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CCTV年度法治人物候选人王大伟事迹材料

时间:2019-05-13 13:44: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6CCTV年度法治人物候选人王大伟事迹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6CCTV年度法治人物候选人王大伟事迹材料》。

第一篇:2016CCTV年度法治人物候选人王大伟事迹材料

2016CCTV年度法治人物候选人王大伟事迹材料

追逃英雄,生死一线。11次因公负伤,累积抓获暴力逃犯582名,侦破刑事案件千余起,总是徘徊在生死一线。为家境困顿的罪犯家属募捐建房,网友赞他“施雷霆手段、怀菩萨心肠”。尖峰时刻,英雄不畏前方是否凶险,留下的只有冲锋的背影。

王大伟,男,39岁,现任辽宁省鞍山市公安局岫岩县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从警17年一直从事刑警中最危险的追逃工作,亲手抓获持枪杀人等严重暴力犯罪逃犯582名,曾11次负伤,破刑事案件千余起、缴获枪支4支,子弹231发,为战友提供研判线索抓逃3200人,他热心助人,大爱无疆,他把所有立功奖金3万元分给治安积极分子、苦难群众和战友,共救助遇险群众42人,为62户困难居民解决生活困难,先后有 20多名失学、留守、问题少年得到他的帮助,跟踪帮教劳改释放人员30多人,他接触一个人,认识一家人,交下一村人,满意一方人,可以说在岫岩城乡的任何一个社区街道乡镇村屯,都有王大伟熟识的热心群众,特别是那些被他帮助过的群众,为了感谢他反哺公安,参加其组建的王大伟警民合成作战团队,积极投身于全民防控的大网,预警犯罪,最大限度减少犯罪发生。

17年来,王大伟同志曾荣获:全国二级英雄模范、全国公安爱民模范、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清网英雄、辽宁好人、辽宁省人民满意公务员、辽宁省人民满意政法干警、最美鞍山人、鞍山十大忠诚卫士、鞍山十大杰出青年、鞍山老百姓最喜爱的人民警察等50多项荣誉,曾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7次。曾两次走入人民大会堂,做事迹报告,受三任部长接见,四次受到公安部表彰,2016年10月28日,王大伟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习近平、李克强、刘云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中纪委副书记、原公安部副部长刘金国曾经批示“王大伟很优秀,建议对其事迹宣传利用”。相关阅读:

cctv年度法治人物的推选活动是以法治人物故事为基础,串联年度法治大事,借此表现年度波澜壮阔的法治进程和法制成就的央视知名品牌。2001年,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将我国现行宪法实施日,即12月4日,作为每年一次的“全国法制宣传日”。此后,每年的这一天,全国普法办、司法部、中央电视台都会联合推出大型主题晚会《法治的力量——cctv年度法治人物颁奖典礼》。晚会透过推选“年度法治人物”的视角,全面反映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年度成就,传播了法律知识,弘扬了法治精神,促进了社会和谐。

第二篇:CCTV 2011法治人物评选

CCTV 2011法治人物”

低调的“中国首善”(福耀玻璃集团创始人、董事长)

曹德旺

【主要事迹】多年来,他的个人捐款已累计达50亿元,2011年被“中国慈善榜”评为“中国首善”。他还首开“捐款问责”的先河。去年西南五省大旱,他向十万贫困家庭捐出2亿元善款。为了保证每一分钱都发放到灾民手中,他成立了专门的监督委员会监督善款使用情况,被称为“史上最苛刻捐款”。此外,曹德旺捐出价值数十亿元福耀玻璃股票,成立了河仁慈善基金会,开创了中国慈善事业“股权捐赠”的新模式,给慈善立法提供了新议题。

【颁奖词】他是中国首善,但对每一分捐款的使用,都极为认真和苛刻。企业家曹德旺,用诚信守住善良,用制度保障善举,用理性监管善款,使每一笔公益捐助,都能在阳光下运行。

“微公益”救助尘肺病人的网友

北京厨子

【主要事迹】2011年元旦,北京厨子利用微博征集志愿者,成功为甘肃古浪县的尘肺病患者筹备了一场叫做“我们在一起”的慈善午宴。这场公益救助行动中,他共为古浪的157名尘肺病患者筹集捐款23万元。北京厨子的行动,促成古浪地方政府启动近600万元紧急救助金和长效救助资金为尘肺病人治疗垫资,然后再由政府来追究企业责任。

【颁奖词】在微博空间里,可以秀见闻、晒心情、开玩笑,而他却用微博去救人、去解难。网友北京厨子,为了124位陌生兄弟的生命,让爱心以网速传递,让温暖化为重生的勇气。

福建省南平市的“法官妈妈”

詹红荔

【主要事迹】从事少年审判工作9年来,她创造性地总结出了一套对失足少年“贴心贴肝”的“三不”工作原则:庭前三个不开庭、庭中三个不轻易、庭后三个不松手。多年来,她审结涉及未成年人刑事案件500件1140人,无一发回重审、无一错案、无一投诉、无一上访。先后帮助315名失足少年重返课堂,帮助70多名刑满释放的新生少年找到工作。她因此被亲切地喻为“法官妈妈”。

【颁奖词】家庭安则社会安,少年强则国强,她以对公平正义的信仰与追求,挽救了一批又一批问题少年,化解了一个又一个社会矛盾。法官詹红荔,将少年审判工作延伸到庭前、庭后和庭外,既捍卫了司法公正,又彰显了司法为民。

河北省唐山市检察院副检察长兼反渎职侵权局局长

郑喜兰

【主要事迹】担任基层院副检察长兼反贪局长时,她组织立案查处贪污贿赂案件93件,侦破过某国企会计挪用公款1150万元等大案要案,有罪判决率100%,挽回经济损失3000余万元,并亲自组织抓逃3次4人。郑喜兰先后被高检院记一等功,并荣获“全国模范检察官”、“全国三八红旗手”等56项荣誉,被群众誉为“执法为民的好检察官”。

【颁奖词】她忠实于事实,违法者在她面前无言以对。她忠实于法律,每个案件在她手里终成铁案。检察官郑喜兰,立检为公、执法为民,让法治的阳光照进百姓心田。

首揭地沟油黑链的浙江民警

冯伟峰

【主要事迹】在接到群众举报线索后,他第一个钻进树林,忍着恶臭逐一排查可疑的地沟油线索……并由此揭开了一个跨省地沟油产业链条。之后浙江警方联合山东、河南等地公安机关摧毁了涉及14个省的地沟油犯罪网络,对违法犯罪分子形成了有力的震慑。

【颁奖词】人民警察的勇气,不仅体现在惊心动魄的案发现场,更体现在对百姓健康的全力保护。警察冯伟峰,以责任和勇气揭开地沟油的黑幕,公安部果断“亮剑”,斩除危害食品安全的利益链条。

公安部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办公室主任

陈士渠

【主要事迹】他借力网络和微博搜集线索,主持建立全国打拐DNA数据库以完善甄别;他多次参与现场解救行动。2011年初在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他的团队解救被拐儿童80余名。在他全身心的投入和全国公安机关的共同努力下,截至2011年9月19日,全国“打拐”专

项行动共破获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案件44685起,解救被拐卖儿童16548人、妇女29474人。

【颁奖词】英雄本色,儿女情怀。为了丢失孩子的父母不再哭泣,为了远在千里的宝贝快点回家,打拐办主任陈士渠,汇聚力量,重拳出击,一场为了亲情的雷霆行动,让我们看到正义的力量所向披靡。

“醉驾入刑”推动律师

施杰(微博)

【主要事迹】施杰是孙伟铭案中被告人的二审辩护律师。在辩护过程中,他发现类似的醉驾案件在适用法律上存在两难境地。经过大量调查研究,2010年的全国政协会议上,他率先提交了一份《关于增加危险驾驶罪》的提案,并很快得到采纳。2011年2月,刑法修正案将醉酒驾驶列为犯罪,5月1日正式施行。

【颁奖词】代理案件的结束,是他反思的开始。醉驾入刑的提案,是他奔走的目标。他以对法律的理解和对民生的关注,努力履行法律工作者的崇高职责。律师施杰,以一个提案促成一条法规,让生命不再罹难,让悲剧不再上演。

徐州监狱狱警

汪家杰

【主要事迹】多年来,汪家杰耐心教育罪犯,转化了70余名“顽危犯”,办理减刑假释案件4013起,暂予监外执行案件154起,无一错案。汪家杰积极推进“阳光执法”,倡导设立“巡回法庭”,对罪犯减刑假释进行“公开庭审”,汪家杰先后二十多次获得表彰,获得“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司法行政系统二级英模”等荣誉。

【颁奖词】面对罪犯,他机智耐心,消融坚冰;面对病魔,他意志坚挺,勇敢抗争。狱警汪家杰,秉持司法良知,用“心”丈量法律的尺度,用“心”呼唤迷途的新生。

2011最美中国人(群体)

杭州“最美妈妈”吴菊萍,重庆“最帅交巡警”王静,山东烟台“最美女孩”刁娜,朱春财、刘伏尧等19名南昌抬车救人农民工,江苏南通的客车司机殷红彬,温州的餐厅服务员李小峰、成小燕。

【颁奖词】他们的双手,托起了岌岌可危的生命。他们的温暖,驱散了袖手旁观的冷漠。2011最美中国人,以行动挽救良知,以诚信唤起爱心,以责任呼喊正义,成为构筑中国精神的耀眼基石。

“免费午餐”爱心群体(群体)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媒体人代表:邓飞,《凤凰周刊》编委、记者部主任。捐赠者代表:张立,上海某猪肉专营店老板。志愿者代表:方丹,志愿在四川凉山州服务。

【颁奖词】

一份孩子们的午餐,迎来一场爱的接力。“免费午餐”爱心群体,为山村孩子送来成长的营养,为祖国明天带来温暖的希望。政府的决心汇集民间的爱心,为我们的未来共筑前行的力量。

推动力是法治人物的核心特质

即将过去的2011年,法治人物的行动引起了社会公众对某一个法制领域的特别关注,他们的行动,催化了一些法律法规或政策的诞生,从而对整个制度建设和国家法治进程起到了推动作用。

2011年,“免费午餐”的公益行动成功地让贫困山区的上学孩子吃上了午饭。今年3月,邓飞等媒体人士率先在微博上倡议捐赠;不久后,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的全面加入,有序、持续地为“免费午餐”计划提供免费管理;10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试点每年投入资金160多亿元,这项计划为每名学生提供3元标准的营养膳食补助,将普惠680个县市、约2600万在校学学生。这场爱心行动中,上百万捐赠者积极认购“免费午餐”。上海某猪肉专

营店老板张立,坚持把每天第一笔生意的收入捐给免费午餐计划,到目前他一共捐了21670.29元。方丹,则是在基层服务的众多志愿者之一,她和她的团队在调查中走遍了四川凉山州11个最贫困的县,仅山路就走了1300多公里。正因为媒体人、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热心捐赠者和无私志愿者等“免费午餐”爱心群体的共同努力,这场公益行动在短短半年间,酝酿了一个奇迹。

律师施杰,是孙伟铭案中被告的二审辩护律师。在辩护过程中,他发现类似的醉驾案件在适用法律上存在两难境地。经过大量调查研究,以及与国内一些知名的刑法学专家、医学专家的深入探讨,2010年的全国政协会议上,施杰率先提交了一份《关于增加危险驾驶罪》的提案,并很快得到采纳。与此同时,一些法律界人士也开始呼吁“醉驾入刑”。2011年2月,刑法修正案将醉酒驾驶列为犯罪,5月1日正式施行。因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醉驾入刑”成为了今年的法治热点,引起广泛热议。

影响力改变观念和进程

法治人物往往体现着一个公民对社会的责任和担当,他们的言行所透射出的精神具备强大的昭示意义,影响甚至改变了公众的行为、进而影响了社会的价值观和法治进程。

曹德旺,福耀玻璃集团的创始人、董事长。多年来,他的个人捐款已经累计达50亿元,2011年被 “中国慈善榜”评为“中国首善”。然而最让曹德旺津津乐道并不是“首善”的光环,而是他开创了“捐款问责”的先河。去年西南五省大旱,他向十万贫困家庭捐出2亿元善款。为了保证每一分钱都发放到灾民手中,成立了专门的监督委员会监督善款使用情况,被称为“史上最苛刻捐款”。此外,曹德旺捐出价值数十亿元福耀玻璃股票,成立了河仁慈善基金会,开创了中国慈善事业“股权捐赠”的新模式,给慈善立法工作提供了新议题。

一个网名叫“北京厨子”普通网友,也在2011年用自己的方式参与到公益中来。今年元旦,北京厨子利用微博征集志愿者,成功为甘肃古浪县的尘肺病患者筹备了一场叫做“我们在一起”的慈善午宴。这场公益救助行动中,他共为古浪的157名尘肺病患者筹集捐款23万元,并为15名患者前往成功“洗肺”。北京厨子的行动,促成古浪地方政府启动近600万元人民币的紧急救助金和长效救助资金为尘肺病人治疗垫资,然后再由政府来追究企业责任,这一救治尘肺病人的新模式也被称为“古浪模式”。

引领力体现榜样的力量

法治人物为公众利益不懈奔波,他们的努力代表着法治社会所需的一种难能可贵的走向,他们人性的光辉则引领更多的人投身法治与进步的事业。

2011年,有这样一群普通人,获得了人们最热烈的掌声。“2011最美中国人”群体,在他人危难的时候伸出了自己的双手。杭州的“最美妈妈”吴菊萍,毅然伸手接住了从十楼掉下的小妞妞,左手因此粉碎性骨折;重庆的“最帅交巡警”王静,同样是徒手,安全接住了跳天桥轻生的少女;山东烟台的“最美女孩”刁娜,为防止马路上受伤的女子再次被撞,付出了一条腿重伤的代价;还有南昌的19名农民工,生生用双手,抬起了上吨重的轿车,也抬起了车下女子生的希望。江苏南通的客车司机殷红彬,温州的餐厅服务员李小峰、成小燕,甚至还因为救人导致了误会、矛盾,甚至被冤枉。2011年,是这样一群“最美中国人”,用他们的行动驱走冷漠和麻木,重新印证了人与人之间的爱心和真情。

陈士渠,公安部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办公室主任。他借力网络和微博搜集线索,主持建立全国打拐DNA数据库以完善甄别;他多次参与现场解救行动,2011年初在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他的团队解救被拐儿童80余名。在他全身心的投入和全国公安机关的共同努力下,截至2011年9月19日,全国“打拐”专项行动共破获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案件44685起,打掉6090个犯罪团伙,刑事拘留41039人,抓获在逃人员6612人,解救被拐卖儿童16548人、妇女29474人。陈士渠强烈的政治意识,深厚的法学功底和清晰的工作思路,取得了累累硕果,更掀起了全民打拐的风暴。

职业品质和人性的美德

即将过去的2011年,我们不能忘记那些公、检、法、司的优秀代表,他们是除暴安良的守护者,他们是殚精竭虑为民的执法者,是正义公平的化身,他们恪守了职业的要求,更体现了人性的美德,他们平凡而伟大的坚持彰显了社会公平正义,维护了社会的安定和谐。

冯伟峰是浙江宁海县公安局治安中队长,在接到群众举报线索后,他第一个钻进树林,忍着恶臭逐一排查可疑的地沟油线索……并由此揭开了一个跨省地沟油产业链条。之后浙江警方联合山东、河南等地公安机关摧毁了涉及14个省的“地沟油”犯罪网络,对违法犯罪分子,形成了有力的震慑。

郑喜兰,现任唐山市丰润区检察院副检察长兼反贪局长。在任基层院副检察长兼反贪局长的十多年里,她组织立案查处贪污贿赂案件93件,侦破过某国企会计挪用公款1150万元等大案要案,有罪判决率100%,挽回经济损失3000余万元,并亲自组织抓逃3次4人。郑喜兰先后被高检院记一等功,先后荣获“全国模范检察官”、“全国三八红旗手”等56项荣誉及奖励,被群众誉为“执法为民的好检察官”。

詹红荔是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法院少年审判庭庭长。为了挽救每一个失足少年,她创造性地总结出了一套“贴心贴肝”的“三不”工作原则。从事少年审判工作9年,她审结涉及未成年刑事案件500件1140人,无一发回重审、无一错案、无一投诉、无一上访。“法官妈妈”一共挽救了70余个濒临破碎的家庭,为70余名新生少年找到工作,帮助315名失足少年重返课堂。

汪家杰是徐州监狱刑罚执行科科长。多年来,他耐心教育罪犯,转化了70余名顽危犯,办理减刑假释案件4013起,暂予监外执行案件154起,无一错案。他积极推进“阳光执法”,倡导设立“巡回法庭”,对罪犯减刑假释进行“公开庭审”。他用自己的真心和智慧,感化着每一位重刑犯。

涓涓细流汇成大江大海。回顾这些法治人物的故事,我们发现:正是每个人的点滴行动,推动着制度建设、影响着公众的观念、引领了社会的走向,诠释了法治进程的真正内涵。每个法治人物身上最优秀的品质和特征组合在一起,汇聚成了法治的力量。这正是法治人物评选的意义和价值,法治人物是中国法治进程的重要推动力。

当晚,伴着银河少儿合唱团的歌声,所有获奖者及到场嘉宾齐聚舞台,接收孩子们送上的鲜花。就像颁奖盛典主题曲《如果》所唱,“如果所有的梦不再沉重,笑声将是今天的传真;如果所有的眼盛满阳光,希望将伴随我们”。这一刻,这些人物、这些故事,都将在歌声中固化为中国法治建设进程的集体记忆,成为经典。

第三篇:王伟个人事迹

白银库伦的好工长

——锡林浩特工务段白音库伦工区工长王伟

浑善达克沙地和灰腾梁草原交接处的白音库伦,有一位默默奉献的养路工人,如同一颗螺丝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守在所管辖的84公里线路上,春迎风沙冬战暴雪,与枕木和钢轨一起托起重载疾驰的列车,将黑色能源注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动脉。这位养路工人就是铁道部火车头奖章获得者——锡林浩特工务段白音库伦工区工长,共产党员王伟。

暴风雪,每年都是灰腾梁草原上的常客。狂风吹着积雪,掩埋了线路,危及行车安全。无论是白天,还是夜间,王伟总是第一时间奔赴雪害地段。养路便道不能通行汽车,王伟便带领工友步行前往雪害现场。风,裹着积雪铺天盖地刮来,把脸颊打得生疼,齐膝的大雪从来没有阻挡住他们的脚步。雪情就是命令,刻不容缓!王伟带领着这群铁路上的战士们,顽强地与暴风雪进行一场场‚与天对决‛的拉锯战。看着畅通的列车从身边呼啸而过,疲劳和寒冷就已经忘在脑后。

白音库伦复线施工期间,为了完成工区繁忙的工作,王伟主动要求承担了线路最复杂的补修工作。草原的夏天,天气变化无常,时而晴空万里,时而雷声滚滚、大雨如注,无论老天对他们如何的奖惩,线路上都有王伟带头调水平、整方向、紧扣件、拧

螺栓、打道镐。今年7月,他带领职工利用‚天窗‛点,精调细改线路几何尺寸,突然间,电闪雷鸣,下起瓢泼大雨,瞬间他们都被淋成了‚落汤鸡‛。职工提出避雨的请求。可当时的情况是:‚天窗‛时间不多,曲线起道才一半,线路几何尺寸不稳定,存在严重隐患。‚不行、要在‘天窗’内完成曲线维修,否则影响行车安全。‛看王伟态度坚决,大家在大雨中喊起了号子,与恶劣天气顽强搏斗,提前将曲线调整到位。

王伟以集通人特有的严谨和忠诚,一次又一次冲在抗击洪涝、清除雪害的第一线,化解危机,排除隐患。他没有豪言豪言壮语,也没有丰功伟绩,凭着对铁路的热爱、对养路工作的执着,王伟以自己的行动诠释无悔的青春。

第四篇:2016CCTV法治人物候选人马兰事迹材料

2016CCTV法治人物候选人马兰事迹材料

马兰,北京高通律师事务所律师、法律援助律师。cctv2016法治人物评选候选人。人物经历

马兰,1989年大学毕业后,先是从事法律咨询和企业法律顾问工作,2016年加入高通所,专职从事律师工作。2016年7月22日,马兰毅然加入了“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如今已经在西部呆了3个年头。从2016年开始参加志愿者行动,马兰先后在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和西藏拉萨城关区服务。在她来之前,这些地方没有一名律师。担任法律援助志愿者期间,马兰先后受理数百件案件,并积极普法,主动到各单位开展法治宣传,到当地电视台做法制讲座。主要事迹

走进山丹:填补西北贫困县域空白

据统计,在我国律师制度恢复重建30余年的今天,由于市场经济内在规律的作用,由于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原因,更由于受当地恶劣自然条件影响,全国仍有213个贫困县没有一名律师。

为此,司法部、团中央联合组织发起“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活动,一批批律师顺应法治时代的召唤,纷纷响应这一行动,作别舒适的现代都市,作别朝夕相处的亲朋好友,奔赴国家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扎根当地,服务当地人民,给绝望者以希望,给贫弱者以力量,助社会建和谐,让法治的光芒照耀每一个角落。

2016年7月22日,马兰和来自全国各地的12名志愿者律师一起,坐上了从北京开往甘肃兰州的列车。车上,他们兴奋不已,难以入眠,围坐谈心,交流感受。每个人都对服务地充满了想象和期待。20个小时的车程到达兰州后,接着换乘汽车,沿着河西走廊颠簸了大约5个小时,才到达山丹县。到了山丹马兰才发现,现实远非想象中的模样:山丹县地处河西走廊中部,常年干旱少雨,自然环境恶劣,是一个人口只有20万,缺水、干燥、偏僻,以农耕为主的地方。

马兰的到来填补了山丹县法律援助中心没有职业律师的空白。在当地群众看来,马兰就是维护他们合法权益的“救星”。这种尊崇多少让马兰有点不适,但她也深刻感受到了当地人们对法律服务尤其是法律援助的巨大需求和强烈渴望,更感受到了自己肩上的那份重量。

苦中作乐:以自觉的耐心、细心和爱心工作 马兰的办公和生活条件是非常简陋、艰苦与不便的。她工作的地点山丹县法律援助中心,办公设施简陋,唯一的一台电脑,属于大家共用。由于办公经费紧张,连装卷宗材料的文件袋都没有。

山丹县司法局很难给她提供像样的住处,几经周折,才把她安排到检察院的单身宿舍楼。这是一座废弃的办公楼,平时全楼大部分时间基本上只有马兰一个人。马兰住在一间外面用玻璃封死的房间,里面密不透风,即使白天进去,也是黑咕隆咚的。房间里只有一张床,一张桌子。山丹的冬天异常寒冷,北风凛冽,水管里流出来的水冰冷刺骨。一到周六、周日全县城经常停电停水,她只好买来矿泉水解渴。到了周末,食堂停了没有地方吃饭,只好靠饼子和拉面打发。

但所有这些困难并没有难倒马兰。她说:“既然我选择了做一名志愿者律师,就已经做好了吃苦的思想准备,就能战胜一切的困难和不如意。”正是靠着坚强的信念和不服输的劲头,马兰几乎将所有的精力全部投入到工作之中,精力旺盛,干劲十足。她每天迎着朝阳上班,伴着星光回到宿舍。从夏到秋,又从春到夏。山丹,留下了她坚实的脚印。乐此不疲:做欢快运转的陀螺 高效率、高质量办完案件之余,马兰就去各种场合尤其是学校进行讲课和培训。在她看来,普法对于这个缺乏法律观念的小城来讲,意义更大于办理个案。来山丹后,马兰总共举办大型法律宣传及讲座40余次。2016年9月,山丹县司法局为马兰专门组织了全县师生法制宣传课。半个多月的课程,她走遍了山丹的8个乡镇,走遍了山丹的20所中小学。办案和讲课之余,马兰一有空余时间就写博客和日记。为了让社会上更多的人了解西部,了解中国法律援助状况,马兰坚持每天在qq空间里写一篇文章并上传到博客,记录在山丹的工作生活情况,对案件的思考,以及对人生的感悟。在山丹期间,马兰共发表博文300多篇,部分被《西部山丹》报以“马兰工作日记”方式连载刊登。走在街上,经常有人说,这不是北京来的马律师吗。山丹的同事们也说:“你没来多久,已经成了山丹名人了。”马兰笑而不言。“如果能够通过一起起案件,一次次普法讲座,帮助西部的孤寡老幼、弱势群体,能为他们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使他们感到生活有盼头、有价值,作为律师,就没有白活。”马兰发自肺腑地说。

爱心接力:律界马兰开遍大漠再开雪域

对马兰而言,这一年时间,像喝了一壶陈年老酒,滋味绵长。这一年里,马兰与当地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也无形之中被他们感动着。他们记得,马兰来到乡间地头,乡村茅舍,跟他们倾心交谈,听他们讲述所遇到的法律难题。农民兄弟没有钱,却记得过年过节蒸些馍馍,从乡下跑到城里,专门送给她吃。失去丈夫的妇女,亲手缝制鞋垫送来留作纪念;在路上遇到穿着校服、充满朝气的学生,亲切地喊她马老师。这一切经历,在喧嚣的大都市是永远难以体验、难以拥有的。

2016年7月,马兰又开始了她的第二年“1+1”行动之旅,来到西藏开始她在青藏高原的法律援助志愿者服务行动。截至2016年6月13日,在10个多月的时间里,马兰共受理各类案件179件,结案124件;接待群众咨询来访300余人次;到中小学校讲授法制课16场次;给机关开展法律专题培训讲座4场次;编写法律援助信息113期;参与处理重大信访案件20多起,书写工作生活日记462篇,平均每天1.5篇„„

这组数据的背后,是马兰顶着高原缺氧,在身体极度不适的情况下换来的,是马兰每月30个工作日、没有一个休息日换来的,是马兰早晨6点到晚上10点、每天16个小时的超负荷工作换来的。这份赤诚、这份执着、这份奉献,让马兰律师赢得了当地百姓的衷心爱戴,赢得了当地党委、政府的深深赞誉,赢得了服务地司法行政部门的信赖。尽管他们知道马兰离开丈夫和孩子已给家庭带来了许多不便,但还是一次次恳请马兰再留在西藏一年。春节期间马兰刚回到北京,西藏那边的电话就追了过来,又一次真切地要求她再留下来一年“帮帮他们”。2016年7月,尽管自己的身体遭受了高原气候的严重挑战,但马兰决定,再留下来服务一年。

马兰告诉记者,做援助的这3年,北京的业务基本都停了,“但我出来做援助,收获的可比经济收入大多了。”马兰说,通过深入法律援助第一线,她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体会到了律师真正的价值所在。“服务期之所以一续再续,就是因为自己的价值在弱势群体眼里被无限放大,自己的付出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一生能有这样的经历,值得!”

第五篇:CCTV感动中国2015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CCTV感动中国2015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1.磨刀老人吴锦泉:高节卓不群 【感动中国事迹】

吴锦泉,今年84岁,江苏省南通农民,是南通市年龄最长的红十字志愿者,也是一名老党员。平日里老人靠磨刀为生。近年来,吴锦泉曾为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甘肃泥石流灾区各捐款1000元,雅安地震后,他又将两年来磨刀积攒的零钱捐献给雅安地震灾区,其中1元硬币1715枚,5角硬币501枚,1角硬币7枚,共计1966.2元。自2008年以来,他已累计捐款23392.2元。

在他的倡导下,村里立即成立了以老人名字命名的了“锦泉一元爱心社”,五星村内15家企业向“锦泉一元爱心社”捐出了3万多元善款,全村19个村民小组,也纷纷捐钱,从而使“锦泉爱心社”的救助资金达到5万多元,已救助39人次,发放救助款14000余元。救助的对象包括革命伤残军人、重症患者、空巢老人等。

【颁奖词】窄条凳,自行车,弓腰扛背,沐雨栉风,身边的人们追逐很多,可你的目标只有一个,刀剪越磨越亮,照见皱纹,照见你的梦。吆喝渐行渐远,一摞一摞硬币,带着汗水,沉甸甸称量出高尚。

2打拐夫妇张宝艳 秦艳友:阳春布德泽 【感动中国事迹】

张宝艳,女,出生于1962年8月,吉林通化人,宝贝回家寻子网的创始人。

2007年,张宝艳、秦艳友夫妇自费创建“宝贝回家寻子网”,专门帮助被拐、被遗弃和走失的孩子以及流浪乞讨儿童回家。2010年成立宝贝回家慈善基金。在2010年中央电视台举行的“12·4十年法治人物颁奖典礼”上,张宝艳成为唯一网民代表入选者。2011年9月20日,获得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014年12月10日,获得网易“最有态度公益人物”奖。

【颁奖词】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惨戚戚,宝贝回家,路有多长?茫茫暗夜,你们用父母之爱打,把灯火点亮。三千个日夜奔忙,一千个家庭团聚,你们连缀起星星点点的爱,织起一张网,网住希望,网住善良。

3.铁榔头郎平:雄心志四海 【感动中国事迹】

郎平,女,汉族,身高1米84。祖籍中国天津,著名女子排球运动员、教练员,1973年进入北京工人体育馆少年体校排球班练习排球,1976年进入北京市业余体校,同年入选北京市排球队;1978年入选国家集训队。凭借强劲而精确的扣杀而羸得“铁榔头”绰号。曾入选中国体育劳伦斯奖第二届(1980年)十佳名单。

荣膺1982年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MVP”。1984年获全国“三八红旗手”。1996年获得国际排联颁发的“世界最佳教练“。2002年10月,由知名排球教练、运动员和记者组成的评委会以100%的得票,正式入选排球名人堂,成为亚洲排球运动员中获此殊荣的第一人。郎平与美国名将弗罗拉·海曼、古巴名将米雷亚·路易斯并称为1980年代世界女排“三大主攻手”。

2013年4月25日郎平被任命为新一届女排国家队主教练。2015年2月1日,郎平获2014CCTV体坛风云人物最佳教练奖。2015年在女排世界杯最后一场比赛中中国女排以3比1战胜顽强的日本队,时隔11年再夺世界冠军,并直接晋级2016年里约奥运会。

2016年1月16日,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和中国社科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育成,在京举行婚礼。

【颁奖词】临危不乱,一锤定音。那是荡气回肠的一战,拦击困难、挫折和病痛,把拼搏精神如钉子般砸进人生。一回回倒地,一次次跃起,一记记扣杀,点染几代青年,唤醒大国梦想。因排球而生,为荣誉而战。一把铁榔头,一个大传奇。

4.诺奖获得者屠呦呦:春草鹿呦呦 【感动中国事迹】

屠呦呦,女,药学家。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毕业后曾接受中医培训两年半,并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期间前后晋升为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首席科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药学家,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

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1972年成功提取到了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命名为青蒿素。2011年9月,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获得拉斯克奖和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中心“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颁奖词】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5.歌者阎肃:弦歌感人肠 【感动中国事迹】

阎肃(1930.5.9—2016.2.12),原名阎志扬,出生于河北保定,重庆大学毕业。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剧协副主席,空政歌剧团编导组组长,中国剧协第三、四届理事。[1] 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歌舞团编导室一级编剧,专业技术一级,文职特级,享受大军区正职的生活待遇;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阎肃的成名作歌剧是《江姐》,这部歌剧在1964年公演,立即引起了轰动,一举成名。阎肃也受到毛泽东的接见。阎肃还多次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总政双拥晚会、文化部春节晚会、公安部春节晚会等大型晚会的总体设计、策划、撰稿。2015年12月,入围“感动中国2015人物”候选人。

2016年2月12日3时07分,阎肃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颁奖词】铁马秋风、战地黄花,楼船夜雪,边关冷月,这是一个战士的风花雪月。唱红岩,唱蓝天,你一生都在唱,你的心一直和人民相连。是一滴水,你要把自己溶入大海;是一树梅,你要让自己开在悬崖。一个兵,一条路,一颗心,一面旗。

6.大国工匠徐立平:大国多良材 【感动中国事迹】

徐立平,男,1968年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发动机药面整形组组长,高级技师。

徐立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高级技师。自1987年入厂以来,一直为导弹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火药进行微整形。在火药上动刀,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就可能引起燃烧爆炸。目前,火药整形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无法完全用机器代替。下刀的力道,完全要靠工人自己判断,药面精度是否合格,直接决定导弹的精准射程。0.5毫米是固体发动机药面精度允许的最大误差,而经徐立平之手雕刻出的火药药面误差不超过0.2毫米,堪称完美。为了杜绝安全隐患,徐立平还自己设计发明了20多种药面整形刀具,有两种获得国家专利,一种还被单位命名为“立平刀”。由于长年一个姿势雕刻火药,以及火药中毒后遗症,徐立平的身体变得向一边倾斜,头发也掉了大半。28年来,他冒着巨大的危险雕刻火药,被人们誉为“大国工匠”。

【颁奖词】每一次落刀,都能听到自己的心跳。你在火药上微雕,不能有毫发之差。这是千钧所系的一发,战略导弹,载人航天,每一件大国利器,都离不开你。就象手中的刀,二十六年锻造。你是一介工匠,你是大国工匠。

7.化缘校长莫振高:化作光明烛

【感动中国事迹】

“校长爸爸”在感动都安、感动广西之后,感动了整个中国。

莫振高生前用他微薄的工资,以及向社会各界募捐的3000多万元善款,资助近两万名贫困生圆了上学梦,被学生们亲切称为“校长爸爸”。2015年3月9日,59岁的莫振高因病去世。莫振高逝世后,自治区党委追授他为“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下发通知要求全区党员干部向他学习。将他的事迹作为全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重大典型,举办主题情景报告会,并在全区部分设区市、高校,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巡回报告。莫振高还先后获得了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第三届广西道德模范、2015广西公民楷模新闻人物特别奖等荣誉。

【颁奖词】千万里,他们从天南地北回来为你送行。你走了,你没有离开。教书、家访、化缘,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你是不灭的蜡烛,是不倒的脊梁。那一夜,孩子们熄灭了校园所有的灯,而你在天上熠熠闪亮。

8.当代大学生官东:天下英雄气 【感动中国事迹】

官东,男,安徽宣城人,1990年5月生,201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海军工程大学潜水员。

2015年“东方之星”救援过程中,他多次下潜,凭借高超的潜水技术,一连救出两名幸存者;危急时刻,他让出自己的潜水器具,险被急流冲走。

2015年10月13日,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被授予全国敬业奉献模范称号。“你为安徽人争了光,向你和家人问好!”;“把生的希望给了他,把最危险的留给了自己”;“为军队争得了荣誉!”(李克强总理夸赞)

官东的英雄勇毅义举,赢得社会点赞,被网友亲切地称为“真正男子汉”、“英雄”、“男神”潜水员。

【颁奖词】来不及思量,就一跃而入。冰冷,漆黑,缺氧,那是长江之下,最牵动人心的地方。“别紧张,有我在”,轻声的安抚,稳住倾覆的船舱。摘下生命软管,那肩膀上剩下的只有担当。人们夸你帅,不仅仅指的是面庞。

9.基层领头雁买买提江·吾买尔:盛德表一乡

【感动中国事迹】

买买提江·吾买尔,男,维吾尔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县人,1952年12月生。曾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模范村党支部书记称号。现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县布里开村党支部书记。

买买提江·吾买尔敢管事、会管理,注重强根基、治软散,理思路、促增收,抓整治、保稳定,办实事、聚民心,较快改变了村貌,实现了由乱到治,村党支部跨入伊犁州先进行列,创造的维稳工作经验得到推广。买买提江·吾买尔同志政治上坚强、宗旨观念强、创新意识强、带头能力强,是新时期农村党支部书记的优秀代表,是推动发展、促进和谐、反对分裂、维护稳定的楷模,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典型。

【颁奖词】一碗茶水端的平,两个肩膀闲不住。三十多年的老支书,村民离不开的顶梁柱。你是伊犁河上筑起的拦河坝,是戈壁滩上引来的天山水,给村民温暖,带大家致富。木卡姆唱了再唱,冬不拉弹了再弹,买买提江•吾买尔的故事说不完。

10.卖唱艺术家王宽:君子抱仁义

【感动中国事迹】

郑州戏曲圈里有这样一位老艺术家:台上兢兢业业唱好戏,台下尽心尽力做善事,戏迷们夸他是德艺双馨的好人,他就是74岁的王宽。1998年退休后,王宽夫妇陆续收养了6名老家的孤儿。为了供养这些孩子吃饭穿衣、读书学艺,王宽决定放下自己国家一级演员的身段,去茶楼卖唱,这一唱就是7年。起初,他的“上台率”并不高,每晚冷板凳一坐就是五六个小时。但王宽依旧坚持每天骑着自行车,一家一家茶馆地跑,常常晚上六七点就去了茶馆,等到天亮才回家。后来为了能够让更多人点他的戏,王宽又学起了川剧变脸。如今,王宽夫妇苦心抚养的几个孩子都已长大成人,自食其力,而老两口却还在坚持资助老家的孩子。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办起一个孤儿艺校,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余热,让这些孩子学到一技之长。王宽老师用他的行动向大家传达爱的意义。

【颁奖词】重返舞台,放不下人间悲欢,再当爷娘,学的是前代圣贤。为救孤你古稀高龄去卖唱,为救孤你含辛茹苦十六年。十六年,哪一年不是三百六十天。台上你苍凉开腔,台下,你给人间作了榜样。

11.感动中国2015特别致敬精忠报国:抗战老兵,爱国侨胞 【感动中国事迹】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9.3”阅兵式上,赢得了最多的掌声和最高的敬意。他们是历史,也是现在。他们中既有抗日战争的亲历者,也有抗战老兵的后代,还有海外各行各业的佼佼者。当300余名抗战老兵组成的乘车方队经过天安门城楼时,苍苍白发,熠熠勋章,这群耄耋老人用微微颤抖的军礼表达着对祖国强盛的崇高敬意。70多年前,他们是走上抵御外辱、保家卫国之路的勇士,在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后,他们依旧对国家和民族怀抱拳拳之心。和抗战老兵群体一样,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年代,海外华侨华人或是组织抗日救亡团体,或是捐款捐物支持抗战,或是直接回国参军,爱国侨胞们众志成城,筑起一条坚不可摧的血脉长城。积淀在他们身上的赤子情怀和文化血脉,将助推整个中华民族走向共圆“中国梦”的未来。在这里,我们向抗战老兵、爱国侨胞两个群体特别致敬,不仅是为了重温历史、缅怀先烈,更重要的是,传承他们为民族尽忠义的担当。

【颁奖词】对于这些高龄老人来说,沧桑往事有很多已经淡忘,然而抗战是他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生命的记忆,也是民族记忆,国家记忆!他们的勇气、奉献和担当,早已经变成一个民族基因,在我们血脉当中流淌!《感动中国》2015特别致敬,抗战老兵、爱国侨胞!致敬!

201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201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获奖者分别是: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仁医胡佩兰、不悔的信念方俊明、“油菜花父子”沈克泉沈昌健、革命老人龚全珍、拾荒助学老人刘盛兰、村官段爱萍、悬崖边上护梦人格桑德齐、守墓老兵陈俊贵、母爱助子姚厚芝和特别奖“载人航天英雄群体”。

1.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颁奖词】誓言无声

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事迹】

黄旭华,男,87岁,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1958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那时中苏关系尚处于蜜月期,依靠苏联提供部分技术资料,是当初考虑的措施之一。1959年,苏联提出中断对中国若干重要项目的援助,对中国施加压力。毛泽东听后发誓:“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上海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

30多年中,8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黄旭华搞核潜艇,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儿子一面。

核潜艇是集核电站、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一步一步开始的。

为研制核潜艇,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来到试验基地。后来他把家安在了小岛上。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他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

1964年,黄旭华终于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88年,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黄旭华亲自下潜300米,是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黄旭华曾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为国防事业、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高龄孤寡“五保”老人拾荒助学子--刘盛兰 【颁奖词】崇仁厚德

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答案。【事迹】

刘盛兰,男,91岁,山东省烟台市蚕庄镇柳杭村村民,”五保“老人。

刘盛兰是位普通村民,年轻时在外打工,后来在一家企业作保管员。73岁的时候,老伴去世,他成了孤寡老人。为了让自己老了无力行动时,身边会有一个照顾他的人,他开始了助学。这是老人的初衷。但后来,他助学的规模远远的超出了自己的想像。

1998年,刘盛兰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救助报道,从那时起,73岁的他就将自己微薄的工资捐出去。而受捐助的学生,也逐渐从周边几个地市”扩张“到全国各地。最多的时候,他同时资助着50多名学生。

每天清早,刘盛兰起来弄点简单的饭菜,就骑着自行车走村串巷去了,直到捡回一大堆破烂。他17年几乎未尝肉味,没添过一件新衣,”吝啬“的连一个馒头都舍不得买,可捐资助学总计7万多元,资助了100多个学生。刘盛兰一直没进养老院,这样能拿到每年4000元的生活补贴。这些钱他全部捐给了贫困学生。

刘盛兰唯一珍藏的是一个深蓝色布袋,里面装满了汇款单和回信。这么多年过去了,老人也不记得汇出去多少钱、收了多少封信。2013年8月,因为肾病,刘盛兰住进了医院,但他仍然惦记着捐资助学,担心汇款中断和没到位会断了孩子们的希望。得知老人住院,很多受资助的孩子回来看望他,照顾他。

3.今生今世我都将守在郑林书坟前,让他永不寂寞--陈俊贵 【颁奖词】心比金坚

只为风雪之夜一次生死相托,你守住誓言,为我们守住心灵的最后阵地。洒一碗酒,那碗里是岁月峥嵘;敬一个礼,那是士兵最真的情义。雪下了又融,草黄了又青,你种在山顶的松,岿然不动。【事迹】

陈俊贵,男,汉族,55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尼勒克县乔尔玛筑路解放军指战员烈士陵园管理员。1979年,陈俊贵随所在部队到新疆参加修筑天山深处独库公路的大会战。1980年4月6日,部队被暴风雪围困在天山深处,面临断炊的危险。四名战士奉命带着最后的干粮出门求援,在风雪弥漫的生死关头,班长把最后一个馒头给了年龄最小的陈俊贵。

班长和战友陆续牺牲了,陈俊贵终于找到了人群,部队得救了。接受4年冻伤治疗后,他复员回到辽宁老家,始终没有忘记班长的临终嘱托:希望陈俊贵可以去他的老家看望一下自己的父母。陈俊贵不知道战友的家庭地址和父母姓名,多方打听无果,1985年冬天,陈俊贵作决定,带着妻子和刚刚出生的儿子,来到班长和战友牺牲的新疆天山脚下,为战友守墓。

20多年里,他从未停止对班长父母的寻找。终于,他从一名扫墓的老战友口中得到班长在湖北省罗田县白莲乡的地址。2005年10月,陈俊贵赶赴罗田县,得知班长父亲母亲都已去世。陈俊贵跪在班长父母坟前说:”对不起,我来晚了,你们不要牵挂,今生今世我都将守在郑林书坟前,让他永不寂寞!“ 目前,陈俊贵已将班长和副班长的遗骨,从新源县移到新扩建的尼勒克县乔尔玛筑路解放军烈士陵园安葬,还担任了这里的管理员。陈俊贵说:”我不仅可以和班长在一起,还可以守护为修筑天山独库公路牺牲的战友们了!“ 4.带领村民致富 老百姓的贴心人--段爱平【颁奖词】一秉至公

山梁挡住了阳光,你用肩膀扛起乡亲的盼望。村庄在渐渐丰满,你的身体却慢慢柔弱。庄稼,总要把一切还给泥土。你贴工,贴钱,贴命,你还贴近百姓的心。【事迹】

段爱平,女,57岁,山西长治市襄垣县王桥镇返底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1998年,段爱平嫁进了返底村。为改善生活,她借钱做起了焦炭生意,两年下来赚了几十万元。当时的返底村是个名副其实的穷村,村小学的教室是危房,孩子们没有教师上课。没上过学的段爱平决定出资为村里建一所新小学。

1999年,段爱平在没有参加候选的情况下,高票当选为返底村委主任。

上任后,段爱平先后给村里盖了学校,建了养老院。为了建养老院,她没时间陪肝癌晚期的老伴,为了使村民发家致富,她带领村民种植药材,改造全村电网,投资园林建设,栽植树木,而这些项目中段爱平自己就贴了十几万。

去年,段爱平被诊断为淋巴癌,经过化疗、电烤,她的脖子已经看不到完整的肌肤,每天就靠葡萄糖和止疼药度日,身体已经到严重透支的地步。就是这样,她也没有离开工作岗位,每天想着的是要尽力再为村民做更多的事。

5.油菜花父子”35年的追梦路--沈克泉 沈昌健 【颁奖词】梦想天开

父亲留恋那油菜花开的芬芳,儿子就把他葬在不远的山上。三十年花开花谢,两代人春来秋往,一家人不分昼夜,守护最微弱的希望。一粒种子,蕴含着世代相传的梦想。【事迹】

沈昌健,男,46岁,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杨桥村村民。

1978年,养蜂人沈克泉在贵州山区发现了3株花期长,生长结构好的野生油菜,将其带回家乡播种,想为养蜂场提供新的蜜源。继而想到改良培育出产量高的油菜品种,为家乡解决吃油难的问题。一开始,乡亲们嘲笑他”泥腿子想当科学家“。直到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沈克泉培育出了优质油菜种,得到了乡亲们的认可。

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于沈克泉的油菜品种未经国家审定,当地部门对沈克泉进行了罚款、拘留。但他仍刻苦自学有关油菜遗传育种和生产栽培的知识。在没有专业分析、没有专业仪器的情况下,父子俩用肉眼观察,凭记录总结规律。

1996年,家里为搞油菜研究欠债不少。沈昌健卖掉中巴,带着卖车款回家投入油菜研发。2011年,沈克泉父子繁育的”贵野A“不育系获国家发明专利证书。2007年,沈克泉带着自己培育的巨型油菜”独闯“在武汉召开的第12届国际油菜大会,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2009年,沈克泉去世,沈昌健依然是坚持着油菜育种。家人将沈克泉葬在离试验地不远的山坡上。家人知道,这些油菜是老人最后的心愿和牵挂。

如今,沈昌健的”沈油杂“202、819已进入区域试验环节,五亩送检试验田里有300个单株样本,每个样本送检一次就是200元;300亩的示范片里还欠着两万多的工钱,马上要施肥又是两万的肥料钱。对于已经35年没有主业收入的沈昌健一家而言,”吃饭靠田,科研靠借“。几十年来,沈克泉、沈昌健父子自筹资金150多万元,这几年政府也常有资助,可沈家里欠下了不少债,”几乎所有亲戚都借遍了。“家里最值钱的是两台用来贮藏油菜种子的冰箱。

35年父子相继,只为一株油菜的梦想。沈昌健说等现在的种子通过审定了,会卖给种子公司,拿着资金去滚动开发下一代油菜杂交新组合。自己的油菜育种路也许得”慢慢走“,但怎么也会走下去。

6.门巴族的“护梦人”--格桑德吉 【颁奖词】格桑花开

不想让乡亲的梦,跌落于悬崖。门巴的女儿执意要回到家乡,坚守在雪山、河流之间。她用一颗心,脉动一群人的心,用一点光,点亮山间更多的灯火。【事迹】

格桑德吉,女,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帮辛乡小学的一名教师。

2000年,格桑德吉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毕业之后她并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选择留在大城市工作,而是毅然回到西藏。为了让雅鲁藏布江边、喜马拉雅山脚下的门巴族孩子有学上,格桑德吉放弃拉萨的工作,主动申请到山乡小学教学。

墨脱县帮辛乡,因常年泥石流、山体滑坡,是墨脱最后一个通公路的乡。为了劝学,格桑德吉天黑走悬崖、在满是泥石流、山体滑坡的道路上频繁往返;为了孩子们不停课,别村缺老师时她不顾六个月身孕、背起糌粑上路;为了把学生平安送到家,每年道路艰险、大雪封山时,格桑德吉过冰河、溜铁索,把四个月才能回一次家的学生们平安送到父母的身边。

这些年来,为了教好孩子们,格桑德吉将自己的女儿央珍从两岁时一直寄养在拉萨的爷爷家,当一年之后格桑德吉再到拉萨的时候,女儿已经不认识她了。2013年,时逢格桑德吉荣获”最美乡村教师“,节目组特地邀请了格桑德吉的丈夫和女儿来到北京。同时,这也是格桑德吉与女儿的第五次见面。十三年来,在格桑德吉的努力下,门巴族孩子从最初失学率30%,变成到今天入学率95%。她教的孩子有6名考上大学、20多名考上大专、中专,而她自己的女儿却留在了拉萨,一年才能见一次。村民们亲切地称她为门巴族的”护梦人“。

7.20年来坚持每周出诊6天的百岁仁医——胡佩兰 【颁奖词】秋兰为佩

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你是仁医,是济世良药。【事迹】

胡佩兰,女,98岁,解放军3519职工医院和郑州市建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医生。

1944年,胡佩兰毕业于河南大学医学部,70岁时才从郑州铁路中心医院的妇产科主任位上退休。退休后,她一直坚持坐诊。

胡佩兰生活节俭,舍不得在自己身上多花一分钱。但她经常大方地给病人垫付医药费。她还拿出微薄的坐诊收入和退休金,捐建了50多个”希望书屋“。

胡佩兰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进出都要坐小推椅。2013年7月,98岁胡佩兰心脏病突发,经抢救后,第二天她依然准时到医院坐诊。

胡佩兰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平时看病不太依靠高科技仪器。因为慕名找上门的病人多,胡佩兰每天都会坚持看完所有病人才下班,对患者也极有耐心,给病人开药,很少超过一百元。如今,胡佩兰的记忆明显下降,耳朵也不如以前,但病人的情况她却记得清清楚楚,耳朵里放着助听器,听不清的地方,便由旁边的学生解释。

胡佩兰对病人的态度有目共睹,她经常说:”医患关系搞不好是因为交流不够,医生只要对病人认真负责了,病人也自然会对医生极力配合,不管面对哪一个病人,都要把患者当成自己的第一个病人来对待。“ 直至今日,胡佩兰已经在一个工厂职工医院和现在的地方,连续坐诊20年,坚持每周出诊6天,风雨无阻。

8.绝症母亲为孩子留学费 耗时3年绣出《清明上河图》--姚厚芝 【颁奖词】寸草春晖

病压垮了身体,但不能摧毁母爱。草根母亲呕心沥血,为孩子缝补梦想,而深厚的爱,更铺就孩子精神的未来。请上天给你多一些时间,让你把美好的愿望,织进这春天的图景。【事迹】

姚厚芝,女,38岁,重庆市巫溪县塘坊镇红土村村民。

1999年,姚厚芝嫁给了王以朝,婚后一起赴山东煤矿打工。随着两个孩子的出生,姚厚芝专心在家带孩子,丈夫在煤矿挖煤。2006年,一场病魔突袭,彻底摧垮了这个家。

姚厚芝查出乳腺肿瘤,需立即做切除手术。面对高额的手术费,姚厚芝选择了”药疗“。几年下来,病情没有丝毫好转。

2009年2月,姚厚芝从电视上得知,绣十字绣也能卖钱。第二天,她坐车辗转十余小时,咬牙花2800元购回一幅6.5米长的十字绣《清明上河图》十字绣样。这次的”先斩后奏“,让一向疼她的丈夫火冒三丈,觉得她是在瞎折腾,可姚厚芝有自己的想法。

从此,姚厚芝过起了”两点一线两头黑“的生活,每天绣十字绣长达17个小时。2012年7月,经过3年零5个月的昼夜追赶,这幅共需127万针才能刺制而成的《清明上河图》终于落针。有收藏家上门出20万收购,姚厚芝拒绝了。

姚厚芝想将十字绣保存下来,即便有一天自己不在人世了,再把它卖出去,孩子们上大学的钱就不用愁了。

姚厚芝的儿子王锐读初中,女儿王琼读小学。王锐说长大了要当医生,给妈妈治病。不善言辞的丈夫,不知道怎么劝说妻子,本身患有肝病的他只是拼命地下井,希望能早点挣够钱给妻子治病。第一幅十字绣完工后,姚厚芝又买回了一幅长22米、宽0.85米的《清明上河图》十字绣样。这幅刺绣的难度、时间和价钱是第一幅的好几倍。姚厚芝偷偷找以前的工友七拼八凑了一万元,瞒着丈夫说只花了两三千元。她怕丈夫心痛和着急,因为家里实在是负担不起。从2006年到现在,姚厚芝花去的医药费已达10多万元。

如今,王以朝仍在山东挖煤,姚厚芝在家照料两个孩子的生活。姚厚芝说,第二幅《清明上河图》已绣了快6米。希望老天能再给她3年时间。她现在就是一个与时间赛跑的人,不知道自己生命何时会终结。她没有其他奢求和心愿,只是想尽自己所能多给孩子留点什么。

9.迟到的荣誉 不悔的信念 不变的价值——方俊明 【颁奖词】克明俊德

纵身一跃,却被命运撞得头破血流。在轮椅上度过青春,但你却固执地相信善良,丝毫不悔。今天你不能起身,但我们知道,你早已站立在所有人面前。【事迹】

方俊明,男,56岁,湖北省武汉市武昌人。

1985年8月,28岁的方俊明为救一个假装落水的顽童,跃入河中,造成颈椎骨折,高位截瘫。直到2013年11月,方俊明终于获得了迟到28年的见义勇为荣誉称号。

方俊明救人当年,武汉市尚无见义勇为方面的奖励条例,被“救”男孩的家庭始终不愿出具书面证明,致使他见义勇为的行为一直未得到确认。对于这样一位“英雄”,他所在单位,原武昌车辆厂,只好比照工伤来处理。

武汉市见义勇为基金会于1993年成立,但奖励对象为“与犯罪分子作斗争人员”。这两年,有人问方俊明有没有见义勇为证书,“我觉得蛮尴尬,只好把报上的报道拿给人家看。”

这些年来,妻子离开了,父亲也去世了。方俊明的生活无法自理,依靠母亲姜春梅日夜照顾瘫痪在床的儿子,并将当时尚未满周岁的孙女拉扯养大。2013年,一部话剧上演后,方俊明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应方俊明要求,武汉市通过收集材料,确认方俊明当年行为属见义勇为,并颁发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荣誉称号。

虽然荣誉迟到了28年。但方俊明从来没有后悔那次行动。一个家庭的艰辛,一个生命的委屈,这一切都见证了善良在人们心中的恒定不变的价值。

10.从青春岁月到耄耋之年,将军梦,守护情——龚全珍 【颁奖词】松筠之节

少年时寻见光,青年时遇见爱,暮年到来的时候,你的心依然辽阔。一生追随革命、爱情和信仰,辗转于战场、田野、课堂。人民的敬意,是你一生最美的勋章。【事迹】

龚全珍,女,90岁,现居江西莲花县琴亭镇金城社区。

1957年8月,开国将军甘祖昌主动向组织上辞去新疆军区后勤部长职务,回家乡江西省莲花县坊楼乡沿背村务农,龚全珍相随而归。那一年,她34岁。

将军当农民,甘祖昌是新中国第一人。龚全珍完全理解和支持丈夫的决定:”老甘不是一个普通的农民,正像他说的那样,'活着就要为国家做事情,做不了大事就做小事,干不了复杂重要的工作就做简单的工作,决不能无功受禄,决不能不劳而获'。“ 从新疆到江西,全家11口人的行装只有3个箱子,却带了8只笼子,里面装着新疆的家禽家畜良种。当时甘祖昌每月工资330元,生活上十分节俭,把2/3的工资用来修水利、建校舍、办企业、扶贫济困。他一共参加建起了3座水库、4座电站、3条公路、12座桥梁、25公里长的渠道。龚全珍全力配合丈夫,也把自己工资的大部分花在支援农村建设上。回到莲花头几年,她没有做一件新衣服。龚全珍在家里呆不住。步行25公里到县文教局联系工作,被分配在九都中学任教。这所学校条件很差,只有3名老师,她却一点不嫌弃,第二天就搬铺盖去了学校,开始把自己赤忱的爱投入到这片红土地。

1961年,县文教局安排龚全珍到同乡的南陂小学当校长,在那里一呆就是13年。后来,她又被调到离家不远的甘家小学当校长,依然还是老作风,吃住在学校,全身心地扑在工作上。

1986年3月,甘将军因病逝世,一只铁盒子是他留给妻子和儿女唯一的遗产,里面用红布包着3枚闪亮的勋章。

离休后,龚全珍积极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倾力捐资助学、扶贫济困,开办”龚全珍工作室",服务社区、服务群众,从青春岁月到耄耋之年,为广大群众做了大量的实事好事,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尊敬和爱戴。

2013年9月26日,龚全珍获得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称号,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同志高度赞扬。

特别奖:载人航天英雄群体

下载2016CCTV年度法治人物候选人王大伟事迹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6CCTV年度法治人物候选人王大伟事迹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06年cctv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2006年CCTV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词丁晓兵,男,1965年9月出生,现任武警8722部队政治委员。入伍20多年,曾荣立一等功1次、三等功2次,武警部队“拥政爱民先进个人”、学习贯彻“三......

    2011年度CCTV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辞

    2011年度CCTV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辞 朱光亚:两弹一星元勋 颁奖辞:人生为一大事来。他一生就做了一件事,但却是新中国血脉中,激烈奔涌的最雄壮力量。细推物理即是乐,不用浮名绊......

    2011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事迹集锦(5篇)

    2011感动中国候选人事迹集锦 阿里木 烤羊肉串的慈善家 阿里木,男,40岁,新疆维吾尔人。 阿里木1989年在新疆石河子参军入伍。退伍后,在当地供销社工作,1997年供销社破产后,阿里木离......

    2012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名单及事迹

    2012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名单及事迹 一、历届颁奖时间: 1、2002年度 2003年02月14日(阴历正月14) 2、2003年度 2004年02月12日(阴历正月22) 3、2004年度 2005年02月17日(阴......

    2011年法治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法治的力量-----2011年法治人物颁奖词及人物事迹根据“12·4年度法治人物专家推选委员会”的投票结果,今年的十位年度法治人物最终揭晓。河北省唐山市检察院副检察长兼反渎......

    CCTV2012年度法治人物主要事迹及颁奖词

    沭阳梦溪中学高三语文组 主备:吴 军 2012.12.12 CCTV2012年度法治人物评选结果正式揭晓 央视网消息:12月4日晚,《法治的力量2012——年度法治人物颁奖盛典》落下帷幕。根据法......

    候选人王新瑞事迹简介

    候选人王新瑞事迹简介 王新瑞同学2011年9月份升入滕州市柴里矿区学校,成为一名快乐的小学生 2011年至今在校内多次获得“三好学生”、“学习之星”、“才艺之星”等多种称号......

    CCTV 2008-2017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及事迹

    2017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及事迹 导语: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这是每年一度的约定,让第一缕春风拂动你的心灵,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 1、功勋科学家孙家栋 孙家栋,87岁,中科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