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孟津县朝阳镇姚凹村党总支书记姚志学事迹材料
“河南省创先争优党员之星” 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材料
在基层实现价值 用行动诠释责任
——记孟津县朝阳镇姚凹村党总支部书记姚志学同志
(2011年3月17日)
60来岁,黑黝黝的脸,微微驼的背,话语不多,大多时间都在埋头沉思。他,就是每天休息时间不足5小时,累了就喝一包头疼粉,工作起来不要命,连续多年被评为县优秀共产党员,2009年被评为“河南省劳动模范”的孟津县朝阳镇姚凹村党总支部书记、洛阳雪云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姚志学。
敢于担当,危难之时勇挑担
1984年,借助改革开放的春风,头脑灵活的党员姚志学动员17户群众,集资3万元创办了姚凹村面粉厂。创业初始,困难重重。没有流动资金,他就把自家和兄弟家的小麦拉到厂里作流动资金。无生产技术,自己钻到车间对照资料摸索经验。没有市场,他带领大伙跑村转乡换面粉。无数个起五更爬半夜,终于使面粉厂站稳了脚跟。1996年他对面粉厂进行了改制,组建了洛阳市雪云食品有限公司。在发展面粉厂的同时,他认准油料加工也是一条很有前途的发展路子,筹资170万元建起了孟津县第一家食用油脂企业——孟津县食用油脂厂。
—1—
然而在企业壮大的同时,姚凹村却因多年来累积的宗族、家族矛盾,随着小浪底移民调地、土地延包和村委换届于1998年爆发了起来,随后发生了群体殴斗、阻碍交通等恶性事件。一个全县有名的“十强村”、“小康村”和“稳定村”乱了。当时,镇党委主要领导找姚志学谈话,让他把姚凹村的烂摊子撑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思想斗争,在家人和亲朋好友的坚决反对下,在众人的疑惑和不解中,姚志学担任了姚凹这个当时被称为“孟津第一乱”的村的党支部书记。
严于律己,积极践诺做表率
十几年的经验告诉姚志学,作为村级组织,不光要抓好经济建设,还要下大力气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最终以党员的先进性带动姚凹村的全面发展。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姚志学在村中开展了“五个表率”承诺活动,要求姚凹村所有有能力的共产党员,围绕作“自觉学习的表率、爱岗敬业的表率、服务群众的表率、遵纪守法的表率、弘扬正气的表率”,结合岗位职责和自身情况作出承诺,每年至少办一件实事。2011年姚凹村40余名党员共承诺实事56件,其中姚志学一人承诺实事6件。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通过积极践诺,姚凹村全体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和政治素质明显提高,在发展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自觉意识明显增强。
任劳任怨,一心一意促和谐
姚志学经常讲:“带着感情深入村民是做好工作的前提,—2—
带着责任解决村民的现实问题才是做好工作的关键。”只有用真心,动真情,办实事,求实效才能让群众满意,才能体现一名共产党员的价值。
以前,姚凹村实行的群众免费吃用水制度,本来是件好事,但村干部得到的却是两种不同的埋怨:一方面,部分群众吃用不说,还无节制在浇地,乱流乱放,不爱惜。不但多吃、多占,还瞒怨村干部管理不善,另一方面,部分群众因居住地势较高,水压较小,成天闹水荒,埋怨村干部不管、不问、看不见。针对这种情况,姚志学多次组织召开村“两委会”,商议决定,虽然村里比较富裕,但是吃水浪费严重,又花钱又落瞒怨。通过耐心细致的规划,村里拿出了改革方案。实行了“村里每人每月补贴一吨水,群众多用自己负担,讲求节约,杜绝浪费”的用水制度。并将限量用水后的节省费用用于改造水路,架设供水管。这样一来,群众注意节约用水了,因管道问题吃不到水的问题解决了,群众说:“村里有老姚管事,我们真放心。”
随着党的富民政策的深入,姚凹村大多数群众都走上了致富的道路。到2010年底,姚凹全村外出经商的有120余家,自办企业的有20余家,全村拥有家庭轿车100多辆。然而在大部分群众富裕的同时,村中仍有36户因痴呆憨傻、大病大灾等因素造成的贫困户。利用春节的时间,姚志学带领返乡的企业厂长(经理)挨家挨户到这些贫困户家里感受生活,并带头捐款2000元,各企业厂长(经理)也纷纷解囊,捐款11000元,成立了“姚凹村扶贫救困基金会”,定
—3—
期为贫困户发放救济金。同时,村两委制定了扶贫帮困计划,明确提出“小康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
脚踏实地,呕心沥血谋发展
姚凹村的昨天让人觉着比较辉煌,但姚志学每天思考的是姚凹村的明天会是什么样。姚凹村经济基础不错,发展形势很好,关键是要解决好持续发展的问题。姚志学在带领两委一班人致力于全村干部思想解放,转变观念的同时,注意到,近年来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建新宅、弃老宅在农村比较严重,造成了大量土地闲臵。他带领村两委认真研究后大胆确立了“大力开展老宅还耕,打破组与组界限,集中建设新型住宅社区”的新农村建设思路,冲破种种阻力,在洛孟路西侧,调出50亩耕地,高起点建设新型社区。
为把好事办好,老姚可没少费心思:一是超前设计。专门聘请市规划设计院进行规划设计,做到了“两个统一”:一是公寓城市化与贮藏间农村化的统一;二是小区服务城市化与农村化的统一,小区建有花坛,并安装了路灯、健身器材等设施以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小区内还有超市、农资服务部、电信销售服务部等以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要。三是降低成本,2006至2010年的4期各2幢楼房的均价分别在450元、480元、550元、580元、780元/平方米左右,基本符合大部分群众的购买能力。四是保证质量。在住房建设施工中,成立了由村组干部、党员、群众代表、住户代表组成的质量监督组,对建筑材料的购进、地基的开挖、砖墙的修砌、灰板的铺设等每一道工序严格监督把关,确保
—4—
了工程质量。
通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一是节约了宝贵的土地资源。姚凹新型农村社区占地50余亩,可入住360户,比常规的建宅基地可节约土地200亩。二是节约了公共服务设施投资。提高了公共资源的利用率,比单门独户建宅基地更能凸显道路、路灯、广场等各类公共设施的综合利用率。三是符合了在外人员的期盼,起到了筑巢引凤的作用。姚凹村新型社区从2006年开始建设,经过四年建设,全村已建成占地50亩、楼高5层的农民公寓12幢,满足360户农民居住的需要,入住率达90%以上,入住农户占全村总户数的35%。下一步,姚凹村计划三年内在已建成的小区西面再建设20幢住宅楼,幼儿园1座、2000平方米超市1座,入住600户,保证全村群众都能入住,同时面向周边村吸引群众入住,形成中心社区。如今在姚志学的带领下,姚凹村作为孟津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一面旗臶,得到了上级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群众们的交口称赞。
烈士暮年,壮志不移;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十几年的农村工作,让姚志学对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有了更加厚重的理解,对村民有了更加深厚的感情。在他的心里,共产党员永远都是为百姓服务的,百姓永远都是第一位的。面对新的历史机遇,姚志学决心带领全村干群全面推进姚凹村的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的建设,使的姚凹的明天更美好。
—5—
第二篇:石坝村党总支书记姚爱辅先进事迹
致富不忘乡邻
——石坝村党总支书记姚爱辅先进事迹
他有一张质朴的脸,无论何时他总是把微笑挂在脸上,在人生48岁的旅程中通过打拼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农民企业家,他就是如今石坝村党总支书记、主任一肩挑的姚爱辅同志,在搞好党对农村各项方针政策宣传的同时,积极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坚持学习党的理论,认真贯彻落实执行党和国家富农、惠农和助农政策。在他的带领下,该村先后获得了“滁州市新农村建设先进示范村”、“明光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明光市计划生育先进示范村”等多项荣誉称号。
一是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积极抓好村级经济的发展。
2008年石坝村由原石坝村、东联村、黄郢村合并而成,并村后,村集体经济较为薄弱,矛盾重重。在进村工作不到三年的时间里,他秉着不干便罢,要干必须干好,必须做到认真负责、严格自律,全心全意为群众着想的理念。带领村两委班子从“加强组织、发展经济、富裕农民”为着手点,完善各项制度,凡是涉及村里的政务、财务、大事、小事都要召开班子会,充分发扬民主,统一思想认识,形成一致意见,增强了村务管理的规范性和公开化。他还要求支部一班人,团结合作,兢兢业业干事,堂堂正正做人。在涉及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他都亲力亲为主动化解矛盾,处理问题,从而推动了村里各项工作顺利开展。通过努力,村集体经济有了明显的改观,2010年年底村集体可用资金达到37万元。同时他充分利用石坝村是街道村和309省道穿村而过这一区位优势,抓住经济发展特色,与村
两委一起制定了“商贸强村”的战略。鼓励并组织村民从事商品零售业、服装来料加工业和瓜子生产等商业活动。目前,该村拥有服装加工厂8家,瓜子相关产业5家,新增商品零售业41家。为了提高本地农副产品的知名度,树立自己的品牌,更好地拓展销路,他把石坝镇的黑瓜子炒货集中联营,注册为九香食品,与上海的商家密切合作,很快打开了外销市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收益。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5700元,远远高于本镇其他村。
二是努力为群众办好事实事,做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姚爱辅同志有自己的餐饮事业,通过自己的打拼,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但该同志始终牢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职责,自己富了也要把乡亲们带上致富路。有了这个信念,他将餐饮事业全部交给妻子打理,毅然当起了石坝村建设的领头雁。2008年上任伊始,他和村两委一班人认真谋划,在石坝镇东大街兴建了5.7万平方米、配套齐全的新农村示范小区,推进了全村乃至全镇新农村示范区建设步伐,改变了农村的面貌。同时,他抓住移民项目资金和农业示范区建设配套资金立项的有利时机,积极筹措资金,加快道路、塘坝、渠道等基础设施的整治维修工作。仅在2010创先争优活动期间,该村就完成公益性事业16件,共投入资金1178534元。其中总投资达投资50余万元,建筑面积530余平方米的活动室的投入使用,使该村村两委办公有场所,党员活动有阵地,也为明光市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开了个好头。
三是加强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农民增收。
为了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他引导农民扩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他依靠本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且水源充足,选定了适合发展的蔬菜产业。起初他自己出资,与选聘的大学生村官一道,挑选本地有经济头脑、有市场经验的农民进行培训。为了降低市场风险,他带领党员干部多次到周边县市实地考察,引进推广优质蔬菜品种,为了打开市场销路,他东奔西走跑客户,目前投资近5万元占地20亩的石坝村基地年收益在20余万元,仅此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近400元。
姚爱辅坚持“以民为本,带富一方”的理念,不断更新思想,改革创新,带动了本地经济的发展,在全民奔小康的道路上,他依然还在不懈的努力着。
第三篇:【7】【党旗飘扬】记全国十八大代表、朝阳镇前泊林子村党总支书记赵淑艳
巾帼红颜托起金蛋之乡
记全国十八大代表、昌图朝阳镇前泊林子村党总支书记赵淑艳
■ 佟玉民 宦永刚 运鹏程
她,以拼搏的精神,成为一名蛋鸡养殖的领头雁;她,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带领群众走上致富之路;她,以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她就是全国“三八红旗手”、党的十八大代表朝阳镇前泊林子村党总支书记赵淑艳。
一、勇当探路者,率先走上小康路
在上世纪80年代,由于家庭贫寒,她读不起书,在昌图县第三高中读书不到一年的她被迫辍学回家,回到了家乡朝阳镇前泊林子村。大学校园虽离她远去,但生性好强的她并没有气馁,坚信人生之路千万条,并非都要挤升学独木桥。她相信只要自己勤奋努力,在农村也同样能干出一番事业、取得一番作为、闯出一条新路。1986年朝阳镇党委、政府号召发展养殖业,大搞多种经营。新婚不久的她一次到四平亲属家,看到他家在屋内养了300只蛋鸡,很是惊奇,对他家当时年收入近万元也很是羡慕。赵淑艳回到家后,便与丈夫商量:“我们村有粮食饲料来源广、交通便利的优势,人家城里养鸡挣大钱,我们农村发展养鸡业也应大有前途”,一个发展规模蛋鸡业的蓝图就这样在她心中悄然形成。她在一无资金、二无技术的情况下,借钱买了350只鸡雏小规模混
合饲养。没有鸡舍,她就把鸡雏放在炕头上,夫妻俩睡在地铺上,像伺候婴儿一样,精心饲养这批鸡雏。没有现成的饲料,她就把玉米粉碎了,配些骨粉和青菜喂鸡。鸡雏长大了,但由于不懂技术、不会管理,致使鸡的发病率高、产蛋率低,死了将近一半,年底仔细一算,白忙活一大年。
面对首次养鸡的失败,面对家人的质疑,顶着邻居的非议,她没有灰心、没有退却、没有向困难低头。资金不足,她就硬着头皮回娘家拼凑;不懂技术,她就主动到四平亲属家参观学习,虚心讨教,并到四平新华书店花300元买了《家禽饲养与管理》、《家禽药物手册》、《家禽防疫技术》等40多种养鸡方面的书籍自学;自费到公主岭市蛋鸡饲养培训班学习了一个月。掌握了技术之后,1987年她又重新开始创业。这次她购进1000只鸡雏,边学习、边实践、边摸索,精心饲养、潜心研究、细心观察,把学到的知识、讨到的经验付诸实践。就这样,在她的精心饲养下,采用科学的饲养方法、科学的饲料配比、科学的防疫灭病,鸡雏长大了,成活率和产蛋率都提高了,但销售却成了难题。她望着堆积的鲜蛋,仅靠本村村民食用是远远不够的,就想到了到四平销售。但丈夫碍于面子,不愿去蹲市场,年轻气盛的她就每天早晨骑着自行车去四平蹲市场,晚上驮着玉米面返回,来回百余里,风雨不误。有一次,在从四平回家途中,突遇大雨,道路泥泞,在老四平镇金山村附近不幸摔倒,她就一瘸一拐 的伴着雨水、泪水、汗水,推车走了近三个小时才回到家中。到家后,她不仅没有得到丈夫的关心,还落了一身埋怨。
有付出就有回报,有辛酸就有收获。经过一年多的四平往返,她家的鸡蛋成功打入了四平市场,建立了固定收购点,解决了销售问题。到1987年底获纯收入1万元,掘到了发家致富的第一桶金。有了技术,有了经验,也有了资本积累,她要干出一番事业来,建一座现代化的养鸡场。经过几年的滚动式发展,她家每年养蛋鸡纯收入都在1万元以上。1992年,她多方筹措资金50万元,利用原旧村部,扩建养鸡鸡舍4栋,共40间,以平均每年增加5000只鸡的速度进行扩大再生产。为了扩大养殖规模减少环境污染,她又投资100万元新建了5栋现代化鸡舍,每栋400平方米,年饲养蛋鸡5万只,日产鲜蛋1500公斤。兴建了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的饲料加工厂,日可加工饲料30吨。
二、做好引路人,带领群众走共富路
科学养鸡使她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户、首屈一指的女强人。1995年,在村“两委”换届中,赵淑艳当选为前泊林子村妇女主任,并光荣地成为一名中共党员。随着身份和角色的转换,赵淑艳觉得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村妇女主任,不应忘记党组织多年的培养和教育,不应辜负乡亲们多年对自己的支持和关爱。俗话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赵淑艳决心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以实际行动去践行
党员的宗旨,去带动带领身边群众共同致富,让全村人都早日富起来。为了消除群众的疑虑,让人们相信依靠科学养鸡是一条致富之路,她先帮助公婆建起了养鸡场,搞起了蛋鸡饲养。很快公婆就掌握了养鸡技术和管理常识,在1996年她家饲养蛋鸡2000只,年纯收入2万多元,二位老人逢人就说:“养蛋鸡挣钱哪!”现在她公婆家的蛋鸡生产已成规模,在银行存款已达6位数。
在赵淑艳的带动下,前泊林子村养蛋鸡逐渐掀起了热潮,一些村民相继上了养鸡项目。这下赵淑艳便成了全村的大忙人,起早贪黑地奔走于养鸡户家,帮助出点子、指路子、垫票子。无论谁家遇到技术难题、出现资金紧张、缺少饲料供应,她都无偿传授技术、协调资金、先行赊销饲料,如今仅赊销饲料就达200户。村民王明龙,原是八面城镇粮库下岗职工,妻子无工作,家中还要供养两个大学生,家庭生活十分困难。俗话说供一饥不能保百饱,“输血”不如“造血”。1998年赵淑艳得知王明龙家情况后,主动为他家提供4栋鸡舍,赊给他2万只鸡雏,每年提前赊给他饲料,至今王明龙一家仍居住在她家饲料厂院内,赵淑艳未收过一分房租。王明龙现在不仅摆脱了贫困,还扩大了养殖规模,现在他常说“俺家现在也过得上幸福生活了,这多亏了赵淑艳啊!”
养蛋鸡缺的是资金、难的是防疫、怕的是得病。有一次,该村四组养鸡户赵桂芝一大早便气喘吁吁地跑来,着急紧张
地对她说:“赵主任,你快到我家鸡场看看,我家的鸡都打蔫了,不吃食了,怕是得啥大病了。”赵淑艳赶紧放下一天的工作安排,急冲冲地赶到她家去。到鸡舍一看,她家3000只鸡得了一种叫做“肾传支”的急性传染病,若不及时治疗,在短时间内有可能全“鸡”覆灭。赵淑艳赶紧与她打车到四平兽药店,买了治疗药剂,及时进行了注射,使她家的3000只鸡又活蹦乱跳了。赵淑艳当妇女主任的十年间,像王明龙、赵桂芝这样被她扶持帮助的蛋鸡户有30多户,带动了像池宝山、梁巨等蛋鸡养殖大户,形成了一人带四邻、四邻带全屯、全屯拉全村的良好局面。
三、践行领航人,实现蛋鸡产业规模化
2005年10月,朝阳镇党委从“三项培养”的角度,让赵淑艳任前泊林子村党支部书记,为她提供了一个更好展示才能的舞台、发挥作用的展台、服务群众的平台,使她由配角变成了主角,从幕后走上了台前。在镇党委的引导下,她经常组织专业大户和骨干到外地学习和“充电”,全村的蛋鸡户由过去的几十户,迅速发展到了千只以上近150户。2009年她还成立了起源蛋鸡养殖专业合作社,筹集资金700万元兴建了前泊林子村蛋鸡村外小区,小区占地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产蛋鸡舍18栋,育雏舍2栋,存栏产蛋鸡16万只,育雏6万只。小区当年建设、当年入栏,年实现产值1600万元,纯收入300多万元。2010年在朝阳
镇党委的协调帮助下,蛋鸡合作社又在马家店村投资300万元建设一个存栏蛋鸡5万只的养殖小区,2011年6月已建成投产。
针对蛋鸡产业高技术、高投资、高风险的养殖特点,蛋鸡合作社为全村蛋鸡产业的发展提供“一条龙”服务,即实行“统一设计、统一育雏、统一饲料、统一技术、统一防疫、统一销售”的“六个统一”系列化服务,形成了订单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合作社成立了防疫队、剪鸡嘴队、上笼下架队、综合协调队4支经济人队伍,设收购点5处,使鸡蛋不用出院就能卖上好价钱,同时还解决了剩余劳动力的问题。前泊林子村仅从事蛋鸡专项产业的人员就达1000人以上。现如今前泊林子村每户养一舍蛋鸡5000只,每只蛋鸡从上架到下架可获利30-35元,一个周期的纯利润可达到15万元,养鸡户切切实实得到了实惠。经过多年的滚动发展,前泊林子村拥有固定资产500万元以上的养鸡大户6户,年饲养蛋鸡都在5万只以上,每家都有日产10吨以上的饲料厂,安臵劳动力50多人,在广大群众当中有很强的带动力和影响力。在赵淑艳的带动下,到2010年末,前泊林子村蛋鸡饲养量实现120万只,存栏产蛋鸡80万只,建蛋鸡村外小区7个。
这些年来,赵淑艳获得了很多的荣誉,2001年在辽宁省双学双比竞赛中获得“辽宁省巾帼科技致富带头人”荣誉称
号,2005年被县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2006年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2007至2008年被铁岭市政府授予劳动模范,2009-2010年被辽宁省政府评为“辽宁省道德模范先进个人”。2011年被选为省党代表、市优秀共产党员。2012年4月,被评为省劳动模范,2012年5月,被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代表。
如今,前泊林子村在赵淑艳的带领下,一个黄橙橙的产业,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产业已经在前泊林子村茁壮成长,实现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风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中共昌图县委组织部)
第四篇:学习南闸镇泾河村党总支书记顾祥如勤廉事迹心得
脚踏实地 立足本职
学习南闸镇泾河村党总支书记顾祥如勤廉事迹心得
城北小学:高凯
近日,我校组织学习顾祥如同志先进事迹,我一字一句读完了整个事迹材料,被顾祥如同志的事迹所感动、所震撼。作为一名普通的教教师,我深深感到,正是千千万万像顾祥如同志这样的农村人,铸就了我们今天新农村的牢固基石。因此,我决心做一个顾祥如同志那样的人,立足本职,脚踏实地,在平凡的工作中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
首先,在思想上要学习顾祥如同志的“有气魄”。正是有了这份“有气魄”,才能使我们在工作上全心全意,把公家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才能使我们在任何工作岗位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做到“敢于收拾“烂摊子”。现在社会物欲横流,崇尚自我,已经很少有人在处理事情会先想到公家和他人,更多的是在考虑个人利益的得失、升迁的利弊,而在顾祥如同志身上恰恰就有这么一股“乡村干部学华西,农村干部学吴仁宝活动”劲,这也正是我们需要学习和领悟的地方。
其次,在工作上要学习顾祥如同志的“严”。做人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律己方能服人,身正方能带人,无私方能感人。只有在工作中做到一个“严”字,才能得到周围的同事,接触的相对人更多的尊重。所以,在工作上严格要求,在生活中严以律己是对家人和事业最大的负责。最后,在生活上要学习顾祥如同志的“真”。用真情对待家人,用真心对待同事,用真诚对待群众,这就是我们学习的顾祥如的“真”。只有你付出真心,换来的才是真意,真诚的去团结、关心周围每一位同事,在工作上、学习上、生活上向着健康、和谐的目标前进,胸怀大爱,才能用真情温暖身边的人。
通过对顾祥如同志先进事迹的学习,我深受鼓舞和激励,相信在顾祥如同志先进事迹的带动下,我们教育一定会涌现出更多的像顾祥如这样的人,我们的教育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2012年3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