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国家公务员时政热点:“愚公支书”王光国:为民凿出“致富路”

时间:2019-05-13 13:41: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5国家公务员时政热点:“愚公支书”王光国:为民凿出“致富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5国家公务员时政热点:“愚公支书”王光国:为民凿出“致富路”》。

第一篇:2015国家公务员时政热点:“愚公支书”王光国:为民凿出“致富路”

新华网建始7月1日电(曾伟龙)“左有石柱河,右有洋芋河,前面梯子河,后面大山坡,祖祖辈辈像骆驼。”在建始县龙坪乡店子坪村,这首民谣不知流传了多少年、多少辈。这里的686名村民耕种着700余亩土地,虽然盛产土豆、卷烟和玉米等农产品,但交通闭塞运不出去。

“打杵子,背篓子,卖头猪还得3人抬轿子。”这是店子坪村村民10年前出山的真实写照,他们去一趟集镇,只能用脚丈量,翻山越岭来回三四个小时。

“路通了,桥架了,出去都坐车了。”10年后,崭新的进村公路延伸到每家每户,新架的店子坪大桥贯通南北,开着车子从村里到集镇也只需半小时。

为修这条长不足3公里的进村公路,店子坪村支书王光国从2005年1月开始,带领一班“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开启了长达7年的绝壁凿路之旅,他用胆识、智慧和汗水在深山峡谷间谱写了一曲震撼人心的时代壮歌,王光国本人也被誉为“愚公支书”。

“路不通,我们低人一等”

店子坪村位于建始县龙坪乡西南边缘,村委会距龙坪乡集镇28公里,平均海拔1200多米,全村人常年生活在这交通闭塞的穷乡僻壤。

长期以来,店子坪村村民上学、就医、赶集都只能沿着洋芋河峡谷两岸悬崖峭壁上的古盐道前往15公里以外的高坪集镇。交通极为不便,陡峭的河谷犹如一道天堑屏障,阻断了村民致富的脚步。

王光国说,养的肥猪卖不到好价钱,村里小伙子谈的女朋友来了又跑了,贫困的阴影世代挥之不去,也留下了许多沉痛的记忆。从他记事起,村里先后有6人被悬崖绝壁无情地夺去了生命。能有一条好路,成为店子坪人世世代代的梦想。

“曾经店子坪村人一年四季出行离不开打杵子、背篓子,在河对岸一看见拿这两样东西的人,人家就说“那是店子坪村的”。王光国说,“哎,路不通我们都低人一等。修路,是我们唯一的出路。”

“现在公路通了,桥也架起来了,搬出去住的人又搬回来了。”说起三组的黄祥忠今年从高坪镇又搬回了村里,王光国感到有些欣慰。他说,早在几年前,黄祥忠家打算改造房子,可交通不方便,建材都要靠人力来背,于是举债搬到离村15公里开外的高坪镇。

“沙石要背,水泥要背,钢筋要背,修个房子要背到猴年马月。”黄祥忠回想起这段“背井离乡”的日子,道出了心中的苦衷。他说,搬回来是看到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里再也不是与世隔绝的“桃花源”。

今年72岁的刘太贵做梦也没想到,当年第一个站出来反对修路,而公路直通到他家门口。他开玩笑说:“现在把水烧在锅里,发现家里没面,骑着车到街上把面买回来,发现水还没开。”逗得在场的村民哈哈大笑。

如今交通方便多了,自家的房子也得到改造。刘太贵感慨道,如果还要用背篓背钢筋水

泥建房子,又得背死几代人。说完,他眯着眼睛点了一支烟:“路通了,桥通了,人都不想死了,还想多活几年。”

图为:店子坪村支书王光国指着7月即将正式开通的“店子坪大桥”。新华网曾伟龙 摄

绝壁凿路,誓把天堑变通途

2005年1月,王光国提出修路的设想时,村民们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激动,而是表现出少有的冷静。很多人认为他疯了,凭劳力向大山要路简直就是天方夜谭的事。

“如果你们能把这条路修下河,我把姓名都改了。”第一个站出来反对修路的是一组刘太贵。他说,“工程量太大了,祖祖辈辈都没修通,就一群老人妇女能把路修好?反正我不搞。”

“三年修不通,五年!五年修不通,10年!这代人修不通,下一代接着干,总要修通这条路!”面对质疑和反对的声音,王光国并没有反驳,而是挨家挨户做工作,一遍一遍地给村民讲道理。

村民们看到他铁了心,誓从洋芋河两岸的悬崖绝壁上凿出一条通村公路,开始主动加入到修路队伍中来,逐一在修路申请书上签字,并按下红手印。

修路之初,没有启动资金。王光国毅然关掉了自家开办的养猪场。工地上没钱买炸药,他拿来妻子卖肥猪的1500元钱。然而最艰难的是2006年3月18日那天,村民历经一个冬天在

河谷上垒起的一道20米长的驳岸瞬间轰然垮塌,在场的男女老少一时间都懵了,忍不住相拥而泣。

从此之后,修路的人开始越来越少。为振奋人心,重燃群众修路的热情,他立下誓言:“工地上只要还有一个人,我就一定会奉陪到底!”于是他白天修路,晚上又挨家挨户做工作,后来陆陆续续地又有不少人回到了工地。

现如今,从店子坪村一直到高坪镇,一条水泥路贯穿,家家户户门口都实现道路硬化。出行不需要打杵子、背篓子,再也不用担心被人一眼识出是店子坪村的而感到低人一等。曾经阻隔店子坪村祖祖辈辈的洋芋河,如今架起了大桥,为了纪念店子坪村村民绝壁凿路的感人事迹,取名叫“店子坪大桥”,将于今年7月正式开通。

站在曾经坍塌的驳岸上,望着一条盘山曲折的水泥路一直延伸到村里,村支书王光国回想起当年最艰难的时候,他轻轻摸了一把眼角,泪水早已经模糊了他的眼睛。他说,“这个日子我永远不会忘记。”

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转型

“店子坪村就像一头牛,而一组就是牛鼻子,牛鼻子牵不动,整个村的经济就不会动。”村支书王光国说,当时修路就是为了打通店子坪村跟外界的通道,现如今路通了,整个村的经济就有希望了。

为了帮助村民致富,王光国带领村民在房前屋后种上了魔芋、烤烟和猕猴桃等经济作物,来大力发展农产品支柱产业。

在发展猕猴桃时,有的村民认为种了猕猴桃后就种不成其它的农作物了,不少老年人很是反对。王光国费劲周折争取到猕猴桃树苗免费的政策,但是发下去的树苗有的还是不种,刘太春老人甚至直接把树苗扔掉。

为说服大家,王光国专门到超市里买来猕猴桃,请大家品尝,介绍营养价值和种植效益。“这些猕猴桃7块钱一斤,它好吃而且营养丰富,销路销量很好。如果一亩地可以产500斤,大家算算可以卖多少钱?”王光国的一席话让大家茅塞顿开,扔掉种苗的刘太春老人又重新申请领取了猕猴桃树苗。

目前,店子坪村成功引入上海老板投资140多万元,并成立德鑫农庄公司,通过租赁村民150亩土地,进行集约化管理。村民除了收取每亩600元的租金,平时还可以在苗圃基地务工来增加家庭收入。据统计,全村发展猕猴桃500亩,今年已挂果300亩,明年可见效益,预计每亩可为农户增加3000元收入。

“外面打工要文化,我们没文化在外面也是卖力气,还不如回家卖力气,现在家里收入不比外面差。”在外打工多年的刘和喜,回到家里感触颇多。

放眼望去,一片一片的农田挂满了果子,看着今年长势很好的猕猴桃,王光国说,“努

力了两年,在今年的金秋十月,终于可以大丰收了。”他说,我们的农民不能只停留在传统农民思维,总老想着怎么种田,怎么养家糊口,而是要学会改变思路,成为现代农民,这才是出路。

村民的梦:山中有城,城里有山

“水泥路,灭蚊灯,自来水,太阳能路灯。”走进店子坪村,映入眼帘的俨然是城市小区的配套,要不是周围有绿树葱郁,高山环绕,置身其中,很难想象这是一座与世隔绝的小山村。

雨过天晴,在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广场,孩子们玩着乒乓球,年轻人好奇地投掷篮球,妇女也没闲着在练习开车,而不少老人则听着音乐,跟着节奏扭上几段叫不上名的舞蹈。

入夏的夜,山里的清风抚过,显得格外的安静,只听见虫鸣鸟叫。睡觉之前,躺在床上的王光国时刻在想,通往外面的路是通了,可如何致富却是他心头的一个结。

特色村寨改造,农产品推广,猕猴桃产业发展,这一个个项目都是他的“宝贝计划”。王光国介绍,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城里人一样富足便捷的生活,村里先后争取到近700万资金,来发展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

7月份,村里即将联通第一根网线,并开通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今后老百姓交电费、取款转账、缴纳社保,只须网上轻轻一点,再也无需翻山越岭走上三四个小时去镇上,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

店子坪村7组的刘登军,以前一直在广东打工,如今回到家乡从事生猪养殖的刘登军,规模已经达到100-200头山猪。从喧哗的城市回到家乡,他说,山清水秀是一种幸福感,田园生活更是一种归属感。现在老百姓过的是“山中有城,城里有山”的日子,这就是我们店子坪村人的梦。

记者手记:

路 在 脚 下

“如果自己不想路子,就没有出路。”这是建始县龙坪乡店子坪村村支书王光国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说,店子坪村唯一的出路就是把路修通,“三年修不通,五年!五年修不通,10年!我们这代人修不通,下一代人接着干,直到修通为止。”这是王光国面对崇山峻岭发出的呐喊,这也是他对村民的约定。

“靠老人和妇女向大山要路,简直是天方夜谭。”面对冷嘲热讽,他们没有停滞绝壁凿路的脚步,只是每天扛起锄头,昼出夜归,一锄一锄砸向绝壁,每一锄都砸在这个时代的心口上。

面对令人绝望的岩壁,总有人不甘崇山峻岭的阻隔,任凭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脚板把板鞋磨穿,誓要天堑变通途。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有再多再好的想法如果不付诸实际行动,那都是空想;但如果能踏出第一步,即使是高山峻岭,深谷险阻,也阻挡不住前行的脚步。

千里之外,路在脚下。

纷扰的世界之外,总有一种源自灵魂深处的感动,让我们铭记,他就是“新愚公”精神。

文章来源:陕西人事考试网(http://sa.offcn.com?wt.mc_id=br4383)

第二篇:《愚公支书——王光国》 2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电视系列片《愚公支书——王光国》

王光国是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龙坪乡店子坪村的村支书。当他被选上村支书后,他说:“我这个书记是群众选的,群众信任我,我就要给他们当好家,领好路”。他坚守着自己的诺言。由于没有道路,这里的村民生活依旧停留在艰辛状态。王光国为了解决村民出行难的问题,更为了使村民富裕起来。于是他决定带领村民在绝壁上凿路,誓把天堑变通途。他这种敢拼,敢干,敢闯的“愚公”精神怎么不令人钦佩呢? 王光国说:“10年修不完,就修15年,15年修不完,就修20年”,我们这一代人修不完,下一代人接着修,直到修通为止。多么朴实的话语,多么坚定的信念!此时在这个铁汉子眼里没有移不动的山,没有修不通的路。正因为有了这种坚定的信念,所以再艰难的路,他也要带领村民去“啃”。开始老辈们表示怀疑,经过他的再三走访和劝说,最终村民同意了。于是大家自筹资金。王光国卖掉了自家开办的商店和养猪场全身心投入修路当中。

六年来,他带领百余村民,不分寒暑,不惧风雪,在悬崖绝壁上一寸一寸地凿路。可在修路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艰难险阻。半年之后,只有三,四个村民跟他在工地上干。此时他对大伙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这几个就是火种。我们再继续挖”。多么坚强的硬汉啊!此时让我感受到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他真不愧是党的好儿女,不愧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通过观看王光国的先进事迹,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因为在他身上让我看到了优秀共产党员的执着与坚守,看到了愚公那种迎难而上的敢拼,敢干,敢闯的愚公精神,王光国同志是我们的一面镜子,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敢于面对困难,只要坚持不懈,顽强拼搏,任何困难定会败在我们的脚下!

王光国的这种 “愚公精神”让人震撼,这是坚忍不拔、不懈奋斗的精神,是甘于寂寞、乐于坚守的精神。我们需要“愚公精神”,只有不怕苦、不怕累,才能扎根社区,扑下身子解决居民群众的实际问题。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也要像王书记一样,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工作做到最好。

第三篇:观“愚公支书”王光国事迹有感

观“愚公支书”王光国事迹有感

200多年前,德国哲学家康德曾说:“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东西能引起人心深深的震动。一个是我们头上灿烂的星空,另一个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时至今日,星空依然明朗璀璨,而道德却随着时代的变迁在逐渐淡漠。我们需要道德榜样的力量引领我们回归本真,我们更需要一起行动起来,共同找回日渐遗失的道德温暖。有时我们常常会问道德是什么?其实道德就是社会中自然而然形成的一个行为规范,是获得别人信任的一个标准。有些人以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很难,但你只要去做了,就会发现其实很简单——道德就是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尊老爱幼、公平公正„„其实这些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身边,影响着我们的点滴行为。在街头,我们拾起垃圾,道德就是弯腰捡拾的时间,在无人的走廊,我们关上灯,道德就是举手的距离。

道德就像是一面镜子,通过它可以正视自己、弥补不足,道德讲堂上聆听《“愚公支书”王光国》的感人故事,又给自己好好上了一堂课,受益匪浅。王光国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用胆识、智慧和汗水开山造地、绝壁凿路,他的平凡善举深深打动了现场的每一位干警。他是我们的榜样,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和标兵。他让我们深深感受到道德的力量,接受灵魂的洗礼。道德是做人的行为准则,它不需要豪言壮语,也不一定轰轰烈烈。为人处世,不光想着自己,也要心里装着别人,这样你就会成为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我们要向道德模范学习,一心为民,做人民忠实的公仆,并在今后的工作和实践中不断培养和提高自身道德自觉性,将道德融入各项行为中去。

大爱无疆,德行天下。道德是一种可以相互感染、相互支撑、相互温暖、相互传递的力量。积小善为大善、积小德为大德,自觉成为道德的传播者和践行者,让我们珍惜工作的机会,承担工作的责任,感恩工作给予我们的恩泽,用感恩的心对待我们每一天的工作,尽自己的所能回报社会,成就我们各自岗位的精彩的人生。

我们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去感恩父母,感恩社会,感恩所有爱你帮助过你的人,感恩生育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体验生命;感恩抚养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不断成长;感恩帮助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度过难关; 感恩关怀你的人,因为他们给你温暖。凡是感恩,学会感恩,让我们以一颗感恩的心,去看看我们曾经忽略的爱。曾经我们忽略的,今后就不要再忽略。让我们一起感恩吧!一起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点点滴滴,去感悟人间真情的可贵,去感恩那些在生活中带给我们爱与阳光的人吧!让我们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因为它会像阳光雨露一样滋润我们的心田!

道德讲堂活动虽然结束了,但学习和践行道德模范精神才刚刚开始,让我们在感动中与模范同行,领悟道德的力量!让我们做文明的传播者,道德的播种人,牢固树立为民服务的意识,立足检察岗位,为促进检察事业的发展、建设“美好保康”、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人物纪录片《愚公支书王光国》观后感

人物纪录片《愚公支书王光国》观后感

《愚公移山》讲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愚公”对于大众而言,是一个象牙之塔式的人物。

最近观看了央视纪录片《愚公支书王光国》后,深深的被他的事迹所震撼,感触颇深。有时我总在想,什么样的人生才算有意义,王光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了我答案。他的事迹就像错综复杂的交叉路口的路标,沿着这个路标所指向的方向一直走下去,就不会走错。他的故事让我明白,“愚公”就在我们身边。

从1994年,王光国就在店子坪村工作。自当村干部开始,他就立誓要改变店子坪村的落后面貌,绝不把贫困留给下一代。王光国的“愚公支书”称号,最早来源于“搬山”修路,他说要想富,先修路。他带头将自家攒下的2万元全拿出来,并组织全村村民筹款买物资,经过6年他带领全村村民修出一条7.5公里的路。路通了之后,他开始带领村民发展扶贫产业。他先是带动群众种植猕猴桃,后来再种植银杏,再后来发展农业观光旅游产业。店子坪村在这位“愚公支书”的带领下,面貌焕然一新,村民也纷纷脱贫致富。

在这20多年的“支书之旅”中,也有很多荣誉和机会在向王光国招手。在2013年的省面向村干部招录公务员的选拔中,他经过组织推举并考核,获得录用资格。但在征求意见时,他毅然放弃这个机会。他放不下村里面刚刚有起色的产业,放不下村里面的援建项目。是什么力量,推动着王光国面对荣誉,不改初心?“我的根在农村,我的力量来自于老百姓的需要”。是什么动力,支撑他不贪不占,始终干干净净做事、老老实实做人?“别看村干部官不大,但老百姓都盯着在,绝不能贪财占小便宜”。正直淳朴的家风,朴实无华的语言,就是最好的答案。

店子坪村在他的带领下,发展的有声有色,可以看出,他不乏能力。他有足够的能力去向上层发展,而不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待在基层,但是他毅然的放弃向上爬的机会,默默的坚守在并不被人看好的村支书的岗位上。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王光国虽然身处平困落后的山区农村,但他凭着自己艰苦朴素、敢拼敢闯、坚忍不拔、默默奉献的精神,让店子坪村为全国人所知晓。

王光国的故事告诉我们,想成为“愚公”并不难,难的是不忘初心。王光国作为全国道德模范,有着许多可贵的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一切以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出发点,以国家富强、名族团结为宗旨,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始终牢记共产党人崇高信念,始终保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的过硬品质,争做一个名副其实的“愚公”。

2017年10月9日

第五篇: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太行山上“新愚公”,时代发展的楷模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太行山上“新愚公”,时代发展的楷模

2016-06-14 11:29:52| 人民网

导语:中公时事政治频道第一时间发布每日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并提供时事政治热点政策解读、理论观察、时事大事记及时事政治热点汇总等。今天我们关注--时政热点:太行山上“新愚公”,时代发展的楷模。

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35年如一日,扎根太行山,打造了“富岗”“绿岭”等知名农产品品牌,带动10万多农民群众脱贫致富,被誉为“太行新愚公”。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近日对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指出:“李保国同志35年如一日,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长期奋战在扶贫攻坚和科技创新第一线,把毕生精力投入到山区生态建设和科技富民事业之中,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彰显了共产党员的优秀品格,事迹感人至深。李保国同志堪称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太行山上的新愚公。广大党员、干部和教育、科技工作者要学习李保国同志心系群众、扎实苦干、奋发作为、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自觉为人民服务、为人民造福,努力做出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李保国教授的模范事迹感人至深,在于他的一生并没有追求个人财富和名利,他追求的是让太行山变绿,让生活在那里的农民脱贫。一个人能够具备工匠精神的基础是他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工作给了他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然而谁也没有想到,他的头上却挂满了“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河北省特等劳动模范”、“农民教授”、“科技财神”、“太行新愚公”……如果把这些身份叠加起来,我们看到的是一位对党忠诚,心系人民,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时代楷模。他用自己不平凡的一生,向我们诠释了“太行山精神”和“工匠精神”的新的时代内涵。

李保国教授的模范事迹感人至深,在于他从1981年起搞起山区开发研究,34年来李保国每年在山里“务农”的时间超过200天,汽车成了他移动的家,稀疏了头发,黝黑了皮肤,双手长满茧子,长期奔波留下了严重糖尿病和心脏病,但这一切都没有使他改变最初的梦想。在这34年,李保国教授一头扎进太行山,推广了36项林业技术,累计增加农业产值35亿元,纯增收28.5亿元,先后完成山区开发研究果28项,建立了太行山板栗集约栽培、优质无公害苹果栽培、绿色核桃栽培等技术体系,带动了全省板栗、苹果、核桃产业发展。而这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一系列数字的背后是他多年的坚持与积累,是他对于技术的不断探索与突破。

李保国教授的模范事迹感人至深,在于他视科技如生命的学习追求。他大学毕业20年,为了不断接受新知识,毅然放下教授的架子去读博士,因为他懂得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只有依靠科技创新才能帮助更多山区百姓脱离贫困、远离贫困。他始终坚持根据生产实际需要开展科学技术研究,并以探讨进取精神先后完成太行山板栗、苹果、核桃栽培等山区开发研究成果,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走出了一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同步提升的扶贫新路。

李保国同志堪称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太行山上的新愚公。今天,在扶贫战役攻坚拔寨的关键时刻,总书记已经给我们发出向李保国教授学习伟大号召,我们必须要全面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坚持向李保国教授学习,让技术扶贫进一步根植于太行大地,向李保国同志一样,不仅要为太行山区“输血”,更要激活太行山区一个个“造血” 细胞。

李保国教授的身影虽已走远,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榜样的力量却是强大的,必将鼓舞和激励着我们在改革发展的道路上继续前行。虽然在改革前进中我们会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但李保国教授用他的亲生经历在向我们讲述了谋事创业道路上,只要坚定信念,守着最初的梦想,带上爱国为民的初心,依靠科技进步,办法总会有的。只要我们坚持改革创新,依靠工匠精神,积极发展科技,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用实践指导科技创新发展方向,定能打赢脱贫攻坚战。

更多相关信息请访问中公时事政治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下载2015国家公务员时政热点:“愚公支书”王光国:为民凿出“致富路”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5国家公务员时政热点:“愚公支书”王光国:为民凿出“致富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