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欠发达地区实际努力实践“三个代表”推进残疾人扶贫攻坚

时间:2019-05-13 13:10: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立足欠发达地区实际努力实践“三个代表”推进残疾人扶贫攻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立足欠发达地区实际努力实践“三个代表”推进残疾人扶贫攻坚》。

第一篇:立足欠发达地区实际努力实践“三个代表”推进残疾人扶贫攻坚

立足欠发达地区实际努力实践“三个代表”推进残疾人扶贫攻坚

立足欠发达地区实际努力实践“三个代表”推进残疾人扶贫攻坚2007-02-02 23:05:10

立足欠发达地区实际努力实践“三个代表”

推进残疾人扶贫攻坚

县地处浙西南山区,地域面积多平方公里,设个镇个乡,全县总人口万人,是个传统的农业山区县,全省欠发达地区县之一,我县共有残疾人名,占全县总人口的多,以全县贫困残疾人的调查为依据,当年共有贫困残疾人名,占全县贫困人口总数的。现将我县扶贫工作做法总结汇报。

一、基础扎实,措施到位。

近几年来,我县各级党委政府和有

关部门十分重视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依靠政府、动员社会,形成合力,采取各种措施开展残疾人扶贫开发。特别是年以来,在县级残联牵头组织下,进一步加大了残疾人扶贫解困的力度。一是县人民政府专门制订了《县残疾人扶贫攻坚计划》实施方案、修订出台了《残疾人优惠政策》,县扶贫办制订具体扶持残疾人的措施。二是县乡(镇)两级残联都成立了残疾人服务总社和残疾人服务分社,开展了三次全县性的贫困残疾人情况调查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调查。做到贫困残疾人口有依据,扶贫工作有人抓,组织有保障。三是为筹措扶贫基金,年县委办政府办联合发文件号召全县干部职工向“残疾人扶贫解困基金捐一天工资,献一份爱心“筹集了部分扶贫基金;落实了中央康复扶贫贷款和地方配套资金,累计万元,为扶持残疾人打下了基础。四是各有关部门各负其责为残疾人扶贫解困形式合力。民政部门做好救济、低保等;工商部门为个体

就业经营户减免费用,方便摊位;妇联开展贫困残疾儿童妇女专项救助;团委建立志愿者助残联络站帮助困难残疾人等等。使整个扶贫解困工作措施到位,氛围良好,基础扎实。

二、根据山区特点,走出扶贫之路。

科技扶贫,脱贫有路——县残联、科协、农业局等单位每年都要为残疾人举办—期科技培训班,传授科学种养技术和其它方面的技术,使残疾人得到信息,掌握一技之长,走上脱贫致富路。培训内容,农村以农业开发种养业为主,如种香菇、名茶、干水果培育管理、蔬菜类、养殖技术等;城镇残疾人以电器维修、缝纫、理发业和工艺品加工等为主要内容。三年累计为多名残疾人培训,部分残疾人通过培训后掌握技术已经走向小康路。

劳务输出,走出山门——我县是个山区县,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差,农村劳动力相对剩余,残疾人就业门路不宽,创办福利企业规模小经济效益也不

好,针对这种情况,根据实际我们走劳务输出之路。几年来,连续向绍兴、宁波、富阳、温州、乐清等地输送残疾人批(次),多名残疾人在外就业。这部分残疾人在发达地区就业不但收入甚高,还能够享受养老保险等福利待遇。为解决残疾人劳动力就业需求矛盾,我们做了大量的调查,深入到乡村走家串户,建立了“残疾人就业档案”、还在城镇建立了“就业信息服务站”专门为残疾人劳动就业提供信息和方便。得到广大残疾人的赞扬。在劳务输出以后,我们还及时做好跟踪服务工作,协助有关单位为在企业劳动的残疾职工解决劳动纠纷、工伤事故、维护其合法权益等方面出力。同时还经常到企业进行电视跟踪采访宣传,使企业满意、职工满意。

扶贫基地,以点带面——以县级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所和残疾人扶贫服务社为基础开展农村种养业扶贫开发。我们在抓好面上残疾人种养业项目扶持的同时注重抓好扶贫基地建设,以点带面,辐射带动更多人走上致富路。累计落实扶贫资金万元,其中:中央康复扶贫贷款万元,县扶贫基金万元。分别扶持到农村贫困残疾人和扶贫基地点上。建立扶贫基地个,其中:以残疾人杨裕宗为代表的养殖基地,养猪年出栏商品猪多头,养鱼亩(水面积)、养獭兔多只,还搞山地开发水果,生态种养,带动名本地残疾人致富,县服务社扶持万元;以残疾人李建新为代表的新开发养田鲤鱼、罗飞鱼亩(水面)、养鸡万多只、鸭多只,还有加工饲料等配套项目,带领名残疾人脱贫致富,县服务社给予扶持万元;以黄卫亮残疾人为代表的养甲鱼、养猪基地项目,带领名残疾人脱贫致富。通过基地养殖业的开发扶贫,农村一些残疾人也纷纷开始搞个体家庭种养业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

县残联和扶贫服务社积极做好技术指导,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工作,经常深入到田头、山上和基地,发现问题及时帮助解决。如今年四月我们到了

三都乡酉田村残疾人叶木生的桃子基地,当了解到他无资金买化肥时,当即送元资金,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由于县残联的大力扶持,残疾人叶木生的水果基地开发规模越来越大,已初见经济效益。

年×月×日,省省长,副省长等领导在县调研时,来到三都乡酉田村,县残联扶贫的残疾人叶木生的水果基地,高度评价了县残联的扶贫方式,省长当着市、县委书记的面说:“你们全乡村的正常人要行这位残疾人学习,身残志坚搞开发生产。”

结对助残,扶贫众帮——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开展扶贫帮困活动。主要是以“一助一”结对助学、提供资金、技术等方法。

如开展“人人结对”活动和“万户种养、共奔小康”等活动,全县名残疾人结成扶贫对子,取得成效。如今年月份我们就发动机关部门单位个单位与座中小学校的名贫困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家

庭子女结成长期帮扶助学对子,这些学生们每学期能得到近万元的捐助资金,保障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三、扶贫见成效,辛劳结硕果

通过几年来的扶贫,解困工作的开展,我县残疾人扶贫工作已见成效,并且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全县贫困残疾人从年的人,降至年的人(含返贫人)。贫困残疾人口从年占全县贫困人口总数的,下降到占全县贫困总人口的。有部分残疾人已经走上小康路。如我县斋坛乡东关村残疾人赖贤其在县残联的扶持下开发了亩板栗基地,年后仅板栗一项收入万元,加上名茶、水果等年总收入从的不足元,到年为万元,人均年收入已超过当地一般群众。搞基地开发的残疾人杨裕宗每年净收入有万多元,他盖起了楼房,买了拖拉机还有存款,最低的可拿到元的收入,他们的收入已经超过当地群众。

我县对残疾人扶贫工作的开展态度是积极的,行动是快的,方法是根据

自身的特色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开展的,成绩是显著的。但也有些不足,今后要继续努力,搞好残疾人扶贫工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而奋斗。

第二篇:努力实践“三个代表”大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几点(精)

努力实践“三个代表” 大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 腐败斗争的几点思考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 争的根本动力

长期以来,我们党一直坚持不懈地开展反腐败斗争,而 开展反腐败斗争的根本动力来源于“三个代表”。首先发展 先进生产力是推动反腐败斗争的重要基础。腐败是一种社会 历史现象,但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来的程度、范围、规模不 一样。近代世界历史表明,腐败程度严重、范围较广、规模 较大的时期,往往处于历史转型期,因为在传统社会向现代 社会转型过程中,各种制度不够完善,因而大多要出现一段 腐败的高发阶段。在这种情况下,全面提高生产力水平,加 快经济建设步伐,稳步实现预定的现代化目标,顺利渡过社 会转型期,就为反腐败斗争奠定最基本的社会条件。促进和 发展先进文化,同样是推动反腐败斗争的重要因素。先进的 文化对反腐败斗争起促进作用,而腐朽没落的文化是腐败滋 生的土壤,我们党在思想教育、价值观教育等方面有优良的 传统和先进的经验,这是反腐败斗争开展的有利条件,如果 我们能真正解决好市场经济情况下,人们在各种思想观念碰 撞下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价值观取向等问题,就可以为 反腐败斗争奠定先进的文化基础,大大推动反腐败斗争。人

民群众是我们党和国家政权赖以存在的根基,也是推动反腐 败斗争的基本力量,因为腐败现象的存在,直接损害了广大 人民群众的利益,亿万群众对此深恶痛绝,反腐败是他们十 分关注的热点问题,他们的参与,进一步壮大反腐败斗争的 力量,形成反腐败斗争的合力,使反腐败斗争有了最坚实的 支持和最坚强的后盾。

二、自觉实践“三个代表” ,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 贯彻“三个代表”思想,纪检监察机关必须努力成为 学习“三个代表”思想的表率,实践“三个代表”思想的模 范,捍卫“三个代表”的卫士。立足当前,必须做到下列三 点:(一 加强队伍建设,保持自身先进性。纪检监察干部在 反腐败斗争中负有重大的责任,同时又处在反腐败斗争的第 一线,面临腐蚀与反腐蚀的考验更为直接、更为严峻,因此 必须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按照“政治坚定,公正清廉,纪律 严明,业务精通,作风过硬”二十字要求衡量自己,做先进 文化发展方向的忠实代表,确保自身纯洁性、先进性,这是 纪检监察机关落实“三个代表”最实际最有效的行动。在当 前经济转

轨、社会转型的复杂形势下,要做到洁身自好,保 持自身先进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要求纪检监察干部 认真学习,全面把握“三个代表”的深刻内涵,用科学的理 论武装自己,耐得住清苦、辛苦、艰苦的考验,要树立认真

负责的敬业精神、乐于吃苦的奉献精神、勇于开拓的进取精 神、敢于争先的拼搏精神、无私无畏的牺牲精神,同时要不 断提高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以此保证思想的先进性、纯洁 性和行动上的正确性。其次是要充分认识到“律人先律己, 正人先正身”的重要性,从关心爱护纪检干部出发,加强内 部监督,要建立和健全内部监督的组织建设和工作机制,不 断调查研究,积极探索既符合实际需要,能从根本上解决问 题,又能相对稳定较好地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的长效机制,使 内部监督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同时对纪检监察队伍 中违法违纪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

(二 树立大局意识,工作决策正确性。“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是适应新世纪党的建设和国家建设现实需要而产生 的,改革开放二十几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广而又深刻的变 化,经济大发展,民主政治建设稳步推进,社会和文化生活 长足进步,因此新时期的纪检监察工作,必须要有大视野、大思路,要站在全局的高度辩证地思考和研究问题,作出宏 观的决策,并确保决策的正确、适度。一要紧紧围绕经济建 设中心,服务服从于全国工作大局,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反 腐败的关系,以影响、阻碍经济发展的廉政问题为重点,加 大查纠力度,做先进生产力的保护者。党的“十六”大明确 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纪检监察机关必须牢 牢把握这个奋斗目标,要坚持让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作为一

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第一 要务,为改革发展稳定服务,同时又要克服那种腐败是发展 经济的附加产品,只要经济搞上去其它都是小问题的模糊认 识,以致对某些经济发达地区或某些取得一定政绩的干部搞 无原则迁就、包容,从而产生“一好百好”、“一俊遮百丑” 的畸形现象。纪检监察机关只有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找准党 风廉政建设与经济工作的结合点,坚持查办经济领域中的违 法违纪案件,清除经济领域中的腐败分子,为当地的区域经 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才能真正为生产力发展铺平道路;二要坚持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做群众利益的忠实代 表,坚持反腐败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但不能搞大规 模的群众性反腐运

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 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职,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领导 体制和工作机制,反映了人民群众的作用,是新时期反腐败 斗争中党的群众路线的体现,纪检监察机关必须想方设法实 现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通过各种形式拓宽群众 参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渠道,同时又要避免将这 种参与无限扩大, 以致陷入混乱的无序状态, 影响社会稳定。一定要在党委领导下,整合各职能部门的资源,凝聚方方面 面的智慧,为反腐败工作服务,要制定出群众参与工作的相 关规定、程序、方式,不断提高他们的参与水平,真正使反 腐败工作由纪检机关的“独唱”变成全社会的“大合唱” ,整合凝聚各种社会力量,为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实现广大 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创造条件;三要营造良好的反腐倡廉人 文环境, 落实党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要求, 必须坚持 “教 育与管理并重,德治与法治双管齐下”方针。党风廉政建设 和反腐败斗争是在一定历史文化背景中进行的,在国际多极 化发展、国 内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 纪检监察机关必 须认识和把握目前的文化态势、现状,善于从文化的角度考 虑和研究工作对策,寓党风廉政建设于纷繁多样的文化生活 之中,特别要提高廉政文化的魅力,并以此激励人心、警醒 世人,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弘扬正气、鞭挞腐败的良好气氛。但在构建廉政文化体系的同时,要克服文化代替一切、教育 万能的不切实际的幻想,一味追求文化渗透、道德感化,以 致今天唱廉政歌搞廉政广告,明天发廉政短信息寄廉政明信 片这样的活动过多过滥,使反腐败斗争变得温情脉脉,缺乏 应有的战斗力,必须始终坚持在构筑牢固的思想道德防线的 同时,进一步加大查纠力度,筑牢党纪国法防线。

(三 加强调查研究,工作措施、方法科学性。实践“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全党的一项系统工程,近年来,各级纪 检监察机关忠实履行“三个代表”要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 腐败工作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但应该清醒地认识到, 目前腐败形式及腐败渗透面有所发展,反腐败形势依然十分 严峻, 因此纪检监察机关必须开拓创新, 不断研究工作措施、方法,使工作有的放矢,事半功倍。一是要解放思想,大胆 探索。要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握反腐败斗争的发展进程,善于揭示和发现事物的本质和规

律,通过学习借鉴古今中外 反腐败的经验,使纪检监察工作少走或不走弯路,为反腐败 工作提供理论支持;二是要改革体制、机制,加大源头治理 力度,调整上层建筑与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部分。要加大宣 传教育力度,构建大宣教格局,通过多种形式的宣教活动,牢牢构筑思想防线。要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原则,既 要“抽刀断水”,更要“堵源截流”,当前要从干部人事制度、行政审批制度、财务制度、监督管理制度等方面入手,加大 对权力运行的制约,确保权力公正、公开、公平;三是要着 力解决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难点、热点问题,及时 查纠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用实际行动取信于民。纪检监察 组织特别是基层纪检监察组织的一线干部,与基层群众有广 泛的联系和接触,他们的工作好坏在群众眼里非常直观,因 此一定要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尽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要善于查找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的突出问题,使群众感到党风 和干部作风有明显好转。6

第三篇:努力推进残疾人扶贫基地建设不断加快残疾人脱贫致富步伐江都市残疾人联合会

努力推进残疾人扶贫基地建设 不断加快残疾人脱贫致富步伐

江都市残疾人联合会

07年,我市残联认真贯彻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积极把解决残疾人生产生活、扶贫就业、增收致富作为残疾人脱贫奔小康的重点。结合我市实际,把创建残疾人扶贫基地当作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的主抓手,不断扩大残疾人受助面,使残疾人的扶贫解困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目前,全市已初步形成6个扶贫基地,其中省级1个,扬州市级3个,江都市级2个,直接安置残疾人近80人,带动辐射200多名残疾人脱贫致富,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也得到了省市残联领导考察验收的肯定。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政府主导,残联牵头,推进残疾人扶贫基地建设。市委、市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残疾人扶贫工作,把创建和发展残疾人扶贫基地建设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专门下发了《关于推进全市残疾人扶贫基地建设的意见》,成立了残疾人扶贫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由常务副市长任组长,成员由市农工办、市财政局、民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教育局、工商局、国税局、市残联等部门负责人组成,下设办公室。各镇建立相应的工作班子,镇长亲自负责,分管残联、民政

集资金等服务,做到产、供、销一条龙,如果残疾人承包户因各种情况而无法上缴承包款的,养殖场都能帮助减免,真正做到把实惠落到残疾人手中。目前养殖场共有残疾人11人,扶持残疾人38人,以辐射方式带动周边各村残疾人51就业人,使残疾人人均收入达到8000余元。养殖场将以每年安排15名左右残疾人就业,到2010年使扶持的所有贫困残疾人家庭生活水平达到当地平均标准。

三、加强培训,促进就业,推动扶贫基地持续发展。实践使我们深知:残疾人要生存、要发展,没有技术不行,残疾人进入扶贫基地,要脱贫致富,光有热情和干劲不行,一定要有过硬的技术。我们认为加大科技扶贫力度,提高残疾人的劳动技能和文化素质,是推进残疾人扶贫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因此,我们充分发挥扶贫基地资源,使各基地同时成为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采取各种形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市残联与各镇共同举办了各种职业技能培训班。先后举办了水产养殖培训班、猕猴桃蔬菜种植培训班、花木盆景栽培培训班,因人施训,以岗施训,让更多渴望就业的残疾人掌握一技之长,不断提高培训后的就业率,全年共培训残疾人408人次。

四、政策推动,资金扶持,提高基地带动辐射能力。残疾人扶贫基地的建立,为广大残疾人通过自身劳动逐步脱贫致富创造了条件。为了使基地尽可能地带动更多的残

们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围绕“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都”宏伟目标,根据省市残联组织的要求,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投入,建立激励机制,使我市残疾人扶贫基地建设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四篇:努力探索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之路——— 对赣州实践的调查与思考(xiexiebang推荐)

努力探索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之路

——对赣州实践的调查与思考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12日 14:46

来源:《求是》期号:2006.13作者:孟建柱

江西是一个农村人口多、农业比重大的经济欠发达省份。如何把中央的大政方针与江西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走出一条欠发达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路子,是我们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2004年9月起,我省在赣州市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一年多来,我带着这个问题多次深入该市部分乡村进行专题调研,并作了一些思考。

坚持立足实际做好结合文章

赣州市立足人口大市和农业大市的实际,在做好结合文章、注重实践创新上下功夫,以“五新一好”(发展新产业、形成新机制、建设新城镇、树立新风尚、培育新农民、创建好班子)为主要内容,通过示范引路、重点突破、整体推进,扎实稳步地开展新农村建设。

l. 坚持以发展经济和富裕农民为根本,夯实新农村建设的基础。赣州市坚持把新农村建设与农业资源综合开发结合起来,通过龙头企业带动,抓好基地建设,组建合作经济组织,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市里确立了脐橙、生猪、蔬菜、花卉苗木等四大主导产业以及一批区域特色产业,并采取“一个产业、一套规划、一套实用技术、一套扶持政策”的办法,力促形成“一村一品”、“一县(乡)一业”的产业格局。同时,赣州市把新农村建设与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结合起来,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在城镇一些周边地区,农民成为“就业在工业园,居住在新农村”的新型农民。为提高农民素质,全市大力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对农民广泛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务工技能和“三产”服务技能培训。

2. 坚持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为重点,找准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近年来,农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幅度提高,形成了农村新的建房高峰。据赣州市2004年底的抽样调查,70%的农民近几年有建房打算。同时,村镇建设无序、建房杂乱散、环境脏乱差,是农村的普遍现象。这既为改变农村环境提供了机遇,又带来了挑战。赣州市把产业发展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结合起来,从农民最希望解决而又能做到的事情抓起,以村镇规划为龙头,以“三

清三改”(清垃圾、清路障、清污泥,改水、改厕、改路)为突破口,开展村庄整治,改善人居环境。试点以来,赣州市全面启动了村镇规划,目前已完成264个乡镇总体规划和16700多个自然村落的详细规划,并设计编印了150套既有客家民居风格又方便实用的农民新型住宅式样,免费推介给农民选用。同时,引导和规范农民建房行为,实行一户一宅,拆除废弃的“空心房”,复耕腾出的宅基地,硬化村庄道路,绿化美化村庄环境。在村庄整治中,坚持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出发,不搞大拆大建、过度建设。注意保留农村的历建文脉,传承建筑文化;保持生态环境和自然风貌,做到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树,体现农村田园风光的特色。

3. 坚持以村落社区建设为载体,拓展新农村建设的内涵。长期以来,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民迫切需要的公共服务不到位,除了投入不足外,关键是缺乏一个有效平台。赣州市在“三清三改”的基础上,按照地域相近、资源共享的原则,打破原来的村民小组格局,进行统一规划建设,将农村传统的自然村落逐步改造为新型的村落社区。社区建设以便民利民为宗旨,以服务农民的生产生活为内容,积极推进党建、综治、文体、商贸、医疗“五进社区”,建立社区服务中心。在一些人口密集、条件较好的中心村,结合国家对农村教育、卫生事业的支持,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建立小学、幼儿园、卫生所、文化娱乐室、农民培训点、农技服务站、商贸网点、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点等,提升社区的配套服务功能。村庄整治和社区建设,还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精神文明建设和自我民主管理的热情。我们在调研中看到,赣南客家村落普遍存在的祠堂,成了农民的培训基地和文化活动中心。群众反映,开展新农村建设后,农村出现了“三多三少”现象:参加赌博的少了,娱乐健身的多了;搞封建迷信的少了,读书看报的多了;无所事事的少了,勤劳致富的多了。

4. 坚持以农民为主体,构建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推进机制。新农村建设是亿万农民的事业。在调研中,我们感到赣州新农村建设试点的最可贵探索,就是始终坚持以农民为主体,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了一套“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干部服务、社会参与”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机制。政府主导,主要体现在宣传发动、制定规划、政策扶持和投入支持上,引导而不代替,支持而不包办。农民主体,就是始终把相信农民、依靠农民、发动农民放在首位,农民的事情让农民做主,农民的事业农民来办,切实落实农民的决策主体、投入主体、实施主体的地位。

从实践中把握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

从我省赣州市试点来看,新农村建设不仅给农民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的民心工程,而且从长远来看,对于统筹城乡发展,促进“三农”工作的创新,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新农村建设有利于打破二元结构、推进城乡协调发展。新农村建设的实质,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全局,贯彻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逐步建立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新型城乡关系,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繁荣。江西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省份,必须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正确认识和处理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村发展的关系。从我省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历程来看,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主要靠的是农业和农村内部的发展,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超越农业和农村的层面,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同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也不能长期建立在薄弱的农业和落后的农村基础之上。因此,适应新的发展形势的要求,我省提出要把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推进城乡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从赣州市的实践来看,按照“城乡经济发展统一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安排,社会各项事业均衡发展”的思路,通盘制定城乡发展规划,在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同时,使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仅不会制约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而且有利于进一步打破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促进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之间的良性互动,形成城乡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第二,新农村建设为统筹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总抓手。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三农”问题,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战略指导思想。但是,从实践来看,对如何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我们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过去,我们在农村发展的目标取向上,考虑全面性和协调性不够;在“三农”工作思路上,缺乏长远的和系统的布局;在工作方法上,缺乏有效整合各种资源、推进农村工作的对策。这些问题归结到一点,就是没有很好地把握“三农”各项工作

之间的内在联系。适应新阶段农村发展的新要求,党中央提出新农村建设“二十个字”的总体要求和“五大建设”任务,使农村工作系统化,成为统筹“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以往农村工作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把整个“三农”工作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考虑,协调推进。赣州市在新农村建设试点中,从本地实际出发,着眼于农村工作全局,把以往农村工作中业已成型的工作载体、工作经验和工作方法予以整合,确立了“五新一好”的工作思路,从具体化和操作性层面上,比较好地体现了中央的要求,改变了过去农村工作单兵突进、零打碎敲的做法,克服了力量分散、资源配置效率低的弊端,有利于整体推进农村工作,统筹解决“三农”问题。

第三,新农村建设促进了农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的变革。推进农业生产方式的现代化,是农村发展的根本任务。同时,让农民享受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也是农村发展的重要内容。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与生活方式的转变,始终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当前,农村一些落后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不仅影响着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而且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新农村建设既要转变农村传统的生产方式,牢牢把握农村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又要改变农民传统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协调推进农村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我们在调研中看到,不仅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建设,而且通过村庄整治建设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农民从身边的变化感受到了小康社会的生活方式。良好的生活环境不仅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而且为乡风文明提供了载体,提高了农民的文明程度,促进了农民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变化;同时,良好的生活环境也激发了农民发展生产、增收致富、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和内在动力。

第四,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农民是我们党在农村的依靠力量,是我们国家政权最广泛、最深厚的群众基础。赢得农民,党的执政地位就能巩固;失去农民,党的执政地位就会动摇。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极大发挥,但在一个时期内,一些地方向农民索取的多了,给农民的少了,在农民的眼里,乡村干部的工作成了“要钱要粮”,基层党群干群关系曾一度紧张。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基层干部的工作职能发生了深刻转变,但该向何处转、怎么转?不少基层同志思想上有些茫然。赣州市在新农村建设试点中,广大乡村干部适应

农村工作整体环境的新变化,重新找到了工作位置。在调研中,许多基层干部说,“现在我们考虑的是更多地为群众办实事,更好地为群众服务,虽然工作多了、任务重了,但与群众有了亲切感,事业上有了成就感”。在新农村建设中,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发挥,村民理事会促进了农村的基层民主管理,成为基层党组织和村委会的好助手,以前很难推行的“村务公开”、“一事一议”得到实现。我们在调研中欣喜地看到,许多农民群众正是通过新农村建设,增进了对党组织的亲近和信任。在不断创新中推动新农村建设

赣州新农村建设的实践和成效是初步的。如何从欠发达地区的实际出发,走出一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路子,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不断创新完善。

一是必须始终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我国农村发展不平衡,各地情况千差万别,没有现成的统一的模式,必须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推进新农村建设,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鼓励基层在实践中探索。农村工作的实践证明,什么时候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工作就比较顺手;什么时候违背农民意愿,工作就显得棘手。在调研中我们有一个深刻的感受,赣州市新农村建设试点中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机制,都是在及时总结基层和群众的有效做法和鲜活经验基础上形成的。正是这些来自基层、源于群众的创造,使新农村建设生机勃勃而富有成效。

二是必须始终坚持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仍然较低,农村工作千头万绪,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在新农村建设中,尽力而为是我们肩负的责任,不能无所作为;量力而行是实事求是的精神,要有科学态度。现在,基层干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热情很高,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应该肯定。但是,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如果操作不好,就有可能造成农民的新负担;帮助农民走致富之路,如果方法不当,就有可能伤害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正确处理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的关系,规划要着眼长远,充分考虑农村经济社会未来的发展;实施要立足当前,从群众迫切希望解决而又能办到的事情抓起。各项事业建设都要符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充分考虑财力和群众的承受能力,不盲目攀比,不急于求成,更不能搞负债建设,加重农民负担,形成新的乡村债务。

三是必须始终树立长期奋斗的思想。农村落后状况是历史形成的,改变农村面貌,缩小城乡差距,决非朝夕之功。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但不是一项阶段性工作,更不是一般性工作部署,而是一个必须长期实践和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随着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必须不断丰富和发展。要防止把新农村建设等同于新村建设,克服思想上的片面性、操作上的简单化。要把新农村建设的阶段性目标和长远目标科学地结合起来,一任接着一任干,尤其要重视打基础、管长远,做好积累性的建设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长远发展夯实基础。

四是必须始终重视和做好调查研究工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在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阶段、新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在实践中必然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不能以过去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去解决,需要我们重视和加强调查研究。比如,近年来,中央逐年加大了对农村基层的转移支付力度,各级财政也增加了对“三农”的投入。但现行财政支农资金存在多头管理、项目分散、效益不高的问题。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加强这些资金的整合、使用、管理和监督,切实提高资金投入的使用效益,需要从财政体制上深入研究。再比如,在新农村建设中,从基础设施建设到产业发展,单靠政府的财政投入和农民自身的积累性投入是不够的。当前,农村金融支持严重不足,金融服务不配套,农村资金外流,农村各类经济主体的信贷需求难以得到满足,金融服务滞后制约了农村的发展。探索农村金融新的组织形式,创新农村的金融产品,建立一个比较完善、更有活力的服务“三农”的金融体系,是农村发展中的一个迫切问题。对此,我们都要加强调查研究,不断破解难题,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作者:中共江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下载立足欠发达地区实际努力实践“三个代表”推进残疾人扶贫攻坚word格式文档
下载立足欠发达地区实际努力实践“三个代表”推进残疾人扶贫攻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