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创新 搭建载体全面推动残疾人创业产业化发展(共5则)

时间:2019-05-13 12:41: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开拓创新 搭建载体全面推动残疾人创业产业化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开拓创新 搭建载体全面推动残疾人创业产业化发展》。

第一篇:开拓创新 搭建载体全面推动残疾人创业产业化发展

开拓创新 搭建载体

全面推动残疾人创业产业化发展

(沛县残疾人联合会)

2010年是《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计划(2001-2010)》执行的决战一年,也是共绘“两个体系”建设蓝图的关键一年。沛县残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力实施残疾人扶贫开发战略,走可持续、牵动式、集约化残疾人创业之路,立足现状,合理配置,搭建载体,采取残疾人股份创业模式,以种养业为主导产业,实行区域布局,挂靠龙头企业,依托残疾人合作社,发展规模经营,实现市场、龙头企业、合作社、创业基地、残疾人户等多方、多元、一体化的产业组织形式,使我县残疾人创业工作迈入产业化发展。

沛县地处江苏北部,人口120万,残疾人7.92万,持证残疾人1.9万,其中:农村残疾人1.49万,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1.36万。近年来,沛县残联坚持以制度化的政策、工业化的理念、产业化的思路、市场化的手段引领残疾人创业就业。不断完善“三项制度”、合理开发“三块资源”、组织搭建“三大平台”、奋力实现“三个目标”。

一、不断完善三项制度,循序推进残疾人扶贫政策由政策性向制度性转化

1、预防性扶贫政策

为防止或降低贫困发生,我县相继出台系列社保政策。目前,残疾人医疗保险的覆盖面达到了98%以上,重度残疾人及家庭困难残疾人参与医疗保险给予全额补贴,残疾人康复医疗项目纳入城乡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参保残疾人支付比例提高了10个百分点,低收入残疾人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建立残疾人大病医疗救助专项补助资金,为享受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政策之后仍有困难的残疾人提供帮助。

今年6月,县残联、县劳动局和财政局共同下发了《关于对重度残疾人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给予缴费补贴的通知》,对一二级重度残疾人分别给予参保最低档100%和50%的缴费补贴,采取“一折通”支付形式,由财政直接划拨参保残疾人社保账户,有力推动了残疾人参保的积极性。目前我县共有1.3万持证残疾人参加“新农保”,其中60岁以上残疾人实现全覆盖,5512名重度残疾人参保。

2、救济性扶贫政策

残疾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应保尽保,据统计,全县共对2873名残疾人发放低保金,低保对象中2209名重度残疾人除全额享受低保金外,还增发低保标准金额20%的低保金;一户多残、依老养残、低保边缘特殊困难残疾人给予专项救助,残疾人专项救助工作纳入政府统筹,形成完善的工作机制,按照“三保一助”的工作思路,搭建了较为完善的残疾人服务保障体系。

为全面掌握我县残疾人住房状况,县残联与扶贫办密切合作,下发通知,对全县农村残疾人住房状况进行全面调查统计。制订出 台了我县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实施方案,对60户农村残疾人实施危房改造项目,满意率100%,极大地改善了残疾人生活状况。

3、开发性扶贫政策

充分发挥沛县残疾人创业协会作用,以残疾人创业能手为骨干,相继打造朱寨镇、鹿湾村、崔寨村三处残疾人创业基地,扶持168名残疾人创业;以购买服务的形式,安置20名残疾人入驻大屯镇万亩采摘园;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百名残疾人从事电信话费代收业务;先后成立三家残疾人专业合作社,其中沛县爱心互助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全县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残疾人培训就业基地、残疾人实训基地、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各一处,聘请种养业专家为残疾人技术指导员,构建了“立体式”残疾人创业格局。

沛县的残疾人扶贫政策逐渐由早期的分散式救济转化为层次鲜明的制度化政策,形成可持续的“减贫—增收”机制,并通过制度化予以保障,循序推进。

二、合理开发三块资源,层级规划设计残疾人扶贫发展目标 残疾人由于生理、历史、社会等原因,这一特殊群体长期被边缘化,残疾人之所以陷入弱势困境,除了自身的生理因素外,更多是他们失去或被剥夺了发展的能力和机会。我们认为即便是丧失劳动能力,每一个残疾人都属于人力资源的范畴,所谓失聪者目明、失明者心灵,只要合理利用残疾人功能补偿机制,辅以心理、教育、职业等指导,通过阶梯式发展配置残疾人人口、人力、人才三块资 源,规划层级生存目标,统筹安排,实现资源充分利用、合理转化,残疾人同样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生产力。

沛县爱心互助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是首个实行股份创业的合作社,以一批残疾人创业能手为骨干,采取“合作社+残疾人+基地”的营运模式,带动百名残疾人从事蔬菜种植,以“人均一亩棚,户均收入过万元”的目标,开创了我县残疾人创业就业工作质的飞跃。为打造精品,创立品牌,我县残联与寿光市残联缔结了友好单位,与寿光市天源农业签订项目帮扶协议,引领残疾人从传统农业生产走向科技致富之路。在寿光天源公司的扶持下,打造了沛县残疾人创业示范基地,三家共建爱心棚。今年5月,徐州市第二十次“全国助残日”系列活动开幕式在我县残疾人创业基地召开,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的分管领导分别向基地捐赠,沛县人民政府县长做了典型发言。

在各残疾人创业基地,残疾人创业能手担任基地管理和技术人员,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参与基地生产或简单的初级生产,无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由其家庭成员参与基地生产,通过智力劳动能力和体力劳动能力结合,产生叠加效应,合作共赢,使残疾人真正成为人力资本。这种股份创业模式使无劳动力的残疾人也可以通过雇工实现创业的愿望,改变世俗观念。

对于农村残疾人,我们按有(含部分)、无劳动能力对残疾人进行划分,根据其年龄、自身状况及家庭、当地优势资源等多因素定量定性分析,量身打造残疾人不同阶段、不同形式、不同需求的 发展之路,制定有针对性的工作计划,找准工作着力点,实行规范化操作,以残疾人层次发展为目标,不断提高残疾人需求,提升残疾人生活质量,满足残疾人愿望,增强残疾人生活信心,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实现与社会同步发展。

三、组织搭建三大平台,不断延伸残疾人创业产业化之路

1、康复扶贫

为残疾人实施康复扶贫,就是解放生产力,让残疾人自食其力,创造财富。我们在工作中彻底扭转了宣传做横标、工作为指标、任务靠定标、迎检为达标的思维标秀,通过残疾人生理机能补偿的层标,达到恢复其生产、生活能力的目标,实现人力资源转化的高标,体现人生价值的超标。一是依托村居级康复站,推广家庭康复知识和服务指导,全面掌握残疾人功能障碍情况,建全康复档案。二是与医疗机构合作,规定费用限额和各项优惠,开展抢救式康复治疗。三是普及残疾预防与康复知识,开展康复咨询和指导。四是根据残疾人需求,提供用品用具的信息、选购、租赁以及简易器具制作。五是开展农村妇幼保健宣传和服务,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发生,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2、教育扶贫

教育和培训是残疾人从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源的重要阶段。继我省在全国率先实施高中阶段残疾学生免除学费后,沛县2010年始对全县义务教育阶段的残疾学生实施助学补贴,实现了残疾学生救助体系的全覆盖。县残联与教育局、团委专门成立了残疾学生关爱中心,开展 “手拉手助残”、“同桌助学”、“有你、有我、有 他”等活动。中心建立了完善的残疾学生教育档案,与相关部门制订了多项针对残疾学生的优惠政策。共发放助学补贴3.92万元,其中小学阶段48人,每人资助300元,初中阶段37人,每人资助400元,县特教中心资助1万元。全面落实省政府助残实事工程,对高中和高等教育阶段残疾学生发放教育补贴5万元,其中博士研究生1人。今年我县新考入大中专院校的残疾学生全部通过“奖、补、助、减”等形式顺利就学,无一人申请助学贷款。据统计,全县累计有52名残疾学生享受奖学金,对37名残疾大学生实施救助。

县残联还会同农林局联合发文,聘用任命刘洪文副研究员等8名种养业专家担任残疾人技术指导员,分片包干,责任到户,举办2期实用技术培训班,培训残疾人二百多人次。我们还与山东寿光天源农业签订扶持协议,共同建立残疾人培训就业基地,先后培训残疾人182人次,安置32名残疾人就业,从基地走出的30多位残疾人发挥了示范作用,在其所在的村镇创业并带动周边残疾人共同致富。今年还在徐州辛勤教学用品有限公司设立沛县残疾人实训基地,累计为175名包括残疾学生在内的残疾人培训,成功转移农村劳动力31人,推荐39名残疾人就业。县职教中心与特教中心联合开设职业教育班,成立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结合残疾人特点,集中培训资源,形成以引导性培训为基础、以技能培训为重点的残疾人培训体系,累计开班120课时,其中高层次人才培训班16课时,培训残疾学员136人次。今后,我县残疾人教育培训工作将把传统的集中办班形式,分散融入到公共培训机构,逐渐发展成为依托网 络、拓展电教、入社授课、田间开班、分类施教、季节补课的培训模式。

3、就业扶贫

今年3月,县残联、县劳动局共同举办了“2010年残疾人就业援助月启动仪式”,举办残疾人专场招聘会,来自十余家企业为残疾人提供岗位工种30多个,现场签订用工意向11份。为建立长期的残疾人就业服务机制,县人力资源大厅设立残疾人专用服务窗口。援助月活动中,共有三百余名残疾人进行求职登记,安置残疾人67人,为企业举办定向培训班一期,培训残疾人30人。11月,县残联、县劳动局再次举办的“2010沛县残疾人专场招聘会”。来自全县26家企业入场招聘,为残疾人提供了42个工种118个适合残疾人的就业岗位,150多名残疾人前来参加了应聘。

今年10月,县残联、县民政局下发通知,对全县残疾人集中就业单位进行调查统计,通过调查,全面了解和掌握残疾人集中就业单位在职残疾职工的就业现状,鼓励和促进社会福利企业健康发展,规范集中安排残疾人就业的用工行为,保障残疾职工的合法权益。此外,县残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发适合残疾人的公益性岗位,残疾人从事电信话费代收业务已经劳动部门审批认定为公益性岗位,目前电信部门已完成业务培训,并签订了扶持协议,将有百余名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庭从中收益,陆续上岗。

今年11月,县残联致函县劳动局开展残疾人就业和失业登记工作,经多方努力,顺利实现业务对接,为残疾人劳服所搭建就业 软件系统,开设业务端口,将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纳入全县公共服务体系中,开拓我县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新局面。

四、奋力实现三大目标,推动残疾人创业产业化跨越发展

1、进一步建全各项政策,形成制度化的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对特殊困难群体残疾人,要采取强力保护措施,保障其基本生活和需求。积极协调扶贫办、财政、民政、教育、劳动、卫生、工商、地税等部门制订扶持残疾人创业规范性文件。

2、不断拓展残疾人创业渠道,构建残疾人创业就业网络。以县残疾人创业协会为中心,通过培育残疾人创业带头人,覆盖全县的残疾人专业合作社,连片带动,整体推进,规模发展。

3、强化品牌意识,推行残疾人创业产业化发展目标。实行产加销一体化产业链条,创办龙头,打造精品,集约化发展。

县残联单独分设2年来,我们积极主动,将残疾人工作主动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每年争取1-2次县委常委会议或县政府常务会议专题汇报,在领导干部中形成不抓残疾人工作是失职,抓不好残疾人工作是不称职的共识,使县委县政府高度关注残疾人工作,并连续2年将残疾人工作列入县对各镇工作考核内容,将残联重点工作列入县政府年度惠民实事工程,在2010年度县政府为民办的五大类60项实事中,县残联9项工作列入其中(残疾人教育就业工作4项),占全部实事项目的近六分之一;主动加强与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的沟通,助残实事项目进展定期汇报,紧急工作情况及时汇报,使残联工作由过去领导眼中的“偏 门”变为领导关注的“重点”。

五、几点体会

行而后思,沛县残疾人扶贫工作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我们清醒看到,与残疾人的实际需求、与省残联的要求、与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残疾人扶贫领域中的一些项目仍待拓展和挖掘,制约残疾人创业的内因和外因依旧存在。

1、服务和资金“双缺乏”。个别乡镇在扶贫过程中救济色彩较浓,覆盖面窄,不能起到安全网作用,更缺少可行有效的扶贫服务和指导。国家投入的专门用于残疾人扶贫开发的康复扶贫贷款数额不大,涵盖的规模也有限,只能解决燃眉之急,不能根本上解决实际问题。

2、缺位和无权“陷困境”。残疾人缺少维权和实现权利的权力和能力,现行的政策法规在基层无法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行业歧视现象严重,一些银行在残疾人办理贷款中,明确残疾人属法律保护对象,不予放贷,残疾人就业歧视现象已逐渐演变为社会歧视,个别福利企业存在“挂名”现象,只享受国家优惠政策。

3、机会和技能“双缺失”。残疾人面临“就业-失业-再就业-再失业”的窘境,走不出“贫困—扶贫—返贫”的恶性循环,大多数残疾人只能得到基本生活资料的满足,无法获取更高层次的需求。

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将以本次会议精神为锲机,认真贯彻省委11号文件,全面建设“两个体系”,精心谋划发展,勇于迎接挑战,勤勉做人做事,全力推动我县残疾人创业工作跃入快车道。

第二篇:创建搭建服务载体 创新推动科普发展

创建搭建服务载体 创新推动科普发展

近年来,舞钢市市人民在舞钢市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市为载体,积极开展各项科普活动,认真贯彻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全面落实《科普法》,提高了全市公众科学文化素质,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科普网络

1、抓领导,强责任。舞钢市高度重视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市工作,把实施《科普法》、《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和科普创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列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和计划,与经济工作同安排部署、同督促检查、同考核奖惩,切实加强了对创建工作的领导。一是强化领导。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常务副组长,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舞钢市创建科普示范市工作领导小组”和“舞钢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市直相关单位和各乡镇、街道都建立了相应机构,加强了创建工作的领导与协调。二是专题研究。先后召开专题会议10次、协调会5次,安排部署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市工作任务。先后6次召开市委常委会和创建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听取汇报,研究创建工作和《全民科学素质纲要》的实施情况,及时解决创建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向中国科协递交了《关于申报全国科普示范市的报告》。三是明确任务。市委、市政府

范户为辐射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科普组织网络。

3、抓创先,树典型。在创建工作中,市科协联合市委组织部积极开展以创建促党建,抓创先,树典型。制定了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争创标准,要求各部门、各单位积极发现、培育科普先进典型。几年来,各单位积极组织开展“讲、比、建”活动,涌现了一批科普先进集体和个人。市委、市政府先后命名了8个科普示范乡、镇,160个科普示范村(社区)、12个科普示范农技协、6个示范学(协)会、3个示范企业科协、6所科普教育示范学校(其中地级4所,省级2所)、7个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20个科普示范基地、23个科普示范先进集体、60名先进个人、科技示范户1040户。创先工作起到了学有榜样、赶有目标的作用,极大推动了基层组织建设。

4、抓投入,夯基础。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我市不断加大科普经费的投入,各乡镇和市级相关部门也相应加大了科普投入。市科协工作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2011年已搬迁到市委政府新建综合办公大楼办公,更换了文柜桌凳,添制了电脑、传真机、照相机、摄像机,配备了科普宣传车,城区主要公众场所修建高标准不锈钢永久性科普画廊246处。2007年以来,结合全市创卫工作,我市加大科普投入,每年投入上千万元,在每个乡镇和部分行政村、社区修建了科普活动广场、科普文化大院,修建了科普画廊和大型电子科普显示屏,安装了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设备,投资2000多万元建设了舞钢市文化活动中心。全市5个街道和8个乡镇都建有科普活动室、科普画廊、科普宣传栏,以健康教育为载体,全面提高公众素质。目前,全

份,送科技下乡126次,向农民赠送各种技术资料14万份、科技书籍23种12.16万本(册),接受咨询17.87万人次,开展专家免费义诊18030人次,展出科普挂图8210张次,展示科技展板653张次;参加活动的科普工作者、科技工作者、科普志愿者共12236人次,受益群众累计达20.23万人次。

2、开展科普政策法规宣传。通过举办科普专题讲座,利用科普画廊、科普专栏、板报等全面宣传《科普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等政策法规,重点宣传农业、畜牧、卫生、计划生育、未成年人科普教育、反邪教等有关科普知识,做到科普画廊常换常新,每年都在4期以上。中国科协、省科协赠送的科普宣传挂图,我们及时送到基层单位,定期检查使用情况。市科协也为乡镇订了中国科协主编的《科普画廊宣传资料》80份,每月一期,无偿赠送,充实了宣传内容。

3、开展反邪教宣传活动。着力抓好“崇尚科学文明,反对邪教迷信”宣传工作,认真开展反邪教警示教育,组织10个组深入农村作专题报告,播放宣传片,发放《反邪教警示教育宣讲提纲》10000余份,《崇尚科学文明、反对邪教迷信》3.2万份,展出中国科协编印的反邪教系列挂图,组织8万多人参加反邪教知识竞赛,组织开展“崇尚科学,反对邪教”和“远离毒品,珍爱生命”万人签名活动,联合市委宣传部、市委防范办、市教育局、市文联在全市举办“崇尚科学,反对邪教,构建和谐社会”征文书画大赛。市科协联合市委防范办投资3万多元编印了《抵制邪教》科普书籍1万本赠送干部群众,市干部教育培训目标任务》,将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培训内容同步纳入全市干部教育培训总体目标中,并抓好日常督促指导和年终考核。二是创新学习形式。通过举办大讲堂、报告会等科普活动,发放科普读物,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介绍现代科技知识及发展趋势,传播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组织公务员参与科普活动。三是在报刊、电台、电视台、报告会等形式开展学习和培训。几年来,我们共邀请省、平顶山市委党校和清华大学等院校的专家教授,为我市党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报告》、《环境艺术与城市建设》等专题培训和科普报告场60多场次,听课的公务员累计达5万人次,其中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就达7000多人次,为促进全市机关干部提高科学素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加强农民科普教育培训。成立了“百名科技专家服务团”,印制10万张专家服务名片,为搞好农民的科普教育培训提供良好保障。一是市科协、市科技局、市农业局、市畜牧局等涉农部门结合农时,深入乡镇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二是充分利用市党校、市农广校的作用,积极开展农村党员干部和科技示范户的实用技术培训。三是各乡镇利用项目实施和科普示范基地,围绕新技术、新品种、新农具的推广,开展各类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在190个行政村建立了远程教育教学点,定期向群众开展技术培训。市农业、财政、人劳、妇联等部门通过阳光工程培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妇女创业就业培训等方式,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岗位培训。2009年以来,共

学文化素质。鼓励职工技术创新和发明创造活动。四是加强对劳动者科技教育培训的宏观管理。为实现失业下岗人员再就业,我市制定了《就业再就业培训方案》和《阳光培训计划》,依托舞阳钢铁公司技校、舞钢市职业中专,开设培训工种40多个,(学校场面)解决了城镇劳动人员培训难、工种不全等问题。2007年以来,我市共开展培训60多期,培训1万多人次,就业率达96%;创业培训1.1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3000多人次,培训农民工1.2万人次。通过以上措施,使90%以上的街道、社区干部接受了科技培训和科普教育,80%以上的城镇从业人员接受了在岗培训、继续教育,城镇失业人员接受了劳动预备制培训、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及务工培训,提高了科学素质,掌握了生产技能。市民科学素质的提高,有力的推动了舞钢四城联创工作,树立了舞钢“中原明珠”的好形象。

4、加强未成年人科学教育培训。一是积极实施青少年素质教育工程。针对学生特点,在全市187所中小学校(园、教学点)开设了科学课程。在26所中小学校配置了先进的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教室,在123所农村小学、13所中学、27个农村教学点,配有远程教育网络,受益师生达3.5万余人。(教室画面镜头)二是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提高科学实践和科技创新能力。2006—2009年,在全市中小学校开展了四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每年收到的中小学生科幻画、科幻作文、科技小制作、小发明、小实验、科技论文、科学实践活动等各类参赛作品都在1000件以上,部分作品受到国家、省市表彰,其中我市庙街 的提高。以上工作的开展,极大地推动了青少年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培养了青少年的科技创新意识和科技实践能力,提高了他们的科学素质。

四、狠抓创建载体,促进经济发展

近年来,舞钢市紧紧抓住全市“实现城乡一体,打造中原明珠”的战略机遇,狠抓创建载体,充分发挥部门优势,积极动员全市科技工作者,组织市级学、协会和各级科技推广普及单位、团体,采取典型引路方式,大力开展科技普及推广活动,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加速了产业化经营速度,提高了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具体表现在: 一是促进我市土地流转工作的全面发展。农民素质的提高,我市涌现了70多个依靠科技的种植大户。目前我市已完成土地流转10万亩,种植作物由原来单一的粮食种植转变为多种种植,其中水稻、中药材等种植已形成产业;二是推动舞钢市旅游产业链条的发展。我市农业的发展,催生了5个农业观光园的诞生,20家农家乐,极大地推动了我市旅游产业链条的发展;三是推动农村专业技术组织发展,已成立草莓种植、农机、养鸡、养猪和食用菌种植、果树种植等专业技术合作组织24个,增强特色产业发展能力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四是企业依靠科技长足进展,中加公司三期工程开工、舞阳钢铁公司三期工程立项、银龙集团龙山工业园的蓬勃发展、海明集团产品走出国门等,展现了舞钢新兴工业城市的潜力和风姿。五是推动我市招商引资工作大发展。通过创建工作,我市公众整体科学素质不断提高,为我市招商引资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自2009年以来,我市

经济的发展,带来人民生活的提高,舞钢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都实现了逐年增长。2009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100多亿元,综合经济实力在全省108个市市中排第13位,连续4年进入河南省综合经济实力前20强。

创建工作的有效开展,提高了全市人民的科学文明素质,助推了舞钢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市先后被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园林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中国冶铁文化之都、中国最佳休闲养生城市、中国最具竞争力绿色生态城市、中国最具投资竞争力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河南省首批对外开放重点县市、扩权县市和城乡一体化试点市。

当然在创建工作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个别单位认识不足,意识不强,行动迟缓等,这些将成为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和不竭的动力。

总之,按照中国科协创建标准,我市创建工作,和省及平顶山市科协的精心指导下,取得了明显成效,广大干部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全市上下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已经形成,科普工作步入了群众化、社会化、制度化、科学化的发展轨道。我们坚信,有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有各级科协的正确指导,舞钢科普事业一定会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

第三篇: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全面推动全民创业加快推进城镇化跨越发展的意见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关于进一步全面推动全民创业加快推进城镇化跨越发展的意见

桂政发〔2010〕86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农垦局,自治区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

全面推动全民创业,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加快推进我区城镇化跨越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广西经济社会实现“富民强桂”和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重大举措。现结合广西实际,就贯彻落实《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我区城镇化跨越发展的决定》(桂发〔2010〕33号)精神,进一步全面推动全民创业,加快推进我区城镇化跨越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到城镇从事个体经营、创办企业

(一)鼓励大中专和技校毕业生以及城乡新增劳动力到城镇创业。对大中专和技校毕业生以及城乡新增劳动力从事个体经营符合条件的,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符合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条件的,按规定给予不超过3年的社会保险补贴。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免费为大中专和技校毕业生以及城乡新增劳动力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服务。

(二)鼓励科技人员到城镇创业。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科技人员,以多种方式到城镇投资创办民营科技企业。各类产业技术人员以知识产权作价入股,作价金额最高可达到公司注册资本的70%。知识产权、管理技术和科技成果等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比例不受限制,具体分配比例和兑现程序由合作各方商定。科技人员以其科技成果在高新区创办企业的,可以享有股权收益。科技人员以其科技成果作价参股高新区企业的,受益企业应当给予相应数额的股权,具体数额由双方商定。

(三)鼓励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到城镇创业。留学人员来广西创办企业,可凭有关证明材料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或《广西壮族自治区居住证》直接注册登记,注册资本金可按有关最低标准执行。留学人员申办非一人公司的有限责任公司,其注册资本起点为3万元人民币或等值的可兑换的外币。

(四)鼓励和吸引区外投资主体到我区城镇投资。积极推进区域经贸交流与合作,支持区内外市场主体参与中国—东盟经济合作、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泛珠三角等区域经济合作和组织举办各类经贸洽谈、商品展销活动,积极为举办方做好展会申办的审核发证服务工作,确立举办方的合法主体资格。鼓励和引导外商投资我区优先发展产业,推动扩大基础设施、教育卫生、体育、生态环保、扶贫开发等领域利用外资规模。按照先行先试,改革创新的原则,支持各地利用外资方式多样化和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创新招商引资形式和企业经贸合作组织形式,有针对性地做好承接东部产业转移。

(五)鼓励转业复退军人到城镇自主创业。符合条件的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随军家属首次从事个体经营的,自领取税务登记证之日起,3年内免征营业税及随营业税征收的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符合条件的城镇退役士兵首次从事个体经营(除建筑业、娱乐业、广告业、桑拿、按摩、网吧、氧吧外)的,自领取税务登记证之日起,3

年内免征营业税及随营业税征收的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

(六)积极支持农村市场主体健康发展。进一步加大对农民自主创业的支持力度,凡申请从事工商业经营活动的,可以房屋、农机具等实物形式或合法方式取得并可依法转让的荒山、滩头、水域使用权等非货币方式出资;对农村从事商业零售和修理服务等经营活动的流动商贩和农民在集贸市场或地方政府指定区域内销售自产农副产品的,一律免予工商登记;支持农村群众利用自身优势,开展农家店、农家乐等经营活动。支持农村经纪人跨地域、跨所有制、跨行业开展经营服务,对季节性或临时性从事经纪活动的农村经纪人,免于注册登记。鼓励城市工商企业到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开发,重点扶持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以及农村商贸、物流、旅游等行业,促进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向农业流动,推进农业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经营。加大对返乡农民工的创业扶持。对返乡农民工初次创业进行工商、税务、卫生等部门登记时所发生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给予全额补助;对返乡农民工开展规模种养的,初次创业成功(有营业执照、正常营业半年以上)的,给予一次性补贴2000元。2012年12月31日前,返乡农民工从事个体经营的,其营业税起征点为月营业额5000元;达不到起征点的,不征营业税及随营业税征收的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返乡农民工用自有房产和自用土地从事生产经营的,经税务机关审批,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对返乡农民工初次创业所获得政府部门给予的补贴,不计征个人所得税。

支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积极扶持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引导涉农企业发挥特色农业资源优势,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开发名特优农产品,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依法允许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探索享有林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民以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出资,兴办林农专业合作社;积极推行典型示范、品牌兴社、合同帮社、维权护社和龙头企业办社“五项机制”,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积极为农民专业合作社自办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法规政策咨询和行政指导,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农村生产性服务经营活动,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法开展信用合作。

(七)鼓励城镇下岗职工、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实现再就业。对持《就业失业登记证》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3年内按每户每年8000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对持《广西壮族自治区就业失业登记证》的城镇失业人员、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员创办个体、私营企业的,在其办理工商营业执照并正常经营半年后,从各级财政的创业发展资金中给予2000元的创业补贴。残疾人员创业的,从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给予最高不超过5000元的补助。对残疾人员个人提供的劳务,免征营业税;对残疾人员个人提供的劳务所得,减半征收个人所得税。

二、放宽市场准入

(八)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鼓励民间资本到城镇投资办企业,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规范设置投资准入门槛,创造公平竞争、平等准入的市场环境。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领域、市政公用事业和政策性住房建设领域、社会事业领域、金融服务领域、商贸流通领域、体育基础设施和体育产业、国防科技工业领域,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交通运输建设、水利工程建设、电力建设、石油天然气建设、电信建设、土地整治和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市政公用事业建设、政策性住房建设、兴办金融机构。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重组联合和参与国有企业改革。

鼓励和支持区内外投资主体投资我区食品、汽车、石化、电力、有色金属、冶金、机械、建材、造纸与木材加工、电子信息、医药制造、纺织服装与皮革、生物、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装备等产业和国家、自治区鼓励发展的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海洋、新医药、生物育种、信息网络、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投资自治区政府确定优先发展的14个千亿元产业的配套产业。

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鼓励各类投资主体投资现代物流、金融服务、会展服务、信息服务、旅游休闲、体育竞赛交流和健身等服务业,支持金融保险、科技研发、文化创意、现代物流、会展服务、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优先发展;凡新办生产性服务企业,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其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一律按法定的最低注册标准执行;除国家法律、行政法规限制经营的行业、项目外,企业可根据需要自主选择经营范围和方式,并允许使用法律、行政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中有关新兴行业的表述作为企业名称及经营范围中的行业用语。积极支持文化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除法律、法规规定禁止的外,鼓励法人、自然人或其他经济组织参与文化企业的投资与改制;鼓励社会资本以股份制或其他经济形式,兴办影视制作、放映、演艺、娱乐、印刷、发行等文化企业;支持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联合或重组;支持广告企业跨行业、跨地区、跨媒体和跨所有制进行资产重组;支持从事旅游服务、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休闲娱乐、旅游商品经营等市场主体加快发展,引导和扶持从事红色旅游、民族风情、生态旅游等具有广西特色的旅游龙头企业发展。

(九)放宽注册登记条件。除设立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外,允许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投资能力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作为股东或者发起人投资设立公司。允许符合条件的自然人在不同的地点申办两个以上的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个体工商户在同一工商所辖区内开设3个以下(含3个)从事同类经营业务的门店,且经营范围不涉及前置许可项目的,可以只办理1个营业执照。

对企业申请登记的项目涉及前置审批而暂时无法提交许可证书或批准文件的,除涉及国家安全、公民人身安全、影响环境以及国家严格控制的项目外,可先办理登记,核发有效期为3个月至1年的筹建营业执照。筹建营业执照有效期满仍无法取得前置审批许可证书或批准文件的,经企业申请并提交前置审批部门出具的正在办理相关审批手续的证明,可再延长1年筹建期。

(十)放宽出资比例限制。创办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一律不受出资数额限制。公司申请增加注册资本,除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和以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外,可依照公司设立的有关规定实行分期缴付。新增注册资本后,公司股东货币出资总金额不低于公司注册资本30%的,不限定新增注册资本中非货币资本的比例。

(十一)放宽经营场所限制。凡持有合法有效房地产证明文件或租房协议的房屋,除法律、法规明令禁止外,经有利害关系的业主同意,均可以作为生产经营场所进行登记。经县级以上城市规划和城管部门批准设置的临时商业用房、经营场所等,在工商登记时应视为有效经营场所。在农村地区,村民委员会出具的在本村范围内的住所(经营场所)使用文件,可作为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住所(经营场所)证明;在有形市场内设立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市场主办单位出具的住所(经营场所)使用文件,可作为企业或个体工商户的住所(经营场所)证明。在工业园区或开发区开办企业,正在办理征地手续但暂未取得相关证明的,可凭

园区管委会的证明作为注册场地的证明文件。

三、在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支持

(十二)加大财税扶持力度,降低税费负担。各级财政要在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设立全民创业发展资金。全民创业发展资金主要用于全民创业的贷款担保、贷款贴息、创业补贴、创业奖励、创业培训以及创业服务体系建设。

实行税费优惠政策。创业者以自有专有技术、专利技术创办高新技术企业的,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起3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中属于地方分享部分。

对科技人员、留学归国人员、转业复退军人、农民、就业困难人员、机关工作人员及事业单位技术人员创业以及新创办的企业,除国家规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有关法律法规已有明确规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外,自治区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自2009年至2012年一律免收。实行国家鼓励类的商业用电、用水与工业用电、用水同价。对符合农业生产用电规定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现代化或专业化种养业基地,执行农业生产用电电价。

(十三)完善金融体系,拓宽创业融资渠道。健全创业金融支持体系,加快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农村新型金融机构试点工作。放宽对金融机构的股比限制。支持民间资本以入股方式参与商业银行的增资扩股,参与农村信用社的改制工作。鼓励民间资本发起或参与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金融机构,放宽村镇银行或社区银行中法人银行最低出资比例的限制。适当放宽小额贷款公司单一投资者持股比例限制。支持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信用担保公司,完善信用担保公司的风险补偿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鼓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参与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改组改制。

拓宽创业融资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企业债券;支持和鼓励依法进行民间借贷融资;大力发展典当业,大力发展融资租赁;积极培育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地方资本市场;鼓励非公有制企业以股权融资、项目融资等方式筹集资金;支持私募基金、创业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各类投资于非上市公司的股权投资基金在我区设立和发展;鼓励设立风险投资和创业投资引导资金,扶持风险投资和创业投资机构发展;鼓励境内外各类投资机构、金融机构、企业等组织和个人参与创业投资事业。

(十四)健全创业服务体系。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建立创业项目资源库,开展创业项目推介活动。加强创业专家队伍建设,为各类创业人员提供培训、咨询和指导。对创业人员给予跟踪扶持,积极协助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级公益性人力资源市场要设立面向各类创业者免费开放、与政府各有关部门联接的创业服务平台,全面提升创业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建设创业孵化基地,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建设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区、创业社区。有条件的高校可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十五)大力开展创业培训。建立覆盖城乡的创业培训体系,逐步将有创业愿望和培训需求的人员纳入创业培训范围。鼓励高等院校、技工学校开设创业教育培训课程,提高学生创业意识和能力。继续开展农村经纪人“双培双促”活动,加强政策引导和经纪业务培训,引导农村经纪人拓展业务范围、提高组织化程度。各级人民政府要进一步整合及加大对职业培训资金的投入,安排职业培训资金,专项用于下岗职工、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的创业培

训、技能提升培训、企业转岗技能培训、劳动预备制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等。鼓励教育机构和民间机构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对开展创业培训的职业培训机构,按有关政策规定给予补贴。

四、优化创业环境,营造有利于全民创业的环境和氛围

(十六)优化舆论环境。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推动全民创业的方针、政策和措施。客观、公正宣传报道非公有制经济在促进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繁荣城乡市场和扩大社会就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在全社会营造鼓励全民创业的良好舆论氛围,掀起新一轮全民创业热潮。

(十七)优化政务环境。各级人民政府要强化对全民创业的服务意识,进一步清理和规范涉及创业的行政审批事项,简化立项、审批和办证手续。

(十八)优化市场环境。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依法查处欺行霸市、制假售假、商业欺诈、商标侵权、无照经营等违法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严格规范执法行为,禁止乱收费、乱罚款现象的发生,同时,加大对地区封锁和部门垄断行为的整治,依法规范供水、供电、供气等公用企业的经营,制止重点行业经营者滥用市场优势实施强制交易行为,创造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环境。对妨碍全民创业政策落实、损害创业者合法利益的,要追究相关人员及部门、单位负责人行政责任。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二○一○年十二月十九日

第四篇:学习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重要讲话唱响新时代“长江之歌”心得

学习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重要讲话 唱响新时代“长江之歌”心得月 14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京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5 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沿江省市推进生态环境整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转折性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长江,从《诗经》中奔腾而至、自吴歌中踏歌而来,半江碧水、唱晚渔舟——她是诗意居所,亦是母亲之河。长江经济带覆盖沿江 11 省市,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板块,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占据全国“半壁江山”,生态地位突出,发展潜力巨大,理应在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率先垂范。

前些年,“长江病了”;这些年,“长江变了”。久久为功,大力作为。水清了、山绿了,岸线更多欢歌笑语了。绿园叠翠、海棠花坞、芝樱倩影、荷香流云……历史无需多言,事实胜于雄辩。数据显示,2019 年前 11 个月,长江经济带优良水质比例达到82.5%,同比上升 3.4 个百分点,优于全国平均水平6.1 个百分点。与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2011 年 12 月 31 日)相比,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 7 年减少了 3.79平方公里,减幅近10%。

这次座谈会,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第三次座谈会,也是十九届五中全会之后的第一次专题座谈会。“主战场”“主动脉”“主力军”,这些关键词固然振奋人心;“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等提法,依然叫人醍醐灌顶。不久前,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建议强调,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 11 月 14 日的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江经济带要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示范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虽是老生常谈,却也常提常新。“两山论”永不过时,新发展必可持续。

为子孙计,为万世谋。保护长江,就是保护沿线区域经济的血脉。2020 年 1 月 1 日零时起,长江流域 332 个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长江流域各地重点水域也将相继进入为期 10 年的常年禁捕期。截至目前,重点水域退捕任务基本完成,8.4 万条渔船、17.97 万渔民退捕上岸,安置保障稳步实施,就业率达到 97.79%,社保完成率达到 99.44%。

诚如专家学者所言,长江禁渔,保护的不只是鱼。“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这是一条主线,更是一根红线。长江经济带要成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就要让长江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让一江清水绵延后世、惠泽万民,让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保护长江不仅是个理念问题,更是制度问题。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探讨长江保护的长效机制和常态机制,这对于破解转型期中国经济社会矛盾具有示范意义。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时至今日,顶层设计赋予长江经济带“谱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打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样板,构筑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绘就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画卷,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的新的历史使命——长江,更是迎来制度化保护与体制化修复的高光时刻。

莽莽苍苍,浩浩汤汤。青山依旧,斜阳几度。号角声声,为保护长江而响起;清风阵阵,为守卫长江而吹拂。下好一盘棋,共护一江水,唱响新时代“长江之歌”,这是新时代的使命,亦是新征程的责任。

下载开拓创新 搭建载体全面推动残疾人创业产业化发展(共5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开拓创新 搭建载体全面推动残疾人创业产业化发展(共5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