其中耕地包括水田和旱地,林地包括有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其它林地,草地包括高覆盖草地、中覆盖草地、低覆盖草地,水域包括河流沟渠、湖泊、水库和池塘、滩地,建设用地包括农村居民点、城镇用地、工交等其它建设用地,其它用地包括沼泽地、裸土地、裸岩石砾地、海域等。选择遥感影像

专题制图仪(TM)是航天遥感中的一种重要的信息源,它是由陆地卫星(Landsat)上所载的第二代光学机械扫描仪所收集,并将地物信息记录在数据磁带上,发送回地面,各地面站将数据进行回放,纠正等处理,而形成的各种可视图像。TM图像共有7个波段,除了TM6外,其余波段地面分辨率为28.5m x28.5m因此,在较大面积航天遥感监测应用中,主要采用 A B 图像作为信息源,覆盖我国城乡的TM图像是以16d重复一次的频度源源不断地接收处理,这为TM图像应用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TM数据由于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和良好的时间连续性,是城市扩展研究中常用的数据源,与高分辨率数据如快鸟等相比较,在保证一定精度的情况下具有高的性价比。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3 图像预处理

包括辐射校正,几何校正和利用行政区划矢量图对研究区进行影像裁切,并进行了数据的合成与融合等处理,得到研究区影像和所需的各种合成影像。辐射校正:包括辐射定标,大气校正和地形校正。

光学传感器接受辐射通量在理想状态下应该是地物反射辐射亮度的精确测量值,而实际情况是,在地物反射辐射值在传送到传感器前,要经过辐射源到大气层到地球表面到探测器的一系列过程,因而传感器获得的辐射通量存在误差,辐射校正的目的是消除由于大气等自然因素所带来的辐射误差。辐射误差有两种:传感器内部本身的误差和由大气,地形等引起的外部误差,内部误差一般是系统内部的确定的,可以通过卫星自身的星上辐射定标和替代辐射定标来确定的,外部误差是变化的,它受不同研究区的环境因素影响,需要根据研究自身的需要来进行校正”在平原地区只需进行大气校正,而在山区除了要进行大气辐射校正外,还需进行地形的辐射校正。l)辐射定标

辐射定标是确定影像DN值与辐射亮度的过程,它的结果是获得了一个联系DN值与辐射亮度L的公式和参数,从而可以计算影像的辐射亮度和地表反射率。2)大气校正

大气校正的目的是要减消大气对地表反射率的影响,大气校正的方法有很多方法,按照校正的结果可分为相对大气校正方法和绝对大气校正,相对大气校正后得到的影像,相同的DN值代表相同的地表反射率,不考虑实际的地表反射率,绝对大气校正是将遥感影像的DN值转换为地表反射率的方法“按照校正过程可以分为直接大气校正和间接大气校正,直接大气校正是参照大气状况对DN值进行校正,大气状况参照标准的大气模式和地面实测资料或由影像本身进行反演得到,间接大气校正指对NDVI等一些遥感常用函数进行重新定义,形成新的函数模型,减少大气的影响,辐射传输模型是在大多数大气校正方法中校正精度较高的一种方法,利用电磁波在大气中的辐射传输原理建立模型来的对遥感影像进行大气校正,其中用得最广泛的是6s模型、LOWREAN模型和MORTRAN模型,由于本次研究所使用数据由遥感卫星地面站直接购得,辐射校正和影像拼接部分已经完成,所以只需要完成几何校正和研究区的行政边界裁切即可得到研究区的使用数据。

几何纠正

遥感影像的几何误差主要表现为影像的位移、旋转和像元地面相对实际位置的扭曲和偏移,为了保证遥感影像处理的准确性和在其进行空间分析时具有标准的地理空间坐标,必须对遥感影像的几何误差进行校正,其基本步骤为:一是采集合适的地面控制点;二是依据控制点对影像进行空间变换;三是对空间变换后的影像进行像元灰度值的内插重采样。l)地面控制点(GCP)的选取

这个是几何纠正中最重要的一步。在所选区域的地形图与TM影像中选取同名地面控制点20个,地面控制点应具有以下特征: 1 地面控制点在影像上应有明显和清晰的定位识别标志,如道路交叉点、河流交叉口、建筑边界、农田界线等;2 地面控制点上的地物应不随时间而变化,以保证当两幅不同时段的图像或地图几何纠正时,可以同时识别出来;3 在没有做过地形纠正的图像上选控制点时,应在同一地形高度上进行;

地面控制点应当均匀的分布在整幅影像内,保证一定的数量,地面控制点的数量、分布和准度直接影响几何纠正的效果和对地物判读的效果,控制点选取的精度和难易程度应与影像质量!地物特征及影像空间分辨率相关,以达到研究要求精度为目标。2)影像的空间变换

地面控制点确定后,通过GCP对原始影像几何畸变的过程进行数学模拟,建立原始畸变影像空间与标准几何空间的数学对应关系,从而利用这种关系将畸变的影像空间中全部的元素转换为标准空间中的元素,把原始影像变形看成是某种曲面,输出图像则为规则的平面,从理论上讲,任何曲面都能可以用适合的高次多项式来模拟。

第二步是选择合适的坐标变换函数式(即数学纠正模型),建立影像坐标(x,y)与其参考坐标(X,均之间的关系式,通常称为多项式纠正模型,假设影像中的点以(x、y)表示,畸变TM影像中的点(X、Y)表示,两者的函数影射关系为:

通过已经得到的地面控制点,采用二次多项式作为几何校正模型,以最小二乘法求出多项式的系数,然后对整个影像进行坐标变换,校正误差控制在0.5个像元之内.3)重采样

重新定位后的像元在原影像中分布不均匀,绝大多数不在原来的像元中心,即输出影像像元点在输入图像中的行列号不全是整数关系,因此必须重新计算新位置像元的DN值,进行DN值的内插计算也就是重采样”常用的内插方法包括: 1最邻近法

将最邻近的像元的DN值赋予新像元,该方法的优点是输出影像最大程度上保持原有性,简单迅速,但此方法最大可产生半个像元的位置偏移造成输出影像中某些图斑的破碎.2双线性内插法

使用邻近四个点的像元DN值,按照其距离的远近赋予不同的权重,进行线性内插,该方法边缘受到滤波平滑的作用,产生一个比较连贯的影像,其缺点是破坏了原有的像元DN值,对以后的影像分类产生一定的影响.3三次卷积内插法

与双线性内插相似但原理更为复杂,使用邻近周围的16个像元DN值,用三次卷积函数进行内插,这种方法对可使边缘均衡化和清晰化,但更加破坏了原像元的DN值,计算量大.(由于实验需要保持影像的原有性,因此选择最邻近法较为合适)

边界裁剪

对遥感影像进行上述处理后,利用1:100万中国行政边界矢量图中的研究区边界对影像进行裁剪。

影像波段组合以及增强处理

TM影像共有7个波段,不同的波段以不同的波谱频率反映地物信息,在利用TM影像数据提取地物信息时,更多的光谱波段参与影像的处理,能够更为有利的提取所需的专题信息,但过多的波段同时参与地物信息提取分类,会造成数据处理时间过长生成冗余的数据,降低了提取的精度,反而利用较少合理的数据进行处理,能提高信息提取的效率,因此遥感影像波段选择和组合十分重要。假彩色合成中波段的选择是很重要的环节,波段选择的结果直接影响到假彩色合成影像信息提取的精度,选择遥感影像波段组合的依据有两类:一是波段信息量的大小,二是影像的光谱特征。选择假彩色合成影像波段组合判断的标准是:(1)各个波段的标准差要大,TM影像数据各个波段的标准差反映了信息的离散度,即其信息量,标准差越大的波段信息量越大(2)组合波段间的相关系数要小,TM影像数据各波段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如果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太高会导致大量重复冗余的信息,使合成影像的信息量总体不高,同时影响合成影像色彩的饱和度,在假彩色合成影像上如果三个波段之间的有很高的相关性会使得影像的饱和度差,(3)组合的各波段的均值大小不能相差太远,如果TM影像数据各波段的均值相差太多,会导致合成影像严重的偏色,(4)提取专题信息应选用带有目标物特征波谱带的波段。分别用线性拉伸或直方图均衡化对TM的各波段进行处理,并用目视判读的方法判定居民地在各波段上的可识别性,对这些波段进行了部分合成,如TM4与TM7,TM1+TM2+TM3,TM2+TM3+TM4,TM3+TM4+TM5等。4 信息提取方法

(1)NDBI提取法

NDBI又称归一化建筑指数,在典型TM影像上,TM4和TM5两波段除了城镇灰度值偏高外,其他地类灰度值都变小。NDBI=(TM5-TM4)/(TM5+TM41 很显然NDBI取值在一1与1 之间。然后根据NDBI求出比值图像后,进行二值化处理,令≤0像元赋值为0,>0像元赋值为255。红色表示灰度值为 255的像元,即是城镇区域,蓝色是灰度值为0的那些像元。

NDBI指数法,结果是唯一的。与监督分类相比,最大的优越性和好处就是,不掺杂有任何人为因素,非常客观公正,而且精度也能保证,完全可以达到监督分类的最好精度(强于非监督分类),精度满足应用的需要,NDBI操作简单、易行、客观,不因人、因时而异,结果唯一客观。

(2)手工提取法

手工提取法可直接在遥感图像上提取矢量多边形。存在的问题是对提取者的知识经验要求较高,城镇中多种地物交错,边界不明显;手工提取较费时且精度不高,操作也不方便。经手工提取对比发现,在影像上手工提取城镇信息,采用TM543组合较其它组合要好。受TM图像本身分辨率的限制,实验中采用手工提取方法边界确定比较困难,误差较大;各地类交错,手工提取过于复杂不宜采用。

(3)监督分类以及非监督分类法

监督分类法需从研究区域选取有代表性的训练场地作为样本建立判别函数,据此对样本像元进行分类,依据样本类别的特征来识别非样本像元的归属类别。非监督分类方法是在没有先验类别作为样本的条件下,主要根据像元间相似度大小进行归类合并。训练场地的选择是监督分类的关键,样本数目也要能满足分类要求。监督分类受人为影响的因素比较大,客观性比较差。目前,监督分类配合野外调查是目前遥感图像分类常用的方法,(4)比值居民地半自动提取法

比值居民地指数(Ratio Resident-area Index,RRI)RRI=TM1/TM4[6],保留RRI介于1.476至3.333的范围,二值化后保留的地物主要为城镇和河流,手工提取河流后对二值化图像进行掩摸处理,去除河流部分,剩下的就是城镇。该方法需手工去除河流信息,提取结果中去除了林地、耕地、园地、绿地、裸地的影响,但水体边界和山体阴影被划分到城镇中来,尤其是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地方,使用该方法遗留了山体阴影,水体边界也被划分到城镇信息中来。不同地区手工去除河流也会产生一定误差。(5)综合阈值法

先采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进行植被区和非植被区的区分,阈值为0时,城镇和其它地类被划分入非植被区。引入NDVI参数后,还可消除异物同谱现象,该参数在城郊地带效果比较明显。剩余的非植被区(裸地、阴影、水体、建筑)中,裸地和城镇灰度稍高,水体、河流和阴影灰度偏低。采用TM1/TM4可增大差别。经实验,在剩余地类中,采用TM1/TM4>T就可去除裸地,留下的是河流、水体、阴影和城镇。T值的变化主要和图像的季相变 化相关,T值在1.5~1.9之间,春夏季在1.5附近,秋冬季在1.9附近,该值也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剩余地类中,城镇的TM4TM5;城镇的TM2TM5;城镇的TM2+TM3TM4+TM5。经反复实验,采用TM2+TM3

(6))计算机训练识别

将研究区分为林地、农用地、草地、城镇用地、水体、滩涂、未利用地7个类型。处理中先对影像进行了主成分(PCA)变换.将Landsat影像中有高相 关性的波段进行相关分析,有利于提高分类进度。在训练区的选择上采用逐步判别法.对要画的训练 区进行最佳化选择.所遵循的原则是使训练区内部 像元之间的方差最小.而训练区内外的像元间方差 最大。这样就很好保证了训练区内地类的同一性. 确保了分类的精度。然后对影像采用最大似然法进行分类.分类后进行精度评价。其精度往往依赖于人对 研究区所作的地物样本训练.训练区选择的适合性 和训练区的大小等因素.不合适的训练选择往往会 造成分类精度的大幅下降.改进后的方法很好地保 证了训练区选择的合理性。有助于精度的提高。

后期安排

用多种方法按照前期准备的流程对数据进行处理分类,通过比较选出最为合适的分类提取方法。

第五篇: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

主要课程:电子线路、计算机语言、微型计算机原理、电动力学、量子力学、理论物理、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物理电子与电子学、微电子学等。

专业实验:物理电子技术实验、光电子技术实验、半导体器件与集成电路实验等.学制:4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相近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就业方向:主要到该领域内从事各种电子材料、元器件、集成电路乃至集成电子系统和光电子系统的设计、制造和相应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工作.就业形势:根据有关资料统计,近几年该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在70%左右,重点名牌高校就业率在90%左右.根据对国内外电子科学与技术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美国、西欧、日本、韩国、台湾地区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产业已经步入上升轨道。中国随着市场开放和外资的不断涌入,电子科学与技术产业开始焕发活力。中国“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书将信息产业列入重点扶植产业之一,中国军事和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也必然带动电子科学与技术行业的发展和内需。中国电子科学与技术产业将有一个明显的发展空间,高科技含量的自主研发的产品将进入市场,形成自主研发和来料加工共存的局面;中国大、中、小企业的分布和产品结构趋于合理,出口产品将稳步增加;高技术含量产品将向民用化发展,必然促进产品的内需和产量。随着社会需求会逐步扩大,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总体就业前景看好。

毕业生面临“再学习”过程

跟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在微电子领域的高等教育水平还比较低。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王志华教授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大学工科学科研究的重要目的是解决工业界期望解决而没有解决(至少是没有解决好)的科学和技术问题,这就是工科领域的创新。因此,大学中工科学科的研究水平一定与所在国家相关工业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如果国家相关工业水平在世界上处于落后地位,相关工程学科的研究水平整体上不可能领先世界,即便能取得一些世界领先的成果,也一定是凤毛麟角。与此相关的是,高水平工程技术的人才培养,与受教育者在大学中研究经验的积累密切相关,在工业落后的情况下,高等工程教育的整体水平不可能领先世界。我国微电子产业与教育的现状和趋势恰好印证了王教授的这个观点。

在看清楚差距之后,加大对高校微电子专业科研的投入就显得尤为必要,因为高素质的人才一定是通过科研实践活动培养出来的。“这必须是国家行为。”王志华教授强调说,“高校的科研不应该是与企业竞争,大学从事的创新性研究可能会面对失败,高水平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也常常要面临各种形式的失败,但这种失败所付出的社会成本比在企业中失败要小得多,这是对全社会都有利的;当然,高等院校在国家支持下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应该由全社会分享。”

在王志华教授看来,高等院校在工科技术人才培养方面至少应该做好两件事,第一是基础学科的教育,包括基本的数学知识、物理知识和工程知识等;第二是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工程训练。对于研究型大学,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客观地讲,要完全达到上述目标难度非常大。”王教授略带遗憾地说。中国高校的招生规模已经从1977年恢复高考时的27万人扩大到2008年的近600万人,对于高校本科毕业生而言,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不再是当年的精英教育,高校所培养的是一般意义上的劳动者,他们在大学里掌握的是从事各种工作所需要的基本技能、继续学习所需要基础知识及思维方法。王教授认为,作为教学机构,高等院校不可能为各家企业量身定制他们所需的人才,因此,即便是具有很强专业技能的硕士毕业生,在其进入企业以后也将经历一个“再学习”的过程,这个任务,客观上需要企业自己完成。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本专业培养系统地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良好的现代化电子信息系统方面的科学研究训练的高级专门人才.主要课程设置:

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系统与逻辑设计、微机原理与应用、信号与系统、信息理论与编码、电磁场与电磁波、通信原理、信息处理技术及其应用。

本专业毕业生能够在电子信息科学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和行业,从事研究、教学、科技开发、工程设计和管理工作。

学习这个专业的基本要求:

1.具有较扎实的数理基础;

2.掌握电子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等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技能;

3.具有在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及应用等方面从事理论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了解电子信息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状况;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以及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6.具有良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以及较强撰写科学论文的能力,并能熟练运用一门外语进行沟通和交流;

7.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较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创新精神。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大学物理、C语言程序设计、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信号与系统、微机原理、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通信电子线路、数字信号处理、信息论与编码、通信原理、可编程器件原理、DSP技术与应用、数字语音处理、数字图象处理等。

主要专业实验:

物理实验、电子线路实验、数字电路实验等。

就业单位:

国有企业、民营及私营企业,IT企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毕业生进入IT企业是一个重要的就业方向,它们可以在这些企业非常高效的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信息安全与网络安全等工作。信息产业对人才的需求首先是基本的“技能”,包括计算机编程的基本能力,要求具有良好的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的知识和使用技能,熟悉基本的软件开发平台。由于信息产业进入“应用”为主流的时代,高水平的从业人员不仅要掌握基本的“技能”,关键还要具备将实际问题提炼为计算问题以及求解该问题的能力,这正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的优势所在,也是近几年来国内大型IT企业“抢购”知名高校计算数学专业毕业生的原因所在。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就业前景 专业就业前景:这一行业的前景是十分广阔的,将来的分工也会越来越细,未来中国需要大量这方面的专业人员。目前不仅没有饱和,而且需求会越来越大。不过要有真本事,将来的竞争肯定也会越来越激烈。

主要到应用光学、光电子学及相关的电子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特别是光机电算一体化产业)从事科学研究、教学、产品设计、生产技术或管理工作。

随着计算机技术广泛深入地应用于人类社会生活,以及全球信息产业的迅速崛起,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将向知识经济时代迈进,教育、科研、社会、经济等各个领域需要越来越多的信息与计算科学的人才,信息与计算科学的研究和应用将迈向更深入和更广泛的领域。可以预计,信息科学与技术在今后较长时间里仍然是极具生命力的领域。毕业生就业面宽,适应能力强,适宜到科技、教育、经济和管理部门从事科研、开发、管理及教学工作,特别是与数学、计算机应用和经济管理相关的工作,可以继续攻读数学、计算机科学、经济管理和一些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研究生。

三、基本要求

本专业主要学习电子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知识,掌握扎实的电子技术与信息理论基础,具备在电子信息及相关领域内从事科学研究、应用开发的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较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和一定的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运用外语的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电子技术信息的基本理论与技能;

3.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包括常用语言、工具及一些专用软件)进行信息处理,具有基本的算法分析、设计能力和较强的编程能力;

4.掌握必要的相关学科和相关专业的知识,包括智能信息处理、文字语音视觉图象处理、光电信息处理等领域的基本知识;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从事科研的初步能力。

预言半导体产业四大趋势

第一大趋势:30年河“西”,30年河“东”。

回望晶体管诞生这60年,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半导体产业明显向东方迁移的趋势,特别是从80年代末开始。1987年台积电这个纯晶圆代工厂的成立,宣告着半导体制造业开始从西方向东方迁移;90年代初,三星成为全球最大的DRAM厂商,随后,再成为全球闪存的最大厂商;90年代中,台湾智原、联发科、联咏等一批IC公司从联电分离出来,吹响了东方IC公司挑战西方IC公司的号角;进入21世纪,中芯国际带动中国大陆代工业成长起来,成为另一个制造中心,并且也带动了中国IC设计业的成长;最后,德州仪器、飞思卡尔、英飞凌、LSI以及ADI等众多传统的IDM厂商转向轻资产模式,放弃独自建造45nm工厂,而分别与台积电、特许和联电等合作研制,2008年,在集成电路诞生50周年的这一年,这些传统IDM公司的45nm产品都将亮相,但是,不是在这些IDM自己的工厂生产,而是在以上亚洲的代工厂里生产。

90nm是一个转折点,当台积电等代工厂突破了这个节点后,它们已将先进工艺的大旗从IDM手中接了过来,未来,台湾晶圆代工厂在半导体工艺技术上将领先全球,并且成为全球IC产量最大的基地。虽然英特尔仍主宰着PC产业,并继续IDM模式和领导最先进的工艺,但是,半导体产业的推动力已由PC转向消费电子。展望未来,不论是在应用推动还是在技术创新上东方都将取代西方成为产业的领导着。全球半导体产业将演义30年河“西”,30年河“东”的历史大戏。

第二大趋势:有更多的私募基金加入半导体行业,且IC公司之间的整合加速。

半导体行业将会越来越遵循大者恒大的定律。恩智浦半导体大中华区区域执行官叶昱良指出:“私募基金加入半导体行业是一个趋势,这个趋势源起于IC公司会有愈来愈多的整合需求,基于大者恒大的定论,在IC产业通常也只有前5强才能生存。” 在大者恒大定律的驱动下,会有更多半导体公司的整合。其中最值得期待的是中国台湾与大陆半导体公司之间的整合。义隆电子董事长叶仪晧指出:“因台湾没有具经济规模的市场,故不易培养出可以主导新应用的产品规格的大型OEM,而没有这些有品牌的系统厂商配合时,台湾IC设计公司新产品开发的策略,很自然地大多以跟随者为主。但中国大陆拥有广大的市场及具规模的系统厂商,所以台湾IC设计公司与大陆市场及系统公司合作是未来的趋势。” 促成更多半导体公司整合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IP需求,随着半导体产业向高端SoC发展,对IP的需求巨增。但是,对于IP的获得却会越来越难。一些拥有丰富IP的半导体厂商并不希望将IP授权出去,正如NXP的叶昱良表示:“事实上,一个公司光靠授权IP是很难长期发展的,所以我们的策略是如何加快我们自己的SoC研发,并且更加灵活的和partner合作。我们拥有大量优秀的IP,我们的挑战就是如何将这些IP最快地转化为IC。”(对于ARM来说可能是例外,ARM是只靠授权获取利润获得很好发展的公司)

因此,中小欧美半导体厂商之间整合也会越来越频繁。希图视鼎总裁兼CEO刘锦湘分析道:“和10年前相比,硅谷的公司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很多公司相互合并,或者大公司把小公司吃掉,很多公司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公司规模越来越大,但公司数量越来越少,每一个市场最终生存下来不会超过三个公司。”

第三大趋势:欧美厂商不再轻易放弃低利润市场。

未来10年,半导体产业会逐渐成为一个成熟的产业,一个微利的产业。半导体产业年增长率会从两位数降到单位数,IC总产量和总销售额会继续增加,但利润率会下降。

在利润率逐渐下降的趋势下,欧美半导体厂商不再轻易放弃低利润的市场。义隆电子董事长叶仪晧说道:“以前欧美日大厂IC的毛利率如果低45%时,他们通常会放弃而渐由台湾IC设计公司取代,他们会转移到更高毛利的新兴应用市场上。但这几年杀手级的产品并不多,那些大厂不再轻易放弃,且会进行各种Cost Down规划,以维持市占率及产品的毛利率,让台湾IC设计公司的竞争愈来愈辛苦。

未来,随着亚洲成为全球的应用创新与消费中心,欧美厂商在该市场将与中国大陆和台湾的众多IC公司争夺一些关键领域,而利润会越来越低。最典型的将是移动多媒体处理器,也称为应用处理器。此外,模拟IC的利润也会越来越低。圣邦微电子总裁张世龙表示:“在模拟IC领域,相对技术门槛正在逐年降低。越来越多的台湾和大陆公司开始涉足这一领域。随着模拟器件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传统欧美公司在模拟器件市场上越来越难以维持其竞争力,只能向更高的系统集成度发展。”

第四大趋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在2000年前后,众多的半导体厂商从母公司剥离,包括英飞凌、科胜迅、杰尔、NEC、飞思卡尔以及NXP等。但是剥离出来后的独立半导体公司活得并不如预期的好,其中不少是连续多年亏损。最典型的是杰尔,不断出售产品线,最后被被LSI收购。虽然他们有着令人羡慕的技术积累与IP积累,但分离出来后,他们仍严重依赖每公司,在开拓新的大牌OEM客户方面做得并不好。其实,最重要的是,由于SoC向高系统集成发展,在开发大规模的LSI时,仍需要IC公司与OEM的紧密合作。

瑞萨半导体管理(中国)有限公司CEO山村雅宏表示:“在开发大规模LSI方面,我们认为与大型OEM和服务商合作是一个方向。”瑞萨在开发3G手机芯片时就是与六家公司联合开发的,包括日本最大的电信运营商NTT Docomo和几家手机制造商。很明显,联合开发将带来IP、开发成本以及开发时间的优势。“目前半导体制造商难以独自开发领先的技术。我们必须利用过去的研发资本包括IP、与OEM合作伙伴以及第三方的关系。”

因此,展望未来,大型半导体厂商与OEM会再度整合,但可能是一种松散的组合。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一远古的名言,用于半导体产业再合适不过。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集成电路产业迎来新一轮发展的大好时机,2010年10月十七届五中全会的决议,把新一代新意技术列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明确指出要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在核心电子器件等集成电路细分领域攻克一批核心关键技术。今年1月12日,国务院召开的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政策措施,会议指出,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这一切充分体现了国家对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而且继续给予大力支持。集成电路产业的战略基础地位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为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我们行业同仁们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回首新旧世纪之交,国务院18号文的颁布,开辟了产业发展的新历程,迎来了产业历史上最好的十年的发展时期,这期间所取得的成就为产业快速发展奠定了难能可贵的基础。产业规模继续扩大,产业销售收入从2000年仅仅186亿元到2005年为700亿元,到2010年现在根据预估有望实现同比增长28%以上,销售收入超过1400亿元。同时,技术创新取得进展,产业结构改善,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迅速成长,以集成电路企业为例,2009年大家知道全球金融危机,全球集成电路产业由此深度下滑,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设计业实现了近15%的正增长,09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设计企业有40家,最高的达到41亿元。刚过去的2010年,设计业又实现大幅度增长,过亿元的企业数量和整个设计业的销售额还将进一步大幅度增加,各种迹象表明我国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在经历了成功与挫折,磨难与考验之后,正在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他们所积累聚集的能量正在迸发出来,我们完全有信心期待更好的发展前景,我们也完全有信息期待更多的公司在众多产品的工艺技术领域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下载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word格式文档
下载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

    《半导体照明技术及其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秋季) 一、课程名称:半导体照明技术及其应用Semiconductor Lighting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s 二、课程编码: 三、学时与学分:32/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描述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描述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描述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描述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描述 首发外贸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描述本专业培养具备物理电子、光电子与微电子学领域内宽广理论基础、实验能力和专业知识,能在该领域内从事各种电子材料......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方向、网络技术方向、信息安全方向) 主要课程: 汇编与接口技术、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据结构、软件项目管理、软件测试技术、Java高级......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以培养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设计、研究和应用开发以及网络工程的应用与开发等基本技能,能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类可持......

    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

    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 专业简介 学科:农学 门类:水产类 专业名称: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 专业信息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水产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胜任水产......

    卫星遥感-教案-卫星轨道与卫星技术-2004

    卫星轨道与卫星技术-教案-2004/09 第二章卫星轨道与卫星技术 卫星作为一个重要的空基平台,不仅要提供承载传感器的物理支持,还要提供电源供应、数据收发等辅助功能,这是内容将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_44199

    hailifangyulechengss.com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要求 一、前期准备 根据选题要求,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以下工作: 1.项目调研、课题论证、阅读文献,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