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国归侨侨眷岳鸿声先进个人先进事迹
精品学习文档
全国归侨侨眷岳鸿声先进个人先进事迹
作为一名中国人,从没有忘掉自己的使命,忘记自己的责任,即使身处海外,最终也是回归家乡,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下面小编带来的是全国归侨侨眷岳鸿声先进个人先进事迹。
第二,不忘初心,回报社会,历尽企业公民本分。
岳鸿声祖籍河北,从小家中多子女,家境贫寒。虽然现在事业有成,但在他企业家的胸怀里始终都有民为父母、扶危济困的情怀。
除政协和企业工作之外,他还同时担任了北京市侨联常委、中拍协常务理事、北京市残联理事、北京市华商会副会长、自然之友 和中国思源基金会常务理事、通州区政协特聘顾问、朝阳区CBD侨商基金会首任会长、中华慈善总会理事等多家社团和公益组织的重要职务。按年份排列,他的工作履历与他的慈善公益履历几乎一样长,一边是企业任职年表,一边是慈善拍卖和公益捐赠年表,这是许多非名人的中国企业家都缺少的企业公民心。
他投身拍卖行业20多年来,仅由他亲自组织、策划、主持的包括捐助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德州失学女童等慈善公益义拍活动已不下百场;其中,在对口帮扶市侨联扶贫单位通州于家务回族乡中心小学的4年间,他个人捐款捐物就近500万元。
第三,为民鼓与呼,始终牢记政协委员职责。
岳鸿声从2013年履新北京市政协委员以来,已连续两届代表侨联入选市政协。
他结合自身侨务和行业工作实际,率先在中拍协提出行业内代表委员座谈会制度化、常态化的建议并多次在行业研讨会上发表主旨演
精品学习文档
讲,宣传贯彻 两会 文件精神。履职5年来,他通过深入的社会调查和民生体验,已提交涉及法律、环保、养老、教育、民生、动物保护、行业改革、城市建设等多个领域的提案和书面发言35篇;其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关于启动北京地区 栋梁工程 的提案》、《被城市遗忘的村庄》等提案建议,已在《北京市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得到充分体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岳鸿声虽已是耳顺之年,事业却如日中天。当下的中国发展和 两个百年目标 实现,需要更多像他这样的侨企翘楚。
第二篇:2018年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周德敏先进事迹
精品学习文档
2018年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周德敏先进
事迹
作为一名中国人,即使身处他乡长大,最终仍然回归祖国,为祖国的发展壮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你知道有哪些先进事迹?下面小编带来的是2018年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周德敏先进事迹。
周德敏,男,汉族,河北元氏人,北京大学药学院药物化学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理学博士学位,无党派人士,现任北京大学药学院院长、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973 首席科学家、中组部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全国生物候选药牵头科学家、中国药学会药化分会副主委、中国药学(英文版)执行主编、美国Molecular Pharmaceutics副主编,J Med Chem、Eur J Med Chem等国内外杂志编委、国家科技进步奖生物医药评审专家组副组长、基金委国际重大合作评审专家组组长、基金委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的会评专家、千人计划和 973计划 会评专家。
周德敏教授从1996年起,先后在日本筑波大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Scripps研究所、美国Chugai-Roche、Immusol生物制药公司从事科学研究工作。2008年底,周德敏教授心系祖国药学事业,毅然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受聘于北京大学药学院,回国担任全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作为北京大学医学部侨联主席,周德敏教授热心侨务事业,在上级侨联和医学部党委的领导下,坚持新侨、老侨工作并重的原则,关心老归侨的生活,结合学校中心工作,积极创新工作模式,有效开展活动,归国留学人员创新论坛 已经成为医学部侨联的品牌活动,并
精品学习文档
获得多次奖励。
作为科学家,周德敏教授长期以来致力于药物研发过程中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研究领域涉及基于RNA干扰的药物靶标发现及确证,以病毒进入细胞为靶的新型抗病毒药物研究和基因密码子扩展的蛋白质标记等。牵头了国家创新药物专项、973计划、基金委重点、重大和国际合作等多个项目,在Science、PNAS、Chem Rev、JACS、JMC、NAR等国际一流杂志上发表论文90余篇,论文引用2000余次,申请新药和生物技术国内外专利二十多项,多个化学小分子候选药和生物大分子及生物技术候选药进入开发阶段。周德敏教授是全国首届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近年来先后荣获中国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Bayer Investigator 成就奖和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杰出成就奖。其作为首席科学家牵头的 973 项目被科技部结题评优,推动了我国蛋白药物、抗体偶联药物和基因治疗等药物的重要发展。2016年12月,《科学》杂志以 复制缺陷型甲型流感病毒活疫苗的研制 为题刊发了其课题组的突破性研究成果,并评述其为病毒疫苗领域的革命性突破。《自然》杂志也以 驯服病毒的新方法 为题详细评述了该研究成果,认为北京大学周德敏团队的方法将整体促进和提高病毒疫苗的研发。国际《基因工程新闻》(GEN)评述其颠覆了病毒疫苗的研发理念,开辟了抗病毒药物新方向。基金委以 我国科学家在病毒疫苗研发领域取得革命性进展 为题发表专题简报,认为北京大学为该研究成果的唯一完成单位,标志着我国科技工作者在病毒疫苗研发理论和技术上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这也是我国长期支持基础研究、并鼓励科学家将基础研究进行临床转化政策导向下取得的典型范例,成果入选了2017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精品学习文档
作为教师,周德敏教授关注学生的成长,在教学中贯彻教书育人的理念,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多学科交叉的学术思维。其作为导师培养的博士生的论文多次荣获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博士生司龙龙当选 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人物。
作为北京大学药学院院长,周德敏教授工作责任心强,团结周围同志,率先在医学部试行人事制度改革和科研空间有偿使用改革。2017年北京大学药学学科入选教育部双一流建设学科;学院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能力和创新药物研发能力不断提高,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科学前沿研究成果显著;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药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列USNEWS世界大学排名第21位,列QS世界大学排名第24位。
第三篇:全国交通行政执法先进个人路政大队大队长先进事迹
大海里、天空中有航标,她为船只和飞机指明方向;交叉路口有路标,她指引行人走向正确道路;大江大河中有水标,她为人们提供正确的水位;工程测量中有标杆,她为测量人员定好位置‥‥‥在我们高速路政队伍中,也有一支标杆,一支为高速公路路政管理事业默默奉献的标杆,他就是**省高速公路路政管理一支队**路政大队大队长**。
“组
织交给的任务,我应义不容辞的完成”
**同志1993年进入**省高管局工作,作为高管局的一分子,从工作第一天开始,他立志要为高管事业的发展而奋斗。
**路政大队的组建者。2004年1月,受高管局党委委派,**从梨温高速公路千里迢迢来到大广高速(赣定)段,负责**路政大队的筹建工作。对组织的安排,他毫无怨言,他说:“既然是党组织交给我的任务,不管遇到多大困难,我应义不容辞地去完成。”
筹建之初,人生地不熟,人员少、任务重,办公条件差。喝的是带黄泥巴的水,十几个人挤一个办公室,四五个人住一个房间。**同志并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倒,而是振作起精神,琢磨着如何克服和解决。他对全体路政人员说:“大队条件要改善,问题要解决,离不开高速公路业主的支持和帮助。如何取得业主的帮助,最为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履行好路政管理职责,切实维护好业主的合法权益,并做出成绩。”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实行准军事化管理严明纪律;举办业务培训班提高执法水平;开展礼仪教育增强服务意识;实施爱路护路行动,维护业主权益;制定大队21项制度,实现制度管人。在实施过程中,他率先垂范,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做事,他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四年来,大队共为业主挽回路产损失500多万元,大队先后被评为市级青年文明号和省级青年文明号,大队的各项工作得到了业主的充分肯定。
在他的带领和努力下,如今的**路政大队面貌今非昔比:大队内部硬件设施的建设得到很大的改善。办公室、会议室、值班室等齐全;办公设备到位;有独立的餐厅,职工的生活条件明显好转;职工精神面貌大有改观,整个大队焕然一新,大队现正在向标准化路政大队迈进。
康大高速公路建设的义工。他不仅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而且他对自己分外的事热情积极,乐于当个无私奉献者。近来,南康至大余(三益至梅关段)高速公路与大广高速(赣定段)连接线正在紧张施工,工期紧、任务重,而且涉及到跨线施工审批、占用赣定高速公路用地和路面安全等诸多问题。他总是能从大局出发,尽最大努力为康大高速公路建设服务。就连接线路产的维护和施工安全问题,他组织召开了五次协调会。针对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知识掌握不够等问题,他建议举办安全施工培训班,并亲自无偿为现场施工人员讲解安全施工知识。
康大高速公路开通在即,康大路政大队筹建工作也迫在眉睫。他就路政大队的接管问题在康大公司和路政一支队协调中充当了“红娘”和“义工”。他把筹建事宜当作自己的事,从路政大队的选址、办公楼的设计和人员的配备等为康大公司提供了合理化的建议。不仅如此,今年10月份,康大公司邀请他为公司运营管理人员授课,他欣然同意。为了备好课让别人学到更多东西,他连续加了好几个晚班,备了近3万字的讲稿。康大公司给他400元劳务费,他坚决不收。有人对他说:“康大高速的事又不是你的事,你天天为此事劳神,真是多管闲事!”但他却不这么认为,他说:“上级组织和康大公司找我办事,说明他们信任我,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我何乐而不为呢?”
“邻里关系和谐了,办起事来就顺利”
来过**路政大队的人都有一种感觉:大队的人好客、热情、有礼,和谐的气氛浓。大队和周边各单位相互交流学习,相处和和美美。
为何有这种和谐的场景出现呢?因为大队有一位善于交往的好班长**同志,他用礼仪、用诚信为大队构建了一个和谐的生存环境。大广高速公路(赣定段)是以地方政府为业主修建的高速公路,其中该路段的路政工作由省高管局负责管理,在这种情况下,隶属于省高管局的**路政大队工作开展要顺利、大队要发展,离不开业主、沿线各单位和广大群众的支持与帮助。从来大队第一天起,他深深的意识到这一点。他对大队路政人员说:“大队不仅要有良好的内部环境,还要一个和谐的外部环境,邻里关系和谐了,办起事来就顺利”。
如何创建一个和谐的外部环境呢?在处理大队与外界的关系时,他提出大队应注重协调好“五种”关系(一是与赣定公司的关系;二是与当地法院的关系;三是与沿线地方政府、村委会的关系;四是和当地公安派出所的关系;五是和沿线群众、过往司乘人员的关系),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开座谈会、联欢、互访等形式,加强和周边各单位的沟通和交流。尤其是在与业主赣定公司的协调上,**能做到经常性向公司领导书面或口头汇报大队工作,并主动组织全体路政人员积极参与、紧密配合赣定公司开展好各项活动
第四篇:全国知识型职工先进个人哈尔滨工业大学王淑娟先进事迹
全国知识型职工先进个人哈尔滨工业大学王淑娟先进事迹
发布时间:2007-7-11 10:01:57 阅读数:
2227 国防科工网 2007年05月30日 报道:
王淑娟教授,1967年生,中共党员,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学教研室主任、电子技术基础国家级精品课程负责人,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高校电子技术研究会理事。
王淑娟教授诲人的态度令人亲近,奉献的精神令人景仰,创新的思维让人钦佩,执着的追求让人感奋。“做教师工作就是要有一种奉献精神,置身于荣誉之外而乐于奉献、甘为人梯,这是做教学工作的一种境界”。这是王淑娟教授用于激励自己、激励同事的座右铭,也是她十几年献身教育、拼搏进取、追求卓越的真实写照。
一、敬业爱岗,为人师表,乐于奉献
1985年王淑娟从东北农村方圆10公里内只有3户人家的一个穷山沟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控制工程系自动控制专业,1998年获得工学博士学位,2003年完成博士后流动站工作。
王淑娟教授热爱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具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精神。她把教书作为自己参与社会创造,造福当代,泽被万世的一种形式。她从这一平凡、琐碎的工作中体验到了奉献的快乐。
王淑娟教授公正、友善、严格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认认真真地对待每一节课。通过严谨的教学态度和科学的教学方法,通过清白做人、规矩做事的处事态度,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怎样做人、怎样作为。学高才能为师,身正方可为范,灵魂只有用灵魂去塑造,情操只有用情操去陶冶,品质只有用品质去培育,道德只有用道德去感染,人格只有用人格去锤炼。王淑娟教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会学生“为人诚笃”、“为学严谨”、“为师行胜于言”。王淑娟教授已经在3尺讲台上奋斗了15年。她的学生已遍布五湖四海,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接到来自千里之外的电话;看到一张张来自远方的贺卡上的深情祝福;走过校园,听到一声声亲切的问候;看到教室里莘莘学子的崇拜的目光,王淑娟教授常常感叹:此生无悔!此生无憾!此生足矣!
二、关心、爱护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王淑娟教授认为:教书重要,育人更重要。教书育人在点点滴滴,教书育人在方方面面,教书育人在前瞻的创新,教书育人在科学的远见。教书育人工作做得好与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学生是否了解,是否有爱心。亲其师,信其道。
在王淑娟教授任0001105-0001110班基础电子技术课程学期结束的时候,在不及格的名单里有一个叫万保春的学生。他找到了王老师,说明他的实际情况。他是一名降级生,上学期没有认真听课,导致基础电子技术课程不及格,希望王老师能在假期里帮助他重新学习一遍基础电子技术课程。他们约定:暑假王老师到实验室编教材,他到实验室看书,王老师给他答疑。暑假结束的时候,他饱含深情地对王老师说:“老师,谢谢您在这段时间里教了我这么多的知识,更要谢谢您在这段时间里给我那么多的激励”。之后的一个学期,王淑娟教授仍然任0001105-0001110班集成电子技术课程。学期结束时,他集成电子技术课程成绩优秀。
2006年春季学期王淑娟教授任课班级有个名字叫张龙的学生,希望进入王老师的实验室学习,希望参加今年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王老师不仅同意了,而且免费为他提供了实验条件,包括仪器设备和元器件。他勤奋刻苦,期末基础电子技术课程取得了95分的优异成绩。暑假学校安排竞赛培训,他却因为经济困难准备回家。王老师得知后,帮他解决了经济困难。15年来,不知道王老师为多少学生解决了经济困难,也不知道王老师的实验室接受了多少个这样贫穷而优秀的学生,也不知道王老师多少次为学生免费印刷习题和技术资料。
王淑娟教授常说:“我来自于农村,是我的父母、老师和社会,给了我上大学,给了我当教授、博导的机会。我一定要尽我所能去爱我的学生、帮助我的学生,使更多的学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以报效祖国、造福人民”。
三、教育教学的改革者、实践者和创新者,教学成果突出
王淑娟教授作为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学教研室主任、国家级精品课程负责人,积极组织课程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王淑娟教授坚持团队意识,协同创新。在王淑娟教授的带领下,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团队象“夸父”一样,在教学中不断地挖掘科学的创新源,孜孜孜不倦地追求着教学领域里永远发光的“太阳” “在平凡中创新,在泥土中淘金”。
王淑娟教授带领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团队在教学改革与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进取,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2003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电子技术第一、第二课堂互动培养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项目获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年“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多方位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项目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王淑娟教授获2005年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
为适应电子技术飞速发展和后续课程的需要,积极进行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的改革,建立了模拟和数字电子技术交替授课的新体系。2004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国家“十五”规划教材《基础电子技术》和《集成电子技术》。王淑娟教授主持教学研究项目6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0余篇。
王淑娟教授注重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和电子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所指导的学生获得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一等奖2项、全国二等奖3项、省一等奖4项、省二等奖2项。王淑娟教授本人荣获200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优秀赛前辅导教师称号。王淑娟教授指导大学生科技制作多项,获校二等奖3项,获校三等奖1项。
四、学习教育理论,研究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优秀
王淑娟教授重视每一个50分钟。每一个50分钟都是充满责任的50分钟;每一个50分钟都是对自己充满挑战的50分钟。向50分钟要水平、要效果。王淑娟教授认为讲课不是简单地重复讲稿,课堂应该是动态的,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过程,教师要为课堂留出讨论和产生火花的余地。针对课程中需要启发的知识点,制订启发式教学流程,编写启发式教案。课堂上不失时机地启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并调动学生回答这些问题,然后再加以提炼、总结、升华,最后再反馈给学生。这样,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大家都在教,大家都在学,教中有学,学中有教。这样的课堂才是成功的课堂,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学到的知识才是最扎实的。经过这样的课堂学习和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提问题的能力、解答问题的能力、应付挑战性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这就要求教师要有雄厚的实力,敏锐的思维和机敏的应变能力。
1800个50分钟汇聚成了王淑娟教授15年的教书育人历程。在她15年的教书育人生涯中,她聆听学生的声音,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付出真爱就会得到爱的回报。在专家和学生评教中,王淑娟教授一直名列全校前茅。由于教学效果优秀,王淑娟教授获得了2003年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获2004校教学优秀一等奖,获2004校优秀教师奖。获2005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
五、将学科前沿知识和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实践,为国家培养精英人才
王淑娟教授(博导)一直从事电子设备可靠性设计与测试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电子设备可靠性设计技术、电子设备可靠性测试与故障诊断技术、军用电子元器件及其装置的多余物自动检测识别技术研究领域,主持科研项目10余项,获省科技进步奖3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检索、EI检索10余篇;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20余名。
王淑娟教授将学科前沿知识和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实践,提出了基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特优生选拔与培养模式,以教授(博导)为核心、以副教授和博士为骨干的优秀教师队伍为本科特优生制定长期、周密的培养规划,按照本、硕、博连续、有计划的培养模式,为国家培养精英人才、拔尖人才。她所指导的本科生申请专利5项;获本科生优秀毕业设计论文3人;本科生发表学术论文5篇;获罗克韦尔奖学金3人;获通用电气奖学金2人。
编辑:闫明星 来源:原国防科工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