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东台市三仓中学高中历史 专题四 亚洲觉醒的先驱教案 人民版选修4

时间:2019-05-13 12:04: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江苏省东台市三仓中学高中历史 专题四 亚洲觉醒的先驱教案 人民版选修4》,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江苏省东台市三仓中学高中历史 专题四 亚洲觉醒的先驱教案 人民版选修4》。

第一篇:江苏省东台市三仓中学高中历史 专题四 亚洲觉醒的先驱教案 人民版选修4

专题四 亚洲觉醒的先驱

【课程标准】

(1)概述孙中山领导推翻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要史实,评价其在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

(2)讲述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认识其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知识疏理】

一、孙中山

(一)主要活动:(创立革命政党——缔造民国——捍卫民主共和——促成国共合作)

1、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社会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1)创立团体:1894年创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开始走上民主革命道路。

(2)创立政党:1905年创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

(3)指导思想:提出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4)武昌起义: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5)缔造民国:1912年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6)颁布约法:1912年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成文法。

2、捍卫民主共和:先后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维护民主共和制度。

3、实现一生中的最伟大转变:提出新三民主义,促成国共合作。

(1)提出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也标志着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正式确立。

(2)1924年1月,召开国民党一大,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国民大革命兴起。

(二)评价孙中山在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

1、孙中山是中华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并且毕生致力于中国民主革命事业。

2、他高举三民主义大旗,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有力地促进了民族的觉醒和民主精神的高涨,开启了中国进步的闸门,求新求变的历史潮流推动着中国社会向前发展。

3、此后他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开创了新三民主义时代,继续推进中国革命,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振兴,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4、他成为20世纪中国站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位伟人。他是站在时代潮流前面,领导中国人民结束旧时代,开拓新时代的伟大革命家。

(三)孙中山的精神:为民主民族革命前赴后继奋斗终身的精神,与时俱进的精神。①反对列强侵略和军阀割据,争取国家和平统一,一生致力于救国救民的革命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②为振兴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计个人安危,处处以民族、国家利益为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民族精神

③勇于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不断追求真理,百折不挠的进取和斗争精神 ④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和放眼世界的开放心态

二、甘地:

(一)主要事迹:领导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20—1922:“土布运动”,号召全印度拒绝使用洋布,以抑制英国盘剥。)

(1)原因: 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要求摆脱英国殖民统治;主要原因:英国的高压统治;直接原因:阿姆利则惨案。

(2)目的:运用和平与合法手段,争取印度的自治(也是运动的特点)

(3)主要内容:官员拒绝在英国殖民机构任职;抵制英货,提倡手纺车运动。

(4)结果:由于群众运动突破非暴力范围,国大党停止了非暴力运动,走向低潮(反映了印度资产阶级在斗争中的软弱与妥协);随后,甘地被捕入狱。

2、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30年 “食盐进军”运动——高潮)

(1)原因:1929年经济危机,英国加强对印度的压榨和掠夺,加剧矛盾;国大党通过实现印度完全独立的决议,授权甘地领导运动。

(2)概况:1930年,“食盐进军”使运动达到高潮。甘地自制食盐,沿海各地响应。(3)结果:最终殖民当局改变策略,释放甘地,撤消取缔国大党的禁令,允许沿海人民煮盐;甘地停止不合作运动。(双方相互妥协)

3、第三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二战期间,新发展)概况:二战期间(即1942年),甘地提出“英国退出印度”的主张,再次发出不合作号召。

特点:第一次真正提出独立的要求,第一次没有谴责人民使用暴力 结果:由于英国的武力镇压而最终失败。

4、印巴分治后,他进行绝食祈祷,最后遇刺。甘地晚年为消除种姓制度、消灭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之间的纷争而斗争,致力于调解印度各个教派的矛盾,主张各派合作。1948年,甘地被印度教的狂热分子刺杀,时年79岁。

(二)认识甘地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1、地位:甘地是20世纪世界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的历史潮流中涌现出来的印度民族英雄、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他持之以恒地发动不合作运动,反抗英国殖民统治,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印度的民族独立事业,被称为印度之魂(“圣雄”、“国父”)。

2、积极作用(功绩)

(1)创立并宣传甘地主义思想,指导了印度民族解放运动。

(2)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了印度人民的团结,推动了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为印度的独立自治奠定了基础。

(3)晚年致力于调解教派矛盾,直至为印度的团结献出生命,伟大的人格受到世人的尊敬。

3、局限性

(1)政治:以非暴力限制人民革命运动,束缚了人民的手脚,影响了民族运动的进一步发展,这反映了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在反帝斗争中的动摇性和妥协性;

(2)经济:提倡手纺车运动,抵制西方物质文明,崇尚印度传统文明,抛弃先进技术,是历史的倒退;

(3)对外:始终对英国政府抱有幻想,体现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三)甘地精神:为印度民族独立事业而贡献一生的坚定信念和斗争精神;爱国、坚忍、执著、仁爱、身体力行、牺牲精神等。

(四)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原因:主要原因——英国的高压统治

2、目的(特点):运用和平与合法手段,争取印度的自治。

3、主要形式:土布运动,抵制英货,提倡手纺车运动;食盐进军;官员拒绝在英国殖民机构任职;不合作和绝食祈祷,等等

4、评价:(1)积极: 沉重打击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使“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促进了印度人民的团结,推动了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为印度的独立自治奠定了基础。(2)消极:以非暴力限制人民革命运动,束缚了人民的手脚,影响了民族运动的进一步发展,这反映了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在反帝斗争中的动摇性和妥协性;抵制西方物质文明,崇尚印度传统文明,抛弃先进技术,是历史的倒退;始终对英国政府抱有幻想,体现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五)甘地的非暴力思想

1、内容:(1)非暴力抵抗,以仁慈来改造人类(即消极抵抗)(2)坚持真理:在坚持“真理“的同时,宁愿牺牲自己也不向敌人施加暴力。(3)与英国殖民者不合作,争取民族独立。

2、“非暴力”理论形成原因:(1)家庭影响和性格;(2)宗教因素:受印度教中的仁爱、素食、不杀生主张的影响;受《圣经》、《古兰经》中关于不要与恶人作对的教训、仁爱思想的影响;(3)赞同托尔斯泰的书中所提到的以宗教之爱改革社会,实现人人平等。【巩固练习】

1.(10分)甘地始终是一个谜:他将毕生精力都献给了印度民族独立事业,却多次支持英帝国主义的不义战争;他受过西方现代教育,却诅咒西方现代文明;在一些人看来,他是“民族之父”,而在另一些人看来,他无异于“群众性民族解放运动的叛徒”。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事实上,工业文明是疾病,因为它处处有弊端。土布经济完全不同于一般的经济。后者不注意人的因素,前者充分关心人。你不可能把非暴力建立在工业文明的基础上,但可以建立在自足的乡村基础上„„我设想的农村经济,完全没有剥削,剥削是暴力的本质 建立在非暴力基础上的社会,只能由以村庄为单位的群体组成,在这样的村庄里,尊严而和平地生存的条件是自愿合作。——甘地《圣雄箴言录》

材料二 1928年,(印度国大党领导人之一)尼赫鲁在给甘地的信中写道:“我认为你对西方文明作了极其不公正的评价,将它不足之处过于夸大了。”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虽然生为一名印度人,并坚守着一些印度传统,但甘地的遗产却仍然可以为全世界的人所享用。„„最近,对甘地的重新发现已经与大规模的和平主义运动,以及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的自然、环境„„等问题联系了起来。——(意)詹尼•索弗里《甘地与印度》

请回答:⑴、根据材料一,概括甘地的经济思想。(3分)⑵、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甘地的经济思想。(7分)

2.(10分)华盛顿、甘地的个人品德在他们领导本国人民寻求民族发展的道路时留下了深深的烙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正是华盛顿具有高尚的品德,所以他既没有像英国克伦威尔那样从革命军的总司令演变成一个独裁者,也没有像法国的拿破仑那样利用自己的威望戴上皇冠。他的美德阻止了旧制度的复活,推动了新制度的诞生,许多做法演变成了日后的规则。

——郝铁川《一个人和一个国家:华盛顿美德催生美国式民主》

材料二 在印度宗教理念的背景下,他让内在的精神自我达到与真理的统一,把“体验真理”基础上的非暴力当作一种斗争方式,同时也当作一种生活方式。非暴力具有一种内在的力量可以使暴力冲突得以转化,它强调忍受痛苦,遵循爱的原则,投入正义的活动中。

——杜星、王巍《非暴力作为解决冲突之法——甘地的政治伦理》 请回答:(1)材料一表明华盛顿具有什么品德?在他的政治活动中,这些品德是怎样体现出来的?(4分)(2)据材料二,指出甘地采取的斗争方式,这一方式体现了甘地怎样的品德?(3分)(3)上述材料侧重从个人品德角度来评价历史人物。对此,谈谈你的认识。(3分)

专题四 亚洲觉醒的先驱

1、【答案】⑴、经济思想:提倡土布经济,保持印度的乡村经济;反对剥削,抵制西方工业文明;鼓励人们互帮互助。(3分)⑵、评价:①进步性:这是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有利于抵抗英国的经济侵略;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组织群众参加反英斗争;有利于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对后来的世界和平主义运动、环境保护运动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5分)②局限性:对西方工业文明的认识具有片面性;建设印度的构想不适应时代潮流。(2分)

2、【答案】(10分)(1)品德:不慕权势;崇尚民主。(2分)体现:拒当国王;建立和维护美国民主共和制度;创立美国总统连任不超过两届的范例。(任意1点1分,共2分)(2)斗争方式:非暴力不合作。(1分)品德:坚持真理;遵循爱的原则。(或坚持爱与真理的统一)(2分)(3)认识:重要历史人物的个人品德对历史发展有一定影响,但不宜夸大其作用;(2分)对历史人物需要多角度进行评价。(1分)

第二篇:江苏省东台市三仓中学高中语文 沁园春长沙学案 苏教版必修1

“江苏省东台市三仓中学高中语文 沁园春长沙学案 苏教版必修1 ” 1.认识湘江秋景的意象和意境,感受毛泽东及其同学当年的生活情境。2.理解词中情景交融的表现方法。【学习设想】

本课是略读课文,我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根据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特设置学案。本学案分三个部分:预习案、课堂案和巩固案。课堂案中我首先检查学生的预习,然后引导学生感知文本、品情悟境,再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最后联系现实,进行拓展。本课的课时安排为1课时。【学习过程】

一、预习案

(一)读课文,利用字典等工具梳理字词,初步感知本词。

(二)利用网络等资源搜集本词的写作背景,了解毛泽东同志的生平事迹。

二、课堂案

(一)新课导入(3分钟)

复习导入:由作者诗人政治家的身份作为切入点,通过对初中阶段学习过的《沁园春•雪》的温习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明确目标(2分钟)(多媒体课件展示)

(三)检查预习(7分钟)

1.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点评,教师做诵读指导。明确:熟悉字音(生字:舸gě 遒qiú 稠chóu 遏è); 理解词义(生词:寥阔、挥斥方遒,中流);

把握韵脚,读出韵味(韵脚:秋、头、透、流、由、浮、游、稠、遒、侯、否、舟)。2.学生展示搜集的相关背景资料,教师总结。

明确: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期间,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

(四)整体感知(5分钟)

听范读,归纳概括本词的主要内容。

用设疑的方式让学生思考:词的上下片主要写什么?

明确:这首词上片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问题。下片回忆了往昔的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地给出了“谁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的青年革命者。

(五)品情悟境(8分钟)

(1)学生读上片,找出描绘意象的语句,试着用自己的语言口述这些意象的内容并体会本词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明确:上片写远山、近水、飞鹰、游鱼,描绘出一幅缤纷绚烂的湘江秋景图,远眺岳麓山一带群峰,枫林美景尽收眼底,一个“红遍”,一个“尽染”,泼墨淋淳,气韵酬畅。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竟自由。”一个“看”字总领七句。这几句,诗人描绘了在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为下面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气氛。“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一问道出了诗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2)学生读下阕,找出表露青年毛泽东博大胸怀和革命壮志的语句,口述内容,试着谈谈自己的感受并体会语言的表现力。学生讨论,明确:

青年毛泽东的胸怀和壮志主要体现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一句,表露出作者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军阀的博大胸怀和勇气。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橘子洲曾是诗人与众多革命同志聚会的地方,旧地重游,自然引起诗人对往昔生活的回忆。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一个“恰”字,总领七句。这几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表露出激流勇进,意气风发的革命壮志。这里以设问结尾,实际上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

(六)分组探究(10分钟)

读课文,然后体会诗人的思路,探究诗中景与情的关系。分小组讨论、交流。明确:上片:写景——抒情(问)

下片:叙事——言志(答)

上片先写湘江秋景,由景生情,情景交融,发出“谁主沉浮”的疑问;下片通过回忆形象的概括了革命青年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艺术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七)拓展延伸(5分钟)

联系当代中学生的学习生活,请同学们思考:我们该树立什么样的理想? 组织学生课堂讨论。

明确:努力学习,将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

(八)课堂小结(5分钟)

(学生反思学习本课的收获,教师对本课的学习内容加以总结)这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了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壮志豪情。我们也应该努力学习,既要考虑自己的前途,也要考虑国家的前途。

三、巩固案 1.背诵本词。

2.将本词与《沁园春•雪》相比较,任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赏析。

3.课外欣赏毛泽东的诗词与书法作品,并与同学交流心得。

第三篇:高中历史第4单元亚洲觉醒的先躯第1课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教案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概述孙中山领导推翻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的主要史实。2.概述孙中山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要史实。3.评价孙中山在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

4.体会孙中山的革命献身精神和追求“民主”、“自由”的人文情怀。教学重难点

重点:孙中山为中国的民主共和而斗争的主要史实。

难点:孙中山精神;评价其在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教学工具 幻灯片。图片。教学过程 【设计思路】

本课的设计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教学重学习过程,重能力培养,以展示思维过程、掌握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从而体现伟大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达到陶冶情操。【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展示南京中山陵照片、孙中山的他头像;中共中央2006年为纪念孙中山诞辰140周年举行的纪念大会图片;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纪念大会上的一段讲话。学生通过诵读胡锦涛主席的讲话进入本课学习。

:同学们,通过刚才我们看的图片和胡锦涛主席对孙中山先生的高度赞扬。那么我们同学自己又是如何对于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评价?

:(学生兴奋,踊跃回答问题,各种评价都有。)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中华民国的创立者、中国的“国父”等等。

:同学的回答都很好,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孙中山的伟大历史功绩,但是我们要学会对历史人物的全面的评价就必须对历史人物的一生经历有比较全面的了解。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通过全面了解历史人物的生平,学会客观评价历史人物。

展示本课的标题:“第1课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下面显示本课的课标要求。让学生从总体上掌握本课的学习目标。

【创设情境】

孙中山一生不同时期的五张照片,配一段文字说明:孙中山(1866-1925)名文,字逸仙。早年学习于香港西医学院,后弃医从事政治斗争。终身为反清及捍卫民主共和而奔走呼号。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出代表。

为了更好的了解孙中山的生平事迹播放一段视频材料,《孙中山简介》(2分25秒)。在播放前告知同学们:综观孙中山的一生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如何划分? :(情绪高涨,积极欣赏历史资料视频。欣赏结束后对照课本,相互探讨孙中山人生可以分为哪几大阶段)

: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提高形成统一的认识:孙中山人生主要分为三大阶段,第1阶段:出生到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第2阶段:中国同盟会成立—第二次护法运动;第3阶段:1919年五四运动--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

那么接下来我们按照孙中山人生的三个时段来来孙中山一生的主要事迹。【提出问题】

通读课文第1-2目,了解孙中山先生人生第一阶段的“大事”。请同学思考的问题

1、孙中山早年的人生规划有何改变?为什么会有这一改变?

:弃医从政;原因:民族危机的刺激、受西方教育的影响、国外生活求学经历。

2、孙中山早年的救国主张有何(政治主张)有何转变?

从改良主义转向革命共和;1894年,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纲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3、如果你处在那个时代,你会如何规划你的人生?结合时代背景,谈谈中山先生理想和思想转变的原因。

(学生思考提出的回答,假设历史情景)假如我处在那个时代,我的职业选择也会以服务祖国、报效国家联系起来。比如我会选择实业救国,振兴国家工业。

自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前夕,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清廷落后腐败,孙中山先生以改变国家民族命运为己任。【总结问题,形成概念】(投影板书)

一、第1阶段:1905年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为中国出路尝试各种实践的孙中山

1、从“医人”到“医国”:胸怀天下的伟大情怀

2、《上李鸿章书》后:由改良到革命的转变 3、1894年:建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4、1895年策划广州起义

5、呕心沥血流亡于欧美各地 6、1905年:建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

(教师总结提高):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孙中山在创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过程中,其思想认识的不断深入、发展与演变,政治纲领的不断充实与发展。三民主义的提出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是与孙中山的革命认识与实践活动,与当时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密切相关。本两目内容中有很多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学习的时候学生要回顾以前的相关知识,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认识与理解。

在讲解孙中山由改良转向革命时,通过一则材料题:孙中山的1894《上李鸿章书》部分内容,1903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的演说》部分内容对照比较,感受孙中山人生思想的第一次重大转变。

教师在讲解的时候要结合一些历史图片:兴中会成立的图片、1896年孙中山在伦敦蒙难时的照片、同盟会成立的照片、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文件投影。通过图片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认识。

【创设问题】 通读课文第3-4目,了解孙中山先生人生第二阶段的“大事”。(学生根据课本,按时间顺序回答)

1、论战与革命并行

【创设情境】让学生代表模仿革命派和保皇派,双方模拟论战。让学生感触历史。论战的结果带来了革命思想的传播,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一系列武装起义,但都以失败而告终。

2、建立中华民国:1912年1月1日,南京

【学生回顾已有知识回答】展示一组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建立的图片,学生来简单复述这些历史事件。3、1912年颁布《临时约法》:确立共和政体 【创设情境】展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投影。:这部法律的性质是怎样的? :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你如何认识这部宪法?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成文法。它的基本精神是按照西方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原则,在中国建立一个议会制和责任内阁制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4、辞去临时大总统:关切国家民族利益,发展实业

:中华民国成立之后,但是由于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强大压力与革命党本身的涣散无力,孙中山被迫在清帝退位后,辞去临时大总统一职,让位于袁世凯,共和制度名存实亡。

辞去大总统职位的孙中山积极宣传民生主义。他认为民生主义最重要的是在于发展实业。并且孙中山把发展实业的重点放在交通运输业上,尤其是铁路建设上。他表示自己计划在十年之内,修建二十万里铁路。实现中国的富强。

孙中山满怀信心和希望踏上了去日本考察铁路及工商业状况,但一个月后国内的一次突发事件改变了他的行程。1913年3月20日,袁世凯派人刺杀了主张议会政治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宋教仁。由此引发了孙中山为捍卫民主共和而进行的斗争。

5、捍卫民主共和:愈挫愈勇的系列革命斗争

①1913年反袁的“二次革命”;【创设情境】播放“二次革命”的历史视频。(4分40秒)

学生观看历史视频资料。但是在袁世凯强大的北洋军面前,孙中山所领导的反袁“二次革命”很快失败。

②1915年反袁的护国运动;:袁世凯于1915年复辟帝制,出卖国家利益,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这引起了全国规模的反袁护国运动。孙中山积极参加护国运动。而袁世凯在人民的唾骂中结束了可耻的一生。

③第一次护法运动与第二次护法运动

:袁世凯死后,政权落到了北洋军阀手中。1917年7月,因段祺瑞为首的北洋军阀解散了国会和废除了《临时约法》,孙中山联合西南军阀,领导护法运动。但是受到军阀、政客的排挤,护法运动失败。这是孙中山深刻认识到南北军阀是一丘之貉。1920年,他返回广州,发动第二次护法运动,但由于陈炯明的叛乱,二次护法运动又失败了。【设置问题】

:孙中山为捍卫民主共和进行了种种努力和活动,但是都失败了。我们从孙中山的这些活动中能看出孙中山那些品质?请同学们谈谈? :一往无前,越挫越勇。:屡败屡战,不屈不饶。:同学们讲的都很好。孙中山为捍卫民主共和,体现了孙先生为追求民主共和进行不懈的努力。但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革命理想和斗争方式在当时的中国的现实条件下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绝境了,历史期待着翻看新的一页。

【创设问题】通读课文第5目,了解孙中山先生人生第三阶段的“大事”。(学生根据课本,按时间顺序回答)

三、第3阶段:顺应时代潮流的历史性转变

1、改组国民党: ①1924年召开国民党一大,实现了国共合作,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建立;②提出三大政策,发展三民主义 ③创办黄埔军校

2、谋求国家和平统一,带病北上 3、1925年3月12日病逝于北京

:同学们回答很好,找到了孙中山这段时期的人生大事。在这个阶段中,孙中山发生伟大转变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思考回答)

:主要原因要三个大的方面:捍卫民主共和屡遭失败,俄国十月革命成功的启发 和中共的帮助。

孙中山的转变带来了国共首次合作,那么国共合作的基础和标志是由各是什么? :合作基础:新三民主义(三大政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合作实现的标志:1924年召开国民党一大

:孙中山与共产党人的合作,使他的思想和实践都发生了巨大的飞跃。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孙中山为迅速实现全国的统一,毅然决定接受冯玉祥等人的邀请,离粤北上。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59岁。

(讲解此目的时候,首先播放一段有关国民党一大召开的视频(4分34秒),加强学生的兴趣,增加直观的感受。讲解孙中山逝世时,配合一些历史图片,加强情感教育,明白孙中山的一生是为中国民主革命奉献的一生。)

【课堂小结】(通过课件列表的形式,总结孙中山一生每个阶段的大事件,以及对她每个阶段的评价)课后小结 【教学反思】

1、本课采用了自学指导式和情境复现式的教学方法。如自学—指导式的流程如下: 提出问题——自学教材——讨论交流——教师精讲——练习总结。此教学模式主要运用在新课导入和第一目孙中山人生第一阶段的大事。情境复现式主要流程是:复现情境——观察想象——激发情感——情能转化。本课采用了三段2-4分钟的视频材料,复现历史情境,通过学生观看视频,让学生回到孙中山的那个时代,直观感受孙中山人生不同阶段变化。体验孙中山精神的伟大和他的人格魅力。

2、本课的知识点学生大多比较熟悉,在学习的时候侧重让学生在整体上加以把握,并且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回顾已有知识,在老师指引下得到新的结论。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知识结构,构建新的知识点。

3、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课件资料丰富,既有图片资料,又有视频资料还配合材料分析题,因而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性高昂。从多种角度带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4、在教学过程中也暴露一些问题:语言方面还有锤炼,同样的意思,不同的表达,课堂效果大不相同,在授课中要尽量把话讲得形象、直观、明快、生动,同时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让学生易于理解,乐于听课,积极接受知识。为此本人认为作为教师,应该多看看中央10台的《百家讲坛》等等节目。从中吸收说话的技巧。

5、通过这节课,我也意识到,平时的积累对于一个教师的教学非常重要。只有真正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留意生活,我们的教学就会充满时代气息,和学生的知识要求最大程度的接近。课后习题

从历史地位、失败原因、历史教训散方面分析、评价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

第四篇:江苏省响水中学高中历史 专题三 新文化运动预学案 人民版必修3

专题三(2)新文化运动(预学案)

(一)教学目标

考纲1 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基本主张,认识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考纲2 新文化运动的发生,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二)学习导学

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1、政治方面:处在北洋军阀的统治下,实行封建专制统治,还妄图复辟帝制;

2、经济方面:辛亥革命后,特别是“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大发展,资产阶级发展壮大。

3、思想方面:袁世凯北洋军阀妄图______,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______逆流。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队伍日益壮大;人民逐步接受民主共和的观念,但对民主共和的认识还不足。

二、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1、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______(即《新青年》)。

2、指导思想:______思想成为前期的指导思想,包括达尔文的进化论。

代表人物及其阶级属性: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他们接受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当时属于资产阶级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蔡元培也可以看成是新文化的人物,他在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期,提出的“_______、思想自由”方针,其实质是鼓励新文化运动的战士去占领封建文化阵地。

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㈠提倡__________,反对专制和愚昧(核心); ㈡提倡__________,反对旧道德; ㈢提倡__________,反对旧文学。

㈣十月革命以后,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①“民主”指西方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被称为“德先生”。②“科学”指自然科学和科学法则被称为“赛先生”。

③新道德指资产阶级道德,旧道德指儒家思想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 ④新文学是白话的通俗的文学,旧文学指雕琢晦涩的文言文。胡适发表________,提出文学改良主张,陈独秀发表______,主张文学革命。《狂人日记》《孔乙己》等文章把反封建的内容和白话文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新文学的典范。

三、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文化启蒙运动(思想解放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运动。

2、意义:①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动摇了___思想的统治地位,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传播。(主要)

②新文化运动换起了___觉悟和____热情,对五四运动起了动员作用。

③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全面的____转型运动,产生广泛影响,________思想得到弘扬。

3、局限:对东西方文化在态度上存在绝对化倾向,也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

(三)巩固迁移

1、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发刊词有这样两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族,方兴未已。”作者“求变”主要针对 A.思想观念 B.军事技术 C.经济组织 D.教育制度

2、新文化运动的先进知识分子意欲在中国发起一场文化革命,试图从文化和灵魂上让中国强大起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们大都 A.信仰马克思主义 B.宣传社会主义

C.认同无政府主义 D.接受了民权、平等思想和达尔文的进化论

3、位于北大的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在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方面,北京大学有着光荣的传统。北京大学之所以能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基地,其直接原因是

A.五四运动促进了青年学生思想的解放 B.蔡元培提出“兼容并包、思想自由”方针

C.北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强烈 D.北大学生反封建的民主精神强烈

4、北洋军阀统治前期,在中国满布阴霾的天空中,响起一声春雷,爆发了一场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猛烈抨击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是当时各方面历史条件推动的产物,这些历史条件包括 ①辛亥革命使民主观念深入人心 ②中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③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④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5、在新文化运动中,有人提出“废孔学,不可不先废汉文;欲驱除一般人之幼稚的、野蛮的思想,尤不可不先废汉文”,这种观点的出现说明

A.新文化运动受到了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 B.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提倡民主和科学

C.新文化运动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 D.新文化运动思潮中存在着偏激倾向

6、李大钊说:“民主主义劳工主义既然占了胜利,今后世界的人人都成了庶民,也就都成了工人。我们对于这等世界的新潮流,应该有几个觉悟„„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文中的“潮流”指

A.社会主义运动 B.民主科学思潮 C.民主共和思潮 D.国民革命运动

7、阅读:材料一 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隔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材料二 陈独秀说:“袁世凯之废共和复帝制,乃恶果非恶因;乃枝叶之罪恶,非根本之罪恶。若夫别尊卑,重阶级,主张人治,反对民权之思想之学说,实为制造专制帝王 之根本恶因。吾国思想界不将此根本恶因铲除净尽,则有因必有果,无数废共和国复帝制之袁世凯,当然接踵应运而生,毫不足怪。” 材料三 钱玄同说:“欲废孔子,不可不先废汉字。”“二千年来用汉字写的书籍:无论哪部,打开一看,不到半页,必有发昏做梦的话。”

(1)结合材料一,指出陈独秀为此他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中的“恶因”指什么?从材料看出,作者主张铲除“恶因”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新文化运动什么倾向?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传统文化? 19

附件1:律师事务所反盗版维权声明

附件2:独家资源交换签约学校名录(放大查看)

学校名录参http://www.xiexiebang.com/wxt/list.aspx?ClassID=3060

见:

第五篇: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建平中学高中历史 专题四 第1课《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教案 人民版必修3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建平中学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专题四第1课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教案

教学目标 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高中历史必修知识整合读本》

导入:由今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10周年,引出孙中山,再设问:他的思想主张是什么?——三民主义。讲授:

一、孙中山首倡三民主义

1、三民主义的提出:(背景、时间、标志等)(1)同盟会的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2)“三民主义”刊出: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上,将同盟会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

2、三民主义的含义:

(1)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以暴力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即民族革命,是三民主义的前提。

(2)民权主义: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即政治革命,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3)民生主义:内容是“平均地权”,具体做法是核定地价,即社会革命,是三民主义的补充和发展。

3、三民主义的评价:

(1)积极:①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②反映资产阶级和中国人民愿望;③推动辛亥革命发展。

(2)局限:①没有明确反帝主张;②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彻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4、三民主义指导下得实践:

1、学生可以回顾必修一辛亥革命的时代背景: 政治:帝国主义侵略,民族危机加深;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思想:维新运动促进民主思想传播; 阶级: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

2、三民主义内部之间的关系:

民族是前提,民权是核心,民生是补充和发展。

教学过程设计 教 学 二次备课

导入:辛亥革命后,为捍卫民主共和制度,孙中山进行了不懈的努力,都先后失败了。这时,他决定以俄为师,提出了新三民主义。

二、新三民主义的提出

1、背景:⑴孙中山维护民主共和斗争的失败;

⑵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⑶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⑷孙中山本身与时俱进得精神。

2、提出:⑴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⑵1924年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孙中山制定全新政策:①联俄、联共、扶助农工;②准许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③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3、内容:

4、新旧三民主义比较:

5、评价:(1)进步性:

①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大革命时期的旗帜;

②是孙中山在开拓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道路上迈出的崭新一步;

(2)局限性:新三民主义在理论上、纲领上仍然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

3、结合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后的事迹去了解他思想转变的原因:

4、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

课外作业

教 学 小 结

下载江苏省东台市三仓中学高中历史 专题四 亚洲觉醒的先驱教案 人民版选修4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江苏省东台市三仓中学高中历史 专题四 亚洲觉醒的先驱教案 人民版选修4.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