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建设典型材料
实施易地扶贫搬迁 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永靖县位于甘肃中部西南,临夏回族自治州北部,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也是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三座水库重点移民安置县。总面积1864平方公里,辖17个乡(镇)、149个村(居),总人口20.3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6.12万人;总耕地面积35万亩,人均耕地2.16亩。根据国家、省、州扶贫开发的总体安排部暑,今年我县扶贫攻坚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省、州各级部门的大力帮助支持下,坚持精力向农村倾斜,项目向基础倾斜,财力向民生倾斜,把易地搬迁项目建设作为全县扶贫开发和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一项最有效、最根本的重要举措,采取多种方式,有序推进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进程,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有效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了脱贫致富的步伐,为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注入了强劲动力。
一、主要做法
(一)分析县情,理情思路明方向
通过这几年的扶贫实践,县委、县政府深深认识到依据自然地理条件全县划分为川塬区和东西山区两大块。以黄河、湟水河两岸为主的川塬区6个乡(镇)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景色秀丽,是发展高效农业和旅游业的理想之地。但东西山区11个乡(镇)因地理条件限制苦甲陇上,这些地方山大沟深,群众居住分散,基础设施难以配套,扶贫成本巨大,生存条件十分严酷,一方水土难以养活一方人,全县近80%以上的贫困人口聚居在这里,最基本的特征是“旱、苦、少、缺、穷”。
面对现实,只有通过移民这一措施和途径,将贫困群众从不具备扶贫开发条件、不适宜人居生存的极度贫困边远山区迁移出来,摆脱恶劣生存环境的束缚,搬迁到生存条件、发展空间相对较好的区域,增强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和造血功能,才能真正实现在易地搬迁中扶贫、在扶贫中发展、在发展中脱贫。为了有效解决这一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有力推进东西山区扶贫开发,县上审时度势,科学决策,把移民作为解决东西山区贫困问题的主要方式,集中力量开展易地扶贫搬迁。为了找准东西山区扶贫攻坚的切入点,县委、县政府通过多方调研,在科学分析县情的基础上,前瞻性的提出了“吃读书饭、种科技田、发养殖财、挣外地钱、往好处搬”的发展思路,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问题。其中将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解决东西山区贫困问题的有效载体和途径,严格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抓提高,五年上水平,十年大发展”的中长期开发战略,项目拼盘,资金整合,集中各方力量,大打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从根本上改善了生存发展条件,走出了一条“政府引导、政策扶持、群众自愿、自主搬迁、一次规划、分年实施、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永靖县易地扶贫搬迁新模式”,为解决东西山区贫困问题创出了新路子。
(二)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定方案
为了积极探索易地扶贫搬迁形式,避免在工作中行政命令,搞一刀切,县上坚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的方针,通过多年实践,根据不同情况,适时提出了本乡镇、跨乡镇、城镇三种搬迁模式,有效解决了群众居住分散,基础设施无法配套,建设成本过高等问题,有力地促进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大发
展。其三种模式具体为:
本乡镇搬迁------5年内计划东西山区15户以下的社或自然村在本乡镇区域内选择基础条件、发展空间相对较好的地方,集中建点,打破村域界线,跨村进行搬迁安置,每个点安置20--30户。如王台镇永乐村27户、阳山村25户。
跨乡镇搬迁------5年内计划在县域内选择基础条件、发展空间相对较好的地方,建设规模相对较大的集中点,打破乡(镇)域界线,跨乡(镇)进行搬迁安置,每个点安置300户左右。如罗家沟村300户。
城镇搬迁------在县城内集中建点或插花建点,选择家庭劳动力充裕,有一定经济发展头脑或务工技能的群众进行城市搬迁安置。搬迁安置后生存及发展问题由城建、社保、民政、民营等部门统筹调剂就业岗位解决。2010年先试点实施200户。
同时,为了确保“搬得出、稳的住、能致富”,在集中安置工作中,县上充分尊重搬迁群众意愿,实行自愿搬迁,较好地消除了搬迁群众“故土难离”的乡土情结。并根据民族风俗习惯的异同,将各民族分别建点安置。群众不离乡离土,很快适应了新的环境和生活习惯,贫困群众搬迁愿望迫切,搬迁户稳定率高。
(三)探索实践,科学谋划抓试点
2010年,县上为积极稳妥地推进东西山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进一步加快东西山区群众脱贫致富步伐,积极探索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在广泛调研、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关于实施东西山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意见》和具体搬迁实施方案,决定在东西山区开展易地扶贫搬迁
试点工作,通过本乡镇搬迁、跨乡镇搬迁、城镇搬迁三种方式,重点对东西山区10个乡(镇)总户数在10户以下、基础设施滞后、扶贫难度较大、不宜继续投入资金扶持的社或自然村撤户并社、撤社并村,整体实施搬迁,力争用5年时间实现2000户、10000人的搬迁目标。一方面,出台多种优惠扶持政策,对每户搬迁户补助3.5万元建房资金,优先为搬迁户安排项目,扶持发展生产,并集中配套建设道路、水利、学校、电力等公共设施,同时规定搬迁户原享受的粮食直补、低保等优惠政策在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情况下保持不变。另一方面,整合政策、项目、资金等资源,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先行试点,积累经验,确定了杨塔光洼坪,王台永乐、阳山,红泉红庄,小岭旭坪,川城下岭,坪沟罗家沟,城镇搬迁8个安置点,聚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用全部的精神和财力创造性开展了这项民生大计,下最大决心从根本上解决制约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问题。罗家沟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是我县今年东西山区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的重点项目,是集扶贫、发改、水利、交通、易地搬迁、新农村建设为一体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工程总投资3773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180万元,国家以工代赈资金982万元,整合资金1223万元,县级配套423万元,农户自筹965万元。从坪沟、新寺、川城三乡镇搬迁安置群众348户1998人。该安置点于2010年4月8日动工建设,由县上具体负责实施,坪沟乡抽调骨干力量在罗家沟工程现场蹲点,与县驻地办密切配合,开展搬迁户入住动员、土地流转、宅基地分配、耕地分配、原住户集中搬迁,协调各类矛盾纠纷和工程质量的监督工作。目前,按照人均1亩的标准,打破原住户土地界限,人机结合,对坡耕地和住宅用地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分配,共整理开发高标准梯田1450亩;实施罗家沟水利工程,建成1000立方米调节水池2座、泵房3座,安装水泵7台,铺设田间主管道8.71公里、住宅区人饮管道9.7公里,开挖入户井300眼;采取施工单位和群众自建相结合的方式,按规划设计进行统一施工,高标准建成农户住宅300户;架设10千伏输变线路8.25公里、低压线路2.97公里,安装变压器2台;按照四级农路标准,开通了新墩路至罗家沟4级农路6.5公里,开挖道路边沟3.9公里,建成农路桥梁3座,完成住宅区巷道整理4公里、巷道排水3.2公里;同时,还配套建设了学校、卫生所、村委会等公共设施,仅用半年时间就完成了移民搬迁户确定、土地平整流转及各项基础建设。
(四)多措并举,整合项目解难题
易地扶贫搬迁的关键在于项目拼盘、资金整合。只有五指并拢,重拳出击,才能集中力量办大事、上大项目、树大典型。为此,县上采取了三条措施:
一是找准切入点,认真核定搬迁对象。按照县上研究制定的《关于东西山区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作的意见》,2010年,整合资金近1亿元完成了罗家沟等8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647户2635名贫困群众走上了易地脱贫致富的路子。同时可整体撤并10户以下的社或自然村72个,相当于永靖县中等规模的3个建制村。搬迁群众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和实际情况自主选择搬迁方式,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搬迁群众的主观愿望,大大降低了行政成本,减少了扶贫成本,为扶贫攻坚打下
了坚实基础。
二是抓住关键点,解决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为了尽可能克服工程建设存在严重的资金短缺问题。减轻群众和县财政负担,县上把整合农村项目资源作为项目实施的有效途径,协调扶贫、发改、城建、民政、水利、畜牧、土地、电力、能源等部门,把乡村道路、产业开发、贫困户危房改造、农村集雨节灌、农村沼气等项目与扶贫易地搬迁项目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安排,全部用于移民工程建设,充分发挥资金整体使用效能,为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三是突破难点,解决建设生产用地问题。针对我县现有安置点土地无法承载,大部分属集体所有并承包到户,且30年使用权不变的实际,县上采取征用与开发相结合的办法,一方面有偿征用撂荒地等闲置土地,另一方面选择地质结构稳定、土壤适宜耕种、邻近小城镇、水电路等基础条件便利的区域进行土地开发,其次为部分搬迁户无偿提供原承包地,到安置点统一再分配土地,群众迁出一年后,再收回原承包地,使易地搬迁工程建设用地和搬迁群众基本生产用地能够得到保障。同时,对部分原有耕地进行退耕还林(草),对搬迁户原宅基地进行土地复垦和生态恢。
通过以上三条措施,2010年全县共整合项目资金近1亿元,集中实施了农田水利、农户住宅、道路通达和公共服务配套工程四大工程。
(五)凝心聚力,集中精力促发展
为了切实搞好这一德政民心工程,确保项目有计划、有组织实施,县上凝心聚力,从大局出发抓落实,主要抓了四个方
面的工作:一是切实加强领导。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县政协主席和县人大联系副主任、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扶贫、财政、交通、农业、林业、水务、国土、教育、建设、卫生、人口等部门以及相关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专门负责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组织、规划、技术指导、质量监督和日常事务管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县政府主要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项目建设,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逐步建立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业务部门长期抓的工作机制,使每项工作、每个环节都有人管、有人问、有人抓,形成了靠前指挥、一线落实、现场服务的工作格局。二是抽调业务骨干蹲点。为使建设项目发挥最大效益,县上抽调了业务能力强、技术水平高、综合素质好的工程技术人员包点进行跟踪服务和技术指导,对所有工程队承建的道路、土地、渠道、人饮、电力以及住宅等工程,由相关部门聘请有资质的单位进行监理。扶贫、发改、财政、纪检、审计等部门全程介入,定期不定期对工程建设、运行以及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及时纠正。三是督促检查指导。县四大家主要领导和领导小组主要成员还经常深入迁出区和安置区指导工作,协调解决建设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和实际困难。各成员单位定期不定期深入建设现场督促抓进度,驻地办工作人员与工程技术人员、施工人员和乡村干部吃住在建设现场,严格按照设计方案抓施工,确保了项目建设的顺利开展和工程质量的稳步提高。四是听取群众意见。为打牢项目建设的群众基础,县上始终把“群众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作为项目决策的依据,在项目前期广
泛征求乡镇和行业单位意见,并充分听取项目所在地群众意见,使易地搬迁项目建设既符合全县项目建设需要,又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搬迁群众的主观愿望,解决了广大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问题,充分调动了迁出、迁入区群众的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在项目区掀起了搬迁群众积极投工投劳,项目区群众互帮互助,社会各界共帮共建,齐心协力建设搬迁安置新村的高潮,大大降低了行政成本,为今后扶贫开发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六)完善机制,确保移民不返迁
一是建立项目公示机制。为了切实提高搬迁户的积极性,让广大搬迁户充分支持、参与这一项目建设,县上一方面利用电视、广播、村务公开栏等各种媒介和载体多渠道、多形式广泛宣传,在全县营造各级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单位部门积极参与、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广大群众踊跃参建的浓厚氛围。并对搬迁原则、对象筛选、补助标准、资金来源、建设工期以及项目建设要求、标准等通过在县电视台、政府网站发布信息,在各安置区工程点制作工程标志牌等进行公告公示,“阳光”操作,接受社会监督。同时,充分发挥搬迁群众项目建设的主体地位,尊重搬迁群众的知情权、选择权和监督权,采取召开搬迁农户大会,讨论确定分配方案的方式,在基础设施、社会公共设施建设过程中,优先组织项目所在地群众参与项目建设,进一步增加了项目实施透明度,增强了项目建设的执行力,取得了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
二是建立资金整合机制。县上把整合涉农项目资源作为项目实施的有效途径,积极发挥扶贫资金“导向轮”和“粘合剂”的作用,按照“用途不变、渠道不乱、集中使用、捆绑实施、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筹融资方式,多方协调将发改、建设、水利、电力、林业、农牧、国土等各类涉农资金整合起来,统筹调配,充分发挥资金整体使用效益,走出了一条以扶贫资金为主体,其它涉农项目资金配套为补充的“统筹安排、统一规划、项目拼盘、资金整合,集中优势、重点突破、加快发展”的整合资源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的新路子。
三是建立项目监管机制。为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后期效益正常发挥,县上抽调了业务能力强、技术水平高、综合素质好的工程技术人员包点进行跟踪服务和技术指导,对所有工程队承建的道路、桥涵、土地、渠道、人饮、电力以及住宅等工程,由相关部门聘请有资质的单位进行监理。扶贫、发改、财政、纪检、审计等部门全程介入,定期不定期对工程建设、运行以及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限时督促整改。同时,县四大家主要领导和领导小组主要成员经常深入迁出区和安置区进行调查研究,指导工作,协调解决工程建设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和实际困难,有力地推动了项目建设顺利开展和工程质量稳步提高。
与此同时,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服务功能,着力从三个方面切实搞好搬迁工作:一是按照当前和长远发展的需求,从解决搬迁户最迫切、最关心、最现实的基础性问题入手,整合一切资源,进一步加强乡村道路、安全饮水、能源沼气、生态环境等基础建设,探索解决山区散居集中安置或下山进城问题,逐步改善农村基本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二是按照“规划先行、因地制宜、政府扶持、群众自愿”的原则,以“渠道衬砌
化、道路水泥化、做饭沼气化、饮水自来化、种植温棚化、养殖暖棚化”的“六化”为目标,稳步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示范工程建设,把着力点放在完善配套设施、改善公共服务、节约使用资源、方便农民生产生活和整治村庄环境上,逐步把村庄建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文明进步的新农村。三是切实加快搬迁点科技、教育、医疗、文体、社保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民养老保险、农村灾害救助、农民工权益维护等制度,真正使搬迁群众劳有所得,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老有所养,防止搬迁群众返迁。
二、经验启示
一是领导重视是易地扶贫搬迁的重要保证。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实施,只有得到领导高度重视,才能得到自上而下的政策、项目、资金的支持,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而且,只有领导的重视,才能将各部门工作重点、责任目标统一起来,使土地流转、资金整合、人力调配、技术支持、跟踪服务、后续建设、持续发展等诸多问题才能得到协调解决。
二是县内移民是易地扶贫搬迁的重要形式。县内移民具有土地流转相对比较容易、移民成本低、总体投入少、群众易接受、移民积极性高、便于发动和管理、资金容易整合使用,而且通过县内易地扶贫搬迁可进一步带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一体化进程。
三是土地流转是易地扶贫搬迁的重中之重。易地扶贫搬迁的难点在于土地的集中使用和流转。只有解决好土地流转问题,建点让群众集中聚居,不但可以解决边远山区群众散居无法解决的吃水、行路、用电、上学、就医等问题,而且解决了
群众的正常生活问题,解除了群众的后顾之忧,才能实现搬迁群众群众“搬得出、稳的住、能致富”。
四是整合资源是易地扶贫搬迁的重要保障。易地扶贫搬迁的关键在于项目拼盘、资金整合。项目建设单靠任何一家都是独木难支,只有以扶贫部门财政资金资金、发改部门以工代赈资金、城建部门危房改造资金、民政部门低保户安居工程资金、人口部门二女户安居工程资金为主体,以交通、水利、国土、电力、林业、农牧等部门的各类涉农资金整合为补充,保障项目的有效投入,五指并拢,重拳出击,才能集中力量办大事、上大项目、树大典型。
2011年度
第二篇: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典型材料
实施易地扶贫搬迁 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永靖县易地扶贫搬迁典型材料
永靖县位于甘肃中部西南,临夏回族自治州北部,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也是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三座水库重点移民安臵县。总面积1864平方公里,辖17个乡(镇)、149个村(居),总人口20.3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6.12万人;总耕地面积35万亩,人均耕地2.16亩。根据国家、省、州扶贫开发的总体安排部暑,今年我县扶贫攻坚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省、州各级部门的大力帮助支持下,坚持精力向农村倾斜,项目向基础倾斜,财力向民生倾斜,把易地搬迁项目建设作为全县扶贫开发和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一项最有效、最根本的重要举措,采取多种方式,有序推进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进程,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有效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了脱贫致富的步伐,为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注入了强劲动力。
一、主要做法
(一)分析县情,理情思路明方向
通过这几年的扶贫实践,县委、县政府深深认识到依据自然地理条件全县划分为川塬区和东西山区两大块。以黄河、湟水河两岸为主的川塬区6个乡(镇)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景色秀丽,是发展高效农业和旅游业的理想之地。但东西山区11个乡(镇)因地理条件限制苦甲陇上,这些地方山大沟深,群众居住分散,基础设施难以配套,扶贫成本巨大,生存条件
十分严酷,一方水土难以养活一方人,全县近80%以上的贫困人口聚居在这里,最基本的特征是“旱、苦、少、缺、穷”。面对现实,只有通过移民这一措施和途径,将贫困群众从不具备扶贫开发条件、不适宜人居生存的极度贫困边远山区迁移出来,摆脱恶劣生存环境的束缚,搬迁到生存条件、发展空间相对较好的区域,增强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和造血功能,才能真正实现在易地搬迁中扶贫、在扶贫中发展、在发展中脱贫。为了有效解决这一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有力推进东西山区扶贫开发,县上审时度势,科学决策,把移民作为解决东西山区贫困问题的主要方式,集中力量开展易地扶贫搬迁。为了找准东西山区扶贫攻坚的切入点,县委、县政府通过多方调研,在科学分析县情的基础上,前瞻性的提出了“吃读书饭、种科技田、发养殖财、挣外地钱、往好处搬”的发展思路,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问题。其中将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解决东西山区贫困问题的有效载体和途径,严格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抓提高,五年上水平,十年大发展”的中长期开发战略,项目拼盘,资金整合,集中各方力量,大打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从根本上改善了生存发展条件,走出了一条“政府引导、政策扶持、群众自愿、自主搬迁、一次规划、分年实施、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永靖县易地扶贫搬迁新模式”,为解决东西山区贫困问题创出了新路子。
(二)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定方案
为了积极探索易地扶贫搬迁形式,避免在工作中行政命令,搞一刀切,县上坚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的方针,通过多年实践,根据不同情况,适时提出了本乡镇、跨乡镇、城镇三
种搬迁模式,有效解决了群众居住分散,基础设施无法配套,建设成本过高等问题,有力地促进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大发展。其三种模式具体为:
本乡镇搬迁------5年内计划东西山区15户以下的社或自然村在本乡镇区域内选择基础条件、发展空间相对较好的地方,集中建点,打破村域界线,跨村进行搬迁安臵,每个点安臵20--30户。如王台镇永乐村27户、阳山村25户。
跨乡镇搬迁------5年内计划在县域内选择基础条件、发展空间相对较好的地方,建设规模相对较大的集中点,打破乡(镇)域界线,跨乡(镇)进行搬迁安臵,每个点安臵300户左右。如罗家沟村300户。
城镇搬迁------在县城内集中建点或插花建点,选择家庭劳动力充裕,有一定经济发展头脑或务工技能的群众进行城市搬迁安臵。搬迁安臵后生存及发展问题由城建、社保、民政、民营等部门统筹调剂就业岗位解决。2010年先试点实施200户。
同时,为了确保“搬得出、稳的住、能致富”,在集中安臵工作中,县上充分尊重搬迁群众意愿,实行自愿搬迁,较好地消除了搬迁群众“故土难离”的乡土情结。并根据民族风俗习惯的异同,将各民族分别建点安臵。群众不离乡离土,很快适应了新的环境和生活习惯,贫困群众搬迁愿望迫切,搬迁户稳定率高。
(三)探索实践,科学谋划抓试点
2010年,县上为积极稳妥地推进东西山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进一步加快东西山区群众脱贫致富步伐,积极探索易地
扶贫搬迁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在广泛调研、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关于实施东西山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意见》和具体搬迁实施方案,决定在东西山区开展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作,通过本乡镇搬迁、跨乡镇搬迁、城镇搬迁三种方式,重点对东西山区10个乡(镇)总户数在10户以下、基础设施滞后、扶贫难度较大、不宜继续投入资金扶持的社或自然村撤户并社、撤社并村,整体实施搬迁,力争用5年时间实现2000户、10000人的搬迁目标。一方面,出台多种优惠扶持政策,对每户搬迁户补助3.5万元建房资金,优先为搬迁户安排项目,扶持发展生产,并集中配套建设道路、水利、学校、电力等公共设施,同时规定搬迁户原享受的粮食直补、低保等优惠政策在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情况下保持不变。另一方面,整合政策、项目、资金等资源,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先行试点,积累经验,确定了杨塔光洼坪,王台永乐、阳山,红泉红庄,小岭旭坪,川城下岭,坪沟罗家沟,城镇搬迁8个安臵点,聚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用全部的精神和财力创造性开展了这项民生大计,下最大决心从根本上解决制约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问题。罗家沟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是我县今年东西山区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的重点项目,是集扶贫、发改、水利、交通、易地搬迁、新农村建设为一体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工程总投资3773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180万元,国家以工代赈资金982万元,整合资金1223万元,县级配套423万元,农户自筹965万元。从坪沟、新寺、川城三乡镇搬迁安臵群众348户1998人。该安臵点于2010年4月8日动工建设,由县上具体负责实施,坪沟乡抽调骨干力量在罗家沟工程现场蹲
点,与县驻地办密切配合,开展搬迁户入住动员、土地流转、宅基地分配、耕地分配、原住户集中搬迁,协调各类矛盾纠纷和工程质量的监督工作。目前,按照人均1亩的标准,打破原住户土地界限,人机结合,对坡耕地和住宅用地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分配,共整理开发高标准梯田1450亩;实施罗家沟水利工程,建成1000立方米调节水池2座、泵房3座,安装水泵7台,铺设田间主管道8.71公里、住宅区人饮管道9.7公里,开挖入户井300眼;采取施工单位和群众自建相结合的方式,按规划设计进行统一施工,高标准建成农户住宅300户;架设10千伏输变线路8.25公里、低压线路2.97公里,安装变压器2台;按照四级农路标准,开通了新墩路至罗家沟4级农路6.5公里,开挖道路边沟3.9公里,建成农路桥梁3座,完成住宅区巷道整理4公里、巷道排水3.2公里;同时,还配套建设了学校、卫生所、村委会等公共设施,仅用半年时间就完成了移民搬迁户确定、土地平整流转及各项基础建设。
(四)多措并举,整合项目解难题
易地扶贫搬迁的关键在于项目拼盘、资金整合。只有五指并拢,重拳出击,才能集中力量办大事、上大项目、树大典型。为此,县上采取了三条措施:
一是找准切入点,认真核定搬迁对象。按照县上研究制定的《关于东西山区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作的意见》,2010年,整合资金近1亿元完成了罗家沟等8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647户2635名贫困群众走上了易地脱贫致富的路子。同时可整体撤并10户以下的社或自然村72个,相当于永靖县中等规
模的3个建制村。搬迁群众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和实际情况自主选择搬迁方式,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搬迁群众的主观愿望,大大降低了行政成本,减少了扶贫成本,为扶贫攻坚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是抓住关键点,解决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为了尽可能克服工程建设存在严重的资金短缺问题。减轻群众和县财政负担,县上把整合农村项目资源作为项目实施的有效途径,协调扶贫、发改、城建、民政、水利、畜牧、土地、电力、能源等部门,把乡村道路、产业开发、贫困户危房改造、农村集雨节灌、农村沼气等项目与扶贫易地搬迁项目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安排,全部用于移民工程建设,充分发挥资金整体使用效能,为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三是突破难点,解决建设生产用地问题。针对我县现有安臵点土地无法承载,大部分属集体所有并承包到户,且30年使用权不变的实际,县上采取征用与开发相结合的办法,一方面有偿征用撂荒地等闲臵土地,另一方面选择地质结构稳定、土壤适宜耕种、邻近小城镇、水电路等基础条件便利的区域进行土地开发,其次为部分搬迁户无偿提供原承包地,到安臵点统一再分配土地,群众迁出一年后,再收回原承包地,使易地搬迁工程建设用地和搬迁群众基本生产用地能够得到保障。同时,对部分原有耕地进行退耕还林(草),对搬迁户原宅基地进行土地复垦和生态恢。
通过以上三条措施,2010年全县共整合项目资金近1亿元,集中实施了农田水利、农户住宅、道路通达和公共服务配套工程四大工程。
(五)凝心聚力,集中精力促发展
为了切实搞好这一德政民心工程,确保项目有计划、有组织实施,县上凝心聚力,从大局出发抓落实,主要抓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切实加强领导。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县政协主席和县人大联系副主任、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扶贫、财政、交通、农业、林业、水务、国土、教育、建设、卫生、人口等部门以及相关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专门负责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组织、规划、技术指导、质量监督和日常事务管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县政府主要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项目建设,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逐步建立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业务部门长期抓的工作机制,使每项工作、每个环节都有人管、有人问、有人抓,形成了靠前指挥、一线落实、现场服务的工作格局。二是抽调业务骨干蹲点。为使建设项目发挥最大效益,县上抽调了业务能力强、技术水平高、综合素质好的工程技术人员包点进行跟踪服务和技术指导,对所有工程队承建的道路、土地、渠道、人饮、电力以及住宅等工程,由相关部门聘请有资质的单位进行监理。扶贫、发改、财政、纪检、审计等部门全程介入,定期不定期对工程建设、运行以及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及时纠正。三是督促检查指导。县四大家主要领导和领导小组主要成员还经常深入迁出区和安臵区指导工作,协调解决建设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和实际困难。各成员单位定期不定期深入建设现场督促抓进度,驻地办工作人员与工程技术人员、施工人员和乡村干部吃住在建设现场,严格按照设计方案抓施工,确保了项目建
设的顺利开展和工程质量的稳步提高。四是听取群众意见。为打牢项目建设的群众基础,县上始终把“群众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作为项目决策的依据,在项目前期广泛征求乡镇和行业单位意见,并充分听取项目所在地群众意见,使易地搬迁项目建设既符合全县项目建设需要,又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搬迁群众的主观愿望,解决了广大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问题,充分调动了迁出、迁入区群众的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在项目区掀起了搬迁群众积极投工投劳,项目区群众互帮互助,社会各界共帮共建,齐心协力建设搬迁安臵新村的高潮,大大降低了行政成本,为今后扶贫开发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六)完善机制,确保移民不返迁
一是建立项目公示机制。为了切实提高搬迁户的积极性,让广大搬迁户充分支持、参与这一项目建设,县上一方面利用电视、广播、村务公开栏等各种媒介和载体多渠道、多形式广泛宣传,在全县营造各级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单位部门积极参与、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广大群众踊跃参建的浓厚氛围。并对搬迁原则、对象筛选、补助标准、资金来源、建设工期以及项目建设要求、标准等通过在县电视台、政府网站发布信息,在各安臵区工程点制作工程标志牌等进行公告公示,“阳光”操作,接受社会监督。同时,充分发挥搬迁群众项目建设的主体地位,尊重搬迁群众的知情权、选择权和监督权,采取召开搬迁农户大会,讨论确定分配方案的方式,在基础设施、社会公共设施建设过程中,优先组织项目所在地群众参与项目建设,进一步增加了项目实施透明度,增强了项目建设的执行力,取
得了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
二是建立资金整合机制。县上把整合涉农项目资源作为项目实施的有效途径,积极发挥扶贫资金“导向轮”和“粘合剂”的作用,按照“用途不变、渠道不乱、集中使用、捆绑实施、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筹融资方式,多方协调将发改、建设、水利、电力、林业、农牧、国土等各类涉农资金整合起来,统筹调配,充分发挥资金整体使用效益,走出了一条以扶贫资金为主体,其它涉农项目资金配套为补充的“统筹安排、统一规划、项目拼盘、资金整合,集中优势、重点突破、加快发展”的整合资源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的新路子。
三是建立项目监管机制。为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后期效益正常发挥,县上抽调了业务能力强、技术水平高、综合素质好的工程技术人员包点进行跟踪服务和技术指导,对所有工程队承建的道路、桥涵、土地、渠道、人饮、电力以及住宅等工程,由相关部门聘请有资质的单位进行监理。扶贫、发改、财政、纪检、审计等部门全程介入,定期不定期对工程建设、运行以及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限时督促整改。同时,县四大家主要领导和领导小组主要成员经常深入迁出区和安臵区进行调查研究,指导工作,协调解决工程建设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和实际困难,有力地推动了项目建设顺利开展和工程质量稳步提高。
与此同时,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服务功能,着力从三个方面切实搞好搬迁工作:一是按照当前和长远发展的需求,从解决搬迁户最迫切、最关心、最现实的基础性问题入手,整合一切资源,进一步加强乡村道路、安全饮水、能源沼气、生态
环境等基础建设,探索解决山区散居集中安臵或下山进城问题,逐步改善农村基本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二是按照“规划先行、因地制宜、政府扶持、群众自愿”的原则,以“渠道衬砌化、道路水泥化、做饭沼气化、饮水自来化、种植温棚化、养殖暖棚化”的“六化”为目标,稳步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示范工程建设,把着力点放在完善配套设施、改善公共服务、节约使用资源、方便农民生产生活和整治村庄环境上,逐步把村庄建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文明进步的新农村。三是切实加快搬迁点科技、教育、医疗、文体、社保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民养老保险、农村灾害救助、农民工权益维护等制度,真正使搬迁群众劳有所得,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老有所养,防止搬迁群众返迁。
二、经验启示
一是领导重视是易地扶贫搬迁的重要保证。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实施,只有得到领导高度重视,才能得到自上而下的政策、项目、资金的支持,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而且,只有领导的重视,才能将各部门工作重点、责任目标统一起来,使土地流转、资金整合、人力调配、技术支持、跟踪服务、后续建设、持续发展等诸多问题才能得到协调解决。
二是县内移民是易地扶贫搬迁的重要形式。县内移民具有土地流转相对比较容易、移民成本低、总体投入少、群众易接受、移民积极性高、便于发动和管理、资金容易整合使用,而且通过县内易地扶贫搬迁可进一步带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一体化进程。
三是土地流转是易地扶贫搬迁的重中之重。易地扶贫搬
迁的难点在于土地的集中使用和流转。只有解决好土地流转问题,建点让群众集中聚居,不但可以解决边远山区群众散居无法解决的吃水、行路、用电、上学、就医等问题,而且解决了群众的正常生活问题,解除了群众的后顾之忧,才能实现搬迁群众群众“搬得出、稳的住、能致富”。
四是整合资源是易地扶贫搬迁的重要保障。易地扶贫搬迁的关键在于项目拼盘、资金整合。项目建设单靠任何一家都是独木难支,只有以扶贫部门财政资金资金、发改部门以工代赈资金、城建部门危房改造资金、民政部门低保户安居工程资金、人口部门二女户安居工程资金为主体,以交通、水利、国土、电力、林业、农牧等部门的各类涉农资金整合为补充,保障项目的有效投入,五指并拢,重拳出击,才能集中力量办大事、上大项目、树大典型。
2011
第三篇:易地扶贫搬迁[范文模版]
易地扶贫搬迁
学习目标:
学会读写与易地扶贫搬迁相关的字词,了解 易地扶贫搬迁的对象,建设标准、补助标准。
学习内容:
读与写
搬迁 自然 水土 地方 村庄 整体 同步 安置 旧房
新家 协议 按期
学与用
一、易地扶贫搬迁的对象
1居住地自然条件恶劣
2需要整村搬迁的村庄
二、易地扶贫搬迁建设标准
1城镇安置:
城镇安置的人均住房面积不超过20平方米。
2农村安置:
农村安置的人均住房面积不超过23平方米。
三易地扶贫搬迁补助标准
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住房补助20000元,整村寨同步搬迁的非贫困人均住房补助12000元。
签订搬迁及旧房拆除协议并按期拆除旧房的,每日奖励15000元
第四篇:易地扶贫搬迁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汇报
易地扶贫搬迁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汇报五篇
易地扶贫搬迁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汇报五篇
按照发改局预安排,经镇党委政府召集各村(社)认真研究,实地规划,严格按照所实施项目务必有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受益的原则,计划安排村(社)道整治15.769公里,涉及易地扶贫搬迁户XXX户XXX人;渠系整治3.522公里,涉及易地扶贫搬迁户XXX户XXX人;蓄水池维修1口,涉及易地搬迁户2户5人;以及其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其中,金光村道路整治3.652公里,涉及易地扶贫搬迁户XXX户XXX人;渠系整治0.898公里,涉及易地扶贫搬迁户XXX户XXX人;以及其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笔水社区道路整治2.648公里,涉及易地扶贫搬迁户8户XXX人;渠系整治0.433公里,涉及易地扶贫搬迁户1户4人;以及其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国和村道路整治0.086公里,涉及易地扶贫搬迁户XXX户XXX人;渠系整治0.26公里,涉及易地扶贫搬迁户XXX户XXX人;以及其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黑虎社区道路整治0.746公里,涉及易地扶贫搬迁户XXX户XXX人;渠系整治0.16公里,涉及易地扶贫搬迁户XXX户XXX人;以及其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志气村道路整治1.479公里,涉及易地扶贫搬迁户XXX户XXX人;渠系整治0.254公里,涉及易地扶贫搬迁户XXX户XXX人;以及其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木门社区道路整治0.223公里,涉及易地扶贫搬迁户6户XXX人;以及其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棚村村道路整治3.11公里,涉及易地扶贫搬迁户XXX户XXX人;渠系整治0.384公里,涉及易地扶贫搬迁户9户XXX人;维修蓄水池1口,涉及易地搬迁户2户5人;以及其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踏水村道路整治1公里,涉及易地扶贫搬迁户2户4人;以及其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苗园社区道路整治0.528公里,涉及易地扶贫搬迁户XXX户XXX人;以及其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园山村道路整治2.297公里,涉及易地扶贫搬迁户XXX户XXX人;渠系整治0.813公里,涉及易地扶贫搬迁户XXX户XXX人;以及其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2019年2月20日珠嘉镇易地扶贫搬迁基础设施已开工建设,预计2019年3月中旬完工。
我县高度重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文件精神,按照“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的总体要求,坚持群众自愿、积极稳妥的搬迁方针,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十三五”期间,我县易地扶贫搬迁人口1XXX人,其中**年实施433口人(XXX户),**年实施1XXX人(XXX户),现已全部完成任务,住房建成率XX%、搬迁率XX%。现就工作开展情况作个简要汇报:
一、精准识别,确保“搬得出”
深入落实湘扶办发[**]1号文件和湘扶办联[**]10号文件精神,按照“必须符合脱贫致富条件,必须与就业和产业紧密结合,绝不能有安全隐患”的要求,根据“先定地域后定人”的原则,精准识别有搬迁意愿和安置意愿的贫困人口。我县实施的XXX户1XXX人涉及到XXX个乡镇、XXX个自然村,涉及到的村民小组或自然村寨近XXX个,主要是解决无房户贫困群众的住房问题,确定了以“小集中、小插花分散安置”为主的安置模式,坚决杜绝“就地重建”、“简单位移”、“从山顶到山腰”、“单门独户”安置等现象。**年小集中和小插花自建安置XXX户XXX人;**年镇区购房安置XXX户XXX人,小集中和小插花自建安置XXX户XXX人。
二、精准施策,确保“稳得住”
深入贯彻“易地扶贫搬迁要着力加强产业配套和就业安置”的中央精神,我县严格按照搬迁贫困人口人平XX.X万元的预算标准制定了产业后续发展扶持方案,针对不同的易地扶贫搬迁方式,实施了15项产业扶持奖励政策,引导贫困户发展特色种植业和特色养殖业。(如欧阳海镇镇区购房安置的XXX户XXX人,首先安排村党支部班干部外出学习西红柿种植技术,回来后带动贫困户发展西红柿种植,当地政府为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租赁田土,用于种植绿色无公害蔬菜和有机水稻,并在安置房顶发展光伏发电产业。)
**年,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XXX人以发展农业为主,XXX人以外出务工为主,XXX人以社会保障兜底为主。**年,政府帮助支持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XXX人发展农业生产,支持鼓励XXX人外出务工,对XXX人无劳动力的对象进行社会保障兜底。
三、精准管理,确保“住得安”
我县严格项目建设管理和住房质量监管,制定出台了《关于做好**县**年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前期工作的通知》、《**县易地扶贫搬迁“百日攻坚”工作方案》等重要文件,扎实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调度会达6次,项目建设进展情况督查10多次。严格落实了政府和村支两委的主体责任,有任务的村都成立了建房理事会,负责监督项目建设进度、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坚决执行面积红线不碰、自筹资金不超、质量安全不减的“三不”工作要求。两年来,全县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施工现场规范,施工期间未发生任何事故,交房后未发生质量问题,搬迁贫困户非常满意。严格落实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建设,2018年计划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基础设施与产业后续扶持项目总投资4XXX万元,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的水、电、路、讯、机耕道等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按2万元/人的标准投资,现全县所有项目都严格按照财政评审、招投标等建设程序启动实施,建成验收合格后交审计部门。
四、全县2018年易地扶贫搬迁自查自纠整改落实情况
(一)、存在的问题
在本次拉网式全覆盖核查行动中,发现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还存在些许问题,汇报如下:
1、个别乡镇存在搬迁对象不精准的问题。例如:舂陵江镇苗元村清水平李龙,有人举报其亲戚为前村干部,存在“优亲厚友”问题;莲塘镇沙泉村李道平,有人举报其加入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时已有住房,且并非危房;莲塘镇潘家村4组彭美金,纳入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时,把已经在建房屋算作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房屋。白水瑶族乡四合村贫困户唐异安,按夫妻2人标准易地扶贫搬迁建房,规定面积50平米,政府补助4万元,个人出资6XX元。经现场查看,目前唐异安家建房两层半,估算面积120平方。据唐异安反映,自己只住一楼,二楼及以上属于他小儿子的房子。存在疑似超面积、搭车建房嫌疑,有待进一步核实。
2、个别乡镇存在选址不合理、不科学以及住房安全隐患的问题。例如:正和镇和谐村解放李家组李家村李祖名,住房旁5米处有滑坡情况;白水瑶族乡江友村下洞坑组杨齐祥,住房右后方20米处有山体滑坡情况;桥市辉山村茶叶冲赵秋元,住房后方有山体滑坡隐患;白水瑶族乡四合村14组李根华,住房旁有条小溪;桥市乡辉山村丝茅冲组公路旁欧阳运生,住房旁3米内有电杆,电线穿过住房楼面,存在安全隐患;桥市乡架珊村7组马路旁刘德英,楼面钢筋裸露,存在安全隐患;舂陵江镇苗元村12组刘月光,楼梯无扶手,楼面无“女儿墙”;桥市乡桐林村7组李民卫,自制建议木板扶手,楼面无“女儿墙”存在安全隐患等。
3、个别乡镇存在住房面积不足或超面积情况。例如:莲塘镇楼下村4组王建4口人,住房面积少于人均23㎡,整户少10.36㎡;莲塘镇麻料村村口路边刘映华5口人,住房面积少于人均23㎡,整户少12.8㎡;桥市乡辉山村太平山肖定顺6口人,住房面积少于人均23㎡,整户少16㎡;舂陵江镇苗元村12组张荣建3口人,住房超面积18㎡。
4、个别乡镇发现住房质量问题。欧阳海镇购房安置点,201房贫困户彭占珍家房屋的客厅天花板呈现大面积漏水痕迹;303房贫困户周金林家客厅水泥地板大面积起沙,需要重新抹水泥浆;502房贫困户张社发家卧室墙壁存在数处凸起、歪斜情况。
5、个别乡镇存在住房整体达到搬迁入住条件尚未搬迁入住的。例如:白水瑶族乡雅里村1组陈宝国,塘市镇千秋村公平六组吴富成等,达到搬迁入住条件,但尚未搬迁入住。
6、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进展个体较快,但总体上不平衡。例如:浩塘镇、仁义镇基础设施大部分已完工验收,建设项目主要有机耕道、通村公路、路灯、修缮水渠、开钻水井等等。舂陵江镇、白水瑶族乡基础设施建设进度较慢。
7、个别乡镇存在档案资料不扎实和公安户籍信息有误的情况。例如:欧阳海镇“一户一档”资料不齐全;舂陵江镇苗元村梨头岭横国山张显球5口人,户口簿信息有误,户籍簿信息显示其妻子户口为非农户口;桥市乡大滩鲁塘冲黄社妹,户籍簿信息有误,户籍簿信息显示户主为肖军。
(二)、整改落实情况
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对全覆盖核查行动中发现的问题高度重视,先后召开了县政府常务会议、联席办会议,就发现的问题由县委副书记黄力签发督办函,责令各有关乡镇按时整改到位,对问题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反馈、汇总。现仁义、白水、正和、太和、欧阳海5个乡镇已基本整改到位,整改问题如下:
1、舂陵江镇苗元村清水平李龙举报情况已核查,其问题不存在;莲塘镇沙泉村李道平、莲塘镇潘家村4组彭美金举报情况已核查,其举报问题不存在。白水瑶族乡四合村唐异安是20**年建档立卡贫困户(2人),其所在自然村桥背冲地处半山腰,土地极为有限。**年,该自然村获批空心村改造立项。因唐异安与唐田中是父子关系,为整合资金,整合土地,节约工料,父子协商共建一栋,协议一楼50平方米产权归唐异安所有,二楼、三楼产权归唐田中所有。落实国家有关补助政策时,只有唐异安享了受贫困户异地搬迁每人2万元的专项补助,唐田中未享受该项补助。因此,唐异安易地搬迁建房不存在超面积、搭车建房问题。
2、选址不合理及住房安全隐患情况由住建、国土部门进行专业的技术指导,杜绝安全隐患。正和镇和谐村解放李家组李家村李祖名山体滑坡,白水瑶族乡江友村下洞坑组杨齐祥山体滑坡,桥市辉山村茶叶冲赵秋元山体滑坡,均已建设护坡工程。桥市乡辉山村丝茅冲组公路旁欧阳运生,电线电杆问题已通知电力部门进行专业的防护;白水瑶族乡四合村14组李根华,已在在溪边进行护坡,同时在屋后砌了一条宽1.2米的楼梯,保障房屋安全。住房其他相关安全隐患(例如:楼梯扶手、女儿墙等等)均已建设防护。
3、对于住房面积不足情况,现乡镇采取了在欠缺面积住房旁加建一间功能房,达到不低于人均23㎡面积标准,现各乡镇已基本上整改到位;住房超面积情况,已通过住建部门对住房面积进行专业测量,并对超出面积提出指导建议,现各乡镇已基本上整改到位。
4、欧阳海镇购房安置点住房质量问题,201房贫困户彭占珍家房屋的客厅天花板呈现大面积漏水痕迹;303房贫困户周金林家客厅水泥地板大面积起沙,需要重新抹水泥浆;经核查确有地板起沙现象,现开发商已购置水泥进行整改,目前均已整改到位。
502房贫困户张社发家卧室墙壁存在数处凸起情况:凸起属于粉刷过程工程质量不高,现核查无安全隐患。
5、未搬迁入住贫困户现均已搬迁入住。
6、现已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进展较慢乡镇的建设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完成进度。
7、已督促乡镇进一步核查档案资料,完善“一户一档”等易地扶贫搬迁相关资料,户籍信息有误的已督促加快乡镇对户籍问题的整改,现户籍信息有误情况均已整改到位。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1)加大对搬迁对象识别的精准力度,组织“回头看”。
(2)加大对住房安全问题的“监控”,对其可能存在的,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进行防护措施,杜绝其安全隐患。
(3)加大对发现的问题的整改落实力度。
自**年启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以来,我县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在县委、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困难,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我县针对XXX户2XXX人贫困户进行摸底核查,确定“十三五”时期计划搬迁2XXX人,分三年实施。按照自治区的安排部署,**年计划搬迁XXX人,**年计划搬迁1XXX人,2018年计划搬迁XXX人。截至2018年2月5日,我县报名搬迁的XXX户全部签订拆旧协议;**年通过本村自建和县城以购代建的分散安置方式已完成搬迁安置XXX户XXX人;**年采取分散安置和集中安置的方式完成搬迁安置XXX户1XXX人(分散安置XXX户XXX人,集中安置XXX户XXX人),其中由于群众举报5户XXX人,相关部门正在核查。
(一)多措并举,全力抢抓进度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政治性强,时间紧、任务重,**年11月、12月均采取无双休日工作机制向全年目标冲刺。以问题为导向,以年内搬迁任务为目标,针对目前存在项目建设进度缓慢,我县多措并举,抢抓进度。一是成立以县委书记、县长为指挥长,县党政分管领导为副指挥长,县发改局、扶贫办、政通公司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象州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指挥部,形成联席会议制度,县委书记、县长每月亲自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问题,切实做到“一把手”亲自抓。二是实行领导包点,组建“八包”专门工作班子,1个县领导负责1个乡镇项目点,细化包点责任领导及班子工作职责,倒排工期,完善制度,全面贯彻落实“八包”责任,为易地扶贫搬迁提供有力保障。县城老乡家园项目包点责任班子进驻工地现场办公室,坚持每晚八点召开当天小结协调会议,研究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三是倒排工期,全力抢抓时间。将项目每一栋楼分批次的建设任务工期进行倒排并实时跟进。四是增加搬迁办工作人手,工程进度与搬迁其他业务同时抓。我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专责小组工作人手缺乏,县委、县政府通过抽调3名人员和招聘4名编外人员,充实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队伍力量,实现工程和搬迁内业进度同步抓,为贫困户如期搬迁抢抓时间。
通过以上超常规工作措施,**年我县老乡家园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计划建设的16栋228套楼房全部于**年12月28日前达到入住条件,并于年底实现搬迁入住XXX户1XXX人,其中脱贫XXX人。我县**年搬迁任务数为1XXX人,截止日前,搬迁入住XXX户1XXX人(其中老乡家园XXX户XXX人),均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口,搬迁精准率100
%,搬迁入住率XX%,稳居全市第一,并多次进入自治区通报红榜。
(二)加强协调沟通,确保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填报精准
根据自治区《关于做好**
易地扶贫搬迁入住受益户添加工作的通知》(桂开办发〔**
〕104
号)文件精神,我县将计划搬迁的贫困户名单和每一批搬迁入住的名单明细罗列,对接扶贫部门,将标识户和已搬迁户录入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后导出进行双向核对,确保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填报精准。
(三)完善拆旧、后扶、增减挂方案,大力推进“4个”政策文件落实
我县于10月9日,分别下发《象州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象州县易地扶贫搬迁拆除旧房有关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象政办发〔**〕85号)、和《象州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象州县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方案的通知》(象政办发〔**〕88号),为县易地扶贫搬迁的拆旧、后扶、增减挂等工作做了安排部署。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组建“八包”领导班子,“包建设进度、包工程质量、包资金监管、包搬迁入住、包后续产业发展、包就业创业、包稳定脱贫、包考核验收”,全力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各项工作。
我县报名搬迁的XXX户全部签订了旧房拆除协议。我县将按照“适度、可行”的原则,结合搬迁户旧房质量、旧宅基地占地面积等情况,按照拆旧后每户奖励2-XX.X万元的标准,给予积极拆旧的适当提高奖励金额,提升搬迁户拆除旧房的积极性。选定妙皇刁家、石龙花山2个拆旧试点,带动全县搬迁户拆除旧房积极性。
(四)开展产业就业大排查,将后扶落实到户到人
**年10月份起,我县对易地扶贫搬迁户和预搬迁户进行产业就业意向大摸查,同时在全县范围内对用工岗位缺口进行大排查,我县已于**年11月5日召开**年易地扶贫搬迁入住政策宣讲会,对今年预脱贫的9个贫困村XXX户搬迁户开展搬迁入住前期工作培训。于**年11月21日已组织XXX户XXX人进行分房工作,同时邀请9家企业代表到场,进行“双向选择”,举办专场招聘会,当场签订就业、培训等协议。当天全县XXX个乡镇XXX户易地搬迁贫困群众前来应聘,其中有XXX人达成就业意向,有XXX人有创业意向。初步实现将后续扶持政策落实到户到人。已于**年12月11日举行老乡家园第一批搬迁入住仪式;于**年12月22日举行老乡家园第二批分房;于**年12月28日举行老乡家园第三批分房。目前我县已有XXX户达成就业意向和创业意向。同时借年底农民工返乡时机,组织搬迁户进行产业就业培训扶持等,将后扶切实落实到户到人。
(五)高度重视,及时解决人手紧缺问题
我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专责小组工作人员人手缺乏,县委、县政府对此非常重视,增派7名工作人员充实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队伍力量。实现了专人专管易地扶贫搬迁档案,严格按照《自治区移民搬迁专责小组关于进一步加强易地扶贫搬迁档案管理的通知》(桂移民组发〔**〕24号)要求,制定相应的档案管理制度,把好整理关卡,把各项问题解决在档案归档之前,对档案进行签单、分类、整理、编目、装盒,做到整齐规范、排列有序、查找方便。
(六)全民参与,助力脱贫攻坚
一是充分调动全县各部门力量支援老乡家园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推进,如**年11月11日上午,我县老乡家园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受区域停水影响,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立即启动应急措施,协调消防部门协助解决工地建设用水问题。象州消防迅速出动,及时有效地解决了工地建设用水问题,为我县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进度抢占时间。
二是社会各界热心参与扶贫工作。我县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积极为易地扶贫搬迁户献温暖。象州县双穗米业有限公司、象州县华金养殖场、广西象州融星生态养殖有限公司、象州县古磨养殖场、雄基广告公司、象州县金日珠宝行、象州县二次方传媒、象州县书法家协会、广西联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西下田锰矿有限责任公司、广西象州星球混凝土有限公司等多家爱心企业和社会群体为搬迁入住的群众捐赠了棉被、红米、日用品、对联等物资。
四、搬迁户政策期盼
1.搬迁进城后能享受当地居民的政策待遇。
2.政府加大创业、就业扶持,搬迁后能有一份稳定的收入。
3.搬迁后能同时享受两地政策,如保有农村田地,国家惠农政策,城镇居民待遇等
五、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拆旧工作问题。群众对拆除旧房政策给予的理解较少,特别是搬迁进城后耕地等均在乡下,造成务农等成本高,对于拆除旧房子采取能拖就拖的态度,影响拆旧工作推进。
2.后续扶持工作开展难的问题。后续扶持发展工作任务重,工作内容较为繁琐,缺少资金支持,需要多个部门配合协作,还需要各企业支持配合,同时群众外出较多,工作开展较为困难。
3.搬迁入住后续管理难问题。特别是搬迁到城镇的后续管理许多问题涉及到政策,处理解决较棘手。
4.搬迁人口变动问题。搬迁前后贫困户家庭人口变动与国扶系统不能及时同步,难以精准,导致工作重复繁重。
5.搬迁户城镇政策落实难的问题。搬迁进城镇的贫困户身份比较特殊,特别是两年内,属于两地居民状态,各项政策落实起来比较繁琐。
全市“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任务为:建设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4个,安置XXX户1XXX人(其中钦南区XXX户1XXX人,钦北区XXX户XXX人,灵山县XXX户XXX人)。整个“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已在**年一年时间内完成。2018-2020年我市无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重点做好易地扶贫搬迁户的后续扶持工作。
一、2018年主要工作落实情况
(一)及时出台后续扶持工作方案
切实加强我市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我市组织各相关县区深入开展后续产业扶持前期调研,认真研究安置区及周边后续发展可利用资源情况,坚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根据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特点落实相应的后续产业扶持措施,及时制定《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方案》。我市后续扶持实施方案、实施计划具体明确到搬迁安置点、到搬迁户,经各县(区)组级审定后,切实将实施任务具体落实到部门及有关负责人。各县(区)列出搬迁户后续扶持项目清单,倒排工朝,为下一步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二)加强安置点扶贫车间建设,让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我市各县区确实加强安置点扶贫车间建设,2018年,钦南区建成广西奥佳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钦南区移民安置就业扶贫车间并投产,主要生产碱性无汞环保纽扣电池以及5号、7号民用电池。钦北区建成富贵金桔合作社柑桔茶系列产品加工扶贫车间,预计明年2月份投产。灵山县陆屋镇广西泰晴玩具有限公司加工玩具扶贫车间于今年8月份开工,目前正在加快推进中。这些安置点扶贫车间的建成投产,将解决相当一部分搬迁群众的就业问题,让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三)加强培训及就业帮扶
钦南区2018年开展创业培训、就业技能培训6期,搬迁群众参加就业创业培训共XXX人;举办专项招聘会2场,进场企业110家,提供岗位9XXX个,达成就业意向人数XXX人,帮助实现就业XXX人。钦北区扶贫办、人社局牵头,汇集17家企业到安置小区举办“现场就业专项招聘会”,介绍部分搬迁户到企业就业务工,实现了XXX人转移就业(包括外出岗位务工)。灵山县人社局、陆屋镇政府、文利镇政府联合分别在陆屋镇和文利镇组织了1期中式面点师培训班,共培训XXX人,其中易地扶贫搬迁贫困劳动力XXX人;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举办了3次招聘会,送岗位到家门,参加招聘会的求职者有100多人,初步达成就业意向XXX人。
(四)加强产业扶持
钦南区、灵山县部分贫困户有特色种养产业,对符合奖补标准的,及时给予奖补。钦北区利用自身优势,还发展了以下产业:一是肉猪养殖产业示范小区项目。投入专项扶贫资金XXX万元,合作社带头,搬迁群众参与,预计每年能为每户易地扶贫搬迁户实现分红约5XX元。目前项目正在建设中,预计明年2月产生效益。二是微田园项目。项目位于易地扶贫安置小区东北面50米,投入资金XXX万元。项目主要为每户搬迁户提供0.05亩坡地,供各户自行发展特色瓜果蔬菜,实现瓜果蔬菜自供自给。该项目于2018年7月底开始实施,已完成土地分配确权任务,目前安置户已种上果蔬。三是开发综合市场项目(规划)。项目位于安置小区西南面,与小区相邻,项目用地面积2亩,计划投入资金XXX万元。项目建成投产每年能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8至XXX万元的资产收益,并优先为易地扶贫搬迁户创业提供场所及服务。
(五)逐步推进旧房拆除及复垦工作
我市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大部分是原租地安置的二次搬迁移民户,其旧房是支付30年的租金,由上级投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的安置房,到目前还有十多年的租期,移民没有产权。根据《自治区移民搬迁专责小组关于脱贫攻坚问题(**
年第28
期)答复的意见》,同意不界定为移民搬迁户的旧房,不需要签订旧房拆除协议。其他人员正通过试点,逐步推进旧房拆除工作,全市共拆除旧房XXX户,其中钦南区XXX户,钦北区XXX户,灵山县XXX户。
(六)加强安置点管理工作
钦南区根据安置点的实际情况,成立了社区村民委员会,行政上归沙埠镇桥坪村委会管理,设置了管理办公室,帮助群众办理户口迁移,之女上学等手续,做到事事有人管。钦北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以新成立的安置小区村民小组形式迁入行政村大直镇大直村委会,所有搬迁户户籍迁到大直村民委员会米连自然村后,行政隶属于大直镇大直村民委员会。安置小区村民小组现有中共党员4人,设立党支部1个。小区实行支部、楼长工作机制,以自愿参与为原则,民主推选楼长3名,保洁员1名。小区日常在镇党委、村支部两级党组织领导下有效管理,充分发挥党建惠民服务,努力营造“守望相助”的邻里氛围,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能力不断提高。灵山县陆屋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管理机构初步陆屋镇马鞍村委会,学龄儿童就近新光农场幼儿园、小学就读、就医依托陆屋中心卫生院、新光农场卫生院;文利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管理机构为文利镇升安村委会,学龄儿童就近升安小学幼儿园、小学就读、就医依托文利镇卫生院、文利镇升安村委卫生室。
二、存在问题
由于**年底刚搬迁入住,各县(区)后续扶持工作进度相对滞后。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继续抓好后续帮扶脱贫产业和就业工作,让易地搬迁户在家门口就业。组织企业在安置点创建就业“扶贫车间”、加工点,组织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从事农产品加工、手工工艺、种养殖等生产活动或来料加工业务;在小区旁边建设农家果蔬示范园、综合农贸市场,开办“微田园”等农耕场所,发展蔬菜、特色水果;抓好就业创业技能培训,落实相关帮扶政策,积极开展劳务输出,力争有劳动力的家庭实现1人以上稳定就业;充分利用靠近工业园的优势,优先安置搬迁贫困户就业。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启动以来,吴城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决策部署,以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为目标,拿出过硬办法,采取超常举措,狠抓工作落实,全镇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吴城镇位于桐柏县城东北10公里处,总面积144平方公里,辖XXX个行政村,XXX个村民小组,XX.X万人,耕地面积XX.X万亩。吴城镇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村7个,贫困人口1XXX户5XXX人,其中已脱贫XXX户1XXX人,未脱贫1XXX户3XXX人。是桐柏县十个一类贫困乡镇之一。
**年,吴城镇确定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三处,确定搬迁对象XXX户XXX人,其中,代湾农贸市场安置区安置贫困人口XXX户XXX人,桃花河安置区安置贫困人口XXX户XXX人,王湾村上湾组安置区安置贫困人口XXX户XXX人。目前,安置点配套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已全面竣工,贫困户已全部搬迁入住。
2018年,拟在代湾农贸市场新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一处,已确定搬迁对象XXX户XXX人,项目总投资XXX万元,其中,申请国家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资金XX.X万元,地方配套资金XX.X万元,统一规划建设用地20亩。目前,该项目建议书已提交至县发改委,正在审批中。该项目建成后,可依托镇集贸市场和扶贫就业基地增加就业岗位XXX个,节约耕地100余亩,为该社区原始居民及周边居民提供文化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公厕、诊所等公共服务设施,节约公共设施用地面积和建设费用,进一步加快农民脱贫致富步伐。
二、主要做法
(一)围绕资源整合强保障
为统筹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吴城镇着重在“两个整合”上下功夫。一是整合人员配备,加强部门配合。成立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协调小组,服务和监督项目建设;土地、城建、农电等部门密切配合,各负其责,积极参与选址测绘、环评、土地报批、规划许可等工作。二是整合项目资金,提高使用效益。积极争取并引导整村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安全饮水、乡村公路、农网改造等项目资金最大限度的整合到安置区,解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资金不足的问题。
(二)推进政策落实解民忧
吴城镇实行搬迁责任制(即脱贫责任组长包村、村组干部和帮扶责任人包户),在走访时,详细掌握搬迁户生产生活动态,把中央、省、市、县脱贫攻坚政策向搬迁群众全面、准确、客观的阐释清楚,尤其是与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教育、医疗、住房、饮水、产业等方面的政策,做到准确无误、不漏一户,同时,跟踪各项政策落实情况,做好搬迁户的“引路人”,确保搬迁户在扶贫政策上应享尽享,消除搬迁群众“故土难离”的情结。
(三)紧贴民生需求谋产业
吴城镇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以“市场牵动,行政推动,产业带动”为突破口,为搬迁群众谋就业之法,增强搬迁户自我“造血”功能,保证每一户都有至少一项致富产业,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一是通过安置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结合市场需求,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二是积极协调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以及扶贫就业基地,采取“公司+基地+贫困户”的模式,与搬迁户发展订单农业或吸纳搬迁群众务工。三是组织邀请相关部门为搬迁群众提供生产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改变原有落后生产方式,实现增收渠道多元化。
下一步,我们将精准分析工作中的不足,补齐短板,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完善工作措施,加强部门协调,抢抓时间节点,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稳步快速推进。
一、基本情况
我区“十三五”期间共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8个(**4个、**3个、20181个),其中城区安置点1个、中心集镇安置点6个、中心村安置点1个,计划安置11XXX人(其中贫困人口10XXX人),涉及全区XXX个乡镇的搬迁对象。目前8个安置点已经全部完工,现入住2XXX户10XXX人(贫困人口2XXX户10XXX人),入住率XX.X%。
二、工作完成情况
(一)工程建设。我区8个安置点项目工程建设坚持以县为单位集中建设管理,严格控制住房建设标准和建房成本,确保农户不因搬迁而举债。目前8个安置点项目已全部完工并验收入住,工程完工率XX%。
(二)搬迁入住。按照省、市、区脱贫攻坚相关工作要求,截止目前。我区**年计划搬迁的XXX户3XXX人中已入住XXX户3XXX人(其中贫困人口XXX户3XXX人),入住率XX.X%;**年计划搬迁1XXX户8XXX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XXX户7XXX人),现入住1XXX户7XXX人(其中贫困人口1XXX户7XXX人),入住率XX.X%,余下未入住人员因审计整改清退部分重复享受政策的搬迁对象,加上旧房拆除工作推进中有部分群众意愿发生变化所致,目前各乡镇正在按照“退一补一”的原则实施动态调整管理。2018年杨武乡安置点已完成验收,近期即可组织XXX户XXX人搬迁入住。
(三)规范资金管理。我区坚持资金省级统筹,封闭运行管理。严格按照《贵州省易地扶贫搬迁资金管理办法》执行,实行专户存储、专账核算,物理隔离、封闭运营管理。**年计划到位资金19XX.X万元,实际到位18XX.X万元,资金到位率XX.X%,已支付13XX.X万元,资金使用率XX.X%;**年计划到位资金47XXX万元,实际到位46XXX万元,资金到位率XX.X%,已支付39XXX万元,资金使用率XX.X%。
(四)统筹衔接“五个三”。我区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易地扶贫搬迁“六个坚持”要求,瞄准“打造易地扶贫搬迁一流精品工程”的目标,落实“五个三”改革经验,用足“绣花”功夫做深做细搬迁群众思想工作,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已搬迁入住的7个安置点,“三类保障”、“三个场所”、“三个机制”及党的基层组织均已建立健全。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夯实了基础。
(五)积极推进拆旧复垦复绿。拆旧复垦工作是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中的一项重点,也是难点。各乡镇组建工作专班,深入搬迁村寨逐家逐户反复开展群众工作,把政策和道理讲清楚,帮助群众把账算清,把利弊分析清楚,消除群众的思想顾虑,截止目前,**年前期摸底可拆除旧房XXX户,现已拆除XXX户50.8亩(其中有XXX户为连体房,在旧房拆除中不影响其他未搬迁农户住房安全的前提下做到应拆尽拆),拆除率XX.X%;已复垦复绿XXX户46.4亩,复垦率XX.X%,余下未复垦的可确保年底前完成目标。
三、下步工作打算
我区“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入住目标已基本完成,2019年工作重心将转向8个安置点的后续服务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基层党组织建设、社区服务、社会治理、就业增收、就医就学、生活保障等后续服务保障工作机制,确保到2020年,搬迁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教育、医疗、警务等基本公共服务XX%实现全覆盖,就业得到充分保障,收入水平明显提升;迁出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资源权益属性明确,迁入地服务配套齐全、治安秩序良好、环境卫生整洁、干群关系和谐;搬迁群众良好生活习惯基本养成,与安置地社会有效融入,搬迁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归属感大幅提升,与全国全省人民一道同步进入小康社会,过上和谐幸福新生活。
第五篇: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方案
附件
福建省“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方案
为加快易地扶贫搬迁步伐,从根本上解决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贫困人口的脱贫发展问题,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等重要政策文件,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系列决策部署,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坚持群众自愿、积极稳妥的原则,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创新投融资模式和组织方式,完善相关后续扶持政策,强化搬迁成效监督考核,努力做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确保搬迁对象尽快脱贫,坚决打赢易地搬迁脱贫攻坚战。
(二)基本原则
1.精准识别,精准搬迁。瞄准“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提高搬迁对象精准识别和动态管理水平。易地扶贫搬迁各项政策、各项资金都要精准集聚,优先保障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搬迁安置和后续脱贫,防止“大水漫灌”。
2.群众自愿,应搬尽搬。充分尊重搬迁群众意愿,不搞强迫命令。努力做到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应搬尽搬,并统筹处理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与农村低保户、特困户等同步搬迁人口的关系,确保有序搬迁、平稳搬迁、顺利搬迁。
3.保障基本,完善配套。严格按照“保障基本、安全适用”的要求,做好建档立卡搬迁人口安置住房的规划和建设,防止因建房面积过大而增加搬迁群众负担,防止建档立卡搬迁人口因建房而负债。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新建的住房要符合美丽乡村规划,做到新房与新村同步建设。切实做好安置区配套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4.整合资源,稳定脱贫。紧密围绕搬迁对象脱贫目标,把扶持搬迁对象后续发展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坚持因地制宜、多措并举、精准施策,整合各类涉农资金,积极拓宽搬迁对象稳定增收渠道,实行搬迁安置与产业发展并重,增加收入和提高素质并重,努力提高搬迁对象的自我发展能力。
(三)主要目标。“十三五”期间,争取完成对居住在偏远自然村、地灾隐患点、生态保护区等有搬迁意愿农户的搬迁任务,其中国定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口5.9--8.5万人(目前我
省有搬迁意愿的国定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口约5.9万人,考虑到因灾因病等因素可能导致新增返贫,“十三五”期间国定建档立卡贫困户搬迁人数在5.9—8.5万人之间根据实际进行动态调整),做到立足实际、应搬尽搬。实施搬迁后,搬迁对象住房条件明显改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收入结构明显多元,经济收入整体提高,全面实现脱贫致富,安置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公共服务设施基本配套,迁出区水土流失趋势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环境有较大改善。
二、搬迁对象与安置方式
(一)搬迁对象。主要包括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其他需要搬迁农户,主要为:偏远自然村农户、地灾隐患点农户、生态保护地需搬迁农户、灾后需重建农户,以及居住在危旧房需集中重建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等。
(二)搬迁方式。包括自然村整村搬迁和分散搬迁两种,鼓励整村搬迁集中安置。对于偏远自然村且有意愿搬迁的农户,应采取自然村整村搬迁方式为主。
(三)安置方式。按照群众自愿、应搬尽搬的原则,综合考虑水土资源条件和城镇化进程,主要采取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引导集中安置。
1.集中安置。依托中心村、集镇、县域和工业园区周边附近交通便利、公共服务配套水平高和就业条件好的地方,采取统规统建或统规自建的方式,引导搬迁群众集中安置。
2.购房安置。购买集镇、中心村空置的安全、实用二手房以及在城镇有稳定收入来源、到城镇购房的,均可享受搬迁同等补助政策。
3.插花安置。依托安置区已有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土地、空置房屋等资源,由当地政府采取回购空置房屋、配置相应耕地等资源安置部分搬迁对象。
4.投亲靠友等其他安置方式。引导搬迁对象通过进城务工、投亲靠友等方式自行安置,除享受造福工程扶贫搬迁补助政策外,迁出地和迁入地政府应在户籍转移、社会保障、就业培训、公共服务等方面给予支持。
三、建设内容
(一)搬迁群众住房建设
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尊重当地生活习俗及生产实际的基础上,按照科学布局、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要求和抗震设防标准,对每个安置区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或农户自建搬迁群众住房。按照“保障基本、安全适用”的原则,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房建设面积严格执行不超过25平方米/人的标准(宅基地严格按照当地标准执行)。其中,单人单户安置住房可采取集中建设公寓、与幸福院、养老院共建等方式解决,具体建设方式和标准由地方政府结合当地实际确定。按照一户一宅方式安置的,可以在分配的宅基地预留续建空间,稳定脱贫后可自行扩建。省定贫困户和非贫
困户搬迁安置,要按照节约集约用地和经济安全实用的原则以及相关政策,严格控制建筑面积。新建住房结构设计应执行相关建筑规范和技术标准,确保住房质量和安全。
(二)集中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规模适宜、功能合理、经济安全、环境整洁、宜居宜业”的原则,配套建设安置区水、电、路、基础电信网络及垃圾、污水处理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改善出行条件,满足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需求,全面硬化安置区主干道;根据对安置区供配电调查情况,实施电力扩容及线路改造;努力解决搬迁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全面实现广播电视、宽带户户通;对安置区村社公共活动场所周边、主要道路两侧、院落四周进行绿化、美化。建设标准执行相关行业标准。
(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集中安置区可依托现有幼儿园、小学、初中实施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的,尽量不再新建相关教育设施;现有设施规模小、分布零散、设置不均衡的,根据需要增加新建或扩建。规划为每个集中安置区配套建设一个群众活动小广场。根据安置区实际情况和需要规划建设安置区村委会。根据安置区搬迁群众实际需求规划建设分散供养养老院。为优化安置区环境,实现垃圾定点收集,规划实施农村卫生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功能布局、规模配置和建设标准等,按照国家相关行业标准、技术规范和安置区建设规划执行。
同时,结合相关部门工作部署,优先安排土地整治项目,对于整村搬迁后的原宅基地进行土地复垦整治,积极开展迁出区生态恢复工作。
四、补助标准
(一)国定建档立卡贫困户
每人可享受补助不少于25000元,包括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7000元、地方政府债券10000元、专项建设基金5000元,以及省级财政补助不少于3000元(在每人补助3000元基础上每户追加补助3000元,困难计生户、少数民族户、贫困残疾人户等对象还可享受政策叠加,即困难计生户每户追加补助3000元、少数民族户按家庭人口每人追加补助1000元、贫困残疾人户按家庭人口每人追加补助1000元)。在集中安置区建房的国定贫困户,县级可从人均10000元的地方政府债券和人均5000元的专项建设基金中切出不高于10%的额度统一用于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各地可根据需要,从农发行、国开行提供的人均不超过3.5万元的易地扶贫搬迁专项贷款中切出部分资金用于安置区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建设。搬迁安置任务完成后,专项贷款剩余部分可用于对贫困户的后续扶持。
(二)省定建档立卡贫困户
省级财政按家庭人口每人补助10000元,同时享受造福工程相关政策叠加补助;由农发行、国开行提供一定额度长
期低息贷款,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20年,利率按人民银行基准利率下浮10%以内,市、县两级政府要给予一定比例贴息支持。
(三)同步搬迁的非贫困户
省级财政按家庭人口每人补助3000元,同时享受造福工程相关政策叠加补助;由农发行、国开行提供一定额度长期低息贷款,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20年,利率按人民银行基准利率下浮10%以内,市、县两级政府要给予一定比例贴息支持。
五、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
“十三五”期间,全省搬迁25万人以上。以每人平均建房投资3万元、配套基础设施建设2万元、公共服务设施建设1万元测算,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共需150亿元以上,实际投资根据搬迁人数进行调整、确定。
(二)资金筹措
1.中央预算内投资。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4.55--5.95亿元(按国定建档立卡贫困户每人争取补助7000元测算),主要用于规划范围内建档立卡搬迁人口住房建设。
2.地方政府债务资金。发行地方政府债8.3亿元(国家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易地搬迁每人提供约1万元的地方政府债),作为项目资本金注入省级投融资主体,主要用于规划范围内建档立卡搬迁人口住房建设,以及包括同步搬迁人口
在内的安置区配套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3.专项建设基金。通过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发行专项建设债券设立的专项建设基金,为市场化运作的省级投融资主体注入3.25--4.25亿元(国家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易地搬迁每人提供0.5万元的中央专项建设基金)项目资本金,主要用于规划范围内建档立卡搬迁人口住房建设,以及包括同步搬迁人口在内的安置区配套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4.省级造福工程专项资金。省级财政建房补助资金9亿元以上,用于搬迁户住房建设补助。
5.集中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安排资金4亿元以上,用于集中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
缺口资金118--123亿元,除引导农户自筹约50亿元资金外,主要通过争取由农发行和国开行提供易地扶贫搬迁长期贷款以及其他投融资渠道解决。
六、融资模式
(一)资金承接、发放与使用
委托福建建工集团总公司按照国家有关文件规定组建福建省扶贫开发投资有限公司,作为省级投融资主体,承担全省易地扶贫搬迁等扶贫开发工作的投融资任务。国家下达我省地方政府债和专项建设基金额度,分别由省财政和农发行福建省分行、国开行福建省分行注入易地扶贫搬迁省级投融资主体作为项目资本金。
农发行福建省分行、国开行福建省分行按照本实施方案确定的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将专项贷款规模分批发放至省级投融资主体,贷款份额由农发行福建省分行、国开行福建省分行各自承担50%,利率按国家政策执行优惠利率,期限原则上不超过20年。建档立卡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长期贷款,由省级投融资主体统贷统还,并按照市场化原则与县(市、区)扶贫开发投融资平台签订相关协议。有易地扶贫搬迁任务的县(市、区)要成立相应的投融资平台或指定现有平台承接扶贫开发投融资业务,并作为承贷主体,负责向省级投融资主体提出贷款申请。贷款获批后,省级投融资主体根据工程建设进度和资本金到位情况,分批发放贷款资金给县(市、区)投融资平台,由市县实施主体建设使用,实行专款专用。非建档立卡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贷款,由项目所在地的县级投融资平台直接与农发行及国开行等金融机构签订贷款协议,并承担还款责任。
(二)贷款品种
1.扶贫搬迁地方政府补助资金专项贷款。主要用于地方政府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住房建设提供补助资金。对于纳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易地扶贫搬迁统计数据范围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专项贷款,按人民银行基准利率下浮20%以内执行;对于地方政府给予搬迁补助政策的其他搬迁改造人口的专项贷款,按人民银行基准利率下浮10%以内执行。
2.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贷款。主要用于扶贫搬迁安置区的水、电、路、气、网等配套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及原居住地的复垦及整理等相关项目。项目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占易地扶贫搬迁人口50%以上的,按人民银行基准利率下浮20%以内执行;项目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占易地扶贫搬迁人口50%以下的,按人民银行基准利率下浮10%以内执行。
七、支持政策
(一)财政政策。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加大对我省建档立卡贫困户易地搬迁的支持力度;整合省直部门涉农资金,统筹用于集中安置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二)土地政策。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优先保障集中安置区用地需要;用好用足用活土地增减挂钩政策,收益主要用于群众搬迁改造和集中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
(三)金融政策。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会同省财政厅等有关部门指导农发行福建省分行、国开行福建省分行落实和衔接好易地扶贫搬迁所需信贷资金,做好相关金融服务,并加强督促检查。
同时,结合相关部门工作部署和政策落实,在产业发展、就业创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对搬迁群众及集中搬迁安置区予以倾斜支持。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 的管理体制。省级政府对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负总责,重点做好实施方案编制、确定目标任务、制定配套政策、监督检查、考核验收等工作。市县政府是易地扶贫搬迁的组织实施主体,负责搬迁对象的组织动员、审查认定、安置区选址,以及落实建设用地和工程组织实施,确保完成建设任务。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改善民生、推进农村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抓手,并列入各地为民办实事项目,加强领导,层层落实责任。
(二)科学规划布局。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规划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总体框架,把易地扶贫搬迁与小城镇发展、工业园区开发、新农村建设、灾后重建有机结合,一起规划。坚持集中安置为主,尽可能地将搬迁群众集中安置在集镇所在地、工业集中区周边和中心村,做到一次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到位。
(三)创新搬迁模式。坚持住房模式多样化,既可统一安排宅基地,统一规划,每户一宅;也可群众集资统一建设公寓式套房住宅,每户一套;还可几户合作,集中联建。坚持建房方式多样化,各地要在统一规划设计的基础上,建房方式不拘一格,可以依托亲朋好友出工出力建房,也可由乡村统一交由有资质的施工队承包代建。
(四)多方筹措资金。要建立健全“以财政补助为导向、群众投入为主体、有关部门资金整合、社会力量大力支持” 11 的投入机制,市、县两级财政和乡村集体也要不断加大易地扶贫搬迁投入,还要通过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外出乡亲集资、社会捐赠等方式增加投入。
(五)注重后续发展。以建档立卡搬迁人口为扶持对象,依据不同搬迁安置模式,通过统筹整合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相关涉农资金,支持发展特色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探索资产收益扶贫等方式,确保实现稳定脱贫。坚持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与发展经济并重,把易地扶贫搬迁和新农村建设、中心村建设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搬迁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拓宽增收渠道,提高生活质量。搬迁任务完成后,易地扶贫搬迁相关剩余资金可用于对建档立卡搬迁人口的后续扶持。要根据每一个搬迁户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和采取发展致富措施,力求做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六)坚持规范运作。要注重加强项目管理,规范运作。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要严格按照投资项目相关管理规定执行。在搬迁对象的筛选确定上,严格按照标准,实行公开公示。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加强检查监督,实行施工进度月报制度。在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上,要严格按照《福建省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办法》的规定以及相关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实行项目报账制和公告公示制,防止套取挪用资金。省级投融资主体要按照“物理隔离、封闭运行”的要求规范运行。
(七)强化监督考核。出台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成效考核办法,明确考核指标和具体考核步骤。通过采取主管部门考核、加强贷款管理、委托第三方评估等多种方式,对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实现对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考核全覆盖。一是主管部门考核。省农业厅、发展改革委会同省财政厅、国土厅、人民银行等有关部门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采取重点地区抽查、扶贫开发建档立卡信息系统监测评估等方式,对搬迁对象选择、规划和计划实施、信贷资金及项目资本金运作、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运用、搬迁对象脱贫销号等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和监测结果作为考核依据。二是加强贷款管理。农发行福建省分行、国开行福建省分行按照各自总行易地扶贫搬迁贷款管理办法要求,加强风险识别和风险防范,加强贷前审查、贷中管理和贷后信贷资金监管,严格贷款用途管理,对贷款支持对象是否精准、贷款资金是否专款专用等进行监督检查,并作为贷款发放与回收的重要依据。三是委托第三方评估。委托社会组织以及咨询公司、科研院所等第三方评估机构,通过监测数据分析、实地调研等方式,对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实施进展、资金使用、搬迁对象脱贫发展等情况开展第三方独立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