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湖北保康安全监管局矿山股股长周全意同志
为了如山的责任
——湖北省保康县安监局矿山安全监管股股长周全意同志先进事迹
有着“中部磷都”之称的保康县,近几年来不断创造着矿山安全的奇迹,连续多年受到襄樊市委、市政府的表彰,在安全生产年度目标考核中位居全市第一。
这些骄人成绩的背后,凝结着一位每年穿烂6双解放鞋,15年如一日,用一双脚板丈量着星罗棋布矿区每一寸土地的普通安全监察员的心血和汗水。
他,就是已54岁的保康县安监局矿山监管股股长周全意。满头白发、一身伤病,见证了他对矿山安全监管的执着
1984年,而立之年的周全意从部队复员后到保康县劳动局,任局工会副主任。1992年,局领导决定加强矿山安全股的力量。动议一出,许多干部唯恐避之不及,谁都知道矿山安全监管工作的风险。周全意却主动要求去矿山安全股工作。面对众人的不解,他坦言:“再难的工作总得有人去做吧!”就这样,他毅然走上了矿山监管之路。不曾想,这一走就15年。
斗转星移。2002年,鉴于全县矿山安全管理的需要,保康县成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原劳动局矿山安全监管职能也随之划转到安监局。时任劳动局矿山安全股长的周全意如果随转,意味着他18年正股级干部资历得放在一边,而且日益严峻的矿山安全形势决定了这项工作的巨大风险,责任大如山!
这一年,周全意已48岁。他瞒着家人,再次以办事员的身份申请来到了安监局。从接手矿山安全监管,直到2006年县安监局“三定”方案被核准后,已53岁的他重新被“提拔”为矿山监管股长,算起来他已经在股级岗位上呆了整整23年。组织部门的领导说:“老周是全县资历最老、年龄最大的股级干部了。”
保康矿产资源丰富,全县11个乡镇,8个产矿,全县已探明磷、煤、铁等矿产资源达12种。仅磷矿资源一项远景储量就高达10亿吨,位居全国八大磷矿第四位。
丰富的矿产资源在创造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安全生产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历史上长期滥挖乱采、无序开采曾引发矿山安全事故不断,保康一度成了全省磷矿安全事故的重灾区。
刚到安监局的周全意坐不住了,他找到局领导立下军令状:一年治乱局,两年打基础,三年上台阶,坚决扭转保康矿山安全的被动局面。
成立之初的保康县安监局,连司机在内只有5个人,而矿山安全股也就老周一个人。但是,全县43家矿山企业、90多个生产系统、300多个井口,分布在3225平方公里的崇山峻岭之中,监管半径高达数百公里,最远的矿点横跨两市四县、距离近300公里,就是巡回检查一遍也需三个多月。当时的县安监局处于下乡无车辆、检查无装备、经费无保障的困境。立下军令状的第二天,周全意就打起背包、带着干粮,搭乘一辆矿车独自住进了安全形势最严峻的马桥矿区。白天他爬矿山、下矿井、钻矿洞,仔细检查了解安全状况,晚上找矿长、安全科长、矿工座谈,寻求解决的办法。这一住就是三个多月,直到农历腊月二十七,矿山收工放假,他才想起该回家看看了。
周全意常年奔波在危险重重的矿区,每天都在狭窄、阴暗、潮湿、污浊的矿井下工作8小时以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长期在特殊环境工作,加上过度劳累,周全意的身体彻底垮了,腰椎间盘突出、痛风、肩周炎、胃溃疡等多种职业疾病使他从一个壮汉子变成了一个满头白发的孱弱“老人”。望着他那满头的白发、弯曲的腰身和蹒跚的脚步,有人问他:“干了大半辈子,官没当到,钱没挣到,身体垮了,人得罪了,你到底是何苦啊?”周全意依然那么朴实:“这些年我已习惯上矿山了,对矿山安全有感情啦,一天不上矿山我就不放心啊!”
“矿山监管责任重于山。我宁愿听骂声,也不愿听矿工家属的哭声!”
经过深入调查,周全意砍出了上任后的第一斧:理顺开采秩序,严查非法生产。2003年初,他提出“非法开采企业一家不留、无证矿井一个不剩”的整治原则,短短半年,就依法提请关闭了9家无证矿山企业、12个矿井,组织炸封了3处非法小煤窑,提请有关部门依法追究3名责任人的刑事责任,5个单位、8人分别受到行政处罚、处分。先后下达各类监管执法文书210多份,责令18家企业、30多个矿井停产整改,督促企业建立健全专门安全管理机构70多个,落实专职管理人员600余名,投入安全专项资金650万元,整改治理安全项目130多个,1830多处各类安全隐患被彻底消除。
通过一年的整治,多年来存在的“有证抢着采,无证偷着采,不明不白混着采”的问题得以解决,全县矿山安全评估合格率由三年前的3.8%跃升到90%以上,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取证率达到100%,项目“三同时”审查率、矿山企业矿工投保率均达到100%。也就是这一年,保康的矿山安全生产有史以来第一次完成了责任目标,第一次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表彰。但是,作为安全整治风暴直接负责人的周全意,却触犯了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对他的威胁恐吓频频发生。
2003年9月,在组织关闭一处非法小煤窑的过程中,疯狂的当事人一度端着装满火药的土铳抵着他的胸口,逼迫他下令撤人,然而迎着枪口他却下达了炸封井筒的指令。
一双神眼纠查了无数隐患,挽救了无数生命。他为矿山撑起了一片蓝天
长期的矿山安全监管生涯,使老周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任何事故隐患和不安全因素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2000年7月的一天中午,他正在马桥矿区巡回检查安全时无意中从一个矿工那里得知,一家企业新建矿井在掘进中顶板有泥浆渗出。当时正值连续阴雨,敏感的他立即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一头扎进茫茫雨幕中,步行10公里赶到那家矿山,下井后他一眼断定存在大面积冒顶或淹井事故隐患。而此时,13名矿工还在井下干得热火朝天。
“必须立即撤人!”周全意下了死命令。来不及通知矿长,他就冲到作业面,通知工人立即出井,一心想多挣钱的工人们意识不到即将来临的危险,说什么也不出去,还对老周破口大骂。情急之下,他只好抱住工人的工具,用身体将不愿出井的矿工挨个的往外撵。为避免工人重新下井,他干脆冒雨坐在井口。结果,仅仅过了5个小时,井下就发生了大面积冒顶,奔涌的泥石将狭窄的巷道堵的严严实实。一场重特大事故得以避免,13名矿工捡回了一条命,而疲惫不堪的他却瘫倒在井口的雨中。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周全意全身心的工作中,保康一举扭转了矿山安全生产形势的被动局面,连续四年未发生一起重大矿山安全事故,矿山监管工作也连续三年受到上级表彰。2006年,保康矿山事故各项指标同比下降幅度位于全市之首,其中采石场等重点领域实现零伤亡,曾经的事故重灾区一跃成为了非煤矿山的安全示范区。
第二篇:湖北省保康县安全监管局矿山股股长周全意同志
大漠深处安监人
——新疆巴州尉犁县安全监管局局长臧锋德同志先进事迹
我们尉犁县地处天山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北缘,与死亡之海“罗布泊”为邻。在诗人眼里,那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美妙画境,可我们经常看到的却是,铺天盖地的漫漫黄沙和一望无垠的荒漠戈壁。全县230余家安全生产重点企业,散落在相当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大小,近6万平方公里的县域面积中,到最远的矿点要走800多公里。
2001年,县里事故频发,政府面临巨大压力,就这样全疆第一家县级安监部门成立了。如何挑选一名合格的局长,尽快打开局面,扭转事故频发的严峻形势,摆在了县领导的面前。一纸任命书、一间办公室、五名安监员,老臧就这样走马上任了。臧锋德同志成了新疆第一位县级安监局的局长。
一个新成立的部门,没有任何的基础,也没有现成的经验,上任后,老臧最想知道的就是,监管的企业在哪、生产什么、有多少人。当时,正值初冬,但戈壁滩上已经黄沙满天、寒风刺骨了,老臧坐着那辆四面透风的吉普车,开始了在大漠戈壁中的奔波,一座座矿山、一个个企业,挨个的检查摸底。渴了,喝口冰水;饿了,啃口干馕。3个月的风餐露宿,几个小伙子招架不住了,那辆老吉普趴窝了,老臧也彻底累倒了。也就是这3个月,全县230多家企业的安全生产档案建立起来了。摸清了企业的家底,老臧心里却越摸越没底,感觉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了。这些企业不但不重视安全,而且即使重视了,想抓也不知道怎么下手。怎么办?
针对这种状况,老臧一方面帮助企业建章立制,打造示范企业,让大家学有榜样,干有标杆。另一方面,制定了一个土政策,要求企业在生产淡季,派1-2名安全员免费到安监局进行2个月的跟班学习。老臧在喀什地区工作过20年,会说一口流利的维吾尔语,维族老板和工人的安全培训,就成了他“份内”的义务劳动。现在,他们见到老臧,都树起拇指高兴地说:“老臧亚克西”。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尉犁县安监局是个新单位,社会认知度低,为了在管理中形成合力,老臧主动与有关部门协调,先后制定了《监管部门联合执法、整体联动工作制度》、《乡镇、部门行政一把手安全生产责任分解制度》等22项制度。这些制度,现在都成为全县安全生产管理的硬措施,也成了全疆县级安监部门争相学习的范本。
老臧常讲,我们严格执法,就是对企业最好的服务,老板可能一时不理解,可一旦理解了,就会感谢你一辈子。2003年7月,他在检查时发现,一家石料矿开采作业面上方已经悬空,还有多处裂缝,灾难随时可能降临。他立即责令所有工人撤离作业面,并做出了停产整顿的决定。这家企业是县里的利税大户,老板找到县领导帮助说情,可老臧硬是把来说情的领导给顶了回去。事后有人说:“老臧,你这样让领导下不了台,多不合适!”可他却说:干咱们这一行的,就得帮领导把好关,现在不给面子,正是为了以后领导有面子。几天后,这家矿作业面塌方了。事后矿老板还心有余悸地说:“臧局长,幸亏你啊。”就这样,过去见到我们就关门的老板,现在却经常邀请我们去帮他们把脉开方。
在尉犁县近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绵延的山路漫长而坎坷。有些根本没有路,车开过去,车后的灰尘像滚滚长龙,车跑多快它就追多快。炎炎夏日,车开了空调,就爬不动坡,不开空调,车里像蒸笼一样。无奈,大家只好打开车窗透气。到了目的地,每个人的脸上灰扑扑的,只有两只眼睛黑洞洞的。赶到矿上,往往已是深夜。有的矿还有个铁皮床,可以凑合一夜;有的连床都没有,我们只能睡在地上。这就不错了,因为有的时候连目的地都到达不了。2004年8月,老臧带着我们4名安监员上山检查,车子在搓板路上颠簸了两天,回来的路上坏了。手机没信号,馕早吃完了,水也喝光了,方圆几百公里没有人烟,烈日炎炎,地面温度高达70多度,石头隔着鞋子还烫脚。在这样的环境下,死神随时都有可能降临。老臧带着我们躲在车的阴影下,用那一丝凉意来保存体力。老臧对我们说:我们一定要出去,不然,用不了几天我们就成木乃伊了。熬到傍晚,终于盼到一辆过路车。我们都盼着早点离开这鬼地方!可车子怎么办,局里就这点家当,没有它,我们以后还怎么去检查。这时,老臧说:“你们先走吧,我在戈壁滩上过夜比你们有经验”。我们几个争相说:“臧局,你先走,我们年轻,没事。”就在大家让来让去的时候,老臧突然大吼一声:“别吵了,都给我走!”大家还想说点什么,可看他一副没有商量的样子,只好乖乖的爬上了车。第二天,当我们带着救援车赶到时,他已经嘴唇暴裂,奄奄一息地躺在车下,真不知道他这一夜是怎么过来的。回来好几天,老臧都一直躺在床上,可当他得知218国道上发生一起重大交通事故时,他一下就从床上蹦了起来,迅速赶到了事故现场。从这以后,每次外出检查前,他总要特别叮嘱我们,认真检查一下车况,以防万一。
在尉犁,老臧还有一个“抠门局长”的绰号,说的就是他爱“斤斤计较”。为了严格控制支出,他带领班子成员,建立健全了各项财务管理制度,要求每一笔报销,都必须有:经办人、办公室主任、副局长、局长四个人签字;到企业检查,每人发10元餐费自己吃,绝不允许在被检查单位吃饭。在县城周围检查,我们还能到街上吃盘拉条子;可到了边远的矿区,有时我们就只能带些馕、水和咸菜。这些年,我们一直都是这样坚持下来的。
老臧工作上对我们要求很严格,大家有时也不太理解。可这些年来,我想正是因为这种严格,当年跟着老臧创业的5名安监员,有3名已被组织提拔,2名列入了后备干部,而且外单位不少年青人,都想调到我们安监局工作。今天我们有了独立的办公楼、两辆新的越野车、成套检测仪器和装备,还利用3G技术建成了巴州首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平台。
就是靠着老臧这满腔热情和持之以恒的韧劲,一步一个脚印,使尉犁县安全生产工作,迈上了一个又一个新台阶,2009年与2001年相比,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69%和61%。
搬到新楼后,很多老板想给点赞助,以表达感激之情。可老臧说:“不用了,县里给我们的经费已经够了,你们要真拿我当朋友,那就管好你们的企业,少让我操点心就行了。” 在我们新疆的戈壁滩上,生长着一种树,人们叫它胡杨,听老人们说胡杨树十分顽强,活着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朽。我们的局长老臧,带领着全局9名安监员,就像这荒漠中的一棵棵胡杨,扎根戈壁,坚韧顽强,默默守护着尉犁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