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县交通运输工作经验总结典型材料——求真务实强交通,创先争优谱新篇
求真务实强交通 创先争优谱新篇
陌路相逢浪人
通城县位于鄂南边陲,虽地处湘鄂赣三省要冲,但三面环山,交通不便成为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我们高举科学发展旗帜,围绕经济建设大局,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以服务民生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项目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强行业管理,进一步优化服务环境,交通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建设鄂南经济强县提供了有力的交通支撑。
一、抓重点工程,在项目建设中创先争优
项目建设是交通事业发展的载体。近年来,我们以高速公路建设、国道省道改造升级以及乡村道路硬化等项目为重点,积极组织,强化监督,着力把每一个项目建成优质工程、亮点工程、廉洁工程、利民工程。
抓项目实施,努力“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是交通工作的重头戏。我们不断强化领导,落实责任,集中一切可以集中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挖掘一切可以挖掘的潜力,确保各项重点工程顺利实施和全面完成。
抓质量监督,全心“管”。工程质量是交通建设的生命线。我们以对党、对人民、对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一丝不苟地抓好工程质量,严格工程技术标准,严格基本建设程序,强化质量监管,真正做到精细施工,严格管理,杜绝“豆腐
渣”工程,确保交通建设项目质量合格率达到100%。
抓后期管理,用心“养”。进一步建立健全公路养护机制,突出全面养护,扭转重建设轻养护的倾向,做到建养并重,确保建一条、成一条、养一条、见效一条,让公路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由于组织得力,措施得当,全县各重点项目进展顺利。杭瑞高速通城段18公里经过3年的建设,已于2011年3月1日全线正式投入营运。4条省际出口路工程、106国道通城段刷黑工程、X座危桥改造工程以及X个县级配套工程、乡村公路硬化工程都已全面完成,杭瑞高速通城连接线已基本完工,通界高速、县公交客运中心建设进展顺利。
二、抓行业监管,在优化环境中创先争优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强行业监管,规范运输市场,优化发展环境,县域交通经济发展跨上了一个新台阶。
运输市场健康发展。以保障运输市场有序竞争、行为规范、和谐发展为目标,进一步宣传贯彻实施《湖北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加大运输市场监督和管理力度。规范出租客运经营,重点打击无证经营、越线经营、私设站点、坑客宰客等行为,使出租客运市场秩序、经营环境、服务质量有明显改善。着力调整了运力结构和市场布局,进一步发展和延伸长途客运业、改造提高出租客运业、调整巩固城区公汽业、扩大客运站点服务业,逐步实现长途客运直达化、短途
客运公交化、出租客运及时化、公路货运全面市场化。坚持超限超载治理和公路沿线违章建筑治理并举,坚持严格执法,规范管理,车辆超限超载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公路沿线违章建筑明显好转。
农村客运村村通达。以实现村级路通、车通、人通、财通“四通”为目标,积极探索发展农村客运村村通的新路子。采取客运线路报备制、区域经营承诺制、线路公开招标制、经营责任包保制的作法,基本实现车头向下,村口始发。引导农村客运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的路子,不断提高车辆运营效益和运输服务质量,确保农村客运班线“开得通、留得住、有效益”。至目前,全县167个行政村已有X个通客车,通车率达X%。我县发展农村客运村村通的作法在全市和全省进行了推广。
安全生产路路畅通。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安全管理。按照“谁管人、谁管事、谁负责”的安全生产管理原则,切实落实好安全责任制,形成了权责对等、职责明确、工作协调、相互配合的交通安全生产管理机制,安全事故“四项指数”明显好转。一年来,全系统无火灾火警,无重大恶性交通事故发生。
三、抓“双争”工作,在增强后劲中创先争优 我们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谋发展,抓项目就是聚财源,抓项目就是增后劲的思想,始终把争项目、争资金作为交通
工作的重中之重,牢牢抓在手上。2010年共争取项目项目X个,资金X万元,交通建设总投入达X亿元。2011年全县又实施项目X个,投入资金X亿元。
把握政策方向,积极申报项目。紧盯省、市常规项目和临时性项目计划安排,结合县情实际,对通村油路、通达、通畅、站运一体化等重点项目进行专题研究,有针对性地进行申报。同时,扎实做好基础工作,开工项目抓紧施工,建成项目做好刹尾,让上级让心;申报项目做到科学规划,资料详实,让上级省心。争取把更多的交通大项目挤入国家、省、市建设总盘子,争取上级最大限度的政策支持。
创新工作思路,拓宽融资渠道。在通界高速建设中,改变依靠国家投资的思路,积极引进社会资金,与中交集团四航局达成投资X亿元,采取BOT+EPC模式建设的协议,2010年底已正式开工。开创了通城招商引资的先河,创造了交通招商建设交通的崭新模式。
整合发展资源,完善发展机制。建立资源聚集机制,积极争取县政府出台“土地资源捆绑”等政策,将资金、资本、资源向交通倾斜。建立规划引导机制,切实形成“建成一批,在建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的良性循环。完善交通投入机制,在上级支持下,形成县、乡镇、村三级共同投入的格局。
四、抓内部管理,在提升效能中创先争优
交通部门建设项目多,资金集中,管理职能较强。我们以队伍建设为抓手,以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政风行风评议活动为平台,树立管理即服务理念,不断转变工作作风,狠抓制度建设,强化勤政廉政,全系统呈现出干事有激情,办事有热情,工作求实效,机关创和谐的大好局面。
优化服务树形象。全系统把建设文明型、服务型单位放在首位,把群众满意度作为交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升干部职工的精神风貌和整体素质,不断强化公共服务职能,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优化审批流程,提高窗口服务质量和文明执法水平,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加大查处腐败力度,着力整治行业不正之风。一年来,全系统无公路“三乱”行为,无违法违纪案件。在全县行风评议中,交通局被为优秀单位。局长戴有才被评为全省交通运输工作“先进工作者”。
加强监督提效能。把加强和改进勤政廉政建设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紧抓实。以制度建设为根本,进一步完善、落实勤政廉政建设责任制、绩效考核、效能建设、干部评价考核和用人机制。进一步扩大聘请行风政风监督员范围,定期不定期请监督员进行评议;主动请求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到各单位、各项目实地视察;主动配合财政、审计等部门对建设工程进行监督、审计。同时,不断增强班子成员党
性修养,发挥班子在勤政廉政工作中的模范作用。
强化落实求实效。落实是交通工作的生命。我们以办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议案、提案和意见建议为切入点,全面强化工作落实。对每一件议案、提案和意见建议,都要专题研究办理工作方案,明确办理时间和要求。并建立局长负总责、分管局长亲自抓、各相关股室具体承办的负责机制。2010年,共承办议案、建议、意见17件,做到了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五、抓灾后重建,在服务民生中创先争优
6.10特大洪灾中,我县公路水毁严重,多条主干道路塌方,数十座主要桥梁毁损。面对灾情,我们迎难而上,组织工作专班,集中人力物力,加班加点,连续奋战,完成了106国道、南大线、关云线、大瓦线、象月线等多处公路塌方和山体滑坡的抢修及修复突击任务,保障了主干公路的畅通和救灾物资、人员的运输。由于灾情点多面广,灾后重建任务繁重。我们按照重建方案,明确重建目标、原则、措施以及日程安排,全力争取项目资金,着力抓好桥涵等控制性工程和省际出口路、乡镇级公路重建,确保了重建任务按期完成,确保了全县道路出行畅通安全。
(咸宁市《政策与实践》2011年第10/11期刊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