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十佳新闻工作者事迹材料(最终版)

时间:2019-05-13 13:40: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全省十佳新闻工作者事迹材料(最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全省十佳新闻工作者事迹材料(最终版)》。

第一篇:全省十佳新闻工作者事迹材料(最终版)

全省十佳新闻工作者事迹材料

简历:宁炜 男 1962年12月生 邵东人氏 198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 同年被分配至湖南人民广播电台从事新闻采编工作 2000年被聘为主任编辑 2005年11月任新闻频道编审 主要获奖作品 1986年通讯《“穷矿长”的追求》,刊登在《湖南工人报》上,获得湖南省报纸系统好新闻一等奖。1994年作品《现代企业制度在召唤》系列报道获湖南好新闻一等奖。1996年作品《株洲现象启示录》系列报道获湖南好新闻一等奖。1999年《解放思想在湖南》系列报道,获中国广播奖三等奖和湖南好新闻一等奖。2002年主管的《全省新闻联播》首次获得全省十佳栏目。2003年担任《关注生活》栏目制作人,获得全省十佳栏目奖。2005年系列录音通讯《红土地的眷恋》,获湖南广播奖二等奖。2005年录音通讯《真正的时代超女--记英雄导游文花枝》,获湖南广播奖一等奖。2008年系列评论《解放思想十日谈》共10篇,播出后引起较大反响,得到台领导和局监看监听中心的高度评价。是谁在唱?时光它永远不停息,把我们年华都带走;是谁在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仿佛不经意之间,我从踏出大学校门到湖南人民广播电台工作,已经23年了。当年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青葱岁月,而今却为即将知天命所替代。不由得搵一把英雄泪,捋一把染霜发,那感觉恰似吉光片羽凌空飞舞,又好像纷纷飘坠的秋叶,给人些许凄凉悲戚的况味。8000多个日子里,我在干些什么?我又干成了什么?低眉回首,脑海里顿时蹦出四个字:站着睡觉!不因为别的,只是自己的思考方式方法角度深度广度或许与一般人不同罢了。这正如我“四不像”的性格:激情与理智并存,现代与传统相融,浪漫与古典杂糅,冷酷与热情交锋。。。所以,我一会儿神采飞扬,写新闻通讯;一会儿秋水长天,写诗歌散文;一会儿循规蹈矩,写评论杂文,积攒下来可以出一本不算太薄的书了。略可欣慰的是,这些年来的诗歌散文博得不少少男少女钟爱,新闻频道几乎每逢重大事件的评论都是由我撰写,被人戏称为“时评家”。一路走来,收获过成功的喜悦,也品尝过失意的痛楚。但总体来说还是成功多于失意,喜悦多于痛楚。成功得益于自己的“三勤”,即:腿勤,脑勤,手勤。失意则归罪于自己过于耿介的个性,正如有人把我比作榴莲,富有营养而且美味,然而多刺。腿勤:在从事新闻工作的这些年头,我跑过煤炭、电力、商业、交通、建设、水利、粮食、石油等多个行业。我几乎跑遍了三湘四水的每一个角落,全省122个县市区,除个别没有到过的外几乎都留下我的足迹。尤其是在跑煤炭战线的那些日子,全省涟邵、资兴、白沙三大矿务局的差不多所有煤矿我都采访报道过,我还多次下到矿井深处实地采访,涟邵矿务局曾授予我“荣誉矿工”称号。在跑水利战线时,我的勤奋更是为人称道,我先后五次获得抗洪报道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在跑商业战线时,为了掌握全面的情况,捕捉鲜活的素材,我逛商场竟然逛上了瘾,爱人评价我是“比女人还女人”。脑勤:自我评价,我是一个爱学习的人,也是一个爱动脑筋的人。记得1986年8月,我来到湖南电台还不到一个月,就跟随一名老记者前往娄底斗笠山煤矿采访,在商定报道主题的时候我们发生了激烈的争论,甚至到了面红耳赤的地步。老记者力主采写一组以反映煤矿工人多产煤、产好煤为主题的报道,而我则坚持只写矿长梁军

政一个人,因为当时国家正大力提倡艰苦奋斗,而在采访的时候我发现梁矿长虽为一矿之长却几乎家无长物,正好契合大背景,很有新闻价值。之后,我“一意孤行”,执笔写作了通讯《“穷矿长”的追求》,除在本台播发外还刊登在《湖南工人报》上,获得湖南省报纸系统好新闻一等奖。这以后的岁月,台里许多重大报道活动策划,几乎都有我的参与。1999年的《解放思想在湖南》系列报道则是由我一个人独立策划并参与执行。2005年11月,我担任新闻频道编审,为搞好新闻报道,优化节目播出,我常常加班加点,冥思苦想,也出过很多颇为人称道的好点子。应该说,新闻频道近些年获奖数量多质量高,有我的一份功劳。特别值得欣慰的是,我担任编审三年多来,在审稿把关方面得到领导和同事的一致肯定和赞扬,这与我勤于思考不无关系。手勤:我历来就奉行“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的古训,写作成了我的最大爱好,几乎到了一日不动笔就手痒的地步。消息通讯,诗歌散文,杂文小品,时评论文,我都喜欢写,尤擅通讯和时评。除了在本台播发外,还在《中国青年报》、《羊城晚报》、《诗歌报》、《杂文月报》等公开发表了四十多篇(首)作品。去年底由我执笔撰写的《解放思想十日谈》系列评论,在《全省新闻联播》节目中播出后,台领导和局监看监听中心以及很多听众都给予了高度评价。《全省新闻联播》的“新广时评”专栏即由我创立,并担任主要撰稿人。前路正长,对新闻事业的追求永无止境。尽管从事这项光荣而又艰苦的事业已有20多年,但自觉与党、政府和人民的要求仍有相当大的差距。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这将是激励我不断进取的不竭源泉和动力!

第二篇:【优秀新闻工作者】个人事迹

青春岁月,我与东莞共同成长

——东莞日报记者程玮坚个人材料

从2003年至今,我在新闻战线工作已有十个春秋,其中有八年时间是在东莞大地上奔走。在新闻工作者的岗位上,我非常庆幸自己,能亲眼目睹东莞城市华丽转身的每一个精彩瞬间,能与不断谋求转型升级、争先实现高水平崛起的东莞一同成长。

从“弱冠”走向“而立”,是人生最宝贵的时光,我为自己的青春,能在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能在最美丽的时代绽放,感到骄傲。是的,我将非常乐意为你展示,这座大爱之城的每一个伟大的蜕变,也将继续忠诚地记录着,这里即将发生的每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用我的笔,我的名字。

奔走十年

我叫程玮坚,1979年出生于广东佛山,2003年毕业于暨南大学新闻系,我曾在佛山、东莞两座城市生活过、工作过,唯一不变的是我的职业,一名新闻工作者。

从业十年,我已是一名“老记者”。在新闻战线上,我曾跑过娱乐新闻,做过体育记者,更多的时候,我是一名上山下乡的镇区记者。

我曾穿过城市巷道,拜访隐居闹市的书画名家;也曾在田野阡陌上行走,留心观察秧苗突出新蕊;也曾踏足CBA赛场,记录国内顶级篮球联赛首次在东莞开幕的盛况;也曾走进庄严的投票现场,见证

东莞农村首次直选基层党支部成员的历史一幕„„

过去十年,我最主要的精力放在一线的采写报道上,其中也有长达两年的时间,活跃在编辑岗位上。在“前线”记者的岗位上,我保持着饱满的工作热情,求真务实的态度,广泛深入地密切联系群众,采写出真实的、可读性强的报道。而“后方”编辑的经历,也培养了我大局意识,以及对事件、现象的冷静思考和研判能力。

无论在前方还是后方,我始终坚持“真实是新闻第一生命”的理念信仰,时刻警醒自己要保持政治的敏锐性,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根植本土

只有深入基层、贴近群众,才能挖掘到鲜活的新闻素材,才能写出让读者喜闻乐见的好新闻。过去十年,我穿行在东莞村庄,走上城市街头,深入工厂企业,写出了多篇具有乡土特色、反映时代变迁的走基层报道。

其中,仅在2012年就写出了40多篇独家报道,包括《“龙”的传人不愁接单愁接班》、《放映员八年风雨无阻下乡送电影》、《公的改喝气的哥月省1500元》、《百年木偶戏走向大舞台》等消息、通讯。

每逢报社有重大策划,我都积极参与,将策划视为学习机会和塑造品牌的机遇,力争采写出符合策划要求、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好稿件。去年,我参与了东莞日报社重大策划——《探秘水乡》系列报道,并深入水乡麻涌最大的村庄漳澎,采写了《蕉林舟影今犹在 龙鼓乡曲

韵未改》一文,为探秘水乡系列报道打响了头炮。

作为活跃在东莞一线的新闻工作者,我更加关注这座城市的发展变迁。去年4月,商事登记改革在东莞大朗铺开试点,该项工作受到省市主要领导的重视,作为大朗的跑线记者,我一直密切关注大朗试点的进展情况,及时发现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从4月下旬到7月初,我每周坚持采写一篇商事登记试点的新闻,引导读者一同关注思考这项重大改革,并采写了深度报道《东莞商事登记改革大朗启航》,深入挖掘了改革的背景,剖析其意义,分析我市的特点与重点。

前行力量

扎根基层,让我收获了许多新鲜的一手新闻素材,写出了多篇让自己满意的新闻作品。仅在2012,我多次获得东莞日报月度奖,并包揽最佳本文、最佳标题两项大奖,同年还荣获东莞新闻奖、中国地市报新闻奖、广东省新闻战线优秀作品奖等奖项。

其中,《和时间赛跑为历史补课》获2012年6月《东莞日报》最佳文本,《父亲节,爱心爸爸收“家书”》获6月最佳消息报道,《环保专业基地慢热病》获7月最佳深度报道,《大朗小伙千里单骑闯西藏》获9月最佳文本提名奖。同时,我发表在《东莞日报》“时局纵深”版面的《东莞商事登记改革大朗启航》、《环保专业基地慢热病》、《凤岗“腾笼换鸟”的样本意义》等多篇深度报道,备注业界关注。

此外,我采写的《八旬老母照顾瘫儿四十载》、《大朗外销荔枝坐上“头等舱”》获得了第五届东莞新闻奖,《和时间赛跑为历史补课》

被评为广东省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优秀作品三

2003年进入新闻行业,十年间,转战佛山东莞两座城市,长年在东莞镇街奔走挖掘新闻素材,拥有丰富的新闻采写经验,对东莞经济社会生态相当熟悉。

工作认真,文笔细腻,注重思考,笔下经常有读者喜闻乐见的感人报道,以及对社会现象的理性思考。

2003年进入新闻行业,十年间,转战佛山东莞两座城市,长年在东莞镇街奔走挖掘新闻素材,拥有丰富的新闻采写经验,对东莞经济社会生态相当熟悉。

工作认真,文笔细腻,注重思考,笔下经常有读者喜闻乐见的感人报道,以及对社会现象的理性思考。

等奖,《八旬老母照顾瘫儿四十载》这篇通讯还获得了第26届中国地级市报新闻奖。

我还积极参与东莞报业传媒集团内部的征文活动,获得了《东莞日报》创刊25周年征文大赛三等奖。实现了报社、东莞市、广东省、国家奖项的“大满贯”。

在新闻的采写实践中,我深刻地认识到在城市日新月异、产业飞速发展的当下,新闻工作者除了要有满腔热忱、冷静思考之外,更需要不断提升自己,让自己的知识结构更加广、更加稳,才能跟得上城市与报社的发展步伐。今后,我将继续努力工作,以更积极的态度,追求卓越,寻找前行的力量。

网络参评材料:

2003年进入新闻行业,十年间,转战佛山东莞两座城市,长年在东莞镇街奔走挖掘新闻素材,拥有丰富的新闻采写经验,对东莞经济社会生态相当熟悉。

工作认真,文笔细腻,注重思考,笔下经常有读者喜闻乐见的感人报道,以及对社会现象的理性思考。

作为东莞日报资深记者之一,他的名字常常见诸于东莞日报重大策划系列报道之中。2012年,他的通讯《蕉林舟影今犹在 龙鼓乡曲韵未改》包揽《东莞日报》最佳标题和最佳文本。

第三篇:走转改十佳新闻工作者先进事迹

“走转改”十佳新闻工作者先进事迹

武钢工人报记者部副主任 宋键

作为一名企业报记者,宋键同志始终坚持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立场,更好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采写新闻报道这一信念不动摇,在重大考验面前,关键时刻冲得上、困难面前顶得住,较好地展示出青年记者过硬的素质和顽强的作风,并受到武钢领导和广大读者的好评。

《武钢工人报》早在今年2月份就启动了“记者走一线”的活动,这与中宣部8月份启动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不谋而合。在深入基层一线7个多月的采访报道过程中,宋键同志严格落实“三贴近”要求,迅速奔赴生产一线、市场一线,到码头、高炉、连铸机和轧机旁的普通工人身边去,到挥洒汗水、机器轰鸣的生产岗位中去,到充满竞争、充满挑战的营销队伍中去,到创新无限、激情迸发的班组中去,用群众的思维、群众的语言、群众的视角采写报道,不断增强新闻的亲和力、贴近性,提高媒体的公信力、影响力。

在采访报道中,宋键同志坚持以基层一线作为新闻工作的源头活水,坚持不懈挖掘着基层中所蕴藏着的丰富新闻资源,把心真正沉下去“接地气”。今年4至8月份,他克服家庭困难全身心投入到“记者走一线·班组行”报道活动中,同工人们一起上岗位、下缆沟,用脚走、用笔记、用心听,负责采写完成了来自班组的近50篇鲜活报道,《桥机班组新视听》、《“长征”路上“红旗”扬》、《精整精彩处处在……》等一篇篇短小精悍的文章,充分反映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反映基层创造的新鲜经验,反映职工群众的意愿呼声,深受职工欢迎。

在采访活动中,宋键同志坚持带着感情走基层,不断写出有“温度”的新闻。今年7月份,钢城迎来今年入夏首轮高温。烈日炎炎下,他来到42℃的原料卸船码头、84℃的高炉出铁口、60℃热轧设备焊接现场和90℃浇钢平台实地探访,体验热浪袭城中的劳作滋味,记录下高温下的“火热”体验。8月伏天,他又与同事并肩作战创新报道形式,沉到基层一线以《寻觅武钢的“热点”》为由头,连续采写了《“热点”中的真情》、《“热点”下的专注》、《“热点”中的意志》等系列“热”新闻,用文字记录下一线职工冒着热浪忘我工作的画面,耳闻目睹了干群连心战高温的勃勃力量,情真意切反映着武钢人在50 年不遇热浪下的特有精神风貌,将一线职工战高温、夺高产的感人一幕写进了“热”新闻中,进一步激发了岗位职工的工作热情。

在采访策划中,宋键同志坚持一线采访紧紧围绕解决企业关心的问题写真话、改文风、勤策划。今年9月中旬,他随报社采访团一起展开了近十天的“记者走市场”报道活动,并赴华北、西北等地市场前沿连续采访,通过与营销人员的深入交谈,市场前沿的实地调研以及来自用户的坦诚倾诉,掌握了宝贵的一手资料,每走完一地、每完成一次采访都顾不上休息,不断创新报道形式、提炼报道内容、深化报道思想,带着问题采与写,以《春华秋实看华北》开篇,随后连续策划采写出《华北钢市的冷与暖》、《帘线钢的强与弱》、《比亚迪的急与盼》、《“赔一罚一”的忧与思》、《产品研发的快与慢》等9篇有力度、有深度、有影响力的市场呼声报道,得到公司领导和相关单位部门的高度关注和充分肯定,受到基层一线职工的热烈反响。

通过采访基层一线、报道基层一线,宋键同志用一篇篇作品诠释着“接地气”工作才能有“底气”;“接地气”稿件才能有“人气”;深入基层一线才有精品的新闻真谛。

长江网政务新闻部记者 张哲一

张哲一同志是长江网的一名一线记者,2月28日,武汉市“千名记者走基层” 新闻采访活动正式启动。张哲一同志积极地响应号召,深入社区、工地、企业等一线以及职能部门服务窗口,用文字和图片记录基层发展变化,反映群众心愿心声。“长江网记者深入武汉首条湖底隧道”、“长江网记者走进地铁二号线施工现场”,“记者探访建设中的武汉二七长江大桥”等报道深受老百姓好评。

7月21日,一篇《彪悍“抢修哥”裸身跳臭水沟修电缆》的帖子受到网友热捧。“抢修哥”不怕脏不怕累的举动感动了网友。得知抢修哥名叫刘跃青,是武汉供电汉口公司电缆班工人后,长江网立即召开专题策划会,组织专班,挖掘新闻选题的潜在价值。作为一线记者,张哲一同志和采访组一同深入刘跃青抢修班组工作的一线,用文字、图片、视频专访、论坛和微博直播等多种手段,以时间为轴线,寻求不同采访对象的差异化,还原事件经过,推出了系列报道。抢修哥刘跃青和他的班组身上体现出来的奉献精神,敬业精神,实干精神唤醒人心最柔软的深处,感动了万千网友。一时间网友好评如潮。报道见网后,迅速被人民网、新华网、中新网、国家电网等网站转载,页面点击流量高达10000余次。经过长江网集中报道后,“抢修哥”迅速成为网络热词,刘跃青和他的班组随后还被授予“武汉市工人先锋号”。

8月20日起,全市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启动,作为一名一线记者,张哲一同志深深意识到,只有走进基层,才能把握群众的思想,了解群众的呼声。只有深入基层,才能知道老百姓衣食住行生活百味,这样的报道才有可读性。脱离群众的作品绝不会是好作品,只有密切联系群众,才会有好作品。要用真心、动真情,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倾听群众意见、表达群众意愿,唯有如此,才能创作出对群众有情有义的作品而不是闭门造车。

武汉市广播影视局(总台)广播新闻频率记者 苏虹

苏虹同志是武汉新闻综合广播承担时政和卫生战线报道任务的骨干记者,已经有12年的一线采编经验。今年初,省市宣传部门开展了“记者走基层”活动后,苏虹同志所在的武汉新闻综合广播迅速对这项工作进行了部署。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入,苏虹同志充分展现出广播记者深入基层、面向群众、不怕辛苦、注重倾听百姓声音的优良传统,时刻以“党群桥梁、百姓亲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接地气”的过程中不断培养着新闻采访和写作的“灵气”。在这个过程中,该同志还充分听取群众意见,不断强化采访和写稿过程中的口语化形态,较好地实现了“广播记者不但要用笔写稿子,还要用‘耳朵’写稿子”的工作要求。在今年8月份市委宣传部召开的“走转改”经验交流会上,该同志曾经代表武汉广播电视总台交流经验体会。半年来,该同志不但圆满完成了频率和中心的各项“走转改”任务,还经常主动到一线和基层收集新闻素材,平均每个月都采制播发来自基层的稿件20篇以上。其中《专家提醒,暑期需要加强幼儿监护》、《省政府紧急辟谣:全省食盐库存充足无需抢购》、《拆线事件追踪》等一批稿件都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节目中播出,并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长江日报社会新闻部记者 金涛 作为长江日报一名跑环保和水务的记者,金涛同志一直坚持深入基层,反映民生焦点,多说实话,少说官话套话,采写通俗易懂、新鲜活泼的稿件。

自从开展“走转改”活动以来,金涛同志深入到新洲、黄陂的农村,了解农村环境状况,挖掘污染治理先进典型,反映存在问题。

7、8月份,他顶着烈日,多次来到正在施工的楚河、黄孝河的施工现场,连续报道工程进展。历时两周时间,分别完成了城管革命环保行、城管革命水务战线行的连续报道。

今年以来,金涛同志继续主持开展“爱我百湖”护湖行动,组织志愿者们每周在不同的湖泊开展巡湖、调查活动。

“爱我百湖”行动是“走转改”的一个典型事例。“走基层”,金涛同志每周要带领志愿者在三镇不同的湖泊徒步巡查,一年来共巡走50余次。“转作风”,护湖行动转变以往从上自下的方式,发动普通志愿者参与,通过志愿者的发现、呼吁,促进湖泊保护工作。“改文风”,“爱我百湖”行动的报道以大版面为主,以志愿者为主角,以反映问题为主,以志愿者、老百姓熟悉的语言来讲述。每次护湖行动后,志愿者们都期待着看第二天的长江日报。

由于做到了“走转改”,“爱我百湖”行动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省市领导多次批示表扬,东湖、塔子湖等一批湖泊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中央电视台等媒体连续报道,省市文明办授予“爱我百湖”团队先进志愿者集体称号。

武汉晚报群工部记者 赵家新

从武汉晚报开展“新春走基层”、“千名记者走基层”和“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武汉晚报群工部记者赵家新秉承踏实敬业的工作作风,通过在基层一线深入采访,贯彻武汉晚报“为百姓谋利益”的宗旨,以原生态的报道方式,采写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报道。

作为武汉晚报群工部的一名记者,除了完成正常的舆论监督报道外,赵家新同时敏锐地捕捉民生服务类的报道。今年7月,他在蔡甸采访时,无意中听到一件事:蔡甸区大集街黄虎村15组的组长刘菊兰已经65岁了,身体也不太好,但是村民们不愿意这位当了37年的小组长“退休”,联名向街道挽留,希望她继续为村民们服务。是什么让村民们如此眷念这位小组长?当天返回报社后,赵家新当即向部门主任黄剑汇报此事,决定第二天赶赴黄虎村深挖。

7月16日,赵家新和摄影部记者顶着烈日赶到黄虎村15组,和刘菊兰第一次交谈。交谈过程中,赵家新感觉刘菊兰不太善于表达,但从交谈中还是挖出了一些“硬货”:刘菊兰37年所做的都是一些常人看来属于鸡皮蒜毛的小事,但这些不起眼的小事,恰恰让村民们觉得她是可信赖的领头人!为了更进一步深入了解和掌握刘菊兰身上的故事,17日一大早,赵家新租车赶到黄虎村,刚好赶上村民们准备出门干活。赵家新陪着村民们到田间地头,听村民们讲述刘菊兰的故事;陪刘菊兰查看水塘,重走年初为抗旱刘菊兰走过的路。一天下来,一名扎实肯干的基层“草根英雄”形象基本上立起来了。回到报社后,赵家新当即写完第一稿,但是写稿过程中才发现,这个人物还需要深挖。19日,赵家新又一次租车前往黄虎村15组,这次正好遇见刘菊兰的儿子和儿媳妇,从他们口中,前两次被忽略的一些细节挖出来了,采访任务圆满完成。

8月2日,武汉晚报以整版的篇幅推出报道——《村民联名求65岁婆婆“终身”留任》。报道推出后,蔡甸区高度重视,时任区委书记李忠和区长谢忠孝,感谢武汉晚报帮蔡甸区又挖掘出一名“草根英雄”。3日,谢忠孝带领蔡甸区相关部门到黄虎村15组调研,决定扶持该小组发展,彻底解决灌溉用水和用电问题,并建议小组发展“农家乐”项目。8月10日,赵家新按照报社安排,连续3天住在蔡甸,蹲守在黄虎村田间地头,通过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原生态地记录下该村小组长刘菊兰如何任劳任怨为村民服务37年的感人故事。3天内,赵家新顶着烈日,陪刘菊兰检查村湾改造工程,暴雨中和刘菊兰一道巡查水塘,和刘菊兰同吃同劳动,忍受蚊虫叮咬,当了一回真正的“村民”。这种换位式的采访,让赵家新更深刻地体会到村民们为何爱戴刘菊兰,并和村民们成了朋友。15日,武汉晚报又以整版的篇幅,推出《记者驻扎蔡甸3天——暴雨中烈日下见识“平民组长”刘菊兰》的报道。

基层是新闻报道的源头活水,其实在2010年8月,赵家新就有过类似的采访经历。硚口区长丰街黑网吧众多,而且生意很好。到底是什么原因助长了该地黑网吧的发展呢?为了找到背后的真相,赵家新先后7次深入长丰街,逐一摸清了黑网吧的分布情况。在和30多名打工者聊天后,真相终于大白:这一带涌入了10多万的打工者,但是他们的文化生活极度贫乏,不上网他们没什么别的去处。正是这样的市场需求带动了这一带黑网吧的生意。一条简单的投诉线索,在深入基层采访后,逐步放大,《10万打工者“捧红”数十家黑网吧》见报后,迅速引发武汉思考:该怎样帮助打工者融入这座城市,让他们成为真正的武汉新市民。目前,这一带数家新市民学校,成为打工者之家。

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赵家新同志和他的同事们认为,不能把“走转改”当成一种形式,而是将之视为新闻的根本。只有贴近群众,才能有源源不断的新闻素材,走到一线和群众打成一片,才能锤炼思想品质,提高业务素质,让新闻工作者成长更快,有更强的发展后劲。

武汉市广播影视局(总台)电视新闻中心制片人 唐欣

自“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启动以来,唐欣同志秉承一贯艰苦朴素、踏实敬业的工作作风,更进一步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她来到田间地头,走进工厂社区,深入群众的生产生活,了解百姓的生存状态,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用平实的文风,用百姓的视角,采制出了一篇篇真实动人的电视新闻专题。她连续三天深入17年如一日养育孤女的黄桂英老人的生活,采制了感人至深的电视专题《“保姆奶奶”黄桂英》;连续几天参与特警谭纪雄的康复和活动,撷取了这位英雄特警在现实生活中克服各种困难、努力康复的许多细节,采制了《再访谭纪雄》。特别是今年我市 “三万”活动期间,唐欣同志多次来到田野乡村,和下乡的干部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足迹遍布黄陂、新洲、江夏等远城区,采制了一批反映我市“三万”工作和农民农村题材的《万名干部下乡来》、《青春遍访行动》、《春风送暖入万家》等等。同时,为了配合我市“治庸问责”和“城管革命”工作宣传,唐欣同志深入社区街头采访,制作播出了《打击“黑的”在行动》、《问诊城市管理顽症》、《直击“十乱”罚款》等形式活泼、内容生动的电视新闻专题。她还深入我市重点工程建设工地,采写出《见证金桥合龙》、《重点工程探访录》等专题。唐欣同志认为,真正的新闻主角在基层,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体,也是新闻报道的主角。只有带着感情走基层,在基层、在现场、在群众中深入采访后写出的新闻,才能算是好新闻。而且,新闻记者到基层一线同干部群众一起摸爬滚打,锤炼思想品质,培养综合素质,也能使得自身更快地成长,更能够使得党的新闻事业赢得永远的发展后劲。

东西湖区广播影视局新闻宣传科科长 陶恒 陶恒同志1994年参加工作,为东西湖区有线电视台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先后担任记者、编辑、副科长、科长等职。

陶恒同志始终将基层作为新闻工作的第一现场,将普通百姓作为新闻报道的首要对象,长期活跃在新鲜生动的生产、生活一线,将笔触伸向田间地头、大街小巷,将摄像机镜头对准身边最熟悉的平凡人和普通面孔,并将此作为一种自觉而持之以恒的事业追求。使来自基层人民群众的呼声充分表达、有效引导,对有益于基层改革发展的信息进行广泛传播,赋予普通新闻事件以一定的敏锐度和深广度,创作出了大量带有浓厚生活气息和时代质感的优秀新闻作品。

在17年的新闻实践中,陶恒同志累计为区有线电视台采写新闻稿件近2000篇,被中央、省、市报纸、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采用稿件(节目)1000多篇(组),被省、市新闻协会(学会)和新闻单位评为好新闻稿件(节目)近100篇(组)。2008年,在东西湖区建区50周年首部公开发行的地方志中,该同志被收录进人物志。

同时,陶恒同志带领东西湖有线电视台编辑、记者团队,长期奋战在新闻第一线,进行了大量的新闻实践与探索,成绩斐然。该团队于2002年获得由中宣部、国家计生委授予的“全国计划生育宣传先进单位”称号,连续多年被武汉广播电视总台授予“十佳”宣传集体称号。

武汉教育电视台新闻部《今日新看点》栏目记者 陶娟

陶娟同志现年29岁,是武汉教育电视台新闻部记者,也是新闻部唯一的妈妈记者。工作7年来,她一直负责新洲、江夏、蔡甸三个区的新闻报道工作,并取得较大成绩。2008年,她主创的长消息《葫芦藤上长西瓜 每亩增收三千斤》,2010年,她参与创作的系列报道《武汉高位均衡打造教育公平》均获得湖北新闻一等奖。今年3月开展“千名记者走基层”活动以来,到8月底,陶娟同志更是深入基层、深入农村边远学校,累计发稿152条,采写和拍摄了《郭爱荣:坚守农村“微型学校”30年》、《开学前农村中学校长的一天》等真实感人、生动鲜活的电视新闻作品。

下基层途中遭遇车祸忍痛前行 今年4月18日上午,陶娟同志前往江夏区均堡村采访。当天,大雨倾盆,路况又差,当她乘坐的面包车行驶到郑店路段时,为躲避前方一辆违规行驶的车辆而发生侧翻,车体损毁严重,她的腿部由于受到严重挤压、碰撞而出血青淤。然而,为了不延误采访,她在路边的一家小诊所简单处理伤口后,又立即换乘了另外一辆车继续前行。到达目的地后,她没有跟任何人谈及刚刚的遭遇,而是马不停蹄、一瘸一拐地走访了六家农户,掌握了大量反映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生活以及就医、就业等方面的第一手材料。等采访全部结束,已是晚上6点多,部门负责人得知她受伤的消息后坚决让其在家休息几天,但她一想到留守儿童期盼的眼神,帮助他们改变命运的一种使命感油然而生。当晚,陶娟忍着伤痛在台里看完了所有拍摄的画面,听完了所有采集的同期声,回到家继续挑灯夜战,认真写完稿子,并于第二天及时播发。

下基层徒步跋山涉水义无反顾

今年七月底的一天,陶娟同志得到一个新闻线索:在新洲区徐古镇将军山村有个叫董杰的3岁男孩,因患先天性漏斗胸急需手术治疗。但孩子的妈妈以及爷爷奶奶都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完全没有劳动能力,一家人仅靠爸爸种田维持生活,董杰连来汉口看病的路费都凑不齐。了解情况后,陶娟同志决定立即前往将军山村,通过采写一篇报道呼吁社会爱心人士向董杰伸出援手。然而,当她的采访车行进到将军山半山腰时,通讯员告知,剩下的十多里山路非常蜿蜒狭窄,车辆根本过不去,需徒步前往。就这样,陶娟同志拎着十多斤的摄像机,冒着近40度的高温,翻田埂、过水沟,走了近两个小时的山路终于到达了董家。在接下来的时间,陶娟同志用手中的笔和摄像机真实地记录下了这家人贫苦的状态以及董杰被病痛折磨的境遇,并在第二天及时播放了这条新闻。让人欣慰的是,新闻播出后,数位热心观众根据栏目上提供的电话和地址主动与将军山村委会取得联系,表达了向董杰捐款的意愿。

下基层深入泄洪疫区勇往直前 今年三月,陶娟同志前往蔡甸区桐湖农场采访。过去,桐湖农场是泄洪区,也是武汉血吸虫病的高发区,但就是在这样一个条件艰苦的地方,郭艾荣这个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硬是坚守着三尺讲台,驻守着只有三个学生的微型学校,奉献着,承担着,一干就是30个春秋。陶娟同志获得这一线索后,先后3次前往当地采访,与郭艾荣以及她的家人、学生打成一片,一起聊家常,干农活、听课做游戏,记录下了许许多多真实而感人的场景,掌握了大量充分而鲜活的素材,生动地展现了我市一位普通农村教师为党的教育事业默默奉献的崇高精神。

在陶娟同志七年的记者职业生涯中,象这样深入基层,认真观察与记录农村教师与学生,倾情关爱和帮扶弱势群体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她的稿片借助于生活,得力于深入,笔下文采飞扬,镜头里精彩纷呈,没有大话、空话、套话,好读易看,生动传神。

下基层撇下年幼女儿无私奉献

2007年下半年,陶娟同志怀孕了,但她仍然坚持在采访一线工作。农村条件简陋,经常中午吃不上饭、一天甚至都喝不到一口水,但她依然顶着体力不支等诸多身体不适,圆满完成了各项采访任务,直到临盆前两天才被家人劝去医院待产。2008年上半年,陶娟的女儿出世了,但她仅仅休息两个月后就又投入了她所钟爱的新闻事业,甚至不惜强行给爱女断奶。三年多来,陶娟同志常常是早上出门女儿还未醒来,晚上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时,女儿却又鼾声微起,一连几天,母女俩连照面都打不着的事儿是家常便饭!

陶娟同志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记者走基层的报道策划得再好,如果不走出办公室,不深入农村等基层是写不出来、拍不出来的。这项活动是记者优良传统的回归,应当值得每一个新闻从业者发扬光大。”

武汉市广播影视局(总台)《武汉新闻》栏目记者 彭赟珊

自“走基层 转作风 改文风”活动启动以来,彭赟珊同志秉承扎实敬业单位工作作风,通过在基层一线深入捕捉、开掘热点新闻题材与“百姓所思所感”的融合点,以原生态的环境探访,强化报道感染力,提升了报道的影响力。

结合当前全市治庸问责工作的热点,彭赟珊走访基层一线,探访我市政务服务改进情况。通过暗访,采写了《周六服务不打烊 政务服务走了样》的报道,通过生动的镜头语言,报道了我市部分政务服务窗口存在的“服务状态喜忧参半,服务水平亟待提高”的现状。保持对治庸问责问题的持续关注,彭赟珊在中秋小长假之后故地重访,写出了《记者探访:节后上班第一天 政务服务很给力》的报道,在及时反映我市政务服务工作转变的同时,推动我市治庸问责工作进程。配合我市“优化投资发展环境”工作,记者深入一线,通过深入到各区、各部门的实地调查,挖掘了《武昌区:打造企业注册“快车道”》、《武汉工业项目落地“加速度”、33天办结建筑工程化规划许可证》的新闻。

走基层不光要落实“走”的扎实,更要实现“改”的目的。在采写《水产养殖户丰收在即》这篇报道中,彭赟珊深入到汉南区喜鹊湖,与当地的螃蟹养殖户同吃同住同劳动,一起下塘捞水草,一起搬运饲料,感受养殖户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生活点滴,在采访中倾听群众的心声,用群众的语言表达新闻,写出即生动又深刻的稿件。

走到基层,更需要关注一些改革和发展的深层次问题。结合我市中心工作,关注社会的焦点,百姓关心的热点,彭赟珊走访社区,制作播出的《警方“三色预警”防“砖砂石霸”》等形式活泼、内容生动的新闻消息;江城遭遇降水,彭赟珊多次走访江城渍水点,采写了《记者走基层:阵雨来袭 记者走访江城渍水点》。此外,关注城市建设发展,彭赟珊还多次深入我市重点工程施工现场,将视线聚焦“市民之家”、“楚河汉街”等,创作了不少来自我市城市建设一线的报道。

“蹲点一线”听民声、提民情,在“走转改”活动中,彭赟珊积极主动作为,在日常新闻的采访报道中彰显“三贴近”特色,创作的一大批来自基层、清新朴实、生动鲜活的报道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武汉晨报经济新闻部记者 蔡爽

2011年初,晨报尝试全新的“微博体”新闻报道方式,也是记者走基层活动的开篇之作。蔡爽同志走进武昌一群留守环卫工群体中,看看他们在大年三十当天是怎样过的,结果挖掘到他们当天采取“拼桌”方式吃年饭的场面,一组图片加上现场文字描述,2月9日见报的这组报道得到社会好评。

今年春节过后,迎来一年一度打工潮,记者走基层活动也开展到一个高潮。蔡爽同志走进黄陂一个著名的“打工村”,走访30多户老乡的家里,了解外出打工情况,发现这个村出国打洋工现象很普遍。在农民家里收集第一手素材后,以“黄陂“洋工村”家家有人打洋工“为题进行了连续报道,从2月22日持续到月底,在当时的打工报道中独竖一帜。

今年3月,走基层活动进入各职能部门,蔡爽同志被分配到城管部门,在这个不太被人所理解的行业里,找到鲜活的案例并不难,但找到具有特殊代表意义的案例就有点费工夫。蔡爽同志蹲守在粮道街中队,查阅该中队大量历史材料,发现这个中队与被管理商户签订“承诺不再违法经营承诺书”一事,经过细致采访,最后报道“2040份承诺书见证用心城管”一文,成为城管报道和走基层报道中一片被表扬的作品。

人最难的是常年坚持一个好的习惯,更难的是纠正一个坚持了多年的习惯。“走转改”活动开展后,通过自省发现,原来的写作风格已经有些陈旧落后,继续坚持将失去读者支持,报社出台多项转变文风新要求,在此过程中,要把***惯“别”过来,的确很费劲,不过通过学习和实践尝试,蔡爽同志成为报社率先大幅度转变文风的记者之一。

第四篇:十佳党务工作者推荐材料

免费

分享

创新

十佳党务工作者推荐材料

XX同志自2011年10月担任XX分公司党总支临时负责人以来,在公司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普洱公司全体干部员工的大力支持下,她组织带领部门全体党员和群众,发挥基层党支部先锋作用,以身作则,扎实奉献,一季度完成了云南公司的各项工作任务,各方面成绩比较优秀。

一、强化自身素养,积极开展支部组织建设工作

在思想上和政治上,XX通知努力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社会主义方向,重视理论学习,认真学习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普洱市人大会议精神,很好的发挥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在XX同志的具体组织带领下,工作部党总支在2011年创建“五好党支部”活动的基础和经验上,在机关党支部、茶城党支部、宁景党支部继续深入开展“六个一党支部”分类定级工作,完善措施和办法,组织了换届选举。加强各项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长效机制,对每个支部本身和每个党员提出了具体要求,结合思想学习、岗位工作、组织活动等部门实际,在各方面落实成效。经过党总支及全体党员的努力,半年多来各支部建设得到了巩固和加强,特别是结合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第一,好班子。党总支现有5名党员,下设有机关党支部、茶城党支部、宁景党支部三个支部,党员31名,共发展积极分子34名。总支和各支部班子健全,支委分工明确,协同工作。各支部根据公司党委、党总支的计划,认真制定支部的全年工作和学习计划,落实党建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随着公司快速的发展,今后的竞争更多的是管理和人才的竞争,总支积极倡导建设学习型组织,把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的学习型、务实型、创新型队伍作为奋斗目标。

第二,好队伍。在繁忙的业务工作中,作为总支临时负责人洪伟同志坚持定期组织中心组理论学习,除了集中学习的时候进行集体讨论,还针对重要的学习内容要求总支成员形成学习记录。同时,要求各支部定期组织支部政治学习,必须保证固定的学习时间,并做好学习记录,每月上报,党员示范岗、党员先锋示范岗的部门和油站带头做到了学习时间、人员、内容、效果“四落实”。

免费

分享

创新

在XX同志的组织带领下,我公司不仅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学习和工作任务,同时发挥党组织的核心地位和战斗堡垒作用,形成以党组织为核心,党、团、工会、妇联等系统组成的比较完整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并在紧张忙碌的工作之余,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加强凝聚力。如扶贫帮困、生日暖人心、同心互助、心系孤儿院、双节走访家属等主题活动,此外,配合春节、质量安全月、劳动竞赛等不同时期的宣传主题进行相应的板报宣传。通过这些活动增进了干部职工之间的团结友爱,加深了彼此的沟通和交流,增强了党支部的整体凝聚力。

第三,好制度。结合公司党委要求,XX同志根据各支部的实际情况,协助支部委员会完善了支部的党建目标管理细则,对三会一课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谈话制度等,均要求各支部组织学习,形成支部的实施细则。各支部每月召开支委会和支部党员大会,提高学习和活动的质量。支部每年年初召开民主生活会,对党员逐个进行评议,坚持实事求是、荐优惩劣的原则,充分发表意见,对每个党员形成客观公正的评议意见,推选出优秀党员。

第四,好作风。作为一个具有党群和服务职能的组织,党总支一直强调加强作风建设,尤其是全体党员,要树立优良作风的典范,在实际工作中体现工作部的良好风气。总支负责人的XX同志帮助各支部书记、纪检委员严抓支部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通过学习深入开展党风党纪、廉政勤政教育,坚决抵制歪风邪气,在支部全体党员中形成浩然正气,没有发生任何违纪行为。

二、强抓管理,与时俱进,带好团队当好助手

XX同志分管综合办公室,一直以来,始终坚持把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作风扎实、廉洁奉公的队伍作为主要任务来抓。为了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要求办公室严格坚持每月两次的学习制度,组织全体人员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单位的各项制度和规

读书人网文档频道给广大网友提供最实用的文档资料: http://www.xiexiebang.com/data/

定,领会精神,从细微处着手建立工作规范,明确分工,落实责任,进而实现工作的有序开展。通过学习,增强了全体人员的凝聚力、战斗力,以及政治敏锐性、政治坚定性和政治鉴别力。

三、心系群众、以身作则,做干部职工的贴心人

免费

分享

创新

XX同志对自己各方面的要求十分严格,处处以党员的标准对照、检查、规范自己的行为。她严于律已、廉洁自律、以身作则、处事公正,模范遵守局的各项规章制度。她关心群众,对同志以诚相待,注意倾听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上情下达,当好职工的贴心人和领导的重要参谋和助手。在思想作风上正派,为人谦虚,处事正直,对自己能严格要求,自觉遵守党员干部廉洁自律规定,在历次测评中均位于前列。坚持原则,组织纪律性强,积极组织支部的各项活动。在出现问题时,能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承担责任。在工作中发现不良倾向,能自觉抵制,并勇于同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

资料来源:http://www.xiexiebang.com/data/sbcl/

第五篇:湖南省第九届十佳新闻工作者参评事迹材料

湖南省第九届十佳新闻工作者参评事迹材料

新闻前台,荣誉幕后

——我在今日女报社的11年编辑生涯

熊梦玮

2009年3月8日,第99个国际劳动妇女节,也是我从事媒体工作11周年纪念日。

1998年的3月8日,有着固定教师编制、待遇优厚的我不顾亲友反对,向所在学校递交了辞呈,应聘进入当时省内唯一的女性媒体——今日女报社。这并非巧合,事实上,我希望以这种特别的方式,开启自己作为女性媒体从业者致力两性平等、实现新闻理想的追梦之旅。

11年弹指过去,昔日同侪有的转战其他行业,有的辞职归家相夫教子,而我仍执著前行,坚守在今日女报社的编辑工作岗位上,且思想水平、知识结构、业务才干、管理能力均有了长足提高,逐步成长为一名业务骨干。

作为记者,我能吃苦、肯钻研,在推进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为读者提供优质精神产品等方面均有较突出表现。这些年来,我参加过多次大型采访报道:1998年参加中科院组织的“漂流长江源,探访母亲河”生态科考活动,奔赴海拔近6000米的唐古拉山,在生存条件极为恶劣的无人区进行了50余天采访;2003年,我暗访娄底新化黑网吧,参与解救5名被拐少女;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我冒着生命危险,辗转数千公里,带队深入灾情最严重的地区进行采访„„

身为编辑,我的贡献更多体现在策划、组织、统筹、提炼、创新等幕后工作中。我坚决贯彻“凤眼看世界,见证她时代”的办报理念,并落实在具体实践中,采写、编辑出一批视角独特、社会反响好的稿件,共有40余篇(件)作品获得湖南省好新闻奖、省专业报好新闻奖、全国妇女报刊好作品奖等各种奖励;1998年,我参与湖南第一份全彩铜版纸生活服务类周刊《今日女报·星城生活指南》的创办和编辑,拓宽、改变了报纸服务读者的内容和形式;2003年,我策划并主编了省内第一份以女性为目标读者、以男性为关注对象的情感帮助周刊《今日

女报·经营男人》,其受欢迎程度甚至一度让男性读者不敢把报纸带回家让妻子看到。

被任命为编辑部主任后,我带领采编人员深入贯彻“特色办报”的总思路和“正面题材走市场”的选稿原则,在重大报道、新闻策划、编辑管理、创新工作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我根据市场变化和读者需要,不断创新报道表达形式,牵头组织了两次改版;在省内独家率先报道包括2006中国骄傲、抗洪女英雄陈淑秀,英雄导游文花枝,2007感动湖南十大新闻人物、英雄母亲杨艳君,全国孝老爱亲模范、湘潭大学研究生杨怀保,2008感动湖南十大新闻人物、新时代的戴碧蓉——刘新红等在内的一批全国、全省重大典型人物,并获得一系列荣誉:其中大型系列报道《她们如何活到100岁》获2004湖南新闻奖“重大报道奖”;大型报告文学《壮烈的奔走》荣获2006湖南新闻奖“重大报道策划奖”,2006报纸系统副刊一等奖,全省专业报好新闻一等奖。

我工作兢兢业业,把关认真负责,得到领导、同事一致肯定,连续5年被评为省妇联系统先进工作者,今日女报社社长、总编辑王伏虎对我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今日女报》期发量、广告收入、经营总收入三项指标连年均位居全国女性报纸第一位,报社被评为‘全国百强管理单位’、‘湖南省十佳报社’、‘中国最具潜力创新传媒’,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报纸质量是基本保障。熊梦玮同志在提高报纸质量、实现编辑思路创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采访,以奔跑的姿态触摸历史

虽然主要工作是编辑,但我参与了一系列重大新闻的采访,每次都能圆满完成采访任务:

1998年8月,中科院开展“漂流长江源,探访母亲河”生态环保科考活动。作为省内唯一一名参加报道的记者,我签下“生死状”,奔赴海拔近6000米的长江源头唐古拉山。50余天时间里,我和队友徒步穿越青藏高原无人区,经历了狼群、冰雹袭击;严重的高原反应、伤病困扰;断粮、缺水、高寒等恶劣生存条件考验,坚持完成全部采访,并协助专家进行科考,发回数万字的独家报道。

2003年“五一”长假期间,我不顾安危,深入多家网吧调查取证,参与解救出5名被网友拐骗的新化少女,并发表《解救新化被拐少女》系列报道,最终直接促成当地政府取缔黑网吧50余家,整顿不规范网吧20余家;被拐少女的复

学问题也得到妥善解决。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告别年仅1岁的孩子和年近七旬的老母,率记者组冒着余震威胁,往返数千公里,深入重灾区进行了十余天深入采访,以女性记者的独特视角,推出《走近失子母亲》系列报道,其细腻的文字表达、浓厚的人文关怀精神深深打动了读者。

编辑,用凝练的文字记录社会

作为业务骨干,我参与过报社几乎所有类型版面的编辑工作,担任部主任后,我仍未脱离编辑岗位。在长期实践中,我始终坚持 “用女性的视角关注大千世界,用细腻的笔触观照女性自身”的编辑方针,以强烈的女性视角形成有别于日报的选题角度和表达方式,使《今日女报》以独特的魅力在报纸市场中与日报形成互补而不是对抗,在同源新闻的报道中显示了独特的比较优势。

2007年3月,湖南知名企业胖哥槟榔集团在省内各大电视台的黄金时段,高频率推出一组以女性身体部位为特写的电视广告。女性视角的编辑思路使我敏感意识到这一现象背后的新闻价值,我马上组织记者部署采访,在头版头条刊发报道《胖哥槟榔涉嫌侮辱女性?》,以鲜活的方式对侮辱女性的行为进行了舆论监督,贯彻了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报道刊发后,大量读者、知名女性专家和省妇联纷纷发表看法,对此行为进行了批驳,胖哥槟榔也马上撤掉了涉嫌侮辱女性的广告。

2002、2006年两届世界杯期间,基于省内媒体均以大篇幅进行海量报道,而本报读者多为女性,对具体赛程、赛况、技战术不感兴趣的情况,我分别参与、牵头策划了《凑热闹》、《世界杯,我们不追球》两个风格迥异的特刊,前者号召读者“世界杯,我们欣赏男人”,后者为读者贴身提供一系列精彩纷呈的互动活动,从原本缺乏女性特色的新闻中找到独特的女性视角,成功赢得了读者、市场和广告商青睐。

2003年11月,我统筹策划并主编省内首份情感帮助周刊《经营男人》,发挥了“经营好家庭、创造好生活”的“意见领袖”作用。创刊至今5年多来,因健康、清新、新颖、贴近女性生活,该周刊的主打选题基本每期都被新浪、网易等门户网站的女性频道在头条位置转载,成为《今日女报》提升报纸质量、成功赢得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数次的新闻现场见证,十余年的幕后编辑工作,让我由一个新闻门外汉成长为业务多面手。这些年来,我采写、编辑的消息、通讯、系列报道、言论、专栏等各种体裁均有作品获奖:

系列报道《胖哥槟榔涉嫌侮辱女性?》荣获2007湖南省好新闻一等奖、省专业报好新闻一等奖;系列报道《走近失子母亲》、通讯《衡阳-上海,5000元爱心款“流浪”邮局》、消息《解救新化被拐少女》、言论《明确规定如何打败隐性歧视》、专栏《她时代观点》等一批作品荣获省专业报好新闻一等奖。

甘为人梯,在管理中教学相长

2004年,我被报社聘为编辑部主任,年均审读版面近千块、编审稿件数百万字,从未出过政治性、政策性和导向性错误。

坚持政治家办报理念。在采编管理中,我坚持“政治家办报”思想,强化“宣传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推进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倡导正确的两性观念”的办报宗旨,坚持“以正面题材为主走市场”的选稿原则。

2006年7月中旬,台风“碧利斯”肆虐大湘南,我派出记者赶赴救灾一线,在全国媒体中最快、最准确报道了重大典型、抗洪女英雄陈淑秀。时任省委宣传部长蒋建国对此给予高度评价:“陈淑秀这个典型的成功推介,主要得益于《今日女报》反应迅速、作风深入、勇于创新、敢挑重担。”此外,我们率先报道的英雄导游文花枝、英雄母亲杨艳君、新时代的戴碧蓉——刘新红、孝老爱亲模范杨怀保都成为有全国、全省影响的重大典型人物。

坚持特色办报理念。近年来,我以“女性特色+周报特色=《今日女报》核心竞争力”为指导原则,组织策划和采写、编辑的新闻题材从“汶川地震”到“北京奥运”,从“南方冰灾”到“神七升空”,从“美国大选”到“金融危机影响女性就业”,浓缩了近年来省内、国内、国际重大新闻,充分显示了开阔的视野和综合驾驭全局的能力,实现了重大时政新闻本地化、女性化的突破,受到新闻阅评员、省委宣传部以及全国妇联的充分肯定。

甘为人梯,教学相长。担任部主任以来,我千方百计为年轻记者创造尽快成长的环境和条件,十多名年轻编辑记者成为业务骨干,编辑部荣获2008年湖南省“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两名记者被省政府授予三等功,一名记者获得湖南省十佳新闻记者称号。

报网互动,在创新中迎接挑战

作为国内最早一批注册网站的报纸媒体之一,《今日女报》对新媒体的重视和投入是一贯的。近年来,面对报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和新媒体的挑战,我带领编辑部在报网互动的操作上积累了一些经验。

2005年,编辑部在报纸、网络上同步推出“慈善个体户”杨海的感人事迹,创下网站点击率历史最高记录;随后,我编辑稿件的主人公、带领3000余同学突围贫困的湘潭大学学生杨怀保也受邀在本报官方网站开博,引来网友密切关注;2008年年初冰灾过后,报纸、网站密切配合,同步推出“大雪有痕”全国征文和诗歌朗诵会系列活动;2008年9月“三聚氰胺”事件后,又联手开展“妈妈鉴证”系列活动„„

如今,所有编辑记者同时拥有报纸、网站编辑(记者)的双重身份,学习、重视、运用新媒体,以报网互动的模式将报道影响力做到极致,已成为编辑记者的共识。

相比一生,11年时间不算太长,也不算太短。从24岁到35岁,我将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了女性报纸的新闻采访和编辑策划,始终站在新闻前台,荣誉幕后,从中,我收获了一个新闻人的成功和喜悦,更体验了身为女性的荣光和自豪。今后,我将继续在新闻的道路上坚定前行,为女性生存环境的进一步改善鼓与呼。

下载全省十佳新闻工作者事迹材料(最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全省十佳新闻工作者事迹材料(最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十佳事迹

    *年级*班**事迹**同学是一年级一班的学生,现担任该班班长。在学校里,每逢有人提起她,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无不交口称赞。她积极向上、努力进取,是一位品学兼优,德、智、体、美、劳......

    丰都县直属机关首届首届“十佳党务工作者”事迹介绍

    丰都县直属机关首届“十佳党务工作者”事迹介绍 [日期:2010-07-27] 来源: 作者:丰都机关工委 [字体:大 中 小] 丰都县直属机关 首届“十佳党务工作者”——杜守芳 杜守芳,女,现年......

    十佳歌手新闻[模版]

    “心随歌畅,音为梦响”第二十届校园十佳歌手大赛燃情落幕 2013年11月23日晚,第二十届“心随歌畅,音为梦响”校园十佳歌手大赛决赛在音乐厅火热开场。致爱2013,继续发声。 作为本......

    合格新闻工作者

    文章:新闻工作者应更多地研究受众心理 1、简述新闻工作者的心理现象(活动)的构成? 参考答案:作为新闻工作者,应具备有人的全部的心理现象。人的心理现象(活动)的构成通常有两种表述......

    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

    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是新闻工作者在长期的新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新闻规范和准则,是社会道德对新闻记者这一职业所提出的特殊要求。职业新闻记者协会成员相信......

    新闻工作者年终总结

    作为一位新闻工作者,2013年来来,我本着脚踏实地做事,实实在在做人的原则,认认真真地往从事每项工作。为尽快成长为一个成熟的新闻工作者,我力求做到虚心向同事请教,勤向领导请示,......

    新闻工作者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 2017年一年来,本人能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贯彻十九大精神,积极实际“三个代表”,在思想上按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上勤勤恳恳、任劳任......

    新闻工作者年终总结

    一年来,我本着踏踏实实做事,实实在在做人的原则,认认真真地去从事每一项工作。为尽快成长为一个成熟的新闻工作者,我力求做到虚心向同事请教,勤向领导请示,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