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院研发中心及领军人物介绍

时间:2019-05-13 13:30: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研究院研发中心及领军人物介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研究院研发中心及领军人物介绍》。

第一篇:研究院研发中心及领军人物介绍

武汉理工大学 泰州高技术产业研究院

Taizhou Academy of High-tech Industry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武汉理工大学泰州高技术产业研究院是武汉理工大学和泰州市人民政府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加强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合作共建设立的,是市区地方政府与武汉理工大学政产学研合作的标志性成果。是市区地方政府重要的引智项目------支持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人才科技服务平台。研究院依托地方政府的财政、政策支持和学校的学科特色与科研人才优势,政产学研结合,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为对方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服务,促进地方经济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学校科研成果在地方的产业化。

武汉理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由教育部与交通运输部、国家海洋局共建,是一所在建材建工、交通、汽车三大行业拥有巨大影响力的著名学府,是国家首批“211工程”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

学校现有教职工5500余人,其中,教授675人,副教授1256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比利时皇家科学院院士1人,共享院士3人,国家“千人计划”11人,国家“973计划”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2人,长江学者特聘(讲座)教授8人,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享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人员221人。

学校在新材料、硅酸盐建筑材料、光纤传感技术、新能源、交通物流、机电汽车、信息技术和资源环境技术领域建有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光纤传感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及2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学校与美国、英国、日本、法国、澳大利亚、俄罗斯、荷兰等国家的100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人才培养和科技合作关系;聘请了200余名国外知名学者担任学校客座和名誉教授。

2007年和2008年,国家外国专家局和教育部联合批准在学校建立材料复合新技术与先进功能材料科学创新引智基地和高性能船舶关键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2008年,科技部批准在学校建立先进材料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2009年,学校与美国哈佛大学建立了纳米技术联合实验室(WUT-Harvard joint Nano Key Laboratory),国际纳米材料技术创始人、美国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教授Charles﹒M﹒Lieber任实验室主任;2010年,学校与美国密歇根大学建立了新能源材料技术联合实验室;2011年,学校进入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产学研战略联盟。

研究院依托学校的人才科技优势及重点工程研究实验中心,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能源材料、生物医药、船舶海工、机电汽摩、港口物流、云计算物联网等学科的应用研究以及高技术开发和转化,提升泰州市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再创新的能力。

研究院设有现代汽车零部件技术研发中心、绿色化学合成与新药研究研发中心、新能源材料与应用技术研发中心、高分子材料及新型复合材料技术研发中心、船舶及动力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物流技术与装备研发中心、云计算及物联网技术研发中心等7个研究中心和综合办公室、科技服务部、卓越工程师实践教育部、远程与继续教育部、武汉理工大学江苏校友工作联络部等5个服务机构。

研究院地址:泰州市高港区扬子江中路高港区生态公园北侧 研究院网站:http://tzyjy.whut.edu.cn

研究院院长:刘国涛 ***

真诚合作

服务泰州 主要研发中心及领军人物介绍

一、现代汽车零部件技术研发中心

1、汽车零部件先进制造技术

2、汽车零部件设计与试验技术

3、汽车动力系统及其控制技术

4、材料塑性成型加工技术 负责人: 汽车学院院长 华 林

华林教授,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院长、博导。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获得者。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塑性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合金加工学会理事、湖北省粉末冶金学会理事长、《塑性工程学报》和《锻压技术》编委、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科技部、教育部、湖北省等各类科技项目数十项,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40余篇被SCI、EI索引。出版了国内第一本《环件轧制理论和技术》专著。先后以排名第一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GM中国科技成就二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励。获教育部全国百名高校青年教师奖,入选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和湖北省新世纪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才。

二、绿色化学合成与新药研究开发中心 负责人:化学工程学院院长 郑 化

武汉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化学工程学院院长、湖北省中药制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研究保护研究所所长,湖北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他的研究领域主要为药用中间体合成与工艺、药用高分子合成与生物学评价、现代药物剂型与制剂新技术等,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

研究方向:

1、主要从事药物中间体及药物的绿色合成研究

2、主要从事催化技术和催化新材料研究

3、主要从事生物质的化学、生物转化研究

4、主要从事绿色反应介质、新型反应技术、绿色生产工艺、绿色过程分析和监测等研究

5、研究新的小分子或者大分子药用辅料,尤其是适用于控释制剂、靶向制剂等新制剂的辅料。

6、主要从事新药、新制剂及新的制药技术的研究与服务。

三、新能源材料与应用技术研究中心

1、高效热电转换材料

2、纳米储能材料与器件

3、氢能燃料电池关键材料

4、高效光催化材料

负责人:武汉理工大学首席教授 麦立强

武汉理工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哈佛大学纳米联合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兼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年委员会理事、美国材料研究学会和美国化学学会会员、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审专家、《Journal of Nanoscience Letters》副主编、编委等职。目前主要从事纳米能源材料与器件、纳电子生物界面与器件领域的研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课题等10余项。近年来在国际著名刊物发表SCI收录论文65篇。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8项,其中14项已授权。

四、高分子材料及新型复合材料技术研发中心

1、高分子材料的成型加工理论与技术、2、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聚合物共混物研究

3、基于金属钨催化剂的非均相烯烃复分解的研究。负责人:武汉理工大学学科责任教授 熊传溪

武汉理工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发表科技论文60多篇,SCI收录12篇,EI收录15篇,有关论文20篇(次)被国内外同行引用。主持了武汉市晨光计划“超微细碳酸钙增韧增强聚乙烯及熔融碾磨技术的研究”、国家九五重点攻关项目“卫生瓷高中压注浆泥浆多功能高分子添加剂的研究”、国家高校博士点基金项目“金属/聚合物原位复合材料的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高岭土/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 以及973预研项目“先进高分子的合成及结构控制”等课题的研究。参加了国家重点研究项目“复合材料的老化与防老化的研究”和“复合材料界面的研究”、国家计委军工专项“低密度高强度天线复合材料的研究”和“电阻随长度变化导电杆”、国防科委预研基金“军用机敏复合材料的研究” 以及武汉工业大学“211”建设项目“生态化学建材”等课题的研究。其中三项得到省部级三等奖,两项鉴定为国际领先,多项研究成果被用在工业生产与军事装备上。

复合材料首席教授Francis Verpoort Francis Verpoort,1996年在Ghent University获得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基于金属钨催化剂的非均相烯烃复分解。2004年,他创立了Ghent University ViaCatt 公司并在2004-2008年担任公司首席执行官,将活性高度可控的新型钌类金属有机高效催化剂成功商业化。2008年,担任《应用金属有机化学》副主编。2011年,被聘用为武汉理工大学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教授,任有机金属化合物和催化实验室主任,同时担任有序有机金属化合物和催化中心(COMOC)主任,日前又被任命为比利时国家科学研究基础国际合作委员会(CIS)专家。被任命为欧洲化学与分子协会的金属有机化学的比利时代表、荷兰催化剂和化学会议的董事会成员。Francis Verpoort教授发表了超过135篇科学论文,H-影响因子达到30,十多项全球专利被应用到工业中。他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基金属材料的结构和机制、均相及非均相的催化剂、MOFs、水裂解、烯烃置换及其应用、CO2转换、无机和有机聚合物等领域。

五、物流技术与装备研究中心

港口物流装备研究开发与成果产业化;物流中心规划与设计;大型装备制造设计咨询;大型港口机械装备及特种设备检测服务。

负责人:物流工程学院副院长 胡吉全

武汉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教育部港口物流技术与装备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物流工程学院副院长。中国工程机械学会港口机械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近年来先后主持参加了1项国家西部交通建设重点项目、1项国家交通战备军工重点项目、1项湖北省科技重点项目。主持开发设计了多台套港口门座起重机和各类港口机械系列产品,年均科研经费150万元。获总后勤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交通部优秀教材二等奖、广西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各1项。主要研究方向为港口物流装备的动态设计理论和方法、港口物流装备及系统自动化

六、船舶及动力工程技术研发中心

1、各类高性能船舶的开发、舰船自动化系统集成、舰船装饰工程设计施工船舶能效设计指数(EEDI)研究;

2、船舶结构安全性研究、船舶性能研究、船舶柴油机推进系统集成设计关键技术研究;船舶推进轴系设计、振动计算分析、校中计算;

3、船舶企业信息化应用研究。

4、船舶性能试验及检测。

负责人: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院长吴卫国教授

武汉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院长杨建国教授 武汉南华高速船舶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绪明

武汉理工大学华东船舶设计研究院院长刘益清

七、云计算及物联网技术研发中心:

云计算技术开发与应用、物联网技术研发与应用 负责人:武汉理工大学教授 薛胜军

武汉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印第安纳普渡大学博士后。2007年被海聘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博导,高性能计算学科学术带头人。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云计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高性能计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交通运输委员会公路运输分委会副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高性能计算专业委员会委员,海军舰船装备技术保障专家,全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电气技术委员会委员,武汉理工大学期刊社副社长,《交通科技》杂志社社长,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编委。主持和参与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项目在内的国家级项目4项,主持和参与省部级和企业科研项目16项。其中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与三等奖各一项,获湖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主编和参编《计算机组成原理》等教材6本(“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一本,江苏省精品教材一本)。在国际、国内各类学术刊物与会议上发表文章90余篇,其中有30余篇论文已被国际三大检索收录。目前依托中央与地方共建的“高性能网格与并行计算实验室”,从事计算机网络、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CSCW)和高性能计算方面的研究。

第二篇:研究院平台建设项目研发管理办法

xx研究院

公共技术研发平台建设 及项目研发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进一步完善xx产业技术研究院科技创新技术服务支持体系,提高科技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降低企业创新成本,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促进自主创新,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为规范平台及项目的建设和运行管理,结合产研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技术研发平台是组织科学研究、聚集和培育科学技术人才、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其主要任务是以获取关键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提高持续创新能力为目标,针对xx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以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为主开展创新性研究,为xx市高技术研究、产业技术创新、科技创新创业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第三条平台包括技术检验测试中心、工程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测试中心、实验中心、工程中心。

第四条平台建设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企业为主、分步实施”的原则,强化自主发展与对外合作相结合、平台建设与人才培养相结合。

第五条平台建设和发展的主要目标是根据产业发展重大科技需求,围绕产业链组织创新链,促进创新主体、平台、基地建设协调发展,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为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供科技支撑条件。

第六条平台主要任务是:

(一)开展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

(二)建设和完善仪器设备、场地等基础条件。

(三)开展产业技术转移和转化。

(四)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科技研发与技术支撑服务人才队伍。

第七条 产研院根据xx市科技发展规划、建设重点和经费预算,提出公共技术研发平台(项目研发)的计划和组建要求,并寻求技术支撑团队。

第八条

技术支撑团队应具备以下条件,并提供相应证明材料:

(一)支撑单位应是在xx市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其他机构。

(二)掌握产业或行业共性关键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相关专利,整体技术水平在同行业。注重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和自主品牌的培育,承担过多项重大科技项目,并取得重大突破。

(三)科技成果转移和转化成效显著。建立相对完善的科技成果转移和转化机制,积极开展技术转移和转化服务,大力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并取得突出成绩,且具有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或发展潜力。

(四)具备较强的人才队伍。领导班子创新意识强,注重协同创新,重视科技人员及相关专业技能人员的培养、引进和使用,拥有一定数量的具有行业影响力的科技带头人和专门从事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

第九条

公共技术研发平台(项目研发)组建:

(一)一般由承担单位提出、产研院对其进行可行性研究,研究院(所)、项目策划部、承担单位共同制定合作方案并由项目策划部组织专家对平台(项目)可行性论证。

(二)经董事会根据专家组意见研究形成决策后,产研院、研究院、承担单位共同制定公共服务平台(项目)计划任务及拟定合作协议。

(三)产研院专题研究合作协议,经总经理办公会讨论通过后签订合作协议。

第十条 建设经费:

承担单位制定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建设预算,总经理办公会研究预算并拨付建设经费,具体按照《xx研究院产业技术研发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拨付。

第十一条

本办法最终解释权归xx产研院项目策划部所有。

第三篇:华为研发介绍(范文模版)

华为员工培训体系介绍

华为员工培训体系介绍........................1新员工培训.............................1

一、开发流程培训......................1二、编程基础培训......................2三、业务知识培训......................2四、答辩考核.......................3普通员工培训.........................3

一、经典案例库..........................3二、培训讲师制..........................4三、技术等级划分......................4四、培训的组织形式.........................4UC新员工培训建议.....................5本文根据我的经验和自己的理解介绍华为的员工培训体系,第一部分介绍新员工培训,第二部分介绍普通员工的培训,最后对我们公司新员工的培训提出几点建议,供参考。新员工培训

华为每年都会从高校招聘大量应届毕业生,应届本科毕业生大多擅长编写千行以下的小程序,对于规模软件开发缺乏实际经验,为了使毕业生能快速适应规模软件开发,公司开发了新员工培训体系,主要包含:1 开发流程培训;2 编程基础培训;3业务知识培训;4转正答辩考核;通过三个月的试用期培训,大部分员工能够掌握规模软件开发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并养成良好的编程、学习习惯,为以后的软件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华为的研发实践证明,这是一套行之有效的培训体系。

一、开发流程培训

新员工入职三个月内,质量部会组织开发流程培训,培训形式为5天封闭培训。5天内由培训讲师带队完成一个小项目开发,在开发过程中详细讲解公司的开发流程以及质量文化,培训结束进行闭卷考核。

这个培训叫做mini项目培训,通过培训,新员工基本对公司的开发流程和质量控制体体系有了大概的了解,进入项目组后,能够更好、更快融入项目开发。

1二、编程基础培训

新员工在三个月试用期内必须通过两门基础知识考试:1 编程基础;2 编程规范,试用期满进行答辩,答辩分为A、B、C、D四等,打D的为没有通过试用期,淘汰或延期转正。

1.编程基础考试

根据语言分为c/c++类和java类,每月举行一次,每人有三次机会,考试100分(满分100)为通过。

内容主要包含数据结构、c/c++编程以及公司总结的在开发过程中容易出错的知识点,具体包含:拷贝/构造函数、运算符/函数重载、虚函数/多态、继承、类成员访问控制、对象模型、模板、内存操作,考察点多,考试题要比面试时的笔试题难。

考试形式为:选择题(含单选、多选)/判断题/填空。

新员工入职一个月内,部门组织技术骨干进行c++基础培训,平时复习主要通过自学,课余时间为主,考试前部门答疑一次;考试试题主要从公司题库中抽取。

2.编程规范考试

编程规范考试每月一次,每人有三次机会,考试90分及格(满分100)。公司有一本整理的编程规范文档,内容包含排版、注释、标示符命名、可读性、变量/结构定义、可测试性、程序效率、质量保证、代码逻辑/编译、代码测试/维护、宏等规范,涵盖内容比较多,word文档有50多页。考试形式为选择(单选、多选)/判断,考试以“编程规范”为依据出题。dsvdfvdf

统一的编程规范能显著提高代码的可读性,降低维护成本。

部分应届毕业生编程基础不扎实,编码不规范,通过这两个考试,能够巩固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编码习惯,为项目的开发打下较好的基础。其次,编程基础考试是新员工入职面临的第一座大山,考试不通过,或被淘汰或转测试,因此使新员工有一定的学习压力,迫使他主动学习,从进入公司开始就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

sssddddddddddddddddddddewrfewfvdsv

三、业务知识培训aaaaa

业务知识是指与项目相关的知识,主要培训责任人为导师(新员工入职后会分配一个导师,一般为入职比较久,项目骨干,类似于uc的入职引导人)。培训主要有三项:1 熟悉项目;3 学习经典案例;2 修改bug。

1.熟悉项目

新员工由导师负责熟悉项目的整体知识,学习项目组的培训资料,然后重点学习某一模块,新员工主要学习的模块一般是其导师负责的模块。新员工定期(二周或一个月)输出学习汇报胶片,在项目组中进行汇报讲解。

部门会组织业务骨干对新员工进行技术培训,培训内容为本部门开发使用的平台或组件以及开发过程中需要的业务知识。

2.学习经典案例

3.///////////

公司有经典案例库,案例都是员工在实际开发过程某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法总结和修改bug中积累的典型经验教训,通过经典案例学习可以有效的吸收经验,避免或减少重复错误。

4.修改bug

业务知识的培训主要通过修改bug,新员工刚开始一般做项目维护,一周内就会安排修改bug。修改bug的过程实际是在有压力条件下,有目的地学习过程,新员工解决了一个bug后,往往更有成就感,能够激发学习的欲望。

实际过程中发现,通过修改bug熟悉项目整体、深入理解模块是很有效的,我所在的项目组经历过5名新员工,无论基础好坏,通过修改bug的培训,基本上2个月后都能独立修改一个模块的问题。

四、答辩考核

新员工在三个月试用期满,编程基础考试通过后,准备答辩胶片,描述自己在试用期的学习和工作成果,由部门组织3-4个项目经理或骨干员工组成评审专家组,对新员工进行答辩考核,形式跟毕业论文答辩差不多。考核内容包括公司文化,编程技术,业务知识,答辩成绩分为A、B、C、D四等,A为优秀,占5%左右,B为良好,占40%,C为合格,占50%,D为不合格,3%~5%,D被淘汰。

普通员工培训///////////////////

在华为近三年里,我印象深刻的是项目开发中好像从来没有搞不定的事情,并且最厉害的是任何事情可以分配给任何人,开始眼看就搞不定,可到最后都能搞定;我经历的项目有两次在将要完成开发转测试的时候,有人离职了,并且模块比较复杂,找了一个新员工,最后都搞定了。我后来想老大为什么那么自信?其实主要原因是他有靠山,关键时候如果真搞不定,他可以向上请求援助,甚至是跨部门协助,公司有那么一批人确实经验丰富,真是老将出马一个顶俩,其实好多时候他们不用出马,指点一下就好了,我做通信的时候就向一些老家伙求助过。

我觉得公司人才积累主要是靠日常培训体系,华为一直重视员工培训,有一成套的制度,总结一下,大的方面主要有四个:1 经典案例库;2 培训讲师制;3技术等级制;4培训组织形式。

一、经典案例库/////////////////就ksdfwe

软件开发过程中错误是不可避免的,避免重复错误是关键,一个团队避免重复错误的能力决定他的软件开发质量和开发能力。华为避免重复犯错的方法就是对于犯过的错误进行记录,形成经典案例库,并组织员工学习经典案例库。华为公司有很庞大的经典案例库,记录着各个项目各个时间犯过的典型错误以及开发过程中典型问题的解决方法。

经典案例库的建设是通过强制+鼓励的方式,公司要求每个部门每个月都要提交经典案

例,由公司进行筛选,通过的会对提交人进行奖励。

各个项目组一般也有经典案例库,这些案例就是自己项目开发维护过程中犯过的典型错误和一些典型问题的解决方法。

二、培训讲师制

经验丰富、技术水平高的员工是公司的宝贵财富,而这些员工迟早是要脱离开发一线,因此在他离开开发一线前,要最大程度的让他的经验得到传承。公司构建培训讲师资源池,由技术水平较高的员工组成,要求资源池输出培训,并作为绩效考核的一部分,为了鼓励培训,培训讲师有培训课酬。

三、技术等级划分

刚从大学毕业的新员工,由于不懂得东西多,再加上对项目开发比较好奇,是学习主动性最强的一年,也是编程技术提高较快的一年。之后项目进入维护期或增量开发期,已经掌握的知识就能够满足项目开发的需求,学习主动性下降。

实际上,对于软件开发,能够完成和能够做好有非常大的差别,软件质量的高低依赖于开发人员的技能,熟悉内存管理机制、对象模型、设计模式的开发人员能够使代码有更好的稳定性、效率和可维护性。

为了激发员工提高技能的主动性,华为实行了技术等级制,从4个方面来正向牵引:

1.技术级别初级到七级,每一级都制定了详细的可参照的标准,包含两大部分:1)绩

效指标;2)业务能力;3)技术能力;级别越高对技术要求越深入,越强调设计能力,例如1级具有独立的模块设计能力,2级要求具有架构设计能力;

2.强调培训输出,高级别的员工必须输出培训课程,为部门内低一级的员工进行培训,并作为升级的条件;

3.为所有员工建立培训档案,申请升级的员工必须完成本级别规定课程的培训,并通

过考试,培训课程由公司设计,有网课,也有讲座课程;

4.升3级以上的员工必须有申请的专利。

华为公司的工作机是不能连接外网的,编程过程中遇到问题不能去google、或百度,只能通过公司的技术论坛发帖,不过几乎所有的问题都能很快得到解决,这就反映出公司的人才培训是相当有效果的。

四、培训的组织形式

公司在组织上通过设立技术委员会、技术资源池和培训经理、培训接口人来保证培训的正常运作。

每个产品线设立技术委员会,有4级以上技术专家组成,统筹产品线的技术规划研究和技术培训、技术考核。各个部门设立技术人才资源池,成员为各个项目组骨干,由各部门的系统分析组重点培养,目标是成为系统分析组成员和某方面技术专家,资源池保证每月至少

有一次技术交流。

每个部门设培训经理和项目组培训接口人,培训经理:一般为兼职,根据各项目组的需求,安排培训,包括协调培训老师,安排培训时间地点,培训效果跟踪,为培训老师申请课酬,以及培训资料归档。

项目组培训接口人:一般为兼职,负责在每个月收集培训需求,报给培训经理。部门内培训向项目组传达,督促大家参加培训。项目组在工作中有新技能需求的时候都可以报培训经理。

产品线每个季度会组织培训满意度调查,并进行排名,督促各个部门的培训。

UC新员工培训建议

我们公司与华为在业务和技术需求方面有很大的不同,但在新员工方面,我们与华为有很多相同点,招聘的主力是应届毕业生,应届毕业生的典型特点是:编程基础如内存访问、多线程等不扎实,对程序效率不敏感,编码不规范,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学习欲望和精力,我觉得我们目前对新员工技术培训太少,对应届生的新员工的培训可以借鉴华为的基础知识培训+考核的方式,具体建议如下:

1.设立部门新员工技术培训接口人,负责技术培训安排;

2.统一进行编程基础(含编程技术和编码规范)培训和考核;

3.分部门进行业务知识培训和考核;

4.增加转正答辩考核。

第四篇:研发中心管理制度

研发中心规章制度(草案)

为了建立一个良好的激励机制,更好地调动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大家的潜能,科学、合理、高效地完成公司的新产品开发工作,特制订本规章制度。

总则

1、本着“互帮互学,资源共享”的宗旨开展新产品研究工作。本部所有人员必须坚持“团队利益第一”,齐心协力,同舟共济,力争在高分子研究领域做出突出贡献。

2、追求“合作,创新,严谨,勤奋,高效”的工作方式。

3、发扬“先做人,后做事”、“敢于超越,自我否定”的企业精神,从严要求自己,做一个“积极上进、勇挑重担、谦虚好学、文明诚信”的人,还要敢于挑战自我,不屈不挠,在业务技术上追求创新,在知识水平上不断更新,紧跟科技先进水平,永不满足现有水平。

4、实验过程中,严格遵守实验室操作规范,达到“规范、安全、整洁、有序”的要求。实验记录的填写要求及时、规范、完整。

岗位职责

1、根据公司总体战略规划及经营目标;

2、围绕商品部制订的产品计划,制订公司各产品的产品开发计划;

3、对公司现有产品与市场部沟通,进行销售跟踪;

4、根据市场反馈情报资料,及时在设计上进行改良,调整不理想因素,使产品适应市场需求,增加竞争力;

5、负责组织产品设计过程中的设计评审,技术验证和技术确认;

6、负责相关技术、工艺文件、标准样品件的制定、审批、归档和保管;

7、建立健全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8、负责与设计开发有关的新理念、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情报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

新产品开发管理

一、新产品(项目)的指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根据企业实际运用新的技术原理,新的构思设计,采用新的材料、新的工艺,具有新的功能、新的用途或开拓新的市场的产品(项目),或运用新的技术改造企业现有传统产业,提高原有产品性能、品质,降低生产成本,使产品更有质量技术优势,更能稳固和满足市场发展,即在原理、用途、性能、结构、材质、成本及市场等方面有新的改进突破。

二、新产品(项目)的开发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企业及产品技术含量,促进企业健康稳步地持续发展。新产品(项目)的开发必须牢固树立“新品经营、资产经营、资本经营三位一体”的经营战略,采用“低投入、高起点、高产出、高效益、高速度”的科技发展战略,坚持“研制为导、生产转化为主、储备为辅、专利为重”的自主创新方针,注重开发培育科技含量高且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和产品。

三、新产品(项目)的开发方式主要包括:自主独立研发、技术引进和技术合作、产学研合作开发四种方式。

四、新产品(项目)开发程序

新产品(项目)开发主要程序包括:构思;调查分析;决策审批;技术开发设计;实验试制;用户试用;鉴定验收;改进阶段;小批量生产;批量生产和销售等。

1、构思:根据市场调查和预测市场需求,在充分分板各种因素的基础上,对新产品(项目)提出初步构思。

2、调查分析:根据新产品(项目)的构思,广泛收集有关新产品(项目)设计、制造技术工艺、原辅材料、销售市场、社会影响等信息,并对信息进行资料分析整理汇总,提出开发方式和一种或多种可行性建设方案,报公司决策审批。

3、开发决策审批:分司根据提供的新产品(项目)开发方式和可行性建议方案进行分析,论证和评审,择优确定审批。

4、技术开发设计:对新产品(项目)的经济技术可行性进行全面分析,方案论证,提出丰富的有实质性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同时申请上级科技主管部门立项审批,争取国家政策的支持。

5、实验试制:在新产品(项目)试制期内,通过对其设计质量、产品结构性能及主要工艺进行评价考核,以便找出缺陷,加以改进,在新产品(项目)基本定型 后,报相关检测机构检测,并制定各种必要的及时文件。

6、用户试用:经检测达到预期效果后,制定用户进行试用和市场预热、听取用户对新产品(项目)的评价。

7、鉴定、验收:根据新产品(项目)研制开发、检测、试用等情况,整理编织相关鉴定、验收材料,申请组织鉴定验收(权威机构)。注:也可在小批量或批量生产后进行鉴定、验收。

8、改进阶段:根据试制、试用情况新提出的问题和建议,按必要性和可能性分别纳入产品开发实际文件和质量改进计划,以便修正开发设计中的失误和考虑不周造成的缺陷。

9、小批量生产:其任务是对开发设计和生产工艺再次进行实际验证,并进一步进行试销和宣传,逐渐打开市场。

10、批量生产和销售:产品定型,协作定点,生产成线工作,新产品(项目)市场打开,批量生产和销售。

五、新产品(项目)保证:

新产品(项目)开发过程中,从方案确定审批、试制到批量生产、销售每一阶段都应进行技术经济评价考核,并予以关心和支持,如确定不适应公司发展的新产品(项目),要及时予以通知,并停止实施,以便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证开发研制任务的顺利完成。

六、新产品(项目)开发各部门及人员的职责:

1、项目工程师的职责:新产品(项目)开发工作是公司自主创新的先导,必须运用现代化管理办法,抓好新产品(项目)特别是高端产品的开发,了解国内外相关信息,运用预测、分析、规划和决定手段,对新产品(项目)的开发的各种阶段作出正确的评价和决定,并对决定负责。

2、技术开发部门(包括技术中心、公司技术科室)职责:在总工程师的领导下,参与对新产品(项目)开发决策工作,并承担方案设计、可行性分析、技术分析、工艺分析等主要任务,并对设计质量负责。负责做好样品试测、改进设计、小批量生产及批量生产的及时服务等工作,在新产品(项目)开发完成后,负责编写总结报告。

3、供应部门职责:在新产品(项目)开发任务审批后,应积极配合做好采购所 需的原辅材料,落实购置必要的工具、器具和设备,并对此质量负责。

4、相关部门职责:各部门按照项目研发的任务分工和要求,相关

研发投入资金管理

第一章

第一条

为了确保科研研发的有效实施,加强研发投入资金的核算管理,特制定本研发投入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第二条

研发投入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公司新产品(项目)科研、技术创新、技术引进、产学研合作和工艺改进等项目、产品的使用和管理。

第二章

资金来源

第三条

研发投入专项资金的主要来源:

1、研发费用预提:公司每年根据研发中心的研发计划预算,可根据不同情况按销售收入的4-5%的比例预提并纳入专项管理;

2、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经费;

第三章

资金使用范围

第四条

研发投入专项资金主要指企业在产品、技术、材料、工艺、标准的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

1、研发活动直接消耗的材料、燃料和动力费用。

2、企业在职研发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人工费用以及外聘研发人员的劳务费用。

3、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房屋等固定资产的折旧费或租赁费以及相关固定资产的运行维护、维修等费用。

4、用于研发活动的软件、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的摊销费用。

5、用于中间试验和产品试制的模具、工艺装备开发及制造费,设备调整及检验费,样品、样机及一般测试手段购置费,试制产品的检验费等。

6、研发成果的论证、评审、验收、评估以及知识产权的申请费、注册费、代理费等费用。

7、通过外包、合作研发等方式,委托其他单位、个人或者与之合作进行研发而支付的费用。

8、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其他费用,包括技术图书资料费、资料翻译费、会议费、差旅费、办公费、外事费、研发人员培训费、培养费、专家咨询费、高新科技研发保险费用等。

9、其他需要开支的科目。

第四章

资金报批与管理

第五条

资金报批与管理:

1、研发中心负责项目专项资金的预算、报批、使用管理,对资金使用负责。

2、财务部负责项目研发费用的专项财务核算、把关,并及时核算项目费用的使用情况。

3、研发投入专项资金实行单独核算、单独管理、专款专用。财务应明确研发费用的开支范围和标准,严格审批程序,并按照研发项目或者承担研发任务的项目组,设立台账归集核算研发费用。

4、当研发费用使用不足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追加,当年经费结余时可结转至第二使用。公司第二研发费用预算可依据上的追加及结转情况适应调整其所在销售收入的比例。

第五章

附则

第六条

本办法由公司财务部和技术中心负责解释。办法中所规定的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报公司审批备案。

第七条

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试行,与之相抵触的按本办法执行。

技术创新奖励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促进公司科技进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根据国家科技奖励政策并结公司实际情况,特制订公司技术创新奖厉办法。

第二条

根据技术创新成果情况,公司设立下列技术创新奖项:

1、技术进步奖

2、专利发明奖

3、合理化建议奖

第三条

科技技术奖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由公司授予奖励证书和奖金。第四条

公司技术创新奖励每年评定一次。由各部门负责推荐,公司评审委员会评审,总经理办公会议批准。

第二章

公司科学技术奖的设置

第五条

对在科研、新产品开发和产业化中做出贡献或有重大突破者授予技术进步奖,技术进步奖分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第六条

专利发明奖:获得中国或其它国的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专利授权的,专利发明人授予专利发明奖。

第三章

奖励实施细则

第七条

技术进步奖:

一等奖:凡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择优可得奖金5-10万元。

1、获省级以上(含省及)科技进步一、二等奖获得者。

2、在本行业中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新增销售额1000万元以上或新增利润100万元以上的技术开发项目。

3、重大技术的改进,重大技术难题的攻克,获得100万元以上经济效益的项目。二等奖:凡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择优可得奖金1-5万元。

1、凡在当年被评上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天津市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天津市优秀新产品新技术一、二等奖以上的项目。

2、取得经济效益在30万元以上的技术创新项目。三等奖:凡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择优可得奖金1000-10000元。

1、凡在当年被评上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天津市优秀新产品新技术三等奖以上,以及临安市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的项目。

2、取得经济效益在5万元以上的技术创新项目。第八条

专利发明奖:

获得其它国家专利或中国发明专利的,每项奖金为5000-30000元;获得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专利,奖金为3000元和800元。第九条

合理化建议奖:

被采纳的合理化建议,按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作用意义和技术难度的大小分为三等,一等奖1000-5000元,二等奖500-1000元,三等奖200-500元,鼓励奖100-200元。

第四章

奖金分配原则

第十条

项目主要人员应得奖金不低于40%。

第十一条 按第十条分配后余额奖金,按在项目中的贡献大小分配给项目组成员。

第五章

第十二条 同一项目,同一中获得多个奖项,以最高奖为准。

第十三条 本办法由总经理批准之日起实施,由公司总经理办公室负责解释。

技术保密制度

为了加强研发中心的科研资料管理工作,保证保密资料的完整和安全,便于查阅,提高资料的利用率,特制订内部保密资料管理制度如下:

1.保密资料的归档 1 保密资料的范围 1.1所有申报资料。

1.2原始记录、包括各种记录本(工艺、质量研究、检验记录等)。

1.3 各种与申报有关的审批意见、通知及批件,包括审查意见、补充资料通知等。

1.4质量标准及使用说明书、包装、标签等 1.5 供试样品、对照品及相关技术资料。

2所有内部资料由研发中心指定兼职或专职人员统一保管),各类资料均应登记在册,软盘、优盘、光盘等数据盘应单独、妥善存放。

3课题负责人对申报资料的归档负责。

4所有申报资料必须保持成套性、完整性,由交接双方在移交清单上签字。5申报资料必须在上报同时存档,资料包括原件、复印件各1套。

6完成申报资料1周内必须将原始记录存档,原始记录包括各种记录本(工艺、质量研究、检验记录等)、包括软盘等电子资料。

7完成新产品投产后,所有工艺资料、内控质量标准等资料应及时归档。8取得新证书、生产批件后一周内,课题负责人必须将所有申报资料(原件)移交公司档案室。

2.奖惩 对以任何形式泄露公司机密的行为均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公司将视情节给予相应的处分,造成严重后果者,则追究其法律责任。

2保管人因保管不善,或课题负责人使用保密资料时没有尽到注意义务,无意或故意造成资料泄露,均被视为泄露公司机密行为,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公司将视情节给予相应的处分,造成严重后果者,可以追究其法律责任。及时制止他人泄露技术秘密或举报他人泄密属实者,公司将给予表彰和奖 励。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五篇:研发中心管理制度

1.目的和作用

新产品开发是企业在激烈的技术竞争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命脉,它对企业产品发展方向、产品优势、开拓新市场、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为了我公司新产品开发能够严格遵循科学管理程序进行,取得较好的效果,特制定本制度。2.管理职责

①负责新产品的调研分析与立项等方面的工作。

②建立并完善产品设计、新产品试制、标准化技术规程、技术信息管理制度

③组织编制新产品开发计划、技术研究计划,并组织实施

④按计划开展新产品设计、试验和研究、测试工作,负责产品的试验,移交投产等方面的管理

⑤根据设计要求编制先进、合理的产品方案、文件,对产品图样、技术文件进行审查

⑥根据产品方案、文件,提供生产设备的参数,申请购置生产设备 ⑦负责完成权限范围内技术谈判工作,以及对所引进技术的消化和转化工作

⑧技术部、生产部、采购部,安装部,工程部,销售部等部门应在整个开发过程中给予支持和配合。3.新产品开发的前期调研分析工作

可行性分析是新产品的前期工作,在进行充分的技术和市场调查后,对产品的社会需要、市场占有率、技术现状、发展趋势以及资源效益等五个方面进行科学预测及经济性的分析论证。

3.1 调查研究:

3.1.1 调查国内市场和重要用户以及国际重点市场的技术现状和改进要求.3.1.2 以国内同类产品市场占有率高的前三名以及国际名牌产品为对象,调查同类产品的质量、价格及使用情况。

3.1.3 广泛收集国内外有关情报和专利,然后进行可行性分析研究.3.2 可行性分析:

3.2.1 论证该产品的技术发展方向和动向.3.2.2 论证市场动态及发展该产品具备的技术优势.3.2.3 论证该产品发展所具备的资源条件和可行性(含物资、设备、能源、外购外协配套等)。

3.2.4 初步论证技术经济效益。

3.2.5 写出该产品批量投产的可行性分析报告。4.产品设计管理

产品设计时从确定产品设计任务书起到确定产品结构为止的一系列技术工作的准备和管理,是产品开发的重要环节,必须严格遵循“三段设计”程序.4.1 技术任务书: 技术任务书是产品在初步设计阶段内,由设计部门向上级提出的体现产品合理设计方案的改进性和推存性意见的文件,经上级批准后,作为产品技术设计的依据.其目的在于正确地确定产品的最佳总体设计方案、主要技术性能参数、工作原理、系统和主体结构,并由研发人员负责编写(其中标准化规则要求会同标准化人员共同拟定)。现对其编写内容和程序作如下规定:

4.1.1 设计依据(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包括一个或数个内容):

a.国内外技术情报:在市场的性能和使用性方面赶超国内外先进水平,或在产品品种方面填补国内“空白”.b.市场经济情报: 在产品功能、特点、形式(新颖性)等方面满足用户要求,适应市场需要,具有竞争能力。

4.1.2 产品用途及使用范围.4.1.3 对计划任务书提出有关方面的改进意见.4.1.4 基本参数和主要性能指标.4.1.5 总体布局及主要构件结构叙述.4.1.6 产品工作原理及系统:需简略勾画出产品原理图、系统图,并加以说明。

4.1.7 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水平分析比较。

4.1.8 标准化要求:

a 符合产品系列标准和其他现行技术标准情况,列出应贯彻标准的目的和范围,提出贯彻标准的技术组织措施。

b 新产品预期达到的标准化系数:列出推荐采用的标准件、通用件清单,提出一定范围的通用件、标准件系数指标。

c 对材料和零配件的标准化要求:列出推荐选用的标准化系数和外购件系数指标。

d 与国内外同类产品标准化水平对比,提出新产品标准化要求,并预测标准化的经济效果。

4.1.9 关键技术解决办法及关键零配件、特殊材料资源分析。

4.1.10 对新产品设计方案进行比较,运用价值工程,着重研究确定产品的合理性能(包括消除剩余功能),并通过不同结构原理和系统的比较分析,从中选出最佳方案.4.1.11 根据有关方面对新产品设计方案进行的评议情况(A评价),共同商定设计或改进的方案是否能满足用户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4.1.12 叙述产品既满足用户需要,又适应本企业发展要求的情况.4.1.13 新产品设计实施、试调周期和经费估算。

4.2 技术设计: 技术设计的目的,是在已批准的技术任务书的基础上,完成产品的主要计算和主要零件设计.4.2.1 完成设计过程中必需的实验研究(原理结构、材料元件工艺的功能和模具实验),并写出实验研究大纲和实验研究报告。

4.2.2 做出产品设计核算书(如对运动、刚度、强度、振动、热变形、控制电路、安装效率等方面的核算)。

4.2.3 画出产品总体尺寸图、产品主要零部件图,并校准。

4.2.4 运用价值工程原理,编制技术。

4.2.5 绘制系统工作原理图,并作简要说明.4.2.6 提出特殊原件、外购件,材料清单。

4.2.7 对技术任务书提出的某些内容进行审查和修正.4.2.8 对产品进行可靠性、可维修性分析。

4.3 工作图设计: 工作图设计的目的,是在设计基础上完成试制(生产)及随机出厂用的全部工作图样和设计文件.5.新产品试制的管理

新产品试制是在产品按科学程序完成“三段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正式投入批量生产的前期工作.试制一般分为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两个阶段.5.1 样品试制: 是根据设计图纸、工艺文件和少数必要的工装,由试制车间试制出一件或数十件样品,然后按要求进行实验,借以考验产品结构、性能和设计图的工艺性,考核图样和设计文件的质量。

5.2小批试制: 在样品试制的基础上进行小批试产,其主要目的是考核产品的工艺性,检验全部工艺文件和工艺设备,并进一步校正和审验设计图纸.此阶段以研发部为主导,由技术部负责工艺文件的编制和工装设计图纸的完成,部分试制工作扩散到生产车间进行.5.3 编制技术文件: 在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结束后,应分别对考核情况进行总结,并编制下列文件:

5.3.1 进行新产品概略工艺设计.根据新产品任务书,安排利用厂房、设备、测试条件等设想简略的工艺路线。

5.3.2 进行工艺分析.根据产品方案设计和技术设计,作出材料改制、元件改装、复杂自制件加工等项的工艺分析。

5.3.3 产品工作图的工艺性审查.5.3.4 编制试制用工艺卡片.5.3.5 设计产品试验的工装.5.3.6 计算试制用材料消耗和加工工时.5.3.7 编写试制记录.5.3.8 编写试制总结.着重总结图样和设计文件验证情况,以及在装配和调试中所反映的有关产品结构、工艺及产品性能方面的问题及其解决过程,并附上各种反映技术内容的原始记录。样品试制总结由设计部门负责编制,供样品鉴定用;小批试制总结由工艺部门编写,供批试鉴定用。

5.3.9 编写定型实验报告.定型实验报告是产品经全面性能实验后所编的文件,内容包括定型实验所进行的实验项目和方法、技术条件、试验程序、实验步骤、参照的有关规定等。定型实验报告由检验科编制。

5.3.10 编写试用(运行)报告。试用(运行)报告是产品在实际工作条件下进行试用试验后所编制的文件。试用(运行)试验项目和方法由技术部门规定。试验通常委托用户进行,其试验程序、步骤和记录表格由研究部设计室负责编制。

5.3.11编制特种材料及外购、外协件定点定型报告,由研究所负责。

6.新产品鉴定的管理

在完成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的全部工作后,按项目管理要求应申请鉴定。鉴定分为样品试制后的样品鉴定和小批试制后的小批试制鉴定,不准超越阶段进行。属于已投入正式生产的系列开发产品,经过批准,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鉴定可以合并进行。

6.1鉴定工作需准备的文件:

6.1.1 鉴定应具备的图样及设计文件:成套资料。

6.1.2 正常生产应具备的图样及设计文件:供产品定型后,正常投产时,制造、验收和管理用成套资料

6.1.3 随产品出厂应具备的图样及设计文件:随产品提交给用户的必备文件。

6.2 组织技术鉴定,履行技术鉴定书签字手续。技术鉴定结论的内容是:

6.2.1 样品鉴定结论的内容:

审查样品试制结果、设计结构和图样的合理性、工艺性,以及特种材料解决的可能性等,确定能否投入小批试制;明确样品应改进的事项,搞好试制评价(B评价)

6.2.2 小批试制鉴定结论的内容:

审查产品的可靠性,审查生产工艺、工装与产品测试设备,各种技术资料的完备性与可靠性,以及资源供应、外购外协、定点定型情况等,确定产品能否投入批量生产;明确批量制造应改进的事项,搞好产品生产工程评价(C 评价)。

6.2.3 各阶段应具备的技术文件及审批程序按照产品图样、设计文件、工艺文件的完整性原则和有关的审批程序办理。

7.新产品移交投产的管理

7.1 新产品移交投产应具备的文件:

7.1.1 新产品要力求结构可靠、技术先进,具有良好的工艺性。

7.1.2 产品的主要参数、形式、尺寸、基本结构应采用国家标准或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标准;在充分满足使用需要的基础上,做到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

7.1.3 每一项新产品都必须经过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后方可成批生产,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的产品必须经过严格的检验,具有完整的试制和检验报告,部分新产品还必须具有运行报告。样品试制、小批试制均由总工程师召集有关单位进行鉴定,并决定投产与否个下一步的工作安排。在同一系列中,个别工艺上变化很小的新产品,经技术部门同意,可以不进行小批试制,在样品试制后,直接投产。

7.1.4 新产品移交生产线由工程师组织,总工程师主持召开由设计、试制、计划、生产、技术、工艺、全资办、检查、标准化、技术档案、生产车间等各有关部门参加的鉴定会,多方面听取意见,对新产品从技术上、经济上作出评价,确认设计合理,工艺规程、工艺装备没有问题后,提出是否可以正式移交生产线及移交时间的意见。

7.1.5 批准移交生产线的新产品,必须有产品技术标准、工艺规程、产品装配图、零件图、工装图以及其他有关的技术资料。

7.2 技术资料验收:

7.2.1图纸幅面和制图要符合有关的国家标准和企业标准。

7.2.2 成套图册编号有序,蓝图与实物相符,工装图、产品图等编号应与已有的编号有连贯性。

7.2.3产品图应按会签审批程序签字。总装图必须经工程师审查批准。工艺工装图纸资料应由工艺科编制和设计,全部底图应移交技术档案室签收归档。

7.2.4 验收前一个月应将图纸、资料送验收部门审阅。

7.2.5 技术资料的验收、汇总、归口管理由研发部门负责。

下载研究院研发中心及领军人物介绍word格式文档
下载研究院研发中心及领军人物介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研发中心总结

    研发中心2009年上半年度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度工作计划 上半年度工作总结 研发中心上半年度工作以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一强三优”和“三抓一创”的总体要求,以《二OO六年-......

    研发中心管理制度

    研发中心规章制度(草案)为了建立一个良好的激励机制,更好地调动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大家的潜能,科学、合理、高效地完成公司的新产品开发工作,特制订本规章制度。总则1......

    研发中心岗位职责

    部门职责: 1.参与新产品开发,负责产品研发设计; 2.主持成本定额的制定和修订,标准工时的制定和修订,标准用料的制定和修订; 3.现有产品在设计上的研究与改良; 4.订单标准用量的制定......

    研发中心规章制度

    研发中心规章制度1. 所有进入研发中心的人员都必须严格遵守公司技术中心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 2. 所有进入研发中心的人员应服从管理人员的安排,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保证人......

    研发中心工作汇报材料2011

    XXXXXXXXXXXXXX有限公司 研发部工作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 首先,我代表研发部全体成员对各位领导及专家来我公司莅临指导,表示热烈欢迎和感谢! 本公司创建于XXXX年,注册......

    研发中心章程 - 副本

    研 发 中 心 管 理 章 程 1. 总则与目的 1.1. 产品研发是企业在激烈的技术竞争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命脉,是实现“生产一代、试制一代、研究一代和构思一代”的重要阶段,它对企......

    2011研发中心工作总结

    *******公司研发 中心****年工作总结******公司成立于****年**月,中心组建项目总投资万元,其中研发投资万元,运用设备包括************设备等,引进的研发设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极......

    研发中心申请报告

    “十三五”重点项目-企业研发中心项目申请报告编制单位:根据国家发改委规定,凡是被纳入《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项目投资申报时必须编写项目申请报告。项目申请报告是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