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军人家属随调有关政策
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
2001年1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 第54条:军队转业干部随调家属配偶的工作,安置地党委、政府应当参照本人职务等级和从事的职业合理安排,与军队转业干部同时接收,发出报到通知。
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关于颁发《双拥模范城(县)创建命名管理办法》
2006年10月18日 国拥[2006]4号 第十条:双拥模范城(县)的基本标准:
(五)政策法规落到实处。转业军官、复员干部、退役士兵、军队离退休干部、残疾退役军人和随军家属有关安置政策得到落实;军人及其家属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云南省拥军优属规定
1998年7月20日云南省人民政府第63号令发布
第十六条:部队随迁随调家属,由调入地人事、劳动部门在半年内妥善安置。
云南省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云南省双拥模范城(县)创建命名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 2007年12月17日 云拥[2007]2号 第五条:双拥模范城(县)的基本标准: 5.1 随军家属得到妥善安置。军人抚恤优待条例
2004年8月1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公布
第三十九条:经军队师(旅)级以上单位政治机关批准随军的现役军官家属、文职干部家属、士官家属,由驻军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办理落户手续。随军前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职工的,驻军所在人民政府劳动保障部门、人事部门应当接收和妥善安置;
第二篇:军转干部随调家属南通市安置政策
军转干考试
军转干部随调家属南通市安置政策
【关键词】2013年军转 北京军转 军转网 军转论坛 军转 军转干 转业干部
军转干考试
军转干部安置 军转待遇 军转干考试公告 军转干考试大纲 军转干考试成绩
为做好军队转业干部随调家属安置工作,根据中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现就进一步完善军队转业干部随调家属安置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安置原则
军队转业干部随调家属的安置要坚持政府指令计划安置和货币化安置相结合的原则,积极推进安置方式改革;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倡导和鼓励随调家属自谋职业,进一步拓宽安置渠道。
二、安置对象
符合中发〔2001〕3号文件规定在市区(不含通州区)安置条件的军队转业干部随调家属。
三、安置办法
(一)处级以上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行政管理岗位六级以上职员身份的军转干部随调家属,由市委组织部负责安置,安置计划随同相应安置团职军队转业干部安置计划一并下发;科级以下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七级以下职员身份的军转干部随调家属,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安置。安置计划随正团职非相应安置以下军转干部安置计划一并下发。
其中: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不再进行计划安置,采取市场调节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安置。如本人要求回地方安置,由地方组织、人社部门按干部管理权限依据当地政策重新核定职级和工龄,并由市转业军官培训服务中心代理,办理提前退养手续,比照本地区同类、同职级人员月基本工资的90%发放生活费,代缴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个人缴纳部分自负),所需经费列入市(区)财政支出。达到国家规定退休条件时,办理退休手续。
(二)军转干部随调家属原为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在编工勤人员身份及聘用干部,原则上采取市场调节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安置。
其中: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由市转业军官培训服务中心代理,办理提前退养手续,比照本地区同类、同职级人员月基本工资的90%发放生活费,代缴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个人缴纳部分自负),所需经费列入市(区)财政支出。男50周岁、女45周岁以下的军转干部随调家属,采取市场调节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安置,经公证后,一次性发给安置补偿金。补偿标准:每人以6万元为基数,每一年工龄增加6000元,最高不超过15万元。在未找到工作单位前,人事关系可挂靠市转业军官培训服务中心,保留原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安置补偿经费列入市(区)财政支出,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条件时,经批准办理退休手续。
四、其它
(一)随调家属所在单位性质及其身份认定工作由组织、人社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进行认定,市军转办负责做好配合协助工作。
(二)有安置任务的主管部门,应优先将随调家属安置在空编、空岗的岗位。如确无空编、空岗的,经核准后可适当超编安置。
(三)享受货币安置待遇后被机关、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录用的随调家属,必须全额退还已领取的安置补偿金。
军转干考试
(四)驻南通行政区域内的军队干部配偶,已经办理随军安置的,在军队干部退出现役时,其配偶不再办理随调安置手续。
(五)在企业单位、部队自办事业单位的随调家属,实行货币化安置,经公证后一次性发给安置补偿金。补偿标准:每人以4万元为基数,每一年工龄增加4000元,最高不超过10万元。在未找到工作单位前,人事关系可挂靠在市(区)劳动力资源服务中心,保留原养老保险缴费年限,所需经费列入市(区)财政支出。到达国家规定退休条件,经批准办理退休手续,执行企业养老金待遇,实行社会化发放。
(六)随调家属安置与军转干部安置同步进行。同时下达安置计划,同时发出报到通知,同时办理报到手续。无正当理由,逾期未办理报到手续的随调家属,视同放弃安置。
(七)本《意见》自2011年7月1日起执行。
(八)本《意见》由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编办、市财政局负责解释。(原题目:关于进一步完善南通市市区军队转业干部随调家属安置办法的意见
来源:南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第三篇:军人家属随军政策
军人家属随军政策
国务院、中央军委2011年3月12日批转公安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关于调整军人家属随军政策的意见》。据悉,军人家属随军政策调整后,全军近10万官兵将告别“牛郎织女”生活。
新的军人家属随军条件与以往相比明显放宽:驻全国一般地区部队干部家属随军条件,由副营职调整为正连职;取消驻艰苦地区部队和在特殊岗位工作干部家属随军条件;驻北京城区部队干部家属随军条件由正营职或服役满15年的副营职调整为副营职;驻艰苦地区部队士官家属随军条件,由三级军士长以上士官调整为四级军士长以上士官。军人家属随军政策建立于1963年,1991年作了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这项制度的建立和实行,是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根据军事职业特点,给予军人的一项特殊政策,体现了国家和社会对军人的优待,对稳定部队、增强军事职业吸引力和促进部队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这次军人家属随军政策调整,是根据国家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发展形势,着眼增强部队凝聚力、战斗力作出的重大决策,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和胡主席对广大官兵的关怀厚爱,体现了以人为本、向一线倾斜的特点。
据总政干部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军人家属随军条件放宽后,对住房保障、随军家属就业以及部队管理带来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总部有关部门正加紧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措施办法。惠及广大官兵的大好事
“玉兔春合”,这句古老俗语如今将在更多军人家庭变成现实。兔年的这个春天,全军官兵迎来一桩喜事:军人家属随军政策降低了门槛,越来越多的军人家庭将结束“牛郎织女”生活,告别两地相思之苦,因家庭分居带来的诸多困难也将迎刃而解。对广大官兵而言,这无疑是一件大好事,同时也标志着我军以人为本治军理念正深入人心,相信全军许多官兵的家庭幸福指数将因此而提升。
这次大幅度调整军人家属随军条件,是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和军队建设需要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部队凝聚力、吸引力、战斗力的重要举措,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和胡主席对广大官兵的关怀厚爱,暖人心、鼓斗志、聚力量,必将对促进国防和军队科学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军人家属随军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且情况复杂,各级领导和机关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部队实际出发,统筹规划,加强协调和沟通,分轻重缓急,妥善解决好随军家属的住房保障、就业安置、无工作家属基本生活保障以及子女入学入托等问题,把这件温暖官兵的好事办好。同时,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政策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官兵充分认清,受住房、就业等因素制约,符合条件的军人家属不可能同时都能到部队来。要站在部队建设的大局充分体谅组织的难处,正确对待利益关系调整,自觉服从部队安排,把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和胡主席的关怀厚爱,化为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开拓进取的持久动力,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工作上,为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四篇:湖南湘潭军转政策:军转干部及随调家属安置政策[范文]
湖南湘潭军转政策:军转干部及随调家属安置政策
中公军转网搜集整理湖南湘潭军转干部及随调家属安置政策(潭办发〔2009〕42号),供广大军队转业干部参考。中公教育军转干考试网,及时发布军转考试信息、整理发布军转安置政策、搜集随军家属安置信息、军休干部安置政策等,供2015年军转干部参考。
中共湘潭市委办公室文件 潭办发〔2009〕42号
关于进一步做好营以下军队转业干部(含专业技术干部、随调家属)安置工作的实施意
见
为进一步做好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印发〈据对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的通知》(中发〔2001〕3号)和《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发〔2007〕8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加强科学统筹,创新安置办法,拓宽安置途径,积极稳妥地推进军转安置工作,途径社会和谐稳定。
二、安置原则
(一)指令性原则。军转干部安置计划为指令性计划,各级各单位必须坚决执行。所有军转干部都在公务员、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进行安置。现有余编及编制数额较多的单位优先接受军转干部。
(二)属地原则。按照安置政策规定,凡属县(市)安置的军转干部原则上回县(市)安置。(三)适当照顾原则。对长期在边防、海岛、高原等边远艰苦地区服役和在抗震救灾、执行急难险重任务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军转干部,在接收安置中给予适当照顾。
在坚持上述原则做好军转干部接收安置工作的同时,还要按照指令性安置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行政安排、自谋职业与双向选择相结合等多种途径,认真做好军转干部随调家属的安置工作。
三、安置方法
(一)军转干部。根据各单位编制情况,下达安置任务。对有专业特长的军转干部,原则上按专业特长对口进行安置。
(二)随调家属。一是按单位性质,实行对口安置。随调家属为公务员、且符合公务员转任规定的,参照本人职务等级和从事的职业,合理安排;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企业职工的,主要在事业单位和企业安排。二是鼓励随调家属自谋职业。自谋职业者,按《湘潭市鼓更多信息请加入:中公湖南军转交流群 231606996
励军队转业干部随调家属自谋职业的暂行办法》(潭市人发〔2007〕40号)的要求,实行货币安置。
四、安置纪律
各级各单位要以对党和国家高度负责的精神,严格落实军转安置计划,不折不扣地完成安置任务。对拒绝或者变相拒绝接收军队转业干部的部门和单位,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印发〈据对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的通知》(中发〔2001〕3号)第六十三条的规定,从拒绝接收军转干部的当月起,组织、人事、编制等部门暂缓办理其人员调动、录用和编制等审批事项。对在安置工作中违规操作、弄虚作假、索贿受贿的单位和个人,严格依法依纪追究责任。
五、组织保障
军转安置工作是事关国防建设、事关改革发展、事关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工作,各级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把军转安置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来完成。要切实加强领导,落实工作责任。要加强军地之间、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及时沟通信息、交流情况,做好政策措施的衔接和落实工作。要加强工作督查,及时掌握安置进展情况,认真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军转安置工作顺利进行。要加大军转安置政策和安置工作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军转安置工作的良好氛围。
2009年12月07日 印发
(军转:关于进一步做好营以下军队转业干部(含 专业技术干部、随调家属)安置工作的实施意见,来源:湘潭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中公军转网整理)
2015 年军转干更多信息请关注:
更多信息请加入:中公湖南军转交流群 231606996
第五篇:驻沪部队军官家属随调
驻沪部队军官家属随调
一、受理条件
1、副营职(含,下同)或副科级(含专业技术11级、体育7级,下同)以上军官、文职干部;
2、服现役或在军队服务满15年(含,下同)以上的军官、文职干部;
3、在解放军总部确定的一、二类岛屿的部队服务的正连级或一级科员(含专业技术12级、体育8级),并在上述部队工作满3年以上的军官、文职干部;
4、在解放军总部确定的一、二类岛屿的部队服务的副连级或二级科员(含专业技术13级、体育9级),并在上述部队工作满3年以上的,并服现役或在军队服务满10年以上的军官、文职干部;
5、在海军的舰、艇、船(只限执行海上任务的)上服役,并在舰、艇、船上工作满3年以上的副连职(含专业技术13级)以上军官;
6、空勤(包括飞行、领航、通信、射击、空中机务)军官。
二、申报材料
1、驻沪部队牵头单位政治部门函;
2、《军队干部配偶随军随调审批表》;
3、驻沪部队军队干部配偶随军调沪工作计划单;
4、《调动人员情况表》
5、军队干部现职务任职命令(任职命令、工作地点应均在驻沪部队),服现役或在军队服务满15年者提供《应征公民入伍登记表》(复印件)。军队干部系飞行员或在舰艇上工作的,还应出具相关证明,以上材料均需加盖部队师级以上干部部门印章;
6、军队干部配偶原所在单位上级主管部门同意调出函;
7、本市接收单位上级主管部门同意接收函。接收单位系区县所属事业单位的,由区县人事局出具接收安置函;接收单位系企业的,应同时出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企业上月单位职工社会保险基金结算表复印件;暂无接收单位但需办理进沪的,由驻沪部队师以上单位出具接收函。
三、受理程序
1、本人向所在部队提出申请;
2、部队审核同意后报驻沪部队牵头单位审核;
3、牵头单位报市人事局审批。
4、原系公务员身份的随军随调军队干部配偶,有本市机关同意接收且在接收机关编制
限额和职数内,可到本市机关转任。由接收机关负责向随调军队干部配偶所在单位调档,送市人事局确认公务员身份,并申请转任。
四、结果反馈
市人事局接到申报材料后,对符合随调条件的,告知申报单位并出具人事关系转移、《申报户口证明信》、《迁户落户确认单》等证明;不符合随调条件的,告知原因并将材料退回原申报单位。
五、受理时间:
周一至周五
六、办理时限:
10个工作日
9:00-11:30,13:3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