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减灾试题

时间:2019-05-13 13:15: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防震减灾试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防震减灾试题》。

第一篇:防震减灾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

1、新修订的《山东省防震减灾条例》于(B)起施行。A: 2010年9月29日 B: 2010年12月1日 C: 2011年1月1日 D: 2011年5月1日

2、我国的防震减灾工作实行(B)的方针。A:预报为主,抗救结合 B: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 C:预防为主,专群结合 D:预报为主,群测群防

3、县级以上人民政府(B)机构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本行政区域的抗震救灾工作。A:地震应急指挥 B:抗震救灾指挥 C:地震行政管理 D:地震应急救援

4、任何单位和个人观察到可能与地震有关的现象,应当及时(B)。A: 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报告

B: 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报告 C: 在网上传播 D: 向社会散布

5、在已经发布地震短期预报的地区,如果发现明显的临震异常,情况紧急时,当地(C)可以在本行政区域发布四十八小时内的临震预报,同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及其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报告。A: 乡镇以上人民政府B: 地震工作主管部门C: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D: 市级以上人民政府

6、违反《山东省防震减灾条例》,建设工程未依法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或者未按照经审定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所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B)。

A: 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B: 3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罚款 C: 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 D: 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

7、为避免人工爆破造成地震误传事件,一次齐发爆破用药量相当于(B)梯恩梯炸药能量以上的,爆破单位在向公安机关申请办理审批手续的同时,必须向爆破工程所在地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书面报告。A: 一吨 B: 四吨 C: 五吨

D: 十吨

8、根据某一区域的具体场地条件,对该区域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详细划分的图件是指(A)。A: 地震小区划图 B: 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C: 地震烈度区划图 D: 地质构造图

9、重大建设工程和(C)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A: 重点建设工程 B: 生命线工程

C: 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 D: 招商引资工程

10、(D)负责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和执业资格管理。A: 县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 B: 市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 C: 省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 D: 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

11、新修订的《山东省防震减灾条例》共十章(B)条。A: 六十三 B: 七十二 C: 八十一 D: 九十六

12、进行城市规划与建设,应当依据地震活动断层探测和(B)结果,采取工程性防御或者避让措施。A: 地震地质构造 B: 地震小区划 C: 地震烈度区划 D: 地震动参数区划

13、地震预报实行统一发布制度, 由(c)根据国家规定的程序发布。A: 中国地震局 B: 省地震局 C: 省人民政府 D: 地震预报专家

14、同样就基金会高级 A: 县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 B: 市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 C: 省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 D: 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

15、我国采用的地震烈度表最高烈度为()度。A: Ⅷ B: Ⅺ C: Ⅸ D: Ⅻ

16、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纳入()。A: 基本建设管理程序 B: 建设程序 C: 施工程序 D: 环境影响评价

17、违反《山东省防震减灾条例》,未按照规定建设专用地震监测台网或者强震动监测设施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C)罚款。A: 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 B: 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 C: 3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 D: 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

18、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应当在地震小区划结果、国家颁布的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或者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的基础上()确定抗震设防要求。A: 提高一档 B: 降低一档 C: 提高两档 D: 降低两档

19、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地区的设区的市和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已经建成的生命线工程、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以及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的震害预测,并建立(C)和震害预测数据库。A: 灾情速报系统 B: 救灾指挥系统 C: 震害评估系统 D: 应急救援系统

20、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定期组织开展(B),检验各部门、各环节执行预案、落实措施的情况,完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和联动协调机制。A: 地震应急检查 B: 地震应急演练 C: 地震应急保障 D: 地震应急准备

21、省人民政府发布临震预报的同时,可以宣布地震危险区域进入临震应急期。临震应急期一般为(B)日,必要时可以延长十日。A: 五

B: 十 C: 十五 D: 二十

22、()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对建设工程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对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和报告质量负责。A: 当地人民政府 B: 当地建设部门 C: 当地地震部门 D: 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

23、省人民政府和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市、县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充分利用消防等现有队伍,按照()的原则,建立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A: 专队专用 B: 一队多用

C: 专队专用,专职与兼职相结合 D: 一队多用,专职与兼职相结合

24、跨县级以上行政区域的地震应急与救援行动,由()决定。A: 本级人民政府 B: 上一级人民政府 C: 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 D: 国务院

25、建筑面积超过(B)平米的住宅小区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A: 5万 B: 10万 C: 15万 D: 20万

26、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和医疗救治队伍完成任务后,应当向地震灾区的(B)抗震救灾指挥机构申请撤离。A: 乡镇以上人民政府 B: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C: 市级以上人民政府 D: 省级人民政府

27、地震灾区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优先恢复(C)功能,为恢复灾区群众生活和农业、工业、服务业生产经营提供条件。A: 政府机构 B: 重大工程 C: 生命线工程 D: 环境安全

28、我国确定每年(B)为“防灾减灾日”。A: 5月1日

B: 5月12日 C: 7月28日 D: 12月1日

29、全省地震监测台网实行()。A: 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 B: 分级规划、建设和管理 C: 分类规划、建设和管理 D: 统一规划,分级分类建设和管理

30、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建立防震减灾()机制,调动社会力量,提高全社会的防震减灾意识和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A: 宣传教育 B: 科普示范 C: 应急救援 D: 社会动员

31、学校应当普及防震减灾知识,组织开展必要的(),培养师生的地震安全意识,提高应急避险、自救互救能力。

A: 地震应急检查 B: 地震应急救援演练 C: 地震应急准备 D: 地震应急自救

32、建设工程未按照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依据地震小区划结果或者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A: 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B: 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C: 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 D: 3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罚款

33、()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监督管理。A: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B: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 C: 市级以上人民政府

D: 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

34、地震预报“三要素”是指()。A: 地点、震级、烈度 B: 时间、地点、震级 C: 地点、震级、深度 D: 时间、烈度、距离

35、违反《山东省防震减灾条例》,未取得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的单位擅自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活动的,由县级

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A: 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B: 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C: 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D: 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

36、潍坊地处()两大断裂带上。A: 郯庐断裂带;黄海断裂带

B: 燕山-渤海断裂带;诸城-惠民断裂带 C: 郯庐断裂带;诸城-惠民断裂带 D: 黄海断裂带;燕山-渤海断裂带

37、违反《山东省防震减灾条例》,以其他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的名义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活动的,由()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

A: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 B: 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 C: 省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 D: 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

38、在已经发布地震短期预报的地区,如果发现明显的临震异常,情况紧急时,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在本行政区域发布()小时内的临震预报,同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及其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报告。A: 12 B: 24 C: 48 D: 72

39、震级和烈度是衡量地震的两把“尺子”。震级指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烈度是指地震破坏的程度。一次地震有()。

A: 一个震级一个烈度 B: 多个震级一个烈度 C: 一个震级多个烈度 D: 多个震级多个烈度

40、日常生活中如发现一些动物反常情况,应该()。A: 发布地震预报 B: 报告地震主管部门 C: 告诉左邻右舍去避灾 D: 在网上传播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41、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是指(BCD)。A: 台网建设 B: 震灾预防

C: 应急救援 D: 监测预报

42、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地震群测群防工作,健全群测群防体系,完善()网络。A:地震宏观测报 B:地震灾情速报 C:防震减灾宣传 D:地震应急救援

43、()等重大建设工程的建设单位,应当建设专用地震监测台网或者强震动监测设施,其建设资金和运行管理经费由建设单位承担。A: 大型水库 B: 油田 C: 核电站 D: 摩天大楼

44、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未按照规定将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提交评审或者评审未通过直接提交建设单位的,由()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情节严重的,依据有关规定吊销资质证书。A: 市级以上人民政府;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B: 省人民政府;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C: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D: 省人民政府;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45、下列哪些工程属于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A: 核电站、核反应堆、核供热装置、核废料处理工程

B: 易燃、易爆、易腐蚀、易污染物质的大中型实验、检验和仓储等工程 C: 研究、存放剧毒生物制品和天然人工细菌与病毒建筑 D: 大中型炼油、化工及石油化工、化纤等工程

46、()应当配备防震减灾助理员。A:乡镇人民政府 B:村委会 C:居委会 D:街道办事处

47、地震应急预案的内容应当包括()。A: 组织指挥体系及其职责 B: 预防和预警机制 C: 处置程序、应急响应 D: 应急保障措施

48、已经建成的(),未采取抗震设防措施或者未达到抗震设防要求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抗震性能鉴定,并采取抗震加固措施。A: 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地区的建设工程

B: 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

C: 具有重大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或者重要纪念意义的建设工程 D: 生命线工程

49、编制防震减灾规划,应当遵循()的原则。A: 突出重点 B: 全面防御 C: 统筹安排 D: 合理布局

50、全省地震监测台网由()组成 A: 省地震监测台网 B: 设区的市地震监测台网 C: 县(市、区)地震监测台网 D: 乡(镇)地震监测台网

51、新建的()应当设置强震动监测设施。A: 跨海、跨河特大桥 B: 水库 C: 煤矿

D: 超限高层建筑物

52、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情节严重的,依据有关规定吊销资质证书。A: 超越资质许可的范围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活动的

B: 以其他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的名义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活动的

C: 允许其他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以本单位的名义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活动的 D: 未按照规定将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提交评审或者评审未通过直接提交建设单位的

53、防震减灾规划内容应当包括()等。A: 防震减灾基本需求

B: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主要任务 C: 防震减灾重点建设项目 D: 保障措施

54、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有、拆除、损毁下列设施()。A: 地震观测路线、测量标志、保护标志 B: 地震监测专用道路 C: 地震监测仪器、设施

D: 地震通讯设施及无线通讯频段、信道

55、《山东省防震减灾条例》鼓励利用()等设施建设地震监测台(站),相关设施的产权人应当给予支持。A: 废弃油井 B: 闲置矿井 C: 公园绿地

D: 人防工程

56、农村实施合村并居、村庄搬迁和危旧房改造工程,应当按照()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A: 地震安全性评价 B: 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C: 地震烈度区划 D: 地震小区划

57、地震对某一地区的影响和破坏程度称地震烈度,简称烈度。影响烈度的因素有()。A: 震源 B: 震中距 C: 震源深度 D: 地质构造

58、下列()说法是地震谣言。

A: 把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说得非常精确

B: 说国外“XX专家”、“XX报纸”、“XX电台”已预报了我国要发生地震 C: 说“XX地震办公室”,“××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己发布了的地震预报 D: 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地震谣传

59、地震应急与救援工作实行()的原则。A: 政府统一领导 B: 分级分部门负责 C: 属地管理为主 D: 协调联动

60、违反《山东省防震减灾条例》,省外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来本省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活动未办理登记备案手续的,由()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A: 级以上人民政府;3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B: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C: 市级以上人民政府;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D: 省人民政府;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61、()等工程设施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应当设置地震紧急自动处置技术系统。A: 高速铁路 B: 枢纽变电站 C: 输油输气管线 D: 核设施

62、根据地震应急与救援工作需要,地震灾区人民政府可以依法()。A: 征用物资 B: 征用设备 C: 征收税收 D: 占用场地

63、地震灾害发生后,省人民政府根据实际需要组织编制恢复重建规划。恢复重建应当遵循()相结合的原则。A: 政府主导 B: 社会参与 C: 部门联动 D: 市场运作

64、新闻媒体应当主动开展()等社会公益宣传活动。A: 地震灾害预防 B: 地震应急避险 C: 地震预测意见 D: 自救互救知识

65、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统筹利用社会资源,加强()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地震遗址遗迹保护。A: 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基地 B: 地震科普展馆 C: 科技馆地震科普展区 D: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66、违反《山东省防震减灾条例》,()注册执业证书或者注册执业专用章的,由省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A: 伪造 B: 出租 C: 转让 D: 出卖

67、(),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A: 制造地震谣言 B: 散布地震谣言

C: 在地震灾后过渡性安置中扰乱社会秩序 D: 在地震恢复重建中扰乱社会秩序

68、违反《山东省防震减灾条例》,未经注册的地震安全性评价人员以注册执业人员的名义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活动的,由()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A: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B: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C: 省人民政府;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D: 省人民政府;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69、()的,由财政部门、审计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追回被侵占、截留、挪用的资金、物资。A: 侵占地震应急救援物资 B: 截留地震灾后过渡性安置资金 C: 挪用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金 D: 侵占地震灾后过渡性安置物资

第二篇:防震减灾知识竞赛试题

威戎中学中学生防震减灾知识竞赛试题(竞赛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学校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共46分,每小题2分)

1、地震是地球()物质运动的结果()

A、外部 B、地壳 C、地幔 D、内部

2、地球上天天都有地震发生,而且多到一天就要发生一万多次,其中能造成破坏的约有一千次,一般情况下,几级地震为有感地震(能感觉得到的地震)()A、2级 B、3级 C、4级 D、5级

3、在所有自然灾害中,被称为群灾之首的是()A、洪灾 B、地震灾害 C、火灾 D、瘟疫

4、地震学上用来衡量地震量度的是()

A、地震震级和地震烈度; B、地震震级和释放的能量; C、地震烈度和对地面破坏程度; D、地震烈度和释放的能量;

5、根据《中国地震烈度表》,几度及以上的地震才会使门窗、屋顶颤抖作响、不稳定器物倒翻,对人造成危害?()

A、六度(Ⅵ)B、五度(Ⅴ)C、十度(Ⅹ)D、十二度(Ⅻ)

6、谚语:“骡马牛羊不进圈,老鼠成群往外跑;鸡飞上树猪乱拱,鸭不下水狗乱叫;冰天雪地蛇出洞,鸽子惊飞不回巢;兔子竖耳蹦又撞,游鱼惊慌水面跳„„”这些征兆说明下面哪一种现象就要发生()

A、日本鬼子进村扫荡; B、预示附近要发大水了; C、地震前的先兆; D、古老的乡村赶庙会;

7、大地震到来时,如果在室内,下面的躲避方法是不正确的()A、躲在坚固家具附近或桌、床下; B、躲在内墙的墙根、墙角; C、躲在厨房、储藏室开间小的地方; D、躲在吊顶、吊灯下;

8、个人避震就近躲避的不当的做法是()

A、降低身体重心,蹲下或席地坐下;B、紧抓桌腿或身边牢固的物体,以免摔倒;C、张大眼睛,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尘、毒气;D、用手保护头部或后颈,或用衣被顶在头上;

9、如果地震时你正在室外,你应当怎样避免下列哪种危险的避震方法?()A、靠近桥梁、河岸等空旷地带;B、不在狭窄的胡同、走廊、楼梯上停留; C、远离楼房和高大建筑物、架空管道;D、不在电线杆、大型广告牌下行走;

10、有位亲身经历1920年海原8.5级大地震的老人向人介绍地震发生时逃生的办法,你认为哪句话是错误的:()

A、“在屋内感觉地震时,要迅速趴在炕沿下,脸朝下,头靠山墙。” B、“两只胳膊在胸前相交,右手正握左手,左手反握右臂”。C、“鼻梁上方两眼之间的凹部枕在臂上”; D、“闭上眼,用嘴呼吸。”

11、下面说法是地震谣言的是()

(1)不是政府正式向社会发布的地震预报;

(2)把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说得非常精确;

(3)说国外“XX专家”、“XX报纸”、“XX电台”已预报了我国要发生地震;

(4)说“XX地震办公室”、“××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己发布了的地震预报;

(5)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地震谣传。

A、(1)(5)B、(3)(5)C、除(4)以外都是 D、上述都是 12.怎样对待地震谣传()

A.不相信 B.不相信,不传播 C.不相信,不传播并及时上报 D.相信并随意传播 13.震后救人的原则是()

A.先救人少的地方 B.先救亲近人员 C.先救容易救的人 D.先救远后救近

14.地震的预警时间,即从人感觉地震开始,到房屋倒塌的时间差,一般有多长时间?()

A.十几秒 B.一分钟 C.三分钟 D.十多分钟 15.地震时人会站立不稳,应该()

A.使劲跑 B.蹲下或趴在地上 C.叫喊 D.六神无主 16.正在上课的学生,遇到地震时应该怎么做?()

A.迅速在课桌下躲避,地震停止后,在老师的统一指挥下,迅速撤离教室 B.拔腿就跑 C.从窗子跳出去 D.惊慌失措 17.人们在避震“自救瞬间”的首先选择是()

A.先保护头部 B.先保护胸部 C.先保护双手 D.先保护双脚 18.地震被埋压时求生的对策是()

A.不停的呼救 B.不顾一切的行动

C.精神崩溃,惊慌失措 D.保护体力,寻找脱险捷径 19.1994年联合国大会决议将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定为()

A.防震减灾日 B.地震纪念日 C.联合国日 D.国际减灾日 20、震后救人时对处于黑暗窒息、饥渴状态下埋压过久的人,正确的护理方法()。

A、尽快救出来,尽快见光亮 B、尽快救出来,尽快进食 C、蒙上眼睛救出来,慢慢呼吸、进食 D、尽快救出来,尽快输氧

21、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是指对工程建设场地进行()工作。

(1)地震烈度复核(2)地震危险性分析(3)设计地震动参数的确定(4)地震小区划(5)场址及周围地质稳定性评价(6)场地震害预测

A、上述所有工作

B、上述都不是

C、(1)(2)(3)

D、(4)(5)(6)

22、下列()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

A、重大的建设工程或者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B、一般的民房建设工程 C、乡村道路建设

D、所有的建设工程

23、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必须达到()。

A、抗震设防要求

B、抗震设防标准

C、抗震设防设计

D、抗震设防规范

二、多项选择题:(以下各题每题都有一到几个答案,请选正确的填在答题纸上,多填少填都不得分。共15分,每小题3分)

1、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发生在我国唐山的大地震属于()A、构造地震; B、火山地震; C、陷落地震; D、海啸;

2、地震以后,被埋者求生的对策是:()A、在精神上不能崩溃,树立生存的勇气和信心; B、保持正常呼吸,等待救援;

C、争取暴露被埋双手和头部,保存体力;

D、大声呼救并竭尽全力行动,直到有人来救为止; 3.地震发生时你在户外应如何避震()

A.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 B.避开高大建筑物

C.迅速返回室内 D.避开过街桥、立交桥 E.抱住电线杆

4、地震发生时的避震措施是:()

A、住在平房里的人及时跑出室外或迅速躲在桌下、床下、紧挨墙根下; B、随手抓住纺织品、毛巾等捂住鼻子;

C、住高楼者迅速从楼上跳下,或前往阳台、窗边、电梯等处;

D、夜间可进入跨度小的厨房、厕所等开间小而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难;

5、发现活着的被埋者以后,可以用以下的措施进行救援:()A、采用必要的扒挖技术时不宜使用利器;

B、采用得当的施救技巧,将被埋者头部暴露,清楚口鼻异物;

C、采用护理技巧,对长期处在黑暗、窒息被埋者要蒙其眼避光、缓慢呼吸新鲜空气; D、对饥饿的被埋者,要赶快尽多地进水、进食,补充更多的营养;

三、判断题(请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打√,不正确的打×,每题1分,共15分)

1、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是全球的两大地震带()

2、汉代张衡发明的候风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一台预测地震的仪器()

3、震后互救的原则是先救青壮人员、浅埋易救人员、医务人员、解放军战士,后救老年人、儿童。

()

4、地震发生以后不论亲人、邻居还是陌生人,只要近处有被埋人员就要及时抢救。()

5、被埋在废墟中的活着的人员,万一费时费力还不能脱险,应立刻中止行动,寻找食物、水、药品,当面临渴死危险时可饮尿求生。()6.地震后抢救受伤人员应当先救远,后救近。()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我国防震减灾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8.我国地震预报水平目前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但地震预报仍是世界难题。()

9、我国西部地区地震比东部地区多,但同样震级的地震一般在东部地区造成的损失比西部地区严重。()

10、地震时被埋压应拼命呼唤。()11.天气在一段时间内出现异常说明地震要来了。()12.禁止侵占、截留、挪用地震应急救援、地震灾后过渡性安置和恢复重建的资金、物资。()

13、在操场或室外遇到地震时,要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树木、危险物()14.我国最早有记载的地震是中国尧舜时代(公元前23世纪),发生在蒲州(现称)的地震。()15.死亡人数最多的地震:1556年1月23日陕西华县的8.0级地震,死亡人数83万多()

四、简答题:(共24分,每题4分)

1、什么是地震?什么是地震灾害?

2、说出什么叫“地震三要素”?

3.在学校上课的学生在发生地震时应该怎样避险?地震前应做哪些准备?

5怎样实施自救?

6、地震时怎样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第三篇:防震减灾

防震减灾

自从四川地区发生了8级的大地震,人心惶惶,不过大家没有束手待毙,四面八方的人都来支援这就叫: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现在我要告诉你们怎样防震减灾。如果地震来了,要怎样躲避?还要提前知道地震到来。首先,如果地震来了,我们要怎样躲避?我有5种可能:

1、如果在教室里,一定要听从老师的指挥,躲在课桌底下,注意保护头部。

2、如果在上体育课,要避免高大的建筑物,不要被砸伤。

3、如果在电影院,要躲在观看椅底下避震,要避开挂在天花板上的灯、空调等悬挂物,用东西保护头部,听从指挥员撤离现场。

4、如果在商场发生地震,要避开玻璃柜,避开货物、广告牌、灯等物体。

5、如果在公共汽车里发生地震,要躲在椅子底下或蹲下,要稳住重心,扶好扶手。其次,就是要提前知道地震到来。如果地震来之前,马等牲畜会挣脱缰绳,并疯狂地往外跑;正在冬眠的蛇会涌出洞;蜜蜂会惊飞;狗会狂吠,还有一些家畜会出圈,会到处窜跑;老鼠们会急急忙忙地搬家。如果发现这种情况,要及时向地震局报告,以防在先,及早撤离。让我们记住这些防震减灾的知识,并且好好练习,让灾难远离我们,让我们这个世界永远平安、幸福!

第四篇:常熟市防震减灾知识竞赛参考试题

常熟市防震减灾知识竞赛参考试题

一、是非题

1. 我国防震减灾的工作方针是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

(对)2. 防震减灾工作是各级政府及部门的职责,与百姓无关。

(错)3. 全国地震监测台网由国家级地震监测台网、省级地震监测台网和市、县级地震监测台网组成,其建设资金和运行经费列入财政预算。(错)

4. 《防震减灾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错)

5. 地震预测是对某一地区地震活动的未来状态,包括未来地震的发生地点、时间和震级范围进行估计和推测(对)

6. 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是地震灾害预防的重要防御措施。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应当达到抗震设防要求。(对)7. 农村村民住宅和乡村公共设施不需要采取抗震设防措施。(错)

8. 地震应急预案的内容应当包括:组织指挥体系及其职责、预防和预警机制、处置程序、应急响应和应急保障措施。(对)

9. 地震应急演练是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是一种实践活动,能大大提高社会应急能力。(对)

10.地震灾害分为一般、较大、重大和特别重大四级,是按地震烈度等级来划分的。(错)

11.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和完善地震宏观测报、地震灾情速报和防震减灾宣传网络。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配备防震减灾专兼职工作人员。(对)

24.王某居住在16层高楼,他告诉儿子假如地震发生时,应立即冲向电梯,及时逃至安全地带。(错)

25.防震减灾工作主要包括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和地震应急救援和灾后重建四大工作体系。(对)

26.由地震引起的火灾是地震的直接灾害。(错)27.地震三要素分别是:发震时间、地点、震级。(对)

28.震级和烈度都表示震源释放出来的能量多少,能量越大,震级越大,烈度也越大。(错)29.火山喷发引起的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90%以上,对人类危害最大。(错)30.抗震设防要求主要是以地震烈度或地震动参数表述。(对)

31. 1990年常熟—太仓5.1级地震造成1.3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为全国同类地震损失之最。(对)

32.地震与风、雨、雷电一样是一种自然现象。(对)

二、单项选择

1、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自___C___起施行。

A、2008年7月28日 B、2008年12月1日 C、2009年5月1日 D、2009年5月12日

2、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的目的是:为了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__B____。

A、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B、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C、加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D、保障社会主义建设顺利进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防震减灾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__A____。A、列入财政预算 B、自筹 C、社会保障 D、国家下拨

4、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可概括为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防御、地震应急救援、地震灾后__B____四个环节。

A、灾害评估 B、过渡性安置和恢复重建 C、救援 D、科考

5、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和其他有关部门在__D____领导

14、地震灾害发生后,__B____应当通过全国地震烈度速报系统快速判断致灾程度,为指挥抗震救灾工作提供依据。

A、当地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 B、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 C、地震发生地省一级地震工作主管部门

D、当地市级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

15、__D____对建设工程的抗震设计、施工的全过程负责。

A、设计单位 B、施工单位 C、监理单位 D、建设单位

16、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应当达到__A____。

A、抗震设防要求 B、抗震设防标准 C、抗震设防规范 D、抗震设防能力

17、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应当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按照经审定的__A____所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A、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 B、抗震设防标准 C、抗震设防规范 D、抗震设防能力

18、对幼儿园、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应当按照___D___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采取有效措施,增强抗震设防能力。A、相当于 B、低于 C、不低于 D、高于

19、一般或者较大地震灾害发生后,__A____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启动地震应急预案。

A、地震发生地的市、县人民政府

B、地震发生地的市、县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或者机构 C、地震发生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 D、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

20、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在实施救援时,应当首先对___C___进行紧急救援。

A、受伤人员 B、疏散人员 C、倒塌建筑物、构筑物压埋人员 D、学校、医院

21、__C____的调查评估结果,为地震应急救援、灾后过渡性安置和恢复重建提供依据。

A、伤亡人员 B、经济损失 C、地震灾害损失 D、建筑倒塌情况

22、应当由__A____组织有关部门加强对次生灾害、饮用水水质、食品卫生、疫情等的监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整治环境卫生,避免对土壤、水环境等造成污染。A、过渡性安置点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 B、国务院

30、破坏地震观测环境和监测设施情况严重的个人,处___B___的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

A、五千元以下 B、二千元以下

C、一万元以下 D、两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

31、未依法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或者未按照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所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的,由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___D___的罚款。A、五千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 B、一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 C、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 D、三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

32、向社会散布地震预测意见、地震预报意见及其评审结果,或者在地震灾后过渡性安置、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扰乱社会秩序,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___C___依法给予处罚。A、监察机关 B、地震工作主管部门 C、公安机关 D、当地人民政府

33、有关建设工程的强制性标准,应当与__B____相衔接。

A、相关抗震设防标准 B、抗震设防要求

C、对应工程的抗震设防水准 D、相关规范要求

34、重大、较大、一般地震灾害发生后,由__C____根据实际需要组织编写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A、国务院 B、有关部门

C、地震灾区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D、地震灾区的本级人民政府

35、《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明确规定,__A____应当加强对农村村民住宅和乡村公共设施抗震设防的管理。

A、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B、各级人民政府 C、各级人民政府建设管理部门 D、国务院建设部门

36、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地震灾害分为___C___级。

A、二 B、三 C、四 D、五

37、重大地震灾害发生后,__A__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启动地震应急预案。

A、地震发生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B、地震发生地的市、县人民政府

45、让人产生震感而又不会造成较大破坏的地震通常称为有感地震,它的震级范围一般是 B 级。

A、2~3 B、3~4.5 C、5~7

46、大地震发生前往往会有一些动物表现出异常反应,如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无法解释的动物反常情况,我们应该选择 B。

A、发布地震预报

C、在同学中议论

47、地震对某一地区的影响和破坏程度称为地震烈度,简称烈度。在我国,地震烈度分为 B 等级。

A、10 B、12 C、15

48、按地震成因划分,目前世界上发生的地震主要属于 A 类型。

A、构造地震 B、火山地震 C、塌陷地震

49、建筑物地基应选在 B。

A、旧沙滩或古河道上 B、平坦密实且稳定的地方 C、活动断裂带上

48、由于地震的作用而直接产生的地表破坏、各类工程结构的破坏,以及由此而引发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称为 B。

A、次生灾害 B、直接灾害 C、诱发灾害

49、对地震时处于黑暗窒息、饥渴状态下埋压过久的人,救出后正确的护理方法是 A。

A、蒙上眼睛,慢慢进食,处于自然呼吸状态 B、尽快进食 C、尽快输氧

50、地震时遇到毒气泄漏应捂住口鼻 A 跑离。

A、沿逆风方向 B、沿顺风方向 C、不选择方向尽快

51、在我国发生的自然灾害中,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是 C。

A、气象灾害

B、地质灾害

C、地震灾害

B、报告有关部门

(1)地震强度;(2)震中距离;(3)震区人口密度;(4)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及密度;(5)发震时间;(6)有无地震预报;(7)有无地震应急预案;(8)抢救速度;(9)人们是否具有防震减灾知识。

A、(1)(2)(3)(6)(8)B、(1)(4)(5)(7)(9)C、以上都是

6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规定(C)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

A、一般民房 B、多层砖房

C、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 62、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的第一环节是(B)

A、确定抗震设防要求 B、抗震设计 C、抗震施工 63、(A)工程应当建设专用地震监测台网和强震动监测设施。

A、大型水库、油田 B、跨江大桥、发射塔、城市轨道交通 C、核电站

64、世界地震史上,造成人员伤亡最多的地震是(B)。

A、1923年日本关东8.3级大地震 B、1556年陕西华县8.0级大地震 C、1964年阿拉斯加8.4级大地震

65、(C)应当依托公安消防队伍或者其他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按照一队多用,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

A、乡镇人民镇府 B、地方公安机关 C、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和生活秩序,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减少经济损失。7.地震灾害预防包括哪些方面?

答:包括工程性预防措施与非工程性预防措施。工程性预防措施:主要是提高各类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抗震能力,有针对性开展抗震加固工作。非工程性预防措施: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制定防震减灾规划;增强社会的防震减灾意识,加强防震减灾的宣传工作;制定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开展地震保险。

8.怎样提高新建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答:高新建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必须把好抗震设计和施工两道关。抗震设计必须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和抗震设计规范进行。良好的抗震设计应尽可能地考虑(1)场地选择。(2)体形均匀规整。(3)提高结构和构件的强度和延性。(4)多道抗震防线。5)防止脆性与失稳破坏,增加延性。9.地震灾害有何特点?

答:

1、地震灾害具有突发性。

2、地震成灾具有瞬时性。

3、地震造成伤亡大。

4、地震还易引起火灾、有毒有害气体扩散等次生灾害。10.地震前动物行为异常有哪些表现?

答:多次震例表明,动物是观察地震前兆的“活仪器”,它们往往在震前出现各种异常行为,向人们预示灾难的临近。最常见的动物异常现象有:惊恐反应,如大畜生不进圈,狗狂犬,鸟或昆虫惊飞、非正常群迁等。抑制性异常,如行为变得迟缓,或发呆发痴,不知所措,不不肯进食等。

11.避震时须把握的原则。

答:(1)要因地制宜,不要一定之规。震时,每个人的处境千差万别,避震方式不可能千篇一律。例如,是跑出室外还是在室内避震,就要看客观条件:住平房还是楼房,地震发生在白天还是晚上,房子是不是坚固,室内有没有避震空间,室外是否安全,等等。(2)要行动果断,不要犹豫不决。(3)在公共场所要听从指挥,不要擅自行动。

第五篇:2018年防震减灾知识竞赛试题

2018年防震减灾知识竞赛试题

1.我国地震工作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1)地震监测;(2)地震预报;(3)震害防御;(4)地震应急;(5)地震救灾与重建。

2.我国防震减灾工作机构?

答:我国防震减灾工作机构大致可分三个层次。中国地震局是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局是辖区省级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地、县地震局(办)是辖区基层地震工作主管部门。

3.我国地震工作方针是什么?

答:我国地震工作方针是: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

4.我国防震减灾工作重点是什么?

答: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国发〔2000〕14号)明确指出: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防震减灾工作的重点是切实建立健全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和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

5.我国第一个防震减灾示范区在哪里?

答:福建省闽南地区,包括福州、泉州和漳州等地。

6.我国第一个进行防震减灾强化宣传的地区在哪里、什么时间?

答:甘肃省临泽县。1995年,甘肃省委和省地震局根据中宣部和国家地震局的指示,在张掖行署的指导下由临泽县委和县政府实施的。

7.我国地震救灾的基本策略是什么?

答:(1)实行以预防为主的救灾体制;

(2)实行以行政区域为主的组指挥;

(3)发挥军队、民兵和各专业救灾队伍作用。

8.我国20世纪第5个地震活跃期开始于何年?

答:1988年。

9.在防震减灾方面,我国将采取什么对策?

答:基本对策:以预防为主,综合防御。认真做好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地震应急,地震救灾和重建四个环节的工作。

10.防震减灾的涵义是什么?

答:防震减灾是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的简称,是对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和震后救灾与重建等活动的高度概括。

11.1994年联合国大会决议将国际减灾日定为哪一天?

答: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

12.我国农村防震减灾的长远目标是什么?

答:(1)逐步改变农村建筑材料的构成;(2)逐步改变农村的建筑习惯,用抗震性能好的结构形式、构造措施和施工技术,代替传统的对抗震不利的结构形式、构造措施和施工方法;(3)加强地震和防震减灾知识的普及,使防震减灾成为农民的实际行动和自觉需要。

13.各级政府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答:决策、组织、指挥、协调和监督。

14.什么是地震对策?

答:地震对策是人类旨在减轻地震自然灾害、获得社会经济效益的最佳战略战术。

15.我国2006-2020年的保障措施是?

答:1)、加强法制建设。2)、健全防震减灾管理体制。3)、建立多渠道投入机制。4)、提高科技支撑能力。5)、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16.全国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是由谁提出,具体内容有哪些?

答:2000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同志在全国防震减灾工作会议上强调,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切实建立健全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和地震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居安思危,常备不懈,努力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

17.抗震防灾对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主要包括生命线系统防灾措施、生产(科研、教学)系统防灾措施、防止地震直接灾害措施、防止地震次生灾害措施、防止地震人为灾害措施、避震疏散、震前应急准备、震时自救互救和震后抢险救灾等方面的内容。

18.抗震防灾规划有哪几个层次?

答:区域综合防御体系;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单位抗震防灾规划;单位抗震防灾对策;人流集中场所及特殊行业的抗震防灾应急预案。

19.开展村镇抗震工作是第几次全国抗震工作会上提出来的?

答:是1986年月28日在唐山召开的全国第八次抗震工作会议上提出来的。

20.抗震防灾工作的指导方针是多少?

答:以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21.抗震防灾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平震结合,全面规划,综合防御。

法律法规知识

22.我国关于防震减灾工作最高的法律性文件是什么,由哪个机关制定颁布,何时开始生效?

答:我国关于防震减灾工作的最高法律文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1997年12月29日通过,自1998年3月1日起施行。2008年12月27日,由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修订通过,自2009年5月1日施行。

23.什么是《防震减灾法》规定的重大建设工程?

答:重大建设工程,是指对社会有重大价值或者有重大影响的工程。

24.防震减灾规划应包括哪些内容?

答:防震减灾规划的内容应当包括:震情形势和防震减灾总体目标,地震监测台网建设布局,地震灾害预防措施,地震应急救援措施,以及防震减灾技术、信息、资金、物资等保障措施。

25.《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规定,哪些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

答:《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第十一条规定,下列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

(一)国家重大建设工程;

(二)受地震破坏后可能引发水灾、火灾、爆炸、剧毒或者强腐蚀性物质大量泄露或者其他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包括水库大坝、堤防和贮油、贮气、贮存易燃易爆、剧毒或者强腐蚀性物质的设施以及其他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

(三)受地震破坏后可能引发放射性污染的核电站和核设施建设工程;

(四)省、自治区、直辖市认为对本行政区域有重大价值或者有重大影响的其他建设工程。

26.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分为几级,分别由哪些机关审批?

答: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分为甲级、乙级、丙级。

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是全国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的管理部门,负责甲级、乙级资质的审批。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是本行政区域内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的管理部门,负责丙级资质的审批,并报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备案。

27.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负责那些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的审定?

答: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负责下列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的审定:

(一)国家重大建设工程;

(二)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的建设工程;

(三)核电站和核设施建设工程。

28.《防震减灾法》是一部什么样的法律?

答:《防震减灾法》是一部规范全社会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活动的重要法律。它主要调整在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和震后救灾与重建中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明确政府、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在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活动过程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29.我国地震预报的法规由哪一级领导批准,何时批准,国家地震局何时发布的?

答:由国务院在1988年6月7日批准,1988年8月9日国家地震局发布。

30.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的管理权限?

答:省、设区的市(地)人民政府防震减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区域内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31.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是怎样设防的?

答:应当按国家颁布的地震烈度区划图所标示的烈度值进行抗震设防。

32.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内容是什么?

答:大中城市和大型厂矿企业、经济开发区及有关工程建设场地的区域、进场区地震地质,活动性评价、地震烈度复核、地震危险性分析、地震动参数确定、厂址周围地震地质灾害评价等内容。

33.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涉及到的其他主管部门有哪些?

答:有计划、建设、规划、土地等行政主管部门。

34.省地震安全性评定委员会由哪些人员组成?

答:由省防震减灾行政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的专家组成。

35.地震安全性评定委员应在什么时间完成地震灾害安全性评价报告的评定工作?

答:在接到报告之日起二十个工作日内完成。

36.《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颁布于何时.何时生效?

答:1995年2月11日国务院令第172号颁布,1995年4月l日起施行。

37.颁布《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答:为了加强对破坏性地震应急活动的管理,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保障国家财产和公民人身、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秩序。

38.《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中对地震临震预报有何规定?

答:地震临震预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依照国务院有关发布地震预报的规定统一发布,其他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发布地震预报。

39.《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规定的临震应急期为多长时间?

答:一般为10日,必要时,可延长10日。

40.发布地震预报法规的意义是什么?

答:为了加强对地震预报的管理,规范发布地震预报行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国家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地震基本知识

41.地球表面是由什么组成的?

答: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块完整的岩石,而是由大小不等的板块彼此镶嵌组成的,其中最大的有七块,它们是南极板块、欧亚板块、北美板块、南美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澳洲板块和非洲板块。这些板块在地幔上面每年以几厘米到十几厘米的速度漂移运动,相互挤压和碰撞。

42.地震是什么?

答: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表震动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面震动(即地震)的主要原因。

43.地震释放的能量有多大?

答:地震释放的能量决定地震的震级,释放的能量越大震级越大,地震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30倍。

44.地震有几种类型?

答:有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诱发地震、人工地震。

45.什么是构造地震?

答: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称为构造地震。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约占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

46.什么是火山地震?

答: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只有在火山活动区才可能发生火山地震,这类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

47.什么是塌陷地震?

答:由于地下岩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称为塌陷地震。这类地震的规模比较小,次数也很少,即使有,也往往发生在溶洞密布的石灰岩地区或大规模地下开采的矿区。

48.什么是诱发地震?

答:由于水库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动而引发的地震称为诱发地震。这类地震仅仅在某些特定的水库库区或油田地区发生。

49.什么是人工地震?

答: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人为引起的地面振动称为人工地震。

50.什么是烈度?震级与烈度有什么区别?

答:烈度是地面遭受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它们是衡量地震的两把“尺子”。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烈度不只一个,离震中近的地方烈度高,破坏大;反之烈度低,破坏小;

51.什么是地震波?分为哪几种?

答:当地壳内岩石产生断裂发生地震时,有一部分能量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称为地震波。主要分为纵波、横波和面波。

52.地震造成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从震原发出的地震波主要分为纵波和横波。纵波引起地面上下颠簸,横波使地面水平晃动,是造成破坏的主要原因。

53.哪种地震波可以警告人们尽快做好准备?

答:纵波先到达地表,人们感到颠簸,随后才感到晃动,纵波的到达警告人们应尽快做出防备。

54.什么叫极震区?

答:破坏程度最严重的地区叫极震区。

55.什么是震级?

答:震级反映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只跟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它是用“级”来表示的。

震级是通过地震仪器的记录计算出来的,地震越强,震级越大。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30倍。

56.地震按震级大小可分为哪几类?

答:弱震:震级小于3级的地震。

有感地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的地震。

中强震:震级等于4.5级,小于6级的地震。

强震:震级等于或大于6级的地震。其中震级大于或等于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

57.什么叫破坏性地震?

答:破坏性地震是指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地震灾害。一般震级大于5级,会造成不同程度地震灾害,通常称为破坏性地震。

58.影响烈度的因素有哪些?

答:烈度是表示地面受到地震的影响和破坏的程度,它用“度”来表示。一般而言,震级越大,烈度就越高。同一次地震,震中距不同的地方烈度就不一样(一般情况下,震中地区受破坏的程度最高,其烈度值称为震中烈度,随着震中距的增加,地震造成的破坏逐渐减轻)。烈度的大小除了震级、震中距外,还与震源深度、地质构造和岩石等因素有关。

59.世界上震源最深的地震有多深?

答:目前世界上记录到的震源最深的地震是1934年6月29日发生于印度尼西亚苏拉威岛东的地震,震源深度720公里,震级为6.9级。

60.什么是地震带?世界上最主要的是哪两大地震带?

答:地震发生较多又比较强烈的地带,叫地震带。世界上两个最主要的地震带是:

(1)环太平洋地震带;

(2)喜马拉雅山----地中海地震带(简称欧亚地震带)。

61.我国最早有记载的地震是哪一次?

答:中国尧舜时代(公元前23世纪),发生在蒲州(现称)的地震。

62.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是谁发明的?

答: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候风地动仪)是公元132年我国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的,并于公元138年记录到陇西大地震。

63.什么是震源、震源区、震中、震中区?

答:地球内部地震的发源地叫做震源。震源通常指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最先开始破裂的部位,也是地球内部大量释放地震能的部位。理论上常将震源看成一个点,而实际上它是具有一定规模的一个区域,称为震源区。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叫震中。与震源的概念相类似,实际上震中也是一个区域,即震中区。

64.确定震中位置的方法有哪两种?

答:确定震中位置的方法有:一是把破坏最严重的极震区定为震中,‘称为宏观震中;二是用仪器测定的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称为微观震中或仪器震中。由于受震源区地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宏观震中并不一定与微观震中重合。

65.表示地震基本性质的三大要素。

答:表示地震基本性质的数据,称为震源参数或地震要素,包括地震的震中位置(用经纬度表示)、发震时刻(常用世界时或地方时间表示,我国用北京时间)、地震震级、震源深度(常用千米表示)、地震能量和表示地震受力情况的震源机制等。前三要素是地震的三大要素。

66.地球内部结构如何?哪一层常发生地震?

答:地球内部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据统计90%以上的地震发生在地壳中,其余的发生在地幔上部。

67.什么是震源深度?何为浅源地震、深源地震、中源地震?

答:从震中到震源的垂直距离叫震源深度。

通常根据震源的深浅,把地震分为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70千米)、中源地震(震源深度70-300千米)和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大于300千米)。全世界95%以上的地震都是浅源地震,震源深度集中在5-20千米上下。

68.何谓地方震、近震、远震?

答:震中距在100公里以内,为地方震,震中距在100公里-1000公里为近震,震中距在1000公里以上的为远震。

69.何谓有感地震、破坏性地震、大地震、微震?

答:震级:对地震大小的相对量度。一般小于1级的为极微震;大于1级小于3级的为微震;大于3级小于5级的为小(地)震;大于5级小于7级的为中(等)地震;大于7级的为大(地)震;震级小于3级称微震,震级在3级以上的称有感地震,震级在5级以上的称破坏性地震,震级超过7级的称大地震。

70.常用的震级标度有?

答:常用的震级标度有:近震震级ML和面波震级Ms,在计算上略有差别,我国对境内发生的地震多采用ML。

71.目前,世界上用地震仪记录到的最大震级的地震是多少?

答:目前,世界上用地震仪记录到的最大震级的地震是智利境内1960年5月29日19时11分14秒(国际时),南纬38.2度西经72.6度发生的8.9级地震。

72.什么是地震波?地震波有几种类型?

答:地震发生时,由震源向四周传播的弹性波,称为地震波。由地震波引起的地面振动,正是造成人们有感和房屋破坏的直接原因。地震波分为纵波、横波、面波等。

73.什么是纵波?

答:纵波就是纵振动的传播。纵振动的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纵波传播速度约5��6公里/秒。在震中区,人们对纵波的感觉是上下颠动。

74.什么是横波?

答:横波就是横振动的传播。横振动的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横波的传播速度约为3一5公里/秒。在震中区,人们对横波的感觉是前后左右晃动。因横波速度比纵波速度小,故横波跟在纵波后面。

75.凭感觉如何判别近震和远震?

答:地震波到来时,若先上下颠动明显,尔后摇晃。即为近震;远震上下颠动不明显,而以左右摇晃为主。

地震前兆

76.地震前可发生哪些宏观现象?

答:可发生的宏观现象有地声、地光、喷油、喷气、地气味、地气雾,地下水异常、井孔变形,动物行为异常、植物异常、气象异常等。

77.地震之前穴居动物有什么异常反应?

答:穴居动物如鼠、蛇、蚯蚓等其异常表现为冬眠期间大量出洞。有的冻死在地面,活动规律反常;有的成群结队、携幼搬辽;有的惊叫、惊慌、烦燥;有的反应迟钝、呆痴、不怕人等。

78.地震之前鱼类有哪些异常反应?

答:鱼类如鲶鱼、鲫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泥鳅、金鱼。鲨鱼及某些深海里的鱼均有反应。其表现为翻腾跳跃、打漩、狂游、成群漂游水面;有时深海的鱼游到浅海.有的发出叫声,有的呈昏迷状态,鱼肚朝天,甚至死亡。

79.为什么动物在强震前会有异常反应?

答:动物的某些器官特别灵敏,地震前,由于大地物理场、化学场发生改变,导致产生一系列的振动,电、磁、气象、地温等变化,使动物的某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使其发生行为异常。

80.地震有前兆吗?

答:有岩体在地应力作用下,应力应变在逐渐积累、加强的过程中,会引起震源及其附近物质发生物理、化学、生物和气象等一系列异常变化。我们称这些与地震孕育、发生有关联的异常变化现象为地震前兆。自1966年邢台地震以来,我国已在70多次中强以上地震前记录到1000多条前兆异常。

81.地震前兆异常分几大类?

答:可归为10大类,分别是:地震学前兆、地壳形变、重力、地磁、地电、水文地球化学、地下流体(水汽、气、油)动态、应力、应变、气象异常以及宏观前兆异常。

82.什么是微观前兆?

人的感官不易觉察,须用仪器才能测量到的震前变化。例如,地面的变形,地球的磁场、重力场的变化,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变化,小地震的活动等。

83.什么是宏观前兆?

人的感官能觉察到的地震前兆。它们大多在临近地震发生时出现。如井水的升降、变浑,动物行为反常,地声、地光等。

观测微观前兆是科学家的工作;而发现临近地震前的宏观前兆,则既要靠科学家,也要靠广大群众。由于宏观前兆往往在临近地震发生时出现,因此,了解它的特点,学会识别它们,对防震减灾有重要作用。

84.震前地下水为什么会有异常变化?

答:地震前地下岩层受力变形时,埋藏在含水岩层里的地下水的状况也会跟着改变。有时,含水层像饱含水的海绵一样,在受力时把水挤出来;有时,隔水层破裂,使原来分层流动的水掺和在一起;等等。这些变化都有可能通过井水、泉水等反映出来;这时,井或泉就成为人们观察地震前兆的“窗口”。

85.震前地下水有哪些异常变化?

答:①水位、水量的反常变化。如天旱时节井水水位上升,泉水水量增加;丰水季节水位反而下降或泉水断流。有时还出现井水自流、自喷等现象。

②水质的变化。如井水、泉水等变色、变味(如变苦、变甜)、变浑,有异味等。

③水温的变化。水温超过正常变化范围。

④其他。如翻花冒泡、喷气发响、井壁变形等。

86.地下水异常一定与地震有关吗?

答:不一定。由于地下水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所以它的异常变化并非一定与地震有关。影响地下水变化的因素有:气象因素,如干旱、降雨、气压变化等;地质因素,如非震的地质原因,改变了地下含水层的状态;人为因素,如用水量变化、地下工程活动、环境污染等。因此,发现异常后,要及时反映给地震部门去查明原因,做出判断。

87.动物行为异常一定与地震有关吗?

答:不一定。因为引起动物反常现象的因素很多,例如天气变化、环境污染、饲养不当以及动物自身不适,如生病、怀孕等等。所以,动物有反常表现不一定就是地震前兆。另外,有时(特别是强震发生以后),人们情绪过分紧张,也可能在观察动物行为时出现错觉。因此,发现异常后不要惊慌,应及时反映给地震部门。

88.地震前可发生哪些宏观现象?

答:可发生的宏观现象有地声、地光、喷油、喷气、地气味、地气雾、地下水异常、井孔变形、动物行为异常、植物异常、气象异常等。

89.地震之前穴居动物有什么异常反应?

答:穴居动物如鼠、蛇、蚯蚓等.其异常表现为冬眠期间大量出洞,有的冻死在地面,活动规律反常;有的成群结队、携幼搬迁;有的惊叫、惊慌、烦燥;有的反应迟钝、呆痴、不怕人等。

90.地震之前哪些飞行动物有异常反应?

答:鸽、观赏鸟类、家禽、雉等均有异常反应。表现为惊飞、惊叫、不进巢(窝架等)、不进食、鸡活动频繁、乱闹、乱叫、像有黄鼠狼侵扰一样;鸟类则撞笼、改变栖息方式、或呆滞无神。

91.为什么动物在强震前会有异常反应?

答:动物的某些器官特别灵敏,地震前,由于大地震物理场、化学场发生改变,导致产生一系列的振动,电、磁、气象、地温等变化,使动物的某种感觉器会受到刺激而使其发生行为异常。

92.如何识别震前动物异常反应?

答:震前动物异常种类不是少数几种,一般常见动物都有不同程度的反应。异常的反应量大,在时间上具有相对集中出现的高潮期,在地区分布上,具有一定的相对密集分布区。

93.“井水是个宝,前兆来的早”,你知道井水在震前的哪些异常现象?

答:(l)水位变化;(2)变味;(3)发挥;(4)冒泡;(5)翻花等。

94.什么是地震前兆?

答:人们把与地震的孕育和发生有密切联系的异常现象称为地震前兆。目前我国地震学家将地震前兆异常分为十大类,即地震学前兆、地壳形变、重力、地磁、地电、水文地球化学、地下流体(水、汽、气、油)动态、应力应变、气象异常以及宏观前兆现象。

95.地震前鱼类有哪些异常反应?

答:鱼类如鲶鱼、鲫鱼、青鱼、草鱼、链鱼、镛鱼、泥鳅、金鱼、鲨鱼及某些深海里的鱼均有反应。其表现为翻腾跳跃、打漩、狂游、成群漂游水面,有的发出叫声,有的呈昏迷状态,鱼肚朝天,甚至死亡。

监测预报

96.目前世界上地震预报工作开展比较好的有哪几个国家?

答:有日本、美国、前苏联和中国。

97.观测地壳应变、地壳应力能预报地震吗?

答:地震就是地壳岩石受力变形,最终发生破裂的一种力学过程。因此连续监测地壳应力、应变场的变化特征对地震预报研究,尤其是进行短期和临震预报,无疑也是一条重要途径。

98.我国当前地震预报的水平如何?

答:地震预报特别是短临预报,是当今世界科学的一大难题,是现代高科技的前沿课题。我国目前的地震预报水平和现状,大体可这样概括:我们对地震孕育发生的原理、规律有所认识,但还没有完全认识;我们能够对某些类型的地震作出一定程度的预报,但还不能预报所有的地震;我们做出的较大时间尺度中长期预报有一定的可信度,但短临预报的成功率还相对较低,特别是临震预报。

99.什么是地震观测环境?

答:地震观测环境,是指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划定的保障地震监测设施不受干扰、能够正常发挥工作效能的空间范围。

100.什么是地震预报?

答:地震预报是针对破坏性地震而言的,是在破坏性地震发生前作出预报,使人们可以防备。

地震预报三要素震预报要指出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这就是地震预报的三要素。完整的地震预报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

地震预报按时间尺度可作如下划分:

长期预报指对未来10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的预报。

中期预报指对未来一二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和强度的预报。

短期预报指对3个月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

临震预报指对10日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

下载防震减灾试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防震减灾试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防震减灾演讲稿

    防震减灾,爱护生命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汾河中学的柴荣,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防震减灾,爱护生命! 地震是一种使人类文明毁于瞬间的巨大天灾。它的......

    防震减灾自查报告

    防震减灾自查报告1 20xx年,**县防震减灾局工作在市防震减灾局的精心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市防震减灾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20xx年度县(区)防震减灾部门工作目标》,牢固树立......

    防震减灾工作汇报

    甘南州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防震减灾工作汇 报近年来,州经信委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深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甘肃省防震减灾条例》等法律制度,并按市地震......

    防震减灾工作总结

    2014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 为了避免地质灾害事故的发生,针对地质灾害的基本情况,本部认真贯彻执行“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群策群防”的防御工作方针,项目部和外协队密切配合,周密......

    防震减灾论文

    论古代建筑的抗震 夏钟秀 2014092303 摘要:从古至今,地震总是会给人类带来伤亡。在我国古人们依靠智慧用“以柔克刚”的思维,利用种种巧妙的措施,以最小的代价将强大的破坏力消......

    防震减灾工作总结

    2012年鸡场坪彝族乡防震减灾宣传 工 作 总 结我乡的防震减灾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地震工作部门的业务指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执行《中华......

    防震减灾工作计划

    防震减灾工作计划 为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小学公共安全 、 教育指导纲要》等有关法律法规,大力开展防震减灾科普 、 教育活动,探索学校防震减灾教育工作......

    防震减灾总结[模版]

    超化镇中心学校 防震减灾疏散演练工作总结为了进一步贯彻新密教体明电[2009]30号精神,继续加强对中小学生防震减灾知识的普及教育,拓宽其知识面,掌握一定的防震减灾自我防护......