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办好高等职业教育(上报省教育厅事迹材料)

时间:2019-05-13 12:13: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标准办好高等职业教育(上报省教育厅事迹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标准办好高等职业教育(上报省教育厅事迹材料)》。

第一篇:高标准办好高等职业教育(上报省教育厅事迹材料)

追求“五个一流” 高标准办好职业技术教育

——山东华宇职业技术学院事迹材料

山东华宇职业技术学院是经省政府批准(鲁政字[2004]390号)、教育部备案、由龙图(香港)实业公司和德州亚太集团强强联手共同投资3亿元人民币建设的一所现代化的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座落在美丽的“华北明珠”——德州经济开发区,是一所以高职教育为龙头、兼顾中职,以工为主、文经兼容的拥有3600多名在校生的全日制综合职业学院。

学院于2003年2月破土动工,到当年8月底建成10万平方米校舍、首届中职生开学,只用了短短194天的时间,创造了令人惊叹的“华宇速度”。几年来,学院坚持追求“一流的教育理念、一流的设备设施、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学院管理、一流的教育质量”,高标准办好职业教育,取得了可喜成绩。

一、追求“一流的教育理念”

龙图公司董事长杜志国先生和亚太集团董事长杨东堂先生均系德州武城人,办实业起家。当他们事业有成之际,他们时刻不忘回报家乡父老。一方面他们看到中国入世之后外资外商云集,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的基地,制造业急需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匮乏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另一方面他们注意到德州近几年随着招商引资、民营经济两大“天字号”工程的实施,工业经济迅速发展,新建、扩建项目大大增加,相应地对技术人才的需求也非常迫切。而当地高、中级技能应用人才紧缺的局面严重制约着德州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鉴于此,他们本着“回报家乡、造福社会、促进发展”的思想,投巨资建设了高标准的华宇学院。

学院领导班子贯彻董事会的办学思想,确立了先进的办学思路。

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是: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对学生职业素养、文化基础、职业能力和身心健康的教育,注重学生专业技能、求真务实、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切实实施“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以就业为核心”的良性发展战略。

办学方针是:依法办学、从严治校、优教优育、全面发展、创新为先、质

量第一、优质服务、科学管理。

学院确定了“两个坚持”、“两个满足”、“四个为本”、“三个结合”、“三个突出”的办学理念,即:办学坚持职业技术教育方向,办学坚持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最大限度满足社会大众求学求职、成人成才的迫切愿望,最大限度满足地方经济对高职教育多样化的强烈需求;学校以人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人才培养以能力为本;坚持教育与生产相结合、坚持教育与科研相结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对学生职业品质和素养的培养与提高,突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与实践,突出对学生专业理论的学习与掌握,向企业输送受欢迎的应用型人才。

根据职业教育规律,结合德州实际,学院确定的办学特色是:以工科为主,不断加大实习教学投入,大力培育特色专业。以服务社会,以市场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不拘一格办学,灵活设置专业,实施双证书、多证书制;广泛加强校企合作,大力开展订单式教育;学院实行高职与中职、学历与培训并举,脱产与在职、全日制与业余并重,构建“长短结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多层次、多类别、多学制并存”的格局。同时,切实加强实验、实训、实习场地的现代化建设,注重硕士以上学历和“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和培养,格外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和提高,加速人才培育立交桥的建设。

学院坚持走特色教育之路:⑴课程设置以职业活动、能力本位为核心;⑵课程实施以人才供需双方合作为基础;⑶培养方向以社会需要为目标;⑷教学活动以全体学生为主体;⑸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实践与理论实行1:1教学,基础理论适度,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英语听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⑹培养学生一专多能——学生在取得毕业证的同时,经考试可获得国家英语等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及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学院把举办高等教育作为一项公益事业回馈社会。华宇学院与同类的兄弟院校相比软硬件设施更加齐全,但学费比省内同类职业院校更低。同时,对被学院录取的高考成绩超过600分的学生,免收三年学费,500-600分的,免收三年住宿费。学院设置了奖学金,坚持一年一评。同时,为家庭困难的学生在图书馆、餐厅、清洁区等提供了勤工助学的岗位。

学院非常注重抓好思想道德教育,把“德铸魂”放在校训之首,教育师生

员工关心公益事业,多为国家、为社会、为弱势群体做贡献。2003年5月,正在紧张建设中的华宇学院向战斗在抗击“非典”一线的医护人员捐款15万元。今年1月,全校师生员工自发向东南亚海啸灾区捐款4200多元,《中国教育报》于1月21日、《大众日报》于1月31日、省教育厅网站于1月10日分别对此进行了报道。学院“爱心社”自2003年以来坚持每两周到附近的宋官屯敬老院为老人们打扫卫生、表演节目,受到热烈欢迎,敬老院专门给学院送来锦旗表示感谢。今年5月22日,学院40多名师生在德州市中心广场举办了家用电子产品、家用制冷设备、计算机免费咨询及维修服务,受到市民欢迎。

二、追求“一流的设备设施”

学院现占地1035.94亩,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40余栋以橘红色为主调建筑群及13层的图书信息大楼在开发区的大地上耀眼生辉。校园内按功能分为7个区:东、西教学区,行政办公区,学生公寓区,生活服务区,实习教学区及体育活动区。校园由同济大学按园林化规划设计,校园处处绿树草坪,空中俯视东、西各有一条九曲小溪,宛如两条栩栩游龙,源头喷泉叠起,小桥流水潺潺,景色非常怡人。

学院建有两大田径运动场,其中一个是标准的400米塑胶跑道、人工草皮足球运动场。另有13个篮球场、9个排球场。乒乓球、羽毛球室内训练馆正在建设。投资3000万元、拥有1400多个座位的高档次的“文化中心”已于去年11月投入使用,在德州同类场所中首屈一指。

最值得骄傲的是学院的实训实习条件。学院教学仪器设备共投资3500余万元,建成了各种实验、实训场所及多媒体大教室44个。其中大型实习实训车间3个:即设备配套高档的机械数控车间,门类齐全的汽车检测实习车间,以及今年上半年开工建设的钣金、焊接、钳工车间(施工中)。

在44个各种实验、实训场地中,包括电脑室8个、电脑近1100台,还有网络技术及计算机硬件维修室、模拟电子实验室、数字电子实验室、PLC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电工实训室、电力拖动实验室、电子测量实训室、音响维修、电视机维修实训室、模拟语音室、数字语音室、会计模拟实习室、电商、物流实验室。配合数控技术、模具制造、汽车检修三大龙头专业的建设,学院建成了有120个钳工实训工位的钳工实训场,电、气、氩弧焊的焊工实训场及

机械设备成龙配套的数控实习车间。为配合金工实习和数控专业、模具专业的实习,在数控车间内配置了普通机加工设备车、铣、刨、磨、钻等各类机床80余台,同时配置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及线切割、电火花等专用机床近40台,合计120台。汽修车间内各类汽车发动机、底盘、汽车电气、汽车空调,汽车新技术、汽车检测设备及整车实习一应俱全。校内各种空调、家用电器的实习,以及亚太集团中央空调基地的校外实习,为空调制冷专业提供了良好的技能实习条件。

良好的设备设施得到了社会各界及专家的充分肯定。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江亿博士来学院考察实训中心时说:“说实话,有的设备我们清华大学也没这么好。”

三、追求“一流的师资队伍”

华宇学院深知:“大学者,非大楼也,大师之谓也。”因此,学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民办机制的优势,面向全国公开招聘教师,全面实行聘任制,做到能上能下、优胜劣汰,稳定优秀教师和优秀管理人才。按照教育部教发[2004]2号文件《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要求,学院把高、中级职称和“双师型”教师作为主要选聘对象。学院董事会决定,不惜高薪、高待遇吸引高级人才。最近,学院又招聘了十多名优秀人才加盟,如引进了一名计算机专业硕士生导师、教授,引进了一名外语专业副教授,引进了一名教务管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等。为适应学校规模扩大的需要,6月底学校对新引进的100多名教师进行为期十余天的思想、业务全脱产培训。目前全校专职教师达到290多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者占到了20%以上。

在抓好专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学院注意做好“借船出海、借梯登高”的文章,通过多种途径聘请高级人才作学院“兼职教授”。目前,学院已聘请50多名专家、教授为兼职教授,如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江亿,清华大学教授彦启森、严德隆,中国电子学会洁净技术分会会长、教授王尧,山东大学教授金之滨、岳明君、吴国翁、都平,山东青年干部管理学院教授张华,等等。这些兼职教授定期来学院,就办学方向、专业设置、学院管理、人才建设、招生就业等重大问题进行研讨、指导,确保学院的健康发展。

四、追求“一流的管理水平”

建校伊始,学院就把夯实管理基础、完善制度建设、完备教学文件、实现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作为重要基础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同时针对系(部)管理力量薄弱的情况,根据规范管理的需要,在今年3月份前,在校系两级管理上坚持以校为主、加强规范、强调统筹。主要抓了六项工作:

1、夯实管理基础,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制定完备的教学基本文件,实现教学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根据积极、务实、实用、有效的原则,2004年新定、修订规章制度150余种,理论教学方面制定了《教师手册》,汇集制度43种,实习教学方面制定了《实习教学管理工作规范》,汇集制度32种,学生管理制定了《学生守则》、《班主任工作考评守则》、《学籍教务守则》等40余种,行政管理方面制定规范了38种制度。

2、按市场和就业导向的原则,大力抓好专业设置和专业教学计划、大纲建设,合理整合课程和教材,专业计划充分体现“德铸魂、能为本、勤作径、创为先”的办学方针。

3、根据专业设置与能力培养目标,完善实训、实习场所功能建设;专业教学突出应用性、针对性、超前性,注重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学习,加强实践能力培养,技能培训结合技能考证同步进行,整体教学工作向“产、学、研”一条龙办学模式稳步迈进。

4、努力发挥民办机制的办学优势,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在“以人为本”、“四个留人”原则下,逐步建立各级领导干部工作目标管理,实行工作“量、质、效、能”考核体系,坚定地执行“能者上、庸者下、奖勤罚懒、优胜劣汰”一整套激励机制体系,在队伍建设和人力资源上永远保持源头活水和青春活力。

5、扎实抓好教风、学风建设,通过“双师型”教师队伍引进和对教师不懈地进行思想建设,培养教师的良好师德和严谨治学作风,对学生抓好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等方面的学风教育,把培养学生良好职业素养与突出职业技能教学相结合。

6、通过加强内涵建设、培养成熟的队伍,对“教学计划、教学运行、招生就业、队伍管理、教学基本建设”逐步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向创品牌、上信誉、扩大学院知名度目标迈进。

经过一年多加强基础管理,系(部)领导力量和教师逐步成熟和稳健,特

别是随着今年下半年办学规模的扩大,原有的“强化统筹、两级管理、以校为主”已不适应新形势要求,必须把系(部)一线管理责任落到实处,代表学校的业务处(室)的宏观指导、监控、检查、考核的职能应予以强化。在这种形势下,需要“调整责权分配、管理重心下移”。这项工作,学院在今年3月份就开始部署实施,现在,教育工作和教务教学工作都分别明确了业务处和系(部)的职责范围,重心下移工作正在向深层次推进,下学期开学后新的管理体制基本能成熟运作。

学院管理机构健全完善。学院领导班子现有7人,院长及党委书记各1人,副院级领导5人。院长工科学历,1982年、1988年国务院首批认可的工程师、副教授。1983年前在大、中型企业做技术工作,后由总工程师岗位转入职业学校,担任教学副校长,93年后先后在广州白云职业技术学院、南洋职业技术学院担任教学副院长、常务副院长十余年,有丰富的职业院校领导经验。党委书记是建筑专业的高级工程师,有二十多年大型企业领导经验,参与学院筹建工作至今,工作阅历丰富。学院行政机构设置了院办公室、人力资源部、招生办、教务处、学生处、图书信息中心、总务处、保卫处、就业指导中心、财务处、物资处、基建处;教学机构设立了“五系一部一中心”,即机械工程系、电气工程系、经济管理系、计算机系、外语系、基础部、实训中心。经德州开发区党工委批准,2004年4月成立了院党委,由5名委员组成,执行董事任书记,院长任副书记。党委下设6个党支部,现有党员81人。

学院始终遵循“依法办学、诚信办学、严格自律”的理念,严格按法律法规和上级政策规定办事,严格履行各种承诺,大力规范招生、收费、教学、就业等重点环节,赢得了良好的社会信誉。如今年3月份为适应招生工作的需要,学院制定了《2005年新生学杂、住宿费收费项目及标准》,并经物价部门批准。今年5月份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做好2005年高等学校收费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对收费工作做出了明确规定。学院对文件进行了认真学习,严格按规定重新审查收费项目,立即取消了两个收费项目,受到上级部门及学生家长的好评。

五、追求“一流的教育质量”

良好的办学条件、先进的办学理念、科学的管理水平、过硬的学生素质造

就了一流的教育质量。学院被信息产业部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授予“IT职业技术教育工程定点院校”,被省教育厅批准为全国计算机和公共英语等级考试考点,被中共德州经济开发区党工委评为“2004年度先进基层党组织”,被市教育局评为德州市职业教育招生与就业先进单位。

2004年5月和6月,省高校设置评委会专家组、省高校专业设置评委会专家组先后考察学院后说,华宇的办学理念先进,投资者开明,是在办真正的职业教育,华宇已经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今年4月18日,中共德州市委、德州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德州建市十周年庆祝大会”在华宇国际文化中心隆重举行。省政协主席孙淑义,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莫振奎,副省长赵克志,省及济南军区老领导赵志浩、宋清渭、李振、卢洪、赵林山等出席大会。省领导说,华宇的建筑、绿化、环境太美了,发展太快了,从华宇的发展就看出了德州十年的巨大变化。

今年4月22日,富士康科技集团鸿富泰精密电子(烟台)有限公司来学院参观考察,客人对学院的办学理念、教学设施、教学质量给予了高度肯定,他们说:“学院的实际情况,令我们非常惊讶!在来考察之前,我们没有想到在德州还有这样一所出色的学校,你们与其它院校(已考察的另外12所院校)相比,无论是从理念、设施、管理、教学还是学生的能力等各方面都是最好的。我们的意见,坚决和学院合作。”

今年4月份,6名到山东皇明公司实习的学生被企业授予“皇明优秀员工”嘉奖,在全公司进行通报表扬。

目前,学生尚未毕业,已有富士康科技集团鸿富泰精密电子(烟台)有限公司、双汇集团、波斯登有限公司、TCL集团、海信电器、上海造船厂、北京JVC电子产业公司、山东皇明太阳能有限公司等一大批企业来院招聘,学生就业前景非常广阔。

2005年6月

第二篇: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

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

苏教高〔2008〕16 号

各市教育局,各高等职业院校:

为了加强全省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促进高职院校深化教育改革,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办出高职特色,开创我省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新局面,形成江苏高等职业教育整体新优势,更好地为富民强省和“两个率先”服务,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以及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苏政发〔2006〕26号),现提出如下意见:

1.以就业为导向,明确人才培养工作的思路和目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内涵建设为重点,走产学研结合发展的道路,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的公共道德和职业道德,具有终身学习理念,具有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学习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

2.以品牌特色专业为龙头,创新专业建设机制。根据学校办学定位、服务面向和办学条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根据人才需求情况和就业状况,所有高职院校都要遴选基础条件好、特色鲜明、办学水平和就业率高的专业点进行重点建设,优先支持在工学结合等方面优势凸显以及培养高技能紧缺人才的专业点,建立以品牌、特色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若干专业群,形成国家、省级、学校三级特色专业建设体系,提高专业建设整体水平;要加强专业建设的中期评估工作,对不符合市场和社会需要、就业率连续三年低于全省 1

平均水平的专业,减少或停止安排招生计划。积极推进行业、企业全程参与专业建设的新机制,发挥行业企业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加强专业教学标准建设;逐步构建专业认证体系,与劳动、人事及相关行业部门密切合作,使有条件的高等职业院校都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使有职业资格证书专业的毕业生取得“双证书”的人数达到90%以上。

3.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抓手,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各高职院校要以国家和省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加快学校的精品课程建设,形成国家、省和学校的三级精品课程体系;要创新课程开发体系,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工学结合的课程和教材;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要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要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扩大受益面。

4.以实训基地建设为重点,抓好高职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实验、实训、实习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高等职业院校要根据学校品牌特色专业及其专业群的布局结构,整合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紧密联系行业企业,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创新建设机制,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加强实验室、实训基地和实习基地建设,使所有开设的专业都有满足要求的实验、实训和实习基地。要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多种功能,使实训基地成为学生教学和训练的主要场所、教师双师素质锻造和科研的平台、校企合作和生产服务的基地、社会服务的窗口、技能鉴定的场所。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合作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

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要大力推进校外顶岗实习,使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重点建设一批服务面广、装备水平高、机制灵活、效益突出、开放共享的省级高职实训基地,并力争进入国家级实训基地行列。

5.以“双师”为骨干,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根据国家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总体部署,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调动教师投身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创造性,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引导教师为企业和社区服务。实行“访问工程师”和出国进修制度,教师通过挂职、合作研发等多种形式,深入到专业对应的行业企业一线,系统掌握业务技术流程,强化实践技能。开通高职院校引进企业技术人才的渠道,实现智力柔性流动和人才资源共享。每个专业至少要培养和引进1—2名专业带头人,培养4—6名骨干教师,聘请4—6名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完善高职院校教师职务资格评聘办法,针对高职院校重实践、重技能、重应用的特点,单独制定相应的条件标准,实行分类评审;完善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制定相应的聘用程序、工作职责和考核办法。各高职院校要加强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努力形成国家、省、校级优秀教学团队梯队,提高高职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6.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以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由学校提供管理、场地和部分师资,企业提供项目、设备、技术、实习实训基地、兼职教师和就业机会,发挥企业和用人单位的主导作用,构建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行订单

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学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引导建立企业接收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各高职院校要鼓励师生以实训基地为载体,参与企业的产品开发、技术创新,积极开展应用层面、推广层面的技术、方法和产品的研究,加强教师和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7.以评估为手段,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各高职院校要强化质量意识,完善教学质量保障制度,强化教学质量监控机制。要巩固第一轮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成果,建立健全校内质量保证的组织体系和长效机制,形成高职院校自我发展、自我评价、自我约束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运行机制,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吸收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质量评价,逐步完善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我省将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指标体系,创新评估方法、手段,简化评估程序,着重内涵建设、师资队伍、教学管理和整体水平的提高。要改革教学评价方式和考试方法,采用笔试、口试、答疑、现场考试、操作类型考试等多种测试形式,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积极推进学分制和弹性学制,逐步推行全省高职院校之间学分互认。

8.以国际合作为平台,提升江苏高职教育国际竞争力。积极开展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办学。把高职教育作为中外合作办学的优先领域,举办多种形式的学历和培训教育,积极引进国外资金和优质高职教育资源,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引进国际职业资格认证体系,有计划地聘请外国教师,提高江苏高职教育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扩大高职教育国际人才交流和学术交

流,推进学生互换、教师互派和学者互访,组织千名高职院校的“双师型”骨干教师赴国外培训。主动参与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竞争,大力拓展毕业生海外就业市场和留学深造渠道。借助国际合作的平台,推动江苏高职教育走向世界,提升江苏高职教育国际竞争力。

9.以体制改革为活力,创造江苏高职教育集约发展新优势。职业教育集团是职业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集约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深化校企全面合作、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重要平台,是创建职业教育品牌、特色、优势的重要手段。鼓励组建以产学研为主要纽带、以高职院为龙头、企业和高、中职院校广泛参与、跨地区的行业性职教集团。已组建的职教集团,要创新合作机制,激发集团成员参与动力,增强集团成员凝聚力,促进集团成员深度融合,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的路子,形成江苏高职教育集约发展新优势。各高职院校要积极参与当地区域教学联合体的建设,实现资源共享,教师互聘,图书通借,学分互认,共同培养。大力发展民办高等职业教育。把民办高职教育纳入职业教育发展总体规划,探索完善民办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努力形成公办民办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制定鼓励民办高职院校建设用地、资金筹集等相关政策措施,在招生就业和学生待遇等方面与公办学校一视同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高职教育领域,参与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和后勤服务。依法加强对民办高职院校的管理,规范办学行为,促进健康发展。

10.以示范性院校建设为契机,构筑江苏高职教育新高地。国家和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必须按照示范性院校建设规划,认真实施建设方案和建设项目,加强绩效考核,提升综合实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做建设的示范、发展的示范、改革的示范和管理的示范,努力建设成为国际或国内一流的高职院校;示范性院校要开放共享教学改革成果和优质教育资源,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带动全省高职院校

加快改革与发展,办出特色、提高水平,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质量优良、特色鲜明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其他高职院校要借助示范院校建设的平台,充分利用他们提供的优质教学资源和教学改革成果,高起点地推动自身建设、改革和发展,在若干专业或领域形成特色和优势,提升办学水平和服务能力,推动江苏高职教育整体实力再上新台阶。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加强对人才培养工作的领导,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质量观,使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成为名副其实的“一把手工程”和“全员工程”,从制度上进一步强化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教学改革的核心地位、教学质量的首要地位和教学投入的优先地位;要进一步加强高职教育的宣传工作,深入宣传党和国家关于高职教育发展的政策,宣传高职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赢得社会的认同和尊重,形成全社会重视和支持高职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要进一步加强高职教育的理论研究,积极探索高职人才培养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促进江苏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二〇〇八年四月三十日

第三篇:湖北省教育厅高等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2013年工作要点(1.23修改稿)

2013年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要点

2013年,我省高等职业教育要坚持以深化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协同育人为中心,以提高质量为重点,进一步转变观念,优化结构,大力推进校企融合,增强高等职业教育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和服务社会的能力,更好地满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努力办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

一、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完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机制

1.引导高职院校科学定位特色发展。根据学校的办学体制、办学水平、行业与区域特点,实施分类指导、管理和评价,引导高职院校科学定位,确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群),鼓励学校特色发展、差异化发展。

2.建立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按照专业服务产业发展的要求,以适应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为目标,规划专业布局,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建立专业预警和退出制度,探索建立专业水平评估机制,支持各高职院校结合本地本行业需求自主开设专业,构建与我省现代产业体系相匹配的高职教育专业体系。

3.推进中高职衔接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工作。以中高职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开发和湖北省“十二五”中高职衔接规划教材建设为切入点,促进中高职在培养目标、专业内涵与课程建设等方面的有机衔接;稳步推进中高职衔接的招生制度改革,进一步扩大技能高考和对口单独招生规模,积极探索中高职贯通的人才 1

培养模式改革。

二、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加强实践育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重点推进德育工作载体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

2.加强特色专业和重点专业建设。贯彻落实教育部公布的部分高职专业教学标准;继续开展省级教改试点专业验收工作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计划专业建设;会同财政部门对“央财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有关专业建设情况进行验收;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思路,启动实施省高职院校特色专业项目建设计划。

3.加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建设。深化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改革,进一步完善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优化实践教学体系。以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转型升级工作为抓手,推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有机整合,开发一批具有湖北地方特色的精品资源共享课。

4.启动中高职衔接规划教材建设。以技能高考大类专业为重点,研究制定中高职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启动“十二五”中高职衔接规划教材编撰工作。

5.建立健全高职技能大赛制度。按照“以赛促练、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要求,与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相衔接,定期举办全省高职院校师生技能大赛,推动各高职院校建立覆盖每个专业、每名教师、每名学生的技能比赛制度,推进技能大赛的规范化、常态化。

三、深入推进校企融合,增强服务社会能力

1.继续推进职教集团建设。针对我省重点产业、行业发展需

要,推动政行企校共同组建一批行业性职业教育集团,实现人才培养链、产业链和利益链的有机融合,促进集团内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目标、教学科研、职工培训、技能鉴定、项目开发、信息咨询、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合作共赢;制定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若干意见,规范职教集团管理,明确有关支持政策。

2.加强职业教育品牌建设。做好已立项的职业教育品牌建设工作,启动实施职业教育品牌建设进展检查与关键指标绩效评估工作;组织开展第二批职业教育品牌立项建设申报评审工作。

3.完善校企深度融合机制。根据我省重点、支柱产业布局和高职院校专业分布,组建行业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召开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合作推进会,建立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对话交流机制,探索建立行业人才需求信息发布制度。推动地方政府出台校企合作有关政策。

四、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改善办学条件

1.加强高职示范校建设。继续做好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与验收工作;加强高职院校之间的沟通交流,充分发挥示范校的引领与示范作用,开展示范校与中职学校“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

2.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继续开展中央财政支持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和省级实习实训基地的验收工作;推动“校中厂”建设,促进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从一般性教学实训向生产性实训转型;落实省政府进一步加强推进高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意见,继续开展校企共建紧密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和“厂中校”建设工作。

3.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完善高职院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加快传统教育教学的信息化改造,推动数字化校园建设,组织开展网络课程、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工作过程模拟软件等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数字化信息资源开发工作,建设一批具有行业特点、湖北特色的专业教学资源库。

五、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1.加大高职院校专业骨干教师培养力度。继续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在落实好国家级培训任务的基础上,组织开展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继续实施并扩大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深入企业实践”计划,鼓励和支持高职院校建立名师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完善老中青三融合的骨干教师培养机制。

2.推进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继续开展“楚天技能名师”评聘工作,扩大设岗范围,力争每年新评聘名师增加到200名;做好兼职教师管理工作,建立“楚天技能名师”检查制度。

3.加强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建设。建设一批省级教师培训基

地,加强培训基地专业与课程建设,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逐步建立校企合作的职教师资企业实践基地,探索职业院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化和规范化的工作机制。

4.完善职教师资职务(职称)评聘办法。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将教师到企业实践、参与技术应用、社会服务等作为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和工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六、健全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强化高职教育过程管理

1.健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引导高职院校进一步完善评教评学制度,推进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形成学校自评、企业参评、第三方测评有机结合的教学质量多元评价体系。

2.实施学生专业技能抽考制度。基于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基本标准,探索建立学生专业技能抽考制度,促进学校加强学生能力培养。

3.改革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式。调整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简化评估程序和方式,适时启动高职院校新一轮的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4.建立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建立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报告发布制度;探索建立质量报告、状态数据、技能随机抽查与周期性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相结合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

七、加强职业教育研究,促进高职教育科学发展

1.继续推进职业教育公益性实现途径研究。组织开展职业教育公益性改革试点项目进展分析,遴选一批重点项目重点推进,推动研究成果的应用推广。

2.开展中高职有机衔接专题研究。成立若干个课题组,以专业为主线,继续开展中高职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与教材等方面的衔接研究。

3.着力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着力研究一些高职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为高职持续健康发展服务。

八、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助推职业教育发展

1.加强省职教学会建设。做好湖北省职业教育学会的换届工作,充分利用和发挥职业教育学会及各专业委员会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教学的建设、改革和发展。

2.加强两个职教联盟建设。继续发挥武汉城市圈高职教育联盟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高职教育联盟的作用,并把联盟扩大到中职学校、行业企业。

第四篇:浙江省教育厅 浙江省财政厅关于公布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名单的通知

浙江省教育厅 浙江省财政厅关于公布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名单的通知

浙教高教〔2012〕119号

各高等职业院校,各设区市及义乌市教育局:

根据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开展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作的通知》(浙教高教〔2007〕207号)、《关于确定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的通知》(浙教高教〔2009〕53号)和省教育厅办公室、省财政厅办公室《关于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终期验收的通知》(浙教办高教〔2012〕74号)等文件要求,省教育厅、省财政厅联合组织专家组,于2012年5月至6月,通过院校自查、专家评审(网络评审和现场考察)和集中汇报等形式,分别对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等16所高职院校的示范性建设工作进行了检查验收。

专家组根据各院校的示范院校建设方案,对照建设任务书,重点审议了各院校示范性建设工作的建设目标完成情况和成效、重点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效、示范性建设工作取得的基本经验与辐射作用、专项资金预算执行情况和使用效果等。在综合专家组意见的基础上,经研究,省教育厅和省财政厅同意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等16所院校通过省级验收,并授予这16所院校和先期通过教育部、财政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验收的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温州职业技术学院、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警官职业学院等6所院校为“浙江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名单见附件)。

希望各示范性高职院校根据“十二五”时期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要求,认真总结示范建设经验,着力在加强专业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和提升服务现代产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上下功夫,进一步提升示范水平,促进全省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示范院校不搞终身制,今后每年对示范院校的示范性进行认同评估,凡达不到认同要求的,第一次提请整改,连续两次达不到认同要求的,取消示范高职院校称谓。

附件:浙江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名单

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财政厅

2012年9月3日

附件

浙江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名单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温州职业技术学院、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警官职业学院、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丽水职业技术学院、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台州职业技术学院

下载高标准办好高等职业教育(上报省教育厅事迹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标准办好高等职业教育(上报省教育厅事迹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