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抗战胜利70周年征文

时间:2019-05-13 12:10: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最新抗战胜利70周年征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最新抗战胜利70周年征文》。

第一篇:最新抗战胜利70周年征文

最新抗战胜利70周年征文

最新抗战胜利70周年征文

地处太行山中脊峡谷断裂带,位于晋冀二省边界,距昔阳县城60公里的孔氏乡黄安村,是一个远离城区,偏僻闭塞的小山村。这里依山傍岭,幽静安然。全村70户,260口人,祖祖辈辈靠山吃饭,过着自给自足、勤劳俭朴的自然经济生活。就是这样一个名不见传的小山村,抗战时期,八路军太行抗日一分区第三战地医院,在这里驻扎过四年多时间,这段历史由于群山阻隔,战乱淹没等诸多原因,至今鲜为人知。为了追忆辉煌而艰辛的历史,重温烽火岁月的情景与精神,诠释军民团结如一人的鱼水情结,并留下教育后代的宝贵资料,我于xxxx8年开始,先后走访当年18岁担任黄安村村长,xxxx38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已87岁高龄的离休老干部耿明义。与时任驻地医院看护一班班长,后成为黄安村女婿,转业安置在石家庄市的离休老干部李秀山。还有小时候是医院房东,后来一直在赞皇县工作的退休老干部赵千宝,以及多次组织在村的老人、后代、知情人等,通过回忆讲述,收集到很多珍贵的原始素材,把这段未曾收集进地方党史、战史的红色记忆整理出来,见诸社会。希望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怀和支持下,通过适当的载体,留住这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一)、史实由来

在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由刘伯承、邓小平领导的八路军太行革命根据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开展对敌斗争。xxxx40年抗日战争进入最残酷、最艰苦的阶段,日军69师团、36师团及独立第四混成旅团,向我太行革命根据地大举扫荡。为广泛开展游击战,有力消灭日本侵略军,是年,成立了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杨秀峰任政府主席。同时太行军区和八大军分区正式划定,李达任太行军区司令员,李雪峰任政委。xxxx41年初,担任新编十一旅旅长的秦基伟,带领三十一团、三十二团,进驻到离黄安村30里山路的赞皇县黄北坪村,组建太行抗日一分区。秦基伟任司令员,高扬任政委,领导元氏、内邱、井陉、赞皇、临城、获鹿、高邑、邢台(东)、邢台(西)、和顺(东)、平定(东)、昔阳(东)等十三个县,开展各种形式的游击战,给日寇以沉重打击。日军疯狂报复,采取所谓的“囚笼”、“铁桶”战术,对根据地封锁扫荡,战斗极为频繁残酷。为了及时救治伤病员,军分区根据战况需要,决定选择前沿阵地合适地方,设立战地医院。在农历三月的一天,黄安村突然来了三位八路军军人,要找村长商谈要事,后来才知道,一个是指导员田敬之,一个是副指导员凌庆福,还有杨云生所长。他们带来了上级的选择决定,要在黄安村设立第三所战地医院,自此以后,全村人都顺口叫它“三所医院”。

为什么要选择黄安村建三所医院呢?

当时的指导员拿出三条理由:一是黄安村地处赞皇之西,井陉之南,昔阳、平定、和顺之东,内邱之北,位置特别,运转方便,是一个上下进出枢纽,设立医院,一方面应急处置前方转来的伤病员,另一方面承担各个抗日边区之间的交通联络。二是黄安村四面环山,宁静隐蔽,山大沟深,不易暴露,这样的地理环境对设立战地医院十分适宜。三是黄安村是革命老区,xxxx37年建立党小组,xxxx38年建立党支部,同年成立救国牺牲同盟会。这里的党员立场坚定,干部办事认真,百姓纯朴忠厚,群众基础特别好。著名的“七亘战役”距黄安村只有30多里,当时就是八路军打击日寇的布阵哨口,因此这里是一个可保护、可保密、可依靠的敌后根据地。

根据以上三条理由,军分区决定在黄安村设立战地医院。从xxxx41年初进驻至xxxx45年9月撤离,在这四年多时间里,黄安村与该医院在这个小小的山沟里,演绎了军民抗战的伟大和光荣,留下了许多珍闻史迹。革命将领徐向前、杨秀峰、秦基伟等人都在这里有过短暂停留。

(二)、概况略述

黄安村座落在两条河沟交汇的山梁头,三面环沟,一面连山。山体弯弯曲曲向上延伸十几里,后山宽谷错落,若波起伏;前山玲珑挺秀,逶迤而下;山头与两条河沟的交叉点坦荡开阔,成为黄安村的立庄之地。村两侧的河沟,远看像一双张开的巨臂,势如托举,与横亘在晋冀二省分界岭上,建于南北朝,有1500年历史的“太行山长城”对接。每到汛期山洪暴发时,两沟乱石翻滚,浊浪滔天,一道天然屏障历历在目。村四周峰峦叠嶂、雄奇灵秀相济,气势磅礴,满目苍翠,自古村民居住在这样的环境里,远避战乱,与世无争,甚得其安,生活淡泊而宁静。三所医院的到来,打破了村里的沉静,给习惯于悠然生活的村民带来一阵“噪动不安”。然而黄安村群众并不麻木,共产主义的种子早已在这里生根发芽,在民族存亡的攸关时刻,村民识大体,顾大局,对三所医院的到来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由衷的欢迎。

三所医院是营级建制,有80多名医护人员,平时伤病员一般在几十人至一百人之间,当战场吃紧的时候,有时一拨一拨地送来,又一拨一拨地转走,无以计数。黄安村是个小村子,当时只有50余户,xxxx口人,安置医院这么多人的居住肯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医院需要的住房有所部办公室、司药房、制药房、医疗手术房、伤病房、看护室、伙房,还有购运药品、食品的马匹畜圈以及停尸太平房等,为了防止传染病,还专门固定两个院子为隔离区。解决这么多的房屋,必然要让村民腾出足够的房间。为了把好一点的房子让给医院,村干部挨门挨户挑选,让家家户户老小几代人合并起来,挤到一个房间里居住,还让很多户简单地改修一下畜圈和草棚,搬进去一住就是四年。黄安村地形不平,高低落差较大,为了出进方便,把比较平坦和较为集中的下头街整体让给医院占用,剩下的上头街和边头户由军民混合居住。各家各户把所有的门板、木板、家俱、木块等都拿出来,院内院外支起满满的床铺。有时床铺紧缺不够用,还把男女分开,调整村民和士兵住到一块儿。遇到实在住不下的时候,就上房顶临时搭个简易棚。

三所医院刚刚住进黄安村的时候,条件非常艰苦,到了大冬天士兵们仍然穿着草鞋,身着破旧单薄衣服,每天三顿饭吃的是高粱糊糊,用村民形象的话说:屙在地上的粪便都是一色的红稀汤。面对他们的艰苦生活,村民看在眼里,疼在心上,纷纷拿出自己并不宽裕的衣食送给伤病员,有时医院领导不允许随便收取群众的东西,他们就把衣服里揣的窝窝头,偷偷装进战士们衣袋里。在短短的数月时间,就用他们真挚的爱心温暖了从远方来的“特殊村民”。

(三)、无偿奉献

三所医院到黄安村安营扎寨,吃喝拉撒,生活起居,面临许多困难,那时的条件十分落后,几乎处于半原始状态。没有煤、没有电,烧水煮饭取暖全靠上山打柴;没有机器、没有粮店,运来的原粮只能通过碾磨加工才能食用;没有缝纫、没有洗洁品,衣服被褥破脏后全是手工缝洗;没有公路、没有车辆,接送伤病员只能身背肩抬。这些问题,单靠部队医院无法解决,自然这个重担就落在了黄安村肩上。在此期间,黄安村除了同别村一样完成上级分配的做军鞋、送军粮、出军差、站岗哨等各项支前任务外,还无偿地分担着三所医院的日常生活帮助和日用品供给,甚至把多年积累下的产业都奉献了出来。据老年人回忆,医院的伙房设在村民赵域的院子里,用石头垒起四口大柴锅,灶门又高又大,常年火苗不灭,村民从山上扛回的湿柴木,不用断截就一根一根地穿进火堂里烧掉。前几年人们先砍村前村后的灌木林,后来附近砍不起来了,有些人还砍掉不少村民最珍爱的核桃树、枣树。村东面一道山坡是本村刘氏家族的坟地,几辈人下来育满了郁郁葱葱的菜树。那个地名被村民叫做菜树岭,后来为了保证医院的薪柴,只好忍痛把那片树林砍光,就连树桩也一同挖去。

黄安村两旁的河沟,适宜生长杨柳树,树长的又大又粗,是村民盖房子、置家具的用材林。为了给医院死去的烈士割棺,村里专门指定两个木工,整天在河沟里伐树拉板,几年功夫两道沟的杨柳树便不见了踪影。

那时男人们的主要任务是打柴供灶,接送跑差,女人们的主要任务是碾米磨面、洗涮缝补。当时妇救会工作搞得轰轰烈烈,她们每天从伙房领出原粮,按斤按两分发到妇女手中,然后再把妇女们加工好的米面按斤按两收回。村里共有四盘石碾,九盘石磨,她们把一盘碾和两盘磨编为一个小组,组织妇女开展劳动竞赛。那时,有碾磨的地方常常爆出妇女的欢声笑语,成为村里最热闹的地方。

医院每次征回的军粮,都由村民晾晒水分、扇箥干净后,分户定量储存。为防止日寇扫荡,实行坚壁清野,还得扛到野外淹埋起来。村后有块叫二亩堰的耕地,是埋藏粮食的其中一个地方,在农业合作社前,一口口大坑还保留着,后来才逐步填平。

黄安村水源比较充足,吃水用水不成问题,但是到了冬季,天寒地冻、河水结冰、洗洗涮涮就成了一件困难的事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村民自发到离村300米远的村北头刨开一口温泉,筑成池塘,专供妇女冬季使用。这个池塘的边沿至今还摆放着当年搓洗衣服用过的一排排石块。

医院进村的第二年春季,部队开展“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的大生产运动,一面救死扶伤,一面到山坡上开垦荒地,搞生产自救。因为黄安村石多土少,崎岖陡峭,可利用的30度以下地面已经被村民耕种,战士们只好向高山远坡开发。战士们在初次干农活的时候,肯定不是好把式,村民就手把手教他们怎样翻土、怎么植苗、怎样使用农具。为了让战士们省功省力,他们把自家的镐、锄、镰、斧等拿出来供使用,军民鱼水情深可见一斑。村里传说一个笑话:三所医院的士兵在坡上开荒,刨地时不知道镢头从低处向高处刨,而是从高处向低处埋。遇到一片树林子,怎么也下不了手,半天只刨下个鸡凉窝。现在站在村里仍能看见当年医院垦荒时,在高山远坡上留下的一块块标记。

在三所医院驻扎期间,黄安村遭遇过两次敌情,一次是一九四二年正月十九,一股日军约20余人,从东冶头据点出发,走山路,横穿丁峪沟,准备扫荡黄安村八路军伤病员驻地,当他们深夜走到距黄安村三华里的方台村时,与山头上站岗的我方哨兵接火,日军追赶进村,杀死杀伤村民十多人,造成“方台惨案”。当黄安村得到情报后,干部和群众的第一反应就是立即对伤病员实施转移,他们划整为零,分头行动,组成好几个小分队,在第一时间把上百个伤病员护送进深山,隐蔽在安全地方。日军知道计划已经暴露,又看看黄安村方向的崇山峻岭,不敢贸然进犯,在天亮时仓惶撤走。上世纪八十年代一本《党史文汇》上登载过一篇《一个难忘的小山村》,是时任昔阳县武装部独立营教导员王进录给记者讲述后刊登的,讲的就是这段史实。他那时正在黄安村住院治病,期间边治病边到各村开展工作,那天他正在外村开会,知道了敌人的动向后非常着急,生怕伤病员遭到袭击,设法抄小路赶回黄安村准备营救,到村后一看全村空无一人,感到有些诧异,连忙进山寻找,当他后来了解到全部情况后非常感动,称赞黄安人民是三所医院的保护神。

第二次是xxxx44年夏季某一天,在攻打河北元氏的战斗中,我军俘虏了40多个日伪军,有人叫他们是“皇协军”。连同战场上退下来的一些伤员,一起转送到黄安村。进村的当天夜晚,把这些日伪军关押在赵三毛家的窑洞顶上加层盖起的楼房里,交给几个民兵看守。由于民兵白天去半路上接应俘虏,步行几十里路,身体过度疲劳,加之认为关押的楼房比较安全,有所疏忽,在看守过程中竟睡着了,等他们醒来后,发现日伪军全部逃跑。这个消息一经传出,全村军民十分震惊,在医院田指导员的指挥下,男女老少齐出动,携带着大刀、红樱枪、农具等武器展开搜山追捕。黄安村山壑幽深、地势峻险,这些日伪军人生地疏,择路难逃。他们三五人一伙,四处逃窜,整整转了一夜,也没有走出黄安村范围,第二天在山上又一一被抓获。

另外还有一次,医院驻军韩排长在放探时与一名日军侦察兵相遇,两人抱打在一起,韩排长被日本兵咬去两指,日本兵被韩排长用刀刺伤,押回黄安村,这是黄安村民看到的第一个日本人,愤怒的群众要求医院领导进行严惩,但医院领导反复向群众解释,要优待俘虏,给他吃最好的饭,住最好的房。当时村民很不理解。这件事证实了我党优待俘虏政策的真实性,对后人很有教育意义。

据时任黄安村村长耿明义回忆,当时日寇疯狂扫荡,对我根据地实行烧光、抢光、杀光政策,为了及时掌握敌人动向,上级在多地设立秘密交通站和秘密交通员,其中他就是一名交通站站长,负责领导井陉县南寺掌村、孔氏乡杓铺村和黄安村三个秘密交通员的工作。八路军行军转战,曾几次路经黄安村,其中有两次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一次是初冬的某一天吃过晚饭,突然上千名八路军指战员涌进村里,齐压压的人群一下子挤满了整个村庄。部队首长让交通员找见村干部,说明来意:因行军去向不明,要在黄安村停留几日,需要帮助解决住宿问题。村干部以前从未见过这么多军人,先是一惊,后是畏难,不是不愿意接受,而是村小房少实难安排这么多人住宿。部队首长解释说:部队只在黑夜睡觉时借用一下民房,士兵睡地铺,村民仍睡炕上,帮助提供一些门板、草垫即可。这支队伍在黄安村停留了一星期时间,战士们一直挤在家家户户室内的地铺上过夜,村民让他们换一换地方,到炕上来睡,他们说执行纪律,坚决不肯。在这几天里,村里实行戒严,村民上地干活,必须到耿明义家里开通行证,为了保密,反复审查去向,让人们相互监督,再熟的人见不到通行证一律不准出村,那时的气氛如临大战,心弦绷得紧紧的。

另一次仍是一天夜晚,一支约七八十人的队伍,被日军从赞皇县方向追截来到黄安村。他们进村后叫村干部火速通知家家户户烧开水,让部队稍作休息,不料正在喝水的时候,有人报信,说日军追上来了,赶快转移,顿时全村一阵慌乱。按照地方原来的安排,伤病员转移要一个村一个村接应,传递式送行,结果这次黄安村民兵把伤病员抬到外村,看到沿途几个村的人都跑光了,根本无人接应,他们只好一路追赶,一口气跑了30多里才送到安全地方。回来后有几人累得几天都下不了炕。这次日军追赶到半路,一面受到我军阻截,一面怯惧段岭边境山险,中途退回,黄安村免遭劫难。

当时,黄安村党员干部,全天候服务部队医院,自己的家全然不顾,一心扑在工作上。原村党支部书记刘恕,兼任民兵指导员。他从小练武出身,身体力行,办事干练,多次被县独立营点名到太原、榆次、元氏等地支前参战,其中在解放榆次的一次战斗中,他一人背起一个伤员一路跑步30里转移,曾受到上级嘉奖。在村子里,他为支持和配合战地医院的工作,没白没黑地奉献在第一线,当时,儿子刚满3岁,女儿才出生5个月,战争年代风来雨去,东躲西逃,胆战心惊的妻子终日很难见到丈夫的身影。一次接到日军扫荡的消息,村民和伤病员迅速转移进深山,他的妻子拖儿携女艰难地步在后尘,看到别人的丈夫都能和自己的家人在一起,她却做不到,心中难免产生怨气。到山里后,她好不容易见到丈夫,一股无名火气爆发,连哭带怨撒向丈夫。这时候,做为丈夫本应该宽以安慰,温暖一下妻子的心,但一面是几百号人的转移队伍靠他领队指挥,另一方面妻子的哭叫声怕引起目标暴露,他的第一反映就是狠狠训斥妻子。结果妻子被气昏了头脑,嚷道:“这孩子不是我一个人生的,我也不要了”,就狠狠地把包孩子的背带拉紧,扔在了地上。由于孩子多日来颠簸,已经虚弱不堪,拉紧后的背带窒息了空气,使脆弱的小生命转眼间停止了呼吸。从此,妻子留下了终生悔恨的泪水,直至晚年两口子还常常为失去的女儿拌嘴。

(四)、医院情结

三所医院在黄安村的四年多时间里,与村民患难与共,水乳相融,结下了深厚友谊。他们对村民给予的无偿奉献,心存感激,常常拿出一些零花钱接济困难群众,对村民的看病用药一律免费。由于他们中西医结合,医术高超,药品先进,吸引了本地区的人扶老携幼来看病,黄安村民自然成了亲戚朋友的联络接待人,而医护人员对村民介绍来的外村人一样热情服务,一样免费照顾,让全村人感到很荣幸。

医院领导也十分关心地方工作,积极帮助村干部搞土改和减租减息,成为其它村学习的榜样,他们还组织村民开办学习班,教识字,讲形势,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教育群众提高思想觉悟,树立抗战必胜信念,支前工作搞得有声有色。同时,向村民宣传讲解婚姻法,教育妇女破除封建束缚,实行婚姻自主,其中黄安村的赵爱香、赵黄毛、刘二妮、郝连卫四位姑娘与医院战士结成伉俪。

为了向部队输送新兵,壮大抗战力量,医院领导经常走村串户,帮助地方向群众开展思想动员工作,组织编排救亡文艺宣传活动,鼓励青年积极参军、杀敌雪耻。在他们的鼓励下,老区出现了踴跃报名参军热潮。其中黄安村参加八路军17人,参加地方武装组织和野战部队30多人,牺牲7人。

在当时的战争年代,参军就预示着存在死亡危险,虽然多数人在当时的政治气氛下服从和响应,但内心不免存在抵触和矛盾,医院领导理解地方难处,同情人民疾苦,尽量把工作做的人性化、细致化。比如:黄安村在龄青年刘连寿,被村里定为入伍对象,本人也愿意参军,但他母亲以只有一个儿子为由不同意,村干部做了几天工作,刘连寿与母亲闹翻几次,他母亲就是死活不松口,坚决不让儿子当兵,在村里成了棘手难题。这时田指导员专程到军分区,向上级领导请求给医院增加一名战士,留刘连寿在三所医院参军,化解这个难题。被批准后,刘连寿破格成为一名当兵不离村的八路军战士,二年后医院随军南下,后来他被提升为武汉军区保卫科科长。

还有一件是黄安村烈属刘二毛夫妇,有两个儿子先后阵亡,悲伤的夫妻二人整天嚎啕大哭,饭不思,睡难眠,身子骨刹时垮了下来。医院领导为了安慰他们,连续几天陪着做思想开导工作,让医生拿最好的药品给予治疗。看到他家的房屋又矮又破,就把医院最好的办公室腾出来,让二位老人居住,并反复叮嘱村干部:一定要照顾好烈士家属,把土改出来的最好农田给烈属家庭耕种。医院领导用他们特殊的身份和特殊的工作关系慰籍村民伤痛,帮助村干部化解矛盾,部队与地方之间同舟共济,相辅相成,生动展示了军民一家亲。

六十多年时间过去了,黄安村关于三所医院的故事一直流传不断,其情其景可见一斑。

电 话

医院进村后,带去一部电话。电话线从军分区总部河北方向架山而入,这是黄安村有史以来见到的第一部电话,比解放后本地区按电话要早30年。当时电话机安装在一户屋里,村民叫这个屋为“电话局”。村里的老人不相信木杆上架着一根铁丝能够通话,他们经常几个人来到“电话局”看稀罕。一次医院司务长老于被调走,走后他想起借房东一件东西没有归还,就从调入地打回电话告诉战友代他赔偿,这时候守在电话旁的老人听到了老于的声音,并亲自在电话上对了话,他们才相信了这是事实。

草木灰

当时敌人扫荡封锁,医院一切用品严重短缺,为了洗去衣被上的血迹,医护人员利用草木灰的碱性,当作洗衣粉使用。包括伤员伤口上的包扎布条,都要用草木灰+开水洗涤,起到杀菌起污的功效。

战士缺衣少戴,或衣服破了要缝补,他们利用草木灰的色素做染料,将自己纺织下的粗白布染成八路军军装布色,解决穿衣困难。

医院做饭没有碱面,为了解决面酸问题,他们又用草木灰水,搅拌发酵的面粉蒸干粮,用于调挤伙食。

一家庄

离村5华里,翻过分界岭进入赞皇县地面的深草沟里,孤单单住着一家守山户,其房屋低矮破陋,房顶茅草搭盖,一看便是凄凉苦寒人家。但这户人家却成了黄安村掩护伤病员的落脚点之一。据医院看护班长李秀山讲述,有一次他随伤病员跟踪治疗,那些天连阴下雨,当他来到这个一家庄,一进门看到屋里挤放的担架上面,躺着的伤病员全部用碗扣住了脸,他感到诧异,仔细一看,屋顶到处滴滴哒哒往下漏雨,伤病员既动弹不得,又没有东西遮盖,只好用碗扣住脸,以免滴水溅进眼鼻。他说几十年过去了,每当他想起这个一家庄,碗扣脸的一幕就出现在眼前,成为他一生中最伤感的记忆之一。

集合猪 xxxx42年,医院与各根据地一道,开展大生产运动。开荒种地、养猪喂鸡、纺线织布、炼钢铁、烧木炭等样样都干。有个姓齐的老八路,村里人都叫他老齐,专门负责养猪工作,他养猪不是圈养,而是散养,对猪进行军事化训练,每到喂食的时候,拿起一块破铁皮,边敲边喊“集合啦——,集合啦——”猪立即从四面八方向他跑来,吃完食后自然散去。村里有人也效仿老齐,高喊“集合啦——”刚开始几次,有部分猪响应,但后来猪学会了辨别,除了老齐的声音,谁也不听,——在当时苦难的日子,老齐集合猪成了一段轶闻。打油词 黄安村曾流传这样几句打油词: 大黑小,牛;二黑小,马; 铁小,放探;元来,耍; 铁小,放探没回家 老富来,急得不知道咋 韩排长派兵上山查 铁小带回罐头铁匣匣 这首打油词是描述四个儿童,在山上放哨,远远看见日军过后丢弃的物品和掠夺品,他们就捡了回来。其中哥弟俩赶回一牛一马,后面跟着一个不懂事的玩耍孩子,另一个叫铁小的儿童没有一起回来,他父亲很着急,医院派人帮助寻找,找见后看见他带回一盒日本罐头。这个故事是真人真名真事,当时编的人只是为打趣,刻画老父亲找儿子的着急样子,但他给我们后人留下了一幅少年儿童参加抗日的活生生画面。以上这样的故事,黄安人能够讲出一萝筐,他们对三所医院的情谊,铭刻在心,难以忘怀。解放后村民经常把田指导员、杨所长、凌书记、韩排长、李班长、宋班长、老齐、老孟、老于等名字挂在嘴边,xxxx76唐山大地震,田指导员在唐山市教育局长的岗位上遇难,噩耗传来,村民感到无比悲痛,好一阵子啧啧叹息。

(五)、抗战民歌 医院每天早晨进行集队操训,每次开始和结束都要高唱革命歌曲。士兵和村民经常在街头饭场举办文艺演出,把身边发生的事编成文艺节目,用真人真事宣传教育群众。当时的区公所设在丁峪村,每年区公所都要组织各村到黄安村汇演,向医院慰问,这里尽管是山沟沟,但很热闹、很开心,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把苦和累抛向脑后。一些精彩的节目反复表演,抗日民歌人人会唱,歌声伴随着战斗,充满着乐观主义的气氛,可惜这些反映时代特征的宝贵文化,因时间久远而失传,经抢救收集,只在赵玉会和赵顺喜两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口中,断断续续拼凑出几段唱词: 保证决心杀敌人 坚壁清野要认真 先破坏公路,后填井 将一切用物搬在深山中 遍地即一空 敌人来了感到困难时 我们来袭击,来反攻。七月太阳似火烧 日本进攻卢沟桥 亡我国 灭我种 还有屠杀我同胞 啦倒哨、啦倒哨„„ 快快走 不要向后溜 拿起我们拳头 对着敌人倭寇 狠狠打个够 他们就是阎首 花言巧语蜜灌酒 不要听他们糊瞎奏 一起来奋斗 端起机关枪 杀了鬼子头 希望换来我们自由 啥时候失去了沈阳城 日本人抢占我东三省 依呀嗨„„ 沈阳依然是我们中国地 日本人夺去我们中国人 依呀嗨„„ 左权将军家住湖南醴陵县 他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 为革命赴苏联留学三年 回国后由军长升为参谋长 谁想那五月里东路大扫荡 他不幸牺牲在麻田战场上。列女英雄王善荣 领导一伙妇女兵 出击来到丁峪村 奋勇上阵打日本 亲爱丈夫你是听 你去投军打日本 打死日本再回家呀 安然自在过光景 亲爱丈夫你是听 你去前方打敌人 打走日本再回家呀 你看光荣不光荣 你去参军打日本 三十亩庄稼我养种 家中老母我照应 一切你不要挂念在心中 乔麦花,白咚咚 河东住着日本人 三哥哥参加了八路军 胡儿嗨哟„„ 一心要去打日本 骑白马,挎洋刀 三哥哥吃了八路军的粮 有心回家望一望 胡儿嗨哟„„ 打日本呀顾不上。一月一更哩 月儿正在东 小奴在房中泪盈盈 骂一声蒋中正 民国三二年 住在小村岭 因为抗战把兵征 征走奴俺的郎亲 一月五更哩 月儿正在西 小奴在房中哭声啼 怨一声我自己 一不埋怨天 二不埋怨地 埋怨小奴命不济 生在这个乱时期

(六)、烈士墓地 三所医院驻扎期间,从战场上送来的伤病员,因救治无效死亡,就地埋葬在黄安村的烈士约xxxx人,这些人多是20几岁的年轻士兵,埋葬地名一处叫“长洼”,另一处叫“菜树洼”。据时任黄安村村长耿明义介绍,当时确定烈士墓地的时候,医院领导提出要离村庄近一点,避免山路抬动困难。经村干部商议,就选择村后的第一条沟“长洼”,位置定在沟掌的一片滩地,面积约半亩。仅仅过了几个月时间,这片滩地被占满了,埋了40几人,如再向下游埋,就要侵占农户的耕地。后来村干部又重新选择地点,改到村南的第二条沟,地名叫“菜树洼”。此沟成“Y”字形,一沟分两叉,沟前横流一条小溪,沟里灌木丛林,两条小沟的分叉处,地势开阔,较为平缓,是烈士的集中墓地,在这里埋的烈士比较多,因埋葬时间拉拉断断,坟头排列不规则,土层厚的地方墓堆稠密,土层薄的地方零散,周围附近也有一些分散墓堆,所以埋葬在这里的烈士的准确人数已无法搞清,大约150-180人。当时埋葬行动是由医院军人执行的,每埋葬一名,都要在墓堆上插一块木牌,写清烈士姓名、年龄、籍贯、所在部队。从木牌上的记录看,大多是河南、河北、湖北籍人。其中有一名女战士,村民说长得很漂亮,转移到医院一两天死亡,死后她单独埋葬在一棵黑枣树下。由于黄安村地处省界,抗日根据地的总部设在河北省内,医院直接受河北方领导。抗战胜利后,医院撤离南下。到了建国初,在各地上报抗战情况时,因行政区划跨省的缘故,该医院的情况被搁漏,没有写进地方党史记录,烈士墓也没有列入县级以上保护范围。后来随着时间推移,烈士木牌腐烂,烈士墓堆荒芜。据说该医院撤走后转战南下,在途中遭遇地方反动武装剿灭,除少数几人因工作调动幸免于难外,全部覆没。因此关于这里的烈士情况,没有引起有关部门重视,一直沉默至今。在农业集体化时期,黄安村义务承担着烈士墓的维护,对墓地出现的塌陷或露出的骨骸,村里都要派人复埋,清明节学校还组织学生开展扫墓活动,那时墓地情况大体保护完好。到了土地下放后,村集体也放弃管理,墓群被雨淋水冲、牛羊砸踩,逐渐失去了原貌,现在的墓堆已摊平,但墓地四至村里的老人们还能说得清楚。

(七)、辛酸泪水 三所医院的这段历史,距今已60多年,存有这个记忆的人越来越少,后代们知道的也只是一些模模糊糊的传说和隐隐约约的故事,唯一目击到的两处烈士墓地,被村民指证。但令人遗憾的是,在这里埋葬约xxxx名为国捐躯的烈士,长期以来没人过问、没人寻找、没人祭奠,就如黄安村这段红色经历一样,无人颂扬、无人载册、无人纪念,让全村人总感到有一个未了的心结。黄安村作为一个抗战亲历地,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印记着当年火一般的岁月,老一辈村民为民族解放事业做出贡献的同时,还留下一段难言启口的辛酸泪水。在医院垦荒屯田的大生产运动中,由于过度开垦,水土流失严重,带来了无情的自然惩罚。解放后30年间,黄安村气候变得反复异常,连续多年,春旱夏涝,山洪暴发,泥石流横行,泛滥的水灾一次次践踏村民的房屋、土地。80岁老人赵玉会、耿明礼至今谈起这段往事还心有余悸。他们俩都住在地势较低的下头街,山坡滑下的泥石流,不断堆积在谷口,抬高河道,经常侵袭村庄。当时抵御自然灾害能力非常差,他们又穷家难舍,除把一些家具、粮食搬到居住高的村民院落外,只能侥幸对待,听天由命。每到汛期的时候,男人昼夜轮流蹲守在河岸诚惶诚恐,女人和孩子在家里心神不安。三十年的时间年年都是这样度过。在开展“坚壁清野”的斗争中,村民和部队把所有的粮食埋藏在野外,等到解放战争平息后,才陆陆续续取回。由于这些粮食长期在潮湿的土坑里存放,发生霉烂变质。可那个饥不择食的年代,村民把霉烂变质的粮食,称为“土粮食”,毫不忌讳食用,结果全村人患上了疥疮病,几乎无一家幸免。村民耿六保介绍,他就是其中一名患者。疥疮病奇痒难忍,全身长满水泡。当时医院早已撤离,村民无医可治,病轻的,用土在身上反复搓擦止痒;病重的,只能躺在炕上等死。疥疮病过后,黄安村又出现了一个奇异现象,xxxx49--xxxx51年的二三年内,全村集中出生了13个聋哑痴傻孩子,这种生育现象以前很少见,以后没有出现,为什么在仅有的二三年内生育这么多,当时村民没有意识到食物引起,有人怪罪是风水的原因,现在分析一定是孕妇吃过霉烂变质的粮食,加上传染病、地方病、医疗条件跟不上等因素造成的后果。一个只有xxxx口人的小村子,一下子生育了这么多的智残孩子,无疑给村民背上了罪孽,记得小时候,我们到邻村上学,同学们在打闹时常常戏辱:“黄安村疙台台,生下一群傻孩孩”。在外村人眼里,黄安村满街跑着傻子,衣不遮丑,嗷嗷喊叫,遭人耻笑,气象坏到了极点。可想而知,在这样的状况下,那个姑娘肯嫁给凄楚不堪的傻子家庭,村里村外的姑娘必然像躲避瘟疫一般远离而去。可怜现已60岁左右年龄的那一代人,全村有20多个男性未能成婚,“傻子村”、“光棍村”整整困扰了半个多世纪。好在改革开放后,新的一代后人,为了摆脱悲惨命运,小小年龄就急不可待外出打工,他们在打工中娶妻成家于外,给濒临断绝香火的家庭带来慰藉。现在,每当过年的时候,村里回来的媳妇、孩子,操着各种方言土语,又成为一种新的气象。黄安村由“傻子村”变成“光棍村”,又变成“南腔北调村”,时代的变迁让人意味深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傻子们大部死去,光棍们步入晚年,近年来,随着国家推行一系列惠农政策,残疾人家庭和孤寡老人都享受上低保、五保待遇,在生产上,黄安村立足地域资源优势,漫山遍野种植起密密麻麻的核桃树、板栗树,干果产业成为村民的经济支柱。特别令人振奋的是xxxx1年,昔阳县老区促进发展委员会授予黄安村为“抗日战争杰出贡献村”;3年,昔阳县民政局拔付专款,在“菜树洼”烈士墓地,建起“黄安战地医院抗日烈士纪念亭”,黄安村渐渐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在此,呼吁社会各界,要更加关切老区人民,对这里的红色资源进行抢救性保护,教育后人以史为鉴,传承光荣,强我中华,勿忘雪耻。

第二篇:抗战胜利70周年征文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

2015年9月3日,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70年前那场决定世界前途命运的伟大胜利,永远铭记在所有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民心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全体同胞团结奋斗的结果,也是中国人民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人民并肩战斗的结果。对于现在处于和平时期的青少年,对于正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同胞们,千万不要忘记70年前的那段耻辱!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在北京西南的卢沟桥附近,以军事演习为名,突然向当地中国驻军第29军发动进攻,第29军士兵奋起抵抗,从此,拉开了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序幕。经过了一年又一年的浴血奋战,1945年8月12日,日本终于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3日,正式在投降书上签了字。从此,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在八年的抗日战争中,无论是在淞沪会战、武汉会战、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台儿庄战役,还是百团大战中,有无数的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他们是抗战中最伟大的英雄!例如,“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这首歌唱王二小放牛郎的叙事民歌,不知传唱了多少年,至今仍然经久不衰,里面的抗日小英雄王二小是我们千千万万少年儿童心目中的小英雄;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英雄事迹传遍了大江南北,他的名字永垂不朽;在河北省易县狼牙山战斗中,英勇抗击日伪军的五位八路军英雄:“狼牙山五壮士”,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气壮山河的壮烈诗篇;还有东北抗日联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达十四年的艰苦斗争,牵制七十六万日军,消灭日本关东军十八万,表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英勇不屈的精神,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他们可歌可泣、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是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宁死不屈精神的集中体现。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全国人民在习主席为首的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万众一心,共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希望通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参观、讲解、阅兵、网上祭英烈、征文比赛、歌咏比赛、公益观影等各种纪念活动,达到”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开创未来“的目的。同时通过举办各种纪念活动,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避免历史悲剧重演,共同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首先,为缅怀抗战先烈的光辉业绩,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激发广大学生奋发成才、报效祖国的热情,我们广大学生要缅怀历史,利用暑期多听抗战老兵给我们现在的青少年朋友讲述哪些鲜为人知的惨烈故事。例如,1937年12月13日,南京城沦陷。30万以上中国人被俘军民被惨杀。日军在疯狂杀戮的同时,还大肆奸淫妇女,进行大规模的抢劫、焚烧和破坏。其手段之残忍,行为之野蛮,令人发指,这就是骇人惊闻的“南京大屠杀”。从1939年秋开始,日本军国主义又继续在中国大地上横行霸道,无恶不作,所到之处都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等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同时还大肆奸淫妇女,肆无忌惮地欺负和蹂躏中国人民,这段血腥的历史是现代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是每个中国人都不该遗忘的耻辱。我们每个青少年一定要做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痛定思痛,奋勇前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遥想当年,祖国那积贫积弱的时代,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肆意践踏我国大好河山,置我同胞于苦难,丧心病狂的杀戮掠夺,对中国人民犯下了令人发指的滔天大罪。一边是战争狂人冷气阴森的狞笑,一边是国土沦丧、满目疮痍、血流成河。处处燃烧着战火,人民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在南京大屠杀时,敌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对手无寸铁的南京人民进行屠杀,使三十万中国同胞含冤而死„„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中华民族存亡的非常时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多少热血儿女毅然奔赴抗日前线,加入救亡图存的行列,他们为赶走日本鬼子,求得民族的解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在枪林弹雨中写就了他们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的人生篇章。

今天,我们纪念这场伟大的胜利,就是要永远铭记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无辜死难同胞;永远铭记在抗日战争中英勇战斗、为国捐躯的烈士;永远铭记参加抗日战争的老战士、爱国人士、抗日将领;永远铭记为抗战胜利建立了功勋的海内外中华儿女;永远铭记支援和帮助了中国抗战的外国政府和国际友人。铭记他们的浴血奋战,铭记他们的聪明与智慧,铭记他们的大公无私,铭记他们的深深爱国情。

历史无言,精神不朽。我以我最深最真的笔触,走过时间的沧桑,空间的辽阔。我想令人们回忆起70多年前那场悲壮激越、一寸河山一寸血的反法西斯斗争;我想揭示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一个国家和民族所迸发出的神奇力量。我们纪念这场战争,不是为了仇恨,而是着眼于未来。历史是不能忘记的,忘记意味着背叛。这段历史,本应渗入我们的血脉,合成在我们的dna中,成为子孙后代与生俱来的记忆。就像一个永远醒着的伤口,以一种永远无法回避的痛楚,时时提醒我们落后就要挨打,中华当自强!

回顾中国人民抗战史实和整个中国近现代历史,放眼当今世界现实,我们更深切地认识到,只有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增强,中国人才会有尊严,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能为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做出贡献。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弘扬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是实现我们发展目标的可靠保障,也是我们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根本意义之所在。“知耻而后勇。”牢记历史,勿忘国耻,才能从内心深处激发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才能高奏爱国主义的时代主旋律,不断激发奋发图强的精神动力。

65个春夏秋冬,由此而激发出的爱国主义热情在神州大地上激荡,在华夏儿女心中涌流。“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当前,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都应为了实现中华民族复兴这个大局,把满腔爱国之情化为发愤学习之动力,热忱报国之行动。

第三篇:抗战胜利70周年征文

纪念伟大的民族胜利,传承不屈的民族精神

时间如白驹过隙。距离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已经70年了。整整70年,中国这片古老的东方土地上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追思70年前的日子,是所有中国人民都不愿提及的一段苦难,然而,正如国防大学教授金一南所讲的那样,苦难有时候也许正是辉煌。

是的,70年前的今天,中国以牺牲3500万人口的巨大代价换来了日本侵略者规规矩矩的坐到了桌子上来,向世界宣告投降。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将中国拖入了一个苦难的深渊,一个地狱的深渊,一个不堪回忆的深渊。作为后来人的我们,站在历史的门槛上,回望这段历史,纪念这次胜利,不禁感慨万千,泪流满面。但是正如习近平同志讲的那样,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今天我们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更应该铭记和传承的是那段中国人民英勇抗争史诗中凝聚和传承下来的民族精神。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我时时在心里叩问。有些精神,你很难用言语总结,但是他就是有一种力量让你我热泪盈眶,充满力量。是的,这是一种磅礴的力量。抗日战争,那雄伟瑰丽的抗争图景,每当展开之时,总像积蓄已久的瀑布,直下银河冲入九天。无论是在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无论是国民党军还是八路军、新四军,无论是军人战士还是普通百姓,都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妆点了每一寸山河每一分土地。一次次会战、一次次冲锋、一次次围城、一次次呐喊、一次次奇袭,一次次浴血奋战、一次次同归于尽、一次次弹尽粮绝、一次次英勇牺牲。在为民族独立而进行的艰苦卓绝斗争中牺牲的,有数以百计的将军,更有数以万计的黎民百姓。还记得吗?在异国他乡,在71年前的缅甸野人山山区丛林,面对日军的追击堵截,一支英雄的部队,国民革命军陆军第200师官兵在师长戴安澜的带领下,跋山涉水,艰苦奋战,最终戴师长在突围中不幸腹部中弹,壮烈殉国。他在写给自己妻子的遗书中写道: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为国家战死沙场是一件极为荣耀的事,这就是中国军人的不朽的铮铮铁骨。当满是血迹的灵衣覆盖着戴安澜师长的遗体到达昆明时,数十万百姓自发在街道两旁躬身迎接,迎接自己的英雄回家。毛泽东同志听闻戴师长殉国的消息后,亲笔为他写诗,“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周恩来为他题写挽词:黄埔之英,民族之雄。像戴安澜一样牺牲在战争前线的还有很多很多,不仅有国民党的将军,更有我共产党的英雄。天才的战术大师左权将军,在抗击数倍于自己的日军进攻中,为了保护八路军总部机关成功转移,不幸牺牲,甚至都没来得及留下一句话。那些为了国家民族未来,远赴异国他乡的远征军将士更是所有中国抗战军人的光辉代表。缅甸野人山,留下了多少英灵的尸骨,后有追兵,前无去路。有的部队为了成功突围,不得不把老弱伤残的战士留了下来,让他们自力更生,听天由命。有些战士面对敌人的包围堵截,坚决不投降,最终选择集体自焚,英勇牺牲。几十人啊,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在离祖国仅仅几十公里的边境上,销毁了一切武器车辆后,浇满汽油,向自己点火,将自己对祖国对人民的忠诚化作了那熊熊燃烧的大火,化作了那他们身体凝聚而成的一缕缕青烟,飘也要飘会家园的上空。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不正是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最好诠释吗?这不正是中华民族头可断而身不可屈,命可无而气不可绝的精神的最有力注脚吗?正是这种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支撑起了这个民族在一次次苦难、一回回屈辱中奋起抗争,永不言败。正如习近平主席讲的那样,正是这种精神,激励了全体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共御外侮,为民族而战,为祖国而战,为尊严而战,汇聚起气势磅礴的力量;正是这种精神,激励了中国人民抱定了“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的决心,抱定了血战到底、抗战到底的信念,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主义篇章;正是这种精神,激励了中华民族有了同侵略者血战到底的气概,有了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了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今年,正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之年,国内利益调整、矛盾凸显,外部环境表面平静、暗流汹涌。正如国歌提醒国人的那句真言一样,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面对改革阻力、面对矛盾困难,每一名中华儿女,都应该传承起抗日战争中英雄前辈们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质,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勤勉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我想,这应当是我们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应有之义。

第四篇:抗战胜利70周年征文

抗战胜利70周年征文

抗战胜利70周年征文

1943年,日寇因中途岛海战惨败,太平洋海上交通线受到严重威胁,日寇为挽救其不利态势,1944年初开始从东北、华北抽调5个师团、5个旅团约20余万兵力,分三路向豫中进攻,目标为打通平汉线南段,企图打通大陆交通线,以补救海运困难。国民政府军在数量上虽占优势,但综合战力远低于日寇,而且为了准备滇缅反攻的需要,国民政府把大量美援投入西线战场,无力阻挡日寇对我国内陆的狂轰滥炸,烧杀掠抢。国军节节败退,一溃千里。

在此国家危难之际,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奋起抗战,主动出击,开始对日军发起全面反攻。八路军晋冀鲁豫军区发起林南战役告捷后的1944年春天,为了扩大整个豫北解放区,我主力侦察部队曾在豫北发生过一起震惊晋冀鲁豫解放区的“秀才庄48名八路军武工队惨遭日军杀害事件”。

这是一支系八路军晋冀鲁豫军区太行七分区抽调的由48名八路军武工队员组成的侦察队,是由七分区一、三团和辉县、林县大队抽调的连排骨干和部分抗大分校学员组成,是一支活跃在新辉获汲游击区的主力武工队,队员均为七分区守队随时补充各支队缺员的后备干部,曾都是(1942年7月从129师抗大六分校毕业由5分区来的)抗大分校毕业学员,祖籍多是河北省人,也有河南新乡、辉县和林县人。他们不仅有文化,而且政治素质高,战斗力也很强,是专为开辟豫北敌后抗日根据地而组建的,正式建队于1943年林南战役胜利后。

为了有效消灭敌人,武工队经过集训后,七分区司令皮定均给这支侦察队亲自下达任务:一是到新乡、辉县、获嘉一带侦察敌情,摸清地形,牵制敌人,发动群众,为解放整个豫北地区做前期准备;二是要捉拿日军俘虏,以提口供,并搞回几挺歪把子机枪。之前,皮定均司令获悉获嘉县冯庄有汉奸领着日本鬼子在大新庄一带,大搞清野挖地三尺,当地百姓民不聊生,皮司令交给侦察队的另一任务就是前去铲除汉奸。

48名武工队侦察员在指导员兼队长雷泽民、副队长田玉山的率领下,奉命从林县出发,经辉县薄壁、吴村直驱南下,在狮子营、获嘉、大召营、娄村、合河一带昼伏夜行,沿途侦察。于3月28日(农历三月初五)黎明带着缴获的日军歪把子机枪,押解着获嘉大位庄伪保长和抓获的两个皇协军军官,从村西头进入新乡秀才庄(时属辉县),雷队长头戴礼帽,身穿尼子大衣,队员大多头裹羊肚毛巾,腰带紧束着棉衣。秀才庄村东西狭长三华里,村中一条弯曲不宽的主街,武工队进村在街上碰见村民耿长府,由耿作向导,带领武工队先是进了村中常备队大院,后又找到伪保长魏化明家(魏化明是原辉县反动县长关朝彦旧役,伙同其妹夫联庄会反动会长于作乾借鬼子之手专门与共产党八路军作对的大汉奸),魏佯装跟武工队员一起到村常备队队部附近的梁太山饭馆去派饭。私下让梁太山趁机去找其子魏文轩,就说是“有一支人马掂着枪,把你爹给弄走了”。魏文轩急忙找到联庄会会长于作乾串通,又绕道联络后大庙的伪自卫团。

武工队进驻常备队队部大院后,由于连日行军侦察,饥饿疲惫的队员们利用梁太山为侦察队备饭的间隙稍作休整,为了安全,雷队长带领一名队员,到常备队院门外向西几步路转向北边的一条胡同设岗放哨。后大庙就在这条胡同的北头,雷泽民和放哨的队员向北刚走出20多米远,伪自卫团在后大庙集结的自卫团丁,趁着蒙蒙天亮向常备队大院赶来,雷队长隐约看到对方一伙人持枪逐步逼近,便抢先问道:“哪一部分?”对方回问:“你是哪一部分?”话音未落,刽子手魏贤珠“砰!”的一声枪响,把我放哨的武工队员打死在胡同东侧的井台旁。雷队长一看情况危急,靠着墙边,边打边撤,自卫团由北向南紧追不放。大院内的侦察队员听到枪声,立即冲出常备队大院。当时,日伪要求家庭条件宽裕的庄户都要买枪,秀才庄村大人多,地主联庄会已有百多支抢,听到枪响,村内到处放枪,常备队已和自卫团200余人联合起来从西北面向我侦察队逼近,雷队长指挥着侦察队向东突围。突围到村东边时侦察队发现,追上来的反动武装中参杂有手无寸铁的百姓,雷队长担心会伤及无辜,下令不准机枪手射击,撤至村东头发现村的外围四面全是水沟稻田,极不利于突围。雷队长决定做联庄会的工作,想通过政治攻势说服对方,并解释说:‘我们是抗日的八路军,是执行任务路过这里,只打鬼子抓汉奸,我们都是中国人,都应一致对外抗击日寇,不应发生误会冲突’,希望联庄会及地方武装不要动武。岂料魏化明和于作乾一伙却恶狠狠地说:‘你们被捕了,明天就押送你们到辉县呈交给皇军处置’。

那时秀才庄村地处敌我拉锯战的边缘,向西是八路军经常活动的区域,往东三华里块村营村驻扎着日伪军一个团,东南是五条河流汇集处,遍地是水,当时又值浇麦季节无路可行。村东北角的东孟庄是土匪头何怀仁的驻地,听到秀才庄枪声,与秀才庄联庄会联合阻截。侦察队只能向东南方突围,可东南方被水阻断,一边突围一边分两头和敌人进行战斗的47位武工队员,由于寡不敌众,突围至秀才庄村东南谷河窝三面临水的一块稻田里全部被捕。

武工队员被押解回村时,武工队卫生员周太生被大街路边围观的村民韩国林(后追认为烈士)乘人不备拉出人群,化妆护送一路向西逃出了魔掌,随后,韩国林也向西躲难逃出秀才庄参加了革命。

秀才庄村的地下联络站(点)得知武工队被捕的消息后,火速派人上(太行)山给八路军报信。消息传到太行七分区后,辉获新汲中心地县委朱亮(下葬于龙居山)、米光华(时任敌工队队长,新乡人)同志和蔡金生营长商量后决定,先让侦查员郜国武同志火速前去找秀才庄东边大块村的林保长(地下共产党员)组织营救。林保长向郜国武介绍了情况说,我们得知消息就马上组织人员将两挺机枪架在了大块村的寨墙上,以接应武工队向东往大块村方向突围时用机关枪掩护其撤退,但始终未见武工队过来。后来有传言说卫生员周太生是奸细,郜国武通过其它方式找到他了解当时武工队突围过程,他和大块村林保长讲的情况基本吻合。郜国武弄清情况,并得知武工队已被押往辉县准备交给驻新乡日军,立马回山向米光华等领导作了汇报,随即制定了营救方案。

被捕的武工队侦察员押回村常备队大院东屋后,反动派对队员逐个搜身,从武工队员身上搜出的冀票(解放区流通货币),证实了武工队的身份是八路军。村民们知道八路军是为咱穷人打天下的军队,强烈要求释放,可急于邀功请赏的反动武装手里有枪,权重势大,最终还是被鬼子用两辆军车,将46名武工队员连同武工队抓获的伪保长和皇协军一同押往辉县,关押在辉县南关文昌阁鬼子营地,即所谓的“红部”。入狱后,武工队侦察员们机智地销毁了文件,冀钞,磨毁了手章,在狱中的十来天里,面对敌人的酷刑审讯和利诱逼供,侦察员正气凛然,毫无惧色,表现了共产党人的高尚气节和英雄气慨。据当时与侦察队员同关在牢房里的辉县东辛庄一农民回忆:这些八路军在狱中沉着坚强,有几人被毒刑拷打、折磨的难以支撑身体,还躺着高唱八路军军歌。此次事件,我48名八路军武工队员当场牺牲1人,被救1人,被捕46人;抢走机枪1挺,步枪23支,手枪12支,曲枪(搉枪)12支。1944年4月7日(农历三月十五),由大汉奸辉县伪县长李怀仁亲自带车,将被捕的武工队员从辉县押送至新乡日军总部时,害怕八路军中途劫持囚车,凶残的敌人在押解途经陈堡(辉县与新乡交界处村庄,属新乡)北堤河旁,将押解的44名武工队侦察员用刺刀戳死,强迫当地百姓在路东河沟里挖了个大坑,把惨遭杀害的武工队员深埋于河底。数日后又将另两名武工队员惨害于辉县南关文昌阁。这些同志临刑前痛斥敌人“汉奸,卖国贼”,高呼“共产党万岁!抗日必胜”等口号,吓得刽子手们胆魂俱裂。

47烈士集体殉难的悲讯,传遍了整个晋冀鲁豫军区(八路军《129师抗日战史资料选编第三卷》中如实作有记载)。从前往营救未遂的同志那里得知47名武工队员全体牺牲的消息时,震怒了当时豫北赫赫有名的皮定均司令,皮司令亲临事发地,决心‘血洗秀才庄’,直到后来率领部队南下建立豫西支队(1944年9月21日),行军至黄河北岸时,他还面北勒马,鸣枪发誓:烈士之仇一定要报。1953年在朝鲜战场上,皮定均司令员巧遇原太行军区的几位同志(祖国赴朝鲜战场慰问团成员)。战友重逢,叙谈往昔,皮定均司令员第一件事就问:“1944年秀才庄事件搞清楚了吗?凶手法办了没有?”当他听说杀我八路军侦查员的主犯魏化明、于作乾等凶手已被镇压,烈属都给了优抚照顾,脸上露出了快慰的笑容。

1964年10月,新乡县组织民兵兴修陈堡北堤河谷的水利工程时,发现了44具遗骸,新乡地委司法部门找到郜国武调查取证,他实事求是地出具了证明。经考证同时挖出的纽扣、手章、皮带扣等物,确系武工队侦察员所用之物,二十多年前我抗日太行七分区侦察队47烈士殉难惨案终于真相大白!解放后,在郜国武及其战友的努力下,秀才庄47位遇难武工队员被国家追认为“革命烈士”。

为告慰九泉之下的英烈,经省、地、市有关部门认真筹备,1965年4月5日(清明)将47位烈士的忠骨迁葬于新乡烈士陵园,在公墓的左侧落成合葬台一座,建造了陵园中最大的陵墓并尊立了47烈士纪念碑,安葬时,举行了有党、政、军社会各界参加的隆重葬礼。

解放后,深切缅怀英烈的秀才庄人从不忘过去,激励后人的角度,多次申请在事发地修建48八路军英雄纪念碑或英雄纪念馆事宜,种种原因未能如愿。建议政府有关部门慎重考虑秀才庄人的请求和愿望,尽早了却当地人民群众对八路军武工队员遇难后的深切怀念之情,以给后人深受革命传统教育留下永久性的纪念标识或场所。

第五篇:抗战胜利70周年征文1000字

抗战胜利70周年征文1000字

今天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这一天,是人类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纪念日,也是值得中华民族永远铭记的纪念日。

发生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同人类文明的凶残敌人法西斯进行的一场殊死搏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70年前那场决定世界命运前途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转折点。正是在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今天,我们纪念这场伟大的胜利,就是要永远铭记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无辜死难同胞;永远铭记在抗日战争中英勇战斗、为国捐躯的烈士;永远铭记参加抗日战争的老战士、爱国人士、抗日将领;永远铭记为抗战胜利建立了功勋的海内外中华儿女;永远铭记支援和帮助了中国抗战的外国政府和国际友人。铭记这段历史,是因为它的悲壮惨烈与不屈抗争应该成为民族的集体记忆,更是希望从中汲取智慧启迪,获得开创未来的现实力量。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救亡图存、实现民族解放的核心力量。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和1937年的“七七事变”,把中华民族推到了亡国灭种的边缘。在民族存亡的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吹响了抗击外敌的第一声号角。在那场威武雄壮的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以自己的坚定意志和模范行动,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人民之所以创造了弱国战胜强国的伟大奇迹,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共产党代表全中国人民的意志,领导和推动了伟大的抗日战争,以自己最富于牺牲精神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对于广大青少年来讲,必须牢固树立国耻的意义、忧虑意识和危机意识。一个国家对自己民族遭受的耻辱,往往比得到荣誉更能刻骨铭心。而建立在爱国主义基础上的忧虑意识,更是当代青少年建功立业的现实压力和动力!目前一个不忘国耻而愤然前行、充满忧患意识而始终居安思危的民族,才能成为一个伟大的民族。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在伟大祖国通往现实化的不平坦的征途上,我们广大青少年理应警钟长鸣,勿忘国耻,具有危机感和忧患意识,变压力为动力,把爱国精神和国耻危机转变为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

下载最新抗战胜利70周年征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最新抗战胜利70周年征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抗战胜利70周年征文1500

    抗战胜利70周年征文1500 今天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这一天,是人类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纪念日,也是值得中华民......

    抗战胜利70周年征文800

    抗战胜利70周年征文800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作文一 战争给我们留下了惨痛的记忆,也留下了英雄,为了正义与和平而献身的 英雄。我们不能忘记战争,不能忘记死亡与毁灭,更不能忘记......

    抗战胜利70周年征文八

    抗战胜利70周年征文八 1945年9月2日,参加对日作战的同盟国代表接受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在停泊于日本东京湾的美军军舰“密苏里”号上举行。日本代表在无条件投降书上签字,中、美......

    抗战胜利70周年征文400字

    抗战胜利70周年征文400字 对于现在处于和平时期的我们,对于正在纪念抗战胜利的我们,千万不要忘记70年前的那段耻辱!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在中国共产党倡......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征文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征文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征文 没有强大的国防,就没有国家的尊严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 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了卢沟桥事变,中国抗战全面爆发。在这样积贫积......

    抗战胜利70周年征文 800字

    抗战胜利70周年征文 800字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她携着尘土,踏着泥泞,一路上经过亿万儿女的血汗的洗礼,但她何曾轻言放弃!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和打击,在她心里永......

    抗战胜利70周年征文1500字

    抗战胜利70周年征文1500字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全世界展开了声势浩大的隆重纪念活动。中共中央也专门发出通知,对这一上个世纪最重大......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征文

    【小学生抗战70周年作文:篇一】 70年前,我们经历了各种耻辱,然后站起来当家作主。虽然我们生活在幸福和平的年代,但是,国耻永不能忘。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